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生理学考研终极总结(看了必须过)

运动生理学考研终极总结(看了必须过)

运动生理学考研终极总结(看了必须过)
运动生理学考研终极总结(看了必须过)

1.能量与生命的关系如何,是怎样实现的?

人体生命活动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而肌肉活动又是消耗能量最多的一种活动形式。运动时,人体不能直接利用太阳能、电能等各种物理形式的能量,只能直接利用储存在高能化合物三磷酸腺苷分子中蕴藏的化学能,与此同时糖、脂肪、蛋白质则可通过各自的分解代,将储存在分子部的化学能逐渐释放出来,并使部分能量转移和储存到ATP分子之中,以保证ATP供能的持续性。2.不同运动中,ATP供能与间接能源的动用关系?

1.ATP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而能量的间接来源是指糖、脂肪和蛋白质。2.糖是机体最主要,来源最经济,供能又快速的能源物质,一克糖在体彻底氧化可产生4.1千卡的热量,机体正常情况下有60%的热量由糖来提供。

3.在进行剧烈运动时,糖进行无氧分解供能,1分子的糖原或葡萄糖可产生3-2分子的ATP,可利用的热量不到糖分子结构中重热量的5%,能量利用率很低,但产能速率很高。

4.在进行强度不是太大的运动时,糖进行有氧分解供能,此时1分子的糖原或葡萄糖可生成39-38分子的ATP,糖分子结构中的热量几乎全部可以被利用,但产能速率较低。

5.脂肪是一种含热量最多的营养物质,1克脂肪在体彻底氧化可产生9.3千卡的热量,他是长时间肌肉运动的重要能源。

6.体脂肪首先通过脂肪动员,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甘油经系列反应步骤,可循糖代途径氧化,由于肌肉缺乏磷酸甘油激酶,故甘油直接为肌肉供能的意义不大。脂肪酸进入细胞后,在线粒体外膜活化,经肉碱转运至膜,再经?氧化逐步生成乙酰辅酶,之后经三羧酸循环逐步释放出大量能量供ADP再合成ATP,此过程是脂肪氧化分解供能的主要途径。

蛋白质分解供能是由氨基酸代实现的,但蛋白质分解供能很不经济,故一般情况不作为主要供能物质。

3.三种能源系统为什么能满足不同强度的运动需要?这是由他们各自的供能特点所决定的。1.磷酸原系统的供能特点:供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功率输出最快,不需要氧,不产生乳酸类等中间产物。所以磷酸原系统是一切高功率输出运动项目的物质基础,数秒钟要发挥最大能量输出,只能依靠ATP-CP系统。如短跑、投掷、跳跃、举重等运动项目。此外,测定磷酸原系统的功率输出还是评定高功率运动项目训练效果和训练方法的一个重要指标。

2.乳酸能系统的供能特点:供能总量较磷酸原系统多,持续时间短,功率输出次之,不需要氧,终产物是导致疲劳的物质乳酸。乳酸能系统供能的意义在于,保证磷酸原系统最大供能后仍能维持数十秒快速供能,以应付机体短时间的快速需要。如400米跑、100米跑等,血乳酸水平是衡量乳酸能系统供能能力的最常用的指标。

3.有氧氧化系统供能特点:ATP生成量很大,但速率很低,持续的时间很长,需要氧的参与,终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不产生乳酸类的副产品。有氧氧化系统是进行长时间活动的物质基础。如3000米跑、马拉松等。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等是评定有氧工作能力的主要生理指标。

4.糖作为能源物质为什么要优于脂肪,蛋白质为何不是主要能源?1.糖作为能源物质优于脂肪和蛋白质是由其特点决定的。2.在满足不同强度运动时,既可以有氧分解供能,也可以无氧分解供能,在参与供能时动员快、消耗的氧量少、能量产生的效率高。因此,糖是肌肉活动时最重要的能源物质,而且机体正常情况下有60%的热量由糖来提供。蛋白质的分解供能是由氨基酸代实现的,体不是所有氨基酸都能参与分解供能,由于肌肉含有丰富的转氨酶,通过脱氨基和氧化等复杂过程,转变成丙酮酸等,这些物质再通过不同途径参与三羧酸循环的氧化分解供能。蛋白质分解供能很不经济,所以一般情况不作为主要供能物质。

1.刺激引起组织兴奋应具备哪些条件?了解这些有何意义?试验表明,任何刺激要引起组织兴奋必须达到一定的刺激强度、持续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了解这些不仅对了解可兴奋细胞具有普遍意义,而且也是研究肌肉收缩活动的生理基础。

2.简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1

当组织一次有效刺激,在示波器上记录到一个迅速而短促的波动电位,即首先出现膜、外的电位差迅速减少直至消失,进而出现两侧电位极性倒转,由静息时膜为负,膜外为正,变成膜为正,膜外为负。然而,膜电位的这种倒转是暂时的,它又很快恢复到受刺激前的静息状态。膜电位的这种迅

两种电位产生的共同原因是因为:生物电的形成依赖于细胞膜两侧离子分布的不均匀和膜对离子严格选择的通透性,及其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而膜电位形成的直接原因是离子的跨膜运动。

2.静息电位产生的原因是静息时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和钾离子的外流所致。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则是起自于刺激对膜的去极化作用,动作电位上升支的形成是膜对纳离子通透性突然增大和纳离子的迅速流所致。然而,膜对纳离子通透性增大是暂时的,当膜电位接近峰值电位水平时,纳离子通道突然关闭,膜对纳离子通透性回降,而对钾离子通透性增高,钾离子的外流又使膜电位恢复到负外正的状态,形成动作电位下降支。

3.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传导与在神经—肌肉接点传递的机制和特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传导的机制可用局部电流学说来解释。即对于一段无髓鞘纤维而言,当膜的某一点受到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时,该点的膜电位即倒转为正外负,而临近未兴奋部位仍维持负外正的极化状态,于是,兴奋部位和临近未兴奋部位之间,将由于电流差产生局部电流。

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传递的机制是通过化学递质乙酰胆碱和终板膜电位变化来实现的。

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具有以下特征:1.生理完整性。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完整。2.双向传导。神经冲动均可沿神经向两侧方向传导3.不衰减和相对不疲劳性。4.绝缘性。绝缘性主要是由于髓鞘的存在。

4.兴奋在肌肉接点的传递有如下特点:1.化学传递。神经和肌肉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化学递质(ACH)2.兴奋传递节律是一对一。每一次神经纤维兴奋都可引起一次肌肉细胞兴奋。3.单向性。兴奋只能由神经末梢传向肌肉。4.时间延搁。兴奋的传递过程需要一定时间。5.高敏感性。易受化学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1.简述肌肉收缩的滑行理论,指出其直接的实验依据?1.该理论认为,肌肉收缩时虽然外观上可以看到整个肌肉或肌纤维的缩短,但在肌细胞并无肌丝或它们所含的分子结构的缩短或卷曲,而只是在每一个肌小节发生了细肌丝向粗肌丝之间的滑行。2.其直接的试验依据是肌肉收缩时暗带长度不变,而明带的长度缩短,与此同时,暗带中央的H区也相应变窄,这种变化只能用粗、细肌丝之间的相对运动来解释。

2.试述从肌细胞兴奋到肌肉收缩的全过程?1.当肌细胞兴奋引起肌浆Ca2+浓度升高时,细肌丝上肌钙蛋白结合Ca2+,引起肌钙蛋白的构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又传递给肌原球蛋白分子,使其构型发生变化。2.原肌球蛋白的双螺旋体从肌动蛋白的双螺旋体的沟沿滑向沟底,抑制肌动蛋白分子与横桥的因素被解除,肌动蛋白上的位点被暴露。3.横桥与肌动蛋白上的位点相结合形成肌动球蛋白,肌动球蛋白可激活横桥上ATP酶活性,在Mg2+参与下,ATP分解释放能量,横桥获能发生向粗肌丝中心方向摆动,引起细肌丝向粗肌丝中央方向滑行。当横桥发生角度变化时横桥与肌动蛋白摆脱,恢复原位置再与下一肌动蛋白结合。

4.人体状态反射的规律是什么?试举两例说明它在完成一些运动技能时所起的作用?

1.头部空间位置的改变以及头部与躯干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将反射性的引起躯干和四肢肌肉

紧性的改变,其规律是头部后仰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性减弱,屈肌及腹部的紧相对加强,四肢弯曲,头部侧倾或扭转时,引起同侧上下肢伸肌紧性加强,异侧上下肢紧性减弱。

2.体操运动员进行后手翻、后空翻或在平衡木上做动作时,如果头部位置不正,就会使两臂伸肌力量不一致,身体随之失去平衡,常常导致动作的失误或无法完成动作。又如举重时,提杠铃至胸前瞬间头后仰,可借以提高肩背肌群的力量,能更好的完成动作。

15.状态反射包括哪两种形式,简述其机制?1.头部空间位置的改变以及头部与躯干的相对位置

发生改变时,将反射性的引起躯干和四肢肌肉紧性的改变,它包括迷路紧反射和颈紧反射。

耳迷路耳石器官的传入冲动对躯体伸肌紧性的调节反射。由于不同头部位置会造成对耳石器官的不同刺激,使传入冲动沿前庭神经进入延髓的前庭神经核,再通过前庭脊髓束到达脊髓前角,与a运动神经元构成突触联系,并发生传出冲动引起有关伸

肌紧性增强。对四肢肌肉紧性的调节反射。人体状态反射的规律是:头部后仰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性减弱,屈肌及腹肌的紧相对加强,四肢弯曲,头部侧倾或扭转时,引起同侧上下肢伸肌紧性加强,异侧上下肢伸肌紧性减弱。

1.简述激素的分类以及作用的一般特征?1.激素的种类繁多,来源复杂,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含氮激素和类固醇激素两大类。2.其作用的一般特征有五个,即激素的信息传递作用、激素作用的相对特异性、激素的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2.简述固醇类激素的作用机制?它的作用机制是基因表达学说,其作用过程大致分为四步。

第一步,激素到达细胞后,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部,在细胞与受体结合构成激素-受体复合体。第二步,激素-受体复合物进入细胞核,与细胞的DNA结合,激活某些基因,此过程称作直接基因激活或直接基因活化。第三步,在这个基因活化过程中,在细胞核合成mRNA。第四步,mRNA进入细胞浆,促进蛋白质类物质的合成,并诱发继发性的生理反映。

3.简述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是第二信使学说,其作用过大致分为五步。第一步,激素到达细胞后,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第二步,激素-受体复合物激活了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第三步,在腺苷酸环化酶作用下,ATP分解为cAMP。第四步,cAMP激活蛋白激酶。第五步,蛋白激酶再诱导出一系列的继发性、特异性生理反应。1.激素的一般生理作用1维持环境的自稳态2调节新代3维持生长.发育4调控生殖过程。

3.应激反应与应急反应有什么区别?1心理等因素的伤害刺激时,除了引起机体和刺激直接相关的特异性反应外,还引起一系列与刺激性质无直接关系的非特异性适应反应,包括多种激素分泌的变化等。机体的这些非特异性称为应激反应。在应激反应中,除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参与外,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也参加,所以在应激反应中,血中的儿茶酚氨的含量也相应增加。

2

种情况下,肾上腺髓质激素水平剧升,甚至是基础状态下的上千倍。其他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和代也随之发生明显的变化。

1.简述血液的组成和特性?1.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存在于心血管系统中。2.血液呈红色,其颜色与血红蛋白的含量多少有关。动脉血含氧多,呈鲜红色,静脉血含氧少,呈暗红色,皮肤毛细血管的血液近似鲜红色,血浆和血清呈淡黄色。正常人全血的比重约为1.050-1.060之间,红细胞的比重为1.090-1.092,血浆的比重为1.025-1.034。全血的比重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和血浆蛋白的含量。血浆的比重则与血浆蛋白的含量有关。

3.血液在血管运行时,由于液体部各种物质的分子或颗粒之间的摩擦而产生阻力,使血液具有一定的黏滞性。正常人血液的黏滞度为水的4-5倍,血浆的黏滞度为水的1.6-2.4倍。血液黏滞性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和血浆蛋白的含量,另外也与血细胞形状及在血流中的分布特点、表面结构和部状态、易变形性几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4.在血浆溶液中,其值为300mmol/L。渗透压的高低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呈正相关,而与溶质的种类及颗粒的大小无关。

5.正常人血浆pH值为7.35-7.45,人体生命活动所能耐受的最大pH变动围为6.9-7.8。pH值的相对恒定有赖于血液的缓冲物质以及正常的肺、肾功能。

2.试分析血液运载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式?

1.运输是血液的基本功能。血液运载氧气是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的方式进行的。在血液中绝大

多数氧气是与血红蛋白结合形式运载的。氧合过程不需要酶的参与。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静脉血中的氧分压低,约为40毫米汞柱,而肺泡中的氧分压高达102毫米汞柱,因此,当静脉血流经肺泡毛细血管时,氧气经呼吸膜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迅速与氧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这时,静脉血变成富含氧气的动脉血,其氧分压可达100毫米汞柱,而当动脉血留经组织毛细血管时,由于组织的氧分压较低,只有30毫米汞柱,尤其是剧烈运动时肌肉组织的氧分压更低,约为15毫米汞柱,这时,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即氧离释放出氧气供组织细胞利用,同时,组织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动脉血变成了二氧化碳分压高的静脉血。血红蛋白就是这样不断的在氧分压高的肺部通过氧合结合氧,在氧分压低的组织通过氧离释放氧,以实现其运载氧的功能。

2.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是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方式运载的,其中物理溶解约占5%,而以化学结合形式运输的约占95%。化学结合是以碳酸氢盐形式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两种形式运输的。

3.氧解离曲线的特点有何生理意义?血氧饱和度的大小取决于血液中Po2的高低,反应血氧饱和

1.氧解离曲线上段:曲线比较平坦,表明Po2在这个围变化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不大。

2.氧解离曲线中段:此段曲线较陡,表明在此围Po2稍有下降,便会引起血氧饱和度降低,HbO2解离释放出更多的O2。3.氧解离曲线下段:曲线坡度更陡,表明Po2稍有降低,血氧饱和度就显著下降,大量的HbO2解离出O2。氧解离曲线下段坡度最大,表明了氧的贮备使机体能够适应组织活动增强时对O2的需求。

4.试分析运动对氧解离曲线的影响?1.当人体进行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H+,这将降低Hb与氧气的亲和力,促使HbO2解离出更多的氧,满足运动时肌肉组织的代需求。此时P co2和血液中H+浓度增加,使氧解离曲线右移,Hb与氧气的亲和力减小,反之曲线左移,Hb与氧气的亲和力增加。

2.运动时,体温升高,组织的代加强,对氧的需求增加,这时Hb与氧气的亲和力减小,促使HbO2释放氧气,有利于组织氧供应。此时,氧解离曲线右移,Hb与氧气的亲和力减小,反之曲线左移,Hb与氧气的亲和力增加,氧合作用加强。

3.当人体在缺氧剧烈运动或高原运动时,红细胞中的2,3—二磷酸甘油酸均会生成增加,会使氧解离曲线向右偏移,释放出更多的氧供给组织利用。

5.试述血液在维持环境稳态中的作用?1.机体在代过程中不断的产生各种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这些物质首先进入血液被血液中的缓冲对所缓冲,因此,正常人体环境pH值能保持相对恒定,血液起着调节作用。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包括碳酸氢纳和碳酸、钠-蛋白质和氢-蛋白质、磷酸氢纳和磷酸二氢纳,其中以碳酸氢纳和碳酸最为重要。

2.人体在剧烈运动时,由于无氧代占优势,肌肉产生大量的乳酸,血浆中的碳酸氢纳立即与其产生中和反应,形成碳酸,碳酸进一步分解,生成为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由肺排出体外,水被机体重新利用或由肾脏排出,从而缓冲了酸性物质,使pH值保持正常围。当主要来自于食物的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碳酸则与之产生反应,过多的碳酸根可由肾脏排出,从而缓解了体的碱性变化。3.另外,血液对人体体温调节也具有一定的作用。血液在全身不不断的循环流动,可将各器官在代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运送到身体各处,同时,也将部分热量运送到体表,促进机体热量的散失,以调节机体温度维持在正常围之。

1.血液的功能有哪些?1.运输功能,它是血液的基本功能,血液可以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运输到组织细胞供其利用,同时又可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各种代产物运输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2.维持环境稳态的功能,机体在代过程中不断的产生各种酸性和碱性物质,这些物质首先进入血液,被血液中的缓冲对所缓冲,因此,正常人体环境pH值能保持相对恒定,血液起到了调节作用。3.保护和防御功能,机体能抵抗外来微生物对机体的损害,对自身进行保护和防御,这是由血液中白细胞通过吞噬及免疫反应来实现。

2.人体运动时,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有哪些?

1.P co2和pH值:P co2和血液中H+浓度增加,均可使氧解离曲线右移,Hb与氧气的亲和力减小,反之曲线左移,Hb与氧气的亲和力增加。当人体进行剧烈移动时,肌肉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H+这将降低Hb与氧气的亲和力,促使HbO2解离出更多的氧,满足运动时肌肉组织的代需求。2.温度:温度升高,氧解离曲线右移,Hb与氧气的亲和力减小,反之曲线左移,Hb与氧气的亲和力增加,氧合作用加强。运动时,体温升高,组织的代加强,对氧的需求增加,这时Hb与氧气的亲和力减小,促使HbO2释放氧气,有利于组织氧供应。

3.2,3—二磷酸甘油酸:2,3—二磷酸甘油酸含量的增加能降低Hb与氧气的亲和力,使氧解离曲线右移。当人体在缺氧剧烈运动或高原运动时,红细胞中的2,3—二磷酸甘油酸均会生成增加,使氧解离曲线向右偏移,释放出更多的氧供给组织利用。

1.何谓呼吸?呼吸过程由哪几个环节构成?1.机体在新代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从外界环境中摄取

2.呼吸全过程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外呼吸,指外界与血液在肺部实现的气体交换,它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呼吸,指血液通过组织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2.试述胸负压成因及其生理意义?

由肺的回缩力形成的。胸负压可保持肺的扩状态,维持正常呼吸,还可使胸腔壁薄且扩性大的静脉和胸导管扩,从而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运动时呼吸深度加大,胸压起伏的幅度随之加大,这时促进静脉回流起到了极好的呼吸泵的作用。

3.人体有哪两种呼吸形式,分析憋气的利和弊,运动中如何合理运用?

1.人体主要的吸气肌为膈肌和肋间外肌。当膈机收缩时腹部随之起伏,肋间外肌收缩时胸壁随之

2.憋气能反射性的引起肌力加强,使胸廓固定,为上肢发力的运动获得稳定的支撑。但憋气时,胸压呈正压,导致静脉血回流困难,心输出量减少,血压降低,致使心肌、脑细胞、视网膜供血不足,产生头晕、恶心、耳鸣及“眼冒金花”等感觉。

3.憋气结束后出现的反射性深吸气,使胸压骤减,滞留于静脉的血液迅速回心,血压骤升。这对

于儿童青少年的心脏发育和缺乏心力储备者或老年人的心血管功能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为此,憋气在运动中应用一定要谨慎。

4

种呼吸,在运动期待、焦虑以及呼吸紊乱时均可能出现过度通气的现象。过度通气使血中的二氧化碳和氢离子浓度降低,降低了肺通气的动力,但不会使血液中的氧含量升高。例如游泳运动员在短距离比赛前,为了减少呼吸窘迫的痛苦和在屏息时有利于爆发力的发挥,通常要进行过度通气,虽然这样能使他们在比赛的前8-10秒对呼吸的欲望减弱,但是肺泡与动脉血中氧含量严重下降,不利于肌肉能量物质的氧化,反而会影响运动成绩。因此,从生理学的角度考虑不提倡在运动中进行过度通气。

6.如何评价肺通气功能?1.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的过程。

2.可以通过肺容积、深吸气量、功能余气量、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每分通气量、每分最大通气

量和肺泡通气量来评价。3正常人的肺容积大约为3900-5200

毫升。4

力的重要指标,当胸廓、胸膜、肺组织和呼吸肌等发生病变时,会降低最大通气潜力,使深吸气量减少。

52500毫升,患有某些疾病时,此值会发生明显变化。

6

男性约为3500毫升,女性约为2500毫升。运动员可达到7000毫升。肺活量反映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由于肺活量测定时无呼气的时间限制,所以不能充分反映肺通气功能,所以引出了时间肺活量。

7

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正常人第一、二、三秒的时间肺活量分别是83%、96%、99%,其中第一秒的时间肺活量意义最大。运动员较常人高,病人较低。

86-8升,它会随着运动强度的

9.一般人的每分最大通气量在120-140l/min,它与年龄、性别、运动项目和训练水平等有关,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