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干部学习---十二五中国及世界经济形势展望过关答案

山东干部学习---十二五中国及世界经济形势展望过关答案

山东干部学习---十二五中国及世界经济形势展望过关答案
山东干部学习---十二五中国及世界经济形势展望过关答案

1、治理沙漠化、水土整治、土壤改良等环保产业,可以吸纳就业()。

正确

错误

2、治理沙漠化、水土整治、土壤改良等环保产业,可以吸纳就业()。

正确

错误

3、本次经济危机使得世界各国放弃贸易保护主义()。

正确

错误

4、工业设计和创意产业将是新形势下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

正确

错误

5、本次经济危机使得世界各国放弃贸易保护主义()。

正确

错误

6、中国今后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是扩大内需()。

正确

错误

7、中国目前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正确

错误

8、中国目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正确

错误

9、新能源产业属于“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发展产业()。

正确

错误

10、中国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正确

错误

11、今后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是扩大出口()。

正确

错误

12、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能够有效拉动农村经济()。

正确

错误

13、钢铁产业是“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发展产业()。

正确

错误

14、精神文明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因素()。

正确

错误

15、金融危机并不能使各国放弃贸易保护主义()。

正确

错误

16、增加劳务输出是拉动中国经济的重要动力之一()。

正确

错误

17、严厉打击圈地是解决我国住房问题的有效措施()。

正确

错误

18、要抓住率先复苏带来的商机,中国必须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正确

错误

19、产业升级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

正确

错误

20、扩大内需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

正确

错误

21、石化产业不是“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发展产业()。

正确

错误

22、未来几年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根本在于()。

扩大内需

增加居民收入

推进社会保障

加快城镇化建设

23、中国目前实行的是()的财政政策和()的货币政策。

稳健的适度宽松的

积极的适度紧缩的

积极的适度宽松的

稳健的适度紧缩的

24、哪项不是“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发展产业()。

新能源产业

石油化工产业

新材料产业

环保产业

25、()可以有效拉动农村经济。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粮食价格改革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26、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

产业升级

增加出口

政府投入

社会保障

27、扩大内需的首要问题是要解决好()。

劳保问题

就业问题

福利问题

融资途径

28、要解决好住房问题,首先要加快()建设。

保障性住房

公共设施

投资性住房

农村住房

29、未来几年内中国经济可以在()过程中得到加速发展。

发展传统产业

发展环保产业

发展教育产业

发展低成本消费品产业

30、新形势下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包括()。

工业设计

船舶产业

石化产业

电子产业

31、()也是今后拉动中国经济的主要动力之一。

增加劳务输出

开发矿产资源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发展文化产业

32、解决好住房问题必须要采取的措施是()。

控制出让土地规模

严打圈地

禁止高价售房

禁止别墅开发

33、提高农村需求的办法是()。

减少农村劳动力

提高农民收入在收入分配中的比例

把廉价产品卖到农村

鼓励农民使用现代化产品

34、为了抓住率先复苏带来的商机,中国要进行()。

产业重组

制度创新

减免税收

环境整治

35、()是未来几年对中国经济增长有助力作用的因素。

自主创新

均衡发展

房产制度改革

医疗保险改革

36、对中国经济增长没有推动作用的举措是()。

城乡一体化

收缩信贷规模

加快城镇化建设

发展环保产业

37、欧美国家采用是()方法来占领经济发增长制高点。

开发金融新产品

贸易保护主义

技术创新

38、未来几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在于()。

产业升级,自主创新

推进城乡一体化,加速城镇化建设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39、中国应如何抓住复苏带来的商机()。

调结构

创品牌

制度创新

扩内需

保快速增长

40、扩大内需要着力做好哪些方面()。

提高银行利率

解决就业问题

提高劳动收入、工资收入、农民收入在收入分配中的比例

解决住房问题

控制外资资本总量

41、应如何解决好住房问题()。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

严厉打击囤地现象

严厉打击捂盘惜售现象

禁止土地炒卖

对土地转让征收重税

42、“十二五”期间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有()。

生物科技

有色金属

环保产业

互联网

轻工业

43、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省市有()。

浙江

江西

福建

广西

上海

44、通胀类型一般有()。

结构型

需求拉动型

成本推动型

输入型

输出型

45、引起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因素有()

利率过高

投资过量

消费高涨

信贷膨胀

贸易顺差

46、经过危机,我国应该注意的方面有()

加强金融监管

保障民生权利

发展低碳经济

管理金融创新

限制国际投资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 产业发展规划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 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2〕2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2年7月9日“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的部署和要求,为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 当今世界新技术、新产业迅猛发展,孕育着新一轮产业革命,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世界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大力培育新兴

产业,抢占未来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当前,全国上下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在此过程中,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科学判断未来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性和先导性产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夯实发展基础、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从有利条件看,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国内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迅速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发展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关键核心技术严重缺乏,标准体系不健全;投融资体系、市场环境、体制机制政策等还不能完全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强宏观引导和统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强化政策支持,完善体制机制,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改革创新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浅析山东省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2011-06-27 信息来源: 省经信委消费品产业处字体:大中小 纺织工业是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在吸纳社会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繁荣市场、出口创汇、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纺织强国的关键时期。为指导全省纺织工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早日实现纺织强省的建设目标,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就 1.生产总量和效益取得较快增长。截至2010年底,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达到5895户,比“十五”末增加2196户;实现销售收入7819.69亿元,比上年增长25.82%;实现利税767.78亿元,同比增长37.78%,其中:利润490.21亿元,增长40.05%;资产总额达到3706亿元,增长16.68%;出口额173.26亿美元,增长22%,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21.98%、23.73%、25.15%、1 2.92%、10.26%。 2.全行业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我省纺织行业中的纱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布产量居全国第二位,呢绒和无纺布产量居全国第三位,色织布、印染布、化纤和服装产量均居全国第四位,实现销售收入与利润分别居全国第三和第二位,出口额居全国第五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居全国第三位。 3.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十一五”期间,家用纺织品成为纺织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涌现出东升、山花、东方、鸣球等毯类,艺达、云龙等工艺家纺类以及孚日、亚光、喜盈门等巾被类一批全国行业排头兵企业。区域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截至2010年底,全行业共有省级以上纺织产业集群30个,其中国家级产业集群19个,分别比“十五”末增加了20个和10个。品牌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全省纺织行业共拥有中国名牌57个,山东省名牌156个,中国驰名商标31个,山东省著名商标140个,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加了39个、44个、22个和40个。企业竞争实力增强。一批企业通过境内外上市、在低成本国家和地区投资办厂、在欧美发达国家设立研发中心等措施,有效地抵御了市场风险,提高了竞争能力,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取得较快发展。 4.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企业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成立了“新型纺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芳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了“山东省新型纺织面料行业技术中心”等4个行业技术中心,鲁泰、如意、南山荣获我省首批工业设计中心称号。截至2010年底,我省纺织行业共拥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7个,其中国家级10个,与2005年底相比,分别增加了31个和8个。 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十一五”期间,我省纺织行业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2项;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0项、二等奖27项、三等奖56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45项;省科技发明一、二、三等奖各1项。 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由山东海龙公司研发的“年产4.5万吨粘胶短纤维工程系统集成化研究”项目达到单线产能世界第一,实现了大容量国产化工艺装备的柔性化生产,结束了我国粘胶纤维装备依赖进口的历史;由如意集团等单位联合完成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及其产业化”,实现了纺纱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上述两项成果填补了我国纺织工业多年来在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项方面的空白,在我国纺织行业发展历程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技术装备更新速度加快。目前,我省棉纺织行业先进装备比重达到70%,高出全国4.8个百分点;清梳联、自动络筒机和无梭织机比重分别达到45%、55%和64%,分别高出全国同行业3.9、3.6、16.5个百分点。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分析 全球经济、政治以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形成,进而逐渐呈现出了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以及技术全球化等一系列效应。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中国在抓住这一全新发展机遇的同时,如何更好的应对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给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已成为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事业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因此,针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展开研究,能够为明确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而为实现对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风险的有效规避、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经济全球化概述 无论人们怎样描述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恐怕都很难回避“经济全球化”这样的字眼。如波音公司飞机零部件由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包括中国西安飞机制造厂为其生产机翼。美国波音飞机由近450万个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就是由1600家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司生产和供应的。美国福特公司生产的轿车,外国部件占27%。日本本田公司在美国制造的协和轿车有25%的零部件在海外制造,这些都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 从经济角度上讲,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配置,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日益融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日益加深的状况和进程。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的历史现象或过程,对整个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古巴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曾说:“全球化是历史规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究其原因是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与推动,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化。 三、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工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增加,一些重要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市场供求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商品供应由普遍短缺转为相对过剩;经济发展水平由低收入国家变为中下收入国家;人们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两个阶段的历史性跨越。处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整体联系日趋紧密。 (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正面效应 1、吸引外资。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能够提供优势劳动

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展望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前景预CE 世界上的地位,世界人民见证着我们的点滴成长是不争的事实。在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之前,中国的GDP总量早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更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在各国经济都在衰退的时候,我们的经济在增长。虽然我国还有很多未完善的体制,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我们一定可以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实现中国经济的腾飞。毛主席说: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最终还是你们的。现在世界就要交到我们手上了,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实现祖国经济的腾飞。 正文 1、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的三大主线。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们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对未来十年人民币国际化、能源产业、粮食安全等十方面经济趋势进行了预测。预测显示,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将贯穿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进程。 1.1、经济国际化 经济国际化明显地反映在新兴市场的金融和资本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深度与广度上。分析师们认为,未来十年人民币将加快国际化步伐,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国际储备、外汇交易中的比重都将明显提高。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 分析师们对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作出预期,预计到2020年,上交所上市的境外公司比率将达15%左右,约为1000家,其中世界500强至少有50家;B股市场将有可能与A股合并。中国国债将成为外国央行外汇储备资产的一部分,企业债也将成为大型金融机构全球资产组合的组成部分。 1.2、产业高级化 产业高级化表现在新产业的拓展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提升两方面。金融危机之后,新能源将支撑全球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周期。分析师们预测,到2020年,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比例将从目前的70%下降到60%以下,相对清洁高效的油气比例将从23%提高到近27%,非碳基能源比例将从7%提高到15%甚至更多。同时,新能源汽车可能把中国带入汽车强国。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拥有各类新能源汽车最多的国家之一。 产业高级化还表现在,十年之后,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占国内市场比例将提高到60%;物联网将在消费电子产品中广泛应用;文化创意产业将迅速崛起;科技进步对粮食单产的贡献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十年我国粮食增产将超过10%。 1.3、市场深度化 市场深度化表现为银行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的“百货公司”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格局的形成,同时也表现为实体经济外延扩大化和服务高端化。分析师们认为,到2015年,我国新车销售市场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但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十年之后,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占国内市场比例将提高到60%,出口将占我国汽车产量比例的20%。 未来十年,作为传统产业的纺织工业的增长点及对社会的贡献将主要体现在产业用纺织品上。产业用纺织品市场规模将急剧扩张,覆盖交通、铁路、水利、机械、医药卫生、军工等领域。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也将充分释放装饰用纺织品、床上用品等家用纺织品市场需求。 人民币加快国际化步伐,新能源汽车把中国带入汽车强国,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银行走向“金融百货公司”。由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物联网”把网络生活推向新阶段,粮食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资本市场趋于国际化,城镇化率接近60%。 2、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的发展趋势 2.1、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 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今后10年,人民币

山东十二五规划全文(完整版)

山东省 “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完整版)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根据中共中央和 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主要阐明政 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 蓝图,是全省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目录 第一篇发展背景和发展目标 第一章发展成就 第二章发展环境 第三章发展目标 第二篇区域统筹和发展布局 第四章经济布局 第五章城乡布局 第六章空间布局 第三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第七章农业提升 第八章工业优化 第九章服务业跨越 第十章海洋经济 第四篇基础设施和支撑保障 第十一章能源建设 第十二章交通建设

第十三章水利建设 第十四章市政建设 第五篇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第十五章科技创新 第十六章教育优先 第十七章人才发展 第六篇文化繁荣和创新发展第十八章文化建设 第十九章文明山东 第七篇和谐社会和公共服务第二十章民生保障 第二十一章卫生体育 第二十二章社会管理第八篇生态文明和资源环境第二十三章生态建设 第二十四章环境保护 第二十五章资源节约 第二十六章循环经济第九篇体制创新和扩大开放第二十七章改革深化 第二十八章开放提升第十篇政策保障和规划实施第二十九章扩大消费 第三十章优化投资 第三十一章营造环境

第三十二章区域协调 第三十三章实施机制 第一篇发展背景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 第一章发展成就 “十一五”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积极作为、科学务实、重点突破、攻坚破难,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主要任务目标顺利完成。面向未来,我省的发展站上了更新更高的平台。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416.2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749.3亿元,年均增长2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8.1万亿元,年均增长22.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5.3万亿元,年均增长18.9%。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业连续8年增产,粮食总产达到4335.7万吨。制造业强省建设成效显著,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万亿元以上。服务业规模和质量逐步提升,增加值达到14429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9.1∶54.3∶36.6。 可持续发展取得新成效。耕地总量实现动态平衡,保有量超过1亿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464万亩,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累计分别下降22.1%、20%和18%,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以能源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增长方式得到有效遏制。 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新突破。拥有中科院3个研究所、2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29个国家质检中心,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国家深海基地等重大科学工程落户山东。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0家,居全国首位。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年均增长超过30%。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讲课教案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 的关系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 一个国家的经济与该国的政治有着极大的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每个国家的经济都与其他国家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最直接体现在近几年的经济危机中,每一次的经济危机都波及到全世界,每个国家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那么中国的经济与世界的经济又有着怎么样的联系呢?? 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一)中国周边地理环境复杂。 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中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海上邻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此外还有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等,因此,中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中国不仅邻国数量多,而且这些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多样,这在世界上较为少见。中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决定了在中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二)中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还有南中国海问题。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这反映了周边某些国家的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它们试图利用中国的和平主义政策,造成对中国不利的既成事实,谋取现实的利益,或者强化自身在未来边界谈判中的地位。(三)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

随着中国经济地位迅速上升,日本东亚经济主导国的地位受到冲击。从发展趋势上看,似乎中国正在逐渐确立自身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日本对这一前景并不是欣然接受,而是试图延缓这一进程,或者通过与其他国家联合的方式,制约中国影响力的上升。这就在一定时期内增大了双方发生摩擦的可能性。类似的情况,也在中印关系、中韩关系等双边关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中国的周边环境也存在一些有利因素:1、中国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逐渐增大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额巨大,是许多周边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同时,中国在周边国家的投资也在迅速增长。周边国家对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扩大,持一种多少有些矛盾的心态,一方面欢迎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机会;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防范心理,担心从经济上受制于中国。但不管怎么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关系,是双边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稳定因素,这在几年前中日关系的“政冷经热”中已经有清晰的体现。 2、国际社会对中国战略意图的认知 随着中国的发展,很多周边国家对“中国威胁”感到焦虑。对此,中国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理念和政策举措,来缓解这方面的焦虑,包括新安全观、和平崛起、负责任大国、建立一系列伙伴关系、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与和谐周边等等。此外,中国积极参与与周边国家的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积极推动地区机制的建立和发展。中国与邻国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也在不断加深。现在,周边国家对中国战略意图的疑虑已经大大缓解。 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中国应加快谋划“大周边战略”,区分陆地与海洋的不同情况,统筹各大地缘方向,针对地区热点,创新运用博大精深的“中华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科学发展贯穿规划纲要 张平说,“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政策导向、发展目标,以及重点任务,都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尤其是把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放在了一个突出的位置。 他说,“十二五”规划纲要力求做到长短结合,既衔接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出的各项政策、举措,以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果,也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纲要中尽量体现扩大内需的导向,把扩大内需作为一个长期的方针和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坚持了民生优先的原则,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改革,把改革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 突出亮点是民生优先 徐宪平说,“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一个突出亮点是民生优先。 他说,“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范围和重点,涉及公共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人口计生、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住房保障、环境保护九个方面。“无论东部,还是西部,不管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政府都要提供同样水平的公共服务。” “十二五”居民收入增长要与经济发展同步 徐宪平介绍,“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提出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步。这“两个同步”的导向提出以后,已经产生了重要的效应。徐宪平举例说,在“十一五”规划中,我国仅一个省提出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最终结果是有三个省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目前,“十二五”地方规划中,提出居民收入增长超过经济增长的有5个省,提出“完全同步”有19个省,提出“基本同步”的有5个省市。“从‘十一五’的1个,到‘十二五’的29个,相信执行的效果会更好。” “十二五”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年均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 徐宪平说,“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即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和创业的规模,特别是要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提出5年年均要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要转移农村劳动力800万人。 为提高住房保障的水平,未来5年,要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其中今年1000万套,明年1000万套,后面3年还有1600万套,使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对于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提供廉租房,实行廉租房制度。对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提供公共租赁住房保障。 “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城乡社保全覆盖 徐宪平说,“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今后的五年新

十二五国家科技

“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信息技术领域2013年度备选 项目征集指南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落实《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根据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总体精神,信息技术领域按照“以网络为基础、以计算为核心、以应用为导向、以安全为保障”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在信息技术前沿领域寻求基础性突破、掌握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加强集成创新和应用模式创新、延拓信息技术应用尝试与广度、支撑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等重点任务,在2011年和2012年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在先进计算、网络与通信、虚拟现实与数字媒体、信息安全、微电子与光电子等主题方向征集备选项目。为做好2013年度信息技术领域备选项目库的建设工作,特制定本指南。 一、指南方向与内容 1. 先进计算 1.1 面向大数据的先进存储结构及关键技术 研究基于新型半导体存储器件的存储系统体系结构及数据组织、管理及运用等关键技术,形成智能存储系统平台技术和系列存储软硬件产品核心技术,构建相应原型系统及示范性应用系统。下设3个研究方向。 1.1.1 基于新型存储器件的存储系统结构与技术(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限700万元) 针对现有存储性能和处理器能力之间的差距问题,研究基于新型非易失性存储器件的存储系统结构和相关关键技术,探索其在存储系统与服务中的应用模式,建立相应的验证性原型。 1.1.2 面向大数据的智能存储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限700万元) 研究面向大数据的新型分布式存储架构及数据组织模式,包括大数据归约、元数据高效存储与分布式索引、全局数据共享、异构数据集成与融合;系统随应用环境变化自适应调整的智能存储技术、大数据并行访问优化技术;系统安全架构与方法;系统能耗感知及低能耗方法等,并构建原型系统. 1.1.3 新型存储方法与机制(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限700万元) 研究溯源存储(Provenance-AwareStorage)、存储虚拟化、自动精简配置、动态分级存储、重复数据删除、瓦记录存储等新型存储方法与机制,研发相关软件,以支持高效存储,建立应用示范系统。

2030 年的中国经济展望

《2030 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 概要 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的经济绩效,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都令人印象深刻。GDP 年均增速高达10%,5 亿多人口脱贫。中国目前是世界最大出口国和制造国,也是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即使经济增速放缓,也将可能在2030 年前跻身高收入行列,并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当然,届时人均收入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不过,这里涉及两个问题。首先,尽管与目前的水平相比会有所放缓,中国未来能否仍然以从全球角度看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其次,这种增长能否在与国际社会、生态环境和自身社会结构相互适应而非严重冲突的情况下实现? 本报告对这两个问题给出肯定的回答,也充分认识到相关风险。中国有潜力到2030 年成为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但这并不会轻而易举地成为现实。为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2030 年的发展愿景,中国需要在下一阶段实施新发展战略。邓小平先生倡导的改革使中国转向高速增长轨道,他在凝聚共识、推动根本性战略转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经历三十多年高速增长之后,中国已经到达另一个转折点,需要再一次进行根本性战略转变。“十二五”规划是一个良好开端,在融汇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本报告提出了直到2030 年的长期战略。重要的是,本报告着重阐述“如何做”而不仅仅是“做什么”。研究引出了如下六条重要结论。 第一,通过下列措施推进结构性改革以强固市场经济的基础,即重新界定政府职能,改革和重组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发展民营部门,促进竞争,深化土地、劳动力与金融市场改革。随着一个经济体技术接近前沿水平,引进推广国外先进技术的空间缩小,政府职能及政府与市场和民营部门的关系,均需进行深刻调整。政府直接提供的有形公共产品和服务相对减少的同时,需要提供更多的诸如制度、规则和政策之类的无形公共产品,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竞争,便利专业化分工,改善资源配置,保护环境,降低风险与不确定性。 在企业部门,应重点关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包括公共资源的重新定位,引入包含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措施在内的现代公司治理,在必要情况下实施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发展民营部门,减少进入和退出障碍,加强包括战略性和支柱性产业在内的所有部门的竞争。金融部门需要进一步推进银行商业化和利率市场化,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健全法律和监管体制以确保金融稳定,为中国金融体系国际化建立可信的基础。在劳动力市场上,中国需要分阶段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确保劳动者今后能在市场信号引导下流动;采取措施提高劳动力参与率;反思并调整企业工资政策;形成可在全国范围内转移的养老、医疗和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最后,需要完善农村土地市场,以保护农民权益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从根本上完善农地征用政策以遏制城区的过度扩展,降低地方政府对与土地相关收入的依赖,疏解农民的不满情绪。 第二,加快创新步伐,建立一个开放的创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竞争压力激励中国企业通过自身研发和参与全球研发网络进行产品与工艺创新。中国已经在建立研发体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走在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前列。未来的优先任务是提高研发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为此,决策者需要着力提高大学毕业生技能和认知能力;建设一批与产业紧密联系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促进“创新型城市”发展,集聚高素质人才、知识网络、充满活力的企业和学习型组织,并

山东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山东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胡校宁2220091632 行政管理一班

目录 一、“十一五”现状 (2) 1、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 (2) 2、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2) 3、支持保障系统有效加强 (2) 4、行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2) 5、综合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已显雏形 (3) 二、形势及需求 (3)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3) (一)指导思想 (3) (二)基本原则 (4) (三)发展目标 (4) 1、大路网体系 (4) 2、大港航体系 (4) 3、大物流体系 (5) 4、公共服务体系 (5) 5、“四化”管理体系 (5) (四)发展任务 (6) 1、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6) 2、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 (6) 3、提升科技和信息化水平 (6) 4、促进现代交通物流发展 (6) 5、提高客运服务能力 (7) 6、强化行业管理 (7) 7、健全安全应急保障体系 (7) 8、发展绿色交通 (7) 9、加强文化建设 (7) 10、深化廉政建设 (7) 四、保障措施 (7) (一)加强规划实施管理 (8) (二)重视机制体制改革 (8)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8) 五、2020年全省交通发展远景展望 (8)

一、“十一五”现状 ?“十一五”期间,在省委和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全省广大交通干部职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切实加强安全与应急保障能力,在各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实现了全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又好又快发展。 1、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 ?“十一五”末,全省公路网通车里程达到22.9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4285公里,新增1122公里,120个县(市、区)通达高速公路,通达率为86%,农村公路达到 20.3万公里,新增3.3万公里,99.2%的行政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全省沿海港 口综合通过能力达4.56亿吨,万吨级以上泊位197个,分别新增2.07亿吨和83个。 全省内河通航航道里程达1150公里,五年新增138公里,内河港口通过能力达4543万吨,新增2543万吨。全省等级客、货运站分别达到1356个和506个。 2、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2010年,全省公路客货运量完成24.0亿人次和26.4亿吨,分别是2005年的1.9倍和2.2倍。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8.6亿吨,是2005年的2.2倍,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6546万吨,是2005年的2.9倍。营运车船向大型化、专业化和高级化方向发展趋势明显,货运船舶平均吨位大幅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和农村客运网络进一步完善,交通物流快速发展。 3、支持保障系统有效加强 ?全省交通行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建立了省级交通信息资源中心,开发应用了多项业务信息系统,开通134条ETC车道,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信息系统得到推广应用。全省交通科技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在高速公路、桥梁、港口等工程建养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新技术成果得到应用和推广。全省公路水路交通应急保障能力得到提高,公路交通初步建立“监管到位、协调联动、响应迅速、处置有效”的部、省、市三级安全监管和救助与应急平台。水路交通建立内河救助打捞系统。全省节能减排初见成效,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4、行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全省交通行业大力推行“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人本化”的“四化”管理,已有8个地方标准颁布实施,初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四化”管理体系,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交通立法工作不断推进,执法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执法水平得到提高。全省交通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交通文化建设得到进一步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 一个国家的经济与该国的政治有着极大的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每个国家的经济都与其他国家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最直接体现在近几年的经济危机中,每一次的经济危机都波及到全世界,每个国家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那么中国的经济与世界的经济又有着怎么样的联系呢?? 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一)中国周边地理环境复杂。 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中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海上邻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此外还有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等,因此,中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中国不仅邻国数量多,而且这些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多样,这在世界上较为少见。中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决定了在中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二)中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还有南中国海问题。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这反映了周边某些国家的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它们试图利用中国的和平主义政策,造成对中国不利的既成事实,谋取现实的利益,或者强化自身在未来边界谈判中的地位。(三)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 随着中国经济地位迅速上升,日本东亚经济主导国的地位受到冲击。从发展趋势上看,似乎中国正在逐渐确立自身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日本对这一前景并不是欣然接受,而是试图延缓这一进程,或者通过与其他国家联合的方式,制约中国影响力的上升。这就在一定时期内增大了双方发生摩擦的可能性。类似的情况,也在中印关系、中韩关系等双边关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中国的周边环境也存在一些有利因素:1、中国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逐渐增大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额巨大,是许多周边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同时,中国在周边国家的投资也在迅速增长。周边国家对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扩大,持一种多少有些矛盾的心态,一方面欢迎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机会;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防范心理,担心从经济上受制于中国。但不管怎么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关系,是双边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稳定因素,这在几年前中日关系的“政冷经热”中已经有清晰的体现。 2、国际社会对中国战略意图的认知 随着中国的发展,很多周边国家对“中国威胁”感到焦虑。对此,中国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理念和政策举措,来缓解这方面的焦虑,包括新安全观、和平崛起、负责任大国、建立一系列伙伴关系、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与和谐周边等等。此外,中国积极参与与周边国家的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积极推动地区机制的建立和发展。中国与邻国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也在不断加深。现在,周边国家对中国战略意图的疑虑已经大大缓解。 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中国应加快谋划“大周边战略”,区分陆地与海洋的不同情况,统筹各大地缘方向,针对地区热点,创新运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韬武略”,破解美国的“巧实力”及个别邻国的“小伎俩” (一)“大周边战略”应强调以下两大原则一是“刚柔并济”,周边战略切忌“阴柔有余、阳刚不足”,包括在南海问题与南沙争端上。对内对外都要讲清楚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完整含义,和平发展绝不排除为捍卫

论中国经济掘起与对世界经济之影响

论中国经济崛起与对世界经济之影响 奥运开幕和国庆阅兵都是让世人惊羡及国人震奋的场景,但真正值得中国人骄傲并且确定中国在世界舞台再度崛起的是,外汇存底超越两兆而位列全球之冠,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债权人,而且超越日本和德国,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更重要的是,近年来面对全球经济恐慌与萎缩,中国的经济仍然以近两位数之快速成长,带领着全球步出了这次经济崩溃的危机,这的确是惊人的成就。 中国掘起自然引起不少有心人的妒忌。而令已经是陳腔濫调的“黃禍论”與“中国威脅论” ,再度死灰復燃,演变成“中国经济威脅论”。其主要论调是全球之资源及财 富有限。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必然会依赖侵占或掠夺其它地方的资源及财富。进而影响或剝夺其它地方经济成长的机会。这种似是而非的立论,不但严重损坏了中国的形象。更进一步促使不少国家正考虑立法以抵制和中国正常的经济贸易与交流。这种恶性发展,是我们必须彻底防范及杜绝的。 其实这个论调基本的立论是全球之资源及财富有限,严格说來只適用於原始社會。并且真正有限的只是全球之资源,自從人类发展出耕作技术之後,就可以利用资源而创造及累积财富。不过其速度非常缓慢,而不易察觉。全球生产总值从公元元年到 1000年不过增加了15%,根本可以视为常数。是以一个人或国家要想累积财富,必须得侵占或掠夺其它人或地方的资源及财富。所以说为富不仁和无商不奸,在当年的确是有其道理。 隨著人类的进步,发展出制造技术。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後帶动起科技和金融创新,以及国際贸易和资金交流的趋勢,人类得以快速的创造及累积财富。个人或国家完全没有必要,使用侵占或掠夺他人或地方的资源及财富的方式,来达到迅速累积财富的目的。

“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1、“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十三亿多人口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至七千八百美元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农业连续增产,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百分之五十五,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十三五”时期,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3、完善能源安全储备制度。加强城市公共交通、防洪防涝等设施建设。实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加快开放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 4、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 5、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鼓励人才弘扬奉献精神。 6、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7、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8、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考虑税种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 9、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推进股票和债券发行交易制度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 10、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实施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11、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 12、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媒体数字化建设,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 13、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完成国防和军队改革目标任务,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取得重大进展,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14、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鼓励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 15、以市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 16、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加强轨道交通建设,鼓励自行车等绿色出行。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提高电动车产业化水平。

“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走势分析 课程100分

“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走势分析课程100分 一、单选 ( 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 1. 从21世纪开始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力是什么? A.低碳经济 B.IT产业 C.金融业 D.高科技产业 2. 世界经济格局面临着什么样的转型? A.由两极向多极化转型 B.由多极向两极化转型 C.由多极向单极化转型 D.由单极向多极化转型 3. 十二五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几个奠基期? A.第一个 B.第二个 C.第三个 D.第四个 4. 我们要以什么为目标,协调工业化与信息化之间的关系,提升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A.产业的生态化 B.产业的人本化 C.产业的文明化 D.产业的智能化 5. 哪次会议明确提出中国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6. 世界经济形态面临着什么样的转型? A.从传统工业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型 B.从传统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 C.从知识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型 D.从生态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 7. 最近中央召开了什么会议,对"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规划建议? A.三中全会 B.四中全会 C.五中全会 D.六中全会 8. 转型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A.五种 B.四种 C.三种 D.两种 9. 推进外源增长模式向内生增长模式转型有几个战略着力点? A.二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10. 以现代高速铁路为支撑,在多少半径内,使分散的大中城市形成一个资源共享的网络城市群? A.在500至200公里半径内 B.在200至100公里半径内 C.在100至50公里半径内 D.在50至20公里半径内 二、多选 ( 共 5 小题,总分: 20 分) 1. 浙江省围绕生态文明的建设提出了哪些内容? A.生态文化的建设 B.建立生态经济模式 C.环境保护的模式的问题 D.围绕生态文明的机制体制的建设 2. 在"十二五"期间协调好速度与结构的关系,要处理好哪些问题? A.要防止已经形成巨大惯性力的重化工投资再度扩张 B.要走出投资一定会带动就业的误区 C.要提高对经济增长质量目标强化与调控 D.要提高"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 3. 十二五期间我们面临着哪些战略任务? A.目标导向 B.产业升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