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肾病科 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轻型中医临床路径版

肾病科 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轻型中医临床路径版

肾病科 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轻型中医临床路径版
肾病科 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轻型中医临床路径版

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轻型)中医临床路径

(2017年版)

令狐采学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轻型的住院患者。

一、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肾风。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ICD-10编码:N03)。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慢性肾小球肾炎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9):129-132)。

(2)西医诊断标准

诊断参考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第1版)(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

分型参考《慢性肾小球肾炎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9):129-132)。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常见证候:

本证:

脾肾气虚证

肺肾气虚证

脾肾阳虚证

气阴两虚证

肝肾阴虚证

标证:

水湿证

湿热证

湿浊证

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

2.尿蛋白1~2+之间,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2g,肾功能正常者。

3.排除慢性肾小球肾炎重型患者。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常规,尿红细胞形态学,双肾、输尿管超声,肝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便常规+潜血,免疫八项:CRP、lgG、lgM、lgA、C3、C4、ASO、RF,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肾穿刺活检术,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血、尿蛋白电泳,肾小管酸化功能,血、尿渗透压,尿酶,尿电解质,血、尿β2-MG,中段尿细菌培养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论治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本证:

(1)脾肾气虚证:健脾益肾。

(2)肺肾气虚证:补益肺肾。

(3)脾肾阳虚证:温补脾肾。

(4)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5)肝肾阴虚证:滋养肝肾。

标证:

(1)水湿证:利水消肿。

(2)湿热证:清利湿热。

(3)湿浊证:化湿泄浊。

(4)血瘀证:活血化瘀。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其他中医特色治疗

(1)针灸治疗

(2)穴位注射

(3)敷贴法

(4)中药足浴

4.饮食疗法

5.护理调摄要点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主要症状改善,证候积分减少。

2.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减少,血肌酐及eGFR保持稳定。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肾功能急剧恶化,或病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需肾替代治疗者,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若出现尿蛋白增多、肾病理有活动性表现,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或细胞毒类药物的患者,退出本路径。

3.出现治疗相关的并发症,严重感染或肾穿刺并发症,或新出现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并发症,严重者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轻型)中医临床路径住院流程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轻型)

(ICD-10编码:N03)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天实际住院日:天

(江苏省中医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