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天性心脏病诊疗指南

先天性心脏病诊疗指南

先天性心脏病诊疗指南
先天性心脏病诊疗指南

先天性心脏病诊疗指南

【总则】

一、术前检查:

1常规检查:三大常规,电解质,凝血四项,HCT,肝、

肾功能全套,动脉血气,HIV+梅毒,配血。

2、专科检查:心脏彩超:明确心内结构及畸形类别,心功

能;

心电图:有无心律失常、种类;

胸片:术前心肺评估;

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对部分复杂先心病;

16n CT及MRI检查:对疑有主动脉畸形如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弓离断者;

二、术前准备:

1、肺高压:给氧;卡托普利片;万艾可等治疗;

2、心功能不全:改善心功能,给予地高辛、安体疏通等治

疗;

3、肺部感染:抗感染、对症治疗;

3、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治疗;

三、术后常规:

1、术后转ICU监护;

2、术后病情稳定后转回病房:脱呼吸机,呼吸稳定,心肺

功能良好,肺部感染不重,体温正常;

3、术后回病房常规处理:抗炎、强心、利尿、伤口护理、监测用药及血常规、肾功能、水电解质平衡等;

4、术后护理:每日须观察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经皮

氧饱和度,记录出入量等;

四、出院后常规(出院后须知):

1、小儿心脏病术后因体质较弱,抵抗力差,不宜去公共场合或过多亲朋好友探访,避免伤风感冒,患儿需注意休息,并为患儿提供良好的环境,6月内避免剧烈活动。

2、出院后适当加强营养,但饮食不宜过多,避免消化不良。

3、术后1月、3月、6月、1年定期来我院胸心外科门诊随访(每周

一、二上午、三、四、五下午)。

4、出院后如果患儿有不良反应(如发热,气促,浮肿,尿少等),应及时复诊,若路途遥远,可在当地医院就诊,必要时可与我科联系(电话023—63632145)

5、出院带药应严格按医师医嘱服用,不得擅自停药或加服

(尤其是地咼辛、利尿剂等)。

6、心脏病术后3月内暂不进行预防接种。

7、出院带药与服用方法:

(1)地高辛(2)巯甲丙脯酸片(3)安体疏通片。

地高辛服用注意事项:

1)时间:每日2次,间隔12小时,一般是早晨7时、晚7时。

2)方

法:服用前在患儿安静时测心率或脉搏,若低于

()

次/分,则停服1次,若有心律不齐,则停药。

3)剂量:严格按照医师医嘱服用。

4)服用期间暂缓用钙剂和维生素D。

5)—月后测地高辛血药浓度。

()次/分,依据年龄而定

一、房间隔缺损(ASD)

【诊断标准】

1、诊断依据

(1)症状取决于缺损口大小和分流量的多少。缺损小,分流

量少者可无任何症状;缺损口大,分流量多时,病人可有活动后心悸、气短,且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婴幼儿时期一般很少有症状,多数是在体查时被发现。

(2)体格检查多数生长发育正常,无发绀。分流量大者,可见身体较瘦长,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增强;很少触及震颤;心脏听诊可于胸骨左缘第2?3肋间听到2?3/6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此杂音系由于通过肺动脉瓣的血流量增加,致使肺动脉瓣相

对性狭窄所致,故杂音较柔和,且较局限,传导不广泛。另一个重要特点是P2增强,而且伴有第2心音固定分裂。重者可出现右心衰竭的表现。

(3)辅助检查

①X线检查缺损小者可无改变。分流量大者主要显示双肺血管影增

多,呈肺多血改变,肺动脉段突出,可见肺门舞蹈征” 右心房、右心室扩大,主动脉结较小,心胸比例扩大。

②心电图主要特征为心电轴右偏,右心房大,V i导联常呈rsR 波形,系由右心室容量负荷增加,使右心室扩张及室上嵴肥厚传导延迟所致。

③超声心动图M型超声:98%显示右心房、右心室腔扩大,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呈同向运动。二维超声:剑下和胸骨旁四腔位可直接显示房间隔连续中断,断端呈火柴棒样。彩色多普勒:

可见到伪彩色血流自左心房经ASD流向右心房。

④心导管检查右心导管检查可发现异常途径:导管容易自

右心房进入左心房或肺静脉,且导管在房间隔移动度较大;可发现右心房血氧含量比上下腔静脉高1.9%?2容积%,提示心房水平有左向右分流。

2?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心脏听诊特点,结合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对ASD可做出定性诊断,并可估测缺损大小及部位。一般不需作心导管检查。本病尚需与部分性房室通道(原发孔缺

损合并二尖瓣裂),肺动脉瓣狭窄等疾病相鉴别。

【治疗措施】

1?内科治疗主要针对并发症治疗。

(1).有心力衰竭者应限制活动,常规应用洋地黄制剂等抗心力衰竭治疗。

(2).有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时,给予血管扩张药物,如巯甲丙脯酸(1?

2mg/kg ?),万艾可()。

(3).控制感染,肺炎或心内膜炎等。

2?手术治疗ASD自然闭合的可能性较小。原则上诊断明确就应争取早日手术,以免发生肺动脉高压或其他并发症。手术年龄

4-5岁为佳,但对缺损大的患儿或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肺动脉高压趋势者,则不受年龄限制,应在改善心功能的基础上尽早手术。

2?介入治疗仅对继发孔型ASD。

二、室间隔缺损(VSD)

【诊断标准】

1.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单纯VSD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缺损大小和肺循环阻力及分流量的多少。

小型VSD亦称Roger病:因缺损小,无明显血流动力学紊乱,患儿常无自觉症状,生长发育正常,常在健康体查时被发现。心脏大小可正常,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2?3/6级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一般不伴震颤,

P2正常或轻度增强。

中型VSD :可在婴儿期出现症状,哭闹和吸吮后见气急;年长儿诉活动后心悸、胸闷、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略

差,面色略显苍白。查体心前区饱满,心尖搏动弥散,可于胸骨左缘第2?4肋间闻及3?5/6级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杂音向心尖区、左腋下及背部广泛传导,并可触及收缩期震颤,P2亢进。

大型VSD :新生儿期即出现吸吮后气急、喂养困难、体重不增和声音嘶

哑。年长儿可出现活动后气急、胸闷、心悸、严重者休息时也见明显呼吸困难,常出现反复难愈的呼吸道感染。当体、肺循环压力相等或接近相等后,由于双向分流或右向左分流的产生,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患儿症状可明显加重,见持续性发绀,其生长发育显著落后。心前区和胸骨下部隆起,心尖搏动弥散,心浊音明显扩大。胸骨左缘第2~4肋间可闻及3~5/6级粗糙收缩期杂音,并向心尖部及左腋下广泛传导,P2亢进;随肺动脉压增

高,收缩期杂音可于收缩末期减弱或消失,杂音变的短促呈喷射性,甚至杂音消失,P2呈大炮音”发绀加重并出现杵状指、趾。可出现肝脾肿大、颈静脉怒张、下肢及面部浮肿等心力衰竭的表现。

(2).辅助检查

①X线检查小量分流者:心肺无明显改变,或只有轻度左心室增大或肺血轻度增多;中至大量分流者:心脏明显扩大,双心室扩大以左心室为主,肺血明显增多,肺门阴影增大、增浓,可见肺门舞蹈症”主动脉结缩小,肺动脉段凸出。

②心电图小型缺损心电图可正常或呈轻度左心室肥厚;中、

大型缺损心电图可显示左心室肥厚或双心室肥厚;肺动脉压力明显增高时可出现右心室肥大为主。

③超声心动图二维超声:取胸骨旁长轴位或四腔位、心尖或剑下四腔位,均可探及室间隔回声中断,左心房、左心室扩大,右心室也可扩大,室间隔增厚并有活动幅度增大。彩色多普勒:

除探及缺损口大小及部位外,还可探测跨隔压差,并计算出肺动脉压力,右室压力、肺阻力和分流血量。

④心导管检查及造影右心导管检查发现异常途径:除干下

型缺损外,导管可由右心室进入左心室并到达升主动脉;右心室

平均血氧含量比右心房高1.0容积%,提示心室水平有左向右分流;监测肺动脉压力和肺小动脉嵌顿压,并计算出肺总阻力和肺

小动脉阻力,在肺动脉咼压时,这些指标常常是确定能否手术的依据。左心导管检查及选择性左室造影可根据造影剂通过室间

隔的位置、造影剂射流束测量出VSD的部位及直径。

2?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表现,典型病例诊断不困难。随着心脏外科的发展,内科医生应争取对病例做定量诊断,并对肺循环状态做出评估。非典型病人或可疑病例,尚应行左、右心导管及选择性造影检查。本病应与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ASD,非典型法洛四联症等疾病进行鉴别。

【治疗措施】

1内科治疗绝大多数VSD需手术治疗,内科的重点是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以使患儿在手术前得以正常生存,如肺部感染、心衰等。

2外科手术由于VSD有自然闭合的可能性,缺损小于0.5cm 的膜部缺损关闭的可能性最大,小型肌部缺损也可能自然关闭,干下型VSD不会自愈。小型的缺损可推迟到学龄前,中型及大型缺损,易产生肺高压,一般手术年龄在6月-2岁,肺动脉瓣下型一经确诊即应手术。

3介入治疗不主张行介入治疗

三、动脉导管未闭(PD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