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讲话稿

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讲话稿

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讲话稿
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讲话稿

抓住机遇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政策瞭望》杂志2010年第3期

中共慈溪市委书记洪嘉祥

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步蔓延,慈溪市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面临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我们要坚决贯彻中央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措施,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转型升级不畏难,打好“保稳促调”攻坚战。一方面,政企携手,共度时艰,千方百计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充分利用金融危机中蕴藏的机遇,加快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紧迫性

改革开放以来,慈溪市实现了从农业大县向新兴工业化城市的跨越,初步构筑了具有慈溪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2008年工业GDP、财政贡献和就业分别占全社会的59%、65.7%和60%,工业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区域经济持续回落,根本原因则是长期累积下来的素质性和结构性矛盾。一是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呈现出产业高度化不足的态势。尽管我市产业块状经济带来产业配套能力强、配

套半径短的优势,但是整体优势不强,产业链缺失,产品附加值不高,总体上处于产业链和利润链的低端,导致企业生产效益提升不快,对能源、原材料、劳动力价格的波动特别敏感,一旦丧失劳动力优势、价格优势,企业就会迁移。二是以外贸出口为主的市场结构,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冲击时间更早、范围更广、强度更大。目前我市外贸依存度高达80%,出口依存度高达70%,整个经济生产链条都与外贸紧密相关,与外部市场环境紧密相关。这既是慈溪的特色与亮点,又是弱点,因为一旦出口受阻,整个经济就会受到很大影响,自1992年以来,我市出口增幅年均保持在35%以上,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一季度急剧下滑至19.3%,由此导致主要经济指标呈现深幅回落之势。今后即使没有金融危机,也不可能再依靠这样高速的出口增长来带动经济发展。三是以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为主的企业结构,对劳动力和融资等成本上升的承受能力不如以规模企业为主的地区。我市5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虽有2103家,但普遍规模偏小,有带动力的行业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慈溪虽是浙江经济强市(县),却没有销售超100亿的企业,而江苏常熟市2008年销售超100亿元的企业就有2家。慈溪企业的“狗群经济”,过去我们曾引以为豪,

但从新形势的要求看,企业发展“多、小、散”的格局,开始制约经济增长质量和整体效率的提高,其内在的资源分散不集约、污染难治理、产业难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等弊端正日益显现,必须从裂变走向整合。四是以低素质劳动力为主的用工结构,对社会管理和产业提升带来一系列问题,使产业难以从中低端向高端发展。慈溪人口密度高,人均资源稀少,公共基础设施、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不高,产业工人基本上由低素质外来人员构成,已成为一个典型的外来劳力依赖型城市。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在促进慈溪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对城市承载、环境和公共资源造成严重负荷,对社会稳定也带来严重影响。

从慈溪改革开放30年来工业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成千上万市场主体崛起,形成了千家万户办企业的地方特色。这一时期工业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着重依靠土地和劳动力获得资本积累,依靠劳动密集型产品、中低端产品带动经济增长,依靠生态环境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形成了以外延扩张为主的经济形态。这种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了慈溪经济的发展,但这种发展模式也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当慈溪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和水平后,这种发展模式所释放的增长能量已经接近极限,继续沿袭这种发展模式,

势必带来并且已经带来工业经济发展的不适应性,由此造成环境承载能力、资源要素供给、企业存续等等难以为继。目前,我市GDP已过600亿元,工业经济总量更是跨越2000亿大关,具备了转型升级的产业基础,尤其是在要素供给、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性、素质性矛盾的倒逼下,推动转型升级的市场条件已经成熟。我们必须抓住这次机遇,准确把握慈溪新时期的历史使命,上下同心,全力以赴,努力在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上率先走出一条新路。

努力把握工业转型升级的基本策略

目前慈溪正处于人均GDP从5000美元到1万美元发展转型(即从中等发达的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转变)的关键时期,具有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但作为市场活动的一部分,转型升级有其盲目性、无序性和滞后性,作为地方政府,必须加以引导和调控,通过把握转型升级的方向,加快慈溪工业转型升级。既要实现经济转型,即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通过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做到加快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集约发展、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相互结合;又要实现产业升级,即大力发展高端产业,提高产业层次;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绿色

产业,推行清洁生产模式;大力发展优质产业,尤其是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以此提升产业竞争力。总的来说,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实现我市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包括四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要以效益倍增为核心。过去那种靠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今后发展的要求。当前慈溪工业处于转型提升的关键时期,必须以工业效益的全面提升为目标,走集约化的发展路子,依靠科技进步、调整结构、优化配置、加强管理以及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产业集聚提升、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升慈溪工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可持续增长的目标。二是要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一方面,资源环境制约倒逼创新。过去我市主要依靠土地投入、能源消耗和劳动力大量投入来换取经济增长,经济效益低,社会效益差,城市环境承载力不堪重负。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率逐步递减的新形势下,需要依靠自主创新来缓解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持续发展促使创新。持续发展必须注重创新投入。依靠高新技术、高素质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等创新要素,推动产业从贴牌制造向自创品牌转变,从

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从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而获得更强的增长引擎,形成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动力的新竞争优势。三是要以产业联动提升为导向。从总体上看,我市三次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现代服务业相对滞后,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尚处起步阶段。在比重上,从2000年以来,我市第三产业比重一直徘徊在33%左右,去年三产占生产总值比重为33.2%,低于去年全国(40.1%)、长三角地区(43.2%)、全省(41%)、宁波大市(40.4%)平均水平;在结构上,以商贸流通业等传统型服务业为主(占比62%),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不仅影响产业结构向高层次迈进,同时也制约第一、第二产业发展进步。现在产业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离不开一、二、三产业的联动发展,产业融合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就我市实际来讲,要在坚持“工业立市”战略不动摇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相得益彰的“服务外包”、“总部经济”、“流量经济”、“城市功能要素经济”等新兴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之间共生共荣,形成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四是要以全方位的开放合作为支撑。开放合作是慈溪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包括活跃的进出口贸易,还包括资本、技术、管理和人才的全方位流动,这是

我市产业层次获得提升、传统产业得以改造、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的动力和捷径所在。因此,要大力倡导“把全方位开放合作的理念贯穿到各条战线,把全方位开放合作的任务落实到各个领域”,研究确定新一轮开放合作目标任务,着力在重大产业项目、科技孵化、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引进等方面求突破。以大开放促大发展,在开放合作中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当前应当重点抓好的几项工作

工业转型升级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粗放到集约的渐进过程。当前,我市工业经济总体上还处在量的扩张时期。在这样的发展阶段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必须立足实际,把握规律,决不能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而是要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在更高层次上体现先进性和协调性。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着力实施培育规模效益型企业战略。龙头企业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象征、自主品牌的依托、地方税源的支撑,同时也是城市的靓丽名片。主业突出、行业领先、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对引领行业创新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带动辐射作用。要结合我市工业经济效益倍增计划,加大投入,扶持15家左右工业企业,争取用三年时间使销售10亿元以上

企业达到15家,3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3家,使之成为推动我市培育规模效益型企业的领头羊。要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的作用,使之形成合力。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千方百计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企业活力;另一方面,要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制订实施一批培育规模效益型企业的配套政策。要积极打造服务型政府,营造良好的环境,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着力实施联合兼并重组工程。一是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向产业链的上下游扩展,在市内和国内外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兼并重组,做强做大。二是大力促进联合上市,引导和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加速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未来5年,按照“培育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的思路,滚动建立每年50家上市后备企业队伍,5年内上市公司超过12家。三是推动中小企业向专业化生产经营、精益化管理等方向转型升级,支持中小企业通过协作配套、共建销售网络等方式开展合作。四是予以政策扶持。对并购重组企业实施的对慈溪市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拉动作用的项目,要在土地、水、电等要素保障方面给予倾斜。发挥市产权交易中心的基础平台作用。鼓励兼并重组企业进入市产权交易中心进行产权估值

转让。

着力实施内外贸市场并举战略。拓市场是促调整、保增长的关键所在,要树立“立足慈溪、做强慈溪”、“跳出慈溪、发展慈溪”的理念,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拓展发展空间。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以优化外贸结构为着力点,稳定和扩大国际市场。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创新外贸交易方式,规避出口贸易风险;二是以完善营销网络为突破点,巩固和拓展国内市场,研究市场理论和市场营销策略,完善市场营销网络,提高品牌营销水平,引导和刺激本地市场;三是以扩大开放合作为切入点,抢抓和创造市场商机,要以城市推介引商机,依托展会抢商机,深化合作抓商机;四是以推动产业提升为落脚点,把握和适应市场需求。要加快编制完善规划,加强自主创新,引导做优做强,发展服务外包。

着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面对严峻的形势和多重挑战,我们必须进一步树立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要有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勇气,大力弘扬创业创新精神,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通过企业技术创新、品牌经营、组织变革等推动产业升级,增强经济核心竞争力。重点开展“六大创新”:一是技术创新。进一

步完善区域科技创新、技术成果转化和科技公共服务三大体系。探索建立产学研创新联盟,在智能家电、机电一体化产品、新材料、新能源、节能减排技术等领域,组织开展专业性的科技对接活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二是产品创新。引导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研发并投产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自有知名品牌、有较高附加值、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促进我市产品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迈进。三是品牌创新。深入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提高品牌创建和经营能力,培育一批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提升“慈溪制造”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四是管理创新。引导企业树立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培育适合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提高战略规划、生产组织、技术开发、财务管理等基础性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五是营销创新。鼓励企业创新营销方式,积极调整产品市场结构,抱团组建国内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千方百计开拓国内市场。六是组织结构创新。鼓励重点骨干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并购或重组,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我市企业由家族式企业制度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

黄坤明在全市工业兴市大会上强调认真贯彻省委专题学习会精神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工业兴市

2010-05-13 来源:杭州日报

昨日上午,杭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工业兴市大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坤明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专题学习会精神,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工业兴市”战略,为杭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十二五”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黄坤明首先传达了5月5日至7日举行的省委专题学习会精神。他指出,这次省委专题学习会,学习贯彻中央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精神,研究部署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索浙江特色的科学发展问题,对于杭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紧密结合杭州实际,认真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省委专题学习会精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对当前形势的判断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杭州科学发展新局面上来,认真分析当前杭州工业经济的弱势和潜力,进一步振奋精神、寻找差距、迎头赶上,坚持“工业兴市”,坚持改革创新,坚持转型升级,坚持拓展市场,争创新优势,开创新局

面,推动杭州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黄坤明强调,要以“四大”建设为主抓手,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围绕打造大平台,要进一步加大现有开发区、工业园区、城镇特色工业功能区、国家级基地和试点的规划建设和整合提升力度,挖掘潜能、增加容量、提升内涵,努力把现有发展空间用足用好,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空间载体。同时,要按照“高、优、新、强”要求,着力打造大江东新城、青山湖科技城、余杭创新基地等集聚发展新平台,争取成为省级集聚发展大平台。围绕发展大产业,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战略性产业相结合,坚持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与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者服务业相结合,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积极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努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高新高端高质发展。围绕主攻大项目,要坚持“大项目带动”战略不动摇,坚持基本建设项目与产业项目一起抓,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环境、政策等综合优势,按照“招大、引强、选优”的思路,加快引进一批能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项目,引进一批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项目,引进一批产业化前景比较明朗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同时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加大政府投资,激活民间投资,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着力破解“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手续怎么办”四大难题,推动一批重大工业投资项目早启动、早建设、早投产、早达效。围绕培育大企业,要把培育和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作为重要目标,坚持“抓大不放小”、“大中小并举”,突出大企业大集团、成长型中小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三个重点,着力构建合理的、梯队化的企业结构。特别是要鼓励企业加快应用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加快转型升级。

黄坤明强调,要坚持“合力兴工”不动摇,形成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合力。要坚持目标引领,继续坚持“一高一领先”目标不动摇。要提供优质服务,结合“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深入企业,服务企业,主动回应企业呼声,继续开展“向万家企业送温暖”活动,真心诚意为企业办实事,着力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要加强政策扶持,在用足用好现有工业扶持政策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完善政策、抓紧出台相关新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市委、市政府要把推进工业转型

升级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市人大、市政协要积极为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献计出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层层抓好工业转型升级各项任务的落实,同时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为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加快转型升级再造杭州工业经济新优势——蔡奇市长在大企业培育总结表彰

暨工业经济开门红大会上的讲话

(二○一○年一月五日根据录音整理)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及早贯彻落实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和电视电话会议以及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以“一化七经济”为重点加快转型升级,通过总结表彰,充分发挥大企业、大集团引领作用,推动工业经济开好局、起好步,确保全年“一高一领先”。刚才,叶明同志宣读了表彰通报,并进行了大会表彰,等会王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五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全市工业经济呈现企稳回升好势头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杭州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来袭,我市工业经济深受影响。为此,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举全市之力主攻工业、决战工业、稳定工业,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复苏向好、稳步回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扶持力度前所未有。市委、市政府密集出台一揽子扶持政策,实施工业10条、外经贸

10条、工商21条、促消费38条等政策,累计停征25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全力帮助企业减负解困、拓展市场,着力增强企业信心,推动转型升级。二是协调力度前所未有。建立重大工业问题协调例会制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每周亲自到会协调,从去年6月份起,连续召开11次市级工业经济专题例会,协调解决了项目落地、重大会展、工业招商、项目报批等一大批企业发展难题。三是服务效能前所未有。全市开展“向万家企业送温暖”活动。通过上门送资金、送政策、送服务等形式,全市各级各部门走访企业30094家,收集问题12402个,解决问题8601个。实施“七个一”专项行动。市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市直各部门、各区县(市)3000余名领导干部深入2400余家联系企业,解决企业提交问题3200余个。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工业经济回升势头强劲:一是增速大幅提升。预计09年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6.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完成9200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二是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转。11月份规上工业利税和利润分别增长10.6%和12.4%,环比大幅回升4.4和7.2个百分点。三是创新能力继续提高。1-11月新产品产值率高达16%,同比增加2.56个百分点;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增长32.8%和49.3%。四是企业家信心有

所增强。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141.6,比三季度提高18个点。五是节能减排成绩显著。前三季度全市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6.51%,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08%。COD和二氧化硫两项指标有望完成,双双削减3%。以上成绩充分表明,工业战线是一支能勇挑重担、堪当重任、能成大事的队伍。在此,谨向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

二、坚持扶优扶强,继续发挥大企业集团中流砥柱作用

大企业集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十年来始终从战略层面强势推进:一是体制持续创新。率先完成国企改革、成立国资运营机构,同时坚持“非禁即入”,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推动和谐创业,在企业培育上既重“顶天立地”、又重“铺天盖地”。二是政策持续深化。继2000年提出实施大公司战略,先后出台了《进一步培育发展大企业大集团的若干意见》、《评选年度十大突出贡献工业企业和奖励主要经营者的实施意见》、《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五年行动计划》及三个百强榜评价办法。三是覆盖面不断扩大。坚持培育与引进并举,培育的大企业集团由2002年的26家也增加至2004

年的34家。去年起,采用综合评定办法,不仅从工业扩大到现代服务业、建筑业和农业等各领域,而且全部覆盖到所有符合标准的大企业大集团。四是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不仅给领军企业家和人才给予重奖,还在资金、用地、技术、管理、投入、上市等给予全方位扶持,而且力求“一企一策”、跟进服务。从而有力推动了大企业集团的迅速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四大特点:一是数量占全省三分之一强。截止2008年末,杭州“双5亿”(年营业收入和资产)大企业集团总数152家,占全国5.1%,占全省34.5%。二是成为工业和民营经济主力军。工业领域有99家,占65.1%,近三分之二。民营控股企业集团为122家,占80.3%。三是贡献突出。工业大企业集团仅占规上工业企业的1%,但总资产、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达到61.4%、56.9%和55%。152家大企业集团出口占全市总额的44.5%。四是竞争力显著增强。去年有56家企业入围全国最大1000强企业集团,38家企业入选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81家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21家企业入选中国企业500强,26家企业入选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数量连续多年名列全国大中城市前列。这些年的发展历程表明:大企业集团是杭州经济发展当之无愧的重要支柱,是“主攻工业、决战

工业、稳定工业”的中坚力量,是后危机时代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引领“一化七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更是建设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的排头兵。对此,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培育大企业集团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以最大的决心、最硬的举措、最优的政策、最强的合力,加以强势推进。

三、认清形势,工业转型升级任务依然繁重

2010年,杭州工业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繁重。首先,2010年将是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外需不会有大的改变。从国内形势看,经济回升内在动力仍然不足,中央政府投资规模在递减,民间投资意愿仍然不强,消费提速难度较大;货币环境趋紧,通货膨胀预期升温;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导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生产经营压力依然突出。其次,杭州工业已处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杭州工业正处于十分关键的时期,粗放发展的老路已走到尽头,只有在工业转型升级方面杀出一条血路,强力突破资源环境、有效需求和创新能力约束,抢占新一轮工业经济发展制高点,加速向工业现代化和服务经济、创新经济推进,才能迎来人均GDP1万至2万美元新时代。在当前的后危机时代,杭州工业更要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和

低碳发展路径,成为推动“一化七经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力军。再次,杭州工业经济亟需拉高标杆、补长短板。今年1-11月杭州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达到8283亿元,总量高于全省各市;但同比下降0.9%,降幅大于全省平均0.7个百分点,离“一高一领先”要求还有差距。总体看,杭州工业还存在四大结构性问题:从产业结构看,高新产业比重偏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快。杭州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2006年曾达29.3%,但此后一路下滑,到今年前三季度仅有24%。而江苏城市这一比重多在40%左右。杭州目前拥有太阳能光伏相关企业30余家,但规模偏小、布局分散,08年销售产值仅占全省六分之一,与杭州经济大市地位极不相称。从区域结构看,杭州县域工业经济实力偏弱,5县(市)工业占全市比重仅为20%左右。从市场结构看,杭州工业品出口集中在通信电子制造领域,外需市场波动大,内销网络也不健全。从人才结构看,杭州技术工人只占职工总数的20%,缺口达30%(国家规定应占50%);高级技工占技术工人比例仅为8.7%,与发达国家(占30%-40%)相去甚远。为此,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当前经济形势的复杂性,深刻认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艰巨性,深刻认识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结构调整的紧迫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演化的回顾与展望(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演化的回顾与展望(一) 摘要:中国的经济体制演化经过30年的历程,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本文试对其回顾与展望。 关键词:经济转型;体制演化;中国模式;特点 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经济转型和体制演化,取得较大成效。 一、经济体制演化的主要特征 中国经济体制演化的主要特征是政府推动,这是一种既非完全市场化,又非完全行政化的形式。这种演化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资源配置的行政化逐步转向行政权力制约下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过程。 (一)资源配置行政化的作用。资源配置的行政化与计划经济体制密切相关。计划经济体制本身就使社会长期处于一种准动员状态,资源配置实际上是通过资源的行政化动员方式进行。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后,我国政府仍具有强大的动员能力。当然,在经济改革初期,这对资源的配置又是必要的。 资源配置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在所有的资源中,资金是企业创建和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从经济方面说,一国经济发展的快慢,与资金投入的多少有很大关系。在改革开放初期,资金的筹集不可能通过市场来实现,而必须通过政府向金融机构与社会筹集资金,形成大规模的信用资金。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政府凭借强大的资源动员能力,一方面使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资金横向拆借规模日益扩大,另一方面强制或变相强制性的社会集资规模也相应增大,从而使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自有比重明显低于借人比重,形成了典型的“负债经营”。这种状况是资源动员行政化在资金筹措方面的典型体现。 在劳动力资源与土地资源的配置上,政府动员的行政化也得到充分体现。政府的统一安排是劳动力向新的产业转移的唯一途径,在企业创办和发展过程中,需要怎样的劳动力、需要多少劳动力,均由行政管理机构决定,也就是通过计划实现的。尽管存在个人收入的差异,但它还不能成为调节劳动力部门间转移的支配力量,竞争性的市场就业机制尚未形成,劳动力资源配置机制仍由强有力的行政权力来控制。不过,这种控制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有所放松。资源的行政性配置不仅仅存在于资源结构性转移的“原始积累”过程中,而且在企业再生产过程中,行政机构也直接介入。在土地资源配置上,也体现出更加明显的行政配置色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土地是无偿使用,而且不得转让。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把土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在使用权上,变过去无偿、无限期使用为有偿、有限期使用。不过,上述有偿征用土地的做法仍是非市场竞争性的,行政性配置的特征十分明显,地方政府在土地使用上的控制权力远远超过市场力量。 政府之所以具有直接的社会动员作用、集中资源配置能力和高积累机制,除其行政机构的权力中心地位外,最根本的原因是公有产权制度。公有产权制度的建立是依靠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来实现的,它不是在市场经济基础上自然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同样,计划经济的瓦解,也就是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也是以打破单一公有制局面开始的。在不断的市场化条件下,生产资料的直接归属关系发生变化,使地方政府在宏观政策有所松动的情况下能轻易实现资源的部门间转移,并通过行政性动员,使政府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其拥有的资产总量也不断扩张。 (二)行政权力制约下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在传统的体制下,行政权力主体在大部分时间里扮演了控制者的角色,具有强有力的直接动员资源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行政机构一般按行政原则来决定资源配置的方向和重点。在我国开始市场化改革后,市场机制在一定范围内发挥著作用。这样,资源的配置又会接受市场信号的导向。也就是说,政府资源配置的决策受到双重因素的影响。市场机制引导着行政机构的投资方向决策和产业结构选择,而且这种引导作用不断增强。

六合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现状与思考详解

六合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近年来,六合聚力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两大战略性工作,经济发展质效有了很大的提升,但离“工业强区”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六合区作为南京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版块,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面临着诸多机遇,如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机遇、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机遇、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发展机遇,但也面对着诸多挑战,如全球市场疲软和发展不确定性、中西部及苏北地区的产业升级竞争压力、南京市其他城区快速崛起挤压效应。六合工业经济转型发展过程就是一个抓住机遇,适应压力,科学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立足现状,面向未来,协调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解放思想,敢于担当,勇于突破的过程。 一、转型初期工业经济发展的背景与现状 (一)工业经济转型发展背景 1、国家省市的战略和规划。2010年5月,《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准、2011年9月,《江苏省沿江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颁布实施、2013年4月《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颁布实施;2013年11月,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筹委会成立,并全面享有市级经济管理及与其相关的权限、2014年4月,南京市公布了《关于成立南京市江北新区领导小组的通知》,江北新区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2、区位和资源。2012年12月,南京长江四桥及绕越高速正式通车,“江北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宁启铁路电气化改造及复

线工程、长江—12.5米深水航道工程以及马鞍国际机场的正在加紧建设,宁天城际轻轨在2014年7月正式投入运营,2015年4月地铁3号线即将通车,六合与南京的主城效应、交通枢纽效应日趋明显。近年来“万顷良田”项目、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动迁拆违、环境整治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为六合提供了充足的土地储备资源。园区整合、开发区扩容升级的初步实施,为新一轮工业经济的转型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街镇园区分类考核,差别化发展政策促使各类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 3、政策和措施。六合区依据《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编制了《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六合区规划》、《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六合区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南京化学工业园创建循环型生态工业园区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南京市六合区新型工业化规划纲要(2013-2020)》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围绕“园区提档升级,工业转型发展”的思路,从政策和措施上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进行再调整,对工业经济发展布局再优化,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路进行再创新,进一步为六合工业经济的转型发展、快速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二)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基础和现状 1、主要工业指标完成情况。 当前,我国经济开始步入换档期,原有的增长动力开始减弱,新的增长动力尚在孕育和形成中。整个宏观经济表现出下行走势,首当其中受到冲击和挑战的是中小企业。六合区九成以上的企业都中小企业,尤其是工业经济受到冲击更加严重。2014年度主要工业指标较2013年同比增速都在下降;工业投入、外

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试卷81分

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试卷81分 1、城区里的行政区、生活区、商业区、休闲区、工业区需要充分的优化布局。 正确 错误 2、交通、通讯的空间布局问题不需要每个环节的充分衔接。 正确 错误 3、开发区、园区、集聚区的布局问题需要从整个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的角度出发。 正确 错误 4、城市化的核心:人口的集聚问题。 正确 错误 5、主题功能区的意义:空间总体的布局。 正确 错误 6、空间布局在地方规划时讲究落地,同时要不具有可操作性。 正确 错误 7、全球化时代需要积极主动参与国际产业链的分工,分享全球分工的协作,同时需要适应国际化的趋势。 正确 错误 8、产业融合化是产业发展的一个规律性现象,围绕本地特色优势产业,寻找其中高新技术环节。 正确 错误

9、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的要求,以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需要绿色化、低碳化。 正确 错误 10、发展品牌产业、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园区,进而通过品牌来获得高附加值。 正确 错误 11、产业集群蕴藏着产业发展的核心奥秘,产业集群从多方面降低生产、营销、运输、学习、交易、信息等成本;同时在多方面产生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网络效益和集聚效应等。 正确 错误 12、发展产业集群的建议:善于引进和培育产业集群的种子企业;善于利用行业组织加快产业集群的发展;善于改造产业集群的园区。 正确 错误 13、产业集群的规律:推进产业升级。 正确 错误 14、旧能源产业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部分水能和核能。 正确 错误 15、服务业分两类,一个是生活型服务业;一个是生产型服务业。 正确 错误 16、现代农业的形式:观光农业、旅游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都市农业、创汇农业等。 正确 错误 17、高端化的压力:第一,消费者结构升级;第二,高成本时代到来。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教学提纲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 发布处室:重项办发布日期:2011-08-10 点击数:3339 【字体:大中小】保护视力色: “十二五”时期是宁波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既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也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抢抓机遇,破解难题,实现宁波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牢牢抓住经济转型升级这条主线。对宁波而言,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战略任务。“十二五”时期,宁波全市上下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行动起来,走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一、今后三年是决定宁波转型升级命运的关键时期 “十二五”时期宁波要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必须转型升级,而未来五年关键在前三年。当前,宁波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正经受着市场格局既有国外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又有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的双重考验,要素资源既有供给瓶颈又有价格上升导致成本不断推高的双重困扰,节能减排既要完成硬指标又要保证城乡居民生态权益的双重压力,产业升级既要压“旧”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又要上“新”发展新兴产业的双重任务。宁波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经受住这一系列挑战与考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次转型升级不

能是局部性、策略性、缓慢性的转型升级,而是要全局性、战略性、紧迫性的转型升级。 (一)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倒逼和机遇 宁波经济出口比重大、外贸依存度高、国际市场依赖性强。“十二五”时期,假如我们不提高制造业附加值和服务业比重,GDP要保持10%左右的年均增长,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则分别要达到年均20%以上增速才能实现。在主要发达经济体消费模式改变、失业率居高不下、主权国家债务危机持续恶化和贸易摩擦加剧的情况下,今后5年外贸要达到年均20%的增速非常困难。 上述情况对高外贸依存度和货物贸易占主体的发展方式形成倒逼。宁波必须要抢抓国家实施扩内需战略的新机遇、国际市场新变化孕育的新机遇,从简单地卖低附加值的“仿制品”走向卖拥有专利、标准、品牌的高附加值“智造品”转变,从主要做“有形的货物贸易为主”向“有形的货物贸易与无形的服务贸易并重”转变,从主要面对国外生产向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生产转变。 (二)劳动力对象、利益等形成的成本倒逼和机遇 长期以来,宁波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了低成本竞争型和低附加值型的产业体系。现在这种比较优势越来越成为劣势,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困境。一是土地资源难以支撑。二是人口承载力难以支撑。三是生产要素价格难以支

分析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下的管制失灵现象-以医药行业为例

分析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下的管制失灵现象-以医药行业为例 [论文摘要]在我国经济体制改的大背景下,管制失灵一直是影响经济体制转型的重要原因,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重点阐述了我国经济体制转型下管制失灵现象的相关问题,并以医药行业为研究对象,对管制失灵的具体问题进行阐述。本文研究了经济体制转型期管制失灵现象的原因,再提出了经济管制的基本特征;之后结合医药行业,对经济体制转型其管制失灵的问题作出分析,最后提出了管制策略,以进一步加深相关人员对管制失灵问题的认识,为加快经济体制转型奠定基础。 [关键词]经济体制;转型期;管制失灵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a's economic system reform, the failure of regulation has been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economic system, and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ssues related to the failure of regulation in the transition of China's economic system. The paper studies the causes of economic system transition period regulation failure phenomenon,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economic regulation; after the combination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nalysi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economic system the regulation failure problems,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control strategies to deepen the recognition of related personnel control failures, lay the foundation for 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economic system. [Key words]Economic system; transition period; regulation failure

中国咨询业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发展机遇分析报告

中国咨询业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发展机遇分析报告 管理是企业整合资源,不断成长的关键要素,科学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要义。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复杂、内部面临规模扩张、跨越转型,这些都会对企业管理体系的规范性、系统性提出新要求。建立科学有效的企业管控体系,增强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保持基业长青的必由之路。 在此过程中,咨询研究扮演着智囊角色,为企业建言献策、诊断纠偏,充当公司再造的引路人和辅导者,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跨越发展。我国咨询研究业面临着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带来的发展机遇,部分有潜力的咨询公司会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先行者和领导者。 一、市场需求旺盛刺激行业发展 咨询研究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专业化服务行业,在促进经济增长转型和企业的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全世界咨询与信息服务业年营业额已达数千亿美元,咨询服务业的年增长率超过20%,成为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内企业对咨询研究的需求将快速增长,未来国内咨询研究业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据中为咨询统计,2015年中国咨询业需求将达3200亿元。 二、国家政策推动行业发展 咨询研究行业是适应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咨询研究不但为其他企事业单位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其本身也是一个人才知识密集型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重要产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准。根据中为咨询观察,咨询研究业作为一个能大量吸纳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知识密集型行业,从事的是一项智力活动,无需投入很

多物质资源,不产生污染,属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符合当前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发展要求。 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特别提到要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加强管理,支持培育中小企业咨询研究机构,开展咨询研究活动。2012年科技部发布《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明确提出要“鼓励咨询机构依据区域空间特性、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因索,为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产业咨询服务。 “十二五”十二五期,要全面推进企业管理和战略咨询服务,推动本土咨询研究服务企业的品牌化发展,拓展全球化发展的眼光与视野”。根据中为智研观察,这些产业政策对促进我国咨询研究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政策福音,一些咨询业务水平卓越的公司将乘抓住机遇,脱颖而出。 三、细分市场引领新的发展机遇 咨询研究范围广泛,包括人力资源咨询研究、战略咨询、营销咨询、生产咨询等等。人力资源咨询研究主要是对于企业中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进行分析,帮助企业找出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薄弱环节,然后提出有效的改革计划。战略咨询是指为企业提供管理、决策、市场、预测等领域的咨询服务。 生产咨询研究是咨询人员在深入企业生产现场的基础上,使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找出企业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现代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提出改进、改善、改变生产管理系统的建议和方案,帮助企业全面提高管理水平。目前,中国企业对咨询的需求也正在不断增加:成规模的国内企业纷纷开始转变相对粗放的管理经营模式,也开始认识或尝试咨询研究服务,这导致了咨询研究的渗透率不断攀升。

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梁保华 全国人代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会议时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得越早、抓得越紧、抓得越实,就越能打开新局面,赢得发展新优势,希望江苏主动利用当前经济形势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倒逼机制压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江苏新阶段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更扎实的工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经济更长时期又好又快发展。一、江苏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江苏已经经历过两次经济转型。第一次转型以发展乡镇企业为标志,实现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历史转变。第二次转型以扩大对外开放为动力,实现了向开放型经济的转型。现在我省总体上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苏南地区进入了工业化后期,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结构和增长动力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处在第三次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这次经济转型的核心是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升级,使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无论是从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来分析,还是从江苏自身发展的要求来看,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是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倒逼转型升级。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市场严重萎缩,外需不足对出口导向型经济形成很大冲击,依靠出口大幅度上升带动经济增长受到制约,国际需求减弱对出口形成的约束短期内很难改观,加快转变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和困难,世界各国都在调整结构,提升经济竞争力,与以往相比,这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影响更深。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倒逼压力,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把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加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二是新的科技革命推动转型升级。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推动新的科技革命,催生新兴产业。如果说前两轮产业革命的发生,是由于科技进步而“水到渠成”,现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能源和环境两个硬约束的倒逼,更具有“强制性”。这一轮新的科技革命,突出表现在新能源发展、生物技术进步、新材料开发和信息技术突破,必将引发一批高速度、长周期增长的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也将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产业革命中,江苏主要是承接产业转移、扩大经济规模,产品、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环节。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有些领域比如新

基于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研究

基于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研究 摘要: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有很多制约障碍需要突破,有很多关键问题需要解决。本文试从产业升级是经济转型的内驱力,经济转型理论支撑产业升级,促进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战略和产业升级方式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内驱力 abstract: china has nowadays entered a crucial stage of economic transition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during which there are many obstacles to be overcome and numerous key issues to be solved. this paper mainly deals with four aspects, namely, industrial upgrading as the driving force for economic transition, theory of economic transition as the mainstay for industrial upgrading, strategies for the promotion of economic transition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paths. key words: economic transition industrial upgrading i. industrial upgrading as the driving force for economic transition within the current division system of industrial chain around the world, china lies at the bottom of the “smiling curve”, thus putting itself into a disadvantageous position in global production and profit distribution chain. with the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转换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转换之路 何克宇学号:159699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在旧的社会制度和战争的洗礼后,犹如一个极度贫弱的巨人,近5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国家,全国主要工业品最高年产量仅为:纱44.5万吨,布27.9亿米,原煤6188万吨,发电量60亿千瓦小时;粮食最高年产量也只有1.5亿吨,棉花84.9万吨。此为新中国经济发展的起步点。 通过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60余年后的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国之一,人民生活也整体达到小康水平。从1953年到2013年,中国已陆续完成了十一个“五年计划”,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而1979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则使中国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最重要的改革内容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中国政府一直推行计划经济体制,由国家专门机构“计划经济委员会”来规划和制定经济发展各个领域的目标。工厂按照国家计划生产产品,农村按照国家计划种植农作物,商业部门按照国家计划进货和销售,所有的品种、数量和价格都由计划部门统一制定。这种体制使中国经济能够有计划有目标地稳定发展,但也严重地束缚了其本身的活力和发展的速度。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当时的中国领导人注意到中国经济及其发展速度与世界的差异,作出重大决策:改革中国实行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发展。 一、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历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与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大体上经历了从商品市场建设为主,到推进要素市场建设为主的两大历史阶段。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开始由农村转移到城市。1987年,中共十三大报告提出: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肯定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随后在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具体化,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继续发展各类市场,进一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这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

2020: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与挑战

2020: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与挑战 2015年2月1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在北京举办以“2020: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与挑战——建言‘十三五’”为主题的改革形势分析会。来自中央编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科院、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清华大学等机构的领导、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2020: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年 1、“十三五”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最后“窗口期”。中改院院长迟福林指出,一是国内经济矛盾与风险增大倒逼经济转型;二是国际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催促经济转型;三是对我国的经济转型升级来说,2020年确实是个坎:化解短期增长压力的希望在2020,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在2020;避免“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关节点在2020。如果谋划好、把握好2020这个“中期”,就能奠定未来10~20年公平可持续增长的坚实基础;如果错失2020“中期”这个重要历史机遇期,就会失去经济转型与改革的主动权,从而带来系统性的经济风险。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认为,经济转型升级是形成经济新常态的核心与本质,“十三五”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最关键的时期。 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认为,“十三五”我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发展中国家发展进入停滞阶段,与落后国家相比,资源和劳动力优势逐步消失,与发达国家相比,创新优势又没有,面临双重压力。 2、经济转型升级要解决的要害是“往哪转”。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魏礼群认为,制定“十三五”规划要有全球眼光、战略思维和历史的跨度,不仅仅考虑“十三五”,还要考虑到2030年。目前经济转型升级要害在于往哪转:一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及工业经济转型的探讨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及工业经济转型的探讨 随着我国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有效融合,能够促进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工业经济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但是,就我国部分地区的工业经济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现状来看,其融合效果并不理想,未能充分发挥对工业经济转型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分析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总思路、现状,并提出二者融合及促进工业经济转型的策略。 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是必然趋势,不仅能够促进工业越来越强大,而且有利于推动工业经济的转型和升级。但是,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实践中,存在着诸多不足问题,直接阻碍工业发展进程。在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下,信息是工业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优势,只有通过有效策略而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才能加快工业经济转型的发展进程,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一、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总思路 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过程中,相关人员应提出科学合理的总思路,以推进二者相融合进程,并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进程。首先,对传统工业产业加强信息化改造,以构建新型的工业企业;其次,关

注新兴工业产业的发展问题,尤其对其给予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确保该企业能够积极开展信息化实践活动;再次,从工业企业传统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视角着手,对其融入信息化的新发展理念与模式做进一步探究;最后,针对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后的工业企业管理问题而加强研究,以发挥工业信息化优势。 二、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现状 伴随工业企业的发展,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是工业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如此,工业企业在实现二者融合时,仍然面临着一定的问题:首先,工业化和信息化仍然各自发展,未能从根本意义上实现融合;其次,就二者现阶段的融合程度看,难以为工业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再次,二者融合中,缺乏有利的技术支持,且对国外先进技术的依赖较大;最后,针对二者融合,缺乏完善的基础保障体系。 三、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及工业经济转型的策略 (一)对工业经济发展做正确评估 由于我国在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过程中,存在着阻碍影响,对工业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所以,要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内容摘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出路。本文在深入分析淮安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淮安新兴产业发展的思路、方向、目标和重点任务。 关键词:新兴产业转型升级重点任务 伴随全球经济竞争格局发生深度调整和变革,新兴产业已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把发展新兴产业提升到战略层面进行研究部署,提出“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策应中央工作部署,省里也明确通过实施“五大工程”,培育发展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为淮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明了方向。目前淮安正处于城市建设跨越提升、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社会事业全面突破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构建区域竞争新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淮安积极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先机,相继出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通过强化政策扶持,重抓项目建设,突出企业帮扶,初步呈现出产业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技术从引进应用到自主创新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以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体系。新材料在新型化工新材料、特钢新材料和非金属新材料方面已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和较好的产业基础,拥有一批市场竞争力

强、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新医药产业已具备研究和生产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成药、生物制药等多种门类产品的能力;新能源产业初步形成光伏及太阳能利用、生物质发电、天然气发电、风电、垃圾发电竞相发展的格局;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通过引进阿里巴巴、搜狐、微软、联创等一批知名企业,初步形成“一个核心区、四个特色区”的发展基础;高端装备制造业经过多年发展,在关键设备制造领域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数字化、集成化、自动化、成套化的新产品比重持续增长;智能电网产业初步建成以南瑞淮胜电缆为依托的一次设备产业基地。 (二)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2年,全市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2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22.2%,同比增长32%,占比较“十一五”末提高了9.6个百分点。化工新材料呈现蓬勃发展势头,安邦电化乙烯利生产规模世界第一、六氯环戊二烯生产规模世界第二,嘉诚化工邻氯苯胺生产规模世界第一,淮河化工硝基甲苯生产能力世界第一;金属新材料发展走在了全省前列,淮钢特钢已具备年产300万吨特钢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模位居全国同行业三甲,管坯钢生产规模全国第一;非金属新材料形成了年产40万吨凹土系列产品的规模,玖川科技成为国内最大的非金属矿物高附加值凹土产品生产企业。新能源产业发展不断加快,已具备60MW太阳能电池片、300MW电池组件、23MW光伏发电、45MW秸杆发电、400MW燃气发电的生产能力。新医药产业拥有20亿支水针剂、4000万瓶大输液、30亿片(粒、袋)固体制剂的生产能力。 (三)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通过推进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和研发,一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在国内居于领先水平或填补国内空白,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天士力帝益药业一类新药右佐匹克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独家生产,二类新药阿德福韦酯、替莫唑胺胶囊国内首创。诚意药业腺苷、缬氨酸和麦德森制药肝素钠、硫酸软骨素等产品技术国

政府职能转变是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

政府职能转变是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 【关键词】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关键环节 【摘要】改革开放20多年来,市场经济体制已在我国初步确立。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求政治体制改革相配套,尤其要求政府职能有相应的转变。目前政府职能的行使中存在着缺位和越位的现象,因此必须使政府职能归位,转变政府职能,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在9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政治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已进行20多年的改革主要是侧重于经济体制的改革,这一改革策略使经济改革能够在稳定的政治环境中起步和推行,避免了大的社会震动。但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必然需要政治体制相配合,仅有经济体制单方面的改革已经不可能再持续进行下去了。因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的要求,加快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在内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成为我国改革能否向纵深发展的关键环节。 Keywords: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socialistic market economy system;the key link ABSTRACT:2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market economy system has been founded in china. To further improve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the reform, especially requires the government to transform the function. At present, the exercise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in the absence and offside, so must the homing of government functi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In the early 90's, Deng Xiaoping put forward political reform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ince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eleven, reform of our country has carried on for more than 20 years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economic system reform, the reform strategy of the economic reforms started in a stable political environment and implementation, to avoid a large social motion. However, the reform of the economic system must be matched with the political system, economic system reform only unilateral has been impossible to continue. Therefore, to adapt to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requirements, speed up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including the reform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has become the key link in our reform can to the depth development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定位 市场机制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拥有的最有效的资源配置工具,它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费用、最简单的形式把资源配置的信息传递给利益相关的决策者。它能够使消费品得到最佳分配,使生产要素达到最佳配置,让动态的经济发展问题得到基本的解决。但市场却不是万能的,它会在某些环节上失灵。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基本职责应是弥补市场缺陷。 [3] 那么,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究竟如何定位呢?笔者认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市场机制的有效运作提供基础性的制度保障。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它的有效运行需要相应的制度基础,包括产权的界定与保护,监督合同的执行以及公正执法等,尤其是适当的经济自由、产权制度基础和法律基础以及社会信用体系。[4] 这些“游戏规则”都应由政府来制定和强制执行,以保证市场交易的效率和公正性,确保

在转型升级中打造中国制造2025全球品牌

在转型升级中打造中国制造2025全球品牌 发布时间:2015/7/21 13:22:04 我国的经济转型升级正处在重要历史拐点。加快推进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经济转型,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重在把握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打造中国制造的全球品牌。 “十三五”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 一个国家企业品牌的形成与本国经济发展阶段密不可分。总的判断是:“十三五”是我国从工业化中后期走向工业化后期的关键5年。打造企业品牌,需要立足于我国由制造业大国走向以智能化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强国这个战略目标。 1、“十三五”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节点。当前,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主要矛盾在于调结构、转方式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从国家层面看,如果调结构、转方式有了突破性进展,就能够掌握经济增长的主动权;从企业层面看,如果能够把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机遇,加快自主创新,就会形成打造企业品牌的源头活水,就会为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插上创新的“翅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国企业品牌建设,离不开经济转型升级的大环境,需要抓住经济转型升级提供的新机遇。 2、“十三五”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制造业服务化的特点尤为突出。在生产性服务和生活性服务需求都在全面快速增长的特定背景下,“十三五”期间将形成新的增长格局: 消费主导的增长格局。服务消费需求的增长推动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结构升级带来潜在消费需求的释放,“十三五”期间的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都有望加快反弹。到2020年,最终消费率有望提高到60%左右,居民消费率提高到50%左右。 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随着从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我国城镇居民服务型消费比重已接近40%,预计到2020年服务型消费占比可能提高到45%,一些发达地区甚至可达到50%~60%。消费结构升级带来巨大的消费需求,将为服务业主导的经济转型提供内生动力。近几年,我国服务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GDP增长约0.4个百分点。如果“十三五”服务业年均增长10%,可以带动4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为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奠定重要基础。 3、“十三五”是我国创新消费市场品牌的重要时期。打造企业品牌,不能忽略13亿中国人的新消费。例如,这几年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大,但信息消费需求增长快,今年1-5月份信息产业仍然实现了20%的增长,这为打造新的消费品牌创造了巨大空间。再比如,健康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但是我国的健康产业缺乏品牌。按照国家老龄委的估算,现在老年人的当期消费至少有1万亿元人民币的潜在需求。但是,由于产品供给短缺、服务水平上不来,年实际消费大约只有2000亿元人民币左右。 生产性服务发展滞后是企业品牌建设滞后的突出矛盾 2010年,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尽管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

浅析中国经济转型与中国经济的现状

浅析中国经济转型与中国经济的现状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辉煌瞩目的成绩。不过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如宏观经济出现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以及严峻的国际现状等,这就迫切地要求中国进行经济转型。中国的经济转型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很多的障碍,而中国经济转型对中国本身及世界都是很有意义的。同时面对金融危机的加剧,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进行了下调。 【关键词】转型障碍中国经济现状 一.中国经济转型的必要性与中国经济现状分析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经济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然而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过度依赖资源投入和投资驱动的基础之上,现在这样的增长方式已经引发了严重的问题。 从宏观经济的深层结构看,表现为内外两个方面的失衡:内部失衡主要表现为投资和消费的失衡,过度投资而消费不足。现在西方发达圜家每年GDP中只有20%左右用于投资,而中国却高达50%左右,从而导致最终需求不足,越来越多的东西卖不掉,国家只好再投资,利用投资带动消费,久而久之就会进入经济发展恶性循环。外部失衡的主要袭现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外汇存底的大量增加.这样可能会造成中国和贸易伙伴国之间的摩擦加剧,同时使国内的贸易条件变差.

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在宏观经济上的集中表现是货币的过量供应。货币的过量供应会导致房地产、股票、收藏品等资产泡沫的形成,而且会使一圜的金融体系变得非常脆弱,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当遇到外部或者内部冲击的时候出现了严重的系统性风险,中国应该借鉴他们的经验。这些问题深层的根源在于由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或称经济发展模式),所以为了解决宏观经济中的这些问题,就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另外,当前的国际环境也是很严峻的。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仍在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世界经济面临衰退的风险加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将降至0.5%,发达国家经济将出现2.O%的负增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将大副滑落至3.3%,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也将出现2.8%的负增长。在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边和日趋严峻的同时,我国经济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很突出,外部冲击与内部因素相互交织影响,使得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因此,为了应对国内和国外的挑战,中国应当寻求经济转型,以实现经济的义快又好又平稳的发展 二:中国转型中遇到的障碍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出路 然而中国在1995年制定“九五”计划的时候,就开始要求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十年以后,到了2005年制定“十一

经济转型升级的实践和思考

镇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实践和思考 按照县委组织部安排,我就区域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作一专题发言。实实在在讲,什么是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为什么要实施经济转型升级,在理论上自己接触的少,也学习的少,在实践中也只模糊地知道其简单含义和发展方向,缺乏深入地分析和探究。只可以说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感谢组织部给我这次机会,迫使我读了一些资料,也对XX镇近年来实施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历程进行了认真思考和总结分析。所以说,今天我只是谈一点自己的学习体会和XX 的发展现状,谈这些也深感惭愧和汗颜,因为难免有许多不妥之处,故敬请各位批评指正并不吝指教。 下面我主要讲以下四个问题: 一、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意义 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又称之为经济转型升级,这一战略问题最早出现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之中。经济转型指资源配臵和经济方式的转变,包括发展模式、发展要素、发展途径等,它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特定的产业、财政、金融等政策措施,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推动产业结构由传统的农业主导型(一、二、三)向工业主导型(二、三、一),再向服务业主导型(三、二、一)转变

的过程;产业升级主要是指产业结构的改善优化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其表现为生产要素(经济学的范畴,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三种,技术信息也属要素投入)的优化组合,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及产品质量的提升,是产业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转换过程。产业升级包含了产业产出总量的增长和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状态向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状态演变的两个过程,它具体包含四个层次的内容。一是流程升级,它是通过重组生产过程,或是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新管理方法,使投入产出效率更高;二是产品升级,主要是指从生产简单产品到生产复杂的同类产品,从生产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到生产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三是功能升级,主要是指不断提升研发设计、生产、营销以及组织管理能力,改变在生产链中的位臵,专注于价值量更高环节的过程;四是价值链升级,即从一条价值链跨越到另一条获利能力更高的价值链。 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过程既是产业结构优质化、合理化、现代化的过程,也是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能耗型向节约型、由污染型向环保型、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提升型转变的过程,这种内涵提升包含了技术创新、资金投入和结构优化,它有利于提高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进而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国民经济社会长远发展。产业升级是经济转型的前提和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