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2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2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2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2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调研】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2-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

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限时规范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60分)

1.(2013·龙岩模拟)环境问题是全世界人民密切关注的问题,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越来越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大气中的CO2急剧增加

B.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能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C.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大气的方式只能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D.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唯一方法

答案 A

解析近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化学燃料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因此减缓温室效应的重要方法是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都能够固定大气中的CO2;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都能释放CO2。

2.(2012·厦门高三质量检查)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甲所固定的能量是乙、丙的能量之和

B.若丙增加1 kg,则需要消耗甲约42 kg

C.乙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丙的个体数量

D.乙的数量越多,丙获得的能量越少

答案 B

解析甲为生产者,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的,故A错误;从图解中可知,由甲到乙的传递效率是200/(200+875+175)×100%=4/25,由乙到丙的传递效率是(30/200)×100%=3/20,若丙增加1 kg,则需

要消耗甲=1÷(3/20)÷(4/25)≈42(kg)。

3.(原创题)如图所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⑥⑦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不正确的是()

A.次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去路包括在④途径中

B.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D.由于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答案 A

解析次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并没有被次级消费者同化,因此不能包括在④途径中;②是由第二营养级传递给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也就是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③是由第三营养级传递给第四营养级的能量,④是次级消费者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因此②>③+④;①是生产者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因此②为①的10%~20%;由于食物链的相邻营养级之间都是捕食关系,因此能量流动不可逆转,具有单向性。

4.(2013·安徽黄山模拟)某地的一个生态养殖大棚里,水底爬着螃蟹,水面漂浮着无土栽培的某种蔬菜。蔬菜生长所需的肥料来自螃蟹的排出物。同时,大棚里种了一种特殊的辣椒,还能起到驱虫的作用。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只需输入太阳光能即可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

B.特殊辣椒的驱虫作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C.蔬菜从螃蟹的排出物中获得养分,所以蔬菜也可作为分解者

D.该生态系统中螃蟹、蔬菜构成了生物群落,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 B

解析该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人的作用很关键(灌溉、施肥、除草等),只输入光能不能维持稳定,所以A错误;螃蟹排出物中的有机物必须先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才能为蔬菜提供养分,所以C错误;群落是指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而不是只包含螃蟹、蔬菜这两种生物,所以D错误;辣椒的驱虫作用利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所以B正确。

5.(2012·深圳高级中学月考)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注:①生产者呼吸释放量,②分解者呼吸释放量,③消费者呼吸释放量,④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量。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④表示

B.②的量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

C.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的多少可用③表示

D.该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

答案 A

解析④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可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分解者呼吸越旺盛,释放的CO2量越多;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大于③表示的呼吸量;该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小于消耗量,这是因为还有一部分能量储存在生物体内。

6.(2012·淮南二中)下图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的模式图,对该图说明不正确的是

()

A.这是碳元素的循环

B.A与B两种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C.①是光合作用,②、③是呼吸作用,④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D.该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

答案 B

解析该模式图表示碳循环,A是生产者,B、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故B错。

7.(2013·长春质检)研究者对某水域浮游生物群落进行调查,绘制出如图所示能量金字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群落共有4个营养级

B.各营养级都通过摄取食物来获得能量

C.该群落中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D.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答案 D

解析该群落只有3个营养级;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获得能量;该群落中,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以及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都不到10%;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8.在碳循环中,连通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的生物类群和生理作用分别是()

①生产者②消费者

③分解者④光合作用

⑤呼吸作用⑥蒸腾作用

⑦化能合成作用

A.①②;④⑤⑥

B.①③;④⑦⑤

C.②③;⑤⑥⑦

D.①③;④⑥⑦

答案 B

解析碳循环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CO2转化为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分解者则通过分解作用把有机物变成CO2返回无机环境。

9.下列实例中不能体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原理的是()

A.增加对农田的物质投入(如施农家肥)可以有效防止土壤肥力下降

B.北京奥运会前大量植树造林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

C.在夏季通过缩短对菊花的光照时间使其提前开花

D.四川大地震破坏了大熊猫的生存环境,使其食物短缺

答案 C

解析缩短光照时间使菊花提前开花,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

10.下图中a、b、c、d表示某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箭头表示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a和c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碳元素在c1→c2→…中的传递形式是有机物,其传递是单向的

C.d表示的是微生物

D.a和b之间存在双向箭头说明物质和能量在a和b之间是双向流动的

答案 B

解析由图可知,a是生产者、b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群落包含该区域内所有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错误;c1→c2→…表示食物链,它本身是单向的,故碳元素在其中的流动也是单向的,碳元素在其中的传递形式是有机物,B 正确;d表示分解者,有些动物如蚯蚓、蜣螂等也是分解者,C错误;能量的流动方向是单向的,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11.(15分)(2013·河北唐山)如图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方向。请据图回答:

(1)图中不应该存在的箭头是________(填序号)。

(2)初级消费者排出的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这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过程应属于图示

中的________(填序号)。

(3)生长在该生态系统中的蘑菇属于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蘑菇被人类食用,则实现了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利用,提高了能量的________。

(4)研究发现该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均有垂直结构,一般认为动物的分层与________有关。

(5)请在下图中画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模式图。

答案(1)②

(2)①

(3)D 多级利用率

(4)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5)如图所示

解析 A、B、C、D分别代表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分解者的能量不能够被生产者利用,不应该有②;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未吸收的食物中未同化的能量,属于生产者中的能量。蘑菇是营腐生生活的真菌,属于分解者,蘑菇被人类食用,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没有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12.(15分)下图为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碳在大气圈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在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

(2)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表示___________过程,②表示的是________关系,过程③表示的生理活动主要是在细胞内________中完成的。④表示的是________作用。

(3)若图示虚线框中的种群及相互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假设E种群中的能量

是5.8×109 kJ,其中有1.3×109 kJ的能量传递给B种群。若能量的传递效率

为10%~20%,则A种群的能量至少是_______kJ。

(4)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________,但由于各营养级生物不能利用在代谢中产生的________能,因而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的特点。

(5)如果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会加剧________效应。减缓此效应的措施有(答出一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O2含碳有机物

(2)光合作用捕食线粒体分解者的分解(或分解者的呼吸)

(3)4.5×107

(4)能量流动热逐级递减(或单向逐级递减)

(5)温室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严格控制化学燃料的燃烧,并提高能量利用率;开发除化学燃料以外的新能源,如水能、核能、太阳能等,减少CO2的排放量(答案合理或写出上述内容中的任意一项即可)

解析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通过光合作用转变为含碳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又以CO2的形式进入大气圈。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通过食物链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由图可知,若E的能量中1.3×109kJ传递给B,则E的能量中4.5×109 kJ传递给D和C,又因为E到A的两条食物链中,A都是第三营养级,所以A至少得到的是4.5×109×10%×10%=4.5×107kJ。物质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3.(10分)(原创题)调查研究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研

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对某野外四个物种在一天中的平均活动时间(活动时间以%表示)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如下表。

(1)组成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除表中涉及的成分外,还应有____________。画出该生态系统中可能的食物网________________。无机环境中的碳主要是通过________作用进入该食物网的。

(2)下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向物种甲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

图中的A表示物种甲同化的能量,则C、D表示的含义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非生物成分)、分解者

(2)分解者利用的能量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解析(1)物种甲、物种乙吃植物,因此属于初级消费者;物种丙吃物种甲,物种丁吃物种丙,据此即可写出营养结构。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是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开始的。

(2)图中的A表示物种甲同化的能量,则C、D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和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态系统及组成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态系统及组成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以及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4、在对有关实例分析的基础上,认识人类的各种活动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 重点、难点分析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是本小节的学习重点,对于初中学生,生态系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分析一个具体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然

后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对于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别要强调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环境包括所有生态因素,即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教学中要强调生物因素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对于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环境所包含的非生物因素及其作用也不能忽略。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教材P。151[看一看,想一想],在了解了图中各种生物相互关系后,引导学生分析生物的生存还需要什么条件?这些条件对生物生存有什么影响?通过学习,建立生态系统是生物个体生存的最基本的环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是生物生存的必须条件的观点。 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仍然可以以教材[看一看,想一想]中的草原生态系统为例,对图中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认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和建立在营养关系基础上生物之间的联系——食

物链、食物网。 2、生态平衡的概念和意义是这一小节学习的另一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学中,可以通过对一条典型的食物链的讨论,分析其中各种生物数量变化的关系,以食物链中各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动态平衡说明自然界中存在的生态平衡的现象,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然后进一步分析可能引起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变化的因素以及这种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会产生的后果,认识生态平衡的意义,以及人类按生态规律办事对于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各种系统的挂图,生态平衡破坏后对环境影响的录像。 参考课时 本节参考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准备: 分小组调查校园中的生物。尽自己所能认识校园中的生物并记录它们的生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一节:生态系统概述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理解各种组成 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主要生态类型的分布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 对比判断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生态类型的分布与特点,渗透生物学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以及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辩证观点的教育; 2、通过归纳生态系统概念、了解不同生态类型的分布与特点的教学,渗透 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概念; 2、生态系统中不同组成成分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活动“分析森林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2、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讨论、分析、结论。 五、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生物的种类非常之多,约200多万种,而这些生物要很好的生存与什么有关呢?(答:环境。)对,在一定的 自然区域内,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这就是我们这节课 要学习的内容。 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各种生态系统。 讲述:从录像中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着,这就组成了一个一个的生态系统。如:大到整个生物圈,小到一滴池水。

同学们,请分析:校园里的草地是生态系统吗?为什么?(答:略) 那生态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又分别有什么作用呢? 活动:请同学们看书P71页图:生活在凯巴森林中的各种生物。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根据各种生物生活的特点,可以将凯巴森林中的生物分为哪几种 类型? (答:分为三类,植物、动物、大型真菌) 2、除了图中表示的生物,这个森林中还会存在什么类型的生物? (答:各种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3、凯巴森林中的黑尾鹿生存需要什么条件? (答:需要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和食物) 4、要保证各种生物的生存,森林中还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土壤及其中的各种生物和矿物质养料) (学生活动时教师随时给予解答提出的问题。) 通过讨论、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发现这些物质由几部分组成呢? (答:生物和非生物组成) 很好,可见,生态系统由几部分组成?对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 根据各种生物的生活方式,这些生物又可以分成几类?它们分别发 挥着怎样的作用? (答:自养的植物,是生产者;异养的动物,是消费者;异养腐生的细菌、真菌、动物,是分解者) 讲述:由此可见,生态系统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而生物部分又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非生物环境由阳光、空气、水、温度和土壤等组成。 请同学们分析校园中草地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及作用,并完成下表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分析与计算

1.下表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田鼠种群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田鼠同化的能量中有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 B.田鼠粪便量属于其同化能量中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 C.以田鼠为食的天敌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1.4×109J/(hm2·a) D.田鼠的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3.5×1010J/(hm2·a) 【答案】B 109J/(hm2·a),C正确;田鼠的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7.0×109/20%=3.5×1010J/(hm2·a),D 正确。 2.如图所示为某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共有的能量流动情况,其中a~d代表能量值。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c的数量关系可以表示为,d代表。 (2)若图示为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情况,则图中缺少的能量流向是,该能量流向的能量值范围为。 (3)若图示为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情况,假设该动物的摄入量为e,为了提高该动物的食物利用率,应提高(用字母表示)的值。如果该动物为恒温动物,在气温逐渐降低时,假设b保持 不变,则b/a的值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1)b=a+c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值 (2)流向下一(第二)营养级的能量0.1b~0.2b (3)b/e(或b)减小

0.1b~0.2b。(3)要提高该动物的食物利用率,需提高同化量与摄入量的比值或提高同化量的值,即 提高b/e(或b)的值。当气温逐渐降低时,恒温动物为了维持体温的恒定,势必增加呼吸散失量(a),因此,在b保持不变的情况下,b/a的值将减小。 1.如下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现对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注:图乙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 A.b+c+d+e为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c1表示初级消费者中被次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 C.b和d之一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 D.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包含在c中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b+c+d+e为生产者光合作用利用的光能,即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正确;图中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因此c1表示初级消费者中被次级消费者所同化的量,B正确;生产者的能量去向有四个方面:自身呼吸消耗(e)、被下一营养级利用(c)、被分解者分解、未被利用,因此b和d之一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C正确;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未被初级消费者同化,因此不包含在c中,D错误。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组成教案.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组成教案 2018-11-13 知识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3、尝试解释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相互联系。 4、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能力目标: 收集、交流不同生态系统的资料 能根据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观察或分析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加强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难点 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中不同组成成分的作用。 难点: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播放优美的录象)同学们。再上课之前先让我们来放松一下。 看了刚才的录象,假如你现在正置身于这些优美的环境中,这时你会看到什么呢?你会听到什么呢?你会想到什么呢? 学生回答自己的看法。 通过课题的导入,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存在着很多的生物,生物和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认识到生物和环境是统一的整体。

2、授课: (1)生态系统的概念 通过导入新课,我们可以知道生物和环境是个统一的'整体。像这样,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无机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大家能举一些生态系统的例子吗?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个湖泊,一块山地、一个池塘、一个小花园等等,都可以看做一个个生态系统。 师:那么一堆鱼、一瓶矿泉水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呢? 生:不是 师:怎样才能被称为一个生态系统呢? 学生通过讨论回答可以知道生态系统必须是生物和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师:生态系统与地域大小有关系吗? 生:没有。 学生通过举例说明,进一步理解生态系统。使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有大有小,一个池塘是一个生态系统,一个水滴也可以是一个生态系统。 那么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成分 那么,生态系统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呢?这时教师出示几张图片让同学们分组观察??分析??讨论??交流。 师:他们包括哪些生物? 生:植物、动物、微生物 师:这些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别具有怎样的作用呢?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生:讨论回答各生物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 有不全面的地方,其他组同学进行补充。 师:谁是最关键的组成成分?消费者根据食性不同可以分为哪几种?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20200422124138)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的地位 本节在教材中属于人教07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5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 一。由于“能量”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已经在物理、化学 的学习中逐步建立了能量、能量传递、能量守恒等一些基本 概念;在生物学中,学生已学习了“储存能量的物质”、“能量代谢”等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在教学中 要紧紧依托这些知识。 2.教学重点和难点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本节的教 学重点确定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由于“能 量”的概念比较抽象,而生活中形成模糊混乱的前概念对本 节内容的影响,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成为难点,尤其是 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过程难以整理清楚。 3.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及教学策略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认知特点鲜明,他们喜欢发现式学习,讨论式 学习,批判式学习,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有

了一定的发展,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为基础,学 生基本了解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变化关系。 2.教学策略 基于学情分析和创建活跃课堂思维的基本理念,确定了 以情境问题驱动的自主、合作式建构能量流动模型的教学策 略。按照“感知——理解——应用”的认知过程,力求把“讲堂”变为“学堂”,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情景中,充分发挥 其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去感知、体验、思考;教师在整个教 学过程中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设计者和引导者。 三、教学过程 .引入 假设你像鲁滨逊那样,流落在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 能饮用的水以外,几乎没有任何事物。你随身尚存的食物只 有一只母鸡、15kg玉米。 你认为以下哪种方法能让你存活更长时间: .先吃鸡,再吃玉米。 2.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 最后吃鸡。 学生回答,不论哪种答案,都要陈述理由,锻炼了分析 问题的能力同时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学生带着问题完成 课程学习,最后再陈述答案及依据,学习的魅力便在这一猜 测一匡正的过程中。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章节练习题

济南版初中生物《生态系统》章节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50分) 1. 下列符合生物学意义的食物链是()。 A. 营养物质→鼠→蛇→鹰 B. 大米→鼠→蛇→人 C. 青草→鼠→蛇→鹰 D. 阳光→草→鼠→蛇→人 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 一条河中的所有鱼 B.一块草地 C.生物圈 D. 一片农田 3..假如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a,全部消费者所利用的能量为b,全部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c。能正确反映三者关系的是()A. a=c+b B. a>b=c C.a>b+c D.a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 性知识点总结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1、定义: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类型: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人工生态系统 3 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功能结构) 特例: 寄生植物(如菟丝子)消费者; 腐食动物(如蚯蚓)分解者; 自养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生产者; 寄生微生物(如肺炎双球菌)消费者。 (2)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

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称为食物网分析食物网时应注意: a 越复杂的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食物链的数量就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b 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在食物网中,大型肉食动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往往不同(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C 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食物链中箭头的含义:方向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同时体现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d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e 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蜘蛛与青蛙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能量流动 a、定义: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 c、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不循环不可逆)。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2、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a、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如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五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学习目标 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学习重难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学习过程 (一)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 和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能力。 提醒: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的理解 (1)结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相关种群数量呈周期性变化,可用如图曲线表示: (2)功能相对稳定:生物群落的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出相对平衡。 (3)生态系统的稳定是系统内部自我调节的结果,这种自我调节主要是依靠群落内部种间关系及种内斗争来实现的。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实例 ①河流:河流受到轻微污染时,可通过、 和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生物种类与数量受到严重影响。 害虫数量增加食虫鸟食物增加食虫鸟数量 ()() (+)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思考1: ①草原中生活着草、羊群和狼,由于狼的捕食,羊群数量减少,分析草、羊群、狼的数

量是如何达到逐步稳定的? ②适度捕捞后,池塘中鱼的种群数量为什么不会减少? ③森林局部大火过后,为什么植株能较快生长? (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知识链接 反馈调节: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调节方式叫反馈调节。其中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 (3)调节限度: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思考2:向人工鱼塘中施加动物粪便能提高鱼的产量,但也能导致鱼大量死亡而减产,为什么同样的方法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 (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1)抵抗力稳定性: a概念:生态系统外界干扰因素后并使自身_________ ____的能力。 b:特点: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自我调节能力就,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2)恢复力稳定性 a概念::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后 的能力。 B特点: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一般呈。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的干扰后,其恢复的速度和恢复时间是不一样的。 讨论:归纳总结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二者之间及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关系如何? 4、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从哪些方面着手? 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过程:见下图。 (3)分析: ◆输入途径:主要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流动中能量形式的变化:太阳光能→生物体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最终散失) ◆能量在食物链(网)中流动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能量传递效率= ◆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细胞呼吸(包括各营养级生物本身的呼吸及分解者的呼吸) ◆能量散失的形式:热能(呼吸作用产生) 2、能量在流经每一营养级时的分流问题: (1)能量来源 ①生产者的能量来自太阳能。 ②各营养级消费者的能量一般来自上一个营养级。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中所含能量 (2)能量去路 ①每个营养级生物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命活动,另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每个营养级生物有一部分能量流到后一个营养级(注意:最高营养级无此途径)。 ③每个营养级生物的遗体、粪便、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 ④未被利用的能量(储存在煤炭、石油或化石中的能量,最终去路是上述三个途径) (3)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和去路图解 前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后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3、能量流动特点: ★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 ★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 单向流动原因: ①在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生物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 ②各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以细胞呼吸产生热能的形式散失掉,这些能量是无法再利用的。 逐级递减原因: ①每个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细胞呼吸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供自身利用和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每个营养级中的能量都要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 ③每个营养级的生物总有一部分能量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提醒】上一个营养级未散失的能量是否能全部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为什么? ◆捕食不彻底:当动物体在捕食猎物时,由于相互之间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捕食者能够捕食到 猎物,但不可能将其种群中的全部个体捕食。 ◆摄食不彻底:当动物捕食成功后,在取食对方时,也不可能将对方的所有有机物全部吃下。 ◆消化不彻底:当动物将食物摄取到消化道中之后,也不可能将其中的全部营养都能吸收。 【特别提示】 (1)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 如某食物链中,生物A到生物B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若在食物网中,则A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的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2)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过4-5个。原因是: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传到第4-5营养级时,能量已经很少了,再往下传递不足以维持一个营养级。 4、能量金字塔 (1)概念:各个营养级单位时间内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做能量金字塔。 (2)意义:从能量金字塔可以看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计算类型分析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计算类型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计算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考生常因缺乏系统总结和解法归纳而容易出错。下面就相关问题解法分析如下: 一、食物链中的能量计算 1.已知较低营养级生物具有的能量(或生物量),求较高营养级生物所能获得能量(或生物量)的最大值。 例1.若某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为24000kJ,则该生态系统的第四营养级生物最多能获得的能量是( ) A. 24kJ B. 192kJ C.96kJ D. 960kJ 解析:据题意,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第一营养级)所固定的能量,即24000kJ,当能量的传递效率为20%时,每一个营养级从前一个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是最多的。因而第四营养级所获得能量的最大值 为:24000×20%×20%×20%=192kJ。 答案:D 规律:已知较低营养级的能量(或生物量),不知道传递效率,计算较高营养级生物获得能量(或生物量)的最大值时,可按照最大传递效率20%计算,即较低营养级能量(或生n物量)×(20%)(n为食物链中由较低营养级到所需计算的营养级的箭头数)。 2.已知较高营养级的能量(或生物量),求较低营养级应具备的能量(或生物量)的最小值。 例2.在一条有5个营养级的食物链中,若第五营养级的生物体重增加1 kg,理论上至少要消耗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为( ) A. 25 kg B. 125 kg C. 625 kg D. 3125 kg

解析:据题意,要计算消耗的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应按照能量传递的最大效率20%计4算。设需消耗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为X kg,则X=1?(20%)=625 kg。 答案:C 规律:已知能量传递途径和较高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或生物量)时,若需计算较低营养级应具有的能量(或生物量)的最小值(即至少)时,按能量传递效率的最大值20%进行计n算,即较低营养级的生物量至少是较高营养级的能量(或生物量)×5(n 为食物链中,由较低营养级到所需计算的营养级的箭头数)。 3.已知能量的传递途径和传递效率,根据要求计算相关生物的能量(或生物量)。 例3.在能量金字塔中,生产者固定能量时产生了240molO,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15%2 时,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最多相当于多少mol葡萄糖,( ) A.0.04 B. 0.4 C.0.9 D.0.09 解析:结合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可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相当于240?6,40mol葡萄糖;生产者的能量传递给次级消费者经过了两次传递,按最大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最多相当于40×15%×15%,0.9mol葡萄糖。 答案:C 规律:已知能量传递效率及其传递途径时,可在确定能量传递效率和传递途径的基础上,按照相应的能量传递效率和传递途径计算。 二、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计算 1.已知较高营养级从各食物链中获得的比例,未告知传递效率时的能量计算。 例4.右图食物网中,在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时,假设每个营养级的生物从前一营养级的不同生物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好题集锦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好题集锦 (2013年高考研讨)(原创+改编)假如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如下各图所示的某些食物网。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上图A中,共有条食物链,若由于某种原因蛇突然全部死亡,则短期鹰的数量将。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 (2)上图B中,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上一营养级的生物时,两种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丁每增加10千克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千克。 (3)上图C中,假设在每种较高营养级的生物从来源不同的途径获得的能量相等,则草中含900kg的生物量,最多能使鹰增重 kg。 (4)上图C中,假设每种较高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来源比例不知道,每种较低营养级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比例也不知道,要使鹰增重1kg,则至少需要消耗草 kg。(5)上图D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提供给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A 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 kJ(用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答案: (1)8 增加植物→鼠→猫头鹰 (2)3250 (3)4 (4)25 (5)25A/(5-4x) 2013年一模 28题(16分)研究发现,某污染重的甲基汞(有机汞)的毒性远高于无机汞。在湿地生态系统的环境中,这两种物质可以相互转化,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是因为其具有功能。图中各生物种群占据不同的位置,体现了群落的结构。目前人们依据的理论逐步恢复被破坏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 (2)甲基汞通过富集而危害人体神经系统。研究发现,在甲基汞的作用下突触间隙会持续存在较多的乙酰胆碱(神经递质),同时发现甲基汞高度亲脂,又能与蛋白质结合,请推测乙酰胆碱增多的可能原因是 。 (3)底泥中存在与B类细菌类似作用的真菌,这类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是。浮游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除流向下一营养级的生物外。其去向还有。 (4)根据题干信息,请提出一种有效降低水体汞污染危害的思路: 。 答案:(1)净化水体空间(垂直和水平)(生物)群落演替(2)食物链甲基汞导致突触前膜释放过多的神经递质(也可以从影响酶的活性角度回答,也可从影响载体蛋白的角度回答) (3)分解者分解者和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4)种植能大量吸收贡的植物,再从这些植物中回收汞(在贡污染的红树林生态系统中投放一定量的B类细菌,或在汞污染的红树林生态系统中投放分解甲基汞的真菌)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

【模拟试题】 一. 选择题 1. 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 A.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 生产者 C. 消费者 D. 分解者 2.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大量捕杀黄羊、野兔等动物后,其生存数量首先减少的是(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次级消费者 D. 三级消费者 3. 由于施肥不当,造成西瓜苗大量死亡,随后西瓜地里的细菌和真菌将( ) A. 不能生存 B. 数量下降 C. 数量上升 D. 数量不变 4. 食物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 ) A. 初级消费者 B. 次级消费者 C. 生产者 D. 分解者 5. 下列哪项是生态系统中形成食物网的原因( ) A. 生物之间有间接关系 B. 生物之间有直接关系 C. 生物之间有食物关系 D. 生物之间有亲缘关系 6. 下图是两个生态系统中腐殖质总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这两个生态系统分别是( ) (m 2腐殖 质时间(年) A. A 是热带草原,B 是热带雨林 B. A 是热带雨林,B 是温带雨林 C. A 是冻土苔原,B 是热带雨林 D. A 是热带苔原,B 是温带草原 7.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 ) A.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 食物链和食物网 C. 生产者和分解者 D. 各级消费者 8. 能够把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CO 2并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去的生物是(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以上都是 9. 在生态系统中,当狼捕食山羊时,它是( ) A. 第二营养级和初级消费者 B. 第三营养级和次级消费者 C. 次级消费者和第二营养级 D. 初级消费者和第二营养级 10.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A. 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网和食物链 B.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 食物链、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高中生物备课组主讲人:王春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 ⑴、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 ⑵、描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重点)。 ⑶、说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2、技能性目标 ⑴、引导学生用数据来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让学生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阐述出生态系统能量流 动具有的两个特点。 ⑵、指导学生构建能量流动的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物理模型。 ⑶、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入和流出加以分析,培养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 3、情感性目标 ⑴、通过小组分工与自主性学习相结合,培训同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⑵、注重生态学观点的培养,同时关注农业的发展和生态农业的建设。 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服务于社会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描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引导学生用数据来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让学生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阐述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的两个特点。 三、教具:多媒体课件

附件1能量流动的概念模型

生产者 植食动物 肉食动物 顶位肉食动物 分解者 入射光能 118872 能量A 118432 0.25 0.05 贮存 输出 有机物输入 12 5 2 ① 5.1 0.5 2.1 ① 9 3 70 23 4 ① ① ② ① 附件2能量流动的数学模型与物理模型 数学模型:第n 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为 最少为 物理模型:能量金字塔 附件3能量流动的经典例题 请同学们讨论:该生态系统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多少?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 传递效率是多少? 五、教学反思 本教案已多次用于实际教学中,课后我对整节课作了反思,归纳以下几点: 1、 成功点 教学中,由于引入了网络功能,使得教学中知识点更加生动,便于理解。同时我努力引导学生通过多手段、多角度的探索,多次运用模型构建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很好的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 2、 疑惑点 本节课知识点多且难,而课标要求只能用一课时来教学。故教学中难度与广度很难把握。知识点稍为拓深,时间就会超出要求。如何做到在一节课内,完成本节课所以知识点,还需探讨更有效率的教学方法。 3、 感悟点 通过追踪教学过程,审视教学环节。我发现兴趣仍是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推动力。而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法则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认真严谨的教学设计也是必需的。如今,网络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若能合理的搜索网络资源并整合到教学中,将于教于学都大有裨益。这方面我还需要努力。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挖命题 【考情探究】 分析解读生态系统在考纲中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包括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其中“生态系统的结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能力要求为Ⅰ,其他考点能力要求为Ⅱ.本专题内容在近五年天津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都有出现. 【真题典例】 破考点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考点集训】 考向1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食肉动物都为次级消费者 B.自养生物都为第一营养级 C.食物网中某生物的位置不能被其他生物取代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可分为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答案 B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解者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处于最高营养级 B.生态系统中的各个消费者之间只存在捕食或竞争关系 C.寄生在人体内的各种细菌都属于分解者 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物群落内物质循环的渠道 答案 D 考向2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3.(2015海南单科,23,2分)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 A.小鱼吃的小虾 B.吃小鱼的大鱼 C.泥巴中的藻类 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 答案 C 4.为了拯救野生朱鹮,我国各级政府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野生朱鹮的种群数量不断增长.有关野生朱鹮的食物网如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食物网中有6条食物链 B.鱼类和贝类之间存在着竞争和捕食的关系 C.野生朱鹮可利用的总能量等于鱼类和贝类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 D.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是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 答案 C 考点二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的过程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2)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3)能量转化: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最终散失)。流动形式是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4)散失途径:呼吸作用,包括各个营养级自身的呼吸消耗以及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5)能量散失的形式:以热能形式散失。 2.过程图解 在各营养级中,能量的三个去路: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流向下一营养级生物利用;被分解者利用。 3.特点: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4.意义 ①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有效的利用。 ②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判断下列有关能量流动叙述的正误。 (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2011·海南卷,2A)(√)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照射在生产者上的太阳能(×) (3)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2010·新课标全国卷,5C)(×) (4)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2010·江苏卷,11C)(√) (5)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指次级消费者摄入到体内的能量(×) (6)某营养级生物的粪便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 临考视窗高考侧重于考查能量流动的过程、特点及有关计算。以流程图、表格数据、示意图的形式命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获取信息的能力。 (2014·河南郑州一模)如图是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B、C、D分别代表不同营养级的生物类群,对此图解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减去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 B.D中所含的能量与C中所含的能量之比就是能量从C传递到D的效率 C.B同化的能量要大于B、C、D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 D.由于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一定的,所以B获得的能量越多,留给C、D的能量就越少 [自主解答] ________ 解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A 错误;能量从C传递到D的效率是指D同化的能量与C同化的能量之比,B错误;B同化的能量要大于B、C、D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因为还有一部分能量流向了分解者,C正确;B获得的能量越多,留给C、D的能量也越多,D错误。 答案: C 【互动探究】 1.流入量与同化量是什么关系?同化量、摄入量与粪便量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态系统及组成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态系统及组成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以及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4、在对有关实例分析的基础上,认识人类的各种活动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 重点、难点分析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是本小节的学习重点,对于初中学生,生态系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分析一个具体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对于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别要强调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环境包括所有生态因素,即生

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教学中要强调生物因素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对于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环境所包含的非生物因素及其作用也不能忽略。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教材P。151[看一看,想一想],在了解了图中各种生物相互关系后,引导学生分析生物的生存还需要什么条件?这些条件对生物生存有什么影响?通过学习,建立生态系统是生物个体生存的最基本的环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是生物生存的必须条件的观点。 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仍然可以以教材P.151[看一看,想一想]中的草原生态系统为例,对图中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认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和建立在营养关系基础上生物之间的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2、生态平衡的概念和意义是这一小节学习的另一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学中,可以通过对一条典型的食物链(捕食链)的讨论,分析其中各种生物数量变化的关系,以食物链中各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动态平衡说明自然界中存在的生态平衡的现象,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然后进一步分析可能引起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变化的因素以及这种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会产生的后果,认识生态平衡的意义,以及人类按生态规律办事对于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练习题

知识点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1.如图是某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该图中能表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箭头的是 ( ) A.①③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⑤ 答案 C 解析农作物的能量可传给人、鸡、猪、牛,而鸡、猪、牛的能量也可传给人;但人和鸡、猪、牛的能量不能传给农作物,这是由食物链的方向决定的。 2.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要研究被第二营养级羊同化的能量去向,不应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 A.羊的呼吸消耗量B.羊的粪便量 C.羊的生长量D.部分死亡羊的重量 答案 B 解析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被第二营养级摄入后,一部分被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同化,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及通过呼吸作用消耗,还有一部分未被同化,通过粪便等排出体外。 因此羊的粪便量不是被羊同化的能量去向。 3.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的能量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C.图中②/①的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答案 D 解析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该是草同化的总能量,①代表的是兔同化的总能量;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食物链中营养级级别最高的狐获得的能量最少;图中②代表的是狐同化的总能量,则②/①的值代表兔→狐的能量传递效率; 兔粪便中的能量并不是兔同化量的一部分,而是草同化量的一部分,兔遗体、残骸中的

能量属于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知识点二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相关计算 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个体平均重量分别为M1、M2,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N1·M1>N2·M2B.N1·M1<N2·M2 C.N1·M1=N2·M2D.N1·M1≥N2·M2 答案 A 解析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一般生物量可以代表能量值,所以N1·M1>N2·M2。5.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恒温动物的④/③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 B.哺乳动物的③/①值一般为10%~20% 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 D.食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 答案 C 解析恒温动物相对于变温动物来说,代谢强,所以呼吸代谢消耗量相对多,有机物积累少,④/③值一般低于变温动物;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哺乳动物与其上一个营养级(食物)之间的传递效率表示为③/(①+未获取量);提高圈养动物的生长量应该提高③/②值,这样才能促使有机物积累;食肉哺乳动物与食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无法比较。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 B.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多 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 答案 C 解析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为初级消费者总能量的10%~20%。初级消费者越多,向下可传递的能量也就越多,因此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也越多。 知识点三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7. 2009年我国各地粮食蔬菜价格不断攀升,导致肉、蛋类食物价格不断上涨,并且后者价 格一直远高于前者价格。从生态学观点来看,这主要是因为( ) A.动物饲养麻烦、投资大 B.动物性食品营养价值高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练习 1.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2表示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 B.D3中包含了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 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D.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2/B2)×100% 2.右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C.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物质能够循环利用 D.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3.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的能量为n,羊粪 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 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 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 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 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 4.某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总能量分别是W1和W2,当下列哪种情况发生时,最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A. W1>10W2 B. W1>5W2 C. W1<10W2 D. W1<5W2 5.在右图所示食物网中,E是生产者,共含有7.1×109kJ的能量,B生物种群总能 量为2.3×108kJ,从理论上计算A最多获得的能量是() A2.84×108kJ B.2.38×108kJ C.1.41×109kJ D.3.05×108kJ 6.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于兔子, 2/5来自于鼠,1/5来自于蛇,那么猫头鹰若增加20 g体重,最 少需要消耗植物() A.600 g B.900 g C.1 600 g D.5 600 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