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文化生态学的理论研究综述

我国文化生态学的理论研究综述

我国文化生态学的理论研究综述
我国文化生态学的理论研究综述

我国文化生态学的理论研究综述

A Summary Of The Cultural Ecological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In Our Country

03级城市规划马健 031712

摘要:文化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引入我国只有短短十几年,但是在理论研究方面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首先整体分析了我国文化生态学理论研究速度的加快和研究领域的扩展,然后又从人类与社会学界、地理与景观学界、城市规划与建筑学界三方面分述我国文化生态学理论研究现状,最后总结了我国文化生态学的理论研究特点。

关键词:文化生态学理论研究综述中国

Abstract: Cultural ecology is a new rising interdisciplinary, which was introduced into our country maybe just ten years ago, however, it has already achieved great developments in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This text at first analyzes the speed up of the cultural ecological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in our country as a whole and the expanding of the investigation area, then narrates the actuality of the cultural ecological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in our country according to the three aspects, which are: human and social circles, geographical and landscape circles, and urban design and architectural circles, at last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ltural ecological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Cultural ecology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summary

1 引言

文化生态学是随着20世纪中期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又分离、对抗,走向融合的趋势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学科,最早由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朱利安·海内斯·斯图尔德(Juliar Haynes Steward,1902-1972年)于1955年在其理论著作《文化变化理论:多线性变革的方法》中提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文化生态学汲取了生态学、文化人类学、文化地理学、城市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营养基础,并得到了越来越多专家的重视,逐渐形成一门新的学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但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维持城市特色的各种文化却遭到了“生态破坏”,文化生态引起了多方学者的关注,他们引进相关理论,不断扩展理论研究的领域和范围,并积极地运用理论进行探索实践,使我国的文化生态学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1我国文化生态学的理论研究总述

文化生态学引入我国的时间不长,但是相关的文献、著作并不少,仅仅2006年一年就有308篇期刊文献,由于时间精力有限,作者无法查找到所有文献著作,只能借助于在中国学术界比较权威的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从期刊文献这一方面数据的统计分析,大胆推断我国文化生态学理论研究的发展情况。

1.1研究速度的增长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统计显示,1994-2006年11月间,我国关于文化生态方面的期刊文献共有937篇。从期刊文献数量变化趋势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文化生态学每年的文献数量虽然有增有减,但总的趋势是增长的。根据年度文献数量的多少大致可将我国文化生态学的发展历程分成三个阶段:1994—1999年篇幅较少,徘徊在16-40之间,属于理论探索阶段;2000—2002年理论深化阶段,文献数量较前几年有所增长,但每年的数量基本保持平稳;2003年以后是理论应用阶段,文献数量猛增,达到每年140多篇。从期刊文献数量的增长趋势说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文化生态学,文化生态学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人们的视野。

图1 我国文化生态学期刊文献数量变化趋势图

1-2 研究领域的扩展

文化生态学是随着20世纪中期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又分离、对抗,走向融合的趋势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学科,最初是由文化人类学家提出来的,所以早期的文化生态学主要是人类学内部的一个研究领域,后来也有一些人文地理学家参与到了此类研究。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扩展,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生态学提倡来自世界不同地区

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不同学科的专家共同参与, 开展合作研究。目前, 除人类学家和生态学家外,一些来自城市规划学、建筑学、旅游学、教育学、信息和传播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学者也纷纷加入了文化生态学研究者的行列, 呈现出一派多学科合作的景像。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937篇关于文化生态的文献进行分析,按学科相关性可将文化生态学的研究分成四个类别,分别是:城市规划与建筑学界,地理与景观学界,人类与社会学界,其他学界。

从数据统计上可以看出,人类与社会学在文化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文献最多(见图2),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这是因为人类与社会学对其研究的最早,我国文化生态学的奠基人冯天瑜老先生就是文化学家,此方面的文献无论是从研究的视角还是研究的深度,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地理与旅游学界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多,早期地理学依靠在文化生态学方面研究的优势,理论研究发展较快,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虽也有所发展,其速度却明显落后于旅游学(见图3),这与近几年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有关。而引入文化生态学研究较晚的城市规划与建筑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基本上是在新世纪之后才开始有人关注(见表1、2),城市规划学在13年中一共才有14篇相关文献①,是各相关学科中最少的(见图4)。

图2 各学界对文化生态学的理论研究情况

①说明:1、由于统计时的搜索字段不同以及我国部分论文格式不正规,导致部分相关文献未被纳入分析范围,而部分统计出的文献内容又不十分符合搜索要求,由此造成的统计偏差应属于合理范围内。

2、由于文化生态学是交叉学科,部分文献的检索字段包括两个或多个学科,所以在分学科统计的数字之和会大于大类学界的统计数字。例如:经统计,城市规划学研究的文化生态学文献有14篇,建筑有37篇,但是有5篇是既属于城市规划学又属于建筑学,所以城市规划与建筑学界一共只有46篇文献。

图3 我国地理学和旅游学对文化生态的研究对比

图4 各学科对文化生态学的理论研究情况统计,

表1 我国城市规划学界对文化生态学的理论研究文献

表2 我国建筑学界对文化生态学的理论研究文献

2我国学界对文化生态学的理论研究分述

从前面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我国各学界对文化生态学的理论研究分处于不同的阶段,下面分别从人类与社会学界、地理与景观学界和城市规划与建筑学界三个不同的角度对我国文化生态学的理论研究现状作以评述。

2-1人类与社会学界

冯天瑜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文化哲学家及文化史家,创立了文化生态学的中国学派,其奠基之作为《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在书中,冯老分成四大部分进行阐述。首先揭示了文化的实质内涵,他认为:“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类化’,是人类价值观念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对象化,是人类创造的文化价值,经由符号这一介质在传播中的实现过程,而这种实现过程包括外在的文化产品的创制和人自身心智的塑造”。②接着,驳斥了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部分的分法,从文化形态学的角度,将文化视作“一个包括内核与若干外缘的不定形的整体”。然后他对于生态文化的界定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科学地把握了地理因素在文化生成中的作用,提出文化生态的三个层次;“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包括工具、技术、生产方式等)与“社会制度环境”(包括各种社会组织、机构、制度等结合而成的体系)。而在文化生态这一统一的系统中,“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诸生态层面不是各自单线影响文化生成,而是通过组成生态综合体,共同提供文化发展的基础,决定文化的大略格局和走向”。最后运用他前面提出的三个层次具体分析了中华文化生态。

在冯老的基础上,又有很多学者对文化生态学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骆建建、马海逵(2005)③在《斯图尔德及其文化生态学理论》中概述了文化生态学产生的渊源,澄清了文化生态学与生态人类学之间的关系,即文化生态学是生态人类学的一部分,又重点分析了斯图尔德文化生态学的三个核心观点,与其他学者的一些观点加以对比评述,同时阐明了自己的观点。王玉德(2003)④在辨析文化生态和生态文化概念上的不同时,认为文化生态学主要研究文化的生态背景、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群落、文化的组成结构、文化的网络和链条、文化的变迁等,其理论视角基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

2-2 地理与景观学界

地理学界从本专业的角度出发,普遍认为文化生态学主要研究的是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文化之间相互影响、交互作用的复杂关系。景观学界的部分学者认为文化生态系统是自然—文化—经济复合体,还有为数众多的学者从知识经济角度展开实证性研究,对于本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文化生态的产生、内部结构以及综合开发与保护策略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②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 中华文化史.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③骆建建,马海逵.斯图尔德及其文化生态学理论[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

④王玉德. 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辨析[J]生态文化 , 2003(01)

一些学者积极进行了理论的引进和评述工作。邓辉(2003)⑤介绍了美国著名文化地理学家卡尔·苏尔所创立的文化生态学派。韩永学和王妍(2002)⑥指出文化生态学探讨文化与环境的双向影响及作用,否定了环境均定论的单向性。管宁(2003)⑦在评述文化生态相关概念之余,还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理念和思维方式对于知识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还有相当多的学者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呼吁社会重视本地区或本民族独特的区域文化。吕拉昌(1995)⑧认为在区域开发中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态、保护器文化生态景观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吕拉昌(1997)⑨还对长江中上游地区多元的文化类型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以重视文化生态景观中的少数民族异质性文化、系统开发经济、推广适用技术和新型生产、生活方式为主要措施的长江上游地区协调发展的文化生态学对策。潘鲁生(2000)⑩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文化、生态方面丰富的旅游资源,与当地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了旅游产业与资源同步开发之间的矛盾,认为应该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资源的开发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保护与开发并重,研究与利用并举,才能达到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经济的双重目的。具体做法是,以西南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为试点,对其传统手工文化的内容进行发掘和研究。虽然他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所提出的建议做法是好的,但由于彼时我国旅游学界对文化生态的研究尚不深入,他的研究也是把文化生态学简单理解成了文化和生态。进入黄秉生(2003)11从生态美的角度对壮族文化的生成与发展进行了分析。邓先瑞(2003)12以长江流域的文化生态威力阐释了研究文化生态的意义。江金波(2004)13认为,现代文化生态研究不仅有过去时和现在时两种时态,而且更应着眼于未来,以期消除自然危机和社会生态危机,构建理想的文化模式。他选择对粤东北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几个文化生态因数,包括梯田、围龙屋、废弃有机物等,从它们的结构到功能、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层面剖析其文化生态意义、利弊得失,社会、经济和生态效应等,从单个文化要素即横的方面,反映它们的发展变化规律,同时也有助于对该地区文化生态变迁总体规律的

⑤邓辉. 卡尔·苏尔的文化生态学理论与实践[J]. 地理研究, 2003(05)

⑥韩永学,王妍. 论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题.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3)

⑦管宁. 文化生态与现代文化理念之培育. 教育评论,2003(3)

⑧吕拉昌. 文化生态学与民族区域开发.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5(4)

⑨吕拉昌. 长江上游地区协调发展的文化生态学思考.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7(2)

⑩潘鲁生.《关注旅游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资产开发》.《山东社会科学》,2000(05)

11黄秉生. 壮族文化生态的依生之美——壮族文化生态美研究系列论文.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2)

12邓先瑞. 试论文化生态及其研究意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

13江金波.《客地风物——粤东北客家文化生态系统研究》.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认识,为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提供决策上的重要参考。

此外,薛正昌(1999)、李明伟(2001)、王国祥(2003)等一批学者深刻地认识到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当代,本地区独特的文化资源是一笔珍贵的宝藏,他们从不同文化圈之间的交流、地理气候、历史发展、民族融合等角度分析了区域文化产生的源流及其特点,针对其面临的文化历史保护、旅游开发、经济发展、城镇建设等问题提出了系统的建议。

3-3 城市规划与建筑学界

进入新世纪之后,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界普遍认识到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城市历史地理等环境因素对城市文化的产生发展过程所起到的直接作用、城市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保护以及城市居民与城市文化环境的关系等问题,积极引进文化生态学的理论,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并试图在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等领域加以运用。

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界对文化生态学的敏感度与前两个学界有一定的差距,但也有不少学者很早就进行了相关理论方法的引进研究,为后面的学者深入研究及理论实践奠定了基础。薛求理(1995)14引入了克·埃布尔(Chris Abel)的理论,认为文化的多样性对人类进化起到重要作用,在广大第三世界建筑发展中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杨秉德教授在其《中国近代中西建筑文化交融史》一书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文化生态的概念,但是在分析中国近代中西建筑文化交融史的过程中,运用了“克隆、传播与变异”等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文化现象,其理论已经涉及文化生态学的研究领域15。黄天其(1998)认为在城市建设中,旧城区被铲除属于一种经济规律下的自发文化生态过程,是由于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被长期忽视所造成的。采用类型学的方法建立历史城市形态文化价值计量公式,对地段的历史文化价值量进行考量,能够使城市保护工作的具体化得以在把握传统城市形态元素的基础上落实。2000年,黄天其教授又从两个方面阐述了社会文化生态的含义:一是它揭示了不同人群的主要由习惯和观念及其在实践中得到体现的价值所构成的文化在该人群行为和决策中的主导作用;二是社会文化生态学研究不同社会文化物种和种群在自然与社会环境中的演化情况和条件。他提出将城市文化生态学引入城市建设,将指导城市建设避免社会文化物化总多样性的破坏,帮助城市规划建设在文化内涵上的延续、积累与更加丰富多彩16。

现在我国各城市正处经济建设的高峰期,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所有城市,尤其是近几年城市管理者与建设者越来越重视城市的品味与内涵,与之密切相关的城市文化也就成为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界中的研究热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断。

14克·埃布尔著. 薛求理译. 生态文化、发展与建筑[J]. 世界建筑,1995(1)

15杨秉德. 中国近代中西建筑文化交融史.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16黄天其,邹振扬. 我国城市建设中的社会文化生态学问题[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6)

刘敏和李先逵(2002)17从生态学角度对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环境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建立了城市文化生态系统的文化基因、文化物种、文化生态学的概念,确定了历史文化名城中有价值的文化物种,分析了物种在系统中的数量和变化状况。明确了城市保护应该重视城市中的各类文化物种,特别是稀有物种和处于衰败期的物种,维护城市中文化物种的多样性,实现城市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繁荣。阮仪三和沈清基(2003)18则从更广的层面——城市历史环境保护,论述了城市历史环境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及其表现,介绍了当今国际社会城市历史环境保护的观念和实践,阐述了若干城市历史环境保护的生态学理念,并对我国的城市历史环境保护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部分学者以某一个或几个历史文化名城为例,对城市旧城改造中的文化生态保护进行了探索。王紫雯(1993)19在《城市生态文化学初探——杭州市北山街区改造的前期调查与研究》一文中认为,文化生态学的任务是研究城市居民与城市固有的文化环境特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其对杭州街区的调查与研究,说明一个地方固有的文化与景观等资源是体现一个城市个性的重要标志,也是当地居民文化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环境因素。这也是我国较早把文化生态学引入历史环境保护的论文。王军和冯瑛冰(2000)20总结了平遥、北京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经验与教训,指出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载体,经济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并不是矛盾的,应当避免历史文化名城在建设的名义下被破坏。万昆(2004)21认为城市文化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中的人、文化、环境三者之间互动关系的学科,其中核心是人,所以在设计中规划设计者应综合考虑这三方面的因素,使文脉延续、环境保护和以人为本逐一落实,并以温州市旧城改造为例介绍了这一思想在旧城改造中的具体运用。王凤云和李玉霞(2006)22以天津为例,把城市文化建设与生态城市建设两个相对独立的研究、认知系统,经过关联整合、分门别类的演进,使其走向混沌、共生,成为和谐统一的整体——文化生态城市建设系统,并对新系统的内涵、特点、制约因素、理论基础、构成要素等进行了理性思考。还有一部分学者还将城市文化生态保护与城市经济发展综合起来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双赢道路。冯亚光(2005)23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他以甘肃武威为例,从丰富的文化遗产、时代的必然要求、名城的保护规划、经济的新增长点着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17刘敏,李先逵. 历史文化名城物种多样性初探[J]. 城市规划汇刊, 2002 (6)

18阮仪三,沈清基. 城市历史环境保护的生态学理念[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06)

19王紫雯. 城市文化生态学初探——杭州市北山路街区改造的前期调查与研究[J]. 新建筑,1999(4)

20王军和冯瑛冰. 谁来保护文化生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忧思录[J]. 江西建设,2000(10)

21 万昆. 城市文化生态学思想在旧城改造中的作用[J]南方建筑, 2004 (06)

22王凤云,李育霞. 对天津城市文化生态系统建构的思考[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3)

23冯亚光. 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生态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J]. 社科纵横, 2005 (1)

另外还有一些学者注意到一定地域条件下的城市空间与城市文化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于是把城市空间的发展与文化的演进相结合进行综合、系统的研究。侯鑫(2005)24首先初步建构了城市文化生态系统的认识体系; 随后运用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城市空间的发展与

城市文化的演进进行综合、系统的研究,从发展动力、文化生态环境、城市文化物种的生态进化三方面系统的论述了城市空间的生态进化过程。

4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文化生态学的理论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

(1)研究的领域与范围在不断扩展。研究对象从文化、文化结构、文化生态的构成等本题理论发展到文化的交流、文化的传播与异化、文化的多样性等对于文化发展过程

的研究;并且,积极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比如引进系统论、复杂理论等软科

学理论,充实了研究的科学方法。

(2)重视实证性研究,即结合文化生态学的理论对于区域文化的产生、构成、影响因素、发展趋势、发展策略等展开一系列的分析与研究。例如:社会学界对于教育领域的

研究、地理学界对于民族文化和区域开发的研究、规划和建筑学界对城市空间与文

化、城市设计、历史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研究都属此列。

(3)随着信息革命的产生与发展,学者们都敏锐地察觉到信息社会的到来对文化的发展产生的机遇与挑战,对文化交流、文化的遗传与变异、如何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

保持民族文化的特色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4)相对比与人类学、社会学和地理学界,规划与建筑学界对于文化生态学的研究还较为落后,缺乏系统的理论架构与研究,对于理论的实际运用多集中在历史环境保护、旧城改造中,缺少对一般性城市和新城的文化生态研究。

参考文献

[1]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 中华文化史[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2]骆建建,马海逵.斯图尔德及其文化生态学理论[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

[3]王玉德. 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辨析[J]生态文化, 2003(01)

[4]邓辉. 卡尔·苏尔的文化生态学理论与实践[J]. 地理研究, 2003(05)

24侯鑫. 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城市空间理论研究.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5]韩永学,王妍. 论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题[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3)

[6]管宁. 文化生态与现代文化理念之培育[J]. 教育评论,2003(3)

[7]吕拉昌. 文化生态学与民族区域开发[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5(4)

[8]吕拉昌. 长江上游地区协调发展的文化生态学思考[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7(2)

[9]潘鲁生. 关注旅游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资产开发[J]. 山东社会科学,2000(05)

[10]黄秉生. 壮族文化生态的依生之美——壮族文化生态美研究系列论文[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2)

[11]邓先瑞. 试论文化生态及其研究意义[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

[12]江金波. 客地风物——粤东北客家文化生态系统研究[M].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13]克·埃布尔著. 薛求理译. 生态文化、发展与建筑[J]. 世界建筑,1995(1)

[14]杨秉德. 中国近代中西建筑文化交融史[M].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15]黄天其,邹振扬. 我国城市建设中的社会文化生态学问题[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6)

[16]刘敏,李先逵. 历史文化名城物种多样性初探[J]. 城市规划汇刊, 2002 (6)

[17]阮仪三,沈清基. 城市历史环境保护的生态学理念[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06)

[18]王紫雯. 城市文化生态学初探——杭州市北山路街区改造的前期调查与研究[J]. 新建筑,1999(4)

[19]王军和冯瑛冰. 谁来保护文化生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忧思录[J]. 江西建设,2000(10)

[20]万昆. 城市文化生态学思想在旧城改造中的作用[J]南方建筑, 2004 (06)

[21]王凤云,李育霞. 对天津城市文化生态系统建构的思考[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3)

[22]冯亚光. 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生态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J]. 社科纵横, 2005 (1)

[23]侯鑫. 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城市空间理论研究[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文献综述资料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摘要:本文旨在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现状做出基本综述,为“五位一体”的建设提供支持。文章分为四个部分:一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况,二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研究,三为我国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四为结语评价。总的来说,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逐步形成以点带面、以局部促整体、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立体的发展模式,但在实践上存在滞差,需要在实践执行方面进一步研究。关键词:中国生态文明综述 1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况 1.1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特征 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产生的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生态失衡等问题已经严重阻滞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促动人们重新审视并从根本上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寻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 对于生态文明的内涵的界定还有以下几种:(1)生态文明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学者提出,狭义的生态文明,一般仅限于经济方面。广义的生态文明,则囊括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不仅要求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而且也要求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是全方位的和谐”1。狭义上的生态文明是指文明的一个方面,即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而言,人类在处理同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2。(2)从生态理念层面来阐释生态文明的内涵,主要由以下层面:经济生产层面、政治制度层面、文化层面、环境建设层面、社会层面和技术层面3。(3)把生态文明分为:浅绿色生态文明和深绿色生态文明4。 生态文明的特征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认为,它有三个重要的特征: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有的认为生态文明具有,全面性、高效性、可持续性、和谐性、整体性、人本性和平等互利性。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城市生态规划论文

城市生态规划中的景观规划 学院:外国语学院姓名:张杰学号:2010091230 摘要在当前城市化不断加速,城市趋于空心化巨型化的现状下,人们深切感到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短缺,身心健康受损。如何构建合理的生态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空间结构,保持景观要素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多样性,构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生态城市景观,充分发挥景观的生产功效、经济价值、资源价值和美学价值,是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本文重点讨论在生态城市规划背景下的园林及景观规划。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景观规划大景观 1.生态城市规划背景 1.1城市生态定义 城市生态(ecopolis或ecocity或ecoville或ecological city或ecovillage)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不断升华的结果。虽然国际生态城市会议已于1990年、1992年、1996年、2000年召开过4次,但对于生态城市的定义,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界定,许多专家和学者对此都发表过各自的见解;一些国家还提出了生态城市发展原则。1987年前苏联生态学家亚尼科斯基认为生态城市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1992年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生态城市会议上,组织者澳大利亚的

唐顿认为生态城市就是人类内部,人类与自然之间实现生态上平衡的城市,它边括了道德伦理和人们对城市进行生态修复的一系列计划,远远超出了“可持续性”这个概念。1997年中国学者黄光宇教授撰文《田园城市*绿心城市*生态城市》,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生态工程、环境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的关系,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使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 从城市生态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合理、功能稳定,达到动态平衡状态。[1]它具备良好的生产、生活和还原缓冲功能,具备自组织、自催化的竞争序主导生态城市的发生和发展,以及自调节、自抑制的共生序保证生态城市的持续稳定。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高效利用,自然的演进过程也得到保护和发展。 从城市规划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建筑广泛应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城市景观成为城市文化的空间构成与表现。 1.2城市生态的主要特点 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相比,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1)和谐性: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更重要的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现在人类活动促进了经济增长,却没能实现人类自身的同步发展,生态城市是营造满足人类自身进化需求的环境,充满人情味,文化气息浓郁,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富有生机与活力,文化是生态城市最重要的功能,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是生态城市的灵魂"这种和谐性是生态城市的核心内容

高校奖学金制度研究文献综述

综 合 一、高校奖学金的定义 学界对于奖学金的概念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奖学金和助学金是不同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奖学金属于助学金的一种。张丽芳和肖国超在《高校奖学金的合理评定发放研究》中指出,所谓的高校学生奖学金是高校自身、政府、团体或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的奖学金。奖学金不同于助学金、贷学金。奖学金的侧重点在于奖优,而助学金、贷学金的侧重点在于助贫;伍力、黄权标在《中美高校奖学金制度之比较研究及启示》中认为,奖学金也指助学金,设立的目的是激励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来获得经济上的资助。这两种观点笔者赞同第一种观点。 二、高校奖学金的分类 高校奖学金有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吴春娥、王林清在《关于高校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的研究》中,把高校奖学金分为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综合奖学金、企业设立的奖学金、专业奖学金以及单向奖学金;纪佳妮在《论高校奖学金的奖与罚》中指出,高校奖学金主要分为三类,分别为国家奖学金、各高校设立的奖学金和社会各界设立的奖学金。各高校自己设立的奖学金大致又分为校级奖学金、院级奖学金、单项奖学金和特长奖学金。对于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奖学金进行分类,笔者赞同上述第二种分类方法。 三、高校奖学金制度的含义 陈婉琳在《对高校奖学金制度问题的思考》中认为,奖学金制度包含奖学金设立、评定、发放等方面的制度和规定。欧阳曦、李宇红和欧阳球林在《高校奖学金制度合理性的浅见与探讨》中指出,奖学金制度作为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对学生进行奖励、激励的制度,是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高校奖学金制度的概念,笔者认为可以把学者们的观点综合起来,把高校奖学金制度定义为高校普遍实行的一种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和激励的制度,它主要包括奖学金设立、评定、发放等方面的制度,在各类高校的教育教学中发挥了应有作用,是高校的一项重要的制度。 四、高校奖学金作用的研究 对于我国现行高校奖学金的作用,学者们进行了很多的研究。从诸多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学者们对于奖学金作用的观点还是比较统一,笔者也很赞同他们对于奖学金具有激励、导向和资助三大功能的观点。 五、高校奖学金制度的研究现状 1.对于奖学金制度的现状的研究 (1)高校奖学金设置的研究。杨晓雷在《高校奖学金工作“项目化”的设想》一文中认为,美国的奖学金按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对优秀清贫者的奖学金、对学业优良者奖学金和“限制性”奖学金(它要求接受奖学金的学生所学习的领域与提供奖学金的组织有特殊关系)。潘俊宇在《中外高校奖学金制度之比较研究及启示》中指出,我国的奖学金主要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专业奖学金、企业奖学金、定向奖学金,还有专门针对研究生的研究生奖学金等。学界对于奖学金设置的观点非常多,而且观点各异,笔者通过阅读各类文献资料,结合学者们的不同观点,认为奖学金的设置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国家设立的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二是各高等院校自己设置的奖学金,包括综合奖学金和单项奖学金。其中综合奖学金又分为校系两级通过综合素质测评得出的奖学金,单项奖学金包括文艺特长奖学金等某一方面的奖学金。三是社会奖学金,包括企业、组织或个人在高校中设立的奖学金。 (2)高校奖学金评定方式和评价体系的研究。冯变英、李霞在《奖学金计算方法的改进》一文,指出了奖学金评定中学习成绩的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将学习成绩的标准化处理以确定奖学金的归属。徐永生在《对我院学生奖学金评定方法的改革研究》一文,提出正态分布理论,采用标准总分方法,对该院奖学金的评定方法进行改进,使学生奖学金的评定工作更趋于科学化、定量化。以上种种研究表明,奖学金评定方法和评价体系趋势朝着自动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注意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高校奖学金发放的研究。陈瑶在《完善我国高校奖学金制度中的激励机制》一文中提出,奖学金的发放制度是奖学金制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将发放工作与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陈婉琳在《对高校奖学金制度问题的思考》中认为,奖学金的发放是奖学金发挥功能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应该把奖学金发放工作的宣传制度化。从以上文献资料中可以得知学者们都认为高校对于讲学金发放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奖学金发放环节的重要性。所以笔者认为高校奖学金制度的完善不仅要解决奖学金的设置、评定等普遍关注的问题,还应把奖学金的发放正式纳入奖学金制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完善奖学金制度。 2.对于奖学金制度存在问题的研究 (1)对于奖学金奖项设置存在问题的研究。陈瑶在《完善我国高校奖学金制度中的激励机制》一文中认为,奖学金的 高校奖学金制度研究文献综述 邓亮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187

景观生态学综述

课程论文 城市景观生态学的特征及规划方法的应用 课程名称景观生态学 姓名葛婧 学院草叶与环境科学学院 学号320152120 一级学科生态学 学科方向生态科学 指导教师周建勤 论文评分

摘要:城市景观生态学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领域之一,主要研究城市的景观生忘过程与空间格局、城市生态环境及其与各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等内容。现阶段,我国城市建设中景观生态学的应用还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推动其应用与发展,促进我国城市景观生态建设的进步与完善。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城市景观生态学规划方法 景观生态学是地理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是以景观为对象,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和物种流在地球表层的交换,研究景观的空间结构、内部功能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简言之,景观生态学就是表示支配一个区域不同地域单元自然生物综合体的相关分析。现已广泛应用于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生态系统管理、自然保护区的规划与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城乡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景观建筑规划设计、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等领域。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 城市景观生态学是景观生态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它是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城市(以人为中心)区域的结构、功能、动态过程和变化效应,以利于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一些现代化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它不仅研究城市景观和城市生态环境,而且还要研究城市景观和城市生态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涉及的部门和学科较多,如城市规划、城市建筑、城市资源开发、园林和自然景观、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物保护和开发、交通道路等,而城市景观生态学是以上学科的集大成者,也可以说各学科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由于本学科力量不能解决问题,必然要走向城市景观生态学的一条必由之路[1]。 1 城市景观生态学 城市景观生态学隶属于城市生态学的研究范围,是社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交叉。主要涉及景观建筑学、美学、园艺学、植物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多种学科。目前研究的中心目的主要是协调“人一地”矛盾,试图将自然组分重新引入城市。对改变城市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实现城市与自然共存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但在城市景观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前人主要从区域整体的角度,对其结构模式、与外界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过探讨,而对其内部

潮间带生态学调查研究的概述和展望【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水产养殖 潮间带生态学调查研究的概述和展望 摘要:潮间带生态学是研究潮间带出现的生物种类、分布范围、群落结构、主要优势种或经济种的数量分布、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调查前确定调查的站点以及内容对于生态调查的正确度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本文介绍了潮间带调查的研究的概述以及对未来的一些展望。 关键词:潮间带;生态调查;优势种 潮间带是界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地带,通常也称为海涂。根据潮汐活动的规律,潮间带又分为3个区:(1)高潮区(上区):它位于潮间带的最上部,上界为大潮高潮线,下界是小潮高潮线。它被海水淹没的时间很短,只有在大潮时才被海水淹没。(2)中潮区(中区):它占潮间带的大部分,上界为小潮高潮线,下界是小潮低潮线,是典型的潮间带地区。(3)低潮区(下区):上界为小潮低潮线,下界是大潮低潮线。大部分时间浸在水里,只有在大潮落潮的短时间内露出水面。潮间带的环境时而干燥时而潮湿、温度时高时低、盐度也是时时变化,可以说微环境的变化非常大,潮间带的生物必须具有忍受每日温差和含氧量剧烈变化的能力。而人们也充分的利用潮间带的现象,发展出了潮间带地区的有益生物的养殖,潮汐能发电等有利于人类的项目。 1潮间带生态学调查研究的意义 潮间带生态学的研究对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有计划地滩涂围垦和发展有益生物的养殖,对有害生物的防除以及对分类学[20]、古生态学、地史学[11]和环境调查[7]的研究将会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也是发展海洋科学的方法。 2潮间带生态学调查研究的方法 2.1 确定调查的采样的站点 海岛潮间带设立几个合理的断面,而断面的中站点的多少根据生物的变化和地质的变化而确定。潮区划分参照《全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规范》[18],高潮区分2个亚区,中潮区分3个亚区,低潮区分1个亚区。[15]在站点确定后,要做一个明显的标记,使以后采样能够在同一个位置,从而保证数据的有效。 2.2 定性采样 在各采样站点以及站点附近进行定性采样,可以对定量采样提供参考。 采样的时间有按各个月或者季度采样,一般调查都是由落潮时由高潮区向低潮区采样,这样采集样品的时间和种类都能多点,不会太过于匆忙。在站点要采集样品的次数不少于两次。在采集样品时要把身体柔软的种类比如说多毛类,寡毛类等和身体坚硬的种类如贝类,甲壳类分开在不同的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论文

作者:胡彪 学号;1008070174 班级:城规102班 E-mail;785911260@qq.com指导教师;黄宗胜 (教授) 课程: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作者:胡彪 学号;1008070174 E-mail;785911260@qq.com (贵 州 大 学 建 筑 与 城 市 规 划 学 院 城 市 规 划 102 班) 摘 要贵州大学新校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关 键 词贵州大学新校区一期工程已建成两年有余,为了了解环境的总体和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活和社会 发展的适宜程度,以及人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了解新校区的环境情况,做以下的研究。人与环境生态关系环境质量延续共存 引言环境质量(environmental quality)是指一定 范围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生 存、生活和发展的适宜程度。贵州大学新校区的 建成两年有余,环境质量在逐步提高的同时,人 群对环境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加;人造环境与原生 态环境正在逐渐相互补充融合,人与环境的关系 也在随着环境矛盾的增加而联系更加紧密,目 前,校园人群对环境的关注度普遍不高。对于校 园生态环境是不是能够对美化校园各空间产生 作用,是不是有利于融入人群的生活,成为本次 研究的目的。由于新校区的生态系统范围较小、 结构相对大城市的生态系统简单,故其环境质量 的分析将较为明确,评价也较为准确。 第一部分为通风走廊人工环境区,第二部分以生活服务体育锻炼为主的第一生活区,第三部分是以教学办公和图书馆为主的教学办公学习区,第四部分是以原生态山区为主的原生态区,第五部分是生活服务为主的第二生活区。进行实地测量。提供计算绿地面积计算不同区域的绿地率及新校区一期建设范围的绿地率。1.2.2对植物配置进行统计研究1.2.3现场发放环境质量调查问卷,调查师生对环境质量的评价,发放100份调查问卷,问卷当场收回,有效问卷100份,得出师生对环境质量评价的满意程度。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准备新校区一期总体规划图、相机、 皮尺、调查问卷、访谈记录本、植物采集记录本 等。 新校区一期总体规划图 1.2方法选取贵州大学新校区一期建设范围为 研究对象; 1.2.1按空间结构和路网如图分为五个部 分,2结果与分析2.1校园各区域基本情况由于贵阳市是一座“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绿带环绕,森林围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化都市,具有温度适宜、湿度适中、风速有利、紫外线辐射低、空气清洁、水质优良、海拔适宜、夏季低耗能等气候优势。新校区在建设中很大程度受到其气候的影响,使得生态系统在遭到建设破坏后能够较快的弥补及恢复。2.2各部分所占面积及比例第一部分占地9.82公顷,第二部分占地9.49公顷,第三部分占20.76公顷,第四部分占17.85公顷,第五部分占10.21公顷,合计68.13公顷。1.2.4现场访谈,记录,访谈者关心的环境质量问题和提供改善的措施建议。 用地面积比例图

文献综述成绩评阅表

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暂行规定 为了使本科生能更好地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所学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备独立获取知识、进行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以及专业文献综述的写作能力。根据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特规定本科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至少一篇专业文献综述(论文)。现对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作如下暂行规定。 一、课程设置及要求 专业文献综述为必修,记1学分,每篇文献综述要求3000字以上,参考文献1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至少1篇(民语言学生不作要求)。英语专业学生应用英文,其他专业学生可用中文完成。 二、文献检索 科技文献种类繁多,有著作、学术论文、科技报告、学位论文和科技会议文献等原始文献,也有在此基础上经整理、加工、压缩、提炼后编制成的各种检索工具,如书目、题录、索引、文摘、百科、手册、年鉴和名录等。本科生在撰写专业文献综述之前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科技文献检索。文献检索的要求是: 1、掌握科技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包括直接检索法和间接检索法; 2、了解常用文献检索工具的类型、结构及其使用方法,特别是与本专业相关的各种索引、文摘、书目、年鉴等; 3、了解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各种科技文献的名称、种类和级别

等。 4、检索后要列出检索结果,并作为指导教师评定成绩的依据之一。 三、专业文献综述 (一)内容要求 文献综述应论述某一主题提出的原因及主要历史背景、当前进展情况、各种观点及评述、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等。要求文献综述必须要有论点,要有有见地的分析对比,不能是简单的文献堆砌。 (二)步骤 1、选择题目:题目一般应是与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相近或相关的内容。 2、搜集资料和阅读文献:根据选定的主题,利用各种检索工具,采用直接检索和间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搜集和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在阅读文献时要注意做好记录(卡片、笔记等)。 3、分析归纳和草拟提纲:对于查找和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要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和取舍,然后按照专业文献综述对内容的要求草拟提纲,对文献综述的全文进行整体构思和结构设计。 4、撰写综述(论文):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主题进行综合论述,并撰写成文。 (三)格式及打印 专业文献综述的写作格式应参照本专业刊物登载的常规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应包括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总结和参考文献等部分。专业文献综述应由学生自己用计算机排版打印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及前景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及前景 作者: 指导老师: 专业: 年月日

摘要 景观生态学是生态学中一门年轻的分支学科,它的理论与方法和传统生态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注重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与过程的影响。最近几年,园林生态学受到人们的关注。它是一项全新的生态学内容。它不但分析体系本身的发展和变化特征,分析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景观生态学为综合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因而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从景现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一般原理、研究方法和实际应用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焦点问题是景观结构、景观动态与景观功能。综述了景观格局、景观动态、景观异质性、景观尺度与景观功能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最新应用领域,展望了景观生态学的研究。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理论框架;应用;发展趋势

Abstract Landscape ecology is a young discipline, its theory and method and the traditional ecology are essentially different, it pays attention to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landscape pattern and process. In recent years, landscape ecology concern. It is a new ecology. It not only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he system itself,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Landscape ecology provides a new theory and method for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in recent years, attention.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theory, landscape ecology principles, research method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Are a research focus in landscape ecology landscape structure, landscape and landscape function.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ndscape pattern, landscape dynamics, landscape diversity, landscape scale and landscape function were reviewed, and discusses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ecology in the new application field, the prospect of the landscape ecology. Keywords: landscape ecology; theory;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trend

土壤生态学研究现状

土壤生态学研究现状分析 土壤生态学(soil ecology)是研究土壤环境与生物间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功能、平衡与演变规律的学科。是土壤学、生态学、地理学以及环境科学相互交叉的一门具有广泛研究领域的新兴科学,以土壤生物为中心,研究土壤生物之间、土壤生物与土壤非生命环境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人类活动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过程。过去 20 年, 土壤生态学得到国际生态学界的广泛关注[1~6], 土壤被认为是陆地生态系统的组织中心[4,7], 并被 Science 期刊认为是最后的学术前沿[8].在此背景下, 土壤生物多样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功能成为研究热点[9]. 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认识, 代表了过去 20 年土壤生态学领域最重要的进步[6].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土壤生物多样性包括在土壤和凋落物层中生活的生物类群多样性[4], 以及它们的遗传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土壤-生物自组织系统的多样性[10,11]. 最近还有学者提出, 土壤中的活性酶也是土壤生物多样性的有机组成部分[12]. 目前, 科学界已经认识到土壤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境之一[5]. 例如,在局域尺度上, 1 g 土壤可能含有高达 50000 种细菌[13,14]; 在堪萨斯大草原 , 一小块草地上就发现了159 种螨类[15]; 在哥斯达黎加(Costa Rica)的一个低地雨林, 根据 18S rRNA 序列分析推测, 仅在 4 个 40 m× 40 m 样方中, 可能就有 502 种线虫[16]; 同样根据18S rRNA 序列分析, 在极地苔原的几个采样点就发现 2010 个 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存在[17].此外, 在全球尺度上, 土壤生物多样性也远远高于植物和大型动物[18~20]. 现已描述过的土壤真菌就有72000 种, 据估计全球总数可能高达 150 万种[21,22];已 知的土壤线虫有 25000 种(可能仅占全球所有种类的 6%)[20]; 已记录的土壤跳虫有 8000 种(约占全球所有种类的 15%)[20]; 而已知的螨类有 45231 种(可能仅占全球所有种类的 4%左右)[19]; 对于大型土壤动物,已描述的蚯蚓有3500 种(约占全球所有种类的 1/2)[20],至于研究较多的蚂蚁和白蚁, 分别有14000 种和2700 种, 也仅占全球种类总数的 50%和 70%[20]; 已经记载的马 陆多达 11000 种, 但也仅占全球种类的15%[20]. 这些统计数据足以表明, 不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论文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课程论文 环境保护与路色建筑 学院:林学院 专业:城市规划一班 姓名:张燕 学号:080313795 指导教师:赵红霞 职称:讲师 论文提交日期:2011年6月

环境保护与绿色建筑 摘要 提出绿色建筑的新概念,论述了绿色建筑的能源观、设计观和技术观。 关键词:环境保护绿色建筑设计技术 引言: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环境的恶化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如何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地球上每一个人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作为2l世纪的地球公民,我们有责任共同努力,提倡绿色建筑建造我们绿色的家园。 正文: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今天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这就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即要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掠夺性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发展模式,从传统的资源型发展模式,走上良性循环的生态型发展模式,促使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其中经济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社会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与目的,环境生态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建筑是三者的综合体。这种新的发展观必然导致产生新的建筑观———可持续发展建筑观,即保护生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是21世纪建筑的基本任务,绿色建筑及其研究和实践正是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提出的。 一、何谓绿色建筑体系 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在研究上,它将自然、人和人造物纳入统一研究视野,不仅研究人的生活、生产和人造物的形态,而且也研究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发展规律,研究人、自然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在目标上,它追求人(生产和生活)、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协调和平衡发展。在方法上,它主张“设计追随自然”。在技术上,它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和节水的建筑技术。

景观生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综述

景观生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方法综述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 景观生态学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综述 目录 摘要

摘要 景观格局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问题,其目标是通过确定景观格局来分析生态过程。本文主要对景观生态学的格局分析方法进行综述,分别从景观格局分析概述、景观空间格局指数结合景观分析的统计学方法进行阐述,并通过山林地区的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宁远县为例;干旱区绿洲城市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石河子市为例;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分析——以白鹭湾湿地公园为例,对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在不同类型的景观中的运用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GIS;景观格局;特征指数;景观类型 引言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 作用的综合性学科[1]。它以生态系统的空间关系为研究重点关注尺度的重要性 与时空的异质性。随着景观生态学的逐步发展其研究范围和内容都进一步扩大 突破了原先只是从类型或区域角度对自然综合体进行研究将地理过程与生态过 程也列为研究重心并且从单纯的地理过程研究发展到人地相互作用过程的研 究。在研究理论和方法方面等级理论、分形理论、渗透理论、尺度观点以及一 系列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和动态模拟途径在景观生态学中也被广泛提出和应用为 其增添了新内容和新特点[2 -3]。 1 景观生态学的格局分析方法 景观格局分析概述 景观生态学研究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空间异质性、生态学过程和尺度的关 系这一特点也已成为景观生态学与其他生态学科的主要区别之一。研究景观的 结构(即组成单元的特征及其空间格局)是研究景观功能和动态的基础。空间格 局分析方法是指用来研究景观结构组成特征和空间配置关系的分析方法既包括 一些传统的统计学方法同时也包括一些专门用于解决空间问题的格局分析方 法。笼统地讲这些方法可分为两大类:格局指数方法和空间统计学方法。前者 主要用于空间上非连续的类型变量数据(categorical data)而后者主要用于空间上 连续的数值数据(guantitative data)[4-5]。 景观空间格局指数

生态学专题文献综述

景观生态规划文献综述 一前言 景观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反映,是人类思想在大地上的投影,而景观设计是人们实现梦想的途径。然而,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未来工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环境恶化的结果是导致景观结构的改变、生态功能的失调,而设计合理的景观结构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景观生态规划是建立合理景观结构的基础,它在自然保护区设计、土地持续利用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景现与城市的生态设计反映0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这个梦想就是自然与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的环境,美 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全面地融合,它要让公园不再是孤立的城市中的特定用地.而是让其消融,进入千家万户;它要让自然参与设计;让自然过程伴依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让人们重新感知、体验和关怀自然过程和自然的设计。 二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和原理 2.1 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 如果我们把景观设计理解为是一个对任何有利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问及土地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过程,而景观设汁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喈相处m。那么,景观设计从本质上说就应该是对土地和户外宅间的生态设计,生态原理是景现设计学(1andscape architecture)的核心。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景观设汁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没计,即改变现有的线性物流和能流的输入和排放模式.而在源、消费中心和汇之间建立一个循环流程一其所创造的景观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 不同学科和领域对生态规划有着不同理解.公认的生态规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我们这里谈到的是广义的生态规划.是作为一种方法论去指导其他一些具有很强操作性的规划(景观建筑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园林规划等),使其成为贯穿生态学原理的规划。生态规划作为一种学术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美国地理学家G.P.马什(G.P.Marsh,1864)、地质学家J.W.鲍威尔(J.W.Powell,1879)、英国生物学家派特里克·盖迪斯(Patrick Geddes,1915)为代表的土地生态恢复、生态评价、生态勘测、综合规划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城市生态论文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雾霾治理 帅权芮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系,20125000) 摘要:我们的自然环境已经遭受到了严重威胁。人类与自然环境已经不再和谐共处。本文通过对2012年北京雾霾事件与治理雾霾措施进行反思,提出未来治理雾霾过程中应该注意注意社会生态责任的建立、个人生态意识的提升和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 关键词:雾霾生态文明治理 我们的城市已经爆发,近年来,一件件大的雾霾事件,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十分不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被忽视的公害问题。 雾霾在京津唐地区更为严重,东部沿海、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的四川未收。这些地区都属于经济发达地区,而且有大,中型工业分布,人口密集。近年来,中国城市灰霾危害的爆发提醒我们,长长的雾霾天气,全市已造成了严重障碍的发展,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有必要研究解决的办法,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 1 北京雾霾事件 1.1事件缘起 2012在冬季,空气污染就像一颗炸弹的威胁,使大多数的中国人忧心。在今年下半年到上半年,全国遭受了大面积的雾霾袭击,特别是在北部地区;在河北、石家庄等主要污染物浓度甚至爆表,局部地区的浓度超过微克立方米。持续的霜冻和大雾天气LED的道路能见度很低,能见度低,导致北方很多航班大面积延误,关闭了一些高速路,在这段时间开业之初,北方大部分城市气象台将发布大雾橙色预警,由于风力逐渐增大,雾霾没有消散,一些公路,机场,车站被迫关闭。城市交通量巨大,车辆行驶缓慢,这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麻烦。所有的中国人,甚至外国朋友都会特别关注北京的雾霾,特别是雾霾天气。 2012年开年期间的雾霾,以北京为首的受污染的城市中,污染源囊括了常见的城市扬尘污染物、机动车污染的排放物和煤炭污染排放物,还包括了工业生产中喷涂产生的污染物。当然,雾霜不仅笼罩了首都北京,也笼罩了全国的大部分省份,这些地方的数据多次爆表,大气质量均遭受到恶劣影响,此趋势更加提醒我们治理雾霾迫在眉睫。 作者简介:帅权芮(1993-),女,四川德阳人,在读本科生,

大学生文献综述3000字的范文

大学生文献综述3000字的范文 第一部分中阐述了集中注意力的定义,第二部分阐明了其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第三部分分析了学习注意力分散的原因,第四部分则指出了高中生如何集中注意力。 在小结中,我写了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我根据此次文献综述而得出的培养自己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此次在做文献综述过程的收获、此次作业中留下的遗憾。 引言:我在以往的学习中,没有注意到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所以在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以至于浪费了不少有用的时间。 所以此次文献综述作业,我选择了关于高中生集中注意力的方法研究的题目,并为此查阅了不少资料,希望对自己集中注意力的培养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集中注意力培养正文:一、良好注意力的定义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一事物的能力。 判断注意力优劣主要看注意的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 其中最重要的是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

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久暂。 注意总是伴随着人的全部心理活动,一旦注意中止,心理过程将偏离目标,甚至终止。 外界的一切信息,只有在注意的监控下才能进人人的大脑,离开了注意,就不能正确、清晰、全面的感知事物、记忆事物,就不能深刻、全面的思考事物。 因而注意是学生认识事物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条件,在学生的智力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 二、良好注意力的作用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智力因素对于他们正常地发展、稳步地进入史高一级学校去受教育固然很重要,但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牡意”的问题。 学生注意的稳定性与学习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 1、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关键因素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大学校园景观中景观生态学应用

大学校园景观中景观生态学应用 摘要:校园规划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城市规划与设计中一项重要的课题。文中针对景观生态学在校园景观规划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景观生态学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论述。由于高等学校相对而言,功能性较为复杂,综合性较强,因此本文的重点以介绍高等院校的景观设计为主,并以江南大学蠡湖校区为例系统的阐述了景观生态学当代校园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关键词:校园环境;景观生态学;校园景观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活环境已经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环境破坏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类面临的头号问题,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威胁到整个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恢复生态学和生态恢复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手段、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思想贯穿于景观环境设计—建造—管理的始终。 1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之间交叉的学科,它的主体是地理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景观生态学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一级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 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其理论的直接来源是生态学与地理学,同时从现在科学的诸多相关理论中也汲取了丰富的营养。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为开放系统的自然等级有序理论,以及综合性和组织性理论;它的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系统之间生物控制共生理论是以控制论为基础的。因果反馈耦合关系建立不仅与系统论、控制论有关,还涉及到信息论的有关问题。景观生态学的自组织理论及稳定性概念又和耗散结构理论有关。 2 校园景观设计综述 校园景观设计包括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园景观,这三种景观都是属于校园景观范畴内,因此具有相同的特点。三者都强调为教学服务的宗旨,营造具有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符合师生学习工作的需要等特点。但是由于他们所服务的人群有很大差异,同时校园的功能性、综合性、复杂性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三者还有很大差异。但是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2.1 以人为本的原则,校园的景观设计是以人的需求为基础的,因此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应本着“以人为本”,即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考虑人的尺度和心理要求,将人的活动性和舒适性作为景观规划的出发点。 2.2 可持续发展原则,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从长远发展考虑。景观设计要与学校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定位相结合,必须要有符合自身风格特色的大学校园环境,规划和设计要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2.3 生态性和因地制宜原则,对于学校来说,必须从大环境着眼,从小环境入手,尽可能利用那些天然的地形和植被,为生态环境的合理化创造条件,应避免为追求气派而过分强调草坪的作用,忽视乔、灌、草、地被植物群落式立体配置的重要性,设计手段应是“花最少的力气去适应生态环境”。 2.4 功能性、人文性相统一的原则,大学校园必须是学习与生活同在、学科与学科交融、校园与社会对话、人文与生态共享的集合共存体,能同时满足教、学、研及生活的各种不同需求。 3 基于生态学的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文献综述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文献综述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政法学院 10级行政管理一班 100203017 李少爽 100203018 李胜男摘要:本文旨在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现状做出基本综述,为“五位一体”的建设提供支持。文章分为四个部分:一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况,二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研究,三为我国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四为结语评价。总的来说,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逐步形成以点带面、以局部促整体、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立体的发展模式,但在实践上存在滞差,需要在实践执行方面进一步研究。关键词:中国生态文明综述 1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况 1.1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特征 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产生的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生态失衡等问题已经严重阻滞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促动人们重新审视并从根本上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寻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 多数学者都认同它是指关于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潘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一文从文化价值观的角度,指出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为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1。郇庆治在《环境政治国际比较》中认为,生态文明应该是基于后工业主义社会的,在新的价值理念——即传统经济理性服从于社会与生态理性——的基础上,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建,它应该是一种基于多元原则、共享原则与合作原则的2文明。宋林飞在《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中提出,生态文明主张认识自然规律,坚持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更

3要建设生态。在这方面只是由于侧重点不同,而对其内涵的实质性争议不多。 对于生态文明的内涵的界定还有以下几种:(1)生态文明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学者提出,狭义的生态文明,一般仅限于经济方面。广义的生态文明,则囊括 1 潘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绿叶,2006.10 潘岳。中国严峻的社会难题 2 郇庆治.环境政治国际比较.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2 3 宋林飞.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南京社会科学2007. 12 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不仅要求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而且也要求实现人与人 4的和谐,是全方位的和谐”。有学者认为,“广义上的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狭义上的生态文明是指文明的一个方面,即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而言,人类在处理同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5明程度”。(2)从生态理念层面来阐释生态文明的内涵,主要由以下层面:经6济生产层面、政治制度层面、文化层面、环境建设层面、社会层面和技术层面。 7(3)把生态文明分为:浅绿色生态文明和深绿色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的特征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认为,它有三个重要的特征: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有的认为生态文明具有,全面性、高效性、可持续性、和谐性、整体性、人本性和平等互利性。 1.2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渊源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第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哲学思想。 8(1)儒家生态文化;(2)佛教生态文化;(3)道教生态文化(4)易经中的生态文化。第二,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思想:(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系;(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的关系;(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