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案例

综合案例

综合案例
综合案例

1.海风公司如何摆脱困境

海风公司是一家纺织设备生产厂家,经营状况一直不错。公司拥有几百名员工和三个大型的工厂,但其产品仍然供不应求。为支持纺织业的发展,地方政府每年向农民提供棉花补贴,海风公司因此取得了较好的收益,在每5000万元的销售收入中就可盈利约300万元。一年前政府因财政困难取消了棉花生产补贴,从而导致对纺织设备的需求大大减少。杜明在这个关键时刻被任命为顺风公司的负责人。在销售收入锐减和工人害怕下岗的情况下,杜明希望通过开发新产品来帮助公司扭亏为盈。为此他必须对现有公司的战略管理过程进行改革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需要。

问题:(1)请对海风公司的经营环境因素进行分析。(2)你对公司目前的开发新产品的战略方案有什么建议?

2.山居小栈的经营策略

山居小栈位于一个著名的风景区边缘,旁边是国道,每年有大批旅游者通过这条公路来到,这个风景名胜区游览。

张先生两年前买下山居小栈时是充满信心的,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旅游者,他认为游客真正需要的是朴实但方便的房间一一舒适的床,标准的盥洗设备以及免费有线电视。象公共游泳池等没有收益的花哨设施是不必要的。而且他认为重要的不是提供的服务,而是管理。但是在不断接到顾客抱怨后,他还是增设了简单的免费早餐。

然而经营情况比他预料的要糟,两年来的入住率都维持在55%左右,而当地的旅游局统 计数字表明这一带旅店的平均入住率是68%。毋庸置疑,竞争很激烈,除了许多高档的饭店宾馆外,还有很多家居式的小旅社参与竞争。

其实,张先生对这些情况并非一无所知,但是他觉得高档宾馆太昴贵,而家庭式旅社则很不正规,象山居小栈这样既具有规范化服务特点又价格低廉的旅店应该很有市场。但是他现在感觉到事情并不是他想的这么简单。最近又传来旅游局决定在本地兴建更多大型宾馆的风声,张先生越来越发觉处境不利,甚至决定退出市场。

这时他得到一大笔亲属赠予的遗产,这笔资金使得他犹豫起来。也许这是个让山居小栈起死回生的机会呢?他开始认真研究所处的市场环

境。

从一开始张先生就避免与提供全套服务的度假酒店直接竞争,他采取的方式就是削减“不必要的服务项目”,这使得山居小栈的房价比它们要低40%,住过的客人都觉得物有所值,但是很多游客还是转转然后去别家投宿了。

张先生对近期旅游局发布对当地游客的调查结果很感兴趣:

(1)68%的游客是不带孩子的年轻或年老夫妇;

(2)40%的游客两个月前就预定好了房间和旅行计划;

(3)66%的游客在当地停留超过三天,并且住同一旅店;

(4)78%的游客认为旅馆的休闲娱乐设施对他们的选择很重要;

(5)38%的游客是第一次来此地游览。

得到上述资料后,张先生反复思量,到底要不要退出市场,拿这笔钱来养老,或者继续经营?

如果继续经营的话,是一如既往,还是改变山居小栈的经营策略?

问题:(1)导致山居小栈经营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山居小栈的发展前景如何?(3)如何改变山居小栈现在的不利局面?

3.“老牌”企业的竞争

海清啤酒成功地在中国西部一个拥有300万人口的C市收购了一家啤酒厂,不仅在该市取得了95%以上的市场占有率的绝对垄断,而且在全省的市场占有率也达到了60%以上,成了该省啤酒业界名副其实的龙头老大。

C市一百公里内有一金杯啤酒公司,3年前也是该省的老大。然而,最近金杯啤酒因经营不善全资卖给了一家境外公司。

金杯啤酒在被收购后,立刻花近亿元的资金搞技改,还请了世界第四大啤酒厂的专家坐镇狠抓质量。但是新老板清楚得很,金杯啤酒公司最短的那块板就是营销。为一举获得C市的市场,金杯不惜代价从外企挖了3个营销精英,高薪招聘了20多名大学生,花大力气进行培训。

省内啤酒市场的特点是季节性强,主要在春末和夏季及初秋的半年多时间。一年的大战在4、5、6三个月基本决定胜负。作为快速消费品,啤酒的分销网络相对稳定,主要被大的一级批发商控制。金杯啤酒没有选择正面强攻,主要依靠直销作为市场导入的手段,由销售队伍去

遍布C市的数以万计的零售终端虎口夺势。

金杯啤酒的攻势在春节前的元月份开始了,并且成功地推出了1月18日C市要下雪的悬念广告,还有礼品附送。覆盖率和重复购买率都大大超出预期目标。但是,金杯在取得第一轮胜利的同时,也遇到了内部的管理问题。该公司过渡强调销售,一直把结算流程、财务制度和监控机制都甩在了一边。销售团队产生了骄傲轻敌的浮躁,甚至上行下效不捞白不捞。公司让部分城区经理自任经销商,白用公司的运货车,赊公司的货,有做生意挣钱,又当经理拿工资。库房出现了无头账,查无所查,连去哪儿了都不知道。

面对竞争,海清啤酒在检讨失利的同时,依然对前景充满了信心。他们认为对手在淡季争得的市场份额,如果没有充足的产量作保障,肯定要跌下来;而且海清的分销渠道并没有受到冲击,金杯啤酒强入零售网点不过是地面阵地的穿插。

如今,啤酒销售的旺季,也就是决胜的时候快到了,你认为海清啤酒应该怎样把对手击退,巩固自己的市场领导地位呢?

问题:(1)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海清啤酒面临的环境。(2)金杯啤酒的竞争战略是什么?如何评价金杯啤酒的竞争战略?(3)海清啤酒应采用什么样的战略?

4.海天冰茶的战略变革

人们记忆中的海天“冰茶”是1993年以一个供销社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饮料巨头,初期发展迅猛。1995年,海天冰茶销量达到5,000万元。1996年,这个数字骤然升至5个亿,翻了10倍。在市场销售最高峰的1998年,海天的销售额达到了30亿元。短短几年间,海天集团一跃成为中国茶饮料市场的龙头老大。

海天的成功引来了众多跟风者的竞争。康师傅、统一、可口可乐、娃哈哈等一群“冰红茶”、“冰绿茶”相继出现在消费者面前。海天“冰茶”的独家生意很快就被分食、弱化了。2001年,海天的市场份额从最初的70%跌至30%,销售额也随之大幅下降。

伴随着产品先行者的优势被削弱,管理上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据介绍,在渠道建设方面,不论进入哪一个城市,不论什么职位,海天集团都从本地派遣人马。但是,管理这些网点的制度规范却很滞后,总部与网点之间更多的是激励机制,少有约束机制。

海天集团实行按照回款多少来考核工作业绩的制度。有报道说,有些从集团派出的业务人员为了达到考核要求,私自和经销商商定;只要你答应我的回款要求,我就答应你的返利条件;可以从集团给你要政策,甚至允许你卖过期产品。更有些业务人员,主要精力除了用于催款和许诺,就是和经销商一起坑骗企业。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海天集团开始了变革。变革的力度可以

用“大破大立”来形容:

第一步是企业高层大换血。目标是将原来粗放、经验主义的管理转为量化、标准化管理。集团引进了30多位博士、博士后和高级工程师,开始接手战略管理、市场管理、品牌策划和产品研发方面的工作。

第二步是把1,000多名一线的销售人员重新安排到生产部门,试图从平面管理向垂直管理转变。集团总部建立了物流、财务、技术三个垂直管理系统,直接对大区公司进行调控,各大区公司再对所属省级公司进行垂直管理。这样的人员调动是集团成立 8年来最大的一次。

第三步是把集团的组织结构重新划分为五大事业部,包括饮料事业部、冰茶红酒事业部、茶叶事业部、资本经营事业部和纺织及其他事业部,实现多元化经营。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大刀阔斧的变革并没有让产品的市场表现有所好转,相反,组织内部却先乱了起来。

在“空降兵”进入集团并担任要职后,新老团队之间的隔阂日益加深。由于公司最初没有明确的股权认证,大家都不愿意自己的那一份被低估,元老们心里想的是“当初我的贡献比你多”,而新人则认为“今天我的作用比你大”。同时,1,000多名一线业务人员被调回生产部门,不仅关系到个人利益的重新分配,而且关系销售渠道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于是,矛盾不可避免地尖锐起来,企业出现了混乱。自2001年,如日中天的海天开始明显地滑落,2002年下半年,海天停止销货。一度风光无限的“海天”渐渐成为人们脑海中的一个回忆。

请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结合案例材料,分析海天集团进行战略调整的动因。(2)你认为海天集团战略调整失败的原因有哪些?(3)假如你是当初海天集团的决策人,你会如何进行战略调整?

5.“可乐”怎么办?

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在2004年财富全球五百家最大公司中排名299

位,2003年营业收入173亿美元,杭州娃哈哈公司2003年营业收入约12亿美元。1998年,杭州娃哈哈公司决定从国外引进最先进流水线,推出非常可乐。当时决策层考虑最大的问题是如果可口可乐公司应战,非常可乐是否血本无归。如果价格战或配送竞争,从企业实力角度,娃哈哈根本无力招架。经权衡,娃哈哈决策层坚持“适度创新、后发制人”的产品策略,推出非常可乐,实行员工队伍以本土人才为依托,立足国内市场,并请专家构筑反报复障碍。

障碍1:营销战略中融合民族性。非常可乐宣称“非常可乐,中国人自己的可乐”。首先使国内消费者在心理上就有了极强烈的认同感,同时也成功地把娃哈哈原有的品牌优势延伸到了可乐消费市场中。而可口可乐一直是美国人的可乐象征,可口可乐没有理由限制中国消费者去热爱“自己的可乐”。

障碍2:恰当的市场战略取向。非常可乐没有将其局限于市场份额的争夺上,而是以扩大整个可乐市场宽度为目的,在此过程中填补市场空白以获取可以接受的市场份额。非常可乐市场定位为农村市场,可口可乐为城市市场,没有去触动可口可乐的基本销售网络。娃哈哈希望能给可口可乐这样的印象:非常可乐的出现会对整个产业有益,不会使可口可乐的销售有过分的负面影响。

障碍3:创造混合动机。娃哈哈努力倡导可乐是生活必需品,可口可乐公司自然不会以反对者的姿态出现,否则它就不可避免使自己的销售额缩减。混合动机是指挑战者为了抑制领导者进行报复,宣传一些领导者认同的策略,这样,领导者如果对挑战者做出报复,就会损害其自身既有战略。

面对非常可乐的竞争,可口可乐也在权衡对策。可口可乐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因素1:考虑高报复成本。可口可乐稳占中国碳酸饮料市场的半壁江山,如果可口可乐在这种优势形势下采取全面削价或配送等代价高昂的报复行动,会对公司目前的利润水平产生极有害的影响。而且娃哈哈是中国名牌,这位对手绝不会轻易退却。对一直奉行低成本战略的可口可乐而言,如果报复,一定是负和博弈。

因素2:君子博弈因素。如果产业中的竞争是在一些经营理念成熟、有丰富的市场操作经验的企业之间展开,那么这些企业进行的可能是君子博弈。可口可乐作为世界品牌之冠,如果与非常可乐正面冲突,有损其企业形象。

因素3:让其他品牌可乐去狙击。可口可乐预计百事可乐和其他品牌可乐不会袖手旁观。百事可乐的价位略高于可口可乐,其它品牌可乐则略低于可口可乐。其他品牌可乐会从高、低价位两个销售取向破坏非常可乐的进攻路线。

根据你所学的战略管理相关知识,请回答以下问题:(1)按照企业所处的竞争地位,可口可乐和娃哈哈公司在饮料市场分别是什么角色?(2)结合案例材料,你认为可口可乐公司会使用价格战或配送竞争等报复手段迫使非常可乐退出中国市场吗?为什么?(3)2004年6月,第一批非常可乐登陆美国本土市场,直接到可口可乐家门口挑战。你认为娃哈哈公司的反报复障碍是否继续有效?为什么?(4)面对家门口的挑战,可口可乐公司会使用价格战或配送竞争等报复手段迫使非常可乐退出美国市场吗?你对可口可乐公司有何建议?

6.新纳航空公司战略启示

新纳公司成立于1970年,最初只是一家通过邮购方式出售流行音乐磁带的公司。后来,逐步增设了一家唱片公司、一家音乐发行公司、一间录音棚以及一家出口公司。经过佛朗德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凭借其低价市场策略,公司越做越大,之后依赖特许经营,新纳公司将业务发展到海外,到1984年底,新纳公司名气也越来越大。

在1985年初,克鲁夫找到了佛朗德,建议两人合伙建立一家航空公司。克鲁夫拥有一家名为UTDF的皮包航空公司,曾申请从盖特维克机场到新泽西州内瓦克机场的飞行许可,该机场尚未开设到纽约的航线。克鲁夫还申请了另一条航线的飞行权,该航线自从两年前莱克公司倒闭以来一直闲置着。另外,他也研究了建立一家新的跨大西洋航空公司的可行性,咨询了购买飞机的相关事宜。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资金,于是,他找到了佛朗德。但新纳公司的发展战略一直是相关多元化,对于航空业来说,佛朗德是一无所知。而且,要想在航空业这个陌生的领域占一席之地,就必然需要一大笔投资,而这笔投资很可能将新纳推向破产。尽管如此,这个极具诱惑性的提议还是深深的吸引着佛朗德——这无疑是个拓展新业务的好机会。经过一个星期的会谈后,佛朗德和克鲁夫决定合作。

然而,两人对新建的航空公司的战略定位却产生了不一致的意见.克鲁夫最初的想法是提供从伦敦到纽约的商务飞行服务。但佛朗德却深

感不安,他认为现在航空运输业竞争激烈,想通过提供一般性的商务飞行服务是难以进入这个行业的。相反,他更倾向于平价航空公司的想法,因为薄利一直是新纳奉行的经营方针。而且详细的调查使佛朗德坚信低价航空是一项具有挖掘潜力的服务:美国低价位航空公司——人民快航,最近已成功地确立了它跨大西洋客运公司的市场地位,调查使佛朗德相信这一领域的市场容量足以支持两家低价位航空公司,并且他还开始相信,开办航空公司并非完全背离向相关商业领域扩展的原则。经营低价位航空公司,其潜在的顾客群并未改变(他们年轻,流动性强,而且相对富足)。数年来,这些顾客在新纳唱片商店购买其歌手的唱片,近来他们又开始购买新纳的书籍、影碟,并观看新纳制作的影片。

佛朗德很快做出了坚定的决策:航班应既有经济舱也有头等舱,头等舱必须是商业型的价位;为了既能载客又能载货,飞机必须是747型;飞机应采取租购方式;租购协议必须保证费用不受币值波动影响。

1985年4月,英国民用航空局签批了新纳航空公司从盖特维克机场到内瓦克机场的飞行许可。7月,美国管理机构准许新纳飞入美国境内。新纳购置的飞机是747-200型,以前只有一位用户,飞行记录仅l.9万个小时。1985年7月22日,新纳航空公司“盖特维克机场一内瓦克机场”的首航起飞。飞机上购票乘客为数不多,只有65个人,却满载着记者、电视工作者、几位名人,以及70箱香槟酒。此次首航在全国的报刊上受到热情而全面的报道。

新纳航空公司是一个善于循环利用设施、产品和服务三个平台进行创新的公司。首先,维京公司推出了宽大的、向后倾斜的睡椅,使得商务舱的座位要比行业标准舒服一些。其次,新纳公司提供了往返机场的运送服务(最开始用的是大轿车,后来是特殊设计的叫做“礼貌”的机场交通车)来提高商务舱旅客穿越市区到达机场的速度。通过这些产品平台和服务平台的创新,新纳公司不仅吸引了大批行业中的商务舱乘客,也吸引了不少其他公司的经济舱乘客和头等舱乘客。新纳公司的价值创新使其独树一帜,并将这种态势维持了很多年。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公司对新纳公司的优势进行了模仿,他们的价值曲线逐渐向新纳公司的价值曲线靠拢。这时,新纳公司又开始了新一次的价值飞跃,这一次是从服务平台开始。新纳公司发现,大多数顾客希望能够充分利用起飞前和飞行中的时间。并希望经过长时间的疲劳飞行后,在前往会议现场前,更换他们起皱的衣服,能够精神焕发地参

加会议。为此,新纳公司设计了休息室,在里面,顾客可以熨平衣服,可以淋浴,可以享受按摩,也可以使用一流的办公设备。这些服务能够使繁忙的经理充分利用时间,直接前往会议现场而无须先驻足旅馆。这对顾客意味着极高的价值,也为新纳公司带来了高额的回报。

价值创新的经济性带来了一个正面的并且不断加强的周期循环。新纳航空公司就是这样通过不断挑战传统理念,改变游戏规则,进而为顾客提供高品质的价值。于是,公司的价值曲线提升了,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也不断得到增强。新纳公司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原有的资产和能力的范围,它通过持续的价值创新改变游戏规则,不是在原有的产品上面进行简单改进,而是为顾客提供永远领先的解决方案,最终占领市场。

顾客对于新纳航空公司爱心的回报就是使它成了本行业盈利最丰的航空公司。即使在“9.11”事件的阴影笼罩下,新纳航空公司也能保持盈利。

思考以下问题:(1)本案例中的战略定位采取什么了策略?(2)本案例中的经营策略遵循了一个什么原则?(3)新纳航空公司战略调整的成功因素有哪些?(4)新纳航空公司战略管理过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