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区龙文化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区龙文化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区龙文化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区龙文化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区龙文化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一、项目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3)

第二章项目建设意义 (6)

一、建设背景 (6)

二、项目建设意义 (10)

三、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12)

第三章文化溯源及发展现状解析 (18)

一、文化溯源 (18)

二、全国龙文化主题园分析 (25)

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1)

一、项目选址 (31)

二、建设条件 (32)

三、发展优势与劣势 (36)

四、客源预测 (37)

五、分析结论 (43)

第五章项目定位及建设内容 (45)

一、建设思路 (45)

二、发展目标 (45)

三、功能定位 (46)

四、项目特色 (46)

五、建设内容 (48)

第六章生态保护及环境影响评价 (54)

一、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54)

二、环境质量控制标准 (54)

三、生态环境保护控制 (55)

四、环境影响评价 (57)

第七章组织机构与定员 (58)

一、建设期及组织管理 (58)

二、组织机构设置 (58)

三、项目的招投标 (59)

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 (61)

一、建设期限 (61)

二、实施进度 (61)

第九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3)

一、投资估算依据及说明 (63)

二、投资估算 (63)

三、资金筹措 (67)

第十章财务效益分析 (69)

一、财务评价依据 (69)

二、财务分析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 (69)

三、营业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 (69)

四、成本费用估算 (70)

五、财务效益分析 (72)

六、不确定性分析 (73)

七、财务评价结论 (73)

第十一章风险规避 (83)

一、主要风险识别 (83)

二、风险程度分析 (84)

三、风险规避对策 (85)

第十二章研究结论与建议 (88)

一、结论 (88)

二、建议 (88)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新区“龙文化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

3、项目拟建设地点

项目拟选址于某市某新区长城小龙头以东、旅游大道(S203)以西,占地面积约500亩。

4、建设周期

本项目建设分两期进行,建设期共三年(2014年——2016年)。

5、建设规模及内容

具体建设内容及规模见下表。

序号项目名称单位规模备注

一龙行天下——综合服务区

1 景观广场项 1 新建

2 景区大门项 1 新建

3 游客服务中心㎡500 新建

4 生态停车场㎡15000 新建

5 综合管理中心㎡1000 新建

二卧虎藏龙——文化展示区

1 中华巨龙馆项 1 新建(1)龙首园项 1 新建(2)龙源园项 1 新建(3)观龙园项 1 新建(4)民族园项 1 新建(5)商品馆项 1 新建(6)文化主题餐厅项 1 新建

三游龙戏凤——创意娱乐区

1 猛龙过江项 1 新建

2 龙凤奇缘项 1 新建

3 虎胆龙威童趣园项 1 新建

四龙腾盛世——文化休闲区

1 祭龙广场㎡10000 新建

2 龙舟乐园项 1 新建

3 艺术剧场㎡1500 新建

4 龙台㎡300 新建

五飞龙在天——民俗体验区

1 龙街项 1 新建(1)休闲街区项 1 新建(2)百家姓氏馆项 1 新建

2 千龙艺术廊项 1 新建

六基础设施工程类

1道路工程㎞ 5 新建2绿化、景观项 1 新建

3给、排水工程项 1 新建

4电力、电信工程项 1 新建

5智慧工程项 1 新建

6消防系统项 1 新建

7标识指示系统项 1 新建

8环卫设施项 1 新建

9星级卫生间个10 新建

10夜景亮化项 1 新建

11环境整治项 1 改造

6、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26301万元人民币。由下列内容构成:工程费用为22435万元人民币;其他费用为2071万元人民币;预备费用为1795万元人民币。

其中:自筹资金14301万元,约占54.37%。其中银行贷款8000万元,约占30.43%;申请专项资金2000万元,约占7.6%;地方配套2000万元,约占7.6%。

二、编制依据

(一)编制要求

1、国家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划,部门、地区发展规划,经济建设的方针、任务、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

2、项目委托单位要求。

3、有关自然、地理、气象、水文、地质、经济、社会、环保等基

础资料。

4、有关行业的工程技术、经济方面的规范、标准、定额资料,以

及国家正式颁发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

5、国家颁发的评价方法与参数,如国家基准收益率、行业基准收益率、外汇影子汇率、价格换算参数等。

(二)技术规范

1、《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

2、《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

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l37-90)

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9、《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SL201-97。

(三)相关规划及资料

1、《某回族自治区“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0年)

2、《某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2012年)

3、《某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2年)

4、《某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2年)

5、《某沿黄城市带发展战略规划》(2009年)

6、《某沿黄城市带旅游总体规划(2009-2020年)》(2009年)

7、《某回族自治区国际旅游目的地总体规划》(修编)(2013年)

8、《某回族自治区农业环境保护条例》(1994年)

9、《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2011年)

10、《某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2—2020)》

11、《某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14—2025)》

12、《某某新区旅游总体规划(2013—2022)》

13、委托单位提供的相关文件及资料

第二章项目建设意义

一、建设背景

(一)宏观背景

1、向西开放战略的重大机遇

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实施向西开放战略,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加快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

开放格局,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应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

变化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

通过实施“向西开放”,进一步密切与亚欧大陆上的俄罗斯、中亚、中

东欧和西欧等国家的交往,通过深化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多领域合作,巩固合作共赢的关系,为我国的和平发展争取更大的战略空间。

2、发展文化产业的时代强音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将文化

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并再次强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国家将建设三大平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即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和区

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文化体制改革、骨干文化企业培育、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金融资本和文化资源对接、文化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播体系建设、文化企业走出去六大方面,在坚持扶优扶强的基础上,向中西部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业

态适当倾斜。

3、构筑旅游业新貌的发展动力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快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的国际化进程;以旅游业作为提升国家整体形象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旅游民间外交功能;加快培育一批新兴市场,部分地区二、三线城市及中西部城市群是我国国内旅游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鼓励自驾车旅游、红色旅游、健康旅游、文化旅游等专项旅游市场发展。大力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体现旅游产业的业态优势,发挥旅游对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

4、促进社会发展的活力元素

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意见》指出:旅游需求是当前人民群众最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之一;大力发展旅游业,同时充分发挥旅游对文化的传播功能,使旅游业成为展示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风貌的重要平台;充分发挥旅游业对文化的激发功能,扩展文化产业空间,为文化创新注入活力;充分发挥旅游业对外文化交流的优势,推动我国的国际形象和文化软实力提升。旅游业与文化产业共融发展,互促互利,将有效促进会发展的活力。

5、旅游休闲纲要的大力支持

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出台,意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需求,促进旅游休闲产业健康发展,改善国民旅游休闲

环境,推进国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民旅游休闲产品开发

与活动组织,拉动上下游产业链的消费,增加客源和收益,为旅游市

场和企业造就巨大的机遇。该项政策是针对国民休闲旅游的新举措,

重点在保障国民旅游休闲时间、鼓励国民旅游休闲消费,对我国旅游

市场将产生重大影响,有效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民旅游休闲体系建

设发展。

(二)微观背景

1、我国向西开放的交流之窗

某拥有独特的人文优势,与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有密切

的文化渊源,使某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战略高地、“面向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的窗口,加强了与中东、中亚地区合作与联系,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有利于吸引更多穆斯林国际游

客近距离感受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融合,有利于通过游客的流动

带动信息、资金、人才等要素的国际交流。

2、某“两区”建设的强大载体

“某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某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两区”)担负着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完善大通关机制、承接产业转移、

推进重点领域开放的重要任务。旅游业有利于突破某“既不沿海,也

不沿边”的传统型内陆区位劣势,以游客流动推动包括旅游商品在内

的货物通关等相应机制的完善;有利于某在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过程中,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兼顾;有利于撬动财税、金融、

土地、人才等支撑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政策创新,拓展“两区”建

设先行先试的政策空间。

3、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战略高度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的的战略部署,某市以“一圈两带三区”战

略空间布局指导旅游战略发展,以打造“独具特色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推动旅游国际化及某新区国家级旅游综合度假区、国家级旅游经济试

验区建设,尽早实现旅游国际化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4、沿黄城市发展的动力引擎

在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下, 沿黄城市带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依托《某沿黄城市带发展规划》,沿黄城市带成为某经济发展的重要核

心区之一。近年来,某政府对沿黄城市带建设力度加大,将其打造成

为“黄河金岸,塞上明珠”,强力推进黄河沿岸产业集群发展,某新区

文化旅游先行成为撬动新区发展的动力引擎。

5、某新区全域5A品牌塑造

某市挖掘黄河旅游带资源特色,结合某新区整体发展规划,以“生态城、文化城、旅游城、产业城”为发展目标,整合开发“中华回乡

文化园、水洞沟、黄沙古渡、兵沟、西夏古城、明长城、华夏河图”

等重点景区,全力打造黄河文化旅游观光带,加速推进黄河文化旅游

品牌带建设进程,着力打造“某新区全域5A景区”旅游品牌,构筑某旅游产业聚集带,形成嵌入沿黄旅游带、延伸东部旅游大通道、带动

沿黄流域旅游一体化与差异化发展新格局。

二、项目建设意义

1、助力某繁荣发展

开发龙文化,可促使全球华人前往某寻根问祖,共拜“华夏第一

神龙、伏羲龙源、贺兰山龙、黄河龙”。依托该项目的建设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贯彻落实建设“开放某、富裕某、和谐某、美丽某”,响应某两区建设建设的伟大使命,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带动经济、文化、旅游、交通、产业等多个相关产业链发展。同时,以龙文化对国内外

华人的强大民族凝聚力,吸引投资者来宁投资,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

2、文化品牌塑造提升

某是龙的根源地、引领地、展示地,全球华人寻根问祖的目的地、中华文化的圣地。当前我区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良好时期,依

托“龙文化园”的独特文化地位及优势,可充分展示某的悠久历史,

以此为契机宣传某,不断提升某文化产品的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

3、推动全域5A建设

某市正致力于打造“国际旅游休闲目的地城市”,某新区按照全域5A的要求发展建设,现有旅游产品缺乏一个在全球具有文化引领、文化创意、互动参与的文化旅游示范项目。本项目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和旅游吸引力,建设内容新颖独特,聚集“文化展示、寻根祭祖、创

意体验、文化美食”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综合性项目发,将人文与生态、展示与体验高度结合,助推某新区全域5A科学发展。

4、文化交流平台传播

中阿经贸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某成为中阿博览会永久性会址。在

中阿博览会的推动下,阿拉伯国家在某投资兴建大型项目,在文化交

流方面也凸显成就。“龙文化园”的顺利建成,将有助于通过某对外开放的交流平台,使中华巨龙走向阿拉伯世界,在与世界文化的交流、

互融中彰显出巨大生命力,弘扬民族文化、展现民族精神。

5、凝聚展示民族精神

龙文化具有兼容并蓄性,使中华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它作为中

华民族的旗帜和标识,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

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已被世界多数国家和民族认同,在中国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问题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龙文化园”将体现中华龙文化“团结协作、多元共存、吉祥和谐、腾飞奋进”的基本精神内涵,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历史精髓,与国内外龙

文化研究界建立广泛的联系,将中国优秀的文化展示于世界,让世界

了解中国、感受中国文化,使中国龙名扬四海。

6、保护传承“龙文化”

龙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文化,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文化和大众

文化,龙文化凝聚了万年历史文化沉淀,已升华为国家图腾标志、民

族象征和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团结和海外华人的感情纽带,龙是华

夏民族的代表。全球各地“龙的传人”有责任、有义务、有必要保护

龙文化,深入挖掘龙之精神,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该项目既是对历史

文化的追溯和传承、对精神文明的需求和展示、对文化精髓的重塑和再现,亦是对龙文化的探寻与挖掘、对中国龙的传承和弘扬。

三、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分析

1、“2258”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2年,某市确定了“2258”战略目标,即“抓好两个新区、两条旅游带、五个园区、八项工程”的工作目标,将把某市打造成沿黄经济区核心城市、某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龙头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2258”目标提出:发展某某新区,开创某未来发展;做优东线黄河旅游观光带,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助推某跨越发展的支柱产业;全力实施以文化旅游产业为突破的服务业提升工程,作为某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项目依托某市发展建设思路,可充分利用某新区及黄河金岸旅游观光带的核心区位优势,提升文化底蕴、塑造旅游形象,发展成为支撑性文化旅游景区。

2、促进地方旅游业“两翼齐飞”

“贺兰山东麓旅游发展带”与“黄河金岸旅游发展带”共同形成某市旅游发展格局。项目的建设,将有助于丰富“黄河金岸旅游发展带”的内容及业态,形成丰富、多元的旅游资源,突显文化氛围,增强旅游竞争力和吸引力,促进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升某两带质量与规模,促进山河之旅全面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