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报批稿编制说明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报批稿编制说明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报批稿编制说明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报批稿编制说明

GB《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

报批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近几年,国务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国发〔2012〕2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5号)、《中国制造2025》、工信部《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文件陆续出台,并提出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我国汽车行业未来重点发展领域和建设汽车强国的突破口。

2012年到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由1.3万增长至77.7万,销量占比已达到2.7%,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行业完成导入期,稳步进入成长期。2016年7月6日,国务院强调要抓好新能源汽车五大安全体系建设:一是要加强安全技术支撑体系,要加强技术攻关,以技术来保障安全;二是要建立安全标准的规范体系,结合技术和产业化发展,要加快推进相关的标准制定;三是要强化远程运行的监控体系,以建立体系、统一要求、落实责任为重点,来加快覆盖国家、地区、企业运行的一个监控平台;四是要健全安全责任体系,要明确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要狠抓落实,做到全面覆盖、无缝连接;五是要建立安全法规体系,围绕标准监管、处罚、问责等环节,要建立起新能源汽车安全的法规体系。动力蓄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主要零部件之一,与车辆安全密切相关,有必要建立相应的安全强制标准。

该标准基于GB/T 31485—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和GB/T 31467.3—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3部分:安全性要求与测试方法》,制定并升级为强制性标准。标准制定计划已于2016年9月正式下达,计划编号20160967-Q-339。

2、主要工作过程

根据电动汽车电池安全标准制定工作的要求,工信部组织成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标准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系统开展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标准的制定工作。

(1)2016年5月-9月,对GB《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展开前期预研及立项

准备,完成标准项目必要性、可行性及科学性分析,重点梳理并明确标准强制内容、

理由、国内外情况及与标准法规协调性。标准项目于2016年7月19日至8月4日

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网站进行了立项公示,计划编号20160967-Q-339。

(2)2016年10月10日,在宁德召开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标准工作组二届八次会议上,

组建了标准制定工作组,启动了强标制定工作,并就标准制定计划、制定原则与目

标、总体思路开展讨论,确定了后续研究方向。

(3)2016年11月10日,在天津召开的起草组会议上,分模块对机械安全、环境安全、

电安全及系统保护试验项进行系统梳理与讨论,进一步明确了标准制定原则和标准

基本框架。

(4)2016年10月-2017年2月,起草组对电池单体、模组、电池包或系统安全要求与试

验方法进行系统梳理,完成与最新国际标准法规对标,对标准各试验项进行数据收集、试验摸底与分析。并基于对近几年国内外电动汽车安全事故的经验总结,国内外电动汽车安全失效与防范机制进一步理解,完成第一版标准草稿编写。

(5)2017年3月1日,在深圳举行的起草组会议上,对第一版标准草稿主要修订内容进

行讨论,基于电池包或系统振动及热扩散已获取的数据及研究成果,明确在工作组内成立振动及热扩散两个专项工作小组,对标准进行优化验证,并确定了标准总体推进计划;明确进一步对电池系统机械冲击、模拟碰撞等试验项进行研究讨论。

(6)2017年3月20日,工信部装备司汽车处听取了起草组对标准进展情况的汇报,就

标准编制的工作计划与开展方案等内容向起草组提出指导建议,并同起草组商定了振动及热扩散两个专项工作小组的工作计划。

(7)2017年3月,起草组根据意见反馈情况和会议讨论结果对标准内容进行调整与完

善,修改形成第二版标准草稿。

(8)2017年4月6日,在昆明举行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标准工作组二届九次会议上,对

第二版标准草稿主要修订内容进行讨论,确定了电池包或系统振动及热扩散专项工作研究计划。根据会议决议形成第三版标准草稿,并在工作组内征求意见。(9)2017年5月18日,起草组和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进行了标准交流研讨,起

草组介绍了标准的制定过程和进展,并与德国整车企业就本标准和ISO 6469-1中试验条款(热扩散、外部火烧、振动、机械冲击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双方在认识上达成如下一致:外部火烧试验考虑与UN GTR 20等国际标准法规保持协调;热扩散试验目的重点在人员保护,为研发安全概念提供必要数据等。

(10)2017年6月2日,起草组和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进行了标准交流研讨,起

草组介绍了标准制定的总体情况,充分听取了国外整车企业的修改建议,双方在认识上达成如下一致:镍氢电池特殊性需结合数据支撑讨论;振动及热扩散进行专项研究收集数据,并接受好的建议和数据;模拟碰撞及挤压试验豁免问题为行业管理规范问题,暂不在标准内容中讨论等。

(11)2017年9月25日,在渥太华召开的EVS-GTR第14次会议上,起草组代表中国介

绍了标准项目进展,并与各国专家就电动汽车安全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12)2017年4月-11月,草案在工作组内部进行意见征集,同时成立振动(TF1)和热扩

散(TF2)专项工作组,对电池包振动和热扩散展开深入研究。TF1完成20余款车型的路谱采集与分析;TF2完成《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中关于热失控和热扩散的执行情况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完成不同型号、尺寸和能量密度电池热失控触发方法的系统研究。专项工作组开展了多次技术研讨会,并达成了一致意见。

(13)2017年7月-11月,起草组和日本汽车技术研究所(JARI)和整车代表进行了多轮

标准交流研讨,对日方的反馈意见及支撑材料进行逐条讨论,并重点讨论了振动试验的数据采集、试验分析及规范创建等方面内容,双方在认识上达成如下一致:振动试验,双方在数据分析思路上类似,主要差异在于试验规范选取,将结合日方建议及专项研究数据进一步完善;浸水安全试验考虑参考ISO 6469-1试验方法;外部火烧试验考虑参考UN GTR 20,如试验环境条件与安全要求;盐雾试验考虑结合模拟的应用场景进行修订;系统保护章节进一步完善试验方法,考虑与UN GTR 20协调等。

(14)2017年11月1日,在天津召开的起草组会议上,起草组对第三版标准草稿征求意

见以及专项征求意见期间收到的反馈意见进行研究讨论,就振动及热扩散专项研究达成共识(振动:明确振动时间压缩到12h可行;包含搓板路且依据通县试验场规范形成定频试验条件;采用PSD均值等。热扩散:整体向UN GTR 20协调,起草组准备并优化技术文书模板;推荐的热失控触发方法中删除过充),明确了修订方向,并在会后修改形成第四版标准草稿。

(15)2017年11月28日,在杭州召开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标准工作组二届十次会议,会上

起草组对标准草稿内容及反馈意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工作组专家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形成广泛共识,主要内容有:本标准不考虑生产、运输、维护和回收安全以及性能与功能特性,删除跌落、单体低气压及海水浸泡等试验;镍氢电池在外部火烧试验及热扩散试验给予豁免;根据ISO/IEC的趋势修改完善单体过充电的试验条件;以振动专项小组的成果作为标准中振动试验的要求和方法;热扩散试验整体与EVS-GTR第一阶段研究成果协调,删除过充触发方法;修改、完善电池系统的外部火烧试验、机械冲击试验、浸水安全试验、盐雾试验、系统保护试验等。

(16)2017年12月7日,工信部装备司汽车处听取了起草组对标准进展情况的汇报,就

电池单体过充电、挤压,电池包或系统振动、浸水安全、盐雾、热扩散等内容向起草组提出了指导意见,起草组进一步完善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草案。

(17)2018年1月16日,在天津召开标准讨论会,对标准征求意见稿草案中的电池单体

过充、电池包或系统热扩散等部分条款进行深入研究讨论,达成一致意见,起草组进一步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

(18)2018年1月24日-2月24日,标准征求意见稿在工信部网站征求意见;2018年1

月24日-3月10日,标准征求意见稿在全国汽标委网站征求意见。截止2018年3月10日,共收到59家单位的反馈意见,其中多数为细节性的完善和规范建议,技术性建议比较集中。关于单体安全性试验,主要集中在:过充,绝大多数建议认为

1.1倍电压或115%SOC作为试验条件合理;挤压,主要集中在图示、挤压程度与

IEC 62660-3协调等方面。关于电池包或系统安全性试验,主要集中在:模拟碰撞与

挤压的豁免问题,电子装置振动取消和电池包振动定频疑问,热扩散附录C和附录D的执行问题及标准的写法规范等方面。

(19)2018年2月6日,起草组与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中国代表处进行了标准沟

通会,就热扩散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双方在认识上达成如下一致:制造商根据附录要求选其一验证热扩散安全,都视为有效;与UN GTR 20略有差异,需要完成热扩散成员保护分析与验证。

(20)2018年3月23日,在北京召开的EVS-GTR第15次会议上,起草组介绍了标准项

目进展,并与各国专家就电动汽车安全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21)2018年3月-4月,起草组进行多轮会议,对征求意见稿公示期间收集到的行业反馈

意见进行了研究讨论,达成共识并形成了意见处理方案和标准文本的修改方案,据此完成了标准送审稿草案和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

(22)2018年4月3日,起草组与日本标准研究所(JARI)和整车代表进行了标准交流研

讨,对日方反馈意见及支撑材料进行逐条讨论,双方在认识上达成如下一致:进一步完善术语定义(电池包等);考虑删除电子装置振动试验;浸水安全试验的安全要求进一步完善,与试验方法匹配;热扩散试验方法,制造商可自行选择触发方法及定义监测点布置方案等。

(23)2018年4月12日,在成都召开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标准工作组二届十一次会议,会

上起草组对征求意见稿修订稿内容及行业意见处理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工作组专家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形成了广泛的共识,主要内容有:修改完善术语定义(热事件等)、试验条件和准备(放电倍率等),单体过充以1.1倍截止电压或115%SOC 作为试验条件,单体挤压增加“或1000倍试验对象重量”作为试验条件,变形量由30%修改为15%,删除电子装置的振动试验及要求,电池系统挤压增加UN GTR 20的挤压板作为可选项,电池系统湿热循环与温度冲击的最高温度修改为60 ℃或更高温度,电池系统振动试验和高海拔试验安全要求中的“电压锐变”、“电流锐变、电压异常”修改为由制造商提供(采用此条件终止的试验判定为失败),系统热扩散要求和方法的完善(将附录D修改为附录C.4,并作为可选的试验方法示例)等。

(24)2018年4月22日,工信部装备司汽车处听取了起草组就工作组二届十一次会议上

达成的广泛共识进行了汇报,对标准名称、机械冲击、热扩散提出指导意见,起草组进一步完善形成标准送审稿和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

(25)2018年5月31日,起草组和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进行标准交流研讨,对

标准的过渡期、热扩散的要求和试验方法等标准条款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26)2018年6月7日,召开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委会标准审查会议,

本次会议有来自全国整车企业、电池电机等部件企业、检测机构及高校委员、委员代表、观察员及行业专家共计八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对标准送审稿进行充

分仔细的审查讨论,对标准提出了修改意见,最终结论是通过该标准审查,并要求

起草工作组按照审查会提出的意见对标准修改后报批。

(27)审查会后,起草小组按照审查会提出的意见对标准进行了最后修改,形成报批稿。

(28)2018 年6 月-8月,标准报批审查时,主管部门提出了审核意见,起草小组经反复

讨论采纳了主管部门意见。主要有:过渡期方案、可充电储能系统与电池系统定义

的协调统一、名词术语的简化以及对引言中电池系统危险的准确描述以及部分文字

性修改。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1、编制原则

1)本标准编写符合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规定;

2)本标准基于GB/T 31485—2015和GB/T 31467.3—2015,对电池单体、模组、电池包或系统的试验方法与安全要求进行系统梳理;基于对近几年国内外电动汽车安全事故的经验总结;基于对国内外电动汽车安全失效与防范机制进一步理解;

3)针对修订内容,在工作组及行业内进行多次意见征求,并在会上充分讨论;

4)起草过程,充分考虑国内外现有相关标准的统一和协调。

2、主要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以下简称电池)单体、电池包或系统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和镍氢电池等可充电储能装置。

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标准中规定的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单体、电池包或系统需要进行的试验项目如表1,表2所示:

表1电池单体试验项目

表2 电池包或系统试验项目

其中沿用GB/T 31485—2015和GB/T 31467.3—2015试验方法与要求的项目为:电池单体过放电、外部短路、加热、温度循环。其他测试项目中包括取消、修改以及新增加,具体如下:

1)取消项目

①电池模组安全性试验

工作组认为GB/T 31485—2015标准中模组测试主要采用1P5S或xPxS (依据GB/T—31485 6.3.1)为试验对象来进行试验,其与实际产品中的模组形式相差较大,测试结果与产品的实际安全状况关联性不足。另外,经工作组讨论认为,模组并非电池包中必须存在的一种形式。因此,工作组经讨论决定,本标准不专门针对模组开展安全性试验。

②电池单体针刺

在2017年1月17日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中,GB/T 31485—2015中针刺为暂不执行项目。起草组调研IEC 62660-2,IEC 62660-3等标准,发现均未采用针刺试验来评价电池安全性。在本标准中不单独对针刺试验进行评价。

③电池单体跌落、低气压

工作组讨论确定,本标准不包含生产、运输、维护、回收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电池单体跌落和低气压试验不纳入本标准安全要求范围。

④电池单体海水浸泡

工作组讨论确定,海水浸泡(或浸水安全)试验,主要从系统层级考察高电压下的安全性,对于电池单体海水浸泡试验,偏向于考察电池单体腐蚀可靠性问题,不符合本标准安全要求范围。

⑤电池包或系统电子装置振动

工作组讨论确定,参照GB/T 31467.3—2015第1号修改单,取消电子装置振动试验。

⑥电池包或系统跌落

工作组讨论确定,本标准不包含生产、运输、维护、回收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电池包或系统跌落试验不符合本标准安全要求范围。

⑦电池包或系统翻转

考虑标准GB/T 31467.3—2015的翻转试验无法准确模拟实际车载状态下发生翻转事故时电池包或系统经受的真实情况,且国际标准法规尚未有成熟的试验方法可直接借鉴或转化,因此,本标准不包含电池包或系统翻转试验。需要强调的是,汽车(包括电动汽车)确实存在发生翻滚的事故场景,建议各企业单位自行开展研究试验。

2)修改项目

①电池单体过充

随着电池单体能量密度的提高,材料中锂的脱出量已接近极限。BMS功能、电池系统设计逐步完善,通过系统层级的设计可以防止单体过充的发生。法规层面强化系统层级过充保护要求、弱化单体层面要求,在国内外已形成共识,也得到了工作组的一致认可。

图1 单体过充与系统过充保护协调关系及标准趋势

电池单体过充试验,主要是为了配合系统保护策略的执行而做出要求,即电池单体的过充需与系统层级的过充保护要求相协调,具体协调关系如图1所示。首先,按照电池系统SOC与电池单体SOC的关系,单体正常工作区间(0%→100% SOC)已覆盖系统正常工作区间;同时,在ISO WD 6469-1 6th中明确了系统层级的过充保护截至条件为110% SOC,因此,电池单体满足110% SOC过充可实现配合系统110% SOC过充保护策略的安全要求。经讨论,起草组认为电池单体在满足上述安全要求的基础上,需再探讨适当增加SOC要求的可行性。

2018年1月16日,秘书处邀请行业专家在天津针对电池单体过充、热扩散等条款举行了专项讨论会。19家参会单位及专家对“110% SOC、115% SOC 、120% SOC”或“1.1倍电压、1.2倍电压”,以及IEC 62660-3相同的过充截止条件进行了深入、充分的讨论并表决,其中14家参会单位及专家认为1.1倍电压或115% SOC更为合理。标委会秘书处向主管部门汇报后,建议公开征求意见稿环节,继续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并充分听取行业意见。为充分反馈意见,征求意见稿中保留了“1.2倍电压或120% SOC”、“1.1倍电压或115% SOC”两种截止条件。

征求意见稿公示期间,26家单位(共有29家单位就该问题反馈)书面反馈认为1.1倍电压或115% SOC作为试验条件合理(其中1家认为110% SOC即可)。经工作组会议讨论,综合行业意见情况、系统保护功能,及与IEC 62660标准过充修订状态协调(IEC 62660-2 FDIS:协商的电压值,或保护装置作用,或单体失效,无SOC要求),向主管部门汇报后确定以1.1倍电压或115% SOC提交审查,经电动车辆分委会审议,通过技术审查。

②电池单体挤压

挤压试验主要采用静态/准稳态下的压缩方式来测试车辆发生碰撞时电池单体受压形变后的安全状态,因此挤压速度需要尽可能降低,以模拟准稳态下的情形。工作组调研了各大检测机构实际试验过程中的设备能力,讨论决定将挤压速度修改为“不大于2 mm/s”。

国际标准法规UN GTR 20、ECE R100、ISO 6469-1等规定:除特殊说明外,通过挤压板施加在被测对象的挤压力最低为100 kN,但不超过105 kN。在实际应用中,电池单体受压形变受到了电池包箱体的防护。工作组通过仿真和试验验证,关联了多款电池包与电池单体在模拟静态挤压场景下的受力与形变关系。结果表明,电池包在受到100 kN挤压力的情况下,电池单体所受挤压力均低于100 kN, 其中电池单体受力最大者为75 kN。因此,工作组讨论确定,将电池单体挤压力修改为100 kN。

征求意见稿公示期间,部分单位建议挤压程度参照IEC 62660-3,考虑小电池应用情况。经工作组讨论确定,将挤压程度中的截止力增加“或1000倍试验对象重

量”作为可选项,将挤压程度中的变形量修改为15%。

③电池包或系统振动

根据GB/T 31467.3—2015第1号修改单调研数据,检测机构对多款电池包或系统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电池包或系统的振动试验通过率仅为50%左右(表3)。试验结果表明,GB/T 31467.3—2015的试验方法过于严苛。

表3 GB/T 31467.3—2015振动试验数据分析

注:此表引自《GB/T 31467.3—2015第1号修改单》编制说明

第1号修改单参考ECE R100和EVS-GTR第一阶段提案,与我国试验场强化道路实际激励环境有偏差、采集到的振动载荷相差较大,存在不可预见的安全风险。

因此,有必要提出基于中国车辆实测数据的振动测试条件。

为了让振动试验能够真实地考核电池包或系统的安全风险,需建立振动试验与实际道路的关联关系。标准工作组成立了振动专项研究小组,开展了多个厂家3大类7个细分平台共计22台车的路谱采集工作,数据能够代表最新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水平。

a)参考ECE R100,试验前,将试验对象的SOC状态调至不低于制造商规定的正常

SOC工作范围的50%。

b)试验对象的分类:试验对象区分为M1、N1类与其他车辆。其他车辆的研究对象为

行李舱和后备舱的电池包,M1、N1类车辆的研究对象为乘员舱下部底盘的电池包和后排座椅下方的电池包。

c)目标里程的确定:综合国内各大汽车试验场的可靠性行驶规范,及各大主机厂的汽

车定型行驶规范,确定以交通部北京通县试验场行驶规范作为此标准的数据采集基础。选取对结构疲劳耐久有作用的强化道路作为数据来源,按照规范要求:M1、N1类车辆714个强化坏路循环作为目标里程,其他车辆882个强化坏路循环作为目标里程。

d)路谱采集的条件:载荷工况分为满载和空载,试验车辆是符合整车测试技术条件的

车辆,试验车速为试验场规范车速(不同路面车速也不同)。每种工况采集3-5组数据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e)数据的处理:以MIL-STD-810F标准随机振动等效疲劳加速强化理论为基础,采用

偏于严苛的加速系数5,将各种不同类型路面向振动能量RMS值最大的路面进行归一化等效处理,并计算等效坏路时间总和。并分别按照21 h和12 h为目标测试时间进行加速强化,得到综合的PSD谱。基于等效损伤理论,通过试验应力采集验证、仿真分析与测试时间优化可行性分析等多方面的论证,最终一致认为将随机振动测试时间定义为12 h可行。同时,也与ISO WD 6469-1 6th保持了一致。

f)振动测试规范的创建:通过数据比较分析,对综合后的PSD谱按照车型平台归类,

并求取此平台下各车辆综合PSD谱的平均值,得到平台车型最终的PSD谱。并按照保留关键频率点PSD值和RMS值等效的原则,平滑拟合后作为最终的振动标准测试条件。

g)正弦定频试验:搓板路与其他路面的振动信号不是一个类型,具有明显的受迫振动

特征,能量很高且集中在一个很小的频带范围。工作组一致认为搓板路是典型的路面类型,应纳入到规范中;经讨论决定,将搓板路按照正弦定频处理,同时定频试验的频率及测试时间均依照试验场搓板路的数据分析得到,解决了与其他路面振动类型不一致的问题。

h)加载顺序:由工作组会议讨论,对加载顺序进行适当开放,以缩短转换时间:建议

加载顺序为z轴随机、z轴定频、y轴随机、y轴定频、x轴随机、x轴定频(汽车行驶方向为x轴方向,另一垂直于行驶方向的水平方向为y轴方向)。检测机构也可自行选择顺序,以缩短转换时间。

i)除M1、N1类以外的车辆测试方向:考虑电池包或系统在整车上可能存在不同的安

装方向,在标准中说明:对于试验对象存在多个安装方向(x/y/z)时,按照RMS 大的安装方向进行试验。

j)安全要求:考虑压差限值及影响的合理性定义,国际标准法规也无相关借鉴,由工作组讨论确定,参考系统保护试验写法,将安全要求中“应满足最小监控单元无电压锐变(电压差的绝对值不大于0.15 V)”修改为“由制造商提供电压锐变终止条件,采用此条件终止的试验判定为失败”。

k)本标准和GB/T 31467.3—2015标准文件中的PSD对比如图2。需要说明的是,本标准选取车辆代表了国内主流车企的振动水平,并进行平均化处理,是最低的振动测试条件,符合安全性要求的基本测试。其中,工作组经研究发现,除M1、N1类以外的车辆中顶置的电池包表现出更强的PSD,企业在实际产品设计、验证中当有

更充分的考虑。

图2 本标准和GB/T 31467.3—2015标准文件中的PSD对比

④电池包或系统机械冲击

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多家企业对GB/T 31467.3—2015(转化自ISO 12405-3)所述的机械冲击反馈了意见,且意见较为一致:ISO 12405-3正在修订为ISO 6469-1,已处于DIS阶段,试验参数已经在ISO/TC22/SC37/WG3工作组充分讨论并达成一

致,建议更新机械冲击试验方法并与ISO 6469-1协调。经起草组研究及专家审查会审议,认为ISO 6469-1 DIS机械冲击的试验方法更加合理。进一步,考虑到本标准的模拟碰撞试验对产品x和y方向在高加速度下的机械损伤已进行了较充分试验。因此,本标准的机械冲击试验只对z方向提出要求。典型地,电池包或系统的固有频率范围为30~80 Hz,表4对比了本标准模拟碰撞试验与ISO 6469-1机械冲击试验x,y方向最大响应幅值。

表4 冲击响应对比

考虑机械冲击为短时高能量的脉冲信号,会激发电池包或系统的瞬时动态响应。当激励脉冲终了时,结构可能仍处于运动状态,如果立即进行下一次冲击将带来过试验风险。经工作组讨论确定,参考GJB 150.18A-2009,新增冲击间隔时间要求:相邻两次冲击的间隔时间以两次冲击在试验样品上造成的响应不发生相互影响为准,一般不应小于5倍冲击脉冲持续时间。

⑤电池包或系统模拟碰撞

经工作组讨论确定,参考电池包或系统振动试验方法,补充试验对象安装说明“参考试验对象车辆安装位置和GB/T 2423.43的要求”,增加“对于试验对象存在多个安装方向(x/ y/ z)时,按照加速度大的安装方向进行试验”。调整表述,修改为“根据试验对象的使用环境给台车施加规定的脉冲,并落在表6和图6最大、最小容差允许范围内”。

⑥电池包或系统挤压

经工作组讨论确定,参考GB/T 31467.3—2015第1号修改单,挤压截止力修改为100 kN。考虑兼容UN GTR 20,ISO 6469-1等国际标准法规的挤压头形式,增加“UN GTR 20三拱挤压头”作为可选项(两种挤压头形式如图3)。增加挤压速度,同单体要求,2 mm/s。考虑操作安全和实际应用可能性,明确了两个方向的挤压测试可分开在两个试验对象上执行。

图3 挤压头形式示意图

⑦电池包或系统浸水安全

考虑电池包的密封性对防水安全有重要影响。振动试验后,可能引起螺栓的松动、密封材料的永久变形等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导致电池包的密封性降低。原则上,电池包或系统均需要通过“海水浸泡”试验,但实际上市场屡次发生进水导致的安全事件,有必要在振动试验通过后,进行浸水安全试验。

试验方法主要参考ISO WD 6469-1 6th,依据“进水后,要求不起火不爆炸”及“满足IPX7要求”两种技术思路,可以从对应的泡盐水2 h及IPX7两种试验方式中选择一种,试验框架如图4。

图4 电池包或系统浸水安全试验框架

进一步,为了保护第一救援人员的安全,经工作组讨论确定将“电池包取出水面进行静置观察”来模拟此场景要求。

⑧电池包或系统湿热循环、温度冲击

经工作组讨论确定,电池包或系统湿热循环、温度冲击试验最高温度要求参照UN GTR 20、ISO 6469-1等国际标准法规,修改为60℃或更高温度(如果制造商要求)。

⑨电池包或系统热稳定性第一部分:外部火烧

经工作组讨论确定,在标准GB/T 31467.3—2015的基础上,参考UN GTR 20第一阶段研究成果,对外部火烧试验进行修订。主要变更点如下:

a)试验环境条件修改为:0 ℃以上,风速不大于2.5 km/h(软风);

b)增加:对电池包或系统起到保护作用的车身结构,可以参与火烧试验;

c)补充耐火隔板要求;

d)安全要求删除“若有火苗,应在火源移开后2 min内熄灭”,保留“不爆

炸”;

e)考虑规范性,增加“试验对象应居中放置”,删除“或者由双方商定”;

f)对于镍氢电池包或系统豁免。

⑩电池包或系统盐雾

环境类试验标准对于电池包或系统盐雾试验的考核为两个方向:耐盐雾腐蚀和耐盐雾渗漏。其中,耐盐雾腐蚀侧重模拟产品/部件(如汽车及其零部件)在实际含盐环境及交变环境下的耐腐蚀性能,评价的是腐蚀效应;耐盐雾渗漏侧重考察耐盐分渗漏、渗漏造成的电气效应。

经工作组讨论确定,电池包或系统安全性的盐雾失效模式更倾向于耐盐雾渗漏引起的电气安全。因此,试验方法参考GB/T 28046.4—2011中5.5.2。为方便理解,将工作模式3.2与工作模式1.2的具体要求明确,将工作模式3.2修改为:低压上电监控,将工作模式1.2修改为:连接线束完毕,不通电。同时,根据行业反馈意见,增加绝缘电阻不小于100 Ω/V要求。进一步,考虑到完全放置在乘客舱、行李舱或货舱的电池包或系统,其所处环境较为密闭,无盐雾场景,可不进行盐雾试验。

?电池包或系统高海拔

同振动试验,安全要求中“无放电电流锐变、电压异常”修改为“由制造商提供电流锐变、电压异常终止条件,采用此条件终止的试验判定为失败”。

?电池系统过温保护、外部短路保护、过充电保护、过放电保护

考虑标准GB/T 31467.3—2015系统保护试验方法(过温保护、外部短路保护、过充电保护、过放电保护)未对保护执行的操作及截止条件进行说明,部分语句存在歧义。工作组讨论确定,系统保护章节转化自EVS-GTR第一阶段研究成果,试验对象为电池系统。

3)新增项目

①电池包或系统热稳定性第二部分:热扩散

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时热量将会通过不同方式传递到相邻电池单体,单个电池热失控可能传播到周围的电池单体,引起连锁反应,热扩散时可能形成的火灾或爆炸威胁乘客舱乘员安全,因此企业有必要设计控制、验证电池包或系统的热扩散危害。

我国领导的EVS-GTR热扩散专项小组,在第一阶段就电池热扩散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形成了第一阶段的结论。经工作组讨论决定,本标准中的热扩散试验与要求,主要参照EVS-GTR第一阶段形成的研究成果,转化形成本标准中的规范性

附录C。

在本标准制定过程中,工作组成立了热扩散专项研究小组,期间开展了大量的研究验证工作。通过对《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中关于热失控和热扩散执行情况

的深入调研,对不同型号、尺寸和能量密度电池热失控触发方法的系统研究,明确

保留加热、针刺作为热失控触发方法,同时认识到现有的热扩散试验方法在可重复

性、可再现性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国际上EVS-GTR第二阶段、ISO 也在大力

开展热扩散研究工作,对于热失控触发方法的讨论仍在持续进行。因此,在本标准

的附录C中,关于C.3.4.4技术文书,制造商可根据各自产品特点与设计分析,自

行提供试验程序,也可参考附录C.4所述程序。

本着与UN GTR 20保持协调的精神,结合中国国情及规范行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本标准规定电池包或系统制造商按照附录C完成热扩散乘员保护分析和验证。

电池包或系统在由于单个电池热失控引起热扩散、进而导致乘员舱发生危险之前5 min,应提供一个热事件报警信号。

附录C对热扩散乘员保护分析和验证报告进行了说明。要求制造商完成热扩散乘员保护分析与验证试验,检测机构依据制造商提供技术文书、试验程序进行结果

验证,并提供试验报告。其中,制造商进行的验证试验与检测机构进行的结果验证,

可为在相同检测机构进行的同一试验。

经过各方的努力,热扩散有关的安全风险已得到国际组织和企业的高度重视。

EVS-GTR已经展开第二阶段更广泛而深入的研究,ISO 6469-1 Amendment正在研

究与评估合适的热失控触发方法。附录C的实施,有利于研究得到更全面的产品状

态数据,以便将来对试验方法进行完善。

②电池系统过流保护

考虑标准GB/T 31467.3—2015外部短路保护试验仅验证了由于外部短路造成的电流过大情况,对于正常模式下的电流过大情况,没有相应的试验章节进行验证。

在正常充放电过程中,由于软硬件的指令错误或其他一些故障有可能使得电池系统

以较大电流进行充放电,如果大电流持续时间超过电池或线束的承受时间,可能造

成电池系统危险的发生。在标准中系统保护章节增加了过流保护,具体试验方法参

考了EVS-GTR第一阶段研究成果,试验对象为电池系统。

特别地,低温保护由于在EVS-GTR第一阶段的文件中没有明确的试验方法,本标准未进行转化。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情况分析

在本标准制定过程中,成立了振动和热扩散专项研究工作小组。

其中,振动专项小组在标准制定过程中,与上汽、北汽、广汽、奇瑞、知豆、中通、江淮、瑞驰等十多家整车企业及宁德时代、国轩、力神、科力远等多家电池制造商进行技术方

案、技术参数的深入研究,同时也与日本JARI、德国VDA标准化组织进行技术交流沟通。

对于压缩12 h的振动测试时间,按照应力测量和仿真分析的办法进行验证。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进行了两轮多批次产品的实际应力采集的验证,宁德时代、奇瑞也通过分析和实际测量应变的方式证实了12 h的强化压缩不会导致失效模式的改变。工作组一致认为将随机振动测试时间定义为12 h可行。

表5和图5分别为实际采集车辆数据情况及部分车辆实物照片。

表5 实际采集车辆数据

注:因车身顶部样本量少,数据差异大,不纳入分析。

图5 部分车辆实物照片

热扩散专项工作小组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牵头、多家检测机构和企业参与,开展了大量试验或验证工作,主要有:①对重庆、天津、襄阳、上海和长春等主要检测机构自《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执行以来的热失控试验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数据表明《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中的热失控与热扩散试验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宏观结果重现性较好(见表6);②设计试验对不同能量密度电池热失控行为进行了更深入研究,对各型号电池单体分别采用针刺、过充及加热等触发方法来触发电池单体热失控,其中针刺触发时特征参数表现基本一致,部分类型电池无法触发热失控(见表7);过充触发时电池单体的温度、电压、温升速率比较分散,差异性极大(见表8),结果显示过充触发热失控的成功率较低(见图6),明确附录C.4的推荐方法中保留针刺及加热的触发方法。制造商可选择C.4.3.3或C.4.3.4所述方法,也可自行选择其他方法来触发热失控。③国内外主要汽车制造商向专项小组分享了企业各自的试验数据、结果及建议。

表6 《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电池包热扩散试验情况统计分析结果

数据项目情况说明备注

电池化学体系类型三元、磷酸铁锂-

总试验次数68 含HEV、PHEV及BEV系统

热失控成功引发的扩散次数68 均成功引发

试验发生要求所述5min后起火、爆炸的次数 5 静置过程中起火

可充电储能系统能量范围(Wh)≤60kWh -

电池箱体结构(单箱电量,箱体尺寸等)≤60kWh -

针刺触发方式使用的情况 2 需提前在箱底钻孔

加热触发方式使用的情况11 加热板布置较困难,破坏模组本身的结构,改装难度较大

过充触发方式使用的情况55 充电线需布置在箱体内并引出

表6(续)《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电池包热扩散试验情况统计分析结果

表7 热失控特征分析-针刺

表8 热失控特征分析-过充

表8(续)热失控特征分析-过充

表9 热失控特征分析-加热

图6 热失控测试样品情况及结果

四、明确标准中涉及专利的情况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及相关测试方法均不涉及专利。

五、预期达到的社会效益、对产业发展的作用等情况

电动汽车具有无(低)污染物排放、能源利用率高、噪声低、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大力推广和普及电动汽车是缓解大气环境污染和能源紧缺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近年来,电动汽车得到了各国政府及企业的高度重视,也取得了快速发展,我国已超过美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车产销国和保有国,动力蓄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之一,得到了广泛应用。

国务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国发〔2012〕2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5号)高度重视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要求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制度和汽车产品公告制度,严格执行准入条件、认证要求,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完善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行。目前电动汽车正处于产业发展初期和关键时期,而动力蓄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之一,制定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的国家强制性安全标准已经变得迫在眉睫,对产业发展有重大意义,不仅有助于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有利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对行业管理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建立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安全技术门槛。本标准作为国家强制性标准,是国家政府管理电动汽车产业的重要技术依据之一,是电动汽车产品应该满足的最低技术要求。

2)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技术保安全。主要提升的技术要求有几点:一是电池包或系统振动试验的要求,通过实车路谱采集、数据处理与分析、测试规范的创建等科学方法,研究制定能够真实地考核电池包或系统安全风险的振动试验方法;二是电池包或系统的热扩散要求,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和验证,解决由于单个电池热失控引起热扩散进而产生威胁乘客安全的问题;三是电池包或系统的浸水要求,采用振动后的

重庆市大型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说明

重庆市大型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说明 《重庆市大型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报批稿 条文说明 《重庆市大型商业建筑设计规范》编制组 二OO六年三月 目次 1 总则 2 术语 3 大型商业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 4 一般规定 4.1总平面布置 4.2 消防扑救 4.3 防火间距 4.4 钢结构 4.5 内部装修 4.6 地下大型商业建筑 5 防火与防烟分区 5.1 防火分区5.2 防烟分区 6 安全疏散 6.1 商业营业厅内的疏散通道 6.2 商业营业厅的疏散距离6.3 安全出口6.4疏散楼梯间6.5 消防电梯

7 消防设施 7.1消防给水 7.2 防烟、排烟和通风、空气调节7.3 消防电气 1 1 总则 1.0.1 本条是制定本规范的目的和依据。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主城区和部份区县(自治县、市)的城区相继建成了不少大型综合商场、购物中心和Shopping mall等大型商业场所,这些场所不仅功能齐全丰富,而且形式多样,有的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文化、艺术等消费功能于一体;有的则采用主力店、主题娱乐休闲设施,多样化商品步行街等商业形态;有的是经营品种相对单一,但体量较大的专业市场,这些商业建筑的出现极大的发展了传统商场的功能和形式,丰富和满足了人们日常消费与活动的多样化需求。 由于我市地形特点,建设用地常出现坡地情况,在设计中利用地形、节约投资常采用带有吊层的商业建筑形式。尤其是在主城商业中心地带,结合地下人防工程,修建平战结合的地下商业建筑设施等,这些大型商业建筑的出现,使目前国家的现行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商店建筑设计规范》对设计、建设、管理诸方面都难以做到有效控制和监督,为了规范我市大型商

导则 大气环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附件三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2006-12-30

目 录 1 标准修订的必要性 (1) 2 主要技术依据 (2) 3 修订原则与总体思路 (2) 4 标准编制单位 (3) 5 标准编制过程 (3) 6 修订主要内容 (4) 6.1标准框架 (4) 6.2适用范围 (4) 6.3规范性引用文件 (4) 6.4总则 (4) 6.5污染源调查和统计 (5) 6.6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5) 6.7气象观测资料调查 (5) 6.8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 6.9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7) 6.10报告书附图、附表及附件要求 (7) 6.11推荐模式清单 (7) 7 与93版大气导则对比 (7) 7.1评价级别的差异 (7) 7.2同等评价级别工作量的比较 (9) 7.3推荐模式的功能比较 (11) 7.4小结 (12) 附件A: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环境质量模拟重点实验室网站提供电子资料清单 (1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编制说明 1标准修订的必要性 1993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称“93版大气导则”)规定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范围和技术方法。通过大气导则的实施,提高了大气环境评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使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技术评估及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更加有针对性。 随着《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颁布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国际上环评技术方法的更新,93版大气导则从适用范围、技术规范和技术方法上均不能适应新的要求。目前正在修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为了符合修改后的总纲的要求,大气环境导则也要与之相适应。 修改的大气导则主要内容有: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则、污染源调查和统计、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等。与93版大气导则相比每个章节都有不同程度的修改,改动较大的是推荐了预测模式部分。 93版大气导则推荐的环境质量预测模式基于60~70年代的大气边界层理论,已落后于当今国际主流的环境质量预测模式所应用的80~90年代的大气边界层理论。93版大气导则推荐的环境质量预测模式假定大气中的污染物扩散在空间上遵循高斯分布,考虑地面和混合层顶均为不可穿透的平面;按照Pasquill稳定度分类方法将大气边界层的稳定度分为六类,扩散参数由稳定度、扩散距离和时间决定,因此,采用的稳定度分类和扩散参数是不连续的。这不仅在理论上与大气边界层的湍流特征的连续变化相违背,也与近几十年对湍流扩散的研究成果不符,尤其是在对流条件下。 93版大气导则推荐的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a)不稳定条件下,对于中等及以上有效高度的排放源,其地面浓度预测值和实测 值之比,明显偏低; b)未能反映浮力烟羽抬升到混合层顶部附近的实际扩散过程,地面浓度预测值误 差较大; c)扩散参数和大气稳定度不连续; d)没有考虑建筑物下洗问题。

工程概况及编制说明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编制说明 第一节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一览表

工程名称:北京金融街洲际酒店10和11层装饰装修工程 工程地点:北京金融街 工程类别:房屋建筑工程 建筑面积:约3200平米 设计图纸状况:满足施工要求 二、工程招标范围 第二节编制说明 一、编制目的 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目的:本工程提供完整的、纲领性的技术文件,用以指导该工程的施工与管理,确保优质、高效、安全、文明地完成该工程的施工任务。 二、编制原则 1、认真贯彻国家和有关工程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施工程序和招标文件规定的工程竣工工期。 2、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在安全生产的原则下,推行ISO9001标准化管理和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3、贯彻“勤俭节约”的方针,合理布置好施工现场,组织好文明施工。 4、实行施工、设计和建设单位三结合,做好施工部署。

5、采用分段的流水施工方法和进度计划组织有节奏、均衡和连续施工。 6、注重人力、机械、技术等生产力的合理配置,力争均衡生产。 7、充分利用现场机具设备资源,扩大机械化施工及工厂化施工范围,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用计算机辅助工程项目实现质量、工期和造价的控制。 8、施工期间,积极采用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科学地确定详尽周密的施工方案。 9、9、依据设计文件的要求,本工程项目所使用的材料、设备、施工均达到国家现行或行业的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的要求。 三、编制依据 (1)项目工程招标文件、答疑澄清文件及现场勘察的实际情况。 (2)业主提供的关于本工程的施工图纸及相关设计资料; (3)根据ISO9001体系质量标准相关文件及企业ISO9004体系管理标准。 (4)国家和行业颁布的现行施工验收规范、规程。 (5)依据我公司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和技术资料。 四、工程采用的主要规范、标准及法规 我公司在本工程的深化设计、制造安装、性能材料等方面除必须符合合同文件中技术说明外,还严格遵守适用的规范和标准配套执行。我公司保证采用的一切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是全新的,并且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方案设计,采取必要的

(征求意见稿)》的修订说明

附件2: 《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修订) (征求意见稿)》的修订说明 为进一步规范科学事业单位会计行为,提高科学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我们在多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现行《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460号)进行了全面修订,拟定了《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修订)(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修订背景 现行《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原制度”)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至今,对规范科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服务科学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促进科学事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制度部分内容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首先,原制度中的一些规定已经无法满足诸如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财政改革新要求;其次,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科学事业单位的性质、类型和业务特点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原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和满足新形势下科学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新要求。此外,2012年12月,财政部先后发布了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

令第68号)、《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财政部令第72号)和《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财教﹝2012﹞502号),对科学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会计信息提供等都提出了新要求。因此,为了贯彻落实科学事业单位管理改革新要求,规范会计核算,原制度亟待全面修订。 二、修订原则 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过程中,遵循了以下原则: 一是遵循《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新修订发布的《事业单位准则》体现了最新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要求和会计核算理念,是修订原制度的依据。因此,我们在修订《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过程中,遵循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规定。 二是与《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相协调。征求意见稿的修订内容与新修订发布的《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协调一致,使财务制度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三是体现财政改革相关成果。近十几年来,财政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对加强科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提出了很多新要求。因此,原制度的修订要适应财政改革新要求,满足财务管理的新需要。 四是突出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要求。加强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是提升新时期科学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水平的总体要求。这次修订结合科学事业单位的行业特点,充实了对科研项目的会计核算和内部成本费用管理要求,这将对科学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打好“两基”、推进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

(XXXX报批稿)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

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 (报批稿) 2008年11 月北京

前言 根据原建设部建标函[2004]43号通知的要求,按原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制程序规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建标[2007]144号),我部负责对原国家教委编制并经原建设部、原国家计委1992年批准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以下简称《92指标》)进行修订。我部委托上海市教委具体承担《92指标》修订工作,上海市教委成立了修编组。我部发展规划司组织修编组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校舍现状作了抽样调查和实地调研,对搜集的相关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征求意见稿,征求各有关部门、地区和单位的意见后,由我部召开全国审查会议,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建筑面积指标共分三章,包括总则,大学、专门学院校舍建筑面积指标,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及高等专科学校校舍建筑面积指标。本次修订主要变更的内容为:调整高校办学规模、学科结构比例及各项校舍建筑面积指标;增列艺术院校校舍建筑面积指标;单列了师生活动用房指标;取消了教工住宅指标。 各单位在执行本指标过程中,如发现有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邮编100816)。 本指标主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 主编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参编单位:上海市教育基建管理中心、上海高等教育建筑设计研究院、 上海市教育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教育建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林红、奚道章、欧阳瑶章、叶文俊、丁铭杰、何梅珍、甘建栋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年×月×日

(消防培训)消防工程概况及编制说明最全版

(消防培训)消防工程概况 及编制说明

工程概况及编制说明 壹、工程概况及特点 (壹)工程概况 吴江市永康路步行街2-A楼工程位于吴江市永康路步行街上,由盐城市建筑设计院设计,框架结构,地下壹层为车库,地上三层,局部四层为商场。建筑面积约10000㎡。 本工程招标工期为2003年11月30日至2004年5月31日,我司投标工期为2003年11月30日至2004年5月31日,计184日历天。工程质量达优良标准,其中消防设施保证通过苏州市消防检测部门及苏州市消防支队的检测和验收,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 (二)工程特点 1、本工程为吴江市步行街现代化商场设施,对本项目的防火安全要求较高,各个系统安装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所有设施安全运行的可靠性,施工安装的各程序必须达到设计规范要求。 2、给排水管道采用PP-R管、UPVC塑料管敷设、消防管道采用热镀锌管敷设,安装中不允许到处打洞,对预留预埋要求较高。 3、消防广播、警报器、防火、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安装工程自动化控制程度高,对综合技术人员的施工素质要求严,施工安装、检测、测试质量是本设计安全运行的关键。 4、本项目设施设有吊顶,所有水电工艺设施在顶上分层次明敷,各专业工种标高统壹协调,统壹布置才能保证层面顶部整齐美观。 5、本安装工程系统复杂,前期必须和土建紧密配合,后期和装

修配合密切。各工种主体交叉必须采用流水施工,施工期间应主动接受业主和监理的统壹协调,在全面透彻理解设计意图的基础上,编制可行的施工方案,采用科学的施工组织管理和控制手段,先进的施工技术,保质保量完成本工程招标范围内的管道、电气和设备安装。二、招标内容 吴江市永康路步行街2-A楼安装工程含水、强电、弱电、消防、设备等。具体施工范围根据招标文件包括下述安装内容: 1、管道的预埋和安装 1)上水管。 2)下水管。 3)强电电线管。 4)弱电电线管(含公共广播、火灾报警系统)。 5)消火栓系统和喷淋系统管道预埋和安装。 2、管内穿线 1)强电系统(含照明、插座、设备用电)。 2)消防、火灾报警穿线。 3、设备安装 1)卫生设备(含卫生间洁具)。 2)消防设备 3)防雷避雷系统。 三、吴江市永康路步行街2-A楼主要安装工程量见下表。 吴江市永康路步行街2-A楼主要安装工程量表表1-1

修订(征求意见稿)简要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预包装冷藏膳食生产经营卫生规范》修订(征求意见稿)简要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及简要修订过程 (一)任务来源、修订单位、主要修订人 1、任务来源:根据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19年度上海市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修订立项计划>的通知》(沪卫食品〔2019〕6号),上海市食品化妆品质量安全管理协会承担《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预包装冷藏膳食生产经营卫生规范》(DB31/2026—2014)修订工作。 2、修订单位:上海市食品化妆品质量安全管理协会。 3、主要修订人:秦玉青、李妍、宋亦馨、施锦、朱建新、章寅、石春红、李自芳。(二)简要修订过程 上海市食品化妆品质量安全管理协会申报地方标准修订立项后,查阅了国内、外的相关技术标准,结合上海市预包装冷藏膳食生产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了标准修订的时间进度,并成立了标准修订工作组。修订期间,工作组通过会议讨论、征求意见、现场调研、专家评审等形式形成标准文本修订送审稿。 二、标准主要修订内容 (一)主要修改条款共计25项。原文、修改后的条款及相应的修改依据见下表格。 1、原前言 原文: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修改为: 本标准代替《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预包装冷藏膳食生产经营卫生规范》(DB 31/2026-2014)。 本标准与DB31/2026-201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调整了标准框架; ——修改了术语和定义; ——修改了包装间洁净等级; ——修改了包装间环境温度控制要求,并增加了脱离冷藏条件的时间控制要求; ——取消了销售包装份量规定; ——修改了禁止品种; ——修改了附录A“预包装冷藏膳食生产原料检验、环境监测、过程监控和成品检验要求”。 修改依据:按照标准修订的实际内容进行修改。 2、原条款1范围

TLA技术规定报批稿

WJG214-2011 武汉地区特立尼达湖沥青(TLA)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定 (试行) 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11年10月13日发布2011年11月1日实施

前言 特立尼达湖沥青(下称,TLA)是产于南(中)美洲西印度群岛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境内沥青湖的一种天然沥青。上世纪八十年代,TLA在美国华盛顿等几个城市的路面工程中应用,表现出了优异路用性能。此后,TLA被经济较发达国家广泛地应用于的重交通路段、飞机场、桥面铺装和高速公路工程。目前,使用特立尼达湖沥青的国家及地区已达到30多个,而且已被美、英、德等一些欧美发达国家指定使用。1999年,TLA应用于我国江阴长江大桥的桥面铺装。TLA改性沥青高温抗车辙、水稳定性好等优良的路用性能得到肯定后,TLA在我国得到较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先后被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二环和三环道路、上海虹桥机场、珠海淇澳大桥、重庆嘉陵江大桥、钱塘江大桥、佛山一环道路、沧黄高速公路和武汉绕城高速公路等60余个项目的路面工程中采用,效果良好。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的条文说明中,提供了TLA和TLA改性沥青的有关技术指标,但由于内容简单,致使TLA在实际应用时遇到困难。在目前城市道路建设的高潮期,TLA在武汉地区有大规模使用的趋势。为适应武汉地区规模运用TLA的需要,规范武汉地区TLA路面工程施工,保证工程质量,我们在搜集各地研究和应用TLA成果、总结武汉地区应用TLA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武汉地区交通和气候条件,编写了《武

汉地区特立尼达湖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定》。 本规定编写时,参照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DG D50、《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等现行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总结运用了武汉绕城公路TLA改性沥青路面的经验数据;参考了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太旧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山西路翔交通科技咨询有限公司等)有关单位编写的《特立尼达湖改性沥青应用的研究》的研究成果。本规定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香港豪银公司、武汉华通昌商贸有限公司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本规定主编单位:武汉市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站 武汉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武汉市天银沥青路面工程有限公司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刘喜德蒋伍林徐一心邓利明 陈凯华陈玮张诚民刘先觉

GB16171-2012)修改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附件3 《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2012)修改单(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修改背景 《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2012)自发布实施以来对控制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并推动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处理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6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81号),原环保部发布《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规定》(环水体〔2016〕186号),明确排污许可制为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为进一步推进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排污许可制的实施,针对GB 16171-2012中有关洗煤、熄焦和高炉冲渣等水质监控位置,以及苯并(a)芘及多环芳烃的排放管理控制要求等问题进行调整修改,在切实削减污染物排放、防范环境风险的基础上,以更加符合行业企业水污染防治的实际情况,保证排放标准实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此外,2017年12月,原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第一批)》,名录中共包含22项化学品,“萘”(CAS:91-20-3)为其中之一。在对优先控制化学品

提出的风险管控政策和措施中提出,一是纳入排污许可制度管理,要求排放名录中所列有毒有害水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对排污口和周边环境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环境风险。2018年,为贯彻落实《2018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任务分解落实方案》关于“推动落实优先控制化学品风险管控措施”的要求,生态环境部提出了具体的管控措施建议,其中包括:建议修订《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增设废水中萘排放标准,纳入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录,实施排污许可管理。因此,有必要在标准中增设废水中萘的排放控制要求。 二、行业发展情况及废水处理现状 据统计,截止2018年底,我国焦化企业数量约500家,焦炭总产能约6.5亿吨,实际产量约4.4亿吨。按焦炉类型分,传统焦化企业产能约5.6亿吨;热回收焦炉焦化企业产能约0.18亿吨;半焦(兰炭)企业产能约0.7亿吨。按企业类型分,独立焦化企业约400家,其数量和产能占比分别约为80%、75%。按熄焦方式分,目前钢铁联合企业内的焦化厂基本均采用干熄焦方式,而独立焦化企业之前基本均为湿熄焦,近5年山西、河北等地要求进行干熄焦改造,且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版,未同步配套建设干熄焦装置的炼焦项目属于限制类项目,因此新建焦化项目均要求配套干熄焦装置。 焦化工业废水包括酚氰废水、循环冷却水排水、生活污水等,其

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附件1: 企业会计软件数据接口标准业务元素清单 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为促进会计信息的电子化交换,提高会计信息的利用效率和深度,落实《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财会〔2013〕20号)规定,财政部会计司成立相关工作组,启动了企业会计软件数据接口标准(以下简称接口标准)制定工作。目前已经完成接口标准涉及的业务元素梳理工作,形成业务元素清单草案。 元素清单是接口标准下阶段制定工作的重要基础。为使元素清单更全面地反映各方对接口标准的需求,保障接口标准的制定质量,工作组决定就元素清单公开征求意见。现就元素清单起草中的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接口标准的起草背景 (一)目的和意义 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账簿层面的电子会计数据跨系统的交换日益频繁。例如,会计师事务所通过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获取电子会计数据,并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查阅、分析并发现疑点,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审计方法。但是,在各种会计软件没有统一数据接口的情况下,获取不同软件中的会计数据需要不同的工具,各监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都各自开发适用于不同软件的接口,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实

际使用效果也不甚理想。 因此,财政部在2013年出台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财会〔2013〕20号,以下简称工作规范)中规定,“会计软件应当具有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满足外部会计监督需要”。 除会计监督外,企业更换、升级会计软件,也面临着前后两种软件数据定义与格式不一致问题,无法进行安全、有效的数据迁移,造成会计数据在软件更新升级中的损失。另外,会计资料归档工作中,也存在着会计软件与档案管理软件间缺乏统一数据交换格式问题。这些需求所涉及的会计数据范围,在很大程度上与会计监督所涉及的范围是重合的。因此,有必要制定一套兼顾各方面需求的会计软件数据接口标准,促进账簿层面电子会计数据的交换和共享。 (二)接口标准的范围 由于各行业会计业务各具特点,接口标准将分行业制定,本次征求意见的接口标准主要适用于一般工商业企业。根据标准应用情况和实际需要,未来还将制定适用于金融行业、行政事业单位等的标准。 (三)应用场景 接口标准主要应用于跨系统、跨平台的会计数据传递,主要有以下应用场景: 1.会计监督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通信配套设施建设技术标准-条文说明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通信配套设施建设技术标准(修 订) 报批稿 DBJ50-056 -20xx 条文说明

1总则 (36) 3基本规定 (37) 4场地及环境 (38) 5通信通道系统建设 (39) 6通信线缆建设 (40) 7通信设备安装 (41) 8性能测试 (43)

1总则 1.0.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第四十六条“建筑物内的电信管线和配线设施以及 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的电信管道,应当纳入建设项目的设计文件,并随建设项目同时施工与验收。所需经费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3基本规定 3.0.1基于重庆市目前住宅区和住宅建筑的发展状况,并结合通信运营商对于通信配套设施 建设及业务开展原则,参与建设的各方应根据住宅建筑的类别及最终用户的实际情况,选择入户光纤的数量。 3.0.2?3.0.3本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城市建设和村镇、集镇建设应当配套设置电信设施。建筑物内的电信管线和配线设施以及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的电信管道,应当纳入建设项目的设计文件,并随建设项目同时施工与验收。所需经费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提出,对我市通信运营商和住宅建设方分别负责投资建设的部分予以详细明确,进行分工界面划分,以便有效整合小区内的通信资源,统一地下管网建设,美化小区 环境。

4场地及环境 4.1.9应根据用户规模及分布等因素合理设置设备间、电信间,在满足住宅建筑用户通信需求的同时,避免空间浪费。电信间面积应能满足光缆配线设备的安装操作需求。2000户以上的小区,考虑通信运营商OLT下沉需求,超过4000户的大型小区,应根据小区规模与建筑布局合理配置多个设备间。 4.2.5本标准考虑雷击的能量巨大,设备间、电信间的相关电源系统应设三级防雷,通过分级泄放的方法,将雷击能量逐步泄放到大地。第一级防雷器可以对于直接雷击电流进行泄放,或者当电源传输线路遭受直接雷击时传导的巨大能量进行泄放,对于有可能发生直接雷击的 地方,必须要进行CLASS-I的防雷。第二级防雷器是针对前级防雷器的残余电压以及区内感应雷击的防护设备,对于前级发生较大雷击能量吸收时,会有一部分对设备或第三级防雷器 仍然是相当巨大的能量会传导过来,需要第二级防雷器进一步吸收。同时,经过了第一级防雷器的传输线路也会感应雷击电磁脉冲辐射LEMP,当线路足够长时(超过15米),感应雷 的能量就变的足够大,需要第二级防雷器进一步对雷击能量实施泄放。同样,经过了第二级防雷器的传输线路也会感应雷击电磁脉冲辐射LEMP,当线路足够长时感应雷的能量就变的 足够大,第三级防雷器是对LEMP和通过第二级防雷器的残余雷击能量进行保护。因此,第三级防雷器到设备端的线路传输距离也不应超过10米,以避免LEMP对设备造成的损害。 4.2.5参考《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第 5.1.2条“需要保护的电子信息系统必须采取等电位连接与接地保护措施”。第5.2.2条“各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之间 的连接导体宜采用多股铜芯导线或铜带,连接导体截面积不应小于16mm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16)》第8.0.5条“综合布线系统应采用建筑物共用接地的接地系统,当必须单独设置系统接地体时,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4 Q”。。

国家标准啤酒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啤酒》(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标准委于2014年12月下达的63项国家标准修订计划,《啤酒》国家标准被列入推荐性国家标准修订计划,计划编号20142737-T-607,由全国酿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归口。 2、主要工作过程 起草阶段: 全国酿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啤酒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于2017年3月1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啤酒》国家标准起草工作组成立会议,共有来自啤酒生产企业、科研院所、检测机构以及小微啤酒酿造企业的22家单位24位代表参会。会议针对《啤酒》标准修订技术和指标要点进行专题探讨,重点围绕产品标准修订、分类原则以及指标调整等问题开展讨论。同时,秘书处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对工作组整体情况做出安排,明确分工,并就工作内容、时间进度等提出要求。 2017年3月-4月,秘书处组织标准起草工作,并以网络办公形式,通过电子邮件收集汇总相关资料,包括国内外相关标准动态、产品抽样检测数据以及政策法规等,并于2017年6月完成标准修订初稿。 2017年7月19日,标准起草工作组于广东省广州市召开第二次现场工作会议。此次会议上,工作组主要完成了标准修订初稿的审议工作,并形成标准讨论稿。 截止至2017年10月31日,经过工作组内逐条讨论,反复修改意见,最终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指标依据和对主要条款的说明 1、指标原则

①确保食品安全; ②与国际接轨,指标及其对应的分析方法要积极参照采用国际标准; ③标准要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 ④要结合国情和产品特点; ⑤与相关标准法规协调一致; 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与技术进步。 2、主要条款的说明 ①产品定义 在原“啤酒”产品定义的基础上,调整了关于泡沫和酒精度的描述。结合目前国内啤酒市场上多元化产品分类情况,突出产品共性和标准包容性,将“起泡”调整为“形成泡沫的”文字描述,并取消“低酒精度”文字描述。 ②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根据市场调研结果,结合国内主要生产企业和主流产品的实际情况,修改了原标准中关于“生啤酒”“特种啤酒”“干啤酒”“冰啤酒”“小麦啤酒”“低醇啤酒”“无醇啤酒”的产品定义,去掉了“鲜啤酒”的产品定义,同时增加了“艾尔啤酒”“拉格啤酒”“白啤酒”“司陶特(世涛)啤酒”“皮尔森(比尔森)啤酒”“酸啤酒”“黑啤酒”以及“工坊啤酒”的定义,同时修改了部分反应产品共性质量特征的术语描述。 ③产品分类 通过行业调研,结合我国啤酒产品生产和研发趋势,综合考虑啤酒产品的生产特点和技术条件,保留原标准中按颜色分类的产品分类方式,同时新增了浊度分类(包括清亮啤酒、浑浊啤酒)、按杀菌工艺分类(生啤酒、熟啤酒)和按酵母类型分类(上面发酵啤酒、下面发酵啤酒、混合发酵啤酒);取消“特种啤酒”,改为“按其他特性分类”。 3、要求

(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信息技术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一、起草背景 信息系统是证券市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进步及其在行业内应用程度加深,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专项业务服务机构的各类业务活动以及风控、合规等各类管理活动已与信息系统深度融合。整体上看,上述机构的信息技术应用表现出软硬件数量大、业务流程信息化及网络化程度高、与外部系统广泛连接、信息系统建设以采购和委托建设为主等特点。 2008年以来,证监会先后出台了《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保障管理办法》(证监会主席令第82号)以及《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事件报告与调查处理办法》(证监会公告〔2012〕46号)等监管规定,以信息技术安全为核心提出了监管要求,对经营机构与服务机构信息技术管理提出了原则要求,同时以自律规则、行业标准的形式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 随着近年来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行业信息系统架构、部署模式、管理机制发生了较大变化,行业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反映出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行业信息技术监管法规体系提出新的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经营机构信息技术治理水平仍然不高。部分经营机构内部未能形成有效

的信息技术管理权责分配及制衡机制,信息技术财力与人力投入的数额、结构仍不合理,信息系统建设过度依赖外部厂商,并且缺少整体规划。二是经营机构信息技术应用的业务合规风险较为突出。随着信息技术进步与行业内应用程度加深,各类业务活动的实时风险控制、合规管理等已与信息系统完全融合。信息技术风险不仅表现为传统的信息安全风险,还会造成业务合规风险。实践中,部分经营机构对信息系统内部流程的合规性缺乏评估,存在风险隐患。三是经营机构应对互联网环境下信息安全风险的能力有待提高。近年来,经营机构越来越多的业务通过互联网实现,但围绕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人才队伍建设、资金投入与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还不匹配,个别经营机构部署在互联网上的信息系统仍存在薄弱环节。四是专项业务服务机构的信息安全风险不容忽视。专项业务服务机构依据《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为经营机构提供业务辅助服务或直接从事特定的证券基金业务,虽已纳入信息技术监管范围,但缺少相关具体规范。此类机构与经营机构信息系统广泛连接,集中度较高,一旦发生风险容易跨行业、跨机构传导。五是信息技术服务机构尚未完全纳入监管。目前,证券、基金领域对于信息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管要求还不一致,《证券法》尚未将证券信息技术服务机构纳入监管,《证券投资基金法》虽已将基金信息技术服务机构纳入监管,但尚未出台细则,客观上需要更加明确具体的监管要求。

钢结构设计规范报批稿

钢结构设计规范报批稿 篇一:标准、规范 篇二:地铁规范20XX报批稿高架结构 10 高架结构 一般规定 本章适用于下列高架结构: 1 区间桥梁; 2 高架车站中的轨道梁及其支承结构。高架车站中其他构件的结构设计按现行建筑设计规范进行。 区间桥梁应满足列车安全运行和乘客乘坐舒适的要求。结构除应满足规定的强度外,要有足够的竖向刚度、横向刚度,并应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区间桥梁应根据耐久性要求,按100年设计使用年限设计。 区间桥梁的建筑结构形式应满足城市景观和减振、降噪的要求。除大跨度需要外,不宜采用钢结构。 区间一般地段宜采用等跨简支梁式桥跨结构,并宜推广采用预制架设、预制节段拼装等工厂化施工方法。 区间桥梁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桥墩。桥墩类型宜分段统一。 区间桥梁墩位布置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跨越铁路、

道路时桥下净空应满足铁路、道路限界要求,并预留结构可能产生的沉降量、铁路抬道量或公路路面翻修高度;跨越排洪河流时,应按1/100洪水频率标准进行设计,技术复杂、修复困难的大桥、特大桥应按1/300洪水频率标准进行检算;跨越通航河流时,其桥下净空应根据航道等级,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的要求。 对于铺设无砟轨道结构的桥梁,应设立沉降观察基准点,进行系统观测与分析。其测点布置、观测频次、观测周期,应按无砟轨道铺设要求确定。道岔全长范围宜设在连续的桥跨结构上,当不能满足时,梁缝位置应避开道岔尖轨和心轨范围。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的徐变上拱度应严格控制,轨道铺设后,无砟桥面梁的后期徐变上拱值不宜大于10mm。应根据轨道专业的要求,控制无砟桥面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轨道铺设后的后期徐变量。 区间桥梁墩台基础的沉降应按恒载计算。跨度小于等于40m梁的相邻桥墩,其工后沉降量之差不应超过下列容许值: 有砟桥面为20mm;无砟桥面为10mm。 对于外静不定结构,其相邻墩台不均匀沉降量之差的容许值还应根据沉降对结构产生的附加影响来确定。 结构刚度限值

广西地方标准桂通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广西地方标准《桂通》(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广西肉桂”系国家,而桂通又是广西肉桂中的主要产品之一。由于广西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悠久的栽培历史,传统的生产农艺和加工工艺,形成了广西肉桂皮厚、色泽光润、含油率高、味辛香偏辣、药用和调香料用兼优等特点,亦使之成为我国的传统出口商品。广西肉桂保有面积16.7万公顷,桂皮产量2--3万吨,皮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50%,桂皮和桂油均有多种用途,桂皮在日本、欧美诸国磨粉后主要用于配制糕点、饼干、咖喱粉、五香粉等食品工业原料,中东次大陆和非洲用于饮料、泡酒和调味品。在医药上桂皮具有散寒、止痛、化淤、活血、健胃和强壮功效。肉桂由于其天然、保健特性,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肉桂的国际需求将越来越大。由于目前尚无有关桂通产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因此亟需制订该产品的相关标准,作为组织生产、质量检验、贸易及仲裁的依据。 1、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 (1)任务来源 2013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了桂质监函[2013]635号文, 由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承担《桂通》广西地方标准的制定任务,项目编号:2013-1713,起止年限为2013年5月~2014年12月。 (2)主要工作过程 ①成立标准编制小组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在接到标准的制定任务后,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 ②查阅相关标准和文献资料 本标准编制组查阅、收集了大量国内外有关桂通的标准方法及各种文献资料,建立了桂通产品的标准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确立本方法标准制定拟采用的原则、方法和技术依据。 ③组织成员讨论,确定标准制订的原则和技术路线 为使标准更具代表性和适用性,参与编制标准小组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京桂香料有限公司,广西防城那梭香料厂,三家单位的技术人员开会讨论共同参与标准的实施和制订工作,并做出项目的工作计划安排。 ④研究建立标准方法,进行标准方法论证试验 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本方法标准编制组按照合同要求,以及项目组讨论的意见,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规范征求意见稿条文说明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规范 条文说明 目录 1 总则 (3) 3 基本规定 (5) 4 地下空间功能与设施 (6) 5 地下空间资源评估 (7) 6 地下空间需求预测 (8) 6.1 地下空间总体规划需求预测 (8) 6.2 地下空间详细规划需求预测 (8) 7 地下空间规划布局 (10) 7.1 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布局 (10) 7.2 地下空间详细规划布局 (10) 8 地下交通设施 (11) 8.1 一般规定 (11) 8.2 地下轨道交通设施 (11) 8.3 地下公交场站 (11)

8.4 地下道路设施 (11) 8.5 地下停车设施 (12) 8.6 地下公共人行通道 (12) 9 地下市政公用设施 (13) 9.1 一般规定 (13) 9.2 地下市政场站 (13) 9.3 地下市政管线及管廊 (13) 10 地下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和地下商业服务业设施 (14) 11 地下空间综合防灾 (15) 12 生态保护和环境健康 (16) 12.1 地下空间利用的生态保护 (16)

1总则 1.0.2目前我国各大城市已开展地下空间相关的各类型规划, 主要涉及法定规划一一城市总 体规划层面、城市详细规划层面地下空间规划 (单独编制地下空间规划和地下空间规划作为 详细规划的组成部分)和非法定规划一一地下空间专项规划、 概念规划、城市设计等两大类 专项规划 槪念规划 城市设计 相关 研究 城市地下空间与地 面空间是一个整体, 地下空间规划体系不应当自成一体。 应转变城市 规划编制观念,充分融合地上、地下空间要素,建立符合城市立体化建设要求的城市规划编 制体系。未来地下空间规划应逐步成为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常规要素, 因此,根据地下 空间利用规划编制特点, 应在现行规划体系涉及地下空间规划内容的规划类别中, 将地下空 间相关要素纳入考虑,即: 现行规划体系 图:建议地下空间规划纳入现行规划编制体系 涉廉地下空间规划内容的规划类别 | ]家涉及地下空间规划内容的规划类别 也宦规划 图:我国现行地下空间规划编制体系 总体规划 修建性译细理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γ-氨基丁酸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γ-氨基丁酸》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又称氨酪酸,是一种天然存在的非蛋白质组成氨基酸,广泛分布于原核和真核生物中。在哺乳动物体内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促进大脑的新陈代谢,恢复脑细胞功能和活力,因此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如促使精神安定、健脑益智、营养神经细胞、延缓衰老、健肝利肾、降低血压、改善更年期综合症等;因而其在功能性食品及医药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国外,GABA作为现代营养健康食品的理想配料,已经广泛应用于果酱、糕点、饼干、调味料和药品等制品中。目前,市场上已出现一系列的GABA食品,如Gabaron茶,富含GABA的米胚芽、米糠、发芽糙米、含GABA的奶酪以及高浓度的GABA粉末。2009年9月27日卫生部公告2009年第12号批准γ-氨基丁酸为新资源食品,准予在食品加工中使用。 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只是部分生产该产品的企业内部有企业标准,但不同企业的γ-氨基丁酸产品标准所控制的项目和标准值有所不同,个别指标相差较大,无法作为统一的标准规范行业发展。标准化的工作开展,能及时获得大量标准制定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和资料,了解国内外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企业乃至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为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创造良好的条件。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64)归口,计划名称为《γ-氨基丁酸》,计划编号为2010-2876T-QB。 (二)简要起草过程 1. 2010年11月工信部标准制修订计划下达后,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于2011年4月8日召开了标准启动工作会议,和有关起草单位一同针对制定《γ-氨基丁酸》行业标准的具体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确定了总体工作方案,并组建了标准起草工作小组,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牵头组织该标准的制定工作,福建安溪茶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组长单位,负责写出标准文本草稿(第一稿)。起草成员单位吸纳了科研及国内主要生产企业等部门,能代表全国的情况。 2. 启动会后,起草工作组收集国内外标准资料以及相关实验方法,综合各种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处理后,6月底前由福建安溪茶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出标准文本(草稿),通过电话、邮件与其它各起草单位沟通、探讨,确定标准文本(初稿)。2011年7月19日组织召开了第二次起草小组工作会议,初步确定了各项指标要求和检验方法。 3. 第二次起草会后,收集各单位γ-氨基丁酸样品并完成送检工作,对样品采用盲样测试方式,进行了检验,完成数据汇总。2012年4月17日进行第三次起草小组工作会

装饰装修工程编制说明

常州市青洋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办公楼装饰工程 工程量清单编制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约9387平方米,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交通运输情况、自然地理条件、环境保护要求等须各家投标单位认真考察熟悉现场。 二、招标范围 施工图及工程量清单范围内的装饰工程,详见图纸及招标文件(空调及消防工程除外)。 三、工程量清单编制依据 建设单位提供的江苏新华东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设计的“常州市青洋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办公楼装饰工程”图纸; 四、投标人在投标时应按招标文件要求规定的统一格式,提供:“投标总价封面”,“工程量清单计价表”, 五、主要材料品牌说明 1、乳胶漆(白色/彩色)…………………………………常州光辉(三标段使用) 2、乳胶漆(白色/彩色)…苏州立邦(中档\除三标段其他标段均使用本品牌) 3、轻钢龙骨(50系列/75系列)…………………………港星或龙牌(中档) 4、纸面石膏板………………………………………………拉法基、龙牌(中档) 5、细木工板、夹板、饰面板………………………中档(与徐达牌同类档次) 6、开关、插座…………………………………………中档(与松下同类档次) 7、电线………………………………………………中档(国标与金牛同类档次) 六、有关施工要求的说明 1、所有轻钢龙骨吊顶采用50型(不人型)热镀锌龙骨,主龙骨壁厚为㎜,副龙骨壁厚㎜,副龙骨间距为400×600; 2、所有木基层板(如三夹板、细木工板等)均须采用柳桉芯材质; 3、乳胶漆做法为801胶白水泥批腻子三遍,白色(或彩色)乳胶漆三遍; 4、所有木龙骨及基层板均刷防火涂料三遍;

七、暂定价说明 以下主材费项目采用甲方暂定价,请投标单位在报价时列入投标总价。暂定价部分不作投标让利。施工时由甲方确定品种、规格和价格,结算时仅调整该确定价格与暂定价的差价,且该差价不再计取任何费用。 1、成品件暂定价(此暂定价成品为全费用单价) 1)成品实木单开门(850*2600含门五金免漆门套)…1000元/樘(成品价) 2)成品实木双开门(1800*2600含门五金免漆门套)…2000元/樘(成品价) 3)成品不锈钢楼梯栏杆……………………………………600元/m(成品价) 4)成品蹲坑防水板隔断……………………………………850元/个(成品价)2、材料主材暂定价(此暂定价成品为全费用单价) 1)150宽石材门套线线条,浅啡网纹大理石……………210元/m(主材费) 2)200宽石材门套线线条,浅啡网纹大理石……………280元/m(主材费) 3)浅啡网纹大理石…………………………………………420元/㎡(主材费) 4)灰麻花岗岩………………………………………………320元/㎡(主材费) 5)皇室啡花岗岩……………………………………………420元/㎡(主材费) 6)米黄大理石………………………………………………400元/㎡(主材费) 7)热带雨林大理石…………………………………………480元/㎡(主材费) 8)黑木纹石材………………………………………………400元/㎡(主材费) 9)复合地板…………………………………………………60元/㎡(主材费) 10)地毯………………………………………………………120元/㎡(主材费) 11)800×800地砖……………………………………………55元/块(主材费) 12)600×600地砖……………………………………………30元/块(主材费) 13)800×800墙砖(含6mm抽缝磨边)………………………65元/块(主材费) 14)600×600墙砖(含6mm抽缝磨边)………………………35元/块(主材费) 15)600×120地砖踢脚线(含切角磨边)……………………8元/块(主材费) 16)300×600墙砖(含6mm抽缝磨边)……………………13元/块(主材费) 17)300×450墙砖……………………………………………7元/块(主材费) 18)成品硬包、软包…………………………………………150元/㎡(主材费) 19)工艺墙纸…………………………………………………15元/㎡(主材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