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政与金融题库

财政与金融题库

财政与金融题库
财政与金融题库

财政与金融题库

1.如何理解财政的概念?

答: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为主体对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活动。理解财政的概念要注意把握四个方面:第一,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第二,财政分配的对象是部分社会产品;第三,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第四,财政分配是一种集中性分配。

2.市场失灵有哪些表现?

答:公共产品,外部效应,自然垄断,信息不完全、收入分配不公、宏观经济不稳定,偏好不合理。

3.政府失灵有哪些表现?

答:(1)内部性,即政府内部的各个部门往往更多地是从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出发,要求得到更大的支配资源的权利,而不顾及其行为引起的社会成本和收益。(2)垄断性,即由于政府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的过程中,不存在任何竞争对手,因此政府部门难以避免官僚主义现象的存在。(3)有限信息,即与市场主体相似,政府也面临信息不完全的问题。面临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活,即便政府完全从社会公共利益出发,也难免会由于信息的不充分出现决策失误,从而对市场经济的运行产生负面影响。(4)寻租活动,寻租是个人或团体为了争取自身经济利益而对政府施加影响,以争取有利于自身的再分配的一种非生产性活动。寻租活动会使政府决策和运作受利益集团或个人所摆布,从而做出有利于寻

租者但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4.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包括:(1)公共财政应当以弥补市场失灵为活动准则;(2)公共财政应当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3)公共财政应当具有非市场营利性;(4)公共财政应当是法治化的财政。

5.什么是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如何实现资源配置职能?

答: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通过财政收支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失灵,使资源可以合理地配置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部门,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财政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其资源配置职能:(1)调节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2)调节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配置;(3)调节资源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

6.什么是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如何实现收入分配职能?

答:财政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通过税收、转移支出等手段对参与分配的各主体利益关系进行调节,从而达到公平合理分配的目标。财政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其收入分配职能:(1)税收。政府通过税收,一是征收累进的个人所得税、缩小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的收入差距;二是针对某些高收入者消费较多的产品征收特别消费税;三是征收遗产税,缩小因为上一代人财富差异带来的收入差距,实现起点公平。(2)转移性支出。政府社会救助性质的转移性支出主要针对那些处境不利的人们,通过向他们提供现金或实物救济来保障这些人能够获得起码的生

活保障,维持起码的体面和尊严;政府社会保险性质的转移性支出涉及人群广泛,主要包括对退休养老、医疗保健和失业等的保险给付,它同样有助于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分配差距。(3)购买性支出。例如,政府投资某一公共项目,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业者也可以获得更多的报酬。政府还可以通过教育支出提供高水平的义务教育,以提高低收入阶层的获取收入的能力,在事前影响收入分配格局。

7.什么是宏观经济稳定?财政如何为实现经济稳定发挥其职能?

答: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指的是政府必须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等手段,去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以保证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职能和任务。财政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其经济稳定职能:(1)发挥财政制度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自动稳定器作用;(2)通过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需的平衡。

8.按支出功能分类,我国财政支出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以支出为依据,财政支出可分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外交支出、国防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环境保护支出、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农林水事务支出、交通运输支出、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转移性支出和其他支出十七类。

9.简述我国财政支出原则的主要内容。

我国财政支出原则主要包括三项:量入为出原则、优化支出结构原则和公平

与效率兼顾原则。

所谓量入为出的原则,是指在合理组织财政收入的基础上,根据收入安排支出,支出总量不能超过收入总量。认真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必须主要以下几个问题:(1)在指导思想上,坚持量力而行。(2)财政收入的各项指标要订得稳妥可靠。(3)安排财政支出要有科学的依据,不留缺口。(4)在编制预算时,要留有适当的后备。

所谓优化支出结构,是指正确安排财政支出中的各种比例,使之实现结构的最优组合,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主要包括:(1)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2)要正确处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3)要正确处理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之间的比例关系

财政支出公平原则,是指通过财政支出,对市场调节所形成的初次分配,进行有效的再分配,以求得个人和企业再国民收入分配中能够实现机会均等。财政支出效率原则,是指通过财政支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0.购买性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购买性支出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购买性支出,无论是消费支出还是投资支出,均可能对宏观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增加,将直接推动相关商品和产业的发展(2)通过财政投入,促进投资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3)长期内,通过对国民受教育程度的提升,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科技进步,为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购买性财政支出主要包括消费支出和政府投资两大类。

11.政府投资的主要原则和范围。

一般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弥补市场失灵。(2)维护资源配置的效率。(3)调节宏观经济运行。

政府投资的范围主要包括:公益性服务领域、基础性投资领域和“三农”支出。

12.简要分析我国财政对三农的支持政策。

财政三农支出是指国家财政支出中用于支持农业、农村和农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收入增长而投入的资金的总称。它是我国财政三农支持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为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

我国的财政对三农的支持政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税收政策,主要是轻税、减免和退税等。二是支出政策,主要方式是投资、补助和补贴等。

13.社会保障支出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社会保障是指当社会成员因为年老、疾病、失业、生育、死亡、灾害等原因致使生活困难时,能够从国家、社会获得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

社会保障支出作为一种经济保障,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覆盖面的社会广泛性。(2)参与上的强制性。(3)制度上的立法性。(4)受益程度的约束性。

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主要包括:(1)社会保险。(2)社会福利。(3)社会救助。(4)社会优抚和安置。

14.财政贴息的主要内容。

财政贴息是指国家对使用某些规定用途的银行贷款的企业,就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补贴。其实质等于财政代替企业向银行支付利息。财政贴息是国家财政支持有关企业或项目发展的一种方式。在我国,目前财政贴息用于以下用途的贷款:第一,促进企业联合,发展优质名牌产品;第二,支持沿海城市和重点城市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第三,发展节能机电产品等。财政贴息在我国预算账务中直接列为财政支出。

15.税收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1)强制性,指征税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律、法令的方式实施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违反税法的行为将受到处罚和制裁。(2)无偿性,指国家征税之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不再直接归还给纳税人,也不直接向纳税人付出任何形式的代价和报酬。(3)固定性,指税收是国家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向纳税人征收的,具有事前规定的特征,未经严格的立法程序,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随意变更或修改。

16.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有什么区别?

答: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相比较,主要存在以下区别:一是在税率级次和比例相同的情况下,全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高,负担重;超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低,负担轻;二是在各等级的临界点处,全额累进税率会出现税额增长超过征税对象数额增长的不合理情况,严重抑制了纳税人增加收入的积极性;超额累进税率则不存在这种问题,税收负担较为合理;三是全额累进税率计算较为简便,超额累进税率计算较为复杂。

17.税收负担可以用什么指标衡量?

答:我们通常用税收负担率这一相对指标来表示税收负担水平。一般而言,从考察的范围和层次来看,税收负担率指标分为两类:

(1)宏观税负指标:宏观税负指标从全社会的角度考核税收负担,可以综合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税收负担的总体情况,又称宏观税率。它主要有以下三种计算口径:①国内生产总值负担率(T/GDP),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下同),一国税收收入总额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②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率(T/GNP),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家税收收入总额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③国民收入负担率(T/NI),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家税收收入总额占同期国民收入的比重。

(2)微观税负指标:微观税负指标从纳税人个体的角度考察税收负担,可以具体反映出各类纳税人的税负状况。它可以分为企业税收负担率和个人税收负担率。

①企业税收负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缴纳的各种税收的总额占同期企业纯收入总额的比率。②个人税收负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个人缴纳的各种税收的总额占同期个人收入总额的比率。

18.税负转嫁的方式有哪些?

答:(1)前转,是指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在进行经济交易时,将其所缴纳的税款,通过提高商品与劳务的价格的方法,向前转移给商品和劳务的购买者或消费者负担的一种形式,又称为“顺转”。(2)后转,是指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通过压低商品或劳务价格的方式,向后转移给商品或劳务的提供者负担的一种方式,又称为“逆转”。(3)消转,是指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既不向前转移,也不向

后转移,而是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生产规模等方法,补偿其纳税损失,纳税人的利润没有因为纳税而减少的一种形式。(4)税收资本化,又称资本还原,是指纳税人将所购生产要素可预计的未来应纳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的方法,向后转移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的一种方式。

19.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有哪些?

答:(1)商品供求弹性的大小。商品供求弹性的大小是影响税负转嫁的关键因素。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较易转嫁税负,而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不易转嫁税负。(2)税种类型。一般认为,以商品为课税对象的税种,如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容易转嫁,而对要素收入课征的税种,如所得税,往往难以转嫁。(3)课税范围的宽窄。一般情况下,课税范围越宽广,越容易实现税负转嫁,反之,课税范围越狭窄,越不易于实现税负转嫁。(4)反应期间长短。从需求方面来看,课税后的短期内,税负转嫁较容易,长时间内,税负转嫁变得比较困难。从供给方面来看,课税后的短期内,卖方难以将税负转嫁出去,长时间内,税负转嫁变得容易。当然,最终税负转嫁程度还是取决于供求弹性的比较。

20.税收原则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

答:税收原则是一国政府在设计和实施税收制度时所遵循的基本准则和指导思想,也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的基本标准。它包括:(1)财政原则。财政原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充分原则,即通过征税取得的财政收入应当能够为政府活动提供足够的资金,保证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二是弹性原则,即税收收入应当能够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而增长,以满足长期的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组合效率的要求。

(2)公平原则。税收公平原则应当具有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两层含义。所谓横向公平,是指条件相同的人应缴纳相同的税收;所谓纵向公平,是指条件不同的人应当缴纳不同的税收。那么,所谓“条件”具体指什么呢,到底用什么来衡量?目前经济学家对这一问题的解释大体可以概括为两类,即受益原则和能力原则。受益原则认为纳税人所承担的税负应与他从政府所提供公共产品中的受益相一致。能力原则认为应根据纳税人的纳税能力来确定各人应承担的税收。公认比较合理且易于实行的标准是能力原则。(3)效率原则。通常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经济效率,即税收应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或者对经济效率的不利影响最小。税收经济效率原则要求税收应当具有中性和校正性。二是行政效率,也就是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要求尽量降低税收成本。

21.增值税有哪些类型?

答:按照计算应纳税额时对固定资产已纳税金的不同处理方式,增值税可分为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三种。(1)生产型增值税。它是指在计算应纳税额时,不允许扣除机器、设备、厂房等任何外购固定资产的已纳税金,只能扣除属于非固定资产的那部分生产资料的已纳税金。就国民经济整体来看,这种类型的增值税的征税对象实际上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因此称作生产型增值税。(2)收入型增值税。它是指在计算应纳税额时,对纳税人购进固定资产的已纳税金不允许一次性全部扣除,只允许将当期计入产品价值的折旧费所应分摊的那部分税金扣除。就国民经济整体来看,这种类型的增值税征税对象相当于国民收入,因此称作收入型增值税。(3)消费型增值税。它是指在计算应纳税额时,允许纳税人将当期购入固定资产的已纳税金一次性全部扣除。就国民经济整体来

看,这种类型的增值税实际上相当于对全部生产资料都不征税,其征税对象仅限于消费资料,因此称作消费型增值税。

22.如何理解国际税收的概念?

答:国际税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对跨国纳税人行使各自征税权力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对国际税收这一概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1)国际税收不能脱离国家税收而单独存在。国际社会并不存在这种超国家的政治权力,。因此不能把国际税收理解为一种超国家的税收,国际税收必须依附于国家税收的征纳关系而存在。(2)跨国纳税人是国际税收的关键因素。跨国纳税人的特殊身份使他同时与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发生了税收征纳关系,从而为国际税收关系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3)国际税收的本质是关于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国际税收它是一种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而不是任何其他关系。

23.消除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有哪些?

答: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主要包括:

(1)扣除法。一国政府在对本国居民的国外所得征税时,允许其将该所得负担的外国税款作为费用从应税国外所得中扣除,只对扣除后的余额征税的方法叫做扣除法。扣除法能缓解但不能消除重复征税。

(2)低税法。又称减免法,即一国政府对本国居民的国外所得在标准税率的基础上减免一定比例,按较低的税率征税;对其国内所得则按正常的标准税率征税。它也只能减轻而不能消除国际重复征税。

(3)免税法。免税法是指一国政府对本国居民的国外所得全部或部分免予征税。这种方法不但承认了地域税收管辖权的优先地位,而且承认了其独占地位。它能消除国际重复征税,但本国税收权益损失较大。

(4)抵免法。全称为外国税收抵免法,即一国政府在对本国居民的国外所得征税时,允许其用国外已纳的税款冲抵在本国应缴纳的税款,从而实际征收的税款只为该居民应纳本国税款与已纳外国税款的差额。抵免法可以有效地免除国际重复征税,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

(5)税收饶让。是指一国政府对本国居民在国外得到减免的那部分所得税,视同已经缴纳,并允许其用这部分被减免的外国税款抵免在本国应缴纳的税款。严格地说,税收饶让不是一种消除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而是居住国对从事国际经济活动的本国居民采取的一种税收优惠措施。

24.国债具有哪些功能?

答:1)弥补财政赤字的功能;

2)筹集建设资金的功能;

3)调节经济运行的功能。

25.国债有哪几种发行方式?

答:1)固定收益出售方式;

2)公募拍卖方式;

3)连续经销方式;

4)直接推销方式;

5)组合方式。

26.国债的偿还方式有哪些?

答:1)分期逐步偿还法;

2)抽签轮次偿还法;

3)到期一次偿还法;

4)市场购销偿还法;

5)以新替旧偿还法。

27.衡量国债相对规模的指标有哪些?

答:1)国债的规模绝对指标:国债年度发行额、债务余额、一定时期内债务总额;

2)国债的规模相对指标:国债依存度、国债负担率、国债偿债率。

28.复式预算的特点

科学、严谨,便于政府对财政活动进行分析,有利于对收支的控制;但复式预算的编制和审批比较复杂,资本性预算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举债,若举债规模控制不当,易导致物价上涨,引起通货膨胀,影响经济稳定。

29.单式预算的特点

符合预算的完整性的原则,整体性强,便于立法机关审批和社会公众了解;但是没有把全部的财政收支按经济性质分列和分别汇集平衡,看不出各项收支之间的对应平衡关系,不利于进行宏观调节和控制。

30.零基预算的特点

使政府首先评价项目的必要性,确定优先安排的项目,对不必要或非优先的项目可适当进行削减,由此提高财政支出效益,节约预算支出,从而减轻财政的压力。

31.增量预算的特点

预算编制较为简单,但往往只适用于政府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教育经费支出等支出项目。

32.政府预算的原则

公开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年度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和法律性原则。

32.我国政府预算的执行机构有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预算执行的行政领导机关,负责组织执行各级政府预算;各级财政部门是预算执行的职能机构;税务机关和海关是负责组织预算收入的专职机关,主要负责有关税收和企业利润的监缴工作;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和监督本部门预算的执行工作;各单位负责本单位的预算执行工作;国家金库是预算执行的重要职能机构,是办理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留解和库款支拨的专门机构。

33.政府预算执行的主要任务是

积极组织预算收入、使其正确、及时、足额地上缴国库;按照计划及时合理地拨付资金,督促企业和单位加强经营管理,合理、节约、有效地使用资金。

34.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的主要措施有

预算外资金范围的重新界定,部分预算外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严格控制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规模,建立预算外资金收支预决算制度,严格规定预算外资金的使用范围。

35.建立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原则有: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

35.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有

统收统支型预算管理体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型预算管理体制和分级分税型预算管理体制。

36.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有

确定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确定预算管理级次,划分预算收支,确定预算调节制度和规定预算管理职权。

37.我国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出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划分,

建立税收返还制度,完善上解、补助办法,另外,为配合分税制预算体制改革,国家同时出台了一些配套改革和政策措施,如改革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改革税收管理体制,分设了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改进预算编制办法,硬化

预算约束;建立适应分税制需要的国库体系和税收返还制度;建立并规范国债市场;妥善处理原由省政府批准的减免税政策问题;推进各地区的分税制配套改革等。

38.货币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四个:

(一)规定货币材料

就是规定一国货币用什么材料制成。如果用黄金作为本位货币材料,就是金本位制度。用白银就是银本位。用纸币就是纸币制度。

(二)规定货币单位

一是规定货币的名称,二是规定单位货币的价值。

(三)规定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本位币是一国的主币,是用货币金属按规定的货币单位铸造的铸币。本位币的基本特质是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基本一致。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可以无限法偿。

辅币是本位币单位以下的小额通货,主要供小额周转使用。辅币与本位币有固定的兑换比例。辅币按照其名义价值而不是实际价值流通。

(四)准备金制度

准备金制度就是国家规定把贵金属集中到国库或中央银行,其主要目的是将贵金属作为世界货币的准备金,作为国内金属货币流通的准备金,以及作为支付存款和银行券的准备金。

39.解释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原因。

在金银复本位制下,法律规定金银都是铸造本位币的材料。金币和银币可以同时流通,都可以自由铸造,都具有无限法偿力。金银都可以自由输入输出。

双本位币制是指国家以法律规定金币和银币之间的固定比价,即金币和银币按照法定比率进行流通和交换。其缺点是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所谓“劣币驱逐良币”,又称为“格雷欣法则”,是指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但法定比价固定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40.试对比分析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与支付手段职能。

(1)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起媒介作用时所发挥的职能。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2)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指货币作为交换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所发挥的职能。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的特点就是货币让渡与商品让渡在时间上相分离了,货币成了商品价值独立的体化物。

(3)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流通手段职能是即期支付,而支付手段职能是延期支付;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是交易的手段而非目的,而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是交易的目的。

41.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有何区别?

直接融资是通过最终贷款人和最终借款人直接结合来融通资金,其间不存在任何金融中介机构的融资方式。在直接融资中,资金供求双方是通过买卖直接证券来实现融资目的的。直接融资的过程就是资金供求双方通过直接协议或在公开

市场上买卖直接证券的过程。

间接融资是指最终贷款人通过金融中介机构来完成向最终借款人融出资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金融中介机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发行间接证券来从盈余单位融入资金,再通过购买赤字单位发行的直接证券来提供资金。

42.影响利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主要有:

(1)平均利润率

(2)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4)国际利率水平

(5)预期通货膨胀率

(6)汇率

43.为什么说商业信用是信用体系基础,银行信用是信用体系的主导?

(1)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间进行商品销售时,以延期付款即赊销形式所提供的信用。商业信用的特点是:①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厂商;②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③商业信用和产业资本的动态一致。

同时商业信用具有明显的局限性:①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到厂商资本数量的限制;②商业信用受到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③商业信用的期限受到厂商生产周期的限制。但商业信用的直接性使其成为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

(2)银行信用是由银行、货币资本所有者和其他专门的信用机构以贷款的形式提供给借款人的信用。银行信用的特点是:①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的主体

不同;②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③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一致。

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成为了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20世纪以来,银行信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借贷资本集中到少数大银行手中;银行规模越来越大;贷款数额不断增大,贷款期限不断延长;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结合日益紧密;银行信用提供的范围不断扩大。银行信用的广泛性,使其成为现代信用制度的主导。

44.对比分析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1)二者的性质不同

商业银行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特殊金融企业,中央银行是以实现国家货币政策,稳定经济为目的的特殊金融机构。前者是企业,后者是国家机关。(2)二者的职能不同

商业银行的职能主要有: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创造、金融服务、调节经济;中央银行的职能体现在: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45.我国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的措施

明确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权,完善地方税系,规范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等。

46.商业银行现金资产包括哪些形式?银行保留各种现金资产的目的是什么?

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由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存款、存放同业存款和在途资

金组成。

(1)库存现金是商业银行保存在金库中的现钞和硬币。其主要作用是用来应付客户提现和银行本身的日常零星开支。是商业银行非盈利性资产,银行要为其支付保管和运输费用。

(2)在中央银行存款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按照法定比率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准备金,在正常情况下,不得动用,缴存法定比率的准备金具有强制性。

(3)存放同业存款是商业银行存放在代理行和相关银行的存款。其目的是便于银行在同业之间开展代理业务和结算收付。存款的性质是活期存款。

(4)在途资金又称托收未达款,是本行通过对方银行向外地付款单位或个人收取的票据。在途资金在收妥前是一笔占有的资金,在收妥后成为存放同业存款。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的作用是保持清偿力和流动性,以应付提现,防范支付风险和抓住新的贷款和投资机会增加盈利。

47.商业银行存款类负债与借入类负债有什么区别?

存款类负债是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存入的货币款项,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借入类负债是指商业银行主动向中央银行或金融市场直接获得的资金来源。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借入类负债银行处于主动地位,可根据银行实际需要确定资金来源和时间,而存款类负债的主动性主要掌握在客户手中;借入类负债资金的流动性高;借入类负债的筹资效率也优于借入类负债。但借入类负债作为传统的资金来源,其资金成本相对较低。

48.分析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特征。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1)灵活性强

表外业务的形式多样,受限制较少。银行从事表外业务,既可以期货、期权等方式在交易所内进行场内交易,亦可以互换、远期交易等方式进行场外交易;既可以在期权期货、贷款承诺等业务中直接作为交易者进行交易,也可以在互换业务中或票据发行便利中充当中介人或安排人。

(2)透明度低

表外业务大多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许多业务的规模和质量不能在财务报表上真实反映出来,财务报表的外部使用者如股东、债权人、金融管理当局、税收当局难以了解银行的全部业务范围和评价其经营成果,经营透明度下降。(3)高杠杆作用

这是表外业务所具有的重要特征。所谓高杠杆作用,也就是“以小博大”。例如衍生金融工具中的金融期货交易,投资者只要拿出10万美元,便可以在金融界期货市场上买入一份3个月期的100万美元价值的债券期货合约,到期时,如果债券价格如预期的那样,则投资者将赚取数倍原始投资额的利润;反之,则投资者将蒙受数倍原始投资额的亏损。

(4)交易高度集中

由于表外业务的高杠杆作用,使得每笔交易数额很大,因此从事业务的机构也只要是大银行和公司,出现交易集中化的趋势。

49.简述贷款五级分类的内容及作用。

按贷款的风险划分,可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贷款。五级

财政与金融 习题集 含答案

《财政与金融》课程习题集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 习题 【说明】:本课程《财政与金融》(编号为02004)共有单选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判断分析题,论述题,计算题,简答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论述题]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 1.下列财政支出中属于购买支出的是()。 A. 财政补贴支出 B. 债务利息支出 C. 行政管理费支出 D. 社会保险费支出 2.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A. 社会福利 B. 社会保险 C. 社会救济 D. 商业保险 3.财政收入的规模,从根本上讲决定于()。 A. 社会消费的规模 B. 生产的规模 C. 商品交换的规模 D. 建设资金需要的规模 4.从社会经济所有制构成看,财政收入主要来自()所有制经济。 A. 国有 B. 集体 C. 个体 D. 中外合资 5.从社会产品价值构成来看,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 A. C B. V C. C+V D. M

6.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税率是()。 A. 9级全额累进税率 B. 5级超额累进税率 C. 9级超额累进税率 D. 20%的比例税率 7.下列税种中,属于所得课税的有()。 A. 农业税 B. 关税 C. 耕地占用税 D. 证券交易税 8.我国企业所得税的基本税率为()。 A. 20% B. 30% C. 33% D. 40% 9.各国政府偿还国债的基本手段是()。 A. 设立偿债基金 B. 依赖财政盈余 C. 预算列支 D. 举借新债 10.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是()。 A. 处理预算资金上的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B. 处理国家与企业的物质利益关系 C. 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D. 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11.我国从1994年起实行的预算管理体制是()。 A. 总额分成 B. 划分收支,分级包干 C. 分税制 D. 划分税收,核定收支,分级包干 12.货币流通量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变化。 A. 正比 B. 反比

财政与金融试题及答案

财政与金融试题及答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财政与金融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征点: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 的,不征税;但达到起征点时,全部课税对象,都要征税。 2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腑的商品和劳务,也包括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3.复式预算: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财政收支按经济性质分别编制成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预算,通常分为经费预算和资本预算。 4.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组织和调节货币信用量的经 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两大内容。 5.信托:是财产的所有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通过鉴定合格,将其财产委托信托机构 全权代为经营、管理或处理的行为。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三大职能。 2.税收的形式特征,通常被概括为三性,即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 3.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有成本分析法、效益最低选择法、费用公共劳务收费法。 4.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5.我国统一货币流通包括现金流通领域和转账结算领域。 6.中央银行是的银行、的银行、的银行,是特殊的金融管理机构。 7.信托的职能有财务管理、资财融通、信用服务 8.紧缩财政政策的措施主要有削减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 三、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财政产生的条件是( B )。 B.经济和政治 2.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主要是起因于( B ) B.课税对象 3.( C )的利率是根据市场物价变动幅度而浮动的。 C.保值国债 4.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 B )审查和批准。 B.人民代表大会 5.在编制预算时就已经安排了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称为( C )。 C.赤字财政 6.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相联系的信用形式是( A )。 A.商业信用 7.银行在技术上的创造货币能力能否发挥,从根本上说,取决于( D )。 D.社会再生产等若干内在因素 8.( B )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

财政与金融复习题及答案

《财政与金融》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 2、外部效应:指的是私人费用与社会费用之间或私人得益与社会得益之间的非一致性。 3、资源配置:是指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使其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 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运动。 5、汇价:指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 6、货币头寸:是商业银行每日收支相抵后,资金过剩(多头寸)或不足(少头寸)的数量。 二、填空题 1、市场失灵表现在许多方面,主要有:公共产品、外部效应、不完全竞争、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与失衡。 2、我国财政收入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类:税收收入、企业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 3、税收的形式特征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4、信用的形式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民间信用。 5、财政支出的原则有:量入为出、优化支出结构、公平与效率兼顾。 6、金融创新主要发生在五个方面:金融工具创新、交易技术创新、市场形态创新、组织结构创新、管理方式创新。 7、中央银行一般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再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政策。 三、判断题 1、利息来源于劳动者所创造出的价值的一部分。(√) 2、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 3、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那些专门 从事商业性的金融活动。(×)4、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发放贷款,而不是吸收存款。(×)5、金融创新,是指来自金融业内部的种种创造性的变革。(√) 6、信托以信任为核心,资财为基础,委托为方式的财产管理制度。(×) 7、证券行市是指在证券流通市场上买卖证券的价格。(√) 8、货币流动性程度,即指货币变为现款的能力。(√) 9、金融工具交易的方式按达成交易的方式可分为直接交易和间接交易。(√)10、证券业监管方式有:官方监管、自律、社会公众监督。(√)11、通货膨胀是由于纸币发行过度,主要表现是个别物价上涨。(×)12、国际收支反映的是一定时期的存量。(×)13、外汇具有动态和静态两种含义。(√)14、外汇交易泛指国际上不同货币之间的各类买卖业务。(√)15、国际储备与国际收支、外汇汇率一起构成了国际金融领域的三大支柱。(√)16、狭义的国际储备即指借入储备。(×)17、货币能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四、简答题 1、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答: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学界的三类观点: A、促进论。认为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具有增加产出的效应。①,提高货币供给,可刺激有效需求,满足财政赤字的弥补需求;②,通货膨胀通过物价上涨中利益的得失,利于高收入阶层的国民收入再分配;③,物价上涨,企业的利润提高,从而刺激了私人投资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增长。 B、促退论。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有害无益,具有减少产出的效应。通货膨胀对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流通、分配、消费)都有很大的破坏作用(生产过程紊乱、生产性投资减少、破坏了商品的正常流向、改变了原有收入和财富占有的比例、市场混乱、囤积居奇、投机活动猖獗),妨碍着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都证明了这一点。 C、中性。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实际上不产生任何影响。由于公众存在合理预期,在一定时间内会对物价上涨作出合理的行为调整,这种调整会抵消通货膨胀产生的各种影响。 2、利用外资的形式有哪些? 答: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中外合作。 3、我国弥补财政赤字,基本上有哪几种方式? 答: 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 A,筹集财政收入(遵守利益兼顾、增产节约开辟财源、正确处理筹集收入与发挥经济杠杆功能、区别对待合理公平的原则); B,发行国债(国债的管目标:1,促进经济的稳定与增长,2,满足投资者的需求,3,利息成本最小化,4,减少国债流动性。); C,控制财政支出(遵守量入为出与收支结合、厉行节约与讲求效益、统筹兼顾与全面安排的原则); D,严格执行国家预算。 4、企业投资行为引起债权债务关系的原因是什么? 答:合同是债权产生最主要的原因。 债权是得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司法上权利。相对於债权者为债务,即必须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司法上义务。债权和债务都不能单独存在,否则即失去意义。债发生的原因主要可分为契约、无因管理、不当得利和侵权行为;债的消灭原因则有

《财政与金融》A卷试卷及答案

《财政与金融》(A卷) 专业:学号: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财政属于( )范畴。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2.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 A个人消费的需要 B.企业生产的需要 C社会的公共需要 D.家庭的生活需要 3.劳动力再生产费用也是决定( )高低的主要因素。 A.剩余产品价值率 B.产品合格率 C.工资增长率 D.物价指数 4.国债是指( )以债务人的身份,采取信用方式,通过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所形成的债务。 A.企业 B.团体 C.政府 D.个人 5.财政补贴的对象是( )。 A.政府机构 B.企业和居民 C.失业者 D.伤残人 6.( )是商业银行经营资金的主要来源。 A.银行资本金 B.存款负债 C.向中央银行借款 D.同业拆借 7 我国的中央银行是( )。 A.中国人民银行 B.中国银行 C.中国工商银行 D.中国农业银行 8.( )是指保险人将其承担的保险业务,以承保形式,部分转移给其他保险人的保险。 A.原保险 B.再保险 C.单一保险 D.综合保险 9.( )是金融机构之间旨在调剂资金头寸余缺的一种短期资金融通的货币市场业务方式。 A.同业拆借 B.票据承兑 C.票据贴现 D.国债回购业务 l0. ( )是由银行发行的一种票据,俗称钞票。 A.支票 B.银行券 C.大额存款单 D.股票 11.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 )。 A.社会产品 C+V+M B.折旧基金C C.职工劳动报酬收人V D.剩余产品价值 M 12.财政是以( )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A.国家 B.企业 C.个人 D.法人 13.政府采购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 A.控股制 B.财政供给制 C.招标制 D.财政透支 14.综合财政计划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计划。 A.国家预算 B.银行信贷收支 C.现金收支 D.企业部门财务收支 15.(C)是指政府的借贷活动,其主要形式是由政府发行债券以筹措资金。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国家信用 D.消费信用 16.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 )。 A.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B.税收管理体制 C.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D.文教行政事业财务管理体制 17.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 )。 A.国家预算拨款 B.自由资金 C.企业存款 D.居民存款 18.派生存款的策源地是( )。

财政与金融作业答案1-2

第一章至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财政: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 2、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财政这一经济范畴本质的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 3、财政收入:指国家预算收入,包括中央及地方务级政权的预算内收入及部分预算外收入,是国家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的货币价值形态。 4、税收制度:是国家规定的税收法令。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 5、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 6、起征点: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7、免征点:是课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对有免征额规定的课税对象,只就其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8、直接税: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 9、间接税: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 10、国债:即国家公债,是指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采取有偿方式,筹集财政资金时形成的国家债务。 二、填空题 1、财政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经济条件,二是社会条件。 2、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3、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剩余产品。 4、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三大职能。 5、财政收入按收入形式分类,相应地可将财政预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两大类。 6、分析与确定财政收入数量界限的方法主要有经验数据法和要素分析法。 7、税收的形式特征,通常被概括为三性,即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 8、课税对象是确定税种的主要标志。 9、税源是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 10、对特定的纳税人实行加成税征,加一成等于加正税税额的10% 11、我国现行属于流转税的税种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和资源税。

(金融保险类)财政与金融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税负转嫁 2、国家预算 3、贴现 4、财政 5、金融市场 6、信用 7、远期合约8、财政政策 9、瓦格纳法则 10、市场失灵11、税收 12、流动性 13、政府采购 14、国家决算15、货币供给16、国际重复征税 17、转移性支出18、税收抵免19、购买性支出20、保证贷款 二、判断题 1、税收支出是政府的一种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支出。 2、世界范围内除了存在国家资本的中央银行,还存在私人资本的中央银行。 3、币值稳定与物价稳定是同一个概念。 4、再贴现指企业持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到金融信托机构换取现金。 5、国家预备费的动用由各级财政部门批准。 6、产品价格关系变动不影响的财政收入规模。 7、消费税的税率为比例税率。 8、税收随着税率的增加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或不变。 9、在直接标价法下,一定单位的外币折算的本国货币增多,说明本币汇率上升。 10、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流量数量。 11、再贴现指企业持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到金融信托机构换取现金。 12、财政补贴不影响资源配置结构。 13、我国于1995年1月1日开始执行预算法。 14、消费税的税率为比例税率。 15、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证券,只是等额地投放基础货币,而不是等额地投放货币供应量。 16、货币政策诸目标呈一致关系的是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 17、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之间存在着一种倒数关系。 18、一国国际储备应该是规模越大越好。 19、根据菲利普斯曲线,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存在比较稳定的此增彼减关系。 20、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也可以以货币借贷的形式提供。 21、财政具有直接偿还性。 22、我国的证券交易所是公司制的。 2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不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 24、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同时实现货币政策所有目标是很困难的,因此,各国一般都选择一到两个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25、金融创新对经济发展具有双刃剑效应。

财政与金融试卷

财政与金融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固有的功能。它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 2.社会保险制度包括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社会福利。 3.税收的基本要素包括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目和税基、税率。 4.金融是指简单来说,金融就是资金的融通。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广义的金融泛指一切与信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有关的经济活动,甚至包括金银的买卖,狭义的金融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 5.世界各国中央银行的职能有四个:服务职能、调节职能和管理职能。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财政参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形式不包括 ...( C ) A.增值税 B.营业税 C.财产税 D.消费税 2.财政收入可以分为经常性收入和资本性收入,其划分标准是( ) A.预算收入的性质 B.预算的级次分类 C.收入来源的经济部门 D.财政收入的组织形式

3.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的方法转移税收负担的税负转嫁方式称为( A ) A.前转 B.后转 C.散转 D.税收资本化 4.预算年度的期限通常为( A) A. 一年 B. 二年 C. 三年 D. 四年 5.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是(B) A. 商业银行 B. 中央银行 C. 政策性银行 C. 非银行金融机构 6.我国一般采用的利息率是(B ) A. 年利率 B. 月利率 C. 日利率 D. 厘利率 7.一国制定和执行政府货币政策的金融机构是(B) A. 商业银行 B. 中央银行 C. 政策性银行 D. 专业银行 8.保险最基本的职能是(B ) A. 经济补偿 B. 分散风险 C. 筹集资金 D. 防灾防雨 9.保险合同的内容是指(A) A. 保险合同的形式和条款 B. 保险利益

(金融保险)财政与金融试题及答案

(金融保险)财政与金融试题及答案

财政与金融试题及答案(902)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一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 ①、剩余产品 ②、社会产品 ③、必要产品 ④、社会财富 2、对国有企业利润征收的所得税属于() ①、企业收入 ②、债务收入 ③、税收收入 ④、其他收入 3、下列税种中,属于所得课税的有() ①、农业税 ②、关税 ③、耕地占用税 ④、证券交易税 4、跨国公司进行国际避税最常用的一种手段,是将利润() ①、转移到高税国实现 ②、转移到低税国实现 ③、隐瞒 ④、抽逃 5、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重点是() ①、资源性国有资产 ②、经营性国有资产 ③、非经营性国有资产 ④、有形国有资产 6、我国财政支出中的补偿支出是() ①、基本建设支出 ②、债务支出 ③、国家物资储备支出 ④、挖潜改造支出 7、实现以外延为主的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方式是() ①、基本建设 ②、大修理 ③、更新改造 ④、改建重建 8、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①、社会福利 ②、社会保险 ③、社会救济 ④、商业保险

9、各国政府偿还国债的基本手段是() ①、设立偿债基金 ②、依赖财政盈余 ③、预算列支 ④、举借新债 10、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是() ①、处理预算资金上的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②、处理国家与企业的物质利益关系 ③、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④、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11、我国最基本的信用形式是() ①、商业信用 ②、银行信用 ③、国家信用 ④、消费信用 12、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中央银行制度是属于() ①、单一型中央银行制度 ②、复合型中央银行制度 ③、跨国型中央银行制度 ④、准中央银行制度 13、在商业银行的传统负责业务中处于最重要地位的业务是() ①、资本金 ②、各项存款 ③、发行债卷 ④、借款 14、信托机构接受委托,对其财产进行经营、管理或处理的业务是() ①、信托类业务 ②、委托类业务 ③、代理类业务 ④、融资租赁业务 15、保险职能中,能体现保险经济活动内在功能的是() ①、融能资金 ②、组织经济补偿 ③、分散危险 ④、增加投资收益 16、证券交易所经纪人与外界证券商或客户的中介者,叫做() ①、证券代理人 ②、证券买卖者 ③、掮客 ④、证券咨询机构 17、目前,我国将货币划分为三个层次,Mo通常是指() ①、企业单位的活期存款 ②、流通中现金 ③、居民储蓄存款

财政与金融试题及答案 (1)

财政与金融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征点: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的, 不征税;但达到起征点时,全部课税对象,都要征税。 2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腑的商品和劳务,也包括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3.复式预算: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财政收支按经济性质分别编制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 算,通常分为经费预算和资本预算。 4.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组织和调节货币信用量的经济政 策,包括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两大内容。 5.信托:是财产的所有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通过鉴定合格,将其财产委托信托机构全 权代为经营、管理或处理的行为。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三大职能。 2.税收的形式特征,通常被概括为三性,即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 3.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有成本分析法、效益最低选择法、费用公共劳务收费法。 4.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5.我国统一货币流通包括现金流通领域和转账结算领域。 6.中央银行是的银行、的银行、的银行,是特殊的金融管理机构。 7.信托的职能有财务管理、资财融通、信用服务 8.紧缩财政政策的措施主要有削减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 三、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财政产生的条件是( B )。 B.经济和政治 2.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主要是起因于( B ) B.课税对象 3.( C )的利率是根据市场物价变动幅度而浮动的。 C.保值国债 4.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 B )审查和批准。 B.人民代表大会 5.在编制预算时就已经安排了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称为( C )。 C.赤字财政 6.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相联系的信用形式是( A )。 A.商业信用 7.银行在技术上的创造货币能力能否发挥,从根本上说,取决于( D )。 D.社会再生产等若干内在因素

财政与金融期末试卷答案修订稿

财政与金融期末试卷答 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中专财会《财政与金融》期末试卷(含答案) (9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25分) 1.财政:是指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P3) 2.国家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向经济单位和个人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P26) 3.纳税人: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P27) 4.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经济过程,是指在通货膨胀得到抑制之后表现出物价与货币供给量连续下降的现象。(P112) 5.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P187) 二、单选(10分) 1.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发行的国债是( B P32 )。 A.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B.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C.保值公债 D.特种国债 2.长期以来,我国财政支出中居首位的是( A P52 )。 A.建设性支出 B.行政管理支出 C.文教科学卫生支出 D.社会保障支出 3.建立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是( A P70 )。

A.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B.权责利结合 C.与政治经济形式的发展相适应 4.政府预算决算的最高审批机构是( C P68 )。 A.中央人民政府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国务院 5.在我国目前的金融机构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D P88 )。 A.财政部 B.中国银行 C.中国工商银行 D.中央银行 6.( B P109 )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应增加导致需求过剩产生的,是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的结果。 A.成本推动型 B.需求拉上型 C.结构型 D.供求混合型 7.我国第一张信用卡是( A P131 )。 A.长城卡 B.金穗卡 C.中银卡 D.牡丹卡 8.在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生产能力和生产资源大量闲置的情况下,宜采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形式是( B P198 )。 A.“双紧”政策 B.“双松”政策 C.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D.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 9.在我国投资基金的单位面值较低,每份基金单位的面值为人民币( C P163 )元。 A.5 B.2 C.1 D.4

财政与金融历年试题汇总

一、单项选择 1.在财政收入中居于主导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的是( C )。 A.C B.V C.M D.C+V 2.在编制预算时就已经安排了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称为( C )。 A.决算赤字 B. 财政赤字 C.赤字财政 D.财政结余 3.国家征税的依据是( C )。 A.生产资料所有权 B.产品所有权 C国家政治权力 D.剩余价值支配权 4.财政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转移的支出是( B )。 A.购买性支出 B.转移性支出 C.可控性支出 D.不可控性支出 5.财政赤字是否具有扩张社会需求的作用,主要取决于( C )。 A.财政透支 B.动用上年结余 C.是否具有“创造货币”的性质 D.发行国债 6. 财政产生的条件是( B ) A. 政治和文化 B.经济和政治 C. 经济和效益 D.政治和历史 7.下列属于公用经费的是( A )。 A.公务费 B.工资 C. 职工福利费 D.补助工资 8.保险是一种( B )制度。 A.经济管理 B.经济补偿 C.社会保障 D.社会福利 9.一般而言,社会成员中,通货膨胀的受害者是( C )。 A.政府 B.企业 C.居民 D.投机商 10.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主要是起因于(B )的不同。 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税率 D.加成和减免 11. 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 B )审查和批准。 A.政协 B. 人民代表大会 C.法院 D.财政部门 12. 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相联系的信用形式是( A )。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国家信用 D.消费信用 13. 银行在技术上的创造货币能力能否发挥,从根本上说,取决于( D )。 A.银行贷款 B. 银行存款 C. 提现率 D. 社会再生产等若干内在因素。14.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必须同时具备( C )。 A. 强制性、相关性、可控性 B.可测性、可控性、固定性 C. 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 D. 可靠性、可控性、相关性 15. 表示远期正率低于即期汇率,称为( B )。 A.升水 B. 贴水 C. 平价 D.兑换收入 16. ( B)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 A. 中央银行 B.商业银行 C. 保险公司 D.证券公司 17.( B )银行是现代商业银行的主要形式。 A.私人 B.股份制 C.国家 D.中央 18.( D )是在买进或卖出即期外汇的同时,卖出或买进远期外汇,以避免汇率风险。 A.即期外汇交易 B.远期外汇交易 C.地点套汇 D.掉期交易 19.( A )是因进出口商品而引起的收支。 A.贸易收支 B.劳务收支 C.单方面转移 D.特别提款权

财政与金融》作业参考答案

《财政与金融》作业一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答: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P2 2、答: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财政这一经济范畴本质的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P5 3、答:指国家预算收入,包括中央及地方务级政权的预算内收入及部分预算外收入,是国家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的货币价值形态。P11 4、答:是国家规定的税收法令。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P23 5、答: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P24 6、答: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P25 7、答:是课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对有免征额规定的课税对象,只就其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P25 8、答: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P27 9、答: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P27 10、答:即国家公债,是指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采取有偿方式,筹集财政资金时形成的国家债务。P43 二、填空题 1、经济、社会 P1 2、国家 P4 3、剩余产品 P5

4、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P5 5、税收、非税收 P11 6、经济数据法、要素分析法 P17 7、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P22 8、课税对象P24 9、税源 10、10 P25 11、增值、消费、营业、关税P30 12、生产型、收入型、消费型P31 13、从价、从量 P32 114、一般、级差 P38 15、有偿P43 16、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 P44 17、平价、折价、溢价值 P48 18、公募法、承受法、出卖法、支付发行、强制摊派 P49 19、分期逐步、 抽签轮次、市场购销、到期一次性 P51 20、金融市场利率、政府的信用状况、银行利率水平、社会资金供给状况。P20 三、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D C B C B A C D 页码 P2 P11 P22 P25 P47 P47 P47 P47 四、多项选择题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ACE ACD ABC ACD BDE ABC ABCD ABCDE ABCDE BCDE 页码P5 P22 P23 P33 P47 P50 P48 P51 P52 五、判断题 1、错 2、错 3、错 4、错 5、错 6、错 7、错 8、对 9、对 10、错11、对P50 12、对P49 13、错14、对P45 15、错

财政与金融-习题及答案

《财政与金融》习题册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 2.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 简答题: 1.简述财政的基本职能。(定义职能原因) 答: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在凭借政治权力和财产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所形成的分配关系.财政职能是由财政本质所决定的财政所固有的功能和职责,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有以下三种职能: (l)资源配置职能。是指政府主要通过税收动员社会资源,通过财政支出提供公共物品,实现经济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在市场经济中,财政不仅是一部分社会资源的直接分配者,也是全社会资源配置的调节者。 (2)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通过收入-支出制度,对不同收入阶层征税或不征税、多征税或少征税,从事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支出项目,实现对市场活动产生的收入分配状况的合理调整。在政府对收入分配不加干预的情况下,这种分配往往是不公平的,而市场对此无能为力,只有依靠政府财政的分配只能才能对这种不公平现象加以调节。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主要通过税收调节、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等手段来实现。 (3)经济稳定职能。是指政府在失业和经济萧条时期实行赤字财政,在充分就业和通货膨胀压力很大时期实行盈余财政,熨平经济波动。政府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的不同状况,相机抉择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措施,达到稳定经济的目标。 案例分析: 1.外部性怎么解决? 答:1。外部性指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性。外部性可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指产品或服务给所有者以外的其他人带来了利益和好处,而所有者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补偿。如企业的科研活动。负外部性指产品产品或服务给所有者以外的其他人带来损害,但未给受害者应有的补偿。如企业生产的污染行为。 2.解决外部性的解决方法如:征税与补贴,可以对负的外部性征收税费,抑制产生负的外部性的经济活动;对正的外部性给予补贴,激励产生正的外部性的经济活动。采取征税与补贴的方法,存在不足:征税与补贴问题上难以量化,征收补贴的数量难以清晰界定,这易助长腐败现象,破坏经济市场。 3。为弥补征税与补贴方法的不足,我们可以将外部性内部化,利用市场机制自动调节。从产权学派获悉, 在交易费用为零时,只要产权初始界定清楚,并允许当事人进行谈判交易,就可以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或社会产值最大化的安排。利用政府有形的手,清晰界定产权,以及提供更多的信息帮助,使交易成本降低。这就是外部性内部化,以此解决外部性的问题。 第二章 名词解释:

《财政与金融(农)(一村一)》2019期末试题及答案

《财政与金融(农)(一村一)》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在财政收入中居于主导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的是( )。 A.C B.V 。 C.M D.C+V 2.国家征税的依据是( )。 A.生产资料所有权 B.产品所有权 C.国家政治权力 D.剩余价值支配权 3.财政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转移的支出是( )。 A.购买性支出 B.转移性支出 C.可控性支出 D.不可控性支出 4.下列属于公用经费的是( )。 A.公务费 B.工资 C.职工福利费 D.补助工资 5.财政赤字是否具有扩张社会需求的作用,主要取决于( )。 A.财政透支 B.动用上年结余 C.是否具有“创造货币”的性质 D.发行国债 6.( )银行是现代商业银行的主要形式。 A.私人 B.股份制 C.国家 D.中央 7.保险是一种( )制度。 A.经济管理 B.经济补偿 C.社会保障 D.社会福利 8.( )是在买进或卖出即期外汇的同时,卖出或买进远期外汇,以避免汇率风险。 A.即期外汇交易 B.远期外汇交易 C.地点套汇 D.掉期交易 9.一般而言,社会成员中,通货膨胀的受害者是( )。 A.政府 B.企业 C.居民 D.投机商 10.( )是因进出口商品而引起的收支。

A.贸易收支 B.劳务收支 C.单方面转移 D.特别提款权 二、多项选择(每置2分,共10分) 11.影响财政收入规模下限指标的因素,一类是刚性的,下列中属于刚性因素的有( 、 )。 A.国防费支出 B.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支出 C.行政管理费支出 D.警察部队支出 E.教育费支出 12.政府采购制度的基本内容有( )。 A.政府采购政策 B.政府采购法规 C.政府采购程序 D.政府采购管理 E.政府采购特点 13.分税制包括( )等多方面内容。 A.分税 B.分权 C.分征 D.利润分成 E.分管 14.商业银行的管理原则可概括为( )。 A.盈利性原则 B.行政性原则 C.安全性原则 D.政策性原则 E.流动性原则 15.金融市场的功能有( )。 A.融通资金 B.积累资金 C.管理资金 D.降低风险 E.宏观调控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6.起征点◆ 17.财政政策 18.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19.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20.保险 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1.国债具有三个特征:____ 、____ 和____。

财政与金融试卷A及标准答案

^` 1、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 A、剩余产品 B、社会产品 C、必要产品 D、社会财富 2、对国有企业利润征收的所得税属于() A、企业收入 B、债务收入 C、税收收入 D、其他收入 3、下列税种中,属于所得课税的有() A、农业税 B、关税 C、耕地占用税 D、证券交易税 4、跨国公司进行国际避税最常用的一种手段,是将利润() A、转移到高税国实现 B、转移到低税国实现 C、隐瞒 D、抽逃 5、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重点是() A、资源性国有资产 B、经营性国有资产 C、非经营性国有资产 D、有形国有资产 6、我国财政支出中的补偿支出是() A、基本建设支出 B、债务支出 C、国家物资储备支出 D、挖潜改造支出 7、实现以外延为主的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方式是() A、基本建设 B、大修理 C、更新改造 D、改建重建 8、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A、社会福利 B、社会保险 C、社会救济 D、商业保险 9、各国政府偿还国债的基本手段是() A、设立偿债基金 B、依赖财政盈余 C、预算列支 D、举借新债 10、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是() A、处理预算资金上的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B、处理国家与企业的物质利益关系 C、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D、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1、社会公共需要所包括的范围是( ) A、国家职能需要 B、大型工程设施需要 C、社会再生产需要 D、宏观调控需要 E、半社会公共需要 2、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其包括的含义有( ) A、财政是集中性分配 B、财政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C、财政是以国家为前提 D、财政分配的是货币资金 E、财政分配中国家处于主导地位 3、比例税率在具体运用上,又可以分为( ) A、统一比例税率 B、产品差别比例税率 C、企业差别比例税率 D、行业差别比例税率 E、幅度比例税率 4、国际税收所涉及的税种有( ) A、财产税 B、国内商品税 C、所得税 D、资源税 E、流转税 5、下列支出中,能够形成固定资产的有( ) A、行政管理支出 B、挖潜改造支出 C、简易建筑支出 D、科技三项支出 E、基本建设支出 6、货币发展的具体形态有( ) A、实物货币 B、金属货币 C、兑现的银行券 D、支票 E、不兑现的银行券 7、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各国金融机构体系一般包括的环节有( ) A、中央银行 B、商业银行 C、政策性银行 D、股份制银行 E、非银行金融机构 8、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 ) A、交易主体 B、交易客体 C、交易对象 D、交易媒介 E、交易价格 9、用来测定通货膨胀程度的物价指数主要有( ) A、批发物价指数 B、居民生活费用指数 C、消费物价指数 D、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E、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 10、按国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一章第三条规定,我国所称外汇包括( )

财政与金融试卷及答案

精品文档财政与金融试卷 小题,每空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1分,共14分)它包括政治职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固有的功能。1. 能、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社会保险制度包括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社会福利。 2. 3.税收的基本要素包括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目和税基、税率。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金融是指简单来说,金融就是资金的融通。4.广义的金融泛指一切与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有关的经济活动,甚至包括金银的买卖,狭义的金融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5.世界各国中央银行的职能有四个:服务职能、调节职能和管理职能。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财政参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形式不包括( C ) ...A.增值税 B.营业税 D.消费税财产税C. 2.财政收入可以分为经常性收入和资本性收入,其划分标准是 ( ) A.预算收入的性质 B.预算的级次分类 C.收入来源的经济部门财政收入的组织形式 D.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的方法转移税收负担的税负转嫁方3.式称为( A ) A.前转 B.后转

D.税收资本化 C.散转4.预算年度的期限通常为( A)A. 一年 B. 二年 C. 三年 D. 四年 5.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是(B) A. 商业银行 B. 中央银行 C. 政策性银行 C. 非银行金融机构 6.我国一般采用的利息率是(B ) A. 年利率 B. 月利率 C. 日利率 D. 厘利率 7.一国制定和执行政府货币政策的金融机构是(B) A. 商业银行 B. 中央银行 C. 政策性银行 D. 专业银行 8.保险最基本的职能是(B ) A. 经济补偿 B. 分散风险 C. 筹集资金 D. 防灾防雨 9.保险合同的内容是指(A) A. 保险合同的形式和条款 B. 保险利益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C. 保险权利 D. 保险义务 10.由资金的供求双方直接进行的融资活动称为(C)

自考《财政与金融》复习试题汇总(含答案)

自考《财政与金融》复习试题汇总(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财政分配的对象是( C )。 A 国民生产总值 B 商品价值 C 一部分社会产品 D 社会总产值 2、财政分配的目的是( D )。 A 增加就业 B 调节社会收入 C 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D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3、在财政收入形式中,占比重最大的收入是( A )。 A 税收 B 公债 C 规费 D 国有资产收益 4、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标志是( B )。 A 纳税人 B 课税对象 C 税率 D 税目 5、国家物资储备支出从性质上看属于( C )。 A 消费性支出 B 补偿性支出 C 积累性支出 D 转移性支出 6.在编制预算时就已经安排了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人,称为( C ) A.决算赤字 B.财政赤字 C.赤字财政 D.财政结余 7、以上个财政年度的指标为基础,按照本财政年度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的预算编制形式我们称其为( A )。 A 增量预算 B 零基预算 C 一般预算 D 特别预算 8、消费贷款属于( D )

A 商业信用 B 银行信用 C 国家信用 D 消费信用 9、在现代信用中,最主要的信用形式是( B ) A 商业信用 B 银行信用 C 国家信用 D 消费信用 10、我国的中央银行属于( A )。 A 单一型 B 复合型 C 跨国型 D 准中央银行型 11、以下不属于同业借款形式的是( B )。 A 同业拆借 B 回购协议 C 转贴现 D 转抵押 12、证券买卖双方成交后2~3天内进行交割的交易方式称为( A )。 A 现货交易 B 期货交易 C 期权交易 D 信用交易 13、1美元=6.23元人民币,是属于( C ) A 单一标价法 B 换算标价法 C 直接标价法 D 间接标价法 14、中央银行在经济衰退期应采取( B )法定存款准备金。 A 调高 B 降低 C 不改变 D 取消 15、政府在经济高涨时应( B )。 A 买入证券 B 卖出证券 C 都可以 D 不能用买卖证券调控经济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财政与金融试题及答案2

《财政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政府采购制度: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实体为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及满足自身需要,在财政监督下,以法定程序和方式从国内、国际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工程和劳务的经常性活动。 2、课税对象:指针对什么样的物品进行课税,即税法规定的课税目的物,明确对什么征税,又称课税客体,或征税对象。 3、从价税:是指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为依据,按一定比例计征的税种。如关税、增值税、营业税。 4、国际重复征税: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对同一跨国纳税人或不同纳税人的同一课税对象或税源同时征收相同或类似的税收。 5、财政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成为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财政是因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2、最低费用选择法一般用于那些只有(社会效益)、且其产品(不能进入市场)的支出项目。 3、财政收入规模的上限指标要受三个因素制约:一是(国民收入总量);二是(剩余产品M 总量);三是(M中留给企业自行支配的总量)。 4、税目是指某一种税的具体征收项目,是在税法中对课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征税品种)与(具体内容),是对课税对象的具体落实品目,也称课税品目。 5、一般地,凡立法者不预期(税负转嫁),由纳税人依法纳税并承担税负的为(直接税);立法者预期(税负转嫁),由纳税人经由契约关系或交易过程,将税负全部或部分转嫁给他人的为(间接税)。 6、分税制可分为两种类型(完全分税型)和(适度分税型)。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以下不属于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的是(B ) A、经济建设支出 B、购买性支出 C、社会文教支出 D、行政管理支出 2、以下不是行政管理支出的是(D ) A、行政支出 B、公安支出 C、司法检察支出 D、军队正规化建设支出 3、以下不属于我国的现行税率是(A) A、全额累进税率 B、比例税率 C、超额累进税率 D、定额税率 4、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是(C) A、扣除法 B、免税法: C、抵免法 D、税收饶让 5、以下不是影响国债的负担的因素的是(D) A、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 B、政府即债务人负担 C、纳税人的负担 D、负税人的负担 6、我国现行上市国债的发行方式是(A) A、以差额招标方式向一级承销商出售可上市国债 B、以承销方式向承销商销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