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作文“有一种成功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讲评(整理精校版)

材料作文“有一种成功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讲评(整理精校版)

材料作文“有一种成功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讲评(整理精校版)
材料作文“有一种成功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讲评(整理精校版)

材料作文“有一种成功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讲评

作文辅导

0514 0609

材料作文“有一种成功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讲评

【原题回放】选择下面其中的一道题,完成作文。(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天,我收到一封邮件,上面写道:“有一种成功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并且强调:“这是《潜伏》里的台词,用来指导炒股真合适。我一直属于占领者,可悲啊!”看着他的文字,我想,生活中有些事情也是如此。

请根据对材料的理解,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析题(一)总体把握

第(1)道是文字材料作文,内容为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观点或一种现象。这类材料,我们在审题中要注意的是抓住材料中能够揭示内容的关键词句反复推敲,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抓住中心加以阐发即可。

本则材料围绕着一个内容,由两部分组成:第一层“一天,我收到一封邮件,上面写道:‘有一种成功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并且强调:‘这是《潜伏》里的台词,用来指导炒股真合适。我一直属于占领者,可悲啊!’”列举现象;第二层“我想,生活中有些事情也是如此”是对上文所列举现象的拓展延伸。综合整则材料,我们可以发现,实际上,材料的第一层中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最佳观点,即“有一种成功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第二层提示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能证明这一观点的事例。

观点中涉及两个关键词“撤退”与“占领”,准确理解其内涵是准确立意的前提。《现代汉语词典》中“撤退”的解释是,(军队)放弃阵地或占领的地区,“占领”的第一种解释是,用武装力量取得阵地或领土,第二种解释是占有。那么生活中的“撤退”即可理解为放弃原来拥有的东西或让出原来所处的位置;“占领”可理解为用强硬手段获得或占有。

撤退是成功,占领反而是失败。为什么?因为撤退是为了换取成功,退是暂避锋芒,以退为进;退是养精蓄锐,东山再起;因为一味地占领,有可能透支我们的能力,麻痹我们的思想,最终一无所有,导致失败。

使用“放弃”“退”“后退”“让步”“妥协”等词语,可依据文章内容,视为与“撤退”同义。

(二)立意说明

学生可以从撤退是一种成功(抓住“撤退”与“成功”的关系进行论述)、占领是一种失败(抓住“占领”与“失败”的关系进行论述)两方面选择其中一方面或两方面相结合立意,即为切合题意。

只论述“撤退”或“占领”,而没有从“撤退”与成功的关系,或“占领”与失败的关系去论述,为符合题意。

只论述“成功”或“失败”,而没有涉及“撤退”或“占领”,为基本符合题意。

对材料理解不当,撇开“撤退”或“占领”,“成功”或“失败”,为偏离题意。

切合题意①表面的退未必是真正的退,小退一步可以是为进一大步,获得最终胜利做准备。②“退”并不意味着自我放弃,相反,它恰恰提供了一个反思过失,积蓄能量的最好时机。学会退让,等待更好的时机,就能获得最终的胜利。③没有理性的占领,其实什么都占领不了。只有有所放弃,才能真正拥有。

符合题意①撤退需要智慧和勇气。(只提撤退,没有结合前进、成功展开阐释)②放弃是美德。③妥协也是一种美。

基本符合题意成功源于失败。

偏离题意①把撤退理解为宽容、包容等。②完美与不完美

评分细则(一)内容项评分侧重符合题意和内容充实,每个等级可再分三等评分:

判内容一等的,可分上25、24分,中23分,下22、21分;

判内容二等的,可分上20、19分,中18分,下17、16分;

判内容三等的,可分上15、14分,中13分,下12、11分;

判内容四等的,可酌情处理。

(二)关于表达侧重文章的文体和语言两项。具体评分可参考内容评分项。

(三)关于发展等级

参照“立意深刻,材料丰富,语言有文采,见解、构思新颖”综合评定,突出其中一点就可以打满分。除“发展等级”四等以外,一般不往下跨级打分,即:1.符合题意的,“发展等级“一般不低于6分;2.基本符合题意

的,“发展等级”一般不低于3分;3.偏离题意的,写得再好,“基础等级”不超过四等评分,“发展等级”不得分。

(四)其他

1.不足300字的,不超过20分(四等以下);超过300字而不满800字,按“内容不充实”和“结构不完整”处理,在此基础上每少50字扣1分;2.明显套作的的文章原则上不超过25分。3.文体特征不明显的文章,“表达”在“内容”打分基础上降低一级打分。4.错别字从第三个开始,错一个扣一分,同样的错别字不重复扣分,错别字扣分不超过5分。

【审题立意】本次作文有两篇材料供学生选择,第一篇作文是文字材料,是一段生活感悟,有比较明确的感悟:“有一种成功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然后通过事例来印证。这段文字有两对关键词,一对是“撤退”与“成功”,一对是“占领”与“失败”,材料也有明显的倾向性,学生应该抓住这两对关键词,写对“撤退”与“成功”或“占领”与“失败”的感悟,也可以就两方面辨证地写它们的关系,这都切合题意。如果只是抓住“成功”和“失败”来写不符合要求,属于偏离题意。

如何理解“撤退”与“占领”?

撤退可以理解为放弃、放手、迂回、退让、谦让、宽容,韬光养晦、养精蓄锐、暂避锋芒、以退为进;这是人生的智慧,也是成功的必需。占领可以理解为占有、贪得无厌、一味拥有等。

较好的命题和立意有:

1.退一步海阔天空;

2.该放手时就放手;

3.学会放弃;

4.撤退是一种智慧;

5.撤退是成功的桥梁;

6.正确面对“进”与“退”;

7.以退为进,智莫大焉。

偏离题意的有:

1.论成功;

2.成功与失败。

第二篇作文是一篇图画材料,图画整体内容画的是一个人带着笑容,撒下汗水,借助撑杆跨越目标,图画由三部分组成。

横杆:目标(人生的一个个高度)

撑杆:让人跨越目标的辅助工具,也就是外在条件。

运动员:面带微笑,透露出乐观和自信;撒下汗水,付出艰辛和努力。

第二篇作文的立意应围绕目标来考虑,谈目标的实现与外物的关系,目标的实现与自身的努力等等,如果抛开目标则不可取,若只写跨越、汗水、支持、帮助、信心、乐观等则降一个等次。

切合题意的命意有:

1.善于利用外物的帮助(书籍、老师、朋友等),取得更大成功

2.成功需要正确的方法

符合题意的有:

1.实现理想需要自信;

2.成功需要乐观的心态;

3.心中有目标,努力才可能成功;

4.目标是前行的先导。

基本符合题意的有:

1.制定切合自己的目标;

2.目标要一步步实现;

【范文评点】

善假于物

人没有翅膀却能在天空中如雄鹰般遨游,靠的是飞机;人以渺小的身躯却能横渡茫茫的大海,靠的是轮船;人在茫茫的夜色中得以行走,靠的是灯光……而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得以成功,需要善假于物。

善于借助他人的才智来建立自己的“江山”。汉高祖刘邦,一介草民,市井小人,没有张良的智慧,韩信的英勇,却得以成就大汉江山,登上帝王的宝座,名垂千古,靠的不就是张良的智慧,韩信的英勇吗?而同时期的西楚霸王项

羽,刚愎自用,骄傲自大,不善于借助范增的谋略,被刘邦击败,落得个“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的悲剧下场,留下的只有后人无尽的叹息。在目标高大的门坎前,我们应学会借助竹竿,帮助我们跨过大门,实现目标,成就自己的江山。

善于站在前人的肩上,成就自己的梦想与天地。牛顿,著名、伟大的物理学家,借助伽利略的学术理论成就,著成《自然学科的数学原理》,建立起牛顿力学体系,奠定了自己在物理学的地位,成就了自己伟大的一生,并为后人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被世人所景仰与铭记。他曾说:“我之所以比别人走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巨人的肩膀成就了牛顿。而对于我们现代人,也要善于借助前人已有的科学理论去继续探索,去研究,去发现,创造出对人类有利的事物,为世界的发展作贡献。

善于借助外物,达成自己的目标。《劝学》中提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善假于船,能帮我们横渡无边的大海,到达成功的彼岸;善假于物,能帮助我们飞上太空,探索未知的宇宙世界;善假于物,能帮助我们战胜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摘取成功的果实……

成功,其实并不难,只有你学会借助别人与事物。借助支点会撬动地球,借助智者可以创造奇迹,借助外物可以成就自我……

善假于物,智者的选择,成功的捷径。

【点评】本文是一篇典型的稳妥的考场作文,得分23+24+8=55。首先表现在审题立意上切合题意,能够抓住漫画的关键点,即跃过高高的目标不仅需要汗水,更重要的是要借助那根“杆”。其次,中心突出,行文开端以现实现象入题,文章主体部分的从个体事例到普遍现象,文章结尾的言简意赅,全文紧扣中心,不枝不蔓。第三,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全文结构是非常严谨的总分总形式,主体部分属于并列式,尽管有些人对此结构有些非议,但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很好地掌握这种常见的议论文结构形式的运用,也属难得;语言方面,自然流畅,言简意赅,比较成熟。在发展等级方面最突出的是在论证过程中,分析透彻,能够透过现象深入事例的本质,尤其是在运用刘邦的事例时,能借助项羽的事例正反对比,然后又巧妙地把材料引入,形成了比喻论证,进一步揭示主旨。

败乎?成也!

面对崎岖的地势,小河选择绕道而行,最终汇入大海;面对猛烈的暴风雨,小树选择弯腰回避,最终长成参天大树;面对春风吹拂,蒲公英选择随风飘散,最终回到散播四方。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看似看似失败的,却是一种成功。

撤退是一种失败吗?不,它有时是一种成功,蔡铭超在拍得兔首和鼠首后,却公然拒绝付款。他撤退了,但他成功地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利益,他成功地以行动表达他的爱国之情。德国总理默尔克继勃兰特之后,再次代表她的祖国向全世界人民致歉,也许表面上看来,她的撤退是有辱国家的,实际上,她成功地感动了世界,成功地让全世界尊重这个勇于面对历史的国家。可见,有时撤退并不一定是失败,它也会是另一种成功。

放弃是一种失败吗?不,它有时是一种成功。越王勾践在被吴王夫差灭国后,放弃自己的尊严,卧薪尝胆,尝便辨病,过着连奴隶都不如的生活,最终,他成功地以三千越甲吞吴,复兴了越国。难道他的放弃不是一种成功吗?反观,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之围后,因为放弃不了自己的尊严,无颜见江东父老,在乌江自刎了。大丈夫本当能屈能伸,项羽的“保全尊严”难道就不是一种失败吗?可见,放弃并不一定是一种失败,它也会是另一种成功。

牺牲是一种失败吗?不,它有时是一种成功。感动中国的长江人梯事件中,长江大学三名大学生为救2名落水儿童而牺牲了年轻的生命。他们的牺牲弘扬了无私的雷锋精神,宣扬了舍己救人的道德品质,为如今冷漠的社会打了一剂强心针。这不就是“死有重于泰山”的真实写照吗?奥巴马的86岁祖母莎拉·奥巴马,在贫困的肯尼亚生活了十年,资助和供养着数十个孩子,她牺牲了安稳舒适的生活,却赢得精神上的满足。在汶川大地震中,不知多少的人为救出被埋的四川人民,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为了陌生人而牺牲自己,是失败吗?他们是成功的,他们赢得了人民的尊重。可见,牺牲并不是一种失败,它也会是一种成功。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不同的挫折和问题,我们不能一味地坚持,有时放弃也是一条成功的途径。弯道超车,也未必不可。

【点评】本文得分为23+23+8=54分。

本文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一是文章标题既简洁明了,又颇富吸引力;通过借助两个形象地标点符号“?”“!”揭示疑问,表达观点,吸引。二是对文章主旨的合理阐述;很多学生对“撤退”理解模糊,但本文能够通过形象地表述对此进行了合理的阐述,如“小河绕道而行”、“小树弯腰回避”、“蒲公英随风飘散”、“放弃”、“牺牲”等,思维的延展性强,视野宽阔。三是中心突出,主旨鲜明;无论是文章开篇的比喻、排比,还是主体部分的三段并列式论证,文章紧紧围绕“有时撤退并不一定是失败,它也会是另一种成功”来讨论分析。四是材料丰富,内容充实;蔡铭超、默克尔、勃兰特、越王勾践、西楚霸王、长江人梯事件、莎拉·奥巴马、汶川大地震等,材料立体感强,分析到位,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另外最突出的一点是文章能深入联系社会现实,从现实中取材,体现了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也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作”的作文理念。稍微有些缺陷的一是文章“牺牲”这一段理解有些失误,导致用例有些不恰当(长江人梯、汶川大地震),二是文章结束有些仓促和偏位理智地撤退

撤退,一向是被人们看做是不光彩的事,谁都不想灰溜溜的走,谁都想抗争到最后一刻直至能占山为王。然而,材料中提到:“有一种成功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意在警醒我们:面对困难,可以理智地撤退,以退为进,未尝不能收获成功。

我们知道,在熊市中占着一只正在下跌的股票,只能是亏本。美国出兵伊拉克,占着别人土地不走,结果恐怖主义照旧抬头,国内怨声连连,还要增兵斥资,不能说这不是一种失败。占领,只能让人得到了事物的表象,表面上对你点头哈腰,背地里出阴招损你。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理智地撤退,认清事物的本质。

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是的,《孙子兵法》的第三十六计也是“走为上”。毛主席在面对国民党多次的围攻时,选择了撤退,实施战略大转移,漫漫长征,到达延安,建立了新的根据地。假如毛主席在围攻时不撤退而去死守井冈山,敌我兵力悬殊,很可能招架不住。正因为毛主席在战乱中能理智地分析形势,规划好军队,做好一切撤退准备,星星之火才能得以燎原,革命才能保住力量以便东山再起。

毛主席的理智撤退让革命获得成功,而诸葛亮的七擒七纵更是收获了别人的心悦诚服。诸葛亮每抓住一次孟获都将他放了,让他重新再战,直至七次,终使南蛮王降服。回国时,又不设一兵一卒驻守,退回西蜀。正因为诸葛亮不想着占领土地,以退为进,多次释放孟获,撤下兵来,这才使孟获心服口服地投降,不再滋事,正因为诸葛亮理智地分析了形势,蜀国才会得到片刻安宁。

理智地撤退并不是指一遇困难就选择回避,那只是懦夫。我们要做的是分析形势,总结得失,权衡利弊,灵活地变通,决定是否撤退,这样才能更加周全。比如,我们在竞争中要努力面对,毕竟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时退避是算不了成功的。而面对歹徒威胁勒索时要理智度量,撤退并不是一种坏办法。

因此,当我们面对两难局面时,不要急于占领,而应理智地分析,客观地评价。有一种成功叫撤退,理智地撤退,让自己保存实力,也使自己明白形势,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以退为进,也是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点评】文章标题“理智地撤退”非常醒目,紧扣材料内涵要求,鲜明地体现的态度。第一段紧承作文要求,提出中心论点:“面对困难,可以理智地撤退,以退为进,未尝不能收获成功。”主体论证部分,开始用熊市中的“占领”和美国出兵伊拉克为例,简要地分析“占领”之弊;接着用毛主席的理智撤退和诸葛亮的七擒七纵两例,具体分析“撤退”之利;最后辩证地论述理智地撤退的方法。从观点确立的原因论述到中心确立后的做法,文章主体部分用层进式结构,较为充分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结尾段回应中心论点,再次点题,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观点;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文章不足之处是,诸葛亮七擒七纵的事例与中心的联系不密切,有些牵强;联系实际生活过少,使文章的现实针对性不强。

有合适的目标才有动力

人,欲傲立于世,人格不可失,尊严不可无,自信不可抛,动力更不可消退。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目标,有合适的目标才有动力。

《乡村生活、田园风光》作文指导课教案(精)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乡村生活、田园风光》作文指导课教案 设计者宋晓晶 教学目标: 1.能有顺序地介绍乡村景物。 2.试着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3.学会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教学流程: 一、文始激情情始生 1、课前背诵关于田园的诗词(形式多样 2、组织教学 我们班的课堂口号是:听要——认真说要——清楚 3、创设情境,直观激趣 播放田园风光图片,学生边看边回顾其中的场景。指名交流自己的所见所想。 二、佳作导航促文思 1、看了刚才的优美图片,老师也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创作——(边出示剪画作品边介 绍六一儿童节那天,老师想亲手为小朋友们制作一份礼物,想来想去,我决定用一幅剪画来表达老师对小朋友们的节日祝贺,于是我就拿起剪刀完成了这幅作品。

同学们,在“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乡村生活,积累了好多描写田园风光的素材,那么怎样围绕中心 其实,写好作文很简单,只要做到两点就够了,一、记住自己看过的好词佳句。二、读文章时能总结出文章的写作方法。现在,老师就来做一个思维训练,你看到的这些词语,看谁能在20秒内记下来。 嫩绿油绿 浅黄金黄 粉红桔红 炊烟袅袅树木葱郁 稻香扑鼻麦浪金黄 瓜果飘香五谷丰登 鸟语花香鸡犬相闻 同学们的记忆力真是非同一般,让老师佩服。前几天我在看报纸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一篇小美文,因为也是写的田园风光,所以很感兴趣,今天拿过来跟大家分享。看看同学们在总结文章写法上有没有绝招? 现在,你拿出手中的文章,跟同桌一起读,边读边总结它的写作特点。 1.佳作欣赏 2.章法导写 大家讨论一下,这篇文章中有什么可取之处?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汇报:

2016届高考作文指导-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doc

2016届高考作文指导-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 意 近三年全国多材料作文卷: 2015 年湖南卷(两则) 2014 年浙江卷(三则)2013 年安徽卷(两则) 2012 年广东卷(两则) 2011 年上海卷(两则) 多材料作文就是由多则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单则材料组成一组材料的作文形式。 审题立意三大原则 1. 整体性原则。即审题立意时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整体出发,全面把握材料的意旨。最忌断章取义,脱离材料立意。 2. 多向性原则。材料蕴含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读材料。 3. 最佳性原则。选准角度,选取最佳角度立意。最佳立意原则:①. . 题目要求限定的角度;②. . 能触及材料主旨的角度; ③. . 具有新颖性的角度;④. . 最适合自己的角度。 方法一: [ 示例] 材料一:古马其顿亚历山大帝未即位时,每听到父王在国外打胜仗的消息,就忧心忡忡,生怕天下都被他父亲征服了,自己将来再无用武之地。材料二: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对宋代诗人来说,唐诗既是丰厚的遗产,也是巨大的挑战。所以,钱钟书先生说,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 两则材料国别地域不同,叙述对象、内容不同。如何对待优秀前辈或前辈取得的成就。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观点:①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舞蹈②别把前人成就当包袱③既要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又要敢于超越温馨提示:好的观点总是有限的。重要的不是观点本身。而是观点的表达,观点的包装。观点的表达方式比观点本身更重要。 相异的事物,有时是形异而实质相同的。因此,对于多项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它们的内涵,寻找材料间的共同点,从共同点入手提炼观点。方法一归纳:异中求同法注意事项:我们在找相同点时一定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立意不能流于表面,不能似是而非。 牛刀小试牛刀小试材料一: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材料二:有人做过一个试验,青蛙被突然放进沸水中,能迅速逃脱而活命,若放在慢慢加热的水中终被煮死。 2011 年安徽模拟卷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这两则材料形式不同,叙述的对象、内容不同。由它们的共同点,我们可以

“细节”作文讲评材料

“细节”作文讲评材料 一、题目回放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诗人北岛曾痛心地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时代正从人们生活中刪除细节。 二、审题立意: 细节:对材料中"细节”这一核心词的内涵的准确理解和牢牢把握,是立意和行文的关键。 提及“细节”,大家自然会联想到“细节决定成败”、“大行不顾细谨” “小处不可随便”等,但材料中的“细节”显然与此不同。它指的是人们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细致的生活方式、细心的处世态度、细腻的感情交流、细小的审美情趣、细密的文化内涵等等。这些“细节” 应具有小、慢、真、美、精、趣、厚等精神特质。 商业化:指的是以提供商品为手段,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行为。 娱乐化:指将娱乐性放在首位,把严肃性和真实性的历史、新闻、体育等进行娱乐性的修饰,以吸引住观众眼球为目的。 材料针砭时弊的情感导向十分明显,矛头指向“商业化和娱乐化”所带来的功利性、浅表化、空心化、模式化、快节奏、粗糙感和倦怠感等弊端。考生应对处于“没有细节”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特征进行观照和反思,从而表达积极思想和美好愿景。批评_ 眼下的世界充斥着金钱交易与狂喊大叫的娱乐,使人沉迷其中,忽略了生活的细节,导致社会畸形发展;呼吁重视生活细节。 ①摒弃商业化娱乐化,重视生活细节; ②没有细节的时代是可悲的; ③细节决定生活的美丑; ④金钱买不来充满细节的美满的生活。 三、例文欣赏 (文1 )摆脱浮躁,注重细节 诗人北岛曾痛心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他敏锐而沉重的指说无不叩 击着我们的心灵。当川流不息的街道代替了宁静芳香的羊肠小道,当嘈杂喧嚷的娱乐会所代替书房那一隅;当五彩缤纷的液体代替温暖单调的白开水时,我们便已迷失在商业化、娱乐化的社会中,失去了独享的细节。我们浮躁夸大而不思细节。然而太过张扬夸大的青春终会使人疲倦,唯有摆脱浮躁、注重细节才会经久不衰。 周国平说:“世界越来越喧闹,我却越来越安静。”度过了那沉醉于灯红酒绿的浮躁的青 春,他更享受坐在书桌旁看看书、写写字,细细地品味人生。他看着妻儿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享受着家庭的幸福温暖。他认为这是丰富的安静,因为他看到了生活中的细节,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整天忙于奔波的人们却觉得内心寂寞,灵魂空虚。就拿一个摄影师来说,整天追着重大事件满世界跑。刚下一站又去另一

(精)作文指导:作文思维训练选择题

作文思维训练 体会言论思辨哲理(一) 1.对下面材料中划线句子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作家余华与一位餐馆老板聊天,谈到读书时,餐馆老板深有同感:“我常让厨师去品尝其他餐馆美食来提高自己的厨艺,我发现总挑别人菜肴缺点的,没有进步;总夸别人菜肴优点的,倒成了好厨师。” A要成为优秀的厨师,更要学习别人菜肴的优点。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做出评价,应全面公正。 C世间万物缺陷难免,多吸收其优点,才有长进。 D.读书做菜,都要既找别人缺点,也学别人优点。 2对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如果人能把自己的烦恼拿到市场上交易,任何人在看到别人的烦恼后,都宁可把自己的烦恼拿回家。 A.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B人都会将自己身上的不幸无限放大。 C.人应该乐观面对自己的烦恼。 D.人应该同情他人的不幸。 3作家马尔克斯在《告别信》中说:“我会用泪水浇灌玫瑰,以此体味花刺的痛苦和花瓣的亲吻。”对这句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幸福和痛苦是把双刃剑,人生是逃避不了的。 B.人当勇敢地面对困境,直面苦难,迎接挑战。 C.人当感悟痛苦的磨难,从中品尝幸福的滋味。 D.不要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要同情弱小。 4对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没有一个民族可为他们中间出现了这样一个对人类文明发展贡献巨大的人而骄傲起来,因为民族骄傲完全是一种无聊的癖好,在像哥白尼这样一位内心独立的人面前,是难以站得住脚的。 A.哥白尼的贡献巨大,但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因此而骄傲起来。 B哥白尼内心独立,他不想让某一民族为他所取得的巨大贡献而无聊地骄傲。 C哥白尼的巨大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而不是属于某一个民族。 D.哥白尼的贡献巨大,不值得所有民族骄傲起来,因为民族骄傲完全是无聊的 5.对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路是永远有的,即使走到前面无路了,你还可以在那无路处开辟出新路来。而村,并不是都有的。有的人,昏昏然走了一辈子路,到头来还是没找到那柳暗花明处的村。人人都能找到那个村子,悲哀则无 A.唯有开辟新路,才能于无路处寻觅到精神的家园。 B.只有迈开双脚,奋力前行,才能走到柳暗花明处。 C人生的悲哀,不在于无路可走,而在于无村可依。 D.柳暗花明处的村,常常隐藏在山重水复的困顿处 6.对下面这首小诗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不顾一切捕捉蝴蝶 蝴蝶飞向了远方 静静地欣赏蝴蝶 蝴蝶落在你的肩上 A得也是失,失也是得,有失必定会有得。B机遇产生于静静等待中,可遇不可求。 C.要力戒贪婪,与其占有美,不如欣赏美。 D.尊重对手,化敌为友,共建和谐的社会。 7.“小时候,责任是一张暖暖的小床,我在里头,父母在外头;长大后,责任是块黑板,我在下头,老师在上头;后来呀,责任是一张暖暖的小床,我在外头,女儿在里头。”这首小诗蕴含的哲理是()

2019届高三作文讲评(上海卷材料作文)

2019届高三作文讲评材料六 根据以下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很多于800字的文章。 两个人在山里看到一片材质优良的树林,于是各自买了一棵树苗带回家。一人把树苗栽在瓦盆中,用铁丝左缠右绕,改变其生长形态,树长得虬枝旁逸,成为盆景中的精品。一人把树苗栽在庭院里,浇水施肥,任其自由生长,树木长得参天蔽日,成为建筑的栋梁。 ——2019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一、顺应天性 从材料中我们能够看出种植在瓦盆中的树因为被改变了其生长形态而成了盆景中的精品。但栽在庭院里的树苗因为得到了自由生长的空间,最终得参天蔽日,成为建筑的栋梁。而那盆精品终究只能供人观赏罢了。不过,育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所以说,培养人才的关键就是在于顺应人的天性。 人的发展,我们亦强调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背后最重要的一点便是“顺其自然”。这是个显而易见的道理,似乎人人都懂,但当下的社会对人才的培养却很难做到这个点。 在这个名利主义,拜金主义盛行的社会中,很多人做什么事总抱着功利的想法。对于人的培养也是如此。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而“揠苗助长”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今在周末和节假日,总能看到年幼的孩子背着沉重的书包,疲惫地奔波于各种补习班之间,他们失去了童年的欢乐,失去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更失去了玩的天性。当教育是以剥夺孩子的自由与天性为代价的时候,我们所培养出来的人与那瓦盆中中看不中用的精品又有何差异呢?当应试教育让所有学生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展的时候,我们所谓的全方面发展与全方面平庸又有何两样呢?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都是独一无二的存有。没有任何一个评价标准和成才捷径是适合于所有人的。既然这样,我们更应该让每个人都顺应自己的天赋,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去发展。但我们有该如何做到这个点呢? 当下的高考和教育体制颇遭人诟病。当然,体制的变革必不可少,但我以为人们思想观点的改变才更为重要。当下的高考已经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更已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了。既然这样,当我们在冲刺高考这道坎的时候,是否应该有人来告诉我们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当我们因失败而灰心丧气的时候,是否应该有人对我们说“尽吾志者,而不能至也,能够无悔矣”?若我们能够不要把分数,排名,名校看得那么重的话,是不是能够不要让“富士康”的悲剧在校园里重演呢? 发展的关键理应是“以人为本”,对于人的发展,更应“以人为本,顺应其天性”。若我们非得将人也用铁丝缠绕其左右,改变其形态,那么最终的结果必将是我们将失去栋梁之才。周国平说:任何人,只要他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将其做到尽善尽美,那么他在这世上便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我以为,这样的人便可称之为栋梁,这样的方式便是培养人才的准确方式。 二、种树喻 高三(8)班陈欣瑜 两人种树,一个步步为营,将树苗培养成了一株精品盆栽,另一个顺其天性,使树苗成为了栋梁之材。 同样一株树苗完全不同的结果,首先是人为的因素,再次是因为服从自身所处环境的发展。把一盆精品盆栽和一根栋梁之材一起比较,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否定前者,肯定后者。 但若将这两棵树换成人呢?

(完整word版)作文讲评材料一(亚历山大帝)

【材料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希腊亚历山大帝未即位时,每听到父王在国外打胜仗的消息,就忧心忡忡,生怕天下都被他父亲征服了,自己将来再无用武之地。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对宋代人来说,唐诗既是丰厚的遗产,也是巨大的挑战。所以,钱钟书先生说,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观点,展开联想,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也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这是一道组合式材料作文,审题时要找到两则材料的共同点。从“父王——亚历山大”“唐诗——宋朝诗人”这两组关系来看,材料的共同话题是“如何对待优秀前辈或前辈取得的成就”,对这个话题的回答即文章的立意,如:(1)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舞蹈。(2)别把前人成就当包袱。(3)标杆带来的压力(楷模的压力)(4)奠基越丰厚,动力越充足(5)借鉴与超越。等等。 【学生习作】 超越极限 高三(2)汪佳伟 对于宋人而言,他们是大幸的,因为唐人留给他们丰富的遗产——唐诗;同时他们又是大不幸的,因为唐人留个他们的是一个高高的丰碑,一个巨大的挑战。面对这个挑战,如果宋人只是一味地顶礼膜拜,从不思索如何超越,那么就不会有宋词的繁荣。但值得赞叹和庆幸的是宋人最终还是将“大不幸”改为“大幸”。由此观之,面对前人留下的不朽的“丰碑”,我们必须得学会超越,这样方能成就自我。 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曾拜师叶问,学习并精通咏春,但他没有止步于咏春,而是不断与各门各派高手切磋,最终融会贯通,自创了享誉世界的截拳道;我们著名书法家颜真卿青年时学习名家书法,本来字已经写的相当好,但他不满足,继续对各家书法进行细致揣摩,最终开创了极具自我风格的“颜体”。倘若他们只是固步自封,满足于已有的成绩,那么便不会有令后人仰慕不已的成就。 前人留有的遗产固然宝贵,但我们却绝不能抱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肤浅思想,因为我们还有更为重要的任务,我们还要为我们的后人留下更大更丰富的遗产。 古希腊亚历山大帝未即为时,每当听到父王打胜仗的消息时就忧心忡忡,生怕天下都被父王征服,自己没有用武之地。亚历山大帝急于证明自己价值的雄心令我

材料作文的讲评及范例

第一次材料作文的讲评及范例 一审题要领 审题重在“准” 。 1.整体把握材意,找最主要的命意。(先概括每段大意,明确核心话题) 2.紧扣关键词关键句,看命题者的感情倾向。 3.从材料的因果关系中挖掘主旨。 材料一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谁动了我的奶酪》是一本畅销书。书中有这样几句话: 谁拥有奶酪,就拥有幸福,如果你不改变,你就会被淘汰;经常闻一闻奶酪,你就会知道,它什么时候开始变质;越早放弃旧的奶酪,你就越早发现新的奶酪;朝新的方向前进,你会发现新的奶酪;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并享受变化。 审题要领:抓关键词或反复出现的词法-------改变,变化 立意可以为:①不要安于现状,要勇于变化②弃旧图新勇于革新③顺应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享受新的生活。④在变化中求发展(改变自我,发展自我) 材料二 美国总统林肯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到幼年的一段经历:我父亲低价买下了一处农场,正因为有很多石头,母亲建议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主人就不会卖给我们了,它们是座小山头与大山连着,有一年,父亲去买马,母亲带我们在农场干活,说:“我们把这些碍事的东西搬走,好么?”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不长时间,就把他们弄走了,因为他们并不是父亲想象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头,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 审题要领:由果析因法(对于记叙类型的材料多采用这种由事件的结果探究原因的方法来立意) 中心事件:父亲认为石头连着山头搬不走,而母亲和我尝试着去搬。 结果:母亲和我搬走了石头。 原因:从父亲的角度:①不要被表面的现象迷惑(欺骗)②不要放大挫折或困难③不要把简单的事变复杂④不要被惯有思维束缚,勇于行动 从母亲和我的角度:①敢于尝试②要有必然成功的信念和敢于行动的勇气③想与做,贵在实践 材料三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孩子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孔里却对他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外国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赎人后却没有去报账,人们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他,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了奴隶,不报帐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帐了则说明自己的品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有看见。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定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会意作文。 审题要领:------分清褒贬法(从材料命题者的情感倾向入手)、去异求同法、依对象(人、物、事)多角度立意法 材料多则的时候,先概括每则大意,再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1.概括段意。第一段,助人接受了回报,众人认为贪心,孔子认为对; 第二段,助人不接受回报,众人认为高尚,孔子认为不对。 2、共同点:助人与回报。围绕这一话题“众人”与“孔子”见解不同,你怎么看。 3.命题者的情感倾向:①助人应接受回报(应该得到奖励);②助人不图回报就高尚吗? 4、从不同人物的角度挖掘立意:(注意材料中人物的言行) 孔子:①榜样的力量②尊重人的生命与尊严(肯定人的价值) 众人:①看问题应透过现象看本质②义与利不可兼得吗 行善者:①道德高尚并不排斥利益②为了他人的利益,适当受利也未尝不可③行善不必遮隐④好人应有好报 被救者:①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②表扬善行更应有形物化 二、材料作文的特点及行文思路 ⑴概述材料大意。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述时还应注意选择与下文即将提出的中心论点密切相关,与中心论点无关的部分可略去不提。 ⑵提出中心论点。这一中心论点是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提出的,因而,认真分析材料,从中提炼出恰当的观点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观点提炼得不准确,文章就会跑题,后面的文字写得再好也无济于事了。 ⑶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这部分是议论文的主体,应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充分阐明论点的正确性,使文

中考半命题作文审题指导及 训练(精)

中考半命题作文审题指导及训练 (一半命题作文的命题形式 1.命前半题:如《___我的梦想》; 2.命后半题:如《告别___》; 3.命中间部分:如《给___的一封信》; 4.命首尾部分:如《___,别再让我__》。 (二半命题作文的补题策略 ①补题前先要准确把握已给命题文字中的概念。 ②所补词语宜“小”不宜“大”,力求“小”中见大,“小”中见深。 ③所补词语要亮出文学色彩或哲理色彩。例如:《那一抹晚霞触动了我的心灵》、《我美丽,因为我有伤痕》等。 ④补填的文字不仅要“准”,而且要力求“新”。例如:“最美丽的___”大多数同学在横线上填上“风景”、“心灵”、“一瞬”等词语,从正面选材演绎题旨,有的同学别出心裁,在横线上填“苍蝇”一词,以童话的形式讲述三只苍蝇作选美表演最后都死于蝇拍之下的故事,告诉读者:邪恶的东西,即使看上去很美,也总是人们的敌人,必须毫不留情地除掉它。作者避开了“正面”、“赞美”这样的常规思维,巧选“反面”、“讽刺”这一鲜有考生涉及的角度选择事物,新人耳目。有个作文题“走近___”,有位学生填入“老鼠的幸福生活”,造成悬念。这种创新手法与上述的笔法异曲同工。当然创新不等于怪异,“新”必须以真善美为前提。半命题作文“青春因___而精彩”,少数考生写“青春因早恋而精彩”、“青春因恶作剧而精彩”,就是把“创新”误为“出格”,把“精彩”误为“搞笑”甚至低俗的典型例子。

(三半命题作文补题技巧 个性化,是创新思维的一个最基本特征。半命题作文获得高分,固然像其它形式的作文考题一样,取决于考生的作文是否有多个“亮点”,是否张扬了个性,而拟一个切旨、切体,又求真、求趣的“亮丽”标题是十分重要的。 拟标题,是考生遗词造句、概括能力等语文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体现,要补出富有创意的标题,必须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势,积极进行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必须多方位、多角度“出击”。常见的有如下几种补题技法: ①具体事物拟题法。这种以具体事物入题的方式可以以小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___》,可填上“一条红丝带”,叙写关爱他人,关注生命的动人一幕;《当我面___时候》,可填上“那片绿叶”,托物言志,抒写自己愿做绿叶、无私奉献的情操;也可填上“那座荒山”,呼吁绿化荒山,爱护家园,加强环境保护。此外,像《我好想早点结束这堂课》、《我好想有一个温暖的家》、《寻找爱的猪》等,均为具体事物拟题法。 ②抽象事物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是化具体为抽象,便于抒写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以《当我面对___的时候》为例,可以《当我面对虚荣的时候》为题,敞开心扉抒写自己对心灵的拷问;可以《当我面对她的唠叨的时候》为题,叙写自己对母爱的独特感受。《感悟___》则可以《感悟初三生活》为题,抒写对紧张、忙碌的“冲刺阶段”的学习生活的种种体验;可以《感悟春天》为题,豪情满怀地谱写充满勃勃生机的春的乐章。此外,像《寻找心灵的伊甸园》、《寻找人生的方程解》、《我好想有一片蓝天》等用的也是此种拟题法。 ③特定情景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新颖别致,能创设一种特定氛围,给人一个让思絮飘逸、遐想的空间,极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如《我好想再看你一眼》、《我好想当一天老师的“好学生”》、《当我面对心灵

高二语文材料作文:零零后,最需要_______讲评 例文

【试题回放】 “零零后”,一个被广为关注的群体,有人说,他们是物质极端丰富,而精神世界却是被虚拟空间和碎片化信息塑造出来的一代。作为“零零后”的你们,是否对自己这 一代人做过深刻的反思?请以“零零后,最需要”为题,选择你认为最重要的一种品质或一种能力 .........填在横线上,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补全题目,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议论合理。 【材料分析】 从考题形式来看,属于半命题作文,议论文。 从材料本身来看,分两层,前一句“他们是物质极端丰富,而精神世界却是被虚拟空间和碎片化信息塑造出来的一代”,说明了零零后的特点及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特点;后一句“选择你认为最重要的一种品质或一种能力”,是要结合前一句的特点来填写。 这样的题目,我们需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首先要想清楚两个问题:第一个,“精神世界却是被虚拟空间和碎片化信息塑造出来的”零零后的特点是什么;第二个,符合零零后的品质和能力指什么?这样的品质和能力对于零零后又有何意义。 以下四篇范文都关注试题中的材料,紧扣零零后以及他们的能力和品质,写出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零零后,最需要继承 在物质生活高度发展的同时,民族的传统与文化在悄然流失。有多少人会在现代社会的繁华当中迷失自己,学校里的学生不重学业去追求潮流,新闻里子女不记孝道而想着继承财产,我们的传统文化无法撼动时代下手机电脑的地位。这些频现的社会问题只有一个解决办法,停下我们拼命前冲的脚步,努力传承先辈留下的优良传统。 孔子温良恭俭让,为人之本的仁爱要继承。现今,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可以手握国家专利。但零零后们在为手机游戏而破口大骂,因为小的矛盾而引起争端;对父母长辈吆五喝六,对老人失去礼让敬重。虽然这或许是零零后的极端,但我们不能因为物质上的富裕就恃宠而骄。孔融四岁能让梨、少年岳飞随父出征,勇不可挡、花木兰替父从军,兵伐柔然皆是少年时期的故事。零零后们要想在时代中昂首阔步地前进,就必须有着礼仪人爱、信义忠孝,不能遗失修身之本。即使时代变化飞快,我们也要学会继承。 2018年来到,又有各种流行的网络语言出现。网络上的“段子手”“键盘侠”,在给人们带来哄笑和猎奇的满足时,也让一部分零零后深陷于虚拟的信息世界。倘若一味的追求新奇,又由谁来接过传统文化的重担。马头琴、皮影戏,甚至咏春、通背拳,这些所有的传统与精湛文化,鲜有人问津,如今正悄无声息的被遗弃在历史长河中的。物质的富裕让中国这艘世界巨轮飞快航行着,如今却也面临着最凶险的风浪。作为零零后,无论如何也不该让我们的传统“边缘化”,零零后这一代人,必将成为历史传承的重要转接。传统与文化,需要继承。 在这个时代,网络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的枢纽。网红,主播,这些受到热捧而兴起的职业,也在侵蚀着零零后的世界。零零后中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去模仿,去追求自己喜欢的潮流。所谓的“佛系”青年,将自己标榜为无欲无求,与世无争。其实只是失去了

“精当选材”作文指导

“精当选材”作文指导 一、预习目标 1.能够明确选材的重要性,有意识地积累素材。 2.掌握精当选材的标准。 3.学会精当选材,并运用到写作之中。 二、预习指导 1.作文的材料从何而来? 2.你选材的标准是什么? 三、探究预习 1.探究精当选材的标准 (1)探究一: 训练①:以老师为写作对象,如果题目是“辛勤的园丁”,下面材料中选取哪些合适?如果题目是“我要说声谢谢你,老师”,又该如何处理材料的取舍? 1、每天的作业,老师都仔细批改,作业本上,经常画满了老师做的符号和提醒。 2、老师资助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我”。 3、小明生病了,老师送他去医院。 4、李雷迷上了网络,老师反复教导他,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使他迷途知返。 5、我有不懂的问题询问老师,老师顾不得吃饭,一直讲到我懂为止。 6、在数学竞赛中,我错过了报名时间,老师千方百计帮我补救。 7、我上课看课外书,被老师批评。 8、老师每天都是第一个到班,最后一个离开。 训练②:下面一则片段,是习作《我渴望一个属于自己的假期》的前半部分,你觉得这样写,选材是否得当?如果修改,需要如何调整? 每到星期五,同学们个个欢天喜地、手舞足蹈,可我却偏偏和他们相反。我多么希望不要放假啊! 为什么?因为我的假日比平常辛苦。整天关在家里做作业,做不完的作业,不仅要完成各科老师布置的,还要完成老妈追加的。一会儿是《数学新思维》,一会儿是《火星英语专题训练》,从早上做到中午,从中午做到晚上。 我自己想做的事情,看看电视啦,踢踢足球啦,全都在老妈禁止之列。这样的假期,如同梦魇。 我的修改意见: 总结:精当选材要做到 (2)探究二: 训练①:阅读下面一篇作文,说说你对这一片段的评价。 今年中考那天,我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在考场门口,我摸了摸口袋,突然发现2B铅笔忘了带……母亲小声说:“别急,我到对面的商店去买。”说着,她小跑着横穿马路。我看着她的背影,在一辆辆飞驰而过的车流中跳动……时间飞逝,我站在马路对面焦急等待着……就在开考前的几分钟,我终于看见母亲了,她手里高举着一支2B铅笔,飞快地向我跑来……就在还差几步远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

话题作文讲评及范文:“留一道缝隙”

话题作文讲评及范文:“留一道缝隙” ◇原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曾祖父是名好木匠。他有一句口头禅:“注意了,留一道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丰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道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想来,我那曾祖父的木匠绝活肯定是在这一点上下足了功夫。 其实,做人与处世和木匠的工艺原理一样,讲究“留一道缝隙”。请以“留一道缝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试题提供的材料,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好题 1、一米阳光 2、留白的艺术 3、一条缝隙一片天空 4、人生忌满 5、求全责备害处多 6、求全反“碎” 7、该放手时就放手 8、破釜沉舟好吗 9、小缝隙,大人生 10、缝隙的美丽 11、难得糊涂 12、留给自己转身的空隙 13、亲密有“间” 14、让一步海阔天空 15、一条缝,一个美丽人生 16、做人我只要90分 ◇好段 1、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寒冷的冬天在门外摆上两缸水,一个缸里盛满了水,而另一个缸有一点空隙。到了第二天我们会看到注满水的缸被结成的冰块撑裂了,而留有空隙的那个水缸依旧完好无损。由此,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同样需要缝隙,过分的亲密往往会适得其反。 2、俗话说:“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人们常用它来劝诫做人不能骄傲。今天,我想把这句话理解为另一个含义“水满则溢”,既然“满”了会“溢”,引申下来,我们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太过于绝对,而要学会给自己留条后路。 3、生活中,人们总喜欢将一切安排得“紧紧”有条。事后却发现适得其反。放假在家,

【作文讲评课】寻—作文材料的一材多用

作文评讲教案 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构思作文的意识能力 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引导学生养成精心打造开头的意识 指导学生写出思想深刻,有感染力的作文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引导学生养成精心打造开头的意识 指导学生写出思想深刻,有感染力的作文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构思作文的意识能力 教学方法:训练讲授引导拓宽思维 高考动向:写作 第一课时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课堂写作 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构思作文的意识能力 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引导学生养成精心打造开头的意识 指导学生写出思想深刻,有感染力的作文 教学过程: 1、布置作文: 寻,就是“寻找”“探求”。寻幽探胜,饱览美丽的风景;寻根究底,探求科学的奥秘。异乡寻梦,故园寻根。寻求发展的机会,寻求人间真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请以“寻”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2、要求: 时间为一小时,重点注意三个发面,一是书写,二是开头,三是立意是否深刻。

第二课时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提高学生分析作文的能力 教学内容:学生集体评作文 教学过程: 1、学生分组:小组成员集体评价事先下发的作文,提出有点和缺点。 2、由小组成员共同商量确定本组最优秀的作文,并写出简评。 3、共同交流:将本组的优秀作文拿到班中进行集体交流。 第三课时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写出思想深刻,有感染力的作文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今天我们来讲评以下我们写得作文:寻。 二、存在问题: 书写混乱,语言匮乏,思路狭窄,文章大多立意不深。 三、思路指引: 这是一则材料加命题的作文,材料其实就是对题目的限制所以研读材料是必要的。材料其实讲了两层意思,一是寻找的对象,即寻找什么;二是寻找的意义,即丰富完善这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也应一次为写作的侧重点。 另外寻可以是一个动词,我们可以这样写: 1、寻的主体:在具体的行文中,我们可以谈自己的亲身经历,即自己寻找某物,某种精神的经历,以及从中得到的启发,这是主体就是自己;也可以写某一历史人物寻找人生目标、理想的经历,以及对他们的意义,这是主体就是某一历史人物。 2、寻的对象:在具体的行文过程中,我们应明确寻找什么。材料提供了一些对象例如:寻找自己,我们可以谈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自己渐渐迷失了

排比段作文指导及精修订

排比段作文指导及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排比段”巧构美文 用排比段式结构展开话题,这样能使文章的条理清楚。 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连贯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句连起来用,叫排比。它可由词组构成,也可由句子构成。它可以句与句间构成排比,也可段与段间构成排比。它既可以用来议论,又可以用来记叙、抒情、描写。在各种修辞中,它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排比句如运用得恰当,可极有力地增强文章的气势。 一、以四季为时间顺序,用诗句过渡,增加文采。 四季之乐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飘飞的柳絮说:“春回大地了。”轻轻松松换上春装,潇潇洒洒打

个电话:“三月,我们去踏青。”带上心情,换上春装,我们去追寻春的倩影。蜂喧蝶舞,树笑花闹,我们去那快乐老家。笔奏响了清流,脚步惊醒了春草,心情感染了万物。春风里,我们心情跳舞。景美好,心好乐,情好悦。“咯嚓”,友人定格下我灿烂的笑容。阳春美景令人陶醉,是春风唤醒了我刚刚经历冬眠的快乐。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炎炎夏日,夹一本书,我躲进了竹林,眼睛旅行在竹林的小道上,心灵便开始散步在美妙的故事中。曼妙的自然之景里,我放任着;美妙的书本之旅上,我忘情着。情飘着,心也荡着,直到山那边的快乐王国。蝉的大联唱中,昭君出塞时的黄沙,貂蝉月下轻舞时的团扇,玉环华清池洗浴时的白绫,西子浣纱时

的波纹,已是潜意识里的另一种快乐!让人慨叹的乐,原来在夏日阴下的书页里。 “一片梧桐一声秋,一支芭蕉一分愁。”然而,愁云散尽乐不尽,秋至喜随亦未知。梧桐结出了黑黑的籽,枫叶换上了红红的衣。于是快乐便装满了梧桐籽,夹满了枫叶片。月上柳梢头,我独自吹笛黄昏后。一种意境,朦胧着;一支乐曲,飘荡着。邀我共舞,月无语,惟有清辉悠悠,送我一分清幽之乐。有点儿枯败的柳枝不想扫我的兴,送我一段婆娑舞。我吹着,它舞着,月夜里,这儿有一幅欢乐的秋愉图。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冬雪将兆出一个丰年,呼唤出丰年竹篮里的风情。雪花飘飘,如白蝶舞空,似仙鹤蹈云。房白了,树白了,人也白了。粉妆玉砌的世界里,孩子们在嬉戏,我也在嬉

新材料作文导写及讲评示例(整理精校版)

新材料作文导写及讲评示例 作文辅导 1228 14:35 :: 新材料作文导写及讲评示例(一) 一、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监狱里有个叫库丁的重刑犯。他游手好闲,嗜酒如命且毒瘾极大,因杀人被判终身监禁。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跟父亲一样从小不务正业,后来也因杀人而入狱;小儿子却诚实好学,后来在一家大企业谋到了满意的职位,如今已做了那家公司的总经理。在相同的成长环境里,为何两个儿子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一位记者去采访,没料到兄弟二人的答案竟然都是:“有这样的老子,我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要求: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写一篇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掌握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三种常见形式的异同。 1、相同点:都是提供材料的作文。 2、不同点:命题作文(标题作文),材料之后要求“以……为标题,自选角度,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①命题作文,又名标题作文,以“……”为标题作文。 新材料作文导写及讲评示例(二) 一、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著名跨栏运动员刘翔一开始练习的项目是跳高,后来他听从著名跨栏教练孙海平的建议,根据自己的身体特点而该练跨栏;四大网球赛之一的法国公开赛2015届高考模拟冠军得主李娜一开始练习的项目是羽毛球,后来她认为中国羽毛球优秀选手太多,很难有比赛的机会而改练网球;2015届高考模拟伦敦奥运会20公里竞走冠军得主陈定15岁时已经被

云南队淘汰,后被教练孙荔安看中其高原练就的体能优势,远离家乡到深圳田径队,终获成功……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结合认识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作文审题指引(作文审题的基本步骤): 1、审题意:读懂材料,正确理解题意。 (1)是什么: 本次作文训练属于多则材料中的求同型。只要找出三则材料中的相同点问题基本上可以解决。对三则材料进行分析不难看出: 第一则材料:刘翔开始跳高不理想,后来跨栏成功。 第二则材料:李娜开始打羽毛球不理想,改打网球成功。 第三则材料:陈定竞走被淘汰,因有高原练就的体能优势而获得成功。 (2)为什么: 从以上三个人的事例可知,只有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才能取得成功。 2、审立意:审题准确,正确立意。 (3)怎么办:即我的作文如何立意? 由以上分析可知,我们可以这样立意:在人生十字路口,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善于发现自身优势,然后根据自身特长找到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实行自身的人生价值。 3、审拟题:如何拟题。 ①找准最适合自身发展的人生坐标。②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③正确的选择是成功的开始。④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路。⑤扬长避短,成就人生。 本次作文出现的好题目: 1、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路(陈秀丽、苏振杰、黄慧玲)

“作文指导课”评课稿(精)

《为别人画张像》 ——作文指导课评课稿丁老师的作文指导课,能结合教学内容,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学生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体现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新课改下一堂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态下真实的佳课。下面,我就丁老师引领的作文指导课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发掘“材”源,独具匠心 写作是生活的需要,是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作文者,及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需要而作,内容为生活,形式为生活,终极目的为生活。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新课标”在习作目标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以多姿多彩的生活为素材,衍生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习作。可是,农村学生生活并不丰富,日程单调,生活空间狭小,缺乏丰富的生活源泉。学生怕写作文,总感到写不好,主要症结在于没素材可选,于是只好拼凑或抄袭。针对这些情况,丁老师根据低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充满童趣的作文题材。整堂课中,学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让学生“心动”、“口动”、“笔动”,解决了“作文难”的问题。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写话,学生皆情趣盎然,真是“童心之下万物皆活”。 二、优化指导,激活思路 学生的习作内容具体、生动,有文采,有个性化,这取决于教师点拔的技巧与艺术。这次作文指导课之所以能如此成功,我想首先得益于丁老师提供了句式,规范了语言。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以片断训练为重点。段,是介于“句”和“篇”之间的表现形式。我们要在四年级继续进行词句训练,突出段的训练这一重点,扎扎实实地进行段的训练。段,在结构方式上有一定的组合规律,包括并列、总分、因果等。句,这一教学环节无不渗透着教师指导学生片断组合以及谋篇布局的良苦用心。

材料作文讲评 无用与有用(整理精校版)

材料作文讲评无用与有用 作文辅导 0317 19:30 :: 作文讲评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作文。(60分) 在我们的学习中,常常听到有用无用之争,无用的不学,有用的就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听到人们对人、事、物有用与无用之争。 那么,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无用的呢? 惠子对庄子说:“你的言论没有用处。”庄子说:“懂得没有用处方才能够跟他谈论有用。大地不能不说是既广且大了,人所用的只是脚能踩踏的一小块罢了。既然如此,那么只留下脚踩踏的一小块其余全都挖掉,一直挖到黄泉,大地对人来说还有用吗?”惠子说:“当然没有用处。”庄子说:“如此说来,没有用处的用处也就很明白了。” 庄子又说:“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请联系生活经历或自己体验认识,选择适当的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一、审题 审材料。材料首先提出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有用无用”之争,暗示涉及范围之广(人、事、物),提醒同学们作文时应联系学习与生活的实际。然后,一个疑问句,启发同学们思考争论背后的判断标准,亦即现象的实质。引用庄子的语录,是为了启发同学们思想。 联想与思考:1、从材料提供的范围,我们首先想到现实中关于“人”的争论,即对人的才与非才的判断。按照道理讲,人各有才,是才必有其用,正如

李白所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对于社会来讲,应该以多元化眼光来看待人才,倡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样一种人才观;同时也要营造一个“人尽其才”的环境。但是实际情况是,人们总是用某一种标准来衡量人是否为才,其人才观是狭隘的。这种狭隘的人才观在历史上是特别突出的,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是也,科举得中是人才,落第则不是人才,为帝王所用的是人才,流落人间者就不是人才。《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不愿仕途经济,那就是“无材补天”;写出冠绝中外旷世奇文的蒲松龄,不能拿着《聊斋志异》去评职称。一部封建史,因为人才观的狭隘单一,埋葬了多少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当今社会在人才观上已有大大的改进,但依然显得十分的狭隘。 人是如此,物、事亦然。所幸的是我们渐渐改变我们的观点,对于物,我们说,世上无废物,废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对于事,我们说,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没有无用之事,明代万户想坐火药飞天,看起来是个荒唐事,却载入了人类科学史册。 2、材料的思想启示。材料的功能大致有二:一是提供写作话题,写作范围;二是提供看问题的角度,也即写作思路。此次作文材料就给我们提供了思想。庄子和惠施的对话,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在判断有用时,往往从我们自身出发,比较单一而狭隘,相比之下,环绕有用的却是无边的大地——世界。无用之用往往是个看不见的存在,只有在缺席的情况下,才让人意识到它的作用。如果就此进一步思考,有用之用仿佛使用价值,无用之用则是价值。我们习惯从使用价值角度判断一切,由此往往遮蔽价值,我们的价值观是残缺而不完整的。 我们可以从时空两个角度考察这一问题。此时有用,彼时或许无用;此地有用,彼处可能无用。反之亦然。 我们中国人喜欢从实用(功利)角度判断有用还是无用,这就排斥看不见的精神世界。所谓无用之用,对中国人来说,很大程度上是指精神世界的一切。人文学科中的哲学、神学(宗教)、历史、文学、艺术这些养心的东西,它们丰富我们的生活,涵养我们的人格。它们给我们提供人生意义,提供精神支撑,它们使我们情感有所寄托,灵魂有所皈依,精神有了归宿。我们汉语有一个成语叫做“安身立命”,有用之用可以安身,无用之用可以立命。我们看到在古代人类的脸部表情是宁静的,步伐是舒缓的,眼睛是澄澈的,因为他们心中或有一个上帝,或者有一个天理。而现代人为物质主义所裹挟,焦虑、浮躁、忧郁、茫然,他们被哲学家称为“空心人”。

未来的――作文指导(精)

“未来的……”作文教学设计 一、看图猜想,导出未来(5分钟) 同学们,很多东西本来是没有的,但经过人们的想象、设计、制造就有了。大家看,这是最早的汽车,四个轮子,几条杠杆,简易的桌椅,裸露的发动机,开动起来噪音大速度慢,坐在车子上的人还得接受风吹日晒。不过,人类有的是智慧和才干,看,到了现在不但有了在路上风驰电挚的汽车,最近,还有了可以在空中翱翔的汽车,在水中嬉戏的汽车。 猜猜,发明和制造汽车的人都是些什么人?(都是凡人),发明汽车和制造汽车的人和我们一样,有一个会想东西的脑袋、会活动的躯干和四肢,和我们一样,要吃饭睡觉、上洗手间。那他们为什么能有惊人的发明和创造呢?(因为他们比我们想得更多、更广、更深,敢想别人所未想,敢做别人所未做,潇洒地放眼未来,奇想未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也要像科学家那样,尝试放眼未来,奇想未来,请看黑板,看着老师写。 (板书:我要奇想,我要描绘 未来的 你要奇想,你要描绘什么?(这节作文课,我要奇想,我要描绘未来的——……) 二、唤起需要,憧憬未来(10分钟) 听了你们说的,我的心也被牵动了,如果我是学生,我会马上想,(希望听我的那个想吗?掌声鼓励我好吗?)我要描绘一下我的想法。 “二十年后的我,是一名建筑工程设计师,我设计建造了一间神奇的教室,它功能奇特,别有一番情趣。”

我说得好吗?(好),你能比我说的更好吗?和我一样,想描绘未来的物品的,谁?来,说吧。 她和老师说的语句不一样,但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也就是同一种意思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听清楚老师的话吗?能重复一遍吗?)其他同学想说吗?(指名两个学生说,边说边做点评,) 说到这里,接下来,让我们拿起笔,把自己要描绘的未来的东西写在题目上, 然后为这篇写一段精彩的开头。五分钟写完。开始。 三、趣说奇想、描绘未来(20分钟 同学们,老师通过刚才的巡视发现,你们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未来向往,这很好。在大家的感召下,我也对未来充满了向往。接下来,我要向大家展示我想象中的未来的教室。 教室的墙壁可以随季节的变化,自动更改图案,如果是春天,教室的墙壁会变成绿油油的草地和五颜六色的鲜花;如果是寒冷的冬天,墙壁上的图案就会自动变成孩子们在雪中玩耍的情景。 教室的窗户也很奇特。夏天,天气闷热,窗户就像一台“大空调”,给教室里送冷气。冬天,大雪纷飞,这台“大空调”能给教室带来温暖。这样既节省了能源,又保护了环境。 教室里最新奇的要数课桌和椅子了。桌面就是一块电脑显示屏幕,如果你上课睡觉,课桌就会向你发出警告;如果你坐姿不端正,椅子就会震动,提醒你做好。到时黑板也就该“下岗”了。也许你会问:“老师怎么给我们上课呢?”别担心,讲台承担了这项工作,讲台是一块大电脑屏幕。上课时,老师只需要坐在椅子上,通过大屏幕就可以给我们讲课,这样教室里也不会被粉笔灰污染。 我们做作业用的是激光感应笔,这支笔可以从你学一直用到离开这所学校。老师要是想看谁的作业,只需要在讲台上轻轻一按,就可以把他的作用调出来。教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