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国学者与他的中国电影研究——Leon Hunt 访谈

英国学者与他的中国电影研究——Leon Hunt 访谈

英国学者与他的中国电影研究——Leon Hunt 访谈
英国学者与他的中国电影研究——Leon Hunt 访谈

英国学者与他的中国电影研究——Leon Hunt访谈

作者:石嵩(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英国布鲁内尔大学访问学者)

专家简介

Leon Hunt,中文名里昂·汉特,是英国伦敦布鲁内尔大学影视专业的资深讲师,他的研究视域广泛,包括英国喜剧电视、非主流电影、恐怖片,其中主要专注于中国的功夫电影、香港电影、亚洲跨国电影研究等。他的代表作品British Low Culture: From Safari Suits to Sexploitation,1998《英国低俗文化:从狩猎套装到色情诱惑》。East Asian Cinemas: Exploring Transnational Connections on Film, co-edited with Leung Wing-Fai, 2008 《东亚电影:探索跨国协作影视》与梁永辉合编。The League of Gentlemen (BFI TV Classics), 2008《绅士联盟--英国电影协会经典作品赏析》。①Kung Fu Cult Masters:from Bruce Lee to Crouching Tiger,2003。中译本《功夫偶像:从李小龙到<卧虎藏龙>》,2010年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翻译出版。

导语

笔者于2010年偶遇中文版的《功夫偶像:从李小龙到<卧虎藏龙>》,读罢感慨万千,此书是西方第一部从学术批评的立场系统化、理论化地阐述功夫电影的专着,西方评论界推荐此书为功夫电影研究者与爱好者的必备读物。②2012年农历龙年岁初,受此书作者里昂·汉特先生的邀请,笔者访学布鲁内尔大学,与其就中国功夫电影研究兴趣的缘起,研究的切入点,研究方法论,以及近期的研究热点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1.笔者:长期以来您一直关注中国电影,尤其是将中国功夫电影作为您的研究重点,其原因何在?

里昂:兴趣!有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相信在中国也有类似的表述。在我青春年少的岁月,刚好是上世纪70年代李小龙风靡全球的时候,记得他的每一部电影我都会反复观看多遍。从1971年的唐山大兄(The Big Boss),1972年的精武门(Fist of Fury)和猛龙过江(The Way of the Dragon),到1973

①目前国内仅有《功夫偶像》有汉译本,故《英国低俗文化》、《东亚电影》、《绅士联盟》三部作品的标题均由笔直自译。其它本文中出现的Leon Hunt相关英文书目及论文的汉译,也均由笔者翻译,下文不再赘述。

②[英]里昂·汉特. 余琼译. 功夫偶像—从李小龙到卧虎藏龙[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封面.

年的龙争虎斗(Enter the Dragon),以及他死后1978年和1981年上映的死亡游戏I;II(Game of Death I;II)我都保存着它们的录影带。可以说这些影片影响了我人生成长最重要的十年,也影响了整整一代甚至几代人的成长。在当时,我和我的伙伴们的卧室墙上都贴满了李小龙的各种海报、贴画,你可以看到直至此时我的办公室墙上还有李小龙的剧照。应该说,上世纪70年代李小龙以及他的功夫电影为我多年的电影研究埋下了兴趣的种子。这颗种子伴随着李连杰、成龙等功夫巨星的不断涌现而生根、发芽、成长、壮大。

2.笔者:可是您并不懂汉语,那您是怎样欣赏并理解中文影片的呢?

里昂:必须承认不精通汉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对中国电影的欣赏和理解。但是,我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赏析中国电影。第一,当然就是字幕的协助。你知道我的研究重点是香港电影尤其是香港功夫电影。自从1896年电影开始传入香港,1898年开始有商业性电影放映,1901年出现第一家电影院喜来园,1909年,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在香港拍摄了影片《偷烧鸭》,1913年,黎民伟和美国人合办了香港第一家制片机构──华美影片公司,摄制了短故事片《庄子试妻》,1923年,黎民伟又和他的兄弟等创办了香港第一家全部由香港人投资的制片机构──民新影片公司,1925年上映了它拍摄的香港第一部长故事片《胭脂》……时至今日,香港电影自身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而我切身体会或者亲眼目睹的是从其过渡转型时期(1967-1979)——繁荣时期(1980——1993)——风格化时期(1994——)的这几个阶段。在这些阶段中,很多影片配有英文字幕,我可以在英国伦敦的唐人街买到,或者去参加香港电影节活动时购买。第二,你知道,电影的本质是相通的。通过光与影的交错,给人以现实中没有的体验。或作为一段历史,用一段胶片记录一段难忘的时光。而我所研究关注的武侠电影除了用语言言说故事以外,更多的时候是利用图像来表达。图像,即呈现在电影银幕上的映像。它是具体、动态的景物形状与颜色的影像,是摄影机拍摄下来,再通过放映机还原的一种幻象。图像是电影的主要构成要素,具有生动、直观、具体等特点,往往一个镜头就可以提供综合多样的视觉信息。而在功夫片中,演员的肢体语言(包括表情、动作、姿态、技巧组合等)配合相应的声响效应、场景切换、特效特技等向观众提供丰富的信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真实感。当然,这种电影的本质相通性也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契机。

3.笔者:当您在分析中国电影时惯用的理论方法是什么呢?

里昂:哦,必须指出我所接受的学术训练和所拥有的知识结构都是英式的或者对于东方来说是西式的,所以我对于中国电影的解读主要采取西方当代电影研究比较常见的手法。例如,电影的文本分析,主要是细读的方式展开。着重对影片文本中的符码和意象进行解读。在《功夫偶像:从李小龙到<卧虎藏龙>》一书中我就运用了此手法。第二章失火的天堂——少林寺神话,我就以“少林寺”这个中国传统文化符码为背景依托。谈到了在张彻少林电影中的“英雄主义”男性气质,知识与阈界:三十六房与超越,作为反文化原型的少林寺:《功夫》,佛已乐在地狱:失火的天堂之神秘寺庙,“让寺院养活寺院”:少林遗产工业等问题。在第三章中,我又借助“龙”这个中国图腾似的意象谈到了《死亡游戏》、《神威三猛龙》及其它后李小龙作品。此外,还有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于女明星以及其饰演的女性角色的分析,例如此书第五章:女性主宰?——隐藏的蛟龙与“致命的中国娃娃”,我就分析了“铁掌旋风腿”与“长辈”:茅瑛与惠英红,性别偏移的复仇女神:林青霞,以及拨去武当峰:《卧虎藏龙》等。此外,根据不同的类型影片的特点以及表达方式的不同,我还会运用诸如电影叙事分析,分析其主题、内容、结构;运用精神分析理论分析影片的人物角色,解释电影现象等等。

4.笔者:您认为将西方比较流行的影视文学理论用于中国电影研究,是否存在一个适用性的问题?

里昂:当然,当然存在!一般所说的电影文学理论其实是西方电影文化的派生品,以西方社会和精神发展为基础,以欧美电影观念为核心,再加上西方各国的电影理论彼此促进,互相补充、融会构成了统一的系统。虽然西方电影理论是世界电影理论的主流,但中国电影与电影理论发展毕竟有自己的发展脉络和理论特点。东西方电影极其理论产生于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它们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些差别都会反映在电复印件身的内容和电影作品的批评上。西方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展开理论研究,其一是研究电复印件身的特点。其二是把电影看作艺术,进行艺术研究。其三是讨论电影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展开理论研究。尤其是从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西方文学文化理论,如现象学、阐释学、西方马克

思主义、符号学、精神分析、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解构主义等,不断被纳入到电影批评中。如果忽视了中国电影自身成长发展的大的文化背景,硬用所谓的主流西方理论去赏析评判中国电影,必然会得出些看似荒谬的结论。但是,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相信中国读者、观众在评论哈姆雷特时也会得出和西方读者、观众不一样的结论。反之亦然,西方观众、影评人在欣赏、评论中国影片时表现出与中国观众不一样的审美志趣、得出迥异的观影评价也是可以理解的吧。如果,在异域的众声纷纭中,能够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那将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当然这也是你此行访学之目的吧。哈哈。最后,我还要指出,东方与西方是地域当然也是意识形态上两大相对立的字眼。但是,在西方的内部,英美之间、英欧直间、美欧之间、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并不是每一个西方学者看一部中国电影都会得出相似的观点和结论,这也根据每个人的生活背景、知识构成,甚至研究的动机出发点、理论方法的不同而不同。

5.笔者:感谢您刚才的精彩论述,再谈谈您手中的这本Kung Fu Cult Masters:from Bruce Lee to Crouching Tiger吧.它在英国出版于2003年,直至2010年才被译成中文出版,为何?

里昂:这首先要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策划出版的《未名·明星研究丛书》,我因为在Kung Fu Cult Masters一书中讨论了众多华裔功夫明星而幸运成为首批三本中的其一,这也为广大中国读者了解我这个土生土长的英国人如何看中国功夫片和中国功夫偶像提供了可能性。当然,还必须感谢此书的翻译者,英国纽卡斯尔大学中国电影学者余琼,她在英国从事电影研究与教学已经多年,并且跟我一样是中国功夫片以及李小龙的粉丝。是她先读到我书的英文版,后将其推荐给北京大学出版社,最终促成了此书在中国面世。

6.笔者:Kung Fu Cult Masters在中译本里被翻译成“功夫偶像”这在字面看来意义差别很大,您怎么看待?

里昂:哦,这也是我要特别解释的。正如我上面提到的,这个翻译的转换,正是体现了译者融会中西,灵活的适应了中西文化差异的要求。举个例子,著名电影导演李安的传记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李安的台湾编剧在描写当地小资生活时,提

到剧中人物翻阅米兰·昆德拉的作品;但到了美国编剧那儿,这个无足轻重的细节被改动了,昆德拉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原来,昆德拉是中国小资的最爱,无论大陆还是台湾均如此,但美国小资不迷昆德拉,他们的相应偶像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倒不是这两位作家之间有什么共通之处,而是两者的受众相对应。此理亦然于从“cult”到“偶像”。Cult Film在西方影视研究界被看作是一种Film Genre(电影类型)——“指吸引了少数狂热影迷,或者在一部分拥趸中具有经久不衰的持续影响力的电影”或“专指一些在小范围的影迷中造成了类似宗教般影响力的影片”。中国的功夫片在西方被归为此类。而在东方在中国,情况大相径庭。功夫片是受大多数观众追捧的主流影片,功夫明星李小龙、成龙、李连杰都是被众星捧月般接受顶礼膜拜的偶像。正如没有哪本工具书能告诉你昆德拉可以“翻译”为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从cult到偶像,其实是充分尊重中西方受众群体,理解中西文化差异之玄妙的转化。

7.笔者:从2003年此书完成至今历经10年时间,反思此书您是否留有些遗憾,或者您对于此书中的观点有没有什么新的发展完善?

里昂:确切的说,我在2002年就完成了此书的创作,当时恰逢张艺谋的《英雄》在中国上映,而《英雄》在海外上映那是2004年的事情,也就是说,此书未能涵盖对《英雄》的评述是一大遗憾。《英雄》包括了中国最优秀的导演和演员团队,张艺谋、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陈道明、章子怡、甄子丹等,以及凭《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配乐奖的谭盾。《英雄》在北美上映后,屡破票房记录,并且入围了第75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角逐,引来了西方影评界的广泛关注。如果能以《英雄》作为此书的终点,将更加完美。此外,进入21世纪,DVD以及互联网的广泛流通也为广大观影者提供了更广的平台和更多的选择。李连杰和成龙的很多其它优秀作品,我是后来通过DVD才观赏到,所以在书中论述两位功夫明星时,可能忽视了他们的一些作品。这些都是此书留下的遗憾所在,同时也为我日后的研究留下了空间。

8.笔者:那您就接着谈谈在《功夫偶像》之后,您中国电影研究的最新动向吧?里昂: 2005年,我在New Cinemas: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Film(新电影:当代电影杂志)上发表了“Ong-Bak: New Thai cinema, Hong Kong and the cult of the‘real'”(拳霸:泰国新电影,香港和真实的“邪典”)这篇论文主要

审视了2003年泰国出品的功夫电影拳霸。此片首先在东南亚市场取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继而逐渐在西方传播开来。我在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述。其一,此片是放置在“泰国新电影”的大背景下进行讨论,分析指出此类电影既有国族主义又有跨国特征的双重特点。第二,这部影片被认为是泰国电影与香港电影的融会贯通之作,拳霸重新演绎了香港电影真实功夫表演的传统。最后,我指出在当今数字化功夫片时代,“真实性”的概念其实是一种“返璞归真”。这种返璞归真其实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为广大观影者提供了不同于黑客帝国系列影片③的另类选择;但是另一方面也让泰国影片给人以“原始、粗糙”的感觉。应该说这篇文章,把我香港功夫片的研究拓展到了其对东南亚其它国家电影的影响层面。2007年,在安德里斯与弗雷德里克(Andris, S. and Frederick, U.)合编的Women Willing to Fight: the Fighting Woman in Film(《女人愿意打斗:电影中的武打女郎》)一书中,我发表了“Zhang Ziyi, Martial Arthouse④ and the Transnational Nuxia”(章子怡:新武侠电影与跨国女侠)。Martial Arthouse 这种类型片指两个方面的内容,Martial Arts(武)和Chivalry(侠),这种新武侠电影极大的区别于以往的武侠片。而正是这种新武侠影片成就了章子怡的国际斐誉,例如,在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中都有章子怡的上佳表现,从而使章子怡确立了在西方观众心目中的女侠形象。不断发展的国际化背景,为新武侠电影和章子怡作为“跨国女侠”提供了舞台。从这个角度讲,章子怡的演绎与现代性紧密相连,颠覆了传统性、规约化和真实性。是“非真实的”和“修正的”是跨国的、全球化的。在2008年,我与梁永辉合编了《东亚电影:探索跨国协作影视》一书East Asian Cinemas: Exploring Transnational Connections on Film (co-edited with Leung Wing Fai, I.B. Tauris 2008)。这本书,主要探讨了东亚电影对全世界的影响, 我自己在本书中撰写了“Asiaphilia⑤, ③黑客帝国系列影片,截止到笔者访谈一共上映了三部。分别是,1999年《黑客帝国1》,2003年5月《黑

客帝国2:重装上阵》,以及2003年10月《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但此处,里昂强调的是黑客帝国系列影片virtual action的性质,即他们的的虚拟非真实性。

④Martial Arthouse一词最早出现在2000年12月Sight and Sound期刊封面上,即李安的《卧虎藏龙》公映后。在国外还没有人为其下过明确的定义,而在国内也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对应翻译。根据对Leon的访谈,他对Martial Arthouse的解读为“由著名导演执导、大成本制作并与李安、张艺谋等导演之前的影片相区别的武侠电影”。结合Leon的解读,以及对他其它文章的综合理解,此处笔者将其翻译为“新武侠电影”,以期与之前的武侠片区别。例如,在“Zhang Ziyi, Martial Arthouse and the Transnational Nuxia”中,Leon提到的“新武侠电影”有陈凯歌的《无极》,徐克的《七剑》,以及于仁泰的《霍元甲》等。这些影片具备史诗性的纬度,大制作的资金投入;但是与以往吸引众多香港粉丝的经典武侠片相同之元素甚少。

⑤A siaphilia这个术语首先由美国社会学教授Darrell Hamamoto(着有Nervous Laughter《紧张的笑声:电视情景喜剧与自由民主思想》等)提出。他指出,Asiaphilia是一种对亚洲流行文化的崇物教情怀;但

Asianisation, and the Gatekeeper Auteur⑥: Quentin Tarantino and Luc Besson”(亚洲崇拜、亚洲化与电影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和吕克·贝松)一文,主要探讨昆汀·塔伦蒂诺和吕克·贝松的影片是如何被亚洲功夫类型片所影响的,从而将香港功夫片的影响研究从东南亚逐步拓展到全世界。同样是2008年,我在马赛厄斯和门蒂克(Mathijs, E. and Mendik, X)合编的The Cult Film Reader(《邪典电影读者》)里发表了“Han's Island Revisited: Enter the Dragon as Transnational Cult Film”(重视孤岛——龙争虎斗作为跨国电影)虽然香港和美国合拍的李小龙电影龙争虎斗引起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方的巨大反响,但是这部影片经常被视作伪中国功夫电影,因为里面充斥了太多的文化和种族的冲突。而如果确实存在这些矛盾的文化冲突符号,那这一切都聚焦于在地理和国家身份上充满疑问的孤岛之上。此外,对于大多数的中国电影研究者来说,龙争虎斗降低了李小龙在人们心目中作为殖民地想象的东方原型形象的力度。而我在文章中呼吁人们更多关注本片中所赋予的,别的武侠片所不具备的对武侠哲学精神的解读;而以一种对话沟通的方式理解龙争虎斗中暗含的“殖民与被殖民”关系。而龙争虎斗的最大价值,在于它开创了中国电影跨国性的先河。2011,我又在宋慧林与朱丽安(Lim, SH. and Ward, J.)合编的The Chinese Cinema Book (《中国电影丛书》)里发表了“Dragons Forever: Chinese Martial Arts Stars”(飞龙猛将:中国功夫明星)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我系统的对比论述了从70年代至今的三组武打明星:风靡全球的李小龙与陈龙、区域名人王羽与傅声、以及影坛新宠李连杰与章子怡。还有在罗伯特·卑尔根(Robert Burgoyne)编的The Epic Film in World Culture(《世界文化中的史诗电影》)中,我发表了“Heroic Chivalry, Heroic Sacrifice: Martial Arthouse as Epic Cinema”(骑士精神、英雄献身:武侠作为史诗电影)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我把武侠电影放入史诗电影的语境中进行讨论,并且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武侠电影具备史诗性的特点。其一,我用荆轲刺秦王The Emperor and the Assassin (1999)和英

是这种情怀并不像它看起来的那么积极,因为它移植并系统的挪用了由亚洲人民创造的文化财产和表现形式,并试图证明其合法性。

⑥The gatekeeper auteur 是一种西方的电影导演/制作人。这类电影导演/制作人在自己的影片中要么使用亚洲影星,要么运用亚洲武术指导,充分融合亚洲电影元素,呈现在西方观众眼前。他们往往被视作“邪典”或“另类”制片人(例如昆汀·塔伦蒂诺);而且会吸引一批具有相关品味的影迷。

雄Hero (2002)两部电影为例,对比同时期的相关史料记录,得出武侠电影具备民族/国家神话般的“历史穿越性”观点。第二,武侠电影和史诗电影都具备影像奇观的震撼效果,同时都具备时空流动性的叙事特点。最后,我指出了表现英雄主义尤其是英雄的牺牲,是在传统的东方武侠电影和西方的史诗电影中共通的特性。由此,建立起了东方武侠电影和西方史诗电影之间一座互通的桥梁。

9.笔者:谁是您最喜欢的中国电影导演和演员?

里昂:我最喜欢的中国导演是徐克(Tuis Hark),当然这也与我的功夫片情节密切相关。我接触并喜欢上徐克作品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他的黄飞鸿系列电影开始的。从李连杰主演的武状元黄飞鸿到男儿当自强再到狮王争霸,以及后来由赵文卓主演的王者之风和龙城奸霸,我都通过DVD观看过。想到黄飞鸿人们可能首先会想到李连杰,但是,是徐克成就了李连杰在观众心中的黄飞鸿的侠义形象,也是徐克使李连杰达到了功夫片演绎的最高峰。我甚至这样认为,上世纪90年代是属于徐克的武打片年代,是他为香港电影开创了新的时代。他的古装武打片在英语世界非常受欢迎,与旧的港式武打片迥异。你知道吗,由于徐克的古装武打片,让包括成龙在内的电影公司很长一段时间不敢拍古装武打片,哈哈。我最喜欢的中国演员当然是李小龙,喜欢他的原因前面已经谈过很多。

10.笔者:那您就接着谈谈成龙和李连杰吧,您更喜欢哪一个呢?

里昂:应该说两位都是我很喜欢的大明星,如果一定让我选一个的话,我更喜欢李连杰。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成龙1954年生于香港,而李连杰1963年生于北京,两人差不多相差10岁。成龙在上世纪70年代末凭借《义胆厨星》、《蛇形刁手》成为继李小龙之后的又一位武打明星。他10岁开始学习京剧及武术。除了在舞台演出,也会到片场做特约,年纪稍大便做武术执导与替身。顽皮、灵巧、拼劲十足的个性,敏捷的身手,将喜剧元素加入到功夫技巧中的特点,令观众拍案叫绝。他把特技融入其中,以惊险和幽默大获成功。成龙自编自导自演,包括设计武打动作,全面发展。在将中国功夫以及中国文化推广到全球的事业中,成龙的贡献和影响力极其巨大。而李连杰是上世纪80年代初拍了部《少林寺》迅速走红。李连杰自幼习武,曾经连续夺得全国武术冠军。并且应邀访美,受到尼克松总统的接见。你知道吗,李连杰甚至受邀出任美国总统保镖,后被他婉言谢绝。李连杰技术扎实、全面,刀、枪、棍、剑以及拳、脚对练都颇具功夫。其中尤以拳、刀最精。他的速度快、动作准、力度大、弹跳好、节奏明。还记得当年看李连杰的《少林寺》,他实实在在的真功夫在影片中得到全面而集中的表现。

《少林寺》还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场投奔少林,学习少林功夫的热潮。李连杰的银幕形象多元,既可以演冷面杀手,也可以演温柔的俊美后生;既可以演喜剧,又可演悲剧,时装戏、古装片皆可,是一个武艺高超的俊美“后生”。

11.笔者:感谢您对中国功夫片,中国导演,以及影星的精彩点评!

里昂:不用客气!和来自中国的朋友聊我们共同喜欢的中国电影,我也非常愉快!祝你的研究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Journal Papers

(2005) Hunt, L., Ong-Bak: New Thai cinema, Hong Kong and the cult of the 'real', New Cinemas: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Film 3 (2) : 69- 84

Book Chapters

(2011) Hunt, L., Heroic Chivalry, Heroic Sacrifice: Martial Arthouse as Epic Cinema. In: Robert Burgoyne. eds.:The Epic Film in World Culture. AFI Film Readers 63-81

(2011) Hunt, L., Dragons forever: Chinese martial art stars. In: Lim, SH. and Ward, J. eds. The Chinese Cinema Book. British Film Institute/Palgrave Macmillan 141- 149

(2008) Hunt, L., Asiaphilia, Asianisation and the gatekeeper auteur: Quentin Tarantino and Luc Besson. In: Hunt, L. and Wing-Fai, L. eds. East Asian Cinemas: Exploring Transnational Connections on Film. IB Tauris 226- 236

(2008) Hunt, L., Han's island revisited: Enter the Dragon as transnational cult film. In: Mathijs, E. and Mendik, X. eds. The Cult Film Reader. Open University Press 301- 308

(2007) Hunt, L., Zhang Ziyi, 'Martial arthouse' and the transnational nuxia. In: Andris, S. and Frederick, U. eds. Women willing to fight: the fighting woman in film. Newcastle: 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 144- 160

Books

(2008) Hunt, L. and Wing-Fai, L., East Asian cinemas: Exploring transnational connections on film. I.B. Tauris

(2003) Hunt, L., Kung Fu cult masters: from Bruce Lee to Crouching Tiger. London: Wallflower Press

作者简介:石嵩,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英国布鲁内尔大学访问学者。Email: shiowen@https://www.doczj.com/doc/fe13526949.html,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100086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一、中国电影产业环境分析 2013年全国电影票房达亿元,同比增长%,中国电影票房进入200 亿量级的发展阶段;电影投融资空前活跃,电影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从制作到宣传发行再到影院终端,资本驱动的力量不断显现。 上市企业通过资本并购实现资源整合,日渐成为影视资本市场的趋势;而上市公司新片上映前夕,股价出现波动,也是2013 年电影相关资本市场的突出现象。股价与档期内上映影片的市场预期及实际表现形成直接关联,一方面凸显了电影作为特殊的产品,其风险性与市场敏感度更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相关影视上市公司仍需要积极与市场互动,促使股民对这些文化创意股票形成全面深入的了解,以改变“一片成败定股价”的尴尬境地。 随着中国电影创作和生产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产业内已经出现的一些积极的、结构性的变化,将会促使电影创作和消费格局发生相应变化,促成电影产业整体升级换代。 二、中国电影制片机构市场份额 2013 年,从总票房产出看,中影仍然占据头把交椅,地位从短期内无法撼动。中影2013 年度共有35 部影片上映,产出票房亿元,参与制作影片中有7 部过亿。光线凭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厨戏痞》等“以小博大”的中小成本影片,表现突出,全年共上映影片8 部,共实现票房亿。华谊兄弟今年共有7 部影片上映,产出票房亿,风头不如往年强劲。《私人订制》饱受争议,未达到10 亿预期,《大明猩》、《忠烈杨家将》票房惨败。威秀亚洲、文化中国作为《西游·降魔篇》的制作方,单部影片获得亿元,进入制片机构TOP10。总体上看,2013 年市场份额TOP10 的制片机构名单与2012 年相比有较大的变化,尤其是民营企业市场份额的波动尤为明显,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电影制片企业的发展还不成熟和稳定,与市场发展稳定的好莱坞六大制片公司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三、中国电影投融资分析 随着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家对文化产业扶植政策的密集出台,国内外资本开始以组建影视基金的形式,对我国电影、电视剧产业进行投资。从已成立影视基金的LP 群体组成看来,具有影视背景的专业制作公司以及大型文化产业集团是国内影视基金的主要出资人。在提供资金的同时,具有影视专业知识的LP 也可以为影视公司、项目提供更多指导,改善经营,规避项目风险。

中国电影市场现状及问题分析

中国电影市场现状及问题分析摘要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有着蓬勃发展的态势,具体表现在高增长、衍生品以及营销等方面,但是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重视。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中国电影的市场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来进行一些思考。 关键词电影市场现状问题 从1905年拍摄的《定军山》算起,中国电影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最初,在尝试、探索时期,中国电影是从市场开始的,这也符合世界电影发展的普遍规律。但是由于现代中国的特殊国情,加上“礼乐”的、“文以载道”的传统,电影的政治、宣传和教育功能,时常被扩大和突出,而它首先应该有的娱乐功能却时常被降低,甚至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被全面否定。直到改革开放后期,电影体制改革深化,电影的产业性质得到确认,也逐渐移步于市场和主流意识领域,有序的中国电影市场态势才开始形成,中国电影也总体性的向常态社会回归。 电影市场是指从事影片版权交易活动以及提供电影放映活动的领域和场所。按照营销环节划分,分为电影发行市场和电影放映市场。 中国电影市场发展概况 20世纪80年代,电影在我国文化服务市场中一度占据着“龙头”地位。1981年全国电影观众人次达到275亿,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最高纪录,;1991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达到24亿元、发行收入达到11亿元,均创咋了中国电影市场史上的最高纪录。到了90年代,随着娱乐、电视、网络和旅游市场的崛起和繁荣,电影市场曾受到巨大冲击并且逐渐陷入萎缩的境地。近年来,在我国的电影业管理者、经营者的共同努力下,电影凭借着“大、光、声”的技术效果和艺术感染力获得了新的生机,改善城市影院设施环境也开始激活我国的电影市场。 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1)我国电影制作机构不断增扩,电影制作权逐渐放开,近年来,电影产业实现了年均35%以上的高速增长。 (2)电影产量不断增加,票房收入总数不断增长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一、中国电影产业环境分析 20xx年全国电影票房达217.69 亿元,同比增长27.51%,中国电影票房进入200 亿量级的发展阶段;电影投融资空前活跃,电影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从制作到宣传发行再到影院终端,资本驱动的力量不断显现。 上市企业通过资本并购实现资源整合,日渐成为影视资本市场的趋势;而上市公司新片上映前夕,股价出现波动,也是2013 年电影相关资本市场的突出现象。股价与档期内上映影片的市场预期及实际表现形成直接关联,一方面凸显了电影作为特殊的产品,其风险性与市场敏感度更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相关影视上市公司仍需要积极与市场互动,促使股民对这些文化创意股票形成全面深入的了解,以改变“一片成败定股价”的尴尬境地。

随着中国电影创作和生产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产业内已经出现的一些积极的、结构性的变化,将会促使电影创作和消费格局发生相应变化,促成电影产业整体升级换代。 二、中国电影制片机构市场份额 2013 年,从总票房产出看,中影仍然占据头把交椅,地位从短期内无法撼动。中影2013 年度共有35 部影片上映,产出票房26.78 亿元,参与制作影片中有7 部过亿。光线凭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厨戏痞》等“以小博大”的中小成本影片,表现突出,全年共上映影片8 部,共实现票房17.95 亿。华谊兄弟今年共有7 部影片上映,产出票房14.83 亿,风头不如往年强劲。《私人订制》饱受争议,未达到10 亿预期,《大明猩》、《忠烈杨家将》票房惨败。威秀亚洲、文化中国作为《西游·降魔篇》的制作方,单部影片获得12.46 亿元,进入制片机构TOP10。总体上看,2013 年市场份额TOP10 的制片机构名单与2012 年相比有较大的变化,尤其是民营企业市场份额的波动尤为明显,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电影制片企业的发展还不成熟和稳定,与市场发展稳定的好莱坞六大制片公司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三、中国电影投融资分析

中国影视行业研究报告

影视行业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影视产业环境分析 (5) 1.1电视剧产业环境分析 (5) 1.1.1经济环境 (5) 1.1.2政策环境 (6) 1.2中国电影产业环境分析 (7) 1.2.1政策环境:进口限制进一步放宽,华语电影迎来决战期 (7) 1.2.2经济环境:跨国并购加速国际步伐 (8) 第二章影视产业的监管体系 (9) 2.1产业主管部门 (9) 2.1.1电视剧产业主管部门 (9) 2.1.2电影产业主管部门 (9) 2.2产业监管体制 (10) 2.2.1电视剧产业 (10) 2.2.2电影产业 (11) 第三章影视产业基本情况 (11) 3.1电视剧产业的基本情况 (11) 3.1.1电视剧产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12) 3.1.2电视剧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15) 3.2电影行业基本情况 (17) 3.2.1电影产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17)

3.2.2电影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18) 3.2.3电影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原因 (18) 第四章影视产业链及盈利模式分析 (19) 4.1电视剧产业链分析 (19) 4.1.1制作分析 (19) 4.1.2发行分析 (21) 4.1.3传统播出平台分析 (23) 4.2电视剧盈利模式 (24) 4.2.1制作机构盈利分析 (25) 4.2.2播出平台盈利分析 (26) 4.3电影行业产业链 (26) 4.3.1电影制片商 (27) 4.3.2电影发行商 (27) 4.3.3电影院线分析 (30) 4.4电影产业链利润分成模式 (34) 4.4.1国产电影票房分账 (34) 4.4.2海外引进片 (35) 4.4.3国家政策对电影产业的扶持 (35) 第五章影视产业融资模式分析 (36) 5.1影视产业融资困境 (36) 5.2影视行业融资模式 (36) 5.2.1私募基金介入中国影视业 (36)

2018年电影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2018年电影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节详解票房 (5) 一、2017年1-5月票房延续2016年以来平稳趋势 (5) 二、一、二线城市观众仍为主流,偏好引进大片 (7) 三、2017年引进片带动电影市场回暖 (9) 第二节影投变局 (13) 一、全国银幕总数已达4.5万,阶段性饱和 (13) 二、2017年以来,前15大院线各月份票房增速均出现明显分化 (15) 三、购物中心快速扩张拉动新增银幕持续放量 (18) 第三节资本运作 (24) 一、2016年以来院线并购热潮主要由资本驱动 (24) 二、影城资产偏重,并购交易速度相对缓慢 (26) 三、资本驱动的院线行业整合将趋理性 (27) 第四节产业布局 (29) 一、国产片仍以中小成本为主,工业化水准欠缺 (29) 二、国际对比:好莱坞票房与成本集中度高企 (30) 三、电影内容产品竞争未成熟,大型渠道未形成 (31)

图表目录 图表1:年度电影累计票房及增速 (5) 图表2:国内电影平均票价趋势 (6) 图表3:国内电影单月票房趋势 (6) 图表4:各级城市票房占比 (7) 图表5:2017年5月各地区票房增速 (8) 图表6:2017年3月各地区票房增速 (9) 图表7:2017年5月国产片与引进片份额 (10) 图表8:2017年国产片与引进片累计份额 (10) 图表9:哪些推荐会影响你看电影的选择? (11) 图表10:购票张数分布 (12) 图表11:国内电影银幕数量趋势 (13) 图表12:国内影院数量月度同比趋势 (13) 图表13:TOP100影院月度总票房趋势 (14) 图表14:前15大院线月度票房增速 (15) 图表15:前15大院线月度票房增速 (15) 图表16:2014-2017新开业购物中心数量 (18) 图表17:2016年各品牌大型商业项目数量 (19) 图表18:老影院在购物中心开业后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 (19) 图表19:2016年新开业项目连锁数量TOP10 (20) 图表20:影院扩张建设计划 (22) 图表21:资本介入的新经济特性:供给创造需求 (24) 图表22:2010-2016年打车软件完成了萌芽到行业整合全过程 (25) 图表23:电影指数2017年表现与市场比较 (27) 图表24:2016年票房TOP20国产影票投资回报率排名 (29) 图表25:2017年Q1国产片发行top5 (31)

关于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研究综述

关于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研究综述 马沄 引言:电影是传媒的一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产业迅速发展,从2003年开始真正走上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发展道路,电影产业效益逐年大幅提高,电影市场空前活跃,国产影片放映份额和市场份额继续扩大,国产电影参加国际影展的数量和获奖数都逐年增多,也因此电影逐渐成为日常生活和大众文化的中心话题。与此同时中国电影产业与西方国家电影产业的比较不可避免,这就可以看出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那么中国电影应该怎样发展去避免这些导致产业发展瓶颈的问题呢,中国电影产业未来发展的研究不可避免。 一、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特点 我国电影业的发展所走过的是一条曲折的道路。从历史来看,我国电影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体制内的市场化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化改革、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业化发展。这四个阶段中只有后两个阶段可以以电影产业命名,这之前只有电影事业,而无产业。从空间来看,城市和农村,东部和西部发展不平衡,城市和东部的市场化改革较为成功,产业发展成果显著,而农村和西部则比较落后。电影产业的地域空间上的这种发展不平衡,源自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我国电影产业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地方。二、关于当前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优势 纵观近几年国内电影产业发展状况,中国电影呈现出飞跃式发展的良好态势,无论从影片生产、电影票房、电影投融资还是院线影院建设等都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不少嗅觉灵敏的资本相继进入,同时电影的媒体价值也愈发凸显,这一切都表明电影的黄金时期已经到来。

1、政策环境—电影产业成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在继2009年7月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之后,2010年1月再次具体针对电影行业发布《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在宏观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要求大力推动我国电影产业跨越式发展,实现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历史性转变,第一次明确把电影产业提高到了战略产业的高度。 2、国产电影产量和电影票房持续增长。从2002年开始,中国电影产业产量便以连续超过20%的增幅高速增长。这也表明了中国电影的日益繁荣,为电影多样性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电影票房也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2010年成功迈过100亿元的票房大关,这也说明电影产业正在飞速发展之中。 3、院线发展与影院建设。2011年中国影院建设再创新高,新建影院803家,新增荧幕3030块,平均每天增长8.3块。截止年终统计,全国城市影院数量突破2800家,荧幕总数达到9200块,90%影院已具备数字放映条件。 4、电影营销,中国电影营销方式日趋多样化推动产业发展。随着中国电影近年来飞速发展,电影营销告别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单一的“海报+售票窗口”时代,首映礼、明星见面会、新片推介会、网络推广等营销活动成为电影内容之外,吸引观众走进影院的另一些关键因素。例如“粉丝营销”,由杨幂主演的《孤岛惊魂》通过成功的粉丝营销以500万元的成本创造了近9000万元的票房。自此,“粉丝营销”这一在中国逐渐成熟的营销模式,也获得了更多人的关注。 5、影片发行,格局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以中影、华夏、上海东方为主的国有公司,以及以博纳、华谊兄弟、北京新画面和光线影业为代表的民营公司。国有企业以进口片的垄断发行权、强大的电影发行能力以及广泛的院线资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民营企业则增加了电影发行的多样性,推动了国

中国电影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电影市场分析报告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电影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低速缓慢发展再到近10年爆炸式发展的过程。2014年全球票房达到375亿美元,美国占27%的市场份额,中国占13%,比2012年提升5%,排在第三位的日本比中国电影市场低8%,中国已成为毫无争议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而从增量来看,2014年全球电影票房增长16亿美元,中国贡献增量的75%,由此可见中国对全球电影票房增量市场起到了主引擎的作用,确实不容小觑,也难怪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均将目光瞄向中国,纷纷在中国内地设立办事处,谋求在中国长远发展,许多大片均在影片中加入“中国元素”,以期吸引更多的中国观众。 一、中国电影市场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环境:早在2010年,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电影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扶持政策,5年来政府在扶持电影创作、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财税及融资政策、土地使用、院线建设、提升国产电影国际影响力方面实施了许多有力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为电影业高速发展提供了宏观政策保障。2014年又出台了《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快实施《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电影行业作为重点、主流文化产业,首当其冲将受益匪浅。 2.经济环境: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受“三期叠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大,特别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如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如钢铁,均遭遇重大挫折,市场需求疲软,经营效益大幅下滑。2014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 3.6亿元,GOP增速7.3%,创24年来新低;2015年前三季度GDP增速6.9%。然而,电影市场却未受整体经济下行影响,逆势上涨,屡创票房新高。据统计,2014年我国故事影片产量618部,同比减少20部;全国电影总票房296.39亿元,同比增长36.15%,其中国产片票房161.55亿元,占总票房的5 4.51%。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影票房收入就达到330.09亿元,同比增长50.39%,其中国产影片票房收入197.55亿元,同比增长7 5.24%。国产影片市场份额占比59.85%,比去年同期提高了8.5个百分点。2015年“十﹒一”黄金周更是创纪录地达到了18.5亿元的总票房,相较于2014年国庆档的10.71亿元,增长率达70%。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支柱产业,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投资回报高,在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势必将吸引更多资本进入,继续推动整个产业持续做大做强,并辐射和带动旅游、动漫、游戏、广告、玩具等周边产业持续发展。同时随着中国经济长期的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中国电影市场还将在很

韩国青春爱情电影研究

韩国青春爱情电影研究 一、前言 从上个世纪末兴起的韩国电影振兴的潮汐在21世纪前期仍然汹涌澎湃。2002年《亚洲周刊》称韩国电影成为了亚洲影响最大的民族电影[i]。而青春爱情电影作为其中一个主要的创作类型,在数量和票房上都占据了重要位置。同时,此类电影在艺术风格上也不断开拓,用国际化的表现手法突出了民族文化的特点,在影评界也有不错的反响。本文希望通过梳理韩国青春爱情电影的发展脉络,归纳出其获得成功的商业策略和在艺术风格方面的特色。在分析方法上,笔者将把宏观的对影片与社会环境互动的分析和微观的对作品的叙事风格、美学风格的评析进行融合。 二、文献综述 首先对爱情电影的含义做一界定。郝建在《影视类型学》中将“爱情电影”定义为:“以爱情为主要表现题材并以爱情的萌生、发展、波折直至恋人的大团圆或悲剧性结局为叙事线索的类型电影[ii]。参考这一定义和韩国青春爱情电影呈现的特点,本文将研究对象限定为:主要表现青年男女主人公或男女主人公年轻时真挚的爱情故事的韩国影片。我的研究范畴里排除了那些包含有主人公爱情故事但不作为叙事重点的影片(如《生死谍变》)以及色情电影。有研究者对爱情影片中作了类型片和艺术片的区分。考虑到韩国青春爱情影片大多走的是类型化和艺术化相融合的道路,我比较认同按情节设置的突显程度将青春爱情片分为情节剧化的爱情片和非情节剧化的爱情片。前者代表影片有《上网》(1998)、《美术馆旁的动物园》(1999)、《我的野蛮女友》(2001);后者代表影片有《信》(1998)、《八月照相馆》(1998)、《春逝》(2000)等[iii]。 已有的对韩国青春爱情电影的分析散见于三类文献中。一类是对韩国电影的发展史进行梳理的论文。这类文章在谈到韩国电影80年代以来的发展时会简略地介绍作为类型电影之一的爱情电影的发展情况,但没有具体对青春爱情电影这一分支进行分析。但从举例来判断,一些作者所称的纯情电影或是浪漫喜剧电影都可以归入到本文所研究的青春爱情电影里。 第二类是对韩国电影的崛起进行探因溯源的文章,其论述的重点在于韩国电影的产业运作和政策环境;提到青春爱情电影也仅仅是因为这类影片当前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都非常流行。值得关注的是已有研究者发现了这样的现象:即韩国的青春爱情电影在获得较高的卖座率的同时也不失其高雅的艺术气质。如《八月照相馆》1998在汉城获得44万的票房,同年还在1998年韩国电影评论家协会选定的“影评奖”中获得最佳作品奖[iv]。 第三类则是对具体电影作品的专门分析,有代表性的是张娜从叙事和社会视角对《我的野蛮女友》展开的读解以及韩国的李宗禧对《八月照相馆》的主题、演员的表演以及镜头语言的细致分析。但从这类文章中无法得到对青春爱情电影的总体特征的认识。 卞智洪所写的《韩国爱情电影初探》是为数不多的以爱情电影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并将这一类影片的发展历史、风格特征和个案剖析融为一炉的论文。作者将韩国爱情电影分为爱情类型电影和爱情艺术电影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他忽视了后者也带有类型化的痕迹。并且作者对爱情电影的界定不清晰,他所定义的狭义爱情片和广义爱情片在内容上重合度很高以至于很难按照这一标准对现有的影片进行划分。此外,在具体论述时作者仅仅归纳了类型电影的叙事策略,而没有分析其视听语言的特征。另一位研究者李新在《世纪之交的韩国纯情电影》一文中以几部韩国青春爱情电影为例,归纳了它们的叙事风格和视听元素的艺术特色,这有利于读者从整体上把握这类影片的共通点。 总的来说,目前还没有文章对韩国青春爱情电影的发展脉络、叙事特征、艺术风格等进行综合梳理。本文希望能够做这一工作,使读者既能从宏观上对这一类作品的特色有所把握,又能够体会到其艺术手法在微观处的具体运用。笔者还试图挖掘影片在市场上流行的原因,所反映出的社会心态和文化艺术特征。 三、韩国青春爱情电影的发展历程

电影市场现状分析

一.当前阶段,我国电影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一方面,中式大片在产量和社会效果两方面都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趋势,重新赢得国内观众的喜爱和信任;另一方面,它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也出现持续上升趋势,对于推广我国文化价值体系及提高文化软实力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式大片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受到外国观众的欢迎,使得本土电影再国际市场有了新的开拓,商业价值也不断提高。虽然电影产业呈现出向上发展的特征,但是我们还应当看到影藏在其背后的一些问题,中国电影虽然在国际市场所占的份额较以往有所上升,但是依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逆差的状态,本土影片的海外竞争力依旧偏弱,这种情况与中国贸易大国和文化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从近年来中式大片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本土电影在创作上已经摸索出一条主旋律片、艺术片和商业片三种互相渗透的电影美学道路,尤其是在电影主旋律应当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方面达成了共识。从在观众中的社会效果看,中式大片已初步形成在通俗故事中蕴藉民族主流或核心价值理念的美学传统,这对中国电影产业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当前电影产业的营销观念主要采取以下策略: 1.产品策略 对于制作好的影片,要充分挖掘影片的“整体概念”,特别是要加强对电影周边产品开发。相关资料表明,欧美电影产业的总收益,20%来自于银幕营销,80%来自于非银幕营销。比如:好莱坞的电影营销采用的是银幕营销和非银幕营销齐头并进、互为支持的连锁式营销的方式,具体表现为银幕营销、电视营销、家庭影院、网络营销和相关商品开发这“五位一体”的营销构架。电影营销不应该只是局限于影片本身,一部电影的商业运作是可以通过一个产业链做营销的。电影产品如果是强势品牌,很容易拉动商家趋之若鹜,例如《星球大战》系列的周边产品的销售收入早已经超过了50亿美元;如《七剑》开发了包括七八千万人民币的网络游戏以及动漫,徐克导演亲自设计的七把剑也被制成了礼品盒等等,同时,在电影品牌之下,特许经营、联合促销、植入性广告等,都将是很有赢利潜力和空间的。 2.渠道和价格策略 在价格的制定过程中,应该分层分步地进行,如可以是对首映权进行拍卖,拍卖独家放映权是一种方式,全面铺开且赠送放大镜用于满地找牙也是一种方式;再如价格,根据渠道策略确定不同的价格策略,可以同步上映,可以逐步拓展市场,可以采取分期的价格策略,可以统一定价。 3.传播策略 对电影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大众传播的工具;而电影之所以存在或存在得好不好的支点,完全视它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否顺畅良好,因而必须将营销传播进行整合运用,如宣传,媒体、海报是宣传,演员与观众见面,动员社会力量进行研讨也是宣传,如路演、如首映仪式和晚会等等,当然,还可以利用短信、网络等手段进行快速传播。因为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盗版异常猖獗,基于电影的生命周期短和快速传播的特点,在上市时就要快速跟进,更多地追求速度和力量,快速制胜。 当前本土电影营销现在仍处于一种以银幕营销为目的,以公关传播为主要手段的营销状态。现在我们的困境是票房营销不尽如人意,非票房营销后劲不足。现阶段的中国电影营销已经走出了单一的票房营销模式,但远远还没有和国际接轨,在跨世纪的新时代,绿色营销、网络营销、关系营销、品牌营销、分众营销、竞合营销、文化营销等新的营销方式应运而生,成为企业营销的新潮流和新趋势。我国电影产业要实现营销方式的变革。应该借鉴一些新的营销理论并结合自身产业的特点开拓更多的营销模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现在的营销模式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主要表现在把创意作为营销的全部内容,而没有把营销建立在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电影营销策划不只是一个技巧、一个招数,而是一门科学。再好的点子,只有与整体营销策划相适应才会奏效。”就算运作比较成功的电影,

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研究分析

【摘要】从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至今,它已经逐步成为中国的文化产业龙头。它的快速发展,使之在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对于推广我国文化价值体系及其软实力起到积极作用,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中国电影的进步,不断地刷新票房记录,增长我国经济。本文将通过收集近年来的相关电影产业数据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及分析,得出结论:中国电影产业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策扶持,即便自身仍会存在问题,但依旧会高速增长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数据产业收益 绪论 中国电影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迈出了一步又一步的体制改革步伐,度过了无数的改革阶段,在不断地探索和开发过程中,我国的电影制作、发行、推广方式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和发展,并且展现了独具一格的中国电影产业。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崛起,不仅赢得了多方的高度关注,还大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飞速运转,带来的影响不可小觑。然而就在2018年里,中国电影的总票房再次打破了记录,达到了609.76亿,同比增长了9.06%,其中国产电影的总票房占据票房份额的62.15%,到达了378.97亿元,同比增长了25.89%,相比去年提高了8.31个百分点。并且2018年里票房过亿的电影就多达82部,其中国产电影就占据了一半的数量,有44部。一次次的新纪录表明了中国电影产业的经济市场主体地位更加稳固。 第一章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市场规模发展快 我国的电影产业从2003年改革至今,中国电影的市场规模便一直保持着每年30%左右的增长。在2005年,中国电影在度过百年华诞之后,国内的电影产业迎来了发展的“膨胀期”。电影产业在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电影产业化改革和市场需求的拉动下,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 一、电影票房持续增长 从21世纪初年起中国的电影产业的发展态势就呈现持续上涨的趋势,我国的电影市场的票房也开始逐年增长,在2010年,中国电影的票房首次突破百亿大关,然而这样的趋势并没有停止,每年的票房都在持续增长,到了2014年开始,中国票房凭借每年百亿的增长速度,在2018年的时候达到了609.8亿的惊人数目,相比于2017年的票房同比增长9.06%(见表1.1)。从一步一步的突破亿,十亿,百亿,达到现在的609.76亿,中国的电影票房不断地在刷新,使之电影产业走上经济市场的主导地位。

电影市场分析报告

电影市场分析报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国电影市场分析报告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电影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低速缓慢发展再到近10年爆炸式发展的过程。2014年全球票房达到375亿美元,美国占27%的市场份额,中国占13%,比2012年提升5%,排在第三位的日本比中国电影市场低8%,中国已成为毫无争议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而从增量来看,2014年全球电影票房增长16亿美元,中国贡献增量的75%,由此可见中国对全球电影票房增量市场起到了主引擎的作用,确实不容小觑,也难怪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均将目光瞄向中国,纷纷在中国内地设立办事处,谋求在中国长远发展,许多大片均在影片中加入“中国元素”,以期吸引更多的中国观众。 一、中国电影市场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环境:早在2010年,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电影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扶持政策,5年来政府在扶持电影创作、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财税及融资政策、土地使用、院线建设、提升国产电影国际影响力方面实施了许多有力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为电影业高速发展提供了宏观政策保障。2014年又出台了《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快实施《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电影行业作为重点、主流文化产业,首当其冲将受益匪浅。 2.经济环境: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受“三期叠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大,特别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如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如钢铁,均遭遇重大挫折,市场需求疲软,经营效益大幅下滑。2014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GOP增速%,创24年来新低;2015年前三季度GDP增速%。然而,电影市场却未受整体经济下行影响,逆势上涨,屡创票房新高。据统计,2014年我国故事影片产量618部,同比减少20部;全国电影总票房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国产片票房亿元,占总票房的%。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影票房收入就达到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国产影片票房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国产影片市场份额占比%,比去年同期提高了个百分点。2015年“十﹒一”黄金周更是创纪录地达到了亿元的总票房,相较于2014年国庆档的亿元,增长率达70%。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支柱产业,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投资回报高,在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势必将吸引更多资本进入,继续推动整个产业持续做大做强,并辐射和带动旅游、动漫、游戏、广告、玩具等周边产业持续发展。同时随着中国经济长期的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中国电影市

中国电影市场分析

中国电影市场分析 组长:陈保新组员:陈敏毓陈晓青丁翠兰高银利高园郭鑫胡晓琪胡艳胡志伟刘丹阳 内容概要:中国电影市场在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票房收入连年攀升。电影市场发展的形势貌似只一片大好,但是仔细看看去不难发现有太多太多的问题。 关键词:电影市场、票房、发展趋势、特点。。。。 1、中国电影市场的构成 2、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及问题 3、中国电影市场与国外电影市场的对比 4、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趋势 5、如何促进中国电影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借助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中国电影从90年代中期以来生产力有所提高,市场稳步扩展,国产影片的产品竞争力逐渐增强,电影业似乎正面临一个步出困境、再度振兴的契机。同时,国产电影的数量和质量与电影市场要求仍然不相适应,电影市场现状与电影市场潜力之间还存在明显差距,进口影片与国产影片、市场“大片”与普通国产影片的市场份额、票房份额的严重失衡,大城市市场与中小城市和农村电影市场的巨大消费对比,特别是发行业、放映业与制片业利益冲突的激化,则说明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而关键的发展和调整时期,甚至可以说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一、我国电影市场的构成 在国内电影市场发行放映的的影片类型,按来源、制作成本和票房收入基本可分为: A、进口分账大片:每年的进口数量在20部以内,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和华 夏电影发行公司统一在国内发行,中方根据国内的票房按比例分账; B、进口买断影片:每年的进口数量在30部以内,由国内国营或民营发行公 司买断国内发行权; C、国产(含合拍及港片)商业大片:投资金额在一亿元以上; D、国产(含合拍及港片)中高成本电影:投资金额在2000万到一亿之间; E、国产(含合拍及港片)中低成本电影:投资金额在500万到2000万之间; F、国产小成本电影:投资金额在500下的国产影片。

高分学姐分享—2018年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各专业方向考研

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简介 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CHINA FILM CULTURE INSTITUTE)是北京电影学院成立的五大研究院之一。研究院成立的宗旨是整合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术研究力量和资源,吸纳院外海外优质智力资源,增强北京电影学院科研实力,提升中国电影文化理论研究水平;放眼国际,发挥文化智囊、创作引领、理论创新、教学探索的作用,打造代表中国电影学术研究水平的品牌智库。研究院的主要工作包括:重大、前沿性影视文化理论课题的研究;开展与海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学朮交流与合作;北京电影学院学术型研究生教学,探索高端理论研究人才的培养模式;“2011 计划”的推动与实施。研究院下设五个研究所:电影创作与批评研究所、电影文化与理论研究所、中外电影研究所、儿童电影研究所、纪录电影研究所。 宗旨 ·整合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术研究力量和资源,吸纳院外、海外优质智力资源,增强北京电影学院的科研实力,提升中国电影文化理论研究水平 ·放眼国际,发挥文化智囊、创作引领、理论创新、教学探索的作用,打造代表中国电影学术研究水平的品牌智库。 职能 ·重大、前沿性影视文化理论课题的研究 ·开展与海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学朮交流与合作 ·北京电影学院学术型研究生教学,探索高端理论研究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2018年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招生专业目录、招生人数、考试科目 娜姐解析:2016年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第一年进行招生,师资整合了北京电影学院各个学院的师资,之前主要以文学系和电影学系为主,现在包括导演系、摄影系、以及表演学院等等,专业以学术型为主,艺术理论与创意方向相对来说是比较好考的,初试以理论知识为主,跨专业的学生可以报考,2017年艺术理论与创意方向有调剂名额,外语考英语一,难度非常大,2018年的考生,尤其是跨专业想考北电的考生可以考虑报考,师资和平台都很不错。 娜姐提醒大家注意:2018年招生专业目录有所变化,艺术理论与创意方向业务课二由17年的艺术批评改为艺术

2016年版中国网络大电影市场分析研究报告

2016年版中国网络大电影市场分析研究报告 2016年4月

目录 前言 (1) 1.网络大电影现有定义及其产业链 (2) 2.作品例举:《道士出山》与《山炮进城》 (4) 2.1《道士出山》名虽山寨,但自成一派 (4) 2.2《山炮进城》赵家班+华谊兄弟 (5) 3.网络大电影市场诞生逻辑:分众时代 (6) 1)院线排片空间有限,大量未排片电影存在变现诉求 (6) 2)微电影市场的延续,流量变现议价权的升级 (7) 3)中国特色的B级片市场 (8) 4.网络大电影现状起底 (11) 4.1新媒体:爱奇艺强势领跑 (11) 4.1.1新媒体网络大电影布局概览 (11) 4.1.2 爱奇艺分甘同味,助力弱小产业成长 (11) 4.2作品:生根发芽,开花待结果 (15) 4.2.1种子萌芽:中国第一部网络大电影《175度色盲》 (15) 4.2.2开花待结果:小投资,重题材,需求差异化 (15) 4.3CP:小CP逐鹿群雄,大CP跑马圈地 (20) 4.3.1小CP:七娱乐联手华谊兄弟,专注网生内容 (20) 4.3.2 IP破局者:慈文传媒,重点推介! (21) 4.4平台:淘梦发行为介入,出品为发力,新型互联网平台 (22) 5.网络大电影行业发展前瞻:一切才刚刚开始 (24) 5.1趋势一:竞争加剧,28法则更加显著 (24) 5.2趋势二:大CP破局,IP价值显现 (25)

5.3趋势三:付费市场成熟,量级价值实现 (28) 6.网络大电影风险提示 (34) 6.1广电政策存在不确定性 (34) 6.2付费市场发展不及预期 (34)

图表目录 图表1:网络大电影产业链 (2) 图表2:《道士出山3外星古墓(上)》 (4) 图表3:《山炮进城》海报 (5) 图表4:2006~2014国产片总数,上映数,上映比例 (7) 图表5:《环大西洋》与《环太平洋》对比 (8) 图表6:The Asylum制片模式 (9) 图表7:B级片的营销模式 (9) 图表8:各大视频网站网络大电影布局 (11) 图表9:爱奇艺分甘共味计划 (12) 图表10:爱奇艺智能推荐系统 (13) 图表11:网络大电影题材统计 (16) 图表12:爱奇艺网络大电影各项题材占比 (16) 图表13:爱奇艺前50热门电影播放量TOP10 (17) 图表14:爱奇艺热门TOP50网络大电影题材分布 (18) 图表15:2014年国产院线电影TOP36题材分布 (19) 图表16:爱奇艺热门TOP50网络大电影分题材部均点击 (19) 图表17:2014年TOP36国产院线电影分题材部均票房 (20) 图表18:七娱乐代表作 (21) 图表19:淘梦网发展历程 (23) 图表20:网络大电影波特五力分析 (25) 图表21:网络大电影IP价值显现 (27) 图表22:各平台收费政策 (29) 图表23:爱奇艺自制剧 (30) 图表24:2013-2015视频行业用户付费规模 (30) 图表25:中国视频网民付费模式 (31) 图表26:网络大电影票房对单片点击量与付费转换率敏感性分析(万元) (33)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一、中国电影产业环境分析 2013年全国电影票房达亿元,同比增长%,中国电影票房进入200 亿量级的发展阶段;电影投融资空前活跃,电影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从制作到宣传发行再到影院终端,资本驱动的力量不断显现。 上市企业通过资本并购实现资源整合,日渐成为影视资本市场的趋势;而上市公司新片上映前夕,股价出现波动,也是2013 年电影相关资本市场的突出现象。股价与档期内上映影片的市场预期及实际表现形成直接关联,一方面凸显了电影作为特殊的产品,其风险性与市场敏感度更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相关影视上市公司仍需要积极与市场互动,促使股民对这些文化创意股票形成全面深入的了解,以改变“一片成败定股价”的尴尬境地。 随着中国电影创作和生产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产业内已经出现的一些积极的、结构性的变化,将会促使电影创作和消费格局发生相应变化,促成电影产业整体升级换代。 二、中国电影制片机构市场份额 2013 年,从总票房产出看,中影仍然占据头把交椅,地位从短期内无法撼动。中影2013 年度共有35 部影片上映,产出票房亿元,参与制作影片中有7 部过亿。光线凭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厨戏痞》等“以小博大”的中小成本影片,表现突出,全年共上映影片8 部,共实现票房亿。华谊兄弟今年共有7 部影片上映,产出票房亿,风头不如往年强劲。《私人订制》饱受争议,未达到10 亿预期,《大明猩》、《忠烈杨家将》票房惨败。威秀亚洲、文化中国作为《西游·降魔篇》的制作方,单部影片获得亿元,进入制片机构TOP10。总体上看,2013 年市场份额TOP10 的制片机构名单与2012 年相比有较大的变化,尤其是民营企业市场份额的波动尤为明显,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电影制片企业的发展还不成熟和稳定,与市场发展稳定的好莱坞六大制片公司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三、中国电影投融资分析 随着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家对文化产业扶植政策的密集出台,国内外资本开始以组建影视基金的形式,对我国电影、电视剧产业进行投资。从已成立影视基金的LP 群体组成看来,具有影视背景的专业制作公司以及大型文化产业集团是国内影视基金的主要出资人。在提供资金的同时,具有影视专业知识的LP 也可以为影视公司、项目提供更多指导,改善经营,规避项目风险。截至2013 年8 月初,国内VC/PE 设立的私募股权基金中,在设立初期定位于影

中国电影市场营销分析论文

. 目录 摘要---------------------------------------------------------------2 第一章绪论---------------------------------------------------------2 1.1研究背景------------------------------------------------------2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3 1.2.1研究目的----------------------------------------------------3 1.2.2研究意义----------------------------------------------------3 第二章市场营销经营观念---------------------------------------------4 2.1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4 2.2市场经营观念的特点--------------------------------------------4 2.3国产电影营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5 2.3.1对营销环节的重要性重视不够----------------------------------5 2.3.2专业化程度低 -----------------------------------------------6 2.3.3影片营销类型单一、缺乏可持续性------------------------------6 2.3.4收入来源单一------------------------------------------------6第三章顾客价值----------------------------------------------------6 3.1顾客价值------------------------------------------------------6 3.2顾客价值具体体现----------------------------------------------7 3.3提升顾客价值--------------------------------------------------8 第四章电影市场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8 4.1社会文化环境--------------------------------------------------8 4.2经济环境------------------------------------------------------9 4.3人口变化趋势--------------------------------------------------9 第五章中国电影营销策略的建议--------------------------------------10 5.1改善影响观念-------------------------------------------------10 5.2变革营销方式-------------------------------------------------10 5.3培养优秀人才-------------------------------------------------11 结论---------------------------------------------------------------12 参考文献-----------------------------------------------------------1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