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限空间应急预案模板

有限空间应急预案模板

有限空间应急预案模板
有限空间应急预案模板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

2018年6月

目录

1 事故风险分析 (3)

1.1危险源及系统事故风险分析 (3)

2应急指挥组织机构及职责 (3)

2.1 应急指挥机构 (3)

2.2应急指挥机构职责 (3)

2.3应急救援工作小组职责 (5)

3. 信息报告与处置 (5)

3.1报警系统及程序 (5)

3.2信息报告与通知 (6)

3.3响应分级 (6)

3.4资源调配 (7)

4.处置措施 (7)

4.1危险源监控及预防措施 (7)

4.2 事故救援措施 (9)

4.3受限空间事故救援注意事项 (10)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

1 事故风险分析

1.1危险源及系统事故风险分析

在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检修或改造工作中,由于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或特殊原因,易造成作业人员昏倒、急性中毒、窒息伤害等事故,极易造成人员伤亡,从而扩大事故危害程度。

2应急指挥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应急指挥机构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

2.2应急指挥机构职责

总指挥职责:

1、负责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单位、监护者职责。

2、组织制定专项作业施工方案、安全作业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等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副总指挥职责:

1、在总指挥的领导下负责督促、检查本项目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

2、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作业负责人职责:

1、掌握整个作业工程中存在的危害因素;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方可作业;

2、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立即终止作业。

3、检查确认应急准备情况,核实内外应急和联络方法。

4、对未经允许试图进入或已经进入有限空间的人员应进行劝阻或责令退出。

监护人员职责:

1、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及工艺情况,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董急救知识。

2、在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负责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安全措施不落实或不完善,有权拒绝作业。

3、应清点有限空间作业人数,并与作业人员确定联络信号,在出入口处保持与作业人员的联系,严禁离岗。当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制止作业,采取防护措施。

作业者职责:

1、持有效的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并逐项核实安全措施的布置情况,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工作。

2、作业前充分了解作业内容、地点、时间、要求,熟知作业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措施。

3、服从作业监护人指挥,禁止携带作业器具以外的物品进入有限空间,发现监护人不履行职责时立即停止作业。

4、在作业中发现异常或呼吸困难时,立即向监护人发出信号,迅速撤离现场。严禁在窒息或有毒的环境下摘下防毒面罩。

2.3应急救援工作小组职责

1 、现场抢险指挥组:负责发生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 、现场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救援设备、物资的供应及日常检查维护、保养工作。

3 、现场保卫警戒组:负责事故现场警戒工作及附近交通路口封锁控制。

4 、现场医疗救护组:负责联系医院,救护车辆及协助医护人员救护伤员。

5、人员疏散组:负责现场人员及周边单位人员疏散工作。3. 信息报告与处置

3.1报警系统及程序

单位负责人应根据事故具体情况分级预判,其中:出现轻伤却无生命危险的事故,由检修单位向后勤调度室和供热科调度汇报,由供热科、机电科和相关领导组织相关单位的人进行处理。出现重伤或有生命危险及Ⅲ级以上严重事故要启动预案进行救援。亦可越级直接上报至事故对应级别的最高负责部门(负责人),同时联络必要的外部

紧急援救力量(如120、119、110等)。事态严重紧急时,应向地方政府机构报告事故情况,并随时保持电话联系。

3.2信息报告与通知

发生事故后,现场班组长及附近人员应利用电话立即向后勤调度和供热科调度汇报。

后勤调度电话

供热科调度电话

如出现较大事故或有人员伤亡,应向调度室汇报。

调度室电话:

汇报内容包括:

①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别。

②事故的伤亡情况。

③事故的简要经过,直接原因和初步判断。

④事故后组织自救措施以及灾情控制情况。

⑤事故汇报单位汇报人姓名。

3.3响应分级

针对受限空间伤害事故性质、危害程度、事态发展趋势和控制能力实行分级响应机制。根据引起事故的方式及影响面积大小、人的危害程度,可划分为Ⅰ级、Ⅱ级、Ⅲ级。

Ⅰ级响应,造成一人(含)以上死亡,或者3人(含)以上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或者现场存在有生命危险的员工在5人以上的生产安全事故。

Ⅱ级响应,造成2人(含2人)重伤,或者10万元≤直接经济

损失<30万元,或者现场存在生命危险的员工在2人以上,或者现场救援小组无法救援的安全生产事故。

Ⅲ级响应,造成1人重伤,或者2万元≤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或现场存在有生命危险的员工1人。

3.4资源调配

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接警后,根据报警信息内容,调集相关救援物质,使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应急救援物资储备表

4.处置措施

4.1危险源监控及预防措施

对现场危险源监控主要通过供热科管理人员及供热中心安全管理员对现场施工进行监控;供热科管理人员、供热中心的安全管理员对检修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对所施危险源进行监督、控制,要制定可靠的监控方式,定期检查确认,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和隐患。预防措施

1、作业前必须履行审批手续;作业条件发生变化,并有可能危

及作业人员安全时,必须立即撤出;若需要继续作业,必须重新办理进作业审批手续;

2、作业前必须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并将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和应急措施告知作业人员。

3、有限空间作业可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可再采取强制通风的方法(严禁向有限空间内通氧气或富氧空气);保持空气流通。

4、检修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前30分钟应取样,对氧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等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作业。如作业时间长,至少每隔2小时分析一次,发现超标,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出人员.

5、作业现场要配备一定数量符合规定的应急救护器具、如灭火器材、呼吸器、通讯器材、安全绳索等防护设施和应急装备

6、作业现场要配置监护人员,进入密闭空间作业时,至少有两人同行和工作。若空间只能容一人作业时,监护人须随时与正在作业的人取得联系,做预防性防护。

7、作业现场必须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保证出入口畅通无阻。

8、进入空间内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照明电压应不大于24V。在潮湿或狭小容器内作业应小于12V,所有灯具及电动工具必须符合防潮、防爆等安全要求;使用的电动工具必须装有防触电的电气保护装置。

9、在容器或地沟内进行焊接作业时,应使用干燥绝缘垫,进行气割、气焊时,要使用不漏气的设备,不得随便开放乙炔或氧气。

10、严禁事故发生后盲目施救。

4.2 事故救援措施

1、受限空间中毒及缺氧事故的受害人员,在能够或勉强自理的情况下,要立即选择正确的避灾路线,迎着新鲜风流的来向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

2、受限空间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小组立即做出响应,根据自己的职责和规定权限,赶往现场,组织附近人员进行现场救护,将受伤人员移至新鲜风流处,给受伤人员解开衣服,进行人工呼吸等。

3、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要向在事故区内工作的脱险人员或在附近工作的其他人员了解事故经过、事故原因、遇难遇险人员的分布位置等情况,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并及时向应急领导办公室汇报。抢险人员进入现场前,必须确定危险是否解除。

4、应急救援组到达事故现场后,如果有害气体的浓度太高,要马上安排进行局部强制通风。

5、应急办要根据中毒窒息特征迅速判定事故根源,采取相应的急救方法进行必要的现场急救,并用应急专用车辆将伤员转移到附近医院治疗。

6、应急办在了解事故中毒窒息的同时,启动应急预案,并立即到达现场指挥,及时有效的控制事态,进行处置。同时向上级报告事故信息。

7、医疗救护组负责安排和协助护理受伤人员,对已确定的重病人员,负责及时安排车辆转送医院治疗。

8、一旦发生重大事故,超出自身的控制能力时,应立即向上级

主管部门或当地政府发出求救,请求支援。

4.3受限空间事故救援注意事项

1、进入事发现场人员必须佩带好相关劳保用品。

2、进行人员救治之前,要确定具备救治能力,严禁盲目施救。

3、抢救受伤人员(特别是重伤人员),—定要在现场或附近就地急救,切忌盲目长途护送到医院,以免延误抢救时间。

4、在发生事故后,严禁现场人员聚集,要立即撤离现场,由应急救援组负责现场的处置。

5、伤员、施救人员离开现场后,现场恢复期间,应封锁隔离现场,设置警示标识,并设专人把守现场,严禁任何无关人员擅自进入隔离区内。

6、及时将抢救进展情况报告应急救援负责人,救助人员要服从指挥,统一行动。

7、救援地点应选在相对安全、干净、通风的地方,方便救护车进出的优先选择。

8、现场负责人(或指定代表)应作好现场处置过程记录,有条件的情况下应通过摄像、拍照等方式留证,以备后查。

9、采取通风换气时,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以防止氧气中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