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房间隔缺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ICD-10:Q21.102)行房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ICD-9-CM-3:35.51/35.61/ 35.7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可有心脏杂音,活动后心悸、气促等。

2.体征:可以出现胸骨左缘2-3肋间收缩期柔和杂音,第二心音固定分裂等。

3.辅助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直视修补术(ICD-9-CM-3:35.51/35.61/35.71)。

(四)标准住院日为11-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Q21.102房间隔缺损(继

发孔型)疾病编码。

2.有适应证,无禁忌证。

3.年龄大于3岁或体重大于15千克,不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的患者。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3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型,尿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2)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心肌酶、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肺功能检查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4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体外循环辅助。

3.手术植入物:缺损补片材料、胸骨固定钢丝等。

4.术中用药:麻醉和体外循环常规用药。

5.输血及血液制品: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8-11天。

1.术后转监护病房,持续监测治疗。

2.病情平稳后转回普通病房。

3.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4.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十)出院标准。

1.病人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完成复查项目。

2.切口愈合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围手术期并发症等造成住院日延长和费用增加。

2.手术耗材的选择:由于病情不同,使用不同的内植物和耗材,导致住院费用存在差异。

3.医师认可的变异原因分析。

4.其他患者方面的原因等。

二、房间隔缺损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ICD-10: Q21.102)

行房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ICD-9-CM-3:35.51/35.61/35.7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最详细版.doc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 第一节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 一、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ASD)是指原始心房间隔在发生、吸收和融合时出现异常,左右心房之间仍残留未闭的房间孔。 【病理解剖及分型】 根据房间隔缺损发生的部位,分为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和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常伴有二尖瓣前瓣叶的裂缺,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少数有三尖瓣隔瓣叶的裂缺。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系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始房间隔吸收过多,或继发性房间隔发育障碍,导致左右房间隔存在通道所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根据其发生部位分为4型:①中央型,②下腔型,③上腔型,④混合型。 【病理生理】 左向右分流→右房、右室扩大→肺循环血量增多、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从动力性变为阻力性→左向右分流逐渐减少→右向左分流(右心房压力超过左心房时)——艾森曼格综合征(Eisebmenger 综合征)。

二、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VSD)是胚胎期心室间隔发育不全造成的左、右心室之间的异常通道,并在心室水平出现左向右血液分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病理解剖及分型】 (一)分类:膜部缺损、漏斗部缺损及肌部缺损。 (二)缺损与邻近组织的关系: 【病理生理】 小型缺损:缺损口直径0.2~0.7cm; 中等缺损:缺损口直径0.7~1.5cm; 大型缺损:缺损口直径1.5~3.0cm。 三、动脉导管未闭 胎儿的动脉导管从第六主动脉鳃弓背部发育而来,构成胎儿血循环主动脉、肺动脉间的生理性通道。胎儿期肺小泡全部萎陷,不含有空气,且无呼吸活动,因而肺血管阻力很大,故右心室排出的静脉血,大都不能进入肺内循环进行氧合。由于肺动脉压力高于主动脉,因此进入肺动脉的大部分血液将经动脉导管流入主动脉再经脐动脉而达胎盘,在胚盘内与母体血液进行代谢交换,然后纳入脐静脉回流入胎儿血循环。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手术配合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手术配合 常规器械用物: 先心基础包、先心器械包、管道钳包、胸锯、腹包、衣服包(2 包6 件)、专单包、治疗巾包、盐水垫包、灯把手(2 个)、干缸。 一次性用物: 各型号手套、大纱布(2 包)、小纱布(2 包)、手术贴膜、手术清洁袋(2个)、吸引器管(头2个)、骨蜡(1-2包)、鲁米尔(4-6个)、棉绳2-3根、一次性电刀柄、一次性电刀清洁片、一次性刀片22#或23#、11#、15#各一个、爱惜康丝线(小儿:2-0#线1个、0#线1个,成人:0#线2个、1#线1个)、涤纶编制线(小儿:3-0#线4-5个、4-0#线1个,成人:2-0#线4-5个、4-0#线1个)、戊二醛和20ml注射器1支、冲洗器、胸腔引流管(小儿:16#或18# 2根,成人:28#2 根)、钢丝。 备用物品: 普理灵线各型号(根据医嘱开启)、涤纶修补片(大、小)、可吸收线2-0#、3-0#、4-0#、中号胸腔撑开器、除颤器、备用器械包、炒冰仪器。 手术体位:平卧位或侧卧位。 手术步骤: 1 、铺套好手术托盘,整理手术用物(器械定位放置)、涤纶编织荷包线去单头针、涤纶编织牵引线中分1/2剪断、准备针器收集贴膜、骨蜡揉搓成小球状、配制心包浸泡液备用、整理体外循环管路、插管及接头,中弯钳带7#丝线4?5根、 中弯钳带棉绳备用。清点用物。 2、术野消毒:2 把卵圆钳各夹持2 块小纱布。 3、铺无菌巾:患者左右侧各一单层中单、切口上下各一双层中单、 4 小单、1 小单擦拭碘伏、贴手术贴膜、患者下肢处放一中单、铺腹单、将手术托盘移置手术床尾就位。 4、切皮:递丝线1 根定位。递纱布及有齿镊,电刀柄、甲状腺拉钩。协助一助固定整理体外循环管道,递管道钳、直剪刀和碗断管。 5、开胸骨:递长/大剪刀游离剑突、电锯、骨蜡止血。盐水垫保护切口,递甲 状腺拉钩、胸撑牵开暴露胸腔

室间隔缺损病历

室间隔缺损病历 患儿XX,6岁,男童,因“气促、乏力5+年,加重5+天”入院。 1.患儿系学龄期儿童; 2.慢性病程,缓慢发作; 3.主要表现:患儿生后较同龄小儿少动,少活动后便气促、乏力,需停止活动休息,开始时患儿家长未予以重视,但随着年龄增长患儿症状越来越明显,于5+天前患儿感冒后气促加重,伴四肢乏力、面色苍白、多汗、咳嗽等症状;在外口服感冒药治疗后无效;患儿家长为求治疗,遂急送至我院门诊就诊,门诊以“1.室间隔缺损,2.支气管肺炎”收入我科住院治疗;患儿病后神清、精神较差,大小便正常,生长发育缓慢。 4.入院查体:T 36.5℃, P 100次/分,R 20次/分,W 20kg,慢性病容,面色苍白,神清,精神较差,步入病房,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头形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唇紫绀,咽充血,颈软,颈部淋巴结无肿大。胸廓对称,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湿罗音。心界扩大,心率100次/分,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心音亢进。腹平软,肝脾未扪及,双肾区无叩痛,移浊(—),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 5.辅助检查:X线:肺动脉段突出明显,肺血管影增粗、搏动强烈,可有肺门“舞蹈”。左右心室增大,大型缺损时左心房往往也增大,主动脉结影缩小。肺纹理增粗,双肺可见斑块状阴影。

初步诊断及依据: 1.房间隔缺损依据:患儿系学龄期儿童,慢性病程,缓慢发作;因“气促、乏力5+年,加重5+天”入院;症状:气促、四肢乏力、面色苍白、多汗、生长发育缓慢等症状;查体: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心音亢进;辅查支持;故诊断。 2.支气管肺炎依据: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湿罗音;辅查支持;故诊断。 鉴别诊断及依据:其他先心病及呼吸系统疾病。 诊疗计划:儿科护理常规,积极完善相关检查,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的对比分析

【摘要】目的:比较经导管封堵与外科手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缺损(ASD)的疗效、安全性和费用情况。方法:采用相同的入选标准,选择继发孔型ASD患者148人,其中介入治疗组82例,外科手术组66例。应用回顾性对比研究方法,比较两组的疗效、并症和费用情况。结果:介入治疗组和外科手术组的成功率分别为95.1%和100% (P=0.018) ,术后残分流率分别为3.5%和3.0% (P=0.833 )。心律失常为最常见并发症,介入组低于外科组(14.6% ∶31.8%,P<0.05 );介入组中无1 例患者需要输血,外科组中全部患者需要输血(P<0.001 );介入组和外科组操作时间分别为(48±12.2)min和(158±16.4)min(P<0.001 );介入组住院天数短于外科组[(6.0±2.0)d∶(13.0 ±3.0)d,P<0.01]。介入组和外科组治疗费用分别为(26729±1675)元和(22393±1739)元(P<0.05)。结论:外科手术较经导管封堵术成功率稍高、适应症广,但经导管封堵术却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关键词】心脏导管插入术外科手术房间隔缺损 Contrast analysis between transcatheter and surgical closure methods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septal defect/WU Guang|wei, LIN Ying|zhong, W ANG Meng|jie,LU Zhi|hong,ZHAO Yi|lan, HU Chang|xing// Abstract:Objective:To compare the safety , efficacy, complications and cost between transcatheter and surgical closure methods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septal defect (ASD).Methods: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done on 148 patients with secondum atrial septal defects: 66 cases were treated surgically and 82 cases were treated by transcatheter closure.The safety , efficacy, complications and cost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instant procedural success rate was 95.1% for the transcatheter closure group and 100% for the surgical closure group (P=0.018 ).Total complication rates both of the transcatheter closure group and the surgical closure group were 18.3% and 34.8 % respectively (P<0.05), Blood products were administered to 36 patients in the surgical group and no patient in the transcatheter closure group (P<0.01).Mean operation time both of the transcatheter closure group and the surgical closure group was(48±12.2) min and (158±16.4) min(P<0.001 );days of stay in hospital were (6.0±2.0) days in transcatheter occlude group,(13.0 ±3.0) days in surgery group respectively.Cost both of the transcatheter closure group and the surgical closure group were RMB (26729±1675) and RMB (22393±1739) respectively (P<0.05).Conclusion: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secondum ASD with Amplatzer septal occluder is an efficient, non|surgical,and safe method although its success rate is lower. Author′s address: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xi,Nanning,Guangxi,530021,China Key words:Heart catheterization;Surgery;Atrial septal defect 外科手术治疗单纯房间隔缺损(ASD)已经十分成熟,死亡率很低。但外科手术需正中劈开胸骨或侧切截断肋骨,需体外循环,手术本身有时会产生心包积液、胸骨疼痛、术后感染等并发症;且术后住院时间长,患者留有永久疤痕,影响美观。自从1974 年King 及1977 年Rashkind分别采用不同器械成功地实施介入性封堵术以来,随着介入器材的不断研制和

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补片修补术临床路径

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补片修补术) 临床路径 一、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补片修补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ICD-10:Q21.1)行房间隔缺损补片修补术(ICD-9-CM-3:35.51001/35.610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可有心脏杂音,活动后心悸、气促等。 2.体征:可以出现胸骨左缘2-3肋间收缩期柔和杂音,第二心音固定分裂等。 3.辅助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直视修补术(ICD-9-CM-3:35.51/35.61/35.71)。 (四)标准住院日一般不超过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Q21.1房间隔缺损(继发

孔型)疾病编码。 2.有适应征,无禁忌征。 3.不合并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中度及以上肺动脉高压的患者。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不超过4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交叉配血、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 2.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心肌酶、NT-proBNP、甲状腺功能、24小时动态心电图、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心脏增强CT、颅脑MR、冠脉造影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可使用二代头孢类抗菌素,如头孢呋辛钠,术前0.5-1小时静脉注射。 (八)手术日一般在入院5天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体外循环辅助。

成人房间隔缺损患者心内直视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成人房间隔缺损患者心内直视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5-08-20T11:08:52.407Z 来源:《卫生部公告》2015年2期作者:高学斌尹宝兰王永梅[导读] 日照市莒县人民医院山东日照 276500 房间隔缺损心内直视术后,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较高,年龄较大患者应注意做好早期预防措施,以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反复次数。日照市莒县人民医院山东日照 276500 【摘要】: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心内直视术后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心内直视术的房间隔缺损患者60例,术后观察患者是否发生心律失常,并统计分析心律失常发生的各类相关因素。结果窦性心动过缓与其他任意心律失常类型相比,房室缺损直径≥3cm患者心律失常例数显著高于房室缺损直径<3cm患者,年龄≥50岁心律失常例数显著高于年龄<50岁患者,各组差异均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房间隔缺损心内直视术后,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较高,年龄较大患者应注意做好早期预防措施,以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反复次数。【关键词】:成人房间隔缺损;心内直视术;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简称房缺,其发病率较高,约占先心病发病率的20%左右。在临床治疗中发现,近年来我国房间隔缺损发病率增多,病情严重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较易发生心律失常。我院对房间隔缺损的40例成年患者实施了心内直视术,术后观察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现将详细内容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心内直视术的房间隔缺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2例男性,18例女性,平均年龄(43.61±12.93)岁,平均体重(59.81±13.65)kg。术前对患者均进行常规检查,心/胸比值(C/T)平均(0.63±0.15)。入选患者房缺损直径在2.6~4.6 cm范围内,29例实施直接缝合,31例接受人工补片修复。本组患者中,存在28例合并肺动脉高压老年患者,年龄均>50岁,平均56.7岁。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 手术均在中度低温(27~28℃)体外循环下进行, 并使用冷停跳液保护心肌。术后持续心电监测1~5 d,严密观察心率(或心律)的变化,同时记录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具体情况,并统计分析心律失常发生的各类相关因素。针对发生心律失常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具体内容如下[1]。 1.2.2治疗方法 1.2.2.1扩血管处理。本组患者中合并肺动脉高压者,需要先接受扩血管治疗,根据病情患者确定药物剂量,患者分别接受扩血管药(口服)或硝普钠(静脉输液)治疗,用药期间,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体征及不良反应[2]。 1.2.2.2心律失常处理。患者均接受对症治疗,具体包括窦性心动过缓、高血钾或酸中毒、血钾过低、心动过速等处理。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8. 0 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 表示计量资料,并采用t检验;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P<0.05 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心律失常类型统计 本组全部康复出院。60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发生过一次心律失常,4例患者发生2次,2例发生2次以上,总本组心律失常总发生次数35例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5.0%(27/60)。35例次心律失常中,窦性心动过缓17例次(48.5%),心房颤动7例次(20.0%),室性早搏6例次(17.1%),其他类型5例次(14.3%)。窦性心动过缓与其他任意心律失常类型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 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2年龄和房室缺损直径与术后心律失常的关系 本组患者中,年龄<50岁,心律失常例数为9例;年龄≥50岁,心律失常例数为18例;年龄≥50岁心律失常例数显著高于年龄<50岁患者,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房室缺损直径<3cm,心律失常例数为7例;房室缺损直径≥3cm,心律失常例数为20例;房室缺损直径≥3cm患者心律失常例数显著高于房室缺损直径<3cm患者,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3讨论 成人房缺往往经历了较长的病程,很多患者错失了最佳手术年龄,术后并发症增多,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本次研究中,对房间隔缺损患者实施了心内直视术,术中注意心肌保护,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约为45.0%,与国内相关研究相比(50%左右),本院心律失常发生率有所降低[3]。 研究对象中存在28例合并肺动脉高压老年患者,年龄均>50岁,该年龄段患者中有18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约占老年患者的64.3%(18/28);年龄<50岁的32例患者中,心律失常例数仅为9例,百分比为28.1%(9/28)。比较不同年龄阶段心律失常例数可知,随年龄增长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增加。研究中还发现房室缺损直径≥3cm患者心律失常例数显著高于房室缺损直径<3cm患者,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任意心律失常。同时本次研究建议,心率失常的对症治疗方法为: (1)窦性心动过缓:抑制心脏传导药物停用,立即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1.0 mg)。 (2)高血钾或酸中毒:使用5%碳酸氢钠溶液静脉滴注,必要时,使用排钾利尿剂。 (3)血钾过低:血钾<3.8 mmol/L时,需立即补充氯化钾。若患者易发生室性早搏,应在补钾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利多卡因1~2 mg/kg,用药后,注意监测心率及心律变化。 (4)心动过速:首先应排除低钾、缺氧、高热等干扰因素,然后给予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静脉推注心律平35~70 mg或5%100 ml的葡萄糖加105mg心律平静脉滴入(缓慢)。

房间隔缺损的具体检查步骤

房间隔缺损的具体检查步骤 时间:2010-09-06 关键字:房间隔缺损,检查,步骤 据相关临床数据显示,近年来新生儿房间隔缺损概率有向上攀升的趋势。一般情况下常规检查正常,如合并肺部感染、心内膜炎则出现感染血象、血沉增快、贫血、血培养阳性等。那么房间隔缺损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首先,心电图通常为正常窦性心律。稍大的孩子会发现有交界性心律和室上性心动过速。绝大多数的电轴在95°至170°之间。由于心房内及希氏束心室肌间传导延缓,年长儿可见P-R间期延长,出现Ⅰ°房室传导阻滞。近半数患者可有P波改变,几乎所有的病例存在不同程度的V1导联rsR’或RSR’的不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的表现,并伴有右心室大。 其次,胸部X线心脏通常扩大,心胸比例>0.5,肺血管影随着年龄增长及左向右分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出现肺血管梗阻性疾病时,主肺动脉明显扩大而外周肺野血管影稀少。 第三,超声心动图的检查。有下列四种超声心动图方式。医生会根据房间隔缺损患者的病情来决定使用何种心动图检查。 1、二维超声心动图:①直接征象:A.在心尖四腔切面时因为超声束与房间隔几乎平行易产生回声失落现象。剑下两腔切面、四腔切面为最佳切面,因为声束与房间隔几乎垂直,再结合胸骨旁四腔切面及大动脉短轴切面帮助检出,且要多个切面结合起来诊断。房间隔缺损的游离端呈球状增厚,形如火柴头,又称“T”字征,以此特征明确缺损的位置、大小及数目比较可靠。B.明确所有肺静脉与左房的关系,以排除肺静脉异位引流。②间接征象:右心房、右心室增大、肺动脉增宽。室间隔运动平坦或与左心室后壁呈同向运动。 2、脉冲多普勒超声:将取样容积定位于分流的右心房侧,注意让血流方向与声束夹角尽可能小,一般可以得到舒张期1~3个正向波和1个收缩早期负向波,其最大流速一般在1.3m/s以下。三尖瓣流速增快,跨肺动脉血流流速加快,但一般很少超过2.5m/s,如超过要注意合并肺动脉瓣狭窄。 3、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通常左心房压高于右心房,故能显示由左心房入右心房的穿隔血流束,血流位于房隔的中部,上部或多条分流束,以此判断缺损的类型,也可以估计流量的大小,缺损的大小。注意分流程度并不完全取决于缺损的太小,重要的是取决于右心室的顺应性。值得注意的是左上腔残存的患者易与冠状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并存可结合彩色多普勒和临床其他检查以免漏诊。 4、三维超声心动图:二维超声只能从平面结构上显示房间隔缺损病变及分流束的方向与大小。需观察多个不同方位上二维切面图像来想象出房间隔缺损整体形态及其毗邻结构的立体解剖结构关系,这种想象通常十分困难且不准确。三维超声心动图则能以三维视角观察房间隔缺损的特征、空间位置及其与周围结构的空间关系,可从右心侧(L2a)或左心侧(L1a)直接观察缺损部位的整体形态、面积、大小及与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冠状窦等的毗邻结构关系,还能观察二维超声心动图所不能显示的面积随心动周期对称收缩的动态变化特征,从而对房间隔缺损全面病理解剖诊断,进行正确的分型及准确测量缺损大小。可发现Ⅱ孔型房间隔缺损并非是单纯的两房之间的孔洞,从右房侧看,它存在于房间隔上一个形状相对独立的折叠区域内,也具有三维的结构。许多研究表明,三维超声可提供心脏解剖结构更为详细的空间活动信息,从而提高房间隔缺损的诊断正确性。

2016年最新儿童房间隔缺损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儿童房间隔缺损 (2016年版) 一、房间隔缺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ICD-10:Q21.102)行房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ICD-9-CM-3:35.51/35.61/ 35.71),年龄在18岁以下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可有心脏杂音,活动后心悸、气促等。 2.体征:可以出现胸骨左缘2-3肋间收缩期柔和杂音,第二心音固定分裂等。 3.辅助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直视修补术(ICD-9-CM-3:35.51/35.61/35.71)。 (四)标准住院日一般不超过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Q21.102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疾病编码。 2.有适应证,无禁忌证。 3.不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的患者。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不超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

2.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心肌酶、24小时动态心电图、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心脏增强CT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可使用二代头孢类抗菌素,术前0.5-1小时静脉注射,总预防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h小时。如皮试过敏者可调整使用抗生素。 (八)手术日一般在入院3-4天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体外循环辅助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3.手术植入物:缺损补片材料、胸骨固定线等。 4.术中用药:麻醉和体外循环常规用药。 5.输血及血液制品: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5-10天。 1.术后转监护病房,持续监测治疗。

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最常见的成人先天件心脏病,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2,且有家族遗传倾向。 【病理解剖】 房间隔缺损一般分为原发孔缺损(primum atrial defect)和继发孔缺损(secundum atrial septal defect),前者实际上属于部分心内膜垫缺损,常同时合并二尖瓣和三尖瓣发育不良。后者为单纯房间隔缺损(包括卵圆窝型、卵圆窝上型、卵圆窝后下型以及单心房)。房间隔缺损的大小有很大的差别。很小的缺损可以毫无症状不影响患者的寿命,但缺损很人者如单心房患者往往很早出现症状,如不及时手术难以活到成年。 【病理生理】 房间隔缺损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分流量的多少,由于左房压力高于右房,所以形成左向右的分流,分流量的多少除缺损口大小之外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左、右心室的顺应性。如果左室顺应性降低,其充盈阻力增人而使左房压力增高,而导致左向右分流量增加。 左向右分流必然使肺循环血流量(Qp)超过体循环血流量(Qs),一般以Qp/Qs 值来判定房间隔缺损的大小,Qp/Qs<2:1者称之为小房间隔缺损,而Qp/Qs≥≥2:1者为大房间隔缺损。 持续的肺血流量增加导致肺淤血,使右心容量负荷增加,肺血管顺应性下降,从功能性肺动脉高压发展为器质性肺动脉高压,右心系统压力随之持续增高直至超过左心系统的压力,使原来的左向右分流逆转为右向左分流而出现青紫。 【临床表现】 单纯房间隔缺损在儿童期大多无症状,随年龄增长症状逐渐显现,劳力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继之可发生室上性心律失常,特别是房扑、房颤而使症状加重。有些患者可因右室慢性容量负荷过重而发生右心衰竭。晚期约有15%患者因重度肺动脉高压出现右向左分流而有青紫,形成Eisenmenger综合征。 体格检查最典型的体征为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呈固定性分裂,并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此系肺动脉血流量增加,肺动脉瓣关闭延迟并相对性狭窄所致。

房间隔缺损(ASD)封堵器

房间隔缺损(ASD)封堵器 使用说明书 北京龙舟飞渡记忆合金应用研究所

目录 一 封堵器描述 二 适应症与适用范围 三 手术禁忌症 四 注意事项 五 警告 六 产品信息 七 使用方法 八 潜在并发症 九 使用有效期 十 贮存、运输条件 十一 包装与标签

一 封堵器描述 龙舟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是由镍钛合金丝编织成网状后通过热处理定型的自膨式双盘封堵器,两个盘通过一个短腰相连,短腰的直径与缺损的大小相配合,大大提高封堵能力,在盘和短腰部分内置阻流体。 龙舟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具有超弹性好、即时封堵效果佳、远期残余分流发生率低、生物相容性好的特点。 二 适应症与适用范围 龙舟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是一种经皮、经导管植入的封堵器,用于封堵继发性房间隔缺损(ASD)或用于对做过窗孔Fontan手术的患者进行缺损的封堵。 对经胸超声心动图指示具有继发性孔型房间隔缺损,临床诊断右室负载过重的患者进行封堵(即左向右分流比率为1.5:1或右室增大)。 具体适应症为: 1. 年龄:通常≥3岁; 2. 直径≥5mm,伴右心容量负荷增加,≤36mm的继发孔型左向右分流ASD; 3. 缺损边缘至冠状静脉窦,上、下腔静脉及肺静脉的距离≥5mm;至房室瓣≥7mm。 三 手术禁忌症 1.原发孔型ASD及静脉窦型ASD; 2. 心内膜炎及出血性的患者; 3. 封堵器安置处有血栓存在(尤其是左心房或者左心耳血栓),导管插入处有静脉血栓形成 的患者; 4. 严重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向左分流的患者; 5. 伴有与ASD无关的严重心肌疾患或瓣膜疾病的患者; 6.体型或身体状况导致其不适合心导管术的患者; 7. 大范围先天性心脏畸形、仅能通过心脏手术可完全修复的患者。 四 注意事项 1.产品为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采用环氧乙烷包装灭菌,灭菌有效期为两年,切勿重新灭菌 或重复使用,包装破损禁止使用。 2.在给高位缺损、下腔静脉(IVC)缘缺损等高风险患者植入封堵器后会存在一定的并发症, 需要更紧密的随访。 3.必须做好相应的术前、术中、术后准备: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您的位置:首页>>手术指南>>心脏外科学 >>心脏大血管手术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1 房间隔缺损的类型 显露房间隔缺损

2-2 直接缝合法 2-3 补片修补法 图2 中央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3-1 向上腔延伸右房切口

3-2 显露静脉窦型房缺及左房内的部分肺静脉口 3-3 从右房与上腔交界处开始连续缝合 3-4 分别在前、后缘缝合补片 3-5 完成修补 图3 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图4 下腔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5-1 大缺损直接缝合 5-2 小缺损扩大后再缝合 图5 房间隔缺损伴右肺静脉异位连接修补术 6-1 通过原发孔房间隔缺损看到二尖瓣前瓣裂 6-2 间断缝合二尖瓣裂隙

[适应证] 1.房间隔缺损诊断明确,不管有无症状,都应施行手术。 2.肺动脉高压仍以左向右分流为主者,应争取手术。 3.合并心力衰竭的病人,术前应积极控制心力衰竭,为手术创造条件,争取时间积极手术。 4.合并心律紊乱者,应在药物治疗及控制心律条件下进行手术。 5.任何年龄均应手术,但应尽早手术,以学龄前儿童期为最适宜。 [禁忌证] 严重肺动脉高压病人,发生逆向分流(右向左分流),临床出现紫绀者为手术禁忌。 [术前准备] 1.如有心力衰竭,应强心、利尿治疗,心衰控制后3个月手术。 2.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术前应用血管扩张剂,以利降低肺动脉压。 6-3 从二尖瓣与三尖瓣交界处开始连续或间断缝合补片 6-4 在传导束危险区作心内膜下浅缝合 6-5 完成缝合,隔开左右心房 图6 原发孔房间隔缺损合并二尖瓣前瓣裂修补术 图7 缝合右心房切口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的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的治疗方法 导语:可能很多朋友对于先天性心脏病隔缺损这种疾病并不是很了解,因为这种疾病主要是发生在新生儿的身上,而且患病的几率主要是遗传因素,所以我 可能很多朋友对于先天性心脏病隔缺损这种疾病并不是很了解,因为这种疾病主要是发生在新生儿的身上,而且患病的几率主要是遗传因素,所以我们禁止近亲结婚。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这种情况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的影响是很大的,一般在生活中是通过手术修复的方法来治疗它的。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 3.5mm,自然闭合几率极高,即使不能自然闭合也不需要任何治疗,对身体没有影响,建议2岁时复查心脏超声看看。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如果缺损小于5mm,对身体影响非常小,但不排除矛盾性栓塞可能。如果缺损小于5mm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如果在四岁前孩子发育、体质没有明显受心脏病影响,建议四岁时手术。因为孩子四岁后对事情有所记忆。四岁时成功率近100%。四岁时手术总费用约1万5,不同地区不同医院有所不同。。如果孩子发育、体质明显受限、经常感冒或肺炎、肺动脉重度高压等,2岁前也可以手术治疗。建议到开展婴幼儿心脏病手术的医院手术。如果手术,建议到开展右腋下美容小切口的医院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房间隔缺损的有效治疗措施是外科修补手术和外科封堵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封堵技术已经很成熟,凡有封堵治疗适应症的房间隔缺损,首先应当选择封堵治疗.理想手术年龄阶段为2--6岁.巨大房缺,应不受年龄的限制及早手术,如缺损大,分流量大,肺充血严重,经常伴有心衰,肺炎等并症者,应及早手术,手术可在婴儿期(1岁以内)进行.年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出现房间隔缺损的病因是什么

出现房间隔缺损的病因是什么 房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是左右心房之间的间隔发育不全,遗留缺损造成血流可相通的先天性畸形。房间隔缺损根据胚胎发育可分为继发孔型及原发孔型缺损两大类,前者居多数。房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心病的10~15%。男女之比为1∶2。 出现房间隔缺损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请看具体介绍: 一、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这又称部分心内膜垫缺损或房室管畸,形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心内膜垫发育缺陷所致,形成一个半月形的大型房间隔缺损位,在冠状静脉窦的前下方缺损下缘邻近二尖瓣环常伴有二尖瓣裂。 二、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由于正常左右心房之间存在着压力阶差左房的氧合血经缺损分流至右房体循环血流量减少,可引起患儿发育迟缓,体力活动受到一定限制,部分患者亦可无明显症状,氧合血进入肺循环后,可引起肺小血管内膜增生,及中层肥厚等病变,导致肺动脉压及肺血管阻力升高,但其进程较缓慢多出现在成人患者。 三、遗传因素 约15%与遗传有关,特别是染色体易位(chromosomaltranslocation)与畸变(三体综合征,trisomysyndrome);多数的先天性心脏病是由多个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 四、环境因素 宫内感染(TORCH)、放射线接触、代谢紊乱性疾病、缺氧、药物等。感染:妊娠前三个月患病毒或细菌感染,尤其是风疹病毒,其次是柯萨奇病毒,其出生的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较高。其它:如羊膜的病变,胎儿受压,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母体营养不良、糖尿病、苯酮尿、高血钙,放射线和细胞毒性药物在妊娠早期的应用,母亲年龄过大等均有使胎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 五、其他因素 有些先天性心脏病在高原地区较多,有些先天性心脏病有显著的男女性别间发病差异,说明出生地海拔高度和性别也与本病的发生有关。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能查到病因的是极少数,但加强对孕妇的保健,特别是在妊娠早期积极预防风疹、流感等风疹病毒性疾病和避免与发病有关的一切因素,对预防先天性心脏病具有积极意义。 温馨提示:房间隔缺损的危害很大,房间隔缺损存在时,血液自左向右分路流,右心血

儿童房间隔缺损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儿童房间隔缺损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儿童房间隔缺损 (2016年版) 一、房间隔缺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ICD-10:Q21.102)行房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ICD-9-CM-3:35.51/35.61/ 35.71),年龄在18岁以下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可有心脏杂音,活动后心悸、气促等。 2.体征:可以出现胸骨左缘2-3肋间收缩期柔和杂音,第二心音固定分裂等。 3.辅助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 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直视修补术(ICD-9-CM-3: 35.51/35.61/35.71)。 (四)标准住院日一般不超过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Q21.102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疾病编码。 2.有适应证,无禁忌证。 3.不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的患者。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不超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 2.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心肌酶、24小时动态心电图、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心脏增强CT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可使用二代头孢类抗菌素,术前0.5-1小时静脉注射,总预防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h小时。如皮试过敏者可调整使用抗生素。 (八)手术日一般在入院3-4天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体外循环辅助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3.手术植入物:缺损补片材料、胸骨固定线等。 4.术中用药:麻醉和体外循环常规用药。 5.输血及血液制品: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5-10天。 1.术后转监护病房,持续监测治疗。 2.病情平稳后转回普通病房。 3.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胸部X线平片。必要时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

房间隔缺损病历

房间隔缺损病历 患儿XX,6岁,男童,因“气促、乏力5+年,加重5+天”入院。 1.患儿系学龄期儿童; 2.慢性病程,缓慢发作; 3.主要表现:患儿生后较同龄小儿少动,少活动后便气促、乏力,需停止活动休息,开始时患儿家长未予以重视,但随着年龄增长患儿症状越来越明显,于5+天前患儿感冒后气促加重,伴四肢乏力、面色苍白、多汗、咳嗽等症状;在外口服感冒药治疗后无效;患儿家长为求治疗,遂急送至我院门诊就诊,门诊以“1.房间隔缺损,2.支气管肺炎”收入我科住院治疗;患儿病后神清、精神较差,大小便正常,生长发育缓慢。 4.入院查体:T 36.5℃, P 100次/分,R 20次/分,W20kg,慢性病容,面色苍白,神清,精神较差,步入病房,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头形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唇紫绀,咽充血,颈软,颈部淋巴结无肿大。胸廓对称,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湿罗音。心界扩大,心率100次/分,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喷射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心音(P2)亢进、固定分裂。腹平软,肝脾未扪及,双肾区无叩痛,移浊(—),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 5.辅助检查:X线:以右心房、右心室增大为主,肺动脉段明显突出,肺叶充血明显,可有肺门“舞蹈”,主动脉影缩小,心影略呈“梨形”。肺纹理增粗,双肺可见斑块状阴影。

初步诊断及依据: 1.房间隔缺损依据:患儿系学龄期儿童,慢性病程,缓慢发作;因“气促、乏力5+年,加重5+天”入院;症状:气促、四肢乏力、面色苍白、多汗、生长发育缓慢等症状;查体:心界扩大,心率100次/分,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喷射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心音(P2)亢进、固定分裂;辅查支持;故诊断。 2.支气管肺炎依据: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湿罗音;辅查支持;故诊断。 鉴别诊断及依据:其他先心病及呼吸系统疾病。 诊疗计划:儿科护理常规,积极完善相关检查,

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房间隔缺损

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房间隔缺损 (一)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为最常见的成人先天性心血管病。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2,且有家族遗传倾向。 1﹒病理生理 由于左心房压力通常高于右心房,因此房间隔缺损的分流一般系由左至右,分流量的大小随缺损的大小及两侧心房压力差而不同。如缺损极大且两侧心房的压力相等,此时分流的方向将取决于两侧心室的阻力,亦即取决于肺循环与周围循环的阻力,由于右心室的阻力通常较低,因此分流仍是由左至右。因右心室除接受上、下腔静脉流入右心房的血液外,还接受由左心房流入右心房的血液,故肺循环血流量增加,严重者可达体循环血量的4倍。由于肺循环血流量增加,故可引起右心室及肺动脉压升高,甚至可出现相对性的肺动脉瓣狭窄,造成肺动脉和右心室之间存在压力差。在晚期病例肺动脉压显著升高、肺动脉口显著狭窄或右心衰竭使右心压力高于左心时,可出现右至左的分流而引起发绀。 妊娠分娩后由于肺血管阻力升高,可发生逆向分流,在极少数产妇,由于产后失血过多,全身静脉血回流不足而发生血管收缩,使大部分肺静脉血经过房间隔缺损处进入右心房,未进入左心室,导致排血量不足,甚至可发生心脏骤停。故育龄妇女的房间隔缺损应于妊娠前修补,以防加重病情。 2﹒临床表现 (1)症状:本病症状随缺损的大小而轻重不一,轻者可完全无症状,仅在体格检查时发现本病。重者劳累后出现心悸、气喘、乏力、咳嗽与咯血。 本病后期可出现右心衰竭,有静脉充盈、肝大、水肿、发绀等表现。本病可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偶有由于扩大的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而引起声音嘶哑,但并发感性心内膜炎者少见。 (2)体征:缺损较大者发育较差,皮肤苍白,体格瘦小,而左侧前胸由于长期受增大的右心室向前推压而隆起,有些患者甚至有胸椎后凸或侧弯。望诊与触诊时,可发现心前区有抬举性而弥散的心尖搏动。叩诊时心浊音界扩大。听诊时在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听到Ⅱ~Ⅲ级的收缩期吹风样喷射性杂音,此杂音大都不伴有震颤,但在第一及第三肋间胸骨左缘往往亦有同样响度的杂音,此杂音系由于循环血流量的增多和相对性肺动脉瓣狭窄所致。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多数增强,并有明显分裂。 并发显著肺动脉高压时,左至右分流量减少以致消失,并可出现右至左分流,患者有发绀。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分裂此时可不显著。当肺动脉高压引起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时,胸骨左缘可有高调的吹风样递减型舒张期杂音。

房间隔缺损病历

房间隔缺损病历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房间隔缺损病历 患儿XX,6岁,男童,因“气促、乏力5+年,加重5+天”入院。 1.患儿系学龄期儿童; 2.慢性病程,缓慢发作; 3.主要表现:患儿生后较同龄小儿少动,少活动后便气促、乏力,需停止活动休息,开始时患儿家长未予以重视,但随着年龄增长患儿症状越来越明显,于5+天前患儿感冒后气促加重,伴四肢乏力、面色苍白、多汗、咳嗽等症状;在外口服感冒药治疗后无效;患儿家长为求治疗,遂急送至我院门诊就诊,门诊以“1.房间隔缺损,2.支气管肺炎”收入我科住院治疗;患儿病后神清、精神较差,大小便正常,生长发育缓慢。 4.入院查体:T 36.5℃, P 100次/分,R 20次/分,W 20kg,慢性病容,面色苍白,神清,精神较差,步入病房,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头形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唇紫绀,咽充血,颈软,颈部淋巴结无肿大。胸廓对称,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湿罗音。心界扩大,心率100次/分,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喷射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心音(P2)亢进、固定分裂。腹平软,肝脾未扪及,双肾区无叩痛,移浊(—),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 5.辅助检查:X线:以右心房、右心室增大为主,肺动脉段明

显突出,肺叶充血明显,可有肺门“舞蹈”,主动脉影缩小,心影略呈“梨形”。肺纹理增粗,双肺可见斑块状阴影。 初步诊断及依据: 1.房间隔缺损依据:患儿系学龄期儿童,慢性病程,缓慢发作;因“气促、乏力5+年,加重5+天”入院;症状:气促、四肢乏力、面色苍白、多汗、生长发育缓慢等症状;查体:心界扩大,心率100次/分,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喷射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心音(P2)亢进、固定分裂;辅查支持;故诊断。 2.支气管肺炎依据: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湿罗音;辅查支持;故诊断。 鉴别诊断及依据:其他先心病及呼吸系统疾病。 诊疗计划:儿科护理常规,积极完善相关检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