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必记知识点归纳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必记知识点归纳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必记知识点归纳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必记知识点归纳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必记知识点归纳

1、DNA重组技术,实现这一精确的操作过程至少需要三种工具,即准确切割DNA的“分

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将DNA片断再连接起来的“分子缝合针”

——DNA连接酶、将体外重组好的DNA导入受体细胞的“运输工具”——运载体。2、限制酶: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

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形成黏性末端和平末端两种。

3、DNA连接酶:根据酶的来源不同分为两类:E.coliDNA连接酶、T4DNA连接酶。二者

都是将双连DNA片段“缝合”起来,恢复被限制酶切开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4、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

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5、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

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6、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实施基因工程的第二步,也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其目的是:是目

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并表达和发挥作用。其组成是: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鉴定受体细胞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便于筛选)。

7、受体细胞有植物、动物、微生物之分。

8、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是否可以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只有通过检测与鉴定才能知道。这是基因工程的第四步工作。

9、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农杆菌转化法、花粉管通道法、基因枪法。

10、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的方法:显微注射技术。

11、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用CaCl2处理,增大细胞壁的通透性。

12、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插入到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是否转录出mRNA的方法:DNA分子

杂交技术(用目的基因做探针,如果显示出杂交带则成功)。

13、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的方法:抗原——抗体杂交。

14、除了分子检测外,有时还需要进行个体水平的鉴定,方法是:抗虫或抗病的接种实验。

15、目的基因的获取:从已有物种中直接分离,也可以人工合成。

16、目的基因:主要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也可以是一些具有调控作用的因子。

17、PCR是聚合酶链式反应的缩写,是一种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断的核酸合成技术。

其原理是:DNA双连复制的原理。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两种)。过程是:高温变性、低温复性、中温延伸。

18、植物基因工程硕果累累:抗虫转基因植物,抗病转基因植物,抗逆转基因植物,利用转

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

19、动物基因工程前景广阔:用于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用于改善畜产品的品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用转基因动物做器官移植的供体,基因工程药品异军突起。

20、基因治疗:是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

疾病的目的。这是治疗遗传病的最有效的手段。其中效果比较可靠的是体外基因治疗。

21、基因工程在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的结构规

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的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22、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

的氨基酸序列→找出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

23、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也就是

说,每个生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的特点。

24、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基础)、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25、细胞脱分化:就是让已经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成

未分化细胞的过程。创伤和外源激素可以使外植体细胞的合成代谢加强,不断分裂增殖形成愈伤组织。

26、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在无菌和人工控制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

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与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植株。

27、植物体细胞杂交就是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

细胞培养成新的植物体的技术。

28、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微繁、作物脱毒、制造人工种子)、作

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体细胞诱变育种等)、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人参细胞发酵罐生产人参皂苷)。

29、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有:动物细胞培养(基础)、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核

移植、生产单克隆抗体等。

30、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胰蛋白酶或胶

原蛋白酶),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31、动物细胞培养时制备的细胞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贴附在瓶壁,要求培养瓶或培养皿

的内表面光滑、无毒、易于贴附。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

32、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无菌、无毒的环境;营养与体内基本相同;适宜的温度和pH;

气体环境(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维持培养液的pH,通常采用培养皿或松盖培养瓶,将其置于95%的空气加5%的CO2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33、动物核移植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

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

34、哺乳动物核移植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体细胞核移植。

35、体细胞核移植的应用前景:转基因克隆动物可以促进优良畜群繁育;保护濒危物种;作

为生物反应器生产医用蛋白;作为异种移植的供体;核移植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成相应的组织器官用于器官移植。

36、动物细胞融合也称为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

37、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物理方法(离心、振动、电刺激)、化学方法(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

38、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骨髓瘤细胞和已免疫的小鼠脾脏中的B淋巴细胞融合,再用特定

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只有融合的杂种细胞才能生长,这种杂交细胞的特点是: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对上述经选择性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最后,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进行大规模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这样,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就可以提取大量的单克隆抗体了。

39、单克隆抗体的优点: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以大量制备。

40、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作为诊断试剂(在诊断的应用上具有准确、高效、快速、简易的优

点。)、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制成“生物导弹”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导向作用,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在原位杀死癌细胞,这样既不损伤正常细胞,又减少了用药剂量。)

41、精子的发生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位于曲细精管管壁的精原细胞先分裂为

两个细胞,然后继续数次有丝分裂产生多个初级精母细胞;第二阶段,初级精母细胞连续两次分裂;第三阶段,圆形的精子细胞变形成精子,其中细胞核变为精子头部,高尔基体发育为头部的顶体,中心体演变为精子的尾,线粒体聚集在尾的基部形成线粒体鞘膜。

42、受精:是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合子的过程。包括受精前的准备阶段和受精阶段:准备阶

段1——精子获能,准备阶段2——卵子的准备,受精阶段主要包括:精子穿越放射冠和透明带,进入卵黄膜,原核形成和配子结合(受精过程中,首先发生顶体反应;在精子触及卵黄膜的瞬间,发生透明带反应,这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障;精子入卵后,发生卵黄膜封闭作用,这是防治多精入卵的第二道屏障。)

43、一个卵泡成熟一个卵子;排卵:是指卵子从卵泡中排出;刚排出的卵子尚未完全成熟,

需要在输卵管内进一步成熟直到M。中期才能与精子在输卵管内结合完成受精。

卵子是否受精的标志:在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观察到两个极体时。

44、胚胎的发育:卵裂期、桑椹胚、囊胚、原肠胚、组织器官形成。

45、胚胎工程技术: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是最后一道工序)、胚胎分割移

植、胚胎干细胞。

46、体外受精:主要包括: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精子的采集和获能、受精

47、胚胎移植实际上是生产胚胎的供体和孕育胚胎的受体共同繁殖后代的过程,优势是可以

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大大缩短了供体本身的繁育周期,是良种畜群迅速扩大。

48、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供体与受体相同的生理变化;胚胎在早期母体中处于游离状态;

子宫不对外来胚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胚胎遗传性状不受受体任何影响。

49、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对供体和受体的选择和处理(同期发情处理,超数排卵处理)、配种或进行人工授精、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进行胚胎移植。

50、胚胎分割:是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2、4或8等份等,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的技术。

51、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是由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

形态上: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体外培养时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应用价值:ES细胞可以用于治疗人类的某些顽症(老年痴呆、帕金森)、体外定向诱导分化培育出人造组织器官,解决临床供体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的问题。

52、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53、面对转基因技术的利弊,正确的做法: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

54、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中国政府对克隆技术的态度:禁止生殖性克隆人,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

55、设计试管婴儿:植入前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

56、生物武器种类: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特点:传染性强、污染面广。

核舟记知识点整理

核舟记 一、词译:为宫室(为:雕刻)罔不因势象形(罔不:无不;因:顺着;象:雕刻)尝贻余核舟一。(尝:曾经。) (贻: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零数高可二黍许。(可:大约。)启窗而观(启:打开)石青糁之。((糁:名词用作动词,涂上。)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其两膝相比者(比:靠近)佛印绝类弥勒(绝:极;类:像)矫首昂视(矫:举)神情与苏、黄不属(不属:不相类似)诎右臂支船(诎:周“屈”,弯曲)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倚:靠着;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若听茶声然(若:好像;然:......的样子)钩画了了(了了:清楚明白)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竟然;盈:满)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挑选)技亦灵怪矣哉(灵怪:神奇) 二、句译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刻成的船,刻的原来是苏轼乘船游赤壁。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长,大约有两颗黄米粒那么高。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两腮长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书画卷下面的衣褶里面。 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左手倚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叫的样子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那个人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的样子。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字迹细得像蚊子脚,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挑选了一个又长又窄的桃核刻制的 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三、问答 1.《核舟记》说明顺序:船舱——船头——船尾——船背的空间顺序。先写核舟的中部(船体),核舟的中部是核舟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决定核舟外观的部分。作者从核舟中部写起,可以使读者先获得对核舟的总体印象。 2.雕刻者高超的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材料之微小:“长约八分有奇”“桃核修狭者为之”;(2)雕刻之精巧:“旁开小窗” “启窗而观”;(3)人物情态之生动:“船头坐三人……”“楫左右舟子各一人……”;(4)文字之精细:“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2.写舟的正面却不是按照“船头——船尾”这样的顺序写,而是将船头和中间部分的顺次加以颠倒。为什么要这样写? 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竟然可以关闭,由此说起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像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如果按正常顺序先写船头次写船舱,就不会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至于最后写船尾,那两个舟子显然是用来烘托船头的三位游者的。 3.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文中哪句话赞叹了雕刻技艺的高超? 雕刻者技艺的高超“嘻,技亦灵怪矣哉” 4.“闭’字和“启”字相应,一启一闭说明了什么? 写出了介绍的顺序:由舟外到舟内再由舟内到舟外,引导读者仔细观看,并由此引出窗上的文字。 5.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作者真切地描述它们,足以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 6.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 因为这样写符合核舟的主题,苏东坡是“泛舟”的主角。 7.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8.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9.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左手抚鲁直背”一个动作和“右手指卷,如有所语”的神态看出来。 10.从对佛印的神情描写中,可以看出佛印放浪形骸、超脱尘世、豁达开朗的性格特点。 11.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嘻,技亦灵怪矣哉

2020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精选)

2020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精选)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文学常识及名段名句 文学常识: ①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 ②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浙江富阳人。1922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颓废色彩。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自成一家。 ③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名段名句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学习作者运用的比喻、排比

和通感的修辞手法,并学习合理安排描写顺序。平时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秋天,无论是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学会使用“文眼”,总领全文。) (3)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学会使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要描写的事物。) (4)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描写景物要细致,要有自己的主观感受。)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字词、成语 字词:沉闷、梦幻、嫦娥、诞生、落伍、翌年、酝酿、苛刻、横亘、辉煌、蓊蓊郁郁、弥望、袅娜、羞涩、渺茫

《醉翁亭记》复习知识点1解析

《醉翁亭记》知识汇总 一、文学常识: 作者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是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著名的散文家,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 二、按课文原句填空: 1、醉翁名号的由来:。 2、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 3、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 4、点出太守之乐,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 5、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千古名句是:。

三、解释词语: (一)一词多义: 乐:①不知太守之乐其乐:(第一个乐)以……为乐:(第二个乐)乐趣 ②山水之乐: 乐趣 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快乐 归:①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 ②云归而岩穴暝: 聚拢 谓:①太守自谓也:称呼 ②太守谓谁?:是

(二)重点词语: 1. 环滁: 2. 皆: 3. 林壑: 4. 尤: 5. 蔚然: 6. 深秀: 7.山: 8. 峰回路转: 9. 翼然: 10. 临于泉上:11. 作: 12 名: 13 谓: 14. 辄: 15. 号: 16. 意: 17. 得: 18 寓: 19. 开: 20. 云归:21. 芳: 22 佳木: 23. 秀: 24四时: 25 负: 26 伛偻: 27 提携: 28山肴: 29 野蔌: 30.杂然: 31陈: 32. 酣: 33 觥: 34.苍颜: 35. 颓然: 36阴翳:翳: 37鸣声上下:上下: 38乐其乐:第一个乐,第二个乐, 39谓:

四、翻译句子: 1、环滁皆山也。——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 2、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山谷格外秀 美,远远望过去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3、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沿着山路走六七里路,渐渐听到潺潺 的水声,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4、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个亭子四角翘起,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5、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建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一个叫智仙的和尚。 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给亭子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7、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太守和客人到这里饮酒,喝 不了多少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最大的,所以自己取名号叫醉翁。

醉翁亭记-知识点整理

醉翁亭记知识点整理 一、段落大意与内容主旨: (一)全文四个自然段。 第一段,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形势,以及命名的经过,解释“醉翁”的含义,表现作者寄情山水寻找乐趣的心情。 第二段,写亭外山间景物的美丽可爱,山中早晚以及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千变万化,美妙无比,使人感到乐趣无穷。 第三段,写滁州人的游乐和作者同宾客游宴的欢乐情景,表现作者寄情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的欢快心情。 第四段,写作者游醉回归和愉快心情,进一步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同时交代归来后写了这篇《醉翁亭记》。 (二)内容主旨: & 全文以“乐”字贯穿,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自己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二、理解默写 1.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乐”字贯穿全文。 2.文章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①、醉翁亭命名的缘由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 $ ④、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 ⑤、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 ⑥、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 ⑦、写秋景的句子是:风霜高洁; ⑧、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 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⑩、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太守之乐其乐也。 > ⑾、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⑿、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1)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2)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答:由远到近。 (3)“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答: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核舟记知识点归纳讲课讲稿

23课核舟记 一.【通假字】 1.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2.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的。)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与字之后。) 二.【一字多义】 1.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奇异、罕见、)(技艺)奇妙,奇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余数) 2.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表存在的动词,与“无”相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3.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 雕刻 中轩敞者为舱 (是 4.可:高可二黍许(大约)珠可历历数也(可以) 5.者:中轩敞者为舱 (......的部分) 居右者椎髻仰面(......的人) 6.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连词,并且)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转折,但是) 7.以:能以径寸之木(用)以至鸟兽、木石 (甚至) 8.盖:盖大苏泛赤壁云(大概)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三.【古今异义】 1、其两膝相比者:比,古义:靠近。今义:两个事物进行比较。 2、高可二黍许:可,古义:大约。今义:可以。(许可、可能)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古义:挑选。今义:简单。 4.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古义:还,尚今义:曾经。 四.【词类活用】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用箬篷)(2)石青糁之(用石青)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戴着高高的帽子)【峨:高高的】 (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使……平放。使……弯曲) (5)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梳着椎形发髻) 五.【重点注释】 1.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许:上下 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尚,还 . 盈:满 3.珠可历历可数也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4.细若蚊足,钩画了了若:像。了了:清楚明白 5.罔不因势象形。罔不:无不、全都;因:顺着、就着;象:雕刻。 6.尝贻余核舟一。贻:赠 7. 盖大苏泛赤壁云。盖:原来 8.雕栏相望焉。相望:左右相对9.石青糁之。糁:涂 10.东坡现右足。现:露出 11.如有所语。语:说话 12.佛印绝类弥勒。绝类:极像。 13.矫首昂视。矫:举 14.神情与苏、黄不属。属:类似。 15.其船背稍夷。夷:平 六.【重点句子翻译】 1、苏、黄共阅一手卷【译文:苏轼和黄鲁直一同观赏一幅书画卷子。】 2、舟尾横卧一楫【译文:船尾横摆着一支橹。】 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译文:总计这只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译文:原来是挑了一个长而狭的桃核刻成的。】

初中必备知识点汇总

初中必备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基础知识必背(一)1、填下表: 形状长度指示 方向 划分半球的线 经线半 圆 相等南北东西半球:西经2 0°和东经160°两条 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纬线圆 圈 不都 相等 东西南北半球:赤道 2、任举一例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①地球卫星照片;②麦哲伦环球航行; ③月食照片;④海边看帆船从远处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⑤站得高看得远。 3、地球绕地轴自转,转一周是一天,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和时

间的差异,地球公转则产生了四季(季节)的变化。(还有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4、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5、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稠密,说明坡度陡。(稀疏说明坡度缓) 6、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常表示平原地形。 7、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是亚洲,最小的洲是大洋洲。 8、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洋是太平洋,我国面临太平洋。 9、亚非两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亚欧分界海峡:土耳其海峡) 10、全球的岩石圈可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和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11、在卫星云图上,白色常表示云区,表示台风。 12、一天当中气温最高出现在午后2时时刻,最低出现在日出前后。13、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 纬度气温低。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14、受地形影响,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5、青藏高原之所以比同纬度其它地区寒冷,主要是受地形的影响。我国海南岛终年如夏,而黑龙江省北部却冬季漫长,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纬度。 (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而同纬度的北京却比较湿润:海陆因素)16、世界的三大宗教是基 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一、基础知识: 1、作家作品: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诗文改革的领袖,在散文、诗词及文学批评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2、生字读音: 环滁(chú)琅琊(láng yá)辄(zhé)林霏(fēi)开岩穴暝(míng)伛偻(yǔlǚ)山肴(yáo)野蔌(sù)射者中(zhòng)觥(gōng)筹交错颓(tuí)然阴翳(yì) 3、重点词语解释: (1).环滁皆山也;环而攻之环:环绕。环:包围。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秀:秀丽。(3).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泻:飞泻。(4).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5).名之者谁名:命名。(6).饮少辄醉辄:就。(7).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寄托。(9).云归而岩穴暝归:聚集。(10).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回家。从:跟从。 (11).吾谁与归归:归依。(12).太守谓谁谓:是。 (1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芳:香花。发:开放。秀:草木茂盛。繁阴:形成浓阴。(14).至于负者歌于途负者:背着东西的人。(15).休于树于:在。 (16).山肴野蔌肴:野味。蔌:菜蔬。(17).宴酣之乐酣:尽兴的喝酒。 (18).非丝非竹丝:弦乐器。竹:管乐器。(19).弈者胜弈:下棋。 (20).觥筹交错觥:酒杯。筹:酒筹。(21)颓然乎其间者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于。 (22).树林阴翳翳:遮盖。(23).鸣声上下上下:指树林的上面和下面 4、重点句子翻译: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3)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译: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在出游啊。 (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5、古今异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意思或愿望。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 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 野芳发而幽香芳:古义:花朵今义:芳香 山间之四时也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6、一词多义:

最新整理《核舟记》复习要点知识讲解

《核舟记》复习要点 一、语音 洢(yī)皿(mǐn)贻(yí)罔(wǎng)黍(shǔ) 髯(rán)椎(chuí)髻(jì)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 二、通假字 1、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2、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 三、重点词语解释 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巧:特殊的技艺 2、能以径寸之木径寸:直径一寸,用来形容圆形物的细小 3、为宫室、器皿、人物为:做,这里指雕刻 4、罔不因势象形罔:无,没有因:根据,依据象:模拟 5、尝贻余核舟一贻:赠送 6、盖大苏泛赤壁云泛:乘船浮行 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jī零数 8、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可:大约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徐:缓缓地兴:起 10、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髯:两腮的胡须,这里泛指胡须 11、其两膝相比者比:靠近 12、佛印绝类弥勒绝:极类:像 13、舟尾横卧一楫楫:船桨 14、其人视端容寂端:正 15、其船背稍夷背:这里指船底夷:平 16、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古代男子的美称,多附于表字之后 17、钩画了了了了:清清楚楚18、其色墨墨:黑 19、其色丹丹:朱红色 20、为人五;为窗八为:刻 21、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尚,还盈:满 2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修狭:长而窄 四、多义词 1、为宫室:刻中轩敞者为舱:是为人五:雕刻 2、能以径寸之木:木头以至鸟兽、木石:树木,如“草木皆兵” 3、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特别长约八分有奇:零数 4、东坡右手执卷端:边其人视端容寂:正,如“端正” 五、重点语句翻译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译:原来是挑了一个长而狭的桃核刻成的。 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译: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的(名种事物的)形象,名有名的情态。 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译:他们相互靠近的两膝,都隐藏在画卷的衣褶中。 4、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若听茶声然译: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必须具备的条件:A、必须是劳动产品。B、必须用于交换。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原因: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货币的基本职能:流通手段,需现实的货币,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3、金属货币与纸币

区别联系 货币货币是商品;货币有价值;货币有五种职能;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纸币是价值的符号,纸币由货币发展而来;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纸币纸币不是商品;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纸币只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注: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含义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上涨。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下跌。 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成因纸币发行过多;社会需求旺盛;成本上升等。纸币发行过少;社会需求不足等。 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通货膨胀使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居民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下降,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短期内适度的通货紧缩使得纸币升值,物价上涨,居民的购买力增强,给居民带来实惠。但从长远看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措施紧缩型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减发国债、减少财政支出); 紧缩型货币政策(提高存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减少货币发行量)。扩张型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增发国债、增加财政支出); 扩张型货币政策(降低存贷款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货币发行量)。 5、结算有哪两种方式?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及优点是什么? 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帐结算。

《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一:【注释】1.. 环:环绕。2. 蔚然:茂盛的样子。3.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4. 回:回环,曲折环绕。5. 临:居高面下、由上看下6.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7. 辄:就。8. 意:情趣。9. 得:领会。10. 寓:寄托。11. 云归:烟云聚拢。12. 暝:昏暗。13. 芳:香花。14. 秀:茂盛,繁茂。15. 穷:穷尽。16. 负:背着。17.休:休息。18. 渔:捕鱼,名词作动词。19. 前:在前面。20. 陈:摆开,摆放。21.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22. 颓然:指醉醺醺的样子23. 从:跟随。24. 翳:遮盖。25. 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26.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第一个乐,以……为乐。第二个乐,欢乐27. 述:记述28. 谓:为,是 【词类活用】(1)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3)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4)杂然而前陈者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5)翼然临于泉上(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二:内容理解 1、用自己的话说出醉翁亭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4分) 答案:①在滁州西南方向的琅琊山;②沿山行六七里处的酿泉之上。 2.“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常用来表示什么?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3、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___和___。美丽的山间景色,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 4、读了上文,你认为太守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4分) 不胜酒力;与民同乐;陶醉山水;自得之意。(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5.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2分) 6.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 7、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3分) 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回答即可。 8、“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3分) 答: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宴酣之乐、乐人之乐。或: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与民同乐。 9、联系课文说说作者在文中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答: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被贬之后的抑郁心情,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10、写太守宴前先写滁人游的意图是什么? 答: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体现政治清明,治理有方,为太守宴前创设欢乐氛围,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表现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 1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微露主旨,为全文奠定抒情基调。 12.表明全文线索的句子是什么?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3.写朝暮之景的句子和四时之景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四时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14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呼应前文什么话?饮少辄醉,而年又最 高。 15、全文的主旨句(将“醉”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什么?醉能同其乐。 16、本文写景之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心情和与民 同乐的旷达胸襟。 三.问答题部分。 17、“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风景让人 体会到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你认为作者再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表现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及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画面,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以上三种答案已用符号隔开,可用其中任意一种来回答这个问题) 共同之处? 两人有都被贬的政治遭遇,但“不以己悲”,都具有“忧民”及“与民同乐”的思想,具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 。 为官者要树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像欧阳那样,抛弃个人荣辱,胸襟阔达,时刻以人民疾苦为念,“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百姓是否同意、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自己业绩的标准,以高尚的人格和行为解决人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人民谋福利,创造出人民满意的业绩。 得到的启示。 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回答即可。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临,靠近)。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3)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游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 (5)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写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呀! 1

小学数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小学数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基本性质 ※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单位要相同) ※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的大小不变。 一.公式 路程=速度×时间 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总价=单价×数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圆形的周长=直径×(半径×2×) 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三角形面积=底×高÷2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圆形面积=半径×半径× 扇形面积= 圆柱体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体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即: 正方体面积=棱长×棱长×6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有12条棱:4条长,4条宽,4条高,六个面; 正方本有12条棱:每条棱都相等,有六个面,每个面都相等。 长立方体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圆柱体体积=半径2××高 圆锥体体积=半径2××高× 当赚钱时 卖价=成本×(1+赚率) 求赚了多少=成本×赚率 成本=卖价÷(1+赚率) 赚率=[(卖价-成本)÷成本]×100% 当赔钱时 卖价=成本×(1-赔率) 求赔了多少=成本×赔率

核舟记知识点整理资料讲解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明代有个有特殊技艺的人名字叫王书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细小圆形木块,雕刻出宫殿,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人物,以至飞鱼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刻成的船,刻的原来是苏轼乘船游赤壁。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长,大约有两颗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共计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两腮长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黄庭坚在他的左边。苏东坡、黄庭坚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书画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画幅的左端,右手指着书画卷,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书画卷下面的衣褶里面。佛印极像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庭坚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夫。位于右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叫的样子。位于左边的船夫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抚摸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的样子。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那只船的船底稍平,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得像蚊子脚,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完整版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醉翁亭记》中考知识点大梳理 《醉翁亭记》中考知识点 一、原文及词语解释 环(围绕)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各个)峰,林壑(山谷)尤美,望之蔚然(茂盛的样子)而深秀者,琅琊也。山(在山上)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像鸟一样张开翅膀)临(靠近)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的人)谁?山之僧智仙也。名(命名)之者谁?太守自谓(命名)也。太守与客来饮于(在)此,饮少辄(就)醉,而(表递进关系)年又最高,故(因此)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情趣)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领会)之心而寓(寄托)之酒也。 若夫(像那)日出而(表承接关系)林霏(雾气)开,云归(聚拢)而岩穴暝(昏暗),晦(昏暗)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香花)发(开)而幽香,佳(好的)木秀(滋长)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四季)也。朝而(表修饰关系)往,暮而归,四时(四季)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背)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腰背弯曲,指老人)提携(指代孩子),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到)溪而渔(钓鱼),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清),山肴(野味)野蔌(菜蔬),杂然而前陈(摆开)者,太守宴也。宴酣(尽兴地喝酒)之乐,非丝(弦乐器)非竹(管乐器),射(投壶)者中,弈(下棋)者胜,觥(酒杯)筹(酒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面容)白发,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不久)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跟从)也。树林阴翳(遮盖),鸣声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游人去(离开)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表转折关系)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以……为乐)其乐(乐趣)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用)文者,太守也。太守谓(是)谁?庐陵欧阳修也。 二、译文: 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高踞于泉水之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僧人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像那太阳的升起的时候,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早晚的景象啊。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俊秀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水面下降,隐石现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啊。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啊。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人在游玩。靠近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知识点+课后知识探究.doc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 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 一、作者简介 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浙江嘉兴)人,著有《茅檐集》。 二、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虞初新志》,文中所记核舟的雕刻者是明代微雕大师王叔远。据记载:王叔远,常熟人,号“初平山人”,曾到过宁波,并创作了微型木雕天封塔。他最著名的微雕艺术作品是“桃核舟”。此枚明代核舟船篷一侧,有一明显为“明”字的标志,是王叔远的简称,其题款的位置与魏学洢《核舟记》中记载的“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的情况完全一致。 三、字音字形 四、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2.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横着) 3.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二)古今异义 1.约八分有奇 古义:零数。今义:单的;不成对的,跟“偶”相对。

2.高可二黍许 “可”的古义:大约。今义:表示同意。 “许”的古义:上下。今义:答应;允许。 3.其两膝相比者 古义:靠近。今义:比较,较量。 4.神情与苏、黄不属 古义:类似。今义:归属。 5.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古义:竟然。今义:曾经。 (三)一词多义 1.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形容词,奇妙、奇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名词,零数) 2.为: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 中轩敞者为舱(是) 3.有:为字共三十有四(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炉上有壶(表示领有,与“无”相对) 4.可:高可二黍许 (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 (可以) 5.端:东坡右手执卷端 (名词,右端) 其人视端容寂 (形容词,端正,正) 6.者:中轩敞者为舱 (……的部分) 居右者椎髻仰面(……的人) 7.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连词,表并列,并且)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连词,表转折,但是) 启窗而观(连词,表顺承,然后) 8.盖:盖大苏泛赤壁云(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 9.云:盖大苏泛赤壁云(句尾语助词,无实际意义) 此中人语云(动词,说) (四)词类活用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2.石青糁之(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4.居右者椎髻仰面 (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醉翁亭记》翻译及知识点总结解析

学家和诗人。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2,《醉翁亭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上任的第二年,作者在文中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美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表现作者政治理想以及旷达情怀。 1、原文:环滁皆山也。 环滁:环绕着滁洲城。环,环绕。 译文: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 2、原文: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其:代词,指滁州。诸:各个。林:树林。壑:山谷。尤:尤其,特别。 美:秀丽。蔚然:茂盛的样子。深秀:幽深秀丽。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译文:城西南方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远远看去,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3、原文: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于:从 译文: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4、原文: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翼然临于泉上: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临:靠近于:在 译文:山势回环,山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5、原文: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译文:建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 6、原文: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名:取名,命名。 译文: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7、原文: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译文:太守和客人来到这里饮酒,喝少量的酒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8、原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意:情趣。在乎:在于。 译文: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9、原文: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领会寓:寄托 译文: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中。

八年级上册《核舟记》知识点归纳

核舟记 作者魏学洢(yi)(约1596——约1625),字子敬,号茅檐,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著有《茅檐集》。《核舟记》是其代表作,被清代人张潮编制的《虞初新志》收录。一.生字难字 器皿(mǐn)罔(wǎng)贻(yí)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诎(q ū)箬(ruò)篷高可二黍(shǔ)许石青糁(sǎn)之髯(rǎn)执(zhí) 不属(shǔ)舟尾横卧一楫(jí)椎(chuí) 髻(jì)葵(kuí) 扇天启壬(rén) 戌(xū) 二.通假字 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的。)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与字之后。)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拣。) 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还有) 三.一字多义 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技艺奇妙,奇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余数) 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表存在的动词,与“无”相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 做,这里是雕刻的意思。) 中轩敞者为舱 (是) 为人五:(刻有) 可:高可二黍许(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可以) 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画卷的一端(右端)”) 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端正、正”) 木:能以径寸之木 (木块) 以至鸟兽、木石 (树木 ) 者:中轩敞者为舱 (......的部分) 居右者椎髻仰面(......的人) 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叫) 文曰:天启壬戌秋日 (是)

《核舟记》知识点整理

《核舟记》知识点整理 一、译文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能够在直径一寸的木头上,雕刻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乘船在赤壁之下游览的情景。 小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一点儿,高度约二分上下。中部高起而宽敞的地方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开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字,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手卷。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脊背。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大端,右手指着手卷,好象在说什么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紧靠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象弥勒佛,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类似。他平放着右膝,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树起左膝,左臂挂着念珠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桨。桨的左右各有一个船工。右边的船工梳着

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左边的船工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茶炉,炉上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象在听烧茶的声音。 那只船的顶部比较平,就在上面刻着作者的题款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篆书的图章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在这条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刻了竹篷、船桨、茶炉、水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以及篆文,刻的字共有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的长度竟不满一寸。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噫,技艺也真神奇啊! 二、知识点整理 1.本文题目有“记”字,是否意味着是记叙文?它与《桃花源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 答:这是一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题目中的“记”在这里是描述、摹写的意思。文章全面而如实地描述了雕刻在核舟上的人和物,活灵活现,使人能领会神奇的雕刻技巧。 从对象看,《桃花源记》记的是事,是记叙文;而《核舟记》记的是工艺品,是说明文。 从语言看,《桃花源记》多用描写;而《核舟记》则多用说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