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达《金融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练习+模拟试题】利率的决定及作用【圣才出品】

黄达《金融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练习+模拟试题】利率的决定及作用【圣才出品】

黄达《金融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练习+模拟试题】利率的决定及作用【圣才出品】
黄达《金融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练习+模拟试题】利率的决定及作用【圣才出品】

第11章金融基础设施

1.如何理解金融的“基础设施”?

答:目前,人们对金融基础设施的界定存在不同的理解。

①狭义的金融基础设施主要是指以中央银行为主体的支付清算体系。

②广义上的,金融基础设施还包括确保金融市场有效运行的法律程序、会计与审计体系、信用评级、监管框架以及相应的金融标准与交易规则等。

③目前,国际清算银行支付与结算委员会(CPSS)和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制定与发布金融市场基础设施(FMIs)原则框架,其中包括系统重要性支付系统、中央证券托管系统、中央证券清算系统、中央交易对手和交易信息库等。

2.如何评价中国金融基础设施的现状?

答:略。

3.为什么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系统职责日益受到重视?一个方便、快捷并保持顺畅运行的支付清算系统对经济生活有何重要意义?

答:(1)商业银行办理结算业务除需采用相应的支付工具、结算方式以外,还需借助银行同业的协作,才能最终实现客户委办的结算业务。另外,出于自身需要,银行也会与其他金融机构发生大量的业务往来。因此,银行同业之间也会产生债权债务的清偿和资金的划转。为此,需要通过一定的清算组织和支付系统,进行支付指令的发送与接受、对账与确认、收付数额的统计轧差、全额或净额清偿等一系列程序,即所谓的“清算”。尽管银行之间可以通过建立双边清算机制实现相互间的资金清算,但在一个复杂的、拥有许多参与者的金融体系中,单纯依靠银行间的双边清算实现巨额资金转移,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造成资源的巨大

浪费。为了顺利实现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转移,除需要借助清算机构、支付系统及支付工具以外,还需要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提供支付清算服务。尽管各国的支付清算体系构成不同,但银行同业间的资金转移一般都是通过中央银行的最终清算实现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林立、银行业务不断扩大,债权债务关系错综复杂,票据交换及清算若不能得到及时、合理处置,会阻碍经济顺畅运行。中央银行作为一国支付清算体系的核心参与者和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方式、途径,使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顺利完成并维护支付系统的平稳运行,从而保证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所以其组织支付清算系统的职责日益受到重视。

(2)支付清算系统对经济生活的意义

①由一国中央银行主持下的支付系统是现代经济活动运行的“基础设施”。它可以形容为资金的高速公路,当道路宽阔、畅通、覆盖面大时,资金在债权债务人之间的流动就顺畅,经济体运行就健康。如果不通畅,例如用于支付的资金在支付系统中被金融机构无偿占用的时间过长,就会付出过高的清算成本,资金运用的效率就会降低;一旦发生局部的堵塞和服务中断,债权债务不能及时清偿,就会给经济运行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市场经济较发达的国家都十分重视建立一个高效、稳定的支付系统。

②安全、高效的支付系统有利于规避金融风险。任何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支付系统都是通过缜密设计、合理建设和规范运行来规避和控制各种金融风险的。支付系统在运转过程中可以发现金融机构经营过程中的一部分潜在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并能主动预警。比如支付系统可以监测各家商业银行清算账户的日间透支额和日终透支额,一旦这些指标出现异常,支付系统就会要求商业银行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支付效率。

③高效的支付系统还可以为一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服务。任何国家的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都需要以完整、可靠、及时的金融信息为基础。支付系统提供的信息来源于真实

发生的每一笔支付业务,因此可以为中央银行分析金融形势、制定货币政策提供服务。从另一个角度讲,支付系统又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施的工具和渠道。比如通过支付系统可以改变货币供给量,扩大或缩小现钞和硬币的发行量;通过提供便利或设置障碍,支付系统还可加快或放缓货币流通的速度。近年来流行于欧美支付系统的DVP(delivery versus payment)服务,是将支付系统与一国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交易系统相连接,使中央银行的债券买卖与金融机构的账户处理同步完成,这就有效地缩短了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交易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时滞。

④如果是通用货币的支付系统如美元、欧元、日元的支付系统,它们还会对全球经济或区域经济发挥作用,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

4.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和国际社会针对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进行了哪些重要改革?

答: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暴露了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在应对金融工具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方面的缺陷,许多金融交易的信息披露不充分,针对交易对手方之间敞口的风险抵押严重不足。根据二十国集团(G20)的要求,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于2010年4月开始着手推进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改革。迄今为止的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建立场外衍生品交易信息库

场外衍生品交易信息库是一个保存场外衍生品交易在其存续期间所有相关细节的电子登记库。该项改革要求所有的场外衍生品合同均须向交易信息库报告,交易信息库则为监管者、市场参与者和公众提供信息,据此提高场外衍生品市场的透明度。如果所有的金融交易均向交易信息库报告了交易信息,则相关监管机构就能及时全面地掌握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总体情况。假如在金融危机前交易信息库已经存在,则像美国国际集团(AIG)那样巨大的衍生品头寸就有可能被及早发现。除此之外,交易信息库须协助监管机构评估系统性风险

和金融稳定性、监督市场参与者以及开展机构处置活动等。

②建立中央交易对手

中央交易对手相当于为场外金融衍生品建立一个集中清算机制。目前,衍生品的清算和结算存在两套平行体系,即双边清算体系和中央交易对手体系。通常而言,大部分的场外衍生品交易采用双边清算体系,而大部分在交易所买卖的衍生品和部分场外衍生品的清算则通过中央交易对手体系。中央交易对手是介于买卖双方中间的独立法律主体,一旦买卖双方达成交易,交易信息将由中央交易对手登记注册,买卖双方的原始合约将由交易方与中央交易对手分别签订的两份新合约替代。

相较于双边清算,通过中央交易对手进行清算具有明显的好处。中央交易对手介入两个原始交易对手之间,使原始交易对手相互隔离,一方面可以降低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另一方面还有助于防止金融违约,从而促进金融稳定。当然,集中清算也会将金融风险集中于中央交易对手,因此,中央交易对手自身的稳健性至关重要。中央交易对手清算机制是否具有分散风险的功能取决于两大关键因素:一是采用该清算机制的成员所投入的资本量;二是与未偿付的风险敞口相匹配的原始抵押值。针对此,中央交易对手会要求其成员至少每天根据头寸价格变动情况对抵押品进行调整。

5.如何认识金融业标准?中国在实施这些标准时应持何种态度?

答:(1)金融业标准是金融行业须共同遵守的统一规范和通用语言,是能对金融业务活动做出明确界定并作为衡量相关金融行为的参照系。

金融业标准目前主要集中在“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中。“金融部门评估规划”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于1999年5月联合推出,旨在加强对成员国(地区)金融脆弱性的评估与监测,以减少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同时推动一国(地区)金融改革和发展。

目前,FSAP已成为国际广泛接受的金融稳定评估框架。

尽管FSAP并不包括所有的业务准则,但涵盖了金融业五个主要方面的准则,即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发布的《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国际证监会组织发布的《证券监管目标与原则》;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发布的《保险核心原则与方法》;十国集团中央银行支付体系委员会发布的《重要支付系统核心原则》以及IOSCO和CPSS联合发布的《证券清算体系建议》。

(2)2012年4月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公布报告认为,中国金融体系较好地遵守了《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证券监管目标与原则》、《保险核心原则与方法》、《重要支付系统核心原则》和《证券清算体系建议》等金融领域的国际标准,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在监管能力、法规体系、信息透明度和消费者保护方面进展明显,监管有效性显著提升。

从总体上看,过去国际上通行的金融业标准,大多是西方发达国家制定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后来者,因此基本上是发达国家说了算。西方国家制定金融业标准,难免倾向于考虑自身利益。中国经济金融已经进入一定发展阶段,需要积极参与金融业国际标准的制定过程。“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参与国际金融准则新一轮修订,提升我国金融业稳健标准”。简言之,中国在制定金融业标准中需要有自己的声音。但无论如何,提高金融业标准对中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是有利的。

第3篇货币均衡与宏观政策

第12章利率的决定及作用

1.为什么利息成为收益的最一般的形式?举一个例子,说明收益的资本化。

答:(1)利息是资金所有者由于借出资金而取得的报酬,它来自于生产者使用该笔资金发挥生产职能而形成的利润的一部分。显然,没有借贷,就没有利息。但在现实生活中,利息被人们看作是收益的一般形态:无论贷出资金与否,利息都被看作是资金所有者理所当然的收入——可能取得的或将会取得的收入。与此相对应,无论借入资金与否,生产经营者也总是把自己的利润分成利息与企业收入两部分,似乎只有扣除利息所余下的利润才是经营所得。于是,利息就成为一个尺度:如果所获利润与投资额之比低于利息率,则根本不应该投资;如果扣除利息,所余利润与投资的比例甚低,则说明经营的效益不高。

利息之所以能够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马克思认为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①借贷关系中利息是资本所有权的果实这种观念被广而化之,取得了普遍存在的意义。在货币资本的借贷中,贷者之所以可以取得利息,在于他拥有对货币资本的所有权;而借者之所以能够支付利息,在于他将这部分资本运用于产业营运的过程之中,形成价值的增值。一旦人们忽略整个过程中创造价值这个实质内容,而仅仅注意货币资本的所有权可以带来利息这一联系,货币资本自身天然具有收益性的概念,便根植于人们的观念之中。

②利息虽然就其实质来说是利润的一部分,但同利润率有一个极明显的区别:利润率是一个与企业经营状况密切联系因而事先捉摸不定的量;而利息率则是一个事先极其确定的量,无论企业家的生产经营情形如何,都不会改变这个量。因此,对于企业主来说,“一旦利息作为独特的范畴存在,企业主收入事实上就只是总利润超过利息的余额所采取的对立形式。”利息率的大小,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直接制约企业主收入的多少。在这个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