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118倾情巨献,圣诞快乐名词解释:

1. 骨擦音:骨擦音是骨折的主要体征,完全性骨折,当摆动或触摸骨折的肢体时,两断端相互摩擦可发生响声或摩擦感,骨擦音出现即为骨折处,经治疗后消失,表示骨折已连续或骨折处出现嵌插。

2. 异常活动:在肢体没有关节处出现了类似关节的活动,或关节原来不能活动的方向出现了活动,多见于骨折脱位或韧带断裂。

3. 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使腰椎间盘纤维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血管、脊髓、马尾神经等,产生以腰痛、下肢放射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20至40岁的青壮年,占腰椎间盘突出症总发病人群的80%,男性多于女性,下腰部椎间盘为本病的好发部位,其发病率约占总发病人数的98%

4.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即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仅出颈椎的退行性改变而无临床表现者,则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

5. 骨质疏松症:以骨量减少、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疾病。临床症状为:腰背部疼痛,隐痛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后为全骨痛。骨折时,患部有明显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

6. 化脓性关节炎是指发生在关节部位的化脓性感染,属“关节流注”范畴。临床症状为全身出现感染中毒症状,如寒战、高热等;局部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皮肤发红灼热。

7. 颈干角:股骨颈与股骨干构成的角度,正常值:110°~140°。颈干角大于正常为髋外翻,小于正常为髋内翻。

8.前倾角:股骨颈的长轴与股骨的冠状面形成的角度,正常值:12°~15°

9. 掌倾角:桡骨远端与腕骨(月骨与舟状骨)形成的关节面,其背侧边缘长于掌侧,故关节面向掌侧倾斜10°~15°

10. 尺倾角:桡骨下端外侧的茎突,较其内侧常1~1.5cm,故其关节面还向尺侧倾斜20~25°

11. 肘后三角:肘部的三点骨突标志是肱骨内、外上髁,及尺骨鹰嘴。伸肘时此三点成一直线,屈肘时成等边三角形,故又称为“肘后三角”。

12. 连枷胸:多根肋骨多处骨折时,可因骨折游离使局部胸壁失去完整肋骨的支撑而软化形成浮动胸壁,称为“连枷胸”。

13. 反常呼吸:肋骨骨折产生反常呼吸运动,即吸气时因胸膛腔负压而使胸壁向内凹陷,呼气时因胸膜腔负压减低而使胸壁向外凸出,造成肺通气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呼吸与循环功能。

14. 弹性固定:关节脱位后,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处于紧张状态,把脱位的骨端固定在特殊的位置上,在做被动活动时,虽可稍微活动,但有弹性阻力,去除外力后,关节又回复到特殊的位置上,这种情况被称为“弹性固定”。

简答

1. 化脓性骨髓炎

定义:指由于化脓性细菌感染骨而引起的炎症,属中医的“附骨疽”范畴

西医病因: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乙型链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感染途径可为细菌从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灶经血行传播至骨,称为血源性骨髓炎;或由开放性骨折感染引起,或由邻近软组织感染直接蔓延至骨,如脓性指头炎引起指骨骨髓炎,其病灶不仅在骨髓,而且可波及整个骨组织,审证周围的软组织。

西医病理:血源性骨髓炎的特点是骨质破坏和新骨形成同时存在,早期以破坏、坏死为主,

后期以新骨形成为主,多发生在长骨的干骺端,因该处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血流缓慢,有利于细菌的停留。可出现三种不同的转归结局:炎症吸收、形成局限性脓肿、炎症扩散形成弥漫性骨髓炎。

中医病因病机:

1.热毒注骨:患疔毒疮疖或麻疹、伤寒病后,余毒未尽,热毒深蕴于内,伏结入骨或成疽,

或因跌打闪挫,气滞血瘀,经脉阻塞,积瘀成疽,循经脉流注入骨,繁衍聚毒为病,现称血源性骨髓炎。

2.外伤感染:跌打损伤或金刃利器导致开放性损伤,皮破骨露,化脓性细菌直接侵入伤口,

创口脓毒炽盛,入骨成疽。现称外伤性骨髓炎。

3.正虚邪侵:骨髓炎的发生与机体正气的强弱有密切关系。儿童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骨骼空虚,外邪易于乘虚入侵,邪毒侵袭,正不胜邪,毒邪不能外散而深窜入骨,致病而成附骨疽,为发病的内在因素。

2. 股骨干骨折病因病机

骨折多由强大的直接暴力造成,如车辆碰撞等,多造成横断或粉碎性骨折;亦可有间接(传导、杠杆、扭转)暴力造成,如从高处坠落等,多造成斜形、螺旋形骨折;在儿童可发生青枝骨折。股骨干骨折多发生在股骨干中1/3,但亦可发生上1/3和下1/3,除不全骨折或青枝骨折外,其他均为不稳定性骨折。骨折移位因守肌群牵拉及伤肢自身重力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出现典型的移位:

1上1/3骨折其骨折近端受髂腰肌、臀中肌、臀小肌及其他外旋肌的牵拉,表现为屈曲、外展、外旋畸形,远端受内收肌群的牵拉而向后、上、内方移位。

2、中1/3骨折断端除有重叠畸形外,无一定移位规律,需视外力作用而定,一般远端因受内收肌的牵拉,可引起向外成角畸形。

3、下1/3骨折典型的表现为近端内收、向前移位,远端受关节囊及腓肠肌牵拉而向后移位,故易伤及腘神经、腘动脉、腘静脉。

3. 股骨头的血运

1、圆韧带支:圆韧带内小动脉,来自闭孔动脉,供应头内下小部分血运;2骨干滋养动脉升支:对股骨颈血液供给很少,仅及股骨颈基底部;3关节囊支:来自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是主要血液供给来源。旋股内侧动脉来自股深动脉,在股骨颈基底部关节囊滑膜反折处,分成3组血管进入股骨头,即骺外侧动脉、干骺端上侧动脉及干骺端下侧动脉,分别由上下方距离股骨头边缘下0.5cm处进入股骨头,在股骨头内互相交通,骺外侧动脉供应股骨头2/3~4/5区域的血运。

4. 腕管综合征的定义与诊断

定义

腕管综合征是一种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中受压而引起的以手指麻木为主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的表现的疾病。

解剖特点

通过腕管的有拇长屈肌肌腱与4个手指的指浅屈肌肌腱、指深屈肌肌腱以及正中神经。

诊断

1、病史常有慢性劳损史或外伤史。

2、临床症状早期出现患侧手桡侧三个半手指麻木、刺痛或烧灼样痛;后期出现大鱼际肌萎缩、肌力减弱,正中神经区域感觉障碍,拇指不能外展。

3、体征叩诊试验阳性

4、辅助检查某些病例因同时患有肥大性关节炎、桡骨远端骨折、腕骨骨折兼脱位等,而导致X线摄片检查异常;肌电图检查异常。

5. 肱骨干骨折病因病机

肱骨干的上三分之一、中三分之一骨质较为坚硬,骨折常因直接暴力所致,多为横断或粉碎性骨折。

肱骨干下三分之一较为薄弱,骨折多由间接暴力引起,多为斜形或螺旋形骨折。上三分之一骨折时,骨折近端因胸大肌、背阔肌和大圆肌的牵拉而向前、向内位移,远端因三角肌、喙肱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牵拉而向上、向外移位;

中三分之一骨折时,骨折近端因三角肌和喙肱肌而向外向前移位,远端因肱三头肌及肱二头肌的牵拉而向上移位;

肱骨干下三分之一段较为薄弱,骨折多由于间接暴力引起,多为斜形或螺旋形骨折。移位可因暴力方向、前臂和肘关节的位置而异,多为成角、内旋移位。

6. 肋骨骨折病因病机

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等都可导致肋骨骨折。暴力打击或撞击胸部,直接作用于肋骨,使承受打击部的肋骨向内歪曲而发生骨折。塌方、车祸等外伤时胸部受到前后方对挤的间接暴力,肋骨在腋中线附近向外过度歪曲而发生骨折。

肋骨骨折的移位主要受外伤暴力的影响,可产生气胸、血胸、皮下气肿或引起血痰、咯血等。空气或血液进入胸膜腔可使伤侧肺萎缩,甚至可将纵隔推向健侧,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正常的呼吸与血液循环。

7.股骨颈骨折与转子间骨折鉴别:

1、两者均多发于老年人,伤后髋部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年龄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更老一些。

2、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肢明显缩短,外旋畸形较颈骨折明显,大粗隆升高,肿胀及瘀斑明显,压痛明显,叩击足跟部大粗隆处疼痛剧烈,血运好所以预后良好;

3、颈骨折瘀肿较轻,压痛点多在腹股沟中点,下肢短缩一般小于3cm,伤肢出现外旋,髋、膝轻度屈曲畸形,较难愈合。

病案分析题:

简约版,书本的

反。

股骨颈骨折明确髋部

外伤史

髋部疼痛,肿胀,功

能障碍,不能站立行

走,有部分患者可以

站立行走或者跛行。

腹股沟中点明显压痛,患肢有纵轴叩

击痛,患肢出现外旋、短缩、髋膝轻

度屈曲畸形。

双髋关节正侧位X

线片

股骨转子间骨折明确外伤

跌倒后诉髋部疼痛,

髋部疼痛,髋部任何

方向的活动均可引

起疼痛加重,有时疼

痛沿大腿内侧向膝

部放射,局部可见肿

胀和淤斑。伤后髋部

功能丧失,不能站立

行走。

患肢大转子处有明显压痛,叩击足根

部常引起大转子处剧烈疼痛。患肢明

显短缩、外旋畸形。

髋关节正侧位X线

肩关节脱位(20-50岁男性)跌倒时上

肢撑地,或

肩部外伤

肩部肿胀、疼痛及功

能障碍

前脱位时,患肩呈方肩畸形,并固定

于肩关节外展20-30度,喙突下,腋

窝内或锁骨下扪及肱骨头。搭肩试验

及直尺试验阳性。后脱位时,肩前部

塌陷扁平,喙突突出,肩胛冈下触及

肱骨头,上臂呈轻度外展、明显内旋

畸形。

前脱位,肩关节正位

X线片可见肱骨头

脱离关节盂,停留在

喙突下、锁骨下。后

脱位X线肩部上下

位可显示肱骨头后

脱位。

肘关节脱位跌倒时手

掌着地或

有肘部外

伤史

肘部肿胀、疼痛及活

动障碍

后脱位时,肘关节呈弹性固定于45度

左右的半屈曲位,呈靴状畸形,肘后

可触及移位的尺骨鹰嘴,肘前可触及

移位的肱骨远端,应注意有无侧方脱

位。

肘关节正侧位X线

详细版

一、肱骨外科颈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老年人多见,女性发病率高。多因跌倒时手掌或肘部先着地,传达暴力所引起。

1、解剖:肱骨外科颈位于大、小结节下缘与肱骨干的交界处,是松质骨和密质骨交界处,是解剖上的薄弱处。

2、临床分型:外展型、内收型、裂缝骨折、嵌插骨折和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移位。外展型:上臂在外展位,断端外侧嵌插而内侧分离,多向前、内侧突起成角。(复位时骨折远端向外捺正,大头垫置于腋窝部)

内收型:上臂在内收位,断端外侧分离而内侧嵌插,向外侧突起成角。(复位时骨折部内推,大头垫置于肱骨内上髁上方)

裂缝骨折:外科颈裂缝或肱骨大结节粉碎性骨折,多为骨膜下损伤,无移位。

嵌插骨折:断端间的互相嵌插,无移位。

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关节面向内下,骨折面向外上,位于远端的内侧。(外展

嵌插骨折,肱骨头冲破关节囊,合并肩关节脱位)

3、诊断要点:

①病史:外伤病史,间接暴力多见。

②临床症状:肩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③体征:畸形,局部性压痛,纵轴叩击痛,骨擦音或骨擦感;合并有血管神经损伤者上肢血运,运动及感觉异常。

④辅助检查:肩关节正位、穿胸位X线检查。必要时加照腋位和肩胛骨切位。

4)治疗:无移位骨折,稳定骨折可采用三角巾悬吊患,有移位需进行手法复位。

手法整复:1、对抗牵引(纠正成角畸形)2、按压手法(纠正向前成角)3、推拉手法(纠正侧方移位)

夹板固定:超肩关节夹板固定。前、外、后为长夹板,内侧为短夹板(蘑菇头,外展型放在腋窝,内收型放在肱骨内髁上部)。

二、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通常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部位的骨折。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

1、应用解剖:

掌倾角:正常情况下,桡骨远端关节面向掌侧倾斜10°~ 15°。

尺倾角:正常情况下,桡骨远端关节面向尺侧倾斜20°~ 25°。

2、病因病机:间接暴力是最主要因素。按照受伤时手腕的位置划分为伸直型(Colles骨折)【多见】。和屈曲型(Smith骨折)。

餐叉样畸形(枪刺状畸形):伸直型骨折受伤时手腕处于背伸位,桡骨远端向背侧移位或向掌侧成角时,可见此畸形。

锅铲畸形:屈曲型骨折受伤时手腕处于屈曲位,桡骨远端向桡侧移位或向背侧成角时,可见此畸形。

3、诊断要点:

①病史:明确腕关节外伤史。

②临床症状:腕部疼痛,肿胀,腕及前臂活动障碍。

③体征:腕部环形压痛,畸形,纵轴叩击痛和骨擦音。伸直型“餐叉样”,屈曲型“锅铲”。

④辅助检查:X线检查。

4、手法整复:(步骤)1.拔伸牵引,2.腕屈尺偏,3.捺正推挤。

整复:1、伸直型骨折:对抗牵引纠正重叠及旋转移位:术者两拇指将远端旋前,并利用牵引力,骤然猛抖,同时迅速尺偏掌屈,使之复位。若未完全复位,则在维持牵引下用两拇指迫使骨折远端尺偏掌屈。

2、屈曲型骨折:两助手拔伸牵引,术者两手拇指将骨折远端由掌侧向背侧推挤,同时示、中、环三指将近折端由背侧向掌侧按压,与此同时助手将腕关节背伸尺偏,使骨折复位。

5)固定:小夹板固定。

伸直型:在骨折远端背侧和近端掌侧各放一平垫,再放上夹板。夹板近端达前臂中上1/3,背侧桡侧夹板要超腕关节,限制手腕的桡偏和背伸活动,保持腕关节掌屈尺偏,前臂中立位固定。

屈曲型:压垫放置于远端掌侧和近端背侧,掌侧、桡侧夹板超关节,限制桡偏和掌屈活动,使之固定于腕背伸尺偏位。

三、股骨颈骨折

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老年常见骨折,尤以老年女性多见(大于50岁,预后一般,死亡率高),多有间接暴力,主要为外旋暴力引起。

1、应用解剖:

颈干角(内倾角):股骨颈与股骨干之间构成的角度,约为110°-140°。大于正常为髋外翻,小于正常为髋内翻。

前倾角(扭转角):股骨颈的长轴与股骨的冠状面形成的角度,正常为12°-15°。

股骨头血供的三个来源:①圆韧带支②股骨干滋养动脉支③关节囊支(主要)【在股骨颈基底部分支上升营养股骨头,故股骨颈骨折容易造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2、病因病机:多是外旋暴力引起的螺旋形骨折或斜形骨折。

3、骨折分型:

股骨颈骨折三种分型:

按其骨折的部位分为头下型、头颈型(最多见)、经颈型、基底型骨折;

按骨折两端关系分为外展型、内收型、中间型骨折;

按骨折移位程度分型(Garden分型)分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Ⅰ型-不完全骨折、Ⅱ型-完全骨折五移位、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

4、诊断要点:

①病史:患者有明显髋部外伤史;

②临床症状:髋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不能站立行走,有部分患者可以站立行走或跛行;

③体征:腹股沟中点有明显压痛,患肢有纵轴叩击痛,患肢出现外旋、短缩,髋、膝轻度屈曲畸形;

④辅助检查:髋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

5、整复方法:手牵足蹬法、屈髋屈膝法,骨牵引法

屈髋屈膝法:1.屈髋至90度,沿股骨干纵轴向上牵引;

2.内旋、外展患肢;

3.保持内旋、外展,将下肢伸直。

4.骨折复位后,下肢不外旋。

四、股骨转子间骨折

1.老年人多见(大于65岁),男多于女,多为粉碎性骨折,骨折后愈合率高,但容易发生髋内翻,高龄患者长期卧床亦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

2.分型:顺转子间型,反转子间型,转子下型。

3.诊断要点:

①病史:患者有明确外伤史;

②临床症状:髋部疼痛,有时可沿大腿内侧向膝部放射,肿胀,功能障碍,不能站立行走,

③体征:大转子处有明显压痛,叩击足跟部常引起大转子处剧烈疼痛,患肢出现明显外旋、短缩畸形。

④辅助检查:髋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双髋对比)

五、肩关节脱位

又称盂肱关节脱位:是指肱骨头与肩胛盂发生分离移位。好发于20-50岁男性。“肩骨脱臼”

1、病因病机: ①直接暴力肩部着地或背后方受打击②间接暴力(传达暴力、杠杆作用力)

2、主要病理变化关节囊撕裂及肱骨头移位、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合并肩胛盂边缘骨折、肱骨头骨折或肱骨大结节骨折,偶见腋神经损伤。

3、分类:①新鲜脱位陈旧性脱位和习惯性脱位。②脱位后肱骨头的位置

前脱位还分为喙突下、盂下脱位、锁骨下脱位及胸腔内脱位。后脱位(少见)

4、诊断要点

①病史:多有摔伤、肩关节撞击伤病史

②临床症状:肩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

③体征:前脱位患者呈现“方肩”畸形,局部肿胀、压痛,肩峰突出,肩峰下空虚,肱骨

头移位,弹性固定于20-30度外展位,撘肩试验、杜加氏征阳性,直尺试验阳性。

后脱位患者肩前部塌陷扁平,喙突突出,肩胛冈下触及肱骨头,上臂呈轻度外展、明显内旋畸形。

④辅助检查:肩部正位和穿胸侧位X线摄片。

5、治疗:

整复:拔伸托入法,手牵足蹬法。

手足牵蹬法: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立于患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伸直相应膝部,用足蹬于患者腋下,作顺势用力牵拉伤肢,持续1~3分钟,先外展、外旋,后内收、内旋,伤处有滑动感即表明复位成功。

固定方法,胸壁绷带固定法。

六、肘关节脱位

1、概念:指肱骨与桡尺骨近端发生的分离移位。多发生于青壮年,儿童与老年人少见。可分为后脱位、前脱位、侧方脱位及骨折脱位等,后脱位最常见。

2、病因病机:后脱位多有间接暴力所造成,可伴有肘关节尺、桡侧副韧带的撕脱或断裂,而出现尺侧或桡侧移位,形成后内侧或后外侧脱位。骨端向桡侧移位严重者,可引起尺神经损伤。前脱位极少见,通常与尺骨鹰嘴骨折同时发生。

3、诊断要点

①病史明显的外伤病史或跌倒时手掌着地。

②临床症状肘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

③体征靴状畸形弹性固定于45°左右的半屈曲位肘后三角关系发生改变前臂长度改变在肘部可触及突出的骨端。

ⅰ.肘关节后脱位肘后空虚呈靴形肘肘关节弹性固定在45度左右半屈曲位肘三角关系改变肘后可触及移位的鹰嘴,肘前可触及移位的肱骨远端

ⅱ.肘关节前脱位(较少见)肘关节过伸,屈曲受限,呈弹性固定肘前隆起、可触及尺挠骨上

端肘后可触及肱骨下端及游离鹰嘴骨片前臂前面较健侧长

④辅助检查肘关节正位和侧位X线摄片。

4、治疗(先整复脱位后处理骨折,前脱位多合并尺骨鹰嘴骨折TT,应手术治疗)

①手法整复新鲜肘关节后脱位拔伸屈肘法和膝顶拔伸法

拔伸屈肘法:患者仰卧位,术者一手以掌根按住肱骨远端,另一手握住腕部,置前臂于旋后位,牵引3-5分钟后,用力向下按肱骨远端,同时向下按肱骨远端,同时徐徐屈肘,闻及入臼声,则说明复位成功。

复位的检查X光照片检查“肘三角”关系是否正常屈伸功能是否恢复

②固定方法绷带或直角板固定后脱位固定于屈肘90度前脱位固定于45度。

后面的是选择填空

第一章

1.蘭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2.南北朝龚庆宣整理的《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外伤科专书。

3.元·危宜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附加:

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

2.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3.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书中记载:“凡腰骨损断,先用门扉一片,放斜一头,令患人覆眠,以手悍止,下用三人拽伸,医以手按损处三时久。:

4.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

临床检查法:

(一)摸法(压痛、畸形、肤温、异常活动、弹性固定、肿块)

热肿一般表示新伤或局部积淤、感染;患肢远端冰凉、麻木,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表示血运障碍。

常用手法:触摸法、挤压法、叩击法、旋转法、屈伸法、摇晃法

(二)特殊检查法:

颈部

1、分离试验

检查者一手托住患者颏下部,另一手托住枕部,然后逐渐向上牵引头部,如患者感到颈部和上肢的疼痛减轻,即为阳性。

2、椎间孔挤压试验

患者坐位,检查者双手十指交叉相扣,以手掌面压于患者头顶部,同时向患侧或健侧屈曲颈

椎,也可以前屈后伸,若出现颈部或上肢放射痛加重,即为阳性。多见于神经根型劲椎病或颈椎间盘突出症。

3、臂丛神经牵拉试验(Eaten’test)(做法、临床意义)

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者立于被检查侧,一手推头部向对侧,同时另一手握该侧腕部做相对牵引,此时臂丛神经受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为阳性。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腰背部

4、直腿抬高试验(Laseque’s sign)

患者仰卧位,两下肢伸直靠拢,检查者用一手握住患者踝部,一手扶膝保持下肢伸直,逐渐抬高患者下肢,正常者可抬高70°~90°而无任何不适;若小于以上角度即感觉该下肢有传导性疼痛麻木者为阳性。多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骨盆部

5、骨盆挤压试验(Pelvic compression test)

患者仰卧位,检查者用双手分别于髂骨翼两侧同时向中线挤压骨盆;或患者侧卧,检查者挤压其上方的髂嵴。如果该处出现疼痛,即为骨盆挤压试验阳性,提示骨盆骨折或骶髂关节病变。

6、骨盆分离试验:

患者仰卧位,检查者双手分别置于两侧髂前上棘前面,同时向外下方推压,若出现疼痛,即为骨盆分离试验阳性,提示有骨盆骨折或骶髂关节病变。

7、屈膝屈髋试验(床边试验)

患者仰卧位,双腿靠拢,嘱其尽量屈曲髋、膝关节,检查者也可两手推膝使髋、膝关节尽量屈曲,使臀部离开床位,腰部被动前屈,若腰骶部发生疼痛,即为阳性。提示有闪筋扭腰,劳损,或者有腰椎椎间关节、腰骶关节或骶髂关节等病变。

肩部

8、撘肩试验(Dugas‘sign)杜加征

患者端坐位或卧位,肘关节取屈曲位,将手搭于对侧肩部,如果能搭于对侧肩部,但肘部不能贴近胸壁,或肘部能贴近胸壁,但手不能搭于对侧肩部,即为撘肩试验阳性。提示肩关节脱位。

髋部

9、髋关节屈曲挛缩试验(托马斯征)

患者取仰卧位,腰部放平,嘱患者分别将两腿伸直,注意腿伸直过程中,腰部是否离开床面、向上挺起,如某一侧腿伸直时,腰部挺起,则为阳性。本试验常用于检查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

膝部

10、回旋挤压试验(McMurray‘test)麦氏征

又称为回旋研磨试验。取仰卧位,使患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充分屈曲,尽量使足跟碰触臀部。检查内侧半月板时,检查者一手握住膝部以稳定大腿及注意膝关节内的感觉,另一手握足部使小腿在充分外旋、外展位伸直膝关节,在伸直过程中,股骨髁经过半月板损伤部位时,因产生摩擦髁感触到或听到弹响声,同时患者感觉膝关节内侧有弹响和疼痛。检查外侧半月板时,在使小腿充分内收、内旋位伸直膝关节时,出现膝关节外侧有弹响和疼痛。用于检查膝关节半月板有无裂伤。

11、抽屉试验(Drawer test)

又称前后运动试验,推拉试验,患者qu5坐位或卧位,双膝屈曲90°,检者一手固定踝部,另一手推拉小腿上段,如能明显拉向前方约1cm,即前抽屉试验阳性,提示前交叉韧带损伤;若能明显向后推1cm即后抽屉试验阳性,则为后交叉韧带损伤,若前后均能推拉1cm,

即前后抽屉试验阳性,说明前后交叉韧带损伤。

12、侧方应力试验(侧向试验)

患者伸直膝部或屈膝30度,并固定大腿,检查者用一手握踝部,另一手扶膝部,做侧向运动检查内侧或外侧副韧带,若有损伤,检查牵扯韧带时,可以引起疼痛或异常活动。

第三章

内治法三期辩证:

①损伤早期:一般在伤后2周内,宜用攻法,但气血两者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所以

治疗时必须治血与理气兼顾。

常用的有攻下逐瘀法(桃核承气汤、大成汤、鸡鸣散)、行气活血法(复元活血汤、柴胡疏肝汤、膈下逐瘀汤、顺气活血汤)、清热凉血法(五味消毒饮、十灰散、四生丸、小蓟子饮)。

②损伤中期:在损伤后2~6周,局部肿胀基本消退,疼痛逐渐消失,瘀未尽去,筋骨未连接,

宜用和法,以和营生新、续筋接骨。

常用的有和营止痛法(和营止痛汤)、接骨续筋法(续骨活血汤、新续断汤、接骨丹)、舒筋活络法(舒筋活血汤、舒筋汤)。

③损伤后期:为伤后6周后,由于气血耗损,往往出现虚证。虚者补之,损者温之。若损伤日久,复感风寒湿邪,宜用温经通络的方法,故后期应采用补、温法。

常用的有补气养血法、补养脾胃法、补益肝肾法、温通经络法。

夹板固定:

1作用机制:①扎带、夹板、压垫的外部作用力②肌肉的内在动力

2适应症:①四肢闭合骨折。包括关节内及近关节骨折经手法整复成功者。②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闭合伤口者。③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整复者。

3禁忌症:①较严重的开放性骨折。②难以整复的关节内骨折。③难以固定的髌骨、股骨颈、骨盆等骨折。④肿胀严重伴有水疱者。⑤患肢远端脉搏微弱,末梢血液循环较差,或伴有动脉静脉损伤者。

4材料要求:①可塑性②韧性③弹性④吸附性和通透性⑤质地宜轻⑥穿透性

5步骤:各部位及不同类型的骨折,固定方法不一。以长骨骨干骨折为例。

根据骨折部位、类型及患者肢体情况,选择合适夹板,并将所需的固定材料准备齐全。整复完毕后,在助手维持牵引下,如需外敷药者将药膏摊平铺好,再将所需的压垫安放在适当的位置,用胶布贴牢。将棉垫或棉纸包裹于患处,勿使其有皱褶,将夹板置于外层,排列均匀,板间距1~1.5cm,板的两端勿超过棉垫,骨折线最好位于夹板中央。助手扶持夹板,术者依次捆扎系带,两端扎带距板端1~1.5cm,防止滑脱。固定完毕后,如需附长板加固者,可置于夹板的外层,以绷带包缠。

6固定后注意事项:①抬高患肢,以利肿胀消退。②密切观察患肢的血运情况,特别固定后3~4天内更应观察肢端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肿胀程度。③注意询问骨突处有无灼痛感。如持续疼痛,应解除夹板检查,防压迫性溃疡。④注意经常调节扎带的松紧度。⑤定期进行X线检查。⑥指导患者进行合理功能锻炼,并将固定后的注意事项及练功方法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清楚,以取得病人合作。⑦夹板固定时间长短应根据骨折临床愈合的具体情况而定,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即可解除夹板固定。

第四章

第一节:急救技术

现场急救五大技术: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止血方法:指压法、加压包扎法、填塞法和止血带法

指压法适用于头部和四肢的动脉出血

加压包扎法:最为常用,一般适用小动脉和静脉损伤出血

填塞法:适用于颈部、臀部或其他部位较大而深、难以加压包扎的伤口以及实质性脏器的广泛渗血

止血带法:一般用于四肢大血管出血,且加压包扎无效止血的情况,分橡胶型和充气型,止血带的部位,上肢缚于上臂上1/3处,下肢缚于大腿中上1/3处,距离伤口上方10-15cm,前臂和小腿禁用止血带。注意事项是不应过紧,以止住血为度,每隔1小时放松2至3分钟,松开时伤口处应加压,以减少出血,且使用时间不超过4小时,严重挤压伤和远端肢严重缺血者,要慎用或禁用止血带。

包扎:绷带包扎最常用,包括环形包扎、螺旋反折包扎、“8:”字形包扎和回返包扎。要掌握三点一行走,即起点、止点、着力点和行走方向顺序。

固定:临时固定一般用于骨关节损伤及较重的软组织损伤,可限制受伤部位的活动度,减轻痛苦,避免再损伤,有利于防治休克和搬运转运。固定时尽量牵引伤肢和矫正畸形,然后将伤肢用固定物固定于适当的位置,范围应包括骨折远端和近端两个关节。

第三节.创伤性休克

创伤性休克的定义:机体遭受严重的创伤,导致出血和体液渗出,使有效循环量锐减,激发疼痛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影响心血管功能,引起组织器官灌流不足,微循环衰竭、急性氧代谢障碍和内脏损害为特征的全身反应综合征。

病因:创伤性低血容量性休克、创伤性心源性休克、创伤性血管源性休克、创伤性神经源性休克、创伤后感染性休克,以创伤性低血容量性休克最常见。病理过程分为休克代偿期、休克失代偿期、休克晚期。

创伤性休克的诊断要点:

1. 病史:明显和较重的外伤史,如撞击、高处坠落、机器绞伤、重物打击、挤压和火器伤。

2. 症状体征:

①意识与表情;

②皮肤:苍白湿冷口唇紫绀;

③脉搏:100~120次每分,心力衰竭时脉微欲绝;

④血压降低;

⑤呼吸困难或发绀;

⑥尿量减少

⑦中心静脉压(CVP)降低

5、创伤性休克的治疗原则:积极抢救生命与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补充血容量与调整机体生理功能,防治创伤及其并发症,纠正体液电解质和酸碱度的紊乱。

重点是在于纠正创伤性损害和快速止血。

第四节.骨筋膜室综合征

①概念:筋膜间隔区综合征又称为骨筋膜室综合征、筋膜间室综合征等,是因各种原因造成筋膜间隔区内组织压升高致使血管受压,血循环障碍,肌肉和神经组织血供不足,甚至缺血性坏死,最后产生一系列的症状、体征,统称为筋膜间隔区综合征。

②病因病机

1骨筋膜室容积减少

2骨筋膜室内组织体积增大

③症状:通常缺血30分钟,即发生神经功能异常;完全缺血4~12小时后则发生肢体永久性功能障碍。局部症状:5P征:疼痛、皮肤苍白、感觉异常、麻痹、无脉

1.疼痛:初期以疼痛麻木与异样感为主,疼痛为深肢伤部广泛而剧烈的进行性灼痛,晚期因因植物神经功能丧失而无疼痛。

2.皮温升高:潮红肤温升高;

3.肿胀:早起不显著,但局部压重;

4.感觉异常:感觉过敏或迟钝,晚期消失;

5.肌力变化:肌力进行性减弱至消失,被动屈伸患肢可引起受累肌肉疼痛;

6.患肢远端脉搏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因肿胀或主干动静脉损伤可引起无脉搏。

(本病症状体征可归纳为:疼痛转无痛;苍白或紫绀,大理石花纹;感觉异常;肌肉瘫痪;无脉。

④诊断依据

1、病史有肢体长时间受挤压、受严重碾压、外固定不当等病史

2、症状体征 5P疼痛、皮肤苍白、感觉异常、麻痹、无脉

3、辅助检查可通过测量组织内压来辅助诊断。

⑤治疗:

1、切开减压 2切口处理 3 其他治疗措施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的治疗原则:早诊早治,减压彻底,减少伤残率,避免并发症。

第五章

概论:(非常重要)

①定义: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者,称为骨折。

②病因病机

外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牵拉、持续劳损

内因

(1)年龄和健康的状况:年轻力壮者不易骨折;年老体弱、缺乏锻炼或长期失用者容易发生骨折。

(2)骨解剖结构特点:骨的力学结构薄弱处是骨折好发部位,如小儿到底骨骺分离,老年人的桡骨远端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

(3)骨本身的病变:骨代谢异常、感染与肿瘤。

③骨折分类

根据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分类

(1)闭合性骨折(2)开放性骨折

根据骨折线的形态

(1)横断骨折(2)斜形骨折(3)螺旋形骨折(4)粉碎性骨折(5)青枝骨折(6)嵌插骨折(7)裂缝骨折(8)骨骺分离(9)压缩性骨折

根据骨折整复后的稳定程度分为稳定骨折和不稳定骨折:

1)稳定骨折:复位后经过适当固定不容易发生再移位者,如裂缝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横断骨折等。

2)不稳定骨折:复位后易于发生再移位者,如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骨折等。

根据骨折的损伤程度分类:完全性骨折、不完全性骨折

根据骨折后就诊时间分类:新鲜骨折:2周内;陈旧性骨折:2周以上。

根据受伤前骨质是否正常分类:外伤性骨折、病理性骨折

根据骨折后有无神经、重要血管或脏器损伤分类:单纯性骨折、复杂性骨折

④诊断依据

(1)病史有外伤史。了解暴力的大小、方向、性质、形式及其作用部位

(2)临床症状局部可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3)体征局部压痛、纵轴叩击痛,畸形、骨擦音及异常活动是骨折特有的体征。

(4)辅助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骨折的最基本方法。诊断困难时,可加照健侧作为对比。复杂性骨折患者还需要根据当时具体情况选择CT三维重建、磁共振成像、

血管彩超、肌电图等检查。

⑤合并伤与并发症

(1)合并伤合并伤最常见的是脑、脊髓和肺部损伤,其次为周围神经损伤、泌尿系损伤、血管损伤和腹腔内脏损伤。(尺神经损伤——爪形手。)(2)并发症骨折后引发的机体病理性反应称为并发症。

早期:创伤性休克、感染、脂肪栓塞综合征、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多

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灯

晚期:压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损伤性骨化、缺血性肌痉挛、创

伤性关节炎,缺血性骨坏死、迟发性畸形和关节僵硬

⑥骨折愈合的过程分为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骨痂改造塑形期。

⑦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与骨性愈合标准:

1)临床愈合标准:

①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

②局部无异常活动;

③x线照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④功能测定:在解除外固定情况下,上肢能平举1kg达1分钟,下肢能连续徒手步行3分钟,并不少于30部。

⑤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则观察的第一天即为临床愈合期。

2)骨折的骨性愈合标准:①具备临床愈合标准的条件;②x线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

⑧影响骨折愈合的局部因素:断面的解除;断端的血供;损伤的程度;感染的影响;固定和运动

⑨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1)年龄(2)健康状况(3)骨折断面的接触(4)断端的血运(5)损伤程度(6)感染(7)治疗方法的影响。

⑩骨折的复位标准:

1)解剖复位:骨折之畸形和移位完全纠正,回复了骨的正常解剖结构,对位对线良好。2)功能复位:复位虽进了最大努力,某种移位仍未能完全纠正,但骨折在此位置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妨碍者称为功能复位。

功能复位的标准:

A、对线:成角移位成人不宜超过10°,儿童不宜超过15°

B、对位:长骨干骨折对位至少应达1/3以上,干骺端骨折对位至少应达3/4左右

C、长度: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下肢骨折缩短2cm以内,若无骨骺损伤,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自行矫正,成人则要求缩短移位不超过1cm。

11.骨折愈合异常

畸形愈合——骨折有重叠、旋转和成角愈合。

迟缓愈合——骨折超过临床愈合时间患处仍有骨折症状、体征,X线检查骨痂少,但仍有继

续生长的情况。

不愈合——指超过了骨折愈合所需的时间后断端仍有异常活动,X线检查示骨折断端分离、骨痂稀少、断端萎缩硬化,骨髓腔封闭。

1.锁骨骨折:多发生在中1/3及中外2/3交界处,尤以幼儿多见。骨折后,内侧段可因胸锁乳突肌的牵拉向后上方移位,外侧段由于上肢重力和胸大肌的牵拉而向前下方移位。

2.肱骨髁上骨折

①概念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内外上髁以上2cm范围内的肱骨骨折,多见小儿,好发于5-12岁。

解剖特点:肱骨干下端和肱骨髁交接处,是骨密质和骨松质交界,最薄弱;前有冠状窝,后有鹰嘴窝,前后扁薄而内外宽,呈鱼尾状,为应力弱点。桡神经在肘窝分支进入前臂,骨折时易损伤血管神经。(注意观察远端血运,感觉)

②分类:

伸直型最多见。骨折远端向后移位,近端向前,骨折线由前下斜向后上方。严重时骨折近端损伤正中神经和肱动脉。按侧方移位情况又分为尺偏型和桡偏型。(“宁桡勿尺”,尺偏畸形必须矫正)

屈曲型少见,与伸直型相反。骨折远端向前移位,近端向后,骨折线由前上方斜向后下方。

粉碎型多属肱骨髁间骨折,尺骨滑车切迹向肱骨远端劈裂成内外髁两部分,可分为T 形和Y形或粉碎性骨折。

临床表现:“靴状”畸形,肘后三角关系正常。(可与肘关节后脱位相鉴别)。

③诊断要点:

1.病史:有明确外伤史。

2.临床症状:肘部疼痛,肿胀,活动时加重;

3.体征:瘀斑,压痛,肿胀,甚至有张力性水疱,移位明显的伸直型骨折呈“靴状”畸形,肘后三角关系正常。

4.辅助检查:X线检查。

④治疗

无移位或有轻度前后成角移位但无侧方移位的骨折可不必整复,置患者于屈曲90度位,用颈腕带悬吊2-3周,有移位骨折的需复位与固定。

伸直型固定肘关节于屈曲90-110度位约3周,尺偏型可在骨折近端外侧及远端内侧分别加塔形垫,屈曲型固定肘关节于屈曲40-60度位约2周,以后逐渐将肘关节屈曲至90度固定1-2周。(临床小结:伸直型3天以内先以屈曲型固定方法固定肘关节,3天后再以伸直型固定,预后会更好)

手术适应症:骨折后出现缺血性痉挛,合并肘关节内翻畸形,陈旧性肱骨髁上骨折前后移位影响肘关节功能活动者

3. 股骨干骨折

①概念:股骨干骨折是指股骨转子下至股骨髁上之间部位的骨折,多由强大的直接暴力造成的。早期可合并失血性休克、挤压综合征、脂肪栓塞综合征。股骨干被三组肌肉所包围,伸肌群有股神经支配,屈肌群由坐骨神经支配,内收肌群由闭孔神经支配,股骨下1/3有神经的汇合,若骨折伤及此处,容易损伤血管和神经。

②骨折的典型移位:

上1/3骨折:骨折近端屈曲、外展、外旋畸形(髂腰肌);远端向后、上、内方移位(内收肌群)。

中1/3骨折:无一定移位规律。

下1/3骨折:典型表现为近端内收,向前移位,远端向后移位,故易伤及腘神经,腘动脉,腘静脉。

③治疗:

1.外固定:上1/3骨折放在近端的前方和外侧,中1/3骨折放在断端的外侧和前方,下1/3骨折放在近端的前方。夹板放置,内侧板由腹股沟至股骨内髁,外侧板由股骨大转子至股骨外髁,前侧板由股骨沟至髌骨上缘,后侧板由臀横纹至腘窝上缘,然后用布带捆扎。

2.持续牵引:

垂直悬吊皮肤牵引:用于3岁以下儿童。

水平持续皮肤牵引:适应于4-8岁儿童。

骨牵引:适用于成年人

4.髌骨骨折

1.病因病机:直接暴力----粉碎性骨折,移位不大故对伸膝功能影响较少。

间接暴力-----横断骨折,分离移位明显。

2.诊断要点:

①病史:患者有明确外伤史;

②临床症状:患膝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多数不能站立行走,

③体征:常见皮下瘀斑及膝部皮肤擦伤,髌骨压痛,骨折有分离移位时可有骨擦音或异常活动,浮髌试验阳性。

④辅助检查:X线片,纵裂或边缘骨折需拍轴位片。

3.治疗:

治疗要求:①属于关节内骨折,力求关节面平滑;②修复股四头肌扩张部的裂伤;③早期锻炼股四头肌,在安全稳妥的情况下,及早恢复关节的伸屈活动。

横断骨折若移位在1cm以内的可手法复位后用抱膝圈固定膝关节于伸直位;移位超过1cm 的适合采用手术,常用的手法方法有钢丝缝合法和张力带克氏针钢丝内固定法。

5.胫腓骨干骨折

小腿近端,有腘动脉穿行后分支紧贴胫骨下行,胫骨近端骨折易损伤腘动脉;胫骨中下1/3段血液供应较差,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1.常见并发症:

①腘动脉损伤(上1/3骨折):足背动脉,血运差,局部肿胀。

②腓总神经损伤(腓骨颈骨折):垂足,足背感觉迟钝

③筋膜间隔区综合征:肿胀,硬实,压痛,足趾被动牵拉痛,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④创伤性休克。

小腿前、外、后侧间隔区单独或同时出现极度肿胀,扪之硬实,肌肉紧张无力,有压痛和被动牵拉痛,胫后或腓总神经分布区域的皮肤感觉丧失,即属筋膜室综合征表现。

2.胫腓骨折特点:

①胫腓骨骨折常在同一水平面;②软组织损伤严重(容易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③开放性骨折多见。

3.诊断要点:辅助检查:胫腓骨正侧位X线片(注意照到胫腓骨的全长)

4.治疗:胫腓骨干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恢复小腿的长度与负重功能。在治疗中以胫骨骨折为重点。(受力的关系)要求复位后,骨折旋转移位和成角畸形完全矫正,成人患肢短缩移位在1cm范围内,儿童不超过2cm。

6.踝部骨折

1.属于关节内骨折,骨折的同时常伴发有韧带和软组织损伤,容易被忽略。

2.分类:一般分为内翻与外翻两大类型。踝关节呈内翻姿势损伤者为内翻损伤,呈外翻姿势损伤者为外翻损伤。临床最常采用Lauge-Hansen分型。

3.治疗:治疗原则是恢复踝关节负重行走功能,要求达到解剖复位标准。无移位单踝骨折将踝关节于中立位固定3-4周。

整复:1).拔伸。2.)翻转;3.)挤压;4.)推提;5).背伸;6).悬吊牵引。

7.肋骨骨折

1.肋骨骨折:第4-7肋较容易骨折。骨折向内移位刺破壁层胸膜和肺组织容易产生气胸、血胸、皮下气肿或引起血痰、咯血等。多根肋骨多处骨折可产生反常呼吸运动。即多处骨折段游离使局部胸壁失去完整肋骨的支撑而软化成浮动胸壁,吸气时因胸膜腔负压而使胸壁向内凹陷,呼气时因胸膜腔负压减低而使胸壁向外凸出。

2 诊断要点:

①病史:患者有胸部外伤史;

②临床症状:伤处疼痛,肿胀,说话、咳嗽、喷嚏、深呼吸及躯干转动时疼痛可明显加剧。并发气胸与血胸可出现呼吸、循环症状,甚至休克。

③体征:局部压痛,或有畸形骨擦音,胸廓挤压试验阳性。多根多处骨折时出现反常呼吸。

④辅助检查:X线片。

8.脊柱骨折脱位及骨髓损伤

脊柱骨折:因以椎体前面为基底,以椎体中心点为尖顶,存在一个锥形区,所以骨折后椎体呈楔形。椎弓由椎弓根和椎板组成,根与板的交界处位于上下关节突之间的部分较为狭窄,称狭部,在腰椎最为明显。相邻两个椎骨椎弓根的上下切迹组成椎间孔。第3腰椎横突一般较长,常为腰痛的部位之一。

三柱学说:前柱含前纵韧带及椎体和椎间盘前三分之二;中柱是后纵韧带及椎体和椎间盘后三分之一;后柱即椎后韧带复合结构,包含所有的椎弓及其间韧带结构

脊髓:颈髓1~4与同序数椎骨相对应;颈髓5~8、胸髓1~4与同序数椎骨的上1节椎体平对;胸髓5~8与同序数椎骨上2节椎体平对;胸髓9~12约与序数椎骨上3节椎体平对;全部腰髓节约平对第10~12胸椎;全部骶、尾髓节约平对第1腰椎。颈段膨大位于颈4~胸1椎体之间,腰段膨大位于胸10~腰1椎体间。Dennis三柱理论:前柱含前纵韧带,椎体和椎间盘的前2/3;中柱是后纵韧带,椎体和椎间盘的后1/3;后柱即椎后韧带复合结构,含所有椎弓及其间的韧带结构。

脊髓节段椎体数

颈髓1~4 =同序数脊髓节数

(颈5、6,7、8,胸1、2、3、4) =脊髓节数-1

中部胸节(胸5、6、7、8) =脊髓节数-2

腰节(腰1、2、3、4、5) =第10、11、12胸椎

骶节(骶1、2、3、4、5)和尾节=第12胸椎及第1腰椎

8. 骨盆骨折

严重并发症:髂部血管损伤引起的出血/休克性失血,尿道膀胱损伤出血的血尿、尿潴留、尿外渗,直肠损伤引起的肛门出血及下腹疼痛,子宫阴道损伤出现的局部血肿、瘀血、疼痛

以及非月经期阴道出血,神经损伤出现的臀部或下肢麻木、感觉减退。

1.病因病机:①直接暴力,最常见。②间接暴力,主要引起中心性髋关节脱位或髋臼缘骨折。

2.分类:根据外伤机制骨盆骨折可分为:前后挤压型,侧方挤压型和垂直分离型。

3.骨盆骨折:骨折表现+脏器组织损伤+骨折并发症。

4.诊断要点:

①病史:多有明确的严重外伤史。

②临床症状:局部疼痛、肿胀、皮下淤血或皮肤擦伤,坐、立等活动受限。

③体征:局部压痛,髂前上、下棘和坐骨结节撕脱性骨折,常可触及移位的骨块。骨盆挤压分离试验阳性说明骨盆环完整性破坏;“4”字试验阳性提示骶髂关节损伤。肛门指诊发现血迹或直肠前方饱满或触及骨折端,考虑有直肠损伤或尾骨骨折等。

④辅助检查:骨盆前后位X线片。CT.

9.尺骨鹰嘴骨折

尺骨鹰嘴骨折属关节内骨折

尺骨鹰嘴为松质骨,是肱三头肌的附着处。

体征:肘后部压痛,可见鹰嘴向上突起。整复:肘关节屈曲30-45°。固定:无移位骨折:肘关节屈曲20-60°,有移位骨折:屈曲0-20°,固定三周改为屈肘90°

第六章:脱位

概论(非常重要)

脱位

一、脱位的概念:脱位是指由于外力作用使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的位置,引起关节功能障碍。维持关节稳定平衡的因素:骨、韧带(静力平衡、动力平衡),肌肉(拮抗剂、协同肌)

脱位的外因关节脱位多由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尤其以间接暴力所致者较多见。

二、脱位的发生率依次为: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

三、脱位的分类:

1.)按脱位的病因:外伤性脱位、病理性脱位、习惯性脱位、先天性脱位;

2.)按脱位的方向:前脱位、后脱位、上脱位、下脱位、中心性脱位;四肢与颞颌关节以远侧骨端移位方向为准,脊柱脱位则以上段椎体移位方向而定。

3.)按脱位的时间:新鲜脱位(2周以内)、陈旧性脱位(2周以上);

4.)按脱位的程度:完全脱位、不全脱位(半脱位)、单纯脱位、复杂脱位;

5.)按脱位是否与外界相通:开放性脱位、闭合性脱位。

脱位的一般症状:肿胀、疼痛或压痛、功能障碍。

脱位的特有体征:关节畸形、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

脱位的早期并发症:骨折、神经损伤、血管损伤、感染。

脱位的晚期并发症:关节僵硬、骨化性肌炎、缺血性骨坏死、创伤性关节炎。

四、脱位的诊断:1.外伤史;2.一般症状;3.特有体征;4.X线检查。

新鲜脱位的治疗:

1、整复 2固定 3药物 4手术 5练功

陈旧性脱位的治疗

1 整复 2手术 3骨牵引 4其他治疗方法

1.颞下颌关节脱位(下颌关节脱位),失欠峽车,落下颌,脱颌。

病因病机:1.过度张口;2.外力打击;3.杠杆作用。4.肝肾亏虚。

诊断依据:

1.病史:过度张口,咬食硬物,下颌部外力打击史

2.临床症状:口半开不能自如张合,语言不清,咀嚼不便,流涎。

3.体征:双侧脱位时耳屏前凹陷,吞咽困难,流涎,半开口,前牙开合后牙对合。单侧脱位时脸型变长,颏中线偏向健侧,咬合关系紊乱。

4.辅助检查:一般不需X线检查,外力打击者需X线排除髁突骨折。

2.小儿桡骨头半脱位(牵拉肘)。

1.多发生于4岁以下幼儿,1-3岁发病率最高,是幼儿最常见的肘部损伤。

2.诊断依据:?病史:幼儿患肢有被牵拉损伤史(问诊:拉的还是摔的?)

?临床症状:肘部疼痛,不能上举上肢。

?体征:肘关节呈半屈曲,前臂呈旋前位,不敢旋后,肘关节外侧压痛,肘关节无畸形。

中医骨伤科学

.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总论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 第一章:发展史 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2、《五十二病方》最早记载破伤风 3、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提出清创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的分层缝合, 正确包扎 4、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5、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6、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7、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 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带来的局部和全身反应 损伤部位外伤:皮、肉、筋、骨、脉损伤 内伤:气血、脏腑、经络 损伤性质急性损伤:急骤的暴力所引起的损伤 慢性劳损:劳逸适度或体位不正确,导致外力长期累积于人体所致的病证 损伤时间新伤:是指2~3 周内的损伤,或发病后立即就诊者 旧伤:宿伤,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因某些诱因,隔一段时间又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受损部位破损情况闭合性损伤:受钝性暴力损伤而外部无创口者。 开放性损伤:受到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皮肤黏膜破损,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受伤程度轻伤、重伤 职业特点生活性、工业性、农业性、交通性、运动性 理化因素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1. 损伤的病因:外力伤害(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持续劳损)、外感六淫、邪毒感染、内因(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七情内伤) 2. 损伤病机: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 由之不和。”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第三章诊断 一.损伤的症状体征 1. 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 2. 特殊症状体征:畸形、骨擦音(骨折的主要体征之一)、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 二.骨病的症状体征 骨病:骨骼、关节及其周围筋肉的疾病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中医骨伤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发展史 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首先记载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还论述了开放性创口早期处理的重要性。 2.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用,总结了诊疗骨折、脱位的手法,如采用“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 3.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4.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5.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6.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骨伤病的分类与病因病机 1.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因素作用所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所带来的局部和全身反应。 2.损伤的分类 (1)根据损伤部位分类:分为外伤和内伤。外伤是指皮、肉、筋、骨、脉损伤,根据具体受伤部位还可分为骨折、脱位与筋伤。 (2)根据损伤性质分类:分为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 (3)根据受伤时间分类:分为新伤与陈伤。新伤是指2~3周以内的损伤。 (4)根据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类:分为闭合性损伤与开放性损伤。开放性损伤指受到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皮肤或粘膜破损,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5)根据受伤程度分类:分为轻伤与重伤。 (6)根据伤者的职业特点分类:分为生活性损伤、工业性损伤、农业性损伤、交通性损伤、运动性损伤等。 (7)根据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分类:分为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和生物学损伤等。 3.骨病的分类:中医骨病分为骨与关节先天性畸形、骨痈疽(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骨梅毒等)、骨痨(骨与关节结核)、骨痹、骨萎(多发性神经炎、小儿麻痹后遗症、骨质软化症、佝偻病)、骨蚀(骨缺血性坏死、骨骺炎)、骨肿瘤、地方病与职业病。 4.损伤的病因 (1)外因(指引起人体损伤的外界因素):①外力伤害(包括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 肉强烈收缩、持续劳损);②外感六淫;③ 邪毒感染

中医骨伤科学名解大题

中医骨伤科学:研究防治皮肉、筋骨、气血、脏腑、经络损伤和疾患的一门科学。 损伤:是由于人体受外界各种创伤因素作用而使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遭到破坏的疾患。 内伤:指脏腑损伤及损伤所引起的气血、脏腑、经络功能紊乱,而出现的各种损伤内证,古称“内损”。 痹症:指气血为病邪阻闭而引起的疾患。 骨疽:指附着于骨的深部脓疡,毒气深沉。 疼痛弧试验:嘱患者肩外展或被动外展患肢,但外展到60~120°范围时,冈上肌腱在肩峰下摩擦,肩部出现疼痛为阳性证。 肘后三角:肘关节屈曲90°时,肱骨外上髁、内上髁和尺骨鹰嘴三点连线构成的等腰三角形,称肘后三角。 运动:指人体各部位的运动和人体在空间的移动,以及对抗地心引力和其它力以维持姿势所进行的运动。 运动单位:前角细胞及神经轴突和其所支配肌束。 肌张力:在静止状态时,肌肉保持一定程度的紧张称为肌张力。 肌力:病人肌肉主动运动的力量、幅度和速度。 反射的概念:人体在大脑的控制和调节下,对内外各种刺激所产生的反应。反射弧:参与发射活动的全部解剖结构。 病理反射:指椎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射。 弹手指征(霍夫曼征):快速弹压被夹住的患者中指指甲,引起诸手指的掌屈反应为阳性。 划跖试验(巴彬斯基征):轻划跖外侧,引起拇趾背屈,余趾呈扇形分开的反

应为阳性。 压擦胫试验(欧本海姆征):以拇指用力沿胫骨前嵴内侧面从上面而下压擦,余趾呈扇形分开的反应为阳性。 捏腓肠肌试验(高登征):用力捏压腓肠肌,余趾呈扇形分开的反应为阳性。踝阵挛:检查者一手托住腘窝,一手握足,用力使其踝关节突然背屈,然后放松,可以产生踝关节连续的交替的伸屈运动,则视为阳性 髌阵挛:患者仰卧,检查者以一手的拇食二指抵住髌骨上极,用力向下急促抵住髌骨,然后放松,引起髌骨连续交替的上下移动为阳性。 手法:是医者用指、掌、腕、臂或身体其他部位的劲力,结合身功或辅以器械,随症运用各种手法技巧,作用于病人的患部及各部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由表入里,以达到治病疗伤、整骨正位、强壮身体的一种治疗方法。 骨折功能复位:骨折复位虽尽了最大努力,某种移位仍未完全纠正,但骨折在该位置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称功能复位。 清创术:对开放性损伤的污染创口进行处理,以使其转变为清洁创口,并力争尽早闭合伤口的手术,称为清创术。 1.损伤的外因:外力作用、外感六淫、邪毒感染、虫兽伤害 2.损伤的发生过程和外力作用性质分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按受伤的时间分为新伤和陈伤。 3.损伤后一般局部症状有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4 骨病局部的一般症状可有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特殊症状可有畸形、肌萎缩、筋肉挛缩、肿块、疮口与窦道 4.神经系统检查的内容包括感觉、运动、反射、神经变性反应的检查 6 人体感受分两大类,内脏感觉和躯体感觉,躯体一般感觉分为深感觉和浅感觉浅感觉包括痛觉、温度觉、触觉。

中医骨伤科学考试重点超准总结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总论: 第一章:发展史 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还最早记载了使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 2、蘭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3、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4、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书中记载:“凡腰骨损断,先用门扉一 片,放斜一头,令患人覆眠,以手悍止,下用三人拽伸,医以手按损处三时久。: 5、元·危宜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6、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关节活动度测量 中立位0°法:每个关节由中立位到关节运动所达到的最大角度称之为关节活动度。 邻肢夹角法:以两端肢体的夹角计算关节最大活动度。 第四章、治疗方法 骨折治疗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配合 内治法 1)初期:攻下法或消法:攻下逐瘀,行气活血,清热凉血 2)中期:和法:和营生新、接骨续筋、舒筋活络 3)后期:补法:补气养血、补益肝肾、补养脾胃 夹板固定的作用机制:扎带、夹板、压垫的外部作用力;肌肉收缩的内在动力。 夹板固定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1)适应症:①四肢闭合性骨折,股骨干骨折因肌肉发达收缩力大,须配合持续牵引;②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伤口闭合者;③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整复者。 2)禁忌症:①较严重的开放性骨折;②难以整复的关节内骨折;③难以固定的骨折,如髌骨、股骨颈、骨盆骨折等;④肿胀严重伴有水泡者;⑤伤肢远端脉搏微弱,末梢血循环较差,或伴有动脉、静脉损伤者。 夹板固定后注意事项: 1.抬高患肢,以利肿胀消退 2.密切观察伤肢的血运情况特别是固定后3~4天内更应注意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肿胀程度 3.注意询问骨骼突出处有无灼痛感 4.注意经常调节扎带的松紧度 5.定期进行X线检查,了解骨折是否再发生移位,特别是在2周内要经常检查 6.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 7.夹板固定时间的长短,应根据骨折临床愈合的具体情况而定。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即可解除夹板固定。 骨牵引:股骨髁上和胫骨结节看一看 第五章、创伤急救(急救技术、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定义和临床表现) 现场急救五大技术: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的定义: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又称为骨筋膜室综合征、筋膜间室综合征等,是因各种原因造成筋膜间隔区内组织压急剧增高,使血管受压,血循环障碍,肌肉和神经组织血供不足,甚至缺血性坏死,最后产生一系列的症状、体征,统称为筋膜间隔区综合征。多见胫腓骨骨折、桡尺骨干双骨折、肱骨髁上骨折。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伤者有肢体骨折、脱位或较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史。 5P征:疼痛、苍白、无脉、瘫痪、感觉异常。加上肿胀、骨筋膜间隔区组织压增高 8、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的治疗原则:早诊早治,减压彻底,减少伤残率,避免并发症。 骨折的病因病机: 外在因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牵拉、积累应力 内在因素:年龄和健康状况;骨骼的解剖结构特点;骨骼本身的病变。 骨折的分类: 骨折断端是否与外界相接:闭合、开放、潜在开放性 骨折线形态:(横断、斜形、螺旋形、粉碎、青枝、嵌插、裂缝、压缩)骨折、骨骺分离 骨折合并伤:骨折的同时合并有血管、神经和内脏损伤者称之。 最常见的是脑、脊髓和肺部,其次为周围神经、泌尿系统、血管和腹腔内脏。 骨折并发症: 早期:创伤性休克、感染、脂肪或血管栓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多脏器衰竭等。 晚期:褥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骨坏死、迟发性畸形和关节僵硬等。治疗:复位、固定、药物治疗(瘀祛,新生,骨合)、功能锻炼

中医骨伤科学试题及答案(二)

中医骨伤科学试题及答案 1.影响伤病的内部因素包括 A.年龄B.邪毒感染C.职业因素D.病理特点E.局部解剖特点2.伤气的病理变化包括 A.气滞B.气闭C.气虚D.气陷E.气脱 3.损伤局部的特殊症状体征有哪些 A.畸形B.骨擦音C.异常活动D.关节盂空虚E.弹性固定4.练功疗法的作用有 A.活血化瘀,消肿止痛B.濡养患肢关节 C.促进骨折迅速愈合D.避免关节粘连和骨质疏松 E.扶正祛邪 5.以下为不稳定骨折的有 A.斜形骨折B.螺旋骨折C.多段骨折 D.粉碎骨折E.横断骨折 6.骨折早期局部的并发症包括 A.感染B.血管、神经损伤C.缺血性肌挛缩 D.褥疮E.外伤性休克 7.骨折移位有哪几种方式 A.成角移位B.侧方移位C.短缩移位D.分离移位E.旋转移位8.肱骨髁上骨折易遗留肘内翻畸形原因有 A.桡偏移位未纠正B.尺偏、尺倾移位未纠正 C.尺侧骨皮质遭受挤压致塌陷嵌插D.内旋移位未纠正 E.外旋移位未纠正 9.踝部骨折治疗重点包括 A.应绝对解剖复位B.恢复跟距关节的对位关系 C.恢复结节关节角D.着重恢复其运动功能 E.注意矫正跟骨增宽 10.肩关节脱位的临床表现有 A.伤后肩关节、肿帐、疼痛,功能障碍B.患肩弹性固定于内收20°一30°位C.肩峰突出,呈方肩畸形D.腋下、喙突下、锁骨下可摸到肱骨头

E.搭肩试验阳性 11.脱位的早期并发症为 A.骨折B.关节僵硬C.骨化性肌炎D.神经损伤E.血管损伤12.眩晕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为 A.颈部疼痛B.头痛C.颈性眩晕D.四肢无力E.猝倒13.髌骨软化症的阳性体征有 A.抽屉试验阳性B.侧向分离试验阳性C.下蹲试验阳性 D.髌骨研磨试验阳性E.挺髌试验阳性 14.腰突症常见的发病部位为 A.LI/2 B.L2/3 C.L3/4 O.L4/5 E.L5/S1 15.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早期诊断的要点包括 A.儿童多见B.查体患区有凹陷性水肿或桔皮样水肿改变 C.血培养可查到致病菌D.X线检查通常一周内有所改变 E.局部分层穿刺可吸出骨膜下脓肿及软组织内的脓汁 16.慢性骨髓炎并发症包括 A.关节强直B.患肢增长或缩短C.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 D.病理性骨折或脱位E.癌变 17.化脓性关节炎的诊断要点包括 A.多数病例有外伤史B.儿童多见C.主诉是关节局部疼痛 D.晚期X线检查关节间隙消失,发生纤维或骨性强直 E.关节穿刺晚期是脓性,涂片检查可发现大量白细胞和细菌 18.骨关节结核的诊断要点包括 A.大多数有肺、淋巴结核的原发病灶B.儿童期及青年、成人多见 C.表现有潮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 D.关节呈急性肿胀,红肿热痛明显E.活动期血沉加快 19.有关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表述正确的是 A.良性者多为成年人,恶性者多为青少年 B.良性者呈膨胀生长,恶性者呈浸润生长 1.ACDE 2.ABCE 3.ABCDE 4.ABCDE5.ABCD 6.ABC 7.ABCDE 8.BCD 9.BCE 10.ABCDE11.ADE 12.BCE 13.CDE 14.DE 15.ABCE

最新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讲解)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总论 第一章:发展史 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2、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3、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4、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5、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6、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1、新伤:是指2~3周内的损伤,或发病后立即就诊者; 旧伤: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因某些诱因,隔一段时间又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2、损伤病机: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第三章、诊断 1、望诊:选择题 2、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1)中立位0 °法:每个关节由中立位(即0°到关节运动所达到的最大角度称之为关节活动度。 2)邻肢夹角法:以两段肢体的夹角计算关节最大活动度。 重点:3、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Eaten 'test)(做法、临床意义) 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者立于被检查侧,一手推头部向对侧,同时另一手握该侧腕部做相对牵引,此时 臂丛神经受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为阳性。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4、直腿抬高试验(Laseque ' sign ) 患者仰卧位,两下肢伸直靠拢,检查者用一手握住患者踝部,一手扶膝保持下肢伸直,逐渐抬高患者下肢,正常者可抬高70°?90。而无任何不适;若小于以上角度即感觉该下肢有传导性疼痛麻木者为阳性。多见于坐骨神经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另:直腿抬高踝背伸试验,即加强试验) 5、骨盆挤压试验(Pelvic compression test ) 患者仰卧位,检查者用双手分别于髂骨翼两侧同时向中线挤压骨盆;或患者侧卧,检查者挤压其上方的髂 嵴。如果该处出现疼痛,即为骨盆挤压试验阳性,提示骨盆骨折或骶髂关节病变。 6、搭肩试验(Dugas sign ) 患者端坐位或卧位,肘关节取屈曲位,将手搭于对侧肩部,如果能搭于对侧肩部,但肘部不能贴近胸壁, 或肘部能贴近胸壁,但手不能搭于对侧肩部,即为搭肩试验阳性。提示肩关节脱位。 7、疼痛弧试验(Painful arc test ) 患者肩外展或被动外展其上肢,当肩外展到60 °120。范围时,肩部出现疼痛为阳性。这一特定的外展痛称为疼痛弧,由冈上肌腱在肩峰下摩擦、撞击所致,说明肩峰下的肩袖有病变。 8、回旋挤压试验(McMurray test)用于检查膝关节半月板有无裂伤。 重点9、抽屉试验 (Drawer test ) 又称前后运动试验,推拉试验,患者坐位或卧位,双膝屈曲90。,检者一手固定踝部,另一手推拉小腿上段,如能明显拉向前方约1cm,即前抽屉试验阳性,提示前交叉韧带损伤;若能明显向后推1cm即后抽屉试验 阳性,则为后交叉韧带损伤,若前后均能推拉1cm,即前后抽屉试验阳性,说明前后交叉韧带损伤。 第四章、治疗方法 1、内治法分期: 1)初期:伤后1~2周内,多用下法”和消法”,治血和理气兼顾。常用攻下逐瘀法,行气活血法、清热活血法; 2)中期:伤后3?6周,多用和法”和缓法”,和营生新、接骨续筋,常用和营止痛法、接骨续筋法、舒筋 活络法; 3)后期:伤后7周以上,多用补法”和温法”调理脏腑,补益气血。常用补气养血法、补养脾胃法、补益肝肾法。

(推荐下载)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题

(完整word版)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题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版)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题的全部内容。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中医骨伤科学》研究的对象不包括下列哪项的损伤 A、骨骼 B、内脏 C、关节 D、软组织 2、现存最早的诊籍是哪位医家记录的 A、张仲景 B、华佗 C、淳于意 D、葛洪 3、最早记录颞下颌关节脱位的口内整复方法的医家是 A、张仲景 B、华佗 C、淳于意 D、葛洪 4、下列属于间接暴力损伤的是 A、棒击致锁骨骨折 B、扳手腕致肱骨骨折 C、投掷致肱骨骨折 D、摔倒致髌骨骨折 5、老年人下列部位不属于应力学上的薄弱点的是 A、肱骨外科颈 B、股骨颈 C、锁骨中外1/3交界处 D、肱骨髁上处 6、下列哪项检查提示可能有骨折的存在 A、疼痛 B、肿胀 C、瘀斑 D、纵向扣击痛 7、下列哪项体征可确诊骨折的存在 A、畸形 B、骨擦音 C、弹性固定 D、异常活动 8、下列哪项体检可排除骨折的存在 A、纵向扣击痛 B、骨擦音检查 C、X线检查 D、X线检查结合临床表现 9、摔倒后手掌着地,老年人易引起肱骨哪个部位骨折 A、外科颈 B、中上1/3交界处 C、中下1/3交界处 D、肱骨髁上 10、摔倒后手掌着地,儿童易引起肱骨哪个部位骨折 A、外科颈 B、中上1/3交界处 C、中下1/3交界处 D、肱骨髁上 11、摔倒后手掌着地,青壮年人易引起肱骨哪个部位骨折 A、外科颈 B、中上1/3交界处 C、中下1/3交界处 D、肱骨髁上 12、下列哪项体征可确诊脱位的存在 A、畸形 B、骨擦音 C、弹性固定 D、异常活动 13、患侧上肢长于健侧,可能的结果是 A、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 B、肱骨髁上屈曲型骨折 C、肘关节前脱位 D、肘关节后脱位 14、搭肩试验用来检查 A、锁骨骨折 B、肩关节脱位 C、外科颈骨折 D、肘关节脱位 15、肌肉活动可带动水平方向关节运动,但不能对抗地球引力,肌力属于 A、Ⅰ级 B、Ⅱ级 C、Ⅲ级 D、Ⅳ级 16、下列属于浅反射的是 A、肱二头肌反射 B、跟腱反射 C、Hoffmann征 D、提睾反射 17、骨折复位的最基本手法是 A、牵引 B、旋转 C、端提 D、摇摆 18、损伤发生在外力直接作用的部位,此外力被称为 A、间接暴力 B、直接暴力 C、肌肉收缩力 D、劳损 19、小夹板外固定,绑带的松紧度为可上下移动 A、1厘米 B、2厘米 C、3厘米 D、4厘米 20、用小夹板在下肢超踝关节固定,踝关节处应用哪类固定垫 A、平垫 B、大头垫 C、空心垫 D、梯形垫

中医骨伤科学试卷及答案

中医骨伤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发明麻沸散,创立五禽戏,施行剖腹术、刮骨术的汉代医家是:【】A.葛洪B.巢元方 C.危亦林D.华佗 2.新伤临床上一般指发病后立即就诊者或几周以内的损伤:【】A.1周之内B.1~2周 C.2~3周D.3周以上 [ 3.大腿周径测量部位常在髌上:【】A.5厘米处B.5~10厘米处 C.10厘米处D.10~15厘米处 4.下列类型的骨折中最不稳定的骨折是:【】A.嵌入性骨折B.斜形骨折 C.青枝骨折D.横形骨折 5.疲劳骨折最好发于:【】A.肱骨B.尺骨和桡骨 ` C.第二跖骨D.股骨 6.肱骨干骨折手法整复时,若牵引力过大,容易出现:【】A.肌肉痉挛B.血管痉挛 C.骨断端分离移位D.以上都不是 7.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易并发:【】A.肘外翻B.肘内翻 C.屈肘障碍D.伸肘障碍 8.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断端移位方向是:【】< A.远端向前B.近端向后 C.远端向后D.近端向桡侧移位 9.桡神经损伤可出现的症状是:【】A.垂腕B.爪形手 C.小指感觉障碍D.第4、5指屈曲不全 10.股骨颈囊内骨折的后期并发症是:【】A.髋内翻畸形B.髋关节炎 C.股骨头缺血性坏死D.髋关节半脱位 \ 11.60岁以下内收型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应首先选用:【】A.手法复位B.骨牵引 C.内固定疗法D.人工关节置换术 12.股骨髁间骨折和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力求恢复关节面的平整,目的是防止:【】A.缺血性骨坏死B.创伤性关节炎 C.迟发畸形D.骨化性肌炎 13.除哪项外都是脱位的特有体征:【】A.关节畸形B.关节盂空虚 & C.弹性固定D.肿胀

14.下列不符合肩关节脱位表现的是:【】A.肩部疼痛、肿胀B.“方肩”畸形 C.搭肩试验阳性D.“靴样”畸形 15.肱骨外上髁炎又称:【】A.网球肘B.台球肘 C.高尔夫球肘D.矿工肘 16.半月板损伤最常用的检查试验是:【】^ A.回旋挤压试验B.直腿抬高试验 C.“4”字试验D.浮髌试验 17.臂丛神经牵拉试验主要用于检查:【】A.颈椎结核B.颈椎骨折 C.颈椎脱位D.颈椎病 18..以下变化除哪项外,均可造成脊髓损伤:【】A.椎体脱位又自行复位B.关节突骨折脱位 C.棘突骨折D.椎板骨折并有移位 ! 19.骨盆骨折合并膀胱,尿道或直肠,阴道损伤,但皮肤完整,是属于:【】A.闭全性骨折B.开放性骨折 C.嵌插性骨折D.裂缝骨折 20.现代医学认为骨关节炎的主要病变是:【】A.结核杆菌侵入骨关节B.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 C.继发性骨质增生D.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二、多项选择题 21.下肢长度一般测量法为:【】, A.髂前上棘至内踝下缘B.腹股沟至内踝下缘 C.大粗隆至内踝下缘D.大粗隆至外踝下缘 E.脐至内踝下缘 22.骨伤科疾病的治疗原则包括:【】A.动静结合B.筋骨并重 C.内外兼治D.医患合作 E.活血化瘀 23.骨折的移位方式有:【】《 A.成角移位B.侧方移位 C.短缩移位D.分离移位 E.旋转移位 24.下列哪几种损伤在放射线检查时,需加照轴位片:【】A.髌骨B.腕舟骨 C.跟骨D.距骨 E.骨盆 25.磁共振显像(MRI)中表现为“非常低的信号强度”的组织是:【】] A.皮质骨B.空气 C.韧带D.肌腱

中医骨伤科学总结复习重点讲解.docx

.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总论 第一章:发展史 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2、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3、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4、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5、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6、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 1、新伤:是指 2~3 周内的损伤,或发病后立即就诊者; 旧伤: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因某些诱因,隔一段时间又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2、损伤病机: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第三章、诊断 1、望诊:选择题 2、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1)中立位 0 °法:每个关节由中立位(即0°)到关节运动所达到的最大角度称之为关节活动度。 2)邻肢夹角法:以两段肢体的夹角计算关节最大活动度。 重点: 3、臂丛神经牵拉试验(Eaten' test )(做法、临床意义) 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者立于被检查侧,一手推头部向对侧,同时另一手握该侧腕部做相对牵引,此时臂丛神经受牵 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为阳性。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4、直腿抬高试验( Laseque's sign) 患者仰卧位,两下肢伸直靠拢,检查者用一手握住患者踝部,一手扶膝保持下肢伸直,逐渐抬高患者下肢,正常者可抬 高 70°~90 °而无任何不适;若小于以上角度即感觉该下肢有传导性疼痛麻木者为阳性。多见于坐骨神经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另:直腿抬高踝背伸试验,即加强试验) 5、骨盆挤压试验( Pelvic compression test ) 患者仰卧位,检查者用双手分别于髂骨翼两侧同时向中线挤压骨盆;或患者侧卧,检查者挤压其上方的髂嵴。如果该处 出现疼痛,即为骨盆挤压试验阳性,提示骨盆骨折或骶髂关节病变。 6、撘肩试验( Dugas‘sign ) 患者端坐位或卧位,肘关节取屈曲位,将手搭于对侧肩部,如果能搭于对侧肩部,但肘部不能贴近胸壁,或肘部能贴近 胸壁,但手不能搭于对侧肩部,即为撘肩试验阳性。提示肩关节脱位。 7、疼痛弧试验( Painful arc test ) 患者肩外展或被动外展其上肢,当肩外展到60°~120°范围时,肩部出现疼痛为阳性。这一特定的外展痛称为疼痛弧, 由冈上肌腱在肩峰下摩擦、撞击所致,说明肩峰下的肩袖有病变。 8、回旋挤压试验(McMurray ‘test)用于检查膝关节半月板有无裂伤。 重点 9、抽屉试验( Drawer test ) 又称前后运动试验,推拉试验,患者坐位或卧位,双膝屈曲90°,检者一手固定踝部,另一手推拉小腿上段,如能明显拉向前方约 1cm ,即前抽屉试验阳性,提示前交叉韧带损伤;若能明显向后推1cm 即后抽屉试验阳性,则为后交叉韧带损伤,若前后均能推拉1cm ,即前后抽屉试验阳性,说明前后交叉韧带损伤。 第四章、治疗方法 1、内治法分期: 1)初期:伤后 1~2 周内,多用“下法”和“消法” ,治血和理气兼顾。常用攻下逐瘀法,行气活血法、清热活血法;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

中医骨伤科学 题型:名解10x3′填空20x1′ 简答4x5′ 论述3x10′ 一、名解 1.孟氏骨折:即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是指尺骨半月板切迹以 下的上1/3骨折,桡骨头同时自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脱位,而肱尺关 节没有脱位。 2.盖氏骨折:即桡骨中下1/3骨折合并尺桡远侧关节脱位。前臂旋转时,桡 骨尺切迹则围绕着尺骨小头旋转,若三角纤维软骨、尺侧腕韧带或尺骨茎 突被撕裂,则容易造成下桡尺关节脱位。 3.巴尔通氏骨折(背侧缘型骨折):跌倒时,前臂旋前,腕背伸位手掌着地, 外力使腕骨冲击桡骨远端关节面的背侧缘,造成桡骨远端背侧缘劈裂骨 折,伴有腕关节向背侧脱位或半脱位。 4.反巴尔通氏骨折(掌侧缘型骨折):跌倒时,腕关节呈掌屈位,手背先着 地,造成桡骨远端掌侧缘劈裂骨折,同时伴有腕关节向掌侧脱位或半脱位。 5.克雷氏骨折(伸直型桡骨远段骨折):跌倒时,肘部伸直前臂旋前,腕关节 呈背伸位,手掌先着地,暴力引起桡骨远端骨折。畸形为:餐叉样畸形。 固定位置:屈曲尺偏。 6.开放性骨折:有皮肤或粘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者。闭合性骨折:骨 折断端不与外界相通者。 7.肘后三角:肘部三点骨突标志是肱骨内、外上髁及尺骨鹰嘴突,伸肘时, 这三点成一直线;屈肘时,这三点成一等腰三角形,称肘后三角。 8.贝雷氏角:跟骨结节上缘与跟距关节面成30°-45°的结节关节角。 9.牵拉肘:小儿桡骨头半脱位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幼儿,又称牵拉肘。 10.颈干角(内倾角):股骨颈和股骨干之间形成的角度,正常值在 110°–140°。 11.前倾角(扭转角):股骨颈的中轴线与股骨两髁中间点的连线形成的角度, 正常值为12°–15°。 12.Bryant三角:病人仰卧,沿一侧髂前上棘垂直向下和向大转子尖各划一 线,再从大转子尖端画一水平线,即成一三角形。 13.本奈氏骨折: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14.史密斯骨折(屈曲型桡骨远段骨折):跌倒时,手背着地,腕关节急剧掌屈 所致。 15.餐叉样畸形:克雷氏骨折从腕部侧位观,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 16.反常呼吸:多根肋骨双处骨折时,或者胸侧方多根肋骨骨折,由于暴力大, 往往同时有多根肋骨前端的肋软骨关节脱位或肋软骨骨折,使该部胸廓失 去支持,产生浮动胸壁,吸气时因胸腔负压增加而向内凹陷,呼气时因胸 腔负压减低而向外凸出。 二、填空 1.骨折的一般体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骨折的特有体征:畸形、骨擦 音、异常活动。 2.骨折的愈合过程: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期、骨痂改造期。 3.骨折的总体治疗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职、医患合作。 4.锁骨中1/3骨折的典型移位机理是什么?近折段受胸锁乳突肌的牵拉向

中医骨伤科重点笔记总结

1<1>.中医骨伤科学古属“疡医”范畴,又称“接骨”“正骨”“正体”“伤科”。 2<4>.唐.·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其中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首次描述髋关节脱位,并分为“从档内处”(前脱位)和“从臀上出”(后脱位)两种,利用手牵足蹬法复位。 3<6>.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首.载其创.的“悬吊复位法..... ”。 明.·薛己..撰《正体类要....》中序云:“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4<6>.清.·吴谦..等著《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5<9>.损伤的分类..... : 1.) 按损伤部位....分:外伤(皮肉筋骨脉)和内伤(脏腑损伤以及脏腑、气血、经络功能紊乱)。 2.) 按损伤性质....分:急性损伤(急骤暴力所致)和慢性损伤(劳逸失度或者体位不正确)。 3.) 按受伤时间.... 分:新伤(2~3周内)和旧伤(/宿伤)。 4.) 按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闭合性损伤(钝性暴力损伤而无外部创口)和开放性损伤(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皮肤、粘膜破损,深部组织与外界相通)。 5.) 按受伤程度....(取决于致伤因素的性质、强度、作用时间长短,受伤部位及其面积大小、深度)分:轻伤和重伤。 6.) 按伤者的职业特点.......分:生活性损伤、运动性损伤、工业性损伤、农业性损伤和交通性损伤。 7.) 按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 分: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和生物性损伤。 6<10>.损伤的外因..... 主要是外力伤害,包括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和持续劳损四种。 7<11>.损伤的内因.....是指由于人体内部变化的影响而致损伤的因素,包括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和七情内伤等。 8<20>.损伤..的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青紫.. 、功能障碍。 9<21>.损伤..的特殊症状体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 10<21>.骨病..的一般症状体征...... :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11<22>.骨病..的特殊症状体征......:畸形、肿块、疮口与窦道、肌肉萎缩、肌肉挛缩。 12<23>.伤科局部望诊...... 包括:望畸形、望肿胀瘀斑、望创口、望肢体功能。 13<29>.测量肢体长.....度.时,应将肢体置于对称的位置上,而且先定出测量的标记,并做好记号,然后用带尺测量两点间的距离。四肢长度具体测量方法如下: 1.)上肢..长度:肩峰—桡骨茎突尖(或中指尖) 2.)上臂.. 长度:肩峰—肱骨外上髁 3.)前臂.. 长度:肱骨外上髁—桡骨茎突 或 尺骨鹰嘴—尺骨茎突 4.)下肢..长度:髂前上棘—内踝下缘 或 脐—内踝下缘(适于..骨盆骨折和髋部病变时) 5.)大腿.. 长度:髂前上棘—膝关节内缘 6.)小腿.. 长度:膝关节内缘—内踝下缘 或 腓骨头—外踝下缘 14<30>.测量肢体周径......时,两肢体取相应的同一水平测量,测量肿胀..时取最肿处,测量肌萎缩...时取肌腹部。 15<30>.中立位...0.°法.测量人体各关节功能活动范围...........为:见表1。 16<35>.各部位特殊检查.... 方法及其临床意义:见表2。 17<134>.伤科疾病/骨折的治疗..,应以辨证论治为基础..,贯彻动静结合(固定与活动统一)、筋骨并重(骨与软组织并重)、内外兼治(局部与整体兼顾)、医患合作(医疗措施与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密切配合)的治疗原则....。 18<48>.伤科的药物治法.... 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 19<48>.伤科内治法的初期...... 治法有:下法(攻下逐瘀)、消法(行气消瘀)、清法(清热凉血)、开法(开窍活血)。 <表1—人体各关节功能活动范围(中立位0°法)>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整理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总论 中医骨伤科学就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得学科。 第一章:发展史 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得手法整复方法,首次使用竹片夹板固定。 2、《五十二病方》最早记载破伤风,就是世界上应用水银于外伤科得最早记载 3、《吕氏春秋·季春纪》:“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为后世骨伤科动静结合理论奠定 了基础 4、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提出清创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得分层缝合,正 确包扎 5、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就是我国现存最早得一部骨伤科专著,提出了正确复位、夹 板固定、内外用药与功能锻练得治疗大法。 6、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7、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8、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损伤得分类与病因病机 损伤:就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得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得破坏,及其 1、损伤得病因:外力伤害(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持续劳损)、外感六淫、邪毒感染、内因(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七情内伤) 2、损伤病机: 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与。”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第三章诊断 一.损伤得症状体征 1、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 2、特殊症状体征:畸形、骨擦音(骨折得主要体征之一)、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 二.骨病得症状体征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题及答案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题 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肢长度一般测量法为: ( ) A.髂前上棘至内踝下缘B.腹股沟至内踝下缘 C.大粗隆至内踝下缘D.大粗隆至外踝下缘 E.脐至内踝下缘 2.骨伤科疾病的治疗原则包括: ( ) A.动静结合B.筋骨并重 C.内外兼治D.医患合作 E.活血化瘀 3.骨折的移位方式有:( ) A.成角移位B.侧方移位 C.短缩移位D.分离移位 E.旋转移位 4.下列哪几种损伤在放射线检查时,需加照轴位片:( ) A.髌骨B.腕舟骨 C.跟骨D.距骨 E.骨盆 5.磁共振显像(MRI)中表现为“非常低的信号强度”的组织是:( ) A.皮质骨B.空气 C.韧带D.肌腱 E.纤维软骨 6.下列骨折中易发生缺血性坏死的是:( ) A.桡骨远端骨折B.股骨颈骨折 C.腕舟骨骨折D.距骨骨折 E.肱骨外科颈骨折 7.下列哪些关节内有软骨盘: ( ) A.髋关节B.膝关节 C.肩关节D.肘关节 E.腕关节 8.肩关节脱位的并发症有:( ) A.腋神经损伤B.肩袖损伤 C.肱骨头、外科颈骨折D.肱骨大结节骨折E.肱骨干骨折 9.常用的颈椎病的分型有:( ) A.颈型B.神经根型 C.脊髓型D.椎动脉型 E.混合型 10.慢性骨髓炎X线检查可见有:( ) A.死骨B.空腔 C.新生骨的包壳D.常有透亮带与皮肤窦道开口相通 E.有时可有病理性骨折存在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骨折的特征为畸形、____和____。

2.骨折愈合过程分为____期, ____期和骨痂改造期。 3.下肢的主要功能是____和____。 4.膝关节脱位合并十字韧带断裂时,_____试验阳性,合并侧副韧带断裂时,____试验阳性。 5.良性骨肿瘤的常用治疗方法是局部切除或____和_____。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弹性固定 2.骨折畸形愈合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骨折的并发症有那些? 2.何为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中医骨伤科学总结

1.弹性固定:脱位后,关节周围的肌肉痉挛收缩,可将脱位后的骨端保持在特殊的位置上。对该关节进行被动活动时,仍可轻微活动,但有弹性阻力。被动活动停止后,脱位的骨端又恢复原来的特殊位置。这种情况,称为弹性固定。 2.创伤性关节炎:由于关节软骨面被损伤,造成关节面不平整,或整复操作不当,关节之间关系未完全复原,日久导致部分关节面磨损,活动时引起疼痛。后期可发生关节退行性变和骨端边缘骨质增生。 3.脱位:凡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的位置,引起关节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 4.骨擦音:骨折时,由于断端相互触碰或摩檫而产生,一般在检查骨折局部时,用手触摸可感觉到。 5.异常活动:骨干部无嵌插的完全骨折,可出现好像关节一样能屈曲旋转的不正常活动,又称为假关节活动。 6.关节盂空虚:构成关节的一侧骨端部分,完全脱离了关节盂,造成关节盂空虚,表浅关节比较容易触摸辨别。 7. “方肩”畸形:肩部失去正常圆钝平滑的曲线轮廓,多见于肩关节脱位。 8. 解剖复位:骨折之畸形和移位完全纠正,恢复了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位(指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指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解剖复位。 9. 功能复位:骨折复位虽尽了最大努力,某种移位仍未完全纠正,但骨折在此位置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妨碍者。 10. 功能对位:骨折在整复后无重叠移位,旋转、成角畸形得到矫正,肢体的力线正常,长度相等,骨折愈合后肢体的功能可以恢复到满意程度,不影响病人在工作和生活上的要求。 11. 反常呼吸:多根肋骨双处骨折时,骨折部胸廓失去支持,产生浮动胸壁,吸气时因胸腔负压增加而向内凹陷,呼气时因胸腔负压减低而向外凸出,恰与正常呼吸活动相反,故称为反常呼吸。 12. 肘后三角:肘部的三点骨突标志是肱骨内、外上髁及尺骨鹰嘴。伸肘时这三点成一直线,屈肘时这三点形成一等边三角形,故称“肘后三角”。 13. 颈干角:股骨颈和股骨干之间所形成的角度称内倾角,又称颈干角,正常值在110°~140°之间。 14.前倾角:股骨颈的中轴线与股骨两髁中点间的连线所形成的角度,称前倾角或扭转角,正常在12°~15°之间。 15. 结节关节角:跟骨结节上缘与跟距关节面形成的夹角,称之为结节关节角,正常值为30°~45°。 16.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因各种原因造成筋膜间隔区内组织压升高致使血管受压,血循环障碍,肌肉和神经组织血供不足,甚至缺血坏死,最后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体征,统称为筋膜间隔区综合征。 17. 腰椎椎管狭窄症:是指腰椎椎管、神经根管及椎间孔变形或狭窄并引起马尾及神经根受压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者。 18.腰椎间盘突出症: 系因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并在外力的作用下,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而引起腰痛及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等症状为特征的腰腿痛疾患。 19.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细菌感染骨骼而引起的炎症称化脓性骨髓炎。 20. 血源性骨髓炎:细菌从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灶经血流传播至骨骼者称血源性骨髓炎。

中医骨伤科重点总结

手法运用原则: 早早期合理而及时施行手法,患者痛苦小,痊愈快,功能恢复好 稳施行手法要有力而稳妥,同时注意体位适当 准对局部解剖、伤病性质、移位方向确切掌握,动作要准确,用力适中,避免不必要动作巧手法要轻柔,以省力有效为度。切忌粗鲁,以免增加新的损伤。 手法的作用: 整复移位、消肿止痛、活络舒筋、保健强身 功能锻炼的作用: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濡养患肢关节筋络,促进骨折迅速愈合,防治筋肉萎缩,避免关节粘连和骨质疏松,扶正祛邪 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 骨折合并伤和并发症: 合并伤:1.血管神经和内脏损伤 并发症:1.早期创伤性休克,感染,脂肪或血管栓塞,ARDS,MODS 2.晚期褥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骨坏死,迟发性畸形,关节僵硬 骨折愈合: 1.血肿机化期 3周内 2.原始骨痂形成期 4-8周 3.股价改建塑性期 8周后 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1.局部无压痛,无纵轴叩击痛 2.局部无异常活动 3.X线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4.在解除外固定后,上肢能平举1kg重物达1min,下肢能徒步行走3min,并不小于30步 5.连续观察两周骨折不变形,观察的第一天为临床愈合日期 骨性愈合: 1.具备临床标准的条件 2.X线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1.年龄 2.健康情况 3.骨折断面的接触 4.断端的血运 5.损伤的程度 6.感染 7.治疗方法的影响 骨折治疗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 锁骨骨折整复及“8”字绷带固定法 整复方法:患者坐位,挺胸抬头,双手叉腰,术者将膝部顶住患者背部正中,双手握其两肩外侧,向背部徐徐牵引,使之挺腹伸肩。 固定方法:两腋下各置棉垫,用绷带从患侧肩后经腋下,绕过肩前上方,横过背部,经对侧腋下,绕过患侧肩前上方,绕回背部至患侧腋下,包绕8~12层,包

二、中医骨伤科学自测试题

二、中医骨伤科学自测试题 【A型题】 1.在伤筋损骨的治疗中,必须着重调补 A.肝肾B.脾肾C.心脾D.心肾E.肝脾 2.下列哪项是小夹板的禁忌症 A.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闭合者B.较严重的开放骨折 C.陈旧性四肢骨折适用手法整复者D.关节内及近关节给予法整复成功者E.双侧的四肢闭合骨折 3.以下不属于新鲜骨折(成年人)的是 A.伤后l一2周的胫腓骨骨折B.伤后3周的股骨颈骨折 C.伤后3周内的腕舟骨骨折D.伤后l一2周内的柯雷氏骨折 E.伤后3周内的尺挠骨双骨折 4.积累劳损力所致的骨折多见于 A.第一、五跖骨B.腓骨上段C.胫骨下段 D.足舟骨E.第二、三跖骨及腓骨干下段 5.锁骨中外1/3处骨折,外侧断端移位趋势为 A.后上方B.后方C.前下方D.前方E.以上都不是 6.肱骨干中下段骨折如引起桡神经损伤会出现 A.腕下垂,拇指不能外展和背伸,虎口区麻木B.爪形手 E.拇指不能对掌运动D.拇指不能向掌侧运动E.第1、2指不能屈曲 7.肱骨内、外两髁稍前屈,并与肱骨纵轴形成一前倾角为 A.10°~15°B.20°~30° C.25°~30°D.30°~50°E.30°~45° 8.如疑有腕舟骨骨折,而X线照片为阴性,可于多久后,照片复查以确诊A.1周B.10天C.2周D.3周E.4周 9.股骨粗隆间骨折和股骨颈骨折多见于 A.青壮年B.青少年C.儿童D.老年人E.儿童和老人 10.肱骨内上髁骨折,骨折块有分离和旋转移位,但骨折块仍位于肘关节间隙的水平面上为A.I度B.II度C.Ⅲ度D.Ⅳ度E.以上均不是 11.关于股骨颈骨折的诊断,下列错误的是 A.若为内收型骨折,伤后患者多不能坐起或步行 B.若为外展型骨折,患者有时仍能继续步行,或能骑自行车,下肢畸形不明显 C.内收型骨折,大转向上移位,大转子与髂前上棘水平线间距离较健侧缩短 D.内收型骨折,局部剪力小,较稳定,关节囊血运破坏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较高E.外展型骨折,骨折线与股骨干纵轴的重直线所形成的倾斜角往往小于30。 12.科累氏骨折正确的复位手法是 A.牵引——尺偏——屈曲B.牵引——尺偏——背伸 C.牵引——桡偏——屈曲D.牵引——桡偏——背伸 E.以上均不是 13.关于胫腓骨骨折的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治疗原则主要是恢复小腿的长度和负重功能; B.应重点处理胫骨骨折; C.腓骨骨折如不影响踝关节的稳定性,可不作特殊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