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投行相关

投行相关

投行相关
投行相关

高盛欺诈产品与保尔森的那些事

2007年的金融危机中,一位名为琼斯?保尔森(JohnPaulson)的对冲基金经理,登上了人生及事业的巅峰。他管理的对冲基金――信贷机会基金(creditopportunityfund)从这次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中赚得盆满钵满。

根据《机构投资者:阿尔法》杂志的统计,在2007年,总部位于纽约的保尔森对冲基金赚到了令人瞠目的37亿美元。面对这位“对冲基金之王”,连高傲的索罗斯也卑微地请求和他共进晚餐。

保尔森当时解释说,他获利的主要方法就是:看空次按市场,买入CDS合约。当次按违约率上升的时候,CDS的价值也上升。

CDS信贷违约掉期是一种衍生品,类似一个保险合同。债权人通过CDS合约把债务风险出售给他人,就像是给债务买商业保险,合约的价格就是保费,如果出现债务偿还困难,“保费”(CDS合约价格)就会快速上涨。

然而,事实的真相在两年后的今天被揭开了。琼斯?保尔森,这位中文译名看上去与原高盛董事长、前美国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很相似的对冲基金业的“皇帝”,终于脱下了皇帝的新装。

原来,世界上并没有什么“超人”,保尔森赚取的200亿美元和他37亿美元的个人薪酬,逐渐被证明很可能是一场刻意的设局洗劫,洗劫了那些不知情的投资者。其情节相当于他构建了一个注定要变成垃圾的投资组合,然后把这个组合卖给别的银行,而他却反手做空。用中国的俗话说:挖坑让你跳。

你也很容易成为这样的超人,只要你找到一家像高盛那样,有着130多年历史的投资银行和你联合做局,愿意帮助你把垃圾投资组合卖给别人!

一、事发

在袭击全球的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前夜,高盛留给世人的形象到底是发善心的魔鬼,还是没有好气的上帝呢?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一纸申请法院强制判决执行的诉状,把声名显赫的高盛推入了华尔街证券欺诈丑闻漩涡的核心。

在4月16日递交给美国联邦纽约州南区地方法院的起诉书中,美国SEC锁定高盛集团旗下的高盛公司(Goldman,Sachs&Co.)及其31岁的年轻副总裁法布里斯?托尔雷(FabriceTourre)两名被告,指控其在兜售由其设计的合成型担保债务权证――ABACUS2007-AC1过程中,刻意隐瞒保尔森(Paulson&Co.Inc)对冲基金明里协助设计投资组合,但暗中反手做空这一与投资者利益严重冲突的重要信息,致使买入ABACUS2007-AC1的投资者损失达10亿美元、保尔森对冲基金获利近10亿美元,高盛从中渔利

1500万美元,要求法院对被告判定禁令救济(injunctiverelief)、追缴不当获利、赔付判决前利息和经济处罚。

高盛随即向美国SEC展开猛烈反击,先是指责法律指控没有事实和依据,尔后又将一盆政治阴谋之脏水泼向美国SEC,甚至放言起诉高盛是对美国的伤害。

尽管美国SEC与高盛对决的胜败结局无法预料,但起诉书中的指控内容所展现的,宛如一部以高盛为主角儿的华尔街证券欺诈丑闻大片。

睿智的钱钟书先生早就幽默地告诫过人们,上帝只是发善心的魔鬼。那么,在袭击全球的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前夜,高盛留给世人的形象到底是发善心的魔鬼,还是没有好气的上帝呢?

二、设局

“那些付出真金白银的投资者既无分析工具,又无操作机制,根本不可能在可预见损失发生前采取任何行动。”

2004年末至2005年初,总部位于纽约、从事全球投资银行和证券投资管理的高盛公司创建了金融衍生结构产品互动交易平台,负责名为“ABACUS”的系列合成型债务担保权证(CDO)提供设计、营销,产品收益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权证(RMBS)市场表现挂钩。

高盛公司一直在寻求衍生金融产品市场竞争地位的强化与扩张,其抵押资金委员会对ABACUS2007-AC1的成功发行高度肯定,在2007年3月12日的内部备忘录中写到,“能够构建和完成复杂交易,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目标,是我们经销的关键”,“完成这样或其它类似交易,有助于高盛在成长中的合成型结构化产品创设发售市场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

但美国SEC却认为,类似ABACUS2007-AC1的合成型债务担保权证(CDO),受美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跌影响,以放大损失的方式对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ABACUS2007-AC1欺诈发售的主要责任人为时任高盛公司副总裁的法布里斯?托尔雷,他负责产品交易设计、销售资料的准备及与投资者的直接沟通。

保尔森对冲基金公司(Paulson&Co.Inc)成立于1994年,2006年初设立了两只基金,其中的保尔森信贷机会基金(PaulsonCreditOpportunityFunds)不看好次级按揭信贷,进而以购买各类债券信用违约掉期(CDS)的方式以做空CDO。

2007年1月,保尔森对冲基金一位雇员在对外解释投资机会时宣称,“的确,市场定价没有把次级住宅担保债券权证归入失败类,但个人看来,其主要原因在于评级机构、担保债务权证经理及承销商有动力要让这个游戏继续下去。那些付出真金白银的投资者既无分析工具,又无操作机制,根本不可能在可预见损失发生前采取任何行动。”

保尔森对冲基金确信,那些由BBB评级的中间――次优级房贷资产支撑的债务担保权证(CDO)将会遭受重大损失,在特定情况下,那些由AAA评级资产池支撑的、较高级别的债务担保权证(CDO)亦会变得一钱不值。

差不多在相同的时候,高盛公司已经预感到当时的市场形势已经对由按揭贷款关联债券支持的债务担保权证(CDO)成功发行构成挑战。

2007年1月11日,高盛结构产品互动交易平台负责人在发给法布里斯?托尔雷邮件中话里话外地提到,“债务担保权证(CDO)生意已经死亡,我们没有太多时间抽身而退。”

2007年1月23日,自视甚高的法布里斯?托尔雷在其以英语、法语发给朋友的电子邮件中公开断言,“系统的杠杆倍数越来越大,整座大厦随时都会轰然坍塌……唯一的潜在幸存者法布里斯?托尔雷,站在他所创立的复杂、高杠杆、有毒交易中间,全然没有必要理会那些魔怪式产品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

高盛公司在明知债务担保权证(CDO)市场行将崩溃的情形下,不仅依然坚持推出债务担保权证ABACUS2007-AC1,还把与其它投资者存在重大经济利益冲突的保尔森对冲基金一并拉为同盟军。

保尔森对冲基金与高盛商定,保尔森对冲基金参与ABACUS2007-AC1债券投资组合的选定,然后向高盛购买信贷违约掉期,大力做空由其帮助选定纳入投资组合的住宅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举个简单例子,这相当于保尔森与高盛讨论后,由高盛帮忙把保尔森极其不看好的资产卖给其他投资者,然后保尔森反手做空这些资产。

2006年末至2007年初,保尔森对冲基金对BBB级住宅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进行了投资分析,并识别确定了很快会遭受信贷违约风险事件打击的债券100只,所选出的房贷担保证券,不是高比例浮动利率的房贷,就是贷款人信用评分相对偏低,且集中为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内华达等房价已经大幅升值地区的住宅按揭贷款。

保尔森对冲基金通知高盛,将其筛选出来的住宅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或具有类似特征的债券纳入预期交易的参考投资组合,2006年当年评级全部为BBB,共计123只。

2007年1月9日,ABACUS2007-AC1投资参考组合初步敲定,有63只住宅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来自保尔森对冲基金提供的参考组合名单。

三、围猎

在资本市场上,多空双方的博弈往往是你死我活般的激烈,但在高盛的斡旋下,双方竟能和谐地坐在一起,共同讨论投资组合如何选定,这不能不是个奇迹,就连法布里斯?托尔雷都无法相信眼前一幕的真实性。

在金融欺诈骗局做好后,高盛开始虎视眈眈地在全球范围内搜寻合适的猎物。

为能轻松诱捕猎物,早在2006年年底,高盛就对结构性金融衍生品市场需求进行了火力侦察。

高盛找到了总部位于德国杜塞尔多夫的德意志工业银行(IKB),这是一家历史上专门从事中小公司融资贷款的商业银行。大约在2002年,IKB开始为自己购买由消费信贷风险产品

组成的证券化资产,其中包括由美国中级---次优级住宅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支持的债务担保权证(CDO),同时向他人提供类似投资的顾问服务。

IKB的销售代表告诉法布里斯?托尔雷,“如果不借助信贷担保经理(collateralmanager)――富有美国房地产市场和住宅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分析经验的独立第三方,投资债务担保权证(CDO)已经不再让人感到安心了。”

或许是IKB销售代表的意见反馈,让法布里斯?托尔雷和高盛意识到必须找出一个合适的独立第三方,协助其完成债务担保权证(CDO)的创设、发行。于是,美国债券保险商ACA 成为高盛ABACUS2007-AC1发售的桥梁。

2007年1月前后,高盛与ACA接洽,建议ACA担任由保尔森赞助的债务担保权证(CDO)交易的“投资组合选择经理人”。此前,以赚取报酬为目的,ACA曾经设计、管理了许多债务担保权证(CDO)。

之所以要锁定ACA,是因为高盛认为,ACA的强大品牌加上自身构建合成型债务担保权证(CDO)的市场领导者地位将有助于发行成功。

然而不幸的是,ACA在和高盛、保尔森对冲基金就ABACUS2007-AC1投资组合选定的多次反复沟通中,始终不知道向其提供123只住宅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组合名单的保尔森将要做空相关品种,仅从市场多空双方利益对抗而言,保尔森对冲基金绝不是ACA的盟友。但颇具戏剧性的是,ACA对投资组合的选定竟是在其市场天敌的协助下完成的。

事实上,经验老道的ACA绝不是债务担保权证(CDO)市场的低能儿,从一开始便对保尔森对冲基金参与投资组合设计的利益动机和身份性质持怀疑态度。

2007年1月8日,法布里斯?托尔雷与保尔森对冲基金、ACA的代表在位于纽约的保尔森对冲基金公司办公室召开会议,讨论有关交易事项。由于ACA不清楚保尔森对冲基金的经济利益,便向高盛进一步询证。

当天稍晚的时候,ACA向高盛销售代表发了一封主题为“保尔森会议的邮件”,明确表示不知道保尔森在此期间如何参与,要求反馈说明。

2007年1月10日,法布里斯?托尔雷在邮件中回复,保尔森对冲基金为交易资助方,对保尔森做空有关住宅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事宜只字不提。

2007年2月5日,ACA的一封内部邮件询问,“附件为保尔森对冲基金要求我们确认的修订后的组合――全部为BBB评级,我们可以对这些组合说OK了吗?”回复的邮件表示,“在我看来不错”,但ACA的人士又不放心地追问,“保尔森对冲基金有没有给出解释,他们为什么把较高质量的次贷发起人都剔除了?”

遗憾的是,ACA没有人对保尔森对冲基金选定投资组合的异常行为进一步追问,高盛和保尔森对冲基金对此也都没有作出答复。

在资本市场上,多空双方的博弈往往是你死我活般的激烈,但在高盛的斡旋下,双方竟

能和谐地坐在一起,共同讨论投资组合如何选定,这不能不是个奇迹,就连法布里斯?托尔雷都无法相信眼前一幕的真实性。

2007年2月2日,保尔森对冲基金、法布里斯?托尔雷、ACA三方在ACA的纽约办公室相会,讨论参考投资组合选定问题。当天会议间隙,法布里斯?托尔雷给高盛另外一名员工发送邮件,内书“我在出席保尔森―ACA联席会议,真奇妙”。

法布里斯?托尔雷之所以如此感慨,是因为他此时对保尔森对冲基金意欲大力做空由其帮助选定的住宅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组合心知肚明。

让ACA一步步迈进高盛与保尔森对冲基金合谋做空深渊的是,ACA千不该万不该认为保尔森对冲基金会买入ABACUS2007-AC1中的股权级部分的资产,进而成为债务担保权证(CDO)的做多者。

债务担保权证(CDO)中的资产信用等级包括优先级(SeniorTranche)、中间级(MezzanineTranche)、股权级(EquityTranche),所有等级的证券都对应于同一个基础资产池。通常而言,中间级和优先级证券向投资者发行,需要进行信用评级,而股权级证券往往被发起人(originator)自己持有。

如果资产池中的信贷资产出现违约,所有损失先由股权级证券持有人承担,如果股权级证券持有人不能完全承担,则由中间级证券持有人承担;如若中间级证券持有人也完全承担不了全部损失,最终由优先级证券持有人承担。

按照上述证券评级投资损失发生先后序列推断,尽管BBB评级的住宅抵押贷款证券(RMBS)投资级别最低,但在投资损失真的降临时,尚有股权级证券持有人挡在前面。

也就是说,ACA认为保尔森基金会成股权级证券投资人,所以风险会由保尔森基金优先承担,但事后证明这是ACA的一厢情愿。

高盛曾于2007年1月10日给ACA发送邮件,对相关交易的资本结构进行了说明,资产池中,最先遭受损失的股权级证券占比0-9%,为保尔森对冲基金交易结构的一部分。此外,法布里斯?托尔雷还误导ACA,让其相信保尔森对冲击基金准备斥资约2亿美元买进股权级ABACUS2007-AC1。

就在法布里斯?托尔雷发邮件感叹ACA、保尔森对冲基金多空双方商定投资组合的当天,ACA给保尔森对冲基金发邮件,邮件附有由双方共同确认的82只住宅抵押贷款证券(RMBS)名单外加其筛选出来的另外21只住宅抵押贷款证券(RMBS)清单,请求保尔森对冲基金确认修改后的投资组合,并自作多情地询问,“如果这些BBB评级证券对你们有用,敬请告知。”

2007年1月12日,ACA授权委员会批准以投资组合选择经理人身份参与ABACUS交易,书面备忘录对保尔森对冲基金的角色如此表述,“这家对冲基金――股权级证券投资者要投资0-9%的资产池,属于100%由住宅抵押贷款次级债券支持的债务担保权证(CDO)的固定中间层”。

据ACA授权批准的备忘录,保尔森对冲基金选择的是静态型债务担保权证(CDO),资产

组合在债务担保权证(CDO)存续期内一直是固定的,不需要专门的资产组合经理进行专门管理。

事实是,高盛对ABACUS2007-AC1从来没有计划向任何人销售股权级证券,保尔森对冲基金买入股权级证券纯属子虚乌有。颇为微妙的是,在帮助ACA选择投资组合时,保尔森对冲基金用心良苦地把持有股权级证券的高信用的发起人从中悉数剔除,不仅如此,高盛还帮助保尔森对冲基金暗中做空支持ABACUS2007-AC1的住宅抵押贷款证券(RMBS)。

债务担保权证资产池由不同信用等级的证券组成,股权级是风险最大的,本来买家预计构建投资组合的保尔森基金会购买股权级,帮助他们承担最大的风险,事后却被证明,保尔森根本没有为这个投资组合提供底线保障。

2007年2月26日,ACA和保尔森对冲基金共同确定了ABACUS2007-AC1的90只住宅抵押贷款证券(RMBS),在高盛的居中运作下,喜羊羊爱上灰太狼的故事在华尔街上演。

在不知晓保尔森对冲基金背后做空的情形下,ACA不仅担任ABACUS2007-AC1的独立第三方投资组合经理人,而且心甘情愿地成了高盛结构性产品的大买家。

此前,IKB不愿意投资结构性产品,原因是没有独立第三方担任投资组合经理人,在ACA 欣然出马之后,这一切全部迎刃而解,IKB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保尔森做空组合的另一个买家。

2007年1月、3月、4月,高盛在发给IKB的ABACUS2007-AC1的投资条款、宣传活页手册、发行备忘录中,均声称住宅按揭抵押贷款证券投资组合由ACA选定,对保尔森对冲基金在投资组合选定中的重要角色及其利益冲突只字不提。

除了ACA和IKB,荷兰银行ABN同样被高盛拖入到ABACUS2007-AC1。

四、收割

美国证监会调查认定,在ABACUS2007-AC1创设、发行、交易过程中,高盛及法布里斯?托尔雷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谋的欺诈投资者。

一部大片,无论情节多么复杂,叙事多么宏大,总有最后杀青、收敛票房收入的时候,高盛和保尔森等待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2007年4月26日,保尔森对冲基金向高盛支付ABACUS2007-AC1结构设计、市场销售费用1500万美元。

发行结束时,IKB买入ABACUS2007-AC1的ClassA-1和ClassA-2票据面值达1.5亿美元;ACA为ABACUS2007-AC1投资组合中超优先级证券提供了高达9.09亿美元的保险。

IKB后来成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首个德国受害者,后经注资100亿欧元(约合135亿美元)得以存活,仅在数月之后,其买入的ClassA-1和ClassA-2票据变得一钱不值,1.5亿美元的价值全部付诸东流,其中绝大部分在高盛和保尔森对冲基金之间的数笔交易完成后,落入保尔森对冲基金囊中。

2007年10月24日,ABACUS2007-AC1发行结束还不到半年,其住宅抵押贷款证券(RMBS)(CDS)投资组合中,83%的证券评级被下调,17%的评级被列为负面观察,到2008年的1月29日,99%投资者组合证券评级被下调。

2007年末,ACA开始严重陷入财务困境,在2008年初,以大约690亿美元的代价与交易对手解约信用违约掉期(CDS),大约有260亿美元与2005年-2006年的存续次级住宅抵押贷款证券(RMBS)有关。

荷兰银行与高盛及ACA间发生了一系列信用违约掉期(CDS)合约交易,这些交易净赚荷兰银行的保险费率每年达17个基点,由于ACA无力支付与ABACUS2007-AC1资本结构中的超优先级部分的信贷违约赔偿,荷兰银行于2007年年末被包括苏格兰皇家银行在内的银行财团兼并。

2008年8月7日,苏格兰皇家银行向高盛支付了8.41亿美元,以清算荷兰银行持有的ABACUS2007-AC1超优先级证券头寸,其中绝大部分后来由高盛支付给保尔森对冲基金。

2007年,保尔森对冲基金公司风光无限,大赚特赚37亿美元,旗下基金最高的回报率是令人咋舌的590%,一举荣获华尔街“最佳基金经理”称号;2008年保尔森对冲基金公司再拔头筹,旗下基金没有一只亏损,最高的回报率达到20%,管理的资产从2007年前的80亿美元,急速膨胀到360亿美元,保尔森对冲基金公司掌门人琼斯?保尔森个人收入达到十位数,超过很多第三世界小国的国民生产总值。

然而,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美国SEC在历经18个月的调查后,正式起诉高盛。

美国证监会调查认定,在ABACUS2007-AC1创设、发行、交易过程中,高盛及法布里斯?托尔雷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谋的欺诈投资者。保尔森对冲基金对ABACUS2007-AC1投资组合选择发挥重要作用并用之为自己牟利,由其选定的部分组合被用于向投资者宣传、促销,但高盛并没有向投资者披露保尔森对冲基金在产品投资组合选择中的角色及其与投资者利益严重冲突的经济利益诉求。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控股的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开始考虑对高盛集团采取行动,追讨总额60亿美元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保险交易引起的损失。

继英国首相指责高盛道德破产后,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于4月20日宣布正式调查高盛伦敦分部业务。在美国证监会对高盛集团的欺诈指控得出结果以前,暂时停止向高盛集团提供新业务,并威胁对其提起调查。法国计划公布对高盛调查的最新文件。

涉嫌欺诈的高盛,在误导清洗了全球的债务担保权证投资者之后,如今正面临着来自全球的赔偿损失力量的清算。

高盛ABCUS-2007AC1结构衍生品简介

高盛设计营销的ABCUS-2007AC1属于合成型债务担保权证(SyntheticCDO)产品,与包括住宅抵押贷款证券(RMBS)在内的债券相挂钩,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及其它债券为支持ABCUS-2007AC1产品的基础资产。

债务担保权证产品通常由特殊目的公司(SPV)打包持有,SPV通常为一个壳公司或信托,与发起人之间进行了风险隔离。对合成型担保债务权证产品,SPV公司并不真正拥有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固定收益的基础资产,而是视相关参考投资组合的市场表现,通过信贷违约掉期(CDS)交易获取投资收益。(SPV公司会在投资组合之外持有一些抵押债券,这部分债券交易及由其产生的固定收益用于满足短期支付等流动性需求)

合成型CDO有一个由系列信贷资产构成的资产池,并以该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为基础,向投资者发行不同等级的(Tranches)的证券,其信用级别通常包括优先级(SeniorTranches),中间级(MezzanineTranches)和股权级(EquityTranches),所有等级的证券对应同一个基础资产池,有着不同的风险和收益率,股权级证券的风险和收益率最高,其次为中间级证券,再次为优先级证券。一旦损失发生,股权级证券最先承担损失,为中间级和优先级证券的第一道安全屏障

投资银行部简介

. .. 基本设置:投行部主要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简单来说就是帮助企业通过发行证券(股票 或债券)融资,是一种中介服务。投行部门要经常和企业打交道,是企业、投资者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连接桥梁。投行业务属于金融市场中的卖方业务(卖方的含义是说要负责把股票或债券这些“特殊商品”卖掉,基金、保险公司等属于买方,负责买这些“特殊商品”,买卖证券跟买卖白菜类似)。投行业务收入主要有两个: 一是证券的承销与保荐费(股票需要保荐和承销,债券只需要承销); 二是并购重组(M&A,LOB)等财务顾问费。 目前,投行业务收入主要来自证券的承销与保荐,财务顾问在国内发展相对缓慢,收入占比很小。但是,财务顾问却有着广阔的前景,是值得券商重点发力的地方,主要原因是我国正在经历发展模式的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各行业间的并购和产业链并购将大量涌现,新一轮的并购重组浪潮即将来临。 机遇和挑战:直接融资规模小、间接融资占比高是我国金融结构的一大缺陷。因此,加快债券和股票等直接融资发展一直被视为融资结构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于金融市场发展的指示是“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综上,我们可以合理推断出一个结论:以新三板为代表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后会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 其次,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到:做好新三板是不容易的。目前,券商的新三板业务还是比较滋润的。主要是因为有牌照垄断优势。做市商牌照由于仅向券商发放,因此券商在与企业谈判时具有很大的优势,往往能以非常低的价格取得企业的股票。从股票交割到券商正式开始做市期间,股价往往就已经增长一倍甚至更多。这种垄断优势一旦被打破,则券商的做市商部门需要找到“更有技术含量”的赚钱方法。随便这么做点推荐挂牌,跟着别的券商拿点票来做市,这种任性、随意、“小富即安”的玩法很快就会玩不转。再过半年,PE、证券投资咨询公司等拿到了挂牌、做市等牌照之后,券商未必是他们的对手。理由: 1、PE公司(特别是大型PE)投资企业众多,甚至在被投资企业派驻董事,对企业影响力大,具备整合资源的能力,能够为企业对接各种资源; 2、PE公司的激励机制更加到位,雇员狼性更足。另外,以后任何行业都会“互联网化”,证券公司也不例外,互联网金融是一个非常明确的趋势。 应对办法: 二、流程化、标准化 三、体系化、立体化。因此,将行业研究、估值定价、撮合并购重组、产业资源整合、提供一揽子融资方案(如并购贷款)、资本市场对接等各种有价值增值的服务都做好,才能真正具有竞争力。 未来,投行的项目资源将聚集在新三板,投行对项目的早期挖掘更加重要,投行业务将回归定价和承销的本源,传统IPO规则下依赖人际关系的游戏规则将在新三板市场被颠覆。新的格局下,投行将以定价与承销能力定天下,那些已经发力于此的投行,或将最终胜出,成为真正的大行。 新三板作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交易平台,以其低门槛,规范化的交易规则,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新三板扩容、转板机制试点、指数发布等新政策的出台,新三板将得到更多的投资者和公司的青睐。我国也将逐步形成由主板、创业板、场外柜台交易网络和产权市场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3月29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副总经理隋强公开演讲时表示新三版分层将于5月初正式实施,新三板的分层将会在融资、流动性、制度方面大为改善投资者对新三板的预期。

如何成为分析师-一个投行内部人士的心得

真正大公司高水平的分析师估计没什么时间泡论坛,也没有机会给别人讲这些。尤其是其中很多人都是很顺利的进入这个行业,或者发展的很好,没有体会到很多个中难处和迷惘。看来只能由我们这种比较闲暇的人来说一说了,如果您是某大行的分析师,我哪里说得不对请不要拿诺基亚拍我,至于大部分还没工作的同学们,希望能从我的废话中获得自己想知道的信息,早日成为分析师,或者发现分析师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避免误入歧途。 首先,什么是分析师,或者有些地方叫做研究员。不光在证券行业里,很多金融、财务、咨询等相关行业都有这个岗位,英文是analyst。其实国外的分析师大部分是指那些拥有指定机构或协会注册证明的分析师,比如RCA注册特许分析师、FRCA资深注册特许分析师、CFA金融特许分析师。仅仅通过考试的一般称为准分析师,必须其他条件也都合格,比如说3-5年的相关领域工作经验,才能正式在协会或机构注册,成为注册分析师,这才是真正的分析师。 国内的分析师体制还不是很健全,仅有证券业协会主办的证券从业资格考试以及相应的岗位注册制度。对应的分析师来说要考基础知识和证券投资分析这两门,通过后加上2年的工作经验,取得的是证券投资咨询的资格。这仅是个从业的资格,与国际的注册分析师来讲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尤其是国内的考试很简单,工作经验可以编一编啊。 有了这个从业资格之后,就可以在证券公司、投资咨询公司从事证券投资咨询的业务了,但不能说就是大家所理解的分析师了,很多其实是股评和大客户经理。因此我们需要在这里应该把我国的分析师做个定义,或者说做个分类。 第一,分析师应该指的是任职证券公司,公墓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公司投资部门,专业投资咨询公司(天相,万德),私募基金等主要从事证券投资或者为机构提供专业投资咨询的分析师。那些咨询公司的财务分析师,项目分析师,产业研究员就不算了,一般跟证券投资不挨边,不是仅专注于上市企业,非上市企业对他们同等重要。 第二,买方分析师和卖方分析师。这是最常见的分析师分类:买方分析师就是指购买其他机构(主要是证券公司和天相这样的咨询公司)的分析报告,然后为自己公司提出投资建议的分析师,一般隶属于证券,基金,私募,资管的投资部;卖方分析师就是销售自己报告的分析师,多数是证券公司的研究部门。这两者的具体区别以后介绍。 第三,经纪业务分析师。主要指的是针对大客户的或者证券公司各营业厅的分析师,主要面对散户进行服务。 提供买方分析师岗位的:各证券公司投资部(如东方证券,上海证券等等,没有中金公司,不过中金现在好像正在筹备这方面的事宜),各证券公司资产管理部(不是每个公司都有的),各公募基金(嘉实、易方达、南方,QFII,QDII等等),各私募基金,保险公司资产管理部(如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这可是个大户),资产管理公司(除了几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外,还有很多地方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还有诸如联想控股的这类民营公司,实际上应该算私募。还有各大集团的财务公司,有证券投资资格的。),而很多企业也都在主营业务外利用闲钱投资证券市场,其中的投资人员还不能称为分析师。 提供卖方分析师岗位的:大证券公司的研究所、研究中心、研发中心,如中金、中信,国金,国信,申万、国泰、海通,招商,平安,兴业,光大,中信建投,广发,长江,银河是做的比较久的,渤海、东兴、信达、民族、东北、联合、第一创业、安信也都不错,

中美投资银行比较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美投资银行比较及未来发展趋势 20世纪后期,美国华尔街引领了全球的金融创新。然而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华尔街五大投行轰然倒塌,华尔街的投资理念、经营模式乃至现代金融技术,引起了全球金融界的反思。一直把美国投行作为学习典范的中国证券行业也感到困惑和迷惘。在这种情况下,对中美投资银行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吸取美国投行发展的经验教训,这对中国证券公司探索未来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美投资银行发展路径、经营及监管模式比较 沿着不同的发展路径,中美投行在市场规模、经营模式、业务结构、竞争格局、监管模式等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发展路径比较 美国投资银行产生于19世纪,当时的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相互渗透,实行混业经营。1929年大萧条后出台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确立了分业经营体制,促成了华尔街投行模式的诞生。1980年以后,金融全球化使得混业经营再次成为一种趋势,但混业经营的发展并未改变美国投资银行的独立地位。特别是在1980年初至2007年间美国投资银行经历了迅速扩张,投资银行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美国投资银行业的格局彻底改变。随着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等华尔街五大投行的破产、转型或被收购,盛极一时的华尔街独立投行模式宣告终结。 比较而言,中国证券公司发展历史很短,在经历了初创期十几年的高速发展之后,2002?2004年期间,南方、闽发、“德隆系”等多家证券公司纷纷倒闭或被行政接管,证券行业多年累积的风险集中爆发,证券行业面临严重的系统性危机。经过2004?2007年间的综合治理,建立了以风险管理能力为基础的分类监管体系,优质证券公司得到政策支持做大做强,一批高风险证券公司被处置。券商步入全新的规范发展时期。券商的经营环境明显改善,经营业绩大幅提升,但是新问题、新矛盾也层出不穷。 市场规模比较 从市场规模来看,美国股票市场规模是我国的7倍,证券化率(股市市值/GDP)是我国的2倍,上市公司家数是我国的3.7倍,说明我国证券市场与美国证券市场的规模存在较大差距。 经营模式比较 美国投资银行采用集团化模式,业务多元化,利润来源多样化。在美国投行的利润来源中,经纪、自营和资产管理业务成为主体,基于资产证券化的衍生产品业务规模占一定比重。 《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实施以后,以华尔街大投行为主体的投资银行以其雄厚的资金优势、人才优势和服务体系优势,经过对一些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财务公司的并购

投行案例分析

最佳主板IPO项目 农业银行 最后的IPO航母 估值相对较高,发行时又值市场低迷,上市首日将破发的预期影响了散户对农行新股的申购热情,但由于保荐机构抓住了农行的三大亮点进行路演,机构投资者则相当给力。加之上市时进行了多种模式的创新,农行IPO最终功德圆满。 2010年8月16日,农业银行(601288)宣告,通过在香港和内地两地市场成功行使绿鞋机制,最终募集资金221亿美元,成为当年全球最大IPO,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系统工程至此圆满收官。 相比建行、工行、中行等大块头,农行的上市时机并不理想。其路演招股期间(2010年6月中旬至7月中旬),恰值上证指数处于年内低点,银行股的估值水平也受回收流动性等预期的影响回落至2008年金融危机来的最低点。据Wind数据统计,当时14家上市银行对应2009年业绩的加权PE值仅为10.06倍。而农行以2.68元发行,发行市盈率对应2009年业绩为14.43倍。农行缘何在极其不利的环境下高市盈率发行且全部行使绿鞋机制? 万亿改制,农行脱胎换骨 成立于1951年的农业银行,在长期经营中积累了沉重的包袱,不仅盈利能力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垫底,资产质量也长期为人诟病。在其他三大银行借势资本市场快速发展之际,推动农行改制上市,已经不再是一个企业的经济问题。而要将资产质量相对低下的农业银行推上国际资本舞台,首当其冲的就是为其打造靓丽的身段。 据招股书披露,为使农业银行符合上市条件,前后进行了国家注资、财务重组、发行次级债券和社保基金入股等四个步骤。 第一步:国家注资。2008年10月,汇金公司向农行注入约190亿美元资产(与1300亿元人民币等值)。随后,财政部和汇金公司签署《发起人协议书》,财政部以截至2007年末经评估的农行净资产权益为基础,保留1300亿元作为对农行的出资,发起设立股份公司,双方各持50%股权,并于2009年1月得到银监会批准。自此,农行上市主体得以清晰。 第二步:剥离不良资产。2008年11月,农行按账面原值剥离不良资产8156.95亿元,其中可疑类贷款2173.23亿元、损失类贷款5494.45亿元、非信贷资产489.27亿元。财政部以无追索权方式购买该等不良资产,并对其中的1506.02亿元以2007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对农行免息再贷款方式等额置换,其余6650.93亿元形成农行应收财政部款项,且自2008年1月1日起按3.3%的年利率计息。 第三步:发行次级债券。2009年5月,农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次级债券,包括5+5固定利率、5+5浮动利率及10+5固定利率三个品种,筹集资金500亿元。该次发行的次级债券使农行的资本充足率进一步提升。 第四步:社保基金理事会入股。2010年4月,社保基金理事会斥资155.20亿元认购农行向其新发行的100亿股。农行的注册资本变更为2700亿元,财政部、汇金公司、社保基金理事会所持农行股份的比例分别约为48.15%、48.15%、3.7%。 上述改制中,剥离不良资产至为关键。据招股说明书披露,此后农行的不良贷款率从2007年的

干货投行PEVC行业研究方法总结

干货:投行/PE/VC行业研究方法总结 文 / 吕顺辉 导读 作者自从事工作来,基本都于研究打交道,尤其是行业研究,在此,把这几年如何做行业研究的一些体会和经验与大家分享,希望对初入行业研究的初学者能提供一些浅显提示,避免少走弯路,同时也想通过本研究与行业研究的志同伙伴(有经验者)做一个沟通交流,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原标题:投资技能:行业研究方法与案例 一、行业研究认识 1、行业研究引题 本行业研究的分享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行业研究的基本概述,包括行业研究的认识、目的、原则和方法等;二是行业研究流程与内容,包括行业研究的基本流程,行业研究内容及研究报告框架等;三是行业研究的案例,以电视剧行业为实证来完整介绍一个行业研究的全过程。 行业研究经验分享目的及主要内容图 2、行业研究定义 行业研究的定义:参考相关文献,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行业研究是重点研究行业过去发展历程、行业现在发展现状和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发现与挖掘行业发展阶段、主要影响因素及行业内的行业关键成功因素等,为企业发展方向提供指导及为投资者决策提供依据。 行业研究定义的包含要素示意图

3、行业研究认识 (1)行业研究是规律可循的,专业并非是绝对壁垒 行业研究是揭示行业发展重要工具,研究不同行业虽然有不同内容与因素,但是从研究方法与规律来看有共同点,也就是说行业研究是相通的。很多人研究员把其专业背景作为行业研究的壁垒来看,其实不然,虽具有某行业专业背景能够很快了解其行业,但不是构成该行业绝对壁垒。 目前认为壁垒相对较高的行业如医药、TMT等,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但也可以通过后续的学习弥补相关技术等知识欠缺,因此只要我们掌握了行业研究的基本规律与方法,任何行业都是可以通过时间和努力去研究与掌握的。 (2)行业研究需要从微观中来,也需要到宏观中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何为行业研究,简单来讲就是对某一个特定行业及行业内聚合的企业进行深入了解与研究,包括行业发展历史、现状、规模结构、竞争格局、未来趋势及综合信息等因素,为企业自身或行业投资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从行业研究的所属层次来看,行业研究是介于宏观经济研究与公司微观经济研究之间,在经济学上可以称为中观层次研究。 正是因为行业研究是介于宏观经济研究与公司微观经济研究之间,行业研究在行业本身之发展之外,需要关注本行业与宏观经济有何关联与发展逻辑,注重从大处着眼,我们知道毕竟每个产业或行业都是国民经济(宏观经济)的一个链条而已,通过弄清楚你所研究的行业在国民经济结构的位置和地位,就很容易理解与掌握宏观经济变动对你所研究的行业造成的影响。从行业基本概念可以看出,我们研究行业都要回归到各个细分子行业及企业层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行业的核心就是需要深入研究组成行业基本单元的企业,但也在研究一批企业后升华提炼出企业所具备的共性东西。因此,只注重行业层面没有深入企业和仅深入企业了解没有行业提炼的升华,都是无法真正做好行业研究的。 (3)行业研究无速成捷径,“方法时间专注”是关键 本人总结了下六、七年来行业研究最大体会就是行业研究没有速成的捷径,唯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加上长期的专注才能使你成为真正某一个行业研究人员。前辈的研究方法、思路与框架能够缩短你研究所走的弯路,但前人的经验与方法也无法让你快速了解一个行业,因为真正了解一个行业只有长期专注于某一个行业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做到。在我们做投资过程中,接触到的企业家虽然无法很专业地表述行业研究中的一些专业名称,但对行业发展中关键因素及未来发展趋势把握要比我们做行业研究的要透彻的多,毕竟很多企业家是十年乃至几十年的长期专注一个行业。因此

投行岗位分析

投行核心岗位分析 1.基金经理 1)工作内容和时间: i.典型的一天工作内容 8:30 到公司,看报告,看邮件,回邮件。 9:00晨会 9:30-1:00处理邮件,电话客户,看fund的performance,更新所有的数据和模型,准备执行交易,和销售更新情况,如果监管人的邮件到了会执行交易(如果没有一般就是下午做)1:00-2:00午饭 2:00-5:30见客户,出去见客户,准备presentation,交易分析,基金分析等事情,杂事比较多。 6:00下班 ii.加班或出差情况 见客户很重要,下班后经常会出去参加一些活动,招待很不错的销售人员也很重要,有时候会招待尽职调查、审计的人。 2)职业门槛 iii.专业知识与学历 能做基金经理的一般都是名校MBA或者硕士出身,专业背景基本集中在金融、经济、会计或者管理,偶尔也会有理工科出身的人跻身行业前列。一般都是从基金研究员做起,每天拿着只有基金经理一般的工资做加倍的工作,最后熬出头了就能升职成基金经理。 英语是投行人员的另一项重要技能,投行人员基本要求英语无障碍交流,最起码也要读写无障碍。 证券从业资格证是必须的,有的人还会考CPA或者CFA等证书,根据Linkin上面的用户数据,CPA比CFA更有用。 iv.性格与情商 面对信息爆炸时代,优秀的基金经理头脑里应该有一个信息筛选机制,不需要看很多的新闻以及涉及的那么广阔,但是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会高度的敏感、关注,同时对整个商业流程要很清楚。 另外很需要优秀的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自控应变能力、创新能力。 v.其他先天条件 家里没有背景的很难挤进金字塔尖,会遭遇瓶颈。如果你不是出身名校,没有过硬的成绩或者实习经历,家庭背景和人脉关系就更加重要了。 3)入门以及后3-5年薪资 本科生在一线城市只能到小公司工作,月薪在5k-8k之间。3-5年后升到基金经理助理或者经理,月薪可达9k-15k。硕士生的起点较高,应届生可达9k-12k,3-5年后月薪可达20k-40k。 4)晋升路径及发展空间分析 应届生可以从基金研究员开始做起,每天拿着低工资做高强度工作; 做两三年熬出头了就可以升成基金经理助理,这时候工资涨的不多,活儿还是多; 剩下的时间要看个人能力,过过若干年升成VP,然后是ED或者MD。

XXXX年券商投行IPO业务量排名

2010年度证券公司股票主承销家数排名

创业的三十种死法(靳海涛) 从创业者的精神、企业发展战略、公司治理结构、产品技术及商业策略与经营模式五大层面,分析创业企业为何失败。 什么是创业失败?倒闭了是失败;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却陷入平庸也是失败;预期目标和现实相差很大,也是失败;想做大做强,但总是小打小闹,也是失败;一遇风雨就飘摇也是失败。这些都是广义的失败。 做创投的都要研究失败。投资初创期的项目,可能是成二败八;投资成长期的项目,可能是成五败五;投资相对成熟的上市前的公司,可能是成七败三。创业者经历的失败就更多了,创业者个体的失败率非常高,所以研究失败非常重要。 我从五个层面并用一些案例,来说明什么因素导致了失败。第一是创业者的精神和道德层面;第二是企业发展战略层面;第三是公司治理结构层面;第四是产品技术层面;第五是商业策略与经营模式层面。

创业者的精神和道德层面 缺乏理想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有理想。反之,我们投资失败的企业,失败的首要原因就是缺乏理想和情操,把钱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我们原来投资的一家企业做艾滋病药研究,预期可以是个明星企业。如果这个企业还存在的话,肯定在创业板第一批上市公司阵容里。但是它倒闭了,老板也锒铛入狱了。为什么呢?在做企业过程中,他利用这个平台,想自己挣更多的钱。如果一个创业者把钱看得最重要,早晚要失败,因为他可能为了钱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 所以,做小生意勤快就够,做中生意要拼智慧,如果要做大生意,必须靠德,也就是说要有理想。 只适应顺风顺水,缺乏坚持的决心和毅力我们投了一个企业,做生物新药。在过去十年里,它没有一分钱收入。但是它坚持下来了。在美国的同类药,去年卖了78亿美元,而我们做的这个药,价格可以便宜一半。这个成功是个大成功,但如果没有永不言弃的精神,这个公司早干不下去了。 我们投资的另一家企业,在路由器行业兴盛时做路由器,做得不是太成功,就转向网络安全。干了一段,又不行。现在转向了系统集成—一个在中国可能做不大的行业。如果这位创业者坚持做路由器,我想这家公司至少不是现在这种境地。 过于依赖以往的经验,因循守旧拒绝改变产品要升级,模式要创新,管理上也要创新。任何一方面,如果依赖以往的经验,都可能导致失败。我们投资过一个资源类行业企业,条件非常好。但是它死守传统,不去开发创新的产品,也没有开拓创新的模式。金融危机前,传统的产品每年能贡献5千万~6千万元利润,金融危机以后只有500万了,处于半死不活状态。

2017年投行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投行行业分析 报告 2017年7月

目录 一、投行业务发展机会 (3) 1、监管层鼓励股权融资发展 (3) 2、实体经济证券化率有待提高 (3) 3、并购重组需求将增多 (4) 二、投行业务发展现状 (5) 1、股权承销业务规模收入增长,费率未明显下滑 (5) 2、股权承销业务竞争格局较稳定,IPO业务中大券商表现更好 (6) 3、并购重组业务收入集中度较高 (9) 4、并购重组业务竞争格局趋于稳定 (10) 三、券商投行业务模式 (11) 1、央企系:大项目经验带来品牌溢价,精细化行业区域布局 (11) 2、地方国企系:基于区域优势,深耕细分领域 (13) 3、民营系:体制更灵活,业务增长靠引进成熟人才 (13) 4、PE/VC系:参与新兴企业全融资周期 (15) 5、小结:各派系因禀赋不同,更应该针对自身特色进行差异化发展 (17)

一、投行业务发展机会 1、监管层鼓励股权融资发展 2016年5月人民日报刊登的权威人士署名文章和2017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都多次强调了实体经济降杠杆。而在实体经济去杠杆的过程中,资本市场无疑将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经济虽然已换档降速,但依然保持6.5%以上的速度增长,融资需求仍非常庞大。在顶层坚定去杠杆的态势下,这些融资需求势必需要通过资本市场尤其是股权融资(IPO、再融资、配股、可转债、优先股)来实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IPO发行提速也侧面印证了监管层鼓励股权融资的态度。 2、实体经济证券化率有待提高 目前A股市值中实体经济证券化率依然较低。2016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利润6.88万亿元。若按照新股发行最高23倍PE估算,

券商今后的七大重点创新领域和五大重点业务模式(之一)

券商今后的七大重点创新领域和五大重点业务模式(之一) 2014-08-26 22:28阅读:87 市场化之势倒逼券商差异化定位与布局 ——券商今后的七大重点创新领域和五大重点业务模式(之一) 朱有为华泰证券 时间已经逼近2014年第三季度最后一个月了,今年以来,证券业从竞相触网,到几家重量级券商的并购重组,从新三板大幅扩容,到这周新三板做市商业务的正式推出,后边还有一码通账户、沪港通、个股期权等等。在股票市场回暖的背景下,证券业的改革创新可谓高潮迭出,热点连连。管制在不断放松,监管在不断加强,但资本市场和证券业“五月新政”所确立的顶层设计框架和诸多政策部署,确实在一步步推进和落地。按照时间表,年底前很多政策还在倒计时。券商创新大会特殊的历史使命已经阶段性结束,今后几年不管有无创新大会,或者什么形式的大会,做的工作也都是落地和推进今年确立的总体路线。只是《中国证券业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几经删减调整,至今也没有推出,看来对未来发展的某些问题还是存在些分歧的。今后创新要逐步回归券商机构主体(当然现在还有相当的距离),可选择的领域也越来越多,馅饼确实不少,但陷阱也不少,关键是券商自身怎么定位?怎么选择?能否抢到并吃到最为适合的那份馅饼,躲过和规避致命的陷阱。诞生现代大型投行的政策和市场土壤正在一步步的培育,到底能否在今后十几年产生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几家投行机构,到底能否出现经得起市场检验的特色券商还有待观察,但一切都在不可逆转地快步前行。 这篇报告撰写于今年5月末,结合政策预期,本人认为,今后券商有“七大重点创新领域”和“五大重点业务模式”。现在看来这些也正是目前各类型券商在各自发力的重点方向。当然七大重点创新领域和五大重点业务模式是就整体行业而言的,不同类型的券商则有不同的选择。本报告也重点对“新国九条” 以及券商“创新十五条”进行了细致的解构与分析,也提供了落实券商“创新十五条”的具体时间表。因此,不妨整理一下发布,供关心券商发展的人士参考吧。 今年的5月份对国内资本市场和证券行业而言是一个极具历史性意义的月份。从5月9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国九条”),到5月15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证券经营机构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创新十五条”或《意见》),及5月16日中国证券业协会牵头举办2014年证券经营机构创新发展研讨会,再到5月19日证监会研究部署学习贯彻新“国九条”的相关工作(以下简称“资本市场十一条”),这一连串紧密衔接的高频动作以前所未有的高规格和高标准开启了资本市场和证券业“市场化”发展的新阶段,从“路线图”到“时间表”的快速切换表明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券商的创新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一、“高举高打”的政策出台方式显著提升券商创新政策层级 早在今年3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已经部署了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六条意见,市场也简称“国六条”。“国六条”实际上为一个多月后发布的新“国九条”定了主基调和主体框架。新“国九条”由证监会起草,以国务院名义发布并予以政策背书。新“国九条”是自2004年

券商行业分析报告

券商行业分析报告 一、业务结构 (一)券商四大业务结构: 1.收别人的钱-经纪业务:相当于麻将馆老板,你们自娱自乐我来抽成。行话叫“通道”,各大券商的主要财源; 2.帮别人借钱-投资银行业务(盘活资产)。包括IPO,承销股票债券,以及做并购交易的掮客。 3.管别人的钱-资产管理:一个是设计,发行理财产品。二是通过基金子公司来管理。 4.向市场提供钱-交易:这里分两部分,一个是借本钱给人玩(资本中介),包括融资融券,约定式回购和股票质押,以及做市商应该也算。二是用自己本钱下注,包括股票,股指期货,ETF以及分级基金,对冲基金等。 下面统计为总资产排名前六位券商的业务结构 制表(截止2014年年报) (二)国外同行的业务结构

1、摩根士丹利和高盛 高盛44%的收入来自对机构客户的服务部门,除交易外,高盛在直接投资方面也十分活跃,该部门现在被称为商业银行部门。其财富管理部门与摩根士丹利无法比拟,摩 根士丹利仅靠财富管理部门收益便有45亿美元收入,而高盛的相应部门收入仅为15.8亿美元,是摩根士丹利的三分之一。摩根士丹利CEO James Gorman在财报发布后向 摩根士丹利分析员表示,“关键就是不为取得盈利而加大风险。”高盛首席财务官Harvey Schwartz上周强调了高盛致力于复杂交易的决心,交易包括大宗商品、衍生品、和债券交易,并认为交易结果决定了高盛第一季度的成功。可见国外同行与国内不同 之处在于盈利模式的个性化,这也将是未来国内券商的发展方向。 2、高盛10k报告解析

高盛四块业务: 1、投资银行,包括金融咨询,承销服务,又分股票承销和债券承销; 2、机构客户服务,这部分貌似提供做市商功能,在股票、固定收益、货币和大宗商品市场提供做市商功能和专业建议。客户中大部分为个人打理退休金、闲置资金和存款等。通过高盛全球买卖系统接收交易指令,发布投资研究,交易建议,搜集市场信息 和进行深度分析。发布分为固定收益,货币和商品客户交易指令执行(代客户交易),股票,又分股票客户执行,佣金和手续费,证券服务收入。收入的四个来源:流动性 高的市场:如sp500,抵押证券等,执行大量交易指令;低流动性市场:如中型企业 基金,成长初期的货币和抵押证券等;指定交易,如客户的风险敞口或者一些复杂的 需求;剩下的就是类似于国内的融资融券。总体分为现金和衍生品两部分,收取手续 费和佣金。总体感觉,执行交易、做市商、融资融券等,收取手续费。3、投资和借款。长期投资,在不同资产间切换,首选是债券。可能直接投资,也可能通过自己管理的 基金来投资。高盛管理了很多资产组合,在资产置换,带杠杆的并购基金,并购和投 资基金,被外部部门管理。投资管理,通过全球资产配置,投资组合来管理,手段包 括对冲基金,信用基金,私人股权基金,不动产,现金,衍生品等。给客户理财。根 据客户需求定制资产组合,进行资产配合和投资变现。4、其他就是管理和咨询费用,从管理的高净值客户资产中产生。 (三)国内券商与高盛的比较

投资银行介绍

中金公司 前言: 中金公司全称为中国国际金融,其作为中国首家合资投资银行,自1995年成立以来,中金公司以迅猛之势迅速扩,从最初的默默无名到如今大学生挤破头也要进去的香饽饽,中金魅力何在?补充:摩根士丹利为中金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持有中金公司34.3%的股权。利益与顶级的国际投行MS携手发展,中金公司无论是业务围及业务质量都足以稳坐中资投行中的第一交椅。 薪酬福利 评分:9分 和外资行的一点区别是,毕竟中金带有一定的国企性质,所以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起薪是有差别的,本科生年薪11万,另加9250*6的奖金,研究生年薪19万,另加19250*10的奖金,可以看到,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差别还是挺大的。福利方面,国企自然是不会差的,公司会给每位员工及员工的家属买商业保险,并且是100%报销,另一方面,公司还给员工在嘉里健身申办年卡,这是顶级的健身中心,年卡价值17000,员工业余时间都可以过来健身。 职业发展 评分:8 员工的培训方面,中金的认为对员工的培训是一项长期的投资,而不是一项费用。所以中金在员工培训和发展方面比较舍得花钱,力求为积极向上的与员工提供不断发展的平台。公司为提供多种形式的培训,包括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公司部培训,海外培训以及对员工考取相关专业证书的资助等。职业发展方面,外资行有一点不好就是部员工之间竞争太强,如美林,员工之间是有功争抢,有过争推,而中金在这方面就好得多。从整个行业发展来看,在中金,不用担心没有项目做,而外资行则有可能项目短缺,没有项目就会裁人,外资行经常会大规模的裁人,中金则不会,本科生加入中金一般从分析员做起,研究生或MBA可以直接作为经理加入公司,分析员大多会在中金工作两到三年,然后在国外的高等学府继续深造MBA或硕士学位,学完后,他们可以继续回到中金,中金对他们你也很欢迎。 工作舒适度 评分:6分 投行素以工作时间长著称,中金也不例外,在中金,难得有休息的时间,每天都要加班,一般从早上九点工作到晚上十二点半,这和同类投行相比,也无可厚非。 公司品牌/专长/发展前景 评分:9分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CICC)是国最好的投资银行,成立于1995年,是由国外著名金融机构和公司基于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投资组建,主要负责中国公司海外上市,海外发债等业务,基本上近年的大笔承销业务都是中金作的主承销商或副主承销商,与国券商相比优势地位明显,而大牌外行,例如摩根,高盛在大陆也要让中金三分。

行业研究报告 投资银行篇

行业研究报告投资银行篇 如果说咨询是靠智慧赚钱,那投行就是靠钱赚钱……你想知道投行是如何创造一个又一个的财富神话的吗你想走近传说中拿到投行offer的几位南大牛人吗也许,投行对你来说很陌生;也许,你从没有听过MS,ML,GS,Jp Morgan,CSFB……但当你点击浏览的那一刻起,你的职业生涯也许就会因此而改变!让我们一起,慢慢揭开投行神秘的面纱。1.投行生活在感性的印象里,投资银行里工作的是一群穿西装、打领带、开名车、坐飞机头等舱、住星级酒店的典型成功人士。虽然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但从他们今天巴黎,明天纽约的行程中,我们也能隐约地知道他们都很忙。的确,国际知名的投资银行一直都是华尔街精英梦寐以求的地方。由于投资银行所从事的交易一直以来很少让公众所知晓,而投资银行又不断地创造着财富神话,再加上投资银行家们独具品位的生活方式,这种反差使得投资银行这个行业充满了神秘感和诱惑力。超负荷的繁忙生活想进投行,就要做好准备迎接超负荷、高强度的工作和毫不停歇的长途奔波。不仅如此,投行的精英们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获得信息,使自己永远处于最专业最敏感的状态。所以,一旦进入这一行,你就必须对自己的生活方式高度自律。职业银行家应该做好长期奋斗的心理准备,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尽最大努力获得学习经验,保持坚持不懈的专业精神。投资银行帮助企业和政府

发行证券,帮助投资者购买证券、管理金融资产,进行证券交易与提供金融咨询等服务。因此,投行从业人员需要极为熟悉欧美国家(尤其是美国市场)的主要经济指标和统计数据的解读及其在投资银行具体行业研究中的应用。体面的收入投行不仅以高强度的工作闻名,也以其丰厚的薪水让人称之为“金领一族”,让其它行业望尘莫及。根据《澳大利亚金融评论》引述一项非正式的调查结果,在纽约投资银行工作的 MBA 毕业生,第一年可以挣得 20 万到万美元,4 年以后,这个数字涨到 60 万元,如果坚持 7 年,可以达到每年 100 万元。在高盛银行和摩根斯坦利,这个数字还可以稍微高一点,每年有 110 万元。7 年就可以成为百万富翁,这个梦的诱惑太大了,大得可以盖过所有过来人的“忠告”,任何一个年轻的银行家,不论为哪一家投资银行工作,都可以告诉刚刚走出校门、渴望挣大钱的学生们同样的故事:如果选择了投资银行,就意味着要放弃好多年正常人的生活,他们如何一连7 天工作,一连数周每天只睡 2 个小时,如何因为一点拼写错误而遭到来自老板的难以想象的训斥,如何忍受屈辱、收起自尊,一遍又一遍改写一个高中水平的简单文件。但这些带有劝戒的故事,从来没有激起哪怕是一点点浪花,多少年来,华尔街都有人嚷嚷着“My Life Sucks”,然后甩出辞职信,从投资银行离开,但很快又会有人前仆后继地加入。此外,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申请投资银行

解析投行之路

解析投行之路 现下,随着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金融行业岗位变得供不应求。许多参加CFA考试的考生,大都将考取此证作为自身叩响金融之门、亦或补足金融体系的一种方式。在高顿网校cfa小编的接触当中,很多考生都怀着对投行的憧憬而考取CFA证书。那投行,究竟是什么样的?现下就由小编带考生们领略一番。 投行的工作是什么? 金融界有三大主体:投资者与融资方是最基本常见的金融交易。 金融顾名思义就是资金的融通,在投资者和融资方之间的调度中出现一个中介的角色。中间的中介就是投行,或者是泛投行机构。 投行扮演的角色,基本定义为帮融资方设定权益内容,融资服务,债务融资服务等其他与融资有关的事宜。 他们一方面,为融资方提供快捷低成本的服务和融资方式;另一方面,为投资者选择目标,按着低风险高回报,高流通性的规律,使用融资工具,帮助投资者投资。 换而言之,在金融界,谁在干着这样的工作,谁就是在干投行。投行的工作用简明扼要来介绍的话,就是兼管+占位。

目前投行界所分的三个业态: 第一个,传统金融资产网销。类似于余额宝。传统金融资产网销,它是把货币基金搬到网上来销售。 第二个,p2p网站,他将投资方和融资方捆绑在一起。而实际意义上,直接把投资者的钱放进了融资方的口袋----网贷。 第三种,金融资产交易服务平台,致力于为个人投资者建设快捷财富增值通道,实现个人与各银行间的一站式互联网金融资产交易。 在中国投行的工作是什么样的?

在许多人的想象当中,投行是一个光鲜亮丽的职业。无可厚非,他所能带来的薪水回报,的确非常丰厚。然而,并不是每一位投行人都享受着出差五星级酒店,飞机头等舱来回,品着82年的拉菲谈笑风生间就能谈成一桩桩大宗交易的。 电影,永远是生活原版的扩大版。 从事投行的工作者,都有接触过许多成长型企业。那时,即使下了飞机赶到另一座城市,也需要坐巴士或者火车,去到偏远地方的企业所在地。 在一场打着领结各个一丝不苟演示着ppt的投行人里,你并不会知道他曾为了这套方案熬过多少个昼夜。冗长的考察企业,伏案写材料,整理一捆捆打印好的材料才是投行真正务实的工作。 投行工作所能带来的个人提升: 对投行工作者而言,在严密工作的同时,首先是非常可以锻炼人的耐心。其次,对金融知识的系统和全面性也会随时间增加。评估企业和洽谈项目的水准,随着经验的积累逐渐老道,同时又在工作中冠有强调的独立思考的磨砺下变得独当一面。 在人脉方面,投行的职业平台非常之高。经常与企业的老总或同一等级的人接触,每一位高层背后都有他的可学之处。这些高层的奋斗史,亦或办事风格亦常影响到投行工作者本身。其次,对于这方面高层人脉的积累,对自身的职业发展可谓有着极大的帮助。

金融投行有哪些职级职位

金融投行有哪些职级职位经理、高级经理、副总裁、高级副总裁、总监、执行副总裁、执行总经理、董事总经理等等职位怎么分有时一个公司竟然涌现出十几二十个甚至几十个冠以各种副总裁、总经理的人。各种高级头衔令人雾里看花,摸不着头脑;即使是专业猎头顾问,要想完全弄清其中的位置、顺序和职级,也不是件很轻松的事情,其他人更是常常找不着北。 一般来说,国内几家大型投行的职级设立,基本上是从海外投行引入的,这套职级系统最早落地国内投行,由低到高分为五大级:分析师(Analyst,简称AN)、经理(Associate,简称A)、副总裁(Vice President,简称VP)、总监( Director,简称D)、执行总经理(Executive Director,简称ED)、董事总经理(Managing Director,简称MD)。部分国内投行还在A和VP前增加了高级(Senior)一级分别为高级经理(SA)和高级副总裁(SVP)。除了高级副总裁之外,有的公司还设有常务副总裁/执行副总裁(Executive Vice President,EVP)之类。 依照海外投行经验,应届毕业生从最初AN到A需要至少三年,此后两个级别的晋升需要两年以上, VP或者D晋升至ED需要三年,而由ED升至MD则要参照业务能力和业绩贡献度等综合指标,这个过程可能需要5~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这套旨在对投资银行从业人员进行系统管理的洋系统嫁接于中国投行后,伴随近两年国内投行业务的蓬勃发展和从业人员人数的激增,洋职级带来的问题日益凸显。投行每年级别晋升的惯例导致高职级含金量骤降,MD

和ED越来越多。5年前,一家合资券商的MD可能不到20个,如今人数可能翻了几番。 也正因为,各家投行对职级定义并不统一,猎头顾问常常会遇到,同样的管辖范围和核心职责,在这家可能职位叫经理,在那家可能就是冠以总经理的头衔了。拥有同样从业经历、年龄以及业绩的员工,在不同公司职级可能完全不同,这种现象在联合承销同一个项目时时常遇到:类似年龄、履历的年轻人,一个是SA,一个可能是SVP,其得到的发行方待遇由此迥异。 更多的则是对职级追逐所引起的行业乱象。不少投行管理层出手阔绰,挖角而来的人才职级直接连跳两级,由此诞生为数不少的通过不断跳槽迅速升至ED的年轻人。瑞银集团旗下一些投行员工出走的重要原因便是国内部分投行能够给予其MD的头衔和待遇。很多投行从业人员越来越看重职别和薪酬,而非责任和承诺。中国金融市场一直存在重职级,轻专业的思维。相信当国内投资银行业务技术含量大幅提升后,投资银行的文化会趋向专业化、精细化,届时,现阶段投资银行关于职级的一些怪现象将逐渐消失对于猎头顾问或其他想搞清楚这种复杂职级职位关系的人来说,面对这种情况,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要认真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比如: 一、他所在的部门或组织的全名是什么是公司总部、分子公司、办事 处、事业群、职能部门,还是其他 二、他负责管辖的工作模块是什么核心职责和权限是什么 三、他的直接汇报对象是谁其直接汇报对象的直接汇报对象又是谁直 到最高层。

2018年国际投行海外投资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2018年国际投行海外投资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目录 前言 (5) 第一节外资投行海扩张背景 (6) 一、国际国内市场发展存差异,促使投行开始海外扩张 (6) 二、全球金融市场不断开放,推动投资银行国际化发展 (7) 三、技术和金融创新发展,加速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 (8) 第二节高盛集团的海外扩张 (10) 一、高盛集团海外扩张模式及线路 (10) 1、高盛的海外扩张线路 (10) 2、从点到面,由“此”及“彼”的扩张模式 (11) 3、与当地政企和机构合作,以传统优势项目抢占业务市场 (12) 一、高盛海外收入超四成,重点布局欧洲和亚太 (13) 1、金融危机后国际业务保持稳定,海外收入超四成 (13) 2、海外市场主要布局欧洲和亚太地区 (14) 第三节摩根士丹利的海外扩张 (16) 一、摩根士丹利海外扩张模式及线路 (16) 1、摩根士丹利的海外扩张线路 (16) 2、布局金融核心城市,追随“经济增长中心”的扩张模式 (18) 3、投行业务为核心,综合机构投资和零售经纪 (19) 二、摩根士丹利海外收入情况 (19) 1、海外业务呈阶段性增长趋势,收入贡献接近三成 (19) 2、亚洲地区快速增长,收入恢复到危机前水平 (20) 第四节美银美林的海外扩张 (22) 一、美银美林海外扩张模式及线路 (22) 1、美银美林的海外扩张线路 (22) 2、以二带一,不同市场交替发展的扩张模式 (23) 3、收购整合资管业务,专注全球化财富管理 (24) 二、美银美林海外业务稳定,收入贡献13% (25) 第五节外资投行海外扩张经验 (26)

图表1:1929年后,美国资本市场经历20余年的萧条 (6) 图表2:20世纪60年代后,日本证券市场快速发展 (7) 图表3:20世纪70年代末起,各国相继放松金融壁垒 (7) 图表4:高盛集团布局欧洲市场 (10) 图表5:高盛集团日本市场的形成 (10) 图表6:高盛集团亚太-中国市场的形成 (11) 图表7:高盛从点到面的模式图 (12) 图表8:高盛由“此”及“彼”的地域选择 (12) 图表9:高盛海外业务布局 (13) 图表10:1997年-2016年高盛海外业务营业收入和占比 (14) 图表11:1997年-2015年高盛营业收入地区分布 (14) 图表12:摩根士丹利在欧洲市场的扩张 (16) 图表13:摩根士丹利在日本市场的扩张 (17) 图表14:摩根士丹利在亚洲市场的扩张 (17) 图表15:摩根士丹利追随“经济增长中心”的扩张线路 (18) 图表16:摩根士丹利海外业务布局 (19) 图表17:1998年-2016年高盛海外业务营业收入和占比 (19) 图表18:1997年-2015年摩根士丹利营业收入地区分布 (20) 图表19:美银美林区域交替布局 (22) 图表20:美银美林以二带一的海外扩张模式 (24) 图表21:美银美林以资管为海外业务核心 (24) 图表22:2008年-2015年美银美林海外营业收入和占比 (25) 图表23:三大投行海外扩张线路及时间轴 (26) 图表24:外资投行进入海外市场的路径 (2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