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洋地质普通地质学考试复习资料

海洋地质普通地质学考试复习资料

海洋地质普通地质学考试复习资料
海洋地质普通地质学考试复习资料

海洋地质学

普通地质学:

实践意义:

1指导人们寻找矿产资源,能源和水资源

2查明地震,火山爆发,山崩,地滑,洪水,风沙,地面的沉降等自然灾害的形成规律,指导人们与这些自然灾害进行有效的斗争.

3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

三地质学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 历史恢复归纳为主野外调查

传统野外调查的工具老三套:(锤子,罗盘,放大镜)

现代三件(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手持GPS)

主要任务:确定地质体之间的关系,确定地质事件发生的时间关系,采集典型的野外标本.

室内研究:

对岩石样品各种物理,化学指标的分析.,各分支学科的分析内容有很大的差异,如构造地质学通常要测地质事件发生时间,构造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等;岩石学通常要分析岩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及其同位素特征等;石油地质学通常要分析孔隙度,渗透率,有机质含量和种类等.样品分析的精确度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地质学研究所使用的通常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仪器,常用仪器有等离子质谱仪,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等.还会用到一些辅助工具来扩大人类的观察能力,如偏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以及广泛使用计算机.

2工作程序:

证据---推理---模拟---结论

证据:将野外的,室内的,前人的和相关学科的成果等各方面获得地质信息都综合起来,并且分门别类,去伪存真.

推理:用合理的地学过程将所获得资料串联起来,对地质过程有个初步认识.

模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对推理过程进行模拟,再现地质过程的原貌,这也是结论是否成立的有力证据.

结论:地质学的许多研究属于归纳式的科学. 质的飞跃

3原则:

将今论古------1830~1833年英国地质学家赖尔(Charles Lyell)出版了第三卷本的<<地质学原理>>,把理智带进了地质学.赖尔从三个基本点出发:

一: 改变地球面貌的力在全部地质历史中就其性质和强度看是一样的,即同一性原则.

二: 这些力的作用缓慢,但从不间断;

三: 这些缓慢的变化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的积累,就导致了地球面貌的巨大变化.

(赖尔学识思想的重要意义在于使地质学的研究发生了质的飞跃,英国地质学家盖基概括的一句格言: 现在是了解过去的一把钥匙.

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

4基础:

均变说: 地壳的演化和发展是渐进的.在各个方面,古今都是一致的,即现今所能观察到的地质作用过程在过去也是以这种方式起作用的,地球发展有一定阶段性,是不可逆的,现今不可能是过去的简单重复.

X灾变论: 将地壳的演变和发展归于某些超出现在经验和知识范畴的短暂猛烈,多少具世界性规模的激变事件.

以古论今

The past is the key to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四地质学的特点

1.归纳式的逻辑推理

2.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尺度

3. 结论的不确定性

第一章

§第一节地球的基本特征

一地球的表面形状及形态

1形状: 旋转椭球体,外形呈现梨形,根据人造卫星的资料分析,地球南极与标准旋转椭球体相比约缩进30米,北极则凸出约10米.

赤道半径:6378.160KM 两极半径:6356.755KM: 扁率:1/298.25

2 地球的地表形态:

可明显分为陆海两部分:

1) 大陆地势----线状山,面状原(平原,高原)

山: 断块山,褶皱山(成因)

低山500---1000米; 中山1000----3500米

高山>3500米(高程)

丘陵: <500米相对高差200米以内原: 平原高原裂谷:

2) 海底地势

海岭

洋脊(正在活动的海岭,伴有地震)两侧较低,中间高,中心最高部位有一条巨大裂谷

海槽:海底中的长条型洼地

海沟:较深,边坡较陡的海槽,最深度达6000米,是地球表面最低的地段

大洋盆地(深海丘陵,深海平原)

岛屿

海山:大洋底比较孤立的水下山丘

岛屿与海沟及大陆边缘地形(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

二地球的物理特征.

1 密度和压力

平均密度为5.518g/cm3, 实测地表岩石的密度为2.27---2.8g/cm3, 地球内物质密度不均匀.地内各圈层间的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某些层圈处的密度变化尤为明显.地心处可达13.0g/cm3.压力等于上覆荷重量

2 重力

物体所受地心引力和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合力.在离心力最大的赤道处,其大小也仅有重力1/298, 因而,可视为地心引力

*重力异常:正异常,负异常

地壳的重力异常:

如果以十分接近地球大地水准面形状的扁球体代表地球,并假设地球内部的物质呈同心层状分布,每一层密度均匀。这时可以求出地球上不同纬度的理论重力值

计算公式:

g=978.049x(1+6.00528895sin2θ-0.00002462sin4θ)

θ----纬度

这样求得的重力值称正常重力值。但实际在地面某点用重力仪获得的重力观测值与该点的正常重力值常常存在偏差,这种偏差称重力异常。

重力异常的影响因素:

1)高度:地面观测点并不在大地水准面上,两者有一定高度,观测点位置越高重力值越小;2)中间层密度,地面观测点与大地水准面之间的剩余物质所产生的附加重力值;

3)地形,周围山体对测量点的引力

进行上述三个影响因素的校正称为布格校正(由法国大地测量学家布格所提出)布格校正之后仍然存在异常称为布格重力异常,

进行三种校正后的重力观测值–正常重力值=布格重力异常

3温度:

外热层:

常温层:

内热层:

4 磁性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场

地磁极与地理极不重合,其间有11度的交角,且不停移动变化。

地磁要素:磁偏角,磁倾角,磁场强度

磁偏角是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间的夹角。

磁倾角是指磁力线与水平间的夹角(磁倾角在赤道为0度,向南北极逐渐增大,在磁南北极为90度,利用这一特性,通过研究岩石剩余磁场的特征可以确定岩石形成时的古纬线等)

磁场强度是指单位正磁极受力大小

磁异常:正异常,负异常

*磁异常

一个地区或地点的磁异常可以通过将实测地磁场进行变化磁场的校正之后,再减去基本磁场的正常值而求得。

如果所得值为正值称正磁异常,为负值称负磁异常。自然界有些矿物或岩石具有较强的磁性,如磁铁矿,铬铁矿,钛铁矿,镍矿,超基性岩等,它们常常能引起正异常。因此,利用磁异常可以进行找矿勘探和了解地下的地质情况。

地球磁场会对居里面之上的地壳上层产生影响,使岩石获得磁性。并使岩石的磁化方向与岩石形成时的地磁场方向一致。通过对岩石剩余磁场及岩石形成历史的研究发现,地球的磁场曾经不止一次的发生重大的改变,甚至是南极变成了北极,北极变成了南极,也就是发生了地磁场的磁极反转。

三地震波与地球

1 面波

主要在地表传播,能量最大,波速约为3.8千米/秒,低于体波,往往最后被记录到。面波实际上是体波在地表衍生而成的次声波。

2 体波

体波是地球内部信息传递的载体,可以穿过地球的内部。体波分为纵波(P)和横波(S).

(1) 纵波

纵波是通过介质的体积变化即挤压和拉伸传播的,在固液气态介质中均可传播,

速度最快

(2)横波

横波的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通过介质的形态变化而实现,又称作剪切波,只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

3 地震波波速

地震波在地内的传播速度取决于物质的密度和弹性。

公式中,Vp为纵波速度,Vs为横波速度,v为介质的体变模量,μ为介质的切变模量,ρ为介质的密度。

地震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弹性模量成正比,与介质的密度成反比;从公式中还可以看出,波速一定时,介质的弹性模量与密度成正比,实际观察结果显示,地球内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加快的,这表明密度大的物质其弹性模量也加大。从公式中还可以看出,当μ为零时,Vs也等于零,由于液体的切变模量为零,因此横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

在各层圈分界面处,传播速度会发生突变。当遇到不同的物性界面时,地震波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主要是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特征,尤其是地震波的波速变化。

§第二节地球的内部圈层和结构

一内部圈层

大气地壳地幔地核

二物质组成

地壳主要是由岩石组成。

地幔主要由超基性岩浆组成,成份很难直接确定。

地核的密度高达13.5×103千克/立方米,它的物质组成曾是令地质学家困惑的事情。最后陨石给了我们启示,固态铁、镍是内核的主要成分。

§第三节地球的物质组成

一、地壳的化学元素

1、1)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称为元素

2)具有不同原子量的同种元素的变种称为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核不稳定,会自行放射出能量,具有放射性。

稳定同位素:不具放射性

2 地球的平均化学成分

Fe 39.76、Si 14.53、Mg 8.69、Ni 3.16、Ca 2.54、Al 1.79、S 0.64、Na 0.39、Cr 0.20、

P 0.11、Co 0.23、K 0.14、Ti 0.02

组成地球的八种主要化学元素及其百分比含量

元素O Fe Mg Si S Ni Ca Al

百分比30.25 29.76 15.69 14.72 4.17 1.65 1.64 1.32

3地壳物质组成

地壳的平均化学成分与地球的平均化学成分有较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硅、铝、钠、钾等轻元素的丰富较高,8种主要元素占地壳总量的99%以上。

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称为元素的丰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平均质量分数%)称为克拉克值。

主要元素:O Si Al Fe Ca Na K Mg

组成地壳的8种主要化学元素及其百分比含量

元素氧硅铝铁钙镁钠钾

百分比46.50 25.70 7.65 6.24 5.79 3.23 1.81 1.34

地壳中的元素在极少情况下是以单质存在(如自然形态、金刚石等),绝大多数情况是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的。

不管是单质还是化合物,他们通常是以独立矿物的形式在地壳中存在的,并构成地壳的主体---岩石。

极少数的微量元素,由于他们的丰度很低,很难以独立矿物的形式存在,这些元素通常以类质同像的形式或胶体吸附的形式存在于其他矿物中。

二矿物

矿物的概念

1自然产出且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排列有序的均匀物质;化学成分一定,并可用化学式表达

2种类很多3300种以上

按来源

原生矿物: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组成结构的原始成岩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经物理、化学风化作用,组成性质发生化学变化,形成的矿物

按内部结构

结晶矿物:指各种原子在三维空间有序地重复排列的矿物。

非结晶矿物(又称无定形矿物):指原子作无序或短程有序排列。无法用X射线或电子衍射检测其晶体结构的矿物或其他固态物质。

按质点排列方式

均质体:未结晶的物质(如玻璃),由于质点无序排列,经常表现出各向同性的特点,称为均质体。

非均质体:几乎所有的矿物的物理特征(导热性、导电性、硬度、光性等)都会表现出某一个方向具有某种特殊的性质,不同的方向则具有不同的性质(即各向异性),被认为是非均质体。

常见矿物及鉴别特征

1、石墨(C)

六方板状晶体,常呈鳞片状或致密块状,土状集合体,铁黑至钢灰色,条痕为亮黑色,金属光泽,不透明,片状解理极完全,硬度低(1--2),相对密度低,有滑感,易污手。

2 石英

石英石最常见的矿物之一。颜色种类多,常见颜色为乳白色,硬度7,贝壳状断口断口具脂肪光泽;

无色透明的晶体为水晶,透明,具有玻璃光泽。因内含杂质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从而形成各种瑰丽的水晶。

含有锰离子的石英---紫水晶

含有有机质的石英---烟水晶

二氧化硅胶体沉积而成的隐晶质矿物,白色、灰白色者---玉髓

二氧化硅胶体沉积而成的隐晶质矿物,白、灰、红等不同颜色组成的同心层状---玛瑙

正长石:钾长石,肉红色,晶体为短柱状,常具有卡斯巴双晶,硬度6.

斜长石:板状或粒状,灰白色,硬度6.5左右,具聚片双晶(细而长的双晶纹)。

辉石:绿黑色,短柱状或近似粒状,硬度5--6,玻璃光泽。

角闪石:黑绿色,长柱状或近似细长条状,硬度5--6,玻璃光泽

白云母:无色,片状,具弹性,硬度2--3,极完全解理。

黑云母:黑色,片状,具弹性,硬度2--3,极完全解理。

橄榄石:橄榄绿色,立方形晶粒,断口常为贝壳状,硬度6.5--7。富含铁。

方解石:晶体菱形,乳白色,完全解理(锤击成菱形碎块得名方解石)硬度3,与盐酸强烈冒泡。无色透明者称冰洲石。

白云石:结晶形状和解理同方解石,晶面和解理面弯曲(方解石为平直),其粉末遇盐酸冒泡但很微弱。

石膏:晶体为纤维状,板状等,白色,硬度2,完全解理。

赤铁矿:常呈鲕状、肾状,颜色为赤红色,条痕为樱红色;半金属光色,无解理,无磁性。褐铁矿:常呈肾状、土块状,颜色呈褐色至黑色,条痕比较固定为黄褐色,半金属光泽到土块光泽。

磁铁矿:致密状、块状集合体,铁黑色,条痕黑色,半金属光泽,硬度5.5--6.0,无解理,具磁性。

高岭石:致密细粒状、土状集合体,白色或浅红色,硬度1,比重2.6,具粗糙性,加水有可塑性。

蛇纹石:绿色并具有数种颜色条纹,磨光后似蛇皮,有橄榄石变化而成。

红柱石:单晶呈柱状,集合体呈放射状,灰白色,肉红色,俗称菊花石,玻璃光泽,硬度

6.5--

7.5

矿物的鉴别方法:

光学方法:将矿物制成薄片,运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确定矿物类别;这种方法比较先进,但易受仪器限制。

化学方法:有些矿物和化学试剂反应来加以鉴定,如方解石,白云石等

物理方法:用矿物的一些物理性质来区分矿物,这时最简单实用的方法,是我们在野外鉴定的主要方法,这些物理性质主要有:

1 形态单体集合体

单向延展短柱状、针状纤维状

双向延展片状、板状鳞片状

三向延展立方状粒状、块状

放射状、晶簇、肾状和结核状、鲕状和豆状、钟乳状等

例:片状(云母)肾状(赤铁矿)鲕状(赤铁矿)立方状(萤石)板状(石膏)致密状(高岭石)短柱状(正长石)

2 颜色矿物的颜色是最容易引起注意的,分为三种:

自色-------矿物本身所固有的颜色(赤铁矿、孔雀石、褐铁矿)

它色--------矿物中混入杂质,带色的气泡所导致的颜色。(如水晶)

假色--------由矿物表面氧化膜(如斑铜矿)、光线干涉等作用引起的颜色。

3 条纹矿物粉末的颜色。

我们将矿物在白瓷板上刻划后留下粉末的颜色。

它可以消除假色,减弱它色,保存自色,但矿物硬度一定要小于白瓷板。

4 光泽矿物表面对光线反射所呈现出的光亮。

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光泽

金属光泽:具有金属的光亮,如黄铜矿、黄铁矿

非金属光泽又可细分:脂肪光泽:如石英断口

玻璃光泽:如方解石、正长石

珍珠光泽:如白云母、滑石等

金刚光泽:如金刚石等宝石的磨光面

丝绢光泽:如石棉

5 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的能力。摩氏硬度级,Friedich Mohs 1822年提出奥地利矿物

学家,相对硬度为:

硬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矿物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金刚玉金刚石

在野外工作中:指甲2.5 铜板3.0 小刀5.5 玻璃5.5 钢锉5.5

6 解理:晶体受到外力打击时能够沿着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平面(解理面)的能力。

可分为:极完全解理云母

完全解理方解石

中等解理正长石

不完全解理磷灰石

极不完全解理石英

7 断口:矿物在受力后并不沿一定的方向破裂,而是形成不规则的破裂面,这种破裂面称

为断口。常见的断口形态有贝壳状、锯齿状、羽状、和不规则状等。

三岩石

矿物在地质作用下所形成的集合体称为岩石。

单一矿物组成岩石:大理石由方解石组成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矿物组成(多数):花岗岩有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组成

岩石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石的化学成分:

指构成岩石的10种主要元素的氧化物SiO2 Al2O3 Fe2O3 FeO CaO MgO

MnO Na2O K2O TiO2 对于难以确定其矿物成分的岩石,通常采用岩石的化学成分来确定岩石的种类。

岩石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岩石的物质成分,以及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特征,相同的岩石有时在颜色上会有很大的差异,对于沉积岩而言,岩石的颜色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其沉积时的环境.

岩石的构造:构造是岩石中由于物质组成的差异或结构的差异所反映出的外观的总体特征, 如块状构造,气孔状构造,层状构造,片麻状构造等.

第二章地质年代

一相对年代的确定

二绝对地质年代

三地质年代表

概念

地质年代-------------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

相对地质年代-------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绝对地质年代--------地质体形成或事件发生距今有多少年

地层--------------------在一定地质时期内所形成的层状岩石(含沉积物)

一相对地址年代

地层层序律(主要针对沉积岩)

1)叠置原理:先沉积的一定位于底层的下部,后沉积的一定位于上部,由此可以确

定沉积时间的先后顺序

2)原始连续性定律:沉积过程中如果没有干扰因素,则原始的沉积地层一定是连续

的。

3)原始水平性定律:在原始条件下形成的沉积地层一定是水平的。

化石-----埋藏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称为化石。

生物层序律:

1)地层越老,所含生物越简单,反之亦然。

2)不同时代的地层有不同的化石组合

生物地层学研究中最主要是选择那些在地质历史中存在时间比较短、演化快、分

布范围广的古生物化石-----标准化石,以提高对比的可靠性。

判断:岩石产生的先后顺序?

切割律-----侵入者年代新,被侵入者年代老,适用于交切关系或包裹关系。

二绝对地质年代

单位年:在人类找到合适的定年方法之前,季节-气候法,沉积法,古生物法,海水含

盐度法等,不同学者得到不同的结果,和地球实际年龄有很大区别。

放射性同位素的方法;

半衰期:

式中λ为衰变常数,t 为含有这一元素的矿物晶体的年龄,N为剩下的放射性元素(母体同位素)的总量,D为衰变产物(子体同位素)的总量。

自然界放射性同位素种类很多,能够用来测定地质年代的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较长的半衰期,那些在几年或几十年内就衰变殆尽的同位素是不能使用的

2)该同位素在岩石中有足够的含量,可以分离出来并加以测定。

3)其子体同位素易于富集并保存下来。

同位素定年方法主要有;U-Pb法,钾-氩法,Rb-Sr法,C-N法等。

三地质年代表

1881年,地质历史分为四个代:太古代---最古老的生命

古生代---古老的生命

中生代---中等年龄的生命

新生代---新生命的开始

后来进一步完善:

地质时代单位地层单位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不同学者的地质年代表会在绝对年代上有区别。

纪是基本的地质年代单位,其名称大多是最早的研究地区或民族名称,中文纪的名称一

般沿用日本的译名,一般采用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作为符号,个别因为重复而采用其它符号。

第三章地质运动与地质构造

一、构造运动

概念:构造运动是由于地球的内部平衡遭到破坏所引起的地壳或岩石圈的运动,其能量来自于地球的内部,是内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形式之一。

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构造运动的速率和幅度:速率有快有慢,幅度也有大有小。

构造运动的周期性:不均匀,时而激烈,时而平静,周期长短不一,有6—10亿年,

也有几百万年。

构造运动的空间分布:全球规模的活动带有三条:环太平洋构造带,特提斯构造带,

大洋中脊带。

二、地质构造

概念:岩石变形和变位的产物称为地质构造。

(一)层状岩石的产状

产状:岩层在地壳中的产出状态,包括他们的形状和空间位置。

水平岩层,倾斜岩层

产状要素:走向:倾斜岩层同假想水平面的交线称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也就是倾斜层面在水平面上的延伸方向,称为走向。

倾向:在岩层层面上与走向线相垂直的向下延伸的线称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投影所指的方向。

倾角:倾斜线在假想水平面上投影间的夹角

(二)褶皱构造

岩石在受力后发生连续的弯曲变形

褶皱的基本类型:背斜(向上拱起),向斜(向下弯曲)

褶皱要素:轴面:将褶皱分成大致对称的两部分的面

核:靠近轴部的中心部分

翼部:远离轴面的两侧部分

枢纽(褶皱轴):轴面同岩层岩的交线

转折端:泛指褶皱岩层两翼互相过渡的弯曲部分

褶皱类型

根据褶皱轴面的产状

(1)直立褶皱

对称褶皱:两翼岩层的形态呈对称分布;

不对称褶皱:两翼岩层的形态呈不对称分布

(2)歪(倾)斜褶皱: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斜方向相反

(3)倒转褶皱:褶皱中有一翼的岩层发生倒转,两翼岩层向同一方向倾斜

(4)平卧褶皱:褶皱的轴面呈近水平状态

(5)翻卷褶皱

根据褶皱的不同形态

尖棱褶皱

梳状褶皱

拱状褶皱

箱状褶皱

扇状褶皱

等斜褶皱

根据平面上出露的长度和宽度之比

线性褶皱长度远超过宽度,10倍以上

短轴褶皱长度和宽度小于3:1

穹窿长度和宽度大致相当

根据褶皱枢纽的产状

水平褶皱褶皱枢纽近于水平延伸,两翼岩层走向平行

倾斜褶皱褶皱枢纽向一端倾伏,两翼岩层走向发生弧形合围

如何在野外识别背斜向斜

基本原理:背斜核部岩层较两侧老

向斜核部岩层较两侧新

(三)断裂构造

岩石发生破裂、断开等不连续的变形。

最主要的变形形式之一,地壳岩石中处处可见

两种基本形式:节理和断层

节理:岩石受力达到破裂强度时被断裂分开后位置未曾发生显著移动。

剪切节理,共轭剪切节理,张节理

断层:被切割岩层的两侧发生了明显的相对位移。

断层要素:断层面:使岩层或岩体裂开借以发生滑动的断裂面。

断层线:断裂面同地面间交线

断盘:断层两侧被切断的岩块。

断层上盘:断层面之上的岩块

断层下盘:断层面之下的岩块

滑距:断层两盘错动前的一点在错动后对应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断距:断层两盘对应岩层之间的相对距离。不同的观测剖面断距不一样

断层的分类

正断层:上盘下降,下盘相对上升。拉张条件

逆断层:上盘上升,下盘相对下降。挤压条件

平移断层(走滑断层):断层两侧岩块沿水平方向相对错动的断层

推覆构造:当逆断层的断层面几乎近于水平,且断层上盘的位移量较大时,被称为推覆构造,断层的上盘被称为推覆体。

断层的组合:迭瓦状断层、阶梯状断层、地堑地垒

三、地层的接触关系

整合:新老地层间未发生沉积间断、产状基本保持平行。

假整合(平行不整合)新老间地层有缺失,产状基本一致

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地层有缺失而且上下地层产状不一致

假整合下部砂岩被侵蚀

假整合形成过程:沉积时低于海平面;海退,沉积岩层出露遭受侵蚀;海侵,继续接

受沉积,产生假整合。

角度不整合过程:沉积时低于海平面;海退,沉积岩层出露遭受侵蚀并发生地壳变动;海侵,继续接受沉积,产生角度不整合

第四章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岩浆岩(magmatic rock):三大类岩石的主体,又称火成岩(igneous rock),由岩浆冷凝形成,是岩浆作用的最终产物。

岩浆(magma):地下高温熔融物质称为岩浆。

岩浆作用(magatism):指岩浆的发育、运动及其固结成岩的作用。包括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

机制:地壳升温、压力降低、海水增加

一、火山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1、岩浆喷出地表的作用称喷出作用(eruption),又称火山作用。伴随地下大量物质在很短

时间内释放出来。

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石。

2、火山结构

3、喷发方式

1)熔透式:岩浆直接熔透地壳,并大面积的出露地表的火山作用。

这种形式在大陆上已经没有,在地质历史中,尤其是太古宙,这种喷发方式可能是普遍存在的,因为当时的地壳可能比现在薄一些。

2)裂隙式:岩浆沿着地壳的巨大裂隙溢出地表的喷发方式称为裂隙式喷发。

岩浆喷出口不是圆形,而是沿着数十千米的裂隙溢出或者由一系列的火山口呈串珠状排列一起的喷发。这种方式在陆地上目前只有冰岛可见,故又称为冰岛型火山,但在大洋中脊部位却是很普遍的一种喷发方式。

3)中心式:岩浆由喉管状通道喷出地表的方式,这是现代火山喷发的主要方式。

岩浆大多从地壳的薄弱处(如裂隙的交叉处)喷出。中心式火山喷发的固体、液体产物一般都集中在火山周围,并且随着火山的不断喷发而生长成为锥状火山,如富士山。火山的顶部通常可以见到一个火山口,火山喉管(通道)通常被管状熔岩所占据。

4、火山喷出的产物

1)气体产物:可以在火山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出现,成分非常复杂。

2)固体产物:也称火山碎屑物,是各种成分不一、大小不一的块体。小的直径不到1mm,大的可达到数米。

火山灰,<2mm 火山砾,2~50mm

火山弹,>50mm 火山块,>50mm,棱角状

3)液体产物:即岩浆喷出地面之后丧失了气体称为熔岩,流动体称为熔岩流。

成分主要为硅酸盐,极少情况下为碳酸盐。不同类型火山喷出的岩浆成分也有很大的不同。岩浆冷却固结后即称为喷出岩。

5、常见喷出岩

喷出岩根据所含SiO2的比例,分为:

1)酸性喷出岩SiO2>65%

代表性岩石:流纹岩

主要矿物:石英,钾长石,钠长石

2)中性喷出岩SiO253%~65%

代表性岩石:安山岩

主要矿物:中性斜长石,角闪石等

3)基性喷出岩SiO245%~53%

代表性岩石:玄武岩

主要矿物:辉石,基性斜长石

4)超基性喷出岩SiO2<45%

代表性岩石:科马提岩

代表性矿物:橄榄石,蛇纹石等

6、世界火山的分布

火山带的分布和地震、构造活动一样,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特提斯和大洋中脊三个带上。这三个带集中了地球表面大约90%的活火山,其余的10%分布在东非裂谷、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岛屿、大陆内部的局部地段。

二、侵入作用和侵入岩

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而未到达地表,成为侵入作用。

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的岩石。是被周围岩石封闭起来的三度空间的实体,故又称为侵入体,包围他的原有岩石称围岩。

深成侵入岩:形成深度地表以下5—20km

浅成侵入岩:形成深度不到5 km

1、常见侵入岩

侵入岩根据所含SiO2的比例,分为:

1)酸性侵入岩SiO2>65%

代表性岩石:花岗岩

主要矿物:酸性斜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

2)中性侵入岩SiO253%~65%

代表性岩石:闪长岩

主要矿物:中性斜长石,角闪石等

3)基性侵入岩SiO245%~53%

代表性岩石:辉长岩,辉绿岩

主要矿物:辉石,基性斜长石

4)超基性侵入岩SiO2<45%(浅成尚未发现)

代表性岩石:橄榄岩,辉石岩

代表性矿物:橄榄石,辉石

三、岩浆岩常见的结构和构造

1、岩浆岩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形态及其互相关系的特征;

2、岩浆岩构造是指岩石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及其与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空间排列和填充方式

的特征。

3、常见结构

1)玻璃质结构:岩石没有结晶,断面光滑或呈贝壳状。这是因为岩浆喷出地表后迅速冷却,矿物来不及结晶所形成的。

2)隐晶质结构:岩石中的矿物颗粒非常细小,在肉眼和放大镜下都无法辨认,只有在显微镜下可以识别,断面粗糙。岩浆迅速冷却,矿物晶体来不及生长呈较大的颗粒而形成的。

3)斑状结构:大量的岩浆喷出延长了岩浆的冷却时间,使部分矿物可以生长呈较大的晶体。(构成火山岩斑状结构的晶体部分称为斑晶,未结晶的部分或隐晶质部分称为基质)。4)等粒结构:岩石中结晶矿物的颗粒大小基本相当的结构。

4、主要构造

1)块状构造

2)流纹构造:是喷出岩中不同颜色的条纹、拉长了的气孔、矿物的定向排列所显示的外观特征。反映了岩浆喷出地表后在流动过程中迅速冷却下来的特征。

3)气孔状构造和杏仁状构造:火山喷出岩中经常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气孔,是岩浆中所含气体占据的位置,在岩浆冷却后大部分气体逸出,保留了气孔形成气孔状构造;

当气孔被其他矿物充填时称为杏仁状构造。

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4)绳状构造:流动性较强的熔岩是外部先冷却,而内部尚未冷却的岩浆仍旧向前运动,推动前缘冷却的但未完全固结的熔岩向前滚动,形成绳状构造。陆地上基性熔岩多形成此构造。

5)枕状构造:水下火山喷发时,熔岩在水中急剧冷却收缩,形成长短不一的不规则的椭球体熔岩。基性熔岩常形成此种构造。

6)柱状节理:熔岩在冷却的过程中体积收缩形成节理,因为岩浆的冷却总是从地表开始的,因此理想状态的体积收缩应从地面开始形成裂纹,并逐渐向下发展形成垂直地面的六方柱,即柱状节理。

第五章外动力作用与沉积岩

一、定义:在地表或近地表的条件下,由母岩(岩浆岩、变质岩和早先形成的沉积岩)风化、

剥蚀的产物经搬运、沉积和硬结成岩而形成的岩石。

绝大部分在水介质中沉积形成,少数在空气介质中沉积形成(如风积岩、火山碎屑岩)。

二、外动力作用

1、外力地质作用能源的来源

1)太阳能:使地表温暖,引起大气循环、水运动,生命活动

2)日月引力能:产生海水潮汐现象,塑造海岸地貌,物质搬运与沉积

3)重力势能:支配风、流水、冰川、湖水及海水运动,物质的降落和沉淀,山崩、地滑,生物的正常生长和演化。

2、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因素

1)大气:含有地质作用发生的物质因素O2 、CO2

保护生命

产生适宜的温度和各种气候现象

风的作用

2)水:运动与循环

溶剂

构成生命

3)生物:形成矿产和岩石

选择性吸收某些元素

造成化学物质沉淀和迁移的有利条件

破坏岩石

光合作用

3、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1)风化作用(外力作用的序幕)

2)剥蚀作用

3)搬运作用

搬运作用的类型(1)机械搬运——以机械方式破坏的产物(泥、沙、砾等)被流水、冰川、风搬运。

(2)化学搬运——以化学方式破坏的产物是通过真溶液或胶体溶

液进行搬运。如石灰岩溶于水之后,以Ca++,HCO3-离子形式搬运;长石风化后形成粘土矿物、二氧化硅在水中呈胶体质点被搬运。

(3)生物搬运——生物吸取介质中的化学元素来营养自己,建造其骨

骼,死亡后在一定的地方堆积下来,也起着搬运作用。

4)沉积作用

沉积作用类型:(1)机械沉积——机械搬运物按机械方式沉积,受重力支配。重的物质搬运近且先沉积,轻的搬运远而后沉积。

(2)化学沉积——化学搬运物沉淀作用受化学反应的规律支配。在真溶液中溶解度小的物质搬运近且先沉淀,易溶物质后沉淀;水中胶体质点的沉积是通过与电解质的中和作用或正、负胶体中和作用,或水的蒸发作用等。

(3)生物沉积——生物有机体直接发生堆积。如钙质骨骼生物堆积,成为石灰岩;植物被埋后转变成煤。

(4)生物化学沉积作用——生物作用与化学作用可以共同起作用而引起物质的沉积。如铁细菌吸收水中的铁而沉淀出铁矿。石灰岩(碳酸盐灰泥,原以为化

学沉积,实有生物作用参与,也可能就是生物作用)。

5)固结作用(外力作用的尾声)

(1)压固作用

(2)胶结作用

(3)重结晶作用

(4)新矿物的生长

三、沉积岩

1、组成沉积岩的这些原始物质的来源

1)母岩风化作用的产物——陆源碎屑、溶解物质和粘土物质

2)生物物质——生物残骸及残体

3)深源物质——火山喷发带到地表的火山碎屑物质、沿断裂带进入地表的热卤水、温泉水、热液等

4)宇宙源沉积物——从宇宙空间降落地表的陨石及尘埃物质

2、沉积岩分类

1)碎屑岩:由岩石遭受机械破坏所形成的碎屑沉积而形成的

2)泥质岩:由岩石机械破坏所形成的极细的碎屑物和化学破坏的产物所形成的泥岩

3)化学和生物岩:由化学和生物作用,并通过盐类在水中的过饱和沉积和生物遗体沉积所形成的岩石

4)火山碎屑岩

3、沉积岩特征

颜色:取决于沉积物的矿物和胶结物的成分,还与沉积物的来源和沉积环境相关。

暗色矿物含量多的岩石颜色较深,反之颜色较浅;

铁质胶结物的沉积岩多为红色或褐色,钙质或硅质胶结物则多为白色;

干燥炎热的气候条件,通常为氧化环境,有机质容易分解,低价铁容易进一步氧化成高价铁,因此,沉积岩通常显示为红色,潮湿低温条件,还原环境,铁为二价,沉积岩通常为蓝色、深灰色、灰绿色、黑色等。

矿物成分:

方解石、白云石、粘土矿、石膏、硬石膏

沉积岩

石英、白云母、钾长石、钠长石

岩浆岩

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

结构

1)碎屑结构:各种碎屑物被胶结物胶结起来的一种结构。

胶结物和胶结方式:钙质胶结CaCO3、硅质胶结SiO2、铁质胶结FeO

和泥质胶结;基底式胶结、孔隙式胶结、接触式胶结和无胶结物。

具有孔隙是碎屑岩重要的结构特征。

碎屑物的颗粒形态:粒级的大小、磨圆度、分选性、表面特征(粗糙度、划痕、氧化程度或其他特征)

沉积岩碎屑粒径的分级

砾(>2mm)

砂(2—0.05mm)

粉砂(0.05—0.005mm)

泥(粘土)(<0.005mm)

粒径粗大,说明搬运力强,反之亦然。

分选性

分选性是指颗粒大小趋向均一的程度。

可划分为良好、中等、差三个等级,其中大小均一者为分选性良好;大小悬殊者为分选性差;介于其间者为分选中等。

磨圆性

磨圆性从好到坏的4个等级:圆状、次圆状、次棱角状、棱角状

棱角状:碎屑颗粒棱角清楚

次棱角状:略有磨蚀但棱角基本清楚;

次圆状:棱角不清楚,但原始轮廓尚可看出;

圆状:棱角消失,表面圆滑。

2)泥质结构:颗粒直径小于0.004mm的碎屑或粘土矿物组成的结构

泥质岩按所含碎屑物颗粒大小和含量分为:泥质结构、含粉砂泥质结构、粉砂泥质结构、含沙泥质结构、砂泥质结构

3)结晶结构:结晶的自生矿物镶嵌而成,为化学岩中常见的结构。

按结晶颗粒大小可分为:粗晶结构:颗粒>0.5mm

中晶结构:0.25—0.5mm

细晶结构:0.05—0.25mm

如果结晶颗粒小到无法分辨时叫致密结构。

4)生物骨架结构:

某些岩石有呈生长状态的生物骨骼构成格架,格架内部充填以其他性质的沉积物。

5)内碎屑结构:

碳酸盐岩特有的结构,碎屑来自海盆地内部,胶结物也为碳酸盐。常见的结构有砾屑、砂屑、鲕屑、豆粒(豆粒的直径大于2mm).

沉积岩构造

层面构造:波纹、泥裂、印模、结核

层内构造:层理、粒序层、缝合线

波纹——最常见的一种层面构造,在受波浪作用的流水环境下形成。

泥裂——也是一种常见的层面结构,是河水或湖水地带泥质沉积物暴露水面后失水变干收缩形成。

印模——印模是原来在松软沉积物表面形成的石盐晶体,后来被熔融掉,留下的印痕被其他物质交代或填充,或流水冲刷形成沟槽被上覆沉积物充填铸模而成;波纹常常有印模出现。

结核——是与周围岩石有显著差别的团块矿物集合体。

层理——岩石不同部分颜色、矿物成份碎屑特征及结构(分选性、胶结类型等)所表现的差异而引起的在垂向上的变化。

粒序层——同一层内碎屑颗粒粒径向上逐渐变细,常常是因沉积作用发生的在运动的水介质中,其动力有强逐渐减弱而形成。

缝合线——碳酸盐岩特有的构造,在垂直层面切面中呈头盖骨接缝样子的锯齿状裂缝。沉积间断或由于上覆沉积物压力,有富含二氧化碳的水溶解两侧物质形成。多见于薄层灰岩、泥质灰岩中。

常见碎屑岩

①砾岩:由直径大于2mm的碎屑和胶结物组成,砾岩中2mm以上的碎屑物通常在50%

以上。成份通常为坚硬的岩石或矿物,如花岗岩、石英岩等,胶结物钙质、硅质、铁质和泥质都有。如果磨圆度很差,有明显的棱角,则称为砾岩。

②砂岩:有直径2mm—0.1mm的碎屑物和胶结物组成,该粒级含量在50%以上。成份

以石英、长石为主。胶结物主要是钙质、硅质、铁质、和粘土

③粉砂岩:由直径0.1mm—0.01mm的碎屑物和胶结物组成,含量50%以上。成分多

为石英,部分为长石,岩屑很少见,胶结物主要是钙质、硅质、铁质和粘土。表面手感粗糙

常见泥质岩(粘土质岩)

①页岩:最常见的泥质岩,薄层状构造,主要有高岭石、水云母等粘土矿物组成。

②泥岩:致密厚层的泥质岩称为泥岩。

常见碳酸盐岩

①石灰岩:一般为灰白色、灰色,杂质多时呈深灰色,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遇盐酸起

泡。纯灰岩是实惠、水泥的原料。

②白云岩:由白云石组成,遇稀盐酸不起泡,常为浅灰色色、灰白色,硬度较石灰岩略大,

岩石风化面有刀砍状溶蚀沟纹。

第六章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变质作用—岩石在基本上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在哟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与构造变化的地址作用。

海洋地质学

一、海洋的基本认识

什么是海洋?

地球上相互连通的广阔水域构成同一的世界海洋。可将其分为主要部分和附属部分,主要部分海洋,附属部分海、海峡和海湾。

洋(大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一般远离大陆,面积广阔,约占海洋总面积的90.35:深度达,一般大于2000m;海洋要素如温度

盐度等不受大陆影响,盐度平均35‰,且年度变化小;具有独立的潮汐系统和强大的洋流系统。

海的类型和概念

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海的深度较浅,平均深度一般在2000 m以内。其温度和盐度等海洋水文要素受大陆影响很大,并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没有独立的潮汐和洋流系统,潮汐多由大洋传入,但涨落显著,海流有自己的环流形式。

陆间海:位于大陆之间的海,面积和深度都较大,如地中海和加勒比海。

内海:深入大陆内部的海,面积小,其水文特征受大陆强烈影响,如渤海和波罗的海

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以半岛、岛屿或群岛与大洋分隔,但水流交换通畅,如南海、东海和日本海

世界大洋由四大洋组成: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南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靠近南极洲的那一片水域,在海洋学上具有特殊意义。

它具有自成体系的环流系统和独特的水团结构,既是世界大洋地层水团的主要形成区,又对大洋环流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从海洋学(而不是地理学)的角度,一般把三大洋在南极洲连成的一片水域称为南大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南大洋的定义:从南极大陆到南纬40度为止的海域,或从南极大陆起到亚热带辅合线明显时的连续海域。

对海洋的误会

海底平坦,缺少起伏

海底寂静,缺少运动

海底黑暗,缺少生命

海底有复杂的地形、地貌:海山、海岭

大洋中脊系统

海底并不寂静,有复杂的底流运动

大洋传送带、海底热液

海底并不缺少生命,是另一个生命乐园!

海底热水活动与深海生命现象

深海热液生物可能是地球演化早期,大气不利于生存时生命起源所在

古细菌:三大生物类群之一,生物圈演化早期的特征

深部生物圈(1993年北海和阿拉斯加海底油井中均发现有热液细菌)

日本海900m水深处,在海底以下518m发现每平方厘米沉积中含1.1×1000枚细菌

全球洋底以下的微生物量相当于地球表层生物圈的1/10

深海生物圈的特点:1长期生活在极端条件下

2新陈代谢极度缓慢

3有的休眠数十万年、数百万年

4生物技术应用价值——不同的基因

5生物学理论价值

海域主权——国土划界

海洋资源(国家重大需求能源和紧缺矿产)

——海洋矿产资源

——海洋油气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食物资源

——海洋药物资源

海洋地质作用于全球气候变化,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海洋地质学概念(定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海军作战必须了解海洋和海底的基本知识,因此开始了海洋领域地质学方面的专门研究,起初命名为海底地址学,现在一般称为海洋地质学,有时也称之为地址海洋学。

最早人们定义为:海洋地质是研究海水下部这部分地球的特征和演化历史。

地球科学:地理学、土壤学、环境科学、地质学、海洋科学、大气科学、水文科学、固体地球物理学、测绘学。

海洋科学: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生物海洋学、环境海洋学

大陆边缘——大陆架

——大陆坡

——大陆裾

——岛弧-海沟-边缘海盆

洋底(大洋盆地)和洋中脊等

海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海洋地质学是盐度就海水下岩石圈的地貌、组分、地质构造、地球物理场和演化历史,为人类揭示地球和生命演化、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关系。涉及的领域十分

广泛:

1、海底地貌学——研究海岸和海底地形,地貌特征

2、海洋地球物理——研究海底重力、磁异常和地震波传播速度等特征

3、海洋构造学——研究海底地壳结构、海沟、大洋中脊和板块构造等

4、海洋沉积学——研究沉积的组成和形成过程

5、海底岩石学——研究大洋底层学、洋底岩石的岩性、矿物地球化学

6、海底矿产地质学——研究海底矿产资源的分布和成矿规律

7、海底工程地质学——研究海底隧道、电缆、建筑、军事工施等

8、海洋历史学——研究海洋发展与人文关系、海底考古等

海洋地质学发展简史

一、海洋地质知识的积累期

二、海上综合科学考察阶段

三、近代海洋地质的蓬勃发展阶段(二战之后)

海洋地质学发展简史

一、海洋地质知识的积累期

1、海上贸易——郑和下西洋

2、海上探险——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库克等

3、生物考察——达尔文1832-1836

4、深海电缆的布设——莫里1854

5、深海生物考察——Edwwd Fobes

6、深海钙质软泥研究——赫胥黎

二、海上综合科学考察阶段

1、“挑战者”号环球考察,1872-1876

2、美国渔轮“信天翁”号,1888-1920

3、荷兰“西博加”号,1899-1900

4、德国“行星”号和“埃迪。斯蒂芬”号

5、德国“流星”号,1925-1927,南大西洋

取得的成果有:默里和瑞纳德《深海沉积》

默里等人《大洋深处》

安德雷《海洋地质学》德文

(回声探测技术:柱状采样器)

三、近代海洋地质的蓬勃发展阶段(二战之后)

1、赫斯发现海底平顶山和西太平洋西北构造资料

2、瑞典“信天翁”环球大探险,1947-1948,真空取样管,人工地震波

3、美国拉蒙特地质研究所在大西洋进行地球物理研究

4、50年代初,海上石油勘探大发现(北海,波斯湾等)

多项国际大洋调查计划的执行,50年代末-60年代初

1、1958-1960,国际地球物理年的联合大洋综合调查

2、1960-1965,美、苏、英、法、日等1 6国调查船联合进行的“国际印度洋考察”

3、1963-196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热带大西洋合作考察”及“南太平洋联

合调查”,“地中海联合调查”

海洋钻探和地学革命

深海钻探计划(DSDP)Deep Sea Drilling Program (1969-1983)

世界上美、日、德、英、法、澳、加等二十余国和地区参加

年预算4500万美金

地球科学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

三十年来世界各海洋钻井2000多口,取得岩芯20余万米

调查船:格洛玛.挑战者号长120米,排水10000吨,钻井61米,钻探能力4500米以上,液压活塞取芯技术

15年间96个航次,航程超过60万公里,钻井超过千口,至1985年出版了深海钻探初步报告80余卷,获得长数百米连续的未扰动样品。

大洋钻探计划(ODP)Ocean Drilling Program (1985-2003)

1975年10月至1983年底,进入国际大洋钻探阶段

调查船:乔迪斯.决心号长143米,排水16900吨,钻塔61米,12个动力定位推进器,最大的升降补偿设备,1400平方米七层实验室

钻探113航次,广泛采用潜艇观察、海底摄像、海底电视、海底着陆器及深海仪器托运装置等观测手段和自动化装置

大洋钻探计划(ODP)简介

大洋钻探计划(Ocean Drilling Program)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主持的,全球研究地球结构和深化过程的科学家和研究机构参与的一个国际研究计划。该计划主要通过研究海底岩石和沉淀物所包含的大量地质和环境信息,获得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变化趋势。该计划每年投资约4500万美元,资金由8个国家或国际组织提供,它们是德国、日本、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台北和韩国组成的海洋钻探协会、欧洲海洋钻探协会、法国和中国,这一伙伴关系的正式名称是地球深层采样联合海洋机构(JOIDES)。其中,美国承担60%,其他正式成员每年承担300万美元,准会员每年承担50万美元,该计划活动主要在一艘钻探船上进行。

我国于1996年初正式向该计划的牵头单位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提出加入申请并承诺有关费用,于1998年4月正式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

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简介

引导国际地学潮流三十五年的“国际深海/大洋钻探计划(DSDP/ODP)”在2003年10月1日正式转入“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ntegrated Ocean Drilling Program,缩写为IODP)”。这项大型国际合作计划以“地球系统科学”思想为指导,计划打穿大洋壳,揭示地震机理,查明深部生物圈和天然气水合物,理解极端气候变化的过程为国际学术界构筑起新世纪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平台,同时为深海新资源勘探开发、环境预测和防震减灾等实际目标服务。该计划以美、日两国牵头,欧洲作为联合体加入,到2007年全面启动后,每年预算将达1.6亿美元,是ODP的三、四倍。

调查船:地球号长120米,高107米,钻探深度超10000米,可连续工作六个月,具泥浆循环和防喷设备,可在含油气的井位钻探。

海洋地质调查技术

对深海的了解还不如月球,甚至不如金星和火星

深海调查方兴未艾,孕育一场科学革命

海洋调查依赖于海洋高新技术

深海技术将获得像航天技术一样的发展

深海热泉“细菌雪花”

日本提出“太古代公园Archaean Park”计划研究热液/深部生物圈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海洋地质调查技术与方法

海底形貌测绘(声学+定位:Sea Beam,EM-100,旁侧声纳)

海底地层声学探测(声波穿透,地层剖面仪-浅、中、深)

海洋地球物理测量(人工地震、地震观测、重磁测量、热流测量)

底质采样与海洋钻探(拖网、抓斗、箱式、柱状管、钻芯)

海洋探测高新技术(激光雷达、遥感、深拖、AUV、ROV、水下工作)

海洋地质调查平台—海洋调查船

在众多大洋底质采样器中,抓斗是最常用、最普遍的采样设备。设计和生产的尺寸、样式也最为繁多。

美国VanVeen公司的系列抓斗产品:

特点:1、均适用于松软底质的采集。2、无动力驱动

“十五”863技术成果——电视抓斗是我国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品,是我国大洋资源调查的新武器,依托“大洋一号”科考船,电视抓斗2003年6月顺利通过深海抓样试验,之后成功投入航次应用,是“大洋一号”2005环球科学考察最主要的深海观测与采样设备之一。

2003年6月12日凌晨,在太平洋CL海山斜坡地带(水深1826M),成功抓取重500KG 的巨大砾状结壳,这是我国富钴结壳调查过程中迄今获得的最大、最重的样品。

柱状取样器:重力垂直取样器、振动活塞取样器

海洋高新技术迅速发展成为海底探测的技术支撑

海底探测器的搭载平台之一:拖曳母船水下拖曳体(在线探测)

海底探测器的搭载平台之二:投放与回收船水下定点观测站

海底探测器的搭载平台之三:母船ROV,载人深潜器搭载原位探测器

海洋调查船——海底探测的重要平台

国外第三代海洋调查船简况

上述国家海洋科学研究船的年平均海上作业时间均在200天以上,有的已超过300天,由此可见,发达国家对海上实验的重视程度。

2007年5月10日《普通地质学》期中测试卷

2007年5月10日《普通地质学》期中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计15分) 1、以下各组中,全部是矿物的一组是()。 A、石英、花岗岩、黑云母 B、石盐、冰、方解石 C、辉石、橄榄石、煤 2、以下各组中,是类质同像矿物的是() A、磁铁矿和赤铁矿 B、金刚石与石墨 C、白云母与黑云母 3、辉石矿物发育有两组解理,其解理交角是()。 A、87° B、45° C、56° 4、以下哪类情况下,岩浆的粘性小,流动性好。 A、阳离子含量高,络阴离子含量低 B、岩浆温度较高 C、含大量气泡 5、SiO2含量为38%的火成岩是()。 A、流纹岩 B、安山岩 C、橄榄岩 6、在不等粒结构中,基质为显晶质,且成分与斑晶相同者称为() A、似斑状结构 B、斑状结构 C、碎屑结构 7、在正常层序下的递变层理中,同一层内,碎屑粒级由下而上() A、逐渐变小 B、保持均匀 C、逐渐变大 8、竹叶状灰岩指示沉积作用发生在()的环境中。 A、寒冷 B、暴露 C、介质动荡 9、由于科里奥利力作用,南半球的由北向南流的河流运动的方向表现为() A、偏西 B、偏东 C、朝向正南 10、以下选项中,是高温低压条件下形成的矿物是() A、蓝晶石 B、矽线石 C、红柱石 11、在我国大别山地区榴辉岩中发现的超高压矿物是() A、蓝闪石 B、柯石英 C、斯石英 12、石灰岩变成大理岩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A、矿物成分 B、岩石成分 C、岩石结构 13、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斜方向相反,倾角大小不等的褶皱称为() A、直立褶皱 B、倾斜褶皱 C、倒转褶皱 14、上盘向下滑动,两侧相当的岩层相互分离的断层称为() A、正断层 B、逆断层 C、平移断层 15、岩层倾角及两侧山坡均陡的山岭称为() A、单面山 B、平顶山 C、猪背岭 二、判断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计15分。) 1、解理面是矿物受打击后沿一定的结晶方向分裂而成的光滑平面。() 2、非晶质体是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3、断口是矿物受打击后所形成的不沿固定的结晶方向的破裂面,它总是不光滑的。() 4、显晶质结构是侵入岩所常见的结构,非晶质及隐晶质结构是喷出岩所常见的结构。() 5、层状构造是喷出岩特有的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及流动构造主要见于喷出岩,也能 见于侵入体边缘。() 6、矿物晶体细小且晶形无法辨认的,主要为长英质的火成岩,称为伟晶岩。() 7、泥裂是由岩层表面垂直向下的多边形裂缝,利用泥裂可以确定岩层的顶底,即裂缝开口 方向为顶,裂缝尖灭方向为底。() 8、沉积物因环境改变重新结晶或者由不结晶或结晶细微到晶粒长大、加粗的过程叫做重结 晶作用,该过程不能改变岩石原来的成分。() 9、具有砾状结构,碎屑为圆形或次圆形的岩石称为砾岩。碎屑为棱角形或次棱角形的称为 角砾岩。() 10、由变质作用形成的构造称为变余构造,如:片理构造、片麻理构造。() 11、变质岩中,由矿物重结晶而形成的结构称为变晶结构,其中的晶粒称为变晶,变晶的大

普通地质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普通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解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第一套地质学试题 姓名 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新构造运动 2.风化壳 3.莫霍面 4.标准化石 5.岩石圈 6. 矿物 7. 向斜 8. 转换断层 二、填空(1′×20共计20分)。 1、古登堡面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分界面。 2、火山喷发类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3、火成岩可以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脉岩等类别,请按此顺序分 别列举一类岩石名称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 4、中生代从早到晚有,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5、变质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6、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三类。 7、岩石变形发展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 1、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 A、J B、K C、T D、Q 2、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 A、石炭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白垩纪 3、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 B、区域变质作用 C、埋藏变质作用 D、动力变质 作用 4、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 A、中生代 B、晚古生代 C、早古生代 D、新生代 5、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翻卷褶皱 6、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 中,这种构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7、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 ______。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8、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

普通地质学试卷

普通地质学试卷 一、填空题 1.地球具有同心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圈包括 地壳、地幔、地核。 2.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类,其中以太阳能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 3.描述岩层产状的三要素是走向、倾向、倾角。 4.按照震源深度可将地震分为深源、中源、浅源。今年汶川大地震属于浅源。 5.根据岩浆的冷凝环境分类,火成岩可分为火山岩/喷出岩浅成侵入岩、 深成侵入岩。 6.确定相对地质年代三大律是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切割律/穿插关系。 7.按晶体化学分类法,矿物可分为自然元素矿物卤化物矿物、硫化物矿物、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矿物、含氧酸盐矿物等五类。 8.按照风化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可以将风化作用分为物理、生物、化学三种类型。 9.褶曲的基本类型是向斜、背斜。 10.变质岩的结构主要有变晶、变余两大类。 11.河流搬运物质的方式有底运、悬运和溶运三种。12.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13.冰川按其形态、规模和所处地形条件可分为大陆、山岳。 二、选择题

1.下列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最高的(A)。 A. 氧 B. 硅 C. 铝 D. 铁 2.下列沉积物中分选性最差的是(B)。 A. 冲积物 B. 冰碛物 C. 风积物 D. 洪积物 3.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面的饱和水,称为( C )。 A. 包气带水 B. 上层滞水 C. 潜水 D. 承压水 4.花岗岩属于(D)。 A. 超基性岩 B. 基性岩 C. 中性岩 D. 酸性岩 5.浅成侵入岩典型的结构是(D)。 A. 全晶质结构 B. 隐晶质结构 C. 玻璃质结构 D. 斑状结构 6.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A)。 A. 蜂窝石 B. 咯斯特 C. 鼓丘 D. 锅穴 7.构造洋壳的岩石主要是(B)。 A. 科马提岩 B. 玄武岩 C. 安山岩 D. 流纹岩 8.具有片状构造的变质岩是(C)。 A. 板岩 B. 千枚岩 C. 片岩 D. 片麻岩 9.属于稳定大陆边缘的地形是(D)。 A. 岛弧 B. 洋脊 C. 海沟 D. 大陆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普通地质学历年考研真题解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普通地质学历年考研真题解析 历史比较法(“将今论古”):发生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作用及其结果,与现代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有相似之处。从研究现代地质作用的过程和产物中总结得出的规律,可用来分析保留在地层及岩石中的各种地质现象,从而推断古代地质作用的过程和古地理环境。地温梯度:指深度每增加100米时所升高的温度,以℃表示。 软流圈:地下深度为60-250km范围内的地震波速低速层,是一个具软塑性和流动性的层次。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平均重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矿物: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解理:矿物晶体受力后沿一定方向的平面破裂的性能称为解理。 断口:矿物受力后形成凹凸不平的破裂面称为断口。 相对地质年代:表示地质事件和各种地质体发生或形成的先后顺序或新老关系,称为相对地质年代。 地层层序律:地层形成时的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或近水平的,并且,总是老的地层先形成,位于下部,新的地层后形成,覆于上部。即原始产状的地层具有下老上新的层序规律,称为地层层序律或称叠置原理。 化石:埋藏在地质历史时期沉积物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和遗迹称为化石。 生物演化律:不同时期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相同时期的地层含有相同的化石及化石组合。 风化作用:在地表或近地表的环境中,由于温度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及生物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使岩石在原地遭受破坏的过程。 差异风化: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由于岩性(矿物组成)的不同导致风化速度不同,使岩石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称为差异风化。 球形风化:在裂隙发育的岩浆岩和厚层砂岩地区,由于风化作用的影响,岩石表面趋于圆化(球状)的现象。 风化壳:指在陆地表面由残积物和土壤构成的一层不连续的、厚薄不均的薄壳。 残积物:陆地表面的岩石经过长期风化作用以后,各种矿物发生不同程度的分解,可迁移的成分从原矿物中迁移出来随流水带走,剩下的物质残留在原地称为残积物。 片流:沿斜坡无固定水道的面状流水。 洪流:由片流汇集到沟谷中形成的有固定水道的水流。 坡积物:片流将洗刷破坏的物质从山坡上部搬运到山坡下部较平缓地带堆积形成坡积物。 地下水:埋藏在地表以下岩石和松散堆积物中的水体,井和泉是它的人工和天然露头。 河流的袭夺:向源侵蚀作用较强的水系把分水岭另一侧侵蚀作用较弱的水系上游或其支流袭夺过来,叫河流的袭夺。 侵蚀基准面:河流下切(下蚀)达一定深度后,接近某一水面时,下蚀作用即停止,这种水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 侧蚀作用:河水以自身的动力及携带的碎屑物对河床两侧或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 牛轭湖:河流截弯取直后,被遗弃的弯曲河道称为牛轭湖。 冲积物的二元结构:河流冲积物在垂直剖面上的结构。洪水期限河流断面扩大,引起河漫滩洪水流速减小,洪水挟带的细粒泥砂,覆盖在河床冲积物上,形成下部为粗砂和砾石组成的河床冲积物,上部为细砂或粘土组成的河漫滩冲积物,构成下粗上细的沉积结构,叫“二元结构”。 三角洲: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时,水流向外扩散,动能显著减弱,并将所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一片向海或向湖伸出的平地,外形常呈△状,所以称为三角洲。

贵大普通地质学试题

1.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2分) 1.岩浆:形成于地壳深部或上地幔软流圈的高温、粘稠的,并富含挥发组分 的硅酸盐的熔融体。 2.地层层序律:地层的上下或新老关系,这叫做地层层序。如果地层没有受 过扰动,下部的地层时代老,上部的地层时代新,叫做正常层位。地层层序律。3.风化作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矿物和岩石,通过与大气、水以及生物的接触,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转变成松散的碎屑物甚至土壤的过程。 4.断层:沿着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错动的断裂。 5.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二、填空题(共16分,每空1分) 1.断层按两盘相对位移方向和力学性质划分____正断层______、___逆断层________、____走滑断层_______。 2.变质作用的类型____接触变质作用_______、______区域变质作用_____、_______混合变质作用____、______动力变质作用_____。 3.摩氏硬度计的十种矿物从硬度一到硬度十分别为: ______滑石_____、____石膏、___方解石____、萤石, _____磷灰石______、____正长石_______、石英, _____黄玉______、___刚玉________、, ___金刚石________、; 4.地震产生的体波分为两类:______横波_____、____纵波_______。 三、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大陆表面分布最广的岩石是( B ) A、花岗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混合岩 2、沉积岩最典型的特征是具有( C ) A、气孔构造 B、片理构造 C、层理构造 D、页理构造 3、平行不整合是指不整合面上、下两层地层的( B )。 A、产状一致,时代连续 B、产状一致、时代不连续 C、产状不一致,时代连续 D、产状不一致,时代不连续

普通地质学复习资料

普通地质学复习思考题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的范围包括从地核到外层大气圈的整个地球。由于受观察和研究条件的限制,地质学在现阶段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最外层,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慢的上部) 。 2、在地质学的研究过程中为什么特别重视野外地质调查? 为了认识地壳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入了解一个地区的地质、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情况。必须对野外地质现象进行详细观察,野外地质记录,系统采集各类样品,积累大量的感性资料。到大自然中去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3、地质学研究中运用的基本分析推理方法是什么?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地质学分析地质历史的推理方法-历史比较法 历史比较法的基本思想:用现在正在发生的地质作用去推测过去的地质过程。历史比较法的缺陷。只认识古今一致性,未认识古今存在的差异性。 4、内动力地质作用有几种类型?地质作用有什么持点? 地壳运动:由内部能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可使一定的地区发生水平或垂直的位移,造成海陆变迁,使岩层褶曲、断裂。 地震作用:因构造运动引起的地壳发生快速的颤动。 岩浆作用:岩浆是在地下深处形成的硅酸盐熔融体,岩浆可以侵入到地壳中,或以火山喷发的方式喷出地表。岩浆的形成、运移直至冷凝固结成为岩石的过程,称岩浆作用。 变质作用:由于物理和化学条件的改变而使地壳中已有的岩石转变新的岩石过程。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具有地域性的特点 2、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具有多因素相互制约的复杂性 3、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涉及到悠久的时间 5、稳定同位素与放射性同位素、克拉克值、晶体与非晶体、同质多像、类质同像。 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被称之为放射性同位素; 而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为稳定同位素。 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分数(%),称为克拉克值。(1)元素的克拉克值并不能反映它在地壳内的局部富集情况。元素在地壳中的富集情况,除与元素的克拉克值大小有关外,还决定于各元素在地壳中的地球化学行为。 具有天然几何多面体外形的矿物称为晶体,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简单地说,晶体是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晶体内部质点的排列,不具有格子构造者称为非晶体。晶体与非晶体的最本质区别是:内部结构是否规则。 由非晶体调整其内部质点的排列方式而向晶体转变的作用,称为脱玻化作用。 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热力学条件(如,T、P)下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而成为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象。 类质同像: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部分地被化学性质相似的它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的现象。 6、矿物的物理性质和光学性质有哪些?

兰州大学普通地质学真题及答案

《普通地质学》真题及答案 备注:页码为《普通地质学》第三版;名词解释中数字为历年考察次数;历年真题(共17套)按章节编排,考生可直接以此为纲展开复习。联系QQ:940114253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地质作用(4):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两类。 一、简答题 1. 简述地质学的研究意义(任务)?P2 (2004) 1、指导人们寻找矿产资源、能源和水资源; 2、有效地指导抵御自然灾害:查明地震、火山爆发、山崩、地滑、洪水、风沙、地面的沉降等自然灾害的形成规律,指导人们和这些自然灾害进行有效的斗争; 3、研究地质环境,保护人体健康:地质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地质学能够直接服务于人类的身体健康。QQ:940114253,最低价转让,免费答疑。 2. 简述地质作用的特点?P3 (2007,2003) 1、地质作用的地域特色:一方面,地质作用的发生发展具有共同规律;另一方面,不同地区出现不同的地质作用,且同一类地质作用在不同地区具有其特殊性; 2、地质现象的复杂性:地质现象从性质上和规模上都复杂; 3、地质作用过程的漫长性:地质作用发生和延续的时间一般很长,也有一些地质作用过程的时间很短(如地震)。 3、简述地质作用的主要形式?P3(2016) 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它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类。 1、内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地球内热为热源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构造作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 2、外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太阳能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风化作用、重力滑动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两者都同时受到重力和地球自转力的影响。获取剩余文档联系QQ940114253 二、论述题

《普通地质学》试卷B_(答案).

《普通地质学》试卷(B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丰度:化学元素在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 2. 冰期:气候寒冷时期,冰川发育,冰雪覆盖面积扩大的地史时期。 3. 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4. 向斜:岩层向下凹陷的一个弯曲,核心部位岩层时代较新,两侧岩层时代依次变老。 5.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成光滑面的性质。 6. 向源侵蚀: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加长的作用称河流的向源侵蚀作用。 7. 类质同像: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地被性质相似的它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此种现象称为类质同像。 8. 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9. 死火山:人类历史以来未曾活动的火山。 10. 标准化石: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对于研究地质年代有决定意义的化石。 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古生物的研究对象是化石。与现代生物一样,根据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古生物可划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 2. 某地层产状测得为3100∠600,则其产状三要素分别是走向为400或2200,倾向为3100,倾角为600。 3.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是气候、地形、岩石特征。

4. 根据岩石SiO2的含量,岩浆岩可以分为四大类,分别是:(1)超基性岩、SiO2为<45%;(2)基性岩、SiO2为45-52%;(3)中性岩、SiO2为52-65%;(4)酸性岩、SiO2>65%。 5. 新生代在生物演化史上,植物为被子植物时代,动物为哺乳动物(人类)时代。 6. 按照岩石的成因(形成方式),岩石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7. 世界主要地震活动带有环太平洋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地中海-印尼带)、大洋中脊地震带等。 8.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其代号分别是、、。8. 早古生代包括三个纪,由老到新分别是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其代号分别是888。 9. 断层要素主要有断层面、断层盘、断层线、断层位移等。 10.板块构造学说建立的基础是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 11. 根据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方向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及平移断层。 12.河谷形态的基本要素有谷坡、谷底、河床。 13. 海蚀地貌主要类型有:海岬、海湾、拱桥、海蚀柱、海蚀崖、海蚀洞穴、海蚀凹槽和海蚀沟谷等。 14. 地质学上计算时间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相对年代,另一是绝对年代。 15. 矿物摩氏硬度计中位于第3、第7和第8位的矿物分别为方解石、石英和黄玉。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共7分)

普通地质学复习重点

1、基本概念 地层层序律——在层状岩层的正常序列中,先形成的岩层位于下面,后形成的岩层位于上面。这一原理称地层层序律,也称叠覆原理。 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一定自然体系中的相对平均含量。又称元素丰度。 温度风化——由于昼夜温差和季节温差的影响造成岩石发生不均的热胀冷缩而导致岩石中矿物之间的结合力减弱,最终松弛崩解。 节理——断裂两侧岩块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形式,有时也称为裂隙。 地温梯——地球内部的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我们将单位深度内温度增加量称为地热梯度。 球状风化——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这样的风化过程称球状风化。 洋流——大洋水发生大规模的远距离的运动称为洋流。 溯源侵——指在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下切侵蚀不仅加深河床或沟床,并使其向上游源侵 头蚀后退的现象。又称向源侵蚀。 风化壳——岩石圈上部的各种残积物的总和。 洪积扇——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 变质作用——岩石在深部受高温、高压和化学活动性气流等内动力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变化和改造的过程称为变质作用。 河漫滩的二元结构——洪水期河漫滩上水流流速较小,环流从河床中带到河漫滩上的物质,主要是细沙和黏土,称为河漫滩相冲积物。下层是由河床移动沉积的粗砂砾石,称为河床相冲积物。这样就组成了河漫滩的二元结构。 河流阶地——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侵蚀基准面——是河流垂直下切侵蚀的界限,是影响某一河段或全河发育的顶托基面。 岩溶作用——凡是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溶解与沉淀)为主。机械过程(流水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为辅的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都叫岩溶作用。岩石圈——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 喀斯特——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 成岩租用—— 软流圈——软流圈是指在距地球表面以下约100公里的上地幔中,有一个明显的地震波的低速层,称之为软流圈,它位于上地幔的上部,岩石圈之下。 产状——是物体在空间产出的状态和方位的总称。地质体可大致分为块状体和面状体两类。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人为)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 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是鉴定矿物常用的鉴定手段之一。 沼泽——陆地上湿度过剩、生长着特殊类型的植物并有泥炭形成的地段称为沼泽。 岩溶水——赋存于可溶性岩层的溶蚀裂隙和溶洞中的地下水,又称喀斯特水。 冰川——指大量冰块堆积形成如同河川般的地理景观。 火山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剥蚀作用——岩石在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和海流等外营力作用下,松散的岩石碎屑

《地质学基础》期末复习题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重力异常:由于各地海拔高度、周围地形以及地下岩石密度不同,以至所测出的实际重力值不同于理论值,称为重力异常。 2、地热增温级:指在年常温层以下,温度每升高1℃时所增加的深度。 3、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 4、软流圈:在地下深度60-400km范围内,震波速度明显下降,这一层称为古登堡低速层,一般认为在这一层可能有部分熔融,具有较大的塑性或潜柔性,因此又称为软流圈。 5、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6、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总称为地质作用。 7、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 8、晶质体:化学元素的离子、离子团或原子按一定规则重复排列而成的固体。 9、类质同像:在结晶格架中,性质相近的离子可以互相顶替的现象。 10、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2种或2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像。 11、解理: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叫做解理。 12、断口:矿物受力破裂后所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断开面叫做断口。 13、沉积岩: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到各种外力作用的剥蚀破坏,经过破坏而形成的碎屑物质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岩石,这些由外力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就是沉积岩。 14、变质作用:无论什么岩石,当其所处的环境不同于当初岩石形成时的环境,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往往也要随之变化,以便使岩石和环境之间达到新的平衡关系。这种变化总称为变质作用。 15、构造运动: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作用,叫做构造运动。 16、同斜褶皱:由一系列褶曲轴面和两翼岩层向同一方向倾斜的倒转褶曲所组成的褶皱,称为同斜褶皱。 17、等斜褶皱:如果一系列相连的倒转褶曲轴面和两翼岩层,不仅向同一方向倾斜,而且其倾角几乎相等,这样的褶皱称为等斜褶皱。 18、断裂构造:地壳中岩石,特别是脆性较大和靠近地表的岩石,在受力情况下容易产生断裂和错动,总称为断裂构造。 19、地震烈度: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称为地震烈度。 20、标准化石:演化最快、水平分布最广,鉴定地质年代最有价值的化石。 21、指相化石:凡是代表特殊的地理环境,而且指示特殊岩相的化石称为指相化石。 22、内生矿床: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有用组分富集起来所形成的矿床。 23、外生矿床:在地表外力作用下有用元素或有用组分聚集所形成的矿床。 24、地下水:存在于地表以下岩石和土体(岩土)空隙中各种不同形式水的总称。 二、选择题 1、地球的形状为(D) A、球形 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 C、苹果形 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2、下列地点,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B) A、赤道 B、南极 C、北回归线 D、北京 3、大气圈中与人类活动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的是(A)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4、下列哪种元素不是地壳中占98%以上的8种主要元素之一(C) A、硅 B、铁 C、铜 D、镁 5、大陆地壳由硅铝层和(B)组成 A、钾铝层;B硅镁层;C、铁镁层;D、硅铁层

历年普通地质学试题

★1998年<<普通地质学>>硕士生入学试卷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碎屑结构 2.克拉克值 3.矽卡岩 4.地热增温率 5.共轭定理 二、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1.沉积岩的主要特征是A_ B_ 2.河流阶地的类型有A _ B_ C_ 3.陨石按成份分为三类A_ B_ C_ 4.糜棱岩的主要特征是A_

B_ C_ 5.地球上冰川作用的主要时期有A_ B_ C_ 6.可确定地层顶底的沉积岩原生构造主要有A_ B_ C_ 7.温泉的形成与下述因素有关 A_ B_ C_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褶皱构造的横剖面分类类型有哪些? 2.简述河流的袭夺。 3.简述岩石圈板块的边界类型及典型分布区。★1999年<<普通地质学>>硕士生入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基体和脉体 2.斜层理 3.侵蚀基准面 4.转换断层 5.水化作用 二、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1.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A_ B_ C_ 2.洋壳剖面上四种特征的火成岩是 A_ B_ C_ D_ 3.温泉和地下热水的分布与下述因素有关A_

B_ C_ 4.地表某点的实测重力值经A、B、C三项校正后,如与该点标准重力值不同,则称改点存在D. A_ B_ C_ D_ 5.河流阶地的类型有A_ B_ C_ 6.地球上冰川作用的时期主要有A_ B_ C_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浊流地质作用及浊积岩的主要特征。 2.褶皱构造的横剖面分类类型有哪些? 3.简述地层不整合接触关系的形成机制和识别标志。

★2000年<<普通地质学>>硕士生入学试卷 一.择题(在正确答案的号码上画上圆圈,如①)10分 1.里氏震级是Richer根据1960年发生在----的8.9级地震能量确定的。1.日本2.印尼3.智利 2.大西洋型大陆边缘与太平洋型大陆边缘主要不同在----。 1.有无海沟存在2.有无岛弧存在3.大陆架的宽与窄 3.岩浆的喷发强度与-----关系最大。 1.地壳活动2.围岩掉入量3.岩浆粘度 4.科马提岩最重要的鉴定标志是-------。 1.化学成分2.矿物成分3.鬣刺结构(构造) 5.环太平洋火山带主要发育的火山岩是----------。 1.流纹岩2.安山岩3.花岗岩 6.地震波中-------波长大,振幅大,传播慢,破坏性最大。 1.纵波(P波)2.横波(S波)3.面波(L波)

地质学基础(高起专) 地质大学期末开卷考试题库及答案

地质学基础(高起专) 单选题 1. 幔核界面-古登堡面位于地下约_____深度。(6分) (A) 670km处(B) 1000km处(C) 2900km处(D) 5157km处参考答案:C 2. 下列不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的是_____。(6分) (A) 大气圈(B) 水圈(C) 岩石圈(D) 生物圈参考答案:C 3. 矿物的_____是矿物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6分) (A) 颜色(B) 条痕(C) 透明度(D) 光泽参考答案:D 4. 下列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_____。(6分) (A) 花岗岩(B) 安山岩(C) 石灰岩(D) 大理岩参考答案:C 5. 在大陆表层由风化残积物组成的一个不连续的薄壳,称为_____。(6分) (A) 残积物(B) 坡积物(C) 土壤(D) 风化壳参考答案:D 6. 下列风化作用类型中,属于物理风化作用的是_____。(6分) (A) 溶解作用(B) 氧化作用(C) 冰劈作用(D) 水解作用参考答案:C 多选题 7. 下列属于内力地质作用的是_____。(6分) (A) 岩浆作用(B) 构造运动(C) 风化作用(D) 变质作用参考答案:A,B,D 8. 下列属于矿物的光学性质的是_____。(6分) (A) 颜色(B) 条痕(C) 透明度(D) 解理参考答案:A,B,C 9. 下列选项中,属于化学风化作用的是_____。(6分) (A) 溶解作用(B) 盐类的结晶与潮解(C) 碳酸化作用(D) 氧化作用参考答案:A,C,D 10. 按照形成岩石的地质成因,可将岩石分为三大类,分别是_____。(6分) (A) 岩浆岩(B) 沉积岩(C) 侵入岩(D) 变质岩参考答案:A,B,D 11.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有_____。(5分) (A) 构造运动(B) 地形(C) 岩石特征(D) 气候条件参考答案:B,C,D 判断题 12. 在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地球内部圈层是否属于岩石圈部分?(5分)参考答案:错误 13. 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以外的外能和地球内部的内能。其中,内能是否包括重力能、热能、太阳辐射能、结晶与化学能等?(5分)参考答案:错误 14. 解理是否指矿物受力后沿着一定方向裂开的能力?(5分)参考答案:正确 15. 由于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的共同作用,使岩石与外界接触的棱角部分逐步风化直至消失,最后变成球形或椭球形,这种现象是否称为差异风化?(5分)参考答案:错误 填空题16. 地球的内部圈层从地表向下,分为地壳、地幔、地 核,其分界面分别称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5分) 17. 矿物的透明度是指矿物允许可见光透过的程度,按照透明程度由高到低可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5分) 18. 风化壳具有垂直分带性,自上到下大致可分为四层,分别为土壤层、残积层、半风化岩石及基岩。(5分) 单选题 1.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地对谷底和谷坡进行冲蚀破坏,这个过程称为_____。(5分) (A) 剥蚀作用(B) 下蚀作用(C) 侧蚀作用(D) 侵蚀作用参考答案:D 2. 由于河流的下蚀作用,河谷、瀑布具有向上游迁移并逐渐消失的规律,这一现象称为_____。(5分) (A) 向源侵蚀(B) 袭夺现象(C) 截弯曲直现象(D) 牛轭湖参考答案:A 3. 冰川对地面的破坏作用称为_____。(5分) (A) 侵蚀作用(B) 刨蚀作用(C) 溶蚀作用(D) 潜蚀作用参考答案:B 4. 下列不属于冰蚀地貌的是_____。(5分) (A) 冰斗(B) 冰蚀谷(C) 冲沟(D) 羊背石参考答案:C 5. 根据海水运动产生原因及特点,海水运动形式分为若干基本类型,下列不属于海水运动形式的是_____。(5分) (A) 波浪(B) 潮汐(C) 洋流(D) 环流参考答案:D 6. 在海进沉积序列中,在纵向剖面上表现为_____。(5分) (A) 沉积物粒度下粗上细(B) 沉积物粒度较粗(C) 沉积物粒度下细上粗(D) 沉积物粒度较细参考答案:A 多选题 7. 根据流水在地面流动的特点,将地面流水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分别是_____。(5分) (A) 波流(B) 浊流(C) 洪流(D) 河流参考答案:A,C,D 8. 河流的冲积物的主要特征包括_____。(5分) (A) 良好的分选性(B) 较高的磨圆度(C) 清晰地层理(D) 较差的磨圆度参考答案:A,B,C 9. 地下水的沉积作用包括_____。(5分) (A) 机械沉积作用(B) 化学沉积作用(C) 生物沉积作用(D) 石化作用参考答案:A,B,D 10. 按照冰川的形态特征、规模和所处地形的条件,可将其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分别是_____。(5分) (A) 大陆冰川(B) 山谷冰川(C) 山麓冰川(D) 山岳冰川参考答案:A,D 11. 根据海水运动和滨海区的地势特点,将滨海区分为三个带,分别为_____。(5分) (A) 外滨带(B) 前滨带(C) 中滨带(D) 后滨带参考答案:A,B,D 判断题 12. 河流在从高处向低处流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对谷底和谷坡进行磨蚀破坏,这个过程是否称为河流的冲蚀作用?(5分)参考答案:错误

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试卷及答案讲解

2005年11月8日《普地》期中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摩尔硬度 2 克拉克值 3 同质多像 4 混合岩化 5 均衡原理 6 剥蚀作用 7 碎屑岩 8 科里奥利力 二、叙述题(每题30分,任选2题,共60分。应加文字说明.缺文字说明,扣分。) 1. 叙述火山岩和侵入岩的形成机制及其主要岩石类型 2.叙述地震形成的原因 3.如何识别褶皱并确定褶皱类型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摩尔硬度:矿物抵抗外力的强度称硬度。世界通常使用由摩尔确定的硬度标准,由10种不同硬度的矿物为标准,称摩尔硬度记。它们是: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长石,7石英,8黄晶9刚玉10金刚石 2 克拉克值:中上地壳中50种元素的平均含量。国际通用单位是ppm=10-6,即克/吨. 3 同质多象:化学成分相同、但质点的排列方式不同(结构不同)的现象。其结果就是同一物质将形成不同的矿物。如:碳,金刚石(高压)-石墨(常压) 4 混合岩化:区域高级变质岩进一步变质,发生高温部分熔融(酸化)现象,形成基体+脉体的特殊变质岩石(混合岩)。基体:变质岩(暗色);脉体:熔融体(长石,石英,浅色)。 5 均衡原理:解释地表高低不平却能保持平衡的一种假说。目前通用均衡补偿(Holmes A,1978),即高山下面地壳厚,平原下面地壳薄.地势的起伏与莫霍面起伏呈镜像反映,称均衡现象。原因是,地幔顶部有一平面,叫补偿基面,在此面以上各柱体的物质总重量相等,故能保持重力的平衡. 6 剥蚀作用:使岩石破碎、分解,进而脱离原地的地质作用,包括风化、水流侵蚀、冰川侵蚀、海浪侵蚀、风沙侵蚀、地下水侵蚀、湖水侵蚀等。 7 碎屑岩:具有碎屑结构的沉积岩。包括砾岩、砂岩、粉砂岩。 8 科里奥利力: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表运动物体改向的力(取决于不同的纬度和线速度)。在北半球,物体向北运动,顺着运动方向看,作用力向右。大气、河流运动均受此影响。 二、叙述题(每题30分,任选2题,共60分。应加文字说明.缺文字说明,扣分。) 1. 叙述火山岩和侵入岩的形成机制及其主要岩石类型 答:1)岩浆作用定义和主要特征;2)按SiO2含量分类, 熔岩和侵入岩被分为4类;3) 对火山岩,分爆发岩和熔岩两大类; 4) 火山岩的主要岩石类型;5) 侵入岩的主要岩石类型。 2.叙述地震形成的原因 (1)地震是地壳的快速颤动,由地球内部的不平衡运动(内动力地质作用)所产生,是一种经常发生的、有规律的自然灾害地质现象。 (2)板块运动形成的地震,分布在全球3大地带。 (3)板块内部断裂作用形成的地震,分布在板块内部断裂带及其附近。 (4)岩浆作用形成的地震,分布在岩浆活动带及其附近。 (4)塌陷作用形成的地震,分布局限,在喀斯特地貌发育区,经常发生。 3.如何识别褶皱并确定褶皱类型 (1)定义:在应力作用下岩层发生各种形态的弯曲现象叫褶皱。上凸的叫背斜anticline,下凹的叫向斜syncline。2)识别标志:a. 地层对称、重复出现。b.产状有规律变化(背斜:中间老、二侧对称变新(3-2-1-2-3);向斜:中间新、二侧对称变老(1-2-3-2-1))。(3)确定褶皱类型:i)根据轴面划分:直立,倾斜,倒转,平卧(躺)褶皱(ii)根据剖

《普通地质学》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综合思考题 分析“将今论古”、“以古论今、论将来”和“活动论”这三大地质学思维方法论,以及对指导地质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1)“将今论古”:经典地质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支柱,国际地层序列、国际地质年代表以及其它许多地质成果均建立在此基础上。 2)“以古论今、论将来”:认识过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现在、预测未来。 3)“活动论”:大陆和海洋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不断活动和演变的,以水平运动为主,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学说建立的基础,大陆动力学也是活动论的表现。 2.分析我国具有的独特地域特色和研究优势。 我国地域辽阔,地球各个演化时期地质信息和物质记录丰富,有地球上最古老和最年轻的造山带,有各种类型的盆地构造,有分布十分广泛的花岗岩,有丰富的矿产与能源。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研究优势,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地学研究和教学基地。包括青藏高原、西北黄土高原、大别-秦岭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云南澄江动物群、辽西热河动物群、陆相生油盆地、滇黔桂喀斯特地貌、华南花岗岩与矿产等等 3.为什么到大自然中去实践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地质现象是地质作用的结果或产物。通过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可以找出地质作用的特点和放射性同位素规律。 第二章矿物学 一、基本概念Important conception 放射性同位素;稳定同位素;克拉克值;矿物;晶体,准晶体;同质多象;条痕,解理,断口;摩氏硬度计;矿物集合体;三类岩石 放射性同位素:主要有U238,U235,U234,Th232,Rb87,K40等。 稳定同位素:主要有O16,O17,O18,C12,C13,S32,S33,S36,H1。 放射性同位素主要用来测定火成岩石的绝对年龄;稳定同位素主要用来确定岩石的物质环境与来源。如地壳,地幔,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月球,陨石等。 克拉克值:中上地壳中50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美国科学家克拉克采集了世界各地的样品5159个;用取得的化学分析数据,求出了16km厚的地壳内50种元素的平均百分重量,后人称克拉克值.国际通用.单位ppm=10-6,即克/吨。目前还用ppb=10-91克=5克拉。 矿物定义: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呈结晶质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是组成岩石的矿石的基本单元。 准晶体定义:是一种新的凝聚态固体,其内部原子或离子既不像非晶质那样完全无序分布,又不像晶体那样呈三维周期性平移有序排列(粒径一般只达微米级)。 二、基本特征Basic features 1. 矿物的六项基本特征 特征1.(最基本特征)天然产出,有序结构,固体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普通地质学》期末试卷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普通地质学》期末试卷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4 分,共20 分) 1、岩层与地层 2、矿物和岩石 3、风化作用与风化壳 4、褶皱与断层 5、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二、填空题(每题3 分,共30 分) 1、地球内部根据33km 处的和2891km 处的, 划分为和。 3、外动力地质作用主要有和。 4、根据火山活动状况,可将火山分为、和。 5、根据褶皱的轴面和两翼的产状,褶皱可分为、、和。 6、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的成岩作用方式主要有、和。 7、根据SiO2的含量将岩浆岩分为、、和。 8、根据变质作用发生部位的地质环境,变质因素的组合关系及变质产物的特征,将变质作用分为、、和等几种类型。 9、按地震发生原因,可将其分为、和等类型。 10、化学风化的基本类型包括、、和。 1

三、分析题(每题3 分,共30 分) 1、将下列矿物与其对应的解理级别用直线相连: 完全解理云母 极完全解理石英 极不完全解理方解石 2、将下列矿物按其硬度大小排列: 石英刚玉滑石正长石 3、岩浆岩根据其产状,可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下列三种岩浆岩分 别属于哪一类岩石,用直线相连: 喷出岩花岗岩 浅成岩玄武岩 深成岩正长斑岩 4、将下列各种岩石根据成因进行分类: 泥岩、板岩、辉岩、石灰岩、流纹岩、片岩、千枚岩、大理岩、花岗岩沉积岩: 岩浆岩: 变质岩: 2

3 5、 确定下图褶曲构造类型,并恢复其原始岩层形态。 T ( ) 6、 试绘图说明岩层的产状要素。 7、将下列断层的性质填写在相应的括号内,并在图中标明上下盘的相对运动 方向。 ( ) ( ) 8、 只要岩石发生成分、结构和构造的变化,就是变质作用。这句话对吗?试 分析之。 9、 垂直地层走向自西向东观察,出现下列地层,试确定构造类型,并绘出该 构造形态的剖面图。 观察方向 O S D C D S O P C P T

普通地质学_重要试题库完整

第1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地球科学地质学普通地质学均变说灾变说将今论古 二、填空题 1.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2.地质学的研究容主要包括()、()、()、()及()等若干方面。 3.地质学的研究程序一般包括()、()、()及()等方面。 4.“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这句话的意思是(“ ”)。简言之.就是地质研究中常用的(“ ”)的思维方法。这一思维方法由英国地质学家()所提出.并由()发展和确立。 5.地质学研究的主要依据是保存在岩石中的各种()。 第1章绪论答案 二、填空题 1.地壳及与地壳有密切关系的部分。 2.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层年代与地质发展历史;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力与地质作用;地质学的应用问题。 3.资料收集;野外考察;分析化验与模拟试验;综合解释。 4.今天是过去的钥匙;将今论古;郝屯;莱伊尔。 第2章矿物 二、是非题 1.为纪念克拉克的功绩.通常把各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克拉克值。() 2.由元素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矿物。() 3.矿物都具有解理。() 4.自形程度愈好的矿物其解理也愈发育。() 5.矿物被碎成极细的粉末后就成了非晶质物质。() 6.矿物的颜色只与其成分有关。() 7.金属光泽是指金属矿物所具有的光泽。() 8.石英是一种晶面具油脂光泽.断口具玻璃光泽的矿物。() 9.黄铁矿也是一种重要的炼铁原料。() 10.石英、玛瑙、玻璃的主要成分都是SiO2 . 因此它们是同质多象矿物。() 11.某火成岩含50%的SiO2 .即其含50%的石英。() 12.橄榄石具橄榄绿色的条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