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检测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检测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检测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检测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检测题

Ⅰ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共60分)

1.人们对未发现的第114号元素很感兴趣,预测它有良好的力学、光学、电学性质,它被命名为“类铅”。以下对“类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最外层有6个电子

B. 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七周期

C. 主要化合价为-4价、+4价

D. 电解硝酸铜与硝酸“类铅”的混合溶液时首先会析出“类铅” 2.下列有关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 .IA 族与ⅦA 族元素间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B .第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高正价从+1递增到+7

C .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水解程度越大

D .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 3.下面的电子结构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原子可能是

A.ns 2np 3

B. ns 2np 5

C. ns 2np 4

D. ns 2np 6

4.2011年3月11号日本发生9.0级地震并发生海啸,致使部分核电站核电机组

爆炸放出具有反射性 ,从而对人体产生伤害。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是 A.53 B .78 C.131 D.25

5.元素R 有如下反应:RO 3- +5R - +6H + === 3R 2+3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R 位于周期表中第ⅤA 族

B .RO 3-中的R 只能被还原

C .每反应消耗1 molRO 3-,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 mol

D .R 2在常温常压下一定是气体

6.下列叙述中能肯定说明金属A 比金属B 的活泼性强的是

A .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

B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 .A 原子电子层数比B 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C .1molA 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 2比1mol B 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 2多

D .常温时,A 能从酸中置换出氢,而B 不能

7.a 、b 、c 、d 、e 是同周期的五种元素,a 和b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显碱性,且碱性b >a,c 和d 的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d >c ,五种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后所形成的简单离子中,e 的离子半径最小,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b 、a 、e 、d 、c

B.e 、d 、a 、b 、c

C.a 、b 、d 、c 、e

D.c 、d 、e 、a 、b 8.已知镓(31Ga )和溴(35Br )是第四周期的主族元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与镓同主族且相邻周期的元素,其原子序数为23或49 B .与镓同周期且相邻主族的元素,其原子序数为30或32 C .原子半径:Br > Ga > Cl> Al D .碱性:KOH>Ga(OH)3>Al(OH)3

9.X 、Y 、Z 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3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

131

I

53

和与Ca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X、Z分别得到一个电子后均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Y>X

B.Z与X形成化合物的沸点高于Z的同族元素与X形成化合物的沸点C.CaY2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CaY2只作氧化剂

D.CaX2、CaY2和CaZ2等3种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均为1︰2 10.已知33As、35Br位于同一周期,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s>C1>P B..热稳定性:HC1>AsH3>HBr C.还原性:As3->S2->C1-D.酸性:H3AsO4>H2SO4>H3PO4 11.a A n+、b B(n+1)+、c C n-、d D(n+1)-电子层结构相同。关于A、B、C、D四种元素叙述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D > C D.一定都是短周期元素

C.单质的还原性:B > A

D.原子序数:B > A > C > D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存在简单阴离子R2-,则R一定属于VIA族

B.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一定与上一周期稀有气体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C.Na、Si、O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O>Si

D.最外层电子数较少的金属元素,一定比最外层电子数较它多的金属元素活泼性强

13.具有以下结构的原子,一定属于主族元素的是

A、外围电子排布为(n-1)d10ns1的原子

B、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的原子

C、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

D、次外层无未成对电子的原子14.若M是ⅡA族的某元素,则与M同周期且相邻的元素不可能位于元素周期表的

A.ⅠA B.ⅠB C.ⅢA D.ⅢB

15.下列轨道表示式

所表示的元素原子

中,其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的是

16.现有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1s22s22p63s23p4;

②1s22s22p63s23p3;

③1s22s22p5。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③>②>①B.原子半径:③>②>①

C.电负性:③>②>①D.最高正化合价:③>②>①17.在d轨道中电子排布成,而不排布成,其直接的根

据是

A.能量最低原理

B.泡利不相容原理

C. 原子轨道能级图

D.洪特规则

18.已知X、Y是主族元素,I为电离能,单位是kJ·mol-1。请根据下表所列数据判断,错误的是

元素I1I2I3I4

X 500 4600 6900 9500

Y 580 1800 2700 11600

A.元素X的常见化合价是+1价

B.元素Y是IIIA族元素

C.元素X与氯形成化合物时,化学式可能是XCl

D.若元素Y处于第3周期,它可与冷水剧烈反应

19.某周期Ⅱ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同周期的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A.只有x+1B.可能是x+8或x+18

C.可能是x+2D.可能是x+1或x+11或x+25 20.下列中性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属于基态电子排布的

A.[Ar]3d44s2B.[Ar]4s 2 C. [Ne]3p1 D. [Ar] 3d9 4s2

21.已知X、Y、Z、W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元素的原子半径可能比Y元素的小

B.Z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可能比Y元素的高

C.W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定比Y的强

D.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一定比W的强

22.某溶液中加入铝粉,有H2放出,在该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Mg2+、Cl-、SO42-B.Na+、NH4+、SO42-、HCO3-C.Na+、Ba2+、NO3-、Cl-D.K+、Na+、NO3-、AlO2-23.如图装置中,若关闭活塞,则品红溶液无变化,石蕊试液变红,石灰水变浑浊;若打开活塞,则品红溶液褪色,石蕊试液变红,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判断气体和广口瓶中盛放的物质是

A.HCl和浓H2SO4

B.Cl2和氯水

C.Cl2和NaHCO3溶液

D.SO2和NaHCO3溶液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

B.电子排布式(22Ti)1s22s22p63s23p10违反了能量最低原则

C. 表示的原子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D.正三价阳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的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Ⅷ族

25.下表列出了某短周期元素R的各级电离能数据(用I1、I2……表示,单位为kJ·mol-1)。下列关于元素R的判断中一定正确的是()

I1I2I3I4……

R 740 1 500 7 700 10 500

①R的最高正价为+3价②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ⅡA族③R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④R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二、非选择题

26.已知X、Y和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42。X元素原子的4p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电子,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2p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X跟Y 可形成化合物X2Y3,Z元素可以形成负一价离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X元素原子基态时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该元素的符号是________;

(2)Y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该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

(3)X与Z可形成化合物XZ3,该化合物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

(4)已知化合物X2Y3在稀硫酸溶液中可被金属锌还原为XZ3,产物还有ZnSO4

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比较X的氢化物与同族第二、三周期元素所形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沸点高低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

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

如图装置来一次性完成N、C、Si的非金属性

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乙同学根据置换反应的

规律,利用下图装置完成了O元素的非金属性

比S强的实验研究。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D装置名称是。

(2)N、C、Si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从以下所给物质中选出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所用到物质:

试剂A为_________;试剂C为_________(填序号)。

①稀HNO3溶液②稀盐酸③碳酸钙④Na2SiO3溶液⑤SiO2

(3)乙同学设计的实验所用到试剂A为________;试剂B为________;

试剂C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B C D A D B C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C B D A D D D B 题号21 22 23 24 25

答案 B B D D B

二、非选择题

26、

(1)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As

(2)2s 2p

↑↓↑↑↑

(3)三角锥形

(4)As2O3+6Zn+6H2SO4=2AsH3↑+6ZnSO4+3H2O

(5)稳定性:NH3>PH3>AsH3,因为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化合物越稳定沸点:NH3>AsH3>PH3,NH3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沸点最高;AsH3相对分子质量比PH3大,分子间作用力大,因而AsH3的沸点比PH3高

27、

(1)长颈漏斗

(2)N、C、Si①④

(3)双氧水二氧化锰氢硫酸或硫化钠溶液。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律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周期性排布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周期律的导出,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以及探求知识、不断进取的优良品质。结合周期律的推出,使学生初步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科学抽象方法。 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律》是本章的第二节,本节包括三个部分内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第一课时涉及的主要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以及原子结构、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规律,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内容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基础。考虑到新课改的要求,本部分内容有所降低,只是介绍了电子层的概念,对于排布规律示作介绍,但为了便于教学以及学生对以后知识的理解,可作适当的扩展,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排布规律。元素周期性的教学要注重“周期性”的理解,同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尽量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主总结出规律。学情分析: 本节课针对的是高一学生,从认知思维特点上看,该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敏捷、活跃,但抽象思维能力薄弱。“元素周期律”理论性强,要求他们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必须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时间:90分) 一、选择题 1.硼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则硼在自然界中的两种同位素 [ ] (A)1:1(B)10:11(C)81:19(D)19:81 2.原子序数为47的银元素有2种同位素,它们的摩尔分数几乎相等,已知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08,则银的这两种同位素的中子数分别是[ ] (A)110和106 (B)57和63 (C)53和66 (D)60和62 3.在同温、同压下,相同物质的量的氢气和氦气,具有相同的 [ ] (A)原子数 (B)质子数 (C)体积 (D)质量 4.关于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N2O和CO2的叙述: [ ] ①质量相同②碳原子数和氮原子数相等 ③所含分子数相等④所含质子总数相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阴离子X n-含中子N个,X的质量数为A,则W gX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 6.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是 [ ] (A)CO2、NO2、SiO2(B)HCl、NH3、CH4 (C)NO、CO、CaO (D)O2、N2、Cl2 7.根据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序数,可组成化学式为AB2型化合物且为原子晶体的是[ ] (A)14和6 (B)14和8 (C)12和17 (D)6和8 8.下列微粒中,与OH-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相同的电子数的是 [ ] 9.元素A、B、C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为31,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这三种元素是[ ] (A)N、P、Cl (B)P、O、S (C)N、O、S (D)O、F、Cl 10.某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m,中子数为n,则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 (A)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这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n (C)若碳原子质量为W g,则此元素原子质量为(m+n)W g (D)该元素原子核内中子的总质量小于质子的总质量

{高中试卷}高一化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测试题1

20XX年高中测试 高 中 试 题 试 卷 科目: 年级: 考点: 监考老师: 日期:

高一化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测试题 高一()班姓名座号成绩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S 32 Cl 35.5 Ca 4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题 号 答 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NMR(核磁共振)可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表示的是A.核外有13个电子,其中6个能参与成键 B.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7个电子 C.质量数是13,原子序数是6,核内有7个质子 D.质量数是13,原子序数是6,核内有7个中子 2.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同位素的是 A.16O和18OB.H2O和D2OC.H2和D2D.24Mg和24Na 3.某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4,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A.14B.15C.16D.17 4.下列物质中,只含有离子键,不含有共价键的是 A.HClB.KOHC.CaCl2D.CO2 5.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递增,量变引起质变 B.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C.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6.下列表达方式错误 ..的是 A.H∶ClB.C.D.O=C=O 7.下列递变情况中,正确的是 A.Na、Mg、A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减少 B.Si、P、S元素的最高正价依次降低 C.C、N、O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D.Li、Na、K的金属性依次减弱 8.某元素的最外层有2 个电子,该元素()A.一定是金属元素B.最高化合价一定为+2 价 C.一定是ⅡA 族元素或是He D.无法确定属于哪类元素 9.下列叙述中能肯定说明金属A比金属B的活泼性强的是()A.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A原子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C.1molA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2比1mol B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2多 D.常温时,A能从酸中置换出氢,而B不能 10.某主族元素R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由此可以判断 A.R一定是第四周期元素B.R一定是ⅣA族元素 C.R的气态氢化物比同周期其他元素气态氢化物稳定 D.R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2R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在共价化合物中也可能含有离子键 B.非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共价键 C.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12.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原子序数,表中数字所表示的元素与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符的是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吐血整理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选择题 1.某粒子含有6个电子、7个中子,呈电中性,则它的化学符号可能是()。 A .13Al B .13AlC .13C D .13C 2.下列粒子半径最小的是()。 A .Na + B .Na C .Cl D .Cl - 3.下列各组中属于同位素关系的是()。 A .K 4019与Ca 4020 B .T 2O 与H 2O C .K 4019与K 39 19D .金刚石与石墨 4.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界处最容易找到的材料是()。 A .制催化剂的材料B .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C .制农药的材料D .半导体材料 5.下列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A .Na 、Mg 、Al 还原性依次减弱 B .I 2、Br 2、Cl 2氧化性依次增强 C .C 、N 、O 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 .P 、S 、Cl 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6.下列各组微粒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是()。 A .OH - 、H 2O 、F - B .NH 3、NH +4、NH -2 C .H 3O + 、NH +4、NH -2D .HCl 、F 2、H 2S 7.X 元素的阳离子和Y 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X <Y B .原子半径:X <Y C .离子半径:X >Y 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 <Y 8.下列各组化合物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A .酸性:HClO 4>HBrO 4>HIO 4 B .碱性:NaOH >Mg (OH )2>Al (O H )3 C .稳定性:PH 3>H 2S >HCl D .非金属性:F >O >S 9.同周期的X 、Y 、Z 三种元素,已知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HXO 4>H 2YO 4>H 3ZO 4,则下列各判断中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X >Y >Z B .单质的非金属性:X >Y >Z C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 <Y <Z D .原子序数:X <Y <Z

高考化学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高考化学冲刺的核心知识和解题策略 第二讲高考冲刺:物质结构 和元素周期律 1、原子序数为8 2、88、112的属于何族何周期? 2、在元素周期表中,哪纵元素最多,哪纵化合物种类最多? 3、在元素周期表中,前三周期空着的有多少个元素? 4、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三主族是哪一纵?三副族呢? 5、在元素周期表中,镧系有多少个元素? 6、在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差是多少, 同周期的第二主族和第三主族相差是多少?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为2n 2 。 2.核外电子排布符合能量最低原理,能量越低的电子离核越近。 3.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次 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超过32个。 上述几条规律相互制约,应综合考虑。 原子序数为82、88、112的如何排布? ⅡA 族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n ,则与之同周期的ⅢA 族的元素的原 若上一周期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n ,则与之同主族的下一周期的元素的 原子序数可能为n+2、n+8、n+18、n+32。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1.金属性强弱的比较依据: (1)根据周期表中的位置;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关系、阳离子在水 溶液中电解时放电的一般顺序); (3)根据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 (4)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5)根据构成原电池时的正负极。 2.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依据: (1)根据周期表中的位置; (2)根据置换关系判断(阴离子在水溶液中电解时放电的一般顺序); (3)根据与金属反应的产物比较; (4)根据与H 2化合的难易程度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还原性; (5)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1. 同周期,从左向右,随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越来越小,到惰 性气体原子半径突然增大。 2.同主族,从上向下,随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离子半径越来越大。 3.同种元素的不同微粒,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即:阳离子 半径<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4.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不同微粒,核电荷数(即质子数)越多, 对电子的吸引力越强,微粒半径越小。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 ①常见的2电子微粒:分子有:H 2、He ;阴离子有: H -;阳离子有:Li +。 ②常见的10电子微粒:分子有:Ne 、CH 4、NH 3、 H 2O 、HF ;阳离子有:Na +、Mg 2+、Al 3+、NH 4+、 H 3O +;阴离子有:F -、O 2-、N 3-、OH - 、NH 2-。 ③常见的18电子微粒:分子有:Ar 、SiH 4、PH 3、

高一化学下册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练习题

2019 高一化学下册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练习题化学如同物理一样皆为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小编准备了高一化学下册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练习题,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1. 据新闻网报道:科学家首次合成第117 号元素,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当年十大科学发现。假如第117 号元素符号暂时定为Up,下列关于293117UP和294117UP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93117Up和294117Up是两种元素 B. 293117Up和294117Up互为同位素 C. 293117Up和294117Up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相同 D. 293117Up 和Up 质量数相同、电子数不同 解析:选B o 293117Up和294117Up是同种元素的两种核素, 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该核素的质量数,左下角的数字表示该核素的质子数,它们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293117Up和294117Up 的质子数、电子数都是117,而质量数分别为293、294,中子数分别为176、177, C、D选项均错误。 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13C和14C属于同一种元素,它们互为同位素 B. 1H和2H是不同的核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

C. 14C和14N的质量数相等,它们的中子数不等 D. 6Li 和7Li 的电子数相等,中子数也相等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同位素、核素以及同位素原子中 各种微粒的数量关系。A项中13C和14C质子数相同,互为同位素;B项中1H和2H是氢元素的两种不同的核素,质子数均为1;C项中14C和14N质量数相同,但是中子数不等;D项中的6Li 与7Li 为锂元素的两种不同的核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核外电子数均为3,中子数不等,分别为3 和4。 3. 近年来我国政府强化了对稀土元素原料的出口管制,引起了美、日等国家的高度关注与不满。所谓稀土元素是指镧系 元素及第五周期川B 族的钇(39丫),它们被称为工业味精。它们在军工生产、高科技领域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稀土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它们的原子核外均有5 个电子层 B. 它们的原子最外层均含有3 个电子 C. 它们均是金属元素 D. 76丫、80丫中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解析:选C。镧系元素属于第六周期,而周期序数等于电子层数,A错;过渡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均只有1?2个,B 错;76Y、80Y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相同,D错。 4. 氯元素在自然界有35Cl 和37Cl 两种同位素,在计算式 34.96975.77%+36.96624.23%=35.453 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完整版)元素周期律教案(详细)

元素周期律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利用已经学过的简单的元素以其化合物,如碱金属和卤素两类元素的知识,以及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揭示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结构关系,从而揭示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学习元素周期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类比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引导观察比较,对比归纳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认识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是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将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引导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讲述]我们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碱金属和卤素,同 学们你们回忆一下你们在学习这两节内容知道了什 么?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呢? [回答]碱金属 都有金属性,而 且金属性强弱 不同。卤素都具 有氧化性,但氧 化性的强弱不 同。 情境创设, 导入新课 使学生容 易接受 过渡[讲述]同学们总结的很好。卤素不但性质相似结构 也相似。那么除了碱金属和卤素有规律可寻外其他 元素是否也有规律可寻呢?迄今世界上已经发现了 一般多种元素,那么这一般多种元素是否也同样有 相似之处呢?这些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有关系 吗?今天就让我来带领大家学习一下关于元素周期 律的知识。 [倾听]为学习元 素周期律 做了更好 的铺垫 环节二:观察元素周期表找到规律[提问]首先让同学们来观察一下这个元素周期表, 从周期表里面大家能观察到有什么规律可寻吗?请 大家仔细观察然后给我说说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提问]同学们说的很正确,它们的化合价和半径都 有变化,那么它们是有规律的变化还是没有规律的 变化呢? [讲述]对,同学们分析的很到位,我们发现随着原 子序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也在发生变化。首先我 要告诉同学们我们把元素周期表的数列我们叫做主 族,我们把同一行叫做同一周期。下面大家再看看 这张表格。这是我们通过观察图片就能得到的信息。 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知道了,同一周期原子半径逐 [回答]它们的 化合价有变化, 它们的半径有 变化。 [回答]它们的 化合价有正负, 而且从左边大 多都是正价,右 边大多都是负 价,最后面的一 竖列都是0价。 通过观察 元素周期 表获得一 些元素周 期变化的 规律。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易错知识点总结 2011-12-02 10:48:08来源: 作者: 【大中小】浏览:155次评论:0条 【内容讲解】 第一部分物质结构 一.原子组成 1、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含有中子,11H原子核内就只有一个质子而没有中子。 2、只有呈电中性的原子核电荷数才等于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的微粒一定是同类微粒(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二.概念辨析 1、同位素研究的对象是原子,同系物研究的对象是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研究的对象是化合物。 2、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3、原子量是相对原子质量的简称,而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量是元素的原子量,是一个加权平均值。 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注意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的区别: 原子结构示意图:描述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的示意图; 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X来表示微粒(原子、分子、离子)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2、特别要注意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区别。 四.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1、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2、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原子和单原子离子(例如2e-、10e-、18e-微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规律,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顺序。 五.化学键 1、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区别。 2、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溶解在水中不能电离的化合物通常是共价化合物,但溶解在水中能电离的化合物可能是共价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 3、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极性键和离子键都只有存在于化合物中,非极性键可以存在于单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中。 六.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的强度远远小于化学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熔点、沸点、溶解度等物理性质主要由分子间作用力大小决定。 2、含有氢键的物质沸点升高;氢键的强弱介于分子间作用力和化学键之间。 【错例解析】 1.下列指定微粒的个数比为2:1的是 A.Be2+离子中的质子和电子 B.21H原子中的中子和质子 C.NaHCO3晶体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D.BaO2(过氧化钡)固体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 [注] 答案是A,特别要注意C和D选项中离子化合物是由什么离子构成的。补充:NaHSO4是由Na+和HSO4—构成的,但是溶于水电离成Na+、H+和SO42—。 2.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A.F-的结构示意图:B.CO2的分子模型示意图: C.NaCl的电子式:D.N2的结构式::N≡N: [注] 答案是A,特别要注意B选项:CO2分子是直线型的,还有D选项:把结构式和电子式混淆了。 3.某元素构成的双原子分子有三种,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58、160、162。在天然单质中,此三种单质

2015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综合测试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稀土元素钐144 62Sm与150 62 Sm的说法正确的是() A.144 62Sm与150 62 Sm互为同位素 B.144 62Sm与150 62 Sm的质量数相同 C.144 62Sm与150 62 Sm是同一种核素 D.144 62Sm与150 62 Sm的核外电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2 2.某元素二价阳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质量数为42,该元素原子原子核中的中子数为( ) A.18 B.20 C.22 D.16 3.下列关于F、S、Cl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F > S > Cl B.原子半径:Cl > S > F C.稳定性:HF > HCl > H2S D.S、Cl元素之间不可能形成化合物 4.第4周期某主族元素的原子,它的最外电子层上有两个电子,下列关于此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比钾的原子半径大B.氯化物难溶于水 C.原子半径比镁的原子半径小D.碳酸盐难溶于水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 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不同元素,其单质的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C.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正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D.溴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7纵行 6.下列各组化合物中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A.酸性:HClO4>HBrO4>HIO4 B.稳定性:HCl>H2S>PH3 C.碱性:Ba(OH)2>Ca(OH)2>Mg(OH)2 D.还原性:F–>Cl–- >Br– 7.下列可以验证硫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氯元素弱的事实是() ①H2S加热到300 ℃左右分解,氯化氢很难分解 ②向氢硫酸中滴入氯水有单质硫生成 ③硫、氯气分别与铁反应,其产物分别是FeS、FeCl3 ④高氯酸的酸性比硫酸强 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③④D.③④

人教版%282019%2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4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化合物M(如图所示)可用于制备各种高性能防腐蚀涂料。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占据三个不同周期,W与Z的质子数之和是X的2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Y>Z>X B.X元素的族序数是Y元素的2倍 C.工业上电解熔融Y 2X 3 化合物制备单质Y D.W与X形成的所有化合物都只含极性共价键 2.A、B、C、D、E、F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E 是同周期金属性最强的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上述部分元素中的两种或几种组成的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甲是生活中的调味品,丁是淡黄色固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素B的氢化物可能具有正四面体结构 B.元素F的氧化物对应水物化的酸性一定比硫酸的酸性强 C.原子半径:r(E)>r(F)>r(C)>r(D) D.化合物A 4BC 2 D既可能是共价化合物,也可是离子化合物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是ⅡA元素 B.第三周期元素对应的离子半径从左往右依次减小 C.第ⅦA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 D.第三周期的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一定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微粒,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C.两种原子,如果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的元素,其最高化合价一定为6 5.下列物质中,只含离子键的是 A.H 2B.NaCl C.H 2 O D.HCl 6.下列晶体熔化时,化学键没有被破坏的是() A.氯化铵B.金刚石C.干冰D.硫酸钠 7.已知X+的结构示意图如图,则X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二周期0族B.第四周期ⅠA族 C.第三周期ⅠA族D.第三周期ⅦA族 8.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利用131 53 I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元素的质量数是131 B.I元素的中子数是78 C.I原子5p亚层有一个未成对电子D.I原子有53个能量不同的电子 9.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 A.基态Mg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 B.过氧化氢电子式: C.As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Ar]4s24p3 D.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 10.碳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是6 B.碳是非金属元素 C.最外层电子数是6 D.相对原子质量是12.01 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证明铁的金属性比铜强,他们设计了如下几种方案,合理的是() A.铁、铜与氯气反应分别生成 FeCl 3、CuCl 2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专题复习教案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 2、两个关系式: (1)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例 1】某元素的一种核素X的原子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H原子组成H m X分子,在a g H m X分子中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二、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运动特点:①较小空间;②高速;③无确定轨道。 2、电子云:表示电子在核外单位体积内出现几率的大小,而非表示核外电子的多少。 3、电子层:根据电子能量高低及其运动区域不同,将核外空间分成个电子层。 表示:层数 1 2 3 4 5 6 7 符号K L M N O P Q n值越大,电子运动离核越远,电子能量越高。电子层实际上并不存在。 4、能量最低原理: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排布在能量稍 高的电子层,即电子由内而外逐层排布。 5、排布规律:①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是个。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③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6、表示方法: ①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②原子、离子的电子式。

三、电子式的书写 【例 2】下列化学用语中,书写错误的是( )

根据元素周期律,把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 这样得到的表就叫做元素周期表。 1、编排依据 (1)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得到。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纵行,得到。 2、结构 短周期:1、2、3 周期(7个横行)长周期:4、5、6 不完全周期:7 7个主族:ⅠA~ⅦA 族(18个纵行)7个副族:ⅠB~ⅦB 16个族第Ⅷ族 零族(稀有气体) 【例 3】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A.x+2B.x+4 C.x+8 D.x+18 【例 4】若甲、乙分别是同一周期的ⅡA和ⅢA元素,原子序数分别为m和n,则下列关于m 和n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 A.n=m+1 B.n=m+18 C.n=m+25 D.n=m+11 【例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 B.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种元素 C.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D.碱金属元素是指第ⅠA族的所有元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检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6分) ( )1.元素周期表里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能找到 A.新制农药元素 B.制催化剂元素 C.制半导体元素D.制耐高温合金元素 ( )2.YBa2Cu8O x(Y为元素钇)是磁悬浮列车中的重要超导材料,关于8939Y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钇元素属于金属B.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差为50 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39 D.8939Y和9039Y是两种不同的核素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 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从左到右依次减弱 C.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D.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比第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B.第ⅥA族元素的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好的其沸点也最高 C.同周期非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D.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 ()5.(2012届惠州市第一次调研)X、Y、Z是三种短周期的主族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如图,X原子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Y >Z >X B.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Y>Z B.原子得电子能力XZ>X ()10.(2010年深圳一模)短周期元素A、B、C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三者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A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等于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A与C同主族。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A<B<C B.氢化物稳定性:A<C C.B与A的化合物比B与C的化合物熔点低 D.A与C的化合物属于大气污染物 ()11.(执信中学2010届期中考试)元素周期表的第7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若将来发现的元素把 第7周期全排满,则下列推论错误 ..的可能性最大的是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二轮专题复习

2014届高三化学高考复习教学案 1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专题 1.(2012福建?8)短周期元素R 、T 、Q 、W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下图所示,其中T 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下列判断不正确... 的是 A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 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Q>R D .含T 的盐溶液一定显酸性 2.(2012山东?9)下列关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 B .IA 族金属元素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C .同种元素的原子均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 D . ⅦA 族元素的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3.(2011山东?13)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B .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C .P 、S 、Cl 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 D .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4.(2012四川?8)已知W 、X 、Y 、Z 为短周期元素,W 、Z 同主族,X 、Y 、Z 同周期,W 的气态氢化物的稳 定性大于Z 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 、Y 为金属元素,X 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小于Y 的阳离子的氧化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 、Y 、Z 、W 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B .W 与X 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C .W 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一定高于Z 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 D .若W 与Y 的原子序数相差5,则二者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一定为Y 2W 3 5.(2011福建?7)依据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H 3BO 3的酸性比H 2CO 3的强 B .Mg(OH)2的碱性比Be(OH)2的强 C .HCl 、HBr 、HI 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 D .若M +和R 2- 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 >M

高中化学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

章末检测卷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宏观上的物质对外不显电性,是因为组成它们的微观粒子都是电中性的原子和分子B.某物质经科学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可以断定该物质是一种纯净物 C.利用化学方法,我们可以制造出新的分子,但不能制造出新原子 D.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电解质分子中,显正价的是阳离子,显负价的是阴离子 2.天然铊有两种稳定同位素,203 81Tl和205 81Tl。下列有关铊的同位素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203 81Tl和205 81Tl质子数相同 B.203 81Tl和205 81Tl互为同素异形体 C.203 81Tl和205 81Tl中子数之差为2 D.205 81Tl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43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 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从左到右依次减弱 C.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D.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B.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列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除氦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D.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5.已知:①钾比水轻;②钾的熔点低;③钾与水反应时要放出热量;④钾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某学生将一块金属钾投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水中,该实验能证明四点性质中的( )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热稳定性:HF>HCl>HBr ②原子半径:Na>S>O ③酸性:H3PO4>H2SO4>HClO4 ④还原性:S2->O2->F-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某分子的球棍模型如下图所示。已知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原子间以单键相连。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X原子可能为第ⅤA族元素 B.Y原子一定为第ⅠA族元素 C.该分子中既含有极性共价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D.从圆球的大小分析,该分子可能为N2F4 8 元素代号X Y Z W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无锡市荡口中学陆静娟 【教材分析】 1(《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江苏版化学必修2专题1第一单元《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的“元素周期律”的教学内容。专题1《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着力引导学生从结构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物质的性质,进而逐步展现化学学科中“结构—性质—用途”的主线,是《化学1》相关内容的深化和拓展。本单元是在江苏版化学必修1专题1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学习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从而认识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已初步认识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对元素周期表也有了最基本的认识,通过高中《化学1》的学习学生对原子的结构又有了进一步认识,所以学生已基本具备通过原子结构的知识分析归纳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能力,也完全可以通过阅读资料、动手实验等方法探究归纳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一般规律。 【设计思路】 通过核电荷数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比较这些元素原子结构异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认识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探讨元素性质随元素核电荷数递增的变化规律。 创设问题情境?分析处理素材?交流讨论?得出规律

【教学目标】 1(运用实验探究、结合有关数据认识元素周期律,即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着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模拟周期律的发现过程,体会科学发现的艰辛。 3(引导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1 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着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自学和讨论、实验探究、数据分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引入]门捷列夫制定元素周期表的依据讨论、交流创设情境,是什么,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之间有无引起学生规律可循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学习的兴周期律。趣。 [板书]元素周期律 [引导和提问] 画核电荷数1~18号元复习旧知1(请同学们画出核电荷数1~18元素的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识,引发新原子结构示意图。寻找规律。知识。 归纳、回答: 从学生熟 1~2号元素:电子层数悉的元素 相同,都是1,最外电入手,增强 子层上的电子数从1到学生对新2(试着寻找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2。 知识的亲规律。 3~10号元素:电子层数切感,培养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教学设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业 单元教学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 一、教材分析 1.本章教材的地位 本章位于必修2第一章,初三化学中,讲授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基本的物质结构知识,这些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必修1中,已经讲授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基础知识。例如在本章中,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将更加细化,理论性更强,体系更加完整。通过《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于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学习到更多的化学物质分类方法,和必修1中第二章物质的分类的提升和补充。同时,作为理论指导,元素周期律将能更好的把无机化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在物质结构的基础上,将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结合起来,将初中和必修I 中氧化还原反应和许多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连汇贯通。在第三节,通过化学键的学习,可以为今后有志深入学习化学的同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章内容既是必修的重要理论内容,也是为选修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本章教材的知识结构 本章以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为主要内容和线索,将原子结构、碱金属与卤素的性质、电子层排布、化学键、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紧密结合。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教学内容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中的原子结构的基本知识,高中必修

1 的物质的分类、金属、非金属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基础知识。初三学习的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基本的物质结构知识,这些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本章中,这些知识将更加细化,理论性更强,体系更加完整。 经过高中一学期的化学学习,学生之间的差异逐渐开始显露出来。有少部分学生思维敏捷,能顺利掌握物质的基本性质,甚至可以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类别对物质的性质进行预测;而绝大部分同学对物质的学习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同时还有少部分学生开始产生畏惧化学的情绪,面对众多的物质性质没有头绪。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化学性质的学习是枯燥的,是需要大量机械记忆的,很难主动发掘所学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本章会给大家一个提纲挈领的理论依据,使化学学习有章可循。 三、课程目标 1、通过学习本单元知识,学会根据元素的结构推断元素的性质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2、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学习,系统掌握元素性质。在探究不同元素的各种相似或相同的性质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发现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周期,族的概念,掌握主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掌握元素周期律,掌握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3)知道共价键的概念,了阶极性建和非极性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的结构分析、性质总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通过学习化学键的形成过程的,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科学的分析推理和综合概括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的历史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来引导学生自己的实践,同时促使他们逐渐形成勇于探究科学品质; 2)学习元素周期表,认识事物的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意识到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性质又反映结构的关系;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专题九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考点一原子构成和核外电子排布 1.氕化锂、氘化锂、氚化锂都可作为发射“嫦娥一号”卫星的火箭引燃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H、D+、T2互为同位素 B.LiH、LiD、LiT含有的电子总数分别为3、4、5 C.7LiH、7LiD、7LiT的摩尔质量之比为1∶1∶1 D.它们都是离子化合物,常作还原剂 2.甲、乙、丙、丁是4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甲和丙、乙和丁分别是同主族元素,又知乙、丁两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是甲、丙两元素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的2倍,甲元素的一种核素核内无中子。 (1)丙、丁组成的常见化合物,其水溶液呈碱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写出两种均含甲、乙、丙、丁四种元素的化合物相互间发生反应,且生成气体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丁的单质能跟丙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两种正盐的水溶液均呈碱 性,写出该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丁可形成A、B两种微粒,它们均为负一价双原子阴离子且A有18个电子,B有10个电子, 则A与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0 g丁单质在足量的乙单质中完全燃烧放出37.0 kJ热量,写出其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3.(2010·四川理综,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处于周期表ⅡA族 B.主族元素X、Y能形成XY2型化合物,则X与Y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2或5 C.氯化氢的沸点比氟化氢的沸点高 D.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氧化物的晶体类型均相同 4.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一短周期元素,W、X是金属元素,Y、Z是非金属元素。(1)W、X各自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W与Y可形成化合物W2Y,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X的硝酸盐水溶液显________性,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Y的低价氧化物通入Z单质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较Y、Z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用分子式表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