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教学质量评价

数学教学质量评价

数学教学质量评价
数学教学质量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摘要

学生的学习状况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分不分析了与学生学习状况有关的各个方面(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师资水平)的因素,对其学习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以使得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能够合理公正,并可据此有针对性地寻求改善方法。

文中,我们首先对给出的调查表数据进行了计算与分析,通过分析发觉调查表中的第3、4题的数据大部分无效。然后我们对调查表给出的问题进行了整合分类,排除3、4题,并单独列出第6题之后,将剩余的问题分不分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师资水平三类。之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各班学习状况的三方面指标进行了量化分析。又依照量化结果对学习状况进行了总体分析。在对教学班进行分类时我们采纳了模糊聚类分析模型,选取了不同的 值,依照各班学习状况的三方面指标水平是否相同进行了不同的分类。

关键字

学习状况模糊评判模糊聚类权系数向量隶属度

目录

一、问题重述和分析--------------------------4

1.1问题重述

1.2问题分析

二、模型假设------------------------------------4

三、符号讲明------------------------------------4

四、模型建立与求解---------------------------5

4.1数据及问题的整合

4.2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4.3模糊聚类分析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五、模型的优缺点------------------------------29

六、参考文献----------------------------------------------------29附录1(Excel工作表)

附录2学生数学学习调查报告

一、问题重述和分析

1.1问题重述

为了掌握学生数学学习情况,教学治理人员拟定了一份调查问卷(附件一),分不对一年级、二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时,一年级学生正在学习高等数学下册,二年级学生差不多学习完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请依照调查数据(附件二中给出了调查统计数据),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总体上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

2、建立一定的标准,对调查的教学班进行分类;

3、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师资水平等方面进行量化分析;

4、撰写一份学生数学学习调查报告,以便向有关部门介绍调查结果。

(附件略)

1.2问题分析(略)

二、模型假设

1、模型建立过程中对每题权系数的假设是合理的。

2、对学习状况三方面指标权系数的假设是合理的。

3、以学习状况三方面指标的对比是否在同一水平为标准进行班级分类。

4、假设模糊等价矩阵在不是方阵的情况下也是成立的。

5、排除3、4题之后对结果无阻碍。

三、符号讲明

一班综合模糊评判矩阵:学习态度

α,学习方法2α,师资水平

1

α,学习状况α;

3

二班综合模糊评判矩阵:学习态度

β,学习方法2β,师资水平

1

β,学习状况β;

3

三班综合模糊评判矩阵:学习态度

χ,学习方法2χ,师资水平

1

χ,学习状况χ;

3

四班综合模糊评判矩阵:学习态度

δ,学习方法2δ,师资水平3δ,

1

学习状况δ;

五班综合模糊评判矩阵:学习态度

ε,学习方法2ε,师资水平3ε,

1

学习状况ε;

六班综合模糊评判矩阵:学习态度

φ,学习方法2φ,师资水平3φ,

1

学习状况φ;

七班综合模糊评判矩阵: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2?,师资水平

1

?,学习状况?;

3

八班综合模糊评判矩阵:学习态度

γ,学习方法2γ,师资水平3γ,

1

学习状况γ;

九班综合模糊评判矩阵:学习态度

η,学习方法2η,师资水平

1

η,学习状况η;

3

十班综合模糊评判矩阵:学习态度

ι,学习方法2ι,师资水平3ι,

1

学习状况ι;

十一班综合模糊评判矩阵:学习态度

κ,学习方法2κ,师资水

1

κ,学习状况κ;

3

十二班综合模糊评判矩阵:学习态度

λ,学习方法2λ,师资水

1

λ,学习状况λ。

3

一班模糊评判矩阵:学习态度

R,学习方法2R,师资水平3R,

1

学习状况R。

权系数向量: 学习态度

W,学习方法2W,师资水平3W,学习状

1

况W

归一化处理中学生学习态度的最终评判结果:一班至十二班分不为

A、1、1、1?、1E、1Φ、1Γ、1H、1I、1K、1Λ、1M。

1

归一化处理中学生学习方法的最终评判结果:一班至十二班分不为

A、2

B、2X、2?、2E、2Φ、2Γ、2H、2I、2K、2、2M。

2

归一化处理中师资水平的最终评判结果:一班至十二班分不为

A、3

B、3X、3?、3E、3Φ、3Γ、3H、3I、3K、3Λ、3M。

3

归一化处理中师资水平的最终评判结果:一班至十二班分不为

A、B、X、?、E、Φ、Γ、H、I、K、Λ、M。

评价指标的集合{}

U=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师资水平;评语集合{}

V=高,中,低。

四、模型建立与求解

4.1数据及问题的整合

由于题目中的数据是在WORD文档中,处理起来较为困难,依照后面模型建立与求解过程中的要求,我们首先对数据进行整合,将其导入EXCEL,计算出每个题目中学生选择各个选项的百分比。详见附表。

学生的学习状况分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师资水平三个方面。首先对每个方面有关的五个问题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对得出的三个结果再次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从而总体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对调查表中的题目进行分类处理。

大部分班级题目3、4的调查数据无效(除二、七、十、十二班)。题目4是在题目3的基础上进行回答的,只有选择了第3题a选项的同学才能够对第4题进行作答。因此,回答第4题的总人数不可能超过第3题选择a选项的学生人数。不合理调查表数据如下(注:红色字体讲明该组数据的不合理性):

因此题目3、4排除,不分析。

题目6属于多选题,在对每个选项进行等级归类时各类所占的百分比过于分化,在进行模糊矩阵运算时出现偏差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将第6题另列出来与其他的整体分析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第18题反映了学生对老师教学方式的选择倾向,调查数据显示每班选择b的选项占大多数,即学生都喜爱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讲明学生都希望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

题目1、2、5、10、15反应出学生的学习态度;题目11、12、14、16、19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方法;题目7、8、9、13、17反映出教学的师资水平。

4.2、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首先要求出模糊评判矩阵()ij m n R r ?=,其中()ij ij r a x =表示方案x 在第i 个目标处于第j 级评语的隶属度。当对多个()m 目标进行综合模糊评价时,还要对各个目标进行分不加权,设第i 个目标权系数为i W ,则可得权系数向量12(,,

)n W W W W =,满足11m

i i W ==∑,0i W ≥。最

后利用矩阵的模糊乘法得到综合模糊评判矩阵b ,即

11

112121

(,,)(,,)m n n m mn r r b W R W W W b b b r r ??

?

===

? ???

综合模糊评判矩阵12(,,)n b b b b =表示方案x 处于各档评语的隶

属情况。矩阵的模糊乘法只需将矩阵乘法中一般相乘改为取最小

""∧运算,一般加法换成取最大""∨运算。

一)一班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1)一班学生学习态度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将学习态度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然后将每个题目中的各个选项分不进行三个等级的归类,综合各个选项的百分比得出每一个等级的隶属度。

1.你喜爱数学课程学习吗?

a. 喜爱

b. 一般

c.不喜爱

(兴趣能够反应出做情况的态度,因此该题在学习态度方面的权系数可假设为起平均权系数0.2。各等级的隶属度分不为各选项的百分比。)

2.你对自己的数学课程学习中意吗?

a. 中意

b.不中意

c.差不多中意

(依照第一题的数据90%的学生是喜爱数学课程的学习的,然而该题的数据却显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中意程度并不高,讲明学生对数学课程的要求专门高,反应出他们的学习态度是专门认确实。因此该题在学习态度方面所占的权系数应当是较大的,可假设其权系数为0.4。

“不中意”从反面讲明学生对数学课程的要求较高,学习态度认真。因此b选项属于“高”等级,c属于“中”等级。各等级的隶属度分不为各选项的百分比。)

5 .你花在数学学习上的时刻与教师讲课相比有多少?

a. 1:1

b. 1.5:1

c. 2:1

d. 超过2

(花费时刻的多寡并不能充分地讲明学生学习态度的好坏。学习态度认真可能会花费大量时刻在数学学习上,然而假如没有

合理利用课堂时刻,课后的学习可能就会花费更多的时刻。因此可假设其权系数为0.15。cd选项可归于“高”等级,其隶属度为二者所占百分比之和;b属于“中”等级,a属于“低”等级。)

10.你认为数学学习重要吗?

a. 重要

b. 不重要

c. 不是专门重要

d. 专业需要

e. 考研课程

(对数学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能够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的正确了解,从而决定对待数学学习的态度。然而调查对象为大一、大二的学生,他们对数学的了解仅限于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因此他们对该题目的选择与推断与学习态度的关联程度并不是太大。因此可假设其权系数为0.1。de均可归于a选项,三者同属于“高”等级,隶属度为三者所占百分比之和;c属于“中”等级,b属于“低”等级。)

15.数学学好了对你的以后有阻碍吗?

a. 特不大

b. 没有阻碍

c. 考试及格即可

d. 有阻碍

(与10题类似,调查对象为大一、大二的学生,他们对数学的了解仅限于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因此他们对该题目的选择与推断与学习态度的关联程度并不是太大。因此可假设其权系

数为0.05。ad 可归于“高”等级,c 属于“中”等级,b 属于“低”等级。)

注:未加详细讲明的等级顺序均为个选项顺序。

综上,学习态度的权系数向量为[]10.30.40.150.10.05W =.模糊评判矩阵为

10.5217

0.4130.06520.60860.3043

0.08690.3123

0.13950.55810.95750.042500.9148

0.0426

0.0426R ?????

???=?

???????

依照矩阵的模糊乘法得到综合模糊评判矩阵1α,111W R α=

1

α=

[]

0.30.40.150.10.050.5217

0.4130.06520.60860.3043

0.08690.31230.13950.55810.95750.042500.9148

0.0426

0.0426?????

???

?

???????

=

[]0.40.30430.15

矩阵的模糊乘法只需将矩阵乘法中一般相乘改为取最小""∧运算,一般加法换成取最大""∨运算。

归一化处理得到[]10.46820.35620.1756A =。这确实是对一班学习态度最终综合评判结果。 把与学习态度相关的各个题目都考虑到,“高”等级所占比重最大,同时中等水平也占有专门大比重,因此该班学习态度是专门好的。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doc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评析 新郑市外国语小学董永伟 一、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经常要求解它们的表面积,例如:计算做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鱼缸需要多少材料。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实践经验,导致计算出来的结果不符合实际要求:多加了一个上面的面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似懂非懂:鱼缸的外形是什么样的?长方体吗?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是否就是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鱼缸没有哪一个面,所以实际上是计算哪几个面的总面积?如何计算这些面的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对于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索、发现,在认识矛盾冲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驱使下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解决鱼缸制作的问题来开展教学。当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就学会了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并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述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探究、发现问题和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课堂探究活动会说出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2 通过练习和小组活动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里几个面的总面积,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学生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回忆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

积,那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表面积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拿起一个正方体的模型,手摸着面)提问:正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指什么?正方体里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所以可以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3.归纳引入新课: 正方体的6个相同的正方形面的总面积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4.教学例2 提问:题目条件是什么,让我们求什么?求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就是求正方体的什么?你会算吗? (课堂实录:有同学提出可以用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因为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正方体,所以可以这么做。有小部份同学同意这个观点,但是通过计算后认为方法太繁,可以用简便方法。) (点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是否有好的开头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上课一开始,我首先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进行导入,先请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接着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推导,从而引出新的计算方法,使得学生愉快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强化了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新的知识进行探索。通过教学的导入,明确了教学的目标,确定了研究方向,这时再引导学生学习就事半功倍了。) 师: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所以求它的表面积只要用棱长乘棱长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乘6。 二、鱼缸的制作问题 说明: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实际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有时不需要计算6个面的饿总面积,只需要计算某几个面的总面积。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思考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和,并思考每一个面的面积怎样算。如例3。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浅谈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云县茶房乡茶房完小教师肖聪贤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主要途径,是在数学教师指导下使学生自觉、积极地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提高觉悟的活动。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课堂教学的成败也是衡量一名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客观依据。尤其在当前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广大教师在数学教学改革第一线所遇到的:“想改,但不知怎样改,渴求具体改革措施和方法”的实际状况,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最优化的任务,很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如何精心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现将在数学课堂教学最优化探 讨中的主要体会分述如下: 一、优化导入 好的新课引入不仅是新、旧知识的纽带,承上启下的桥梁,更应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想像力,激励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为将来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就如何进行新课的引入,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供同行们参考.(一)从学生生活经验导入新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开始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大量的实践也证明:当学习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新课导入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开始数学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 (二)设置活动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下开始学习。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认知的参与,更需要情感的投入;只有激发起学生良好情感体验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陶行知先生说:“应创设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自己真诚的情感与学生交往,教师最重要的两个品质是‘亲切和热心’,教学中要使学生尽可能少地感受到威胁,因为在自由、轻松气氛下,学生才能最有效地学习,才最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 因此,新课导入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宽松、自由、安全的开课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下开始数学学习。 (三)巧用旧知,设置悬念,让学生在“启”、“发”氛围中学习。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反思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反思 “光阴似剑,日月如梭”,随着时间的流逝,转眼一学期又过去了。本学期我任教四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在教学中体会到了其中的艰辛和快乐,懂得了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它对孩子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回想这学期以来的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程标准走进了我的心。《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能够主动地调动相关知识,积极思维,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共同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探索,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简介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对于教案、教学设计我们都不会有陌生感,他和我们的教学生活密不可分,我们上课前都要写教案、做教学设计,充分的、精心的教学设计是上好课的前提,而教学案例我们听得则不是很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案例才被越来越多的提及。这是因为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案例对于反思教学,指导教学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作用。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一起说说有关案例的知识。 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案例,也就是案例的概念。 一、案例的概念 案例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典型的事例,一般比较具有代表性或有重大意义,它比较详细的记叙了一个教学片断或是整堂课的具体的教学情节,向人们提供教学的过程,引发大家的思索,然后探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作一定的分析和反思,从中体现先进的理论和思想。 比如:“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分数乘整数》这个案例记录的就是《分数乘整数》这节课中的一个片断,首先作者说明了这个案例产生的背景:即在给同轨教学班中的一个班上这节课时,教师按照通常的做法,先复习了乘法的意义,然后引入分数乘整数的意义,通过几个相同的分数相加引入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教师步步铺垫,学生学起来可以说没什么困难,但课堂上却气氛沉闷,课下教师问原因,学生们说:“老师,我们早就会了,听着觉得没什么意思”所以作者

在给另一个班上课时作了调整,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个案例。 介绍完背景后,作者把教学片断以访谈录的形式记录了下来,这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实录的形式,师如何说的,学生如何回答的,甚至某处学生的表情与动作都记录上了,片断后面是反思,反思中作者分析了改进后的设计成功的原因:一是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二是实现数学学习的个性化,反思中作者抓住了这个教学片断的特点,分析得很透彻。(老师们可以细致的读一读这个案例,它是很有代表性的教学片断的案例,来自小学教学设计理科版),我们再看“发展语言不是语文课的专责”——《1——5的认识》案例,这是一节课的案例,是对整堂课的教学情节进行了记录,同样,在后面是反思,它以评析的形式,分析了这节课的突出特点:在数学课中,同样应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 刚才,我们明确了案例的概念,接下来我们把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作一下比较: 二、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是根据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在课前设想的教学思路。案例则是对已经进行完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实现是的过程和结果。 那么同是写在教之后,案例与教学实录又有哪些区别呢? 1、案例要有对本教学问题的反思,对好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要进行分析,分析它体现了哪些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对存在问题的教学行为要分析出症结所在,对教学有指导作用。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及反思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及反思 使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始终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去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及反思范文一: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本学期,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为人师表,从师德做起。 本学期我继续以学校的两条高压线和师德规范为准绳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贯彻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本学期我通过电话、短信、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沟通,进行友好交往,对家长提出必要的要求,并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经验,不仅沟通信息还增进了情感的交流。和家长的关系相处融洽。孩子进步了,家长也来向我致谢。我对孩子的一片爱心不仅赢得了孩子对我的爱,也赢得了家长的信任、鼓励和支持。 对于学生,在工作中用爱的方式去教育、启发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与自己地位平等的人来看待,当学生

犯错误时,或学习不用心时,耐心教导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他们的自尊心,上进的勇气。这样调动了学生进取的积极性。使其形成良好的学风。因此我所带的两个班的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都很高。我还配合班主任组织各种集体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内外生活,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全面、自主、健康的发展。 另外,当同事们有困难时尽自己的全力帮助他们因此和同事相处和睦。 二、教学为主,认真钻研。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三班和二年级三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为了提高我自身的专业素质,我在教学方面认真钻研努力学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2、向武老师学习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一、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内涵 一个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一个或多处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应该描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典型的、生动的交往状态与外在行为,刻画他们丰富的、细腻的精神状态和内心世界。 二、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特征 1、素材真实性 案例所反映的应该是一个真实事件,即案例描述的是真人、真事、真情、真知,要能激发起大家的思考。 2、选材典型性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叙述的是一个数学教学的典型事例,这个事例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这些冲突主要集中在数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数学思维上的冲突。 3、情节具体性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要能够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生动地描述出来。例如,反映某一个数学教师与学生围绕一个特定的数学教学目标和特定的数学教学内容的双边活动,不应是对活动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性的说明,而应是对双边活动的具体情节展示叙述,做到翔实、有趣。 4、时空广延性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描述要把事例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案例的描述要放在一个现实的生活场景之中,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5、目标全面性 小学数学数学案例对行为等的叙述,要能反映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特性,涵盖教学目标的全部,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数学认知的思维活动,对教学的态度、情感,学习数学的动机、需要等。 三、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功能

我的一篇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从平时自测与正规考试分析,有的题型我们教师讲过,甚至几乎一模一样,但是学生仍然不会。学生存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现象。这是因为在备课时,我们往往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案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各环节配题。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问题1、母亲26岁结婚,第二年生个儿子,若干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到3倍,此时母亲的年龄为几岁? 解法一:设经过x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 由题意得26+x=3x 解法二:设母亲的年龄为x岁。 由题意得x=3(x-26) (二)精选讲例,探求新知 例2、某班有45位学生,共有班费2400元钱,准备给每位学生订一份报纸。已知《作文报》的订费为60元/年,《科学报》的订费为50元/年,则订阅两种报纸各多少人? 巩固练习小明和小李两人进行投篮比赛,规则:小明投3分球,小李投2分球,两人共投中20次,经计算两人得分相等,问小李和小明各投中几个球。

(三)变式训练,激活学生思维 问题3、小明和小李两人进行投篮比赛,小明投3分球,小李投2分球,两人共投中100次,小明投中率为40%,小明投中率为40%,经计算两人得分相等,问小李和小明各投中几个球。 问题4、已知某电脑公司有A型、B型、C型3种型号的电脑,其价格分别为A型6000元/台、B型4000元/台、C型2500元/台,我校计划将100500元钱全部用于从该公司购进其中两种不同型号电脑共36台,请你设计出几种不同的购买方案供学校采用。小红的方案:她认为可以购进A型和B型电脑,请你判断小红提出的方案是否合理,并通过计算说明。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A、B两地相距36千米,甲从A地出发步行到B地,乙从B地出发步行到A地,两人同时出发,4小时候相遇。若6小时后,甲所余路程为乙所余路程的2倍,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2、某班借来一批图书,分借给同学阅览,如果每人借6本,那么会有一个同学没书可借,如果每人借5本,那么还剩5本书没人借,问该班有多少人,有多少书。 (五)拓展 1、变题训练问题2中,若学校要购买A、B、C3种型号的电脑,有如何安排? 2、某中学新建一栋4层的教学大楼,每层楼有8间教室,进、出这栋大楼共有4道门,其中两道正门大小相同,两道侧门大小也相同。安全检查中,对4

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充分关注学生课堂表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来。教师应腾出十来分钟时间或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做准备。 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中学数学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它以图文并茂、声象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展示了数学的本质及内涵,良好的改善了认知环境,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将数学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所以被广泛的应用。可是一旦为其不可,缺其不行,那也会将其引入一个误区――教学过程自动生成,教师起不到应有的示范作用。 因为没有了教师的板书示范,学生往往在书写过程中丢三落四,师生间不能针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沟通,阻碍学生的思维,使教学的亲和力下降,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必须合理恰当。要有必要的板书示范,制作课件也切忌哗众取宠。应把解决数学问题放在首位,让数学自身魅力放出光芒。不仅于此,还要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是辅助教学,而不是教学的主宰,我们应根据内容精心制作合适的多媒体课件,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积极思维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教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数学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反思2 统计与可能性的教学,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学习有关的统计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进行过简单的统计和已经初步认识某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安排的。李老师给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按照“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小组活动,大胆猜测——及时交流,进行验证——想想做做,丰富体验”这4个环节进行设计的。通过实际教学,李老师觉得通过大量的小组游戏实际操作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加深了学生的思考,突破了学生思维和经验的障碍,而且为学生创造了自主探究的机会,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交流的能力,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首先李老师让学生初步体会了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并能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李老师通过让学生摸球的实验,引导学生先估计、再实验、再统计分析数据,从实验中发现摸到两种球的次数是不一样多的,而是白球多,黑球少,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与箱子中的球的多少有关系的。并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用多方法来方法收集、记录数据。并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的能力,在分析思考的过程中理解题的意义,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 在这个环节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①摸球后的让学 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从中找出规律来,教师的教育机智还不够成熟,对于后两组同学摸到的黑球比白球多的情况,只是用运气好来说一下是不够的,应当让学生知道这是事件的偶然性,随着摸球次数的增多,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了!②小组分工虽然很明确,但大多是老师预先设计好的,可以由学生自主商量分工,更多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并且也能使他们体会分工的好处,加强合作的意识。指导上还不够细致。③课堂上应变能力不足,对于“预设”的内容比较熟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多给“学困生”一点爱 案例背景: 教师既应该专教书,又应该教人做人。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对于“学困生”的情感更应加倍关注。作为教师,要有一颗爱心。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应有的道德,也是老师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前提。作为教师,一定要全身心爱学生,关心、尊重、理解、宽容和信任学生。爱是教师的灵魂。用自己的爱去唤起学生的爱,用自己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心灵。 案例描述: 如: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发现这样的情景:“优等生”学生拼命地看、拼命地讲;“学困生”嘴巴张张,等着下课,跟着“优等生”学生报的数,然后眼睛盯着老师,生怕教师会注意他,发现他的漏洞;有的“学困生”还干脆不理你坐在下面做起自己的小动作来了!看着几个“学困生”这样,我要么当场说表扬哪位同学,批评哪位同学,这时学生们顿时热情高涨,个个坐得工工整整,声音哄哄亮亮的,都想争取得到老师的表扬,要么走到他的跟前看着他制止他的小动作。每次课后我都留几个成绩差上课反映慢的学生,让他们对着黑板上的题目一个个讲下来,教师顾不上就让优等生来帮忙,遇到讲错的会让他们慢慢思考一下,或者举例来分析。考虑到“学困生”,要帮助“学困生”,给“学困生”机会,建立他们的信心,我从来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他们,而是耐心的教导,诸多“学困生”表现大同小异,眼里闪过一丝欣喜,但脸上没有一丝笑容,他们体现出的神情令我记忆犹新。于是我要求他们要更努力更认真,以勤补拙。如果他的表现还好,我则表扬他的进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那时我看到了他开心的笑容。案例反思: 反思一:《新课标》的理念之一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备课中,要求教师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因为同一年龄段或同一班级的学生虽然属于某个特定的“类”或“群”,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组成这些“类”、“群”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差异的。所以作为教师既要注意学生的“共同点”,更要十分关注、研究学生的“特殊性”。并根据这一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以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关于小组合作的思考 ——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其意义和价值已经被很多老师所接受。但怎样摒弃形式主义,充分发挥合作交流的效应,仍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拟结合案例,谈点体会,以期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正。 一、是主动,还是被动? [案例]《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学生被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 A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 生动手操作。 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B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看那组最迅速。 学生开始分。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 师:有困难吗? 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 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 师: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最好怎么办呢? (生……) 师:好!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再试试看。 (生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4份是怎么平均分的? 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还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我感觉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 1、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案例教学中,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只有1种分法,让他们交流什么呢?只会不断地重复。而要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5份,却是个伤脑筋的事。老师建议重新调剂,怎样调剂呢?小组成员之间必然要交流和合作。特别是平均分成4份,需要另一个人全部拿出,或者有4人拿出一根,剩下一位同学拿出2根,其间的讨论一定会热烈。“方便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在这里不是很好地得到了体现吗?! 2、以组间竞争促组内合作。竞争和合作并不是一对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可以通过竞争的机制去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即用外部的压力去促进内部的团结。案例的B教学,引进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这样就会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主动地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而无须再由老师去安排合作,组织交流。试想,在案例的B 教学中,如果老师说的是“看哪位同学最快?”,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状况将会如何呢?所以在小组学习后全班交流的时候,老师关注的一定要是小组的整体意见而非个人。评判也应以小组为单位。 二、是环节,还是方式? [案例5]《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课始。 A教学: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

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张红芳

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 淇县实验学校张红芳 初中八年级的数学教学就有一定的难度,怎样能高效的上好数学课了?教师们应该掌握课堂教学的特点。数学课堂应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好的课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上“板着面孔”的课,学生可能会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但他们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也不会有积极主动地参与热情。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只有通过游戏或生动的情境才能实现,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如“大数目的认识”,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大数目,提供一万人、几万人的情境,让学生亲自数一数一万粒大米有多少。这样一些活动,都为学生提供了和谐的气氛。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数学学习,特别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学习,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体会数学。如认识圆时,给学生不同的工具,让学生选择几种,通过交流体会合作画出一个圆来。在画的过程中,学生既体会到圆的特征,也体验了“做”数学的乐趣。 3)为学生创设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思考的余地。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但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最简单的一个指标是教师提问以后是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至少用几秒钟让学生思考,而不是急于下结论,判定学生会不会,特别是那些需要深入理解和需要一定的创造性才能解决的问题,更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4)一堂好课应该注重学生有效学习,关注课堂效率有效学习一定是有价值的学习,对学生有用的学习,是针对学生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及进行的学习。例如有老师在上复习课时,一共出了八道题,一道一道讲,刚讲完第六道题的时候,下课了。我们发现在学生中间,这些题只有两三个同学不会,但老师还要从头到尾全班讲,这种现象很普遍,所谓复习课几乎都是这样进行的,没有提出一个有效学习的针对性问题,集体浪费时间,只是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教学计划。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没有。有效率的课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而不是去“迎合”老师的问题,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能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所以,一堂好课也是解决了学生问题的课。评课时,最终是要观察学生能不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是解决他提出的问题,而是解决他在此过程中带出别的问题。问题解决了,就是好课,是有内容的课,有效率的课,也就是充实的课,是关注学生发展的课。有效率的课应当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5)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事迹和内容的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同时也要符合不同的学习内容。探索与发现的方法是值得提倡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应当用这样的方法. 评价课堂教学,应该看着堂课是否有新意,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是否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否有让新思想、新观念、新信息、新内容进入课堂。

数学教学工作反思

数学教学工作反思 数学教学工作反思 本周是**年最后一周,力争在最后一周画上本年工作的一个圆满的句号,我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每一天的工作。现对本周工作反思如下: 认真筹备上好公开课。本周二最后一节课由我上了一节公开课,数学组全体教师均到教室听了课。我上了《认识平行线》一课,课前我认真准备,利用好身边的学生能看得见的一些素材(校园内的图片),通过观察身边的有关平行线图行,将图象抽象成平行线,便于学生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面广,达到了教学预设的效果。课后听取了几位教师的听课评课建议并对这节课进行了全面的反思,我个人觉得一节课的好坏需要时间去研究,只有深入的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充分的预设好课堂各个环节、激活学生的学习激情才能达到或者才可能上成一节优质课。 教学中利用空余时间协助教导处、团委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和卫生整治活动,天气虽然寒冷,但是我能不畏寒冷与马杰、付校长等一起完成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新教学楼门厅),通过对校园内各处的卫生的检查,指导学生认真进行打扫,劳动中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配合学校工作迎接了市校本研修现场工作会的顺利召开。 加强学生自主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周一召集文体部、秘宣部 指导教师、文体部、秘宣部部长召开了一次阶段性总结工作,会上两位学生部长汇报了近期工作,两位指导教师也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提出了一些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并给他们鼓了劲。下去之后要机动灵活的组织好这一组织,按学校要求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各项监督检查工作。 加强自身学习。利用课余时间我上网查阅了一些优秀博文,并自己撰写了三篇博文。阅课了杜郎口学校的工作经验介绍书籍,通过阅读开拓了眼界,更新了教学管理理念,提升了学生管理的思路和

小学数学教学10个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 1《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学生被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 A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生动手操作。 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B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看那组最迅速。 学生开始分。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师:有困难吗? 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 师: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最好怎么办呢?(生……) 师:好!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再试试看。(生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4份是怎么平均分的?分析: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还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我感觉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 1、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案例教学中,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只有1种分法,让他们交流什么呢?只会不断地重复。而要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5份,却是个伤脑筋的事。老师建议重新调剂,怎样调剂呢?小组成员之间必然要交流和合作。特别是平均分成4份,需要另一个人全部拿出,或者有4人拿出一根,剩下一位同学拿出2根,其间的讨论一定会热烈。“方便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在这里不是很好地得到了体现吗?! 2、以组间竞争促组内合作。竞争和合作并不是一对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可以通过竞争的机制去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即用外部的压力去促进内部的团结。案例的B教学,引进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这样就会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主动地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而无须再由老师去安排合作,组织交流。试想,在案例的B教学中,如果老师说的是“看哪位同学最快?”,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状况将会如何呢?所以在小组学习后全班交流的时候,老师关注的一定要是小组的整体意见而非个人。评判也应以小组为单位。 案例2《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课始。 A教学: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生:是角。 师:真好!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呢?生:…… B教学: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研究角的有关知识。我知道,几天前,每个小组都进行了有关角的资料的收集,并进行了一定的整理。现在用你们喜爱的方式来交流一下,好吗? 各个小组代表开始交流。 分析:一节课中究竟安排几次小组学习为宜呢?我们经常这样讨论着。细细分析这种讨论,它其实是把合作交流局限在教学环节之上。试想,一节课都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又有何妨呢?下节课再整理归纳就是了!打破知识的分割,建立一种大的课程观和教学观,我们完全可以在课堂内探索更大时空的合作与交流。同时,合作交流不能仅仅限于课内,学习小组不能是课内象集体,课外如“散兵”。课外的合作交流,更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更能调动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让我们从整体着眼,从形成氛围和培养习惯入手,积极地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变成一种师生不断“对话”与“协作”的过程,让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发挥出它更大的效应。 案例3: 一位教师上“退位减法”的复习课时,创设了这样的情景,让人体会颇深。(1)直接大方地出示了6道题目,其中2道退位题。请你看一看,你能不能一眼就看出哪些是退位的,哪些不是退位的。(培养学生对数学较为敏感的知觉能力就在这样简短的问话里得以深刻体现。) (2)动笔做,互相检查。我们也来开个儿童医院,请你们把最容易得病的算式拿上来,我们一起来会诊,最后请学生们给得病的算式开个小处方。在这里老师提了个要求:请你用一句话来告诉病人应该注意什么。(改错题的呈现方式有很多,这里用的是“治病情境”。老师没有停留在热闹的场景中,而是专注于让学生总结错误的原因和改错的方法。(3)自己出一道退位减法题给同桌做。 (4)老师出题:3000—();再请每人写一道题。……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始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在小学数学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填鸭式”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活跃。然而,我们不难看出,华丽的“外衣”、热闹的“学习活动”掩饰不了形似神离的痕迹,放任而浮躁,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创造宽松、和谐且便于学生思考、乐于探究的优质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更是关键。怎样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呢? 一、准确解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十分紧密。教师解读教材要做到“瞻前顾后”,既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也应关注相关知识的后续学习任务及要求。同时,解读教材要做到“入木三分”,如果没有对教材的深入解读,也就不可能有对教材的正确解读、准确把握,留下的只是对教材的“背离”和“误读”。因此,唯有以审慎的态度解读教材,并从教材“出发”,对其进行合理的加工、重组、改造,才能真正做到超越教材,实现科学、有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比如,教学三年级初步认识平均数“比一比”时,学生在操作中通过“移多补少”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后,依托“平均分”的基础,借鉴“移多补少”法求平均数的经验,学生不难想到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来直接求平均数。接着拓展情景,深化对平均数本质的理解,设计以下教学环节,结合统计图观察,虚线表示的平均数6和最多的比怎样?和最少的比呢?使学生明白平均数一定会在最多与最少之间,接着让学生观察:比平均数6个多的有谁?比平均数6少的有谁?从中你有什么发现?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多的和与少的和肯定一样多,要不就拉不平。紧接着,教师抛出问题,如果佳佳投中的不是9个,而是5个,那平均数会怎样?如果佳佳投中的比9个还要多,是13个,那平均数又是多少呢?这样三次拓展情景,使学生对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介于原始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数据中每一个数与平均数之差的总和为0及平均数易受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的影响等特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帮助学生从不同侧面丰富了这一统计量意义的构建,深化了学生对平均数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对学生而言,通过这三个环节的教学,平均数的概念变得丰富、饱满而灵动。当然,创造性使用教材要建立在对教材的整体知识体系的把握上,并充分了解学生,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只有恰当地、科学地、灵活地处理教材,真正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设计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无法使学生产生高昂情绪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教学情境对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况,更重要的是要在情境中产生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理解情境的情节与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联想与识别,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应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涉境体味,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

数学教学反思总结

数学教学反思总结 一学期的工作又将结束了,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回顾这学期的工作,我执教的数学学科,工作中有收获和快乐,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以后的工作能够有效、有序地进行,现工作总结如下: 一、热爱教师工作,思想进步,团结同志,每天早来晚走,无私奉献,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和工作,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请病、事假,脚踏实地地执行学校的各项要求。 二、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本年度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参加县里教师业务能力考试,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业务学习计划,本学期我严格按照学习计划,有序有效地进行了学习,我觉得自己的业务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特别是我又认真学习了几本教育教学丛书,我觉得自己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平时我阅读了《蔡林深与洋思教育》等书,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并能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很好的应用。 三、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在备课过程中认真钻研教材,深刻理解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一面自觉学习先进教育思想方法、优秀教学方法等,一面继续进行“课堂教学”的分层教学研究,着力点放在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养成习惯---培养能力---形成品格上,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学习兴趣,实现“后进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秀生提高,各类学生都得到应有发展”的目标。loCalHOST对于班级的学困生,给予特殊的关照,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在课堂上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适当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使他们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发动班上的优等生做学困生们的辅导老师,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docx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课题: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 一、教学设计: 1学习方式: 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 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仅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并且是证明线段相等、 角相等以及两线互相垂直、平行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熟练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 且灵活的应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用设问形式创设 问题情景,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思维,使学生经 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 置。 2学习任务分析: 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和活动,鼓励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活动,发 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有条理的 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并且在以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注意学生 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能运用自己的方式有条理的表达推理过程,为以后的证 明打下基础。 3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了图形的全等的概念及特征,掌握了全等图形的对应边、对 应角的关系,这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另外,学生也具备了利用已知 条件作三角形的基本作图能力,这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成为可能。 4教学目标: (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 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的判定方法,了 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发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5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框架。它是人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良教学而逐步形成的,它源于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它具有完整性、针对性、简约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能较全面、客观地反映某一类教学活动情况,便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 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内容。课堂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洋思也好,杜郎口也好,东庐也好所有成功的课堂都是“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课堂。为此,在结合我区实际,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初中数学各课型课堂教学模式,供广大教师进行实验研究。 一、基本思路 1.数学教学模式的选择,是决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很好地学会学习,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关键因素。《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点。在此理念下,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教师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亲自参与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和情感性目标上,指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上下工夫,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2。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开放性的。优秀的数学教师,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各种类型的教学模式,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创新,才能针对当前课程及教学内容选用恰当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并因材制宜地调控和综合运用最优组合模式,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针对不同课型选择不同教学模式。主要抓好三点:(1)课堂的空间管理,教学环境要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有利于教师关注全体学生。(2)课堂的时间管理,要求教师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从完成课时任务为中心转向设计合作教学环境为中心,要重视课堂的二次设计,根据课堂实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堂活动形式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3)课堂的行为管理,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思维品质的培养,防止课堂上出现“活”而无序、“活”而无效的现象。 3。在教材使用中,教师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先从整体上把握重、难点,再从每个知识点每个课时上做文章。不但要研究教法,还要研究学法,不但要遵循课本内容,还要在此基础上挖掘教材,整合教材,使课堂教学设计更适合自己的学生。 二、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操作流程 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初中阶段,数学课堂教学总体上都要围绕“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基本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