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

第五章

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单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B.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C.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

D.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无影响

2.如果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地将一位未婚女性血友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进行改造,使其凝血功能恢复正常。则她与正常人婚后生育男孩患血友病的几率是( C )

A.0 B.50%

C.100% D.25%

3.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变异是( B )

A.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

D.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4.在自然条件下,有些高等植物偶尔会出现单倍体植株,属于单倍体植株特点的是( A ) A.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

B.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

C.缺少该物种某些种类的基因

D.单倍体个体体细胞中一定含有奇数套染色体组

5.三体综合征、并指、苯丙酮尿症依次属( C )

①单基因病中的显性遗传病②单基因病中的隐性遗传病③常染色体病④性染色体病A.②①③ B.④①②

C.③①② D.③②①

6.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 D )

A.胸腺嘧淀

B.腺嘌呤

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D.胞嘧啶

7.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有许多注意事项,下列说法错识的是( C )

A.调查的人群要随机抽取

B.调查的人群基数要大,基数不能太小

C.要调查群体发病率较低的单基因遗传病

D.要调查患者至少三代之内的所有家庭成员

8.已知某小麦的基因型是AaBbCc,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N株小麦,其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约占( D )

A.N/4 B.N/8

C.N/6 D.0

9.当牛的卵原细胞进行DNA复制时,细胞中不可能发生( D )

A.DNA的解旋B.蛋白质的合成

C.基因突变D.基因重组

10.基因型为AaBbCc(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小麦,将其花粉培养成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的成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C )

A.1种,全部B.2种,3:1

C.4种,1:1:1:1 D.4种,9:3:3:1

11.根霉若产生可遗传变异,其根本来源是( C )

A.基因重组B.染色体变异

C.基因突变D.低温影响

12.波斯猫很惹人喜爱,它长有一只黄色的眼睛和一只蓝色的眼睛,这种性状的出现是由于( C )

A.染色体变异的结果

B.基因重组的结果

C.基因突变的结果

D.诱发变异的结果

13.用秋水仙素诱发基因突变和诱导多倍体,起作用的时间分别是( B )

A.有丝分裂的间期和中期

B.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分裂期

C.有丝分裂的前期和前期

D.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前期

14.我国遗传科学家率先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张水稻基因遗传图,为水稻基因组计划作出了重要贡献。水稻体细胞有24条染色体,那么水稻基因组计划要研究的DNA分子数为( D ) A.25个B.24个

C.13个D.12个

15.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是红绿色盲又是Klinefelter综合征(XXY型)患者的孩子,病因是( A )

A.与母亲有关

B.与父亲有关

C.与父亲和母亲均有关

D.无法判断

16.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可诱导形成多倍体植物,秋水仙素的主要作用是( C )

A.使染色体再次复制

B.使染色体着丝点不分裂

C.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D.使细胞稳定在间期阶段

17.一个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男子与正常女子结婚,为预防生下患病的孩子,进行了遗传咨询。下列有道理的指导应是( C )

A.不要生育

B.妊娠期多吃含钙食品

C.只生男孩

D.只生女孩

18.下列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D )

A.染色体成倍增加

B.染色体成倍减少

C.染色体多了一条或少了一条

D.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的交叉互换

19.下列属于单倍体的是( D )

A.玉米种子发育成的幼苗

B.由蛙的受精卵发育成的蝌蚪

C.由花粉离体培育成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长成的小麦植株

D.由三个染色体组的花粉直接发育成试管幼苗

20.下列肯定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是( C )

A.卵细胞 B.单倍体细胞

C.染色体组D.极核

21.调查发现,人群中夫妇双方均表现正常也能生出白化病患儿。研究表明,白化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下列有关白化病遗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D )

A.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

B.如果夫妇双方都是携带者,他们生出白化病患儿的概率是1/4

C.如果夫妇一方是白化病患者,他们所生的表现正常的子女一定是携带者

D.白化病患者与表现正常的人结婚,所生子女表现正常的概率是1

22.马体细胞中有64个染色体,驴体细胞中有62个染色体。母马和公驴交配,生的是骡子。一般情况下,骡子不会生育,主要原因是( C )

A.骡无性别的区分

B.骡的性腺不发育

C.骡体细胞中有染色体63条,无法联会配对

D.骡是单倍体

23.将普通小麦的子房壁细胞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 D )

A.单倍体 B.二倍体

C.三倍体 D.六倍体

24.生物在紫外线、电离辐射等影响下将可能发生突变。这种突变易发生在( C )

A.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

B.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时

C.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

D.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

25.将一粒花药培育成幼苗,对它的茎尖用秋水仙素处理,长大后该植株能正常开花结果。该植株下列细胞中哪一细胞与其他三种细胞染色体数目不相同( A )

A.根细胞 B.种皮细胞

C.子房壁细胞 D.果实细胞

26.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如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可以成立的是( C )

A.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为纯合子

B.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Ⅰ2为纯合子

C.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为杂合子

D.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纯合子

27.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这是由于( C )

A.培养技术操作简单

B.单倍体植物生长迅速

C.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D.单倍体植物繁殖条件要求低

28.某地区一些玉米植株比一般玉米植株早熟,生长整齐而健壮,果穗大、子粒多,因此这些植株可能是( D )

A.单倍体 B.三倍体

C.四倍体 D.杂交种

29.帕米尔高原上的高山植物中多倍体很多,下列关于多倍体形成的原因中叙述错误的是( C )

A.该地区自然条件变化剧烈是形成多倍体的外界因素

B.该地区的植物在外界条件剧变的影响下,细胞的有丝分裂受阻,导致多倍体形成

C.外界条件的剧变影响细胞分裂,使之染色体加倍,这种染色体加倍的细胞直接发育成多倍体植物

D.外界条件的剧变形成多倍体细胞,并通过减数分裂形成染色体加倍的生殖细胞,它们结合后发育成多倍体植物

30.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C )

A.三倍体、染色体片刻重复、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

C.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D.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三倍体

31、基因突变常发生在细胞周期的( A )

A.分裂间期 B.分裂期前期 C.分裂期后期 D.在分裂期的各个时期都有可能

32、番茄果实红色(H)对黄色(h)显性。某隐性纯合植株(hh)自交,结出了半边红半边黄的变异果,这可能是植株哪个部位的基因h突变为H引起的( C )

A.幼苗期的顶芽细胞B.早期的一个叶芽细胞

C.一个花芽的某些细胞D.花药组织内的花粉母细胞

33、“九斤黄”鸡是一种重要的肉食鸡,它的形成是( C ) A.人类对其产生的有利于其生存的变异选择的 B.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人工对其产生的有利于人的需要的变异的选择

D.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

34、科学家将一些作物种子搭载神舟五号飞船进人太空,经过宇宙射线等的作用,可能使作物种子内的DNA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这种育种方法属于(

B )

A.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

35、突变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下列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正确的是:( A ) A.突变的有利与有害可因生物的不同生存环境而异

B.突变的有利与有害可因人类的需求不同而异

C.有的突变对生物生存有害,但对生物进化有利

D.有的突变对生物生存有利,对生物的进化也有利

36、水稻和小麦的基因突变不包括( D )

A.DNA分子双链中,碱基对G—C变成T—A

B.DNA分子双链中,因某种原因增加了一对碱基G—C

C.DNA分子双链中,因某种原因缺失了一对碱基G—C

D.DNA分子双链中,因某种原因缺失了大量的基因

37、通过碱基替换,有时产生一个终止密码子,于是多肽链的合成半途停止,形成一条异常的多肽链。这种突变是( B )。

A.错义突变

B.无义突变

C.同义突变

D.回复突变

38、某肺炎双球菌的A基因含有A1~A6 6个小段,某生物学家分离出此细菌A基因的4个缺失突变株:J(缺失A3、A4、A5)、K(缺失A2、A3)、L(缺失A3、A4、A5、A6)、M(缺失A1、A2、A3、A4),将一未知的点突变株X与J或L共同培养,可以得到转化出来的野生型细菌(即:6个小段都不是突变型),若将X与K或M共同培养,得到转化的细菌为非野生型,由此可判断X的点突变位于A基因的哪一小段? ( A )

A.A2 B.A3 C.A4 D.A5

39.在下列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中,能够产生新基因的变异类型是( C )

A.基因重组B.染色体结构变异 C.基因突变D.染色体数目变异

40、若n对相对性状的n对等位基因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自由组合,F2可产生出不同于两个亲本的新类型有( D )

A.2n 种 B.4n 种 C.2n-2 种 D.(2n-2) 种

41、关于基因重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A.基因重组发生在生物体有性生殖过程中 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C.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D.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42、基因型的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后代中( C )

A.表现型4种,比例为9:3:3:1;基因型9种

B.表现型2种,比例为3:1,基因型3种

C.表现型4种,比例为3:1:3:1,基因型6种

D.表现型2种,比例为1:1,基因型3种

43、基因型为AaBbCcDd和AABbCcDd的向日葵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后代中基因为AABBCcdd 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D )

A.1/8 B.1/6 C.1/32 D.1/64

44、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 B )

①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

②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

③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

④我国科学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养出克隆牛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45、用二倍体西瓜(2X)作父本,四倍体西瓜(4X)作母本杂交后的种子,种皮细胞、胚细胞、胚乳细胞的染色体依次为 ( A ) A.4X,3X,5X B.3X,4X,5X C.5X,3X,4X D.5X,4X,3X

46、普通西瓜是二倍体,选取基因型为aa的幼苗用秋水仙素进行处理后,当作母本,用基因型为AA的植株苗作父本进行杂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

A.母本植株上结的西瓜是三倍体西瓜 B.母本植株上所结种子的种皮基因型是aaaa C.母本所结种子胚的基因型是Aa D.母本所结种子胚乳的基因型是Aaa

47、将一个花粉粒培养成幼苗,对它的茎尖用秋水仙素处理,长大后该植物正常开花结果。与该植株染色体数目不相同的是( A )

A.根细胞 B.叶细胞 C.茎细胞 D.子房壁细胞

48、用花药离体培出的单倍体水稻植株,当它进行减数分裂时,观察到染色体能两两配对,并形成四分体。据此现象推知产生花药的水稻是( C )

A.二倍体B.三倍体C.四倍体 D.六倍体

49、下列属于单倍体的是( D )A.由玉米种子发育成的幼苗 B.由蛙的受精卵发育成的蝌蚪

C.由花粉离体培育成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长成的小麦植株

D.由小麦含三个染色体组的花粉直接发育成的试管幼苗

50、将基因型分别是AA和aa的两株植物杂交,F1和F2都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把F1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四倍体。请回答:用秋水仙素处理F1得到的四倍体的基因型是( C ) A.AAAA B.AAAa C.AAaa D.Aaaa

51、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 ( D )

A.二倍体水稻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

C.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杂交,可得到在倍体水稻,含三个染色体组

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

52、 21三体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病,经医学检查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第21号染色体。由此分析,亲代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最可能的原因是 ( D ) A.复制的染色体已分裂,细胞分裂受阻,使染色体数目增多

B.一条21号染色体断裂成2条 C.一条21号染色体与一条22号染色发生互换D.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同时进入一个生殖细胞

53、在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中,以二倍体普通西瓜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待植株成熟后接受普通二倍体西瓜的正常花粉,所结果实的果皮、种皮、胚芽、胚乳细胞的染色体组数依次( D )A.4、2、2、4 B.4、4、3、6 C.3、3、3、4 D.4、4、3、5

54、下列左图表示正常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则右图所示的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 B )

A.颠倒B.缺失C.易位 D.重复

55、用杂合子种子尽快获得纯合子植株的方法是 ( D )

A.种植一F2一选出不分离者一纯合子 B.种植一秋水仙素处理一纯合子

C.种植一生长素处理一纯合子

D.种植一花药离体培养一单倍体幼苗一秋水仙素处理一纯合子

56、破坏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内的高尔基体的结果是( C )

A.染色体不能复制 B.染色体减半 C.染色体加倍 D.着丝点不能分裂

57、下图示生物体细胞中所含染色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A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 B.B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

C.C代表的生物可能是单倍体 D.D代表的生物可能是单倍体

58、双子叶植物大麻(2N=20)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为XY型,若将其花药离体培养,再将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所得植株的染色体组成应是( D )

A.18+XY B.18+YY C.9+X或9+Y D.18+XX或18+YY

59、引起生物可遗传的变异的原因有3种,即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以下几种生物性状最初的产生,来源于同一变异类型的是( C )①白化病②抗虫棉③无子西瓜④人类的色盲

⑤水稻的矮茎抗病⑥人类镰刀型贫血症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60、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即使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生物也可能出现变异性状

B.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如果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变化,则说明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如果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则必然发生基因重组

D.如果某果蝇的长翅基因缺失,则说明其发生了基因突变

61.(2011·菏泽模拟)如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几个基因,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

A.观察图示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图示各基因中只有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能编码蛋白质 C.如含红宝石眼基因的片段缺失,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

D.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62.唐氏先天性愚型遗传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染色体,其主要原因是哪一项发生了错误( D) A.DNA复制B.无丝分裂C.有丝分裂D.减数分裂

63.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所生小孩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A )

A.1/88 B.1/22 C.7/2200 D.3/800

64.将基因型为AaBb(独立遗传)的玉米的一粒花粉离体培养获得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获得植株的基因型是( D )

A.Ab或ab或AB或aB B.Ab、ab、AB、aB

C.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 D.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

65.用一定剂量的稀硝酸处理某种霉菌,诱发了基因突变,稀硝酸最有可能在下列哪个过程中起作用( A )

A.有丝分裂间期 B.有丝分裂全过程 C.受精作用过程 D.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打印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2复习知识点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生物变异的类型 1.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变化引起) 2.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二、可遗传的变异 (一)基因突变 1、概念: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原因:(1)内因:DNA自我复制过程中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 (2)外因 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r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 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 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细菌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 没有以上因素的影响,细胞也会发生基因突变,只是发生频率比较低,这些因素只是提高了突变频率而已。 3、特点:a、普遍性b、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的DNA分子上或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上);c、低频性d、多数有害性e、不定向性 注:体细胞的突变不能直接传给后代,生殖细胞的则可能 4、意义: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二)基因重组 1、概念: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b、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3.意义: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第二节染色体变异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 1.实例: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2.类型: 缺失:染色体某一片断缺失 重复: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断 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断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倒位:染色体中某一片断位置颠倒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类型 ●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实例:21三体综合征(多1条21号染色体) ●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至第五章测试题

第Ⅰ卷 1.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真核生物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具有DNA,这也说明了细胞结构具有统一性 B.乳酸菌细胞有丝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一般不发生改变 C.细胞学说阐明了一切动植物以细胞为基本单位 D.噬菌体能利用大肠杆菌的核糖体和内质网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2. 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及其组成元素如下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有机化合物组成元素 甲C、H、O 乙C、H、O,很多种类还含有N和P 丙C、H、O、N,很多种类还含有P、S 丁C、H、O、N、P A.基因中不含甲类化合物B.肺炎双球菌中有乙类化合物 B.叶绿体中不能形成丙类化合物D.丁类化合物只存在细胞核中 3. 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N是构成酶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 B.Mg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子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 C.由I参与组成的甲状腺激素,是内环境的成分之一 D.P是磷脂、ATP、[H]等多种重要有机物的组成元素 4. 肉毒杆菌是一种致命病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毒素。军事上常将这种毒素用于生化武器。人们食入和 吸收这种毒素后.神经系统将遭到破坏。该毒素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下面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 B.由结构图可知,肉毒类毒素由氨基酸组成,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C.图中该片段由5种单体组成,有4个肽键 D.高温下可使肉毒类毒素失活,主要原因是高温首先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5.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后要节约使用,以备下次再用 B.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色的脂肪滴 C.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与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浓度可以相同 D.在鉴定脂肪的实验中,苏丹Ⅳ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苏丹Ⅲ将脂肪染成红色

高中 生物 必修二 第五章练习题

第五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等位基因的产生,发生在() A、基因重组过程中 B、基因突变过程中 C、染色体变异过程中 D、可遗传变异过程中 2.基因突变导致的变化是() A、遗传信息的改变 B、中心法则的改变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改变 D、DNA空间结构的改变 3.镰刀型细胞贫血病的根本原因是() A、红细胞形状异常 B、食物中缺少铁与蛋白质 C、血红蛋白分子多肽链上的一个谷氨酸被缬氨酸代替 D、控制合成血红蛋白分子的DNA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4.下列能产生新基因的是()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基因分离 D、染色体变异 5.同一品种的水稻,有部分植株仅仅由于肥料充足而出现穗大粒多的性状,引 起这种性状变异的原() A、基因突变 B、环境条件的改变 C、基因重组 D、染色体变异 6.下列不能传递到后代的变异是() A、安康羊的短腿性状 B、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 C、通过杂交重组在一起的优良性状的组合 D、由于水肥充足而造成的小麦粒大粒多的性状 7.一对父本和母本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个体之间总会存在一些差异,这种变异主要来自()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基因分离 D、染色体变异 8.若生物体的DNA分子增加了一个碱基对,这种变化属于 ()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变异D.基因自由组合 9.在有性生殖中可能出现,在无性生殖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复制 D、染色体变异 10.辐射污染往往导致许多人患上癌症,其主要的病理原因是()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一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细胞代谢与酶 1、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3、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使化学反应加快的方法: 加热:通过提高分子的能量来加快反应速度; 加催化剂: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反应速度;同无机催化相比,酶能更显著地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5、酶的本质:关于酶的本质的探索: 巴斯德之前,人们认为: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 a.巴斯德的观点:发酵与活细胞有关,发酵是整个细胞而不是细胞中某些物质起作用 b.李比希的观点: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c.毕希纳的观点: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 d.萨姆纳提取酶,并证明酶是蛋白质; e.切郝、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6、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7、酶的特性: a.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b.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 倍 c.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活性最高。 二、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难点) 1、底物浓度(反应物浓度);酶浓度 2、PH值:过酸、过碱使酶失活 3、温度:高温使酶失活。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三、实验 1、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 控制变量法:变量、自变量(实验中人为控制改变的变量)、因变量(随自变量而变化的变量)、无关变量的定义。 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要求用控制变量法,自己设计实验) 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什么是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称叫做三磷酸腺苷 二、结构简式:A-P~P~P A代表腺苷 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三、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 ADP + Pi+ 能量 ATP ATP ADP + Pi+ 能量 ADP转化为ATP所需能量来源: 动物和人: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四、ATP的利用: 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ATP中的能量能转化成机械能、电能,光能等各种能量;吸能反应总是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二第5章测试题(精选)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二第5章测试题(精选)

————————————————————————————————作者:————————————————————————————————日期:

第5章检测试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原创题)2011年8月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深圳点燃圣火,年轻的体育健儿在梦想的舞台上展示了自己的风采,对运动员来说,他们可以通过练习来提高速度和发展力量,但是并不能传递给下一代,原因是( ) A.肌细胞不能携带遗传信息 B.体细胞发生的突变不能遗传 C.生殖细胞没有携带全套遗传信息 D.DNA碱基序列不因锻炼而改变 2.以下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非同源染色体间片段的交换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B.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C.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会导致基因重组 D.基因结构中某一碱基对的替换必然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3.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B.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表现型 C.基因重组可以发生在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时 D.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可以发生重组 4.在自然界中,生物变异处处发生,下面是几个变异的例子:①动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突破“死亡”的界限成为具有不死性的癌细胞;②R型活细菌与S型细菌的DNA混合后转化为S型活细菌;③某同卵双胞胎兄弟,哥哥长期在野外工作,弟弟长期在室内工作,哥哥与弟弟相比脸色较黑。上述四种变异的来源依次是( ) A.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环境改变 B.基因重组、基因突变、环境改变 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环境改变 5.图1显示出某物种的三条染色体及其上排列着的基因(图中字母所示)。试判断图2列出的(1)、(2)、(3)、(4)四种变化依次属于下列变异中的( )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测试题

第五章检测题 一、选择题(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在紫外线、电离辐射等影响下将可能发生突变。这种突变易发生在() A.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 B.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时 C.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 D.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 2.将普通小麦的子房壁细胞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 A.单倍体B.二倍体 C.三倍体D.六倍体 3.三体综合征、并指、苯丙酮尿症依次属() ①单基因病中的显性遗传病②单基因病中的隐性遗传病③常染色体病④性染色体病 A.②①③B.④①② C.③①②D.③②① 4.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 A.胸腺嘧淀 B.腺嘌呤 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D.胞嘧啶 5.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有许多注意事项,下列说法错识的是() A.调查的人群要随机抽取 B.调查的人群基数要大,基数不能太小 C.要调查群体发病率较低的单基因遗传病 D.要调查患者至少三代之内的所有家庭成员 6.已知某小麦的基因型是AaBbCc,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N株小麦,其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约占() A.N/4 B.N/8 C.N/6 D.0 7.当牛的卵原细胞进行DNA复制时,细胞中不可能发生() A.DNA的解旋B.蛋白质的合成 C.基因突变D.基因重组 8.将一粒花药培育成幼苗,对它的茎尖用秋水仙素处理,长大后该植株能正常开花结果。该植株下列细胞中哪一细胞与其他三种细胞染色体数目不相同() A.根细胞B.种皮细胞 C.子房壁细胞D.果实细胞 9.基因型为AaBbCc(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小麦,将其花粉培养成幼苗,用秋仙素处理后的成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A.1种,全部B.2种,3∶1 C.4种,1∶1∶1∶1 D.4种,9∶3∶3∶1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生物第五章检测 班级姓名号数 一、单项选择题。(2×30=60分) 1.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更高的催化效率的原因是 ( ) A.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B.能供给反应物能量 C.改变了反应的途径 D.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2.下列关于酶本质的研究,按研究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证明了脲酶是一种蛋白质②酒精发酵需要活细胞的参与③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④人们认识到酿酒就是让糖类通过发酵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⑤用不含酵母菌的酵母提取液进行发酵获得成功,证明生物体内的催化反应也可在体外进行 A.④②⑤①③B.③④⑤②① C.①⑤④②③D.③④①②⑤3.能水解脂肪酶的酶是 ( ) A.淀粉酶B.蛋白酶 C.脂肪酶 D.肽酶 4. “飞人”博尔特在百米赛场上不断刷新着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在百米冲刺阶段,其肌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是 ( ) A.葡萄糖B.脂肪 C.腺苷 D.三磷酸腺苷 5..通常胃液的pH约为1.4左右,在测定胃蛋白酶活性时,将溶液pH由10降到1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将() A.不断上升B.没有变化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 6.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ATP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TP 虽在人体细胞中普遍存在,但含量不多 B .ATP 在人体细胞中普遍存在,含量很高 C .它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D .当它过分减少时,可由ADP 在不依赖其他物质的条件下直接形成 7 .绿色植物细胞的下列结构或部位中,不能产生ATP 的是() A .叶绿体 B .线粒体 C .核糖体 D .细胞质基质 8 .30 个腺苷和60 个磷酸基最多能组成ATP () A .10 个 B .20 个 C .30 个 D .60 个 9.人体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 A. 肺泡 B. 细胞质基质 C. 线粒体 D.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知识点习题)

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基因突变的实例 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⑴症状 ⑵病因基因中的碱基替换 直接原因: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 根本原因:控制血红蛋白分子合成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基因突变 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二、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1、基因突变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 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 ⑴诱发突变(外因)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 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 ⑵自然突变(内因) 2、基因突变的特点 ⑴普遍性 ⑵随机性 ⑶不定向性 ⑷低频性 ⑸多害少利性 3、基因突变的时间 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4.基因突变的意义: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进化的原始材料 三、基因重组 1、基因重组的概念 随机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2、基因重组的类型 交换重组(四分体时期) 3.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四分体时期) 4.基因重组的意义 四、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区别

第二节染色体变异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猫叫综合征) 1、概念 缺失 2、变异类型重复 倒位 易位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染色体组的概念及特点 2.常见的一些关于单倍体与多倍体的问题 ⑴一倍体一定是单倍体吗?单倍体一定是一倍体吗? (一倍体一定是单倍体;单倍体不一定是一倍体。) ⑵二倍体物种所形成的单倍体中,其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 色体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对,因为在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开,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⑶如果是四倍体、六倍体物种形成的单倍体,其体细胞中就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练习题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练习题 第五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1。等位基因产生,发生在() A,b在基因重组期间,c在基因突变期间,d在染色体突变期间,和2。基因突变引起的变化有() A,b在遗传信息变化期间,中心规则 C的变化,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的变化,DNA空间结构3的变化。镰状细胞性贫血的根本原因是()a,异常的红细胞形态b,食物中缺乏铁和蛋白质 C,用缬氨酸代替d,血红蛋白分子多肽链中的谷氨酸,控制血红蛋白分子合成的DNA碱基序列改变4。下列能产生新基因的基因是()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基因分离D,染色体变异5。同一品种水稻的一些植株有大的圆锥花序和许多谷粒仅仅是因为有足够的肥料。介绍了 的原始( a)、基因突变(b)、环境条件变化(c)、基因重组(d)和染色体变异(6)等性状变异。以下不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有:(a)安康羊的短腿性状(b),染色体结构和数量变异( ℃),通过杂交重组的优良性状组合(d),大粒小麦和多粒小麦因水肥充足而产生的性状(7)。一对男女父母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在个体之间总是有一些差异。这种变异主要来自()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基因分离d,染色体变异

8。如果一个生物体的DNA分子增加了一个碱基对,这种变化属于()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结构变异d,无基因组合 9。它可能发生在有性生殖中。无性繁殖中不可能的现象有()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复制d,染色体突变10。辐射污染经常导致许多人患癌症。主要病理原因是() 第五章基因突变和其他变异 1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数目改变 D、染色体结构改变11。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是(a)基因突变(b)基因分离(c)基因游离组合(d)染色体变异(12)。基因突变发生在() A。转录的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乙。复制的脱氧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丙。翻译的核糖核酸和蛋白质丁。逆转录的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 13。植物通常只开红色的花,但偶尔也会开白色的花。如果种植白花种子,它的所有后代都会开白花。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自然杂交自然选择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突变的特征是() A。肉眼或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到分子结构的变化。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本身是不利的。 C。突变可以自然发生,也可以人为发生。自然突变率通常很低。 D. 15。青霉菌多次受到x光和紫外线的照射。青霉菌高产菌株的培养

(完整word)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知识点归纳,推荐文档

生物必修二第五、六、七章知识点归纳 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一、生物变异的类型 1、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变化引起) 2、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二、可遗传的变异 1、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 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不能遗传。(1)诱发因素可分为: ◆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 ◆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 ◆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 没有以上因素的影响,细胞也会发生基因突变,只是发生频率比较低,这些因素只是提高了突变频率而已。 (2)基因突变的特点: a、普遍性 b、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的DNA分子上或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上); c、低频性 d、多数有害 性e、不定向性 (3)意义: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1、类型: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b、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3、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类型 ◆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 ◆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 (3)染色体组: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

第 5 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 生物变异的类型 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变化引起)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二、可遗传的变异 (一)基因突变 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 因突变。 2、原因:物理因素:X射线、紫外线、r 射线等; 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 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等。 3、特点:a、普遍性 b、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 细胞内的不同的 DNA分子上或同一DNA 分子的不同部位上); c、低频性 d、多数有害性 e、不定向性 注:体细胞的突变不能直接传给后代,生殖细胞的则可能 4、意义: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二)基因重组 1、概念: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 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b、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第二节染色体变异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 实例:猫叫综合征( 5 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类型 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 实例: 21 三体综合征(多 1 条 21 号染色体) 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 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 三、染色体组 (1)概念: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2)特点: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全部遗传信息。( 3)染色体组数的判断: ①染色体组数 = 细胞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几个染色体组例 1:以下各图中,各有几个染色体组?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一节 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 细胞代谢与酶 1细胞代谢的概念: 2、 活化能:分子从 3、 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4、 使化学反应加快 的方法: 加热:通过提高分子的能量来加快反应速度; 加催化剂: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来加快反应速度;同无机催化相比, 酶能更显著 地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5、 酶的本质: 关于酶的本质的探索: 巴斯德之前,人们认为: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 巴斯德的观点:发酵与 活细胞有关,发酵是整个细胞而不是细胞中某些物质起作用 李比希的观点: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 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毕希纳的观点: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 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 萨姆纳提取酶,并证明 酶是蛋白质; 切郝、奥特曼发现: 少数RNA 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6、 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 少数是RNA 。 5、酶的特性: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 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 107- 1013倍 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酶在 最适宜的温度和 PH 条件下,活性最高。 二、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难点) 1、 底物浓度(反应物浓度);酶浓度 2、 3、温度:高温使酶失活。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三、 实验 1、 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 控制变量法:变量、自变量( 实验中人为控制改变的变量 变量)、无关变量的定义。 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2、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要求用控制变量法,自己设计实验) 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 第二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 一一 ATP 一、 什么是ATP ?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 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称叫做 三磷酸腺苷 二、 结构简式:A-P~P~P A 代表腺苷 P 代表磷酸基团 ?代表高能磷酸键 三、 ATP 和ADP 之间的相互转化 ADP + Pi+ 能量 ------- ? ATP ATP ------------ ADP + Pi+ 能量 ADP 转化为ATP 所需能量来源: 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常态 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PH 值:过酸、过碱使酶失活 Fe 3+高得多 、因变量(随自变量而变化的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测试题资料

) 1.生物在紫外线、电离辐射等影响下将可能发生突变。这种突变易发生在() A.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 B.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时 C.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 D.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 2.将普通小麦的子房壁细胞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 A.单倍体B.二倍体 C.三倍体D.六倍体 3.达尔文观点,生物的生存斗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过度繁殖 B.生活空间有限 C.食物短缺 D.遗传变异 4.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A.环境改变是物种起源的根本原因 B.出现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C.生物的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5.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但仍认为它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这主要是因为 A.基因突变的发生具有物种的普遍性 B.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型 C.基因突变在无性与有性生殖中都能发生 D.只有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类型 6.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自然选择 7.三体综合征、并指、苯丙酮尿症依次属() ①单基因病中的显性遗传病②单基因病中的隐性遗传病③常染色体病④性染色体病 A.②①③B.④①② C.③①②D.③②① 8.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 A.胸腺嘧淀 B.腺嘌呤 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D.胞嘧啶 9.当牛的卵原细胞进行DNA复制时,细胞中不可能发生() A.DNA的解旋B.蛋白质的合成 C.基因突变D.基因重组 10.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发现无毒R型和被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混合后,在小鼠体内找到了下列类型的细菌 ( ) ①有毒R型②无毒R型③有毒S型④无毒S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1.遗传信息和“密码子”分别位于()

高二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答案)

必修二基因突变以及其他变异 1.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B.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基因型 C.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 2. 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是 A.DNA复制时 B.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B和C项都是 3.导致人类发生廉刀型贫血症的最根本原因是() A.缺氧时,红细胞呈镰刀型 B.血红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 C.合成血红蛋白的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 D.控制血红蛋白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发生改变 4. 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B.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 C.纯合体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D.同胞兄妹的遗传差异与父母基因重组有关 5.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同点是 A.发生了遗传物质的改变 B、产生的变异均对生物有害 C、用光学显微镜都无法看到 D、都能产生新基因 6. 如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观察图示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图示各基因中只有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能编码蛋白质 C.如含红宝石眼基因的片段缺乏,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 D.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7.萝卜和甘蓝杂交得到的种子一般是不育的,但偶然发现有个别种子种下去可产生能育的后代,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加倍 D.染色体结构改变 8. 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和不定向性的特点,其随机性表现在( ) ①生物发育的任何时期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②体细胞和生殖细胞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③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④DNA复制、转录、翻译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 9. (双选题) 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B.基因A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属于基因重组 C.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可能导致基因重组 D.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突变 10.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叫二倍体 C.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但单倍体不一定只含一个染色体组 D.人工诱导多倍体惟一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11.一个染色体组应是() A.来自父方或母方的全部染色体 B.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 C.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 D.体细胞中的一半染色体 12. 大麦的一个染色体组有7条染色体,在四倍体大麦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能观察到得染色体数目是 A.7条 B.14条 C.28条D.56条 13.下列四个细胞图中,属于二倍体生物精细胞的是 14. 在下列人类生殖细胞中,哪两种生殖细胞的结合会产生先天愚型的男性患儿() ①23A+X ②22A+X ③21A+Y ④22A+Y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②和④ 15. 下图为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某自花传粉的植物种群中,甲植株(纯种)的一个A基因和乙植株(纯种)的一个B基因发生突变的过程(已知A基因和B基因是独立遗传的)。请分析该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突变产生的a基因与A基因以及a基因与B基因的关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页共2页第2页共2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4节光合作用(知识点+练习)

五、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1.发现 2、场所 双层膜 叶绿体 基质 :DNA ,多种酶、核糖体等 基粒 多个类囊体(片层)堆叠而成 胡萝卜素(橙黄色)1/3 类胡萝卜素 叶黄素(黄色) 2/3 吸蓝紫光 色素 (1/4) 叶绿素A (蓝绿色)3/4 叶绿素 吸红光和蓝紫光 (3/4) 叶绿素B (黄绿色)1/4 3.过程 ◎ 光合作用的实质 通过光反应把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通过暗反应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把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4、光合作用的意义 ①制造有机物,实现物质转变,将CO 2和H 2O 合成有机物,转化并储存太阳能; ②调节大气中的O 2和CO 2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③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 注: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5、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光合速率是光合作用强度的指标,它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叶片合成有机物的速率。影响因素包括植物自身内部的因素,如处在不同生育期等,以及多种外部因素。 (1)单因子对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分析

①光照强度(如图所示) 曲线分析: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只进行细胞呼吸, 释放CO2量表明此时的呼吸强度。 AB段表明光照强度加强,光合作用逐渐加强,CO2的释放量 逐渐减少,有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而到B点时,细胞呼吸 释放的CO2全部用于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强度=细胞呼吸强 度,称B点为光补偿点(植物白天的光照强度在光补偿点以上,植物才能正常生长)。BC段表明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加强,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加强,到C点以上不再加强了,称C点为光饱和点。 应用: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比较低,如上图虚线所示。间作套种时农作物的种类搭配,林带树种的配置,冬季温室栽培避免高温等都与光补偿点有关。 ②光照面积(如图所示) 曲线分析:OA段表明随叶面积的不 断增大,光合作用实际量不断增大,A点为 光合作用叶面积的饱和点。随叶面积的增 大,光合作用不再增加,原因是有很多叶被 遮挡,光照强度在光补偿点以下。OB段表 明干物质量随光合作用增加而增加,而由于 A点以后光合作用不再增加,但叶片随叶面积的不断增加呼吸量(OC段)不断增加,所以干物质积累量不断降低(BC段)。 应用:适当间苗、修剪,合理施肥、浇水,避免徒长。封行过早,使中下层叶子所受的光照往往在光补偿点以下,白白消耗有机物,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②CO2浓度、含水量和矿质元素(如图所示) 曲线分析:CO 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矿质元素直接或间 接影响光合作用。在一定范围内,CO2、水和矿质元素越多, 光合作用速率越快,但到A点时,即CO2、水、矿质元素达 到饱和时,就不再增加了。 应用:“正其行,通其风”,温室内充CO2,即提高CO2浓度,增加产量的方法.合理施肥可促进叶片面积增大,提高酶的合成速率,增加光合作用速率。 ③温度(如图所示) 曲线分析:光合作用是在酶催化下进行的,温度直接影响酶的活性。一般植物在10~35℃下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其中AB段(10~35℃)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加强,B点(35℃)以上光合酶活性下降,光合作用开始下降,50℃左右光合作用完全停止。 应用:冬天温室栽培可适当提高温度;夏天,温室栽培可适当 降低温度。白天调到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以提高光合作用:晚 上适当降低温室温度,以降低细胞呼吸,保证有机物的积累。 (2)多因子对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分析(如图 所示) 曲线分析:P点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 应为横坐标所表示的因子,随着因子的不断 加强,光合速率不断提高。当到Q点时,横

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知识点归纳

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知识点归纳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生物变异的类型 1、不可遗传变异(仅由环境变化引起) 2、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注:不可遗传的变异和可遗传的变异是指该遗传能否传递给下一代。 二、可遗传变异 1、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 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一般不能遗传。植物可以通过无性繁殖传递给下一代(如扦插、利用块根块茎或叶片繁殖) (1)诱发因素可分为: 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 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 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 没有以上因素的影响,细胞也会发生基因突变,只是发生频率比较低,这些因素只是提高了突变频率而已。自然条件下进行的突变称为自然突变,人为诱导进行的突变称为诱发突变。 (2)基因突变的特点: a、普遍性 b、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的DNA分子上或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上); c、低频性 d、多数有害性 e、不定向性 (3)意义: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拓展:基因突变一定改变生物性状吗?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1、类型: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注意:基因重组是发生在非等位基因之间,等位基因之间属于基因分离。 受精作用的随机结合不算基因重组。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型和性状组合,但不能产生新基因,也不能产生新的性状。 染色体变异 一: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看到,而染色体变异可以看到,所以可以使用镜检法判断某变异是否为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5号染色体缺失导致猫叫综合征(注意:是“征”而不是“症”) 易位是指非同源染色体直接出现移接或互换,属于染色体变异。而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类型 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 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 3、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就是一个染色体组。 特点: 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全部遗传信息。 染色体组数的判断: ①染色体组数= 细胞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几个染色体组

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知识 点归纳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知识点归纳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生物变异的类型 1、不可遗传变异(仅由环境变化引起) 2、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注:不可遗传的变异和可遗传的变异是指该遗传能否传递给下一代。 二、可遗传变异 1、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一般不能遗传。植物可以通过无性繁殖传递给下一代(如扦插、利用块根块茎或叶片繁殖)(1)诱发因素可分为: 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 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 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 没有以上因素的影响,细胞也会发生基因突变,只是发生频率比较低,这些因素只是提高了突变频率而已。自然条件下进行的突变称为自然突变,人为诱导进行的突变称为诱发突变。 (2)基因突变的特点: a、普遍性 b、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的DNA分子上或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上); c、低频性 d、多数有害性 e、不定向性 (3)意义: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拓展:基因突变一定改变生物性状吗?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1、类型: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注意:基因重组是发生在非等位基因之间,等位基因之间属于基因分离。 受精作用的随机结合不算基因重组。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型和性状组合,但不能产生新基因,也不能产生新的性状。 染色体变异 一: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看到,而染色体变异可以看到,所以可以使用镜检法判断某变异是否为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5号染色体缺失导致猫叫综合征(注意:是“征”而不是“症”) 易位是指非同源染色体直接出现移接或互换,属于染色体变异。而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类型 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 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 3、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就是一个染色体组。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测试题 姓名班别总分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A.与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比例无关B.细胞核的大小没有限度 C.细胞的体积与细胞核无关 D.细胞体积过大不利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2.如图a→d表示连续分裂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B.c段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C.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d段D.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 3.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三者数量之比为1∶2∶2 时所处的分裂期应是() A.前期和中期B.中期和后期C.后期和末期D.前期和末期4.在高倍镜下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高等植物细胞,下列结构能看到的是()A.细胞板B.赤道板C.染色体D.核膜 5.如图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a)数目、核DNA分子(b)数目的柱形统计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时期染色体还未复制,核DNA已完成了复制 B.③时期核膜、核仁重现,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 C.①→②表示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分子数目不变 D.②时期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相等,说明细胞分裂已经完成 6.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些变化的顺序是①染色质缩短变粗成染色体;②染色体变细伸长成染色质;③组成染色体的DNA复制; ④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⑤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两极() A.③①④⑤②B.③④①⑤②C.①③④⑤②D.①④③⑤②7.下列能进行无丝分裂的是() A.草履虫B.人的神经细胞C.洋葱表皮细胞D.酵母菌细胞8.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 B.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C.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 D.细胞是独立分裂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 1、变异包括不可遗传变异(环境改变引起)和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改变引起),可遗传变异包括突变(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2、基因突变的内因: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其中替换的影响范围要小于增添和缺失。外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3、突变不一定都可以遗传给后代,若发生于配子则可以。若发生于体细胞,一般不可以,但植物体细胞可以通过无性生殖传递。 4、基因突变可以分为自然突变、诱发突变。也可以分为显性突变、隐形突变。 5、基因突变特点:不定向性、普遍性、低频性、随机性、多害少利性。 6、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性状改变,情况有:突变发生在非编码区和内含子;隐性突变;突变后决定的氨基酸不变。 7、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和新的基因,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不会产生新性状,但会产生新性状组合。 8、病毒和原核生物的可遗传变异来源只有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 9、基因突变为分子水平的变异,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染色体变异为细胞水平的变异,可以直接观察到。 10染色体变异类型: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易位。数目变异包括:细胞内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11、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为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为染色体变异。 12、一个染色体组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含有控制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 13、人的一个染色体组有23条染色体,一个基因组包含24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没有性别之分的生物(大多数植物)染色体组和基因组所包括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14、如果一个生物含有多个染色体组不一定是多倍体,单倍体也不一定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关键是看发育起点,如果起点是配子,都是单倍体(所以单倍体基因型就是配子基因型);如果起点是受精卵,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 15、多倍体指的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人工诱导多倍体产生的方法:低温诱导、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16、蜂王和工蜂的发育起点都是受精卵,都是雌蜂,都是二倍体。雄蜂的发育起点是卵细胞,是单倍体。 17、白菜和甘蓝都是二倍体,体细胞杂交得到的杂种植株为异源四倍体。 18、单倍体一般高度不育,也有可育的,如四倍体马铃薯(AAaa)的单倍体(AA、Aa、aa)。单倍体植株加倍后一般为纯合子,也可能为杂合子,如马铃薯的单倍体(Aa)加倍后。 19、植物的子房发育成果实需要花粉诱导或秋水仙素处理。三倍体无籽西瓜培育是前者,五子番茄培育为后者。果皮和种皮的基因型于母体相同。 20、四倍体西瓜和二倍体西瓜是两个物种。四倍体西瓜接受二倍体西瓜的花粉,可以结出三倍体的种子,得到三倍体植株后,再接受二倍体细胞的花粉,得到无籽西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