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族团结相关知识点

民族团结相关知识点

民族团结相关知识点
民族团结相关知识点

民族团结相关知识点

1、认识中华民族大家庭

中华民族是由56 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56个民族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甚至有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是56个民族都是兄弟姐妹,共同属于一个大家庭——中华民族。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达1800万。

2、我国目前有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些民族自治区域分别聚居着: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回旋、壮族等很多兄弟民族。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4、我国是如何保证少数民族同胞权利的?(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制定和实施一系列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的方针政策、措施。)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②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的参政议政权,使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权利得到保障;

③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尊重各民族文化,即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和特点:

①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

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③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力。

6、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作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民族地区的自治有机地统一起来,既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的地主性事务,发挥地主优势,促进本民族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又能保证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7、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对于中华民族有什么意义(作用或重要性)?(中华民族为什么要团结互助、共同进步?)(我们为什么要立场坚定地反对分裂?)

①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团结互助的民族。历史上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通婚,大大密切了吐蕃和唐朝的关系。这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团结的典范。

②作为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大国,各民族的团结互助非常重要。各民族间的团结友爱、合作互助,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也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8、国家如何帮助我国少数民族共同进步的?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的限制,某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经济还不发达,交通和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国家陆续建设了青藏公路、成昆铁路等。2006年,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实施西部大开发。长期以来,东部沿海各省市也在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给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以援助,体现了各民族之间互相帮助、求发展的精神。

共同谋

9、中学生在尊重少数民族,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应怎样做?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

②心系各族伙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积极参与“手拉手”互助活动。

③要敢于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

10、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角度看,实现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也是我国各民族承担的共同任务。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11、对“同胞共气,家国所凭”的理解

①全体同胞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这是国家兴旺的凭据。

②一个国家内部不和谐,就会发生战争和骚乱。国与国不和,就会挑起战争。一个家庭不和睦相处,成员就不会是一条心,乃至形同陌路、反目成仇、骨肉分离。

③民族与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相互友好,是一个国家稳定安宁的根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是我们事业取得繁荣发展的基本保障。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们事业必定胜利的基本保证。

12、材料一:1994年以来,国家对西藏援助资金合计超过100亿元。2006年青藏铁路建成通车。

材料二:西藏自治区建立40年多来,在中央政府的帮助下,生产总值增长了65倍,人均收入超过900美元。

(1)这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哪些原则?

答:体现了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2)党和国家为何如此重视西藏地区的发展?

答:因为西藏经济比较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重视西藏地区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安定团结,促进民族的共同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保障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3)我国还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来发展和建设少数民族地区?

答: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藏铁路通车;支援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等。

(4)2006年青藏铁路建成通车,这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我国政府重视少数民族问题,采取措施促进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各民族和谐相处,团结互助。体现了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5)有人说:青藏铁路是条“经济路”,也有人说:这是条“政治路”。你认为呢?

答:这两种说法都是有道理的,说它是一条“经济路”是因为这条铁路的建成,对西藏和全国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西藏工业、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西藏资源优势的发挥,加强与各地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西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我国国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说它是一条“政治路”,是因为青藏铁路的建成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有利于中央的统一领导,巩固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有利于边疆的稳定和国防的安全,有利于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的实现。

(6)请为西藏的进一步发展设计两条激励口号。

答:维护民族大团结,构建和谐新西藏;爱我西藏、共创西藏美好未来;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快西藏经济繁荣发展等等

(7)西部大开发战略有什么意义(或青藏铁路的通车)?

答:有利于促进东西部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缩小东西部的差距,实现东西部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有利于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的统一。

(8)西藏自治区成立40多年来,取得辉煌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了民族平等、团结、互共同繁荣的原则;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基本国策;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9)为加强民族团结,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我们在生活中可以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怎样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

(1)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2)要认真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3)要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敢于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

(4)以实际行动自觉维护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

13、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1-4]?

2019初三政治复习知识点:中国与科教创新

2019初三政治复习知识点:中国与科教创新 2019初三政治复习知识点:中国与科教创新 1、科技的作用 (1)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和名族的命运与其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输掉了科技,也就输掉了未来。(2)科学技术史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3)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4)科技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资和精神财富。 2、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的表现: (1)蓬勃兴起的信息技术(2)迅速崛起的生命科学(21世纪高科技的主流)(3)突飞猛进的空间科学(现代科技中最快的尖端技术之一) 3、科技成果 (1)嫦娥二号奔月成功(2)神舟七号发射成功(3)天河一号计算机居世界前列(4)蛟龙号潜水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4、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怎样理解科技创新?):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的本质就是创新。②要想真正地缩小差距,赶超发达国家,关键是靠创新。③只有把科技进步的基点放在增强自主创新和持续创新能力上,才能实现我国科技的跨越式发展,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④没有创新,就要受制于人,没有创新,就不可能赶超发达国家。 5、好奇与创新的关系是什么? 答:〈1〉好奇心是科学家们走上科技发明创造之路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动力。〈2〉好奇心也需要正确把握,要符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否则也会对人们的成长造成消极影响。 6、怎样由好奇走向成功? 答:〈1〉要把好奇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志趣。〈2〉多加观察,大胆设想,锲而不舍; 7、怎样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1)善于观察;(2)展开想象;(3)求异思维;(4)积累知识(5)勇于实践。 8、教育的重要性(为什么把教育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1)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是人才;(2)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资源,而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3)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2018关于维护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精选5篇

2018关于维护民族团结心得体会精 选5篇 第一篇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大厦,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建设。只要我们每一个人自觉做民族进步事业的建设者和促进者,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够形成坚如磐石的团结,拥有无穷的力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已一年多了,之前从不知道在新疆上学会有这么多民族问题,比如随处可见的警察安检措施,和到处张贴的民族团结标语,铺天盖地,难道新疆民族问题这么严重吗?学校少数民族比汉族同学还多,民汉合宿合班。不过,见到她们开朗明媚的笑容,就觉得,比起弯弯绕绕的有些人,她们好相处多了 。新疆民族多,民族问题尖锐,但我经历不多,说起来都是假大空,不如就讲身边的人和事,但真找不到民族问题,偶尔有小摩擦,那也不是民族问题,纯粹就一习惯不同,你中午不睡,我睡,你习惯早睡,我习惯晚睡。大家在一起说明白了就好了,就算是同一民族,也会有这样的小摩擦。 我始终觉得,不管民族汉族,大家都是中国人,中国人那么多,每个人思想都不同,那种贴标签的行为是极愚蠢的。 过分强调民族意识,而实际上大家都一样的是中国人,是华夏民族,哪个民族都有好人坏人,不是说我觉得民族学生怎么怎么不好,因为你指的是个体,不是一个群体,就像之前内地的说新疆人都是小偷一样,不负责任的话。

而极端宗教主义从前从不曾知道,现在了解许多,这是新疆不安定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同学们说,古兰经明明是很好的书,却被这些人歪曲得不成样子,只为达到恐怖分子险恶的用心,我深以为然。我希望我的同学们都一直这么好下去, 如此,新疆的未来,才会生生不息,霞光披露,满照大地。 第二篇 开展民族团结结亲周活动,与结对亲戚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只有与结对亲戚吃在一起、住在一起、聊在一起,才能体验到结对亲戚真实的生活,深入了解结对亲戚的实际困难;才能将各项惠民政策给亲戚讲深讲透,把党和政府的温暖播撒到每个百姓的心田;才能使党员干部与各族群众之间心贴得更近,团结的情深意浓像一家人;才能使各族群众像石榴子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在这次入住到结对亲戚家活动中,我真实的感受到,你对百姓付出了多少真情,百姓会回馈你多少实意,有了真情实意,我们很自然地就成了一家人。 这次“结亲周”活动入住到亲戚家里,是自治区党委推动各民族间融情活动的有效载体,也是一次对自己做群众工作的检验,更是自己与亲戚之间是否真的建立起亲情关系的检验。 每天晚上,家里都充满着欢声笑语,大姐的一句不太标准的国语,让我深刻的记在了心里,“家里来亲戚了,家里就热闹了”。是的,家里来了亲戚,而且亲戚之间能够发自内心的说说心里话,这样的氛围才融洽,这才是和谐的大家庭。和大姐家一起生活的、让他们最犯愁的二女儿和小儿媳的工作问题解决了,家里的收入多了,日子过得好了,笑脸自然会洋溢在脸上。 大姐在学习培训班上观看完《南京大屠杀》这部影片后,让我帮助她完成一篇心得体会,我问她看完片子的感受,她说:“日本人狠。”“的确,日本人狠,南京大屠杀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是在中国积贫积弱的情况下,现在的中国强盛了,任何外辱我们都有能力抵御。然而,在中国繁荣昌盛的今天,三股势力却企图分裂新疆、分裂祖国,他们制造的暴力恐怖事件,哪一桩不是血淋淋的罪恶,哪一件不给新疆的各族群众家庭带来灾难,没有各民族的团结一心,新

中考政治:知识点归纳之民族团结

中考政治:知识点归纳之民族团结 1、我国形成了什么民族关系: 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2.我国制定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①.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党和国家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政策; ③是少数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共同艰苦奋斗的结果; ④有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 4、加强民族团结,实现民族繁荣我国应该怎么做? ①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 ③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资金和人才支持力度。 ④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犯罪分子。 5.为什么要维护各民族的团结? ①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②有利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④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青少年如何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 ②同各民族同学和睦相处;

③积极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 ④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和分裂民族的行为作斗争。 7、请拟写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标语: ①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②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 ③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④56个民族是一家,我们心相连。 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9.请你列举国家加大对民族地区建设投入的一些具体措施。 ①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②修建青藏公路、铁路; ③建设"西气东输"工程; ④实施"援疆工程"。 10、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哲学常识基本理论整理(完整版)

哲学常识基本理论整理 ㈠唯物论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与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有求实的精神,无论想问题、办事情、做工作,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实际。(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则方法论为:充分肯定意识的能动作用,用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从而能动的改造世界) 2、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是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而要把意识的能动作用变成现实,还必须通过人的时间活动。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用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承担者。宇宙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宇宙中也没有离开物质的“纯粹”运动,万事万物都是处在这样或那样的运动之中。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静止的观点;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绝对的动包含着暂时的、相对的静,相对的静又包含着永恒的、绝对的动。 5、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又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注:分析材料时,通常要用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点进行分析) 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 6、规律具有客观性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是规律最重要的特点。 规律是不可抗拒的,只有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违背规律,必然要受到惩罚。 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可以借助于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也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其变害为利。)

怎样培养创新观念、创新品格、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创新方法

怎样培养创新观念、创新品格、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创新方 法 武昌理工学院 许嵩N代弟子 为了探讨上述问题,有必要结合美术教学先来理解与创新教育 密切相关的一些词语概念的含义。这是因为把属于哲学的、社会学 中的广义概念,放到普通教育的一个学科中去运用,必须有符合和 体现这些概念科学内涵的具体理解。这样在使用这些概念的时候, 就明确了它泛指什么和它在美术教学中专指什么,可以避免讨论中 解释歧义过大,也有利于使我们所思考的问题更具针对性。这些词 语包括“创新”、“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在这些词语前面冠以“美术”或“美术教学” 的一 些词语。 创新:理论研究对“创新”有多种解释。1、指一种创新精神, 创新意识。2、淘汰落后的东西,创造先进的东西的过程。3、是一 种心智能力,是流畅、变通和独特的思维特点外显的能力特性。4、 标志新事物的生成。 美术教学创新,教师要更新美术教育教学观念,树立培养学生具有 创新人格特征的学生观、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研究、探索和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策略、教学 过程以及教学评价。特别要摈弃“教师灌输、学生接收,教师范画、学生模仿”的美术教学模式,形成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民主、 交流合作、生动活泼的“活动体验式”、“实践发现式”、“讨论 探索式”等新的美术教学模式。 创新精神:是不甘守旧,刻意求新,不惧艰辛,志在变革的勇 气和毅力。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 极探索;勇于提出问题,对只重模仿、轻视创造的教学要求敢于提 出不同意见,美术实践中敢于标新立异,另僻蹊径,对按照自己的 构思进行创作表现有执着追求的精神。 实践能力:概指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活动的能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都属实践能力。

关于民族团结的演讲稿

演讲:________ 关于民族团结的演讲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7 页

关于民族团结的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全体同学: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民族团结一家亲。 民族团结一家亲,是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事实也是如此,因为我们的国家本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56个民族,56种习俗,56种语言,56种文化,把祖国的大地装扮的五彩斑斓,把祖国的天空描画的壮丽灿烂。谁能说流行乐坛上没有维吾尔族音乐欢快的旋律?谁能说时尚元素中没有各个民族特有的色彩?而我们生活在新疆的各族群众,更能深深体会到各民族一家人的亲情。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我们身边有很多少数民族同学和老师,大家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学习。我们的汉族同学,谁没有几个少数民族朋友?我们的少数民族同学,谁没有几个汉族伙伴?彼此的信赖与默契,构建了我们的和谐校园,真正体现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新型民族关系。给我们上地理课的维吾尔族老师,英俊高大,温文儒雅,关心每一位同学的听课状态,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用精熟的专业知识为同学们解疑答惑,用流畅的普通话开启了同学们的智慧之门,充分展示的教师风采感染着我们每一位同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在县城,和少数民族作邻居的家庭比比皆是。如果让我们的同学讲讲邻里关系,热情好客,彼此尊重一定是大家共有的话题。民族团结的故事平常而又温馨,多的讲也讲不完。 今年九月底,我县举办了首届自治区赛马锦标赛和第十八届阿肯阿伊特斯盛会。赛马场上,哈萨克族骑手以他们娴熟的驾驭技术征服了所 第 2 页共 7 页

中华民族大团结知识点总结

中华民族大团结知识点总结 1两个共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富强。 2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 3四个认同:对祖国的认同;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马克思主义五观: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第一课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1、中华民族经历了古代的自在民族阶段,近现代的自觉民族阶段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发展新阶段。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杂居交融,共生互补的格局,汇聚成了统一的中华民族。 2、当代中国人的宝贵遗产有三项:一是56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二是960多万平方千米的陆地国土和473万平方千米的海洋疆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共有家园;三是异彩纷呈、相互包容的中华文化。 3、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源多流的。“华夷五方之民”交错居住,经济文化交流密切,通婚联姻不断出现,政治上统一的趋势不断加强,中华民族初具雏形。 4、中华民族的自在发展阶段 ①秦汉时期:同意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形成。 ②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各民族大融合。 ③元明清时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渐趋稳定。 5、在维护国家统一的领土完整的长期斗争中,中国各民族的国家意识、中华民族的自觉意识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成为各民族普遍认同和共同归属。 6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中华民族”为族称的新型民族共同体获得了稳固的国家形态,标志着当代中国民族国家的构建完成。 第二课中华民族的内涵与中华民族精彩 1、中华民族的内涵: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总称,是中国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共同利益等方面密切结合、相互交融的多民族共同体。 ①中华民族各成员具有共同的民族认同 ②中华民族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 “多元”是指兄弟民族都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具有多样性。“一体” 是指我国各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 相互交融、相互依存,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形成了既有个性 又有共性的民族复合体。“多元”以“一体”为前提,是国家和名族统一条件下的“多 元”;既有中华民族整体的统一性,又有各兄弟民族平等存在、各具特点差异性。 ③中华民族内部不同层次的认同相互协调 中国56个民族既有自己的本族认同,又有对中华民族的高层次认同;对本族认同和 对中华民族的认同相互协调。 2、中华民族精神 ①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文化精华,是一个民族 最本质、最深刻的文化特征,集中反映了这个民族的特有性格、价值取向和共同信念,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和思想动力。 ②基本内涵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第三课爱国主义是推动中华民族前进的精神动力 1 爱国主义的内涵:爱国主义是对国家感情的提高和升华,是关于爱国的系统思想观念,一般表现为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对祖国前途和命运的关心,对祖国具有荣誉感和责任感。 2 弘扬爱国主义的重要意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3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特征: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爱国主义的主题。②坚持对外开放,是当代爱国主义的内在要求。③个人利益与社会主义祖国利益紧密相连,是当代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④紧跟时代节拍,改革创新,是当代爱国主义的崇高境界。 4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①必须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②必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为祖国的各项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③必须维护祖国的独立和主权,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尊心,保持民族气节。④必须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第四课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1国家统一对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意义:国家统一是各民族团结合作的基础;是各民族发展进步的保障;是维护中华民族尊严的前提。 2 维护和巩固国家的安全和统一:①坚决捍卫国家的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②坚决进行反对分裂的正义斗争。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我们必须进一步巩固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3三股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 第五课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基本保证 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之一,它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搞好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事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事关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和谐和繁荣昌盛。 1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基本保证:是维护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根基;是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备因素。 2 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民族团结是福,民族分裂是祸。我们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和智慧凝聚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团结相关知识点

民族团结相关知识点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民族团结相关知识点 1、认识中华民族大家庭 中华民族是由56 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56个民族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甚至有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是56个民族都是兄弟姐妹,共同属于一个大家庭——中华民族。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达1800万。 2、我国目前有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些民族自治区域分别聚居着: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回旋、壮族等很多兄弟民族。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4、我国是如何保证少数民族同胞权利的(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制定和实施一系列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的方针政策、措施。)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②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的参政议政权,使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权利得到保障;

③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尊重各民族文化,即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和特点: ①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 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③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力。 6、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作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民族地区的自治有机地统一起来,既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的地主性事务,发挥地主优势,促进本民族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又能保证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7、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对于中华民族有什么意义(作用或重要性)(中华民族为什么要团结互助、共同进步)(我们为什么要立场坚定地反对分裂) ①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团结互助的民族。历史上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通婚,大大密切了吐蕃和唐朝的关系。这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团结的典范。

高三政治哲学常识知识归纳.doc

高三政治哲学常识知识归纳 高考政治五:怎样坚持(做)类知识归纳一、哲学常识(一)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1、必须承认“实际”是客观的、坚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2、是要注意“客观实际的全面性”,既看到实际的这一面,又看到实际的那一面,做到对客观实际的全面把握,防止片面地把握实际; 3、要注意“客观实际的变化性”,坚持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历史的统一。 4、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主观主义,特别要反对主观主义的两种典型表现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但是,并不意味着拒绝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而是要将正确意识、科学理论以及先进经验与本地、本部门、本人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5、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还必须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不是被动的,要在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的统一。(二)如何发挥正确意识的促进作用? 1、自觉树立正确意识,这是发挥正确意识作用的前提。人们自觉树立正确意识,有利于发挥正确意识对实践的促进作用,引导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2、使正确意识同具体的客观实际相结合,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 3、根据客观实际的变化发展来正确发挥意识的作用。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意识只有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发展而发展,才能不断指导人们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历史的统一。 4、发挥正确意识的促进作用要不断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打破传统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与客

观相统一。 5、发挥正确意识的促进作用,还必须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三)怎样才能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1、要掌握科学理论,科学理论对事件有巨大指导作用只有掌握它,实践才可能成功 2、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来源于实践的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发挥指导作用 3、要根据实际的变化发展来运用理论,实践是发展的,理论只有接受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断解决新问题,才能正确发挥其指导作用。(四)如何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1、首先要承认并尊重规律的客观性。任何人的活动要想取得成功都必须首先正视客观规律的存在。 2、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3、按客观规律办事,实际上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因此,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认识规律并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利用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变害为利,造福人类。 4、必须解放思想,坚持发展的观点。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中把握规律。 5、按客观规律办事,还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不仅要区分不同事物的不同规律,而且要区分同一事物的同一规律在不同条件、不同阶段下的不同表现,做到具体的、历史地把握规律。(五)如何解放思想的?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思想与实际相符合,使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2、解放思想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 3、坚持发展的观点,要与时俱进,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3456 2020-01-26

如何有效评价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如何有效评价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生对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如何,以前、现在都是测查评价的重要内容。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如何考查,如何走出记忆性问题、程序化问题? 1.避免形式机械的考查,重知识理解。 下面是两道考查“梯形”概念的试题: (1)填空:()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2)右边是正方形点子图,现要求再选一个点D, 使四边形ABCD成为一个梯形,则点D共有()种选法。 A 、2 B、3 C 、4 D、5 比较这两道试题,我们不难发现,第(1)题重概念内容的再现,学生只需要记忆概念即可。第(2)题有效地考查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两个层面。首先,学生对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这一概念的本质内涵要真正理解;其次,学生对概念外延的把握要全面。所谓概念外延,是指这一概念反应的对象的总和。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共有2种选法”,显然学生对于梯形内涵“任意一组对边平行”这一理解出现偏差。这道试题,不仅考查了对“梯形”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考查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全面性。 数与运算的意义、数学概念、法则、定律、性质与规定等都是重要的基础知识。 对于基础知识的考查,以往总是用填空、选择或判断的形式就其概念本身进行填空或辨析。 其实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学生并不需要死记硬背概念,只要会解释、辨析概念的异同,能将概念从文字表述转换成符号的、图像的或口头的描述或表达即可。 【分析】此题是一道考查分数意义的题目,旨在突破原有考查基础知识的套路,给学生提供一个巧妙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在深刻理解“五分之二公顷”的意义基础之上,用操作的方法将这一意义表达出来。 下面两道例题,同样是淡化形式考查、突出对知识理解的典型案例: 【例2】下图表示“把2米长的木条平均分成4份”,要求每份有多长的算式是()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知识点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知识点 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坚持改革开放 一、为实现中华民族强国富民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以下实践: 1、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大国,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至死不渝的奋斗目标。 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 3、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的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4、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二、改革开放的提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三、改革开放的作用: 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2、改革开放极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的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3、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4、我国逐步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5、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腾飞的表现及中国对世界的影响: 1、40年来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园、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3、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4、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五、改革开放带来的成就有哪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民族团结的心得体会

关于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杨秀智 篇一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必须考虑到社会各方面的问题。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宽容的心,用自己的包容心态去处理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去处理好各民族的关系。民族团结是一个国家能稳定及更好发展的前提条件,历史的镜子告诉我们,由于民族矛盾,民族歧视所引发的各民族之间的战争和冲突给与了我们最好的忠告;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流,相互学习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友好发展,友好交往成为贯穿历史的主流。事实证明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正是因为我们的民族能紧紧的融合在一起,我们能处理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爱国力量的凝聚,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 首先,处理好民族之间的关系,要求我们的每一位成员都有一颗爱国的心,需要一种爱国的强力支撑。我们伟大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过了风风雨雨,遇到了重重困难,经历了挫折和失败,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屈服,他们从没放弃和困难作斗争,在爱国主义旗帜的指导下,他们树立了明确的方向,各民族团结一致赶走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压迫,人民成了真正的主人。民族是我们做一切事的基础,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最坚实的保障,是新中国诞生的先决条件。 然而,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使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发生了质的变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了我国在处理民族之间关系中关键的一步,各民族在统一的领导下,维持个民族的特点,风俗习惯,组织有力的力量壮大自己,真正消除了民族歧视,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共同斗争中,各民族之间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正是这种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民族的联合和国家的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尽管在新中国建立以前,总的说来这种联合不可能是真正平等的,统一也只是相对的,仍保留着某种封建割据状态。但是,它毕竟给人民带来和平建设的环境,减少了某些民族统治者为争权夺利而挑起民族仇杀的机会,排除了分裂时期许多人为的障碍,为各族人民顺利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抵御外来侵略的力量。因此,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必然表现为为维护统一、反对分裂而斗争。 我国发展到现阶段离不开人民的支持,但是在这样的国度,我们也得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感,一些发分裂势力任然在秘密的进行破坏人民团结的活动,他们企图截肢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极力鼓吹民族独立,脱离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大家庭。新疆地区作为多民族聚集地区域,合理的处理民族的关系成为更好的,和谐的发展新疆地区的关键因素。新疆地区也存在一些民族分裂分子,“三股势

民族团结知识点复习进程

一.概念: 1.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2.民族识别是指对一个族体的成分和名称的辨别与确定。 3.社会生产的发展及其带来的结果,促进民族的形成。这是民族形成的经济条件。 4.从部落发展成民族,这是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 5.民族的发展一般经历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等基本发展阶段。 6.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它自身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 7.民族问题是在多民族国家中,或在不同国家之间关系中经常遇到的社会问题,是在民族的活动,交往联系中发生的问题。 8.民族问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是和其他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的。 9.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10.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的关系。 11.民族问题既表现在民族发展方面,又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集中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 12.中华民族是以中华历史,文化为纽带所形成的民族共同体。 二.理解: 1.共同的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心理认同是民族的基本特征。 2.民族特征,民族源流,民族意愿,相近和就近认同是中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 3.民族的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人口发展是民族发展包括的内容。 4.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是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 5.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重要性是民族问题的特点。 6.因为经历的历史时空不尽相同,最终形成的民族体的渊源和方式也不近相同,生产方式也各有特点。在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方面表现出中华民族异彩纷呈的多样性,在信仰方面和精神世界,各民族也是千差万别。所以说民族特点在社会主义时期发展的差距长期存在。 7.因民族问题既关系到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又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既关系到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又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8.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特点是:经济与政治,现实与历史,民族与宗教,国内与国际问题的交织。 9.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与指导思想与民族问题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 10.中华民族的复兴,首先是经济的发展,包括少数民族经济在内的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需要坚持良好的政治基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离不开文化的繁荣,需要和谐的社会条件以及良好的自然环境与国际环境。 三.大题(必背知识): 1.民族问题至少包括四个方面:(1)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2)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3)民族与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4)以及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致即一个发展、三个关系。 2.民族问题重要性的表现:(1)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治与乱(2)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的进与退(3)民族问题关系一人民的福与祸。 3.社会主义时间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表现、原因、意义:表现是方面的,主要有五个:(1)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意识增强(2)种族人民的国家主人翁意识增强(3)各民族间

哲学常识复习思路和策略.doc

哲学常识复习思路和策略 一,总体思路: 按照”概念——原理——方法论——反对——联系实际“五个环节复习. 如: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联系实际这五个环节复习的价值在于,对每一个具体知识的理解能做到比较准确和全面.虽然解答问题时通常'不川反面观点,但在选择题屮可能会出现反面观点做干扰项,所以复习时必须知道每一个正而知识相对应的反而观点是什么;而且,了解反而观点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正而知识,这是很冇效的复习方法. 二,具体策略: (一)立足'四点”,打好基础. 1, 夯实基本点 能力立意的命题宗旨,并非意味着基础知识的不重要,相反,要提高能力必须建立在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把握和灵活运用基础之上,否则,所谓的能力必将是沙丘之塔,空中楼阁,因此,高考复习首先就要过好基础知识巩固关. (1)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有关基本概念.对基本概念的把握,反映了考牛的理论水准和对政治,经济,社会现彖理解的程度.近几年来的高考中,无论是客观性试题,述是主观性试题,基本概念的考杏都予以高度重视. 所谓准确把握基本概念,首先是要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其次是要能对概念的基本内容进行完整归纳;再次是要以概念为核心,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立体分析,形成小的知识网络?在分析和整合知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挖掘知识间的有机联系而不是生拉硬扯, 这有利于形成新的知识系统,便于我们加深理解和记忆. (2)帮助学生树立专题思想,构建主干知识网络.在复习屮,我们依据教材各单元知识之间的联系程度,把教材分成若干专题,分析专题内部知识结构和各专题Z间的相互关系,形成主干知识网络,这有利于我们在冋答问题吋能够迅速有序地提取知讥灵活地运用知识,使理解能力更上一层楼?哲学常识,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四个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专题,即唯物论,辩证法, 认识论,人牛观. 以辩证法为例,我们引导学牛编写如下的主干知识结构图: 联系的含义 普遍联系的原理坚持用联系的 联系观联系的客观性观点看问题 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构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成事物是运动的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含义,实质)坚持用发展 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的观点看 发展观原因(内因和外因)问题 辩 动事物变化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 证 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 法 矛盾的含义及其理解坚

基本能力体育径赛知识点整理1

基本能力体育径赛知识点整理 径赛的技术环节: 1,跑的技术环节 起跑——加速跑——途中跑——终点冲刺跑 2.跑的快慢取决于步频和步幅 步幅——两腿落地点之间的距离。 步频——两腿在单位时间内交替次数。 3.起跑的方式: 蹲踞式——短跑:100米、200米、400米 站立式——中长跑:800米、1500米、3000米、5000米、10000米 起跑器:①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②放置在弯道处(内弯道的切线处) 起跑器的放置 起跑器的放置是一个特殊问题。必须保证短跑运动员在神经和代谢系统不致于负担过重的情况下快速起跑,同时使运动员顺利进入下面各阶段。 可行的起跑姿势是: ·前腿保持约90度的角度。·处于预备姿势的后腿保持120度的角度。 4、影响跑的因素 l 支撑反作用力——推动人前进的主要动力 l 重力●摩擦力●空气阻力:100米跑中顺风速度小于2m/s,破纪录有效。 5.呼吸方式:中长跑采用两步一呼、两步一吸或三步一呼、三步一吸 6.功能方式:短距离——无氧功能(CP供能)中跑——糖酵解功能长跑——有氧功能 7、裁判规格: ①起跑抢跑规则——“零抢跑规则” ②终点计时以运动员胸部撞线为准 ③接力须在接力区前后20米完成接棒,以棒的位置为准。 ④乱道:100米、200米、400米、4 ×100米分道;800米和4 ×400米先分道后一段距离再切入内道。 8、接力跑 ①4 ×100米、4 ×400米 ②传棒方式:上挑式、下压式 ③接力须在接力区前后20米完成接棒,以棒的位置为准。

④人员安排(1、3为弯道,2、4为直道) 第一棒:具备良好的起跑和弯道技术; 第二棒:具较好的速度耐力 第三棒:较好的速度耐力和弯道技术 第四棒:短跑能力好冲刺力好 9 极点和第二次呼吸 练不足及体适能状态较低的人,通常在运动开始后不久(特别是长跑运动),就会有两腿发软、全身乏力,呼吸困难等感觉。在运动生理学中,这种现象称为“极点”或“撞墙”。 万一出现“极点”现象时,千万不要因而停止下来,应该保持冷静并有意识地进行深长的呼气。这样,“第二次呼吸”就会很快到来,使你又再可以轻松地运动下去了。 (1)竞赛项目以决赛成绩判定该项目最终名次,而不是以预、次、复赛的成绩判定最终名次。名次的判定以运动员躯干(不包括头、颈、四肢)的任何部分抵达终点线后沿垂直面的先后顺序为主。 (2)400米以下的项目,运动员应采用蹲踞式起跑,运动员做好预备姿势后到鸣枪之前若开始做起跑动作,应判定起跑犯规并给与警告。对第二次犯规的任何运动员应取消比赛资格。 (3)接力跑时,运动员应手持接力棒跑完全程,如果发生掉棒,需由掉棒人拾起,若在拾起过程缩短比赛距离或侵犯其他队员则取消比赛资格。所有交接棒过程必须在接力区内完成。 2、跳跃类 (1)跳高比赛中,运动员必须用单脚起跳,试跳中将横杆碰掉则判试跳失败。 在越过横杆前,身体的任何部分触及立柱前沿垂直面以外的地面或落地区也判为失败 (2)跳远、级跳远比赛时,运动员超过8人时,允许每人试跳3次,成绩较优的前8名运动员可再试跳3次,试跳的顺序与前3次试跳后的排名相反,其名次由全部试跳中最好的一次试跳成绩来判定。 运动员起跳时身体任何部分触及起跳线前面的地面,落地时触及沙坑外的地面或向后走出沙坑均应判试跳失败。 3投掷类 在铅球、铁饼、标枪比赛中,运动员超过8人时,允许每人试掷3次,成绩较优的前8名运动员可再试掷3次,试掷的顺序与前3次试掷后的排名相反,其名次由全部试掷中最好的一次试跳成绩来判定。 铅球、铁饼项目运动员必须从静止姿势开始试掷,试掷后,身体任何部位触及圈外地面或铁圈上沿,以及掷出的铅球、铁饼没有完全落在落地区线以内均判失败。器械落地后,运动员方可离开投掷圈。离开时,首先触及的铁圈或圈外地面须在通过投掷圈圆心的圆外白线后。 掷标枪时,不得抛甩只有标枪枪尖先于标枪的其他部位触地,且标枪必须完全落在落地区角度线内沿以内方有效,试掷后,如果身体的任何部位触及投掷弧、助跑道标志线及其以外地面,均判为试掷失败。 4铁人三项 铁人三项包括游泳(1.5千米)、自行车(40千米)和长跑(10千米)。运动员在不同项目之间不能停顿,一项比赛到达终点后就要立即进行下一项比赛。男子和女子的铁人三项都是同时在同一线路上举行。首先完成全部比赛者获得冠军。 知识点五:田径运动常识 1、剧烈运动后为什么补充淡盐水? 剧烈运动,容易出汗,人体中钠盐随着汗液大量流失,容易引起细胞水的倒流,出现虚脱恶心、胸闷,严重者休克,甚至死亡。 2、剧烈运动后为什么不能马上停下来? 剧烈运动,血液大多在四肢快速流动,马上停下来,血液回流减慢引起大脑暂时性缺氧,容易出现头晕、

1-3章创新能力知识点

第一章 1经济学上的创新包括五种情况: (1)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新的产品质量)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4)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 (5)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熊彼特的创新概念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其目的是获得潜在的利润。 2创新的主要特征: (1)创新的普遍性A处处可创新B时时可创新C人人可创新 (2)创新的主体性A创新是人的本质B人的大脑是创新的物质基础 (3)创新的价值性 (4)创新的继承性 (5)创新的新颖性 (6)创新的风险性A产品的风险B企业的风险C环境的风险 3创新的类型 (1)按创新成果是否首创划分A原始创新B改进创新 (2)按创新成果应用范围划分A绝对创新B相对创新 (3)按创新的来源划分A自主创新B模仿创新 (4)按社会活动领域划分A科技创新B管理创新C观念创新D文化创新教育创新E知识创新 4创新的意义 (1)有助于促进社会发展 (2)有助于增强国力 (3)有助于培养人才 (4)有助于发展企业 5创新活动程序 (1)准备阶段 (2)设计阶段 (3)实施阶段 (4)评估阶段 (5)完善阶段 6创新学的概念 创新学是通过对创新本质及规律的研究,将创新活动理论化和系统化,为创新提供思维和方法的学科。它是以所有不同领域的创新活动及其规律和创新者的创新素质为主要研究对象,而不是以某种具体物质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其目的在于为其它学科提供创新理论和方法,是一门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的学科。 7创新学的研究方法 (1)定量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是在理论思辨的基础上,为了对特定研究对象的总体得出统计结果而进行的,对特定对象的内外部关系进行量的分析考察,寻找有决策意义的结论。(2)质性研究方法 它不追求精确的结论,只是了解问题之所在,了解清楚问题的情况,得出感性认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