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动词论文分类介绍论文

汉语动词论文分类介绍论文

汉语动词论文分类介绍论文
汉语动词论文分类介绍论文

汉语动词论文分类介绍论文

摘要:动词的分类有不同的标准,但不能一味评判某种分类的好坏,因为不同的分类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语言现象。对于相同的语言现象,我们采取不同的语言解释,那就要看哪种理论,言简意赅,更加具有经济性,适用性广。

在漢语语法研究中,动词的分类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吸引着众多语言学者探究。动词是句子的结构联系和语义联系的中心,对于语言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第一部分从宏观的角度切入,分析不同分类类型下,汉语动词的分类情况。第二部分将着重介绍根据时间特征对汉语动词进行分类的相关研究综述。第三部分将简要评价动词的划分并且提出个人见解。

一、不同标准下的动词分类

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历程来看,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大致有以下三种分类。

第一种是单纯从词汇意义上划分,如吕叔湘《语法学习》中,动词分为“有形的活动”的动词、“心理活动”的动词、“非活动的行为”的动词三类。

第二种是单纯从动词语法功能上进行划分,如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中,把动词“按照它出现的环境”分为九类,这里面的“环境”主要是指动词与其他词语的搭配环境。

第三种是从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相结合上划分。

1. 袁毓林《祈使句和动词的类》中,把动词与祈使句结合进行

分析,将动词分为述人动词和非述人动词两大类,而根据述人动词的可控性分析,又可分为可控动词与非可控动词,可控动词根据自主性还可以再细分为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

2. 孔令达《动态助词“过”和动词的类》中,将动词分为四类。

a.反复性动词;

b.心理状态动词;

c.一次性活动动词;

d.表能愿、判断、致使、自身变化以及认知的动词。

3. 以动词“向”(价)为着眼点的分类。语法学中,引入“向”或者“价”的概念,分析一个动词可以支配多少个不同语义角色的名词性成分。

4. 运用“格语法”来研究动词的次范畴。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美国语言学家菲尔墨提出了着重探讨句法结构及语义关系的“格语法”体系。该体系中“格”是指动词与名词间的关系,主要包括经历、客体、施事、工具、时间、方位、结果、来源等。

5. 运用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研究动词的次范畴。上世纪八十年代,语法研究发展迅速,许多国内外语言学家在研究中都注意到要区别句法、语义和语用这三个不同的平面。如马庆株《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一文中,根据动词语义及语法上的特点把动词分为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

6. 根据动词同时间的关系,提取动词的时制义素为分类标准,对动词的时间特征进行研究,进行分类。具体讲述见文章第二部分。

7. 综合动词的多种特性分类,除带宾语的情况以外,还要看动词作兼语句第一个动词;构成存现句;带动量词或时量词;带介词再

带宾语;带“了”“着”“过”;构成动结式;构成动趋势;重叠;动词前加“很”;动词后带补语再带宾语等等情况。

二、时间特征与汉语动词分类

马庆株《时量宾语和动词的类》中,分析了汉语有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的特性,根据这个特性,在分析动词的时相结构时采用以动词带时量宾语时表现的各种句法和语义特点来考察。然后再进一步提取同时制、时态有关的三对([±持续]、[±完成]、[±状态])语义特征作为标准,结果是将有关动词分为“持续”和“非持续”两大类。持续动词中,对能否表示瞬间完成进行归类,又可分为“瞬间完成”和“非瞬间完成”两类。瞬间完成的动词还可以根据是否表示状态再分为“状态”和“非状态”两类。经过这样三次划分我们可以得到四类动词:“死”类是[—持续][ + 完成];“等”类是[+ 持续][—完成];“看”类是[+持续][+ 完成][—状态];“挂”类是[—持续][完成][+ 状态],以此就构建出了一个以时相结构特点为分类标准的动词再分类体系。根据国外关于研究的理论来看,以上分类可以叫动词的情状类型。

邓守信在《汉语动词的时间结构》一文中,首先介绍了Vendler 给自然语言的语境划分的四个类型,即活动(activity),完结(accomplishment),达成(achievement),及状态(state)。他认为,四种语境的划分,认清了态的结构不能仅对动词构词本身的结构做分析,而是要涉及到整个句子。并且从时间结构的角度出发,探讨四种不同的语境在汉语语法中的表现形式,分析出汉语动词本身所含

试论现代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

试论现代汉语词类地划分标准 词类是词地语法性质分类,是现代汉语语法地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划分词类地目地在于说明语句结构和各类词地用法. 现代汉语词类划分标准,向来是一个存在很大争论地议题.因为现 代汉语和其他地语言有所不同,使其分类标准无法确定.下面,我将通 过对不同地现代汉语教材地比较,分析现代汉语词类地划分标 准.b5E2RGbCAP 一、《马氏文通》中词类划分地标准 对于《马氏文通》地词类划分标准,普遍地看法是:以词汇意作为 它地划分标准.可是,《马氏文通》讲字类除了理论上明确提到意义标准外,还隐含着一个句法功能标准.于是,按意义标准分类,则字有定类, 依句子成分标准归类,则字无定类.为了强调这两方面地矛盾,马氏便 提出了“字类假借”说.实际上《马氏文通》所说地假借现象除了少量临时活用之外,主要是一类多功能、多类功能交叉地现象.汉语地词 类是多功能地,它可以出现于多种位置,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因此, 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导致词无定类,如“头发花白”、“衣

服太花”、 “花钱”、“花朵” .马氏试图用“字类假借”来处理这个问题,以至 于至今人们对马氏划分实词地标准说法不一.而事实上,“字类假借” 并不能解决问题,它并不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清晰地词类划分标 准.p1EanqFDPw 二、中山大学中文系大学语言文学自学丛书《现代汉语》中关于词类划分地标准

该书认为划分现代汉语词类地标准大体从三个方面: 词和词地结合关系 .一类词能不能经常跟另一类词相结合 ,这是 有规律地 .这种结合不一定要进入句子 .如名词前面不能加副词 “不”等 ,可加数量词;动词、形容词前面可加副词“不”等 , 而不能加数量词 .这是一种对立 .动词除表心理活动以外一般不 受程度副词“很”等修饰;形容词则绝大多数可受程度副词地 修饰.这也是一种对立 .形容词可直接修饰名词 ,副词则不能 ,这又 是一种对立 .如此等等 ,就是词和词地结合关 系 .DXDiTa9E3d 词在句子中地职能 .哪一类词经常充当哪一类成分 ,也是有规律 地 .如实词一般都能充当句子成分 ,虚词都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 分 .这是一种对立 .又如名词一般不直接充当谓语 <表籍贯、时间 地除外) ,动词和形容词则可以 .副词不能单独充当谓语而形容 词可以.这些对立关系都说明各类词之间是有明显区别 地.RTCrpUDGiT 词地形式和词地形式变化 .所谓词地形式 ,就是一个词本身所具 有地词头、词尾等形态标志 .如名词后缀有“子、儿、头、 者、家、性、法”等 ,动词后缀有“化” .所谓词地形式变 1、 2、 3、

汉语能愿动词研究综述

汉语能愿动词研究综述 【内容摘要】能愿动词也叫助动词,是表示意愿、可能性、情理的一类特殊动词。汉语能愿动词一般放在动词前作状语,表示意愿、可能性以及情理等意义。能愿动词的否定形式具有不对称的特点,否定一个能愿动词要从意义上否定。 【关键词】能愿动词;分类;否定;不对称 一、能愿动词的界定 汉语的能愿动词是在汉语语法界颇受关注的一类词类,也叫“助动词”,是一类表示可能、必要、必然、意愿等意义的动词。马建忠《马氏文通》认为:“凡动字所以记行也,然……有不记行而惟言将动之势者,如‘可’‘得’‘足’‘能’等字,则谓之助动词,以其常助动字为功也。”[1]马氏在这一轮书中提出了助动字(词)这一类,并认为它有“助动词之功。”王力《中国现代语法》使用了后来为语法学界较多使用的另一个名称“能愿”式。[2]吕叔湘则指出:“助动词这个名称是从英语语法引进来的,原文的意思是‘辅助性动词’,那是误会。”[3]他的论述明确了助动词属于动词的词类,是“辅助性的动词”,中心语是动词;而不是“辅助动词的词”,因为辅助动词的词范围比较宽,可以是副词、形容词等等。在这里,本文采用“能愿动词”的名称。 关于能愿动词的语法特征,丁声树、吕叔湘等[4]提出:能愿动词一般可以单独作谓语;能愿动词不能重叠;能愿动词不能带“着”、“了”、“过”;能愿动词不能带体词宾语。朱德熙认为:“能愿动词是真谓宾动词里的一类。”[5]这种真谓宾语“可以是单个的动词或形容词或动词,也可以是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连谓结构或由副词充任修饰语的偏正结构等。”朱德熙先生指出助动词的特点有:只能带谓词宾语,不能带体词宾语;不能重叠;不能带后缀“了”“着”“过”;可以放在“~不~”的格式里;可以单说。黄伯荣、廖序东认为:“能愿动词常在句子里做状语,还可以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不能用在名词前;不能重叠;不能带助词‘着’、‘了’、‘过’;大都能构成‘~不~’和‘不~不’式。”[6]

汉语词性分类及用法

汉语词性分类及用法 汉语(Hànyǔ)又称华语、中国话、中文等~属汉藏语系~至少15亿使用者~是中国、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亦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汉语词性分类及用法~欢迎阅读参考!! 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 (-)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例如: 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 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 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 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 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 (二)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例如: 1 / 28 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 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表示判断:是

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 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 动词的语法特点: 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看——看看想——想想 试——试试讲——讲讲 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 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 2 / 28 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 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2.动词?有?

对外汉语 汉语国际教育 毕业论文—《英汉名词对比》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英汉名词对比 姓名: XXXX 指导教师: XXXXX 院系:文学院 专业:对外汉语 提交日期: XXXX

目录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2) 引言 (3) 1.英汉名词的分类对比 (3) 1.1 英语名词分类 (3) 1.1.1专有名词 (3) 1.1.2普通名词 (3) 1.2 汉语名词分类 (3) 1.2.1 量化名词 (4) 1.2.2 非量化名词 (4) 2.英汉词汇的构成对比 (5) 2.1英语的简单词和汉语的单纯词 (5) 2.2英语名词的派生词和汉语的合成词 (5) 2.3英汉名词的复合词 (6) 2.3.1 英语复合词分类 (6) 2.3.2 汉语复合词分类 (6) 3.英汉名词的语法功能对比 (8) 3.1名词做主语、宾语对比 (8) 3.2名词作状语对比 (8) 3.3名词作谓语对比 (9) 4.英汉名词的性、数、对比 (9) 4.1名词的“数”对比 (9) 4.1.1 汉语的“数” (9) 4.1.2 英语的“数” (9) 4.2名词的“性”对比 (10) 结束语 (10) 注释 (11)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英汉名词对比 XXX 指导老师:XXX (XXXX文学院,XXX,XXXX 2450XX) 摘要:英汉名词的特点基本相同,都是用来表示人物、地点和事物名称的词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体系中,名词都占着非常大的比重。英汉名词虽然特点基本相同,但在具体分类、词汇构成、功能及性、数等方面又存在着许多不同点。如今,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英语国家的汉语学习者越来越多,英汉名词之间的差异对英、汉语学习者的第二语言学习造成很大干扰。本文从英汉语的分类、词汇构成、功能、修饰语及性、数等方面对英汉名词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对比。 关键词:英汉名词;分类;修饰语;功能

汉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汉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 题目 1.形象——文学艺术的共同特征 2.说“朦胧”——对语言艺术的特点的新认识 3.面向生活——当前文艺创作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4.艺术,需要呕心沥血的创造 5.试论文学的不朽魅力 6.化丑为美——典型化在塑造反面形象上的魔力 7.试论美学与文艺学的关系 8.试论艺术创作中“形似”与“神似”的辩证关系 9.试论人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 10.论《诗经》中的爱情诗 11.论《离骚》抒情主人公的悲剧形象 12.论《韩非子》寓言的艺术成就 13.试论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4. 苏轼诗歌的理趣 15.辛弃疾词的爱国主义精神 16.《西厢记》的语言特色 17.《三国演义》和三国戏 18.论《青春之歌》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 19.《创业史》的艺术特色再分析 20.论《百合花》的艺术风格 21.论苏叔阳的欢剧创作 22.席勒《阴谋与爱情》人物形象分析 23.论浪漫主义思潮的思想根源 24.《母亲》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25.古汉字形义释与文献阅读 26. 古今义异词概析 27.茅盾《子夜》的修辞特色 28.巴金锤炼词句举要

29.论《诗经》比兴手法的运用 30.从《诗经》到《楚辞》 31.曹植诗歌形象的象征性 32.三曹的诗风比较 33.论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内涵 34.论杜甫诗歌的人民性 35.论茅盾《虹》中主人公的形象 36.论巴金《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 37.论余华小说创作的演变发展 38.《十八岁出门远行》的新解 39.《计三观卖血记》中的“血”的释义 40.《在细雨中呼喊》“成长的烦恼” 41.《活着》体现的生命意义 42.毕飞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43.论“玉篇三章”中女性命运的根源 44.论鲁迅的《药》中血的含义 45.《在酒楼上》的诗学解读 46.鲁迅的《野草》中各篇章解析 47.“水”与沈从文的文学创作 48.沈从文作品的风俗描写 49.《呼兰河传》的叙述人称论析 50.论《呼兰河传》中的叙述情调 51.试论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

现代汉语词类划分标准评述

现代汉语词类划分标准研究评述 赵中兴 摘要:词类的划分一直是汉语语法界的老大难问题。本文评述了汉语语法研究史上几种较有影响的划分标准,并提出了笔者自己的一些观点,希望对汉语词类的划分有所裨益。 关键词:词类;划分标准;词汇·语法范畴;语类 一、引言 现代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最初是受西方语言学中词类划分的影响。西方印欧语中具有十分丰富的形态变化以此来表达语法意义,但汉语表达语法意义主要是通过语序和虚词,形态划分的标准并不适合汉语词类的划分,因而需要根据汉语本身的特点进行词类划分。马建忠先生《马氏文通》的问世,标志着汉语语法体系的初步建立。自此以后,人们对汉语语法一项重要内容的词类问题,尤其是词类划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研究就从未停止过。我们希望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述评,能发现一些有用的价值,推动汉语词类的研究,为汉语词类划分尽绵薄之力。 二、各词类划分标准评叙 由于每位研究者观察和研究词类划分标准的角度和采用的方法不尽不同,关于划分的标准莫衷一是,难以达成共识。自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到朱德熙的《语法讲义》再到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此期间内关于词类划分的标准多种多样。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几种有重要影响的划分标准,主要有意义标准、形态标准、句法功能标准、功能标准、分布标准、词汇·语法范畴标准、综合标准。下面就各标准作简要介绍及诠释,并在前人的基础之上,提出我们自己的拙见,希望能对汉语词类的划分有所帮助。 (一)意义标准 即依据意义(概念)标准划分词类,是传统语法理论指导下关于词类划分的标准。这个标准在我国语法界曾产生过重大影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王力的《中国语法理论》、《中国现代语法》和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语文学习》。 意义标准最早可追溯到马建忠的《马氏文通》:“义不同而其类亦别焉,故字类者,其义焉耳。”① 例如,他认为“凡实字以名一切事物者,曰名字,省曰名。”② 王力的《中国语法理论》说:“至于中国的词呢,它们完全没有词类的标记,正好咱们纯然从概念的范畴分类,不受形式的约束。”③ 吕叔湘的《语文学习》则说:“中国话里的词没有词形变化,划分词类主要凭词的意义和词与词之间的关系。”④ 意义标准的优点是:比较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和思维方式。吕叔湘曾说:假如有人说出一些词来问咱们,哪些是名词,哪些是动词,咱们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是想到它能不能用在这个格式的这个位置上,那个格式的那个位置上,前头能加哪些字,后头能加哪些字,等 ①马建忠:《马氏文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23页。 ②马建忠:《马氏文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20页。 ③王力:《中国语法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51年版上册,第33页。 ④吕叔湘:《语法学习》,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3年版,第4页。

汉语程度副词研究综述

┊┊ ┊┊┊┊┊┊┊┊┊┊┊装┊┊┊┊┊订┊┊┊┊┊线┊┊┊┊┊┊┊┊┊┊┊┊┊ 第1章绪论 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类副词。虽然各家在副词小类的划分上有不同的看法,但都承认存在程度副词这一类,可见它在整个副词大类中地位稳固。如王力把程度副词分为绝对程度副词和相对程度副词两类,并直接阐述了“凡有所比较者,叫做相对程度副词”、“无所比较,但泛言程度者,叫绝对程度副词”两大定义,后续学者根据王力先生所给出的依据,在语言教学等方面不断的探索进取;朱德熙先生也曾在《语法讲义》(2002)中,根据程度副词的特性,在程度副词的语法应用上给出了一定的依据和理论,为后世的语法教学的实践中铺垫道路。以上的种种迹象都向我们表明,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期,汉语研究的迅速发展,汉语中程度副词的研究早已成为语法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并且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各家的研究主要以语法和语义比较等几个方面而展开的。 1.1程度副词的范围研究 汉语中的程度副词数量并不多。但是在各语法著作中涉及到的程度副词数量各不相同:如丁声树等所著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列举了16个程度副词,朱德熙的《语法讲义》则列举出17个,刘月华等编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中常用的程度副词就有27个,这些都是少数的;在著作中列举程度副词数量多的著作也有不少,如夏齐富在《程度副词分类试探》中就列举出65个,张谊生在《现代汉语副词研究》中列出了89个,所列举的程度副词迄今为止最多的要数张谊生在《现代汉语副词研究》一书中所统计得出的。这样的论著繁多,在此也不一一列举了,但是有一点相同的就是,在各著作所提出的程度副词中,都有“很、最、更、太、比较、”等这几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这些词不会出现在究竟属不属于程度副词之类的问题上,但在夏齐富的文章所提出的“才、竭力、甚至于”等词,是否属于程度副词,我们深表疑惑。夏文认为“‘程度’这个概念是个容量不小的概念,还涉及时间的长短、范围的大小、数量的多少、语气的强弱等等。”[1]如果按照这样的说法,程度副词的数量将数不胜数,通常意义上的范围副词、语气副词等都要包括在程度副词的里面,而且“程度”所指的范围将宽到难以想象的地步。其实程度副词所说的“程度”指的是语言学中最重要的三大语义范畴之一。名词具有空间性,动词具有时间性,程度性则是形容词的本质特征。因此“程度”是专就形容词而言的。语法里的程度副词是形容词量性特征的标记,必须具备修饰形容词的基本句法功能。夏文用例中那些只能修饰动词或动词短语而不能修饰形容词的“竭力、甚至于”等词,根本不具备程度副词的资格。至于“眉毛拧得好像

最新中文动词大全教学内容

中文动词大全 一、基本解释: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在、变化的词,如‘走、笑、有、在、看、写、飞、落、保护、开始、起来、上去’。 二、动词的分类: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例如: 表示动作行为:说、看、走、听、跑、唱、喝、敲、坐、吆喝、盯、踢、闻、摸、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 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存在、消灭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觉的、思考 表示判断:是、为、乃 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宁可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 表示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 三、动词的语法特点: 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看——看看想——想想试——试试讲——讲讲 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 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 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2.动词“有” “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例如: 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对) 李光有在吗?(错)李光在吗?/李光在不在?(对) 李老师有教过你吗?(错)李老师教过你吗?/李老师曾经教过你吗?(对) 有受伤吗?(错)受伤没有?(对) 3.助动词 助动词是指动词中能放在“不X不”(不敢不)格式里的词。助动词可以作谓语,如“这样做可以不可以”、“完全可以”。但它们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例如“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春天到了,天气[应该] 暖和了”。 4.趋向动词

最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论文题目

第一部分 1新疆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赴中亚汉语教学情况调查与分析———(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2案例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言类课程中的应用———(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3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实践体系的构建———(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4论汉语国际教育古代汉语课程师资素质培养———(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5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代汉语教学改革初探———(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6.汉语儿化研究与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7.汉语变调研究与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8.构词法与对外汉语合成词教学———(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9.汉语新兴词缀(“X族”等)的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10.网络新词语的特点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11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新疆高校中亚汉语国际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12吉林省高等院校汉语国际教育现状研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文学教学重点及改革———(汉语国际教育题目)14“三型一化”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15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差异———(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15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情况调查研究———(汉语国

际教育题目) 16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课堂控制性管理能力的培养———(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17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启示———(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18语伴模式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19浅谈汉语国际教育推广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20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男女比例对男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第二部分 1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让汉语热透全球———(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2试论汉语国际教育课堂中的认同感———(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定位问题之我见———(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4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人才建设探究———(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5.汉语构式的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6.汉语话语标记的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7.手机短信的对外汉语教学与应用———(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8.博客(微博)的对外汉语教学与应用———(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9.象形字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地位及教学方法———(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10.汉字偏旁的表意与表音分析及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11浅谈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教学———(汉语国际教育题目)

中文专业毕业论文 汉语确数词的系统构成、使用特点和历史演进

汉语确数词的系统构成、使用特点和历史演进 0.1 一种语言的数词首先可分为两大类:表数数词(基数词)和表序数词(序数词)。在表数数词中,有的是陈述数目多少的,即述数词,如:三、十五、三分之一、四十多万、五倍等等;有的是询问数目多少的,即问数词,如:几、几何、多少等。一种语言的数词系统可以说就是述数词系统,述数词的情况基本代表和反映着一种语言的称数语法1。 0.2 述数词主要由表确数的基本数词、复合数词和表概数的词构成。本文以现有对于汉语数词的历时研究和共时研究为基础,探讨汉语述数词的系统构成、使用特点和历史演变。限于篇幅,本文只讨论确数。 一基本数词的系统构成、使用特点和历史演进 1.0 基本数词是能单独称数又能相互组合(或与其他词组合)表更大数字的数词单纯词。从内部组合看,基本数词是由系数词和位数词构成的系统,并且这种构成古今具有较大的一致性。但是在数词充当数词构词成分和与其他词组合方面,由于使用范围和被描写对象的不同,从古代起就产生了一些词语变体和书写变体,这些变体及使用的情况古今都有不少差异。 1.1 系数词 系数词是表个位数和充当系数的基本数词。单纯的系数词从古至今都只有9个:一、二、 三、四、五、六、七、八、九。 1.1.1 充当构词成分 系数词充当构词成分是与其他数词一起构成一个复合数词。其组合有三种情况,古今亦然。 1.1.1.1 和十、百、千、万等组合构成偏正式的复合数词,充当修饰语。例如: 三十四百五千八万(参看2.1系位构造) 1.1.1.2 和偏正复合词组成并列式复合词,在其后充当零数。例如: 十五二百三四千六(参看2.2整零构造) 1.1.1.3 相互组合构成概数。例如: 三五(人)七八(天)十二三(年) 1.1.2 作为独立的词系数词从古到今都能作为一个词使用。作为独立的词使用有两个特点:(1)单独表达一个数。如:“二”表1+1,“三”表2+1,“四”表3+1,等等;(2)和非数词组合。和非数词组合时,从古至今,常见的功能是作修饰语。如: 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尚书·吕刑) 1王力先生说:“世界各族的称数法并不相同:例如咱们所谓‘一万’,英法等语却称为‘十千’;咱们所谓的‘八十’,法国人却称为‘四个二十’;咱们所谓‘七’,柬埔寨人却称为‘五二’”,“中国人的称数法,乃中国语法的一个主要部分”。(王力:《中国现代语法》,商务印书馆1985新1版,235)

汉语的词类划分

汉语的词类划分

汉语的词类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等类;虚词可此分成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语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经常用作状语、补语,等等。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动词或名词,形容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等。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名词用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

1、名词活用为动词: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例:晋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 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名词用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邻之厚,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厚、薄皆为形容词,在这解释为变雄厚、变薄弱,做动词用 3、数量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例①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 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

胡_黄_张三套_现代汉语_教材词类划分标准的比较

青年文学家 胡、黄、张三套《现代汉语》教材词类划分标准的比较 向 梅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16 摘 要:词类是现代汉语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尚未得出明确结论的一大问题,因此现代汉语教材词类部分的编写应当受到重视。本文就胡裕树主编的《现代 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以及张斌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这三套高校现代 汉语教学中使用范围最广、频率最高的教材中的词类划分的标准进行对比研究。旨在为日后的现 代汉语课堂教学和教材编写以及词类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现代汉语 词类划分 标准 句法功能 语法特征 作者简介:向梅(1987-),女,四川西昌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2009级研究生,从事语言学及应用于言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1-0146-01 引 论 “现代汉语”是高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是讲授现代汉语知识,培养语言技能的工具课。现代汉语教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当前在各高校中使用范围最广、频率最高的有以下三套教材:一九六二年成书的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以下简称胡版),一九九一年成书出版的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以下简称黄、廖版)及二零零七年成书出版的张斌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以下简称张版)。词类教学是现代汉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因此现代汉语教材词类部分的编写应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上述三套经典教材在词类划分部分编写的对比研究,展示三套教材间的异同并就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作一些探讨。意在为日后的现代汉语课堂教学和教材编写以及词类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一、词类划分标准比较 不同的分类标准必然会导致划分结果的差异。张斌和胡裕树两种版本的《现代汉语》教材在划分词类时的基本依据都是“词的语法功能”。而黄伯荣和廖序东版的《现代汉语》教材却提出了三大标准:①语法功能;②形态;③意义。其中语法功能是最主要的分类标准,形态和意义只能作分类的参考标准。只有在判定某些词的归类,用功能标准不足以显示其特点时,才必须考虑形态和意义。由此可见,黄、廖版的教材在划分标准上不仅考虑了功能同时还涉及了形态和意义。这样对于词类划分不仅能有更充分的依据,同时也是建立在汉语自身的特点上的分类依据。首先从形态来看,汉语不是没有自己的形态,而只是缺乏形态。正如张版教材在词类划分末尾提到的“当然,词的重叠、粘附能力,甚至形态特征也可以作为划分汉语词类的标准,但只能作为辅助性的参考标准。”①而教材涉及“重叠”的语法特征的描述又是从形态上来分析词类的。其次,黄、廖版教材中所谈的意义指的也是语法意义而非词汇意义,这项标准对于具有相似功能又无明显语法功能差异或还没有考察出其根本的语法功能时所做出的分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当我们要分析一个词应属于哪个词类时,事实上,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这个词的意义。此外,各教材中对于具体词类的定义也多是从意义角度给出的。如“名词是人或事物和时地的名称。”②“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③ 二、词类划分标准分析 朱德熙先生认为划分词类的时候,只能根据功能(词和词的结合能力),不能根据形态和意义。在《语法答问》中,他毫不留情地一口否认将意义作为划分汉语词类的标准之一。只是“语法性质相同的词,意义上往往有共通之处。”④“只有在确定词的同一性问题时,才牵涉到意义。”⑤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语法意义不能作为次要的参考标准呢?正如陆俭明先生所说,三项标准都可以使用“三条标准三者是相互关联的,不是互相排斥的。实际上,词的语法功能是词的语法意义的一种外在表现,而词的形态又是词的语法功能的外在表现形式。在给词具体分类的过程中,其分类根据可以从上面这三方面去提取”。⑥只是由于现代汉语自身特点限制了形态和意义标准的应用,所以在词类划分时不得不依赖语法功能。可是事实证明,无论是只以句法功能为分类标准还是兼用三条标准来划分词类,都不能完全解决汉语词类划分的问题。 早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文里,吕叔湘先生就对理想的词类划分标准给出了一个明确的说明。可是到目前为止,现代汉语研究中仍没有能够找到这样单一的“对内有普遍性,对外有排他性”的划分标准。因此多重标准的使用未免会出现词类划分时,有的词是不一定具有这类词的所有语法特征的,反而是那些不属于这类词的词却可能又出现这样的特征。北大学者袁毓林先生在其《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一文中,运用范畴理论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词类划分时本该建立起“特征范畴”即划分出来的每一个成员都具有相同的特征且彼此间地位平等。然而正是由于我们还没找到那样的分类标准,就不得不建立起“原型范畴”,其成员所具有的特征不同,就出现了“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的差别。 总的说来,三大教材在划分词类上虽然存在一定分歧,这些差异正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尚未得出定论的问题的体现。它们的存在,一方面说明了汉语作为一种意合语言的特征,即词类划分中“中间模糊地带”的存在,难于“一刀切”。另一方面又向我们提出了一个要求,即在语法研究中,对于现代汉语词类划分标准的确立仍旧是未来长期需要我们努力探寻的一大问题。特别是随着计算机辅助语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有可能通过对汉语词进行逐一描写刻画来总结其词类,而不是根据一些典型的词的特点来划定标准,如果不去实实在在地考察汉语词的使用情况,无疑只是纸上谈兵,那么永远都会有“例外”和“中间两可的地带”的存在。当我们一致否认直接以意义为标准类划分词类,同时,使用句法功能也不能很好解决汉语词类划分时,我们是否应在目前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换个角度来研究词类呢?这样或许能够找到更好的划分词类的方法。那么到那时,各小类之间就少了那些“模糊地带”。 注释: 1、张斌主编,《新编现代汉语》,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一版,第288页。 2、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第4版,第8页。 3、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第4版,第9页。 4、朱德熙著,《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1985年7月第1版,第11页。 5、朱德熙著,《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1985年7月第1版,第13页。 6、陆俭明著,《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第3版,第35页。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第3版。 2.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第4版。 146

[原创]汉语动词的分类和其语法功能

[原创]汉语动词的分类和其语法功能汉语动词的分类和其语法功能 2.1 汉语动词的分类 动词定义: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存在、心理活动或发展变化的词,能带宾语,一般不受程度副词修饰,主要充当句子的谓语。动词的语义具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特征的动词往往就有不同的功能。例如: ~ 小李 II 睡了。(充当谓语) ~小李 II 已经睡了。(充当谓语中心) 动词的分类例子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指表示动作或行为的动词,具备动词的主要语跳、看、听、画、写、走、研究、买法特征,是典型的动词。 心理动词爱、恨、憎、讨厌、妒忌、 ~心理动词是表示人物心理活动的动词。失望、思念、感到、觉得、以为能愿动词表示可能:能、能够、会、可可能 ~能愿动词,也叫“助动词”,是表示可能、必要、必然、表示意愿:愿意、乐意、情愿肯、想意愿、估价等意义的动词。要、要想、敢于 ~能愿动词主要用在动词和形容词前面作状语,不能直接表示必要:应、应该、应当、得(dei)、带体词性宾语。该、当、须得 ~能愿动词可以单独回答问题,但不能重叠,不能带动态表示估价:值得、便于、难于助词,但有些能愿动词可以用在“不,不”和“,不,” 的格式中。 判断动词是 ~判断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主要作用是对事物加以判断 或说明。 ~判断动词后面带体词性宾语,构成述宾短语。

趋向动词单音节趋向动词:上、下、进、出、 ~是表示动作行为趋向的动词。过、开、起、回、来 ~趋向动词既可以单独作谓语(谓语中心),也经常用在多音节趋向动词:上来、下来、进来、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表示动作的趋向出来、过来、回来、下去、进去、出 去 使令动词使、令、叫、请、让、教派、 ~使令动词是表示命令或请求的动词。催、逼、求、托、命令、吩咐、鼓励、 动员、组织号召表示存在、发展和变化的有、没、在、变、停、蹲、 发展、开始、继续、消失 2.2 汉语动词的语法功能 动词语法功能说明例子词形变化大多数动词可以重叠。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 有AA式。第二个音节读轻音。想想、说说、看看 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主要有ABAB式。第二、 第四个音节都读轻声。研究研究、学习学习、 这两种重叠,带有“尝试”的意味。表示动作 的时间短,程度比较轻微。检讨检讨多数动词能够带宾多数的动词是充当句子的谓语或谓语中心,在1.弟弟II 在学习国语语法。语及物动词后面加上宾语,称为粘宾动词(例子 1),也可以不带宾语(例子2)。不及物动词2( 属于大家。 就不能带宾语(例子3)。 3. 这部戏我看过了。

对外汉语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500个)

对外汉语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500个)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音教学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原则与方法 ★汉语语音声母特点研究与对汉语教学研究 ★汉语语音韵母特点研究与对汉语教学研究 ★汉语语音声调特点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论对外汉语声调教学 ★外国留学生语音偏误分析 ★专业待写论纹请加Q扣一五六六贰零伍 ★初级阶段留学生语音习得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新词语研究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词语的特点研究及在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词的色彩意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留学生使用汉语惯用语的偏误分析及对策 ★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字”本位理论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中高级阶段留学生词汇习得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及研究述评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原则与方法 ★汉语被动句式研究及在对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汉语存现句研究及在对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汉语“是”字句研究及在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对外汉语中“被”字句教学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综观 ★语义指向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序教学 ★韩国留学生“了”学习得的中介语分析 ★日本留学生“了”学习得的中介语分析 ★现代汉语“了”字句学习偏误分析及对策 ★对外汉语教学中“是”字句偏误研究 ★否定副词“别”“不”使用上的差异及其偏误分析★结合“有”字句的特点分析“有”字句使用中的偏误★“差点儿(没)VP”格式意义及其对外汉语教学设想★“V+介+NP”与“介+NP+V”结构中介词的语法特征★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原则与方法 ★从汉字构件角度谈汉字教学 ★汉字的结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 ★从汉字的理据性对对外汉字教学 ★浅谈汉字性质与对外汉字教学

对外汉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

对外汉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354个)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音教学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原则与方法 ★汉语语音声母特点研究与对汉语教学研究 ★汉语语音韵母特点研究与对汉语教学研究 ★汉语语音声调特点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论对外汉语声调教学 ★外国留学生语音偏误分析 ★专业待写论纹请加Q扣一五六六贰零伍 ★初级阶段留学生语音习得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新词语研究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词语的特点研究及在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词的色彩意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留学生使用汉语惯用语的偏误分析及对策 ★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字”本位理论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中高级阶段留学生词汇习得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及研究述评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原则与方法 ★汉语被动句式研究及在对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汉语存现句研究及在对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汉语“是”字句研究及在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对外汉语中“被”字句教学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综观 ★语义指向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序教学 ★韩国留学生“了”学习得的中介语分析 ★日本留学生“了”学习得的中介语分析 ★现代汉语“了”字句学习偏误分析及对策 ★对外汉语教学中“是”字句偏误研究 ★否定副词“别”“不”使用上的差异及其偏误分析 ★结合“有”字句的特点分析“有”字句使用中的偏误 ★“差点儿(没)VP”格式意义及其对外汉语教学设想★“V+介+NP”与“介+NP+V”结构中介词的语法特征★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原则与方法 ★从汉字构件角度谈汉字教学 ★汉字的结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 ★从汉字的理据性对对外汉字教学 ★浅谈汉字性质与对外汉字教学

汉语的词类划分

汉语的词类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等类;虚词可此分成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语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经常用作状语、补语,等等。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动词或名词,形容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等。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名词用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

1、名词活用为动词: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例:晋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 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名词用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邻之厚,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厚、薄皆为形容词,在这解释为变雄厚、变薄弱,做动词用 3、数量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例①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 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

古汉语中“莫”的词性研究综述

古汉语中“莫”的词性研究综述 近五十年来,关于“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词性及由此而来的 区分标准问题上。在词性上,提出的观点有名词说、代词说、副词说、动词说、兼类说等,而学者们的争论主要是集中于代词、动词、副词三方面,显然人们对“莫”的词性的认识很不一致。 (一)“名词”说1 有较少的学者提及,但确是也是属于“莫”字词性方面的阐释。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墟甲骨文中“莫”用作时间名词。“莫”最初是“暮”的本字, 在甲骨文中,上边是草,下边也是草, 中间是太阳, 表示太阳落入草中, 天近黄昏2。据许慎《说文解字》:“莫,日且冥也, 从日在草中。”3马如森《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解释说: “莫”字从草, 从林, 从日,象意字。字像日落在草丛中,古暮字。本义是 初晚,时间名词4,并举例如下: (1)“……其莫不冓雨。”———《殷契粹编 695》 (2)“贞: 妣庚岁唯莫酒先日。”———《甲骨文合集 23326》 例(1) 中“莫”是初晚的意思;例( 2) 中“莫”是傍晚的意思。 其中,“莫”也就是我们今天所写的“暮”的本字。“莫”的这个 本意在文献中极少使用, 所以并不存在分歧。 (二)“代词”说 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将“莫”归为指示代词中的“约指” 一类[5],杨树达先生在其著作《词诠》中将其定为“无指代词”[6] ,其后王力[7杨伯峻 [8 薛儒章[9其后的学术界多数采用此 种说法 ,有的又将其改称为“无定代词”,在现今一些通行的古代 汉语教材中 ,在介绍“莫”的时候, 都将其称为“无定代词”,这也 是当今学术界的主流观点。 多说学者从语法功能上来考察“莫”是“否定性的无定代词”10,这种观点从三方面进行解释, 一是代词,二是无定,三是否定性。 首先,“莫”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主语又具有指代作用,这符合代词的 语法特点。其次 ,所谓的“无定”是指它所指代的对象不确定 ,可

现代汉语的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两类12种词性。一类是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一类是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实词 一.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如“黄瓜、猪、马、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二.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

“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四.数词 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五.量词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