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机概念题(自学题)

电机概念题(自学题)

电机概念题(自学题)
电机概念题(自学题)

三 相 异 步 电 动 机概念题

1. 三 相 鼠 笼 式 异 步 电 动 机 的 负 载 越 大,其 转 差 率 s ( A ) 。

(a) 越 大 (b) 不 变 (c) 越 小

2. 三 相 异 步 电 动 机 的 旋 转 方 向 决 定 于( C ) 。

(a) 电 源 电 压 大 小 (b) 电 源 频 率 高 低 (c) 定 子 电 流 的 相 序

3. 三 相 异 步 电 动 机 最 大 电 磁 转 矩 T m 的 值 与 转 子 电 路 的 电 阻 R 2 的 关 系 是( C ) 。

(a) T R m ∝12/ (b) T R m ∝2 (c) T m 与 R 2 无 关

4. 三 相 鼠 笼 式 电 动 机 的 额 定 转 差 率 s N 与 电 机 极 对 数 p 的 关 系 是( A )。

(a) 无 关 (b) s p N ∝ (c) s p N ∝1/

5. 三 相 鼠 笼 式 电 动 机 转 子 电 路 的 感 应 电 动 势 E 2 与 转 差 率 s 的 关 系 是( A ) 。

(a) E s 2∝ (b) E s 21∝/ (c) 无 关

6. 三 相 异 步 电 动 机 产 生 的 电 磁 转 矩 是 由 于( C ) 。

(a) 定 子 磁 场 与 定 子 电 流 的 相 互 作 用

(b) 转 子 磁 场 与 转 子 电 流 的 相 互 作 用

(c) 旋 转 磁 场 与 转 子 电 流 的 相 互 作 用

7. 变 极 对 数 的 多 速 电 动 机 的 结 构 属 于( A ) 三 相 异 步 电 动 机 。 (a) 鼠 笼 式 (b) 绕 线 式 (c) 罩 极

8. 三 相 绕 线 式 异 步 电 动 机 的 定 子 绕 组 与 转 子 绕 组 的 极 对 数 ( A ) 。 (a) 必 须 相 等 (b) 不 必 须 相 等 (c) 不 相 等

9. 旋 转 磁 场 的 转 速 n 1 与 极 对 数 p 和 电 源 频 率 f 的 关 系 是( A ) 。 (a) n f p 160

= (b) n f p 1602= (c) n p f

160= 10. 当 电 源 频 率 恒 定 时,三 相 异 步 电 动 机 的 电 磁 转 矩 T 与 电 源 电 压 U 的 关 系 是 ( A ) 。

(a) T U ∝2 (b)T U ∝ (c) 无 关

[1. (a) 2. (c) 3. (c) 4. (a) 5. (a) 6. (c) 7. (a) 8. (a) 9.(a) 10. (a)]

11. 三 相 异 步 电 动 机 在 额 定 电 压 和 额 定 频 率 下 运 行 时,若 负 载 发 生 变 化,则 旋 转 磁 场 每 极 的 磁 通 ( A ) 。

(a) 基 本 保 持 不 变 (b) 随 负 载 增 大 而 增 大 (c) 随 负 载 增 大 而 减 小

12. 三 相 绕 线 式 异 步 电 动 机 通 常 采 用 的 调 速 方 法 是 ( B ) 。 (a) 变 频 率 (b) 转 子 外 接 可 调 电 阻 (c) 改 变 极 对 数

13. 三 相 异 步 电 动 机 在 额 定 转 速 下 运 行 时,其 转 差 率( A ) 。 (a) 小 于 0.1 (b) 接 近 1 (c) 大 于 0.1

14. 额 定 电 压 为380 /220 V 的 三 相 异 步 电 动 机,在 接 成 Y 形 和 接 成 ? 形 两 种 情 况 下 运 行 时,其 额 定 输 出 功 率 P Y 和 P ? 的 关 系 是 ( C ) 。 (a) P P ?=3Y (b) P P Y =3? (c) P P Y =?

15. 绕 线 式 三 相 异 步 电 动 机 在 负 载 不 变 的 情 况 下,若 增 加 其 转 子 电 路 的 电 阻,则 转 速 将( B )。

(a) 增 加 (b) 降 低 (c) 不 变

16. 在 额 定 电 压 下 运 行 的 三 相 异 步 电 动 机,当 负 载 增 大 时 其 定 子 电 流 将 ( A )。

(a) 增 大 (b) 减 小 (c) 不 变

17. 三 相 鼠 笼 式 异 步 电 动 机 在 空 载 和 满 载 两 种 情 况 下 的 起 动 电 流 的 关 系 是( C )。

(a) 满 载 起 动 电 流 较 大 (b) 空 载 起 动 电 流 较 大 (c) 两 者 相 等

18. 小 型 鼠 笼 式 异 步 电 动 机 常 用 的 起 动 方 式 是( B )。

(a) 降 压 起 动 法 (b) 直 接 起 动 法 (c) 转 子 串 电 阻 起 动 法

19. 三 相 异 步 电 动 机 在 额 定 频 率,额 定 电 压 下 运 行 时 的 效 率 η 与 功 率 P 的 关 系 如 图 中 曲 线( C )。 c a b

0.51O P/P N η

20. 一 般 规 定 电 动 机 工 作 电 压 允 许 的 波 动 范 围 是 ( C )。

(a) ± 1%

(b) ± 2% (c) ± 5%

[11. (a)12. (b) 13. (a) 14. (c) 15. (b)16. (a)17. (c)18. (b) 19. (c) 20. (c) ]

21. 欲使电动机反转,可采取的方法是( A )。

(a)将电动机端线中任意两根对调后接电源

(b)将三相电源任意两相和电动机任意两端线同时调换后接电动机

(c) 将电动机的三根端线调换后接电源

22. 在起重设备上的绕线式异步电动机常采用的起动方式是( A )。

(a)转子串电阻起动法(b)降压起动法(c)直接起动法

23. 在空载下运行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如果断开一根电源线,该电动机

将( A )。

(a) 继续旋转(b)反转(c)仃转

24. 三相异步电动机在只接通了二根电源线的情况下,电动机( C )。

(a) 能起动并正常运行(b) 起动后低速运行(c)不能起动

25. 运行中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当负载增大且不超过额定负载时,其转

速将( C )。

(a)增加(b) 不变(c) 稍微减小

26. 绕线式三相异步电动机,如将转子电阻加大,其起动转矩将( A ),

而过载能力( C )。

(a) 增大(b) 下降(c) 不变

27. 三相电动机带额定负载运行,如果在运行中断了一线,则电动机( C )。

(a) 仍将继续转动,电流不变(b)仃止转动

(c)仍将继续转动,但电流增大,若时间长会使电机绕坏

28. 单相电容分相式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绕组中有( C )。

(a)一个绕组(b)一个或两个绕组(c)二个绕组

29. 单相电容分相式异步电动机,产生起动转矩的措施是( B )。

(a)起动绕组串电感(b)起动绕组串电容(c) 起动绕组串电阻

30. 三相电动机如果在起动时就断了一线,则电动机( C )。

(a)仍能起动(b)不能起动,且电流很小

(c)不能起动,且电流很大,时间长会使电机绕坏

[21. (a)22. (a)23. (a)24. (c)25. (c) 26. (a)(c)27. (c)28. (c)29. (b)30. (c)]

《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课程标准-电气自动化专业

《电机驱动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定位与作用 (一)课程定位 《电机驱动技术》课程的开设是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与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共同论证,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必须、够用为度,以掌握知识、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以机电一体化相关工作任务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二)课程的作用 《电机驱动技术》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电工电子、电力拖动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电动机的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培养学生对常用电动机的结构原理分析及控制策略的设计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设计理念 《电机驱动技术》课程的设计以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案例为主,其服务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基础。注重实用性,坚持以实为本,避开高深理论推导和内部电路的过细研究,适当降低理论教学的重心,删除与实际工作关系不大的繁冗计算,注重外部特性及连线技能,同时兼顾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做到既为后续课程服务,又能直接服务于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电机驱动技术》课程,使学生能掌握机电设备常使用的几种电动机--直流电动机、交流感应电动机、交流永磁电动机和开关磁阻电动机的结构、原理及应用以及驱动电动机的结构及其控制方法。熟悉电机调速、分析及控

制。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能够解决专业技术实际问题,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知识目标】 掌握驱动电机的结构原理及应用,掌握功率变换器电路及其应用技术,驱动电机控制技术及新型电机的结构特点与选用。 【能力目标】 能对对驱动电机各种控制电路进行选择、应用和设计,能够准确描述各种电机控制技术的控制原理及特点,并针对不同电机选用不同的控制方式。 【素质目标】 能整体把握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的应用及在日后的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作风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课程内容设计 根据学院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就业岗位的技能需求,按照职业教育理念,本课程设计了三个教学项目,具体内容如下:

电动机的选用运行课程标准

《电动机的选用、运行与维修》 课 程 标 准 山东职业学院教务与科研处 2012年8月6日 专业领域: 电气自动化 课程代码: 02031030 课程名称:电动机的选用、运行与维修 所属系部: 电气工程系

目录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二、课程目标 (1) 三、课程设计 (1) 1. 教学设计 (1) 2.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 3. 课程考核 (4) 4. 教学环境及设备 (4) 5. 教师队伍 (4) 6. 教材选用 (4) 四、实施建议 (4)

《电动机的选用、运行与维修》课程标准《电动机的选用、运行与维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立足于电动机的控制设计、变压器应用设计、电机故障排查等核心岗位,围绕电动机的基本机构、电动机的运行原理、电动机的拖动特点、变压器的结构和兴致等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简单电机拖动系统的设计及故障排查能力,对变压器的使用和维护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并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诚信敬业精神,树立社会生产所需的安全、环保、成本、产品质量、团队合作等意识。 三、课程设计 1.教学设计 充分考虑教学对象和教学课程的特点,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不断地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和兴趣。根据突破难点、加强重点的要求,认真创设问题情景,精心设计引言、课堂提问和板书提纲,锤炼教学语言。加强讨论或练习,进行验证性巩固。根据知识点要求教师多点拨,学生多尝试。注意归纳总结,上升到理论或规律认识。教师要有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引导的强烈意识,讲授、辅导、讨论、训练和归纳总结紧密结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视频教学、实物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2.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电机学概念以及公式总结

一、直流电机 A. 主要概念 1. 换向器、电刷、电枢接触压降2 U b 2. 极数和极对数 3. 主磁极、励磁绕组 4. 电枢、电枢铁心、电枢绕组 5. 额定值 6. 元件 7. 单叠、单波绕组 8. 第1节距、第2节距、合成节距、换向器节距 9. 并联支路对数a 10. 绕组展开图 11. 励磁与励磁方式 12. 空载磁场、主磁通、漏磁通、磁化曲线、每级磁通 13. 电枢磁场 14. (交轴、直轴)电枢反应及其性质、几何中性线、物理中性线、移刷 15. 反电势常数C E、转矩常数C T 16. 电磁功率P em 电枢铜耗p Cua 励磁铜耗p Cuf 电机铁耗p Fe 机械损耗p mec 附加损耗p ad 输出机械功率P2 可变损耗、不变损耗、空载损耗 17. 直流电动机(DM)的工作特性 18. 串励电动机的“飞速”或“飞车” 19. 电动机的机械特性、自然机械特性、人工机械特性、硬特性、软特性 20. 稳定性 21. DM的启动方法:直接启动、电枢回路串电阻启动、降压启动 22. DM的调速方法:电枢回路串电阻、调励磁、调端电压 23. DM的制动方法:能耗制动、反接制动、回馈制动 B. 主要公式: 发电机:P N=U N I N(输出电功率) 电动机:P N=U N I NηN(输出机械功率)

反电势: 60E a E E C n pN C a Φ== 电磁转矩: em a 2T a T T C I pN C a Φπ== 直流电动机(DM )电势平衡方程:a a E a a U E I R C Φn I R =+=+ DM 的输入电功率P 1 : 12 ()()a f a f a a a f a a a f em Cua Cuf P UI U I I UI UI E I R I UI EI I R UI P p p ==+=+=++=++=++ 12em Cua Cuf em Fe mec ad P P p p P P p p p =++=+++ DM 的转矩方程:20d d em T T T J t Ω --= DM 的效率:21112 100%100%(1)100%P P p p P P P p η-∑∑= ?=?=-?+∑ 他励DM 的转速调整率: 0N N 100%n n n n -?= ? DM 的机械特性:em 2T j a j a a ) (T Φ C C R R ΦC U Φ C R R I U n E E E +-= +-= . 并联DM 的理想空载转速n 0: 二、变压器 A. 主要概念 1. 单相、三相;变压器组、心式变压器;电力变压器、互感器;干式、油浸式变压器 2. 铁心柱、轭部 3. 额定容量、一次侧、二次侧 4. 高压绕组、低压绕组 5. 空载运行,主磁通Φ、漏磁通Φ1σ及其区别,主磁路、漏磁路 空载电流、主磁通、反电动势间的相位关系,铁耗角 6. Φ、i 、e 正方向的规定。 7. 变比、二次侧空载电压、二次侧额定电压 8. 励磁电抗X m 、励磁电阻R m 、一次侧漏电抗X 1σ、二次侧漏电抗X 2σ

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标准

《电机及拖动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电机及拖动基础课程类型: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支撑课 课程代码:0724014 授课对象:电气自动化 学分:5 先修课:高等数学、电路基础 学时:85 后续课:交流调速系统、工厂供电 制定人:杨立波制定时间:2013年3月23日 二、课程性质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电路基础 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本专业一门最重要的技能养成课。它是电机原理和电力拖动系统两大部分的有机结合,其内容将为电气控制、电力电子技术、工厂供电、电气综合实训、电工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后续专业课奠定基础,而本课程的基础实验、实训和专业技能实训将构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最基本的技能。 三、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总体目标:装配图的阅读与绘图,电工工具的熟练使用,交直流电动机的拆卸、装配与修理,变压器的安装与试验,电动机铭牌参数与计算、电动机参数与机械特性测试、电动机与变压器的运行、维护、控制电机的选择与使用。 通过行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电机与拖动基础”在工业企业当中的应用,更好地把电机拖动与电气控制技术结合起来,提高机电控制设备的控制技能,从而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一开始就注重将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标准,经过本课程学习的学生90%以上能直接通过职业考证。

(1)知识目标 1.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2.电力拖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 3.他励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4.变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 6.变压器参数的测定 7.变压器的并联运行 8.交流电机的绕组 9.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 10.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 11.异步电动机铭牌参数 1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13.同步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 14.电动机发热及冷却 15.电动机类型、额定电压、额定转速的选择 (2)能力目标 变压器的安装与试验 变压器的运行特性与参数测试 直流电动机的拆装, 直流电机故障分析与维护, 直流并励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测试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检修与测试 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重绕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效率测量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温升实验 三相异步电机运行故障及维修 三相异步电机基本检测方法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测试 同步电动机调相运行特性 几种常用的控制电动机 电力拖动系统中电动机的选择 2、课程内容设计 (1)设计的整体思路: 通过行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2)模块设计表:

电机与拖动技术课程标准

《电机与拖动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电机与拖动技术》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主干课,是学习本专业其它专业课的重要基础。 《电机与拖动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和举足轻重的地位。先修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电工电子等。该课程是学生学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自动化”、等专业主干课程和“电力系统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综合实验”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必备理论基础。 《电机与拖动技术》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课程内容与电力系统生产运行过程密切相关,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电机与拖动技术》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课,它又是本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类电机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运行特性,掌握直流和交流电力拖动系统的组成、起动、制动和调速的分析计算方法及必要的测试技能,从而能合理地使用电机以满足后续专业课对该方面知识的需要,同时也为学生在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中,保证电机工作稳定、可靠和经济运行打下扎实基础。 《电机与拖动技术》是机械类和电气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班组技术革新打下良好的理论和专业技术基础。 前续课程:《高等数学》、《电工电子技术》、等课程。 后续课程《发电厂变电站电气部分》、《工厂供配电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毕业设计等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 通过行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四、课程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线路图的阅读与绘图,电工工具的熟练使用,交直流电动机的原理、电动机铭牌参数与计算、电动机参数与机械特性测试、电动机与变压器的运行、维护、控制电机的选择与使用。 2.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常用交、直流电机、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电力拖动系统的基本理论,计算方法 (3)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以及常用电气仪表(器)的使用。 (4)掌握一定的电磁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算能力。

电机与控制课程标准

电机与控制课程标准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电机与控制》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 开设时间:第三学期课时数:84 一、课程任务与性质 根据应用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电机与控制》课程任务主要有以下7项。 1、变压器 2、常用低压电器; 3、直流电动机 4、三相异步电动机 5、电动机转速的调节; 6、典型电气控制环节; 7、典型机械设备电气控制系统分析; 《电机与控制》课程是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是将《电机学》、《电力拖动》和《电机控制》等课程有机结合而成的一门课程,是《机床电气控制》、《PLC、变频器及触摸屏综合技术应用》的前修课程,在整个专业培养目标中起着承前启后和桥梁的作用;是理论和实践性一体化的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约84课时。二、学习目标 (一)专业能力 1.知道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2.能使用电工工具拆装交、直流电机。 3.能够分析电动机常用的起动、制动、调速方法及工作特点。 4.认识低压电器的作用、结构、主要参数、使用方法,了解各种新型低压电器。 6.会读懂电力拖动基本控制线路,能够分析控制工作过程。 7.会应用常用电工工具对电机电气控制故障进行判断、分析、检查,并且能够使用正确方法将故障排除。 (二)方法能力

1.具有独立进行电气控制系统分析和评估的能力; 2.具有获取、分析、归纳、交流、使用信息和新技术的能力;3.具有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具有综合运用知识与技术从事程度较复杂的技术工作的能力;5.具有合理利用与支配资源的能力; 6.具备电气安全操作的能力。 (三)社会能力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具有团队意识及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3.具有沟通与交流能力; 4.具有计划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

电机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电机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404090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学时/学分:4 编制人:冯凯、王爱花 1.课程概述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学习任务量大、应用面广的特点,同时该课程也是学生考取中、高级维修电工资格证书、毕业就业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了解常用电机、变压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常用低压电器、基本电气控制电路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能对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进行安装与故障检修,适应维修电工的工作要求;该课程要以《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为基础,是进一步学习《PLC应用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机电设备维修》和《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的基础。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依据“2013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中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安装、调试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而设置的。 课程目标定位参照相应的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课程设置的思路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科学地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在确保理论“必需、够用”的前提下,注重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对课程内容进行归类、整合,形成目标明确、内容实用、理实一体、重在实践的课程模块,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转变传统的强调课程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教学观念,将原来较为单一的“理论教学+实验实训”的课程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以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体系。教学过程中,充分建设利用相应的教学资源,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改变课堂组织形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课程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内容选择以维修电工岗位能力和素质培养为核心,遵循学生认知的基本规律,以真实的载体和工作任务为依据整合、优化教学内容,从单一的变压器、电动机,到以学院电动伸缩门为载体的基本电气控制线路,再到复杂的机床控制线路,从基本的原理分析、布线,到故障分析与排除,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由单个逐步到整体的规律,精心设计了4个学习项目。4个学习项目又包含12个工作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学、做的有机融合,把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贯穿其中。 2、课程目标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工作岗位和职业能力为参照点,以实际生产用真实电动机和实际控制系统为载体,围绕课程内容设置各项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常用电机、变压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常用低压电器、基本电气控制电路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能对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进行安装与故障检修,能从事维修电工及相关的工作,并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并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2.1知识目标 ●能了解常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掌握三相异步电机的起动、调速和制动方法及对应的电气控制线路; ●熟悉常用的低压电器; ●熟悉常用电气控制线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熟悉电气控制线路故障的分析与排除方法。 2.2技能目标 ●会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电动机; ●会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电动机起动、调速、制动的方法; ●会根据电气原理图连接电机的控制线路;

电机及电机学概念

电机及电机学概念 (electric machine and electric machine theory concept) 电机定义: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的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 电动机也称电机(俗称马达),在电路中用字母“M”(旧标准用“D”)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 以下介绍的电动机为家用电器或电子产品中使用的小功率电动机,即所谓的微电机。 电动机的种类 1.按工作电源分类根据电动机工作电源的不同,可分为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其中交流电动机还分为单相电动机和三相电动机。 2.按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电动机按结构及工作原理可分为直流电动机,异步电动机和同步电动机。 同步电动机还可分为永磁同步电动机、磁阻同步电动机和磁滞同布电动机。 异步电动机可分为感应电动机和交流换向器电动机。感应电动机又分为三相异步电动机、单相异步电动机和罩极异步电动机等。交流换向器电动机又分为单相串励电动机、交直流两用电动机和推斥电动机。 直流电动机按结构及工作原理可分为无刷直流电动机和有刷直流电动机。有刷直流电动机可分为永磁直流电动机和电磁直流电动机。电磁直流电动机又分为串励直流电动机、并励直流电动机、他励直流电动机和复励直流电动机。永磁直流电动机又分为稀土永磁直流电动机、铁氧体永磁直流电动机和铝镍钴永磁直流电动机。 3.按起动与运行方式分类电动机按起动与运行方式可分为电容起动式单相异步电动机、电容运转式单相异步电动机、电容起动运转式单相异步电动机和分相式单相异步电动机。 4.按用途分类电动机按用途可分为驱动用电动机和控制用电动机。 驱动用电动机又分为电动工具(包括钻孔、抛光、磨光、开槽、切割、扩孔等工具)用电动机、家电(包括洗衣机、电风扇、电冰箱、空调器、录音机、录像机、影碟机、吸尘器、照相机、电吹风、电动剃须刀等)用电动机及其它通用小型机械设备(包括各种小型机床、小型机械、医疗器械、电子仪器等)用电动机。 控制用电动机又分为步进电动机和伺服电动机等。 5.按转子的结构分类电动机按转子的结构可分为笼型感应电动机(旧标准称为鼠笼型异步电动机)和绕

电机与拖动基础(第3版 - 习题解答)

电机与拖动基础 第一章电机的基本原理 (1) 第二章电力拖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 (6) 第三章直流电机原理 (12) 第四章直流电机拖动基础 (15) 第五章变压器 (30) 第六章交流电机的旋转磁场理论 (41) 第七章异步电机原理 (43) 第八章同步电机原理 (50) 第九章交流电机拖动基础 (60) 第十章电力拖动系统电动机的选择 (72)

第一章 电机的基本原理 1-1 请说明电与磁存在哪些基本关系,并列出其基本物理规律与数学公式。 答: 电与磁存在三个基本关系,分别是 (1)电磁感应定律:如果在闭合磁路中磁通随时间而变化,那么将在线圈中感应出电动势。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的变化率成正比,即 t ΦN e d d -= 感应电动势的方向由右手螺旋定则确定,式中的负号表示感应电动势试图阻止闭合磁路中磁通的变化。 (2)导体在磁场中的感应电动势:如果磁场固定不变,而让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这时相对于导体来说,磁场仍是变化的,同样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这种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由下式给出 Blv e = 而感应电动势的方向由右手定则确定。 (3)载流导体在磁场中的电磁力:如果在固定磁场中放置一个通有电流的导体,则会在载流导体上产生一个电磁力。载流导体受力的大小与导体在磁场中的位置有关,当导体与磁力线方向垂直时,所受的力最大,这时电磁力F 与磁通密度B 、导体长度l 以及通电电流i 成正比,即 Bli F = 电磁力的方向可由左手定则确定。 1-2 通过电路与磁路的比较,总结两者之间哪些物理量具有相似的对应关系(如电阻与磁 阻),请列表说明。 答: 磁路是指在电工设备中,用磁性材料做成一定形状的铁心,铁心的磁导率比其他物质的磁导率高得多,铁心线圈中的电流所产生的磁通绝大部分将经过铁心闭合,这种人为造成的磁通闭合路径就称为磁路。而电路是由金属导线和电气或电子部件组成的导电

《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10085 总学时: 72学时 学分: 4 适用专业: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应用电子技术

目录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1)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1) 二、学习领域描述 (1)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2) 一、总体目标 (2) 二、分类目标 (2)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3) 一、学习内容结构安排 (3) 二、学习情境内容要求 (4)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10) 一、教学实施建议 (10) 二、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10) 三、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11) 第五部分附录 (12)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1、课程性质 《电机与电力拖动》是一门经典但又不断地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发展的课程,电机作为机电能量相互转换的动力设备,电力拖动是实现机电能量转换与传递的方式,因此,《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历来是电气及自动化工程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为主线,要求学生在掌握电机学与电力拖动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电力拖动和电器控制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是我系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以考试为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2、课程定位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面向海峡西岸经济区,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从事现代生产设备、生产流水线和自动控制设备的安装、维护和管理,为促进学生的就业和再就业服务,因此,本课程是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后续课程是《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变频器原理与应用》、《机械设备电气控制与维修》等专业基础课程。 二、学习领域描述 《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的学习领域是针对动力设备(或能源设备)实现机电能量转换与传递的职业岗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为目标而设立,课程内容是电机学与电力拖动系统,掌握电机的原理及其运行特性,学会采用低压电器组成基本控制线路对电动机的进行控制,典型工作任务的基本内容:他励直流电动机工作特性的测试与电力拖动,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工作特性的测试与电力拖动,电压和电流互感器的使用,常用低压电器基本控制线路的设计与安装。难点在于如何安装基本控制线路实现电动机的运转,重点掌握如何应用电动机拖动机械设备满足实际生产的要求,融“教、学、做”为一体,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项目与跟岗、顶岗实习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创新思维的专业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相互学习与沟通的团队协作的素质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工作责任心强、安全与质量规范意识的社会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与学会发展的基本学习能力。

电机学知识点总汇

1. 空载、负载磁场、漏磁场的产生: 直流电机、变压器、异步电机、同步电机空载时的主磁场各是由什么产生的? 直流电机、变压器、异步电机、同步电机负载时的合成磁场各是由什么产生的? 漏磁场是如何产生的?何时有?何时无? 2. 磁势平衡方程、电枢反应问题 变压器、异步电机中,磁势平衡方程说明了什么? 直流电机、同步电机中,电枢反应的物理意义是是什么? 磁势平衡和电枢反应有何联系? 3. 数学模型问题: I. 直流电机: u = E + I ×ra (+ 2U b )(电动) E = u + I ×ra (+ 2U b )(发电) E = C E n C E = PN a /60/a T E = C M I a C M = PN a /2/a 其中N a 上总导体数 II. 变压器: 折算前1 1 1 1 2222120121022/m L U E I Z U E I Z I I k I E kE E I Z U I Z ?=-+?=-??+=??=??-=? ?=?&&&&&& &&&&&&&&& 折算后 1 1 11 2222012121022'''''''''m L U E I Z U E I Z I I I E E E I Z U I Z ?=-+?=-??=+??=??-=??=?&&&&&&&&&&&&&&&

III. 异步电机:f 折算后()1111 2222σ012121m m //i e U E I Z E I R s jX I I I k E k E E I Z ?=-+?=+??=+??=??=-? &&&&& &&&&&&& w 折算后()1 1 11 2 222σ102 12 10m /j U E I Z E I R s X I I I E E E I Z ?=-+?''''=+??'=-??'=??=-?&&&&& &&& && && 未折算时 ()1 1 11 22222201212221m m , , s s s s s e s U E I Z E I R jX X sX F F F E k E E sE E I Z σσσ ?=-+?=+=??=+??==??=-? &&&&& r r r && && IV. 同步电机:0()a d ad q aq a d d q q E U I R jX jI X jI X U IR jI X jI X σ=++++=+++&&&&&&&&&(凸极机、双反应理论) 0()a a a t E U I R jX jIX U IR jIX σ=+++=++&&&&&&&(隐极机) 4. 等效电路: I. 直流电动机: II. 变压器: III.异步动机: IV. 同步发电机: 隐极机 5. 相量图及其绘制 I . 直流电机: (无) II . 变压器:

电机与拖动技术(基础篇)习题解答

第1章 思考题与习题 1-1直流电机由哪些主要部件构成?各部分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一)定子 1.主磁极:建立主磁通,包括: 铁心:由低碳钢片叠成 绕组:由铜线绕成 2.换向磁极:改善换向,包括: 铁心: 型由低碳钢片叠成。 小型由整块锻钢制成。 绕组:由铜线绕成。 3.机座和端盖:固定、支撑、保护,同时构成主磁路的一部分,用铸铁、铸钢或钢板卷成。 4.电刷装置:与换向器配合,引出(或引入)电流,电刷由石墨等材料制成。 (二)转子 1. 电枢铁心:构成主磁路,嵌放电枢绕组。由硅钢片叠成。 2. 电枢绕组:产生感应电动势和电磁转矩,实现机—电能量转换。由铜线绕成。 3. 换向器:与电刷配合,引入、引出电流,由换向片围叠而成。 4. 转轴和轴承:使电枢和换向器灵活转动。 1-2简述直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答:直流发电机主磁极通电产生主磁场,电枢绕组被原动机拖 动旋转切割主磁场感应电动势实为交变电动势(如图示瞬间以导体a 为例), 电枢绕组的a 导体处于N 极底下, 由“右手发电机”定则 判得电动势方向为⊙,转半圈后,a 处于S 极下,电动势方向变为 ⊕,再转半圈,又回到原来位置,电动势又为⊙……,它通过电刷 和换向器,把电枢绕组的交流变为外电路的直流。这就是直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1-3简述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答:直流电动机主磁极通电产生主磁场,电枢绕组通过电刷引入直流电,(如图示瞬间以导体a 为例),电枢绕组的a 导体处于N 极底下,电流方向为⊙,由“电磁生力”定则判得产生电磁转矩势方向为逆时针,转半圈后,a 处于S 极下,电流方向变为 ⊕,产生电磁转矩势方向仍为逆时针,再转半圈,又回到原来 位置……,它通过电刷和换向器,把外电路的直流电变为电枢绕组 部的交流电,从而产生恒定方向的电磁转矩,使直流电动机沿着一个方向旋转。这就是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1-4在直流电机中,为什么要用电刷和换向器,它们各自起 什么作用? 答:在直流电机中,用电刷和换向器配合,把发电机电枢绕组部的交流电流引出到外电路变为直流电。同时把电动机外部的直流电引入到电枢绕组部变为交流电。电刷固定不动,换向器旋转,因而配合默契,缺一不可。

电机与拖动基础汇总.doc

《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电机与拖动基础 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 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 总学时:56 实践学时:12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由基础课过渡到专业课的技术基础课,其任务是学习几种主要电机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运行特性,研究用电动机带动生产机械时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制动,以及电动机容量的选择。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电机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电力拖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掌握一般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从而能合理的选择和使用电机,满足后续专业课程对该方面知识的需要。本课程是电气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电路基础》 后续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PLC应用技术》。 二、课程设计理念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托岗位需求,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诺干意见》(教高[2006]号)精神,要求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全面改革课程教学的内涵。依据本课程在课程群中的性质、特点和作用,综合我们长期以来的教学经验,对课程进行了设计。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关注点;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到课程教学中。达到知识够用、技能及应用具备的职业能力、专业技能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因此,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形成以直流电机、变压器、交流电机三个知识模块。使课程贴近岗位、贴近社会,适应社会需求,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 三、课程设计思路 以电机拖动及控制系统的生产制造岗位及其在生产设备中维护维修岗位所需的技能及知识为教学内容,序化知识与能力,结合典型“案例”、“项目”组织教学,在实训室,生产现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教学活动。将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的培养落实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为了提高课程学习质量、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安排了工学结合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真是岗位上工作,理解相应的职业规范与标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1.认识电机的基本原理,拖动方法. 2.熟悉直流电机,变压器和交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熟悉交,直流电机的起动,调速,制动的方法及应用. 3.熟悉控制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二、职业能力目标 (一)知识目标 本课程主要讲授变压器、交直流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电力拖动系统的运行性能、分析计算、电机选择及试验方法。 (二)能力目标 (1)掌握常用直流电机、交流异步电机及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工作特性; (2)掌握电机的基本电磁定律和基本理论,包括电动势、磁通势和转矩的分析计算,稳态运行的电压平衡和磁通势平衡、转矩平衡和能量平衡的规律,电机的基本特性曲线,基本运动方程式,起动和调速方法,电机的各种运行状态,四象限运行,以及各种控制电机的基本特点; (3)掌握电机的基本分析方法,包括方程式、相量图、等效电路、折合算法以及动态过程的分析; (4)掌握电机的基本试验方法和操作技能,正确使用各种测量仪表。会测定交、直流电机的运行参数,掌握电机的各种起动、制动和调速方法。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 2.培养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客户意识; 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能够自主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电机学概念以及公式总结

?一、直流电机 A. 主要概念 1. 换向器、电刷、电枢接触压降2 U b 2. 极数和极对数 3. 主磁极、励磁绕组 4. 电枢、电枢铁心、电枢绕组 5. 额定值 6. 元件 7. 单叠、单波绕组 8. 第1节距、第2节距、合成节距、换向器节距 9. 并联支路对数a 10. 绕组展开图 11. 励磁与励磁方式 12. 空载磁场、主磁通、漏磁通、磁化曲线、每级磁通 13. 电枢磁场 14. (交轴、直轴)电枢反应及其性质、几何中性线、物理中性线、移刷 15. 反电势常数C E、转矩常数C T 16. 电磁功率P em 电枢铜耗p Cua 励磁铜耗p Cuf 电机铁耗p Fe 机械损耗p mec 附加损耗p ad 输出机械功率P2 可变损耗、不变损耗、空载损耗 17. 直流电动机(DM)的工作特性 18. 串励电动机的“飞速”或“飞车” 19. 电动机的机械特性、自然机械特性、人工机械特性、硬特性、软特性 20. 稳定性 21. DM的启动方法:直接启动、电枢回路串电阻启动、降压启动 22. DM的调速方法:电枢回路串电阻、调励磁、调端电压 23. DM的制动方法:能耗制动、反接制动、回馈制动 B. 主要公式: 发电机:P N=U N I N (输出电功率) 电动机:P N=U N I NηN (输出机械功率) 反电势:

电磁转矩: 直流电动机(DM )电势平衡方程:a a E a a U E I R C Φn I R =+=+ DM 的输入电功率P 1 : DM 的转矩方程:20d d em T T T J t Ω --= DM 的效率:2111 2100%100%(1)100%P P p p P P P p η-∑∑= ?=?=-?+∑ 他励DM 的转速调整率: 0N N 100%n n n n -?= ? DM 的机械特性:em 2T j a j a a ) (T Φ C C R R ΦC U Φ C R R I U n E E E +-= +-= . 并联DM 的理想空载转速n 0: 二、变压器 A. 主要概念 1. 单相、三相;变压器组、心式变压器;电力变压器、互感器;干式、油浸式变压器 2. 铁心柱、轭部 3. 额定容量、一次侧、二次侧 4. 高压绕组、低压绕组 5. 空载运行,主磁通?、漏磁通?1?及其区别,主磁路、漏磁路 空载电流、主磁通、反电动势间的相位关系,铁耗角 6. ?、i 、e 正方向的规定。 7. 变比、二次侧空载电压、二次侧额定电压 8. 励磁电抗X m 、励磁电阻R m 、一次侧漏电抗X 1?、二次侧漏电抗X 2? 9. 负载运行时变压器的原理示意图 10. 变压器的磁势平衡 11. 绕组折算原则、折算方法、作用 12. 功率因数滞后时的变压器相量图画法 13. T 型等效电路、?型等效电路、简化等效电路 14. 空载试验、短路试验的用途、注意事项 15. 标幺值、基准的选择 16. (不同负载时的)电压变化率,短路阻抗、短路电阻、负载系数 17. 效率最大值发生的条件 18. 三相变压器的磁路:组式、心式 19. 三相变压器的电路:星形连接、三角形连接 20. 同名端、首端、尾端、中性点 21. 联结组、联结组号、时钟表示法 22. Y,y 联结组,D,d 联结组各有6个偶数联结组号; Y,d 联结组,D,y 联结组各有6个奇数联结组合 23. 主磁通、励磁电流的波形问题

《电机与拖动》课程标准

《电机与拖动》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电机与拖动》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一门专业课程,是学习本专业其它专业课的重要基础。 《电机与拖动》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和举足轻重的地位。先修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电工电子技术等。该课程是学生学习“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等教学环节的必备理论基础。 《电机与拖动》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课程内容与电气控制系统生产运行过程密切相关,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电机与拖动》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课,它又是本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类电机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运行特性,掌握直流和交流电力拖动系统的组成、起动、制动和调速的分析计算方法及必要的测试技能,从而能合理地使用电机以满足后续专业课对该方面知识的需要,同时也为学生在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中,保证电机工作稳定、可靠和经济运行打下扎实基础。 《电机与拖动》是机械类和电气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班组技术革新打下良好的理论和专业技术基础。 前续课程:《高等数学》、《电工电子技术》、等课程。 后续课程《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等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 通过行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四、课程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线路图的阅读与绘图,电工工具的熟练使用,交直流电动机的原理、电动机铭牌参数与计算、电动机参数与机械特性测试、电动机与变压器的运行、维护、控制电机的选择与使用。 2.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常用交、直流电机、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电力拖动系统的基本理论,计算方法 (3)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以及常用电气仪表(器)的使用。 (4)掌握一定的电磁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算能力。 (5)应用电机基本理论分析电机及拖动的实际问题。 3.能力目标

机及电机学概念共13页

机及电机学概念 (electric machine and electric machine theory concept) 电机定义: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的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 电动机也称电机(俗称马达),在电路中用字母“M”(旧标准用“D”)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 以下介绍的电动机为家用电器或电子产品中使用的小功率电动机,即所谓的微电机。编辑本段电动机的种类 1.按工作电源分类根据电动机工作电源的不同,可分为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其中交流电动机还分为单相电动机和三相电动机。 2.按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电动机按结构及工作原理可分为直流电动机,异步电动机和同步电动机。 同步电动机还可分为永磁同步电动机、磁阻同步电动机和磁滞同布电动机。 ~~~~~~~~~~~~~~错别字!是同步,不是同布 异步电动机可分为感应电动机和交流换向器电动机。感应电动机又分为三相异步电动机、单相异步电动机和罩极异步电动机等。交流换向器电动机又分为单相串励电动机、交直流两用电动机和推斥电动机。 直流电动机按结构及工作原理可分为无刷直流电动机和有刷直流电动机。有刷直流电动机可分为永磁直流电动机和电磁直流电动机。电磁直流电

动机又分为串励直流电动机、并励直流电动机、他励直流电动机和复励直流电动机。永磁直流电动机又分为稀土永磁直流电动机、铁氧体永磁直流电动机和铝镍钴永磁直流电动机。 3.按起动与运行方式分类电动机按起动与运行方式可分为电容起动式单相异步电动机、电容运转式单相异步电动机、电容起动运转式单相异步电动机和分相式单相异步电动机。 4.按用途分类电动机按用途可分为驱动用电动机和控制用电动机。 驱动用电动机又分为电动工具(包括钻孔、抛光、磨光、开槽、切割、扩孔等工具)用电动机、家电(包括洗衣机、电风扇、电冰箱、空调器、录音机、录像机、影碟机、吸尘器、照相机、电吹风、电动剃须刀等)用电动机及其它通用小型机械设备(包括各种小型机床、小型机械、医疗器械、电子仪器等)用电动机。 控制用电动机又分为步进电动机和伺服电动机等。 5.按转子的结构分类电动机按转子的结构可分为笼型感应电动机(旧标准称为鼠笼型异步电动机)和绕线转子感应电动机(旧标准称为绕线型异步电动机)。 6.按运转速度分类电动机按运转速度可分为高速电动机、低速电动机、恒速电动机、调速电动机。 低速电动机又分为齿轮减速电动机、电磁减速电动机、力矩电动机和爪极同步电动机等。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 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电机与电气控制》是电子及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课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核心课程知识打下基础。 课程的作用: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电机与电气控制》培养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分析基础,又能熟练应用到实践中,对电机电气设备进行维护、维修及改造、设计。成为高技能人才。 本课程作为应用机制专业基础课程,其前导课程为《维修电工》课程,后续课程为《PLC 原理及应用技术》、《变频器》顶岗实习等课程。本课程将前导课程与后续课程相连是强电和控制系统的中间。 1.2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根据岗位实际工作情况为前提,以行业企业为依托,以电机的电气维护、维修及改造、设计、为专业核心课程服务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采用以项目教学、任务教学为主体课程模式。学做合一的教学手段。 1.3课程设计思路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基于工作过程采取“阶段性、梯次递进”的由简到难的原则,以学习领域为平台,以学习情境为主线,以项目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设立课程教学项目,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自立学习完成工作任务或项目,驱动对象,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从而形成职业岗位能力。共设置7个学习项目, 每个学习项目有若干个工作任务,同时每个学习项目均应从知识技能等方面达到教学的标准。其中理论教学为56学时,课内实践教学为40学时,教学实习40学时(一周教学实训)。 2.学习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层次性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克服对本课程知识的枯燥、相关概念难理解和畏惧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敢于克服困难、终生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能够使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对机床和工业生产设备进行控制,并具备对各种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排除故障的基本能力,使学生了解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在机电领域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专业能力: 1)掌握电机的应用、了解电机控制的基本知识与发展,从而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能够把握该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趋势,更好地服务其专业工作。 2)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功能、结构、原理、选用与维修方法。 3)掌握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并熟练进行安装、调试与维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