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

中国古代诗歌讲究意境,而意象是其基本构成单位。诗人善于在具体、丰富、新颖的意象中,展开联想翩翩的画幅,把人们带到丰富多彩的意境中,从而达到形象鲜明生动又耐人寻味的效果。

烟意象以它形象鲜明、意境含蓄、粘着力强的特点为宋代诗人所钟爱,屡屡出现宋诗中,成为表现主题、抒发情感和构建深远的诗歌意境的一个手段,传达出生动的古典美学韵味和宏阔的生命意义。如:1、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杨朴《莎衣》(烟意象独立构成,含水丰富,形象鲜明)2、叶底黄鹂音更好,隔溪烟雨醉时听。——王十明《咏柳》(烟雨联合式,给读者留下了想象余地)3、疏烟明月树,微雨落花村。——余靖《子规》(疏烟为偏正式)4、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烟作为喻体,有丰富的想象)

宋诗烟意象的审美意义:表现幽居生活的闲静、恬淡。中华民族从文化心态上说,它只是一个内向型的内陆国家和农耕社会。它不像“游牧民族、跨海民族那样为了生存,必须时刻处在行动和冒险之中,农耕民族只要顺应天时地利,及时耕作、收获,大部分时间都可以悠闲地用来观察天文地理、草木鸟兽,与大自然结成亲密的关系”(张德民《人类学》)

其它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

1源自望帝神话,每当人们漂泊在外,对故乡、故国魂牵梦绕时,常借其来表达难以抚平的愁思。是悲思、哀苦的载体。如: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无题》)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秦观《画堂春》)

惆怅多山人复稀,杜鹃啼处泪沾衣。(顾况《忆故园》)

杜鹃啼后归舟发,只有春愁满载还。(郑思肖《怀归》)

2诗词中常用湘妃竹(斑竹、湘竹、泪竹)意象来表达悲伤的情思。

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岑参《秋夕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杜鹃声公公似哭,湘竹斑如血。(白居易《江上送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李商隐《泪》)

湘竹几时休染泪,楚旌终日自摇风。(刘筠《送客不及》)

3源自苌弘的传说。是诗词中用于表示忠贞,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的意象。

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郑元佑《汝阳张御史死节歌》)

血化三年碧,心存一寸丹。(郑允端《读文山丹心集》)

冤血九原应化碧,阴磷千载自沉红。(孟亮揆《于忠肃墓》)

碧血自封心更赤,梅花人拜土俱香。(蒋士铨《梅花岭吊史阁部》)

4源于远古先民“天地交感,化生万物”的原始观念,其含义是男女幽会。亦写作云雨巫山、阳台云雨、云雨等。

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李白《清平调》)

行云行雨,非花非雾,为谁来为谁还去。(贺铸《鸳鸯语》)

相逢相笑今如梦,为雨为云今不知。(刘禹锡《有所嗟二首》)

岂知为云为雨处,只有高唐十二峰。(李商隐《深宫》)

5源于大自然对人的影响而积淀下来,内涵是哀愁凄厉。这种悲愁常与思乡、怀人或迁谪

的痛苦相联系。

殊方日落玄猿哭,故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

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愁猿。(王昌龄《卢溪别人》)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刘禹锡《竹枝词》)

天寒雁度堪垂泪,日落猿啼欲断肠。(孟浩然《登万岁楼》)

6陇水(陇坂)意象是以思乡为意蕴,写征人的流离之苦,思归之痛。

借问陇头水,年年恨何事?全疑呜咽声,中有征人泪。(罗隐《陇头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李白《秋浦歌》)

陇水寂寥传恨,淮山宛转供愁。(苏迥《雨中花?怀刘改之》)

7是在自然节序变化的感召下孕育成形的。其最初的内涵是温暖、生命、兴盛。后升华出富有人事哲理色彩的象征意义,如青春年华、男女情爱、美好理想等,寄寓的具体情感体验又如或叹惜红颜难驻,青春易逝,或惆怅佳偶不见,思虑煎人,或追寻安憩的家园,或憧憬人生的理想,或关心国运时世,或叹惜功名,惜春是古典诗歌中最动人心灵的旋律之一。

春从何处来,拂水复惊梅。(吴均《春咏》)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回风舞。(李贺《残丝曲》)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梅尧臣《苏幕遮》)

8秋风多厉,草木凋落,万物蛰伏。在这样的生理感受和心理体验下,秋意象积淀着民族的悲剧性的心理记忆。它的主要内涵是凄凉、愁怨和悲伤。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刘禹锡《秋风引》)

垂老畏闻秋,年光逐水流。(施闺章《舟中之秋》)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苏廷《汾上惊秋》)

虫声泣露惊秋枕,罗帏泪湿鸳鸯锦……残更与恨长。(秦观《菩萨蛮》)

荆门不堪别,况乃潇湘秋。(王昌龄《送胡大》)

9雁为候鸟,春日南飞,秋日北归,古人早把它作为秋季一种有特征性的物象,其定时回归,文学家便把雁与依恋故乡联系起来,或寄寓对故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音信的盼望。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李颀《送魏万之京》)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浦。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杜牧《秋浦途中》)

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柳永《曲玉管》)

月明潮渐近,露湿雁初还。浮客了无定,萍流淮海间。(张继《晚次淮阳》)

10源于古代制衣的方式。古人制衣须将生丝织成的绢用木杵在石砧上捣软成熟丝,方能便于制衣。每当秋风起时,捣衣之声,或回荡于水边,或飘扬于路旁,不禁令人秋怀倍增。其含义多有闺中“别怨”,因远行人不知何日才能归家;更多的是表达“征客愁心”,征客听到捣衣声,则会兴怀乡之愁。其情感基调是哀愁。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

引疏砧,断续斜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怅相继。(柳永《卜算子》)

茫茫归路在何处,砧杵一声心已摧。(刘威《早秋归》)

返照城中尽,寒砧雨外闻……楚客在千里,相思看碧云。(权德舆《秋兴》)

11包括登高(山)、登台、登楼,是一个人体动作意象。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人们每逢心中愁思郁结,情绪难平时,每每登高远望,试图消解块垒,但实际上却反而增加内心的忧思。登临是一个极具张力的意象,叹老、思乡、怀人以及各种各样的情怀都可以与它建立联结,是一个以忧念为基调的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

极目群山还绕郭,感时双鬓怯登楼。(叶舒崇《金陵有感》)

小巧楼台眼界宽,朝卷帘看,暮卷帘看,故乡一望一心酸。(蒋捷《一剪梅》)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足,尽日阑干头。(古乐府《西洲曲》)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12在唐宋的诗词中,很多情深意浓的离别之词,都因为有柳条的飘拂而格外动人。它源于古代折柳送别的习俗。多用于表达绵绵难尽的离愁别恨。

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刘禹锡《杨柳枝词》)

思君折杨柳,泪尽武昌楼。(刘绮庄《杨州送人》)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张仲素《春闺思》)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张九龄《折杨柳》)

13。相传战国燕昭王为了罗致人才,筑台于易水之旁,上置黄金,延请天下名士。于是四方贤良纷然归燕。此事传为千古美谈,历代文人歌咏不绝。黄金台意象就成为尊贤、用贤的象征。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陈子昂《燕昭王》)

此时闻有燕昭台,挺身东望心眼开。(李商隐《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

空嗟荐贤路,芳草满燕台。(温庭筠《中书令裴公挽歌词二首》)

正忧衰老辱金台,敢望昭王顾问来。(罗隐《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二首》)

14。源于晋向秀与嵇康的事迹。嵇康被杀后,向秀因慑于司马氏集团的威压,被迫去洛阳应郡举,归时路过嵇康山阳旧庐,闻笛生思,悼怀故友。之后,“山阳笛”意象就反复出现于伤悼旧友的作品中,用于抒写凄怨的悼友怀旧之情。

惟有山阳笛,凄余思旧篇。(庾信《伤王司徒褒》)

醉扣西州重回首,山阳邻笛夜凄其。(沈约《挽于湖》)

无复平原赋,空馀邻笛声。(卢藏作《宋主簿鸣皋梦赵六》)

正难续幽梦,厌闻邻笛。那堪檐外,更夜雨,断又滴。(袁去华《兰陵王??次周美成韵》)

15宫门口的雕塑铜驼,是王室权威的标志。王室衰微,铜驼也失去了气势。它是王室兴亡的见证。诗人用它来表达历史沧桑之感。

洛下铜驼,昭陵石马,物不自愁人替愁。兴亡事,向清风把剑,清泪双流。

(陈人杰《沁园春》)铜驼荆棘千年后,金马衣冠一梦中。(元好问《寄钦止李兄》)

旧游金谷云烟散,故国铜驼枳棘迷。(沈永令《秦中》)

不信铜驼荆棘里,百年前是五侯家。(顾嗣立《公子家》)

16周室本都镐京,后因乱衰微,镐京渐成废墟。一位东周大夫因事去故都,只见宫室故址,尽成禾黍之地,悲不自胜,遂唱《黍离》之歌。后世于是把对故国的悲叹、忆念称为“黍离”之悲。它是体现中华民族眷恋故国的意识的一个重要意象。

慨故都禾黍,故家乔木,哪忍重看!(陈与义《木兰花慢》)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张元干《贺新郎》)

过离宫禾黍,故国烟尘,有泪轻弹。(高观国《雨中花》)

汉阙唐陵尽禾黍,雁门司马恨如何!(王士祯《潼关》)

17源于《庄子·齐物论》,庄周在梦为蝴蝶时,愉快、惬意;突然醒来,仍然是心中充满忧烦的自我。庄周杜撰梦蝶的寓言,本是为了表达“物化”之旨,但这个寓言的审美效应则是使人感受到幻灭、迷惘、苦闷。于是后人就用“梦蝶”意象来抒写失落的心绪。

旅梦乱随蝴蝶散,离魂渐逐杜鹃飞。(韦庄《春日》)

梦魂只能随蛱蝶,烟波无计学鸳鸯。(刘兼《江楼望乡寄内》)

枕上故园蝴蝶梦,枝头斜月杜鹃声。(吕定《金陵旅夜》)

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马致远《夜行船·秋思》)

化蝶有残梦,焦桐无赏音。(陆游《吾年过八十》)

18古代的送别伤离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南浦”这个地名。这里的“南浦”是一个原型意象,其起源于《楚辞·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南浦,送别之地。后世诗文中的“南浦”也就成为了送别之地的代名。

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江淹《别赋》)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范成大《横塘》)

片帆南浦离愁结,古道河梁别思生。(祁德渊《送黄皆令》)

19源于远古传说,在流传中获得了约定性和稳定性,成为原型意象。其内涵不仅是景色的点缀,也是超脱尘俗,摒除机心,淡忘名利,亲近自然,归心林泉的淡泊情怀的载体。在以淡泊名利、归心林泉的诗作中屡屡出现。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杜甫《客至》)

镜湖西畔秋千顷,鸥鹭共忘机。(陆游《鸟夜啼》)

鸥鸟忘机翻浃洽,交亲得路昧平生。(李商隐《赠田叟》)

年年耕与钓,鸥鸟已相依。(韦庄《村居书事》)

20《楚辞·招隐士》中有这样的诗句: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诗意为春草茂盛,使人想起心爱的人尚未归来。在这之后,诗人们就屡屡用“春草”意象来寄寓别情思绪,递相延续。有的是抒写怀人念远的愁思;有的是表达滞留异方,欲归不得的怅恨;有的则含寓着送别时的惆怅,表示别后的思念绵绵不尽。有时了作美好的事物的象征,给人以希望、生气和活力。

长短春草绿,缘阶如有情。(李白《寄远》)

寒雁春深归去后,出门断肠草萋萋。(王昌龄《出塞三首·三》)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南湖万里情。(刘长卿《别严士元》)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

21枫意象最早出现于《楚辞·招魂》,它浸渍着抒情主体悲哀的情思。后世诗人反复沿用,用以表现忧伤、愁虑的情感。枫意象,累积着历代文人的愁苦悲怨,不论是送行惜别,还是思归怀人的作品,只要出现枫意象,境界就会飘不一片愁云惨雾。但在以自然美的吟赏为意旨的作品中,其涵义却是另外的情趣。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王昌龄《送张四》)

缥缈临风思美人,荻花枫叶带离声。

夜深吹笛移船去,三十六湾秋月明。(许浑《三十六湾》)

目送衡阳雁,情伤江上枫。(李百药《途中述怀》)

枫叶萧条水驿空,离居千里怅难同。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夜半钟。(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王昌龄《听流人“水调子”》)

22浮云浮游无依,浮云蔽月,本是自然现象,宋玉在《九辨》中用以比喻谗佞蒙蔽君王。后世作者承袭了这个象征,不断仿用。浮云意象有两种现成的涵义,一是奸邪势力,一是漂泊不定。浮云的漂泊不定,既可以比喻人的行踪,也可以用作对时事、世事的写照。不过,有些诗人在艺术创作中向它注入新的意义,如象征不堪一击的社会势力等。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流水生涯尽,浮云世事空。(杜甫《哭长孙侍御》)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

23建安诗人曹植在《吁嗟篇》和《杂诗·二》中,以蓬自喻,抒写其迁徙之苦,成功创造了“转蓬”意象。后世作者反复使用,形成了人人习见的涵义:漂泊不定;漂泊是为恶劣的环境所逼迫;漂泊的孤寂和哀伤。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驄。(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此地为一别,孤蓬万里征。(李白《送友人》)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杜甫《赠李白》)

24源于先民对水的深刻观照。水最具约定性的涵义是时间的流逝,寄寓生命、时光流逝的感伤,沧桑无定的感慨。水还用于比喻情感、情思的强烈和持久。也象征着悠闲、淡泊、自由。

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柳永《八声甘州》)

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李白《古风·十一》)

谁信乱离花不见,只应惆怅水东流。(韦庄《江边吟》)

唯有漳河东逝水,年年春涨浴飞凫。(尤珍《邺都怀古》)

思君意不穷,长如流水注。(何逊《野夕答孙郎擢诗》)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何须更赋山阳笛,寒月沈西水东流。(许浑《同韦少尹伤故卫尉李少卿》)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左思《招隐》)

25月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其约定的涵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团圆和思念。古典诗词中的月意象,常常是团圆的象征,寄寓着与亲人团聚的心愿与期待。但诗人们却很少描写月下团聚的快乐,却屡屡倾诉月下离散的痛苦。月引发了诗人的愁思和怅恨。

(2)故园。明月暗示着亲人团聚的希望与期待,因此,月意象自然又与家乡联系起来,成为故园的象征。

(3)永恒。明月,跨越时空,阅尽沧桑兴亡,见证历史。月意象渗透着哲理的意味。

除了以上三种习惯性的涵义外,月意象还有两种常见的用法,其一,月是美的象征。其二,利用月光照耀下的澄沏、宁静的境界,寄寓淡泊闲逸,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萧条夜静边风吹,独倚营门望秋月。(郎士元《塞下曲》)

弄影西厢侵户月,分香东畔拂墙花。此时相望抵天涯。(贺铸《减字浣溪沙》)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岑参《碛中作》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中秋作》)

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刘禹锡《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其余意象还有夕阳、烟雨、落花、牡丹、梧桐、梅竹、蛩、莺、燕、鹊、楚客、古道……等。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_整理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文化含义及理解(第一编) (一)树木类 1.松柏 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2.竹子 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 3.杨柳 “柳”谐音“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将别情用柳化成形象语句的是柳永,他在《雨霖铃》中写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以杨柳岸配合晓风、残月等意象,把自己与情人分别的凄惨之意描绘得淋漓尽致。 4.梧桐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5.芭蕉 “芭蕉”和“梧桐”的意象差不多,都是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二)花草类 1.红叶 传情之物。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据唐人范摅《云溪友议》:相传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如高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 2.黄叶 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常给人凄凉孤独之感,故古典诗歌中黄叶常常指凋零或美人迟暮之意。刘长卿《酬李穆见寄》:“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温庭筠《送人东归》:“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3.采薇 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4.红豆 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

古诗词寓意顺口溜

古诗词寓意顺口溜 教学参考 0810 1248 古诗词寓意顺口溜 诗词鉴赏题在高考语文卷中所占的分值越来越大。考试大纲对诗词鉴赏这部分所提出的要求是“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并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考题多以主观题形式出现。 古诗词的形象包括人的形象以及物的形象。那么,意象又是什么呢?简而言之,诗人在客观之物上加上主观之意,便创造出一定的意象。在古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观感情被逐渐固化下来,用以表现特定的场景和寓意。在高考中,有一些意象是反复出现的。笔者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行总结,以助考生记忆,从而更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 松梅竹菊寓高洁, 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 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2004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2.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

2018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或思想的物象(事物或独特的艺术形象)。以下是初中七至九年级古诗词中常见的一些意象,并例举出相关诗句。 酒、饮酒 多表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例句及出处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李清照)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李白)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范仲淹) 5、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6、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浣溪沙》晏殊) 羌笛 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例句及出处 1、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2、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范仲淹)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 柳 折柳“柳”与“留”谐音,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而“折柳”就有相留之意。 例句及出处 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月

(残月、明月、新月、玉盘)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例句及出处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张继) 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李白) 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无题》李商隐) 流水 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例句及出处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短歌行》曹操) 斜阳 (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 例句及出处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渔家傲》范仲淹) 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望江南》温庭筠)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风、霜、烟 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 例句及出处

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的含义

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的含义马国轩 杨柳表现离情别恨或柔情 杨花象征离散 梧桐表现寂寞惆怅、凄苦凄凉悲伤 木叶表现惆怅落寞的心境 梅花象征高洁或不屈不挠纯净洁白 兰花象征高洁、美好 菊花象征隐逸、高洁、脱俗、高雅 竹象征正直、不从俗、向上、有气节 桃花形容美女的容颜牡丹表现富贵、美好 松柏高洁、坚强、坚贞或富有生命力 绿叶表现希望、活力 黄叶象征新陈代谢或表现美人迟暮 禾黍表黍离之悲(对昔盛今衰的感叹) 草①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②表现荒凉、偏僻 ③象征地位、身份的卑微花落表现失意、人生挫折或惜春之情,感伤黄粱表现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 花开象征希望、人生的美好 鸳鸯常喻夫妻,表现夫妻情深 鸿雁表现书信、两情交往或思乡之情 鹧鸪烘托荒凉破败或惆怅落寞 杜鹃哀怨、悲伤、凄凉 燕温情、惜春、爱的思念、沧桑、漂泊、信 猴猿表现凄厉、哀伤、孤寂,愁苦 鹰表现刚劲、自由或大志 鱼表现自由、闲适 乌鸦不祥之物或比喻小人、凡夫俗客 沙鸥表现人生的飘零或伤感愁怀 青鸟指代情人的使者 太阳表现希望、活力或时光流逝 细雨表现生机、活力或缠绵的友情、爱情 细雨潜移默化的教化 夕阳比喻年老或表现失落、悲叹沧桑 月亮 ①象征人生的圆满、缺憾; ②表现亲人的团圆、分离; ③寄托思乡、思亲之情; ④表现旷达、潇洒,美丽,冷清 霜象征人生无常易老,表前路坎坷 雪象征纯洁、高洁或表环境的恶劣 露比喻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暴雨象征热情或残酷,荡污秽的力量 春风表现希望、旷达、欢娱、得意 1

西风表落寞、惆怅、思归、烘托衰败 浮云表现游子漂泊、飘零晴天表现光明、欢娱 浓云表现愁肠压抑 阴天表现压抑、愁苦、寂寞 玉象征高洁、脱俗 尺素指代书信 吴钩佩带的刀剑,看吴钩,建功立业的抱负 珍珠表现美丽、纯洁无瑕 船漂泊、无拘无束,自由旷达 红色象征青春、热情,表现喜事 白色象征纯洁无瑕,表现丧事 绿色象征希望、活力、和平 黑色表现黑暗、绝望或神秘 蓝色表现高雅或忧郁 黄色象征温暖、平和紫色表现高贵、神秘 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南园泛指花草园林 落日惆怅冬雪冷峻 秋雨忧愁流水叹惋、时间流逝 落叶失意、伤感丁香指愁思或爱恋情结 大漠苍凉旷野凄清 红豆相思 竹林闲趣、隐逸孤灯孤苦、羁旅凄凉,思乡怀人秋虫凄凉故园乡愁 烛相思、别愁 枯藤萧瑟、荒凉 古琴知音 古道荒凉 飞鸟空远 长亭送别 楼兰西域古国名,表现卫国立功 关山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 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 莲“怜”谐音双关,借以表达爱情 阑(栏)干象征着思念、寂寞、离愁 孤雁思亲,思乡,孤独 寒蝉悲凉、离愁别绪 梅子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古诗词常见意象顺口溜说课材料

古诗词常见意象顺口 溜

精品文档 2014高考语文改革之后,不少试卷中诗词鉴赏题在高考语文卷中所占的分值越来越大。考试大纲对诗词鉴赏这部分所提出的要求是“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并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题多以主观题形式出现。 古诗词的形象包括人的形象以及物的形象。那么,意象又是什么呢?简而言之,诗人在客观之物上加上主观之意,便创造出一定的意象。在古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观感情被逐渐固化下来,用以表现特定的场景和寓意。在高考中,有一些意象是反复出现的。笔者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行总结,以助考生记忆,从而更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 松梅竹菊寓高洁, 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 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2004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相应考题还可查阅:2013年上海卷《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2012年大纲卷《落叶》等等 2、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2004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所出的诗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古诗词常用意象集锦(精)分析

古诗词常用意象集锦意象是鉴赏诗歌的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元素。抓住了意象也就把握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涵其中的思想感情。所以了解意象的特殊寓意,是读懂作品的关键。下面这些意象就常含有不同的寓意。 1、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 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2、黄昏、夕照(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 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3、流水、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失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 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此 外,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 扁舟。”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用流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4、长亭——陆上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5、羌笛----象征凄切悲凉之意境。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

好记性: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顺口溜

好记性: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顺口溜意象可“数”,是可以直接从作品中获得的;意境需“悟”,“悟”的结果与读者个人的胸襟抱负、个性气质、知识修养、人生经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也可能“悟”出不同的意境来。 从1988年语文高考首次出现诗词鉴赏题以来,诗词鉴赏题在高考语文卷中所占的分值越来越大。考试大纲对诗词鉴赏这部分所提出的要求是“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并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题多以主观题形式出现。 古诗词的形象包括人的形象以及物的形象。那么,意象又是什么呢?简而言之,诗人在客观之物上加上主观之意,便创造出一定的意象。在古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观感情被逐渐固化下来,用以表现特定的场景和寓意。在高考中,有一些意象是反复出现的。笔者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行总结,以助考生记忆,从而更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松梅竹菊寓高洁, 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 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2004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2、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2004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所出的诗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中考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

酒、饮酒 多表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李清照)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李白)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范仲淹) 5.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6.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浣溪沙》晏殊) 羌笛 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1.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2.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范仲淹)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 柳 折柳“柳”与“留”谐音,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而“折柳”就有相留之意。 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月(残月、明月、新月、玉盘) 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张继) 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李白) 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无题》李商隐) 流水 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短歌行》曹操) 斜阳(夕阳、落日) 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渔家傲》范仲淹) 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望江南》温庭筠)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浮云 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李白) 风、霜、烟 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 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崔颢) 2.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雁门太守行》李贺) 3.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武陵春》李清照) 4.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解读

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解读(动物类) 一、课前导入(家庭作业讲解) 二、知识点讲解 诗歌是借助于形象来抒情的一门艺术。在绝大多数诗歌中,诗人不一定把情感直接表达出来,而是借助某些形象去含蓄地表达,有的事物经过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锤炼,凝聚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寄托了诗人特定的思想感情。 所谓意象,就是这些蕴涵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诗人写诗,借助“象”来表达心中的“意”;反言之,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如果我们能较好地把握一些意象的内涵,把握和解读作者的思想感情就会得心应手许多。 授之以渔——方法技巧展示 意象解读 古人仰而观天,俯而察地,体悟天地万物的生生不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鸟兽虫鱼。 一、大雁 大雁,又叫鸿雁。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这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白居易在《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中写到:“吊影分飞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战乱中亲人如分飞孤雁,只能吊影自怜,像断根的蓬草,随风飘荡。范仲淹《渔家傲》中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暗寓出边地的荒凉,来衬托边防将士不得归去的无奈之情。《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唱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一面是“北雁南飞”,一面是“长亭送别”,张生羁旅之苦通过莺莺之口表达了出来。 “鸿雁”也经常用来指代书信。飞鸿传书的传说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也就成了诗歌中的常见现象。如“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等。 二、燕子 《诗经》中把燕子叫做“玄鸟”。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很多诗句都把它当做春天

初中古诗词常用意象整理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 1.植物类 2.动物类 3.乐器类 4.自然类 5.场所类 一、植物类(比喻或象征):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桃花、扬花。 1.芳草 (1)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2)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 离别、荒凉、思乡怀人) 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3.梅花:高洁、气节、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不屈不挠的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4.松柏:象征孤直顽强、坚贞不屈。《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竹:气节、正直、虚心、高洁、积极向上、顽强的生命力,不屈不挠。亭亭玉立,挺拔多姿,蒸蒸日上,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柳”的意象(送别,留恋,思乡伤感)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一、草木类: 1、草木的繁盛(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开满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点出了时代更替、物是人非的盛衰兴亡之感。 2、草( 离别、荒凉、思乡怀人) 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黄叶、枫叶、落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时光飞逝,漂泊。) 如《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黄叶就是勾起游子思乡的东西,异旅他乡,仰望苍穹的碧蓝,只见黄叶飘飞,不由使游子联想自身漂泊异乡的怅惘,勾起寂寞乡愁。 4、松柏(正直,高洁、傲岸,常青、顽强的生命力)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傲正直耐寒的品格。如:《青松》(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5、竹(气节、正直、虚心、高洁、积极向上、顽强的生命力)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 《竹岩》(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本诗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6、梅花(气节、高洁、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如《白梅》(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7、柳(送别,留恋,思乡伤感)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如《渭城曲》(王维):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花卉类: 8、落花(时光飞逝,青春不在、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关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9、菊(高洁,隐士,顽强的生命力)菊花,作为傲霜之花,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_整理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 (一)树木类 1.松柏 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 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高洁的品质。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 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2.竹子 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 “柳”谐音“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 折柳送别。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即取此意。将别情用柳化成形象语句的是柳永,他在《雨霖铃》中写道:“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以杨柳岸配合晓风、残月等意象,把自己与情人分别的凄惨之意描绘 得淋漓尽致。 4.梧桐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 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 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 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 明”(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5.芭蕉 “芭蕉”和“梧桐”的意象差不多,都是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常常与孤独忧愁特 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对芭蕉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 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6.折桂 比喻科举及第。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 客尚飘蓬。”《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唐人权德舆《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 十韵因献之》:“握兰中台并,折桂东堂春。” 7.怀桔 指孝顺双亲。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 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唐人张祜《送魏尚书赴镇州行营》诗云:“伍员忠是节,陆绩孝为心。”范成大《送詹道子教 授祠养亲》:“下马人门怀桔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二)花草类 1.红叶 传情之物。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据唐人范摅《云溪 友议》:相传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 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如高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 2.黄叶 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常给人凄凉孤独之感,故古典诗歌中黄叶常常指凋零或美人迟 暮之意。王勃《山中》:“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刘长卿《酬李穆见寄》:“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温庭筠《送人东归》:“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1、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2、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 声慢》)等。 2、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高洁脱俗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3、动物类 猿猴:哀伤凄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高中诗歌常见意象总结

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 一、送别类意象? 1.?杨柳“柳”与“留”谐音,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长亭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3.?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唐代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4.?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以酒抒写别离之情。如王维的《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思乡类意象? 1.?月亮思乡的代名词。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鸿雁常借雁抒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元代《西厢记》结尾“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3.?莼羹鲈脍思乡之情. 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4.?双鲤鲤鱼代指书信,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5 捣衣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 三、愁苦类意象 1.?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2.?芭蕉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3.?流水。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4.?猿猴借猿啼表达悲伤的感情。赵嘏《忆山阳》: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5.?杜鹃鸟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于是腑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宋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6. 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7. 鹧鸪离愁别绪,鸣声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四、抒怀类意象 1.?菊花。素雅淡泊,坚强清高。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宋人郑思肖《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2.?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3.?松柏松柏的耐寒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三国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人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中的“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 4.?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象征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的禀性。“遭霜雪而不凋,

古诗词常用意象集锦

古诗词常用意象集锦

古代诗歌常用意象归纳 意象是鉴赏诗歌的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元素。抓住了意象也就把握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涵其中的思想感情。所以了解意象的特殊寓意,是读懂作品的关键。下面这些意象就常含有不同的寓意。 1、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2、黄昏、夕照(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伤 古吊昔的悲凉意蕴。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3、流水、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失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 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

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6、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像晶莹的玉壶的冰一样,样高洁如故。“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7、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8、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

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总结

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总结松梅竹菊寓高洁, 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 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2004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2、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2004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所出的诗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3、“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2004年全国卷Ⅱ诗词鉴赏题考察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 鹧鸪天晏几道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归纳

附录二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归纳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或思想的物象(事物或独特的艺术形象)。

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归纳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 王湾《次北固山下》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说明站得高望得远的道理。 说明要有藐视和压倒一切困难的雄心和气概,才能有所作为的人生哲理。 杜甫《望岳》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常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比喻绝处逢生的情景。 陆游《游山西村》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表达了任何腐朽势力都不可逆转历史潮流,新生力量必将茁壮成长的思想。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 《木兰诗》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抒发历史兴亡之感,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 杜牧《赤壁》 (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苏轼《水调歌头》 (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站得高看得远。 王安石《登飞来峰》 典故归纳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典故: 闻笛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烂柯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

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了。 在诗中的意思和作用: 诗人是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典故: 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词人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乡与忧国、报国之情交织在一起。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典故: 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典故: 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典故: 射天狼——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略”的。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词人在这句中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八百里分麾下炙,……马作的卢飞快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典故: 八百里——指牛。据《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駮”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 的卢——良马名。据《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载,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的卢马“一踊三丈”驮他脱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