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绪论

1.微生物:微生物是肉眼看不见的、必须在电子显微镜或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见的所有微小生物的统称。

1.微生物是如何分类的?

答:把各种微生物按其亲缘关系,有次序的分门别类排列成一个系统。从大到小分类是:域、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小的分类单位。种内微生物之间的差别很小,有时为了区分小差别可用株表示,但“株”不是分类单位。在两个分类单位之间可设次要的分类单位“亚”。并给每一属或种一个严格的科学的名称。

2.简述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区别。

答:(1)原核微生物没有核膜和核仁,核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界线,叫拟核或似核。没有细胞器。不进行有丝分裂。(2)真核微生物有发育完好的细胞核,核内有核仁和染色质。有核膜分开细胞核和细胞质,使两者有明显的界线。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器。进行有丝分裂。

第一章

1.毒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毒性噬菌体。

2.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和宿主的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而继续生长,这种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温和噬菌体。

3.溶原细胞: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被称为溶原细胞。

4.空斑:空斑是病毒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当接种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的敏感细菌生长形成许多菌落,接种稀释适度的噬菌体悬液后引起细菌点性感染,并在感染点进行反复的感染过程,细菌菌落就一个个被裂解成一个个空斑,这些空斑就叫噬菌斑。

1.病毒的蛋白质和核酸的功能是什么?

答:蛋白质的功能是构成病毒的外壳以保护病毒使其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使病毒与敏感细胞表面特定部位有特异亲和力而牢固附着在敏感细胞上,病毒蛋白质还有致病性、毒力和抗原性。病毒核酸的功能是决定病毒遗传、变异和对敏感宿主细胞的感染力。

2.简述病毒在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

答:(1)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特征:液体培养基接种敏感细菌后,经培养敏感细菌均匀分布在培养基中使培养基浑浊,接种噬菌体后,敏感细菌被噬菌体感染发生菌体裂解,浑浊的细菌悬液变成透明的溶液。(2)在固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接种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的敏感细菌生长形成许多菌落,接种稀释适度的噬菌体悬液后引起点性感染,并在感染点进行反复的感染过程,细菌菌落就一个个的被裂解成一个个空斑。

3.以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为例,简述病毒的繁殖过程。

答:(1)吸附:噬菌体以尾部末端吸附到敏感细胞表面。(2)侵入:噬菌体吸附后固着在敏感细胞的细胞壁上,用酶水解细胞壁形成小孔,将头部的DNA注入宿主细胞内,蛋白质外壳始终留在宿主细胞外。(3)复制与聚集:噬菌体进入宿主细胞后,使宿主细胞的代谢发生改变,噬菌体核酸控制宿主细胞的生物合成,借用宿主细胞的合成机构复制核酸,进而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核酸和蛋白质聚集合成新的噬菌体。(4)宿主细胞裂解和成熟噬菌体粒子

的释放:噬菌体粒子成熟后,噬菌体的水解酶水解宿主细胞壁使宿主细胞裂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

4.怎样判断病毒有无被膜?

答:醚类等脂溶剂可以破坏含脂类被膜的病毒,从而使其死亡。无被膜的病毒对上述物质不敏感。可用脂溶剂鉴定病毒有无被膜,凡对醚类等脂溶剂敏感的病毒为有被膜的病毒,对醚类不敏感的为不具有被膜的病毒。

5.简述污水处理过程对病毒的去除效果。

答:污水处理分三级处理:一级处理是物理过程,去除病毒效果很差,约去除30%。二级处理是生物处理,对污水中病毒的去除率较高,在90-99%。三级处理是深度处理,可使病毒的滴度常用对数值下降4-6%。

论述

1.论述对病毒有影响的各种因素。

答:(1)物理因素对病毒的影响:①温度对病毒的影响。在宿主细胞外的病毒大多数在55-65度范围内不到一小时被灭活。高温使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衣壳受损伤,高温对病毒蛋白质的灭活比对病毒核酸的灭活要快。蛋白质的变性作用阻碍了病毒吸附到宿主细胞上,削弱了病毒的感染力。低温不会灭活病毒,在零下75度可以保存病毒。②光及其他辐射对病毒的影响。紫外辐射有灭活病毒的作用。其灭活的部位是病毒的核酸,是核酸中的嘧啶环受到影响。此外可见光、X射线、γ射线也有灭活病毒的作用。③干燥对病毒的影响。干燥是控制环境中病毒的重要因素。(2)化学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病毒的灭活有体内灭活和体外灭活之分。体内灭活的化学物质有抗体和干扰素。抗体是病毒侵入有机体后,有机体产生的一种特异蛋白质,用以抵抗入侵的外来病毒。干扰素是宿主细胞为抵抗入侵的病毒而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它进而诱导宿主产生一种抗病毒蛋白将病毒灭活,干扰素起间接作用。体外灭活的化学物质有很多。①酚、低离子浓度的环境破坏病毒的蛋白质②甲醛、亚硝酸、氨等破坏病毒的核酸③醚等脂溶剂破坏含脂质被膜的病毒④强酸,强碱本身可以直接灭活病毒⑤氯、臭氧等灭活病毒的效果极好,对病毒蛋白质和核酸均有作用。(3)抗生素对病毒的影响:某些抗生素对病毒有灭活作用,而某些没有。

第二章

1.拟核:没有核膜和核仁,由脱氧核糖核酸组成的一条环状双链的DNA分子高度折叠缠绕而成。决定遗传性状和传递遗传信息,是重要的遗传物质。

2.荚膜:一些细菌在其细胞表面分泌的一种粘性物质,将细胞壁完全包围封住,这层粘性物质就叫荚膜。荚膜稳定的附着在细胞壁表面,使细胞与外界环境有明显的边缘。

3.黏液层:有些细菌表面不产荚膜,但仍可分泌粘性的多糖,疏松地附着在细菌细胞壁的表面,与外界没有明显的边缘,叫黏液层。

4.芽孢:某些细菌在它的生活史中的某个阶段或某些细菌在它遇到外界不良环境时,在其细菌内形成一个内生孢子叫芽孢。

5.细菌的等电点: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在某一PH溶液中,氨基酸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相等时的PH叫氨基酸的等电点。而细菌的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则细菌表面也带有正负电荷,细菌所带正电荷和负电荷相等时的PH叫细菌的等电点。

6.气生菌丝:营养菌丝生长到一定时期,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为气生菌丝,比营

养菌丝粗。

孢子丝:放线菌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在气生菌丝上部分化出孢子丝。孢子丝的形状和在气生菌丝上的排列方式,随菌种的不同而异,是种的特征,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

简答

1.简述细菌细胞壁的功能。

答:(1)保护原生质体免受渗透压引起的破裂,(2)保持细菌的细胞形态,(3)细胞壁是多孔结构,阻挡某些分子进入和保留蛋白质,(4)细胞壁为鞭毛提供支点。

2.利用什么培养基可以判断细菌的呼吸类型,如何判断。

答:用穿刺接种技术将细菌接种在含质量浓度3-5g/L琼脂的半固体培养基中培养。根据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来判断。如果细菌在培养基的表面及穿刺线的上部生长者为好氧菌。如果沿穿刺线自上而下生长者为兼性厌氧菌或兼性好氧菌。如果只在穿刺线下部者为厌氧菌。

3.利用什么培养基可以判断细菌能否运动,如何判断。

答:用穿刺接种技术将细菌接种在含质量浓度3-5g/L琼脂的半固体培养基中培养。根据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来判断。如果只沿穿刺线生长者为没有鞭毛、不运动的细菌。如果不但沿穿刺线生长,而且穿透培养基扩散生长者为有鞭毛、能运动的细菌。

4.为什么细菌表面总是带负电荷?

答:革兰氏阳性菌等电点为PH2-3,革兰氏阴性菌等电点为PH4-5.培养液PH大于细菌等电点,细菌带负电荷。培养液PH小于细菌等电点,细菌带正电荷。一般在细菌培养、染色、血清试验中,细菌处于偏碱性,中性和偏酸性,都高于细菌等电点,所以细菌表面总是带负电荷。加上细菌细胞壁的磷壁酸含有大量酸性较强的偏酸基,更加导致细菌表面带负电。

5.在PH为7及PH为1.5的溶液中,细菌各带什么电荷?为什么?

答:(1)在PH为7的溶液中,细菌带负电荷,因为培养液的PH比细菌的等电点高,细菌的游离氨基电离受抑制,游离羧基电离,细菌就带负电荷。(2)在PH位1.5的溶液中,细菌带正电荷,因为培养液的PH比细菌的等电点低,细菌的游离羧基电离受抑制,游离氨基电离,细菌就带正电荷。

论述

1.试述革兰氏染色法的步骤及其染色机制。

答:革兰氏染色法是将一类细菌染上色,而另一类染不上色,以便将两大类细菌分开。步骤:(1)在无菌的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细菌均匀涂在载玻片上。(2)初染:用草酸铵结晶紫染色1min,水洗去掉浮色。(3)媒染:用碘-碘化钾溶液媒染1min,倒掉多余溶液。(4)脱色:用中性脱色剂如乙醇脱色,革兰氏阳性菌不被褪色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被褪色呈无色。(5)复染:用番红染料复染1min,革兰氏阳性菌仍为紫色,革兰氏阴性菌为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被区分开。革兰氏染色的机制:(1)革兰氏染色与细菌等电点有关系:革兰氏阳性菌的等电点比革兰氏阴性菌的等电点低,说明革兰氏阳性菌带的负电荷比革兰氏阴性菌多。它与草酸铵结晶紫的结合力大,用碘-碘化钾媒染后,两者的等电点均得到降低,但革兰氏阳性菌的等电点降低得多,故与草酸铵结晶紫结合得更牢固,对乙醇脱色的抵抗力更强。草酸铵结晶紫,碘-碘化钾复合物不被乙醇提取,菌体呈紫色。而革兰

氏阴性菌与草酸钠结晶紫的结合力弱,草酸铵结晶紫、碘-碘化钾复合物很容易被乙醇提取使菌体呈无色。(2)革兰氏染色与细胞壁有关系:革兰氏阳性菌的脂质含量很低,肽聚糖的含量高。革兰氏阴性菌相反,它的脂质含量高,肽聚糖含量很低。因此用乙醇脱色时,革兰氏阴性菌的脂质被乙醇溶解,增加细菌细胞壁的孔径及其通透性,乙醇很易进入细胞内将草酸铵结晶紫、碘-碘化钾复合物提取出来,使菌体呈现无色。革兰氏阳性菌由于脂质含量很低,而肽聚糖含量高,乙醇既是脱色剂又是脱水剂,使肽聚糖脱水缩小细胞壁的孔径,降低细胞壁的通透性,阻止乙醇分子进入细胞,草酸铵结晶紫和碘-碘化钾复合物被截留在细胞内不被脱色,仍呈现紫色。

第三章

1.全动性营养:全动性营养是以吞噬其他生物为食的营养方式,绝大多数原生动物为全动性营养。

2.植物性营养:植物性营养是有色素的原生动物在有光照的条件下,吸收二氧化碳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供自身营养的营养方式。

3.腐生性营养:腐生性营养是寄生的原生动物借助体表的原生质膜吸收环境寄主中的可溶性有机物为营养的营养方式。

简答

1.什么是原生动物的胞囊?简述其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

答:原生动物胞囊是原生动物在环境条件变坏时形成的抵抗不良环境的一种休眠体。在遇到适宜的环境时,胞囊的胞壳破裂恢复虫体原形。原生动物胞囊在污水处理中起指示作用,一旦形成胞囊,则可判断污水处理不正常。

2.简述如何利用水蚤判断水体的清洁程度。

答:水蚤的血液含血红素,血红素的含量随环境中的溶解氧量的高低而变化。当水体清洁时,水体中溶解氧量高,水蚤血红素含量低,水蚤的颜色淡;当水体污染时,水体中溶解氧量低,水蚤血红素含量高,水蚤的颜色更红。所以在污染水中水蚤的颜色比清洁水中水蚤的颜色更红,利用水蚤的这个特点,可以判断水体的清洁程度。

3.如何判断霉菌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

答:如果菌丝内有横膈膜将一根长菌丝分隔成一段一段的,每一段含有细胞质和一个或多个核就是多细胞的菌丝体;如果菌丝内没有横膈膜,整个分枝的菌丝体即为一个多核的单细胞的菌丝体。

第四章

1.酶的活性中心:酶的活性中心是指酶的活性部位,是酶蛋白分子中直接参与和底物结合,并与酶的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是酶行使催化功能的结构基础。

2.异化作用:微生物将营养物质和细胞物质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微生物的分解反应,也叫微生物的异化作用。

3.自养微生物:具有完备的酶系统,合成有机物能力强,以无机物的碳素为唯一碳源,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在细胞内合成复杂的有机物。以构成自身的细胞成分,而不需要外界供给现成的有机化合物,这样的微生物叫自养微生物。

4.光能自养微生物:依靠体内的光合作用色素,利用阳光作能源,以水,硫化氢作供氯体,二氧化碳为碳源合成有机物,构成自身细胞物质,而不需要外界供给现成的有机物,这样的微生物叫光能自养微生物。

5.异养微生物:微生物具有的酶系统不完备,只能利用有机化合物作为碳源和能源,在细胞内合成复杂的有机物并构成自身的细胞成分,这样的微生物叫异氧微生物。

6.发酵:发酵是指无外在电子受体时,有机物仅发生部分氧化,以它的中间代谢产物为最终电子受体,释放少量能量,其余能量保存在最终产物中。

7.内源呼吸:在外界没有供给能源时,微生物利用自身内部贮藏的能源物质进行呼吸叫内源呼吸。

8.外源呼吸:正常情况下,微生物利用外界供给的能源进行呼吸叫外源呼吸。

9.光合作用:光合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通过食物链为生物圈的其他成员所利用。

简答

1.简述全酶的组成级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答:全酶除了蛋白质外,还要结合一些被称为辅基或辅酶的热稳定的非蛋白质小分子有机物或金属离子。全酶一定要在酶蛋白和辅酶同时存在时才起作用。各组成部分的作用:(1)酶蛋白起催化生物化学反应加速进行的作用。(2)辅基、辅酶起传递电子、原子和化学基团的作用。(3)金属离子起传递电子和激活剂的作用。

2.简述酶的摧化特性。

答:(1)酶具有一般催化剂的共性,能加速反应速率,缩短反应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但不改变平衡点。(2)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度的专一性。(3)酶的催化反应条件温和。(4)酶对环境条件的变化极为敏感。(5)酶的催化效率极高。

3.简述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答:根据能源来源的不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分为:(1)以光为能源的光能营养型微生物:其中又分为:①以二氧化碳为营养的自养型,称为光能自养型。②以有机化合物为营养的异养型,称为光能异养型。(2)以化合物为能源的华能营养型微生物:其中又分为:①以二氧化碳、碳酸盐为营养的自养型,称为化能自养型。②以有机化合物为营养的异养型,称为化能异养型。

4.根据对氮源要求的不同,微生物分为哪几类。

答:(1)利用空气中氮气为氮源的固氮微生物(2)利用无机氮为氮源的微生物(3)需要某种氨基酸为氮源的微生物(4)从分解蛋白质中取得铵盐或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微生物。

5.好氧呼吸分为哪两个阶段?

答:第一阶段:葡萄糖的酵解,这一过程不需要耗氧,形成中间产物丙酮酸。第二阶段:三羧酸循环是丙酮酸有氧氧化过程的一系列步骤的总称。

论述

1.试述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答:(1)酶的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在酶作用的最适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但酶浓度过高时,酶促反应速率趋于平缓,不再随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2)底物

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当酶的浓度为定值,底物的起始浓度极低时,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随着底物浓度的继续增加,反应速率上升缓慢,当底物浓度增加到某种程度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3)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但温度过高会使酶变性失活。各种酶在最适温度附近的一定范围内,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率最大。(4)PH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酶在最适PH范围内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大于或小于最适PH,都会降低酶活性。PH对酶活力的影响表现在:①改变底物分子和酶分子的解离状态,从而影响酶和底物的结合。②过高、过低的PH影响酶的稳定性,使酶遭到不可逆的破坏。(5)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激活剂分为无机离子激活剂和有机化合物激活剂,都能增加酶的活性。(6)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抑制作用是指由于某些物质与酶的活性部位结合,使酶蛋白活性部位的结构和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引起酶活力下降或丧失的一种效应。

2.试述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方式。

答:不同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方式有:(1)单纯扩散:营养物质通过细胞质膜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不与膜上的分子发生反应,扩散速度慢。单纯扩散是某种化合物在细胞内的浓度与细胞外的趋于相等。这一过程不需消耗能量,是被动的运输过程。(2)促进扩散:利用特殊的载体蛋白将营养物质从膜的外表面运输懂啊膜的内表面并释放的过程。这一过程依靠浓度梯度驱动,即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只要存在需运输物质的越膜浓度梯度,过程就将进行,加快了物质的运输,即促进扩散过程。这一过程不需消耗能量,是被动的运输过程。(3)主动运输:当微生物细胞内所积累的营养物质浓度高于细胞外的浓度时,营养物质不能按浓度梯度扩散到细胞内,而是通过消耗能量和渗透酶的作用,逆浓度梯度将营养物质运输懂啊膜内,是主动的运输过程。(4)基团转位:基团转位是存于某些原核生物中的一种物质运输方式。与主动运输相比,被运输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在载体蛋白的帮助下,可以逆浓度梯度将营养物质移向细胞内,这种方式需要消耗能量。

第五章

1.世代时间:细菌两次细胞分裂之间的时间成为世代时间。

2.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下,吸收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当微生物的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微生物的细胞质量不断迅速增长,称为生长。

3.分批培养:将一定量的微生物接种在一个封闭的、盛有一定体积液体培养基的容器内,保持一定温度、PH和溶解氧,使微生物在其中生长繁殖的培养方式。

4.恒浊连续培养:是指细菌培养液中细菌的浓度恒定,以培养液的浊度为控制指标的培养方式。

5.恒化连续培养:恒化连续培养是维持培养基进水中的营养成分恒定,以恒定流速进水,以相同流速流出代谢产物,使细菌处于最高生长速率状态下生长的培养方式。

简答

1.为什么常规活性污泥法利用静止期微生物而不利用对数期生长的?

答:对数生长期的微生物生长繁殖快,代谢活力强,能大量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尽管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去除能力很高,但相应要求进水有机物浓度高,则出水中有机物浓度也相应提高,不易达到排放标准。而且对数期的微生物生长繁殖旺盛,细胞表面黏液层与荚膜尚未形成,运动很活跃,不易自行凝聚成菌胶团,沉淀性能差,导致出水水质较差。而静止期的微生物代谢活力虽比对数期生长期的差,但仍有相当的代谢活力,去除有机物的效果仍较好,

且体内积累了大量贮存物如荚膜和粘液层,这些贮存物强化了微生物的生物吸附能力、其自我絮凝、聚合能力强,沉淀性能好,出水水质好。

2.延时曝气法为什么利用衰亡期微生物而不利用静止期微生物?

答:延时曝气法不利用微生物的静止期是因为此时低浓度的有机物不能满足静止期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处理效果不好;而采用衰亡期微生物在曝气时间延长后,通过延长水力停留时间,增大进水量,可以提高有机负荷,满足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

3.简述微生物在不同渗透压的溶液中的反应。

答:(1)在等渗溶液中,微生物生长良好。(2)在低渗溶液中,溶液中水分子大量渗入微生物体内,使微生物细胞膨胀,甚至破裂。(3)在高渗溶液中,微生物体内的水分子大量渗到体外,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4.简述对微生物有影响的环境因子。

答:(1)紫外辐射和电离辐射对微生物有影响(2)超声波对微生物有影响(3)重金属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4)极端温度对微生物有影响(5)极端PH对微生物有影响(6)干燥对微生物有影响(7)一些有机物和抗生素对微生物有影响

论述

1.试述细菌的生长曲线四阶段,说说每个阶段的特点。

答:细菌的生长繁殖可分为4个阶段:停滞期,对数期,静止期和衰亡期。

(1)细菌生长的停滞期是细菌生长繁殖开始的时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少量细菌接种到培养基中,不立即生长繁殖的一个适应过程。第二阶段:当细菌适应环境后,细胞开始分裂,进入加速期。处于停滞期的细菌细胞的特征为:在停滞期初期,一部分细菌适应环境,另一部分死亡,细菌总数下降。到停滞期末期,存活细菌的细胞物质增加,菌体体积增大。(2)对数期是在停滞期末,细菌已适应环境,细胞开始分裂,细菌数以几何级数增加。处于对数期的细菌细部特征为:对数期细菌得到丰富的营养,细胞代谢活力最强,细菌生长旺盛,细菌很少死亡或不死亡,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强。(3)细菌生长进入静止期分为两个阶段:减速期:生长速度下降,但仍然大于死亡速度。静止期:生长速度等于死亡速度。处于静止期细菌的细胞特性:静止期新生的细菌数和死亡的细菌数相当,细菌总数达到最大值,并恒定维持一段时间。细菌开始积累贮存物质。(4)细菌生长的衰亡期:静止期后,由于营养物质被耗尽,细菌死亡率增加,活菌数减少,细菌群体进入衰亡期。处于衰亡期细菌的细胞特征:细菌总数开始下降,细菌出现多形态,呈畸形或衰退型,有的细菌产生芽孢。细菌大量死亡。

第六章

1.变异:当微生物从它适应的环境迁移到不适应的环境后,微生物改变自己队营养和环境条件的要求,在新的生活条件下产生适应新环境的酶,从而适应新环境并生长良好,这就是遗传的变异。

2.基因:基因是一切生物体内贮存遗传信息的、有自我复制能力的遗传功能单位,是DNA 分子上一个具有特定碱基顺序,即核苷酸顺序的片段。

3.DNA变性:DNA的双螺旋结构由碱基队中碱基之间的氢键维持。当天然双链DNA受热或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两条链之间的结合力被破坏而分开成单链,即称为DNA变性。

4.基因突变:微生物的DNA被某种因素引起碱基的缺失、置换或插入,改变了基因内部原有

的碱基排列顺序,从而引起其后代表现型的改变,当后代突然表现和亲代显然不同的,能遗传的性状时,就称为突变。

5.自发突变:某种微生物在自然条件下,没有人工参与而发生的基因突变。

6.诱发突变: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处理微生物群体,促使少数个体细胞的DNA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在基因内部碱基配对发生差错,引起微生物的遗传性状发生突变。

简答

1.简述遗传及它的特性。

答:遗传是微生物将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类型和环境条件,对其产生的一定反应,出现的一定性状传给后代,并相对稳定地一代一代传下去的现象。遗传的两大特性:(1)保守性:遗传具有保持其种类特性一代代传下去的特点。(2)变异性:微生物有适应环境的改变及在其他条件下产生变异的特点。

2.简述生物体内DNA的结构。

答:DNA是两条多核苷酸链彼此互补并排列方向相反的,以右手旋转的方式围绕同一根主轴而互相盘旋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距离的双螺旋结构。其中每条链均由脱氧核酸-磷酸-脱氧核酸-磷酸,交替排列构成。每条多核苷酸链上均有4种碱基,A、T、G、C有序排列。这4种碱基以氢键与另一条多核苷酸链的4种碱基T、A、C、G彼此互补配对。

3.简述DNA的自我复制过程。

答:(1)DNA分子中的两条多核苷酸链之间的氢键断裂,彼此分开成两条单链;(2)然后各自以原有的多核苷酸链为模板,根据碱基配对的原则吸收细胞中游离的核苷酸,按照原有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各自在合成出一条新的互补的多核苷酸链。(3)新合成的一条多核苷酸链和原有的多核苷酸链又以氢键连接成新的双螺旋结构。

4.什么是化学诱变?化学诱变对DNA的作用有哪几种形式。

答:利用化学物质对微生物进行诱变,引起基因突变或真核生物染色体畸变的,称为化学诱变。化学诱变因素对DNA的作用形式有3类:(1)亚硝酸等化学物质可与一个或多个核苷酸碱基起化学变化,引起DNA复制时碱基配对的转换而引起变异。(2)5-尿嘧啶等结构与天然碱基十分接近,是类似物,可掺入到DNA分子中引起变异。(3)在DNA分子上缺失或插入一两个碱基,引起碱基突变点以下全部遗传密码转录和翻译的错误。

第七章

1.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生物与它们的生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组成的自然体叫生态系统。

2.土壤生物修复:利用土壤中天然的微生物资源或人为投加目的菌株,甚至用构建的特异降解功能菌投加到哥污染土壤中,将滞留的污染物快速降解和转化,恢复土壤的天然功能叫土壤的生物修复。

3.浮游细菌和降落细菌:漂浮在空气中的细菌叫浮游细菌。浮游细菌在一定条件下缓慢地降落下来成为降落细菌。

4.水体自净:河流接纳了一定量的有机污染物后,在物理,化学和水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后得到净化,水质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和状态。

5.污化系统:当有机物排入河流后,在排污点的下游进行着正常的水体自净过程,沿着河流方向形成一系列的污化带称为污化系统。

简答

1.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答:生态系统有四个基本组成: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或转化者。生态系统结构:三维空间结构,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

2.简述土壤自净及其原理。

答:土壤对施入一定负荷的有机物或有机污染物具有吸附和生物降解的能力,通过各种物理、化学过程自动分解污染物使土壤恢复到原有水平的净化过程,称土壤自净。土壤自净原理:当污水、有机固体废物施入土壤后,各种物质先被土壤吸附,随后被微生物和小动物部分或全部降解,使土壤恢复到原来状态。

3.空气的生态条件?

答:有较强的紫外辐射、较干燥、温度变化大、缺乏营养。所以空气不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场所,微生物在空气中只是短暂停留,最终会沉降下来。

4.简述衡量水体自净的指标。

答:测量水体自净的指标:(1)P/H指数:P:光合自养型微生物。H:异养型微生物。(2)氧浓度昼夜变化幅度和氧垂曲线。氧垂曲线:耗氧与复氧共同作用下的溶解氧变化曲线。氧浓度昼夜变化曲线:白天藻类等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夜间藻类呼吸消耗氧气的氧浓度差异。

5.简述水体富营养化的评价方法。

答:(1)观察蓝细菌和藻类等指示生物。(2)测定生物的现存量。(3)测定原初生长力。(4)测定水的透明度。(5)测量水体中的氮、磷等物质。

论述

1.试述受污染水体的自净过程及如何用进行氧垂曲线衡量。

答:水体自净是指受污染的地面水,经过一定时间或流过一定距离后,由于自身多种因素使地面水又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和状态。水体的自净过程如下:(1)有机污染物排入水体后被水体稀释,有机和无机固体物质沉降到河底。(2)水体中的好氧菌利用溶解氧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有机物和无机物,并用以组成自身有机体,水中溶解氧下降到零,此时厌氧细菌大量繁殖,对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3)再往下游有机物的减少,水体的复氧速率大于耗氧速率,水体逐步自净。(4)随着水体的自净,有机物缺乏和其他原因,细菌死亡。水体自净完成。水中耗氧速度与复氧速度的关系。复氧:水中的溶解氧由空气中的氧溶于水及藻类等光能自养型微生物在白天光合作用放出氧气。耗氧:水体中的好氧异养菌分解有机物时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氧垂曲线:耗氧与复氧共同作用下的溶解氧变化曲线。(1)污染水体前段:复氧速率小于耗氧速率,水中溶解氧下降,氧垂曲线下降。(2)厌氧段:在最缺氧点,有机物的耗氧速率等于河流的复氧速率,溶解氧下降至零,氧垂曲线为最低点。(3)恢复段:再往下游的有机物渐少,复氧速率大于耗氧速率,水中溶解氧上升,氧垂曲线上升。(4)自净完成段:如果河流不再被有机物污染,水中溶解氧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达到饱和,氧垂曲线恢复至原有水平。水体自净完成。

第九章

1.好氧活性污泥:由多种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与污水中有机和无机固体物质混凝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絮状体或称绒粒叫做好氧活性污泥。

2.MLSS:即混合液悬浮固体,表示1L活性污泥混合液中含有多少毫克恒重的干固体。

3.好氧生物膜:由多种多样的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粘附在生物滤池滤料上或生物转盘盘片上的一层粘性、薄膜状得微生物混合群体。

4.活性污泥丝状膨胀:活性污泥中大量的丝状菌繁殖造成,丝状菌从污泥絮体中伸出很长的菌丝体,菌丝体之间相互架桥,构成框架结构,支撑污泥絮体,阻碍污泥沉降。

5.厌氧活性污泥:由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与废水中的有机杂质交织在一起形成的颗粒状污泥。

简答

1.简述好氧活性污泥净化污水的作用机理。

答:(1)在有氧条件下,活性污泥绒粒中的絮凝性微生物吸附污水中的有机物。(2)活性污泥绒粒中的水解性细菌水解大分子有机物为小分子有机物,同时,微生物合成自身细胞。(3)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吸收或吞食未分解彻底的有机物及游离细菌。

2.说说菌胶团的作用。

答:(1)有很强的生物絮凝、吸附能力和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2)菌胶团对有机物的吸附和分解为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3)为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提供附着场所。(4)具有指示作用,可衡量好氧活性污泥的性能。

3.简述好氧生物膜中的微生物群落及其功能。

答: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有:生物膜生物、生物膜面生物和滤池扫除生物。生物膜生物起净化和稳定污水水质的功能。生物膜面生物起促进滤池净化速度,提高滤池整体处理效率的功能。滤池扫除生物起去除滤池内的污泥,防止污泥积聚和堵塞的功能。

4.简述控制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对策。

答:(1)投加无机或有机混凝剂或助凝剂增加污泥絮体的密度,增强其沉淀性能,可改善或克服污泥丝状膨胀。(2)控制溶解氧浓度必须在2mg/L以上。(3)控制有机负荷,BOD5污泥负荷在0.2-0.3kg/(kgMLSS.d),(4)改革工艺,如将活性污泥法改为生物膜法,如在曝气池中加填料等。

5.简述厌氧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组成?

答:厌氧活性污泥由5种微生物组成:(1)水解细菌。(2)发酵细菌。(3)古菌:氢营养型和乙酸营养型。(4)利用H2和CO2合成CH4的古菌。(5)厌氧的原生动物。

论述

1.试述在污水生物处理和水体污染及自净中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的作用。

答:(1)指示作用:生物由低等向高等演化,低等生物对环境适应性强,对环境因素改变不甚敏感。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出现的先后次序:细菌-植物性鞭毛虫-动物性鞭毛虫-游泳型纤毛虫、吸管虫-固着型纤毛虫-轮虫,由低等生物向高等生物。①根据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的演替,根据它们的活动规律判断水质和污水处理程度,还可以判断活性污泥培养

的成熟程度。②根据原生动物的种类判断活性污泥和处理水质的好坏。③根据原生动物遇恶劣环境改变个体形态及其变化过程判断进水水质变化和运行中出现的问题。(2)净化作用:1ml正常活性污泥混合液中含有5000-20000个原生动物,70%-80%是纤毛虫。原生动物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还可以吞食有机物颗粒和游离细菌及其他微小的生物,对净化水质起积极作用。由于原生动物的存在,尤其是纤毛虫对出水水质有明显改善。当然原生动物的数量和代谢次于菌胶团,净化作用不及菌胶团大。(3)促进絮凝作用和沉淀作用:污水生物处理中主要靠细菌起净化作用和絮凝作用。然而有些细菌需要一定量的原生动物存在,有原生动物分泌一定的黏液物质协同和促使细菌发生絮凝做作用。

第十章

1.反硝化细菌:所有能以NO3-或NO2-为最终电子受体,利用低分子有机物做供氢体,将NO3-或NO2-还原为N2的细菌的总称。

2.聚磷菌:某些微生物在好氧时不仅能大量吸收磷酸盐合成自身核酸和ATP而且能逆浓度梯度过量吸磷合成贮能的多聚磷酸盐颗粒于体内,供其内源呼吸用,这些细菌称为聚磷菌。

3.微污染水源水:受到有机物、氨氮、磷及有毒污染物较低程度污染的水源水。

5.人工湿地: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三者与污水构成的一个类似于天然沼气池的特殊的生态系统。

简答

1.说说氯的杀菌原理。

答:(1)液氯、漂白粉、次氯酸钠、氯胺等都是与水发生水解产生HOCI杀菌。(2)HOCI可破坏细菌细胞质膜,进入菌体内的HOCI与菌体蛋白级酶蛋白中氨基和疏基反应而达到杀菌作用。(3)HOCI还与细菌、病毒的核酸结合达到杀灭效果。

2.简述谁的消毒方法。

答:(1)煮沸法(2)加氯消毒(3)臭氧消毒(4)过氧化氢消毒(5)紫外辐射消毒(6)微电解消毒

论述

1.试述生物脱氮除磷的原理及意义。

答:(1)好氧厌氧交替微生物脱氮原理:①先利用好氧段经硝化作用,由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协同作用,将NH3转化为NO2-_N,和NO3-_N。②再利用缺氧段经反硝化细菌将NO2-_N,和NO3-_N还原为氮气。③通过好氧厌氧交替,可以将水体中的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转化为氮气,溢出水面释放到大气,参与自然界氮的循环。水中含氮物质大量减少,降低出水的潜在危险性。(2)好氧厌氧交替微生物除磷原理:①厌氧放磷过程:聚磷菌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体内的多聚磷酸盐产生ATP,同时释放出PO4(3-)于环境中。②好氧吸磷过程:聚磷菌在好氧环境,分解机体内的外源基质,产生质子驱动力,大量吸收体外的磷酸盐合成自身核酸和ATP,而且能逆浓度梯度过量吸PO4(3-)合成贮能的异染颗粒于体内,供其内源呼吸用。③在厌氧、缺氧和好氧环境交替时,聚磷菌先在含磷污水中厌氧放磷,然后在好氧条件下充分地过量吸磷,然后通过排泥从污水中除去部分磷,可以达到减少污水中磷含量的目的。(3)生物脱氮除磷的意义:①氮和磷是生物的重要营养源。但水体中氮、磷量过多,危

害极大。最大的危害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②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蓝细菌、绿藻等大量繁殖,有的蓝细菌产生毒素,毒死鱼、虾等水生生物和危害人体健康。③由于它们的死亡、腐败,引起水体缺氧,使水源水质恶化。不但影响人类生活,还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所以我们在污水处理的时候要降低排放的氮、磷含量。

填空

1.大量CO2排入大气引起全球性的(温室效应)和厄尔尼诺现象。

2.微生物有以下4个特点:个体小,分布广,繁殖快和(易变异)。

3.病毒的化学组成有(蛋白质)和核酸。

4.病毒的核酸内芯有两种: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

5.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为(毒性噬菌体)。

6.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称做(溶原细胞)。

7.对病毒影响最大的物理因素有温度、光和(干燥度)。

8.产甲烷菌的呼吸类型为(专性厌氧)。

9.杆菌包括单杆菌,双杆菌和(链杆菌)三种形态。

10.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主要场所是(核糖体)。

11.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观察菌落表面的特征:表面特征、边缘特征和纵剖面特征。

12.明胶培养基中用(穿刺接种法)接种细菌。

13.在PH为9的溶液中,细菌带(负)电荷。

14.PH为1的溶液中,细菌带(正)电荷。

15.放线菌的菌丝体分为三类:(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

16.原生动物分为四个纲:鞭毛纲、肉足纲、纤毛纲和(孢子纲)。

17.鞭毛虫可作为污水处理效果(差)时的指示生物。

18.纤毛虫有游泳型和(固着型)两种类型。

19.钟虫、轮虫是污水生物处理效果(好)的指示生物。

20.线虫是水净化程度(差)的指示生物。

21.能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真核藻类有(裸藻)和(甲藻)。

22.对难降解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分解能力强的是霉菌中的(木霉)。

23.伞菌包括食用菌、(药用菌)和毒菌。

24.单成分酶由(蛋白质)组成。

25.ATP译名为(腺苷三磷酸)

26.酶蛋白是由20种(氨基酸)组成。

27.抑制剂与酶以共价键方式结合引起酶的活性下降称为(不可逆的抑制作用)。

28.抑制剂与酶以非共价键方式结合引起酶的活性下降称为(可逆的抑制作用)。

29.每升培养基中加入(15-20克)琼脂,成为固体培养基。

30.每升培养基中加入(3-5克)琼脂,成为半固体培养基。

31.在微生物体内,放能反应和吸能反应之间的偶联者为(ATP)。

32.1mol丙酮酸经一次三羧酸循环共产生(15mol)ATP。

33.1mol葡萄糖完全氧化总共产生(38mol)ATP。

34.在真核生物中,电子传递体系存在于(线粒体)中。

35.微生物利用外界供给的能源进行呼吸,叫(外源性呼吸)。

36.外界不提供能源,利用自身内部物质呼吸叫(内源性呼吸)。

37.分批培养中,细菌进入静止期的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浓度降低)。

38.使细菌培养液的浓度恒定,以浊度为控制指标的培养方式称为(恒浊连续培养)。

39.废水处理根据不同阶段设计流程,生物吸附法利用(静止期)的微生物。

40.PH较低的工业废水可用(霉菌和酵母菌)处理。

41.好氧微生物具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42.波长为(260)nm左右的紫外辐射杀菌力最强。

43.选育优良微生物品种的普通而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是(驯化)。

44.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

45.在DNA碱基配对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形成碱基对。

46.在DNA碱基配对中,鸟嘌呤通过(3)对非共价氢键与胞嘧啶形成碱基对。

47.DNA具有独特的(半保留式)的自我复制能力。

48.变性DNA溶液经适当处理后重新形成天然DNA的过程叫(复性)。

49.RNA与DNA不同的是以(核糖)替代脱氧核糖。

50.基因突变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

51.生态系统基本组成有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

52.生活在同一特定空间的同一生物种的所有个体的集合体称为(种群)。

53.生态系统的功能是通过生态系统的核心-(生物群落)实现的。

54.生态系统的自行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越了(生态阈限),就会丧失。

55.霉菌的菌丝体积累在土壤中起改良土壤(团粒结构)的作用。

56.室内空气细菌的卫生标准是:沉降法的细菌总数≤(45CFU/皿)。

57.海面以下50m微生物的数量随海水深度增加而(减少)。

58.海洋微生物按栖息地分为(底栖性细菌)、浮游性细菌和附着性细菌。

59.水体正常生物循环中能够净化有机污染物的最大数量叫(自净容量)。

60.好氧活性污泥的结构和功能的中心是(菌胶团)。

61.工业废水生物处理中,MLSS保持在(3000)mg/L左右。

62.普通滤池内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有生物膜生物、(生物膜面生物)。

63.从自然区呢环境或废水处理中筛选出有降解能力的菌株叫(优势菌种)。

64.污泥厌氧消化中甲烷发酵第二阶段的微生物群落为(产氢、产乙酸)细菌。

65.水体中的氮、磷量过多,最大的危害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66.硝化作用在溶解氧小于(0.5mg/L)时停止。

67.在硝化过程中,水体PH(下降),对硝化细菌生长不利。

68.在水体中溶解氧低于(0.2mg/L)有利于反硝化。

69.在反硝化过程中,水体PH(上升)。

70.用以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工艺均采用(膜法生物处理)。

71.微污染水源水反硝化困难是因为(碳源不足)。

72.人工湿地的3种重要元素是基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

2018年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实用word文档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是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各类微小生物。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我们来了解一下。 选择题 1.碳源和能源来自同一有机物的是(D) A、光能自养型 B、化能自养型 C、光能异养型 D、化能异养型 2.以下有关氮源的描述错误的是:(C) A.氮源是提供微生物细胞组分中氮素的来源B.氮源包括有机氮和无机氮C.氮气是固氮微生物的唯一氮源D.氮源是少数微生物的能源物质 3.硝化细菌属于(C)型的微生物 A、光能自养 B、光能异养 C、化能自养 D、化能异养 4.以下不属于细菌内含物的是:(C) A、异染粒 B、PHB C、核糖体 D、硫粒 5.属于细菌细胞基本结构的为(B) A、荚膜 B、细胞壁 C、芽孢 D、鞭毛 6.在普通培养基里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用以区别微生物的是(A)。 A、鉴别培养基 B、选择培养基 C、补充培养基 D、天然培养基 7.噬菌体是侵染(B)的病毒 A、植物 B、细菌 C、动物 D、动物和植物 8.放线菌具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产物功能的菌丝是(A)

A、基内菌丝 B、气生菌丝 C、孢子丝 D、孢子 9.能够利用利用现成有机物中碳源和能源生长的细菌叫(D)型细菌、 A、光能自养 B、化能自养 C、光能异养 D、化能异养 10.反硝化作用(A) A、是将硝酸根还原为氮气的过程 B、是反硝细菌和硝化细菌共同完成的 C、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可发生 D、可在废水处理的曝气池阶段发生 11.能够利用光能并以CO2作为唯一或主要碳源的细菌叫(A)型细菌 A、光能自养 B、化能自养 C、光能异养 D、化能异养 12.地衣是微生物间的(B) A、竞争关系 B、共生关系 C、互生关系 D、寄生关 系 13.供氧不足时产生有机酸的主要原因A A、微生物发酵 B、微生物有氧呼吸 C、微生物无氧呼吸 D、细菌死亡 14.测定水样中活细菌数的方法B A、计数器直接计数法 B、平板菌落计数法 C、染色涂片计数法 D、比浊法 15.催化反应的酶属于B A、氧化还原酶类 B、转移酶类 C、裂解酶类 D、合成酶类填空题 1.霉菌产生的无性孢子有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坦孢子和节孢子。 2.细胞膜的主要化学组成是磷脂和蛋白质。 3.一分子丙酮酸完全氧化可产生3分子二氧化碳和15分子ATP。 4.细菌的荚膜通常在生长曲线上的稳定时期时期产生。 5.原核生物能量产生的部位在细胞膜,而真核生物能量产生的部位在线粒体。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高冬梅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随着各种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微生物实验技术在环境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为人们改造环境和保护环境提供重要的技术手段。本课程以环境工程领域常用的微生物实验技术的教学为主要内容,并以具体的环境问题为依托,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 Microbiology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and rapidly developed in the environmental field with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nsforming the environment and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The main teaching contents of the course are the common microbiology experimental technologies in various environmental issues. The course will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2.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学习和掌握环境领域常用的微生物实验技术,了解其在环境保护和环境改造过程中的实践应用及其重要作用。课程内容的设置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分为基础实验部分和综合实验部分。基础实验部分以常用微生物实验技术的学习为重点,并注重实验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综合实验部分以具体环境问题为依托,进行微生物实 - 7 -

第四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后练习题全解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第三版_周群英 课后习题目录 第一篇微生物学基础 (1) 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 (1)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3)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6) 第四章微生物的生理 (8) 第五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 (12) 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6) 第二篇微生物生态 (20) 第一章微生物生态 (20) 第二章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2) 第三章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及微生物学原理 (26) 第四章污、废水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 (28) 第五章有机固体废弃物与废气的微生物处理及其微生物群落 (31) 第六章微生物学新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34)

第一篇微生物学基础 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 1 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微生物?它有什么特点? 答:病毒没有合成蛋白质的机构——核糖体,也没有合成细胞物质和繁殖所必备的酶系统,不具独立的代谢能力,必须专性寄宿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合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其特点是:病毒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是具有生命的超微生物,然而,在宿主体外却呈现不具生命特征的大分子物质,但仍保留感染宿主的潜在能力,一旦重新进入活的宿主细胞内又具有生命特征,重新感染新宿主。 2病毒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类病毒? 答:依据是:病毒是根据病毒的宿主、所致疾病、核酸的类型、病毒粒子的大小、病毒的结构、有或无被膜等进行分类的。根据转性宿主分类:有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放线菌病毒(噬放线菌体)、藻类病毒(噬藻体)、真菌病毒(噬真菌体)。按核酸分类:有DNA病毒和RNA病毒。 3病毒具有什么样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答:病毒的化学组成有蛋白质和核酸。还含有脂质和多糖。整个病毒体分两部分:蛋白质衣壳和核酸内芯,两者构成核衣壳。蛋白质衣壳是由一定数量的衣壳粒按一定的排列组合构成的病毒外壳。核酸内芯有两种: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 4叙述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答: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有:吸附、侵入、复制、聚集与释放。首先,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以它的尾部末端吸附到敏感细胞表面上某一特定的化学成分,或是细胞壁,或是鞭毛,或是纤毛。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立即引起宿主的代谢改变,宿主细胞内的核酸不能按自身的遗传特性复制和合成蛋白质,而由噬菌体核酸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所控制,借用宿主细胞的合成机构复制核酸,进而合成噬菌体蛋白质,核酸和蛋白质聚集合成新的噬菌体,这个过程叫装配。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装配过程如下:先合成含DNA的头部,然后合成尾部的尾鞘、尾髓和尾丝,并逐个加上去就装配成一个完整的新的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噬菌体粒子成熟后,噬菌体的水解酶水解宿主细胞壁而使宿主细胞破裂,使菌体被释放出来重新感染新的宿主细胞一个宿主细胞可释放10到1000个噬菌体粒子。 5什么叫毒性噬菌体?什么叫温和噬菌体? 答: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毒性噬菌体。 侵入宿主细胞后,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温和噬菌体。 6 什么叫溶原细胞(菌)?什么叫原噬菌体? 答: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被称作溶原细胞。在溶原细胞内的温和噬菌体核酸,称为原噬菌体。 7 解释Escherichia coli K12(λ)中的各词的含义。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答案.docx

1.使用油镜时,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 油镜指的是为了减少高倍镜的折光,在物镜和玻片之间滴上松节油等。所以油镜其实就是给高倍镜物 镜和玻片之间加油。而所有高倍镜之前都先要用低倍镜观察,是因为低倍镜下好找目标。低倍镜放大 10 倍,高倍镜放大40 倍,油镜放大100 倍,先用低倍镜、高倍镜,既便于找到目标,又方便调焦距。 要使显微镜视野明亮,除采用光源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加大聚光器光圈,同样设置下低倍物镜比高倍物镜视野亮 把材料切薄一点透光较好 使用滤光片,增加反差和清晰度。 向上调节聚光器。 2.怎样区别活性污泥中的几种固着型纤毛虫 大多数情况下,会遇到钟虫、柄纤毛虫、累枝虫等。三种虫形态均类似钟的形状,钟虫每个都是独 立的,相互之间没有连接;柄纤毛虫类似钟虫,量很大,只是在根部汇聚在一根柄上,可以理解成一 根柄上分出很多个钟虫;而累枝虫就像是树,一根柄上分出很多个柄,然后很多个柄上又分出很多个 “钟虫”。 用压滴法制作标本片时注意什么问题 1. 使用的载玻片和盖玻片都要干净; 2. 制成的标本片不能有气泡 4. 涂片为什么要固定,固定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如果不固定的话你进行染色后水洗去多余染料的同时会将菌体一并冲走 注意的就是不要弄死细胞咯!不知道你用什么方法,如果是用火,那就是不要烧死它们,用 载玻片背面靠近火源,过两次就好。 Over 一般我都是用酒精灯的外焰烤的但是要注意温度。温度过高挥出现变形细胞。温度已载玻片接触手背,手背不觉得烫为宜。加热只水分蒸发完全后,再在酒精灯外焰上通过两到三次,就成了。 革兰氏染色法中若只做1~4 步,不用番红染液复染,能否分辨出革兰氏染色结果为什么 能。在酒精脱色后,不被酒精脱色而保留紫色者为革兰氏阳性菌(G+),被酒精脱色为革兰氏阴性菌。最后一步用番红染液复染,是为了让结果更清楚。 革兰氏染色原理和番红复染本身并无关系。 但是,但是, 你能指着一片空白的照片说这些细菌没有被结晶紫染色所以是阴形吗鬼 知道那里有没有细菌。 革兰氏染色在微生物学中有何实践意义 细菌大多可以按照革兰氏法划分,在杀菌方面自然管用, 还有实验方面, 比方说,实验需要G阳性细菌作为研究材料,如果最后需要杀死细菌获取什么代谢产物,已知是G阳性细菌,那就有目的地杀除了,摒除了盲目手段。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期末考试试卷卷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2002-2003年度上学期)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单选或多选,20×2=40) 1、对微生物的概念,以下最正确、最完整的叙述是。 A、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的生物。 B、微生物是一类结构简单,具有单细胞结构,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其结构的生物。 C、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具有单细胞结构,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 观察清楚其结构的最低等生物。 D、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具有单细胞、简单多细胞结构或非细胞 结构,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其结构的最低等的生物 2、生物五界分类系统包括。 A、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植物界。 B、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生物界、动物界、植物界。 C、原核生物界、真核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植物界。 D、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生物界、动物界、植物界。 3、以下微生物属于环境工程微生物范畴的是。 A、病毒、蓝细菌、真细菌、粘细菌。 B、原生动物、蓝细菌、真核藻类、放线菌、粘细菌。 C、微型后生动物、酵母菌、霉菌、真细菌。 D、病毒、螺旋体、细菌、放线菌、 真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

4、关于细菌的形态和大小的描述,以下正确的是。 A、细菌的形态包括球菌、杆菌、螺旋菌、丝状菌。 B、杆菌有长杆菌、短杆菌、弧杆菌、链杆菌和芽孢杆菌之分。 C、在任何情况下,细菌的形态都是稳定的。 D、多数球菌的直径为0.5~2.0μm。 5、以下物质属于细胞质内含物的是。 A、细胞膜 B、核糖体 C、荚膜 D、异染粒 E、气泡 6、荚膜具有的功能包括。 A、荚膜可以维持细菌的细胞形态。 B、荚膜为鞭毛提供支点,使鞭毛运动。 C、荚膜是细菌在其表面分泌的一种粘性物质,它可以保护细菌免受干燥的影响; 当营养缺乏时可以作为碳源和氮源被利用。 D、细菌的荚膜有生物吸附的作用,将废水中有机物、无机物及胶体吸附在细菌体表面上。 7、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是细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描述菌落特征应包括。 A、菌落的形态 B、菌落的大小 C、菌落的光泽 D、菌落的颜色 E、菌落的质地及透明度 F、菌落的边缘特征 8、古菌具有的特点有。 A、古菌有精确的方角和垂直的边构成直角几何形态的细胞; B、古菌的细胞膜组分大多数是脂蛋白,蛋白质是酸性的;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讲义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讲义 本课程是环境学院各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与另一门课《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相结合,构成一个完 整的体系;本课程强调每个学生要动手,通过实验,加深对讲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本课程内容分两大部分:一是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二是微生物学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 绪论 主要内容: 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微生物学概述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的特点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微生物的命名与分类第一节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定义: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与环境领域(包括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有关的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 规律。?其内容包括:微生物个体形态、群体形态;细胞结构功能、生理特性、生长繁殖、遗传变异 等;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尤其是微生物与污染环境之间的关系);微生物对物质的转化分解作用(特 别是应用微生物来处理各种污染物质,如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二、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任务 总的归纳起来有两大方面的任务: (1)防止或消除有害微生物 (2)充分利用有益的微生物资源 三、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水处理)中的应用

1)在环境监测方面(水污染的监测) 利用在环境中生存的生物的种类、数量、活性等特征,来判断环境状况的好坏。这些生物称为指示生 物。 生物监测的优缺点: 生物监测的主要优越性: (a)长期性——汇集了生物在整个生活时期中环境因素改变的情况,可以反映 当地的环境变化; (b)综合性——能反映环境诸因子、多成分对生物有机体综合作用的结果; (c)直观性——直接把污染物与其毒性联系起来; (d)灵敏性——有时甚至具有比精密仪器更高的灵敏性,有助于提早发现环境 污染。生物监测的主要缺点: (a)定量化程度不够; (b)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2)在环境治理方面 包括水、大气、固体废弃物处理方面其中特别在水处理方面,有着大量成功应用的例子。 第二节微生物概述一、微生物的定义 微生物是指所有形体微小,用肉眼无法看到,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见的,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 多细胞,或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Too small to be seen with naked eyes 二、微生物的特点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试试卷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试 试卷 YUKI was compil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5x3) 1.AGP:藻类生产的潜在能力;把特定的藻接种在天然水体或废水中在一定光照度和温度条件下培养,使藻类增长到稳定器为止,通过测定干重或细胞数来测定其增长量。既AGP高,富营养化程度高。 2.荚膜:是一些细胞在其表面分泌的一种粘性物质把细胞壁完全包围,这层粘性物质叫。。 3.硝化作用:是指氨在有氧条件下,氧化形成硝酸的微生物学过程。硝化作用分为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铵氧化成亚硝酸;第二个阶段为亚硝酸氧化成硝酸。 4.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诉诸染色体上,与宿主的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而继续生长。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为温和性噬菌体。 5.定向培育:在培养基中不断补充新鲜营养物质,并不排出部分培养物(包括菌体和代谢产物),以保持长时间生长状况的一种培养方式。 二.填空题(20x1) 1.PHB是细菌细胞内含物质之一,是______碳源和能源_____的储藏物质,易被脂溶性染料染色鉴定。 2.放线菌的菌丝可分为___基内菌丝_____,气生菌丝________和_孢子丝_______。 3.污染水体的污化带可分为____多污带_____,中污带和__寡污带_____。

4.病毒的化学结构有____蛋白质___和_核酸______组成的核衣壳,个体大的还有_被膜______. 5.菌落特征是分类鉴定的依据,可以根据____表面特征______,_边缘特征________和纵剖面的特征三方面来描述。 6.细菌的形态有_球状______,__杆状_____,___螺旋状______和丝状。 7.水体有机污染的指标有_BIP指数_________,____细菌菌落总数 _____和大肠菌群。 8.P/H指数可用于衡量___水体污染和自净指数______________,其中P代表__光和自养微生物__________,H代表___异样型微生物 _________. 9.新陈代谢包括__同化作用___________和__异化作用_________,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三.选择题。(10x1) 1.细菌中参与光合作用的是(A )。 A.紫硫细菌和绿硫细菌 B.大肠杆菌 C.放线菌 D.立克次氏体 2.微生物稳定生长期,(B )。 A.细胞分裂速度增加 B.细胞分裂速度降低 C.群体在最旺盛阶段 D.群体在最少阶段 3.下列细菌都被认为是真菌除(D )外。 A.蘑菇 B.酵母菌 C.霉菌 D.变形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细菌按形态可分为球菌、杆状;螺旋状;丝状四种。 2 3.各种微生物有一些共同特点,包括个体极小;分布广,种类繁多;繁殖快,易变异。 4.细菌的呼吸类型分为发酵;好氧呼吸;无氧呼吸。 5.细菌营养物质吸收和运输的四种途径分别是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 6.列举几种微生物所需的生长因子:B族维生素;维生素C;氨基酸;嘌呤;嘧啶;(生物素;烟酸)。 7.细菌连续培养有恒浊连续培养;恒化连续培养两种。绝大多数污(废)水生物处理方法均采用恒化连续培养 8.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水;碳素营养源;氮素营养源;无机盐;生长因子。9.菌种保藏方法有定期移植法;干燥法;隔绝空气法;蒸馏水悬浮法;综合法5种。 10.生态系统有四个基本组成: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或转化者。 11.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12.病毒的化学组成有蛋白质;核酸。少数个体大的病毒,还含有类脂质;多糖13.微生物按照细胞结构的有或无可划分为非细胞结构生物;细胞结构微生物;按照细胞核膜、细胞器及有丝分裂等的有无,可划分为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14.细胞质的化学组成有蛋白质;核酸;多糖;脂类;无机盐;水。

15.细菌表面带负电荷。 16.原生动物可划分为四类:鞭毛纲;肉足纲;纤毛纲;孢子纲 17.酵母菌有发酵型;氧化型两种类型,其中前者是将糖转化为乙醇;二氧化碳的一类酵母菌。 18.各种辅酶和辅基中,作为电子传递体系的组成成分的有NAD和NADP;FMN和FAD;辅酶Q,它们各自的功能是传递氢;传递氢;传递氢和电子。 19.污(废)水生物处理中,好氧活性污泥要求碳氮磷比为BOD :N:P=100:5: 5 :N:P=100:6:1。 1,厌氧消化污泥中的厌氧微生物群体为BOD 5 20.细菌衰亡的原因包括营养物被耗尽,细菌进行内源呼吸;有毒代谢产物积累,抑制生长繁殖。 21.细菌的营养类型有光能自养型、化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异养型 22.根据细菌对温度的最适生长需求,可将细菌分为4类:嗜冷菌;嗜中温菌;嗜热菌;嗜超热菌。 23.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有竞争关系;原始合作关系;共生关系;偏害关系;捕食关系;寄生关系 24.好氧活性污泥的结构和功能的中心是菌胶团 25.核糖体的功能是合成蛋白质的部位,鞭毛的功能是运动。 1.病毒(Virus): 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体内,可通过细菌过滤器,大小在μm以下的超微小生物。 2.菌胶团: 多个细菌个体排列在一起,由公共荚膜包藏形成的一定形状的细菌集团。

实验3-环境微生物的检测

实验三环境微生物的检测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 2.懂得无菌操作在微生物实验中的重要性。 3.了解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特征。 二、实验原理 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存在着种类繁多的、数量庞大的微生物。土壤、江河湖海、尘埃、空气、各种物体的表面以及人和动物体的口腔、呼吸道、消化道等都存在着各种微生物。由于它们体积微小,人们用肉眼无法观察到它们个体的存在。但是只要稍加留意,我们就可以在发霉的面包、朽木上看到某些微生物群体。这些现象表明,自然界只要有微生物可以利用的物质和环境条件,微生物就可以在其上生长繁殖。据此,我们在实验室里就可以用培养基来培养微生物。 培养基是用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养料。其中含有微生物所需要的六大营养要素: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气体和水分。此外,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的要求,在配制培养基时还需用酸液或碱液调节至适宜的pH。配制好的培养基必须进行灭菌。所谓灭菌是指采用各类的物理或化学因素,使物体内外的所有微生物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经过灭菌后的物体是无菌的。消毒是与灭菌完全不同的概念,它是指用较温和的物理因素杀死物体表面和内部病原微生物的一种常用的卫生措施。 灭菌的方法较多,广泛使用的是高温灭菌,其中最常用的是高压蒸汽灭菌法。此法是把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可密闭的加压蒸汽灭菌锅中进行的。在1.05kg/cm2的蒸汽压力下,温度可达121℃。一般只要维持15~20min,就可杀死一切微生物的营养体和它们的各种孢子。 微生物的接种技术是生物科学研究中的一项最基本操作技术。为了确保纯种不被杂菌污染,在整个接种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无菌概念,经常保持实验台及周围环境的清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杂菌的污染,这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

重庆大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研真题2002-2012

重庆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856 科目名称:环境微生物学 总分:15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聚磷菌 2.贫营养型微生物 3.共代谢 4.Escherichia coli K12 5.寡污带 6.污泥膨胀 7.同化作用 8.无氧呼吸 二、问答题(每题15分,共75分) 1.如何从粪便污染的水体中将大肠杆菌群中的四种菌逐一鉴别出来?(15分) 2.专性厌氧微生物为什么不需要氧?氧对专性厌氧微生物有什么不良影响?(15分) 3.蓝细菌与其他光合细菌的代谢特征和特点有什么不同?各自在富营养池塘中的可能作用是什么?(15分) 4.在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中微生物之间存在哪几种关系?举例说明。(15分) 5.如何培养活性污泥和进行微生物膜的挂膜?(15分) 三、分析题(每题35分,共35分) 1.在无锡城镇污水处理厂将出水水质由一级B标准升级在一级A标准以强化生物除磷脱氮效果的改造工程中,常在好氧区人工投加生物填料,形成活性污泥与生物膜复合的生物处理工艺。试从微生物角度对此生物处理工艺改造措施进行分析。(35分) 重庆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856 科目名称:环境微生物学 总分:15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兼性厌氧微生物 2.同化作用 3.辅酶 4.内源呼吸 5.反硝化细菌 6.菌胶团 7.P/H指数 8.三羧酸循环

二、问答题(共110分) 1.微生物需要哪些营养物质,它们各有什么主要生理功能?(15分) 2.活性污泥中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主要有哪些类群?这类生物在污水生物处理中有哪些作用?(15分) 3.什么是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微生物类群在环境工程中可起什么作用?(25分) 4.不同生长阶段的细菌有何特征?控制微生物生长阶段在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上有什么意义?(25分) 5.试分析A2/O工艺中硝化菌与聚磷菌在污泥龄上的矛盾关系,并提出解决方法。(30分)重庆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856 科目名称:环境微生物学 总分:15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原生动物 2.酶活性中心 3.异化作用 4.内源性呼吸 5.主动运输 6.水活度 7.纯培养 8.拮抗作用 9.质粒10.遗传型 二、问答题(共100分): 1.什么叫无氧呼吸?环境微生物中有哪些无氧呼吸类型?无氧呼吸有哪些类型?常见于哪些环境中?无氧呼吸对农业生产及环境有何影响?(15分) 2.细菌的生长曲线分为哪几个时期?各时期有何特点?不同生长时期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影响细菌代时的因素有哪些?(15分) 3.厌氧微生物为什么不能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存?如何培养厌氧菌?(15分) 4.请叙述堆肥的主要过程和考虑的主要参数,并说明原因。(15分) 5.请叙述活性污泥膨胀的机理。(15分) 6.这是活性污泥法中的A2/O工艺的流程图。请答出各段中主要的微生物类型和发生的反应,并回答该工艺的特点和不足有哪些?(25分)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综合实验-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综合实验- 功能菌(絮凝菌)的分离、筛选与性能研究 实验须知* 一、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理论内容。 2. 训练学生掌握微生物学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建立无菌概念并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能够独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基本要求 1. 每次实验前必须对实验内容进行充分预习,弄清实验目的、原理及操作步骤,以免手忙脚乱,影响实验课效果。 2. 实验前,按内容要求仔细检查所需仪器、药品是否齐全,若有问题及时提出。 3. 整个实验过程要严格按操作步骤进行,不得马马糊糊,否则会造成错误,甚至出现事故。 4. 实验过程中要做好记录,特别是对于连续观察的实验,必须认真记下每次观察到的现象与结果,然后进行整理分析,写出实验报告。 5. 使用贵重精密仪器时要特别小心,注意保护,用毕要复原,并进行登记。实验使用的一切物品实验完毕均放回原处。损坏仪器照价赔偿。 6. 实验室要保持整洁、干净,不准大声喧哗,勿随意走动,严禁吸烟,不许吃东西,不准随便乱丢废物。 7. 实验过程中,一些易燃品如乙醇、丙酮等切勿接近火焰。如遇火险,要先切断火源,再用沙土或湿布灭火,必要时应使用灭火器。 8. 使用过的废液及琼脂培养基不得直接倒入水池内,应先进行灭菌处理,然后再将废液倒入下水道,将琼脂培养基埋掉。 9. 离开实验室前要将桌面擦净,清扫卫生,检查电源、火源、自来水、门窗

是否关闭,以确保安全。 实验一、絮凝菌分离、筛选准备实验 (器皿的包装、无菌水、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一、器皿的包装 (一)实验目的 学会微生物技术实验中所用器皿的包装方法及意义。 (二)包装方法 1.培养皿的包装 用牛皮纸或旧报纸进行包装。包好后灭菌备用。 2. 吸管的包装 在已干燥的吸管的平头端距0.5cm处,塞长约1.5cm的棉花,松紧要合适。过松,棉花易脱出;过紧,吹吸费力,甚至吹吸不动。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吸管中的细菌吸入口中,同时又防止口中的细菌吹入管中。将塞好棉花的吸管的尖端,放在裁成4cm ~ 5cm宽的长报纸条的一端,吸管与纸条约成45o角。折叠纸角,包住吸管尖端,然后以螺旋式在桌面上用力向前搓转,纸条将吸管包紧,余下的纸尾打成结。将这样包好的几根或几十根吸管放一起,再用一张牛皮纸或两张报纸包装,然后干热灭菌。 3.三角瓶的包装 在三角瓶的瓶口上塞上合适大小的瓶塞(棉塞或泡膜塑料塞),在瓶口外面包上2层至 3层报纸,扎好灭菌。若进行湿热灭菌,最好再包一层牛皮纸或铝铂,以免打湿棉塞。 二、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培养基和无菌水的制备方法。 2.掌握高压蒸汽灭菌技术。 3.了解灭菌前的准备工作。 (二)材料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报告.doc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原理,掌握显微镜的操作及保养方法。(2)观察、识别几种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的个体形态,学会生物图的绘制。 二、实验器皿与材料 (1)器皿:显微镜、擦镜纸、二甲苯。 (2)材料:示范片:细菌三形(球状、杆状、螺旋状)、弧状(硫酸盐还原菌)、丝状(浮游球衣菌等)、细菌鞭毛及细菌荚膜。放线菌、颤蓝细菌、微囊蓝细菌或念珠蓝细菌等。 三、实验步骤 (1)将标本片放在载物台上,使观察的目的物置于圆孔正中央。(2)将镜头换成低倍镜,将粗调节器向下旋转(或载物台向上旋转),眼睛注视物镜。当物镜的尖端距离载玻片约0.5cm 处时停止旋转。 (3)左眼对着目镜观察,将粗调节器向上旋转,如果见到目的物,但不十分清楚,可用细调节器调节,直至目的物清晰。此时找到目的物并移至中央。(4)换成高倍镜,观察目的物,旋转细调节钮,直至视野清晰。(5)观察示范片,绘出其形态图。 四、思考题 (1)使用油镜时,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答:为了

找到目的物并移动到中央。 (2)要使视野明亮,除采用光源外,还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调大孔径光阑,调整光源。如果是用反光镜的显微镜,用凹面镜可使视野明亮。 五、生物图 实验二、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和灭菌前的准备工作。 (2)了解配置微生物培养基的基本原理,掌握配置、分装培养基的方法。(3)学会各类物品的包装、配置(稀释水等)和灭菌技术。 二、实验器皿与材料 (1)实验器皿:高压蒸汽灭菌器、干燥箱、煤气灯、培养皿、试管、刻度移液管、锥形瓶、烧杯、两桶、药物天平、玻璃棒、玻璃珠、石棉网、药匙、铁架、表面皿、pH试纸和棉花等。 (2)材料:牛肉膏、蛋白胨、NaCl、NaOH和琼脂等。 三、实验原理 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的基质,是按照微生物营养、生长繁殖的需要,由碳、氢、氧、氮、磷、硫、钾、钠、钙、镁、铁及微量元素和水,按一定的体积分数配置而成。调整合适的pH,经高温灭菌后以备培养微生物之用。由于微生物种类及代谢类型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试试卷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5x3) 1.AGP:藻类生产得潜在能力;把特定得藻接种在天然水体或废水中在一定光照度与温度条 件下培养,使藻类增长到稳定器为止,通过测定干重或细胞数来测定其增长量。既AGP高,富营养化程度高。 2.荚膜:就是一些细胞在其表面分泌得一种粘性物质把细胞壁完全包围,这层粘性物质叫。。 3.硝化作用:就是指氨在有氧条件下,氧化形成硝酸得微生物学过程。硝化作用分为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铵氧化成亚硝酸;第二个阶段为亚硝酸氧化成硝酸。 4.温与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诉诸染色体上,与宿主得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而继续生长。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得噬菌体称为温与性噬菌体。 5.定向培育:在培养基中不断补充新鲜营养物质,并不排出部分培养物(包括菌体与代谢产物),以保持长时间生长状况得一种培养方式。 二.填空题(20x1) 1.PHB就是细菌细胞内含物质之一,就是______碳源与能源_____得储藏物质,易被脂溶性染料染色鉴定。 2.放线菌得菌丝可分为___基内菌丝_____,气生菌丝________与_孢子丝_______。 3.污染水体得污化带可分为____多污带_____,中污带与__寡污带_____。 4.病毒得化学结构有____蛋白质___与_核酸______组成得核衣壳,个体大得还有_被膜______、 5.菌落特征就是分类鉴定得依据,可以根据____表面特征______,_边缘特征________与纵剖面得特征三方面来描述。 6.细菌得形态有_球状______,__杆状_____,___螺旋状______与丝状。 7.水体有机污染得指标有_BIP指数_________,____细菌菌落总数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试复习题库(全面版)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专性活细胞寄生的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 2.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的总称 3.温和性噬菌体: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和宿主的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 而继续生长 4.溶原性:病毒感染细菌后,其基因组整合到宿主的染色体中,在宿主内进行复制并且引起细菌细胞的裂解 5.质粒:是核以外的遗传物质,能自我复制,把所携带的生物形状传给子代 6.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活史的某个生长阶段或某些细菌在遇到不良环境时,在细胞质内生成的内生孢子 7.菌胶团:细菌之间按一定排列方式互相粘结在一起,被一个公共荚膜包围形成的细菌集团 8.菌落:一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迅速生长繁殖形成的一个由无数细菌组成的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细菌集团 9.酶:由细胞产生的,能在体内或体外起催化作用的一类具有活性中心和特殊构象的生物大分子 10.酶的活性中心:酶蛋白分子中与底物结合,并起催化作用的小部分氨基酸微区 11.酶的竞争性抑制:有些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结构类似,影响底物和酶的结合,使反应速率下降 12.新陈代谢:生物从外界环境不断摄取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转变成细胞的组成,同时产生废物并排除体 外 13.内源呼吸:外界没有供给能源,利用自身内部贮存的能源物质进行呼吸 14.EMP途径(糖酵解):在无氧条件下,1mol葡萄糖逐步分解产生2mol丙酮酸、2molNADH+H+、2molATP的过程 15.TCA循环(三羧酸循环):丙酮酸有氧氧化过程的一系列步骤的总称。由丙酮酸开始,先经氧化脱羧作用,并乙酰化形 成乙酰辅酶A和1molNADH+H+,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并最终氧化为CO2和H2O 16.底物水平磷酸化:微生物在基质氧化过程中,可形成多种含高自由能的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将高能键交给ADP,使 ADP磷酸化生成ATP 17.氧化磷酸化:微生物在好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通过电子传递体系产生ATP 18.光合磷酸化:光引起叶绿素、菌绿素或菌紫素逐出电子,通过电子传递体系产生ATP 19.分批培养:将一定量的微生物接种在一个封闭的、盛有一定体积液体培养基的容器内,保持一定的温度、pH和溶解氧量, 微生物在其中生长繁殖 20.恒浊连续培养:使细菌培养液的浓度恒定,以浊度为控制指标的培养方式 21.恒化连续培养:维持进水中的营养成分恒定,以恒定流速进水,以相同流速流出代谢产物,使细菌处于最高生长速率状 态下生长的培养方式 22.灭菌:通过超高温或其他物理化学方法将所有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芽孢或孢子全部杀死 23.消毒:通过物理化学方法致病菌或所有营养细胞和一部分芽孢 24.光复活现象:经紫外辐射照射的菌体或孢子悬液,随即暴露于蓝色区域可见光下,有一部分受损伤的细胞可恢复其活力 25.抗生素: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杀死其他微生物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的化学物质 26.生长限制因子:处于较低浓度范围内,可影响生长速率和菌体产量的营养物 27.竞争关系:不同的微生物种群在同一环境中,对食物等营养、溶解氧、空间和其他共同要求的物质互相竞争,互相受到 不利影响 28.互生关系: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共存于同一环境中,相互提供营养及其他生活条件,双方互为有利,相互受益 29.共生关系:两种不能单独生活的微生物共同生活于同一环境中,各自执行优势的生理功能,在营养上互为有利而所组成 的共生体 30.拮抗关系:共存于同一环境的两种微生物,一种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其中有些产物对一种(或一类) 微生物生长不利、抑制或者杀死对方 31.捕食关系:微生物不是通过代谢产物对抗对方,而是吞食对方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习题目录 第一篇微生物学基础 (2) 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 (2)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7)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13) 第四章微生物的生理 (18) 第五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 (27) 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37) 第二篇微生物生态 (44) 第一章微生物生态 (44) 第二章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50) 第三章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及微生物学原理 (58) 第四章污、废水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 (63) 第五章有机固体废弃物与废气的微生物处理及其微生物群落 (68) 第六章微生物学新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74)

第一篇微生物学基础 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 1 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微生物?它有什么特点? 答:病毒没有合成蛋白质的机构——核糖体,也没有合成细胞物质和繁殖所必备的酶系统,不具独立的代谢能力,必须专性寄宿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合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其特点是:病毒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是具有生命的超微生物,然而,在宿主体外却呈现不具生命特征的大分子物质,但仍保留感染宿主的潜在能力,一旦重新进入活的宿主细胞内又具有生命特征,重新感染新宿主。 2病毒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类病毒? 答:依据是:病毒是根据病毒的宿主、所致疾病、核酸的类型、病毒粒子的大小、病毒的结构、有或无被膜等进行分类的。根据转性宿主分类:有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放线菌病毒(噬放线菌体)、藻类病毒(噬藻体)、真菌病毒(噬真菌体)。按核酸分类:有DNA病毒和RNA病毒。 3病毒具有什么样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答:病毒的化学组成有蛋白质和核酸。还含有脂质和多糖。整个病毒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操作实验报告 范例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细菌的纯种分离、培养 接种技术及菌落形态的观察 姓名:张世凡 学号:201330480123 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与灭菌前的准备工作。 2、了解微生物培养基的基本原理,掌握配制、分装培养基的方法。 3、学习各类物品的包装、配制、灭菌技术。 4、从环境中分离、培养微生物,掌握一些常用微生物和纯化微生物的方法。 5、学会几种接种技术。 6、平板菌落计数。 7、抗Cu菌的筛选。 8、观察实验分离出来的几种细菌的个体形态及与其相应的菌落的形态特征。 9、通过观察和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菌落形态,达到初步鉴别微生物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1、培养基原理: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的基质,是按照微生物营养、生长繁殖的 需要,有碳、氢‘氧、氮、磷、硫、钾、钙、钠、镁、铁、等微量元素和水,按一定的体积分数配制而成。调整适合的pH,经高温灭菌后以备培养微生物之用。由于微生物的种类及代谢类型的多样性,因而培养基放入种类也多,他们的配方及配制法也有所差异,但一般的配置过程大致相同。 本实验采用肉汤蛋白胨培养基、查氏培养基(筛选霉菌)、高氏1号淀粉琼脂培养基(筛选放线菌)。 2、灭菌原理:本次实验中培养基、移液枪头等采取加压蒸汽灭菌法。加压蒸汽灭 菌器是能耐一定压力的密闭金属锅,加压灭菌的原理在于提高灭菌器内的蒸汽温度来达到灭菌的目的。培养皿等玻璃器皿用具采用干热灭菌法,另外还有膜过滤灭菌法。接种时对接种针等采用灼烧灭菌。 3、分离纯化原理:本实验使用的平板表面涂布法,是把聚集在一起的群体分散 成能在培养基上长成单个菌落的分离方法。此法加样量不宜太多,只能在 0.5mL以下,培养时起初不能倒置,现正置一段时间等水分蒸发后倒置。平 板划线法也可以分离从而获得单一菌落以观察其形态特征。 4、微生物的接种原理:接种就是将一定量的微生物在无菌操作条件下转移到另 一无菌的并适合该菌生长繁殖所需的培养基中的过程。本次实验采取斜面接种法、穿刺接种法,使用到的接种工具是接种环,接种针。 5、菌落形态观察原理:由于微生物个体表面结构、分裂方式、运动能力、生理 特性及产生色素的能力等各不相同,因而个体及它们的群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状况各不一样。按照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特征,可从菌落的形状、大小、表面结构、边缘结构、菌丛高度、颜色、透明度、气味、粘滞性、质地软硬、表面光滑粗糙等情况,初步辨别是何种类型的微生物。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试卷 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10分) 1. 蓝藻的营养类型为光能自养型。 2.大肠杆菌长为2.0μm,宽为0.5μm,其大小表示为 0.5um*0.2um 。 3.水处理中活性污泥中的细菌采用对数生长时期的细胞。 4.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为肽聚糖磷壁酸。 5.侵染寄主细胞后暂不引起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温和噬菌体。 6.微生物细胞的主要组成元素是 C H O N P S 。 7. 大肠杆菌个数可作为水的卫生细菌学检验指标。 8.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品上大部分微生物的过程称消毒。 9. 加大接种量可控制少量污染菌的繁殖,是利用微生物间的拮抗关系。 10. 在放线菌发育过程中,吸收水分和营养的器官为营养菌丝。 二、单项选择(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码写在题后的○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组成病毒粒子核髓的化学物质是○c ①糖类②蛋白质③核酸④脂肪 2.常用于饮水消毒的消毒剂是○d ①石灰②CuSO 4 1③KMnO 4 ④漂白粉 3.以高糖培养酵母菌,其培养基类型为○a ①加富培养基②选择培养基③鉴别培养基④普通培养基 4. 酵母菌常用于酿酒工业中,其主要产物为○b ①乳酸②乙醇③丁酸④乙酸 5.属于细菌细胞基本结构的为○b ①荚膜②细胞壁③芽胞④鞭毛 6.酵母菌常用于酿酒工业中,其主要产物为○ b ①乙酸②乙醇③乳酸④丙醇 7.土壤中三大类群微生物以数量多少排序为○c ①细菌>放线菌>真菌②细菌>真菌>放线菌③放线菌>真菌>细菌④真菌>细菌>放线菌

8.噬菌体属于病毒类别中的○a ①微生物病毒②昆虫病毒③植物病毒④动物病毒 9.常用消毒酒精的浓度的○B ①30% ②70% ③95% ④100% 10.制备培养基的最常用的凝固剂为○C①硅胶②明胶③琼脂④纤维素 11.沼气发酵的主要产物为○B ① CO 2② CH 4 ③ NH 3 ④ H 2 S 12.酵母菌属于○微生物C ①好氧型②厌氧型③兼性厌氧型④微厌氧型 13.果汁、牛奶常用的灭菌方法为○A ①巴氏消毒②干热灭菌③间歇灭菌④高压蒸汽灭菌 14.加大接种量可控制少量污染菌的繁殖,是利用微生物间的○D ①互生关系②共生关系③竞争关系④拮抗关系 15. 以芽殖为主要繁殖方式的微生物是○B ①细菌②酵母菌③霉菌④病毒

微生物学实验总结

微生物学实验总结 高熹 1120152430 时间如清风般从你我指间滑过,无声无息,快得我们都不曾驻足一望,莫然回首间,本学期的微生物学实验已接近尾声。一学期的时间虽短,但老师的谆谆教诲、同学们的良好配合和严格的实验操作,都将为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众所周知,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与理论高度结合的科目,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课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做实验,在实验中观察、分析相应的结果。所以我认为,要做好微生物学实验要有以下的四个能力: 1、独立思考能力 我想,在这个过程中,其中一个重要的感悟就是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当在试验中发现与预料过程所不符,那么必定是过程中出现错误,而寻找并解决的这个过程是书本中无法给予的。做实验绝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看法,这样就要有充分的准备,若是做了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实验,那么做了也是白做。在实验过程中,自己看书,独立思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了我们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2、突破创新能力 实际上,在弄懂了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我们的时间是充分的,做实验应该是游刃有余的,如果说创新对于我们来说是件难事,那改良总是有可能的。试着通过自己现有的知识,多想,多做,多总结,我想首先是作为一个求知者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必须坚守的原则,其次就是要敢于突破,我们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踮起脚尖即使触不到天空,也可以更加拓宽自己的视野。 3、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 在微生物学实验学习中,有很多特殊的、特定的实验,如有毒有害物质参与且不易排污的实验、不易操作或难以成功的实验、需要反复观察的实验、反应慢导致单位课时中难以完成的实验等。我们在研究改进措施的同时,也可以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作视频资料或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学习。 4、动手能力 动手操作对激发微生物学学习兴趣、帮助理解微生物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微生物学这样一种学科,动手能力的强弱与知识的掌握其实是同等重要的。如果动手能力太弱,所学习到的知识就无法通过有效的方式真正组织起来,那么学到的知识就只是输入而没有输出,只有理论而没有实践,对于这样一门学科,这样的缺陷是致命的,而这样的能力是必须具备的。 本学期我们一共完成了十个实验,分别是:显微镜油镜的使用、细菌形态观察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形态观察和微生物的显微镜计数法、培养基的制备、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观察以及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细菌鉴定中常 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微生物的诱变育种、水中大肠菌群的计数—MPN法、乳酸菌发酵实验、甜酒酿发酵实验、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啤酒实验。 通过这些微生物学实验,不仅是对我理论课程的加深,更是对我实验能力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