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职土建类专业《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高职土建类专业《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高职土建类专业《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高职土建类专业《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高职土建类专业《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职土建类专业《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的教学特点,从设计理念和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重构;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课程改革;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实践与考核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一种教育模式,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和培养目标,主要培养适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岗位等第一线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作为高职土建类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如何适应高等职业教育要求,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就如何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做了积极的改革和探索。

一、高职土建类《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的设计理念

《建筑力学与结构》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和工程监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后续施工、造价等课程的学习做好基础支持,课程内容深度调整和融合,课程的内容由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重构课程内容,科学设计学习任务,进而实现知识传授与岗位能力培养的融合,真正体现够用为度、学以致用的原则。

二、职称论文发表教学内容重构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及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以“够用为度”满足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支撑后续课程为原则,根据对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分析,重构课程内容,将《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及《平法施工图》整合为一门新的课程——《建筑力学与结构》。形成以工学结合为目的课程体系,从建筑结构设计的工作流程入手,建立相对应的学习型工作任务,形成新的课程架构。

1.学习型任务设计纲要。《建筑力学与结构》理论课程的内容由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科学设计了学习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和实践一体化,课程内容以工作内容进行序化。6项学习型工作任务组成:建筑结构布置、力学基本知识、建筑结构荷载、力学计算、建筑结构、平法施工图组成,见图1。真正体现够用为度、学以致用的原则。建筑力学与结构领域学习型任务设计见图2。

2.综合性教学任务的设计思想与案例。

(1)设计思想。本课程综合性教学任务的设计思想是以高职教育目标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技能为目的进行实践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为实践性教学课程,以教学实训的形式出现,根据修订和完善的土建类专业《楼盖设计实训大纲》和《施工识图和翻样实训大纲》,编写了土建类专业的建筑识图综合练习指导书、楼盖课程设计实训指导书,保证实训开出率为100%。

(2)设计内容。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楼盖设计实训一周,建筑识图与翻样练习1周。楼盖设计实训,时间为一周(示例),见图3。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革新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自开设以来,课题组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不断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以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1.教学方法。

(1)项目驱动。根据学生的就业需求,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实际任务为载体,将课程教学和工程实际有效结合,本课程分了6个学习型工作任务和10个单元学习任务,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见图4。

(2)案例分析。在课程的6个学习型工作任务和10个单元学习任务学习中,引入工程实际案例,通过理论学习和案例剖析,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情境教学。利用仿真模型、实际工程图片、教学录像等学习情境进行教学,将学生带入实际工程场景中,化难为易,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轻松接受所学知识。

(4)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原来在课堂上不易表现出来的工程实体结构,以图片、图像、视频、动画、实物演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5)演练讨论。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学与教。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应用启发引导、课堂讨论的形式,教师布置讨论主题,提供参考资料,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讨论,教师进一步的总结和深入分析,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启发式学与教的有效融合。

(6)现场教学。根据岗位能力需求,加强实训、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我们在校内开设了土工实验,施工图的识读与翻样实训,模型制作实训,钢筋工、砌筑工工种培训。充分利用校外的实训基地,让学生到现场以参观的形式增加学生对房屋建筑的了解,以顶岗实习的形式,让学生去亲自接触实际工程。

2.教学手段的应用。

(1)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①多媒体教学设备与软件。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投影屏幕、投影仪、扩音机、麦克风、扬声器、电脑等;多媒体教学软件包括教学课件、工程图片、试验录像、教学动画、三维动画等。通过多媒体综合设备和各种软件等教学手段提供声情并茂、图文并茂、多感官冲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②仿真教学环境。仿真教学环境包括了校外、校内的实训基地、模型室、三维动画室、土工试验室、设计实训室等。通过各种仿真教学环境力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接近于工程实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强学生对课题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进师生间的相互沟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为相关照片。

(2)网络教学环境。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为了满足学生进行网络自主学习的需要,学院有针对性地建立了网络课程平台,可实现校内和校外的访问。课程网站上有充沛的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包括有:课程标准、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课件、课程设计指导书、互动环节等模块,课程组老师自行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发布于校园网,供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师生互动交流,及时解决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可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考试大多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工程应用结合程度较低。因此,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在注重过程考核的基础上,可以选择虚拟或真实的工程项目,按照项目要解决的问题,结合地基基础教学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解答,答案可能是不确定的。这样既达到考核目的,又通过考试对工程实际有比较准确的了解,为学生将来毕业从事相关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建筑力学与结构》的教学改革任重和道远,课题组成员将这一改革持续改进,和同行业的兄弟院校交流沟通,达到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熟练职业技术能力、扎实专业应用知识、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胡兴福.建筑力学与结构[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3]白俊,黄丽华.高职土建监理专业建筑力学与结构课教学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0,12(7).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初探 [摘要]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高职院校在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前提下,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正确把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创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将有利于创新完成人才培养目标,从而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幅度提高。 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背景 目前,高职院校已经普遍认识到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一些高职院校在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两方面 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1.从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出发,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及时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设置和调整专业结构,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同时,与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使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从而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近5年来,高职院校普遍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机制,探索工学交替、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与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职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 实践能力。 二、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现存的问题 1.高职院校虽然理论上采用横向为主的模块式教学体系,强调技能进课堂,明确实验、实训、实习三个环节,但受制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学科知识本位的影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没有从教学方式和课程导向上真正转变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模式。 2.由于教育部大力倡导推行工学结合,一些高职院校给所有的课程都贴上了“工学结合”的标签,要求所有的课程都要进行工学交替,套进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模板进行教学。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进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取得较好效果,而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由于 不适合或不完全适合进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而事与愿违。 三、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可行措施 (一)课程改革必须审慎选择重点专业 选择课程改革专业时必须审慎、科学、可持续,关键是考查其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所开设的课程是否具有改革的可操作性,其改革成果是否具有可对比分析和参考性。例如,有些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社会考证对接,主干课程全部为社会考证课程,如果强行进行课程改革,会致使学生失去考取证书的优势。而有些专业虽然近年很热门,各大院校争相开设招生,但办学历史短,招生人数少,甚至有

土建类专科技能测试考试要求

2015年福建省高职入学考试 土建类专科技能测试考试要求 受招生高职院校的委托,特制定土建类专科职业技能测试的考试要求。本技能测试考试要求以教育部2014年颁布《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为指导,按《2015年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大纲》的要求,以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用书目录中本专业相关教材为参考,依据现行的国家标准《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10)、《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10)的各项规定,测试考生理解《土木工程识图》相关基础理论和掌握手工绘制土木工程图样的方法。 Ⅰ测试内容与要求 一、测试项目 使用图板、丁字尺等绘图工具,绘制指定图幅的图框线、标题栏;抄绘建筑平面图(铅笔图)。 二、测试时间 90分钟 三、测试要求 1、能正确使用图板、丁字尺等绘图工具绘制图纸; 2、掌握标题栏线型线宽的要求,能在正确位置绘制指定标题栏; 3、掌握比例的概念,能根据给定的尺寸和比例绘制图纸; 4、掌握建筑平面图的内容、绘制步骤及各细部的绘制要求;

5、掌握尺寸标注各组成部分的规范要求; 6、掌握仿宋字不同字号的含义,仿宋字书写工整,符合规 范要求。Ⅱ测试形式与环境 一、测试形式 根据试卷要求,在普通教室测试环境下,使用常用绘图工具手工绘制铅笔图(无需用水笔勾描)。 二、测试环境 1、测试环境为普通教室或制图室,提供单人单桌进行考试(绘图时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不得影响左右同学的绘图); 2、主考校方统一提供图纸。 注意事项: 1、考生必须自带2号图板、丁字尺、三角板、圆规、建筑模板、铅笔、橡皮、小刀、擦图片和胶带纸等绘图工具; 2、除以上规定的工具及用品外,考生不得将任何纸张、书籍、计算器、手机等与考试不相关的物品带入考场。

课程项目化_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走向的选择

课程项目化: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走向的选择 路海萍 摘要:课程项目化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课程项目化的设计要符合三个原则:实践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和思考性原则。同时,要注意选取项目的内容、组织项目的顺序,以及解决好课程教材、教学基地和相关保障机制的建设问题。 关键词:课程项目化;工作体系;知识表征方式 作者介绍:路海萍,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高等职业教育和教育心理研究(江西南 昌 330013)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产生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课程问题,从更深层次看,是由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具有明显学科化倾向的课程模式 不协调造成的。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类型,其人才培养规律不同于学术人才培养规律。当前高职教育所面临的核心任务是课程的改革,其中,课程项目化是突出高职办学特色、促使课程改革走向优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课程项目化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课程项目化是指根据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训练具体技能的项目,并根据项目组织原则实施教学与考核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课程设计。课程项目化立足职业岗位要求,把现实职业领域的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实际工作内容和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把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主体内容,并与国家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相衔接,若干个项目课程组成课程模块,进而有机地构成与职业岗位实际业务密切对接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项目化的体系结构符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律 长期主导高职教育的学科课程模式,其基础体系是学科体系,学科体系的结构是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所建立的学科门类 和学科内部知识的组合关系。显然,学科结构与学术教育的功能相联系,因此,学科课程的功能定位必然是培养学术型专门人才,学科课程模式主导的局面必须改变。课程项目化模式的基础体系是工作体系,所谓工作体系是指围绕职业工作目标的达成,不同的工作任务按照其特点和属性,尤其是工作任务的内容和顺序的相关性所组成的工作任务体系。该体系的基本逻辑关系是基于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 务的相关性。在工作体系中,工作知识依附于工作体系而存在,工作知识是在以建设、改造世界为主要目的的工作实践中“生产”出来的,它们的产生完全出于工作任务达成的需要,依附于工作实践过程而存在;而学科知识是在以认识世界为主要目的的学术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尽管随着理论技术的发展,学科知识在工作体系中获得了越来越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 1、国家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是和高等本科教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它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型(技术应用性或职业性)人才。这种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训,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 3、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路是什么?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4、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1)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2)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岗位技术要求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的培养方案。 (3)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例。 (4)以“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关键。培养学生获得“多证书”。 (5)产学研结合,院企结合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由之路。 (6)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的办学方向。 5、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是什么? 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院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6、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内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办学指导思想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2)专业设置要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不是针对学科而是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基于职业分析,根据职业的变化,以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灵活设置专业,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 (3)课程体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主线,更加讲求实效,减少相关课程内容重叠,注重改造重组,侧重实用,适当减少理论教学。 (4)素质教育要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并要以专业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计算机应用、英语和人文等综合素质教育为支柱。 (5)围绕培养目标的实现,建设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立满足实践能力、专业职业技能培养要求的院内外实训基地和实践训练体系。 (6)建立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 (7)建立以就业率、就业质量、社会诚信度为主要杠杆的产学合作,多元投入、优胜劣汰的机制。 7、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案设计(一)

教案

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系,如结构自重、家具及人群荷载、风荷载等。间接作用是指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原因,如地震、基础沉降、温度变化等。 4.按照承重结构所用的材料不同,建筑结构可分为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木结构和混合结构五种类型。 1.1.2建筑结构的功能 (1)结构的安全等级 表1.1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安全等级破坏后果建筑物类型 一级很严重重要的房屋(影剧院、体育馆和高层建筑等) 二级严重一般的房屋 三级不严重次要的房屋 (2)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表1.2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分类 类别设计使用年限(年)示例 1 5 临时性结构 2 25 易于替换的结构构件 3 50 普通房屋和构筑物 4 100 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 (3)结构的功能要求 建筑结构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应满足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三项功能要求。(4)结构功能的极限状态举例讲解举例讲解

教案 授课题目 1.2 结构抗震知识授课时间 3.1 授课时数 2 授课方法讲授 教学目标掌握地震的类型及破坏作用,抗震设防分类、设防标准及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地震的破坏作用及抗震设防目标 教学难点地震的破坏作用及抗震设防目标 教学容、方法及过程附记 新课导入:1976年7月28日,在省、丰南一带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 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和市受到严重波及,地震破坏围 超过3万平方公里,有感围广达14个省、市、自治区,相当于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一,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市区。 1.2.1地震的基本概念 (1)地震基本概念 1.地震俗称地动,是一种具有突发性的自然现象,其作用结果是引起地面的颠簸和摇晃。 2.地震发生的地方称为震源。 3.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 4.震中附近地面运动最激烈,也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叫震中区或极震区。 5.震源至地面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6.地震按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火山地震、塌陷地震、人工诱发地震以及构造地震。 7.根据震源深度不同,又可将构造地震分为三种:一般把震源深度小于60Km的地震称为浅源地震;60~300Km称为中源地震;大于300Km成为深源地震。中国发生的绝大部分地震均属于浅源地震。举例讲解

2015重庆中职对口高职招生土建类技能考试大纲

2015重庆中职对口高职招生土建类技能考试大纲 土建类技能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2015年重庆市中职对口高职招生土建类专业技能考试是由中等职业学校(包括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土建类相关专业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二、考试依据及要求 1.考试依据 (1)《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等9门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9]8号); (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 (3)《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10);《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10); (4)《11G101系列平法制图规则及构造详图》。 2.考试要求 土建类专业技能考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建筑工程图的识读与绘制、工程测量、建筑主要工种操作。具体要求如下: (1)能用CAD正确绘制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 (2)能正确识读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 (3)能正确选用测量仪器进行水准测量、角度测量、坐标测量与坐标放样,并能正确处理相应的测量数据; (4)能正确选择和使用钢筋工、砌筑工等工种常用机具设备; (5)熟练掌握钢筋工、砌筑工等工种的工艺流程; (6)能正确进行钢筋工、砌筑工等工种的操作。 三、考试时长及方式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试方式:现场绘图和操作。 四、考试内容 (一)建筑工程图的识读与绘制 1.使用AUTOCAD2007-2010绘制指定的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 2. 梁、板、柱等结构施工图识读。 (二)工程测量 1.水准测量:利用水准仪进行普通水准测量和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与计算; 2.角度测量:利用经纬仪进行测回法和全圆测回法进行水平角的观测和计算,熟练掌握利用经纬仪进行竖直角的观测和计算; 3. 坐标测量与坐标放样:基本能利用全站仪进行坐标测量和坐标放样。 (三)建筑主要工种的操作 1.砌筑工种施工操作:利用常用工具进行墙体砌筑并进行相应的质量评定; 2.钢筋工种施工操作:钢筋的下料、制作、绑扎、成型及其质量评定。 第 1 页共1 页

项目化课程改革及考核实施方案

项目化课程改革及考核实施方案 (讨论稿) 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深入推进内涵建设,全面推动学院山东省高等教育技能型特色名校建设工程,在广泛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特制订学院项目化课程改革及考核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精神和《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实现山东省高等教育技能型特色名校建设为抓手,以教学方法改革为先导,以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为落脚点,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课程为单位,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来驱动,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深入探索能力本位的”6·2·1”课程教学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目标和任务 (一)项目化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1.建设一批优质精品的项目化课程; 2.创新能力本位的课程教学模式; 3.提升学院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4.提高学院整体教学质量。 (二)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工作任务 1.树立正确的高职课程建设理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课”,不要教“书”;把能力本位的课程从理论思维教学,变成以职业能力训练为主;把课程内容从以教师讲授和课本知识为载体,变成以完成项目任务为载体;把课程从以教师讲授为主,变成由教师积极引导创造学习环境条件为主;把课程评价从以“教师讲的好”、“老师完成教学进度”为准,变成以学生富有兴趣、职业技能明显提高为准。 2.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培养。 项目化课程建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能力本位的课程,教师的职业能力是关键。学院将通过加强教师能力本位的项目化课改培训、鼓励教师企业锻炼、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等措施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3.完成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要提炼本课程的具体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课程能力训练项目,课程能力训练的操作办法,课程对学生的能力评价,课程教学的成果(证书、竞赛、作品、事件)等内容,构建全新的课程教学内容。 4.完成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要有明确的能力目标,以一个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结合职业岗位的、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为引导,结合工作任务,在项目化教学中导入知识和核心能力,逐步深入,能力训练方法要求具体,能力、知识、素质要有考核。 5.完成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测评。

(完整版)《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题库试题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 一、填空题 1、力是。 2、力是矢量,力的三要素分别为: 3、刚体是 4、所谓平衡,就是指 5、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一般分效应和效应。 6、二力平衡条件是。 7、加减平衡力系原理是指。 8、力的可传性是。 9、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力的 10、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矢量等于,合力在某轴上的投影等于。 11、力矩的大小等于__ ____和__ _______的乘积。通常规定力使物体绕矩心 12、当平面力系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时,则其合力对于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等于力系中各分力对同一点之矩的 13、力偶是。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效应只有。 14、力偶对物体的转动效应取决于、__ __、 ___ _三要素。 15、只要保持力偶的三要素不变,可将力偶移至刚体上的任意位置而不改变其作用效应. 16、平面力偶系的合成结果为_ ,合力偶矩的值等于。 17、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均可从 _到刚体上任一点,但必须同时在附加一个。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同时存在,并且两力等值、反向共线,作用在同一个物体 上。() 2、力的大小等于零或力的作用线通过矩心时,力矩等于零() 3、力偶无合力,且力偶只能用力偶来等效。() 4、力偶对其作用面内不同点之矩不同。() 5、分力一定小于合力()。 6、任意两个力都可以简化为一个合力。()

7、平面一般力系的合力对作用面内任一点的矩,等于力系各力对同一点的矩的代数和。() 8、力是滑移矢量,沿其作用线滑移不改变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三、计算题 1、计算图示结构中力F对O点的力矩 2、试计算下图中力对A点之矩 四、下列习题中,未画出重力的各物体的自重不计,所有接触面均为光滑接触。 1、试画出下列各物体(不包括销钉与支座)的受力图。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改革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改革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类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职业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设置显得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必须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加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树立能力本位、岗位目标的课程观,根据岗位能力的要求,科学合理地构建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努力培养高素质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一、当前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两大弊端 1.实践环节薄弱。高职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教育,其课程设置应该为培养具有应用技能、职业素养、实践智慧的高技能人才服务,遵循“能力本位”课程观,突出实践在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而当下的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理论知识依然是教育内容的主宰。这就必然造成课程建构与课程目标的冲突、培养手段与培养目标的背反,其结果只能离人才培养的目标越来越远。 2.课程结构不当。专业课比例过大,而对基础课重视不够;必修课过多,选修课较少;重课堂教学,而轻活动课程;重视显性课程,而忽视隐性课程等。其结果是课程门类多,课时多,学生负担重,自学时间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特长,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才能。 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 1.基础性。重视基础教育已经成为各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虽然是要培养技术应用 型人才,但是并不是说只学专业课就可以了,基础课就不重要了。相反,强调基础课的学习和达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通过基础课的学习,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基础课的学习,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 2.针对性。课程设置要根据专业培养目

土木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土木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土木工程专业) 1概述 土木工程是建筑、桥梁、道路、隧道、岩土工程、地下工程、铁路工程、矿山设施、港口工程等的统称,其内涵为用各种土木建筑材料修建上述工程的生产活动及其相关工程技术,包括勘测、设计、施工、维护、管理等。 土木工程是国家重要行业和支柱产业,为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提供各类设施,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物质文明的基础保障,对拉动社会经济有重要作用,满足人们不断提高需求的现代土木工程也促进了材料、能源、环保、机械、服务业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在今后相当长的阶段会面临更高居住质量,更高出行需求,更全方位的空间拓展,更系统的基础设施维护、改造与升级,以及更强抵御灾害能力等诸多方面的挑战,这些挑战也构成了土木工程专业长久不衰、不断创新的原动力。 土木工程是一门工程与技术相结合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土木工程的主干学科是结构工程学、岩土工程学等,以数学、物理学、化学、力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为基础,与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水工结构工程,铁路、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等学科相互交叉。 土木工程专业分基本专业和特设专业,培养的人才面向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即数据收集、计划或者规划、设计、经济分析、现场施工以及日常运营或维护。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工程的理论分析、设计、规划、建造、维护保养和管理、研究和教学等方面的工作,经过规定的执业实践年限,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以报考并获取不同等级的相关注册职业认证资格。 2适用专业范围 2.1?专业类代码 土木类(0810) 2.2?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土木工程(081001) 3培养目标 3.1?专业培养目标

[课程改革,高职,院校]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 摘要结合高职教育特点,从教学理念,教材,教学内容等方面,针对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做综合分析与探讨。阐述公共基础科学的高等数学,应当依据新课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需要,结合学生特点,使课程改革向专业化靠拢,提高学生数学知识掌握能力为专业课提供服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 Discussion on Advanced Mathematics Curriculum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UO Xiaohai (Inner Mongolia Vocational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70) Abstract Combined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n terms of teaching philosophy, teaching, teaching content, specific to Higher Mathematics Curriculum Reform do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Elaborate public basic scientific mathematics, personnel training should be based on the needs of the new curriculum in vocational colleges,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so close to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reform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master mathematical knowledge to provide services for specialized courses.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advanced ,athematics curriculum; reform 0 前言 传统教学的弊端是针对书本备课,教师怎么样教授,学生就跟着怎么样去学习,通过教师对所教授内容的理解来左右学生,可以理解为学生完全是被动的学习。而在新课程标准之下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更新了教与学的内涵:它认为课堂教学学生与教师是共同的组成部分,师生应该是合作互利中一起学习、共同进步,最终达到双赢的结果,对学生这一主体的要求也应当予以重视,对学生从前所拥有的知识或者是经验给予足够的尊重,结合学生自身帮助学生提高与发展,对学生合理的特质发展予以鼓励,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掌握学习主动权和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因此,高职院校提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今天,对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进行改革是十分紧迫的。 1 针对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我国对学生的教育已随着时代对教育的新标准从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化,简单一点说,就是从以前的照本宣科,向现代化科学化的教育理念迈进。尤其针对高职院校的课程,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

温岭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和《台州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从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办学实际出发,努力打造多样化的选择性课程体系,深入探索建设“模块化课程”的选择机制、“工学交替”的教学机制和“做中学”的学习机制,积极创新中等职业教育育人模式,加快推进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温 岭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增强选择性。以学生的充分发展为教育之本,尊重学生的可塑性变化,尊重学生的兴趣特长,尊重学生的选择性需求和成长意愿,在教师有效引导的同时,赋予学生更多的课 程选择权、专业选择权、学制选择权,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突出专业性。将专业教育贯穿就业教育与升学教育始终,在夯实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分别开发满足直接就业需要的课程系统和满足继续升学需要的课程系统,建设既能突出专业特点又能适合综合发展的多样化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追求实效性。摒弃阻碍课程改革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评价观,改革与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不相适应的教学方案、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切实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效益。 注重灵活性。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利用灵活多样的资源,创新灵活多样的途径,不断充实和丰富职业教育教学形态。 坚持统筹性。做到近期和长远相统筹、局部和全面相统筹、点和面相统筹,整体规划,渐次推进。2015年上半年,由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在部分专业先行试点,积累经验.2015年下半年,全市全面推行中职课程改革。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多样化选择机制。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未来热点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未来 1、高职教育十年大发展的回顾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已走过了十多个年头。回顾这十年,是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十年,也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从无到有,到发展壮大的十年,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高等教育大国的伟大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1院校建设——从示范院校到国家骨干院校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走过了一个从“新生事物”到“星火燎原”再到“遍地开花”的发展历程,截止到2009年全国2009年,全国独立设置高职院校1215所,招生313万人,在校生965万人;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已达到74所,2010年的招生计划为27万人,无论是院校数量还是招生规模都超过了本科院校,成为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高等职业教育坚持贴近地方产业,积极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10年来培养了近1300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2002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次会议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这次会议强调:“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努力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积极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这次会议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高到了国家战略高度,也是这一次会议第一次突出了建设国家示范院校的课题。 为落实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精神,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2006年十一月十六日,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十六号文件。2006年十月三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布了《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启动了国家示范

广东自考03303建筑力学与结构大纲

附件1 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代码:03303)课程考试大 纲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二、课程容和考核目标 第1章静力学基本知识 1.1静力学基本公理 1.2荷载及其分类 1.3约束与约束反力 1.4受力分析和受力图结构的计算简图 1.5力矩与力偶 1.6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方程 1.7平面力系平衡方程的初步应用 第2章静定结构的力计算 2.1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2.2力平面静定桁架的力计算 2.3梁的力计算与力图 2.4静定平面刚架的力计算与力图 2.5三铰拱的力 2.6截面的几何性质 第3章杆件的强度与压杆稳定 3.1应力与应变的概念 3.2轴向拉伸(压缩)杆的应力与应变 3.3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3.4材料强度的确定及轴向受力构件的强度条件 3.5梁的弯曲应力、梁的正应力、剪应力强度条件 3.6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3.7组合变形 3.8压杆稳定 第4章静定结构的变形计算与刚度校核4.1结构的变形与位移 4.2二次积分法求梁的位移 4.3虚功原理单位荷载法计算位移 4.4刚度校核 第6章建筑结构及其设计基本原则 6.1建筑结构分类及其应用围 6.2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则 第7章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受力构件7.1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7.2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7.3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7.4受弯构件的其他构造要求 7.5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7.6钢筋混凝土构件变形和裂缝的计算7.7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第8章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8.1现浇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 8.2现浇整体式双向板肋梁楼盖 8.3楼梯 第10章地基与基础 10.1土的工程性质 10.2基础的类型及适用围 10.3浅基础设计 10.4桩基础设计 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附录:题型举例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_彭德红_许名标

[收稿时间]2015-12-17 [基金项目]2015年度浙江省高校国内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项目(项目编号:117),2015年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项目编号:Y201534814)。 [作者简介]彭德红(1979-),女,湖南长沙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建筑工程方面的研究。 年 月September [摘 要]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的状况到底怎样,弱在哪里,如何推进?建立土建类专业校企之间深度融合的长效合作机制, 能真正提升实训技能水平,同时,大力倡导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产教创的重要工作。应该充分分析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的影响因素。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的机制包括机制保障、合作模式、双向兼职、双向培训、柔性定岗、订单培养、课程体系、管理制度等方面。 [关键词]高职土建专业;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运行机制[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6)09-0030-02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义乌322000)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业教育”是在当今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全面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是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2015年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大力倡导创业教育,以完善制度标准为重点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主线推动继续教育取得实质性进展,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人民群众接受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如何进一步开展好土建类专业校企深度融合的合作模式、提升办学水平、提高学生就业质量,是高职院校需要认真思考的话题。 一、影响因素分析(一)建筑企业的影响因素 影响建筑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企业因素主要有:建筑企业的规模、企业性质、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企业的需求等。其中,企业规模是影响企业参与高职教育和培训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企业规模越大,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积极性就越高,投入力度也更大。 (二)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 建筑企业所处的土建行业性质及其培训传统、创业就业制度、政府培训政策、国际市场的竞争、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企业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发达程度、创业氛围营造、创业理念形成等都是外部影响因素。 (三)高职院校的自身因素 自身因素主要有高职院校类型、内部机制(驱动、沟通和分配机制等)是否健全、院校对需求的研究、院校的教学质量标准与要求等。 (四)师生观念的固化因素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还有很多老师、很多学生的思想观念固化,认为进入大学,学好专业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唯一途径。殊不知,创业是一种高质量就业,在解决自身就业问题的基础上,还可以为其他大学生创造就业岗位和机会。 二、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一)政府发挥职能,提供机制保障 在德国,实行双元制教育体系,立法强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我国目前还没出台强制企业参与教育的法律法规,大学教育经费主要来源是学费,学生是经费的主要承担者。学生完成学业后进入企业,而企业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几乎没有投入,属于无偿行为。在校企合作中,政府应当加大行政干预力度,制定政策带动企业参与教育,将税收与企业参与教育的贡献大小相结合。学校作为受益方,应敦促政府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以实现校企真正意义的深度融合。 (二)“校、企、政”三位一体,共创合作新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学校的作用很关键,要主动与企业、兄弟院校组建资源、利益联营体。除了校企之间联营以外,企业之间、企业政府之间,也应建立联系,达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联营体中,政府可以促进院校、企业的互惠共赢,院校则应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校企、校校联合,互利互补,提高联营体抗风险能力。 (三)校企双向兼职,打造双师团队 教师可以为企业产品研发、技术攻关提供智力支持,参与企业项目,可以加快“理实一体”教改进程,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技术零对接。学校可以聘请企业实践经 彭德红 许名标 30 https://www.doczj.com/doc/fe5508979.html, 本文摘自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一稿)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化课程改革实践

(一稿)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化课程改革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化课程改革实践 摘要:职业教育课程正处于深刻变革阶段,改革势在必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改革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建设的核心部分。项目化课程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基本方向,是高职课程改革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实质就是课程与项目的双向整合,即课程项目化与项目课程化。以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的电磁应用技术课程作为案例,介绍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具体做法,以期提出可供借鉴的课改结论。 在职业教育不断变革的大趋势下,对高职课程的改革是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项目化课程改革是目前大家正在探索的一种很有价值的方法,能有效推动专业建设,推动师资建设,推动教学环境建设,推进内涵上的工学结合,推进“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研究”。它是一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进行的课程改革模式。首先,分析职业岗位群、职业能力,确定主要工作任务和典型工作任务,然后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能力训练项目以及考核方案。项目化课程改革要求课程和教学必须基于工作过程,与具体的职业活动相联系,这样可以从根本上保证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促使职校学生能学以致用,满足职业岗位工作要求,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从而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由量到质的提升,更好的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化课程改革提出的背景 课程建设是高职内涵建设的核心。近年来,对高职课程的改革如火如荼。其目标是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以形成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质上,高职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或多或少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此同时,一些深层的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 (一)高职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1、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没有面向工作岗位 长期以来,由于受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定势的影响,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往往重“高”而轻“职”,但这个“高”又看不到“高”在哪里,因为目前“高职”有许多专业与“中职”相似, 没有体现出与“中职”的具体区别。高职的定位问题,直接影响到培养目标的制定;而培养目标又是课程

高职高专音乐教育课程革新

高职高专音乐教育课程革新 新世纪以来为增强世界文化软实力竞争,我国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音乐教育专业得到迅猛发展,但目前其课程结构及课程内容却不尽合理,为实现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根本和前提,本文根据当前高职高专音乐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从专业基础课程的民族化、专业技能课程的师范化,以及职业课程的能力化三个方面探讨音乐教育课程改革。 一、当前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基础课程的严重西化 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中外音乐史及欣赏》、《音乐作品分析与儿童歌曲创编》等,现在《基本乐理》课程中,学生首先学习的是五线谱、简谱,而我国流传几千年的乐谱,如俗字谱、工尺谱等却没有纳入课程之中;同样西方的七声音阶大小调首先进入学生的乐理知识体系,而我国的民族五声音阶、民族调式则因西洋大小调的先入为主,常常被学生所忽略;目前《中外音乐史及欣赏》课程是将中国音乐史及欣赏与西方音乐史及欣赏二者合并,这样虽然有益于知识的综合贯通,但因受音乐教育西化的影响,很多老师授课中习惯安排大量的西方音乐史及欣

赏内容,然而尽管我国民歌、戏曲、曲艺,民族器乐等民族民间音乐中有很多精品,却很少被介绍到课堂来。另外,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还有很多优秀的民族音乐没有进入课程;同样《基础和声》课程因长期受专业音乐院校的影响,内容上以西洋传统和声学为主,关注和声理论,重视四部和声连接等,由于和声课程内容难度较大且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和声课程的兴趣锐减,最终导致最简单的和声连接学生都掌握不了,进而影响了其即兴伴奏能力的形成。另外,新世纪伊始基础音乐教育已将世界多元文化音乐纳入课程之中,而目前高职高专音乐课程体系在这一领域却是空白,因此专业基础课程急需改革。 (二)专业技能课程缺乏师范性 多年来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一直套用音乐学院的课程体系,在技能课程方面向音乐学院表演系看齐,只重视技能课的训练而忽略了师范性。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技能课程有《钢琴与即兴伴奏》、《声乐》、《舞蹈》、《合唱与指挥》等,从专业技能课程的结构上看,目前高职高专音乐教育长期将钢琴作为唯一的必修乐器,我国民族乐器在高师课程体系中是缺失的,无疑极大地影响了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另外在课程教学上很多学校的钢琴老师在教学上依然延续音乐专业院校的教学模式,教学上偏重于技能,关注大量练习曲、乐曲的训练,追求弹奏大型的乐曲或难度较高的练习曲,学生的钢琴技巧规范而娴熟,但简单的儿歌即兴伴奏能力却相当薄弱。从技能课程的内容结构

建筑力学与结构总结1

第四章楼梯 1.按结构形式及受力特点不同将楼梯分为梁式楼梯和板式楼梯。 2.阳台,雨篷,屋顶挑檐等是房屋建筑中常见的悬挑构件。 第五章抗震 1.地震按其成因可划分为四种: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 2.根据震源深度d,构造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d<60km),中源地震(60km300km)。 3.地震波: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这种波称为地震波。体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行波称为体波。 面波:在地球表面传播的行波称为面波。 4.地震灾害会产生:地表破坏,建筑物的破坏和次生灾害。 5.地震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强度或大小的一种度量指标。 6.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种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7.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抗震规范》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将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分为以下四类: 甲类建筑: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有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 乙类建筑: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 丙类建筑:属于甲,乙,丁类建筑以外的一般建筑。 丁类建筑: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8.建筑抗震设防目标:“三水准,两阶段”第一水准:当遭受多遇的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一般应不受到损坏或不需修理仍能继续使用。 第二水准:当遭受到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可能有一定的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经修理仍能使用。 第三水准:当遭受到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地震影响时,建筑不致倒塌或产生危机生命的严重破坏。 第一阶段设计:按小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盐酸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以及在小震作用下验算结构的弹性变形,以满足第一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要求。 第二阶段设计:在大震作用下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以满足第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要求。 9.基底隔振技术的基本原理:建筑隔震技术的本质作用,就是通过水平刚度低且具有一定阻尼的隔震器将上部结构与基础或底部结构之间实现柔性连接,使输入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和加速度大为降低,并由此大幅度提高建筑结构对强烈地震的防御能力。在许多应用实例中,隔振器是安装在上部结构和基础之间的,因而又称其为基地地震。 10.隔震结构体系基本特征: A.隔震装置须具有足够的竖向承载力。B。隔震装置应具有可变的水平刚度。 C.隔震装置具有水平弹性恢复力。D。隔震装置具有一定的阻尼和效能能力。 第六章砌体结构设计 1.砌体结构的优点 1)与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砌体结构材料来源广泛,取材容易,造价低廉,节约水泥和钢材 2)砌体结构构件具有承重和围护双重功能,且有良好的耐久性和耐火性,使用年限长,维修费用低。砌体特别是砖砌体的保温隔热性能好,节能效果明显。 3)砌体结构房屋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工程总造价低,而且具有良好的整体工作性能,局部的破坏不致引起相邻构件或房屋的倒塌,对爆炸、撞击等偶然作用的抵抗能力较强。 4)砌体结构的施工多为人工砌筑,不需模板和特殊设备,可以节省木材和钢材,新砌筑的砌体上即可承受一定荷载,因而可以连续施工。 5)当采用砌块或大型板材做墙体时,可以减轻结构自重,加快施工进度,进行工业化生产和施工。 2.砌体结构的缺点 1)砌体结构自重大。一般砌体的强度较低,建筑物中墙、柱的截面尺寸较大,材料用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