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哲学与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哲学与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哲学与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哲学与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哲学与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13年7月1日起,中国移动将加拿大、俄罗斯等62个国家和地区纳入国际漫游资费的“1元/2元/3元区”,大幅降低国际漫游的资费。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联通和电信谈判的进度,促进另外两家运营商进一步下调国际漫游的资费。这说明( )

A.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B.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C.主观随意否认了联系的普遍性 D.一切事物都与其周围的事物相联系

2.武汉一些政府部门将2013年7月2日至8月31日的工作时间调整为每天6小时,上下午各3小时,原因是“天气热”,让公务员能多点休息。面对酷暑,公务员不是首先解群众之忧,而是不顾会造成百姓办事的不便,率先减少自身的为民服务的时间,这必然会导致脱离群众的恶果。这种做法( )

A.否定了联系的客观性,在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

B.否定了联系的偶然性,只关注事物的局部而忽视了整体

C.否定了联系的多样性,没有分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D.否定了联系的客观性,没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

3.由深圳创世纪公司和深圳市杰出人才冯树英联合攻关的F型杂交小麦技术,实现了小麦三系配套,突破了世界性的技术难题,每亩可增产15%。这充分说明( )

①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②人们能够突破规律的限制能动地建立新联系

③建立新联系的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④人们能够通过实践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

A.①④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4.某药品说明书中关于药物相互作用的一栏写道:(1)与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或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合用,可引起严重嗜睡;(2)与茶碱合用,本药清除率下降,会增加本药的不良反应。这说明( ) A.联系具有偶然性 B.联系具有多样性

C.矛盾具有同一性 D.物质决定意识

5.(2014·温州模拟)求真务实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彼时的“真”不能代表此时的“真”;彼事的“实”不能代表此事的“实”。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

①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②真与假或虚与实是交织在一起的

③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④事物的运动变化是不可捉摸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6.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个人“低碳生活”的倡导,“低碳一族”正以自己生活的改变证明:气候变化已经不仅是环保主义者、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而且与地球人息息相关。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仅是一种美好的理想,而且是一种值得践行的新生活方式。这主要说明( )

①整体和部分的统一②实践与认识的统一③运动和静止的统一④思维和存在的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漫画和古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下面漫画反映的哲理相近的是( )

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B.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C.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8.风能、太阳能在昼夜和季节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人们把独立的太阳能发电和风能发电组合为风光互补发电,能有效克服各自缺陷,提高电网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风光互补发电( )

①创造了事物间新的具体联系②坚持从整体着眼,又重视局部

③表明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④表明实践是自觉的、能动的活动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下面漫画《怎么总是我累?》启示我们( )

A.整体与部分密不可分,部分功能时常大于整体功能

B.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必须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D.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10.(2014·洛阳期末)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基于( )

①系统和要素是相互区别的②系统的整体性

③用综合思维方式认识事物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14·武汉四月调研)目前,国内的3D打印企业处于“单打独斗”的初步发展阶段,产业整合度较低,技术标准、开发平台尚未确立,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还不成熟。这一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整合产业资源,建立完善的供应商和服务商体系。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

①优化事物内部结构可以促进整体功能的发挥

②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可以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③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④实现对旧事物的否定就能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2.(2014·昌平区二模)同一片天空,紧邻的区域,空气会发生相互传输、渗透和影响。立足一地一时治理雾霾还远远不够,京津冀联防联控破解区域性环境污染势在必行。区域联合治理雾霾的方法体现了( )

A.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可以起决定作用

B.系统要素的有序性决定事物的发展

C.把要素结合起来就能发挥最大功能

D.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13.(5月统考)“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B.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

C.规律可以被人认识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14.(2014·天津和平区二调)一棵紫露草在一个加入肥料和水的玻璃瓶里被密封了40年之后,依然长势茂盛。对于这一神奇现象,园艺专家指出,尽管与外界新鲜空气和水分隔绝,但密封的瓶子创造了自己的微型生态系统:紫露草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水分,掉落在瓶子底部的叶子产生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必要条件,并且给植物根部提供养分。从中可以看出( )

①植物在适应环境变化方面具有主动创造性

②植物不需要借助外力就能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③植物与阳光、空气、水分和肥料等的联系构成其生存与发展

④微型生态系统内部诸要素基于其固有联系按一定方向发生作用

A.①②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2013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连续两年被调低为7.5%,经济工作总基调继续确定为稳中求进。“稳”是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实现增长、物价双稳;“进”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我国从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到现在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这种认识的变化说明( )

A.自然界是发展的 B.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C.人的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D.人的认识可以跨越式发展

16.有人把西藏近年来的巨大变化浓缩成5句话:“从黑暗走向光明,从专制走向民主,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发展的过程是( )

①一种连续且不间断的过程②从低级到高级的前进和上升的过程

③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④新形式代替旧形式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7.(2014·广东省揭阳三模)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就“双11”促销抛出了“狮羊论”。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商业生态系统对于传统商业生态系统将会开展一次革命性的颠覆,“就像狮子吃掉森林里的羊,这是生态的规律……新经济模式已经有点狮子的味道”。下列诗句与“狮羊论”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

①冬霜茅枯无情去,春风青草百花开②芳林新叶摧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③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④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8.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传统友好。新中国成立后,大多数中东欧国家成为首批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批中东欧国家的专家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持中国的经济建设。60多年来,尽管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虽然在社会制度、国情、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中国与中东欧各国的关系总体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这说明( )

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D.要着眼于事物内部结构的调整,促进事物发展19.(2014·河南中原名校第二次联考)“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①新生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是新出现的事物②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③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④旧事物因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自取灭亡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0.伦敦奥运会上,林丹遭遇了近乎无法度过的难关,似乎胜利的天平已经倒向对手。但他一点点把劣势扳平,又逐步确立优势,最终把优势化为胜利,成功卫冕,为国争光。林丹的赛场经历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

①要经历逆境才能不断走向成功②要认识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要坚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④要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 2013年6月27日,外交部长王毅在出席第二届世界和平论坛午餐会时就制定《南海各方行为准则》表示,正确的路径应当是全面落实好《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在此过程中以循序渐进的方式稳步推进“准则”的商谈。下列与该方式蕴含相同哲学道理的是( )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22.(2014·四川成都第一次诊断)“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行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俄罗斯文学大师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这句话中蕴涵的哲学道理有( )

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②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3.(2014·郑州市第三次测验预测)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20年来,广大航天人发扬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完成了从“神一”到“神十”的研制,实现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十”的交会对接。这说明( )

①质变要通过量变的积累才能实现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③量变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不可忽视量的积累④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到质变,不断循环往复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4.李白与杜甫被称为盛唐诗坛的“双子星”,但他们诗歌之美各有千秋。以李白等人为代表的“盛唐”,是对旧的社会规范和美学标准的冲击和突破,是一种没有确定形式、无可仿效的天才抒发。以杜甫等人为代表的“盛唐”,则恰恰是对新的艺术规范、美学标准的确定和建立,是可供学习和仿效的格式和范本。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是 ( )

A.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B.艺术创作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相互转化25.(2014·武汉模拟)洞穴鱼类中有些鱼一生都不离开黑暗无光的溶洞,因为对洞穴生活的高度适应,眼睛功能退化直至消失,它们也被称作“盲鱼”。视觉的消失使得其嗅觉器官变得更为重要,洞穴鱼甚至通过嗅觉来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洞穴鱼的这些现象表明( )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贯通

③生命物质具有主动选择的特性④部分功能的弱化是系统优化的前提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6.(2014·西昌模拟)鼓励中学生不断扩展知识面、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多关注社会和天下大事、学会融入社会等继续成为2014年高校自主招生考核的方向。这启示当代中学生应该( )

①怀疑一切,与时俱进②坚持辩证否定观,学会“扬弃”

③做到个人和社会的统一④敢于否定一切,善于打破旧观念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7.我国在高温超导电缆的研发领域实现了上百项创新与突破,取得了30多项专利。借助超导材料零电阻的特性,高温超导电缆与常规电缆相比,输电损耗只有它的一半,而输电能力却是它的3~5倍。这说明( )

A.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了创新 B.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

C.只要创新,事物就一定能发展 D.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8.(2014·佛山模拟)月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特色美食。但专家指出,月饼高糖、高热量,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有时还是“健康杀手”。月饼要想成为一种健康食品,关键要从工艺和配料方面进行改良,否则口味再好,也不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要求。这表明( )

①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②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③推动复杂事物发展就必须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④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9.(2014·东城模拟)从1992年在全球范围内第一次提出家用电脑的概念到2012年,仅仅20年时间,联想迅速成长为全球第二大PC厂商。目前,联想拥有6 500项全球专利,其中有近5000项是发明专利,仅在2011年,联想集团就新增专利500余项,专利收入达到2 000万美元。由此可以看出( )

A.科技创新是企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B.实践的发展推动了思维方式的变化C.理论创新符合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 D.事物在相互联系中向前发展30.(2014·武汉模拟)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这要求我们( )

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突破一切传统观念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

③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④不能墨守成规,努力追求终极真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1.山东加快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强化全省的海洋意识,按照陆海统筹原则,优化海洋产业布局,促进海洋三次产业、海洋经济与陆地经济发展、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海洋国内开发与国际合作相

协调,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

山东加快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思路是如何体现联系的观点的? (26分)

32.(26分)(2014·哈尔滨模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时尚、低碳代名词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方面,科技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试点城市应积极研究针对新能源汽车落实免除车牌拍卖、摇号、限行等限制措施,并出台停车费、电价、道路通行费等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奇瑞、比亚迪等我国自主品牌厂家通过艰苦攻关,使其成本比国外知名品牌还低,并且性能有了很大提升,更经济耐用。但新能源汽车发展中也存在整车设计技术亟待提升、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性能存在差距、汽车先进节能技术尚未完全掌握等问题,制约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运用“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相关知识,谈谈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认识。(26分)

33.目前,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对居民用电实行阶梯电价政策,是许多能源紧缺国家为应付能源价格高涨、抑制能源不合理消耗而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了《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该《指导意见》指出,居民用电实行阶梯电价制度是指将现行单一形式的居民电价,改为按照电力消费量分段定价,居民用电越多,支付的电价越高的逐级递增的一种电价定价机制。2011年6月8日,在“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通气会上,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副司长连启华透露,电价改革的具体方案在制订中。此次通气会正式宣告:阶梯电价真的来了。

我国对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是如何体现用矛盾的观点解决问题的?

34.(26分)乔布斯的一生都与“创新”一词紧密相连,苹果的产品被视作时尚的象征。他领导的苹果公司最早在个人PC上使用图形用户界面;开发的iPhone系列产品,利用多点触控技术创造了全新的用户体验,它独特的物理外形和嵌入软件中的思想都使该设备成为了手机技术中的一项突破;开发的ipad产品,四个按键就能实现浏览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观看电子书、播放音频或视频等功能。美国总统奥巴马评价说:“乔布斯是美国最伟大的创新家之一。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法。”

结合材料,分析“乔布斯是美国最伟大的创新家之一”的唯物辩证法依据。(26分)

《哲学与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1-----5 DDABA 6----10 DBCCC 11---15 CDDBC 16----20 BACCC

21---25 BAAAA 26----30 BDCAB

31、解析:回答本题首先需要再现联系观点的内容,包括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然后结合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回答。“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这一点容易被忽视,应考时必须特别关注。

答案:(1)坚持陆海统筹原则,优化海洋产业布局,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统一、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10分)

(2)促进海洋三次产业等“四个”相协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8分)

(3)实现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体现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8分)

32、解析:本题要求运用“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知识,限制明确,不可答非所问;但设问的焦点是“发展新能源汽车”,不能机械地照搬理论。

答案:(1)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代表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要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13分)

(2)道路是曲折的,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新能源汽车也存在着整车设计技术亟待提升等问题,需要发展完善,要积极解决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其发展壮大。(13

33、【解析】解答本题时考生首先要理解设问中“矛盾的观点”包括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等;其次,要阅读材料,理清材料内容并运用相应的原理进行分析。

【答案】(1)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对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就是为了解决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这个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

(2)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我国对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就是借鉴了能源紧缺国家解决能源紧张问题的经验而采取的具体做法。

(3)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按照电力消费分段定价,就是坚持这一原则的体现。

34、解析:本题考查创新的哲学依据和现实依据。创新的哲学依据一是发展的观点,二是辩证否定观,三是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现实依据是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再结合材料分析乔布斯的创新带来的影响。

答案:(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积极促进新事物的成长。乔布斯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地创新,他在电脑、手机通信等领域开创了先河。(8分)

(2)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乔布斯敢于打破常规,寻找新思路,在个人PC上使用图形用户界面,iPhone在外观、手感和功能上有很大创新,ipad产品则是结合了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功能。(4分)

(3)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iPhone对触摸屏技术给予肯定和吸取。同时在使用方面大胆革新,创造了全新的界面,方便了用户的使用。(8分)

(4)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乔布斯领导的苹果公司通过创新推动了电脑行业、通信行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6分)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电饭煲在煮饭的过程中,消耗的能量是() A、机械能 B、电能 C、化学能 D、声能 2、正常人平常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A、1.3米/秒 B、1.3厘米/秒 C、13米/秒 D、1.3千米/秒 3、用撬棒撬石头,如图所示,手握在撬棒的未端比握在撬棒的中部要更容易些;这一过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 C、力的作用点 D、以上都不对 4、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A、人坐在软席沙发上 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沿竖直方向匀速下落 C、用力压气球,气球被压扁 D、足球运动员用头把飞来的足球顶回去 5、先轻敲一下大钟,然后再用力敲一下大钟,两次听到大钟发出的声音() A、音调改变了 B、响度改变了 C、音色改变了 D、声音传播的速度改变了 6、能引起我们听觉的声音频率在( ) A、20赫以下 B、20—20000赫之间 C、85--1100赫之间 D、20000赫以下 7、以下属于光源的是( ) A、白雪 B、月亮 C、平面镜 D、萤火虫 8、要使人的眼睛看到物体,其必要条件是( ) A、物体是光源 B、必须有光射入眼睛 C、物体和眼睛在一条直线上 D、只有白天才能看到物体 9、“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站在岸边的人通过平静的水面能看到“姑苏人家”在水中的倒影,该“倒影”是( ) A、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 B、光的折射所成的虚像 C、光的反射所成的实像 D、光的折射所成的实像 10、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噪声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D、噪声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11、一只电铃放置在玻璃钟罩内,接通电路,电铃发出声音;当用抽气机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使玻璃罩内成为真空,则( ) A、电铃的振动停止了 B、电铃继续振动,但听不到声音 C、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 D、电铃停止振动,但能听到声音 12、“神舟五号”在轨道上正常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中,以下哪个实验不能像在地面一样正常进行( ) A、用刻度尺测长度 B、用放大镜看物体 C、用平面镜改变光路 D、用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 13、下列哪种运动属于机械运动( ) A、枯黄的树叶落地 B、电铃声传入人耳 C、太阳光照射大地 D、桃树上结出了桃子 14、下列感受器存在于皮肤上的是( ) A、味觉 B、冷觉 C、听觉 D、视觉 15、小明和小宇两同学进行跑步比赛,他们讨论比赛方案,小明说,我们跑相同的跑程,看谁用的时间短,短者为胜;小宇说,我们都跑相同的时间,看谁跑的跑程长,长者为胜。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学期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填一填。 1.按顺序填数。 3 1 2.与3 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3.4 比( )多1,比( )少1。 4.0 和2 中间的数是( )。 5.根据下面的卡片填一填。 □2 □4 □5 □0 □3 (1)一共有( )张卡片,卡片上最小的数是( ),最大的数是( )。 (2)从左边数,第4 个数是( ),4 的右边有( )个数。 (3)比4 小的数有( ),比2 大的数有( )。 (4)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将卡片上的数排一排。 □>□>□>□>□ 6.在○里填上“>”“<”或“=”。 4○5 3○2 3○5-2 5-4○5-5 5○2 1○4 4○2+1 0+3○4-3 7.看图填空。 一共有( )只小动物。从前往后数,小老鼠排第( )。小鹿的前面有( )只小动物,后面有( )只小动物。 二、填一填,算一算。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花后面藏着哪个数?填一填。 5-0=5-=2 -2=2 2+3= +3=4 +5=5 0-=0 1+=5 3.直接写得数。 1+1=5-3=3+2=2+0=5-1=5+0=4-4=5-5=三、连一连。 四、把得数等于 5 的桃子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五、看图列式计算。1. □+□=□ 2. □-□=□3. □-□=□4. □-□=□

5. □+□=□ 6. □-□=□ 六、解决问题。 1.乐乐和冬冬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2.一共有5 个气球,飞走1 个气球,还剩几个气球? 3.从右边数,小猴排第3,一共有几只小动物? (1)画图分析: (2)一共有( )只小动物。

第三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第三单元检测试卷 班级:座号:姓名:得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 A、陌.生(mò)宿.儒(s ù)秕.谷(bǐ)暂.时(zàn) B、确凿.(záo)绽.开(dìng)惭愧.(kuì)赠.送(zēng) C、自卑.(bēi)浸.满(qìng)弹簧(dàn)尴尬.(gà) D、蝉蜕.(duì)搓捻.(niǎn)唾.沫(cuí)贪婪.(lán)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 A.“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B.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 C.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D.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3、回顾课文结合语境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 机关:这里是秘密的意思。 B、他是渊博的宿儒 ..,这些知识不至于不知道。 宿儒:书念得多的老学者。 C、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 ..地吞读下去。 贪婪:贪得无厌。 D、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 ....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词语。 不求甚解: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B、月球“玉兔”其实是一个小型化、低功耗、高集成的机器人。 C、经过这次月考动员大会,使我端正了学习态度。 D、她那活泼可爱的形象,清脆悦耳的嗓音,时时浮现在眼前。 5、下列句子只采用一种修辞方法的一项是(C)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D、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7题。(4分) 立春偶成 [宋]张栻 律回①岁晚②冰霜少, 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 东风吹水绿参差③。 [注释]①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②岁晚:写这首诗时的立春是在年前,民间称作内,所以叫岁晚。③参差:不齐的样子。 6.诗中写实的诗句是(A ) A、律回岁晚冰霜少 B、春到人间草木知 C、便觉眼前生意满 D、东风吹水绿参差7.下面对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 诗人紧紧把握住立春这一节气真实地描绘了春到人间的动人情景。 B.从“草木知”到“生意满”诗人在作品中富有层次地再现了大自然的这一变化过程。 C.“便觉”写出了诗人因春回大地而无比喜悦的心情。 D.此诗流露出了感叹时光流逝的淡淡忧愁。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1)[媪]ǎo,年老的妇女。(2)[卒]完成。 8.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2分) 逢老媪方磨铁杵 9.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去:_离开______ 方:___正________ 欲:__想要_______ 还:____回去_____ 10.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2分) (1)问之,曰:“欲作针。”__代老妪___________ (2)学而时习之____代以前学过的知识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______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2分) _______铁杵磨针。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无论多么难的事情都会成功。________________ ___ 13.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增、漏、错、别字均不得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论语》中表明学与思辩证关系的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三人行___ ,必有我师焉。 (5)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三分春色一分愁》,完成第14-18题。(16分)

新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及答案及答案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基础达标。(35.5分) 1.用“____”选出正确的读音。(4.5分) 档.案(dǎng dàng) 作.坊(zuōzuò) 鸡爪.子(zhǎo zhuǎ) 积累.(lěi lèi) 吏.治(shǐlì) 石拱.桥(ɡǒnɡɡònɡ) 周济.(jǐjì) 毛驴.(lúlǘ) 鸟笼.(nónɡlónɡ) 2.选择正确的字,组成词语。(6分) [术数] ______量______学医______ ______语 [洲州] 苏______ 沙______ 亚______ 德______ [宝保] ______安______护珍______ ______贝 3.看拼音,写字词。(7分) 4.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7分) 学( )五( ) ( )( )闻名 ( )( )遥望 双龙( )( ) 名( )中( ) 来来(____)(____) 形态( )( ) (____)(____)楚楚 (1)古时候用“______________”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 要用车来拉。 (2)我会仿照画“____”的词语写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我会用画“”的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词填空。(4分) 价钱价格 (1)用蚕丝织成的帛( )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2)由于连年丰收,农产品( )低廉。 发明发现 (3)人们用蚕茧制作丝绵时( ),盛放蚕茧的篾席上,会留下一层薄片,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以水为例(水是学生最为熟悉的物质),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变 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 蒸发和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认识,同 时,通过对水的三态循环的观察和感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 念。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B );物体获得热量,温度(D)。 A、没有变化 B、下降 C、有变化 D、上升 2、水的状态变化与(C )有关。 A、温度 B、气候 C、热量 D、环境 3、从不同的角度看温度计的液面,可以读出几个不同的温度。我们应选择哪个角度观察温度 计上的读数作为测得的温度呢?(B ) A、俯视 B、平视 C、仰视 D、斜视 4、我们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A )的水能凝固成(C )的冰,(C )的冰 能融化成(A )的水;(A )的水会蒸发成(E )的水蒸气,(E )的 水蒸气又会凝结成(A )的水。 A、液态 B、动态 C、固态 D、静态 E、气态 F、变态 5、大约在1593年,意大利科学家(D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 A、华伦海特 B、摄尔休斯 C、阿尔伯特 D、伽利略 二、多项选择题。 1、水在自然界有(ACE )三种存在状态。 A、液态 B、动态 C、固态 D、变态 E、气态 F、静态 2、使用温度计前需要弄清楚的问题:(ABCD)

A、这是一支摄氏温度计吗?即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吗? B、温度计上的每一个刻度表示多少度? C、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多少? D、它能测量的最低温度是多少? 3、测量水温的方法:(BCDEF) A、手拿温度计的下端 B、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C、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D、视线与温度计持平 E、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F、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三、填空题。 1、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称为(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物体的(温度)) 可以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2、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3、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 4、物体的冷热也总是在变化着:一杯热水会慢慢地变(冷),而电水壶里的水又在慢慢 地变 (热)。水冷到一定的程度会结成(冰),而电水壶里的水烧开了,又会变成(气) 冒出来。 5、25摄氏度可以写成(25℃),(25℃ )可以读为25摄氏度。 6、零下8摄氏度可以写成(-8℃),(-8℃ )可以读为零下8摄氏度。 7、当环境温度低于(0℃ ),水的温度下降到(0℃ ),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 8、当环境温度高于(0℃ ),冰的温度升至(0℃ )时开始融化;并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 ),直至完全融化成冰。

新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读一读,连一连.(12分) xiànɡɡēn yěpénɡwān jǔ 野像跟弯举朋 二、读拼音,选词语.(16分) 飞鸟日出白云大米公园马车低头火山 bái yún fēi niǎo mǎchēɡōnɡyuán ()()()()rìchūhuǒshān dītóu dàmǐ ()()()() 三、我能选择合适的量词填空.(9分) 只条个朵把 两()狗一()小鸡一()白云 一()朋友三()鸭子一()小河 一()雪人四()雨伞一()红花 四、选字组词.(9分) 木目 ()光()头树()

节()()马耳() 五、我会选.(8分) 坐座 1.这个地方有一()桥. 2.我在小小的船里(). 有友 3.他是我的好朋(). 4.我()一个文具盒. 六、照样子,连句子.(12分) 我在家里游泳. 妈妈在小小的船里吃草. 小羊在水里洗衣服. 白鹅在草地上坐着. 七、读课文,并作答.(10分)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1.上面有()几句话.(一二三四)(2分) 2.小小的船是什么样的?请你用“”在文中画出来.(4分)3.我坐在小小的船里看见了什么?用“”在文中画出来.(4分)

八、读读,背背,写写.(8分) ɡuānɡyīn sìjiàn 光阴似箭, rìyuèrúsuō 日月如梭. yícùn ɡuānɡyīn yícùn jīn 一寸光阴一寸金, cùn jīn nán mǎi cùn ɡuānɡyīn 寸金难买寸光阴. 短文告诉我们过得很快,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阳光时间月亮珍惜时间保护环境) 九、组句,并读一读.(8分) 1.公园玩在我们里 . 2.我家一条门前小河有 . 3.阳光我的家了跳进 . 十、看图写话.(8分)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20分) 1.根据78×421=16,写出一道除法算式是( )。 2.38×( )=54×( )=17×( )=0.35×( )=1。 3.一堆货物,运走了1 4,还剩12吨,这堆货物原来有( )吨。 4.( )吨的45是84吨;512米的( )是1 9米。 5.一个数的45是60,这个数的1 3是( )。 6.录入一份文件,34小时完成了2 5,平均每小时录入这份文件的( )。 7.甲数的14与乙数的1 5相等,如果乙数是100,那么甲数是( )。 8.一辆小汽车每行驶6千米耗油3 5千克,平均每行驶1千米要耗油( )千克,平均每千克油可供小汽车行驶( )千米。 9.一个数的15比它的1 4少10,这个数是( )。 10.在○里填上“>”“<”或“=”。 14÷45○14 38÷52○38 1321÷56 ○ 1321×65 58÷43 ○ 58 116÷43 ○ 3 4 75÷15 7 ○ 75÷715 二、辨一辨。(每题1分,共6分)

1.一个数(0除外)除以假分数,商一定小于被除数。 ( ) 2.如果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6,那么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1 6。 ( ) 3.一件商品,先提价18,再降价1 8,现价与原价相等。 ( ) 4.45÷27=54×27=514。 ( ) 5.一个数与它的倒数的和一定大于1。 ( ) 6.把45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45的12,也就是45×12。 ( ) 三、选一选。(每题1分,共5分) 1.与12÷45结果相等的式子是( )。 A.12÷5×4 B .12÷4×5 C .12÷4÷5 D .12×5×4 2.如果a ,b 是非0的自然数,那么1a ÷b 与1b ÷a 的结果相比,( )。 A.两者一样大 B.1 a ÷ b 大 C.1 b ÷a 大 D .无法确定 3.下列算式中结果最大的是( )。 A.15×3 5 B .15÷3 5 C.35÷15 D .15-35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形成性测试参赛试卷评价等级优良 达标待达标在相应等级上划“√” 一、填一填:(2×20=40分) 1、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 )有没有发生变化。这另一物体我们称为(),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的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也不同。 * 2、运动的快慢需要用( )来判断,就是常说的 ( )。 3、物体运动的方式有:( )、( )、( )、( )。 4、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以上的运动方式。 5、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斜坡的()有关,斜坡越(),小车冲出去的距离越()。 6、小车运动的快慢与()的大小有关,拉力越(),走得越(),拉力越(),走得越()。 二、连线:(2×5=10分)将左右相关的内容用直线相连拍皮球青蛙跳直线运动风车转动转动荡秋千摆动滑滑梯往复运动三、判断题:(2×10=20分) 1、世界上没有完全静止不动的物体。()2、坐在行驶的汽车里,以椅子为参照物,司机动了,方向盘也动。() 3、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没有关系。() 4、在斜坡上滑行的木块是直线运动,小朋友立定跳远时从脚的运动轨迹看属于曲线运动。() 5、运动形式只有一种。() 6、参照物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 7、速度的大小与所用时间没有任何关系。 8、小车的运动只与路面有关。() 9、摆的快慢与摆的质量有关。() 10、公路上的汽车在运动。()四、简答:(4×5=20分) 1、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 2、说出三种物体在做直线运动有例子? 3、你能用什么方法判断月亮是在运动? 4、说一说人们是按照什么给物体的运动方式分类的? 五、动手做:(2×5=10分) 1、思考并填空: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看路旁小树,小树是。当我们站在地上看路旁小树,小树是。我明白了:。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练习题

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测试题(3)姓名得分 一、把同类的物体圈出来(8分) 二、请把一类的东西涂成同一种颜色(8分) 三、把应放在书包里的东西圈出来(8分)

四、圈出一个不同类的东西 (12分) (1) (2) (3) 五、看图说一说,图1和图2怎样分的 (8分) 1. 2. 六、把□涂上红色 , 涂绿色,△涂黄色 (8分)

七、想一想,可以怎样分 (10分) 八、把下面物品的序号填在下面相应的圈里 (10分) 文具 玩具 服装鞋帽 2.怎样放合适呢?(用线连一连 8分) (7) (8) (9) (10)

九、数一数、分一分,你能想出几种分类方法(10分) 十、下面这些动物你认识吗?它们各有几只脚?会游泳的是哪几个 号?请把动物编号写在相应的圈内。(10分) 十一、拓展题(接着画,10分,不计入总分) △●△●●△●●●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3 一、填一填。 1、在1、0、3、4、 2、5、10、8、7、6这些数中,一共有()个数,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比7大的数有(),比3小的数有(),从右数第6个数是()。 2、写出7后面连续的6个数()、()、()、()、()、()。 3、16中的“6”在()位上,表示()个()。 4、写出下面各数 十六()十一()十九()十四()十七()二十()十二()十八() 5、从14数起,第6个数是()。 6、与14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7、①比7大而又比11小的数有(),共()个。 ② 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再去掉5就是()。 ③ 16在()和()中间,19的前面是(),11的后 面是()。 二、做一做: 从前往后数,小红排在第7位,从后往前数,小红排在第5位,请问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位小朋友?

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说明: 1、本试卷分卷一和卷二,卷一为选择题共20个小题(1--20),卷二为非选择题(21---28)共8个小题共60分: 2、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N---14 O---16 P---31 S---32 3、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 1、下列用水方法中,会造成浪费的是() A.用口杯接水刷牙 B.为了节约时间,一两件衣服就用洗衣机洗 C.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或循环利用 D.改漫灌为喷灌、淋灌或滴灌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混合体 B.食盐水 C.海水 D.汽水 3、由电解水的有关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①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②水中有氢气和氧气 ③电解1体积的水可以得到2体积的氢气和1体积的氧气 ④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4、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D.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不运动5、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A.水分子运动速度快,撞开壶盖 B.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隔增大,体积膨胀 D.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后粒子数目增多 6、小明在做过滤操作时,在老师给他的仪器中,他认为还缺少一种,其中老师给的仪器主要有:漏斗、烧杯、滤纸、铁架台,那么他认为缺少的仪器是() A.小烧杯 B.玻璃棒 C.药匙 D.长颈漏斗 7、在荷塘边经过,能闻到阵阵清香,是因为()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有质量 C.同种物质分子性质相同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8、下列过程中物质的分子发生改变的有() A.酒精灯忘记盖帽,长时间酒精变少 B.将蔗糖溶入水中形成有甜味的糖水 C.煮饭时,火过猛饭被烧焦 D.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小于200mL 9、有下列操作,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单元检测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48×230的积是()位数,510×30的积的末尾有()个0。2.根据第一道算式的结果,写出其他算式的得数。 125×4 =500 125×12 =() 125×16 =() 1250×8 =(1250×4 =() ) 3.某班有59人去春游,每人的车费和门票费共计198元,一共大约要准备()元。 4.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从甲地到乙地一共行驶了5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千米。本题是已知()和(),求(),数量关系是()。 5.186×47的积的个位是(),425×60的积的末尾有()个0。6.如果口算45×19,可以先口算45×20=(),然后再减去()个45,最后结果是()。 7.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1)48×69=69×48() (2)32×25×4=32×(25×4)() (3)25×(40+8)=25×40+25×8()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6分)

1.计算450×20时,先算45×2得90,再在90的后面添两个0,得9000。() ) ( .运用乘法运算律就一定能使运算简便。2. 3.乘法的估算结果比实际结果都小。() (0,积的末尾就有几个0。) 4.两个乘数的末尾共有几个() /5.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75千米,记作75千米时。 6.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了170千米,这辆汽车的速度是340千米/时。()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填在括里)(每题1分,共5分) 1.503×50的积中间()。 A.只有一个0 B.有两个0 D.有三个C.没有0 2.230×470的积是23×47的积的()倍。 A.10 B.100 D20 .1000 C.3.最大的三位数与比最小的两位数大1的数的乘积是()。A.99909 B.99009 D.10989 C.1009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我的判断(对的打√,错的打×20分) 1、一些物质(食物、石油、煤等)中贮藏着能量,并且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释放出来。(√) 2、能量储存在燃料中而食物中没有能量。(×) 3、只有电才能向其他能量转化。(×) 4、磁铁有南极和北极,而电磁铁没有南极和北极。(×) 5、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以改变,通过增加线圈的圈数和电池的数量能够增强电磁铁的磁力。(√) 6、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量,离不开能量的转化(√) 7、煤是由亿万年前的植物经过复杂变化而形成的,可以通过煤的特点和地层特点推测出来。(√) 8、风、流水、电、汽油都具有能量。(√) 9、电能只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 10电磁铁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 二、我的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30分) 1、、磁铁能把下列哪种物体吸起来。(①) ①、回形针②、玻璃杯③、铝锅 2、改变(③)不会改变电磁铁的xx。

①、电池的正负极②、线圈绕线方向③、线圈的圈数 3、"条形磁铁的哪部分磁性最强。(①) ①、两端②、中间 4、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②)没有关。 ①、线圈圈数②、线圈的缠绕方向③、线圈中电流的强度 5、"可以改变小电机的转子转动方向的是(①) ①、电池的正负极的接法②、磁铁的数量③电池的数量 6、和运动有关的能量叫(②) ①、化学能②、机械能③、光能 7、电池是把(③)或光能转化成了电能 ①、声能②、热能③、化学能 8、煤所具有能量最初来源于(③) ①、植物②、动物③、xx 9、电灯也是一个能量转化器,它能把电能转化为(①) ①、光能②、机械能③、磁 10、"1820年,丹麦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②) ①、电磁铁有xx②、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三、我的探究(32分) 1、可能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 (1)我的假设: 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有: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最新】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带答案|人教版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下面是三(1)班期末检测成绩统计表。 1.三(1)班共有学生69人。() 2.三(1)班学生语文成绩不及格的人最少。() 3.三(1)班语文及格的人数比数学及格的人数要少。() 4.语文成绩良好的人数比数学成绩良好的人数多2人。() 5.三(1)班语数都及格的有6人。() 二、下面是小猴、小兔、小狗摘的水果记录表。(每题4分,共12分) 1.小兔摘的()最多,()最少。 2.()摘的橘子最多,()摘的桃最少。 3.小狗一共摘了()个水果。 三、某商场今年6、7月份家电销售情况如下表。(每题3分,共15分)

1.7月份什么家电销售量最多?什么家电销售量最少? 2.这两个月电视机的销售量相差多少台? 3.这两个月什么家电销售量最好?一共有多少台? 4.从6月份到7月份,()的销售量增加得最多,()的销售量减少了。5.如果你是商场的经理,8月份你会怎么进货? 四、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14分) 438÷6=△908÷3= 400÷9=△553÷5= 五、下面是三(1)班同学动手操作的得分情况。(1题6分,4题4分,其余每空2 分,共18分) 第一组同学的成绩

姓名杨涛刘刚沈阳黄楠 成绩96889778 第二组同学的成绩 姓名陈新张力李欢夏天 成绩75949691 1.将上面的两个表合并成一个统计表。 2.第一组得优的有()人,及格的有()人。 3.第二组得优的有()人,得良的有()人。 4.如果三(1)班一共有这样的9组,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六、下面分别是三(1)班和三(2)班书屋图书情况。(2题4分,其余每题6分,共 16分) 三(1)班书屋图书情况 种类连环画故事书科技书 数量/本304510 三(2)班书屋图书情况 种类连环画故事书科技书 数量/本451540 1.请根据上面的信息完成下表。

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好卷》第三单元 达标测试卷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基础达标。(38.5分) 1.用“\”划去加点字错误的读音。(4.5分) 伐.木(fàfá)缩.成(suōsù)拆.了(chìchāi) 咱.们(zázán)应.答(yīnɡyìnɡ) 悲.哀(fēi bēi) 诱.人(yòu xiù)稍.息(shāo shào)跺.脚(duǒduò) 2.减一减,变成新字再组词。(6分) 界-()→()()棕-()→()() 招-()→()()砍-()→()() 教-()→()()伸-()→()() 3.正确书写词语。(8分) fǔ zi kě lián lěnɡ jìnɡ pīn mìng zhēnɡ yǎn dǎ sǎo liú lèi méi yóu 4.填上合适的量词。(4分) 一()煤油灯一()大石板 一()椅子一()叶子 一()手推车一()大树 一()种子一()小鸟 5.连一连。(4分)

细细的冬天紧紧地跑 高大的地毯费力地叫 漂亮的树偷偷地包裹 寒冷的根拼命地看 6.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4分) ()嚼()咽()先()后 七()八() 四()八() (1)下课了,同学们____________地奔向操场。 (2)妈妈说,吃饭时要____________,不能吃得太快。 (3)我们虽然来自____________,但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4)参加竞选的人心里都____________的,等待着竞选的结果。 7.句子训练。(8分) (1)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①鸟儿像山谷里飞去。 ②小明起来穿上衣服和书包就出门了。 ③我知道的童话故事有《去年的树》《格林童话》《在牛肚子里旅行》 和《一块奶酪》等。 (2)按要求写句子。 ①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改成“把”字 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21分) 1.指南针是用来的仪器,它是利用的性质制成的。 2. 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电池数目相同,线圈圈数多的电磁铁磁力。线圈圈数少的电磁铁磁力。 3.电磁铁也有两极,一级为极,一级为极。电磁铁的两极随的方向和连接电极的不同而变化。 4.蓄电池充电时是把能转化成了。 5.普通电池的能也可以转化成电能。 6.由和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电磁铁有和。 7.转向器的作用是电流,并电流方向。 8.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有关,电池少则磁力,电池多则磁力。 二、选择题(10分) 1.磁力大小和()有关系。 A变流B电压C电阻 2.摩托车要运动起来,需要使用汽油中的()。 A热能B机械能C化学能 3.下列属于机械能的是()。 A生能B光能C动能 4.电磁铁和磁铁相比,其优点是()。 A有磁力B有两级C两极和磁力大小可以改变 5.与电磁铁磁力大小无关的是()。 A使用的电池数量B线圈圈数C通电时间 三、判断题(5分) 1.切断电源后,电磁铁的磁性马上消失。() 2.各种能量的转化都需要一定的装置。() 3.石油天然气,煤是新能源。()

4.食物里面不能储存能量。() 5.电磁铁是一种将磁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四、连线题(4分) 把下列物品与其使用的能量形式连起来。 A电池1太阳能 B核电站2化学能 C风力发电机3原子能 D太阳能热水器4机械能 五、简答题(4+3+3=10分) 1、下图是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什么? 2、列举生活中可以节约能源的好习惯。 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1[带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如果一栋楼房有28层,每层住4户,那么3栋这样的楼房共住()户.A.336B.300C.172D.136 2.10箱水果,每箱重105千克,用载重1吨的卡车来运,能不能一次运走()A.能B.不能C.无法确定 3.下列两个数相乘最接近1200的是() A.489×3B.148×9C.621×2D.489×9 4.下列算式中,与27×30结果相同的是() A.3×27B.30×27C.26×3 5.下面的算式中积是三位数的是() A.28×59B.39×19C.31×41 6.从小明家走到学校的距离是498米,他往返一趟约有() A.1千米B.900米C.1000千米 7.下面的算式,得数一定大于1800的是() A.5×298B.9×217C.587×3 8.219×5的积是()位数. A.二B.三C.四 9.180×5的积的末尾有()个0. A.一B.两C.三 10.下列口诀中,只能用来计算一个乘法算式的是() A.二三得六B.三四十二C.八九七十二D.七七四十九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1.在计算7□0×5时,要使积有两个0,□最大应填 12.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使各式的计算结果都在300到500之间.263+ 1810÷ 17× 13.最大的两位数的4倍是,3个259的和是. 14.□57×3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 15.(1)一个三位数乘9积最多是位数.

(2)32是8的倍;190比105多 16.横线上最大填几? ×5<36×7<44 ×4<37 ×8<26. 17.横线里最大能填几? ×5<47 8×<75 70>8×. 18.横线里最大能填几. 6×<50;×7<25;×9<52. 19.横线里最大能填几? ×6<498×<63×5<44. 20.横线上最大能填几. 7×<50;×9<25;×8<5 2. 三.判断题(共10小题) 21.一个数中间有0,与任何数相乘,积的中间就一定有0.(判断对错) 22.320×9与32×90的积相等..(判断对错) 23.240×25的积的末尾有两个0.(判断对错) 24.爸爸出差回来为家里的每个人都买了礼物,共4件,其中最便宜的101元,最贵的199元,那么这4件礼物的总价在500元到800元之间.(判断正误) 25.一个因数的中间有0,则积的中间也一定有0.(判断对错) 26.580×5的积末尾有1个0.(判断对错) 27.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或四位数..(判断对错) 28.两个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一定有几个0..(判断对错) 29.用竖式计算582×3,当3与8相乘时,表示3个80是多少.(判断对错) 30.任何数乘0都得0.(判断对错) 四.解答题(共10小题) 31.1架飞机可以载客280人,3架这样的飞机可以载客多少人?

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

第三单元检测卷 说明:本卷共四大题,24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 总分 得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水B.铝C.红磷D.氯化钠 2.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A.原子比分子小 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 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D.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3.下列元素名称与其对应的元素符号完全正确的是() A.金Ag B.氖Ne C.氯cl D.钙Cu 4.豆类、动物的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A.原子B.分子C.元素D.离子 5.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6.某粒子核内所含的核电荷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该粒子一定是() A.原子B.分子C.阴离子D.阳离子

7.下列化学符号表示2个氧原子的是() A.O2B.2O2C.2O D.O2- 8.对Fe3+、Fe2+、Fe三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等质量的三种微粒含有的质子数相等 A.①④⑤B.①③⑤ 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 9.法国里昂的科学家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它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下列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显电性 B.相当于一个氦(相对原子质量为4)原子的质量 C.失去一个中子后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D.元素周期表中目前没有它的位置 10.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A B C D 实 验 现象 用扫描隧道 显微镜获得的苯 分子的图像 品红加入水 中后整个液体变 为红色 水分子在不 同温度下的运动 情况 50mL水和 50mL酒精混合 后的体积小于 100mL 解释 分子的质量 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总是在 不断运动着 常温时分子 不运动,加热时 分子才运动 分子间有间 隙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先在A、B、C中选择一个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填一填。(4题6分,其余每空1分,共17分) 1.用简便方法计算136+258+64,要先算(),这是根据()律。 2.计算648-289-11=648-(),这里运用了()的性质。3.计算125×32时,可以转化成125×()×()使计算简便。4.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在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 (1)175+264+225+136=()() (2)(75×5)×=75×(×2) (3)(125+50)×8=+ (4)500-233-67=() (5)1200÷24÷5=() (6)630÷35= 5.在里填上“>”“<”或“=”。 34×10234×100+2 478-(209+178)478-209+178 25×3225×30×2 5000÷125÷85000÷(125×8) 6.妹妹读一本425页的故事书,第一天读了126页,第二天读了174页,第三天把这本书读完了,第三天读了()页。 二、辨一辨。(每题1分,共5分) 1.389-175+125=389-(175+125) () 2.580-87+80=580-80+87 () 3.125×(8×6)=125×8+125×6 ()

4.68×98+2=68×(98+2) () 5.250÷(25÷5)=250÷25×5 () 三、选一选。(每题1分,共5分) 1.25×8×4×125=(25×4)×(8×125)运用了()。 A.乘法结合律B.乘法分配律 C.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2.907-199的简便算法是() A.907-200-1 B.907-200+1 C.907-100-99 3.下列式子中与45×99结果相等的是() A.45×100-1 B.45×100+45 C.45×100-45 4.计算720÷16的简便方法是() A.720÷8×2 B.720÷8+720÷2 C.720÷8÷2 5.李阿姨和张阿姨去批发大枣,每千克大枣38元,李阿姨批发了15千克,张阿姨批发了5千克。李阿姨比张阿姨多花()元。 A.760 B.380 C.532 四、算一算。(1题8分,2题18分,共26分) 1.直接写得数。 87+99=38+64+62=21×4×25=25×32=540÷36=123-23-75=152+34-52=74÷37×2=

【强烈推荐】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4、说说黄河水变黄的原因,我国为什么要治理黄河? 5、说说河流各段的岩石会有什么不同? 6、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形成了什么,为什么? 7、哪些力量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8、人类的哪些行为造成了地表的破坏?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地表不受破坏? 9、侵蚀有什么危害? 10、生物会对岩石造成什么影响?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及答案

2、腐殖质:土壤里含有一些可以燃烧的东西,主要是土壤里动植物肢体腐烂以后变成的,叫做腐殖质。 3、侵蚀: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带走了,这就是侵蚀。 4、冰川:地质学家把在地表缓慢移动的大冰体称为冰川。 三、问答题: 1、地震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危害? 地震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形成的,它能引起地裂、水灾、火灾等。 2、引起岩石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主要有①冷和热的作用②水流的作用③植物的作用④动物活动的作用。 3、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 土壤是由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构成的。 4、说说黄河水变黄的原因,我国为什么要治理黄河? 黄河在流经黄土高原时,因为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覆盖着黄土,没有树,没有草,下大雨时,雨水秀容易把黄土冲下山坡,流入黄河,黄河里的泥沙多起来,水就变黄了。 因为黄河流到下游,流速变慢,水中泥沙沉积到河底,使河床越来越高。在雨季水大时,非常容易泛滥成灾,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5、说说河流各段的岩石会有什么不同? 河流上游往往布满了大石头,中游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 6、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形成了什么,为什么? 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容易形成平坦辽阔的冲积平原。因为大江大河的下游,水流流速减慢,起到了沉积作用。 7、哪些力量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一是地球内部力量,如火山和地震等会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二是来自地球的外部力量,如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也会改变地形地貌。 8、人类的哪些行为造成了地表的破坏?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地表不受破坏? 人类自身的活动如破坏植被、过度放牧等,都加剧了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应该适度开采矿产,妥善保护植被。 9、侵蚀有什么危害? 侵蚀会让土地支离破碎,形成的山洪冲毁房屋,冲毁道路,引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10、生物会对岩石造成什么影响? 植物的种子落进岩石缝隙中,生根发芽后,植物根系的膨胀作用会使岩石破碎产生风化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