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

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

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
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

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

(1)温度因子

植物种子的发芽、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都有它的最适温度、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超过这个界限,它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和其它一切生命活动都会受到影响。一般说来,随着温度的增高而加快生长发育。但当温度超过所要求的最高或最低温度的限度时,生长就会停止,或者死亡。只有在最适的温度条件下,才能迅速而健壮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

通常根据植物对温度的不同要求与适应范围分为四类:

1)最喜温树种

这类树种大多原生在热带,生长过程中需要很高的温度,否则就会冻死。如橡胶、椰子等。

2)喜温树种

这类树种大多原生在亚热带,生长过程中不能忍受零度以下的低温。如杉木、毛竹等。3)耐寒树种

这类树种大多原生在温带或寒温带,能够忍受一定的低温。如毛白杨、刺槐等。

4)最耐寒树种

这类树种大多原生在寒带,能够忍受长时期的低温。如落叶松、樟子松等。

另外,各种植物的遗传性不同,对温度的适应能力有很大差异。有些种类对温度变化幅度的适应能力特别强,因而能在广阔的地域生长、分布,对这类植物称为“广温植物”或广布树;对一些适应能力小,只能生活在很狭小温度变化范围的种类称为“狭温植物”。(2)水分因子

水分是决定树木生存、影响分布与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不同树种对水分的需要与适应不同。

1)依树种对土壤水分的适应性分类

①旱生树种

通常在土壤水分少,空气干燥的条件下生长的树种,具极强的耐旱能力,这类树种的根系通常极为发达,其叶常退化为膜质鞘状或叶面具发达的角质层、蜡质及绒毛,如沙枣、梭梭树、木麻黄、沙棘等。

旱生树种据形态和适应环境的生理特性又可分为少浆植物或硬叶植物、多浆植物或肉质植物、冷生植物或干矮植物。

②湿生树种

需要生长在潮湿环境中的树种,在干燥的环境下常致死亡或生长不良。这类树种的根系短而浅,在长期淹水条件下,树干基部膨大,具有呼吸根。如池杉、落羽杉、水松等。湿生树种据其对光照的要求又可分为阳性湿生树种和阴性湿生树种。

①中生树种

介于两者之间,绝大多数树都属此类,这类树种多生于温润的土壤上,如麻栎、枫杨、油松等。

不少树种对水分条件的适应性很强,如旱柳、树柳、紫穗槐,在干旱与低湿条件下均能正常生长。另一些树种如杉木、白玉兰,即不耐干旱又不耐水湿,对水分条件要求很严格。在园林绿化建设中,掌握树木的耐旱、耐涝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2)耐旱树种和耐淹树种

①耐旱树种根据耐旱能力的强弱共分为5级。

A.耐旱力最强的树种

经受2个月以上的干旱和高温,其间未采取任何抗旱措施而生长正常或略缓慢的树种有:雪松、黑松、响叶杨、加杨,垂柳、枫香、桃、枇杷、石楠、光叶石楠、火棘、山槐、合欢等。

B.耐旱力较强的树种

经受2个月以上的干旱高温,未采取抗旱措施,树木生长缓慢,有叶黄落及枯梢现象者有:马尾松、油松、赤松、侧柏、毛竹、棕榈、毛白杨等。

C.耐旱力中等的树种

经受2个月以上的干旱和高温不死,但有较重的落叶和枯梢现象者有:罗汉松、日本五针松、白皮松、落羽杉、刺柏、钻天杨、杨梅、八仙花、海桐、杜仲、悬铃木、木瓜、樱桃、樱花,海棠、郁李,梅等。

D.耐旱力较弱的树种

干旱高温期在一个月以内不致死亡,但有严重落叶枯梢现象,生长几乎停止,如旱期再延长而不采取抗旱措施就会逐渐枯萎死亡者有:金钱松、柳杉、鹅掌揪、玉兰、八角茴香、蜡梅、大叶黄杨、油茶、结香、四照花等。

E.耐旱力最弱的树种

旱期一月左右即死亡,在相对湿度降低,气温高达40℃以上时死亡最为严重者,有:银杏、杉木、水杉、水松、日本花柏、日本扁柏、白兰花,檫木、珊瑚树等。

②耐淹树种根据耐淹力分为5级。

A.耐淹力最强的树种

能耐长期(3个月以上)的深水浸淹,当水退后生长正常或略见衰弱,树叶有黄落现象,有时枝梢枯萎;又有洪水虽没顶但生长如旧或生势减弱而不致死亡者有:垂柳、旱柳、龙爪柳、榔榆,桑、柘、豆梨、杜梨,柽柳,紫穗槐、落羽杉等o

B.耐淹力较强的树种

能耐较长期(2个月以上)深水浸淹,水退后生长衰弱,树叶常见黄落,新枝、幼茎也常枯萎,但有萌芽力,以后仍能萌发恢复生长。本类有水松、棕榈,栀子、麻栎、枫杨、榉树、山胡椒、沙梨、枫香、悬铃木属3种,紫藤,楝树,乌桕、重阳木、柿、葡萄、、白蜡、凌霄等。

C.耐淹力中等的树种

能耐较短时期(1—2个月)的水淹,水退后必呈衰弱,时期一久即趋枯萎,即使有一定萌芽力也难恢复生势。本类有;侧柏、千头柏,圆柏,龙柏、水杉,水竹、紫竹、竹,广玉兰、夹竹桃、杨类3种,木香、李树,苹果,槐树,臭椿,香椿、卫矛、紫薇,丝绵木、石榴、喜树,黄荆,迎春,枸杞,黄金树等o

D.耐淹力较弱的树种

仅能忍耐2—3周短期水淹,超过时间即趋,枯萎,一般经短期水淹后生长也显然衰弱。本类有罗汉松、黑松、刺柏、樟树、冬青,小蜡、黄杨、胡桃、板栗、白榆、朴树、梅、杏、合欢、皂荚,紫荆、南天竹、溲疏、无患子,刺揪、三角枫、梓树、连翘、金钟花等。E.耐淹力最弱的树种

最不耐淹,水仅浸淹地表或根系一部至大部时,经过不到1周的短暂时期即趋枯萎而无恢复生长的可能。本类有马尾松、杉木、柳杉、柏木、海桐、枇杷,百楠、桂花、大叶黄杨、女贞、构树、无花果,玉兰、木兰、腊梅、杜仲,桃、刺槐、盐肤木、栾树、木芙蓉、木槿、梧桐、泡桐、楸树、绣球花等。

(3)光照因子

光是园林树木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

1)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的关系,可分为三种生态类型。

①阳性树种

正常生长要求全光照,在水份和温度适合的情况下,不存在光照过强的问题的树种。如悬铃木、樟树、麻栎、银杏等。

②阴性树种

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比在强光下生长良好,且在气候干旱的环境下,常不能忍受过强的光照的树种。如洒金东瀛珊瑚、八仙花、八角金盘、红豆杉、云杉等。

③中性树种

在充足光照下生长最好,但稍受荫蔽时也能生长的树种。如杜鹃、鸡爪槭桧柏、侧柏等。

2) 每日的光照时数与黑暗时数的交替对植物开花的影响称为光周期现象。按此反应可将植物分为三类:

①长日照植物

植物在开花以前需要有一段时期,每日的光照时数大于14小时的临界时数称为长日照植物。如果满足不了这个条件则植物将仍然处于营养生长阶段而不能开花。反之,日照愈长开花愈早。

②短日照植物

在开花前需要一段时期每日的光照时数少于12小时的临界时数的称为短日照植物。日照时数愈短则开花愈早,但每日的光照时数不得短于维持生长发育所需的光合作用时间。有人认为短日植物需要一定时数的黑暗而非光照。

③中日照植物

只有在昼夜长短时数近于相等时才能开花的植物。

④中间性植物

对光照与黑暗的长短没有严格的要求,只要发育成熟,无论长日照条件或短扫照条件下均能开花。

(4)空气因子

1)氧气

氧气是呼吸作用必不可少的,但在空气中它的含量基本上是不变的,所以对植物的地上部分而言不形成特殊的作用。但是植物根部的呼吸以及水生植物尤其是沉水植物的呼吸作用则靠土壤中和水中的氧气含量了。

如果土壤中的空气不足,会抑制根的伸长以致影响到全株的生长发育。因此,在栽培上经常要耕松土壤避免土壤板结,在粘质土地上,有的需多施有机质或换土以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在盆栽中经常要配合更换具有优良理化性质的培养土。

2)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以空气中CO

的平均浓度为320ppm计,从植物

2

的光合作用角度来看,这个浓度仍然是个限制因子,据生理试验表明,在光强为全光照l/5

的实验室内,将CO

2浓度提高3倍时,光合作用强度也提高3倍,但是如果C0

2

浓度不变而

仅将光强提高3倍时,则光合作用仅提高一倍。因此在现代栽培技术中有对温室植物施用

C0

2气体的措施。C0

2

浓度的提高,除有增强光合作用的效果外,据试验尚有促进某些雌雄异

花植物的雌花分化率效果,因此可以用于提高植物的果实产量。

3)风

空气的流动形成风,低速的风对植物有利,高速的风会使植物受到危害。各种树木的抗风力差别很大,可分以下几级:

①抗风力强的树种

马尾松、黑松、圆柏、榉树、胡桃、白榆,乌桕、樱桃、枣树、葡萄,臭椿、朴,栗、槐树、梅树、樟树、麻栎、河柳、台湾相思,大麻黄、柠檬桉、假槟榔、桄榔、南洋杉、竹类及柑桔类等。

②抗风力中等的树种

侧柏、龙柏、杉木、柳杉、檫木,楝树,苦槠、枫杨、银杏、重阳木、榔榆,枫香、凤凰木,桑,梨、柿、桃、杏?花红、合欢、紫薇、木绣球、长山核桃、旱柳等。

③抗风力弱受害较大的树种

大叶桉、榕树,雪松,木棉,悬铃木、梧桐,加杨,钻天杨、泡桐、垂柳、刺槐,杨梅、枇杷,苹果等。

4)常见的空气污染物质和抗污染树种

城市环境中常见的主要空气污染物质有二氧化硫、光化学烟雾、氯及氯化氢、氟化物等。现将我国各地抗污染树种列成如下表格以作介绍。

表1-1 我国北部地区(包括华北、东北、西北)的抗污树种

表1-2 我国中部地区(包括华北、东北、西南部分地区)的抗污树种

表1-3 我国南部地区(包括华南及西南部分地区)的抗污树种

(5)土壤因子

1)依土壤酸度而分的植物类型

自然界中的土壤酸碱度是受气候、母岩及土壤中的无机和有机成分、地形地势、地下水和植物等因子所影响的。

依植物对土壤酸度的要求,可以分为三类,即:

①酸性土植物

在呈或轻或重的酸性土壤上生长最好、最多的种类。土壤pH值在6.5以下。例如杜鹃、乌饭树、山茶、油茶、马尾松、石南、油桐、吊钟花、马醉木、栀子花、大多数棕榈科植物、红松、印度橡皮树等,种类极多。

②中性土植物

在中性土壤上生长最佳的种类。土壤pH值在6.5~7.5之间。例如大多数的花草树木均属此类。

③碱性土植物

在呈或轻或重的碱性土上生长最好的种类。土壤pH值在7.5以上。例如柽柳、紫穗槐、沙棘、沙枣(桂香柳)、杠柳等。

2)依土壤中的含盐量而分的植物类型

我国海岸线很长,在沿海地区有相当大面积的盐碱土地区,在西北内陆干旱地区中在内陆湖附近以及地下水位过高处也有相当面积的盐碱化土壤,这些盐土、碱土以及各种盐化、碱化的土壤均统称为盐碱土。植物在盐碱土上生长发育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喜盐植物

喜盐植物以不同的生理特性来适应盐土所形成的生境,喜盐植物可以吸收大量可溶性盐类并积聚在体内,如黑果枸杞、梭梭等,这类植物对高浓度的盐分已成为其生理上的需要了。

②抗盐植物

亦有分布于旱地或湿地的种类。它们的根细胞膜对盐类的透性很小,所以很少吸收土壤中的盐类,其细胞的高渗透压不是由于体内的盐类而是由于体内含有较多的有机酸、氨基酸和糖类所形成的,如田菁、盐地风毛菊等。

③耐盐植物

亦有分布于干旱地区和湿地的类型。它们能从土壤中吸收盐分,但并不在体内积累而是将多余的盐分经茎、叶上的盐腺排出体外,即有泌盐作用。例如柽柳、大米草、二色补血草以及红树等。

④碱土植物

能适应pH达8.5以上和物理性质极差的土壤条件,如一些藜科、苋科等植物。从园林绿化建设来讲,在不同程度的盐碱土地区,较常用的耐盐碱树种有:柽柳、白榆、加杨、小叶杨,食盐树、桑、杞柳、旱柳、枸杞、楝树、臭椿、刺槐、紫穗槐、白刺花、黑松、皂荚、国槐、美国白蜡、白蜡、杜梨、桂香柳、乌桕、杜梨、合欢、枣、复叶槭、杏、钻天杨、胡杨、君迁子、侧柏、黑松等。

3)依对土壤肥力的要求而分的植物类型

绝大多数植物均喜生于深厚肥沃而适当湿润的土壤,但从绿化来考虑需选择出耐瘠薄土地的树种,特称为瘠土树种,例如马尾松、油松、构树、木麻黄、牡荆、酸枣、小檗、小叶鼠李、金老梅、锦鸡儿等。与此相对的有喜肥树种如梧桐、胡桃等多种树种。

4)沙生植物

能适应沙漠半沙漠地带的植物,具有耐干旱贫瘠、耐沙埋、抗日晒、抗寒耐热、易生不定根、不定芽等特点。如沙竹、沙柳、黄柳、骆驼刺、沙冬青等。

(6)地理因子

1)海拔高度

海拔由低至高则温度渐低、相对湿度渐高,光照渐强,紫外光线含量增加,这些现象以山地地区更为明显,因而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与分布。山地的土壤随着海拔的增高,温度渐低湿度增加,有机质分解渐缓,淋溶和灰化作用加强,因此pH值渐低。由于各方面因子的变化,对于植物个体而言,生长在高山上的树木与生长在低海拔的同种个体相比较,则有植株高度变低、节间变短、叶的排列变密等等变化。

2)坡向方位

不同方位山坡的气候因子有很大差异,例如山南坡光照强,土温、气温高,土壤较干,而山的北坡则正相反。在北方,由于降水量少,所以土壤的水分状况对植物生长影响极大,因而在北坡可以生长乔木,植被繁茂,甚至一些阳性树种亦生于阴坡或半阴坡,在南坡由于水分状况差,所以仅能生长一些耐旱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但是在雨量充沛的南方则阳坡的植被就非常繁茂了。此外,不同的坡向对植物冻害、旱害等亦有很大影响。

3)地势变化

地势的陡峭起伏,坡度的缓急等,不但会形成小气候的变化而且对水土的流失与积聚都有影响,因此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树木的生长和分布。

坡度通常分为六级,即平坦地<50,缓坡为60~150,中坡为160~250,陡坡为260~350,急坡为360~450,险坡为450以上。在坡面上水流的速度是与坡度及坡长成正比,而流速愈大、径流量愈大时,冲刷掉的土壤量也愈大。

山谷的宽、狭与深浅以及走向变化也能影响植物的生长状况。

(7)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

在植物生存的环境中,尚存在许多其他生物,如各种低等、高等动物也包括人类,它们与植物间是有着各种或大或小的、直接或间接的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其中,人类对植物与环境的影响是最巨大的,既体现在对它们的破坏上,也体现在对它们的建树上。因此,我们应该持有正确的态度,始终从环保与生态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为植物的生存创造良好的条件。

7 第7章 植物的生长生理-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第 7 章 植物的生长生理 自测题: 一、名词解释: 1. 植物生长 2. 分化 3. 脱分化 4. 再分化 5. 发育 6. 极性 7.种子寿命 8.种子生活力 9. 种子活力 10. 需光种子 11. 细胞全能性 12. 植物组织培养 13. 人工种子 14. 温周期现象 15. 协调最适温度 16. 顶端优势 17. 生长的相关性 18. 向光性 19. 生长大周期 20. 根冠比 21. 黄化现象 22. 光形态建成 23. 光敏色素 24. 光受体 25.感性运动 26.生物钟 二、缩写符号翻译: 1. TTC 2. R/T 3.Pr、Pfr 4. PhyⅠ 5.PhyⅡ 6.R 7.FR 8. UV-B 9. BL https://www.doczj.com/doc/f816448928.html,R 11. LAI 12.GI 13.RH 三、填空题: 1. 按种子吸水的速度变化,可将种子吸水分为三个阶段, 、 、 。 2. 为使果树种子完成其生理上的后熟作用,在其贮藏期可采用 法处理种子。 3. 检验种子死活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 和 。 4. 植物细胞的生长通常分为三个时期: 、 和 。 5..种子萌发初期进行 呼吸,然后是 呼吸 6. 有些种子的萌发除了需要水分、氧气和温度外,还受 的影响。 7. 在种子吸水的第l阶段至第2阶段,其呼吸作用主要是以 呼吸为主。 8. 将柳树枝条挂在潮湿的空气中,总是在 长芽,在 长根。这种现象称为 。 9. 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是 ,用于组织培养的离体植物材料称为 。 10. 植物组织培养基一般由无机营养、碳源、 、 和有机附加物等五类物质组成。 11. 在组织培养诱导根芽形成时,当CTK/IAA的比值高时, 诱导 的分化;当CTK/IAA的比值低时, 诱导 的 分化;中等水平的CTK/IAA的比值,诱导 的分化。 12. 蓝紫光对植物茎的生长有 作用。 13. 烟草叶子中的烟碱是在 中合成的。 14. 光敏色素有两种类型: 和 ,其中 型是生理激活型。 15. 光敏色素的单体是由一个 和一个 所组成。 16. 存在于高等植物中的三种光受体为: 、 、 。 17. 光之所以抑制多种作物根的生长,是因为光促进了根内形成 的缘故。 18. 土壤中水分不足时,使根冠比值 ;土壤中水分充足时,使根冠比值 。 19. 土壤中缺氮时,使根冠比值 ;土壤中氮肥充足时,使根冠比值 。 20. 高等植物的运动可分为 运动和 运动。 21. 向光性的光受体是存在于质膜上的 。 22. 关于植物向光性反应的原因有两种对立的看法:一是 分布不均匀,一是 分布不均匀。 23. 向性运动的方向与外界刺激的方向 ;感性运动的方向与外界刺激的方向 。 24. 植物生长的相关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和 。 25. 植物借助于生理钟准确地进行 。 26. 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存在三基点,即 、 和 。但 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四、 选择题く单项和多项 ): 1.促进莴苣种子萌发的光是( )。 A.蓝紫光 B.紫外光 C.红光 D.远红光 2.花生、棉花种子含油较多,萌发时较其他种子需要更多的( )。 A.水 B.矿质元素 C.氧气 D.光照

关于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影响或者作用的论文

第一节植物分类概述(1 学时)一、分类原则1.人为分类2.自然分类3.细胞遗传学——物种生物学4.化学分类学5.数量分类学二、分类单位和命名1.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2.命名原则三、界和门的划分1.界的划分:二界说、新二界说、三界说、五界说、六界说2.植物门的划分:菌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第二节原核生物 (1 学时)一、细菌门1.细菌的主要特征2.细菌的分类3.细菌的繁殖方式二、蓝藻门1.蓝藻与细菌的区别2.蓝藻的主要特征3.原核生物的生活史第三节真核藻类和真菌、地衣(1 学时)一、藻类(Algae) 1.藻类的主要特征2.藻类的种类、门类3.藻类的繁殖方式二、真菌(Fungi) 1.真菌的主要特征2.真菌的种类3.真菌的繁殖方式4.真菌的演化历史三、地衣

1.地衣的主要特征:形态、结构、繁殖等特点2.地衣的种类3.地衣的生境与分布第四节苔藓和蕨类植物(1 学时)一、苔藓植物1.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2.苔藓植物的分类3.苔藓植物的繁殖方式4.苔藓植物的分布与生境二、蕨类植物1.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2.蕨类植物的分类概况3.蕨类植物的繁殖方式4.蕨类植物的生境与分布第五节种子植物(1 学时)一、裸子植物1.裸子植物的生活史2.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3.裸子植物的分类及主要代表类型二、被子植物1.被子植物的生活史2.被子植物的的主要特征3.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 第二章植物生活和环境(9 学时)——植物生态类群的分化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植物个体与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环境和生态因素的概念,了解生态因素对植物作用的特点;掌握各生态因素对植物的影响以及植物对生态因素生态适应特点。重点:环境与生态因素的概念、植物对各生态因子的生态适应特征。难点:植物适应性的形成。第一节概述(1 学时)一、环境与生态因子1.基本概念:环境、环境因子、生态因子、非生态因子、生态环境、小生境、

植物的根系分类及对环境的适应

植物的根系分类及对环境的适应 植物的环境即使多种多样的,又是千变万化的,不同的环境因子,以截然不同的方式,甚至不同的时间、部位、强度施加于植物。如重力作用、光的作用。污染化合物作用、病原物的分泌作用等。植物也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感受和识别它们,从而做出相应的不同的反应。其中,植物的根就是植物对外界作出反应的重要部分。 植物的根有以下几类: 主根 当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向外生长,不断垂直向下生长的部分即是主根。如大家所熟悉的蚕豆,当它发芽时,突破种皮向外伸出呈白色条状的就是根,以后不断向下生长即形成主根。同样,作蔬菜食用的黄豆芽、绿豆芽,它们都有一条长长的白色的东西,这也是根,以后就形成主根。 侧根 当主根生长到一定长度后,它会产生一些分枝,这些分枝统称为侧根。在黄豆芽、绿豆芽中,有时会看到当主根长得较长时,就会在主根的近末端处,有一些向侧面生长的分枝,这就是侧根。侧根生长过程中,可能再分枝,形成新的侧根,这就是第二级侧根。当然还可以有第三级、第四级……无究无尽地产生新的侧根,但作为主根则永远只有一条,不存在第二级主根可以说是非主根。 不定根 不定根是植物生长过程中,从茎或叶上长出的根,它不来自主根、侧根。例如剪取一段垂柳枝条,插在潮湿的泥土中,不久在插入泥中的茎上长出了根,这就是不定根。一个水仙头,放在水中没几天,在它的底部密集地生出一环根,这也是不定根。不定根可以产生分枝,如垂柳的不定根有分枝,这些分枝也称为侧根;不定根也有不分枝的,如水仙的不定根无分枝。 植物根的总合称为根系(root system)。分为直根系(tap root system)和须根系(fibrous root system)。 作物根系是土壤水分的直接吸收利用者,当土壤水分胁迫时,作物根系首先感应并迅速

植物生长五大要素

~~ 植物生长五大要素~~ 1.光线。 2.温度。 3.湿度。 4.空气。 5.土壤。 ~~1.[光线]~~ 光线就是光照,绿色植物中的叶绿素是由光线的光合作用.水分和二氧化碳制造而成, 所以植物没有光线就不能生存。 观赏花木从需光的程度,大致分为三大类: 阳性植物类.阴性植物类.中性植物类等。 如果我们能够谻豝植物是属于那一类,即可按其光线的需要,栽植在适当的位置,生育才能正常。 反之,栽植的地点不符合光线的需求,生长必会逐渐转劣,甚至罗患病害而亡。 A. 阳性植物类(观花植物占大多数) 阳性植物需光量多,栽培地点日照要充足,日照不足则生育不良, 此类植物不适合做室内植物。 在观赏植物中,以观花为主的草花类.球根花卉类.木本花卉类或庭园树等,大多数是阳性植物, 如鸡冠花.百日草.大波斯菊.松叶牡丹.金鱼草.爆竹红.矮牵牛.三色菫.孤挺花.郁金香.水仙.玫瑰.九重葛.紫薇等。 少数是观叶植物,如彩叶草.雁来红.红苋草.绿苋草.草坪类等。 B. 阴性植物类(观叶植物占大多数) 阴性植物需光量较少,在强烈光线下,容易产生日烧.脱水枯萎等伤害, 喜欢在日照不足或有遮荫的散漫柔和光照下生长,这类植物耐阴性强,适合做室内植物。

此类植物以观叶植物占大多数,如粗肋草类.蔓绿绒类.黄金葛类.椒草类.万年青类.竹芋类.蕨类等。 极少数是观花植物,如非洲菫.大岩桐.金鱼花.口红花.观赏凤梨类等。 C. 中性(阳阴性)植物类 此类植物介于阳性植物与阴性植物之间,对于光线的适应性较强,在强光下或阴蔽处均能生存, 也适合当室内植物,如朱蕉类.竹蕉类.榕树.马拉巴栗.鹅掌藤等。 D. 植物对光周性的影响 植物对于每日光线照射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生长和开花,这种现象称为光周性,简单归纳为三大类: 1.) 短日照植物: 每天日照缩短在12小时以下,花芽才容易分化开花者,如秋末.冬初至早春开花的圣豵红.螃蟹兰.菊花.长寿花等。 2.) 长日照植物: 每天日照超过12小时以上,花芽才能分化开花者,如春末至夏季开花的金鱼草.球根海棠.翠菊等。 3.) 中性植物: 每天日照之长短,都与开花无关者,这类植物全年不分季节均能开花,如洋绣球.水仙花.三色菫等。 由以上得知植物对每天日照的反应,我们可用电照方法或覆盖遮光方法,延长或缩短光照时数,调解开花期。 E. 光周性花卉种类表

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题- 第二单元《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基础达标检测 冀人版(含答案)

第二单元《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基础达标检测 (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 一、我会填(每空2分,共48分) 1、仙人掌生活在()的沙漠中,莲生活在()中。 2、仙人掌有很多(),防止被()。 3、仙人掌的叶子变成了刺;茎肉质充当“水库”根系发达,能多吸水,这些特点有助于仙人掌 ()。 4、莲的叶柄和藕中有很多孔,孔与孔彼此相通形成一个 (),即使在缺氧的环境中仍可生存。 5、每到天气将要变冷的(),燕子总会()的飞往天气温暖的南方。 6、针毛长而坚韧,具有()作用,绒毛位于真毛的下层,()强。 7、动物冬天换毛的主要原因是:()。 8、北极熊生活在(),黑熊生活在我国()地区,马来熊生活在()。 9、将两条鱼()放入鱼缸中,用手拍打水面,观察两条鱼的反应。10、鱼的()是一种特殊感官,不仅能感知水体的(),还能感知()和水流的()。 11、蝙蝠的()不发达,但能借助“()”,在黑夜中捕捉飞蛾。 12、响尾蛇的眼睛对()一点儿都不敏感,然而它却能敏捷地捕食田鼠和其他小动物。 13、响尾蛇有一种特殊感官,被称为“()”。 14、雷达和声呐是模仿()发明的。 二、我会选(每题2分,共12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凡士林的作用的是() A.食用 B.防水、阻隔 C.消毒 2. 响尾蛇和一些变温动物可以感受到()。 A.七彩光线 B.紫外线 C.红外线 3.哪个季节雷鸟的羽毛是白色的?()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下列动物中,体型最大的是?() A.野兔 B.黑熊 C.北极熊 D.马来熊 5.下列动物中,属于候鸟的是?() A.鸡 B.大雁 C.褐马鸡 D.麻雀 6.下列植物中,能够在沙漠里生存的是?()

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气象要素

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气象要素 天气与气候对农作物生长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无论是季节的循环还是区域间的不同所造成的地域性差异都会给农作物生长带来直接的影响。本文主要是针对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气象要素进行分析,从而更好的了解不同气象要素变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种影响。 一、温度影响 温度是农业气象观测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温度决定了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决定了农作物的产量。在农业气象观测中,要做好作物生长三基点的观测,即最适宜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在最适宜温度时,农作物的生长速度最快;在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时,其生长基本停止。同时做好昼夜温差的观测,白天光合作用有机物质累积量越大,农作物的产量就越高。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白天的温度越高,其光合作用越强;晚上的温度越低越好,因为温度低可以降低呼吸作用消耗。在选择农作物品种是,要明确该作物是否能适应当地的温度。 农业界限温度标志某些重要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之开始、终止或转折点的日平均温度。稳定大于0℃的时期为适宜农耕期,其初日与终日和土壤结冻与解冻相近;稳定大于5℃的时期为越冬作物生长活动期(冬小麦生长活动的起始温度为3℃)和喜凉早春作物的播种期;稳定大于10℃的时期为越冬作物生长活跃期和喜温作物生长活动期,其初日是水稻、棉花等喜温

作物开始播种日期;稳定大于15℃的时期是喜温作物适宜生长期和茶叶的可采摘期,其初日是水稻适宜移栽期,终日是冬小麦的适宜播种期;稳定大于20℃的时期是喜温作物旺盛生长期和耐寒的晚稻安全齐穗期,其初日是水稻分蘖迅速增长开始期,终日是耐寒的水稻安全齐穗大秋作物灌浆的下限日期。 二、光照影响 影响作物生长的光照因素有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2者缺一不可。根据农作物对于光周期的反应不同,可以分为长日照作物和短日照作物以及中间性作物。长日照作物对于每天光照时间要求较多,一般超过14 ~17 h 才会形成花芽,日照愈长,发育愈快,如小麦、马铃薯、油菜等;而短日照作物需要每天的日照时间一般不超过12h,日照愈短,发育愈快,如水稻、玉米、大豆等;中间性作物对日照长短不敏感没有要求,如荞麦、茄子等。 光照是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是叶绿体发育和叶绿素合成的必要条件,光能调节农作物体内某些酶的活性,因此光照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光照与农作物光合作用没有固定的比例关系,但是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在其他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也相应的增加。但光照强度超过光的饱和点时,光照强度再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不增加。光照强度过强时,会破坏原生质,引起叶绿素分解,或者使细胞失水过多而使气孔关闭,造成光合作用减弱,甚至停止。光照强度弱时,农作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

能量环境——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

能量环境 地球上温度分布 一、地表大气温度的分布和变化 二、土壤温度的变化 三、水体温度的变化

生物对温度的适应 常温动物与变温动物。外温动物和内温动物。 在一定的环境温度范围内(热中性区),内温动物消耗的能量是在基础代谢率的水平上。当环境温度离这个区越来越远时,内温动物维持恒定的体温消耗的能量越来越多。 一、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 (一)温度对生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1.参与生命活动的各种酶都有其最低、最适和最高温度,即三基点温度。 2.外温的季节性变化引起植物和变温动物生长加速和减弱的交替,形成年轮; 3.外温影响动物的生长规模。在一定的范围内,生物的生长速率与温度成正比。 (二)温度对生物的发育有重要影响 1.春化作用——某些植物需要经过一个低温春华阶段,才能开花结果,完成生命周期,此 称为春化作用。 2.有效积温法则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有效积温法则的意义: 1)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

2)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 3)预测害虫来年的发生历程; 4)制定农业气候区域,合理安排作物; 5)应用积温预报农时。 (三)温度对生物分布有影响 1.高温限制生物的分布: 原因:主要是破坏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和光合呼吸平衡。 2.低温限制生物的分布:对生物分布的限制作用更为明显。 原因:对植物和变温动物来说,决定其水平分布北界和垂直分布上限的主要因素就 是低温。其次是植物因得不到必要的低温刺激而不能完成发育阶段。 3.温度对恒温动物分布的直接限制相对较小。 (四)温度对生物行为有影响 1.变温动物的行为直接与温度相关联 变温动物日出时的取暖行为; 变温动物繁殖行为直接与温度相关。 2.某些恒温动物的行为直接与温度相关联 1)鸟兽随环境温度变化具迁飞或迁徙行为; 2)沙漠动物白天昼伏或穴居躲避高温,晚上出来活动觅食的行为; 3)环境温度对恒温动物的繁殖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 (五)温度对生物生理结构与反应有影响 1.低温的生态作用 2.高温的生态作用

植物生长的规律

植物生长的规律 1)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植物体是由多细胞构成的有机体,构成植物体的各器官间在生长上表现出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是通过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和信息物质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传递或竞争来实现的。 (1)植物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相关性植物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有维管束的联络,存在着营养物质与信息物质的大量交换,因而具有相关性。根部的活动和生长有赖于地上部 分所提供的光合产物、生长素、维生素等;而地上部分的生长和活动则需要根系提供水分、矿物质元素、氮素以及根中合成的植物激素、氨基酸等。通常所说的“根深叶茂”、“本固枝荣”就是指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协调关系。一般来说,根系生长良好,其地上部分的枝叶也较茂盛;同样,地上部分生长良好,也会促进根系的生长。 对于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相关性常用根冠比来衡量。根冠比是指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干重或鲜重的比值,它能反映植物的生长状况,以及环境条件对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长的不同影响。不同物种有不同的根冠比,同一物种在不同的生育期根冠比也有变化。一般植物在开花结实后,同化物多用于繁殖器官,加上根系逐渐衰老,使根冠比降低。多年生植物的根冠比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2)主茎与侧枝的相关性植物的顶芽长出主茎,侧芽长出侧枝,通常主茎生长很快,而侧枝或侧芽则生长较慢或潜伏不长。这种由于植物的顶芽生长占优势而抑制侧芽生长的现 象,称为“顶端优势”。除顶芽外,生长中的幼叶、节间、花序等都能抑制其下面侧芽的生长,根尖能抑制侧根的发育和生长,冠果也能抑制边果的生长。顶端优势现象普遍存在于植物界,但各种植物表现不尽相同。有些植物的顶端优势较为明显,如雪松、桧柏、水杉等越靠近顶端,侧枝生长受抑越强,从而形成宝塔形树冠;有些植物顶端优势不明显,如柳树以及灌木型植物等。许多树木在幼龄阶段顶端优势明显,树冠呈圆锥形,成年后顶端优势变弱,树冠变为圆形或平顶。植物的分枝及其株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顶端优势的影响。 (3)植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对立。 ①依赖关系:生殖生长需要以营养生长为基础。花芽必须在一定的营养生长的基础上才分化。生殖器官生长所需的养料,大部分是由营养器官供应的,营养器官生长不好,生殖器官自然也不会好。 ②对立关系: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不协调,则造成对立。对立关系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营养器官生长过旺,会影响到生殖器官的形成和发育。例如,果树若枝叶徒长,往往不能正常开花结实,或者会导致花、果严重脱落。 第二种类型:生殖生长抑制营养生长。一次开花植物开花后,营养生长基本结束;多次开花植物虽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存,但在生殖生长期间,营养生长明显减弱。由于开花结果过多而影响营养生长的现象在生产上经常遇到,例如果树的“大小年”现象,又如某些种类的竹林在大量开花结实后会衰老死亡,在肥水不足的条件下此现象更为突出。生殖器官生长抑制营养器官生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花、果是生长中心,对营养物质竞争力过大的缘故。

园林植物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园林植物的影响因素 植物为活的有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受到内在因素的影响,同时受外界条件的综合影响,较明显者为:温度、水分、土壤、空气、人类活动等。 一、温度 随海拔升高、纬度(北半球)北移而降低; 随海拔降低、纬度(北半球)南移而升高。 南---------北:常绿----落叶 阔叶----针叶 (一)温度三基点 1、温度变化----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生理作用。 (1)最低温度 (2)最适温度 (3)最高温度 2、一般植物0—35oC范围内,温度上升,生长加速, 温度下降,生长减缓 (二)温度的影响 1、温度影响植物的休眠和萌芽 2、低温使植物遭受寒害和冻害 3、高温影响植物质量 4、温度与物候的关系 5、温度与各气候带的植物景观 (1)寒温带针叶林景观 (2)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景观 (3)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 (5)热带季雨林、雨林景观 二、水分 1、水的作用: (1)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生理作用 (2)植物生存的物质条件之一

(3)影响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繁殖、种子传播的生态因子之一 (4)可形成特殊的植物景观 2、植物分类(依植物对水分变化的适应能力) (1)旱生植物:少量水分即可满足生长发育 树干矮小、树冠稀疏、根系发达、夜小而厚, 有的退化成针状,表面有角质层或生绒毛 如:仙人掌 (2)湿生植物:与(1)对立 一般根系不发达,生长发育需要大量水分抗旱能力差 如:秋海棠、酢浆草 (3)中生植物:介于(1)(2)之间 如:水淹可正常生长:旱柳、乌桕、水杉 水淹会死亡:梧桐、桃、李、木瓜、雪松(4)水生植物:植物的全部或部分必须在静水或流水中生长 如:王莲 三、光照 (一)植物对光照的要求,通过以下两点表示 (1)光补偿点 (2)光饱和点 (二)植物分类(依光照强度) (1)阳性植物:要求较强光照,不耐庇荫 (2)阴性植物:要求较弱光照 (3)中性植物(耐荫植物) 备注:耐荫是相对的,与纬度、气候、年龄、土壤密切相关 四、土壤(植物生长发育的基质) (一)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主要指土壤的机械组成 (二)土壤厚度的影响 涉及土壤水分、养分多寡及承重问题 (三)土壤酸碱度(PH) 影响矿物质养分溶解、转化、吸收 (四)植物分类

实验一、环境因子对植物形态结构的影响(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实验1、环境因子对植物形态结构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生长在不同环境下的植物形态结构的特点,理解植物形态结构是如何适应于其生境特征。掌握从植物外部形态及生长,生境特点上鉴别植物耐荫性的方法。 2、理解植物器官的结构特点对植物生长发育及其环境适应的意义。初步判定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类型。 3、使学生掌握划分植物生活型的方法,并通过不同地区和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生活型的分析,进一步认识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及划分植物生活型的生态意义。 二、实验原理: 1、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光和水是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根据植物与其生境中水分的的关系,把植物分为水生植物、陆生植物(包括了中生植物和旱生植物)。水生植物依据其生活型又可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在演化过程中会形成一些适应环境的结构特征,其中以叶的结构变化最为显著。叶子是植物的重要器官,它有两大生理功能,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根系吸收水分的动力之一,植物根系吸收的矿物质主要是随蒸腾液流上升并转运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另外,蒸腾作用也能降低叶片的表面温度,从而使叶子在强烈的日光照射下,不至于因温度过分升高而受损伤。但蒸腾作用会消耗很到植物体内的水分,因而植物根系吸收的水分和叶片蒸腾作用消耗的水分之间需达到一个等量的状态,即水分平衡状态。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叶表面的角质层,密生绒毛,气孔下陷或形成气孔窝,叶片内储水组子发达等,都是为了适应保持水分,减少水分蒸腾的特征。植物生活于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其叶片的这些适应性结构不同,形态变化也较大。 阳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但是由于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植物需要的光强不同。根据植物对光强的不同要求,把它们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植物三大类。阳地植物与阴生植物是生长在不同光照强度环境中的植物,由于叶是直接接受光照的器官,因此,受光照强度的影响,也就容易反映在它们的形态和结构上。又因为具有相同基因型的植物若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会出现结构和生理的趋异性;而不同基因型的植物生活在同一环境中,又会出现趋同性,所以,即使是同一植物,因叶所处位置的光照不同,也会有阴生与阳生的差异。一般来说树冠上部和向阳一面的叶,具阳生叶特征;而树冠下部和阴面的叶则具阴生叶的特点。由此也可以看出叶是最具变化的器官。 2、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活型的生物,不但体态相似,而且在适应特点上也是相似的。对植物而言,其生活型是植物对综合环境条件的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植被类型。它的形成是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趋同适应的结果。在同一类生活型中,常常包括了在分类系统上地位不同的许多种,因为不论各种植物在系统分类上的位置如何,只要它们对某一类环境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并在外貌上具有相似的特征,它们都属于同一类生活型。 关于植物生活型的分类有各种标准和系统,这里采用丹麦生态学家Raunkiaer的生活型分类系统和《中国植被》中的生活型系统。 (1)Raunkiaer 的生活型分类系统 他以植物体在度过生活不利时期(冬季严寒、夏季干旱)对恶劣条件的适应方式作为作为分类的基础。具体的是以休眠或复苏芽所处位置的高低和保护的方式为依据,把陆生植物划分为五类生活型。

第九章植物的生长生理练习题

第九章植物的生长生理 1.名词解释 发育: 是植物一生中形态,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从种子萌发开始,按着物种特有的规律,有顺序地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直到死亡的全过程. 生长 :是指植物在体积和重量(干重)上的不可逆增加,是由细胞分裂、细胞伸长以及原生质体、细胞壁的增长而引起。 分化 :指来自同一合子或遗传上同质的细胞转变为形态上,机能上,化学结构上异质的细胞过程. 生命周期:一般将植物从种子萌发到形成新种子的整个过程. 极性:是指植物体或植物体的一部分在形态学的两端具有不同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的现象。 光敏色素: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并发生可逆转换的光受体. 隐花色素:吸收蓝光(BL, 400~500nm)和近紫外线(UV-A,320~400nm)的色素系统。 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外植体(植物器官、组织、花药、花粉、体细胞甚至原生质体)接种到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培育成植株的技术。 生长大周期: 植物体或器官所经历的“慢-快-慢”的整个生长过程. 温周期现象:植物的生长按温度的昼夜周期性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生物钟: 植物的一些生理活动具有近似昼夜周期的节奏自由运行的过程. 向性运动:指植物器官受到外界环境中单方向的刺激而产生的运动. 感性运动:指由没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所引起的运动。 后熟作用:指成熟种子离开母体后,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后才能完成生理成熟而具备发芽的能力的一个生理过程。 种子寿命:从种子成熟到失去发芽力的时间。 协调最适温度:把植物生长健壮的温度. 光的形态建成作用:光控制植物生长、发育和分化的过程. 根冠比(R/T):地下部分的重量与地上部分重量的比值。 顶端优势:植物顶端在生长上始终占优势并抑制侧枝或侧根生长的现象. 2.问答题 1. 种子萌发必需的外界条件有哪些种子萌发时吸水可分为哪三个阶段第 一、第三阶段细胞靠什么方式吸水 水分,氧气,温度,光等等.第一阶段:吸胀吸水,是一个物理过程,速度快; 第二阶段:吸水缓慢,又称为吸水的停滞(滞后)期; 第三阶段:胚根突破种皮后的快速吸水(渗透性吸水) 。 2. 植物产生向光性弯曲的原因是什么 光照时,会使生长素背光侧移动,使得背光侧浓度高于向光侧,而较高的生长素浓度促进茎生长,使得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从而表现出向光性生长. 3. 高山上的树木为什么比平地生长的矮小 高山上云雾稀薄,光照较强,特别是紫外光较多,抑制植物生长。 高山上水分较少;土壤较贫瘠;气温较低;风力较大。

植物对环境适应的实例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的实例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的形态结构往往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如:香蕉等热带雨林气候的植物叶子面积大,多数呈圆形、椭圆形或盾形,这是为了接受更多的阳光来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又可以增强水分的蒸发、减低叶面温度。松树一般生活在温带和寒带,它的叶子进化成针状是为了适应较干旱的环境,减少叶片的蒸腾。仙人掌等生活在热带沙漠中的植物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和动物的侵害,叶子退化为刺,它的肉质茎可以储存水分。其他例子如: 根——红树为了适应海边多水的环境,长出了气根,令根部接触到更多空气不被淹死,众多的根系的防止了海水的冲击。 茎——含羞草适应多雨环境,茎叶可卷曲,以防在暴雨或冰雹天气中受伤。 叶——落叶植物适应冬、秋季节,在秋季就脱光树叶,以防冬季过多的蒸腾作用。 花——有的植物的花非常艳丽,并有花蜜和香气,这是为了吸引昆虫传粉。 果——豆科植物中的大豆,为了适应无风等不利于传播种子的条件,大豆夹在成熟后干扁弯曲,能将夹中种子远远弹射出去,大豆也挺有弹性的。有利于其传播。 种子——蒲公英也是一例。蓖麻,苍耳、常见的苹果等都是例子。 水生植物——莲藕为了适应水下环境,它的根(藕)为孔状,以防水流的冲刷,须根很短,是适应水中水分充足的环境。不需要过多的水。 旱生植物——沙拐枣、骆驼刺等,长长的须根可长到沙漠底层几米的地方,而露出地面的却只是小小的一丛。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中国文化艺术,渊源流长。 我国最早的歌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例如传说中伏羲时的【网罟之歌】,诗经中的【关关雉鸠】,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 我们华人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独特的风格,在世界上,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印度的梵剧和中国的京剧,被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而京剧则是国之瑰宝,是我们华人的骄傲,亦是世界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你可知道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你可知道诸葛亮身居空城,面对敌兵压境,饮酒抚琴的故事? 列宁曾经说过:我简直每天都想听奇妙而非凡的音乐,我常常自豪的,也许是幼稚的心情想,人类怎么会创造出这样的奇迹?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什么对音乐如此痴狂?音乐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泰戈尔说:我举目漫望着各处,尽情的感受美的世界,在我视力所及的地方,充满了弥漫在天地之间的乐曲。 【二】 音乐,就是灵魂的漫步,是心事的诉说,是情愫的流淌,是生命在徜徉,它可以让寂寞绽放成一朵花,可以让时光婉约成一首诗,可以让岁月凝聚成一条河,流过山涧,流过小溪,流入你我的麦田……

生态学实验1--环境因子对植物形态结构的影响

实验1环境因子对植物形态结构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生长在不同环境下的植物形态结构的特点,理解植物形态结构是如何适应于其生境特征。掌握从植物外部形态及生长,生境特点上鉴别植物耐荫性的方法。 2、理解植物器官的结构特点对植物生长发育及其环境适应的意义。初步判定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类型.。 3、使学生掌握划分植物生活型的方法,并通过不同地区和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生活型的分析,进一步认识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及划分植物生活型的生态意义 二、实验原理: 1、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光和水是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根据植物与其生境中水分的的关系,把植物分为水生植物、陆生植物(包括了中生植物和旱生植物)。水生植物依据其生活型又可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在演化过程中会形成一些适应环境的结构特征,其中以叶的结构变化最为显著。叶子是植物的重要器官,它有两大生理功能,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根系吸收水分的动力之一,植物根系吸收的矿物质主要是随蒸腾液流上升并转运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另外,蒸腾作用也能降低叶片的表面温度,从而使叶子在强烈的日光照射下,不至于因温度过分升高而受损伤。但蒸腾作用会消耗很到植物体内的水分,因而植物根系吸收的水分和叶片蒸腾作用消耗的水分之间需达到一个等量的状态,即水分平衡状态。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叶表面的角质层,密生绒毛,气孔下陷或形成气孔窝,叶片内储水组子发达等,都是为了适应保持水分,减少水分蒸腾的特征。植物生活于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其叶片的这些适应性结构不同,形态变化也较大。 阳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但是由于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植物需要的光强不同。根据植物对光强的不同要求,把它们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植物三大类。阳地植物与阴生植物是生长在不同光照强度环境中的植物,由于叶是直接接受光照的器官,因此,受光照强度的影响,也就容易反映在它们的形态和结构上。又因为具有相同基因型的植物若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会出现结构和生理的趋异性;而不同基因型的植物生活在同一环境中,又会出现趋同性,所以,即使是同一植物,因叶所处位置的光照不同,也会有阴生与阳生的差异。一般来说树冠上部和向阳一面的叶,具阳生叶特征;而树冠下部和阴面的叶则具阴生叶的特点。由此也可以看出叶是最具变化的器官。 2、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活型的生物,不但体态相似,而且在适应特点上也是相似的。对植物而言,其生活型是植物对综合环境条件的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植被类型。它的形成是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趋同适应的结果。在同一类生活型中,常常包括了在分类系统上地位不同的许多种,因为不论各种植物在系统分类上的位置如何,只要它们对某一类环境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并在外貌上具有相似的特征,它们都属于同一类生活型。 关于植物生活型的分类有各种标准和系统,这里采用丹麦生态学家Raunkiaer的生活型分类系统和《中国植被》中的生活型系统。 (1)Raunkiaer 的生活型分类系统 他以植物体在度过生活不利时期(冬季严寒、夏季干旱)对恶劣条件的适应方式作为作为分类的基础。具体的是以休眠或复苏芽所处位置的高低和保护的方式为依据,把陆生植物划分为五类生活型。

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概论

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无非就以下几个 一土壤 家庭栽培宜选用排水良好、疏松透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栽种前应清除杂草和虫卵,并充分曝晒。如果是黏性较大的土壤,可掺入适量的细砂石、珍珠岩、蛭石或腐殖质等加以改善。土壤酸碱度对花卉影响也很大。一般草花简易使用泥炭和珍珠岩的混合。 二水分 家庭种花多以盆栽为主,浇水应遵循间干间湿的原则,不干不浇、浇则浇透,让土壤有干湿循环。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应结合植物的自身特性以及周围环境的具体情况,不要千篇一律。夏天高温天气则尤其应避免使土壤过度湿润,以免因高温高湿而诱发各种病害。 三温度 非常关键,人的适宜温度也是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上海地区大部分植物夏季请适当降温,冬季请移到室内。 四光照 注意看清每一种花种植资料里对于光照的说明,比如“全日照”、“半日照”等,以便给植物选择正确的摆放或栽培位置。如果错误选择日照条件,比如将需要全日照的矮牵牛栽种在光照不足的地方,则容易出现徒长并且花量稀少;而喜半荫的非洲凤仙如果长时间接受强

光照射,则容易使叶片灼伤、掉蕾。各种花对光的需求不同,顺应植物的生长状况摆放会让植物长得更好。 五施肥 施肥可分为基肥(也称底肥)和追肥。基肥是在植物换盆或定植时施放在土壤底部,提供花草生长所需的基本营养并改良土质。基肥可以是有机肥料(腐熟的动物粪肥、骨粉、油粕等)也可以是化学肥料(复合肥、奥绿控释肥等)。而追肥则是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视需要而施放,一般以化学肥料为主。可以将颗粒状肥料撒于土壤表面,或是沿花盆边缘挖浅沟放入,或是用水溶性的液肥直接灌根或叶面喷施。植物的枝叶生长阶段,应施入以氮为主的肥料(例如花多多10号),而花期所使用的肥料中,应有较高的磷含量(例如花多多2号)。施肥宜在傍晚进行,遵循“薄肥勤施”的原则,施肥前盆土应稍干, 或稍稍松土

植物赖以生存的主要环境因子

植物赖以生存的主要环境因子 植物赖以生存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湿度、光照、水分、土壤、大气以及生 物因子等。影响植物生长需要的主要方面就是“环境的六因子,,即土、水、肥、光、温、风。在自然界,各种环境条件是相互影响并综合作用于植物体的。花卉之所以能呈现万紫千红的色彩,与花卉生长的环境密切相关,尤其是温度、水分和光照。如荷花,因其喜高温,只有在炎热的天,花朵的色彩才格外艳丽。相反,有些花卉对高温敏感,不但花量减少,花色也变得黯淡,甚至会间有杂色,如金鱼草、三色荃等。其次,水分的多少也会影响到开花成色。另外,多 数花卉对光照要求比较高,喜在阳光充足时开花,由于不同花卉对光的吸收、 反射不同,就会产生十分繁多的色彩。 水分以气体状态由植物体的表面散发到外界的过程,叫燕腾作用。植物的蒸 腾作用和物理学中的燕发作用是有区别的,燕发作用仅是简单的物理过程;而燕腾作用和植物的各种生命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种受植物生命活动所调节 的生理过程。叶片的蒸腾作用,有气孔的蒸腾和角质层的燕脚两种方式。其中,以气孔燕腾为主。具有厚的角质层的叶片燕腾较小,薄的较大。另外,通过茎、枝上的皮孔也可以燕腾,但皮孔燕腾非常微小。 在冬季,叶子脱落后,根系吸水很少时,皮孔蒸腾变得较为重要,会引起一 些树木的干早。因此树木在移栽时,常将树干及枝条用草绳缠扎,就是为了减 少气孔蒸腾,提高移栽树木的成活率。蒸腾作用会使植物散失大最的水分,而 当水分供应不足时,常常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植物于死。 但事实上,燕腾作用对植物生命活动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燕腾作用是植 物水分愉导的动力。高大的植物,仅靠根压是无法维持水分代谢平衡的,必须 有蒸腾所形成的强人拉力才能使水分大童吸收或迅速上升。燕腾能促进植物体 对矿质元家的吸收与传导,使溶于水的盐类迅速地分布到植物的各部位去。蒸 腾作用能降低叶片温度。绿色梢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要吸收大份的日光能, 其中大部分转变为热能。 另外,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也会产生大量的热能,这些都能使植物体的温 度增高。植物体的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影响到其正常生理活动的进行,蒸腾作用 因水分汽化需耍消耗很多热能,因此可降低叶片的温度,使叶片不致在烈日下 灼伤。光合作用,是植物体中叶绿家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成有机物,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里的过程。光合作用的意义,在地球上,植物光合作用的规模非常之大,它成为生物体内所有物质代谢 和能最代谢的基础,对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都具有重大意义。 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有机物的主 要来源。据测定和推算,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能制造1000多亿吨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不仅用以构造植物体本身,而且直接或间接地成为人类或动物界 的食物,也可用作工业原料。光合作用将光能贮藏在有机物中植物通过光合作 用把太阳投射到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太阳能转变为贮藏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为 一切非自养生物包括动物、非绿色植物、细菌、真菌等提供生活必需的能源。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如何提高生物对污染环境的 适应性能力 一、什么叫生物的适应性 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适应性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的。比如应激性的结果是使生物适应环境,可见它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但生物体的有些适应特征(如北极熊的白色、绿草地中蚱蜢呈绿色等等)是通过遗传传给子代的。并非生物体接受某种刺激后才能产生,这与应激性是不同的。下面是几种典型适应性的实例: 1.保护色 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猎动物都是有利的。保护色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水母、海鞘等水生生物的躯体近乎透明,能巧妙地隐身于水域中;昆虫的体色往往与它们所处环境中的枯叶、绿叶、树皮、土壤等物体的色彩非常相似;生活在草地、池塘中的青蛙是绿色的,活动在山间溪流石块上的棘胸蛙却是深褐色的,而树蛙则随着它所栖息的不同树种而具有不同的体色;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狐和白熊,毛是纯白色的,与冰天雪地的环境色彩协调一致,这有利于它们捕猎动物许多鱼类背部颜色深,腹部色

浅,从上向下看,与水底颜色一致,从下向上看,却又像天空。分割色是保护色的又一种形式,如虎、豹、斑马、长颈鹿身上都有鲜艳的花纹,在光暗斑驳的环境配合下,能使其轮廓模糊不清。某些种类的比目鱼和蜥蜴能随背景变化而改变体色,以保护与环境的协调,这又是保护色的一种形式。还有些动物在不同的季节具有不同的保护色。例如,生活在寒带的雷鸟,在白雪皑皑的冬天,体表的羽毛是纯白色的,一到夏天就换上棕褐色的羽毛,与夏季苔原的斑驳色彩很相近。有些蝗虫在夏天草木繁盛时体色是绿色的,到了秋末则变为黄褐色。 2.警戒色 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叫做警戒色。例如,黄蜂腹部黑黄相间的条纹就是一种警戒色。据有人研究,鸟类被黄蜂螫一次,会记忆几个月,当它们再见到黄蜂时就会很快地避开。有些蛾类幼虫具有鲜艳的色彩和斑纹,身上长着毒毛,如果被鸟类吞食,这些毒毛就会刺伤鸟的口腔黏膜,吃过这种苦头的鸟再见到这些幼虫就不敢吃了。又如欧洲有一种塔蛛,腹部呈现红色,其皮肤腺能分泌毒液,当它受到攻击时,其腹部向上,显示红色肚皮以示对天敌的“警告”。其他如瓢虫的斑点,毒蛇鲜艳的花纹等。警戒色的特点是色彩鲜艳,容易识别,能够对敌害起到预先示警的作用,因而有利于动物的自我保护。 3.拟态 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叫做拟态。例如,竹节虫的形状像竹枝,尺

科学-三年级下-植物的生长变化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单元分析 一、单元教材、学生情况分析 本单元将立足于引领学生认识植物整个生命过程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变化,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现象。组织学生亲自种植植物,在学生种植活动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关注植物生长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思考,研究根、茎、叶在植物生长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初步认识到植物的生长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各个器官的结构是与功能相适应的,植物在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是为了满足植物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希望学生在种植、管理植物的过程中,在经历了单元设计的一系列活动之后,能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单元共7课,是以风仙花生长发育的顺序为脉络组织教学内容的。从孕育生命的种子开始,到播种、种子长出根、子叶出土变成幼苗、植物长高长大,最后植物开花结果、长出新的种子。 二、教学要求 科学概念: 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2.一粒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长成一棵植物,这棵植物又能结出许多种子,植物的物种就是这样不断繁衍的。 3.植物的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与它们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所承担的功能相适应。 4.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6.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体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7.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8.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谢后结果,果实是由花发育来的。 9.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10.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过程与方法: 1.种植和培育植物。 2.使用放大镜。 3.比较准确地测量植物植株的高度变化。 4.依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 5.以已有经验或观察的现象为依据进行预测。 6.用适宜的方式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记录。

气象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气象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摘要:概述各种气象因子对园林植物的影响,研究气象与园林植物的关系;具体分析光、温度、水分及空气对园林植物的影响,探寻其实践应用方法。 关键词:气象园林植物光照温度水分空气 一、气象与园林植物的关系 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有很多,而气象对园林植物就有深远的影响,大到植物带的分布小到植物的生长发育。气象学包括各种气象因素,而对于园林植物来说,气象对其影响有很多方面,如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气象这个大环境,植物的分布、色彩大小等等都离不开它。而最普遍的影响因素莫过于光、温度、水分和空气。故气象与园林植物的关系就是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而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就是四大气象因素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二、气象因子的具体影响 (一)光照因子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植物生长离不开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各种植物都要求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随时间和空间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所以光因子对园林植物的影响居重要地位,为此我们应该具体分析: 1) 光谱对植物的影响不同波长的光照因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种子萌发、叶绿素合成及形态形成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太阳辐射光谱不能全被植物吸收。植物吸收用于光合作用的辐射能称为生理辐射,主要指红橙光、蓝紫光和紫外线。 ①红橙光被叶绿素吸收最多,光合作用活性最大,蓝紫光的同化效率仅为红橙光的14%。红橙光有利于叶绿素的形成及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加速长日照植物的生长发育,延迟短日照植物的发育,促进种子萌发; ②蓝紫光有利于蛋白质合成,加速短日照植物的发育,延迟长日照植物的发育。紫外线有利于维生素 C 的合成。 ③在紫外线辐射下,许多微生物死亡,能大大减少植物病虫害的传播。紫外线也能抑制植物茎的伸长,引起向光敏感性和促进花青素的形成。 在诱导形态建成、向光性及色素形成等方面,不同波长的光,其作用也不同。如蓝紫光抑制植物的伸长,使植物形成矮小的形态;而红光有利于植物的伸长,如用红光偏多的白炽灯照射植物,可引起植物生长过盛的现象。青蓝紫光还能引起植物的向光敏感性,并促进花青素等植物色素的形成。紫外线能抑制植物体内某些生长素的形成,以至于植物的白天生长速度常不及夜间。 生长期内生长素受侧方光线的影响,在迎光一面生长素少于背光面,造成背光面生长速度快于迎光面,产生所谓植物向光运动。 2) 光照强度对植物的影响 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园林植物的生长和开花。园林植物对光强的要求,通常通过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来表示。植物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年龄和环境条件的改变会相应的发生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