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噻吩脱除方法研究现状与进展

噻吩脱除方法研究现状与进展

噻吩脱除方法研究现状与进展
噻吩脱除方法研究现状与进展

噻吩脱除方法研究现状与进展

苗茂谦上官炬0

前言

噻吩作为一种有机硫广泛存在于焦化苯、石油馏分、液化石油气等液体及焦炉气、天然气、石油加工气和半水煤气等各种工业气体中,其含量相对于其它种类的有机硫低一些。它由于是一种杂原子五元单环化合物,会引起后续工业管道、设备腐蚀,导致催化剂中毒和降低产品质量。因此,脱除噻吩成为脱硫研究者关注的课题。噻吩由于其稳定性高(热解温度在400℃以上),文献称之为非反应性硫,故其脱除难度位于有机硫之首。为了研究开发化工原料气中噻吩的脱除,下面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噻吩脱除方法研究现状与进展。

1催化加氢法

催化加氢法(HDS )是一种传统脱除有机硫的有效方法,是指有机硫化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氢发生转化反应,变成容易脱除的硫化氢。用于催化加氢脱硫的催化剂主要有Co-Mo ,Ni-Mp ,Ni-W 三个系列,催化剂载体为具有100~300m 2/g 表面积的Al 2O 3,SiO 2-Al 2O 3,分子筛,MgO 和硅藻土等多孔性材料。其中Co-Mo/Al 2O 3加氢串ZnO 是一种可以同时除去包括噻吩在内各种有机硫的方法。反应温度和压力的提高可以提高加氢活性,因此催化加氢通常都是在高温高压下操作的,典型的操作条件是温度为300~450℃,压力为3~5MPa 。催化加氢法,由于过程需要300℃以上的高温热源,对反应条件和设备要求高,并且催化剂价格昂贵,硫处理成本高,因此适合大型的合成氨厂和炼油厂使用。在实际生产中,低级的硫醇、硫醚、二硫化合物容易加氢脱除,而高级含硫化合物如高级硫醇、噻吩、苯并噻吩等经过催化加氢处理后残留量仍然较高。

催化加氢法的近期研究主要是开发新型的催化剂,以提高脱硫活性,降低反应温度,并提高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2硫酸精制法

硫酸精制法也是一种传统方法,硫酸精制法有两种途径,即磺化法和借助不饱和化合物的共聚法。磺化法是最早应用的精制方法,用浓硫酸使噻吩磺化进入酸层而除去,因此操作过程简单,但这一过程将产生被大量的有机杂质污染了的再生酸,由于酸渣难以处理,而且油品和苯的损失大,从而限制了它的应用。

鉴于此,加入不饱和化合物类添加剂,在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噻吩进行烷基化反应生成较重的噻吩衍生物,或者与添加剂反应生成树脂类聚合物,而后洗除或者精馏分离出来,这样可以提高净化度,减少脱硫时间及苯和油品的损失。应用的添加剂主要有醛类、稀烃类、含有不饱和化合物的植物油和动物脂和酚类等。

这些年的发展主要是操作工艺的改进,如采用多段加入添加剂法,或同时加入多种添加剂,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添加剂和酸的用量。

为了避免硫酸的强腐蚀性,人们也研究了用无水AlCl 3和AlBr 3作催化剂的聚合过程。此外,还有将硫酸固定化工艺的报道,如用硫酸处理过的硅胶和通过硫酸活化后的蒙脱土,它们本质上仍然是利用噻酚与硫酸的反应,产物被吸附在硅胶和蒙脱土上。

3萃取脱硫

萃取脱硫的基本原理是在一个合适的溶剂中,有机硫化物的溶解性较烃类更高,硫化合物能从燃料油(太原理工大学煤化工研究所

030006)

山西科灵催化净化技术发展公司

中转移到溶剂中,随后将溶剂-燃料混合物注入到一分离器中将烃从溶剂中分离出来。脱硫的烃馏分既可作为调和组分加到产品中,也可作为原料进一步加工利用,有机硫化物通过蒸馏分离出来,溶剂再利用。

萃取脱硫最吸引人的特征是在低温低压下操作。为了达到高的脱硫率,必须仔细筛选萃取剂。萃取剂必须具备下列条件:有机硫化物必须在萃取剂中具有高的溶解性;萃取剂必须具有与含硫化合物不同的沸点;溶剂必须廉价以确保该工艺的经济实用性等。目前丙醇、乙醇]、聚乙二醇[6]以及含氮溶剂等萃取剂显示出较高的脱硫率(50%~90%)。GT-Desulf SM工艺就是基于有机硫化物萃取脱硫技术的一个典型代表。该工艺过程使用了一个混合溶剂作为萃取剂,通过萃取精馏将有机硫化物和芳烃从FCC石脑油中分离出来。

萃取脱硫的效率主要受有机硫化物在溶剂中的溶解性的限制。有机硫化物的溶解性也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混合溶剂(“鸡尾酒”)来提高。丙酮-乙醇或甘醇-甲氧基三甘醇混合物能提高萃取脱硫效率。YujiHorii等用吡咯烷酮、咪唑啉酮及酰胺等溶剂萃取加氢柴油,噻吩衍生物的脱除率在80%以上。Funakoshi等用丙酮或含水丙酮处理瓦斯油,脱硫率为92.9%。

4转化-萃取脱硫

转化-萃取脱硫(CED)是一种组合技术。1996年,Petro Star公司将此工艺应用于柴油超深度脱硫之中。在液–液萃取前,柴油与过氧乙酸氧化剂混合,在高于化学计量的过氧乙酸存在下,在常压、低于100℃的反应温度下,柴油中的含硫化合物能安全转化为砜。在小实验中,该工艺可以将硫含量为5586mg/Nm3的直馏柴油降到13.3mg/Nm3以下。目前该工艺为了工业化,正在解决以下问题:减少催化剂用量;降低操作成本;如何选择高萃取效率的混合极性萃取剂;如何分离萃取液中的砜、萃取剂和柴油组分。

5UniPure芳香硫脱除技术[9]

UniPure工艺也是基于在萃取前将芳香硫化物氧化成相应的砜。和CED技术的主要差异是使用过氧化氢/催化剂作为硫化物氧化体系。据称,有机硫化物在接近常压、温和的反应温度(120℃)下,在很短的时间内(5min)转化为砜。此技术可以将柴油中的硫含量从359.1mg/Nm3降到2.66mg/Nm3。柴油中有机硫化物的氧化速度是氧化/萃取脱硫技术的主要限制步骤。氧化速度可以通过光子或超声提高。据报道,在超声条件下,只需反应1min就能将柴油中的硫化物完全转化成砜。

6络合脱硫

络合脱硫是利用有机硫化合物生成不溶的稳定的电荷转移络合物沉淀从而除去。法国Vrinat研究小组对此作了开创性的研究工作,他们使用2,4,5,7-四硝基芴作为最有效的π电子接受体,对乙烷和瓦斯油中的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脱除进行了初步实验。在一个间歇反应器中,π电子接受体和含硫瓦斯油组成的悬浊液在搅拌下,π电子接受体和硫化物间生成不溶的电荷转移络合物,络合物从瓦斯油中过滤除去,并使用固体吸附剂回收过剩的π电子接受体。

目前,该方法脱硫效率还很低,一次处理仅有20%的脱硫率,而且硫化物的脱硫选择性很低。为了提供一个好的络合能力,必须使用超计量很多倍的2,4,5,7-四硝基芴,随后又必须从油中除去这些π电子接受体。如果将络合物引入固体有机或无机载体上,可以简化工艺过程,省去过滤和π电子接受体回收的步骤。

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有文献报道。单国彬使用多孔的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微球,对汽油中的二苯并噻吩(DBT)做了脱硫试验,聚乙烯吡咯烷酮分子含有具有电子受体功能的吡咯烷酮活性基团,有机硫化物都是电子给体分子,二者可以形成稳定的电子转移络合物,并且多孔的吸附载体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可以暴露出更多的吡咯烷酮活性基团,对DBT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脱硫率达到88%,王玉新采用对水和空气不敏感、与水不互溶的六氟磷酸离子液体与精制柴油中的噻吩发生络合吸附作用,考察六氟磷酸离子对噻吩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在室温下噻吩脱除率可达到70%。

7选择氧化脱硫

选择氧化脱硫主要由两步组成:第一步是将噻吩氧化,第二步是将氧化的产物分离除去。国外在氧化脱硫方法比我国进行的要早,所使用的氧化剂包括NO2/HNO3,O3,叔丁基次氧酸和过氧酸等。近年来为了满足环保法规的要求,研究较多的是H2O2与有机酸组成的氧化体系。

姚秀清在H2O2-HCOOH氧化体系中对模拟轻质油品做了氧化脱硫研究,结果表明在60℃,H2O2:HCOOH=1:1(体积比),反应时间为40min条件下,苯并噻吩的脱除率为58%。吕志凤用30%的H2O2-HCOOH对催化裂化柴油中的含硫化合物(主要为苯并噻吩类)进行了氧化,然后用溶剂萃取法脱除柴油中的硫化物的氧化产物,结果表明催化裂化柴油中苯并噻吩的脱除率为60%,所用的萃取剂N,N-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亚砜效果最好。

8选择吸附脱硫

吸附脱硫是基于固体吸附剂能够选择性脱除噻吩的原理。吸附脱硫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脱硫技术,该法对设备要求较低,操作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可望通过脱附再生得到有重要价值的噻吩原料。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对吸附法脱噻吩进行了较多研究,主要是探索具有较大吸附容量和高选择性的吸附剂。其中研究较多的是沸石分子筛。改性ZSM-5分子筛对噻吩的吸附能力远高于其他类型的分子筛吸附剂,在常温下其吸附容量达到8.9mg/g]以上。罗国华等人采用不同的分子筛对焦化苯中噻吩进行了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对ZSM-5分子筛进行Cu2+交换并结合表面硅烷化改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沸石选择吸附焦化苯中的噻吩的性能。

活性炭用于噻吩的脱除,国内也有研究报道。未经改性的活性炭对噻吩的脱硫率很低,所以一般都要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后脱除噻吩。胡典明等人以活性炭为载体,用浸渍法制备噻吩精脱硫剂,所得穿透硫容高达3.2%。张金昌等人对负载过渡金属的活性炭吸附剂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蒋宗轩对活性炭进行各种物理和化学改性,以脱除柴油中的二苯并噻吩,结果表明,活性炭经硫酸化学改性可以显著提高其脱硫率,负载金属铜、银能增加吸附剂的吸附容量。

9生物催化脱硫

近年来,迅速发展中的生物催化脱硫(简称BDS)技术将成为21世纪廉价的降低石油硫产品的有效途径。BDS技术是在温和的条件下,利用适宜的细菌或酶代谢过程催化特定的脱硫反应,释放出硫而将烃类保存下来的过程。细菌的生存以硫为能源。生物脱硫由于操作压力、温度低,运转成本少,具有广阔的前景。

近10几年来,许多研究者主要将DBT的降解脱硫的反应模型来研究,取得了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并搞清楚它们的代谢及只是由于生物酶的作用。目前已确定的微生物降解DBT的途径中,有些微生物仅打开C-S键,而不打开C-C键,以特有的酶系统将硫从杂环中脱下来,不损失燃料热值的途径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10结语

综上所述,噻吩的脱除主要有催化加氢法、硫酸精制法、选择催化氧化-萃取(或吸附)法、络合法、选择吸附法、生物催化法。而针对目前工业上需要脱除化工原料气中噻吩的要求,我们认为对上述的选择性吸附脱硫、选择氧化、萃取(或吸附)脱硫两种方法进行改性和组合是未来噻吩脱除研究发展方向。鉴于此,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1)选择性吸附脱硫。现有的吸附剂对噻吩的吸附容量都太小,应着眼于如何提高吸附剂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选择性;对于选定的吸附剂(如活性炭),研究影响吸附剂硫容量和选择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如何得到大硫容量的吸附剂。

(2)选择氧化-萃取脱硫。应致力于提高噻吩氧化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如何回收氧化催化剂,如何提高萃取剂的脱硫效率。

(3)选择氧化-吸附脱硫。应重点着眼于提高吸附剂对噻吩的选择性氧化和对氧化后产物硫的选择性吸附。

数学网格局部细化在数值流形方法中的应用

数学网格局部细化在数值流形方法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6-15T12:33:24.12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期作者:王孝兵 [导读] 数值流形方法(NMM)[1],将有限元(FEM)和非连续变形分析[2](DDA)结合到一起,实现了连续和非连续变形分析的统一。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山东东营 257026 摘要:对于裂纹问题,在数值流形方法的前处理中,数学网格选取的最基本原则为裂纹必须完整地切割一个数学覆盖;在模拟裂纹尖端应力奇异性时,仍需要满足某一个物理覆盖不能同时作为构成两个或者多个不同裂纹尖端所在奇异流形单元奇异物理覆盖的要求。对于规则的正三角形数学网格,当所研究裂纹尺寸很小时,就意味着数学网格的密度要相应地增大,自由度增多,势必会影响计算效率。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在裂纹尖端及附近区域采用较密的数学网格,其他区域过渡到较粗的数学网格。算例结果表明,这样做不仅节省了大量的自由度,提升了计算效率,而且也保证了同样高的计算精度。证实了数学网格局部细化的可行性。 关键字:数值流形法;裂纹扩展;应力强度因子;局部细化 Key words:numerical manifold method, crack propagation,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local refinement 1. 引言 数值流形方法(NMM)[1],将有限元(FEM)和非连续变形分析[2](DDA)结合到一起,实现了连续和非连续变形分析的统一。对于研究者和工程师来说,能够对复杂的裂纹问题进行模拟,并定量地预测出含裂纹结构体在运营条件下的生命周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基于NMM方法的优越性,利用NMM来计算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以便利用断裂力学方法来预测裂纹扩展方式。文献[4]已将NMM用于相关研究,采用了0阶的位移基函数,但是从收敛性分析可见,应力强度因子要达到相当高的精度,需要极其细密的网格,也就意味着大量的自由度,随之而来的就是计算效率的低下。文献[5]在高阶NMM方面做了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即便在低网格密度下,1阶位移基函数达到了同样高的计算精度。因此本文选用1阶位移基函数。NMM前处理中,数学网格密度的选择并不是任意的,最低要求要保证裂纹能够穿过一个整的数学覆盖,以便模拟裂纹两侧的不连续性。文献[4]的算例可见,为了适应裂纹尺寸,都加大了数学网格的密度。试想如果裂纹非常的小,那么数学网格也要随之相应地加密,以达到最基本的计算要求,这时所产生的自由度的量值将会无比的大,计算效率可能会急剧地降低。上面都是针对规则的数学网格。因此,在满足计算精度的前提下,能否考虑在裂纹尖端及附近采用较细密的网格以达到生成流形单元和能够模拟不连续的最基本要求,而在其他区域相应地过渡到较粗的网格,以减少自由度,提高计算效率呢?针对该问题,本文进行了相关研究。 2. 问题的提出 在生成流形单元或模拟裂纹两侧的不连续性时,数学网格尺寸必须要达到一定的要求。也就是说裂纹要整个地穿过某一数学覆盖,才能模拟出两侧的不连续性,同样这也达到了生成流形单元的要求。 由此可见,对于不同的裂纹形式,需要选择不同的数学网格密度,两者要相互适应。那么这就意味着,如果裂纹尺寸过短,那么能够适应裂纹尺寸的最小的数学网格密度也要相应的增多,相应的自由度增加,计算量也要增大。结果就会导致计算效率的低下以及自由度的浪费。因此尝试在裂纹尖端加密数学网格,而在其他区域选择相对稀疏的网格密度,这样既能节省自由度,提高计算效率,也能达到同样高的计算精度。 3. 算例及结果 本文对含中心倾斜裂纹平板、矩形平板的三条分支裂纹两种典型实例进行计算。 3.1 计算模型 如图1(a)所示,为受单位拉伸荷载的含中心倾斜裂纹矩形平板。平板尺寸为:w=20mm, mm, 。该问题的解析解为[6]:。 如图1(b)所示,为含分支裂纹的矩形平板受单轴拉伸作用,拉伸方向垂直于主裂纹。矩形平板的宽度为2w,高度为2H。w=20, H=16。主裂纹的长度a=1,支裂纹长度b=1,角度。裂纹尖端A和B的应力强度因子为:,,,据参考文献[4],=1.044,=0.495,=0.506。 3.2 计算结果 3.2.1含中心倾斜裂纹平板 (1)规则网格 为了达到最基本的数学网格尺寸要求,数学覆盖系统要求裂纹仅通过了一个数学覆盖,该系统生成的流形单元数为最小,自由度也最小。当使用高阶流形元计算时,总的自由度数为:6228。 (2)不规则网格 采用较稀疏的不规则网格时的数学网格划分,总的自由度数为:1366。可见只是规则网格的21.9%。归一化后的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现状及防治措施研究

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现状及防治措 施研究 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于皓 姓名:乔利敏 专业(班级):环境11-2班 学号:1129010211

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现状及防治措施研究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11-2乔利敏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对于环境的污染和控制,已成为各国科学界、公众和立法的注意焦点之一。大气微生物污染是环境污染之一,大气微生物能够导致人类及动植物疾病的传播,导致工农业产品腐烂变质,尤其近年SARA、禽流感、超级细菌等疾病的流行和暴发,特别是近年来室内污染的加剧,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及经济发展[1]。为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内外不少学者对大气微生物的污染进行了综合性研究。本文就国内外大气微生物特性来源、污染分布、研究进展及防治措施等进行综述。 关键词:大气微生物;分布现状;污染特征;防治措施 Abstract: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human progress, for the control of pollu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has become one of the focus of national attention to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the public and the legislature. Airborne microbes pollution is one of environment pollution, airborne microbes can lead to the spread of diseases in humans and animals and plants,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cause rot,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SARA, avian flu and other diseases prevalent superbugs and outbreaks,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indoor air pollution intensifies, threat to human heal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 o protect and improve the human environment,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of microbial pollution of the atmosphere, many scholars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study.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bial origin abroad atmospheric pollution distribution, research progress and control measures were reviewed. Keyword: airborne microbes; distribution of the status quo;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Prevention 0:引言

课题研究的设计思路及实施情况介绍

课题研究的设计思路及实施情况介绍 信息技术与《地基与基础》课程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介绍汇报人:吴超英汇报人:吴超英介绍内容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二、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三、课题研究的成效显著四、课题研究的成果丰硕五、课题顺利结题 2 信息技术与《地基与基础》课程有效整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地基与基础》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在选择地基和设计基础之前,要通过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种测试和实验,获得地基土的各种计算资料。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综合性很强涉及到工程地质、土力学、建筑力学、保证各类建筑物安建筑结构、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等学科全可靠,使用正领域。常,不发生各种地教学内容繁杂,理论抽象基基础工程质量事学生难以接受,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故。教学效果欠佳。 3 信息技术与《地基与基础》课程有效整合案例 1:广西有个“楼坚强” 2009年5月 19日,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将广西梧州一栋9层高的旧建筑物进行爆破拆除后,原本9层变7层,底下的一、二层也不见了,楼体倾斜但依然“屹立”不倒,最后还是用机械完成拆除。 4 信息技术与《地基与基础》课程有效整合案例 2:上海有个“楼脆弱” 2009年 6月27日早 5时30分左右,位于上海闵行区的“莲花河畔景苑”小区一幢已接近完工的在建13层商品楼突很有讽刺意

味的是,新修订的《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国家标然整体倾准将于7月1日正式实行。新标准对现有建筑的抗震设防提出明倒,造成确要求: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须“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一人死不倒”。这幢楼怎么不震就倒了?亡。 5 信息技术与《地基与基础》课程有效整合二、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课程教学设计调查信息技术与《地基与基础》课程创建教学资源有效整合实施过程教材创新整合精品课程教学过程整合自主学习整合 6 信息技 术与《地基与基础》课程有效整合1.开展课程调查确定主攻方向在校学生同类学校施工单位调查调查调查通过开展课程调查,摸清高职《地基与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掌握社会发展与工程实际对该课程的具体要求,确定课题研究的主攻方向,作为应用信息技术与该课程有效整合的突破口。 7 信息技术与《地基与基础》课程有效整合2、实现课程体系有机整合原先三门课程建筑工程识图整合成现在一门课程地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基 与基础课程类型:专业课基础工程施工学时: 90学时8 信息技术与《地基与基础》课程有效整合3、以职业教育的特点合理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整合我们依据工学结 合理念对岗位典型工作任模块五务进行分析,以够用为度,满足后续课程需要模块四为原则,我们对该课程模块三设置了5个模块,38个模块二项目单元的教学内容。

图书馆空间设计研究

图书馆空间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18-01-02T14:52:34.340Z 来源:《建筑知识》2017年24期作者:陈华新赵文华张梦雅秦佑红刘菲[导读] 本方案选择将对于木材质的理解与荷兰风格派的设计理念相结合,旨在创造出适合人的行为尺度的建筑。 (山东建筑大学山东济南 250101)【摘要】图书馆,顾名思义,是一个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本方案选择将对于木材质的理解与荷兰风格派的设计理念相结合,旨在创造出适合人的行为尺度的建筑。从建筑的形式、要素、实用性、功能性等各方面出发做了充分考量,以建造这样一个图书馆空间:一个一层平面的建筑,打破墙体,消除内外空间的隔阂,大量通透的玻璃将光线直接引入室内,形成一种积极的暗示(一种适宜人阅读的环境)。图书馆的各个功能空间被划分成矩形平面,且建筑不可刻意追求象征意义,不刻意追求视觉需要及建筑的高度,而是一种俯伏于地面上的建筑,建筑的本意便是让人容身,使人使用、居住的舒服。【关键词】木质;荷兰风格派;人的尺度;俯伏【中图分类号】TU-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24-0009-02 1.课题研究背景及现状分析 社会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而知识的传承毫无疑问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占据了核心地位。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储备力量,如何促进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则首当其冲。中国教育新闻网曾发布过一组调查新闻显示:大学生大部分时间花在了社交网络上,而日常阅读则是少之又少。图书馆以其悠久的历史不断传承、发展,其建筑形制也历经历史、战火灾难的洗礼几经沧桑延续至今。图书馆有不同的类型划分,我国则按照管理体制、馆藏文献范围、用户群、图书载体等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标准类型。通过现有的图书设计案例的分析发现中国高校图书馆目前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图书馆的建筑特点缺乏个性的表现,我国图书馆历史由来已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一词于19世纪末从日本传入我国。我国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起步也较晚,对图书馆的设计重视不足,通常只是满足了图书馆设计所必须的要求而对光线、空间、人的尺度感受往往忽视。 (2)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读书群体的阅读方向性,高校中为了考试而读书的现象不容忽视。 (3)图书馆模块式建筑设计,导致了在荷载上取值、造价比较高,进深、室内空间比较大,容易显得单调和枯燥。由于采取全人工采光,所以导致通风照明等能源消耗过大,且建筑设计造型显得比较单调,缺乏个性化设计思路。 (4)缺乏人性化设计,大部分校图书馆信息落后跟不上社会发展脚步,馆藏图书陈旧,就直接导致了满足不了学生对读书的需求。 校图书馆蕴含了巨大的文化价值:平等性的文化诉求得到了充分的抒发,不论老师、学生、校内各种教职员工人人都有获得入馆学习交流的权利;引导学生在形成健全人格、人生观、价值观之外,缩小信息不均的差距,促进学生在高校生活中可进一步有机会发展自己的潜在能力;可作为高校的文化符号或文化形象而存在,所以我们不能将其忽视。 2.基地选址 图书馆的位置选址在山东建筑大学,在山东建筑大学东北门入口处路北,与火车餐厅相连,南面为教学楼,往西则是学生餐厅、学生宿舍,北面则是偌大的体育场。 (1)东西向的博学路是校内人流量最大的一条路之一,它将学生宿舍、餐厅、教学楼连接在一起,而将图书馆位置选址在此则充分考虑了宿舍-餐厅-图书馆三点一线,可避免学生行路的时间,提高学习生活的效率。 (2)建筑的南面为向阳部分,光照充足,适合人学习、阅读,这将对功能区域的划分起到决定性作用。对建筑的流线、光影、人口密度的考量对建筑基地的选址以及整体方案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光与影是展示建筑空间、表现造型艺术、美化建筑环境的重要手段。通过研究光影与建筑造型的关系,巧妙的运用光影可以获得意境不凡的建筑艺术效果。勒?柯布西耶曾说建筑艺术的要素是:墙与空间,光与影。由此可见光影对于空间的重要性。 本方案从建筑的功能、体量、表皮、时间、空间、光、色彩、质感等方面都做了深入考量,并依据荷兰风格派蒙德里安的黄金分割原理对空间进行划分。建筑是作为环境的一部分而存在的,故将灰空间作为联系室内室外的一个过渡空间把室内室外有机联系在一起。在建筑体上或大或小的玻璃窗,这些玻璃窗保证了光线的引入,在形式上也连贯起来。 3.图书馆建筑空间分析 本方案设计灵感源于荷兰风格派,坚持正交体系在建筑中的运用。利用垂直和水平线等作为设计元素的表现手法,破除个体隔阂,使室内室外相互融合成为统一连续的整体。建筑要坚持功能合理重视与现有环境的关系,美感在于合情合理耐得住长久的体验,而非一时激动的反响,所以建筑要表现的适宜、优雅,不能过于突兀。 3.1 建筑材质分析 (1)在本次设计中大量运用了玻璃以及木材,因为图书馆是个阅读空间,对光线有着极高的要求,而大量运用人工照明的话成本会增加,故在建筑体上设置了大量玻璃门窗。玻璃门窗用于建筑的历史非常久远,甚至难以考据,而1951年的纽约利华大厦对于玻璃的运用,使得玻璃此后迅速成为高层建筑首选的墙体材料。玻璃作为建筑材料同时具备四大特点:透明、高强、轻质、耐久,而其他墙体材料则很少兼具这些特点。 (2)本次设计大量运用木质材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木制的材料在使用时更能唤起人的亲切感,更能达到建筑设计的初衷——一个平易近人,平等性的呼吁。其次,图书馆空间会大量的运用书格,木制材料在兼备功能的同时达到了形式美感的要求。 建筑外观也直接运用了木格这一形式起到了装饰作用,并且室内室外达到高度的和谐和统一。虽然只是水平垂直的线条组成的建筑外观形式,但有序的、大量的重复排列形成了一种形式感、秩序感。建筑的平面轮廓或凸出或凹进打破了四方盒子的呆板形象,大门入口处的长长走廊以及次入口出的可作为展厅的灰空间都将室内室外有机联系起来,为学生阅读、交流提供了一个绝佳的阳光饱满的静谧空间。 建筑占地面积为1200㎡左右,室内高度为8m,除了必要的学习区、展厅、阶梯教室、咖啡区、服务总台、卫生间,其二层是一条长长的2m宽的过道,可俯瞰整个建筑空间的内部(主要起游览、参观作用)。室内十字形的交通路线,合理准确的将各个空间有机联系在一起,建筑的功能性发挥到最大化。

赤潮相关现状分析及防治方法整理

一、研究背景: 赤潮的定义: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短时间内突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发的一种生态异常,并造成危害的现象。 现状:有害赤潮肆虐于我国和世界各国沿海,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海洋环境问题和生态灾害。自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有记录的赤潮有300多次,发生次数以每10年增加3倍的速度上升,2000年以来赤潮事件每年都达到了几十次;赤潮发生规模也呈急剧扩大的趋势,1998 年至今,每年都发生了面积超过1 000平方米的特大赤潮,其中有几年赤潮面积甚至达到上万平方公里,前后持续时间将近一个月,世界罕见;与此同时,有毒、有害的赤潮原因种也在不断增加,甲藻等有害种类已成为我国赤潮的主要原因种。这些趋势充分表明了我国赤潮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从图中可以看出,2000~2009年我国近海共发生赤潮灾害792起,平均每年发生 79.20 起,而其中又以2003~2007年间赤潮发生的次数最高;而从2000~2003年,我国赤潮灾害发生次数呈上升趋势,2003年达到最高,为119次。2004~2009年赤潮发生次数有逐步下降,但仍远远高于2000年的次数。 在时间上,又对2000~2009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记录的117起大型赤潮灾害事件进行统计分析(见图 2 ),发现我国近海赤潮灾害多发生在5月、6月和8月,3个月共记录赤潮事件91起,占赤潮灾害发生总数的77.78%。 从图上可以看出5月的赤潮发生的次数最多。6月份为34起,8月份15起。

从空间角度看,我国四大海域均有赤潮灾害发生(见图 3)。在 2000~2009年内的任何一年,我国东海发生赤潮的次数远远多于其他3个海域,南海次之,渤海第三,黄海最少。 2000~2003年,我国东海发生赤潮的次数逐年递增,在2003年之后的两年赤潮发生数有所下降,且基本稳定;2006年和2007年赤潮发生数又有所增加;2007年后才呈现下降趋势。 危害:1、2,赤潮频发给我国沿海造成了严重的生态、资源、环境问题和重大的经济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因赤潮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有的年份可达 10 亿元以上。而有些有害赤潮生物能产生毒素,经贝类或鱼类累积后危害食用者的健康和生命,调查表明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这两类主要的藻毒素污染普遍存在于我国沿海,在近年有记录的贝毒事件中,就有有几百人中毒,数十人死亡。 3、4,然而,上述这些损失和影响也只是我国沿海赤潮危害的冰山一角,因为赤潮频发预示着我们的海洋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干扰,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可能已经或者正在遭到破坏,而生态环境一旦失衡恶化就很难在短期内恢复。近年来在渤海、东海等海域都发现了水母比往年发达、而鱼虾资源减少的现象,这很可能与基础饵料改变、甲藻类赤潮生物的异常增殖而使食物链演变有关。生态系统的这种异常改变将是非常危险的,就像“沙尘暴”在向不利于人类居住的方向演变一样,赤潮频发的危险信号是这些海域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

正交实验设计的优点与不足及发展现状的研究

正交实验设计的优点与不足及发展现状的研究 摘要正交试验设计是一种研究多因素试验的重要数理方法,也是对试验因素作合理的、 有效的安排,最大限度地减少试验误差,使之达到高效、快速、经济的目的。此法是利用一套规格的表格,对多因素、多指标、多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而具有随机误差的试验,并利用普通的统计分析方法来分析实验结果。因此,正交试验设计在实际工作中有它的特殊意义。关键词:正交实验设计,因素,水平,试验指标,优缺点,发展现状 1 绪论 在化工生产中,同样在生产同规格的产品,为什么有些厂商的良品率就是比较高?同样是在生产同类型的产品,为什么有些人的产品性能以及寿命就是比较好,而成本又比较低呢?原因即在于生产工艺的条件对于产品性能以及成本等各个方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采取一定的方法优化化工生产工艺,对于生产的经济性存在积极的意义。 正交设计法在我国已经使用多年,具有一定的应用基础。正交试验设计是分式析因设计的主要方法,是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实验设计方法。日本著名的统计学家田口玄一将正交试验选择的水平组合列成表格,称为正交表。正交实验的出现,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种简洁、直观、快速的科研设计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极大促进了科学研究的发展。 正交试验设计法以其方法科学、操作简便、费用节省、效果显著等特点,适合用于化工生产与国民生产的各个领域。然而,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也存在许多的不足[1],制约了其更为广泛的应用,例如试验次数至少是试验水平数的平方,比较适合水平数不高的实验安排。在条件范围不确定以及因素水平数目过大时操作成本较高等等。许多科学家致力于进行正交实验的优化与改良,使这一经典的实验设计方法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与改进。 正交实验目前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与药剂学领域,尤其在化工生产配方及合成工艺的选择方面,更是研究手段的不二选择。在工业废水处理,高分子材料合成,药剂选择,中药的提纯与精制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的主要内容在于正交实验设计方法的简介及其优缺点的分析,以及正交实验设计法的发展现状的研究。 2 正交实验方法简介 2.1 实验设计方法简介 配方优化问题是材料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为了获得性能优异、能满足使用要求的配方,需根据产品的性能要求和工艺条件,通过试验、优化、鉴定,合理地选用原材料,确定各种原材料的用量配比关系。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多目标配方体系,试验方法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对配方优化设计的应用研究十分活跃,新的试验方法不断出现,旧的方法不断改进,文献报道较多。以下是本文针对近年来各种实验方法的简介,介绍其优缺点并对其应用范围进行综合分析。 2.1.1 单因素实验设计法 单因素实验设计是将影响试验结果的所有因素都列出,仅仅改变要考察的因素的数值,保持其他所有因素的数值不变的一种试验设计方法。其优点在于直观性好,明确表明了该因素对于指标变量的影响,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首先是实验次数较多,成本较高,其次在于试验并未考虑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而是默认为无相关性,在许多场合下将产生系统性的错误。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大型商业综合体在当今商业创新模式的潮流和城市空间有机化、复合化的趋势下应运而生,数量日益增多,体量越来越大。这类公众聚集场所一般具有功能繁多、空间种类丰富、人流量大、火荷载大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导致重、特大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近年来大型商业建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屡有发生。国外的发展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时,社会将会处于一个灾难事故多发阶段,这表明我国当前及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火灾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飞速发展的大型商业建筑,使用功能日趋复杂、集约,这给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安全疏散设计带来了十分严峻的挑战。安全疏散,就是在发生火灾时,在允许的疏散时间范围中,使遭受火灾危害的人或贵重物资在楼内火灾未危及其安全之前,借助于各种疏散设施,有组织、安全、准确、迅速地撤离到安全区域。 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的使用功能高度集中,现行规范都无法对其建筑形态和业态分布做出明确的规定,基于以往经验及科研成果制订出来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难以适应新的需要,实践中经常遇到大量现行规范适应范围无法涵盖或规范条文无法适应建筑物设计形式的尴尬局面。现代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设计往往突破了现行规范,因此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也将性能化的防火设计理念引入到了设计之中,它已成为未来防火设计发展的趋势。 商业街建筑由于其独特性,有关消防设计也有别于一般的商业建筑。比如,商业街是否作为一个整体建筑考虑其消安全疏散设计,是否应限制商业街建筑的层数,长度和宽度,步行街是否考虑作为人员疏散安全区域及其条件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调研及深入分析。 同时,由于这类建筑火灾危险性特别大,人员密度大,疏散困难等原因,研究大型商业建筑火灾下人员疏散的安全性,以最大限度的防止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火灾基础研究的滞后在制定国家消防技术规范时存在一些弊端和不合理之处。这些弊端给复杂的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带来很多的局限性,因此要使大型商业建筑有效的快速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找到新的途径和新的思路来保障建筑的安全疏散。 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人员安全疏散设计应该综合相关多方因素全面考虑。处方式建筑防火安全疏散设计理念适应不了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借鉴心理学等理论,研究发生火灾后,大型商场内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中的空间认知能力和行为模式;从空间组织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的理论全面的进行防火安全疏散设计的研究。这有助于科学合理的进行大型商场的建筑防火设计,当灾害来临时为人们提供一个可靠的安全疏散系统,同时又利于人们充分的使用空间的目标;同时,该课题的研究为促进大型商场发展作出努力,使得大型建筑在城市发展的新形式下可持续的发展。 大型商业综合体中防火分区面积往往超出了规范中对防火分区面积的限制,疏散出口的数量以及布置方式等问题随之产生,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自身特性入手,运用建筑学、消防安全学和行为心理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对火灾下大型商业综合体内人员疏散的安全性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大型商业综合体人员安全疏散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优化策略和方法,并分析了应用部分方法的实际工程案例。为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人员安全疏散设计提供参考。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对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设计,除了能依据本国的规范进行设计的之外,超出规范规定内容的往往利用了性能化的防火设计。欧美发达国家在这项研究中处于领先的地位,已开发出了很多计算及模拟软件。如FDS、SIMULEX和STEPS等等。 上世纪八十年代,己有一些国家颁布了专门的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所以发展至今,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国外的设计者在做一些大型的商业建筑时,都会采用性能化的防火设计。1971年,美国的通用事务管理局形成了《建筑火灾安全判据》。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实施了一个国家级的火灾风险评估项目,其结果形成了FRAMWORKS模型。1988年美国防火

流体抛光技术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流体抛光技术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以家乡慈溪为例,当地模具制造行业比较盛行,其中抛光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生产透明塑料件的模具,其抛光要求尤为高。再者生活中买车的人越来越多,汽车抛光也显得频繁了.现代抛光技术应用已经很广泛了,很多制造业都离不开它,比如纺织、医疗、缝纫、精密齿轮、轴承、模具制造,还有宇航、兵器工业。 抛光对象最多的还是金属。金属表面抛光技术是表面技术及工程学科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电镀工业、涂饰、阳极氧化及各种表面处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它已扩展到表面处理技术以外的领域,逐渐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专用技术。 还有化学抛光,它是金属表面通过有规则溶解达到光亮平滑。在化学抛光过程中,钢铁零件表面不断形成钝化氧化膜和氧化膜不断溶解,且前者要强于后者。由于零件表面微观的不一致性,表面微观凸起部位优先溶解,且溶解速率大于凹下部位的溶解速率;而且膜的溶解和膜的形成始终同时进行,只是其速率有差异,结果使钢铁零件表面粗糙度得以整平,从而获得平滑光亮的表面。抛光可以填充表面毛孔、划痕以及其它表面缺陷,从而提高疲劳阻力、腐蚀阻力。 总的来说,抛光技术发展前景很大。不管现在还是未来,它是不可获却的,我相信随着科学的进步,它还将发挥更大作用。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1)磨粒流抛光技术 包括该技术的发展历史,工作原理,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等。 (2)磁流变抛光技术 包括该技术的发展历史,工作原理,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等。 (3)磨料水射流抛光技术 包括该技术的发展历史,工作原理,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等。 (4)磁射流抛光技术 包括该技术的发展历史,工作原理,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等。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e8278427.html,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 作者:刘宝林 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20年第02期 摘要:地质灾害的产生不仅使得自然环境遭到了破坏,同时也对人们的生活、经济和人身安全都产生了影响。目前虽然我国在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主要阐述了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和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现状,以及对如何有效的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20)02-0186-02 我国近年来社会生产生活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干扰逐渐增大,各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随着我国对于地质灾害的重视,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地质灾害的防治初见成效。对于地质灾害的产生,首先我们要做好预防工作,其次就是要推进防治工作的建设,使得治理工作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健全预警机制,加强保护资源的意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充分降低由于地质灾害而产生的影响。 1地质灾害及发生原因 1.1 自然原因 地质灾害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和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地质灾害的发生以自然因素、经济活动和人为因素为主,自然因素是由于一些地区经常出现下雨天气,这样就会导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问题,或是发生洪涝灾害产生的水土流失情况,或是地震造成地貌改变而产生的地质灾害。 1.2 经济活动 经济活动也可造成地质灾害的产生,现代化的生活促进了经济的生产和发展,人们的生产活动越来越频繁,对土地开发的活动也不断地的增多,由于人们的开采力度过大而造成地质灾害问题也在不断地的出现。人们对土地的利用需求越来越高,无休止的乱开发、乱生产使得土地的质量逐渐下降,地质灾害问题严重限制了人们的生产,而生产需求已经大于土地自身的保护能力,而且地质灾害治理的手段并不是特别高,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然后解决的水平却没有跟上来。人们的经济获得欲望得不到控制,地质灾害治理问题也没有引进重视,那么以后的结果将会变得越来越糟,最终导致生态失衡引发地质灾害。

现代设计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现代设计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论述了现代设计方法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产品要求的提高,现代设计方法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将会是各学科群之间相互交叉渗透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关键词】:现代设计方法设计产品 引言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产品功能要求的日益增多,复杂性增加,寿命期缩短,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由于国际化市场的激烈竞争和用户对产品的功能、质量、价格、供货期、售后服务等要求越来越高,以及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信息科学与微电子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对制造业的渗透、改造和更新,使传统的制造技术演变成为一门涵盖从产品设计、制造、管理、销售到回收再生的全过程,跨多个学科且高度复杂化、集成化的先进制造技术。柔性自动化,智能化,并行工程,虚拟制造,精密、微细加工等,是当今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现代设计技术是现代制造技术的主体技术之一,也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与灵魂,必将伴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制造业生产模式的变革,竞争与合作的全球化,人们对生态环境、资源的关切和对产品品质多样化等方面的要求,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一、现代设计方法的主要内容 现代设计方法是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在设计领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多元交叉学科。以满足市场产品的质量、性能、时间、成本、价格综合效益最优为目的,以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为主体,以知识为依托,以多种科学方法及技术为手段,研究、改进、创造产品和工艺等活动过程所用到的技术和知识群体的总称。 现代设计方法有:并行设计、虚拟设计、绿色设计、可靠性设计、智能优化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动态设计、模块化设计、计算机仿真设计、人机学设计、摩擦学设计、反求设计、疲劳设计 (一)并行设计 并行设计是一种对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设计制造过程和相关的支持过程)进行并行和集成设计的系统化工作模式。强调产品开发人员一开始就考虑产品从概念设计到消亡的整个生命周期里的所有相关因素的影响,把一切可能产生的错误、矛盾和冲突尽可能及早地发现和解决,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行设计作为现代设计理论及方法的范畴,目前已形成的并行设计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预防急性高原病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_牛文忠

·讲座· 预防急性高原病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 成都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原病预防研究室(610021)牛文忠范泉水方丽 聂雪峰魏文婧 摘要目的:探讨部队急进高原执行应急任务情况下,有效预防急性高原病(AMS)的措施。方法:对每年空运进入西藏的新兵部队的AMS的发病率及采取的预防和控制(简称防制)措施进行跟踪调查,总结分析目前部队预防AMS工作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深入研究的方向。结果:在目前条件下,虽然进藏新兵部队预防AMS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从采取的防制措施来看,基本都是属于“静态”的,即:主要通过各种管理手段降低机体的耗氧量,等待机体缓慢地进行低氧代偿调节过程。但是,如果部队是急进高原执行应急任务,则这些“静态”的措施就显得有些“无力”了,部队仍然面临着AMS的巨大威胁。结论:在今后的研究中,在继续完善AMS“静态”防制措施的基础上,应该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动态”的防制措施上,保证部队急进高原后能够立即执行各种应急任务,保障部队官兵的身体健康,保证部队的战斗力。 关键词高原部队急性高原病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594.3R82 近年来,随着对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发病机理认识的不断深入,各种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简称防制)措施也不断出现,使AMS的防制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AMS的发病率逐年下降[1],曾经严重威胁进入高原者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的AMS不再让人恐惧,极大地促进了高原地区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也有力地保障了高原部队广大官兵的身体健康。但是,在目前条件下,AMS的威胁仍然较大,尤其是对于急进高原后立即进行体力活动者,重症AMS的发病率仍然很高,仍然有死亡病例发生。本文在总结分析部队防制AMS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深入研究AMS预防措施的方向。 1部队防制AMS的措施 1.1科学规范的卫生学管理从AMS的发病机理上分析,存在着矛盾的两个主要方面,一方面是高原环境的大气氧分压低,造成人体吸入气体中的氧含量不足,即摄氧量减少;另一方面是体内的低氧代偿调节水平较低,在摄氧量减少的情况下,未能相应地减少机体的需氧量,引起摄氧量与需氧量失衡。从这两个方面看,改变人体所处小环境的氧分压可以做到,且已经有成功的事例,如富氧室、吸氧等。但是,要想改变部队所处大环境的氧分压,这是无法做到的。因此,解决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到了如何降低人体的相对需氧量这一环节。 机体的需氧量与自身的活动状态密切相关,活动量越大,时间越长,机体消耗的能量就越多,需氧量就越大。因此,只要能够将人体的活动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就能够有效地减少人体的需氧量,就能减少AMS的发病几率。要想降低初入高原部队官兵的需氧量,就必须科学管理部队,制定科学防制AMS的措施。2002年和2007年总后先后颁布了国家军用卫生标准《高原习服评价指标与方法》[2]和《部队进入高原的卫生学要求》[3],2004年成都军区颁布了《成都军区高原病防制工作暂行规定》,其核心内容,就是规范指导部队加强管理,防止或减少AMS的诱发因素[4]。 1.2预防药物AMS预防药物的研究历史悠长,与对AMS的认识几乎同时出现。在我国的系统研究应该是从20世纪的50年代开始,参加研究的单位最多时达到几十个。在总结分析国外西药防治AMS 效果的基础上,先后研制出了百余种防治AMS的中成药或中西复方药物,如复方党参片、红景天制剂、

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教学设计过程所产生的问题的讨论、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趋势等方面对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阐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研究的深入,教学设计近年来成为国内外教育界关注的课题之一。考察国外教学设计的研究成果,对我们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率将有莫大的启发。 一、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的现状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一直是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教育工作者或从改变教学媒体、方法,或从精选教学内容,或从改进评价方式和课堂管理等进行深入的研究,但同时他们又感到单一方面的改革其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因此,他们开始重新思考教学设计的问题,并借鉴认知理论、技术学等新成果;从更为系统的角度探索问题,以找到在整体上提高教学效益的突破口。 1.学设计的概念 什么是教学设计?为了更清楚的理解这个概念,让我们先了解什么是教学和设计。美国的教育学家史密斯(P.L. Smith )和拉根(T. J.Ragan)认为,教学就是信息的传递及促进学生达到预定、专门学习目标的活动。它是教育的一个分支,包含了学习、训练和讲授等活动。所谓设计,是指在进行某件事之前所作的有系统的计划过程或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实施的计划,它可以从精确性、细致性、系统性等方面去判断其效果的好坏。设计者必须以高度的精确和谨慎态度,具有系统计划一个方案的才能进行设计,否则,会导致时间的误用、资源的浪费甚至无效、沉闷和缺乏动机的学习。因此,设计应考虑许多可能影响实施计划或受计划实施所影响的因素。如,设计者要考虑可能影响教学成功的因素,通过上课,把预先设计好的视觉、听觉及其他传递形式的信息传递出去。所以,教学设计的特点除上面谈到的精确、细致和系统之外,还应有形象性、创造性、工艺性、扩展性和自然性等特点。由此可见,教学设计就是把教学原理转换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计划的系统过程,是指为了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而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计划的过程,是教什么(课程和内容等)与怎么教(组织、方法、策略、手段及其他传媒工具的使用等)的过程。具体来说,一方面它象工程那样需要以过去成功的原理为基础来计划他们的工作,不仅在功能方面,而且以生动的、吸引人的方式来设计事情或活动,建立用以指导他们决策、解决问题的程序。另一方面,这个系统过程是以一种书面的形式把将要完成的事情或活动的结果写下来,而不是变成实际的产品或结果。因此,当教学媒体不仅仅是教师时,系统的计划就显得尤其重要。好的教师有能力根据学生的需要马上调节教学。但当教学媒体不能迅速加以调节时(如印刷体的材料、录像材料、以电脑为基础的教学),以教学原理为基础的设计就显得相当重要。所以,教学设计过程主要依据三个方面进行设计:第一,教学的目标是什么?第二,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有哪些?第三,我们如何检验所达到的结果?如何评价和修改教学材料? 韦斯特(Charles K. West )等人则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探讨教学设计。他们认为教学就是以系统的方式传授知识,是关于技术程序纲要或指南的实施。它也是指教师的行动、实践或职业活动。设计是计划或布局安排的意思,是指用某种媒介形成某件事情的结构方式。所以教学设计的研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在当今复杂的社会里,人们需要学会如何学习。这种需要大大地扩大了教学的目标,它应该包括学习者将能够了解并适当地运用认知策略;(2 )教学设计应该使用认知策略作为教学的手段;(3 )教师将充当教学传递活动中运用认知策略和奖励认知策略运用的模范;(4)把认知策略的知识、适当的应用以及对认知策略

未来住宅公共空间设计趋势及对策研究

未来住宅公共空间设计趋势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19-05-08T09:58:46.52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期作者:罗丹芝曾海玲 [导读] 当前,我国住宅市场面临着众多的矛盾,如房价走高与住宅利用率较低的矛盾,资源环境制约与居住便利性要求提高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就需要对未来住宅公共空间设计的趋势进行研究。本文先围绕未来住宅公共空间设计趋势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对其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罗丹芝曾海玲 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广东佛山 528253 摘要:当前,我国住宅市场面临着众多的矛盾,如房价走高与住宅利用率较低的矛盾,资源环境制约与居住便利性要求提高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就需要对未来住宅公共空间设计的趋势进行研究。本文先围绕未来住宅公共空间设计趋势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对其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住宅设计;公共空间;设计趋势;应对对策 前言 在1978年,中国理论界提出了住房商品化,然后再到1981年,广州以及深圳试点商品房开发,历经几十年的发展,我国人民的住房需求有了较大的改善。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如房价持续走高与住宅利用率降低的矛盾,人口聚集与住宅稀缺程度提高的矛盾。基于此,围绕未来住宅公共空间设计趋势以及对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住宅市场现状分析 在对住宅空间设计趋势进行研究之前,我们需要对我国目前的住宅市场所存在的矛盾进行深入的剖析: (1)在我国住宅市场中,存在着人口持续聚集和资源稀缺程度提高的趋势。在我国一些大城市中,拥有更多的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资源,而且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所以每年都可以吸引许多的就业人员。另外,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了,许多大城市的土地已经演变为寸土寸金的局面,国家政府部门出台了相应的土地供给政策,这导致土地之上的房屋供给增长难以跟上市场发展的需求,两者之间存在着较深的矛盾【1】。 (2)现如今,各城市的房价逐渐攀升,而住宅利用率却非常的低,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也愈演愈烈。当前,随着房价的持续上涨,人们的购房压力逐渐加大,而且对于许多的消费者而言,购房仅仅是为了拥有一个住所,有很多人没有用到厨房,甚至没有用到客厅。但是,在购房之时,这些功能区域基本上是一体的。 (3)当前,在我国住宅市场中,存在着情感交流需要与公共空间稀缺的矛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这使得他们对自己的精神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大家渴望与邻居之间进行交往,渴望得到朋友。然而,在商品住房的设计中,很好考虑公共空间,除了过道、电梯等区域,邻里之间的公共交流空间非常少。 在这些矛盾的聚集下,住宅市场会发生许多的变化,如公共空间由以往的可有可无变成人人都需要的必需品。单一住宅的平均面积会有所下降,而资源的利用率就会得到提升,并且住宅的功能区会发生变化,变得越来越细。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住宅公共空间必然会逐渐的扩大,这必将成为一种趋势【2】。 2、住宅公共空间的设计趋势分析 在住宅公共空间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对目标家庭细分进行考虑,并对其住宅市场的特殊性进行考虑。由于住宅具有天然的私密性,比办公商用等要求更高,所以对细分市场的选择尤为重要。在未来住宅的设计规划中,公共空间的扩大化趋势也会从某些细分市场领域开始启动。住宅的需求与许多方面有关,例如与家庭的结构密切相关。现如今,中国家庭结构呈现出以下几大特点:(1)规模小型化、(2)类型多元化、(3)结构核心化。因此,在住宅公共空间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家庭的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一人户、二人户的家庭比例持续提高,与此同时,一对夫妻的核心家庭比例逐渐提升。另外,“空巢家庭”、“单亲家庭”等类型也有了较大的提升,“四二一”式家庭结构也非常的常见。在住宅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应当对住宅整体的家庭定位进行考虑,因为家庭的结构如果不同,那么他们的住宅需求也会有所差异。 其次,对于不同的家庭结构类型,在住宅设计中,可以设置多样化的户型以供购房者选择。例如,如果是一对夫妻的核心家庭,而夫妻两人具有职业,那么他们对厨房、客厅以及餐厅的需求会显著降低,并且还有较大的可能接受公共食堂的这种形式。在对目标销售人群进行定位时,如果是目标对象是一个以年轻白领夫妻家庭为主,那么就住宅设计中可以减少厨房、客厅等公共空间面积。与此同时,可以设置商务会谈空间,或者是设置休闲娱乐空间。如果目标销售人群是“四二一”式家庭,那么他们就迫切需要一个更大的公共聚集空间,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采取星型分布的方式,在三个住户的中间构建一个公共客厅。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满足每户家庭的私密性,而且也能够增加双方交流互动的空间【3】。 3、公共空间扩大趋势下的配套政策建议 住宅公共空间的扩大化虽然可以解决住宅市场中的一些矛盾,但是也会产生许多的新问题。如,公共空间的管理维护问题,公共空间的产权及交易问题等,都会阻碍公共空间设计的效果。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有配套政策的支持。 首先,可以先从某些领域着手,推动公共空间扩大的尝试。如,针对城市廉租房的建设,可以对资源的集约化进行考虑,对公共空间的设计予以更多的考虑。在满足住户需求的背景下,尽可能的降低建设成本。此外,也可以鼓励开发一些针对特定目标人群的项目。例如,鼓励养老机构或者其他机构在老年人公寓的建设上进行研究,使住宅公共空间的设计能够满足老年人群体的特点以及需求。又比如,可以鼓励开发青年公寓,在私密空间的设计中,以卧室和卫浴为主,然后再配上不同功能定位的公共空间,如健身房或者会客室等等。通过对试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索,逐渐积累住宅开发以及设计的经验,为后期的规划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国家需要发挥自己的职能,在立法层面上着手,对住宅公共空间的建设以及产权等问题进行明确。由于住宅公共空间具有公共性的特点,如果管理不到位,或者职责不明确,那么就会产生管理缺失的问题,会成为无人负责的三不管地带。另外,在管理到位的情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