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海选粹】格律诗词(136)期

【诗海选粹】格律诗词(136)期

【诗海选粹】格律诗词(136)期
【诗海选粹】格律诗词(136)期

【诗海选粹】格律诗词(136)期

诗海选粹1 七律欣赏七律喜鹊吟(新韵)文武贝子

不计寻常苦与甜,逍遥惬意寄林间。羽裳朴素彰真性,倩影轻捷戏马蝉。魂系三生牛女会,情融两岸鹊桥连。长于演绎迎宾曲,巧啭清音乐似仙。七律东蒙行文高山(临沂)放脚东山远五尘,松风竹雨寄吟身。林高得见惜时鸟,地僻闲来怯岸人。耸峭雩台云气古,清幽禅寺鹤烟真。乍开柳眼新苏野,正当沂蒙三月春。七律自嘲文吳瑾(仲雍胄胤)少年有志未逢春,读却诗书亦误身。负笈始知终爱楚,投荒愈觉更忧秦。半生遇合风云幻,满腹牢骚意气真。堪笑泰西孤旅梦,到头不过是离人。七律田园诗画文孔丙已深沉山影槐阴没,绿柳林中雀鸟飞。落日带烟生碧雾,流霞牵水散红晖。溪边钓叟移舟去,野外村童跨犊归。此景常为卷书读,谁人画笔梦依稀。七律读元好问《摸鱼儿》即雁丘词有怀文老铁(赤峰)

横汾路上响悲歌,雁影离人故事多。相许犹关生死矣,分飞莫论喜忧何。鸿哀于野同风起,冢寄斯原和泪磨。问也归根衔客韵,洞穿情字满头皤。七律山庄遇雨文雨菡雨湿黄昏万里天,千峰叠翠逗飞鸢。平畴漠漠湘山接,芳草萋萋楚水连。坐惜春华频举酒,漫梳容鬓骤惊年。萦怀最是乡愁事,不为劳心物外迁。七律忆当年约大连好友观鸡冠山美景实

感文海之言

久闻胜景美鸡冠,邀友同游谈笑欢。一列苍松迎宾至,九峰联手起重峦。溪清草绿鱼池越,鸟语花香古木蟠。临返不停回眼望,今生约定再齐观!

注‘鸡冠’大连市普兰店市(区)鸡冠山深林公园。‘九峰’:全称九指峰,由接连着九座山峰组成,横看一字排开高低不同,纵看连绵起伏,波澜壮阔!是鸡冠山公园重要景观!七律咏梅文月夜如诗(黑龙江)

一树寒梅沐雪凉,疏枝兀立任风扬。仙姿铁骨三更梦,玉影冰心四野香。不与春花争艳色,犹同明月醉清光。功名逝水真情寄,自爱高标赋墨章。七律旧事文革文雨载鹰

当年十六正青葱,文革荒唐戏稚童。口号狂呼批四旧,赤旗漫卷荡千虫。激情亢奋蒙心智,理性迷茫陷杰雄。造反歌声高唱处,回头一望满天红。

注造反有理歌语录歌毛公语录挥举一片红七律桃花节

随感文滴天髓·雷振. 三月阳春花有节,雪峰飘渺隐桃源。枝枝娇艳迷骚客,缕缕芳香醉玉昆。信步穷林随意赏,荡胸方竹顺波掀。刘郎叹惜缘无及,此处陶公早记言。七律与友摘草莓有感文上善若水

二月初春寒未消,温棚采摘远纷嚣。一帘翠羽娇娥舞,满目红莓瑞梦昭。怜取清芬香颊齿,撷来欢语润心苗。流连此景依依别,当信重游更有朝。七律春杏文杨超旭日晖光绚

暖春,枝头红粉数重匀。庭前寂寞馨香郁,梦里相思彩蝶亲。尤羡莺声迷柳荫,偷逾墙角惹行人。杏风几度飞花雨,抖落繁英硕果陈。

七律游侠文蕉雨亭主

古道萧萧涧壑风,寒阶落叶万山重。星辉静谷笛如籁,日耀澄波剑若虹。世上恩仇凭俊逸,人间善恶仰豪雄。孤骑览尽江湖事,四野苍茫寄影踪。

七律大地回春文冀林柳岸桑田晓日暾,风吹紫气福盈门。新莺穿苑红花舞,峨舸推波绿浪翻。暖雾驱云传鹊喜,澄泉汇雨育禾繁。时逢盛季追灵梦,觖冀雷苏报主恩。七律春日杂感文李仕斌三十年来苦与贫,兼程艺海渡凡尘。托云返哺田园秀,展纸凭添笑靥真。鸟落樊笼心寂寂,情怀月夜意亲亲。怜香惜玉阴阳合,渎职灵魂愧对春。七律踏春文周思明

丹英灼灼映鹅黄,万紫千红竞吐芳。霞舞朝阳听鸟叫,风吹碧水看鱼翔。丝丝细雨梳枝秀,煦煦东君沐蕊香。漫步林泉心境美,赋诗一首韵流长。七律送友人文孙德力

天规戒律也恩宽,月亮还能十六圆。自古风云多有隙,而今玉帝久无弦。几经信步登高赏,屡见由衷挽手牵。但许真情诚有意,心中日日可婵娟。七律泰顺米面层文陈壮之

米汁匀和入竹箕,轻加灶火起蒸炊。锅中水沸浮瑶月,席上云收裹玉丝。一见珍馐先指动,数尝粉面尚肠饥。此间真味

言无尽,唯有乡情厚者知。七律农夫曲新韵文诗君阴阳节序费辛劳,四季如歌掌寸宵。固本兴农心气爽,为天以食稻梁谋。田家自有锄禾乐,地者唯求产量高。小酒一壶吟趣事,温馨愿景染眉梢。七律朋友四十生日赋文醉江南三月阳春燕子翩,钱塘水岸柳如烟。曾经携手千关过,往后扬帆万里穿。风雨盛时甘寂寞,桃花旺日莫茫然。人生四十青春早,今世仍余五百年。七律读包德珍老师《莺啼序》文郁犁

浪打青萍又一年,十年风雨笑撑船。绿蓑慢挂匀灯盏,绯笠轻撩磨砚田。不快挥之诗赏月,温馨足也酒推拳。老天何意分劳燕,寂寞晴空剩纸鸢。七律点花郎文老妙音居士冬去春来夏未央,桃红柳绿草流香。黄鹂鸣翠登枝眺,朱雀高歌唤燕翔。池里鱼巡追日影,丛中蝶作点花郎。徘徊几许栖幽处,何故难闻水上芳。诗海选粹2 五律欣赏五律麻雀文思尘

叶伴秋枝舞,南山一鸟来。孤身寻日落,片语见霞开。嘴硬多张口,毛疏少亮才。恨无鹏羽翅,在地惹尘埃。五律避居山中文月池居士(朱金水) 荷耒耘田圃,闲休倚老桐。吟诗遐念淡,闻鸟俗尘空。不羡千钟禄,安居—亩宫。浮名随水去,何不享青葱。五律谁怜一片真文安宁

细雨尽三春,沥沥洗前尘。寂寞花颜老,参差柳色新。梅残思旧约,雁过盼归人。望断天涯路,谁怜一片真?五律踏

野文江南居士

日暮雾朦胧,寻春踏野匆。陌头风柳舞,坎上露花红。崖涧清泉瀑,工蜂蕊粉嗡。珠帘不胜景,临顶展青瞳。五律我有一张琴文墨涵

我有一张琴,烟亭漫舞吟。寒江弦月远,幽谷乐声深。春夜寻忧梦,悠然展玉心。孤寥求醉曲,轻弹泪沾襟。五律春夜感逝文王玉孚(吉林)十年思未穷,万事总成空。既已归天上,缘何到梦中。霜曾染秋鬂,心枉盼春风。底事东君恶,年年陨落红。五律舟游文梧桐

橹慢亦从容,朝阳对钓翁。飞花新面爽,暖雨旧情空。日落千山外,泉听万籁中。春心谁入画,一抹杜鹃红。诗海选粹3 绝句欣赏七绝柳芽文阿远

堤柳青青撩水萌,纤姿妩媚晚烟横。宛如梦里她身影,步入春风秀色呈。七绝疏林吟文江西许碧霞

透风漏雨几横斜,冷雾空蒙月不遮。一醒寒枝山岳动,惊涛十万涌天涯。七绝咏春文葛霞

纤姿柳展炫阳春,燕舞莺歌草木新。醉卧花田香染袖,酣斟竹下韵环身。七绝毛毛雨文风帆

天挂飞丝注满空,绵绵细水洗清容。轻轻草木粘珠露,偷笑春花柳绿浓。七绝惜别文潇潇桃开十里柳烟低,一棹轻舟过石溪。犹念庭前双紫燕,今朝别后傍谁栖。

七绝日光岩遐思文廖志斌蓝天碧水秀和谐,软雨轻风拥

入怀。剪片阳光归府去,家山从此竟无霾。

七绝杏花文吕万昌

三月春风巧弄妆,娇姿幻影逸天芳。含苞万点梳红艳,逐梦千枝韵抒狂。七绝蒹葭文黄继江(临溪拾韵)扎根湖畔小河前,惯伴沙鸥不计年。一样虚心标翠竹,疏枝拔挺傲青天。七绝春恋文刘云鹏

缕缕醪香过竹洼,熏风阵阵醉桃花。红云扑上村姑面,赧告春媒已到家。七绝易罗池遐思文张克生

易罗池上莲亭坐,聘望云霞曰色冲。塔影阁楼心语诉,人生苦短忆无穷。七绝翠湖春新韵文周建昆

黄莺紫燕语青竹,柳绿桃红醉翠湖。无限春风情不老,文人骚客宋唐书。七绝晚风文风帆

晚风又到轻吹夜,暮色茶香醉友人。把酒吟诗文做赋,挥毫着墨画新春。七绝喀纳斯月亮湾文张克生

一道弯弧峡谷通,似初生月像神弓。蜿蜒碧水青山伴,小野花香入景融。七绝山中见杏花开感吟文杜明新(天凉好个秋)

粉红雪白漫天姿,朵朵妖娆朵朵诗。风雨未来须赏早,恐她一夜又余枝。七绝桃花吟文邱海军刘郎送我满天红,化作翩翩彩蝶丛。冲破寒流融雪艳,枝头欢舞笑春风。

七绝今时望雁文而已

网络八方无远客,传情达语若亲身。青空一字南回雁,可有

家书欲寄人?七绝春情(新韵)文王新华(一片云)

丝柳垂绦倒影悠,半河诗语对花楼。推窗正欲观春景,风带幽香漫过头。七绝韵海踏浪文博凯

诗花朵朵墨中开,笔荡心舟踏浪来。指缝白驹过隙逝,留香韵海击风雷。七绝无题文无语

湖畔吟诗寄晚风,鹤亭寥坐忆飞鸿。浮尘景美君心去,月映芳身两处同。七绝忆中学岁月(新韵)文廖志斌

说是读书手没书,平常只把地耘锄。偷来善本床头看,一束微光亮至无。七绝春游随感文兵哥哥

忆昔桃林争艳日,花前相遇许终身。崔郎古屋题诗处,犹有游人遍踏春。五绝春夜对景闲吟(新韵)文陇上老九揽月浓云里,听风倦树间。澄怀悠远绪,对景鼓心帆。五绝霜天观鸟文黄继江(临溪拾韵)小鸟叫声蛮,凌霜羽翼顽。风吹身瑟缩,奋翅越千山。诗海选粹 4 美词欣赏蝶恋花柳文拈花一笑

岁岁长条斜岸舞。几度丰姿,几度催花雨。总是春光难系取,心头何事沾愁绪。自在消磨朝与暮。冷暖风情,不拟新莺语。一任霜来身瘦去,来年更有三千絮。鹧鸪天次和东遨兼呈茫茫楼主之三文邓世广(新疆)

醉后犹知不解缘,鹧鸪心事祝遥天。人云画笔描眉短,谁信冰壶贮酒寒。葱岭上,峤南边,清樽浮罢越重关。八千里路云和月,一笑相逢信有年。烛影摇红文荒岛

淑女芳辰,九重天里开家宴。星娥幽会玉绳牵,月老金波转。颦笑萦心清婉。更教些、佳人妒羡。御花园里,牧鹤池边,羞开梅眼。牛斗相邀,夜风吹醒银河岸。裁云织锦作衣衫,烛影灯花剪。瑞脑销香未散。倚窗轩、栏杆拍遍。小楼深处,巷陌城头,歌声舒缓。柳含烟念香

文边义(辽阳)

灞桥柳,诉相思。此刻含烟叠翠。梦中常忆赠卿时,惹人痴。夜静春深闻笛咽,已是伤心时节。若非尺素寄情诗,早生悲。莺啼序桃花情韵文爱在深秋

春姑唤来百鸟,与仙葩曼妙。东风剪,溢冠群芳,挤眉弄眼争俏。吐情愫,嘲梨妒杏,羞羞嗒嗒歌情调。念瑶池王母,寿辰尊享荣耀。粉臂轻舒,红裙慢摆,任灵溪山绕。似沈醉,逸致闲情,柳娥榆公频闹。意盈盈,引蜂唤蝶,情脉脉,燕传莺报。缱绻时,浮想联翩,惹郎心跳。一襟韵致,千面妖娆,百卉则倾倒。恬淡样,枝枝绰约,朵朵生韵,瓣瓣含情,莞尔偷笑。嫁衣刚拭,凡胎露脸,几多惆怅无情恼,任香魂,似雪漫天啸。桃花粉面,怎奈淫雨凄风,暗香在劫难料。南园翠黛,北苑红嫣,又落花多少?枕山水,投怀送抱,伴月追云,卧谷听涛,无悔骄傲。桃源绮梦,潇湘听曲,枝头摇坠翠烟袅,待深秋,十里飘香貌。更将酒韵轻斟,无意伤怀,浅吟春好!鹧鸪天丁酉咏春之二文月下聽風

一剪寒梅驿外寻,无边晴雪落青衿。暗香几度随风至,疏影何时伴月临。山共醉,水同吟,飞红一点觅知音。流金岁月东风瘦,只愿侬心似我心!满江红一代廉吏于成龙文江西许碧霞

廉吏豪情,银屏展、丹青典籍。除暴虐、抚民新政,举惊蟊蜮。出令如山从不悔,修身若命人臣泣。挽狂澜、骇浪履轻舟,妖魔嫉。行皇道,安社稷。三卓异,开朝秩。是花翎头顶,形影莲织。无欲啸天名可弃,有心躹地谁能敌? 问沧溟,缘以古今吟?忠刚立。忆江南寻春文月夜如诗(黑龙江)

和风暖,燕剪柳丝飘。陌上桃红芳草绿,园中梨白艳阳高。蝶舞木兰桥。小重山桃花文樵窗梦影/陇南陌上频添笑语哗。春风传了话:赏桃花。芳菲万朵缀枝斜。香缕缕,酿醉那流霞。也不是奇葩。胭脂凝雅韵,靓韶华。诗情画意总多些。俏人面,思绪漫天涯。忆秦娥桃花文风文

春如旧,桃花故里黄昏後。黄昏後,人潮渐散,旧欢难逅。粉妆欲劝君回首,临溪对镜娇羞透。娇羞透,迎风撒泪,任枝空瘦。青杏儿春分文边爱英

莫要说春迟。春分罢、次第芳姿。盛开几日能堪惜,趁他花好,趁他酒好,着意相陪。风雨又来催。真个使、万朵花飞。莺啼燕啭留春际,桃花谢了,杏花谢了,便是春

归。莺啼序平生吟文童心

新桃旧符又换,喜韶光入户。归來燕、唧唧穿檐,似诉过客迟暮。七十载、悠然去矣,真如瑟瑟三冬树。叹峥嵘岁月,随风化为飞絮。无语回眸,少年竹马,恰冰封前路。几多梦、曾跃昆仑,拿云凌顶情素。起狂飙、凤雏变雀,青云坠、谈何时遇?各西东、辜负青春,可怜晨露!浮萍恨浅,水草还生,下乡为寄旅。学稼穑、初分五谷;广阔天地,草屋茅棚,我辈曾住。悄然身变,工人老大,铿锵迈步从头越,拜吾师、刨铣车钳铸。工农结合,浑然一体谁知,扎根自在泥土。苍黄世事,七彩生涯,正鬓霜半伫。忽惊觉、天边迎曙。赶考匆匆,十载荒唐,一朝中举。当怜最是,鸳鸯谁点,卅年宦海恍过雁,不堪闻,一曲秋声赋。东君今又江南,笑问春风,鬓丝染否?兰亭三叠慢夜无眠文沧海扬帆

长宵闲梦短,不语怯心寒。看弯月挂中天。调琴瑟,轻抚一曲,肠断有谁怜。酒堪冷,雁归何处,墨又凉,难赋锦篇。凭栏,怅然,无眠。心寞牵玉影,枕凉念君颜。长亭漫,雁泣悲肠,霸柳边,孤帆远去,潇湘翠竹斑。犹挥墨笔轻书韵,还寄情愁慢抚弦。语罢天涯,语罢月婵娟,语罢杜鹃啼血。心酸,袖宽,泪残。渡江云初春的早晨文邢力策

绿茵经宿雨,露莹欲滴,薄雾淡然浮。看初阳东出,万

束霞光,掠影过平流。依窗极目,暮色尽、但见飞鸥。花杏白、玉兰红遍,春景入双眸。悠悠。晨烟袅娜,翠柳飘摇,曲道甦时候。车马急、喧声渐起,顿失清幽。行人路上匆匆去,且不知、复日何求?夫勉矣、须当为计生谋。燕山亭盼归文赵维远

长野烟轻,夜沉雾升,蒙意初春时节。杨蕾渐长,数树柔枝,星弥疏珊明灭。林梓园中,春深浅,情随浑澈。心切,向茫路睇望,远车声咽。何必伤盼难穷,总归雁凭无,暮春听鴂。风缀凄阑,怎诉怀情,华胥泪垂眸睫。奈更思量,梦里念,对谁能说。惟月,悬悯我,清词一阕。西江月友邀中山古镇夜饮文千山行(重庆)

百里飞车夜宴,三更酌酒浓情。且行且乐是人生,方寸何其澄静。琴趣千章有梦,芳樽一斗无争。醉归步月踏残英,如此飘飘仙境。汉宫春春情文章寿(重庆)梅酒寻春,解平生恨事,长夜灵酥。逍遥五湖醺醉,鹿女怀珠。吴风浪漫,最清幽,水榭精庐。呼太白,与吾相邻,舆歌击壤皇初。醉眼知非往事,笑当年拗调,游走江湖。幸今修禊曲水,觞客鸳雏。诗情到老,邀知己、共著鸿书。风雅颂、争言古典,佳人伴笑妆梳。长相思慢忆游狮子林文怡芷清芬

叶叶翩红,山山舞翠,忆里欣约吴城。风光恁是旖旎,林培千竹,石引双睛。燕誉含宏,过华堂数步,雅设方厅。

左右如屏,纳瑰奇,画意油生。醉廊曲通幽,变化何其巧妙,舫阁相迎。云峰雪谷,碧水丹枫,叠瀑飞琼。禅机待悟,忍淹留、眸诉惺惺。问狮儿、词赋吟处,依依可解凝情?喝火令咏紫玉兰花文寒雪

紫袂盈冰玉,红纱裹雾兰,笑妆初媚揽风翩。琼酿半杯人醉,扶影与花欢。不愿离舟远,常期总月圆,此情谁晓自凭栏。幸有香枝,幸有梦魂牵。幸有几弦琴曲,舞阙共瑶仙鹧鸪天文叶叶新

揽胜桃园挹翠浓。诗心裁出一坡红。东篱春杏含苞放,西畔鸳鸯舞水泷。看艳蝶,袅香风。湖边静坐钓鱼翁。悠闲自得哼歌乐,此景和谐入画中。鹧鸪天偶感文手中无剑率字成兵骋职场。雄文未得鬓生霜。青灯夜怨随军苦,秃笔朝忧出战伤。乘壮岁,束轻装。加餐抚髀再飞缰。三千虎将缘难舍,列阵横戈著丽章。

鹧鸪天兰花文黄元基

卧谷时来取次妆,随风远近暗飘香。一枝在室清衰气,万里闻名现吉祥。魂不断,梦犹长,只求世态有安康。放飞寂寞迎千客,入住庭堂站两旁。踏莎行生日感吟文

高恒山

燕子回还,东君重顾,盈眸又是花千树。浑然不觉鬓微霜,流年无计留春驻。天命方知,诗舟顿悟,几多苟且匆匆度。等闲坐看乱云行,人生尚有词和赋。菩萨

蛮步韵心淡薄冰文香山红叶

晴空一色云丝碧,抬头何落清香粒。细雨润田头,虹衣遇水柔。春光临暮老,夜晚谁言好?霾手惮清纯,小心不近尘。水调歌头诗人香港行文南京祁寿星仰慕芳名久,今日到香江。传闻这里曾是、华夏礼仪乡。我欲乘风飞过,但见雄关两道,此路几重霜。往昔多方梦,一半化苍凉。车流急,商家狠,导游狂。谁怜雅士、颜面扫地在天堂。才把钱包掏尽,又向同胞借入,杂物滿行囊。买罪归来后,投笔写心伤。钗头凤唐婉格文冷秋

岸边柳。花间酒。曲赋兰亭新雨后。步芳丛,沐清风。几多痴念,碧水惊鸿。同,同,同。春红瘦。情依旧。此心无悔长相守。向长空。问云踪。梦牵魂扰。总是情衷。浓。浓。浓。眼儿媚红楼梦中人香菱文王敬辉

遭际应怜苦中央,艰险涉沧桑。温和恒守,心机省略,面世阳光。曹公一点胭脂记,命运著残章。天涯沦落,雪中寒魄,一缕清香。浣溪沙砖厂工文金龙浪子

高堡劲风湿布衣。腰缠瘦骨和稀泥。骄阳久不向西移。归去残垣凄月照,眩眠冷席尺躯疲。卢生涎角呓声唏。本期审稿荒岛高山郁金香月夜如诗本期收审海之言月池居士美好明天本期制作心淡薄冰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一、格律诗的基本知识 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南北朝也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古诗不十分讲究格律,但不是说古诗没有格律,比如五言诗限定每句五个字,七言诗限定每句七个字,这也是一种格律。 唐代产生了近体诗以后,有的作家也时常按照古诗的写法写诗,这种不讲平仄和对仗的诗叫"古体诗",也叫"古风",如李白的《古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唐以及唐以后的诗分为两种,一种叫"近体诗"(今体诗),是讲究平仄对仗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一种叫"古体诗",是不讲平仄对仗的。今体诗和古体诗是从形式上,主要是从诗歌声律角度上来区分的,而不是以时代来区分的,如清朝人写的诗,只要不讲平仄对仗,也仍然叫古体诗。 我们讲诗的格律,主要是讲近体诗的格律。一般来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一)句数 近体诗按句数多少可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类。律诗一般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超过八句的律诗

(完整word版)部编本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全编

部编本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 全编(2019) 七年级上册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位置:14页,课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位置:15页,课文)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位置:15页,课文)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位置:16页,课文)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位置:67页,课外诵读)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位置:67页,课外诵读)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位置:68页,课外诵读)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位置:68页,课外诵读)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位置:148页,课外诵读)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位置:148页,课外诵读)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南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位置:149页,课外诵读) 潼关 清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位置:149页,课外诵读) 七年级下册 木兰诗 南北朝乐府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位置:41页,课文)

老中医号脉大法

老中医:10分钟让你学会号脉 在临床中,基本上来个病人就把手脖伸到诊桌上让中医大夫号脉,但辩脉是很复杂的,脉学共有27种,但作为非专业人员,掌握以下几种种现象就足够了,也比较容易理解。 花10分钟,入下门还是可以滴! 平时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古代中医把脉的情景,在民间的语境中,人们也把诊脉说的神乎其神,俨然一副很酷很拽的样子。最脍炙人口的故事,莫过于古代太医为皇宫里的娘娘妃子们“悬丝诊脉”,在《西游记》中,我们也看到过这样的桥段。

诊脉一直蒙着一层无比神秘而且威严的面纱,人们一方面特别对这个行为特别崇拜,一方面感到无比高深。事实上,世间任何的技巧,既然是人们发明的,都是熟能生巧,都是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的。 艾灸名媛课堂想说的是,诊脉并非那么邪乎、那么“深不可测”,如果有时间,可以花10分钟阅读这篇文章。即使成为不了诊脉高人,了解一些诊脉大致的轮廓,还是有意义的。 首先,诊脉时应对向而坐,“左手右诊之,右手左诊之。”也就是说医者用左手切患者右手的脉,用右手切患者左手的脉。 临床主要运用“寸口诊法”,即切病人桡动脉的腕后部分。寸口,又分为“寸、关、尺”三个部分,左手寸、关、尺代表心、肝、肾,右手寸、关、尺代表脾、肺、肾。如图。

脉诊独取寸口的理论根据有二:一是肺朝百脉,脉会太渊。即人体各经脉均会集于肺,而寸口为手太阴肺经的循行部位,其上之太渊穴,是脉会之处,所以有“脉会太渊”之说。二是脾胃为各脏腑气血之源,各脏腑气血之盛衰,与脾胃功能之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手太阴肺经亦起于中焦睥功能之状况。因此,全身脏腑经络气血之盛衰,都可以从寸口脉上反映出来。 脉搏呈现部位浅。轻取即得,重按反觉稍减。此脉多属外感表证,表明病位在表,浮紧为表寒,浮数为表热,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常见于伤风、感冒及多种传染病的初期。 常见脉相及其对应的疾病

教育部规定小学、初中必背136首古诗(打印版)

教育部规定小学、初中必背136首古诗 目录: 1江南(汉·乐府) 2长歌行(汉·乐府) 3敕勒歌(北朝民歌) 4咏鹅(唐·骆宾王) 5风(唐·李峤) 6咏柳(唐·贺知章) 7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8凉州词(唐·王之涣) 9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10春晓(唐·孟浩然) 11凉州词(唐·王翰) 12出塞(唐·王昌龄) 13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14鹿柴(唐·王维) 15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17静夜思(唐·李白) 18古朗月行(唐·李白) 19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20赠汪伦(唐·李白) 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22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23望天门山(唐·李白) 24别董大(唐·高适) 25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唐·杜甫)26春夜喜雨(唐·杜甫) 27绝句(迟日江山丽唐杜甫) 28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29枫桥夜泊(唐·张继) 30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31游子吟(唐·孟郊) 3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33渔歌子(唐·张志和) 34塞下曲(唐·卢纶) 35望洞庭(唐·刘禹锡) 36浪淘沙(唐·刘禹锡) 37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38池上(唐·白居易) 39忆江南(唐·白居易) 40小儿垂钓(唐·白居易) 41悯农(其一)(唐·李绅) 42悯农(其二)(唐·李绅) 43江雪(唐·柳宗元)44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45山行(唐·杜牧) 46清明(唐·杜牧) 47江南春(唐·杜牧) 48蜂(唐·罗隐) 49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50元日(宋·王安石) 51泊船瓜州(宋·王安石) 52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 5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王安石) 54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55惠崇百江晓景(宋·苏轼) 56题西林壁(宋·苏轼) 57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58三衢道中(宋·曾几) 59示儿(宋·陆游) 60秋夜将晓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61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宋·范成大) 62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宋·范成大) 63小池(宋·杨万里) 6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65春日(宋·朱熹) 66题临安邸(宋·林升) 67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68观书有感(宋·朱熹) 69乡村四月(宋·翁卷) 70墨梅(元·王冕) 71石灰吟(明·于谦) 72竹石(清·郑燮) 73所见(清·袁枚) 74村居(清·高鼎) 75巳亥杂诗(清·龚自珍) 76关雎(诗经) 77蒹葭(诗经) 78十五从军征(汉乐府) 79观沧海(两汉·曹操) 80饮酒(晋·陶渊明) 81木兰辞(北朝民歌) 8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83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昴) 84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85使至塞上(唐·王维) 8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87行路难(唐·李白) 88黄鹤楼(唐·崔颢) 89望岳(唐·杜甫) 90春望(唐·杜甫) 9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9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9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94卖炭翁(唐·白居易) 95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96雁门太守行(唐·白居易) 97赤壁(唐·杜牧) 98泊秦淮(唐·杜牧) 99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100无题(唐·李商隐) 101相见欢(南唐李煜) 102渔家傲(宋·范仲淹) 103浣溪沙(宋·晏殊) 104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105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 106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宋·苏轼) 107渔家傲(宋·李清照) 108游山西村(宋·陆游) 109南乡子(宋·辛弃疾) 110破阵子(宋·辛弃疾?) 111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112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113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114已亥杂诗(清·龚自珍) 115满江红(清·秋瑾) 116论语十二章(孔子) 117曹刿论战(先秦·左丘明) 118《孟子》三则 119《庄子》一则 120《礼记》一则 121《列子》一则 122邹忌讽齐王纳谏(汉·刘向) 123出师表(汉·诸葛亮) 124桃花源记(晋·陶渊明) 125答谢中书(魏晋南北朝·陶弘景) 126三峡(魏晋南北朝·郦道元) 127杂说(唐·韩愈) 128陋室铭(唐·刘禹锡) 129小石潭记(唐·柳宗元) 130岳阳楼记(宋·范仲淹) 131醉翁亭记(宋·欧阳修) 132爱莲说(宋·周敦颐) 133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 134送东阳马生序(明·宋濂) 135湖心亭看雪(明·张岱) 文案大全

十分钟搞定诗词的格律

十分钟搞定诗词的格律 高效学习古诗九十堂课 随着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走红,一下子读诗、吟诗,似乎成为了当下时尚潮人的新爱好。最敏感的当然是媒体人,于是“朗读者”、“见字如面”的诗文诵读节目也应运而生了。 事实上,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一个无法改变的趋势了。如今能够沉下心来,啃一本大部头书籍,或者耐心读完一部长篇小说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几乎快成为了稀有动物。 但事实上,网络时代人们的总体阅读量并没有减少,而是增加了许多。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低头族”,可能都在阅读,读微信,读新闻,读娱乐八卦。总之,是在利用各种时间来阅读。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调查数据显示,在非睡眠时间内,英国人平均每四分钟就要查看一次手机。其中花在社交软件(如推特,脸书)上的时间更是占总时间的24%。每人每天平均使用手机竟达253次。这就意味着人们每天有2个多小时时间花在手机上,相当于他们一天清醒时间的10/1。 虽然说的是英国人,我猜测我们中国人看手机的时间很可能要远超过他们。我们可以观察到,在美欧等发达国家地区,网络信号覆盖程度普遍不如我们。因此,我们的地铁中,只有极个别人不看手机;而老外乘地铁中却是个别人看手机。 在中国时下的网络阅读中,读诗甚至做诗的人越来越多起来了。这完

全符合了互联网时代碎片化阅读的潮流,毕竟诗歌都是以短章居多。这实在是令我欣喜的一件大好事——这是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诗歌爱好者。 在读传统纸质图书人数不断锐减的情形下,如何还可以做些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事情?当然也是不愿意放弃曾经的理想。于是我想到了诗歌——那可是自己青春时代便追寻的梦。 也许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中国梦。而我的中国梦是诗歌女神。 第一课:古典诗词起步学作借句诗 学作古典诗词三步曲中讲了集句诗,作集句诗也是一种很高的艺术技巧,必须对某一名家的诗读得很多,理解很深,背得很熟,记得很牢,用得很活,初学者是很难达到的,但可以学作借句诗,即借古人诗句或诗中词语组装成诗篇,抒发自己的情意。借句有明借、暗借两种。 明借,即把古人诗句直接引来,或者稍稍改变用在自己的诗里。例如毛主席的《七律·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尾联:“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上句是直接借用唐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中的下句的。又如《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的“一唱雄鸡天下白”,是将李贺《致酒行》中的“雄鸡一声天下白”稍加改变而成的。《七律·答友人》中的“我欲因之梦寥廓”,化用了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句。《七绝·贾谊》“贾生才调世无伦”,化用李商隐《贾生》“贾生才调更无伦”句。

部编人教版语文必背古诗文129篇

统编版一年级(上)6首1、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画(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4、悯农(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古朗月行(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6、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统编版一年级(下)7首 7、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8、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9、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0、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1、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2、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3、画鸡(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统编版二年级(上)7首 14、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5、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6、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7、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9、夜宿山寺(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0、敕勒歌北朝民歌

中医号脉有诀窍 让你5分钟就能学会

养生揭秘:中医号脉有诀窍让你5分钟就能学会(图) 中医号脉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从古代一直被沿用传承至现在,足以可见它的强大生命力和科学性。中医自古便有号脉这一绝学。望,闻,问,切始终以普遍应用的技巧,尤其是切脉,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神奇性的技巧。中医号脉其实就是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健康人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一般是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强不弱,不快不慢,均匀和缓,节律整齐,又称为平脉或缓脉。平脉至数清楚,一息(即一呼一吸)之间四至五次,相当于72~80次,节律、强弱一致。脉象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生理的或暂时的变化,也属正常。如年龄越小,脉跳越快,婴儿脉急数,每分钟120~140次;五、六岁儿童常为一息六至,每分钟90~110次;青壮年体强,脉多有力;年老人体弱,脉来较弱;成年人女性较成年男性脉细弱而略快;瘦人脉较浮,胖人脉多沉;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长途步行,饮酒饱餐,情绪激动,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则脉较弱。 1、大小: 管察气:大气旺,小气虚。 2、快慢: 管察精:快精虚,慢精足。 3、硬软: 管察火:硬火多,软火少。 4、浮沉: 管表里:[亦可说阴阳]浮表症,沉里症。 5、匀乱: 管察安危: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常见的异常脉象: 浮脉 是脉动显现部位表浅的一种脉,轻取即得,重按反而变弱。一般情况下,提示病邪在表。脉浮而有力者为表实,浮而无力者为表虚。 沉脉

是脉动显现部位较深的一种脉,轻取不得,重按始见。通常主里证,沉而有力者为里实证,沉而无力者为里虚证。 迟脉 脉来较慢,每分钟60次以下。多主寒证,因寒可使血流速度减慢。迟而有力者为冷积实证,迟而无力者为阳虚证。 数脉 脉来较快,每分钟90次以上,来去急促。多主热证,因热可使血流速度加速,数而有力者为实热 细脉 又称小脉,脉如细线,软弱少力,但应指尚明显。是湿证与虚证之象。因湿邪阻滞脉道或气血虚而不能充盈脉道所致。 洪脉,脉体阔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如洪水。大多主邪热亢盛的实证。 弦脉,脉形端直,如按琴弦。常见于有肝胆病、痰饮证、疼痛证的患者。 滑脉,脉来流(滑)利,如盘走珠。是实热证、痰饮证、伤食证,或妊娠的脉象。 涩脉 脉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为气滞证、瘀血证、精血亏少证之征象。 虚脉 三部脉举按皆无力,隐隐蠕动于指下,为一切无力脉之总称。是虚证之象,主要为气虚或气血两虚证。 实脉 三部脉举按皆有力,脉来盛而坚实,为一切有力脉的总称。是实证之象,提示邪气实而正气不虚 号脉方法: 早期的切脉方法比较复杂,要切按头颈、手、足等多处部位的脉动。以后逐渐简化为只切按手腕部的脉搏,称为“寸口”诊法。在这短短寸许长的脉动部位上,古代医家做足了文章。他们将腕横纹向上约一寸长的这段脉动分成了三“寸、关、尺”三部。

中小学生必背古诗文136首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风 【唐】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塞 【唐】王昌龄 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王壶。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九月九日忆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静夜思 【唐】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讲解学习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一、格律诗的基本知识 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南北朝也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古诗不十分讲究格律,但不是说古诗没有格律,比如五言诗限定每句五个字,七言诗限定每句七个字,这也是一种格律。 唐代产生了近体诗以后,有的作家也时常按照古诗的写法写诗,这种不讲平仄和对仗的诗叫"古体诗",也叫"古风",如李白的《古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唐以及唐以后的诗分为两种,一种叫"近体诗"(今体诗),是讲究平仄对仗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一种叫"古体诗",是不讲平仄对仗的。今体诗和古体诗是从形式上,主要是从诗歌声律角度上来区分的,而不是以时代来区分的,如清朝人写的诗,只要不讲平仄对仗,也仍然叫古体诗。 我们讲诗的格律,主要是讲近体诗的格律。一般来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

(完整版)部编版1-6年级必背古诗文A4

部编版一年级(上) 1.《咏鹅》(诵读)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江南》(诵读)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画》(必背★)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4.《悯农(其二》(诵读)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古朗月行》(节选) (诵读)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6.《风》(诵读)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部编版一年级(下) 7. (春晓》(必背★)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8.《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9.《静夜思》(必背★)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0.《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11.《池上》(必背★)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2.《小池》(必背★)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3.画鸡(新增)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部编版二年级(上) 14.《梅花》 宋王安石 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 15.《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6.《登鹳雀楼》(必背★)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7.《望庐山瀑布》(必背★)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9.夜宿山寺(新增.必背★)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0.《敕勒歌》(必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十分钟让你学会号脉

十分钟学号脉 在临床中,基本上来个病人就把手脖伸到诊桌上让中医大夫号脉,但辩脉是很复杂的,脉学共有27种,但作为非专业人员,掌握以下10种现象就足够了,也比较容易理解。 人体的五脏,就是说,左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心、肝、肾, 右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肺、脾,命门从这个角度入手比,沉浮滑容易多了。号脉时左手寸脉能摸到代表心脉正常摸不到说明心血不足。大多都有心悸接不上气的现象左手关脉正常为不强不弱太强说明肝气太盛,太弱也不行,大多有胃炎一类的病左手尺脉太弱,头上不是头晕就头痛或头脑不清醒,有时我分不清就说患者头有问题。 右手寸脉太弱为肺虚一般有咳嗽现象太强也不行。

右手关脉太弱为脾弱有便溏腹痛一类太强左手关脉弱 的话胃炎是跑不掉的。 右手尺脉弱大多腰痛身上沉困。 以上是一点心得,希望为大家指点方向,请深资中医,老中医们不要把我批评的体完无肤。 戏说脉诊 告诉你一个秘密,教你轻轻松松学中医,自自在在学脉诊,也许,你从这里起步,开始了你的学习中 医的生涯,成为一名上好的中医大夫。一个好的中医大夫就是一座医院,带着三个手指头可以走遍天下,这 是西医永远也做不到的。闲话少叙,书回正传: 学习脉诊首先从实用脉诊开始,从习以为常入门。实用脉诊分:大小,快慢,硬软,浮沉,匀乱10种。有人要问了,书上有几十种,你的才10种,有否搞错?错不了!这是脉学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点东西,写出来供大家欣赏多了繁琐,少了不够,要明白看下去就知了。 1、脉大小。主管察气。脉大气旺,脉小气虚。(看,多简便呀!)

2、脉快慢。主管察精,脉快精虚,脉慢精足。(现在脉慢的人不多了,只有初中生,军人,运动员了。) 3、脉硬软。主管察火,脉硬火多,脉软火少。(太简便了吧?) 4、脉浮沉。主管表里。(亦可说阴阳)脉浮表症,脉沉里症。(一目了然,简单得不可思义呀!) 5、脉匀乱。主管察安危。脉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太直观了!) 例如:肝硬化的脉,是快、小、硬、沉,(两关独居中)。套入脉理,则为精亏,气虚,火多,里即病在内脏,两关微浮一些,为气火位于肝胃,(我又把它戏为黄豆脉,一切癌症艾滋病白血病均为黄豆脉),你叫我看病,不用你出声,我一看脉就能说出你有什么病,好玩吧? 比如感冒的脉:大,浮,硬,快,套入脉理,为气旺,病表(表即躯体感冒属表症)火多,精亏,看到这样的脉,你说你肚疼,那你在说谎,一摸你的脉,你体内隐藏的病,便无处躲藏,现形毕露,好玩吧?只要你到了这种水平,心情就愉快了。 当你学习实用脉诊学好之后,你再继续学习经典,学习李时珍的《李频湖脉诀》,王叔和的《脉诀》,大学教材《中医诊断学》《难经》等,到那时你就是一个诊脉高手,诊病断病如举手之劳,爽吧!

诗词格律大全

诗词格律大全 目录 (一)概述 (二)平仄 (01)关于近体诗 (02)平仄的基本格式 (03)“对”和“粘”的规则 (04)五言绝句的其他格式 (05)五言律诗 (06)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 (07)格式以外的规则 第一、“一三五不论” 第二、“孤平拗救” 第三、“三四字互救” 第四、“对句相救” (08)简便的公式 (09)非格律的技巧性追求 (10)小律和排律 (三)对仗 (01)律诗的结构 (02)对仗的基本含义 (03)对仗在一首诗中的位置 (04)工对的追求 (05)宽对的必要 (06)“合掌”之忌 (四)诗韵 ………………………………… (01)关于押韵 (02)诗韵和新韵 (03)诗韵的由来和延续 (04)关于平水韵 (05)现代人用诗韵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06)关于邻韵 (07)关于诗韵改革 (五)关于词 (01)词的起源和多种称谓 (02)词的平仄 (03)词的句子长短 (04)词的对仗 (05)词的押韵 (06)词韵

(07)词的一些专门术语 (一)概述 本文的目的,是为想要学习诗词格律的人,提供一条准确而又简捷快速的途径。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的一块绚丽的瑰宝。世世代代的人们热爱它,从中获得艺术的享受、思想的熏陶和历史的启迪。可以说,它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延和民族特性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的。 当代人也普遍喜欢诗词,不少人想从事诗词创作。但我们常常看到,有的诗貌似律诗,或五言或七言,内容、意境也不错,却不合格律。这是因为不少人对诗词格律不太了解,甚至不知道律诗是要讲平仄的。开国领袖、也是伟大诗人的毛泽东就说过:?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 讲平仄、论格律,这对写诗的人来说,当然是一种束缚。但如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它也会带给你乐趣,一种创造性的乐趣。正如复杂的象棋规则,对喜欢下棋的人来说,既是约束也是乐趣。如果车、马、炮任意走,那就不成其为象棋了。又如,喜欢踢足球的人,自然也都以遵守它的规则为乐。随便踢就没有意思了,没有规则就没有球艺。我们不妨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待格律对诗词创作的约束,掌握诗词格律并不难,只要有兴趣学,只要学习得法。本文试图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尽可能少的文字、方便记忆的表达方式,来讲清诗词格律的全部主要内容。掌握诗词格律,需要了解的东西固然很多,但应着重弄懂的主要是两点:一是平仄,一是用韵。这两点又是互相联系着的。(二)平仄 诗、词都要讲平仄,现在我们先讲诗律的平仄。

(完整word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课外古诗词诵读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0分钟教你如何学会号脉

10分钟教你如何学会号脉 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波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直接相关。所以,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下面,我们且看看专家们是如何对此做解释的吧。 同时,血液循行脉道之中,流布全身,运行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肺气敷布,血液方能布散;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血液靠脾气的充养和统摄得以运行;肝藏血,主疏泄以调节血量;肾藏精,精能生血,又能化气,肾气为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故能反映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当脏腑、气血发生病变后,必然从脉搏上表现出来,呈现病理脉象,成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1、大小: 管察气:大气旺,小气虚。 2、快慢: 管察精:快精虚,慢精足。 3、硬软: 管察火:硬火多,软火少。 4、浮沉: 管表里:[亦可说阴阳]浮表症,沉里症。

5、匀乱: 管察安危: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号脉方法详解: 早期的切脉方法比较复杂,要切按头颈、手、足等多处部位的脉动。以后逐渐简化为只切按手腕部的脉搏,称为“寸口”诊法。在这短短寸许长的脉动部位上,古代医家做足了文章。他们将腕横纹向上约一寸长的这段脉动分成了三“寸、关、尺”三部。 左右手的寸、关、尺部位分属不同的脏腑,认为可以反映相应脏腑的病变。其中右寸反映肺的情况,右关反映脾胃,右尺反映肾(命门);左寸反映心,左关反映肝,左尺反映肾与膀胱。 仔细观察,大家可以发现:远端的寸部对应的是人体最上部的心、肺(上焦,呼吸与循环系统);中间的关部,对应肝、脾胃(中焦,消化系统);近端的尺部对应肾、膀胱(下焦,泌尿生殖系统)。如此,小小的“寸口”,却俨然成为人体五脏六腑的全息窗口。 仅此还不够,在切脉的时候,还要用三种不同的指力去按压脉搏,轻轻用力按在皮肤上为“浮取”;中等度用力按至肌肉为“中取”;重用力按至筋骨为“沉取”。寸、关、尺三部,每一部有浮、中、沉三候,合称为“三部九候”。不同手法取到的脉,临床意义不同。通常,脉浮于外者,病位浅,沉于里者病位深。

十分钟通晓对联平仄韵

《十分钟通晓对联平仄韵:马蹄韵、渔竿韵、全平韵》 一联韵 首先讲起对联的平仄规则,就是对联的平仄韵,简称联韵。 现在从对联的声韵发展,对联是脱胎于律 诗(至于过程简略),本作为训练律诗而作,后来又因广泛流通于民间,就与律诗各自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家知户晓的事物了。 联韵的发展,由唐朝开始时,是“A两两平仄交替偶有三连平三连仄”,到了明朝就有“B全平全仄”。 1联韵发展路程 (1)从A到B之间的发展,就与唐诗到宋词那样差不多,唐朝的律诗已经被大多数诗人作完了,自然到了唐末就有好多人想作出优美的诗句,字词已经被前人所用光了,这时就真是“巧妇难成无米之炊”,但是规则是死,人是活,他们就将唐诗发展到“诗余”,就是宋词。 (2)然而对联也是同样道理,限制平仄规则为“两两交替偶有三连平三连仄”,汉字已经被限制了很多,尽管汉字之多,但是历经唐宋元三个朝代,总会将这些汉字都用完,所以这期间联韵已经作出了放宽,纵观唐律的诗格发展成形后,已经出现了“三连平,三连仄”(暂不论三平尾三仄尾) B全平全仄开始只是一种对联游戏,但不常见,所以只能作为一种特例来讨论,至于为什么全平全仄的也可以称之为联韵一种,这样的对联也遵守对联的基本平仄(仄起平收),同时这类全平全仄多数出现于巧对或者讽刺联,所以只作为偶一为之,所以往往有较大趣味而被人所接受,因为联韵并不是对联最重要,但是基本联韵(仄起平收)是一定要遵守,至于有些联并不是仄起平收,一般出现于名人联与机关联,名人联多数是因为他本人对对联并不了解(我们学诗词的都知道一件事,古来那些伟人,如政治家等非专业诗词名人的诗词,诗词入门者都是比较少看)。如 后孙中山先生名联 上联:革命尚未成功 下联:同志仍须努力 (平起仄收) 机关联:

最新部编版小学必背古诗文129首

部编版小学必背古诗文129首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棠城分校二语备课组整理 一上 1 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 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 画(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4 悯农(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 古朗月行(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6 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一下 7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8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9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0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1 人之初《三字经》节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2 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3 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4 画鸡(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二上 15 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6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7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8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9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0 夜宿山寺(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1 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二下 22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3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4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5 《弟子规》节选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26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7 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中医把脉口诀表

中医把脉口诀表 分类:字号:大中小订阅 气口九道脉(中医理论) 手检图曰:肺为五脏华盖,上以应天,解理万物,主行精气,法五行,应四时,知五味。气口之中,阴阳交会,中有五部,前后左右,各有所主,上下中央,分为九道,诊之则知病邪所在也。 李濒湖曰:气口一脉,分为九道,总统十二经,并奇经八脉,各出诊法,乃歧伯秘授黄帝之诀也。扁鹊推之,独取寸口以决死生。盖气口为百脉流注,朝会之始,故也。三部虽传,而九道沦隐,故奇经之脉,世无人知,今撰为图,并附其说于后,于后,以泻千古之秘藏云。 附图: 歧伯曰:前部如外者,足太阳膀胱也。动苦目眩头项腰背强痛,男子阴下湿痒,女子少腹痛引命门,阴中痛子脏闭,月水不利。浮为风,涩为寒,滑为劳热,紧为宿食。 中部如外者,足阳明胃也。动苦头痛面赤。滑,为饮;浮,为大便不利;涩,为嗜卧肠鸣不能食。足胫痹。后

部如外者,足少阳胆也。动苦腰背胻股肢节筋痛,浮为气。涩为风,急为转筋为劳。 前部如内者,足厥阴肝也。动苦少腹痛引腰,大便不利,男子茎中痛,小便难,疝气,两丸上入,女子月水不利,阴中寒,子户闭,少腹急。 中部如内者,足太阴脾也。动苦腹满胃中痛,上管有寒食不下,腰上状如居水中。沉涩,为身重足胫寒痛,烦满不能卧,时咳唾有血,泄利食不化。 后部如内者,足少阴肾也。动苦少腹痛,与心相引背痛,小便淋,女人月水来上抢心胸,胁满,股里拘急。 前部中央直者,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也。动苦心下坚痛,腹胁急。实急者为感忤,虚者为下利肠鸣。女子阴中痒痛,滑为有娠。 中部中央直中者,手厥阴心主也。动苦心痛,面赤多喜怒,食苦咽。微浮苦悲伤恍惚,涩为心下寒,沉为恐怖,如人将捕之状,时寒热,有血气。 后部中央直者,手太阳肺、手阳明大肠也。动苦咳逆,气不得息。浮为风,沉为热,紧为胸中积热,涩为时咳血。

诗词格律简捷入门(下)

(四)诗韵 (01)关于押韵 作诗要押韵。绝句第二句的最后一个字和第四句的最后一个字是押韵的,叫韵脚;如李白《独坐敬亭山》: 众乌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此诗中,“闲”和“山”两个字押韵,也就是韵脚。 首句入韵者,则是一、二、四句的最后一字押韵。七律、五律类推。 正例是用平声字押韵。押仄声韵的诗很少。 通常讲的押韵,人们比较熟悉。新诗、戏曲、快板、顺口溜,都讲押韵。在这几种文体中,按照汉语拼音,韵母相同的字就可以押韵,而且用不着分辨平仄。 然而,格律诗的用韵,与此不同。格律诗必须按照诗韵来写,就是要按照韵书中分列的韵目,来辨别平仄和选择押韵的字。一首诗的所有韵脚,必须从同一个韵目中选字来押韵。如上面例举的李白的《敬亭山》,用的“闲”和“山”这两个韵脚,就同属于“删”这个韵目。一首诗中,如果有一个韵脚用了别的韵目的字,就叫做“出韵”。在科举中,出韵的诗算不合格。比如按照现代普通话,“闲”和‘先”当然是可以押韵的,但按照诗韵则不可以,因为这两个字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韵目。(首句入韵的诗,其首句的韵脚例外。详情后面讲。)(02)诗韵和新韵 现代人写诗,仍按古人定的韵书来用韵,确实令人感到别扭。古人对声母、韵母之类的音韵规律的分析、认识,不像现代人这么准确和科学,所以当时对韵的分类就有一些不太科学之处。古韵书对韵的分类,与现代人的语言实际相距就更远一些了。因此不少人主张重新制定韵书,建立新的音韵规则。这项工作还没有完成。 不论新的音韵规则何时建立起来,原有的诗韵都不可能简单地加以废除。因为海内外诗词读者和作者中,坚持诗韵的人仍然很多,他们认为只有用诗韵写的诗才是真正的格律诗。此外,我们学习、研究前人的作品,也必须懂得诗韵。 (03)诗韵的由来和延续 诗韵由何而来?简言之,是历史形成、古人规定、历代延续下来的。 大家知道,汉字不是拼音文字。同一个字,在不同地区读音有很大差别。反言之,尽管各地语言差别很大,文字却是一样的。这种特点,对于保持民族和国家的统一,发挥了历史性的积极作用。但对于作诗,却有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诗是韵文,各地对文字读法不同,就无法统一对押韵和平仄的认识,好在我们的先人有足够的智慧解决了这个难题。他们制定了统一的韵书。哪些字属于平声,哪些字属于仄声,每个字在音韵上具体归属哪个部类,都在韵书里列出来,作出了统一的硬性的规定。尽管其中可能有不完全合理的地方,但有个统一的规定,仍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总比没有统一规定好。最初,这些规定是基本符合当时口语的。 早在隋以前的六朝时代,就有李登、吕静、夏侯该等人写韵书,但个人著作没有权威性,不被公认。后来隋朝的陆法言著《切韵》,被唐朝的科举所采用,用作判卷的准绳,经稍修改后称《唐韵》,成了皇家认可的音韵规范。从此,一致公认的权威性的规则被确立起来。宋朝在《唐韵》基础上又颁诏修韵,主要是增字加注,改称《广韵》。宋末金代,官方对《广韵》又作了一些修订,使之进一步完善。修订后的韵书最初刊行于“平水”(今山西临汾市)这个地方,世称《平水韵》,“平水韵”一词始见于金王文郁《平水新刊礼部韵略》,也就是明清以后一般所说的“诗韵”,一直延续下来。 《平水韵》并没有对《唐韵》《广韵》作根本性的修改。就是说,并没有完全按照当时的口语来彻底修改,只是对原有韵书的韵目进行了一些归并、调整,并特别注意使唐宋时代按《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