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机械运动 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机械运动 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机械运动 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

一、动与静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的变化叫做。

2、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的世界。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3、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的物体叫。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但人们通常选为参照物。

4、同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的,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一般会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5、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

参照物的没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的。

二、长度与时间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为。另外还有7个单位。

1k m=m,1m=dm=cm=mm=um=nm。光年是的单位。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的工具;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和是否磨损;

(2)测量时的方法: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和组成。多次测量取作为测量结果,这样可减少误差。

3、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其中国际制单位是。测量

时间的工具是。(2) 1h= min= s;1min= s;30min= h 4、误差是与之间的差异。误差与错误,能消除,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三、快与慢

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相同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的物体运动得快。另一种是经过相同比较他们所花的时间,所花的时间的物体运动得快。

(2)物体运动的快慢,还可以用来表示,速度值的物体运动得快。

2、速度:(1)定义:。(2)公式:。

(3)速度的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内通过的路程。

(4)速度的国际单位:,交通中的常用单位:。速度的单位是由

的单位和的单位组合而成的。 1m/s= km/h

(5)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15m/s,它表示。

3、机械运动按运动路线的曲直分为运动和运动。

4、直线运动按速度是否变化分为直线运动和直线运动

5、(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是最

简单的机械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是,这种运动叫做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速度来表示。

6、在匀速运动中速度的公式是,公式中V的大小是的(不变、变化),路程

与时间成比。变速运动中求平均速度的公式为 V=。

平均速度的大小反应了运动的程度。变形公式有:路程S=,时间t=

四、测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

2、实验器材:

2、实验时用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车的平均速度。

中考再现

命题点1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

1.(2015·安徽中考,14,3分)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 mm 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

2.35 cm、2.36 cm、2.36 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6 cm

B.2.357 CM

C.2.35 cm

D.2.4 cm

解:

命题点2速度的单位及其物理意义

[2014·安徽中考,1(2),1分]360 km/h=_________m/s。

解:

命题点3速度公式的相关计算

3.(2016·安徽中考,21改编,2分)某家用轿车,重力为1.5×104 N,以72 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了0.5 h,求车经过的路程。

汪峥勋第1页

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 基础知识篇 初中物理主要学习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主题,在教材中主要体现为声学、光学、力学、热学、电学等板块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达到的要求是: 1.认识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了解新材料及其应用等内容,关注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问题。 2.了解自然界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认识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等内容,了解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能量守恒等内容,了解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关注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4.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大致历程,知道物理学不仅含有物理知识,而且还含有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5.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第一章机械运动 知识网络构建 ?????????????????????????????????????????????????????????????????测量工具长度单位及换算 测量方法测量工具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时间单位及换算测量方法概念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选定参照物研究物体运动与否的方法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定义: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机械运动定义定义匀速直线运动公式速度单位直线运动分类意义机械运动定义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曲线运动s v t ?????????????????????????????????????????????????????????????????????????????????????????????? 原理:=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停表实验过程

功和机械能(知识总结)

功和机械能 一、功 1、功 (1)力学中的功: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这 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2)功的两个因素:一个是,另一个是。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①物体受到了力,但。②物体由于惯性运动通过 了距离,但。③物体受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相互,这个力也不做功。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2、功的计算 (1)计算公式:物理学中,功等于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即:W= 。 (2)符号的意义及单位:表示功,单位是 (J),1J=1N·m;表示力,单位是 (N);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3)计算时应注意的事项:①分清是哪个力对物体做功,即明确公式中的F。②公式中的“s”是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与“F”对应。③F、s的单位分别是N、m,得出的功的单位才是J。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3、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 如何判断物体的做功情况 1.理解判断的依据 依据:见课本P207——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重点:抓住力作用在物体上是否有“成效”. 2.明白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A.物体受力,但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如见课本中的图14—2).此情况叫“劳而无功”. B.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但在此运动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如物体因惯性而运动).此情况叫“不劳无功”.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C.物体既受到力,又通过一段距离,但两者方向互相垂直(如起重机吊起货物在空中沿水平 方向移动).此情况叫“垂直无功”.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3.在分析做功情况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A.当物体的受力方向与运动方向不垂直时,这个力就要做功. B.一个物体同时受几个力的作用时,有一些力做了功,有些力没有做功.因此,讲做功必须指 出是哪一个力对哪一个物体做功.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C.什么叫物体克服阻力做功:若物体在运动方向上受到一个与此方向相反的力F的作用,我 们通常说物体克服阻力F做了功.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比如:在竖直向上,物体克服重力做功,功的大小为W=Gh; 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功的大小为W=fs. (二)对公式W=Fs的理解 1.公式一般式 W=Fs 常用式 W=Gh(克服重力做功)或W=f阻s(克服摩擦阻力做功) 2.单位焦耳(J) 3.注意事项 A.有力才有可能做功,没有力根本不做功.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复习

第一章机械运动 知识点复习梳理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 国际单位: , 用字母符号 表示 1dm = m 1km = m 1cm = m 1mm = m 1μm = m 1nm = m 一、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 米(m ) 2、单位间的换算: 刻度尺 单位换算

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看: ①零刻度线 ②量程(测量范围)③分度值 单位 零刻度线 量程 分度值 1mm 2.放: ①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端 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②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 ③刻度尺放正 3.读: ①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②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会认: 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会选:根据所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 (3)会放:把刻度尺 刻度线紧贴 被测物体,不能倾斜; (4)会看: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 (5)会读: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数值和单位)。 A B C × × √ 0cm 1 2 3 4 5 数字 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时间测量工具:停表 。国际单位 秒 ,用符号 s 表示; 单位换算: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累积法(一张纸的厚度 (测多算少) 化曲为直法(测铁路线的长度) 配(组)合法(卡测法)(测量硬币的直径) 1h = 60min=3600s 1s = 103ms= 106μs= 109 ns

误差:是指和之间的差异。 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选用精密测量仪器 改进测量方法。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粗心造成的,错误可以避免,而误差不可以避免,只能减小。 机械运动:把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 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与选择的有关,如果物体对于参照物的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反之物体就是。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具有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3)比较速度 v=s/t 。 速度: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数值上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高中物理机械能单元知识点总结 很全面

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及本章试题 一、功 1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条件:. 力和力的方向上位移的乘积 3公式:W=F S cos θ W ——某力功,单位为焦耳(J ) F ——某力(要为恒力) ,单位为牛顿(N ) S ——物体运动的位移,一般为对地位移,单位为米(m ) θ——力与位移的夹角 4功是标量,但它有正功、负功。某力对物体做负功,也可说成“物体克服某力做功”。 功的正负表示能量传递的方向,即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当)2 ,0[π θ∈时,即力与位移成锐角,力做正功,功为正; 当2 π θ= 时,即力与位移垂直,力不做功,功为零; 当],2 ( ππ θ∈时,即力与位移成钝角,力做负功,功为负; 5功是一个过程所对应的量,因此功是过程量。 6功仅与F 、S 、θ有关,与物体所受的其它外力、速度、加速度无关。 7几个力对一个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即W 总=W 1+W 2+…+Wn 或W 总= F 合Scos θ 二、功率 1概念:功跟完成功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力(或物体)做功的快慢。 2公式:t W P = (平均功率) θυcos F P =(平均功率或瞬时功率) 3单位:瓦特W 4分类: 额定功率:指发动机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 实际功率:指发动机实际输出的功率即发动机产生牵引力的功率,P 实≤P 额。 5应用: (1)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时,由υF P =(P 为机车输出功率,F 为机车牵引力,υ为机车前进速度)机车速度不断增加则牵引力不断减小,当牵引力f F =时,速度不再增大达到最大值m ax υ,则 f P /max =υ。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机械运动 检测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 某同学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铁轨 B.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 C.车窗 D.路边的树 2. 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小鸟在空中飞行 B.河水流动 C.水凝固成冰 D.雨滴下落 3. 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内通过的路程,那么它前内的速度是( ) A . B . C . D .无法确定 4. 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 系如图1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2 s 内,小明跑得更快 C.8 s 内,小明的速度是5 m/s D.8 s 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 5. 如图2所示为晓艳旅游时记录汽车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图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出发8 h 内和l2 h 内走过的路程相同 B.在5 h 到8 h 内共走了270 km 的路程 C.汽车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47.5 km/h D.汽车在2 h 至4 h 之间速度最快,那时的速度为12 m/s 6. 小芳骑着自行车在上学的路上,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 参照物是( ) 图2 A.路旁的树木 B.迎面走来的行人 C.小芳骑的自行车 D.从小芳身边超越的汽车 7. 小李家准备买新房,他看到某开发商的广告称,乘车从新楼盘到一家大型商场只需3 min 。据此你认为从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比较接近的路程是( ) A.200 m B.400 m C.2 000 m D.10 000 m 8. 运动会上,100 m 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 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两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两人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9. 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 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 km/h 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 m/s 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6 km 。则( ) A.小张速度最大 B.小王速度最大 C.小李速度最大 D.三人速度一样大 10. 某同学平常走路步行40 m ,需40 s 的时间,现在这个同学用6 min 30 s 的时间沿操场 跑道走完一圈,那么跑道的周长最接近于( ) A.400 m B.300 m C.200 m D.150 m 11. 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由s = t 可知,运动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s /m 2468O 10203040t /s 小华 小明υ/(km·h -1)2468O 306012090t /h 1012

初中八年级物理中考功和机械能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八年级物理中考功和机械能的知识点总结 机械功 (l)概念:功是作用于物体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2)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是 J (3)公式:功=力×距离,即W=FS。 (4)力没有做功的三种情况 ①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移动距离,这个力对物体没有做功。例如人用力推一个笨重的物体而没有推动。一个人举着一个物体不动,力都没有对物体做功。 ②物体不受外力,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虽然通过了一段距离,但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这种情况也没有做功。 ③物体通过的距离跟它受到的力的方向垂直,这种情况中虽然有力的作用,物体也通过了一段距离,但这个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的距离,这个力也没有做功。例如人在水平面上推车前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车虽然通过了距离,但在重力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因而重力没对车做功。 功率 (1)概念:功率是用来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3)公式 机器的功率是指机器对外做功时输出的功率,每台机器 都有各自最大限度的输出功率,对于需确定功率的机器,由 P=Fv,可知牵引力跟速度成反比。 (4)机械效率、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其关系 有用功 对人们有用的功瞻,即机械克服有用阻力做的功 额外功 对人们没用又不得不做的功‰,即机械克服额外阻力做 的功 总功 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即:W总=W有+W额 机械效率 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或者说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 例。即:η=W有/W总=W有/W有+W额 (5)有关机械效率的注意点 ①机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没有单位。实际机械的 效率总是小于1,即η<1(理想机械时:因为W额=0, W有=W总,所以才有η=l)。 ②总功是人们利用机械时,动力对机械做的功。如果动 力为F,动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为s,则:W总=Fs。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 (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3.6千米/小时 13.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v=s/t;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5. 根据速度、时间可求路程:s=vt: 16.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

功和机械能》复习提纲 一、功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巩固:☆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的过程中人不做功。(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 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W=FS。 4.功的单位:焦耳,1J=1N·m。把一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0.5J。 5.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二、功的原理 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说明:(请注意理想情况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 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 3.应用:斜面 ①理想斜面:斜面光滑; ②理想斜面遵从功的原理;

③理想斜面公式:FL=Gh ,其中:F :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 :斜面长;G :物重;h :斜面高度。 如果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为f ,则:FL=fL+Gh ;这样F 做功就大于直接对物体做功Gh 。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 有用=Gh (提升重物)=W 总-W 额=ηW 总 斜面:W 有用=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 额=W 总-W 有用=G 动h (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 额=fL 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 总=W 有用+W 额=FS= W 有用/η 斜面:W 总= fL+Gh=FL 4.机械效率:①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公式: 斜 面: 定滑轮: 动滑轮: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知识网络构建 高频考点透析 序号考点考频 1做功的判断及功的计算★★★ 2功率大小的计算★★★ 3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4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知识能力解读 第一讲功和功率 知识能力解读 知能解读:(一)功的概念 1.功:物理学中规定,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功是一个过程量。 2.力学里的做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知能解读:(二)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三种情况原因实例图示 不劳无功 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移动了距离(有距离无力)足球离开脚后 在水平面上滚

动了10m,在这10m的过程中,人对足球没有做功 不动无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静止,没有移动距离(有力无距离)两名同学没有搬起石头,所以人对石头没有做功 劳而无功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一也通过了一段距离,但二者方向垂直(力与距离方向垂直)包受到拉力F(拉力方向竖直向上),包在水 平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s,在拉力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拉力F不做功 手提包水平移动一段距离 知能解读:(三)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1.功的计算公式: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如果用W 表示功,用F表示力,用s表示物体在力的作用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则有W=Fs。 计算功的时候,最容易发生的错误是距离、没有选对。确定、时,必须同时考虑物体实际运动情况及力的作用方向,分析物体在力的作用方向上究竟运动了多大距离。 注意: 在利用公式W=Fs计算时,要注意公式中的“F”和“s”的“三同”性。 (1)同体性:公式中的“F”和“s”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 (2)同时性:在计算做功多少时,一定要明确s是不是力F始终作用下运动的距离,也可以说公式W=Fs中的F是物体沿着力F方向上移动过程中始终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其大小和方向是不变的。 (3)同向性:公式W=Fs中的F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多距离”。 例如,从高为h的桌面水平扔出一个物体,物体沿曲线运动(如图所示)。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物体在竖直方向移动的距离为h,所以重力做功为Gh。 2.功的单位:功的单位由力、距离的单位共同决定。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距离的单位是“米”,功的单位是“牛米”。称为“焦耳”(简称焦),用字

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知识点】:一、功 1、做功两个必要因素:力和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 2、功的计算:θFLCOS W = 3、正功和负功:①当o ≤a <π/2时,cosa>0,w>o ,表示力对物体做正功。 ②当a=π/2时,cosa=0,w=0,表示力对物体不做功(力与位移方向垂直)。 ③当π/2<a ≤π时,cosa<0,w<0,表示为对物体做负功。 4、求合力做功: 1)先求出合力,然后求总功,表达式为W 总=F 合L cos θ(为合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2)合力的功等于各分力所做功的代数和,即 W 总 =W1+W2+W3+------- 例题、如图1所示,用力拉一质量为m 的物体,使它沿水平匀速移动距离s ,若物体和地面间的摩擦因数为μ,则此力对物体做的功为( ) A .μmgs B .μmgs/(cos α+μsin α) C .μmgs/(cos α-μsin α) D .μmgscos α/(cos α+μsin α) 二、功率 1、定义式:t W P = ,所求出的功率是时间t 内的平均功率。 2、计算式: θcos Fv P = ,其中θ是力与速度间的夹角。用该公式时,要求F 为恒力。 1)当v 为瞬时速度时,对应的P 为瞬时功率; 2)当v 为平均速度时,对应的P 为平均功率 3)若力和速度在一条直线上,上式可简化为Fv P = 3、机车起动的两种理想模式 1)以恒定功率启动 图1

2)以恒定加速度 a 启动 三、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表达式:mgh E P = 重力做功:P P P G E E E W ?-=-=21 (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物体的初末位置有关) 四、弹性势能 弹性势能表达式:2/2 l k E P ?= (l ?为弹簧的型变量) 五、动能定理 (1)动能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为:21 22 2 12 1mv mv W -=总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一、运动和静止 1、机械运动 ①、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是绝对的(宇宙间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②、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 ③、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 2、参照物 ①、定义: 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Ⅰ参照物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Ⅱ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Ⅲ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 Ⅳ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②、参照物的特点:客观性--假定性--多重性--任意性 ③、相对运动:研究的对象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 相对静止:研究的对象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位置不变。 二、运动的快慢 1、速度 ①、物理意义: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的快,它的速度就大;物体运动的慢,它的速度就小。 速度的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②、公式: v=s/t ;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S→路程→米m 、千米km; t→时间→秒s 、小时h ; v→速度→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 ③、公式的变形:s=vt ; t=s/v ④、单位换算:1m/s=3.6km/h ;1km/h=1/3.6 m/s;1m/s>1km/h。 ⑤、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Ⅰ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通过路程短的物体运动得慢。 Ⅱ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所用时间长的物体运动得慢。 Ⅲ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的情况下,1s内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通过的路程短的物体运动得慢。 ⑥、使用公式时的注意事项: Ⅰ公式中s、v、t必须对应同一对象、同一运动时段。 Ⅱ运动公式必须注意单位匹配。 Ⅲ由于每个物理量要受到另外两个物理量的制约,在条件不足时不能乱下结论。 ⑦、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个定值。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时间的选择无关。不能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速度与时间值成反比。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物理 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O为轻质硬直杠杆OA的支点,在杠杆的A点悬挂着一个重物G,在B点施加一个方向始终与杠杆成ɑ角度的动力F,使杠杆从竖直位置匀速转动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动力F始终在变大B.动力F先变大再变小 C.杠杆始终为省力杠杆D.杠杆始终为费力杠杆 2.如图,在竖直向上的力F的作用下,重为10N物体A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已知重物上升速度为0.4m/s,不计绳与滑轮摩擦以及滑轮重和绳重,则拉力F的大小和滑轮上升的速度分别为() A.5N 0.8m/s B.20N 0.8m/s C.5N 0.2m/s D.20N 0.2m/s 3.如图所示,重300N的物体在20N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0.2m/s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左匀速直线运动了10s,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2m

B.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48N C.拉力F的功率为4W D.有用功为120J G=,拉力大4.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牵引小车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已知小车的重力10N F=,该装置的机械效率是60%,则小车与地面之间摩擦力为() 小15N A.27N B.36N C.18N D.270N 5.如图甲,轻质杠杆AOB可以绕支点O转动,A、B两端分别用竖直细线连接体积均为1000cm3的正方体甲、乙,杠杆刚好水平平衡,已知AO:OB=5:2;乙的重力为50N,乙对地面的压强为3000Pa.甲物体下方放置一足够高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6000cm3的水(甲并未与水面接触),现将甲上方的绳子剪断,甲落入容器中静止,整个过程不考虑水溅出,若已知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200cm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杠杆平衡时,乙对地面的压力为50N B.甲的密度为2×103kg/m3 C.甲落入水中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未放入甲时增加了400Pa D.甲落入水中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14N 6.如图所示是某建筑工地用升降机提升大理石的滑轮组示意图。滑轮组通过固定架被固定住,滑轮组中的两个定滑轮质量相等,绕在滑轮组上的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2000N.大理石的密度是2.8×103kg/m3,每块大理石的体积是1.0×10﹣2m3,升降机货箱和动滑轮的总重力是300N.在某次提升15块大理石的过程中,升降机在1min内将货箱中的大理石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了15m,绳子末端的拉力为F,拉力F的功率为P,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不计绳子的重力和轮与轴的摩擦,g取10N/kg.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升降机一次最多能匀速提升40块大理石 B.拉力F的大小为1300N C.拉力F的功率P为1125W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1、机械运动 (1)参照物 人们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总是先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物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就认为它是运动的;否则,就认为它是静止的。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运动和静止 (1)由于运动的描述与参照物有关,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2)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平时所说物体是“运动的”或“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3.机械运动的分类 (1)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可以将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直线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保持不变。 变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了变化 4.速度 (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可见,速度可以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路程 (2)公式:速度= 时间 s 用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则速度公式可表示为:v= t (3)单位:如果路程的单位取米,时间的一单位取秒,那么,由速度公式可以推出速度的单位是米/秒,符一号为m/s,读作米每秒。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千米/时,符号为Km/h,读作千米每时。 5.参照物的选取及有关物体运动方向的判断 (1)位置的变化判断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如果其方位发生了变化或距离发生了变化,则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就发生了变化。 (2)如果两个物体同向运动,以速度大的物体为参照物,则速度小的物体向相反方向运动。6.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在通过的路程相同时,用运动时间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路程相同时,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所用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 (2)在运动时间相同时,用路程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即在时间相同时,通过路程越长的物体运动得越快,通过路程越短的物体运动得越慢。 (3)如果通过的路程和时间都不相等时,可运用速度公式直接求出速度来比较运动的快慢或求出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再来比较运动的快慢或求出在通过路程相同时用的时间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7.速度的测量

12.1动能、势能、机械能知识点总结

12. 1动能、势能、机械能 1、一个物体能够对另外一个物体做功,我们就这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做功的本领越大,能量也就越大。能量的单位是焦耳(J) O 2、有关动能 (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 (2)有关探究物体动能的影响因素的实验: A:本实验的研究对象:小车 B:本实验用到的物理方法:①控制变量法:探究动能与质量关系,控制每次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一定,改变质量;探究动能与速度,控制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方法是让不同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②转化法:通过木块被小车撞击后移动的距离的远近来反应小车动能的大小。 (3)如何改变质量:在车上加钩码之类物体;如何改变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下滑。 (4)实验的结论:①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②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3、有关重力势能 (1)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2)有关探究物体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的实验: A:本实验的研究对象:小木块(书上实验) B:本实验用到的物理方法:①控制变量法:探究重力势能与质量关系,控制每次小木块被举高度一定,改变质量;探究重力势能与被举高度关系,控制质量一定,改变木块被举的高度②转化法:通过木块自由下落撞击桩,桩在沙中下陷的程度来反映木块重力势能大小(4)实验的结论:①质量一定时,被举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②被举高度一定时,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4、有关弹性势能 (1)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 (2)弹性势能影响因素:弹性形变程度,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5、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6能量转化:首先分析出能量的变化,其次,能量都是由变小的向变大的转化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及检测

【知识梳理】 一、功 1.力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__ _;②物体在这个___的方向上移动的____。 2.力没做功的三种情况:①“劳而无功”:物体受力但没______;②“垂直无功”:物体受力和移动的方向______; ③“不劳无功”:运动物体缺力凭_______保持继续运动。 二、功的大小 1.规定:在物理学中,力做功的多少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______的方向上移动_____的乘积。用字母______表示。 2.公式:________;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____。 3.理解:公式中的s一定是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F和s是同一个物体在同一时间内,且同一方向上的两个量。 三、功率 1.定义:__________里完成的功叫功率。意义:功率是用来表示做功______的物理量。 2.做功越_____,功率就越_____。功率用字母_____表示。 3.比较方法:①做功时间相同时,比较______________,做功越_____,功率越大。 ②做同样多的功时,比较______________,用时越_____,功率越大。 4.定义公式:_______ 国际制单位 1W=1 1W的意义 5.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小轿车在______内做的功为_____________J。 6.由W=______和v=_______,得P=________。汽车的功率一定,上坡时要换低速档,以获得更_____的牵引力,即在功率一定时,要增大F,必须______ 四、动能和势能及相互转化 1.能量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只是说明它有做功的能力,但不一定要做功。 2.动能(1)定义:;(2)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3.势能:(1)重力势能:①定义;②决定其大小的因素: (2)弹性势能:①定义②决定其大小的因素 思考:如何探究? 4.举例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 5.与统称机械能。(思考:一个物体一定既有动能又有势能吗?) 6.什么是机械能守恒?。 【课堂检测】 1.下列关于力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提着箱子站在地面不动,手的拉力对箱子没有做功 B.人把箱子从二楼提到三楼,手的拉力对箱子没有做功 C.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汽车所受重力对汽车做功 D.过山车向下运动过程中,车上乘客所受重力对乘客没有做功 2.引体向上,是同学们经常做的一项健身运动,该运动的规范动作是:两手正握单杠,由悬垂开始,上提时,下颚须超过杠面;下放时,两臂放直,不能曲臂。这样上拉下放,重复动作,达到锻炼臂力和腹肌的目的。陈强同学能连续匀速做16个规范的引体向上动作。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现要估测陈强同学做动作时的功率。写出计算陈强同学动作时功率的表达式。 3.人造地球卫星在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的过程中,速度会逐渐减慢,此过程中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而在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时,速度会逐渐加快,则此过程中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人造地球卫星在______处动能最大,速度最快。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1、机械运动 (1)参照物 人们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总是先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物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就认为它是运动的;否则,就认为它是静止的。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运动和静止 (1)由于运动的描述与参照物有关,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2)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平时所说物体是“运动的”或“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3.机械运动的分类 (1)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可以将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直线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保持不变。 变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了变化

4.速度 (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可见,速度可以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路程 (2)公式:速度= 时间 s 用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则速度公式可表示为:v= t (3)单位:如果路程的单位取米,时间的一单位取秒,那么,由速度公式可以推出速度的单位是米/秒,符一号为m/s,读作米每秒。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千米/时,符号为Km/h,读作千米每时。 5.参照物的选取及有关物体运动方向的判断 (1)位置的变化判断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如果其方位发生了变化或距离发生了变化,则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就发生了变化。 (2)如果两个物体同向运动,以速度大的物体为参照物,则速度小的物体向相反方向运动。 6.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在通过的路程相同时,用运动时间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路程相同时,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所用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 (2)在运动时间相同时,用路程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即在时间相同时,通过路程越长的物体运动得越快,通过路程越短的物体运动得越慢。

机械能知识点总结

机械能 能量变化是自然界永久存在的变化,要熟悉几种常用的能量:动能、势能的概念。并理解能量间的转化规律。 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常见考法 本知识点主要以选择题、填空的形式考查能量之间的转化。 误区提醒 动能与势能转化问题的分析: (1)首先分析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决定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看动能和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如何变化。 (2)还要注意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和增大——如果除重力和弹力外没有其他外力做功(即:没有其他形式能量补充或没有能量损失),则动能势能转化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3)题中如果有“在光滑斜面上滑动”则“光滑”表示没有能量损失——机械能守恒;“斜面上匀速下滑”表示有能量损失——机械能不守恒。 【典型例题】 例析:在水平桌面上放有两个体积相同且实心的铝球和钢球,铝球做匀速直线运动,钢球静止,已知钢的密度大于铝的密度,则() A. 铝球的机械能一定大于钢球的机械能 B. 铝球的机械能一定小于钢球的机械能 C. 铝球的机械能一定等于钢球的机械能 D. 铝球的机械能可能等于钢球的机械能 解析: 体积相同的铝球和钢球,由于钢的密度大于铝的密度,所以钢球的质量比铝球质量大,而它们都在同一水平面上,被举起的高度相同,因而钢球的重力势能比铝球大。铝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具有动能。钢球静止,动能为零,铝球的机械能既有动能又有重力势能,钢球的机械能只有重力势能,虽然铝球的重力势能比钢球小,但铝球的动能与势能的和,也就是它的机械能不一定小于钢球,铝球的机械能可能等于钢球的机械能,所以选项ABC均不正确,正确选项为D。 答案:D

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

功和机械能复习知识点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提纲 一、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有力无距离:“劳而无功”之一,如搬石头未搬动; (2)有力,也有距离,但力的方向和距离垂直:“劳而无功”之二,如手提水桶在水平面上走动。 (3)有距离无力:(“不劳无功”),如物体在光滑平面上自由滑动,足球踢一脚后运动; 3 P :W (瓦特) t :s (秒) 4、国际单位:将N ·m 称为焦耳简称焦,符号(J) 1J=1 N ·m 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0.5 J 。 5、公式应用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 就是这个力; ②公式中的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且与力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1牛·米 = 1焦)。 6、常见的功: 克服重力做功:W=Gh 克服阻力(摩擦力)做功:W=fs 二、功的原理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 2、说明:①功的原理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 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对于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人做的功(FS )= 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 ) 3、应用:斜面 ①理想斜面:斜面光滑(不计摩擦) ②理想斜面遵从功的原理 ③理想斜面公式:FL=Gh 其中—F :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 :斜面长;G :物重;h :斜面高度 ④实际斜面:斜面粗糙(考虑摩擦) 若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为f ,则:FL=fL+Gh ;这样F 做功FL 就大于直接对物体做功Gh 。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 有用=Gh (提升重物)=W 总-W 额=ηW 总 2、 动h (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3、 4、 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1)公式: (2)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通常用 百分数 表示。 例如: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 (3)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5、机械效率的测 ① 原 理: η W 有用 W 总 = η W 有用 W 总 = Gh FS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