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44.96 KB
- 文档页数:15
“《共产党宣言》与当代中国和世界”理论研讨会综述http://web5.pku.edu.cn/dxp/cg68.htm
3月1日上午,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举行了“《共产党宣言》与当代中国和世界”
理论研讨会。著名哲学家黄楠森、中心主任赵存生和中心研究员杨河、李士坤、钟哲明、曹
长盛、阎志民、王东、丰子义、孙代尧、聂锦芳、白雪秋、魏波、宇文利、刘军等作了发言,
并就以下问题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
一、《共产党宣言》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从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宣言》谈论的对象和问题没有过时,时代的性质没有改变,其基
本思想仍富有当代价值,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共产党宣言》在整个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的第一个
纲领,是第一次完整系统地阐述了共产党人的观点、目的和意图等基本纲领;《宣言》是无
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资产阶级、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强大理论武器,具有实践
指导意义;《宣言》划清了共产党和其他工人政党、科学社会主义和其它社会主义流派、共
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和其它的民主进步运动的界限和关系,科学社会主义不同于其它的一般
的社会主义流派。针对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是“同根同祖”,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
是“同祖同宗”的观点,与会专家指出,这与《宣言》是完全相悖的。《宣言》的序言对社
会民主党的由来讲得很清楚。他们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另
一部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社会民主党是小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其思想来源是资产阶级民
主和空想社会主义,合流成为社会民主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社会民主党同工人运动与马克
思主义相结合而产生的共产党是不同阶级、不同性质的政党。二者的思想根源、社会根源、
阶级根源都是不同的。认清这一点,对于当前我们认清并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也正是《宣言》当代价值的重要体现之一。
2、《宣言》基本思想是新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实践观和历史观,其精髓就是实事求是
与会专家指出,今天我们学习《宣言》,不是学习它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结论,而是学习
其中体现的新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实践观和历史观的基本原理,学习以交往观为起点的世界
史观和以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为本质特征的的共产主义观,学习其中所体现的实事求是的品
格,并用以指导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实践。这才是《宣言》中活生生的东西,
永远不会过时的东西。
3、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科学本性和理论品格使《共产党宣言》威力常在,青春永驻
以《共产党宣言》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揭示的是科学真理,在这种科学真理赖以产生和
发展的历史条件没有根本改变以前,它的科学力量和真理光辉是不会磨灭和消逝的。马克思
主义所具有的发展的、开放的、自恰的科学本性和理论品格是马克思主义永葆威力和青春的
根本原因;而160年来,世界上真正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人们自觉按照科学精神实
践真理、发展真理的不懈奋斗,亦即在对待科学真理态度问题上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则是马
克思主义永葆威力和青春的关键原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人
在实践马克思主义真理并对其进行丰富和发展过程中作出了历史性的和独特性的贡献——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在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的过程中体现和保持其针对性
和实践性,在与时代发展同进步的过程中体现和保持其时代性和发展性,在与人民群众共命
运的过程中体现和保持其阶级性和人民性,这是使马克思主义永葆威力和青春的宝贵经验。
二、“消灭私有制”和“两个不可避免”等重大理论问题的新认识
1、“消灭私有制”与“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关系问题
针对当前对《宣言》提出的“消灭私有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建个人所有制”的
争议,有学者认为问题的关键是要搞清楚《宣言》要消灭的私有制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私
有制,即要彻底铲除剥削产生的经济基础。对于重建个人所有制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
中明确指出,“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
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
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
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
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资本论》第一卷第831-832页)而我们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所要建立的就是这种建立在联合劳动基础上的个人所有制。因此,消灭私有制与重
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是一致的,个人所有制并不等同于私有制,消灭私有制是目的也是手段,
当前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最终消灭私有制不矛盾,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消灭私有制
是一致的。
2、从时代本质与时代主题的角度理解 “两个不可避免”
在理解“两个不可避免”的科学内涵时,要深刻认识时代本质,把握时代发展规律,认
清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时代本质没有变化的条件下时代主题是可以变化的,在时代规律没
有变化的情况下时代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完全可能变化的。但我们不能因为时代主题的变化和
时代规律表现形式的变化就否认我们今天时代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规律。一定要把“两个不
可避免”和“两个决不会”统一起来,要历史地客观地看待当代资本主义仍然具有活力这个
问题,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但此前,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将在相当长的一
个时期共同发展,相伴而行。要认识到没有资本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资本主义的灭亡
也没有社会主义的诞生,没有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批判继承也没有社会主义。
3、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所指的人的“自由发展”,是相对于来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两个方面的“不自由”
而言,决不是可以脱离当时社会条件、不受任何约束的自由发展。因此,人的发展和社会发
展这两个过程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人逐渐认识自然现象、掌握自然规律
从而摆脱自然界的支配而获得自由发展;另一方面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逐渐摆脱了人对人
的压迫,如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压迫。与此同时,还要认识到“这样一个联合体”的
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我们现在还没有达到实现“这样一个联合体”的社会发展阶段,只有
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够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但是,历史每前进一步,也同时是
人的自由发展的进步。今天我们正是在朝着这一最高理想前进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创造条件
包括物质上的条件和精神上的条件来推进自由人联合体的实现。
三、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新体会
与会专家认为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重温《宣言》,应充分认识《宣言》对进一
步解放思想、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作用和价值。
1、完整、准确、全面地理解《宣言》
与会专家反对孤立地抽出一句话、两句话来演绎或者争议,认为不能从一本著作中拿出
某一二句话就下结论。对某个概念的争议解决不了问题,要看到经典作家的表述也是有变化
的,对其基本思想应当历史地、全面地研究,从其整个的基本思想理论发展来看问题。我们
今天还处在过渡时期,从这个角度而言,阶级、商品等问题都不难解释。
2、要深刻理解《宣言》所体现的三个层次的解放思想:阶级的解放、民族的解放和人的解
放
马克思是要从制度和文化对人的压迫中把人解放出来,但是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教条主义
歪曲了马克思的解放理论,使之失去了思想的解放性。今天,我们应当运用《宣言》体现出
来的思想的解放性对待实践,避免理性的盲目自负,克服传统文化的专制主义,正视前进中
的问题,使解决问题成为前进的台阶和路径。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要注
意超越物质层面,关注人的自由和尊严,努力解决思想和精神的问题。
3、“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提出,就是当代中国、当代世界最大的思
想解放
重温《宣言》,正确理解“两个不可避免”的科学内涵,要深刻认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着眼于中国自己的发展,
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 “文化大革命”以后,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是当代中国、当代世界最大的思想解放。《宣言》诞生了160
年,我们还可以问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都可以问,什么问题不可
以问?什么问题不可以探讨?正是在思想解放的基础上,我们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既没有违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结合了我们自己的国情,当然这个过程也是有
曲折的。因此,我们还要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
导,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社会主义是一个理论体系,一种社会制度,也是一个实
践过程,而且是一个相当长的实践过程。我们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乃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才
能把社会主义推进到一个比较发达的、明显优于资本主义的新阶段。
2008年,适值中国共产党提出解放思想和中国开启改革开放之路30周年。在这样一个
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时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重温《共产党宣言》这一标
志着马克思主义问世的不朽经典著作,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执笔:宋修见)
庄福龄:从《共产党宣言》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12年11月29日16:42 来源:中国社
会科学报http://www.npopss-cn.gov.cn/n/2012/1129/c352671-19742666.html
编者按:《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完成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
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和马克思主义最为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1920年8月,《共产
党宣言》第一个中文译本在中国正式出版,其后广为流传,深入人心,成为中国人民接受马
克思主义、相信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一种真正伟大的思想,不会随着
时间的流逝而轻易磨损其价值。90年后的今天,本报特约相关专家学者围绕“《共产党宣言》
与当代中国”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个公开发表的纲领性文献。它不仅凝聚着马克
思恩格斯深入研究、刻苦攻关的理论成果,也表达了他们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创立新派别的执
著意志和坚强决心。此后,因为理论上有了系统而完备的科学思想,实践上有了工人阶级改
变世界的行动纲领,使历史有了新的起点,道路有了明确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形成完整的
理论体系,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全面系统的社会发展理论和社会革命理论,结
束唯心史观一统天下的局面,开辟了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为人类开拓社会主
义大道奠定了基础。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848年爆发的欧洲风暴被镇压下去了,
随后那里又经历了十年反动和工人运动的发展,迎来了1871年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革命运
动。两次不同性质的革命实践,验证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论断:革命死了,革命万岁;他
们从中进一步认识了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也看到了工人阶级和《共产党宣言》的深入人心,
强调了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阐明的“一般原理”“是完全正确的”,而“这些原理的实际
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恩格斯还反复要求读者分析变化了的形
势,《共产党宣言》已经从42年前响应者寥寥无几的情况,成为全世界无产者真正联合起来
的重要文献。
从《共产党宣言》看我们的理论
《共产党宣言》以中文译本传入中国,大体上是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同期问世的。90年的
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传统的党,尤其是重视《共产党宣言》的
一般原理以及在发展的形势下运用理论的党。
20世纪是一个大变动、大更新、大发展的世纪。时代呈现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态势。
对于中国来说,尤为突出。不仅因为中国有了共产党,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更重要的是有
了结合中国实际创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形成了两大思想理论体系,一是关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即毛泽
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二是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方针和决策,即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体系,两次历史性飞跃,都是在一个党内形成和发展的,
时间还不到一百年,其成效举世公认,使亿万人民受惠,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国际共产
主义运动史上均属罕见而突出的典型事例。可以说,这也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的胜利,是
实事求是的国情观的胜利,是《共产党宣言》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胜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