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亦药亦毒_论细辛_林大勇

_亦药亦毒_论细辛_林大勇

_亦药亦毒_论细辛_林大勇
_亦药亦毒_论细辛_林大勇

第11卷第6期 2009 年 6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1 No. 6

Jun . ,2009

细辛者,阳药也,风药也。阳主升散,风性动泄,其味极辛,芳香峻烈,故善走经窜络,入髓透骨,启闭开窍。然而,此一味细辛却可谓是“宜用,而不易用”。所谓细辛“宜用”者,其上达巅顶可通利耳目,旁贯百骸以无微不至,内之宣络脉而疏通百节,外之行孔窍能直透肌肤,竟如此能行能散。而云其“不易用”者,全因细辛之毒。遂古今畏惧之者“甚至终身行医,而终身视细辛为蛇蝎”。细辛一品,真可谓亦药亦毒,亦正亦邪。然而“能用毒药,方为良医”,必使趋细辛辛香走窜之利,避细辛燥烈峻毒之害可也。果真知此“用药即是用毒”之理,则于细辛之用便豁然可通而无忧矣。

1 用药部位及释名

1.1用药部位之变迁

细辛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细辛之根或全草入药。《名医别录》云:

“二月、八月采根,阴干。”《本草经集注》曰:

“用之去其头节。”《雷公炮炙论》曰:

“一一拣去双叶,服之害人,须去头土。”由斯可见,古代细辛之用药部位为根,且强调须做药物之纯净处理,即“去其头节”、“拣去双叶”、“去头土”,并认为“双叶,服之害人”。此后按《证类本草》、《本草衍义》、《本草备要》、《本草求真》、《本草纲目》等历代本草著作所云均依用此说。沿至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细辛仍以根部入药,各药店在采购细辛之时要求购进全草,以便鉴别真伪,经鉴定后再去除地上部分而但留根部。后又至因于细辛药源渐稀,遂逐将其地上部分亦入于药用。甚则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中药学》教材均记载细辛药用全草。直到2005年第8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才明确指出细辛药用部位为“根及根茎”,可谓正本清源,正如宋·沈括《梦溪笔谈》云:“药有用根,或用茎叶,虽是一物,性或不同,苟未深达其理,未可妄用。”

1.2释名

《广雅·释草》云:

“细条,细辛也。”细乃谓其形,辛则言其味,即指其根细而味辛,故名细辛。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六云:

“细辛……极细而直,深紫色,味极辛。嚼之习习如椒,其辛更甚于

椒。”宋·苏颂亦曰:

“其根细,而其味极辛,故名之曰细辛。”

2 细辛之用

2.1历代医家对细辛的应用

古时善用细辛者,当首推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论》凡113方中,用细辛者有6方,《金匮要略》265首方中,亦有14方用之者。其中,细辛或配干姜、半夏、麻黄等,温肺化饮,祛风散寒,启闭开窍,入射干麻黄汤,主治寒饮郁肺之“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入厚朴麻黄汤,主治寒饮夹热之“咳而脉浮”者;入小青龙汤,主治外寒内饮之“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亦或主“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之溢饮者;入小青龙加石膏汤,主治“心下有水”属寒饮夹热之“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又入苓甘五味姜辛汤、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及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大黄汤,主治支饮诸证。细辛或配以附子或乌头,温阳化饮,入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治水气凝结之“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者;入赤丸,主治“寒气厥逆”;入大黄附子汤,主治寒实积滞之“胁下偏痛”、“脉紧弦”者。或配以蜀椒、附子、干姜、桂枝等,温藏安蛔,入乌梅丸,主治“病者静而复时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其人当吐蛔”之蛔厥证。此外,尚有配桂枝、防风等,外散风寒,温通阳气,入侯氏黑散,主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诸凡种种,可见仅此一味细辛,便被仲景运用得纵横贯通,左右逢源[1-2]。

自仲景开细辛应用之先河,后世诸家亦多有继承与发展。如《普济方》中之细辛散主治“风冷头痛,痛则如破,其脉微弦而紧”。《圣济总录》之至灵散方用细辛和雄黄等分为末,吹鼻治疗偏头痛。《御药院方》之细辛散主治牙齿疼痛。《卫生家宝方》载细辛末,醋调贴脐上,主治小儿口疮。《世医得效方》载细辛末,吹入鼻中,主治暗风卒倒,不省人事。《本草纲目》载细辛配丁香为末,每服一钱,柿蒂汤送下,主治虚寒呕吐,饮食不下,等等,都是应用细辛之佳效良方。众多医家,在广泛的临床实践中大量地应

“亦药亦毒”论细辛

林大勇,李 斌,曲道炜

(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2)

摘 要:系统地探讨了细辛的用药部位、性味功效、配伍规律、使用指征、剂量、毒性及煎煮方法,并针对自古流传的“细辛不过钱”之俗谚加以讨论。总之,能用毒药,方为良医,若能把握安全剂量,施以适当地配伍及煎煮方法,必然能趋细辛宏效之利,而避细辛峻毒之害,从而安全有效地使用细辛。

关键词:细辛;用药部位;剂量;毒性;煎煮

中图分类号:R28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2X (2009)06- 0017- 03

收稿日期:2009-02-26

作者简介:林大勇(1979-),男,辽宁沈阳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中医经典理论教学与科研。

17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1卷

用细辛,取得了非凡之疗效,并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3]。

2.2细辛的使用指征

《神农本草经·卷二·上品》云:

“细辛,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4]。”同时结合对仲景于《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使用细辛方药原文描述之研究,可大致概括出细辛之使用指征为:恶寒,不渴,或兼有咳逆、厥冷、疼痛者。所谓恶寒,是指病者感觉怕冷喜温,四肢冰冷,常常夏季亦穿厚衣,或者稍微冒受风寒则冷气彻骨,周身拘紧不适。所谓不渴,是指患者口不干渴,并常有清稀涎唾且量多,甚或自觉口内有冷气,咽下涎唾亦觉冰冷。从整体状态来看,此类患者常表现为“但欲寐”,即精神不振,喜卧懒言,小便清长,脉象多迟缓或“脉细欲绝”,其舌质淡红,舌苔白润、白腻或白滑,并舌面上常罩一层稀滑之黏液。除此之外,其人或咳逆者,必伴痰液清稀量多,或多泡沫,或有清涕如水;或有厥冷者,则四肢冰冷且痛,遇冷尤重;或有疼痛者,必是拘挛冷痛,喜温恶寒,得温则缓[5-6]。

2.3细辛的使用剂量

2.3.1 历代医家使用细辛之剂量 仲景用细辛之剂量范围在1两至6两,其中绝大多数用量在2两或3两。据柯雪帆氏之考证,通过对国家计量总局《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中与仲景同时代的“光和大司农铜权”之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核算,认为东汉1斤合今之250克,1两合今之15.625克(1斤等于16两)。又,丘光明氏等据目前全国范围内收集到的39件东汉时期权衡器出土文物,实物实际测量,推算东汉1斤量值约为222克,如此1两量值约为13.875g。由此笔者认为,东汉1两量值范围约在13.875~15.625g。故仲景使用细辛之剂量范围是13.875~93.75g。若上述剂量是3次服药量,则每次服用细辛量为4.625~31.25g[7-8]。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载:

“治产后腹中余血未尽,后痛强满,气息不通”之生地黄汤中细辛用“一两半”(唐代用药剂量单位沿用汉制)。唐·王焘《外台秘要》中治“咳嗽上气,时时呕白唾沫数十年者”用细辛“一两”。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加味三五七散作汤剂方中细辛用量为“一斤八两”。明·朱氏《普济方》治风湿头痛立效方中细辛用“半两”。清代《石室秘录》完治法治疗头痛之两方中,细辛分别用“五钱”和“一两”。民国·张锡纯于《医学衷中参西录》麻黄细辛附子汤后注云细辛“二钱非不可用”[9]。

上述历代诸家所用细辛之剂量多远超过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现版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中药学》教材中载细辛1~3g用量之规定。如是之规定则多依从于自古流传的“辛不过钱”之俗谚。2.3.2 何谓“细辛不过钱”“细辛不过钱”之说,始于宋·陈承的《本草别说》,然原著已佚。据宋·唐慎微《经史证类大观本草》引《本草别说》语:

“《别说》云: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虽死无伤。”后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载:

“承曰: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虽死无伤[10]”。(笔者认为李时珍所云之“不可过一钱”当改为“不可过一钱匕”)其中所谓

钱匕者,正如唐·孙思邈《千金要方》云:

“钱匕者,以大钱上全抄之,若云半钱匕者,则是一钱抄取一边尔,并用五铢钱也。”即以汉代之五铢钱匕量取药末至不落者为一钱匕,用五铢钱匕量取药末至半边者为半钱匕。1钱匕约今之5分6厘,合2克强;半钱匕约今之2分8厘,合1克强。非常值得注意的是,所谓 “不可过半钱匕”或“不可过一钱匕”是有前提条件的,即“细辛若单用末”,而并非指细辛入汤剂不可过半钱匕或一钱匕。实践证明,远自张仲景用细辛入汤剂之剂量就超出此所谓“一钱匕”,后世医家亦如此,直至现代大量临床报道,用细辛至10g、20g,甚至最多达到60g者,非但未有中毒,而且还均取得了显著疗效。由此笔者认为,临床使用细辛之凡入汤剂者,当不必拘泥于“细辛不过钱”之说[11]。

然而,尽管如此,不同之人,体质不同,对细辛耐受性各有显著差异。笔者曾遇用细辛(全草)30g 治疗阳虚失眠使显效而无中毒者,亦有仅用5g却致中毒者。因此,应用细辛之剂量尤当慎重,应从小剂量开始,如无不良反应,再逐渐加量,采用递增的方式以取效,如此之用法比较安全、稳妥。

3 细辛之毒

3.1细辛有毒论

历代多数医家认为细辛有毒,并论及中毒之征为“气闷塞不通者死。”此描述恰合于现代药理学之研究。研究表明细辛之毒性主要由其挥发油中毒性成分黄樟醚引起,其可使中枢先兴奋后抑制,随意运动及呼吸减慢,反射消失,心律渐紊乱直至停搏,最后致呼吸肌麻痹乃至死亡。此外,黄樟醚亦有致癌作用等。

服用细辛中毒后,应立即采取解毒措施抢救:中毒轻者出现口唇、舌尖和指趾麻木,停药后诸症即可消失。若中毒严重,出现呼吸困难,心律异常,或致肾脏之损害者,应立即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3.2细辛无毒论

《神农本草经·卷二·上品》云:

“细辛,味辛,温……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本经》将细辛列为上品,即说明其属无毒。正如《本经》开篇所言:

“上药……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吴普本草》亦曰细辛:

“无毒”。清·张志聪《本草崇原》曰:“细辛……岂辛香之药而反闭气乎?岂上品无毒而不可多服乎?”又清·陈修源《神农本草经读》云:“陈承谓细辛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闷塞不通而死。近医多以此语忌用,而不知辛香之药,岂能闭气?上品无毒之药,何不可多用?方书之言,类此者不少。学者不善详察而遵信之,伊黄之门,终身不能入矣。”

笔者认为,所云“细辛无毒”者,当是在辨证准确,方药对证之时,遣以道地之细辛,控制其用量,并充分施予煎煮为前提。

4 细辛煎煮法

予以合理、充分地煎煮是安全有效地运用细辛的必要手段。因为细辛之毒性主要在于其挥发油成分,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细辛挥发油中的有效成分为甲基丁香酚,其所占比例为60%,有毒成分黄樟醚占8%。黄樟醚之挥发性胜于甲基丁香酚,且在高温

18

19

第11卷 第6期 2009 年 6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1 No. 6 Jun . ,2009

腹针治疗腹部以外的疾病已有十分悠久的历

史,是薄智云教授所发明,又称为“薄氏腹针”。其“神阙布气假说”是认为以神阙为轴心的大腹部不仅有一个已知的与全身气血运行相关的循环系统,而且还拥有一个被人们所忽略的全身高级调控系统,即腹部全息系统。是人体最早的系统,也可能是经络系统的母系统,对人体具有宏观调控的作用[1]。而从脑论治作为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理论,与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辨证治疗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谓内涵广博,影响深远。笔者不揣愚陋,试着谈谈对腹针疗法与从脑论治二者的联系,或可对我们学习和研究腹针疗法有所启发和帮助。

1 腹针的核心理论基础

其理论基础是中医的经络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阴阳学说认为,在腹部以脐为中心,上属阳,下属阴,腹外属阳,腹中属阴,左属阳,右属阴。通过

腹部来调整阴阳、补偏救弊,促使阴平阳秘,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是腹针疗法的基本原则。脏腑学说认为,心位于胸中,但得养于脾胃,与小肠相表里,因此,通过经别络于小肠;肺虽位于胸中,但肺的经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其他的脏腑俱在腹中,因此,五脏六腑与腹部有密切的联系。经络学说认为,背属阳,腹属阴。在腹部循性的有任脉、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5条经脉,足少阳胆经循行于腹侧。腹部不仅有阴中之阴的任脉,还有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阳胆经两条阳经。因此,在腹部不仅可以调阴,亦可以调阳。因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故十二经脉的经别亦从腹部经过与脏腑相接。此外,还有带脉束腰一周与背部的督脉、膀胱经相连,冲脉、阴跷脉、阴维脉亦行小腹或腹前,腹针疗法与从脑论治的关系

谢长才1,许能贵2,符文彬1,孙 健1

(1.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广东 广州 510120;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

摘 要:腹针疗法作为一种新型针灸疗法,治疗许多疑难病症,疗效独特。从脑论治是中医学治疗脏腑疾病的

辨证论治的方法。分析了腹针疗法的理论、部位、功能等与从脑论治的辨证统一的关系,以及二者的中医核心理论、辨证治疗的总体思维,说明了腹针疗法治疗人体疾病的内在实质含义与从脑论治得到了高度的统一。

关键词:腹针疗法;从脑论治;腹脑

中图分类号:R245.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09)06- 0019- 02收稿日期:

2009-01-01作者简介:

谢长才(1969-),男,安徽和县人,主治医师,博士,主要从事于针灸治疗皮肤病、肥胖和脑病的研究。状态下易被破坏。若在高温状态下煎煮细辛30min 后,因黄樟醚挥发而所剩无几,仅存原药材的2%左右,此浓度不足以产生毒性,并实验证明,甚至将细辛之用量增加50倍,也不一定产生毒副作用。故笔者认为细辛之煎煮时间须适当延长,或单独先煎20~30min,如此基本可以在使细辛充分发挥效用之同时确保其安全性。研究表明,在相同剂量下单纯的细辛根中挥发油(包括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含量几乎是全草煎煮10min 后的3倍,如欲达到相同的疗效,则入汤剂的细辛全草用量至少应增加至入散剂细辛全草用量的3倍。且在相同剂量下,细辛根中挥发油毒性成分(黄樟醚)含量分别是全草煎煮10、20、30min 的4、12、50倍。由此可见,同剂量细辛

全草与根相比,有效成分和毒性都要小

[11-12]

。如今药房中之细辛,皆药用全草,因此入汤剂之全草细辛用量可适当增大,必不可拘泥于“不过钱”之谚。仲景遣方之细辛当皆用根,其用量亦大,则更说明“不过钱”之细辛是入于散剂者,而非入于汤者。

总之,细辛一品,可谓“亦药亦毒”。然再大之毒,用之的确亦可化为治病救人之灵丹妙药,反之,再好之药,若用之谬误便可成为致人死命之大毒。

只有通晓个中运药效用毒理,方可信手“聚毒药以供医事”。◆

参考文献

[ 1 ] 仲景全书·翻刻宋版伤寒论(影印)[ M ] .北京:中国古籍出版 社,2004.

[ 2 ] 仲景全书·金匮要略(影印)[ M ] .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4. [ 3 ] 清·黄奭辑本.神农本草经(影印)[ M ] .北京:中国古籍出版 社,1982:54.[ 4 ] 蔡少青,王璇,朱姝.中药细辛的本草考证[ J ] .北京医科大学 学报,1997,29 ( 3 ):233-235.

[ 5 ] 黄煌.张仲景五十味药证[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65-70.

[ 6 ]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 M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1477-1479.[ 7 ] 柯雪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药物剂量问题[ J ] .上 海中医药杂志,1983,12:36.[ 8 ] 丘光明,邱隆,杨平.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 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3:249-250.

[ 9 ] 民国·张锡纯撰.医学衷中参西录[ M ]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 版社,1957:475-476.[ 10 ] 宋·唐慎微撰(艾晟校订).经史证类大观本草·光绪甲辰 武昌柯氏重校版[ M ] .台南:正言出版社,1977:165-166.[ 11 ] 中医研究院,广东中医学院.中医名词术语选释[ 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511.

[ 12 ] 贾传春.细辛剂量古今谈[ J ] .中医药学报,1989,6:30.

[ 13 ] 王智华,

洪筱坤.从细辛根末与全草煎剂所含挥发油及黄樟 醚的测定分析论细辛用量与剂型的关系[ J ] .上海中医药杂 志,1987,9:2.

细辛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细辛 药材名称: 细辛[毒][国家保护3类] 拼音名称: XIXIN 别名: 小辛、细草、少辛、细条、绿须姜、独叶草、辽细辛、金盆草、万病草、卧龙丹、铃铛花、四两麻、玉香丝。 科属: 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全草。 产地: 北细辛多分布于东北及山东省、山西省、河南省、陕西省等地;华细辛多分布于陕西省、四川省、山东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等地;汉城细辛多分布于吉林省、辽宁省。 性味: [性味、归经]辛,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 功效: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中成药: 共有297种中成药使用细辛:细辛脑胶囊细辛脑片细辛脑氯化钠注射液细辛脑注射液庆余辟瘟丹寄生追风液附桂风湿膏云香精川芎茶调颗粒追风壮骨膏等。应用:

1、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鼻塞等症。细辛主要能散寒止痛,常与羌活、荆芥、川芎等同用,治疗外感风寒头痛较剧的病症;对于外感风寒、阴寒里盛的病症,亦可应用,须配合麻黄、附子等同用。 2、用于头痛、齿痛、风湿痹痛。细辛止痛力强,对于头痛、齿痛都有较显着的疗效,头痛可配合羌活、白芷等同用,齿痛可配合白芷、石膏等同用。对于 风湿痹痛,以属于寒湿者为宜,可与羌活、川乌、草乌等配合应用。 3、用于痰多咳嗽。细辛能温肺以化痰饮,所以主要用于治疗肺寒咳嗽、痰多质稀色白的病症,常与干姜、半夏等配伍应用。 4、用于鼻渊,常配合白芷等应用。 此外,本品还可以用于口舌生疮,可单用一味细辛,研末敷于脐部。 用法用量: 煎服,1~3G;散剂每次服0.5~1G。 注意事项: 阴虚阳亢头痛、肺燥伤阴干咳者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采收加工: 夏季果熟期采挖,去双叶,保留根茎,阴干。栽培品于栽后生长3--4年采收。该品不宜日晒和水洗。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炮制工艺: 1、细辛:将原药拣去杂质,筛去泥土,拣去双叶,切段,晾干。 2、蜜炙细辛取炼蜜用适量水稀释后,倒入细辛根茎,拌炒至蜜汁吸尽,取出,放凉。该品宜随炒随用。每100克细辛根茎,用炼蜜25克。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有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油酚、细辛醚、黄樟醚等多种成分。另含有N—异丁基十二炭四烯胺、消旋去甲乌药碱、谷甾醇、 豆甾醇。 2、药理作用: (1)解热镇痛作用:细辛挥发油灌胃,对由温热刺激、伤寒菌苗和四氢Β- 萘胺所致的家兔发热模型有解热作用,并能使动物正常体温降至正常以下。细

《关羽刮骨疗毒》读后感

《关羽刮骨疗毒》读后感 以下是由为您整理提供的关于《关羽刮骨疗毒》读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与借鉴。 我喜欢历史,在考试完的几天里,我读完了《三国演义》。书里很多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关羽的刮骨疗毒这一故事给我的印象最深。 在一次战斗中,关羽误中了敌人的毒箭。众将们劝他收兵,关羽大怒,说:“怎么能因为我这点小伤,就误了国家大事呢?” 有一天,有一个人来求见关羽,他说他叫华佗,关羽听说华佗求见,急忙将他迎入帐内。华佗检查了关羽的伤口,说:“这是毒箭所伤,毒气已经侵入到骨头里,现在只有一种治疗的方法,那就是用刀割开皮肉,露出骨头,刮去骨头上的毒,敷上药,缝好刀口才能治好。但是这样做很疼,做手术时,必须把你的手臂套在铁环里才行。”关羽听完,笑着说:“不就是割开手臂上的皮肉嘛,这还不容易,用什么柱子铁环。” 关羽一边喝酒,一边下棋,华佗用刀刮骨时,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旁边的人有的吓得脸色都变了。而关羽神态自若,一边下棋,一边饮酒,好像一点也不疼。 华佗做完手术后,赞叹不已,说:“我当了一辈医生,从来没见过将军这样的人啊!”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不禁出了一身冷汗。我感冒打针都害怕得要死,更别说“刮骨疗毒”了。关羽真是太厉害,太坚强了!我应该学习关羽这种精神,作一个坚强的男子汉!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要勇敢地面对。 在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三国演义》,我便津津有味地读起来了。三国演义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比如:空城计、三顾茅庐。但是我最喜欢的是关云长刮骨疗毒,关云长那钢铁般的意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一天,关云长攻打樊城,一不小心中了毒箭,手臂又疼又肿,无法动弹。众人只好四处寻医。第二天,一个自称华佗的医生,特来医治。关云长正在和马良下棋。华佗告诉关羽他的手如果再不治,就要废了。得用刀把皮肉割开见骨,然后把骨头上的毒刮去。关云长一听,毫不犹豫地伸出手臂,继续下棋。 华佗刮骨的声音悉悉刺耳,文武官兵吓得脸都白了,而关云长照常喝酒下棋。一滴滴鲜血从关云长的手臂落到盆子里,关云长皱着眉头,不喊一声痛。 读到这一段时,我被震撼了。要知道华佗用刀割开关羽的肉时,并没有使用麻醉剂,不用说在场观看的文武官兵,就连我读到这里时,都感到毛骨悚然。我想如果我是关羽的话,早就会疼昏了过。可关羽却能有说有笑、他可真坚强啊! 我不由得想起了以前在学校打针的经历。我们全班同学

33《关羽刮骨疗毒》练习题、课后练习题及答案编制者复旦中学陆增堂

33 关羽刮骨疗毒① 羽尝②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cuāng)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③有毒,当破臂作创,创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④。”羽便伸臂令医劈⑤之。时羽适⑥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⑦,盈于盘器,而羽割炙⑧引酒,言笑自若。 【注释】 ①选自《三国志》②尝:曾经。③镞(zú):箭头。④耳:语气词。⑤劈:用刀破开。⑥适:恰好。⑦流离:淋漓。⑧炙(zhì):烤熟的肉。【课文译文】 关羽曾经被敌人的乱箭射中,那只箭穿透了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痊愈了,但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医生说:“那只箭的箭头有毒,应当剖开手臂深入到受伤的骨头,把骨上的毒刮去,以后这里的病患就除掉了。”关羽就伸出手臂叫医生用刀破开。当时,关羽正好请将领们一起围坐着喝酒吃饭,手臂上的血不断流出来,流满了盛血的盘子,而关羽却吃着肉,喝着酒,谈笑自若。 一)预习练习 一、填空 这是一篇文言文,记叙了__时期,关羽被_所伤, 二、给上文分层,并写出层意。 第一层(第1-2句)。 第二层(第3句)。

第三层(第4句)。 二)、阅读新体验 1、借助注释、译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意思。 2、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从文中找出最能表现关羽英雄气概的细节读一读。三)、说写双通道 请你展开想象,说说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 四)、【四行式注释】 羽尝为.流矢所.中,【原文】()()()() () 【词语解释】 [,] 【译文】 [ ]【语法分析】{ } 贯其左臂,后创(cuāng)虽愈,{}()()()()()()() [ ] [ ] 每至阴雨,骨常疼痛。 ()()()()()() [ ] [ ] 医曰:“矢镞有毒, ()()()()()()

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 导读:本文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刮骨疗毒】 关羽攻打樊城时,被毒箭射中右臂。将士们取出箭头一看,毒已渗入骨头,劝关羽回荆州治疗。关羽决心攻下樊城,不肯退。将士们见关羽箭伤逐渐加重,便派人四处打听名医。一天,有人从江上驾小舟来到寨前,自报姓华名佗,特来给关羽治伤。关羽问华佗怎样治法?华佗说:"我怕你害怕,立一柱子,柱子上吊一环,把你的胳膊套入环中,用绳子捆紧,再盖住你的眼睛,给你开刀治疗。"关羽笑着说:"不用捆。"然后吩咐宴招待华佗。关羽喝了几杯酒就与人下棋,同时把右臂伸给华佗,并说:"随你治吧,我不害怕。"华佗切开肉皮,用刀刮骨。在场的人吓得用手捂着眼。再看关羽,一边喝酒,一边下棋。过了一会,血流了一盆,骨上的毒刮完,关羽笑着站起来对众将说:"我的胳膊伸弯自如,好像从前一样。华佗先生,你真是神医呀!"华佗说:"我行医以来,从没见像你这样了不起的人,将军乃神人也。" 【如鱼得水】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为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特意拜访隐居的诸葛亮,请他出山。他连去了两次都未能见着,第三次去,才见了面。 刘备说明来意,畅谈了自己的宏图大志。诸葛亮推心置腹,提出

了夺取荆州、益州,东联孙权,北伐曹操的战略方针。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拜孔明为军师。 孔明竭力地辅佐刘备,而刘备对孔明的信任和重用,却引起了关羽、张飞等将领的不悦。他们不时在刘备面前,表现出不满的神色,秉性耿直的张飞,更是满腹牢*。刘备耐心地作了解释,他形象地把自己比做鱼,把孔明比做水,反复说明,孔明的才识与胆略,对自己完成夺取天下大业之重要。他说:“我刘备有了孔明,就好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希望大家不要再多说了。”以后,刘备在孔明的辅佐下,东联北伐,占荆州,取益州,军事上节节胜利,势力不断扩大,最终与魏、吴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故事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成语“如鱼得水”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细辛脑注射液处方

细辛脑注射液处方分析 细辛脑注射液处方: 细辛脑0.08 kg 聚山梨酯80 1000 ml 注射用水加至20000 ml 其中聚山梨酯80所占比例为5%(ml/ml) 2008年3月份的产品中聚山梨酯80所占比例为5×1.08=5.4%(g/ml) 细辛脑原料在醋酸乙酯、氯仿或乙醚中易溶,在乙醇、石油醚中溶解,在水中不溶。 吐温80是一个亲水性的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强的破裂细胞膜的作用而引起刺激性,溶血性和组胺释放(致敏性)。吐温80作为一个聚合物本身纯度波动极在,高纯度的吐温80是无色透明的,而大多数吐温产品则是微黄到棕色,含有大量杂质或降解产品。吐温80中亲脂成份包括不饱和脂肪酸,这些不饱和脂肪酸十分容易氧化降解而产生更多的有毒成份,由此而产生的毒副反应将会超过产品本身带来的益处。医学界证实,吐温80用于注射剂,会引起过敏反应,包括休克,呼吸困难,低血压,血管性水肿,风疹等过敏样反应症状。这些不良反应在人的临床实验可以十分严重,有死亡报道。具体毒性如下:吐温80,0.1%浓度,家兔静注和体外溶血试验均无溶血现象;0.25%浓度,体外出现溶血现象,体内则5天后出现。又有研究报道,吐温80浓度超过5mg/ml时,就会产生溶血现象。吐温类的毒性与使用浓度有关,如常用的吐温80,Wister大鼠静脉输注l%吐温80时,对大鼠心血管系统未见明显影响,但输注2%或4%吐温80时动物即可出现明显的血压降低、心脏收缩力降低、心肌缺血等现象,与剂量显著相关。妊娠家兔静脉注射给予含有吐温80 187.5mg/kg 可导致明显母体毒性,对胎仔体重有一定的影响,当剂量小于等于62.5mg /kg时未见影响。单次给药时,剂量为80(猴)、56(大鼠)或188(家兔)mg/kg时,未见明显毒性指征。犬对吐温80十分敏感,可产生明显的组胺反应。吐温-80溶液的肌内注射仍有一定刺激性。据注射2%吐温一80溶液的志愿受试者反映,在注射时虽无痛感,但5h后注射部位有明显胀痛感,约24 h后逐渐消失。(具体研究结果见附件《吐温80的安全性研究进展》)鉴于以上情况,理所当然就会对其的用量进行规定,但是在各种药剂学及其他专业书中对吐温80在注射剂中的使用限度都不统一,最低为0.01%(且不适用于静脉注射——执业药师考试应用指南:药学专业知识二2003.3),最高为4%(应用药物制剂技术/沈宝亨2000.8)。?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中规定,吐温80在雪糕、冰淇淋中的限量为1‰,在牛乳中的限量为1.5‰。?绿色食品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NY/T392-2000)明确规定,吐温80和司盘是生产绿色食品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目前业内人士认为,吐温作为注射剂增溶剂使用时,要求对吐温80进行精制,并制定相应的更为严格的辅料内控质量标准,以控制吐温中的杂质水平。 经过资料收集分析,我们认为公司的细辛脑注射液处方中吐温80所占比例5%(ml/ml),远超出万分之一这一限度是明显的不合适的。

毒性中药表

毒性中药表(表二) 药品名称毒性用量(g)用法及注意 丁公藤小毒 3—6 用于配制酒剂,内服或外搽。本品有强烈的发汉作用,虚弱者慎用,孕妇忌服。 九里香小毒 6—12 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于患处。干漆有毒 2.4—4.5 孕妇及体虚无瘀者慎用。 土荆皮有毒外用适量,醋或酒浸涂擦,或研末调敷患处。土鳖虫小毒 3—9 孕妇禁用山豆根有毒 3—6 千金子有大毒一般炮制后用生品内服宜慎,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类同用 制川乌有毒 1.5—3 宜先煎、久煎。孕妇慎用;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萎类同用。川楝子小毒 4.5—9 马钱子大毒 0.3—0.6 炮制后入丸散用。不宜生用、多服久服;孕妇禁用。天仙子大毒 0.06—0.6 心脏病、心动过速、青光眼患者及孕妇忌服。 天南星有毒 3—9 一般炮制后用。外用生品适量,研末以醋或酒调敷患处。木鳖子有毒 0.9—1.2 外用适量,研末,用油或醋调涂患处。 巴豆大毒外用适量,研末涂患处,或捣烂以纱布包擦患处。孕妇禁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巴豆霜大毒 0.1—0.3 多入丸散用。孕妇禁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水蛭小毒 1.5—3 孕妇禁用。甘遂有毒 0.5—1.5 炮制后多入丸散用。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北豆根小毒 3—9 仙茅有毒 3—9 白附子有毒 3—6 一般炮制后用。外用生品适量捣烂,熬膏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孕妇慎用。生品内服宜慎。 白果有毒 4.5—9 汁生食有毒 半夏有毒 3—9 外用适量,磨汗涂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地枫皮小毒 6—9 朱砂有毒 0.1—0.5 多入丸散服,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本品有毒,不宜大量服用,也不宜少量久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服。 华山参有毒 0.1—0.2 不宜多服,以免中毒。青光眼患者禁用。孕妇及前列腺重度肥大者慎用。 全蝎有毒 3—6 关木通有毒 3—6 不可多用,久服,肾功能不全者及孕妇忌服。红大戟小毒 1.5—3 红粉大毒外用适量,研极细粉单用或与其他药味配成散剂或制成药捻。本品有毒,只可外用,不可内服。外用亦不宜久用。 芫花有毒 1.5—3 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苍耳子有毒 3—9 两头尖有毒 1.5—3 外用适量。吴茱萸小毒 1.5—4.5 外用适量。 附子有毒 3—15 孕妇禁用,不宜与半夏,瓜蒌、天花粉、贝母、白蔹、白及同用。苦木小毒枝3—4.5g,叶1—3g 外用适量 苦杏仁小毒 4.5—9 生品入煎剂宜后下。内服不宜过量,以免中毒。 苦楝皮有毒 4.5—9 外用适量,研末,用*脂调敷患处。肝炎、肾炎患者慎用金钱白花蛇有毒 3—4.5 研粉吞服1——1.5g。 京大戟有毒 1.5—3 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闹羊花大毒 0.6—1.5 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敷。不宜多服,久服。体虚者及孕妇禁用。 草乌大毒一般炮制后用。生品内服宜慎。不宜与贝母,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

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作文

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的时候,关公与庞德交战,庞德放冷箭射中关公左臂。 不过这一次箭射不深,用金疮药敷了之后,很快就痊愈了。 关公擒于禁,斩庞德,大获全胜,威震天下,不久就包围樊城,亲自到樊城北门,立马扬鞭,对城头的守将喊:汝等鼠辈,不早来降,更待何时?正言间,曹仁在敌楼上,见关公身上只披掩心甲,斜袒着绿袍,乃急招五百弓弩手,一齐放箭。 关公勒马回时,右臂上中一弩箭,翻身落马。 曹仁见关公落马,即引兵冲出城来,被关平一阵杀回,救关公归寨,拔出臂箭。 原来箭头有药,毒已入骨,右臂青肿,不能运动。 华佗为关公诊治:此乃箭弩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无用矣。 怎样治疗呢?华佗说,在静处立一根柱子,上面钉一个大环,请关公将臂膊穿于环中,以绳系之,然后用被子蒙住头。 用尖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刮去骨上箭毒,用药敷之,以线缝其口,方可无事——但恐君侯惧耳关公笑曰:如此,容易!何用柱环?令设酒席相待。 手术开始了。 关公一面与马良下棋,一面伸臂令华佗割之。

华佗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个大盆在臂下接血。 华佗说:某便下手,君侯勿惊。 关公说:任汝医治。 吾岂比世间俗子,惧痛者耶!华佗于是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 见骨上已青。 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 而关公饮酒吃肉,谈笑下棋,全无痛苦表情。 手术作得很顺利,不一会就血流满盆。 华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 关公站起来,大笑说:此臂伸舒自如,并无痛矣。 先生真神医也!华佗说: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 君侯真天神也!这就是关云长刮骨疗毒的故事,既说明了华佗医术的高超,也说明关公的神威,实非一般人可比。 现在看来,做这样的手术,是必然要麻醉的,况且华佗又有麻沸散,麻醉效果很好,可《三国演义》中倒没有写用麻药,这是为了突出关羽的勇敢,在疼痛面前不同于一般人,是艺术的夸张。 从医学的观点看,即使是勇敢的人,手术也是要用麻药的。 华佗又交待说,箭疮虽治,然而需要爱护,切勿怒气伤触,一百天之后,可以平复如旧。 然而关公未到一百天就又领兵打仗,而且受了气恼,荆州被吕蒙所夺,家眷被陷,傅士仁、糜芳又降东吴。

襄阳历史故事

襄阳历史故事 春秋时期: 卞和献玉、完璧归赵 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在荆山得一璞玉,献给楚厉王。玉工误断为石头,厉王以诈骗罪名,截去卞和的左足。武王继位后,他又去献璞,玉工又说是石,武王再截去其右足。文王继位后,卞和抱着璞玉哭于荆山下。文王派人问询,卞和申诉了戮谩之冤,文王使玉工剖璞,果得宝玉,因称"和氏璧"。后有蔺相如完璧归赵、秦始皇命宰相李斯刻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于其上、将“和氏璧”精制成传国玉玺、命名为“传国宝”。 围鄾之战 公元前703年,已开始强大的巴国要同邓国(城在今樊城北6公里邓城村)交好,先去征求楚国的同意。楚派遣使臣道朔带领巴国的使者韩服一道出使邓国。道朔和韩服走到邓国南境时,遭到鄾yōu国人的劫掠和杀害。因此楚国派斗廉带领军队联合巴因此楚国派斗廉带领军队联合巴国军队一道攻打鄾国。邓国派养甥和珊甥领军援救?国,遏制了巴楚联军的围攻。后来楚巴两路前后夹攻,邓国军队因腹背受敌而战败,鄾人也乘夜幕溃逃。楚巴与邓国之战,是有文字记载的发生在襄樊这块土地上的最早的战争。 楚建北津 西周末年,周王室日趋衰弱,楚乘势而起,开始向外进行军事扩张。熊徇、熊鄂、若敖以后,楚横行南服,突破荆山,并由丹阳迁都郢,取荆州以立根基。楚武王五十年(前691)前后,楚灭罗、卢,以襄阳为北进中原并向东拓展的重要渡口和军事要塞,谓之北津。 楚灭邓国 邓国是今襄樊汉水以北的早期开发者,城在樊城北郊。楚文王十二年(前678),楚国军队渡过汉水,灭邓国,将势力扩展到汉水以北。邓城是迄今所知襄樊一带最早的城池。 秦晋襄樊之战 前秦建元十四年(378),世祖苻坚以苻丕率兵7万攻襄阳,苟池领兵4万出

细辛脑过敏性反应的观察及治疗和护理

细辛脑过敏性反应的观察及治疗和护理 发表时间:2011-06-01T16:15:32.8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7期供稿作者:张清明[导读] 随着医药技术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新药特药被应用到临床,细辛脑就是其中一种,它具有止咳化痰的作用张清明(武汉市黄陂区前川卫生院湖北武汉4300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1)7-0273-02 【关键词】细辛脑过敏观察治疗和护理 随着医药技术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新药特药被应用到临床,细辛脑就是其中一种,它具有止咳化痰的作用,因此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加用化痰药物细辛脑注射液静滴,疗效显著.虽然疗效提高了,但也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甚至死亡病例,因此我们不得不进行总结’分析,避免不必要的医疗安全事故发生,现将临床应用后观察到的不同类型的过敏反应及治疗和护理情况进行总结,供同行参考与探讨。 临床应用细辛脑注射液的合理性,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共同的症状均为咳嗽气喘,痰鸣,呼吸困难,痰液不易咳出等症状.痰液是一种炎性渗出物,能否顺利排出,对疾病的缓解与康复起到关键的作用,为了使患者呼吸更加通畅,呼吸困难减轻,就要使痰液尽快排出体外或尽快吸收,因此在临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适当加用一种化痰药物一细辛脑,效果更好,因此它的作用及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必须详知。 细辛脑注射液主要有平喘,抑制咳嗽中枢并能使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增加,使痰液稀薄粘稠度降低,易于咳出,从而使气道通畅,利于呼吸.此外细辛脑还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减轻气道痉挛诱发痉挛性咳嗽,因此,它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较为广泛,疗效也较可靠,但仍有不同的过敏反应发生.为了加强用药的安全性,笔者将临床遇到的几例不同过敏反应的表现及抢救治疗和护理情况总结如下:例1,男3岁,咳嗽喘息1天入院,无发热,查体:咽充血,双肺闻及哮鸣音,少许湿性罗音,诊断为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细辛脑注射液6mg加入5%葡萄糖100ml中滴注,10min后出现注射部位片状红色荨麻疹,5min后遍布全身,瘙痒,立即更换输液器及液体,肌注异丙嗪,静推地米,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对症治疗,约20min后症状缓解,当时患儿血压90/60,体温正常,呼吸平稳,心音有力,心率115次/min,但仍有哭闹不安.荨麻疹于40min后消失,无其它后遗症存在.通过体重计算,药量和浓度都在正常范围内,故应用合理,但患儿有双黄连过敏史,无青霉素过敏史。 例2,女2岁,因咳嗽,痰鸣2天入院,无发热,查体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右肺重,心率120次/分,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多,紊乱,右肺门阴影增大,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给予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细辛脑注射液4mg加入5%葡萄糖100ml中静滴,于第三天输液15分后出现呕吐,烦躁不安,随即出现面及周身皮肤重度发绀,立即更换输液器,液体,吸氧,肌注异丙嗪注射液,静推地米及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同时测量血压75/50mmHg,体温36.5度,呼吸浅表急促,心率105次/分,无抽搐出汗5分钟后症状逐渐减轻,约25分钟后,发绀完,呼吸平稳,未吐,烦躁不安消失,无其它并发症存在,本例患者的用药量及浓度同样在正常范围内,但患儿有阿莫西林过敏史。 例3,女58岁,上呼吸道感染,无过敏史,第一组无不良反应,第二组输入16mg细辛脑加入5%葡萄糖200ml,药液滴入约20ml时出现头昏,恶心,腹痛,呕吐,意识丧失及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BP:85/42mmHg,HR:60次/分,立即换掉输液器和液体吸氧及葡萄糖酸钙,肾上腺素,异丙嗪等对症治疗,5分钟后血压恢复正常,神志青楚,30分钟后不适症状基本消失。 另外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有些患者用药后出现轻微的反应,如呕吐,哭闹不安,面色潮红,在终止用药后,即使不用抗过敏的药,症状也会自行消失,不会造成伤害,如果在用药中出现上述症状,也应给予对症治疗,以免造成严重后果,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通过以上病例探讨发现:细辛脑注射液在应用过程中过敏反应不容忽视,在应用本品时,应询问患者的过敏史,有过敏史者,均应禁用本品.在使用本品中应严格掌握适应症,注意给药途径,需要应用的应静脉单独给药,速度慢,用药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不良反应,立即停用,以免引起不良后果,同时也保护了医务人员。

中药中有毒的药名

中药中有毒的药名: 有毒中药目录 丁公藤九里香干漆土荆皮土鳖虫/蛰虫蟾酥绵马贯众炭山豆根千金子川乌制川乌千金子霜鹤虱绵马贯众川楝子小叶莲马钱子天仙子马钱子粉蕲蛇金钱白花蛇 天南星木鳖子巴豆巴豆霜白果罂粟壳草乌 北豆根白附子水蛭甘遂半夏蜈蚣蛇床子 华山参地枫皮艾叶仙茅朱砂蒺藜常山 苍耳子红大戟全蝎红粉芫花蓖麻子商陆 两头尖两面针吴茱萸附子苦木雄黄急性子 苦杏仁苦楝皮京大戟闹羊花制草乌硫黄重楼 草乌叶南鹤虱牵牛子轻粉鸦胆子斑蝥香加皮 猪牙皂洋金花三分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毒中药大辞典 第一篇有毒抗癌药:蟾酥、喜树、长春花、山慈姑、光慈姑 第二篇有毒止痛药:延胡索、马钱子、铁棒锤、天仙子、白屈菜 第三篇有毒麻醉药:洋金花、闹羊花、六轴子、醉乌草、茉莉根 第四篇有毒解表药:细辛、白芷、苍耳子、苍耳 第五篇有毒清热药: 1、有毒清热解毒药:北豆根、山豆根、地不容、马鞭草 2、有毒清热燥湿药:苦参、鸦胆子、博落回、拳参、白英 3、有毒清热泻火药:芦荟 4、有毒清热滚血药:白头翁、蛇莓 5、有毒滋阴清热药:天花粉、密蒙花 第六篇有毒祛风湿药:雷公藤、昆明山海棠、白花蛇、青风藤 第七篇有毒泻下药:大黄、巴豆、红大戟。 第八篇有毒渗湿利尿药:泽漆、关木通、石蒜、 第九篇有毒催吐药:藜芦、瓜蒂、胆矾 第十篇有毒抗疟药:常山、土常山、八仙花 第十一篇有毒理气药:川楝手、青木香、烟草 第十二篇有毒活血祛瘀药:三七、水蛭、虻虫 第十三篇有毒止血药:马勃、紫金龙、麦角 第十四篇有毒温里药:附子、川乌头、草乌头 第十五篇有毒平肝熄风药:全蝎、蝎毒、蜈蚣 第十六篇有毒开窍药:皂荚、猪牙皂 第十七篇有毒安神药:朱砂、徐长卿 第十八篇有毒化痰止咳平喘药:苦杏仁、半夏、天南星 第十九篇有毒补益药:人参、壁参、雪莲花

《中药药理学》答案

《中药药理学》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A型题 1.枳实有效成分中具有α-受体兴奋作用的是 A.柚皮甙 B.忍冬甙 C.新橙皮甙D.对羟福林 E.右旋柠檬烯 2.解表药解热作用主要通过哪些作用产生? A.发汗或促进发汗 B.抗菌抗病毒 C.抗炎D.以上均是 E.与上述作用均无关3.目前认为黄芩抗过敏作用机理为 A.抗组胺和乙酰胆碱 B.直接松弛肠平滑肌 C.抑制过敏递质的释放 D.A和C E.A、B和C 4.天麻中枢抑制作用不包括 A.镇痛 B.镇静 C.解热 D.抗惊厥 E.以上均不是 5.大多数收涩药含有以下成分 A.生物碱 B.挥发油 C.无机盐D.皂甙 E.鞣质、有机酸 6.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效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A.人参 B.当归 C.附子 D.枳壳 E.白术 7.茵陈抗菌作用的有效成分是 A.茵陈炔酮 B.β-蒎烯 C.6、7-二甲氧基香豆素 D.茵陈黄酮 E.绿原酸 8.川芎扩张冠脉的有效成分是 A. 蒿本内酯 B.川芎哚 C.川芎挥发油 D. 阿魏酸E.川芎嗪 9.温里药对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表现在 A.改善房室传导 B.恢复窦性心律 C.加快心率 D.降低异博定中毒死亡率 E.以上均有 10.使血管收缩而产生止血作用的止血药是。 A.白芨 B.艾叶 C.三七 D.仙鹤草 E.茜草 11.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是 A.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B.用现代医学方法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原理 C.以药物的选择性作用作为分类依据 D.A和B E.A、B和C 12.妊娠忌服药大多是 A.有致畸作用 B.毒性较强 C.药性峻烈 D.A和B E.A、B和C13.秦艽碱甲对糖代谢的影响表现在 A.血糖 B.血脂 C.肝糖元 D.A和C E.B和C 14.温里药不具备下列哪种作用? A.改善胃粘膜血液循环 B.抗胃溃疡 C.刺激消化液分泌 D.镇吐 E.增加胃肠蠕动,排出胃肠胀气 15.泽泻的利尿作用与采收季节的关系是 A.春季采收作用强 B.夏季采收作用强 C.秋季采收作用强 D.冬季采收作用强 E.一年四季采收作用相同 16.能增加血液中凝血酶活性而止血的止血药是 A.三七 B.白芨 C.紫珠草 D.地榆 E.仙鹤草 17.酸枣仁的药理作用不包括

曹操少年故事

曹操少年故事 少时,曹操就机警过人,喜欢飞鹰走狗,围猎比武,不拘礼俗,放荡不羁。他叔父看不惯它的所作所为,经常向他的父亲告状。曹操受不了父亲的斥责,决定寻找机会对叔父进行报复。一天曹操看到叔父走过来,就马上到下,口吐白沫,一副中风的样子,他叔父立刻跑去跟他父亲说,等他父亲慌忙跑过来,曹操却安然无恙,于是问他病是不是好了。曹操说;“我根本就没有病,可能是叔父不喜欢我,所以才诬陷我”。此后,父亲不再相信兄弟的话了。 曹操借刀杀祢(mí)衡 东汉名士祢衡,有才学,而狂傲不羁,但在当时的文人学者中间很有影响。连大文学家、孔子的后人孔融也十分尊重他,说:“吾的朋友祢衡,当世奇人。其才学是我的十倍!” 曹操闻听,很生嫉妒之情,他难能容忍在魏国境内,竟有名声超过他的人!哪怕只在一部分文人范围之内! 于是,曹操便派人把祢衡叫来,想当面侮辱他一回,打下他狂傲的气焰。然而,在席间狂妄不羁的祢衡却大骂曹操,边击鼓边历数曹操的罪行。 曹操气得七窍生烟,面目青紫,切齿咬牙。曹操怒视祢衡良久,忽然笑了笑:“我马上派你到刘表处,作为我的专使说他来降。你有才华,曹某也最重天下人才。等你完成这个任务回来,我可以让你做公卿,以示我求贤若渴之诚意。” 众人不解,纷纷问曹操:“他痛骂主公,为什么还委以重任,还预封官爵?!” 曹操笑而不答。 祢衡到了荆州刘表处,仍是一派名士风度,狂妄自大,对刘表也讽讥、责骂,一如既往。刘表想道:“侮辱曹操,而没遭杀害,是由于曹操怕影响世人的好感,失去自己成就大业的重要支持。所以想借我之刀杀这狂妄的家伙,让我承担杀贤人、害名士的罪名,而为他出气解恨。我为什么干这傻事呢?!”于是他就将祢衡派到另一个地方军阀黄祖那里任官。 黄祖粗蛮身负,当祢衡对他稍有冒犯时,就大发雷霆,立刻把祢衡砍了。 曹操听到祢衡终于死在黄祖刀下,轻松又轻蔑地一笑:“这迂腐不堪的书呆子是自已找死,根本用不着脏我的刀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所有注射针剂名称

所有注射针剂名称(学名)及用途 1、注射用辅酶A:用于白细胞减少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功能性低热的辅助治疗。 2、氯丙嗪:用于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及各种原因所致的呕吐或顽固性呃逆。 3、异丙嗪(又叫非那根):①用于治疗皮肤黏膜的过敏②晕动病③麻醉和术后的辅助治疗④防治放射病性或药源性恶心、呕吐。 4、盐酸奈福泮(又叫悦止):术后止痛、癌症痛、急性外伤痛。局部麻醉、针麻等麻醉辅助用药。 5、三磷酸胞苷二钠:用于颅脑外伤后综合症及其遗症的辅助治疗。 6、盐酸川芎嗪: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如脑供血不足、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 7、氢溴酸高乌甲素:用于中度以上疼痛。 8、盐酸甲氧氯普胺(又叫胃复安):镇吐药 9、尼可刹米(又叫可拉明):用于中枢性呼吸抑制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抑制。10、利巴韦林(又叫病毒唑):抗病毒药。11、地西泮(安定):①可用于抗癫痫和抗惊厥②静注可用于全麻的诱导和麻醉前给药。12、重酒石酸间羟胺注射液:①防治椎管内阻滞麻醉时发生的急性低血压②用于出血、药物过敏、手术并发症及脑外伤或脑肿瘤合并休克而发生的低血压③心源性休克或败血症所致的低血压13、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又叫付肾):主要适用于因支气管痉挛所致严重呼吸困难,可迅速缓解药物等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亦可用于延长浸润麻醉用药的作用时间。14、苯巴比妥钠注射液(又叫鲁米那):治疗癫痫,也用于其他疾病引起的惊厥及麻醉前给药。15、黄体酮注射液:用于月经失调,如闭经和功能性子宫出血、黄体功能不足、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经前期紧张综合症的治疗。16、盐酸苯海拉明:用于急性重症过敏反应、手术后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牙科局麻、其他过敏反应病不宜口服用药者。17、异烟肼注射液:与其他结核药联合用于各种类型结核病及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治疗。18、硫酸阿托品注射液:①各种内脏绞痛②全身麻醉前给药、严重盗汗和流涎症③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所致的缓慢性心失常④抗休克⑤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19、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用于缺血性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病变。20、注射用盐酸赖氨酸:治疗颅脑外伤、慢性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疾病的脑保护剂。21、注射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心绞痛,与洋地黄或利尿剂合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22、碳酸氢钠注射液:①治疗代谢性酸中毒②碱化尿液③作为制酸药,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症状④静脉滴注对某些药物中毒有非特异性的治疗作用,如巴比妥类、水杨酸类药物及甲醇等中毒。23、硫酸镁注射液:可作为抗惊厥药。常用于妊娠高血压,治疗先兆子痫和子痫,也用于治疗早产。口服具有导泻作用。24、维生素C注射液:①治疗坏血病②慢性铁中毒③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症的治疗。25、胞磷胆碱氯化钠(又叫胞二磷):辅酶。用于急性颅脑外伤和脑手术后意识障碍。26、过氧化氢溶液:消毒防腐药。27、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用以满足成人每日对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2、维生素E、维生素K1的生理需要。28、二羟丙茶碱注射液(又叫喘定):适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等以缓解喘息症状。也用于心源性肺水肿引起的哮喘。29、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用于局部浸润麻醉,外周神经阻滞和椎管内阻滞。30、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局部麻醉药。31、注射用泮托拉唑钠:适用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复合性溃疡等引起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32、氨茶碱注射液:适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缓解喘息症状;也可用于心功能不全和心源性哮喘。33、注射用奥扎格雷钠:用于治疗急性血栓性脑梗死和脑梗死所伴随的运动障碍。34、盐酸罂粟碱:用于治疗脑、心及外周血管痉挛所致的缺血,肾、胆或胃肠道等内脏痉挛。35、氟哌利多:①用于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兴奋状态②有神经安定作用及增强镇痛药的镇痛作用。36、肝水解肽: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的辅助治疗。37、氟尿嘧啶:抗癌药38、注射用阿昔洛韦:①单纯疱疹病毒感染②带状疱疹③免疫缺陷者水痘的治疗。39、西咪替丁注射液:用于消化道溃疡。40、注射用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止血药。41、注射用卡铂:主要用于卵巢癌、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鳞癌、食管癌、精原细胞瘤、膀胱癌、间皮瘤等。42、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双益健):①化疗患者②放射治疗患者③各种低氧血症④肝脏疾病⑤有机磷、胺基或硝基化合物中毒的辅助治疗⑥解药物中毒。43、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辅助治疗。44、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用于颅脑外伤、脑血管病后遗症伴有记忆减退及注意力集中障碍的症状改善。45、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用于脑水肿、创伤或手术所致肿胀,也用于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46、注射用盐酸托烷司琼:预防和治疗癌症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治疗手术后的恶心、呕吐。47、盐酸格拉司琼氯化钠注射液:用于放疗、细胞毒类药物化

细辛醚药理学研究进展

53 第13卷 第12期 2011 年 12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3 No. 12 Dec . ,2011 α-细辛醚,又称α-细辛脑(α-asarone)是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的主要成分之一,化学名为2,4,5-三甲氧基-1-丙烯基 苯。同时也是细辛[1],假蒟[2] ,胡萝卜籽[3],Guatteria gaumeri Greenman [4] 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鉴于临床上对α-细辛醚以及以α-细辛醚为主要成分的中草药有广泛的应用,文章对α-细辛醚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予以综述。 1 镇静、抗惊厥、抗癫痫 早在1961年Sharma JD 等实验发现α-细辛 醚能够延长戊巴比妥、环己烯戊巴比妥、乙醇对小鼠的催眠作用时间。并且可以对抗由电休克、戊四氮、印防己毒素诱导的惊厥,并具有抗乙酰胆碱 的作用[5] , 随后Dandiya PC 等研究也发现α-细辛醚具有相似的作用,比如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抑制大鼠条件逃避反应,博弈行为,并与氯丙嗪和利福平具有协同作用。α-细辛醚可以对抗电休克引起的惊厥但并不具备与利福平和氯丙嗪的协同作用,甚至增加了与氯丙嗪组合使用组的大鼠死亡率,其确切 机制有待阐明[6] 。近年来研究表明, α-细辛醚很可能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下调Bax 表达来抑制PTZ 点燃癫痫未成熟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的凋亡,并可以显著提高幼鼠的电刺激诱导的反应性以及电致惊厥阈[7]。临床上也有α-细辛醚抢救癫痫持续状态病 人疗效显著的报道,但由于样本量较小[8], 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来加以确认。 2 抗氧化 噪音可以诱导大脑内产生过量的氧自由基, Manikandan S 等发现α-细辛醚可以使噪音诱导的大鼠脑内升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脂质以及降低的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还原型谷胱 甘肽蛋白质巯基含量恢复正常[9] 。Pages N 等发现60mg/kgα-细辛醚可以完全避免电刺激、戊四唑、印防己毒素、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毛果芸香碱点燃癫痫实验中小鼠的发作和死亡,并且对镁缺乏依赖的听原性癫痫发作也有作用。由此进一步研究发现α-细辛醚可以诱导纹状体、海马、皮 质的抗氧化物酶[10] 。 3 其他神经保护作用 Lee HS 研究发现α-细辛醚与NMDA 受体特异性结合位点结合,通过阻断NMDA 受体功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对抗NMDA,谷氨酸盐诱导的兴 奋性神经毒性,发挥神经保护作用[11]。此后, Gu Q 等研究称α-细辛醚可以通过刺激谷氨酸盐转运蛋白EAAC1介导的谷氨酸盐的摄取,抑制EAAC1 介导电流由此抑制神经兴奋性毒性[12] 。Limón ID 等经研究认为α-细辛醚很可能通过抑制海马和颞颥皮质的NO 产量过剩对Aβ(25-35)诱导的神经毒性起到保护作用,并改善大鼠的空间记忆 功能[13] 。 α-细辛醚药理学研究进展 王玉璘,王少侠,郭虹,胡利民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天津市现代中药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天津 300193)摘 要:药理学研究发现α-细辛醚具有镇静,抗氧化,降血脂,利胆,杀虫,抑菌,抗炎,平喘,神经保护等作用。 文章详述了α-细辛醚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α-细辛醚;镇静;抗氧化;降血脂;抑菌;抗炎;神经保护 中图分类号:R22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1) 12- 0053- 03 收稿日期:2011-06-17基金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009DFA31070);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科学点专项研究基金项目(200800630002);国家自然基金(面上 青年)项目(81001654)作者简介:王玉璘(1986-),女,天津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神经药理和代谢研究。通讯作者:胡利民(1966-),男,内蒙古人,研究员,研究方向:中药神经药理和毒理研究。E-mail :huliminth@https://www.doczj.com/doc/ff12849250.html,。 Advances in Research of Pharmacological Effect of α-asarone WANG Yu-lin,WANG Shao-xia,GUO Hong,HU Li-min (Ins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odern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0193,China)Abstract : α-asarone have the effects of sedation,antioxidation,lowering blood lipid,choleretic,insecticide,bacteriostasis,anti-inflammation,relieving asthma and neuroprotective function.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vies and mechanisms of α-asarone for the future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 sedation ;antioxidation ;lowering blood lipid ;choleretic ;bacteriostasis ;anti-inflammation ;neuroprotective function

刮骨疗毒刮骨疗毒的故事

刮骨疗毒-刮骨疗毒的故事 刮骨疗毒的故事 三国时代,魏蜀吴恶战连场。有一次,关羽挥军攻打曹兵时,右臂中了敌人的毒箭。众将刮骨疗毒请关公班师回荆州调治,关公不允,说:“我不能因小小创伤,而误了军国大事。” 众人只好四方访寻名医。一日,来了一个自称华佗的医生,他说听闻关公中了毒箭,特来医治。这时,关公的右臂痛得厉害,正和马良下棋来分散注意力,以免自己露出痛苦的表情而乱了军心。 华佗看过关公的箭伤,说:“君侯的手臂若再不治理,恐怕便要废了!如果要

根治,便得把君侯的手臂牢牢缚在柱上,然后我用刀把皮肉割开至见骨,刮去骨头上的毒,再敷上药,以线缝合,这才治得好,但恐君侯惧怕。” 关公听了,笑说自己不是世间俗子,不怕痛,更不用把臂缚在柱上;并让人先送上食物,说:“先生远道而来,请先用酒菜!”关公陪着华佗吃了一会,便伸出了右臂,说:“现在就请动手,我照样下棋吃喝,请先生不要见怪!”华佗也不再说什么,取出一把尖刀,请人在关公的臂下放上一个盆子,看准了位置,下刀把关公的皮肉割开。关公吃喝如常,华佗气定神闲说:“我用刀把君侯骨头上的毒给刮走,这就好了!”华佗的手法娴熟,话刚说完,手上的刀子已经在关公手臂的骨头上来回刮,还发出悉悉的声音,流出的血也溢出了盆子。将士见到这情境,都掩面失色,惟独关公仍继续下棋吃喝,面不改容。不久,华佗把毒刮尽,敷上药,并把伤口缝合。 关公大笑而起,对众将说:“此臂伸

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 华佗说道:“我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君侯箭疮虽治,然须爱护。切勿怒气伤触。过百日后,平复如旧矣。” 关公箭疮既愈,拿出黄金百两酬谢,并设席款待华佗。华佗婉拒说:“某闻君侯高义,特来医治,岂望报乎!”坚辞不受,留药一帖,以敷疮口,辞别而去。 后人有诗曰:“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 刮骨疗毒的读后感(一) 我读了三国演义中关公刮骨疗毒,关羽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关羽因为战争而中了毒箭,而且毒以透入骨头,众将找了许多医生,都无方法医治,最后找到了华佗,华佗看了看关羽的伤口对众将士说:“只有割开皮肉刮去骨头上的毒用药敷之方可无事。众将士听了非常害怕,而关羽笑着说:“没事,没事。”华佗下刀,割开皮肉,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将士们看着就很

细辛脑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122例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

细辛脑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122例小儿 喘息性支气管炎 (作者: 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_ ) 【摘要】目的探讨细辛脑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2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均给子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细辛脑注射液压缩雾化吸入。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4%,对照组为76.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V 0.05)。 治疗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细辛脑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 气管炎疗效可靠,方法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细辛脑注射液;喘息性支气管炎;不良反应 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笔者采用细辛脑压缩雾化吸入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122例,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1. 对象 按喘息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1],对年龄6个月?3岁,病程小于3 天的122例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56例)。所有 病例病程均小于3天;观察组男38例,女28例;年龄V 1岁16 例, 1

?2岁29例,?3岁21例。对照组男32例,女24例;年龄V 1岁12例,1?2岁26例,?3岁18例。排除合并心、脑、肝、肾、严重营养不良及精神病患儿。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抗炎、止咳平喘等综合治疗,对有合并症者作相应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细辛脑(培美他尼,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按0.5?1 mg/(kg ? d)加入生理盐水2 ml,利用德国百瑞压缩雾化器(型号:DB12G1005雾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5?10 min,疗程为7天。 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7天内患儿咳嗽、喘息症状好转,肺部罗音消失,达到临床治愈标准;有效:7天内咳嗽、喘息症状明显改善,肺部罗音明显减少;无效:7天内上述症状无改善。显效+有效合计为总有效。 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 2检验,P V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4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8 %,两组疗效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V 0.05),观察组疗效较好,见表1。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注:总有效率比较,X 2=5.89,P V0.05 2. 不良反应观察组有2例出现轻度腹泻,3例出现皮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