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造纸工业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完整版

造纸工业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完整版

造纸工业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完整版
造纸工业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完整版

编号:TQC/K571

造纸工业企业信息化解决

方案完整版

In order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the final plan is output after internal communication and confirma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is reasonably arranged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resources, so as to realize the structured and planned implementation.

【适用制定规则/统一目标/规范行为/增强沟通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纸工业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完整

下载说明:本方案资料适合用于工作中,为达到某个目标把要求和工作的内容及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在内部沟通确认后输出最终的方案,执行时根据已有的资源进行合理安排,现实结构化和有规划性的实施。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一、行业背景资料

造纸工业是一个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建设息息相关的重要产业。在经济发达国家纸及纸板消费量增长速度与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同步。在现代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世人瞩目,被国际上公认为"永不衰竭"的工业。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造纸工业已成为其国民经济十大支柱制造业之一。现代造纸工业的特点不同于一般日用消费品工业,而

是技术、资金、资源、能源密集型,规模效益显著,连续、高效生产的基础原料工业。在产品总量中,80% 以上作为生产资料用于新闻、出版、印刷、商品包装和其他工业领域,不足20%用于人们直接消费。造纸产业关联度大,涉及林业、农业、机械制造、化工、热电、交通运输、环保等产业,对上下游产业的经济有一定拉动作用。当今世界各国已将纸及纸板的生产和消费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从计划到市场,从封闭到开放,近年中国纸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变。中国加入了wto 后,一方面国内纸和纸板的消费需求逐年递增,造纸工业仍是目前国

内为数不多的需求不断扩张的行业之一,另一方面国外庞大的跨国纸业集团纷纷进入中国,凭借质量和成本的优势对国内造纸企业形成了冲击,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生存面临更大的压力。造纸企业间的竞争使得一些规模小、装备差、环保不达标的小纸厂被淘汰出局,一些管理机制落后、历史负担重的老企业也陷入困境。竞争的结果,加快了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促进了中国纸业的结构优化与健康发展。

XX 年,全国工业企业的经营状况较去年同期有很大的提高,而造纸行业利润的增长则远远超过了全国工业的平均水平。专家预测,中国的造纸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趋势,在现代化及国际化道路上稳

步前进,行业前景十分光明。但对于具体企业来说,竞争压力不容忽视。特别是国际化引发中国造纸行业形成新的竞争格局。"九五"期间,造纸行业国际化进程明显提速。

造纸企业要想在买方市场和全球化竞争压力下生存发展,必须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其主要表现在企业对市场反应的速度、质量、成本、服务和柔性,这些要素的改善和提高,都需要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支持,都离不开管理信息化这一重要基础和后盾,因此,"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造纸企业适应现代化竞争的必由之路。

二、造纸行业信息化现状

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产业革命,已经

改变了中国工业化的面貌。我国造纸行业的企业信息化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努力,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备一定规模的造纸企业基本上已实现了企业财务电算化,但基于企业级的管理信息系统尚未在行业内普及应用。因此,从总体上来说,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从信息化发展水平和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说,还是从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角度来看,造纸行业的企业信息化仍然任重而道远。

当前,造纸行业的企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企业信息化总体应用水平低;

企业信息化投入力度小,结构不合理,非国有企业信息化程度高于国有及国

有控股企业;

企业信息化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缺乏;

信息系统建设与企业体制改革、管理创新协调推进不够,大多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在旧的体制和管理模式下进行的,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没有同步进行,或进行得很不彻底,导致信息系统建成后不能正常运行或根本无法运行,形同虚设,不能真正发挥信息化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企业信息化缺乏统一规范、统一标准;

信息化支撑的配套环境还没有形成。

国家多次强调"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这是党中央面对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所做出的重大决策。造纸企业如何应对这一新的形势,"斯达模式"是一个非常好的典型。黑龙江斯达造纸在通过信息化建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起步早,成效大,已成为国家重点宣传的行业典范。

通过企业信息化改造,使斯达造纸在降成本、提质量、增效益上产生了奇迹般的效应:堵塞了原材料供应的黑洞;增强了销售市场的透明度;实现了生产成本的跟踪控制;提升了经营决策的科学性。逐步实现从定性管理到定量管理、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事后分析到超前控制的转

变,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

三、"斯达模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原则

"斯达模式",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采用cims、erp 哲理,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从而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管理和严密监控,使企业资源配置最优。其特点是信息化。

创立"斯达模式"的出发点是要解决监控、决策和竞争力三个根本性的管理问题。其建设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以数据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手段。把握"两个市场,一个源泉"。

以旬成本电算化为核心,实现两级成本控制,两级制约。

促进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的转变,静

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事后管理向超前控制的转变。

四、基于"斯达模式"的造纸行业企业信息化的总体建设目标

斯达浩普根据斯达造纸多年积累的企业信息化先进经验,结合目前造纸行业现状及管理需求,推出"斯达模式"造纸行业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该方案涵盖造纸企业的供应、生产、销售、成本、设备、人力资源、标准化、质量、计量、监控等各环节的管理,将企业各方面的信息资源(包括人、财、物、产、供、销等信息)有效地集成在一起进行管理,并合理调配,准确利用,从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使企业在竞争中发挥出更有效的能量,并达到最佳效

益,是一套融先进信息技术和科学管理思想为一体的造纸行业解决方案。

在企业推行全面信息化的过程中,以数据信息流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手段,运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实现对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严密控制和制约,主要包括:

完善企业信息系统的各分系统,实现集成化的现代经营管理模式;

建全用电子商务平台支持的销售信息系统;

主要生产线实现管控一体化,重点工序实现以dcs、qcs 集成的生产自动化,关键设备建立以tpc 为核心的预测维护系统;

实现广域网支持的集视频会议、语音、数据传输为一体的办公自动化;

建立全集团的cims/863网络集成系统。

通过对以上各系统的建设,有效地改善企业管理,提高对生产过程的控制水平,降低生产成本,透明采购及销售环节,有效控制费用流失,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为决策提供支持,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竞争能力。

五、基于"斯达模式"的造纸行业企业信息化的分期建设目标

结合大中型造纸行业在企业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库存物资种类繁多、保管困难;生产成本无法实现准确及时核算;

管理信息相互独立,市场预测手段、方法落后;应收账款居高不下,无法实现对销售工作的合理控制;无法实时、准确掌握生产销售环节的产品质量信息,分公司或办事处的库存、业务信息等,本着"抓住重点、先易后难,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议造纸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分期实施:

一期工程主要从抓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和生产流程这三个关键流程入手,主要建设采购与仓储管理系统、生产流程信息系统、销售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数据分析与决策系统、办公自动化等主要系统,创建先进的管理模式。加强物资采购与仓储的管理,改善生产物流是降低产

品成本、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在销售管理方面建立以客户关系管理为中心的现代销售管理系统,在强化销售内部管理体系的同时,加大对销售外部管理即客户关系管理的力度,强调树立销售以需求为源头的营销观念;建立以完成客户订单为目标、以管控一体化为核心的生产流程信息系统,系统具有收集、计算和分析生产材料的功能,支持快速生产决策的高效办公系统。

管控一体化的建设建议分期实现,管控一体化的建设需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承受能力,分步实施,建议按以下步骤实施:局部工控设备改造、编制管控一体化集成软件,然后逐步完成全厂的设备改

造,最后达到"集成全部过程系统、决策高度全厂生产过程、整合支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目标。

六、"斯达模式"企业信息化造纸行业解决方案概述

"斯达模式"企业信息化造纸行业解决方案是斯达浩普公司根据"斯达模式"的指导思想,在对斯达造纸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充分整理和吸纳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造纸企业经营管理特点、竞争需求形成的。

斯达浩普注重客户化开发,为客户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量身订做的产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数据信息为基础,运用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客户企业的运营与决策提供一个先进、实用的信息

化管理平台。

七、煤炭行业版本推荐应用环境

用户服务层:windows XX 中文版

业务服务层:ibm as/400 + os400

数据服务层:db2

开发工具:delphi5.0 企业版

注:上述应用环境可能会因企业具体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斯达浩普目前正在开发基于其它技术平台的行业版本。

八、造纸行业版本系统总体设计思想

本系统从大中型造纸企业的客观实际出发,充分运用cims 技术和erp 哲理,紧密融合"斯达模式"管理理念,对企业的信息资源最大化地开发利用并最终实现管控一体化,从而达到"斯达模式"所倡导的"简

洁、高效、可控,企业增效显著为目标"的管理效果。

它通过整体规划企业中采购、生产、销售、财务、文件管理及预算控制等各个关键环节之间的关系,使系统充分突出信息资源共享的特点,实现企业的信息对称与信息透明,进而达到制约、控制、查询、分析、审批、辅助决策等管理功能,令系统的先进性与适用性凸显。

系统抓住了影响中国传统企业效益的要害,及时反映企业现状,达到全面控制企业内部物流、资金流的目的,从而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管理和严密监控,促进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的转变,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事后管理向超前控制的转

变,使企业资源配置最优。系统面向业务流程、面向管理,是一套功能完善、设计先进、生命力旺盛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软件系统。

同时系统与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基础是相关联的,特别要求设定标准化岗位、文件中心(文件管理员)、计量和质检部门、企管部门(考核评价、监督控制、计划统计、资金预算)等职能岗位的设置,以及强化信息中心(或数据中心)的突出地位和重要性,从而达到企业由传统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的过渡,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拥有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以提高对业务的管控能力为目标,进行实时的、量化的业务状态反馈,实现事前、事中的控制,使基

于过程进行管理的理念充分发挥。

九、"斯达模式"企业信息化系统造纸行业版本主要功能模块介绍:

1、供应管理系统:实行统一采购、统一储备、统一配送,以及采购、仓储、配送、审计、管理等职能分离与制约的功能。建立供应商档案、"三证一标"管理、物资质量数据库,强化网上询价与审计审价功能、招标管理功能、物资验收管理,提供积压库存报警功能。实现采购、验收、仓储、配送、结算等各环节的信息共享与透明。并实现采购入库自动核算入财务帐和出库自动入财务帐功能、仓储与财务帐核对功能,测算利润功能。具体包括物资编码及基本信息管理、供应商档案管理、

物资质量数据库管理、计划管理、合同管理、比价审价管理、招标管理、验收管理、库存管理、分配管理、配送管理、结算及应付管理、磨帐管理、定额及价格和基本数据维护等模块。

对物资的领出时间、单位、数量进行计算机统计,制定科学的物资采购方案,避免各部门管理人员因盲目提报计划而造成仓储物资的膨胀,加强了物资管理的计划性和准确性;物资采购与定价相分离;合同草签与审签相分离;物资采购与验收保管相分离。建立由供应处采购、仓储处验收、质检处化验质量、物价稽查部门审核等一整套相互制约的网上管理程序,解决了原供应部门集采购、验收、保管于一

中国制浆造纸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目录 中国制浆造纸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 1.造纸原料 (2) 1.1现状分析 (2) 1.2我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3) 1.3解决建议 (3) 2.工艺流程 (4) 2.1制浆的过程 (4) 2.1.1锯木 (4) 2.1.2去皮 (4) 2.1.3除节 (4) 2.1.4削片 (4) 2.1.5制浆 (4) 2.1.6洗涤 (5) 2.1.7漂白 (5) 2.2调制过程 (5) 2.3抄造过程 (6) 2.3.1纸料的筛选 (6) 2.3.2网部 (6) 2.3.3压榨部 (6) 2.3.4烘缸 (6) 2.3.5卷纸 (6) 2.3.6裁切、选别、包装 (6) 3.造纸设备 (6) 3.1近年来制浆造纸装备科学技术进展 (6) 3.2主要设备介绍 (7) 3.2.1备料设备 (7) 3.2.2制浆、漂白设备 (7) 3.2.3打浆设备 (7) 3.2.4造纸机 (8) 3.3制浆造纸装备科学的展望 (8) 3.4对制浆造纸装备科学技术发展建议 (8) 4.讨论 (9) 5.感想 (9) 6.参考文献 (10)

中国制浆造纸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将对造纸原料,造纸的工业流程,以及造纸的主要设备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主要分析我国当前对造纸原料选取的现状,并根据造纸的工艺流程针对每个工段的设备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概括讨论,最后指出存在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并给出合理的建议,最后 关键词:造纸制浆工艺流程造纸原料 前言: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物品,无论是工业、农业、商业或甚是军事,都离不开纸张的运用。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古代造纸方法、流程也是从备料开始的。东汉时主要是麻类原料, 加上树皮、破布、鱼网等。晋代以后,逐渐大量利用藤皮、楮皮、桑皮、竹子、稻麦草等[1]。现代制浆造纸技术已十分发达,越来越高效的自动化设备和先进精准的造纸方法将造纸技术不断推向新的高度,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但制浆造纸的基本原理还是一样的,只要踏踏实实地秉承着祖先所流传下来的流程,将高新的技术运用其中就可以在造纸领域不断挖掘出新的潜力。现如今,我国在造纸设备的科学技术上与其他发达国家仍有着较为明显的差距,无论是技术、仪器、人才还是生产力,进步的空间都还很大。在原料上除了可以继续发挥草浆大国的优势,还要不断开发运用木材纤维原料,克服我国资源的缺陷,发扬我国的资源和地域特色,能够因地制宜地让制浆造纸的科学技术更进一步。 1.造纸原料 造纸工业用纤维原料分为植物纤维(木材纤维、禾本科茎秆植物、韧皮纤维、叶纤维、种毛纤维)、动物纤维(羊毛、蚕丝)、矿物纤维(石棉、玻璃纤维)、合成纤维(尼龙、涤纶、醋酸纤维)。造纸植物纤维原料主要分为两大类:木材纤维原料和非木材纤维原料。木材纤维原料中又分针叶材(云杉、冷杉、马尾松、落叶松、湿地松、火炬松)和阔叶材(杨木、桦木、桉木、榉木、楹木、相思木等),非木材纤维原料分为禾本科纤维原料(稻麦草、荻苇、芒秆、蔗渣、高粱杆、麻秆、玉米秆、芦竹、毛竹、慈竹、白夹竹、楠竹、斑竹等)和韧皮纤维原料(桑皮、构皮、棉杆皮、檀皮、雁皮、棉杆皮、红麻、大麻、黄麻、青麻、亚麻、苎麻等)。 1.1现状分析 非木材纤维曾经是中国造纸的主要原料。我国具有丰富的非木材纤维资源。竹子、麦(稻)草、芦苇、蔗渣、棉秆、红麻、龙须草、芨芨草、高粱秆等是我国用于造纸的非木材纤维原料。我国早在1000多年前就利用稻草、麦草及竹子等作为手工纸的原料,20世纪40年代,非木材纤维已用于生产机制纸,可谓是世界上用非木材纤维制浆造纸历史悠久的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木材纤维制浆造纸在我国纸业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世界上非木材纤维造纸规模最大、生产经验最丰富的国家[2][3][4]。 中国造纸原料属三足鼎立态势。据中国造纸协会测算,目前木浆使用量比重占原料总量的23%,非木浆比重占15%,废纸浆比重占62%。近年来木浆与废纸浆比重不断增加,非

化工废水特点及废水处理原则

化工废水特点及废水处理原则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化工产品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加剧,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也日益普遍和严重,其中特别是精细化工产品(如制药、染料、日化等)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有机物质,大多都是结构复杂、有毒有害和生物难以降解的物质。因此,化工废水处理的难度较大。 化工废水的基本特征为极高的COD、高盐度、对微生物有毒性,是典型的难降解废水,是目前水处理技术方面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化工废水的特征分析如下: (1)水质成分复杂,副产物多,反应原料常为溶剂类物质或环状结构的化合物,增加了废水的处理难度; (2)废水中污染物含量高,这是由于原料反应不完全和原料、或生产中使用的大量溶剂介质进入了废水体系所引起的; (3)有毒有害物质多,精细化工废水中有许多有机污染物对微生物是有毒有害的,如卤素化合物、硝基化合物、具有杀菌作用的分散剂或表面活性剂等; (4)生物难降解物质多,B比C低,可生化性差; (5)废水色度高。 化工废水处理方法: 废水处理技术已经经过了100多年的发展,污水中的污染物种类、污水量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加,污水处理技术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旧的污水处理技术也不断被革新和发展着。尤其现在的化工废水中的污染物是多种多样的,往往用一种工艺是不能将废

水中所有的污染物去除殆尽的。用物化工艺将化工废水处理到排放标准难度很大,而且运行成本较高;化工废水含较多的难降解有机物,可生化性差,而且化工废水的废水水量水质变化大,故直接用生化方法处理化工废水效果不是很理想。 针对化工废水处理的这种特点,我们认为对其处理宜根据实际废水的水质采取适当的预处理方法,如絮凝、内电解、电解、吸附、光催化氧化等工艺,破坏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再联用生化方法,如SBR、接触氧化工艺,A/O工艺等,对化工废水进行深度处理。 目前,国内对处理化工废水工艺的研究也趋向于采用多种方法的组合工艺。例如,采取内电饵混凝沉淀—厌氧—好氧工艺处理医药废水、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和厌氧—好氧生物处理—絮凝沉淀法处理有机化工废水、采用絮凝—电饵法联用处理麻黄素废水、采取臭氧一生物活性碳工艺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采用的光催化氧化—内电饵—sBR组合方法处理高浓化工废水都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 化工废水成分复杂、水质水量变化大。随着国家对其处理达标要求越来越严格,人们用一种方法很难得到良好的处理效果。处理化工废水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各种组合处理技术。以取长朴短,实现处理系统优化。 水污染指标 水污染指标是衡量水体被污染程度的数值标示,也是控制好检测水处理设备运行状态的重要依据。其中,最常用的水污染指标有(8个): 生化需氧量(BOD):表示在有饱和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20℃,经一定天数降解每升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游离氧的量,常用单位mg/L,常以 5日为测定BOD的标准时间,以BOD5表示。 化学需氧量(COD):表示用强氧化剂把有机物氧化为H2O和CO2所消耗的相当氧量。常用的氧化剂为重铬酸钾或高锰酸钾,分别表示为COD Cr或简写(COD)和COD Mn(也称耗氧量,简称OC),单位为mg/L。

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谈谈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1)

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谈谈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2005年3月21日, 兰州大学张正春教授到圆明园游玩时偶然发现湖底正在铺设防渗膜,随即于3月24日向《人民日报》记者打电话告急。经过《人民日报》的披露,其他媒体纷纷跟进, 国家环保局于3月1日叫停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 并要求立即补办环境评价审批手续。至此一系列的事件开始浮现在公众面前,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公布之后召开的第一个听证会、环保总局首次点名批评不负责任的环评机构、首次公开敏感项目的环评报告等。在此事件中, 媒体为政府依法公开行政与公众理性参与相结合提供了一个官民良性互动的样板。公众能够充分地参与公共事件,更加信任政府,提高了政府的威信, 行政的效率和人民的满意度也会大大提高, 而且在圆明园事件中又体现了多方利益主体之间的复杂化关系及矛盾,即中央部门与地方政府各部门之间,环保、水利、文物、园林之间, 代表不同利益和价值观的公众之间,以及政府与公众的关系。 媒体以其影响力表达民众呼声,形成媒体舆论,并促使社会话题转化为公共政策问题。制定一项政策必经由公共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 再提升到政府议程, 通过政府议程制定出合法化的公共政策这样一个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 媒体有着重要的影响:快捷性促进政策制定的高效化; 多元性提高公共政策的合理化; 开放性增进民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同感; 交互性激发民众参与公共决策的热情。 媒体的含义及作用 媒体一词来自拉丁文,音译为媒介, 意为两者之间。它是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从信息源到受信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和工具。也可以把媒体看作为实现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技术手段。传统媒体主要有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还包括户外媒体如路牌灯箱的广告位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衍生出新兴媒体如IPTV 、电子杂志等。本文所说的“媒体”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指信息的物理载体(即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实体) , 如书本、挂图、磁盘、光盘、磁带以及相关的播放设备等;另一层含义是指信息的表现形式(或者说传播形式),如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 媒体有着传递信息、协调管理、教育娱乐功能, 同时还具有监测社会环境传承文化的社会功能。媒体也肩负着其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媒体的社会责任, 可以分为政治责任和道德责任。 公共政策的介绍及其性质 公共政策是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 是公共管理的手段, 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是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政策领域, 公共政策会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 但是,他们也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阶级性;价值相关性;合法性;权威性;强制性;多功能性。 从动态的角度来看, 公共政策有一个生命过程, 即政府过程, 制定一项政策必经由公共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 再提升到政府议程, 通过政府议程制定出合法化的公共政策这样一个过程。即政策制定阶段为:公共问题的产生; 政策问题的确认; 政策议程的建立; 政策规划; 政策合法化。 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力在逐步增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应采取合理的措施,有效地利用媒体,使其对公共政策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一、媒体的交互性激发民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热情 二、媒体的多元性促进公共政策的制定兼顾各方利益平衡 三、媒体的开放性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中国造纸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造纸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造纸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造纸行业大幅扩张 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内,我国纸业市场供需基本稳定发展。但从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后,国内纸业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内纸张生产量的增长大大低于消费量的增长。由于消费结构的调整,那些以木浆为原料的高档产品严重短缺,每年不得不靠从国外大量进口来解决。2005 年10 月8 日,{TodayHot}中国纸业环保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副司长李新民披露了这样一组数字:仅2004 年,我国纸和纸板的产量就已经达到了4950 万吨,而消费量却达到了5439 万吨,人均消费量为42 公斤,造纸量和消费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10%和14%,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随着经济的增长,目前规模相对较小的国内纸张和纸板市场应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 2004 年中国纸浆消耗总量为4455 万吨,纸及纸板年消费量为5439 万吨,成为世界第二大纸张消费国。但我国年人均消费纸张和板纸仅42 公斤,远远低于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300 公斤的人均消费量。随着中国原材料结构的

调整,木浆进口也增长迅速,进口量居世界第一。仅2004年,中国纸业970 万吨的木浆原料中,进口732 万吨,自己生产的只有238 万吨,这说明中国木浆依赖进口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专家预测,五年以后,中国对木浆的进口需求将达到全世界木浆进出口的总和。 根据轻工业协会统计,2005 年1-6 月,造纸及纸制品业完成产值1866.93 亿元,同比增长22.78%,产销率97.42%,增长态势与前几年相当,总体表现为产销两旺,各行业平均增长速度在20%以上。 生活用纸是与消费者关系密切的日常用品之一。生活用纸的消费量与经济发展速度,人民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有直接关系。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生活用纸消费市场,仅次于美国。2003年中国卫生用纸消费量达到310 万吨,年均增长8%。生活用纸正在成为我国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 卷烟产量占世界卷烟产量的32%,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出口量很少,主要供应国内市场。2003年我国卷烟纸的消费量约9.6 万吨。卷烟纸进口量约占消费量的10%。由于烟草产品出口增长难度较大,卷烟纸的需求量在未来几年内将保持稳定,每年消费需求约为10 万吨左右。随着国产卷烟纸质量的完善,进口量将进一步减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解电容器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带动了电解电容器纸的发展,2002 年,全球

化工废水处理方法

化工废水的基本特征是:(1) 水质成分复杂,副产物多,反应原料常为溶剂类物质或环状结构的化合物,增加了废水的处理难度;(2) 废水中污染物含量高,这是由于原料反应不完全和原料、或生产中使用的大量溶剂介质进入了废水体系所引起的;(3) 有毒有害物质多,精细化工废水中有许多有机污染物对微生物是有毒有害的,如卤素化合物、硝基化合物、具有杀菌作用的分散剂或表面活性剂等;(4) 生物难降解物质多,B/C比低,可生化性差;(5) 废水色度高。 1 常用处理技术 (1) 常用的物理法包括过滤法、斜管沉淀法(链接到产品)和气浮法(链接到产品)等。过滤法是以具有孔粒状粒料层截留水中杂质,主要是降低水中的悬浮物,在化工废水的过滤处理中,常用扳框过滤机和微生物过滤机,微孔管由聚乙烯制成,孔径大小可以进行调节,调换较方便;斜管沉淀法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的可沉淀性能,在重力场的作用下自然沉降作用,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气浮法是通过生成吸附微小气泡附裹携带悬浮颗粒而带出水面的方法。这三种物理方法工艺简单,管理方便,但不能适用于可溶性废水成分的去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同时可以查看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更多技术文档。 (2) 化学方法是利用化学反应的作用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杂质。主要有化学混凝法(链接到产品反应池)、化学氧化法、催化氧化法斜管沉淀法(链接到产品HOP)(链接到案例)等。化学混凝法(链接到产品加药)作用对象主要是水中微小悬浮物和胶体物质,通过投加化学药剂产生的凝聚和絮凝作用,使胶体脱稳形成沉淀而去除。混凝法不但可以去除废水中的粒径为10-3~10-6mm的细小悬浮颗粒,而且还能去除色度,微生物以及有机物等。该方法受水温、PH值、水质、水量等变化影响大,对某些可溶性好的有机、无机物质去除率低;化学氧化法通常是以氧化剂对化工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氧化去除的方法。废水经过化学氧化还原,可使废水中所含的有机和无机的有毒物质转变成无毒或毒性较小的物质,从而达到废水净化的目的。常用的有空气氧化,氯氧化和臭氧化法。空气氧化因其氧化能力弱,主要用于含还原性较强物质的废水处理,Cl2是普通使用的氧化剂,主要用在含酚、含氰等有机废水的处理上,用臭氧处理废水,氧化能力强,无二次污染。臭氧氧化法、氯氧化法,其水处理效果好,但是能耗大,成本高,不适合处理水量大和浓度相对低的化工废水;电化学氧化法是在电解槽中,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在电极上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去除,废水中污染物在电解槽的阳极失去电子被氧化外,水中的Cl-、OH-等也可在阳极放电而生成Cl2、氧而间接地氧化破坏污染物。实际上,为了强化阳极的氧化作用,减少电解槽的内阻,往往在废水电解槽中加一些氯化钠,进行所谓的电氯化,NaCl投加后在阳极可生成氯和次氯酸根,对水中的无机物和有机物也有较强的氧化作用。近年来在电氧化和电还原方面发现了一些新型电极材料,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能耗大、成本高,及存在副反应等问题。(3) 生物法(链接到产品生化)(链接到案例)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降解转化有机物的过程。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污染物成分日渐复杂,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如仅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是很难达到治理的要求。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可对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进行转化与稳定,使其无害化。生化处理方法主要分为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两大类型,好氧处理方法主要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是利用悬浮生长的微生物絮体处理废水的方法,这种生物絮体称为活性污泥,它由好氧微生物及其代谢的和吸附的

造纸工业废水基本处理方法

造纸工业废水基本处理方法 【摘要】造纸工业是污染环境的主要行业之一,它所排放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目前造纸工业废水处理主要有物理法、物理化学法、生物化学法、人工湿地法等。其中常用的方法是生物化学处理法,它又分为好氧生物处理法、厌氧生物处理法和厌氧-好氧生物处理法。 【关键词】造纸工业废水物理法物理化学法生物化学法人工湿地法 1概述 造纸工业是污染环境的主要行业之一,造纸工业的整个生产过程,包括从备料到成纸,纸张的加工等都要以新鲜水为介质,用于输送、洗涤、分散和冷却设备等用途,它所排放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对环境污染严重。近几年,造纸工业在污染防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随着造纸工业的迅速发展,造纸工业废水带来的环境污染仍然不可小觑,必须重视对造纸工业废水的处理。 2造纸工业废水的危害 造纸工业废水的特点是水量大、色度高、悬浮物含量大、有机物浓度高、组分复杂难处理。造纸废水主要有三个来源:制浆废液,中段水,纸机白水。制浆是把植物原料中的纤维分离出来,制成浆料,再经漂白;抄纸是把浆料稀释、成型、压榨、烘干,制成纸张。这两项工艺都排出大量废水。洗浆时排出的废水呈黑褐色,称为黑水,黑水中含有大量纤维、无机盐和色素。洗涤漂白过程产生的中段水水量最多,包含木质素、纤维素和树脂酸盐等较难生物降解的成分,且色度深。抄纸机排出的废水,称为白水,其中含有大量纤维和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的填料和胶料。造纸工业废水危害很大,其中黑水是危害最大的,它所含的污染物占到了造纸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90%以上,由于黑水碱性大、颜色深、臭味重、泡沫多,并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严重的污染水源,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危害。而中段水对环境污染最严重的是漂白过程中产生的含氯废水,例如氯化漂白废水,次氯酸盐漂白废水等。漂白废水中含有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二噁英,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3造纸工业废水处理方法 国内外造纸工业废水的处理技术多种多样,主要有物理法、物理化学法、生物化学法、人工湿地法。 3.1物理法 物理法是基于物理作用的原理,以去除不溶解的固体悬浮物为主,同时也有去除部分导致产生生化耗氧量的物质,降低和消除废水色度的作用。处理过程中并没有改变污染物的化学性质。

造纸工业使用木材

造纸工业使用木材、稻草、芦苇、破布等为原料,经高温高压蒸煮而分离出纤维素,制成纸浆。在生产过程中,最后排出原料中的非纤维素部分成为造纸黑液。黑液中含有木质素、纤维素、挥发性有机酸等,有臭味,污染性很强内循环(1c)厌氧反应器及处理造纸综合废水研究 造纸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造纸厂污水处理工程平面图及高程图 1000吨再生造纸厂污水土建图 造纸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造纸工业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 造纸主厂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制浆造纸工业废水 制浆造纸工业废水处理 造纸工业废水处理课件(ppt) 造纸废水处理技术 造纸废水处理技术应用及研究进展(ppt) 某造纸厂废水处理工程(10000m3/D)设计方案 造纸废水主要来自造纸工业生产中的制浆和抄纸两个生产过程。制浆是把植物原料中的纤维分离出来,制成浆料,再经漂白,这个过程会产生大量的造纸废水;抄纸是把浆料稀释、成型、压榨、烘干,制成纸张,这个过程也容易产生造纸废水。 6000T/日废水处理工程(一期)设计方案说明 造纸工业废水设计举例 某造纸厂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再生造纸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设计方案 XX造纸废水处理工程初步方案 造纸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实例 XX造纸主厂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某造纸企业污泥干燥焚烧系统 膜法处理造纸废水 芦苇制浆造纸中段污水快速净化与回用 酸化UBF混凝法处理制浆造纸废水 石灰法造纸废水集中处理 制浆造纸废水的生化性能研究 制浆产生的造纸废水,污染最为严重。洗浆时排出废水呈黑褐色,称为黑水,黑水中污染物浓度很高,BOD高达5—40g/L,含有大量纤维、无机盐和色素。漂白工序排出的造纸废水也含有大量的酸碱物质。抄纸机排出的造纸废水,称为白水,其中含有大量纤维和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的填料和胶料。 造纸废水的混凝试验研究 造纸厂白水回用工程设计 利用废纸造纸行业废水的处理技术 造纸工业环境工程导论 某造纸废水处理工艺图 造纸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某造纸厂污水处理全套图纸 某造纸废水工艺流程高程图

造纸行业环境监察工作规范

造纸行业企业环境监察工作规范 为规范造纸行业企业环境监察工作,加大对造纸行业企业的环境保护执法力度,防止造纸行业企业环境污染,促进污染减排,保护环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本规范。 1.适用范围 本规范内容主要包括造纸行业企业环境监察工作的监察依据、监察程序、监察内容及处理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重庆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环境监察机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造纸行业企业进行的现场监督、检查和处理。 2.监察依据 2.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2.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 5 3号) 2.8《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69号) 2.9《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8号) 2.10《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 [2 005]39号) 2.1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 2.12《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7) 2.1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96)

2.14《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2.15《重庆市地面水域适用功能类别划分规定》(渝府发[1998]89号) 2.16《重庆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规定》(渝府发[1997]40号) 2.17《重庆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域划分规定》(渝府发[1998]90号)2.18《重庆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规定》(渝府发[2002]83号) 2.19《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 3.术语和定义 3.1造纸行业,是指以木材、植物和废纸等为原料生产纸浆及以纸浆为原料生产纸张、纸板等产品的行业企业,它包含制浆和造纸企业。 3.2环境敏感区,是指对工业企业排放污染物比较敏感、容易引起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区域,包括重点流域和污染严重的河网地区,如污染物总量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城市和城镇中居民区、文教科研区、医疗区等人口集中地区。 4.监察程序 4.1收集信息 4.1.1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相关法律法规、政府划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 4.1.2造纸行业企业基本情况 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管理的造纸行业企业信息,包括造纸行业企业经营者名称、所处地理位置、经营范围和规模等;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管理的造纸行业企业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及日常监管信息,包括造纸行业企业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执行材料,排污申报登记、排污许可证办理、排污费缴纳情况,环境执法检查记录等。 4.1.3群众投诉、举报、信访等情况。

环境影响评价

二、填空题: 1、环境影响评价的四种基本功能为、、、 。 2、我国环境标准可分为、、。 3、环境标准按环境要素进行分类,可分为、、、 。 4、按环境影响评价时间顺序分类,可分为、、 。 5、按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进行分类,可分为、。 6、按评价的环境要素进行分类,可分为、、 、、。 8、按影响的来源分,环境影响可分为、、。 9、按影响的效果分,环境影响可分为、。 10、按影响的性质(程度)分,环境影响可分为、。 11、按建设项目各阶段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分,可分为、、 。 1、判断功能、预测功能、选择功能、导向功能。 2、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 3、大气环境标准、水质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生态环境标准。 4、回顾性评价、现状评价、影响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 5、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共政策环境影响评价。 6、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8、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 9、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10、可恢复影响、不可恢复影响。 11、建设阶段影响、运营阶段影响、服务期满后影响。 三、选择题:1、A、B、D,2、A、B、C、D,3、A、B、C、D,4、A、B,5、 A、B、C,6、A、B、C、D,7、A、B、D,8、B、C、D, 1、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对象包括( A、B、D) A 制定政策 B 制定规划 C 制定计划 D 建设项目 2、以下属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四种基本功能的是(A、B、C、D)

A 预测功能 B 选择功能 C 导向功能 D 判断功能 4、省级人民政府依法可以对国家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规定(A、B) A、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B、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地方环保基础标准 D、地方环保方法标准 5、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类管理的内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可分为(A、B、C) A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B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C 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 D 环境影响评价总则 6、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有(A、B、C、D) A 具有法律强制性 B 纳入基本建设程序 C 分类管理 D 评价对象偏重于工程项目建设 7、按时间顺序分类,环境质量评价可分为(A、B、D) A 环境质量回顾评价 B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C 环境质量后评价 D 环境质量预测评价 8、建设项目造成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有(B、C、D) A 环境污染问题 B 生物多样性减少问题 C 生态系统结构恶化问题 D 生态系统功能降低问题 9、下列关于国家和地方标准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 国家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 B 地方标准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某些标准制定得更严格于国家标准的标准; C 地方标准是对国家标准的补充和完善; D 当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并存时,应执行国家标准。 15、下列各项关于环境标准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 国家标准可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B 环境质量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 C 污染物排放标准属于推荐性标准; D 强制性标准即为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执行的标准。 17、在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是(abcd ) A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出规定的项目,可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B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出规定的项目,可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D 地方在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报国务院批准。 18、我国的环境标准可分为(abc )

我国造纸行业现状分析

我国造纸行业现状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造纸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为2.14%,低于2014年全年和同期的4.88%和6.18%。在需求持续较弱的制约下,造纸行业收入增速持续放缓。从中可以看出,短期内,造纸行业需求改善空间有限,整体仍将处于较低水平,产能过剩矛盾依然突出。 原材料方面,2015年上半年,阔叶浆在供给端的影响下,价格有所反弹,已接近针叶浆价格,废纸价格持续低位振荡。短期内,考虑到造纸行业需求仍持续低迷,预计前期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趋势后续支撑不足,原材料价格整体仍将处于较低水平。 由于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相应财务费用有所降低,并考虑2014年的基数效应,2015年上半年造纸企业财务费用大幅减少,造纸行业盈利水平有所回升。同时,部分亏损企业退出市场,亦有利于行业盈利表现回升。但受制于产能过剩,行业盈利水平依然较低。同期,造纸行业产能扩张趋缓,造纸企业债务负担较为稳定。短期内,考虑纸价面临下行压力,原材料端可让渡利润空间有限,总体盈利水平仍较弱。行业自身较弱的盈利及获现能力,使得其对外部筹资的依赖度加大以保证正常营运资金周转,行业债务负担或将上升,但考虑

到后续产能扩张速度相对可控,预计行业整体财务杠杆增幅较小。 细分纸种方面,白卡纸近一轮产能扩张结束,生活用纸正处于产能集中扩张期,两者供需格局趋弱程度相对较重,盈利空间受到冲击的程度更甚。铜版纸处于消化前期新增产能阶段,箱板瓦楞纸得益于市场容量较大,对新增产能的消化能力相对其他细分纸种较强,两者供需格局相对较稳定;但基于现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过剩产能,其盈利水平亦将持续低位徘徊。 造纸行业依然深陷产能过剩矛盾,后续供给增长放缓有助缓解供给压力,但需求增长乏力使行业难摆脱供需格局较弱困境;行业低迷景气度持续制约原材料价格,短期内该价格仍将在低位振荡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机制纸及纸板的产量累计同比增长2.80%,为11,785.80万吨。2015年1~6月,该产量数据累计同比中3~5月均为负值。截至6月底,机制纸及纸板产能累计同比增长为0.25%,显示造纸行业需求依然低迷。从需求端驱动因素看,2015年上半年,在宏观经济增速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的背景下,制造业景气度低迷。2015年上半年,PMI指数在50.00上下小幅波动。同期,消费方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延续前期回落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在10.00%左右,较2014年同期以及2014年第四季度均出现回落。短期内,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造纸工业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造纸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2007年6月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造纸 编制说明 1. 制定造纸工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的必要性 最近几年,我国的纸和纸板产量增长迅速,2003年纸及纸板产量4300万吨,消费量4806万吨,均居世界第二位。目前,除西藏外,我国其他省、市、自治区都有造纸企业,总数达3500多家,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型造纸企业。我国的造纸业在制造纸张、传承文明的同时,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也构成了严峻挑战。 制浆造纸工业是当前严重污染水环境的行业之一。由于原料结构不合理、科技水平较低、污水处理设备不到位,不少造纸企业既是当地的利税大户,也是污染大户。根据1999年环境统计公报,目前我国县及县以上造纸及纸制品工业废水排放30亿吨,占全国工业总排放量15.6%;其中达标排放量11.2亿吨,仅占总排放量的37.3%。排放废水中化学耗氧量(COD)295.9万吨,约占全国工业总排放量43.5%。有些地区的一些造纸厂利用地缘优势,直接把造纸产生的污水排放到大海、河流及沙漠里。这些污水对周边环境和居民造成了极大影响。可见我国造纸工业现有污染问题尤为突出,治理任务相当繁重。尤其是中小型造纸企业环保严重欠账,目前我国通过关、停小造纸及采取各种污染治理措施,环境质量已有所改善。因此,坚持造纸工业建设项目实行“三同时”制度,做好造纸工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对于控制我国新老污染源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由于造纸行业建设工程项目本身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尚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各验收监测单位在工程污染源分析、现场勘查内容、监测内容、监测因子、监测频次、采样点位的选取、验收监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调查与检查内容,以及验收监测结果评价、调查情况分析上均存在一定的差异,甚至发生监测内容遗漏的情况。这些问题影响了造纸行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的科学性、严格性和规范性。为促进验收监测报告书(表)编制质量的提高和规范化,制订和发布造纸行业建

环境影响评价题库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性的识别、预测和评估。 2.筛选:是指确定一项拟议活动是否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把环境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 4.环境标准: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5. 环境影响识别:就是要找出所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6.评价工作等级:是指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和各专题工作深度的划分。 7. 环境的整体性:又称环境的系统性,是指各环境要素或者环境个组成部分之间,因有其相互确定的数量与空间位置,并以特定的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 8. 环境质量:是指一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 9. 环境影响后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延续,是在开发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的实际影响程度进行系统的调查和评估,检查对减少环境影响的落实程度和实施效果,验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正确可靠性,判断提出的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对一些评价时尚未认识到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以达到改进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和管理水平,并采取补救措施,达到消除不利影响。 10. 环境容量:是指对一定区域,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污染源布局和结构条件下,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11. 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二、选择题 1、环境基本特征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资源性与价值性。 2、环境影响分类按来源分类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

造纸废水处理综述

综述 制浆造纸工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部门之一。制浆造纸工业的发展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世界上,纸和纸板的人均消费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制浆造纸工业基本上属于原材料生产工业。其产品总量的80%以上用作原材料,其中印刷用纸类和包装用纸类占有很大比例,前者是印刷工业的基本原材料,后者则是包装工业的主要原材料。还有一些工业技术用纸类用作其他产业部门的配套原材料,如机械工业中用的钢纸、衬垫纸、冷冻机纸等,电器工业Jll的各种绝缘用纸、电容器纸,信息产业用的各种纪录纸等。其余不足20%的纸和纸板直接用于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消费,如卫生纸、餐巾纸、书写纸、包装纸等。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纸和纸板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尽管高聚合物等新型材料及信息储存与现代通讯技术高速发展,但是,山于制浆造纸工业的主要原料是自然界中能够再生并能人工培育的绿色资源,所生产的产品价格低廉、用途广泛,而且废纸既可以自然降解,又可以回收再利用,还可以产生能源。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还不可能被其他新的工业产品所替代。这就决定了制浆造纸工业今后仍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并且还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的需要,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加新用途,扩大使用范围。 尽管制浆造纸工业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同时也对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自然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制浆造纸工业是一个投资大而投资回收期长,能源及化工原料消耗高,用水量大,污染严重的行业。其中有机污染物的排放,对水体产生的污染尤为严重。据介绍,瑞典、芬兰两国向水体排放的有机污染物中有80%来自制浆造纸工业。日本制浆造纸工业废水耗氧量为其10大工业总排污耗氧47%,居首位。在我国这种情况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制浆造纸科技工作者在不断开发新的技术同时,

废纸造纸行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废纸造纸行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摘要】通过产业政策分析、污染源分析、污染物治理措施分析和清洁生产分析,探讨废纸造纸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要点,为废纸造纸行业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造纸行业;环境影响评价;资源 废纸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对其充分利用,不仅可以节约大量植物纤维原料、能源,还可以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保护环境,既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又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是造纸工业实施循环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废纸造纸过程同样会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也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做好该类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我国废纸造纸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产业政策分析 (1)造纸行业原料问题一直困扰着国内造纸行业的发展,国家鼓励发展林纸一体化,发展废纸回收,合理利用非木纤维资源。促进中小型废纸浆造纸企业扩大规模,提高集中度。 (2)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提高木浆比重、扩大废纸回收利用、合理利用非木浆,逐步形成以木纤维、废纸为主、非木纤维为辅的造纸原料结构。 (3)加大国内废纸回收,提高国内废纸回收率和废纸利用率,合理利用进口废纸。尽快制定废纸回收分类标准,鼓励地方制定废纸回收管理办法,培育大型废纸经营企业,建立废纸回收交易市场,规范废纸回收行为。 (4)鼓励造纸企业扩大利用废纸生产新闻纸、印刷书写用纸、办公用纸,包装纸板等再生纸产品。 (5)改变小型废纸浆造纸企业数量过多的现状,促进中小型废纸浆造纸企业扩大规模,提高集中度。 2.污染源分析 2.1废水 利用废纸为原料造纸的过程产生大量的废水,由制浆过程中产生的中段废水和抄造过程的白水组成。中段废水主要来自制浆过程中碎浆、筛选工序排出的洗涤水;白水是造纸机在抄造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包括纸浆通过网部时滤出的水和压榨压出的水,白水经过处理后80%可以回用到制浆过程,其余的排放,工艺废水主要污染物为CODcr和SS等。

化工污水处理办法

化工污水处理办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化学工业逐渐的占据了国民经济的主导位置,其发展对公民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衡量标准。而化工污染问题也成为了化工企业主要的问题,造成化工污染的原因有很多,化学的产品品种多、有毒有害物质成分复杂、污水排放量大、工艺过程复杂等,还有就是由于工业部门的设备和控制技术相对比较落后。 1 化工污水的处理现状 化工污水中包含了各种有毒物质,其水质特征表现为:水质成分复杂、污染物含量大、破坏水体平衡、含毒害成分。有些企业为了寻求高收益,降低成本,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将这些未经科学合理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江河之中,从而对我们的生活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所以,采取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处理化工企业产生的污水迫在眉睫,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们的生活不受到影响。 2 主要的化工污水处理技术 2.1 化学处理法 化学处理法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回收、分离或者是软化的处理,包括化学反应中的氧化、中和、电解、离子交换以及渗析等方法。 2.1.1 中和法 中和法最主要的是处理含酸、含碱的污水,比如说化工企业中化学药剂的排水、油品油罐的洗水以及锅炉水的处理等,都适用中和法来进行处理。运用一定的手段,来对水的酸碱度进行调节,使碱性废水的PH值在11~12之间,使酸性废水的PH值在1~2之间。酸碱废水的中和方法主要有酸碱废水相互中和法、过滤中和法以及投药中和法。酸碱废水相互中和法是对废水的回收与利用,如果相互中和之后,仍不能达到处理的要求,则就要进行投药中和的方法。投药中和的处理方法对于任何浓度的酸碱废水都有一定的作用,化工企业中大多使用的是石灰、石灰石、烧碱和纯碱等,其中最常用的是烧碱。过滤中和一般适用于对含硝酸和盐酸的废水的处理,并且利用大理石、石灰石等作为过滤材料。 2.1.2 氧化还原法

造纸废水的文献综述

造纸废水的处理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 近年来,废纸造纸行业发展迅速,为了使其产生的废水达标排放,应采用合理的处理技术。通过对废纸造纸废水污染特性、目前比较成熟的处理技术及零排放清洁生产工艺的研究,对废纸造纸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目前,很多处理技术已成功研发并投入使用,取得了不错的处理效果,同时在应用范围、能源消耗、技术可操作性、投资运行费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建议在废水处理新技术开发和零排放清洁生产工艺的研究,废水处理设备、使用药剂的优化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关键词 废纸造纸废水、污染特性、处理技术零、排放工艺、化学法 1.前言 废纸造纸是以废纸为主要原料生产纸张的造纸方式,其生产设备投资少、工艺技术简单,与直接利用原生植物纤维原料制浆造纸相比,环境污染负荷相对较小,并能有效利用废纸资源。随着废纸制浆技术的不断成熟,废纸再生造纸已成为造纸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由于废纸中含有成分复杂的废杂质,需要化学品制剂将其去除以完成制浆,加之抄纸过程中需添加施胶剂、滑石粉等制剂,致使废纸再生造纸过程中排放大量含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废水。针对废纸造纸中废水污染问题,国内外已成功研发出一系列的处理技术,为该类废水的有效治理奠定了基础。

2.废纸造纸中废水的污染特性 废纸再生造纸工艺大体分为制浆和抄纸两大部分,废水排放主要来源于制浆部分的除渣、洗浆、漂洗等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洗涤废水及含有纤维、填料和化学药品的纸机白水。 2.1废水的污染成分 该种废水中主要有4 种污染物: SS、CODcr、BOD5和色度。CODcr和BOD5主要来自废水的木质素、半纤维素;细小纤维、无机填料等主要形成SS;油墨、染料等形成色度及CODcr[ 1 ] 。 (1).退浆废水 退浆是用化学药剂将织物上所带的浆料退除(被水解或酶分解为水溶性分 解物),同时也除掉纤维本身的部分杂质。退浆废水是碱性有机废水,呈淡黄色,含有浆料分解物、纤维屑、酶等,其COD和BOD S都很高。退浆废水水量较少,但污染较重,是漂炼废水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当采用淀粉浆料时、废水的BOD5含量约占印染废水的45%左右;当采用PV A或CMC化学浆料时,废水的BOD5下降,但COD很高,废水则更难处理。PV A浆料是造成印染废水处理效果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2).煮炼废水 煮炼是用烧碱和表面活性剂等的水溶液,在高温(120℃)和碱性(pH= 10-13)条件下,对棉织物进行煮炼,去除纤维所含的油脂、蜡质、果胶等杂质,以保证漂白和染整加工的质量。煮炼废水呈强碱性,合碱浓度约为0.3%,呈深褐色。BOD5和COD值均较高(>1000mg/L)[ 2 ]。 (3).漂白废水 漂白是用次氯酸钠、双氧水、亚氯酸钠等氧化剂去除纤维表面和内部的有色杂质。漂白丝光是将织物放在氢氧化钠浓溶液中进行浴液处理,以提高纤维的张力强度,增加纤维的表面光泽,降低织物的潜在收缩率及提高对染料的亲和力。

制浆造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保护环境,防治污染,促进制浆造纸工业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制浆造纸工业企业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监测和监控要求。为促进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引导工业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方向,本标准规定了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制浆造纸工业企业排放大气污染物(含恶臭污染物)、环境噪声适用相应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产生固体废物的鉴别、处理和处置适用国家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3 年,1992 年第一次修订,2001 年第二次修订。 此次修订主要内容: 1、根据落实国家环境保护规划、履行国际公约和环境保护管理和执法工作的需要,调整了排放标准体系,增加了控制排放的污染物项目,提高了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2、规定了污染物排放监控要求和水污染物排放基准排水量; 3、将可吸附有机卤素指标调整为强制执行项目。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1)《关于修订〈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公告》(环发[2003]152 号)废止。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由山东省环境保护局、山东省环境规划研究院、环境保护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等单位起草。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08 年4 月29 日批准。 本标准自2008 年8 月1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制浆造纸企业或生产设施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本标准适用于现有制浆造纸企业或生产设施的水污染物排放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对制浆造纸工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水污染物排放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法律允许的污染物排放行为。新设立污染源的选址和特殊保护区域内现有污染源的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执行。 本标准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适用于企业向环境水体的排放行为。 企业向设置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排放废水时,有毒污染物可吸附有机卤素 (AOX)、二噁英在本标准规定的监控位置执行相应的排放限值;其他污染物的排放控制要求由企业与城镇污水处理厂根据其污水处理能力商定或执行相关标准,并报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城镇污水处理厂应保证排放污染物达到相关排放标准要求。 建设项目拟向设置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排放废水时,由建设单位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按前款的规定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GB/T 6920-1986 水质pH 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GB/T 7478-1987 水质铵的测定蒸馏和滴定法 GB/T 7479-1987 水质铵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 GB/T 7481-1987 水质铵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GB/T 7488-1987 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