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B细胞和T细胞受体对抗原的识别

B细胞和T细胞受体对抗原的识别

B细胞和T细胞受体对抗原的识别
B细胞和T细胞受体对抗原的识别

B细胞和T细胞受体对抗原的识别

为了识别和清除机体接触到的广泛病原体,获得性免疫系统中的淋巴细胞已经进化到可以识别来自于细菌、病毒以及其他病原体等各种各样不同的抗原。B细胞的抗原识别分子为免疫球蛋白。这些由B细胞产生的蛋白具有广泛的抗原特异性,而每一个B细胞所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其特异性是单一的。B细胞表面作为其抗原受体的膜结合型免疫球蛋白即为B细胞受体。具有相同抗原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即抗体是由B细胞的最末分化状态——浆细胞所分泌的。分泌的抗体在机体内与细胞外的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结合,这是获得性免疫应答中B细胞的主要效应功能。

抗体是特异性免疫识别中第一个被确定的分子,也是被了解最为详细的分子。抗体分子具有两种独立的功能:第一就是特异性地结合病原体中引发免疫应答的抗原分子;另外一个功能就是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招募其他细胞和分子来杀伤病原体。例如:被抗体结合而中和的病毒或标记的病原体可以被巨噬细胞和补体所破坏。这些功能是由抗体分子中的不同结构域承担的,其中有些分子的结构域是用来特异性地识别并与病原体或者抗原结合,而另外的结构域则涉及不同的效应机制。不同抗体分子间的抗原结合区域其差异是非常大的,因此被称为可变区或V区。这种抗体分子的多样性使得每一个抗体能够结合各自不同特异性的抗原,而一个个体产生的总的抗体库就足以使他能够识别任何实际存在的结构。而抗体分子中负责在免疫系统中发挥效应功能的区域并不像可变区那样多变,我们称之为恒定区或C 区。它们主要以五种不同的形式存在,分别特异性激活不同的效应机制。膜结合型的B细胞受体由于其C区插入并维持在B细胞膜上,因此这些受体不具有这些效应功能。它们仅仅是通过暴露在细胞表面的V区去识别和结合抗原,发挥其受体的功能,从而将信号传递到细胞内部,引发B细胞的活化,最终导致细胞克隆扩增并产生特异性抗体。

T细胞的抗原识别分子只存在膜结合型的蛋白形式,只能发挥转导信号并激活T细胞的功能。这些T细胞受体与免疫球蛋白不仅在结构上相似——具V区和C区,而且它们产生多样性的遗传机制也是相似的。但是T细胞受体与B细胞受体最重要的一个差别就是:T细胞受体不能直接识别和结合抗原,而是识别与其他细胞表面MHC分子结合的病原体蛋白抗原的短肽段。

嵌合抗原受体(CAR)治疗的安全性

嵌合抗原受体(CAR)治疗的安全性 摘要:输注基因定向改造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来识别并杀灭肿瘤,已经在许多I期临床试验中取得成功。由于会产生非肿瘤靶向和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所以需要有预防或减轻严重不良反应的对策。目前正积极研究通过药物治疗、自杀基因或其他新的办法,使其只针对恶性肿瘤有细胞毒性。在这篇综述中,我们调查总结了嵌合抗原受体改造的T细胞的毒性,并重点发布这充满前景的细胞治疗方法的安全性策略。 关键词:嵌合抗原受体,自杀基因,安全开关,过继免疫治疗,细胞治疗 1. 引言 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CT)是免疫治疗中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天然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协同产生抗肿瘤作用。通过识别肿瘤相关抗原(TAAs)或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ags),供体淋巴细胞输注(DLI)给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患者可介导抗肿瘤作用。 然而,由于大多数TAA自身蛋白表达异常,以致T细胞表达低亲和力T细胞受体(TCR),排斥反应可能比移植物抗肿瘤效应(GVT)更强。虽然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效果很好,而急性白血病异体淋巴细胞输注疗效有限,其2年生存率不到20%。 此外,并发症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造成病人死亡或生活质量下降占显着比例,有报道显示接受匹配供体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GVHD发生率高于50%。虽然有报道称产生植物抗肿瘤效应(GVT)而没有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情况,本文编译作者爱康得Paul认为两种机制的重叠,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ags)介导了移植物抗肿瘤效应(GVT)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可同时作用于造血和非造血组织。 临床试验中将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ags)特异性T细胞扩增并过继输注到移植后疾病复发的患者身上,部分患者可获得暂时性完全缓解(CR),然而此方案因果规律复杂,并且T细胞在体外扩增长达12周。长期的培养可导致T 细胞衰竭,这可能是其在患者体内持续性有限的一个潜在原因。 另一个方法是利用转基因TCR或嵌合抗原受体(CAR)基因修饰的T细胞。然而TCR转导的T细胞受HLA限制,TCR和内源性TCR错配可导致亲和力降低或表达不期望的特异性。而CAR可作为免疫治疗的通用平台,因为它不受HLA 限制。在T细胞单链杀伤装置上负载特异性抗体,这种错配的风险很低。另外,HLA识别抗原的独立机制,可以防止CAR-T细胞在抗原的处理加工中出现免疫逃避机制。 通常CAR-T只在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间非多态地识别表面分子,以提高对其安全的正当关切。事实上,输注CAR-T细胞使难治性白血病得到完全缓解的同时,也会伴有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在靶向肿瘤相关抗原(TAAs)的实体瘤时甚至可出现致命的非肿瘤靶向毒性。这些问题促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重组DNA咨询委员会提供了一些临床建议,包括实施小剂量递增方案,共表达自杀基因来阻断不可控毒性的或控制远期毒性。

第十章 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

第十章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 第一部分:学习习题 一、填空题 1.根据APC提呈抗原的来源不同,可将抗原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前者来源于抗原APC之外,如吞噬的细胞、细菌或某些自身成分等;后者是APC合成的抗原,如病毒感染细胞所合成的病毒蛋白、肿瘤细胞合成的肿瘤抗原以及胞内某些自身成分等。 1.内源性抗原由广义抗原提呈细胞(靶细胞)经________途径提成,此途径又称为_________途径;提呈的抗原肽由_________T细胞识别。 2.外源性抗原由专职抗原提呈细胞经________途径提成,此途径又称为 _________途径;提呈的抗原肽由_________细胞识别。 3.专职APC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二、多选题 [A型题] 1. 能提呈外源性抗原的细胞有一个重要标记,它是 A.表达MHC-I类分子 B.表达MHC-II类分子 C.FcR D.C3bR E.抗原特异性受体 2. 淋巴结中能提呈抗原的细胞有 A.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B.T细胞和巨噬细胞 C.巨噬细胞 D.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E.巨噬细胞和Th细胞 3.抗原提呈细胞所不具备的作用是: A.促进T细胞表达特异性抗原受体 B.降解抗原为小分子肽段

C.使MHC分子与抗原肽结合 D.为T细胞活化提供第二信号 E.将抗原肽-MHC复合物提呈给T细胞 4.关于DC提呈抗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DC是重要的专职APC B.FDC滞留抗原-抗体复合物于细胞表面,有利于B淋巴细胞摄取抗原 C. DC提呈外源性抗原能力强 D.DC提呈内源性抗原能力强 E.DC是激活初始T细胞最重要的APC 5.下列哪种物质与MHC- II 类分子抗原提呈有关 A. Ii B.LMP C.TAP1 D.泛素 E. TAP2 6.关于APC提呈抗原,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内源性抗原经APC处理后,形成抗原肽-MHC- II 类分子复合物形式提呈给CD4+T细胞 B.内源型性原经APC处理后,形成抗原肽-MHC- I 类分子复合物形式提呈给CD8+T细胞 FDC向B淋巴细胞提呈抗原-抗体复合物 C. 脂类抗原与CD1结合,由APC提呈给CD4+T、CD8+T、CD4-CD8-和NK1.1T 细胞。 D. 记忆性B细胞将抗原肽-MHC- II 类分子复合物提呈给Th2细胞 E. TAP参与外源性和内源性抗原的处理 7.抗原提呈细胞膜上与提呈外源性抗原密切相关的表面标志是: A. MHC- I 类分子 B. MHC- II 类分子 C. BCR D. TCR E.Fc R 8. 抗原提呈细胞膜上与提呈内源性抗原密切相关的表面标志是: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 王晨璇 简介 CAR-T,全称是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这是一个多年前被研发,但是近几年才被改良使用到临床上的新型细胞疗法。在急性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上有着显著的疗效,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式之一。 技术原理 【T细胞的改造】CAR-T(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的基本原理即利用病人自身的免疫细胞来清除癌细胞。这项技术通过嵌合抗原受体(CAR)这一CAR-T的核心部件,赋予T细胞HLA非依赖的方式识别肿瘤抗原的能力,使得经过CAR改造的T细胞相较于天然T细胞表面受体TCR能够识别更广泛的目标。CAR的基础设计中包括一个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TAA)结合区(通常来源于单克隆抗体抗原结合区域的scFV段),一个胞外铰链区,一个跨膜区和一个胞内信号区。 【目标抗原的选择】理想的目标抗原是仅在肿瘤细胞表面表达的肿瘤特异性抗原。但由于肿瘤表达的大多数抗原不具备肿瘤特异,为了避免“脱靶”,应避免选择分泌型抗原。现阶段常用的靶点除CD19以外,也有相关报道以ERRB2(HER-2/neu)治疗肺部和前列腺癌,瞄定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治疗前列腺癌,瞄定CAIX治疗肾细胞癌,瞄定Lewis Y以治疗肺癌和卵巢癌等等。 技术应用 近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总局(FDA)批准诺华制药“CAR-T”疗法治疗复发性或

难治性儿童、青少年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同时,CAR-T技术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淋巴瘤治疗白血病、胰腺间皮瘤、卵巢癌、B细胞癌症、成神经细胞瘤等技术也都在临床试验阶段。 CAR-T的治疗流程大致如下: 1、分离:从癌症病人身上分离免疫T细胞。 2、修饰:用基因工程技术给T细胞加入一个能识别肿瘤细胞并且同时激活T细胞的嵌合抗体,也即制备CAR-T细胞。 3、扩增:体外培养,大量扩增CAR-T细胞。一般一个病人需要几十亿,乃至上百亿个CAR-T细胞(体型越大,需要细胞越多)。 4、回输:把扩增好的CAR-T细胞回输到病人体内。 5、监控:严密监护病人,尤其是控制前几天身体的剧烈反应。 技术优点 CAR-T细胞治疗技术具有如下优势: 1、治疗更精准。由于CAR-T 细胞是应用基因修饰病人自体的T细胞,利用抗原抗体结合的机制,能克服肿瘤细胞通过下调MHC分子表达以及降低抗原递呈等免疫逃逸,让肿瘤细胞无所逃遁; 2、多靶向更精准。CAR既可以利用肿瘤蛋白质抗原,又可利用糖脂类非蛋白质抗原,扩大了肿瘤抗原靶点范围,CAR-T细胞作用过程不受MHC的限制; 3、杀瘤范围更广。鉴于很多肿瘤细胞表达相同的肿瘤抗原,针对某一种肿瘤抗原的CAR基因构建一旦完成,便可以被广泛利用; 4、杀瘤效果更持久。新一代CAR结构中加入了促进T细胞增殖与活化的基因序列,能保证T细胞进入体内后还可以增殖,CAR-T细胞具有免疫记忆功能,可以长期在体内存活。 技术缺点 【副作用】 1、细胞因子释放综合症:大量的细胞因子快速流入血液,进而会导致危险的高烧和血压剧降。副作用可通过标准的支持疗法(包括类固醇)进行处理。 2、IL-6水平过高:一些反应严重的患者具有特别高的IL-6水平,IL-6是由T 细胞和巨噬细胞在对抗炎症时分泌的细胞因子。 【改进与演化】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AR-T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AR-T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发布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 范围1 2 术语和定义1 3 基本要求2 3.1 基本原则2 3.2 人员的要求2 3.3 场所和设施2 3.4 物料2 4 载体制备3 4.1 质粒制备3 4.2 非病毒载体制备的基本要求3 4.3 病毒载体制备的基本要求3 5 细胞制备过程中的要求3 5.1 样本的要求3

5.2T细胞的采集和分离4 5.3 操作的要求4 5.4 细胞转导及扩增的要求4 5.5 安全性及有效性检测5 5.6CAR-T细胞制剂的质量要求5 5.7CAR-T细胞冻存、运输与复苏的要求5 6CAR-T制剂的质量控制与放行5 7 追溯5 8 保密原则6 9 附则6 参考文献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制定,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药生物技术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引言

近年来,免疫治疗经历了一系列突飞猛进的发展,以特异性过继免疫细胞疗法及免疫检查点抗体疗法为代表的新型免疫治疗技术因其在临床研究中取得的显著疗效而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其中,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CAR-T疗法)因其在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的治疗效果而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随着我国对CAR-T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国内企业的积极布局和产业链的延伸,我国的CAR-T细胞治疗技术也在紧随国际趋势的发展。 然而,目前国内关于CAR-T细胞的制备和质量控制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管理规范,各制备机构或应用机构之间无法进行正常的评估和交流,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细胞治疗产业的专业化发展。只有确立了安全、规范、稳定、可追溯的行业规范,才能从源头保证整个CAR-T细胞治疗产业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为了适应我国CAR-T细胞治疗产业的需要,加强CAR-T细胞治疗的管理,规范细胞制备过程,保证CAR-T细胞制品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促进国际间同行的交流,有必要制定中国医药生物技术行业的CAR-T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规范。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AR-T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规范 1 范围 1.1 为协助CAR-T细胞制剂制备机构(以下简称机构)在制备过程中避免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及差错,且保证CAR-T细胞制剂的安全性、生物学效应,参照《免疫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自律规范》等相关规定和指导原则,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所称的CAR-T指用于治疗的、经体外基因导入后表达嵌合型抗原受体的人源T

第十一章 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编码基因及多样性的产生

第十一章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编码基因及多样性的产 生 复习要点: 1.了解BCR、TCR基因结构和发生重排的一般特点。 2.了解BCR、T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一、单项选择题 1.B淋巴细胞膜表面具有的抗原识别受体是 A.TCR B.CR2 C.FcR D.CR1 E.BCR 2.T淋巴细胞膜表面具有的抗原识别受体是 A.FcR B.mIg C.BCR D.TCR E.CR1 3.受体基因重排的重组信号序列是★ A.5核苷酸-间隔序列-9核苷酸 B.7核苷酸-间隔序列-7核苷酸 C.7核苷酸-间隔序列-9核苷酸 D.7核苷酸-间隔序列-5核苷酸 E.9核苷酸-间隔序列-9核苷酸 4.受体基因重排时,重组信号间隔序列片段结合的规则是★ A.13-23 B.12-23 C.13-25 D.23-25 E.25-12 5.BCR的V H-D H-J H基因片段组合后编码的产物是★ A.CDR1 B.CDR2 C.CDR3 D.FR1 E.FR2 二、多项选择题 1.编码人BCR重链V区的胚系基因有★ A.V基因片段B.D基因片段C.J基因片段 D.C基因片段E.L基因片段 2.编码人BCR κ链的胚系基因有★ A.V基因片段B.D基因片段C.J基因片段 D.C基因片段E.L基因片段 3.编码人BCR λ链的胚系基因有★ A.V基因片段B.D基因片段C.J基因片段 D.C基因片段E.L基因片段 4.编码人TCR α链的胚系基因有★ A.V基因片段B.D基因片段C.J基因片段 D.C基因片段E.L基因片段 5.编码人TCR β链的胚系基因有★ A.V基因片段B.D基因片段C.J基因片段 D.C基因片段E.L基因片段 6.编码人TCR γδ链的胚系基因有★ A.V基因片段B.D基因片段C.J基因片段 D.C基因片段E.L基因片段 7.编码人TCR δ链的胚系基因有★

6-通过免疫系统受体的信号传导

第三部分成熟淋巴细胞受体库的发育 第六章免疫系统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跨膜信号转导的基本原理 抗原受体的结构和信号转导通路 参与淋巴细胞作用的其他信号通路 第七章淋巴细胞的发育和生存 骨髓和胸腺中淋巴细胞的产生 抗原受体基因片段的重排调控淋巴细胞的发育 与自身抗原的作用可选择一些淋巴细胞存活并清除其余的细胞周围淋巴组织中淋巴细胞的生存和成熟

第六章免疫系统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细胞通过多种细胞表面受体与周围环境进行交流,这些细胞表面受体可识别并与胞外环境中存在的分子结合。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对抗原产生应答,所以抗原受体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得也最为透彻。抗原与这些受体结合后会产生胞信号,改变细胞的行为,其机制将是本章讨论的主要容。由于在正常淋巴细胞类群中抗原受体存在着多样性,因此我们了解的有关淋巴细胞胞信号转导的大多数信息来源于肿瘤性的淋巴样细胞系,用相应的受体抗体刺激这些细胞的抗原受体时,细胞可以活化。然而,越来越多的信息来源于对转基因动物正常细胞的研究,这些转基因动物的B细胞或T细胞上只表达单一类型的抗原受体。当成熟的初始淋巴细胞与其特异性抗原结合后,就可以活化并进行克隆扩增,进而分化为功能性效应细胞,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其中的信号转导通路。此外,我们也会根据细胞发育的阶段以及配体的性质,来探究抗原受体和其他淋巴细胞受体所转导的信号是如何导致其他应答的,如细胞失活或死亡。 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是以多蛋白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表面。它们由克隆分布的可变抗原结合链与具有信号转导功能的恒定附属链共同构成。B细胞抗原受体和T细胞抗原受体由不同的蛋白组成并具有不同的识别特性,这些已在第三章和第四章介绍过了。然而,当B细胞受体和T细胞受体与其相应配体结合后,由受体介导的胞信号转导通路却非常相似。并且这些胞信号都可传至细胞核、改变基因的表达,由此引发淋巴细胞的应答。 本章我们将首先讨论一些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原理,并介绍涉及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共同机制,重点介绍抗原受体的信号转导通路。本章的第二部分,我们将概述从抗原受体到细胞核的信号转导通路,并讨论当这些受体同时接受来自其他受体的信号时,这些信号转导通路是如何被增强或抑制的。本章的第三部分和最后一部分将讨论在不同时间由不同受体介导的其他信号是如何影响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系统细胞的发育、生存和应答的。 所有对外界刺激可以产生应答的细胞都会面临这样的挑战:就是如何使细胞外表面受体所识别的刺激信号能够在细胞引起变化。受体蛋白作为工具可以将胞外配体结合的信号转换成胞的生化事件,从而将胞外信号转导跨过质膜。将信号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外一种形式即称为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在本章的这部分我们将讨论细胞信号转导的几种不同的机制。细胞表面受体可激活胞信号转导通路,由此将胞外信号转换成胞信号并继续向传递。此信号可被转换成不同的生化形式,分布于细胞的不同部位,信号抵达不同部位时可以维持不变并被放大。胞信号转导的一种结果是引起细胞骨架和具分泌功能的细胞器发生改变。这可见于效应T细胞的活化过程中,效应T细胞在其抗原受体与靶细胞抗原的结合位点处可直接释放分泌囊泡。胞信号转导的终点通常为细胞核,在核激活转录因子,启动新基因的表达,并可诱导细胞分裂。 6-1 淋巴细胞与抗原结合可导致其抗原受体聚集 所有具有信号转导功能的细胞表面受体,有些自身就是跨膜蛋白,有些也可与细胞外的蛋白相连成为复合物中的一部分。许多受体在与配体结合时可改变其蛋白构象。对某些类

抗原,抗体,受体,配体,补体,细胞因子的概念

抗原,抗体,受体,配体,补体,细胞因子的概念 1。抗原与抗体: 抗原是一种能诱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糖、核酸等,在自然界中抗原分布很广,如细菌、病毒、组织细胞、血细胞、血清蛋白、毒素、花粉等都含有抗原。通过人工方法也可以改造抗原或合成抗原。外来抗原进入机体以后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的免疫反应(抗原的这种能力叫做抗原性),这种免疫反应是通过淋巴细胞来完成的。淋巴细胞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两种。T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就会产生排除抗原的反应。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就会分经为浆细胞,浆细胞则能产生抗体,抗体也就是免疫球蛋白(Ig),它能够识别相对应的抗原,并且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这样就在体内中和或者排除抗原,保护了机体不受异物的侵犯。抗原有一个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它具有特异性(即专一性)和选择性。例如抗原甲诱导的免疫反应只针对抗原甲而不针对无关的抗原乙或丙。同样,抗原乙诱导的免疫反应也只针对抗原乙,而不针对无关的抗原甲或丙。因此,抗体也是特异地与某种抗原结合的,如针对感染因素的不同,就有抗细菌抗体、抗病毒抗体、抗真菌抗体、抗寄生虫抗体、抗毒素抗体等等。借助抗原体和抗体之间免疫反应的这种专一的特异性,就可以通过检验方法来鉴定抗原或抗体,用于疾病诊断。 由此看来,人体有一种自我保护的免疫功能,就是认识自身和识别异体,凡是异体的物质即可通过人体的免疫系统排出去。人的血清中也有多种针对自身抗原的抗体,属于生理性抗体,可以清

除衰老、退变的自身组织(这叫作自身免疫反应),这种自身抗体含量极低,不会破坏自身成分,但如果在病理情况下,机体针对自身的组织、血液成分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就要严重破坏自身的组织,由此产生的疾病称“自身免疫性疾病”。 2。配体: 同锚定蛋白结合的任何分子都称为配体。在受体介导的内吞中, 与细胞质膜受体蛋白结合,最后被吞入细胞的即是配体。根据配体的性质以及被细胞内吞后的作用, 将配体分为四大类:Ⅰ.营养物, 如转铁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等; Ⅱ.有害物质, 如某些细菌; Ⅲ.免疫物质, 如免疫球蛋白、抗原等; Ⅳ.信号物质, 如胰岛素等多种肽类激素等。 3。受体: 细胞表面或亚细胞组分中的一种分子,可以识别并特异地与有生物活性的化学信号物质(配体)结合,从而激活或启动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最后导致该信号物质特定的生物效应。 通常受体具有两个功能: (1)识别特异的信号物质--配体,识别的表现在于两者结合。配体,是指这样一些信号物质,除了与受体结合外本身并无其他功能,它不能参加代谢产生有用产物,也不直接诱导任何细胞活性,更无酶的特点,它唯一的功能就是通知细胞在环境中存在一种特殊信号或刺激因素。配体与受体的结合是一种分子识别过程,它靠氢键、离子键与范德华力的作用,随着两种分子空间结构互不程度增加,相

鼠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vβ5

鼠T 细胞抗原识别受体v β5.2核酸序列分析 软件功能 BLAST —是基础局域联培搜索工具(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 )的缩写,是目前最常用的数据库比对程序。在运行时,根据分析的数据类型和要求搜素数据库类型。以及是否把核酸序列翻译成蛋白质,选用不同的BLAST 程序 比对返回的结果,与查询序列的相似程度用期待值E 值表示。只有搜素时找到的期待值比E 值小的序列才作为结果返回。 操作过程 Tcrb-v5.2的获得:⑴进入NCBI 首页(https://www.doczj.com/doc/fe13755116.html,/) ⑵选择Protein ,输入T-cell receptor beta, variable 5.2→search

⑶点击进入即出现所需序列 Tcrb-5.2核 酸序列

ORIGIN 1 msntvladsa wgitllswvt vfllgtssad sgvvqsprhi ikekggrsvl tcipisghsn 61 vvwyqqtlgk elkfliqhye kverdkgflp srfsvqqfdd yhsemnmsal eledsamyfc 121 assl // Tcrb-v5.2核酸序列的比对分析: ⑴ 进入NCBI/BLAST 页面( https://www.doczj.com/doc/fe13755116.html,/) ⑵ 选择protien blast 进入 ⑶ 输入核酸序列,选择nr ,物种输入mouse →点击搜索 点击进入

⑷搜索结果

结果分析 ↓↓ 对比得到的分值,分值比值越小, 越大,表示匹配程度越高匹配程度越高 ↑↑ BLAST与FASTA比较 ①BLAST和FASTA都有多种工作方式,主要区别在于搜索数据库种类不同。 ②一般认为,BLAST运行的速度较快,对蛋白序列的比较更有效;而FASTA运行速度比较 慢但对核酸更敏感。 ③BLAST需要根据分析数据类型和要求搜索数据库类型等选择不同的BLAST程序,FASTA 服务器可自动根据提交的序列的字母类型判断是蛋白质还是DNA,且字母大小写可混

1抗原能与淋巴细胞抗原受体(TCRBCR)特异性结合的物质重点

抗原 1.抗原:能与淋巴细胞抗原受体(TCR/BCR)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具有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潜能,并且能与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 2.免疫原性:指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能力,即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和效应细胞 3.抗原性:又称免疫反应性,指能与免疫应答的产物(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反应的能力 4.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性,多为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 5.半抗原(不完全抗原):只具有反应性(抗原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多为小分子化合物 5.抗原特异性: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抗原决定基(表位)7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与BCR/TCR 结合的基本单位。 8.胸腺依赖抗原(TD-Ag):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有赖于T细胞辅助,参与免疫应答的绝大多数Ag属于TD-Ag 9.抗原提呈:Ag被抗原提呈细胞摄取、加工、处理形成抗原多肽片段,与自身MHC分子结合成Ag肽: MHC分子复合物,转运至APC表面供TCR识别

1.T细胞与B细胞抗原表位的特性比较 2.异嗜性抗原(Forssman抗原):不同物种间共有的抗原物质。 大肠杆菌O86----B血型物质 肺炎球菌14型----A血型物质 溶血性链球菌----肾小球及心肌 大肠杆菌O14型脂多糖--结肠粘膜

3. TD-Ag和TI-Ag的比较

4.外源性Ag的加工处理和提呈 外源性Ag→与APC结合→吞噬/吞饮→内体→内体溶酶体→10~17氨基酸残基的多肽→结合MHC Ⅱ类分子→细胞表面→CD4+T细胞识别 5.内源性Ag的加工处理和提呈 细胞内Ag→细胞内蛋白酶体→多肽→内质网腔→结合MHCⅠ类分子→细胞表面→CD8+T细胞识别 6.蛋白抗原加工提呈两种途径的比较

第十章 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

第十章抗原呈递细胞和抗原呈递 第一部分:学习练习 一、填空 1.根据抗原呈递来源的不同,抗原可分为_ _ _ _ _ _和_ _ _ _ _ _,前者来自抗原呈递细胞之外,如吞噬细胞、细菌或其自身的某些成分等。后者是由APC合成的抗原,如由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由肿瘤细胞合成的肿瘤抗原以及一些细胞内成分。 1.内源性抗原通过_ _ _ _ _ _ _ _途径从广义抗原呈递细胞(靶细胞)获得,也称为_ _ _ _ _ _ _ _途径;提出的抗原肽被______T细胞识别。 2.外源抗原通过_ _ _ _ _ _ _ _途径从专职抗原呈递细胞中扣除,也称为_ _ _ _ _ _ _ _途径;提出的抗原肽被_ _ _ _ _ _细胞识别。 3.全职APC包括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和_ _ _ _ _ _ _ _ _ 第二,多主题选择 [A类问题] 1.能够呈递外源抗原的细胞有一个重要的标记,即 A.丙型肝炎病毒ⅰ类分子的表达乙型肝炎病毒ⅱ类分子的表达丙型肝炎病毒FcR D.c3br e .抗原特异性受体 2.淋巴结中能呈现抗原的细胞有 A.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D.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 3.抗原呈递细胞不具备的功能有: A.促进特异性抗原受体的t细胞表达 b .将抗原降解成小分子肽段 C.将MHC分子与抗原肽结合 D.提供用于T细胞激活的第二信号 E.向t细胞呈递抗原肽-MHC复合物 4.下列关于DC抗原呈递的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DC是一个重要的全职装甲运兵车 B.树突状细胞在细胞表面保留抗原抗体复合物,有利于B淋巴细胞吸收抗原。 C.DC有很强的呈递外源抗原的能力。 D.dc具有很强的呈递内源性抗原的能力。 E.dc是激活初始t细胞的最重要的APC。 5.下列哪种物质与MHC-2分子抗原呈递有关 A.ii b.lmpc.tap1d .泛素E. TAP2 6.关于抗原呈递,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内源性抗原经抗原处理后形成抗原肽-MHC-2分子复合物,呈递至CD4+T细胞 B.在APC处理后,内源性原原体形成抗原肽-MHC-1分子复合物,呈现给CD8+T细胞树突状细胞向B淋巴细胞传递抗原抗体复合物 脂质抗原与CD1结合,并由APC呈递至CD4+T、CD8+T、CD4-CD8-和NK1.1T细胞。 D.记忆b细胞向Th2细胞呈递抗原肽-MHC- II分子复合物 E.TAP参与外源性和内源性抗原的治疗 7.与抗原呈递细胞膜上外源抗原呈递密切相关的表面标记有: A.MHC一号分子MHC二号分子BCR一号分子 8.与抗原呈递细胞膜上内源性抗原呈递密切相关的表面标记有: A.MHC一号分子MHC二号分子碳三溴代二苯甲烷 9.用于呈递低浓度抗原的最有效的APC是 A.巨噬细胞b树突细胞c上皮细胞d b淋巴细胞e成纤维细胞 10.下列关于DC抗原呈递的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树枝状形态 B.MHC-2分子的高水平表达 成熟的DC抗原呈递能力强,抗原摄取能力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