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7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社会的发展演变(一)英吉利王国的形成1、5世纪,日耳曼人中的安格鲁·萨克逊人建立一些小国2、9世纪,形成统一的英吉利王国(二)11、12世纪------1500年左右1、经济:城市兴起,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2、政治:形成封建议会(封建等级代表制)(1)原因:经济上城市兴起工商业发展政治上市民阶层逐渐发展为早期资产阶级,展开与封建王权的斗争直接原因:约翰的暴政引起封建贵族联合教士、小封建主和市民反抗(2)过程:1215年,英国贵族在市民支持下发动起义,迫使国一签《大宪章》国王受到封建法律的约束,国王独断专行受到限制(内容:都会选举自由、不征收额外捐税、伦敦享有自由)1265年,英国贵族骑士和市民召开封建议会;构成:上下两院;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很多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进入议会;影响:使封建王权受到制约,成为西方控议会制起源3、思想文化:(1)教育:牛津、剑桥等大学的建立(2)思想:宗教异端思想和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其思想解放(三)1500------1640年:资本主义的孕育发展瓦解着传统封建社会结构,新旧矛盾激化1、资本主义的发展(1)表现:工业:工厂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起来,形成资产阶级农业:圈地运动以,促进了农业资本主义发展形成新贵族海外贸易:工农业发展促进商业发展,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对外殖民扩张(3)影响:出现了反映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新教反对君权神授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不断发展(人生而自由、法律至上、王在法下的权力思想)资产阶级新贵族成为议会一员,以议会下议院为系舞台展开反封建斗争,形成谇中的反对派2、新旧矛盾激化:(以王权为依的封建主义与以议会为代表的资本主义)(1)政治斗争的焦点:国王与议会的关系,国王与法律孰轻孰重(核心:税收问题)(2)议会取得成就:1628年议会通过《权力请愿书》;1634年,国王解散议会;1641年,《大抗议书》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一)原因: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具体原因:经济上资本主义发展较快;政治上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日益壮大,形成反封建联盟;思想上资产阶级民主启蒙思想不断发展,宗教改革,清教运动3、导火线:1638年苏格兰有民起义(二)过程:1、1640-----1642年议会斗争阶段(目标:和平夺权)1640年长期被关闭的议会召开;1641年通过《大抗议书》2、1642------1649年内战阶段:议会军胜利,处死查理一世,共和国建立3、1649------1653年共和国时期:既无国王又无议会4、1653-------1660年护国政治时期:克伦威尔军事独裁统治5、1660-------1688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开成辉格党、托利党6、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双王制”为君主立宪奠基(光荣革命是一场不流血的宫庭政变,既是政治变革又是政治妥协)(三)意义:1、推翻了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开辟道路2、反映了世界历史的发展道路,对世界产生广泛影响,标志一个新历史时期的开始三、1688年后,英国建立起以君主立宪制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一)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2、前提:通过光荣革命,资产阶级掌握政权(二)来源: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特点:1、实行间接民主制2、保留君主,议会掌权,议会内阁制为核心3、代议制政府掌握实权,国王仅做为国家元首“监朝不理政”是国家统一的象征,是英联邦首脑。
高中历史必修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知识点英国内阁制与明朝内阁制的区别?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深度讲可以讲很多,我就简单讲这题怎么回答了:一,性质不同,前者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物,后者是封建制度产物。
二,有无行政权,明朝是内阁票拟,皇帝或者太监披红,最后皇帝盖印,最后的最终行政权在皇帝。
英国内阁可以直接行政。
三,责任不同,英国内阁直接行使权利,向议会负责,是权利机构;明朝内阁辅佐皇帝,是皇帝决策的顾问四、成立方式不同,英国是议会提议,国王认命内阁首相,再有首相组织内阁;明朝内阁成员全有皇帝任命罢免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简要革命1、背景:经济: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获得了较大发展。
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日益强大,在议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政治:斯图亚特王朝厉行君主专制,经常干涉工商业活动。
2、过程:二、议会权利的确立1、《权利法案》(1)内容:限制国王立法权,司法权等保证了议会权,财产权(2)意义:议会权力超过国王,国王统而不治2、君主立宪制(1)特点: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权。
国王统而不治,成为最高权力的象征。
(2)意义:结束英国封建专制,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对其他各国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有巨大影响。
三、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君主、议会、内阁关系及各自作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根本原因: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直接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奉行君权神授,并宣称议会权力来自国王,和议会发生矛盾。
过程:1640年1688年,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2《权利法案》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背景:1688年光荣革命议会取得胜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内容: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从立法权、司法权、税收权、军事权等方面限制了国王权利。
意义: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它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影响: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贵族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实行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光荣革命:--------- 为君主立宪制建立奠定了基础1、条件:经济条件:资本主义已有较大发展历史条件:议会传统思想条件:洛克等的思想阶级条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两新和封建王朝)2、原因:①具体原因:新兴势力(资产阶级和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新贵族) 与旧有势力(国王为首的旧贵族) 矛盾冲突(停开议会)②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③导火线及开始:为镇压苏格兰人民起义,国王不得不召开休会多年的议会3、斗争过程爆发:1640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议会最终获得胜利,国王被押上断头台,成立共和国发展:1660斯图亚特封建王朝复辟,反攻倒算结束:1688年“光荣革命”解决了议会和国王斗争的矛盾。
4、结果:议会战胜国王,确立君主立宪制5、“光荣革命”的意义:“光荣革命”实现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愿望,它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以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二、《权利法案》颁布------------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1、《权利法案》的颁布①确立的标志:1689《权利法案》颁布②目的:限制国王权利③内容:以明确法律条文,限制国王权利,保证议会立法、财政等权力④意义(作用):封建时代的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力受到法律约束,议会权力逐渐超过王权, 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起来。
2、代议制①概念:②作用: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统治以防止专制独裁3、1832议会改革①原因: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有更多的政治权利②结果: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③意义: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得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君主立宪制的发展1、内阁会议2、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1721财政大臣沃尔波尔经常召开内阁会议,责任制内阁的形成,沃尔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首相。
英国君主立宪制知识点复习英国君主立宪制知识点: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必要性:斯图亚特王朝奉行“君权神授”,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过程:①13世纪,《大宪章》开始给王权设定限制---为《权利法案》的颁布奠定了基础;②13世纪,议会制度的雏形创立:国王、上议院贵族院、下议院平民院。
③“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政权;④《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初步形成。
《权利法案》限制国王在立法司法、税收、军事、选举等方面的权力,表明英国统治方式由人治转向法治。
英国君主立宪制知识点: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形成:光荣革命后摆脱王室,独立行事,首相是政府行政首脑1721年第一任内阁首相是沃波尔2机制:①内阁专对议会负责。
②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③十九世纪两党制形成,首相与内阁从多数党中选出。
④两党轮番执政。
特点:①最高决策权与行政权:在首相而不在国王。
②内阁负责对象:是议会而不是国王。
③首相和内阁的产生:由议会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出任,而不是国王任命。
④政治制度的基础:是代议制民主而不是专制和独裁。
英国君主立宪制知识点:代议制下的民主化趋势代议制的含义: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利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1议会改革的背景:工业革命的完成使工商业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2英国民主化的进程:1832年,议会选举制改革--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特点:连续性;渐进性;创新性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读考纲·明核心·建体系]一、考纲解读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二、核心提炼站在文明的角度上看英国政体变革,革命的勇气源自英国人对自由的向往,避免流血的妥协彰显了人性的尊严,而基于传统的渐进创新及温和改革则凸显了对每个社会阶层的人文关怀。
三、知识结构[知识梳理]知识点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1.经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政治(前提):资产阶级革命胜利。
(1)原因:封建势力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过程: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议会最终获胜,国王查理一世被押上断头台。
此后,英国建立共和国;但是,政局动荡,查理二世复辟;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发动了“光荣革命”,玛丽和威廉共同统治英国。
3.思想:启蒙思想影响(霍布斯和洛克)。
4.传统:议会有限制王权的传统(1215年《大宪章》)。
知识点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1.开始确立:《权利法案》的颁布(1689年)(1)内容: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2)意义: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标志英国开始由“人治”转为“法治”。
2.正式确立: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721年)(1)责任内阁制的演变:光荣革命前,枢密院是国王的最高咨询机构;光荣革命后,内阁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1721年,沃波尔开创组建内阁的先例,国王真正“统而不治”(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18世纪中叶,形成内阁遭反对、首相须辞职的惯例,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首相掌行政大权,同时,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
(2)责任内阁制的运行:首相由议会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国王形式上任命);由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名单,送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内阁;内阁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内阁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议会不信任政府时可以倒阁,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知识点总结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是高一历史上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
了17世纪的英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以下是 为你整理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
读。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必考知识点一、争取民主: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
1. 原因
(1)经济: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政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独裁,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的利益。
(3)思想:洛克、霍布斯等早期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影响
(4)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2. 过程
(1)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2)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3)1649-1660,共和国时期
(4)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詹姆斯二世)
(5)1688年光荣革命
3. 意义
2
(1)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2)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3)使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二、确立民主:《权利法案》
1. 目的:以法律的权力限制国王的权力
2. 内容:(1)以法律限制国王的权力
(2)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军事权等。
3. 意义:
(1)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政体)
(2)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 有利于防止专制独
裁;
(3)资产阶级的权益之争,在议会得以和平方式实现, 有利于避
免暴力冲突。
三、发展民主:责任制内阁形成
1. 形成:1721年,沃波尔是第一位首相
2. 组成: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
3. 内阁:
(1)内阁成员集体负责,要与首相共进退。
(2)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对议会负责。
(3)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
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4. 首相:①议会多数党领袖;②被国王任命为首相;③首相组建内
3
阁,掌握国家行政权;④集体负责和对议会负责;⑤首相掌握行政权,
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从而掌握国家大权;⑥遭议会不信任案,要么
垮台要么解散议会。
【探究】中国内阁与英国内阁的比较
中国内阁是非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而英国内阁则是法定的
中央行政机构。
中国内阁不能对皇权起到真正的限制作用,而英国内阁掌握实
权,国王统而不治。
中国内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而英国内阁则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
产物。
中国内阁是建立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之上,而英国内阁是建立在资
本主义经济的基础之上。
四、完善民主: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1. 原因: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更多的政治权
利
2. 内容:降低财产资格限制;重新分配议席
3. 结果:扩大了选举权;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议席
4. 意义:
(1)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2)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五、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影响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是人类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过
4
程,是英国政治民主化的过程。
1. 特点
(1)是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2)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
2. 影响
(1)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
(3)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为世界其他国家
树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制度模式。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重要知识点近代以前,中英两国相隔万水
千山,交通阻隔,互不相知.近代以来,英国殖民主义者,用炮舰轰开了中
国长期闭关锁国的大门.中国之所以不能与西方列强相抗衡,曾经到过
英国的王韬指出,英国的"富强之本",并不在它的"
火器之精良,铁甲战舰之所向无敌",而是在于它在”光荣革命”
之后所确立的君主立宪制度. 君主立宪制含义:是资本主义国家用宪
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代议制.(代议制:由选民选出代表
产生代议机构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英国的君主
立宪制经历了争取民主---建立民主---完善民主的过程.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条件---争取民主
从13世纪开始,英国就有通过议会限制王权的传统。17世纪初
英国的资本主义获得较大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日益强大,在议会
中的作用日益增大。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经常侵犯资产阶级
5
和新贵族的利益,他们要求限制王权,同国王展开斗争。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此后,英国一度建立共和国。但由于政局混
乱,斯图亚特王朝于1660年复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出现曲折和复
杂。在政治斗争趋于尖锐的形势下,政党开始形成,出现了代表不同
利益集团的政党──辉格党和托利党(英国近代政党的起源)。1688年,
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和其妻玛丽继承英国王位,赶走了斯图亚特王
朝的詹姆士二世,即“光荣革命”,革命结束。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建立民主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
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自由”和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军权。
《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它的诞生标志着英国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国家权力的重心由英王向议会转移,议会以立法
权体现国家意志;英国议会与国王实行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
向法治。
三、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完善民主
(1)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①形成: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1721年,罗伯特;沃
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责任内阁制形成。
②内阁由下院多数党单独组成,内阁大臣必须是下院议员;下院
多数党的首领为内阁首相,他负责挑选内阁成员并拥有免职权。
③内阁实行集体负责制,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
责;阁员对外必须全体一致,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6
④内阁首相的权力——手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
权,是实际上的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作用:内阁制的建立,使立法机构得以控制行政,有效地调节了
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
(2)1832年的议会改革——工业革命的深入和经
济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壮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1832
年议会改革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作用增强。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
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特点和作用
特点:1、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融君主制、
贵族制、民主制于一体。
2、国王作为国家的象征,“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3、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内阁行使行政
权,对议会负责。内阁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
领导者。
作用:1.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把政治斗争规定在一个相对有序的状态中,避免了不必要的暴
力冲突。
3.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模式。(或表述为:对欧
美有深远影响。)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常考知识点君主立宪制
形成:
7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政治基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历史传统:国王征新税必得议会同意
理论依据:英国启蒙思想家声音
正式确立:《权利法案》颁布
发展完善:责任制内阁,议会改革
作用:
政治方面:
1.结束了英国封建专制统治,是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
道路,代便历史发展进步趋势。
2.资产阶级不同利益斗争,在议会中以和平有序方式出现,有利
于社会稳定。
经济方面: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英国成为资本主义强
国。
世界影响: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为其他
国家成立一种模式.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