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复习碰撞问题归类

高中物理复习碰撞问题归类

高中物理复习碰撞问题归类
高中物理复习碰撞问题归类

碰撞问题归类

一、碰撞的定义

相对运动的物体相遇,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相互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的过程叫做碰撞。

二、碰撞的特点

作用时间极短,相互作用的内力极大,有些碰撞尽管外力之和不为零,但一般外力(如重力、摩擦力等)相对内力(如冲力、碰撞力等)而言,可以忽略,故系统动量还是近似守恒。在剧烈碰撞有三个忽略不计,在解题中应用较多。

1 .碰撞过程中受到一些微小的外力的冲量不计。

2.碰撞过程中,物体发生速度突然变化所需时间极短,这个极短时间对物体运动的全过程可忽略不计。

3.碰撞过程中,物体发生速度突变时,物体必有一小段位移,这个位移相对于物体运动全过程的位移可忽略不计。

典型问题及其结论:如图示一木块用细绳悬挂于天花板上O点处于静止状态,一颗质量

为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 0射向质量为M的木块,射入木块后,留在其中,求木块可达最大高度。(子弹和木块均可看作质点,木块未碰天花板。空气阻力不计。)

分析及解答:

子弹进入木块前后动量守恒

则有:mv=(M+ m)v

子弹进入木块后,与木块一起绕O点转动,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m)v 2=(M+m)gh

说明:在此题中,子弹进入木块前后归为一个碰撞过程,子弹进入的过程中,木块的位

移极小,忽略不计,所以在列机械能守恒定律方程时,其初状态可取木块位于最低点时的位

置。

三、碰撞的分类

1. 弹性碰撞(或称完全弹性碰撞)

如果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只产生机械能的转移,系统内无机械能的损失,称为弹性碰

撞(或称完全弹性碰撞)。

此类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和机械能同时守恒。

2. 非弹性碰撞

如果是非弹性力作用,使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机械能有了损失,称为非弹

性碰撞。

此类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有损失,即机械能不守恒。

3. 完全非弹性碰撞

如果相互作用力是完全非弹性力,则机械能向内能转化量最大,即机械能的损失最大,称为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物体粘合在一起,具有同一速度。

此类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且机械能的损失最大。

典型问题及其结论:在一光滑水平面上,有A、B两个小球发生碰撞,设碰撞前后两小球的速度分别为V A、V B、V A、V B ,小球质量分别为m A和m B。

(1)、若两小球发生的是完全弹性碰撞,系统动量和机械能都守恒。则有:

m A V A+ m B V B= m A V A + m B V B

] ] ] ]

-m A V A + - m B V B = - mA V A2 + . m B V B 2

若设

V B= 0 (即碰撞前B静止),V A= v o,解得: 蚀T淤E

V A =

讨论:

①由V B表达式可知,V B恒大于零,即B球肯定是向前运动的,因B受到的冲量向前。

②当m A= m B时,V A = 0, V B = v o

即A、B动量互换,实现了动量和动能的全部转移。

③当m A>m B时,V A >0,即碰后A球依然向前运动,不过速度比原来小了。

④当m A V m B时,V A V0,即碰后A球反弹,且一般情况下速度也小于v o了。

⑤当m A>> m B时,V A = V o, V B = 2 v 0。碰后A的速度几乎没变,仍按原来速度运动,

B以A速度的两倍向前运动。

⑥当m A VV m B时,V A =—v 0 , V B = 0。碰后A被按原速率弹回,B几乎未动。

(2)、若两小球发生的是完全非弹性碰撞,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且机械

能的损失最大。则有:

m A V A+ m B V B=(m A+ m B) v

1 1 1

机械能损失= _ m A V A? + - m B V B—- ( m A+m B)v 2

上述结论在解题中应用较广,比如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I )理综试卷中的第24题就是上述完全弹性碰撞的模型。

附: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I )理综试卷中的第24题

24.(19 分)

用放射源钋的a射线轰击铍时,能发射出一种穿透力极强的中性射线,这就是所谓铍“辐射”。1932年,查德威克用铍“辐射”分别照射(轰击)氢和氨(它们可视为处于静

止状态)。测得照射后沿铍“辐射”方向高速运动的氨核和氦核的质量之比为7:0。查德威克假设铍“辐射”是由一种质量不为零的中性粒子构成的,从而通过上述实验在历史上首

次发现了中子。假设铍“辐射”中的中性粒子与氢或氦发生弹性正碰,试在不考虑相对论效

应的条件下计算构成铍"辐射”的中性粒子的质量。(质量用原子质量单位u表示,1 u等

12

于1个C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取氢核和氦核的质量分别为 1 . 0U和14u。)解:设构成铍“副射”的中性粒子的质量和速度分别为m和v,氢核的质量为m。构成铍“辐射”的中性粒子与氢核发生弹性正碰,碰后两粒子的速度分别为V '和V H'。由动量

守恒与能量守恒定律得

mv= mV +

nw H ①] ] ]

[mV= [ mV 2+ [ R I V H'2②解得

V H'=

2枷

■- + ③

同理,对于质量为R N的氮核,其碰后速度为

VN' =

2wv

擁十蚀④

由③④式可得

叭R加'

根据题意可知

V H'=

7. O v N

将上式与题给数据代入⑤式得

n=

1. 2u

谈谈高中物理实验的途径和方法

谈谈高中物理实验的途径和方法 1.开放实验室 2.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器材,做到一物多用 二. 注重开发和利用社会实验资源 开发和利用社会实验资源,对课程目标的实现,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也符合课标要求:在国家教育部颁获是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 三. 在校园文化资源中开发物理实验资源 校园文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个多样性为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只要我们用心发掘校园文化资源中的潜在价值,就能够慧眼识珍珠,摆脱实验资源缺乏的困扰,使我们在实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开阔眼界,拓宽思路,使校园文化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 四. 利用现代技术促进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中学教学的理念和教学手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一定会在教学中得到体现。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通过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整合,把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组合,促进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利用现代技术促进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们提供以下几个途径,供大家参考:一是多媒体技术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二是智能物理实验室,三是利用网络资源的实验探究,四是数字化

实验室与传感器的应用,五是利用计算机快速处理实验数据。 1.多媒体技术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是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验中应用 的一个重要方面。多媒体系统可整合大量的信息,在我们教学中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必然加快学习的进程,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习活动处于积极状态.吴颖:由于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太快,只用肉眼观察是无法比较两个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的快慢,利用现代技术的慢动作播放,学生就能很清楚地看到了轻重不同的两个物体下落是一样快的,实验的结论非常清晰明确。在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当中,由于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帮助我们向学生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素材。 2. 智能物理实验室 《智能物理实验室》是一个实验器材完备的综合虚拟实验室,在这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创建物理模型,进行模拟实验。在物理课的学习中适当地使用这类软件,不但可以丰富学生对于物理情境的感性认识,深化对科学规律的理解,而且对于中学实验室中不能完成的那些实验,这类软件的意义更为重要,是真实实验室的有益补充。 3. 利用网络资源的实验探究

高中物理17个实验复习要点整理

高考物理实验复习要点 一、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 1.目的: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 2.器材:方木板一个、白纸一张、弹簧秤两个、橡皮条一根、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 尺,图钉几个。 3.主要测量: a.用两个测力计拉细绳套使橡皮条伸长,绳的结点到达某点O。 b.用一个测力计重新将结点拉到O点。 记录:弹簧秤的拉力大小F及方向。 4.作图:刻度尺、三角板 5.减小误差的方法: a.测力计使用前要校准零点。 b.方木板应水平放置。 c.弹簧伸长方向和所测拉力方向应一致,并与木板平行. d.两个分力和合力都应尽可能大些. e.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长些,标记两条细线方向的两点要尽可能远些. f.两个分力间的夹角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取600---1200为宜. 二.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1.构造:见教材。 2.操作要点:接50HZ,4---6伏的交流电 正确标取记:在纸带中间部分选5个点 3.重点:纸带的分析 a.判断物体运动情况: 在误差范围内:如果S1=S2=S3=……,则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S1=?S2=?S3= …….=常数, 则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b.测定加速度: 公式法:先求?S,再由?S= aT2求加速度。 图象法:作v—t图,求a=直线的斜率 c.测定即时速度: V1=(S1+S2)/2T V2=(S2+S3)/2T 三.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1.原理::?S=aT2 2.实验条件: a.合力恒定,细线与木板是平行的。 b.接50HZ,4—6伏交流电。 3.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片、低压交流电源、小车、细绳、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刻度尺、钩码、导线、两根导线。 4.主要测量: 选择纸带,标出记数点,测出每个时间间隔内的位移S1、S2、S3……图中O是任一点。 5.数据处理: 根据测出的S1、S2、S3……. 用逐差法处理数据求出加速度: S4—S1=3a1T2, S5—S2=3a2T2, S6—S3=3a3T2 a=(a1+a2+a3)/3=(S4+S5+S6— S1—S2—S3)/9T2 即时速度:(同上) 四.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原理: 平衡摩擦力:适当垫高长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使小车刚好匀速下滑。 用细绳将砂桶(质量为m)和小车连成一个整体,连接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整体:mg=(M+m)a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情况

新课标高中物理 实验教学教案资料汇总 隆回一中物理组周宝

物理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实验目的 (1)教会学生用实验研究物理现象与规律,包括: A.正确选择实验方法与实验器材。 B.学会控制实验条件。 C.知道如何实验、判断结果的可靠程度。 (2)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课程容和重要的物理概念,以形成物理思想, 培养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培养掌握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以培养实验技能。 (4)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科学的实验方法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2、做好实验的基本要求 (1)实验前必须做好如下准备: ①明确实验目的,弄懂实验原理 ②了解仪器性能,熟悉操作步骤 ③设计记录表格,掌握注意事项 (2)实验中必须手脑并用,做到心到、眼到、手到。 ①仔细调整实验装置,正确使用实验仪器 ②保证满足实验条件,注意规实验操作 ③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客观记录实验数据 (3)实验后必须对数据进行处理: ①尊重实验客观事实,正确分析记录数据 ②合理做出实验结论,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常用基本仪器的使用与读数 物理《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基本仪器有13种,除打点计时器和滑动变阻器不需要读数外,其余11种都涉及到读数问题。 (一)测量仪器使用常规 对于测量仪器的使用,首先要了解测量仪器的量程、精度、使用注意事项和读数方法。 1.关于量程问题:这是保护测量仪器的一项重要参数,特别是天平、弹簧秤、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和多用电表等,超量程使用会损坏仪器,所以实验时要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仪器。在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时,选用量程过大的仪器,采集的实验数据过小,会造成相对误差较大,应选择使测量值位于电表量程的1/3以

高中物理第一章碰撞与动量守恒第1节碰撞教学案教科版

第1节碰__撞 (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1) 一、碰撞现象 1.碰撞 做相对运动的两个(或几个)物体相遇而发生相互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过程。 2.碰撞特点 (1)时间特点:在碰撞过程中,相互作用时间很短。 (2)相互作用力特点:在碰撞过程中,相互作用力远远大于外力。 (3)位移特点:在碰撞过程中,物体发生速度突变时,位移极小,可认为物体在碰撞前后仍在同一位置。 试列举几种常见的碰撞过程。 提示:棒球运动中,击球过程;子弹射中靶子的过程;重物坠地过程等。 二、用气垫导轨探究碰撞中动能的变化 1.实验器材 气垫导轨,数字计时器、滑块和光电门,挡光条和弹簧片等。 2.探究过程 (1)滑块质量的测量仪器:天平。 (2)滑块速度的测量仪器:挡光条及光电门。 (3)数据记录及分析,碰撞前、后动能的计算。 三、碰撞的分类 1.按碰撞过程中机械能是否损失分为: (1)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动能不变,即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能相等,E k1+E k2=E k1′+ E k2′。 (2)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有动能损失,即动能不守恒,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小于碰撞前系统的总动能。 E k1′+E k2′<E k1+E k2。 (3)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两物体黏合在一起,具有相同的速度,这种碰撞动能损失最大。 2.按碰撞前后,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沿同一条直线可分为: (1)对心碰撞(正碰):碰撞前后,物体的运动方向沿同一条直线。 (2)非对心碰撞(斜碰):碰撞前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高中阶段只研究

正碰)。 (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1) 探究一维碰撞中的不变量 1.探究方案方案一:利用气垫导轨实现一维碰撞 (1)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 (2)速度的测量:v =Δx Δt ,式中Δx 为滑块(挡光片)的宽度,Δt 为数字计时器显示的 滑块(挡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 (3)各种碰撞情景的实现:利用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设计各种类型的碰撞,利用滑块上加重物的方法改变碰撞物体的质量。 方案二:利用等长悬线悬挂等大小球实现一维碰撞 (1)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 (2)速度的测量:可以测量小球被拉起的角度,从而算出碰撞前对应小球的速度,测量碰撞后小球摆起的角度,算出碰撞后对应小球的速度。 (3)不同碰撞情况的实现:用贴胶布的方法增大两球碰撞时的能量损失。 方案三:利用小车在光滑桌面上碰撞另一静止小车实现一维碰撞。 (1)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 (2)速度的测量:v =Δx Δt ,Δx 是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可用刻度尺测量。Δt 为小 车经过Δx 所用的时间,可由打点间隔算出。 2.实验器材 方案一: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 方案二:带细线的摆球(两套)、铁架台、天平、量角器、坐标纸、胶布等。 方案三:光滑长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两个)、天平、撞针、橡皮泥。 3.实验步骤 不论采用哪种方案,实验过程均可按实验方案合理安排,参考步骤如下: (1)用天平测相关质量。 (2)安装实验装置。 (3)使物体发生碰撞。 (4)测量或读出相关物理量,计算有关速度。 (5)改变碰撞条件,重复步骤(3)、(4)。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学生实验专题.docx

高中物理学生实验 【考纲要求】 要求能在理解基础上独立完成的学生实验有: 1.长度的测量 2.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3.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4.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5.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6.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7.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8.验证动量守恒定律9.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10.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11.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12.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13.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14. 研究闭合电路欧姆定律15. 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16.练习使用示波器17.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18. 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19.测定玻璃的折射率20. 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21.用气缸导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22.研究玩具电机的能量转化 并注意应用这二十二个实验中所获得的实验思想、方法、技巧,灵活解决其他类似实验或实际问题。 【知识结构】 高中阶段的二十二个学生实验,按实验目的和特点可分为五个类型: 热点导析 1.选择仪器的原则①可行性原则:要根据实验要求和客观条件选用合适仪器。如测量某电阻阻值,可根据要求的 测量精度。实验的条 件确定采用电桥法、伏安法、欧姆表、替代法等,还要根据电阻的规格、电表参数(量程、内阻、精度)选择电压表和 电流表。 ②准确性原则:怎样的测量实验需要,决定选用怎样精度的测量工具,对一定的实验要求,精度不是越高越好。如 测金属丝电阻率实验中,测直径需2~ 3 位有效数字,所以用螺旋测微器,而测长度时,用毫米刻度尺足够了。③操作性

既要考虑阻值范围,又要考虑它的额定电流和功率。 当然仪器的选择,首先依托于电原理图已定测量方法已明确的前提下,从安全、准确、节能、方便顺序给予统盘考虑。 2. 变阻器分压和限流接法比较 限流接法 分压接法 变阻器 R 工作状态 R 的一部分在工作 R 全部工作,且 I > I RL Rmax L 的电压调节范围 R L ε - ε 0~ε 负载 R R L R R L 与 R 阻值相近且不要求 R < 1 R 以上,或电压从 0 L 适用条件 U 从 0 开始调节 2 L 开始调节 优、缺点 电压调节范围小, R 工作电流 电压调节范围大, R 工作 较小(等于 R L 上电流) 电流较大(大于 R L 上电流) 备注 一般先考虑限流接法 后考虑分压接法 典型例析 例 1 在做 “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 实验时, 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 某一确定的 O 点。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同一次实验过程中, O 点位置允许变动 B. 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C. 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 另一端拉到 O 点 D. 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 O 点时,两个弹簧秤之间夹角应取 90o ,以便于算出合力大小 解析 本题为 1994 年上海高考试题 实验中有严格的要求: ( 1)结点 O 不允许移动。 (2) 弹簧秤不要达到最大量程,因为一个达到最大,另一个将不好调整。 (3) 两个弹簧秤的拉力夹角不易过大, 也不易过小, 取 90o 也可以, 并不是必须取 90o 。所以, 本题操作中错误的是 A 、 C 、 D 。 说明 本实验的所有规定都是为了更有利于操作,有利于减小测量误差,合力一定的前提下,一个力大小或方向的 改变,都可导致另一个力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夹角太大太小、拉力太大太小、拉力与木板不平行均会带来较大误差。 例 2 如图 9-17-1 所示是做匀加速直线的小车带动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上打出的点的一部分。图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 有四个点没有画出, 交流电的频率为 50Hz ,测得第二个、 第三个计数点与起点相距 d =6.0cm,d 3=10.0cm ,则( 1)第一个、 2 第四个计数点与起点相距 d 、 d 各为多少? 1 4 ( 2)物体经过第一个、第二个计数点的即时速度 v 1,v 2 和物体的加速度分别为多少? 解析 设相邻两计数点相距依次为 s 1、 s 2、 s 3、 s 4,则 s =d ,

重点高中物理实验大全全免费

重点高中物理实验大全全免费

————————————————————————————————作者:————————————————————————————————日期:

考点预测 物理实验是高考的主要内容之一.《考试大纲》就高考物理实验共列出19个考点,其中力学8个、热学1个、电学8个、光学2个.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弹簧测力计、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并且对实验误差问题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 一、《考试大纲》中的实验与探究能力要求 能够独立完成“物理知识表”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灵活地应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 二、实验题的主要特点 物理实验年年考,年年有变化.从近年的实验题来看,其显著特点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从简单的背诵实验转向分析、理解实验 实验原理是物理实验的灵魂.近年来,高考物理实验题既不是简单地回答“是什么”,也不是背诵“该怎样”,而是从物理实验情境中理解“为什么”,通过分析推理判断“确实是什么”,进而了解物理实验的每一个环节. (2)从既定的课本学生实验转向变化的创新实验 只有创新,试题才有魅力;也只有变化,才能永葆实验考核的活力.近年来,既定刻板的学生实验已经从高考物理实验题中淡出,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尚未接触过的要通过解读物理原理的新颖实验(如应用性、设计性、专题性实验等).创新的实验题可以使能力考核真正落到实处. 要点归纳 一、实验题的归纳与说明 归类实验内容说明 应用性实验1.游标卡尺的使用 测量原理、使用方法;10分度、20分度、50分 度的游标卡尺的读数等 2.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构造、原理、使用方法、正确读数等 3.练习使用示波器 面板上各个旋钮或开关的作用;调试方法;观 察正弦波的波形等 4.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光电转换和热电转换及其简单应用;光电计数 的简单了解等 验证性实验5.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等效思想;作图法等 6.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用平抛实验器进行实验;转化要验证的等效表 达式;对暂态过程分阶段测量等 7.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用自由落体进行验证;使用打点计时器和刻度 尺等 测量8.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使用刻度尺和秒表;实验操作要求等9.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溶液的配制;油膜面积的估算方法等

高中物理实验大全

高中物理实验大全——目录 中央电教馆推出的《高中物理实验大全》、《高中化学实验大全》、《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就是为了改变我国实验教学的现状而研发的一项科学研究成果。“大全”内容全面、科学、严谨,以满足高中教师对学生实验的要求。“大全”所展示的不是课本的简单再现,而是对实验重新“整合”、组合,适当“加深”和“拓宽”,并把实验能力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从深层上揭示出实验的科学原理。 01.气垫导轨介绍 02.数字计时仪介绍 03用数字计时仪测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即时速度 04匀速直线运动及其速度 05测运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06电磁打点记时器 07用打点计时器演示匀速直线运动 08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09用打点计时器测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10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11用牛顿管演示空气阻力很小时不同物体同事下落 12用悬挂法确定薄板的重心 13用大玻璃瓶演示玻璃微小形变 14用形变演示器演示形变产生弹力 15用激光镜面反射演示桌面微小形变 16静摩擦 17最大摩擦力 18验证滑动摩擦定律 19滑动摩擦 20滚动摩擦与滑动摩擦的比较 21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2合力的大小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23力的分解 24三角衍架演示力的分解 25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26力矩的平衡 27惯性(1) 28惯性(2) 29惯性(3) 30牛顿第一定律 31牛顿第二定律(1) 32牛顿第二定律(2) 33牛顿第三定律 34静摩擦力的相互性 35弹力的相互性 36作用力于反作用力的关系

37失重 38用测力计演示超重于失重 39用微小压强计演示超重于失重 40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41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 42互成角度的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43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的等时性44平抛运动与水平匀速运动的等时性45平抛运动的轨迹 46决定向心力大小的因素 47弹簧振子的振动 48简谐振动的图象 49阻尼振动的图象 50单摆的等时性 51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无关52单摆的周期与摆长有关 53用计时器研究单摆周期与摆长关系54受迫振动和共振(1) 55受迫振动和共振(2) 56用示波器观察发声物的振动 57物体的动能 58重力势能 59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 60动能与弹性势能的转化 61动量守恒 62完全非弹性碰撞 63完全弹性碰撞(1) 64完全弹性碰撞(2) 65完全弹性碰撞(3) 66斜碰 67碰撞球(1) 68碰撞球(2) 69碰撞球(3) 70单摆小车 71反冲(1) 72反冲(2) 73反冲(3) 74气体的扩散 75液体的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76布朗运动 77布朗运动的成因 78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1) 79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2) 80压燃实验

高中物理专题-碰撞

高中物理专题-碰撞 一.知识要点 1、碰撞:碰撞现象是指物体间的一种相互作用现象。这种相互作用时间很短,并且在作用期间,外力的作用远小于物体间相互作用,外力的作用可忽略,所以任何碰撞现象发生前后的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 2、正碰:两球碰撞时,如果它们相互作用力的方向沿着两球心的连线方向,这样的碰撞叫正碰。 3、弹性正碰、非弹性正碰、完全非弹性正碰: ①如果两球在正碰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无损失,这种正碰为弹性正碰。 ②如果两球在正碰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有损失,这样的正碰称为非弹性正碰。 ③如果两球正碰后粘合在一起以共同速度运动,这种正碰叫完全非弹性正碰。 4、弹性正确分析: ①过程分析:弹性正碰过程可分为两个过程,即压缩过程和恢复过程。见下图。 ②规律分析:弹性正碰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机械能表现为动能) 二.典型例题分析 例1如图所示,物体B 与一个轻弹簧连接后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物体A 以某一速度v 与弹簧和物体B 发生碰撞(无能量损失),在碰撞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A 的速度为零时,弹簧的压缩量最大 B .当A 与B 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压缩量最大 C .当弹簧恢复原长时,A 与B 的最终速度都是v /2 D .如果A 、B 两物体的质量相等,两物体再次分开时,A 的速度最小 例2.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依次有质量为m 、2m 、3m ……10m 的10个球,排成一条直线,彼此间有一定的距离,开始时,后面的9个球都是静止的,第一个小球以初速度v 向着第二个小球碰去,这样依次碰撞下去,最后它们全部粘合在一起向前运动,由于小球之间连续的碰撞,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为 。 例3.A 、B 两小物块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向运动,动量分别为P A =6.0kg ?m/s ,P B = 8.0kg ?m/s .A 追上B 并与B 发生正碰,碰后A 、B 的动量分别为P A ' 和P B ',P A '、P B ' 的值可能为( ) A .P A ' = P B '=7.0kg ?m/s B .P A ' = 3.0kg ?m/s ,P B '=11.0kg ?m/s C .P A ' =-2.0kg ?m/s ,P B '=16.0kg ?m/s D .P A ' = -6.0kg ?m/s ,P B '=20.0kg ?m/s

高中物理基本实验汇总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 实验一:、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含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1, 装置图与原理:小车在勾码拉动下作 运动,通过研究纸带可以探究小车运动规律 2,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 电源的计时仪器,电源的频率是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 V 电压,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 V 电压。 3,在某次“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中,其中一段打点纸带如图所示,A 、B 、C 、D 是连续打出的四个点.由图中数据可知,纸带的运动是 运动,其中连接勾码的应该是 端 3,纸带处理方法: ★求B 点瞬时速度的方法: ★求加速度的方法: ★ 本实验注意点:1,长度肯定不是国际单位! 2,留意相邻计数点间究竟有几个0.02s 2,本实验需要平衡摩擦力吗? 实验二:探究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 装置图与原理:用两个力可以把结点拉到O 位置,用一个力也能把结点 拉到O 点,即它们的 相同。本实验要验证力的合成是否满足平行四边形。图中用平行四边形法作出的合力实验值是 ,实际由等效替代得到的合力真实值是 ,和橡皮绳肯定一直线的是 。 2,主要实验步骤: (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 ,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 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 使结点达到某一位置O 点,此时需要记下 。 (2)在纸上根据 ,应用 求出合力F 。 (3)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 , 此时需要记下 。 (4)如果比较发现 ,则说明力的合成 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3,本实验注意点: 实验时橡皮绳、细绳、弹簧秤要和白纸 ,拉力大小、两个力夹角要 ,确定拉力方向 时描下的两个点距离要 实验三: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 原理:本实验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1)保持 不变,探究 的关系 (2)保持 不变,探究 的关系 2,装置:重物作用是 纸带作用是 3,实验前首先 重物,适当倾斜木板直到 轻推小车运动后纸带上的点 为 止,本步骤称为 ,目的是让小车受的外力等于 4,绳子拉力理论上大小为F= 为方便改变拉力,还应该满足 ,则可认为F= F 2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教案:16.4+碰撞+

16.4 碰撞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认识对心碰撞与非对心碰撞 2.了解微粒的散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会碰撞中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与否,体会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不同碰撞的区别,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讨论碰撞问题 ★教学难点 对各种碰撞问题的理解.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碰撞过程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间非常短暂的一种特殊过程,因而碰撞具有如下特点:1.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提问:守恒的原因是什么?(因相互作用时间短暂,因此一般满足F内>>F外的条件)2.碰撞过程中,物体没有宏观的位移,但每个物体的速度可在短暂的时间内发生改变.3.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动能只能不变或减少,不可能增加. 提问:碰撞中,总动能减少最多的情况是什么?(在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总动能减少最多)

熟练掌握碰撞的特点,并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是学习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要求. (二)进行新课 1.展示投影片1,内容如下: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重锤自h 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砸到质量为m 的木楔上没有弹起,二者一起向下运动.设地层给它们的平均阻力为F , 则木楔可进入的深度L 是多少? 组织学生认真读题,并给三分钟时间思考. (1)提问学生解题方法,可能出现的错误是:认为过程中只有地层 阻力F 做负功使机械能损失,因而解之为 Mg (h +L )+mgL -FL =0. 将此结论写在黑板上,然后再组织学生分析物理过程. (2)引导学生回答并归纳:第一阶段,M 做自由落体运动机械能守恒.m 不动,直到M 开始接触m 为止.再下面一个阶段,M 与m 以共同速度开始向地层内运动.阻力F 做负功,系统机械能损失. 提问:第一阶段结束时,M 有速度,gh v M 2=,而m 速度为零。下一阶段开始时,M 与m 就具有共同速度,即m 的速度不为零了,这种变化是如何实现的呢? 引导学生分析出来,在上述前后两个阶段中间,还有一个短暂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M 和m 发生了完全非弹性碰撞,这个阶段中,机械能(动能)是有损失的. (3)让学生独立地写出完整的方程组. 第一阶段,对重锤有: 22 1Mv Mgh = 第二阶段,对重锤及木楔有 Mv +0=(M+m )v '. 第三阶段,对重锤及木楔有 2)(2 10)(v m M FL hL m M '+-=-+ (4)小结:在这类问题中,没有出现碰撞两个字,碰撞过程是隐含在整个物理过程之中的,在做题中,要认真分析物理过程,发掘隐含的碰撞问题. 2.展示投影片2,其内容如下: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的滑块上用轻杆及轻绳悬吊质量为m 的小球,

(完整版)高中物理实验归类总结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 力学实验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含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电磁打点计时器4-6v 交流电,电火花220v 交流电,它每隔0.02s 打一次点(电源频率是50Hz )。 2.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求任一计数 点对应的即时速度v :2T s s 1) (n n ++==v v n ;如T s s v 2322+=(其中T =5×0.02s=0.1s ) 3.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 (1)利用上图中任意相邻的两段位移求a :如2 23T s s a -= (2)用“逐差法”求加速度:(T 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求 ?++=?===3a a a a 3T s -s a ;3T s -s a ;3T s -s a 3212 36322522141()()2 3216549T s s s s s s a ++-++= (3)用v-t 图法:即先根据2T s s 1) (n n ++=n v ;求出打第n 点时纸带的瞬 时速度,再求出各点的即时速度,画出如图的v-t 图线,图线的斜率即加速度。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1.纸带打完后及时断开电源。 2.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一些,以能在纸带上长约50cm 的范围内清楚地取7~8个计数点为宜。 3.应区别计时器打出的轨迹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通常每隔4个轨迹点选1个计数点,选取的记数点 不少于6个(即每隔5个时间间隔取一个计数点),是为求加速度时便于计算。 4.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可统一量出各计数点到计数起点0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 位。所取的计数点要能保证至少有两位有效数字 5.平行:纸带和细绳要和木板平行. 6.两先两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完毕应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 7.电压若增大,打点更清晰;频率若增加,打点周期更短; 8.若打出短线,增加振针与复写纸的距离; 9.若初速度为0,则选1,2点距离为2mm 为宜; 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大全———含最全知识点和典型例题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大全———含最全知识点和典型例题 知识点一: 误差与有效数字 1、误差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采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只要仪器选得正确,可保证没有系统误差 B.用伏安法测电阻,不论是用电流表外接法,还是电流表内接法,都存在系统误差 C.用欧姆表测电阻,既准确又方便 D.伏安法测电阻,存在系统误差的原因是由于电流表的分压 答案 B 解析伏安法测电阻不可能没有系统误差,只能减小,故B正确、A错误;欧姆表测电阻方便但由于刻度不均匀读数误差较大,电池用久了误差更大,因而C错误;不同的测量电路引起误差的原因不同,故D错误。

2、有效数字: 从数字的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算起:如0.0125为3位有效数字 知识点二: 不需要估读的仪器:游标卡尺、欧姆表、电阻箱等 需要估读的仪器:刻度尺、螺旋测微器、弹簧秤、电压表、电流表等一、测量规范 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 d=主尺读数(mm)+游标尺上对齐刻度线的数值(mm)*精度注意:20分度的游标卡尺,其读数要精确的0.05mm,读数的最后一位为0或5;50分度的游标卡尺,其读数要精确到0.02mm,读数的最后一位为0,2,4,6,8 1.如图为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钢管内径时的示数,其示数为________mm。

答案22.7 解析22 mm(主尺)+7(游尺)×0.1 mm=22.7 mm。 2.下图游标卡尺的读数为________cm。 答案 1.340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

测量值=固定刻度值+可动刻度(估读一位)*0.01(mm) 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________ mm。 答案8.117(8.116~8.118均正确) 解析固定刻度8 mm 可动刻度11.7×0.01 mm, 8 mm+11.7×0.01 mm=8.117 mm。 3.某同学利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分别测量一圆柱体工件的直径和高度,测量结果如图甲和乙所示。该工件的直径为________cm,高度为________mm。

高中物理复习碰撞问题归类

碰撞问题归类 一、碰撞的定义 相对运动的物体相遇,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相互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的过程叫做碰撞。 二、碰撞的特点 作用时间极短,相互作用的内力极大,有些碰撞尽管外力之和不为零,但一般外力(如重力、摩擦力等)相对内力(如冲力、碰撞力等)而言,可以忽略,故系统动量还是近似守恒。在剧烈碰撞有三个忽略不计,在解题中应用较多。 1.碰撞过程中受到一些微小的外力的冲量不计。 2.碰撞过程中,物体发生速度突然变化所需时间极短,这个极短时间对物体运动的全过程可忽略不计。 3.碰撞过程中,物体发生速度突变时,物体必有一小段位移,这个位移相对于物体运动全过程的位移可忽略不计。 典型问题及其结论:如图示一木块用细绳悬挂于天花板上O点处于静止状态,一颗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0射向质量为M的木块,射入木块后,留在其中,求木块可达最大高度。(子弹和木块均可看作质点,木块未碰天花板。空气阻力不计。) 分析及解答: 子弹进入木块前后动量守恒 则有:mv0=(M+m)v 子弹进入木块后,与木块一起绕O点转动,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m)v2=(M+m)gh 说明:在此题中,子弹进入木块前后归为一个碰撞过程,子弹进入的过程中,木块的位移极小,忽略不计,所以在列机械能守恒定律方程时,其初状态可取木块位于最低点时的位置。 三、碰撞的分类 1.弹性碰撞(或称完全弹性碰撞) 如果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只产生机械能的转移,系统内无机械能的损失,称为弹性碰撞(或称完全弹性碰撞)。 此类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和机械能同时守恒。 2.非弹性碰撞 如果是非弹性力作用,使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机械能有了损失,称为非弹性碰撞。 此类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有损失,即机械能不守恒。

高中物理实验大全全-免费

考点预测 物理实验是高考的主要内容之一.《考试大纲》就高考物理实验共列出19个考点,其中力学8个、热学1个、电学8个、光学2个.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弹簧测力计、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并且对实验误差问题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 《考试大纲》中的实验与探究能力要求 二、实验题的主要特点 物理实验年年考,年年有变化.从近年的实验题来看,其显著特点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从简单的背诵实验转向分析、理解实验 实验原理是物理实验的灵魂.近年来,高考物理实验题既不是简单地回答“是什么”,也不是背诵“该怎样”,而是从物理实验情境中理解“为什么”,通过分析推理判断“确实是什么”,进而了解物理实验的每一个环节. (2)从既定的课本学生实验转向变化的创新实验 只有创新,试题才有魅力;也只有变化,才能永葆实验考核的活力.近年来,既定刻板的学生实验已经从高考物理实验题中淡出,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尚未接触过的要通过解读物理原理的新颖实验(如应用性、设计性、专题性实验等).创新的实验题可以使能力考核真正落到实处. 要点归纳

1.等效法 等效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对一些复杂问题采用等效法,可将其变换成理想的、简单的、已知规律的过程来处理,常使问题的解决得以简化.因此,等效法也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方法.如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要求用一个弹簧秤单独拉橡皮条时,要与用两个互成角度的弹簧秤同时拉橡皮条时产生的效果相同——使结点到达同一位置O,即要在合力与两分力等效的条件下,才能找出它们之间合成与分解时所遵循的关系——平行四边形定则.又如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用小球的水平位移代替小球的水平速度;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通过调节木板的倾斜度使重力的分力抵消摩擦力而等效于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还有,电学实验中电流表的改装、用替换法测电阻等,都是等效法的应用. 2.转换法 将某些不易显示、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易于显示、易于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称为转换法(间接测量法).转换法是物理实验常用的方法.如:弹簧测力计是把力的大小转换为弹簧的伸长量;打点计时器是把流逝的时间转换成振针的周期性振动;电流表是利用电流 在磁场中受力,把电流转化为指针的偏转角;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g是通过公式T=2πL g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练习题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练习题 物理实验练习一 一、测量 1.用游标卡尺测量某物体的厚度,如图19-1所示,则从卡尺上可以读出物体的厚度,是____.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矩形小零件的长和宽时,螺旋测微器上的示数如图19-2和图19-3所示,图19-2读数为____mm,图19-3的读数为____mm. 3.某卡尺的精度为0.1mm,其游标尺所有刻度的总长度为____mm;另一卡尺的精度为0.02mm,其游标尺所有刻度的总长度为____mm. 4.下列四种仪表中刻度分布均匀的 是 [ ] A.天平横梁上的标尺 B.水银气压计 C.直流电压表 D.欧姆表

5.如果实验时出现下面的因素造成系统误差则测量值比真实值小的情况是 [ ] A.米尺因天气干燥而均匀缩短 B.用天平称量密度很小而质量很大的物体 C.打点记时器交流电源的频率大于50Hz用打点记时器打出的纸带测物体的速度 D.水银气压计中的水银不纯净而有杂质时的压强 二、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 1.利用图19-4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其中A是____;B 是____;C是____;D是____;E是____;F是____.此外还应配备____. 2.本实验的目的是____. 3.将下述实验步骤按正确顺序用字排列应是____. (1)在白纸上按比例做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图求出合力F. (2)只用一只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 (3)记下两测力计读数,描出两测力计的方向. (4)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P点,用两条细绳连接在橡皮条的另一端,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细绳的连接点到达某一位置、并记下此位置. (5)记下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方向,按同一比例做出这个力的图示.比较这个实测合力和按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的合力F,看它们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 (6)改变两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做两次实验,从实验得出结论.

高考物理 碰撞与类碰撞

碰撞与类碰撞 高中《动量》部分内容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内容,碰撞问题是动量部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课本中,从能量角度把碰撞分为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而学生往往能够掌握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法,但只要题型稍加变化,学生就感到束手无策。在此,作者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研究碰撞问题,期望把动量中的碰撞问题和类似于碰撞问题归纳和总结一下,供读者参考。 从两物体相互作用力的效果可以把碰撞问题分为: 一般意义上的碰撞:相互作用力为斥力的碰撞 相互作用力为引力的碰撞(例如绳模型) 类碰撞: 相互作用力既有斥力又有引力的碰撞(例如弹簧模型) 一、一般意义上的碰撞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两个质量分别为m 1、m 2小球相 碰。这种碰撞可分为正碰和斜碰两种,在高中阶段只研究正 碰。正碰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完全弹性碰撞:碰撞时产生弹性形变,碰撞后形变完全消失,碰撞过程系统的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 2、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物体粘结成一体或相对静止,即相互碰撞时产生的形变一点没有恢复,碰撞后相互作用的物体具有共同速度,系统动量守恒,但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此时损失的最多。 3、一般的碰撞:碰撞时产生的形变有部分恢复,此时系统动量守恒但机械能有部分损失。 例:在光滑水平面上A 、B 两球沿同一直线向右运动,A 追上B 发生碰撞,碰前两球动量分别为s m kg P A /12?=、s m kg P B /13?=,则碰撞过程中两物体的动量变化可能的是( ) A 、s m kg P A /3?-=?,s m kg P B /3?=? B 、s m kg P A /4?=?,s m kg P B /4?-=? C 、s m kg P A /5?-=?,s m kg P B /5?=? D 、s m kg P A /24?-=?,s m kg P B /24?=? [析与解]:碰撞中应遵循的原则有:

高中物理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的几点研究-模板

高中物理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的几点研究 论文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论文摘要:物理实验测得的数据,必须经过科学的分析和处理,才能揭示出各物理最之间的关系。就高中物理实验常用数据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以期对物理实验教学有所帮助。 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与处理中。往往容易在实验数据上出现错误,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牢固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不求甚解,一知半解,更不用说触类旁通了。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种处理方法。(下面提出几种数据处理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平均法 平均法是指对待测物理量进行很多次的测量,把测量的值相加再除以测量次数,或把每一次的测量值用固定的算式分别进行计算再求出结果,再把结果相加除以测量次数,最后取其平均值。这种方法就叫做平均法。 1.平均法的使用原理:每一次的测量因为多方面的因素都会不一样,测量值偏大或偏小,但其偏大或偏小的机会与程度往往均等,所以需要进行多次测量,再求其平均值,这样的测量值才会更真实、科学,有说服性。 2.数据的处理 (1)如果所求的结果是经过直接测量所得,应使用平均法。如“测定金属电阻率”的实验,在测定金属丝的直径d时,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的三个不同点上分别进行测量,然后取三次的测量结果,其平均值就是最后的直径。 (2)如果所求的结果不能经过直接测量得出,则要依据其实验的原理多次进行计算待测物理量的值,最终结果要把多次测量的物理量的值相加得出平均值。“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是个很典型的实验,求单摆周期的步骤如下:把单摆往一个方向拉开一个小角度,让小球顺利摆动,这时测出单摆完成n(20-30)次全振动的时间t,用公式T=t/n计算得出小球完成一次全振动的周期,这个步骤重复3次,用公式T=(T1+T2+T1)/3算出平均值,即求出单摆的振动周期。 二、描迹法 描迹法是指通过若干次描点、频闪照相、用打点计时器打点等记录形式,直观形象地显现实验结果的方法。如,在进行“平抛物体的运动”这个实验时,可以用频闪照相的方式记录小球的运动轨迹;在进行“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

高中物理3-5碰撞教案

高中物理第十六章 第4节碰撞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会应用动量、能量的观点综合分析、解决一维碰撞问题。 2.了解对心碰撞与非对心碰撞。 3.了解散射和中子的发现过程,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进一步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适性。 4.加深对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能应用这两个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会碰撞中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与否,让学生体会对未知物理现象进行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发表个人见解,敢于探究的情感与态度. 2.体会探究过程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讨论碰撞问题。 ★教学难点:对各种碰撞问题的理解。 ★教学方法:直观展示、问题引领、合作探究、练习深化。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牛顿摆等。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入 二、新课教学 (一)观察实验、分析现象,感知特点 1.演示牛顿摆碰撞实验,通过对碰撞现象的感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碰 撞现象。 (1)碰撞时物体相互作用持续的时间有什么特点? (2)碰撞时物体相互作用的内力有什么特点,是否满足动量守恒定律? (3)碰撞前后系统机械能的变化有什么特点,系统机械能会不会增加? 2.学生讨论得出碰撞有四大特点: (1)作用时间极短。 (2)内力远大于外力。满足动量守恒定律 (3)碰撞系统机械能不会增加 (4)碰撞瞬间没有发生位移。 3.学生亲手计算,分析碰撞前后机械能的变化 (1)质量为m的物块A以速度v与前方质量同为m静止的物块B发生正碰后,A物块立即静止,试求碰撞前后系统的动能大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