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换热器毕业论文

换热器毕业论文

换热器毕业论文
换热器毕业论文

换热器毕业论文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新疆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目录

2.冷凝器的工艺条件及零部件选取

60m2冷凝器工艺条件

已知一卧式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工艺条件如下:换热器工程直径为800mm,换热管长度3000mm,换热面积60m2;壳程价质为二次蒸汽,轻微腐蚀,操作压力,工作温度60C0,;

管程价质为冷却水,操作压力,工作度32~38C0,双管程,换热管规格为 25mm×2mm,换热管间距36mm,数量312根,材料0Cr8Ni9;蒸汽进口管 377mm×8mm,冷凝水出口管 57mm,冷却水进,出口管均为 219mm×6mm。

冷凝器结构设计

①材料选择。根据换热器的工作状况及价质特性,壳程选用0Cr18Ni9,管程选用Q235B,管板选用0Cr18Ni9。

②换热管。换热管是换热器的元件之一,置于筒体之内,用于两介质之间热量的交换。选用较高等级换热管,管束为I级管束。

换热管的选择

排列方式:正三角形、正方形直列和错列排列。

图2-1换热管排列方式

各种排列方式的优点:

正方形排列:易清洗,但给热效果差;

正方形错列:可提高给热系数;

等边三角形:排列紧凑,管外湍流程度高,给热系数大。

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方式有强度焊、强度胀以及胀焊并用。

强度胀接主要适用于设计压力小≤;设计温度≤300℃;操作中无剧烈振动、无过大的温度波动及无明显应力腐蚀等场合。

除了有较大振动及有缝隙腐蚀的场合,强度焊接只要材料可焊性好,它可用于其它任何场合。

胀焊并用主要用于密封性能要求较高;承受振动和疲劳载荷;有缝隙腐蚀;需采用复合管板等的场合。

③管板。管板选用兼作法兰结构,管板密封面选用JB T4701标准中的突面密封面。换热管在管板上的排列采用正三角形排列,分程隔板两侧换热管中心距取44mm,实际排列312跟换热管。

④分成隔板与分程隔板槽。分成隔板厚度10mm,开设 6mm泪孔;分成隔板槽宽12mm,深度4mm;垫片材料为石棉橡胶板,厚度为3mm。

⑤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采用焊接结构,其中L1=2mm,L3=2mm。

⑥支持板。换热器的壳程为蒸汽冷凝,不需折流板,但考虑到到换热管的支撑,姑设置支持板。换热管无支撑最大跨距为1850mm,因此换热管至少需要3块儿支持板。本设计采用3块儿支持板,弓形缺口,垂直左右布置,缺口高度为25%筒体内直径。

⑦拉杆与拉杆孔。选用6根 16mm拉杆,拉杆与管板采用用螺纹连接。拉杆两端螺纹为M16拉杆孔深度为24mm.

定距管及拉杆的选择

拉杆常用的结构型式有:

a. 拉杆定距管结构,见图4-7-1(a)。此结构适用于换热管外径d≥19mm的管束且

l

2>L

a

(L

a

按表4-5-5规定)

b. 拉杆与折流板点焊结构,见图4-7-1(b)。此结构适用于换热管外径d≤14mm的管束且l1≥d;

c. 当管板较薄时,也可采用其他的连接结构。

图2-1拉杆结构型式

这里我们选用拉杆定距管结构。

拉杆的尺寸

拉杆的长度L按实际需要确定,拉杆的连接尺寸由图4-7-2和表4-7-1确定。

图2-2 拉杆连接尺寸拉杆的位置

拉杆的尺寸

拉杆的直径和数量

拉杆直径选用表

拉杆数量选用表

由于换热管外径为25mm,壳体公称直径为800mm,故选取直径为16mm的拉杆,其数量为6.

拉杆的位置

拉杆应尽量均匀布置在管束的外边缘,对于大直径的换热器,在布管区内或靠近折流板缺口处应布置适当数量的拉杆,任何折流板不应少于3个支承点。

定距管尺寸

定距管的尺寸,一般与所在换热器的换热管规格相同。对管程是不锈钢,壳程是碳钢或低合金钢的换热器,可选用与不锈钢换热管外径相同的碳钢管作定距管。定距管的长度,按实际需要确定。

⑧管箱。管箱法兰选用容器法兰,规格为“RE 800— JB T4701—2000”。封头选用标准椭圆形封头,规格为“EHA 800×8 JB T4746—2002”。管箱接管采用径向接管,前端管箱开设冷却水进,出口管,后端管箱上不开设3 4′′压力表接口,下部开设DN25排净口。前端管箱筒节长度500mm,后端管箱筒节长度260mm。

⑨支座。卧式换热器多采用鞍式支座,立式换热器可采用耳式支座,大型立式换热器也可采用裙座支座承。当采用耳式支座,公称直径DN≤800mm时,应至少安装2个支座,且对称布置;工程直径DN>800mm时,应至少安装4个支座,均匀布置。当选

用鞍式支座时,支座在换热器上的布置按下列原则确定(其中个参数代号如图5-15所示)

图2-3 卧式换热器鞍座安装位置

1.当L ≤3000mm 时,取LB=(~)L ;

2.当L>3000mm 时,取LB=(~)

3.尽量使LC 和L ′相近。

换热器采用鞍式支座,型号为“BI 800JB T —2007”,固定式和滑动式:

支座各一个,固定式支座安装在靠近冷却水进口端,两支座距离为1700mm ,支座螺栓孔中心矩管板密封面650mm 。

⑩接管。换热器接管选用无缝钢板。蒸汽进口焊接连接,压力表口采用螺纹连接,

其余为法兰连接,法兰标准为HG T 20592—2009,法兰类型为板式平焊(PL ),法兰密封面为头面(RF ),法兰公称压力均为16bar 。采用补偿圈结构进行开孔不强。

3.强度与稳定性计算

壳程圆筒厚度计算

已知条件:

筒体内径 ——

mm

D i 800= 壳程工作压力——

Mpa

P 3.0=ω

工作温度——0

60C t =ω 筒体长度 ——L=3000mm

管程操作压力 -- 材料——0Cr18Ni19

设计参数:

壳程设计压力—— Mpa P 37.0= 设计温度——0

60C t =

筒体计算长度——L=3000mm 腐蚀裕量——02=C

Mpa R el 205= 管程设计压力----Mpa P 56.0=

3.1.1筒体厚度

圆筒承受内压

已知条件:Di=800mm , 工作压力Pw=,

工作温度t w=60, 材料0Cr18Ni9,筒体长度L=3000mm 。 设计参数:设计压力P==,设计温度t=60 ℃,筒体长

度L=3000mm ,腐蚀裕量C 2=0,ReL=205Mpa ,[]t

σ=137Mpa ,=.

壳程筒体计算厚度: 根据规定最小厚度

mm

n 6=δ 3.1.2管箱圆筒

已知条件: 筒体内径——

mm

D i 800= 工作压力 ——

Mpa

P 5.0=ω

工作温度——0

38~32C t =ω 材料——Q235B

设计参数:

设计压力——P= 设计温度——0

38C t =

腐蚀裕量——mm C 12= 焊接接头系数——85.0=φ

3.1.3管箱厚度

设计厚度

[])(63.263.085.01132800

63.02mm P D P t

i c =-???=-=

φσδ

考虑钢板厚度负偏差,可取筒体名义厚度

mm n 4=δ。

根据表5-1,管箱最小厚度应不小于为8mm 。所以去管箱名义厚度为mm n 8=δ,有效厚度

3.1.4管箱封头

已知条件: 封头内经——

mm

D i 800= 工作压力——

Mpa

P 5.0=ω

工作温度——038~32C t =ω

材料——Q235B

设计参数:

设计压力——Mpa P 63.0= 设计温度——0

38C t =

腐蚀裕量——mm C 12= 焊接接头系数——85.0=φ 计算压力——

Mpa

P c 63.0=

[]Mpa t

113=σ 封头计算厚度

3.1.5管箱封头厚度

设计厚度

63.3163.22=+=+=C d δδ(mm)

考虑钢板厚度负偏差,可取筒体名义厚度mm n 4=δ。

根据表5-1,管箱最小厚度应不小于为mm 8。所以取管箱名义厚度为mm n 8=δ,有效厚度

满足最小厚度要求

水压试验应力校核

3.2.1 压力试验及其强度校核

容器制成以后(或检修后投入生产前),必须作压力试验或增加气密性试验,其目的在于检验容器的宏观强度和有无渗漏现象,即考察容器的密封性,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对需要进行焊接后热处理的容器,应在全部焊接工作完成并经热处理之后,才能进行压力实验和气密性试验;对于分段交货的压力容器,可分段热处理,在安装工地组装焊接,并对焊接的环焊缝进行局部热处理之后,再进行压力试验。

压力实验的种类、要求和试验压力值应在图样上注明。压力试验一般采用液压试验,对于不适合作液压试验的容器,例如容器内不允许有微量残留液体,或由于结构原因不能充满液体的容器,可采用气压试验。 液压试验:

液压试验一般采用水,需要时也可采用不会导致发生危险的其他液体。试验时液体的温度应低于其闪电或沸点。奥氏体不锈钢制容器用水压进行液压试验后,应将水渍清除干净。当无法清除时,应该控制水中氯离子含量不超过25 mg/L 。

试验温度:对碳钢、16MnR 、15MnNbR 和正火的15MnVR 钢制容器液压试验时,液体温度不得低于5℃;其他低合金钢制容器液压试验时,液体温度不得低于15℃。如果由于板厚等因素造成材料无塑性转变温度升高,则需相应提高试验液体的温度。 试验方法:试验时容器顶部应设排气扣,充液时应将容器内的空气排尽,试验过程中应保持容器观察表面干燥;试验时压力应缓缓上升至设计压力无泄漏,再缓缓上升,达到规定的试验压力后,保压时间一般不少于30 min 。然后将压力降至规定试验压力的80%,并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以对所有焊接接头和连接部位进行检查。如有渗漏,修补后重新试验,直至合格。对于夹套容器,先进行内筒液压试验,合格后再焊夹套,然后进行夹套内的液压试验;液压试验完毕后,应将液体排尽并用压缩空气将内部吹干。本换热器的设计采用水压试验来检验强度应力的校核。 3.2.2管程水压试验压力

取 。由于壳程试验压力小于管程试验压力,故去壳程试验压力等于管程试验压力。 3.2.3管程试验压时圆筒应力 <

)

(8.17985.02359.09.0Mpa R el =??=φ

试验应力满足要求。 3.2.4壳程试验时圆筒应力 <

)

(8.15685.02059.09.0Mpa R el =??=φ

实验应力满足要求。

开孔补强

3.3.1壳程筒体开孔补强 已知条件:

壳体材料——0Cr18Ni9, 许用应力——

[]Mpa t 137=σ 内径——

mm

D i 800= 名义厚度——mm n 6=δ

厚度负偏差——mm C 6.01= 腐蚀裕量——02=C 有效厚度——mm e 4.5=δ 接管材料——0Cr18Ni9

许用应力——[]Mpa t

t 137=σ 外径——mm d 3770=

名义厚度——mm nt 8=δ 厚度负偏差——mm C t 0.11= 腐蚀裕量——02=t C mm C C C t t t 121=+= 有效厚度——mm et 00.7=δ 强度削弱——0.1=r f 开孔直径

)

(3631282377220mm C d d t nt =?+?-=+-=δ

有效补强宽度 )(72636322mm d B =?== 外侧有效高度

)

(9.5383631mm d h nt =?==δ

内侧有效高度 02=h

,试算得到圆筒和接管的计算厚度分别为mm 27.1=δ和mm

t 57.0=δ。 3.3.2开孔削弱所需的补强面积

[]11

.46027.13635.0)1(2=??=-+=r et f d A δδδ(mm2)

壳体多余金属面积

=(726-363)接管多余金属面积 =2××()×=(mm2) 焊缝金属面积

36663=?=A (mm2) 有效补强面积

A

A A A A e >=++=321(mm2)

所以不需要另加补强面积 管箱筒体开孔补强 通过计算不需另加补强。 管板计算

3.4.1壳程圆筒 设计压力——

Mpa

P s 37.0= 设计温度——0

60C T s =

平均金属温度——0

60C t s = 材料名称——0Cr18Ni9 设计温度下的的许用应力 ——

[]Mpa t

137=σ 平均金属温度下的弹性模量——

Mpa E s 51093.1?= 平均金属温度下的热膨胀系数——).(1066.105C mm mm

a s -?=

壳程圆筒内经——

mm

D i 800= 壳程圆筒名义厚度——mm s 6=δ

壳程圆筒有效厚度——mm es 4.5=δ 壳体法兰在设计温度下的弹性模量

Mpa

E f 5'1093.1?=

壳程圆筒内直径横截面积 2

52

1002.54

mm D A i ?==

π

壳程圆筒金属横截面积 2

410519.1)(mm D A s i s s ?=+=δπδ

3.4.2管箱圆筒 设计压力——

Mpa

p t 57.0= 设计温度——0

38C T t =

材料——Q235B

设计温度下弹性模量

Mpa E h 5

1092.1?= 管箱圆筒有效厚度mm he 2.6=δ

管箱法兰设计温度下弹性模量

Mpa E t 5

''1092.1?= 3.4.3换热管

材料名称——0Cr18Ni9 管子平均温度——0

35C t t = 设计温度下管子材料许用应力 []Mpa t

t 137=σ 设计温度下管子材料屈服应力

Mpa R t eL 188= 设计温度下管子材料弹性模量 Mpa E t t

51093.1?= 平均金属温度下管子材料弹性模量

Mpa E t 5

10942.1?= 平均金属温度下管子材料热膨胀系数

).(10646.105C mm mm

a t -?=

管子外径 ——mm d 250= 管子壁厚 ——mm t 2=δ 管子根数——n=312 换热管中心距 ——S=36mm 一根管子金属横截面积

)

(5.144)(20mm d a t t =-=δπδ

换热管长度 ——mm L 30000=

3.4.4管板

材料名称——0Cr18Ni9 设计温度——

60C t p =

设计温度下许用应力 []Mpa t

r 5.125=σ

设计温度下弹性模量

Mpa

E p 51093.1?=

管板腐蚀裕量 ——02=C

管板厚度表

管板对管束的支撑作用。

管板的厚度取设计厚度δ=50mm

计算厚度δ=44.1mm

参考文献

[1]刁玉玮,王立业,《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第四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M]

[2]贾绍义,柴诚敬,《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传递与单元操作课程设计)》,天津大学出版社[M]

[3]姚玉英,《化工原理》上(第三版),天津大学出版社[M]

[4]娄爱娟,吴志泉,吴叙美,《化工设计》,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M]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型式与参数JB/T4715-92》

[6]钱颂文,《换热器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工业装备与信息工程出版中心[M]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M]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管壳式换热器GB151-1999》[M]

[9]《容器、换热器专业设备数据表的格式与编制说明HG/》[M]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椭圆形封头JB/T4737-95》[M]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补强圈JB/T4746-2002·钢制压力容器封头JB/T4736-2002》[M]

[12]《HGJ528-1990钢制有缝对焊管件》[M]

[13]《GB/T16938-1997紧固件、螺栓、螺钉、螺柱和螺母通用技术条件》[M]

专着[M]、期刊[J]、学位论文[D]、论文集[C]、报纸文章[N]、报告[R]、标准[S]、专利[P]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