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互联技术第七章广域网基础电子教案(5)

网络互联技术第七章广域网基础电子教案(5)

网络互联技术第七章广域网基础电子教案(5)
网络互联技术第七章广域网基础电子教案(5)

授课标题:帧中继配置学时:理论2节授课日期:2008-04-30

3、加上帧中继帧的首部(包括帧中继的标志字段和地址字段,帧中继帧的标志字段和帧的一样),进行 CRC 检验后,加上帧中继帧的尾部(包含帧检验序列字段和标志字段),

三、帧中继技术的功能特点:

、拥塞管理

2、主机IP及默认网关设置

网络互联技术总结.doc

第一章网络互联设备与管理 1、P8 从资源的组成角度来看,典型的计算机网络可分为两大子网: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2、P13 双绞线是应用最广泛的传输介质,可分为屏蔽双绞线和非屏蔽双绞线两大类 3、P15 EIA/TIA-568A线序: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 EIA/TIA-568B线序: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 4、P46 路由器的功能:确定最佳路径和通过网络传输信息 具体表现: 1.连接不同的网络,在不同的网络之间接受转发送到远程网络的数据包,路由器起到数据包的转发作用; 2.选择最合理的路由,引导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3.路由器在转发报文的过程中,为了便于传送报文,按照预定的规则,把大的数据包分解成适当大小的数据包,到达目的地后,再把分解的数据包还原; 5、P48 路由器的存储器包括只读内存、随机内存、非易失性RAM和闪存。 1.ROM:只读存储器,不能修改其中存放的代码。 2.RAM:可读写存储器,在系统重启后将被清除。 3.NVRAM:可读写存储器,在系统重新启动后仍能保存数据。 4.Flash:可读写存储器,在系统重新启动后仍能保存数据。 第二章网络设备配置和管理 1、P66 网际互联操作系统IOS在网络管理过程中具有如下特点: 1.提供网络协议和网咯服务功能; 2.在设备间提供高速的数据交换; 3.提供安全控制访问; 4.对网络提供很强的可扩展性和容错; 5.提供到网络资源的可靠连接。 2、P67 对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主要借助计算机进行,一般配置访问有以下四种方式: 1.通过PC与网络设备直接相连; 2.通过Telnet对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管理; 3.通过Web对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管理; 4.通过SNMP管理工作站对网络设备进行管理。 3、P68、P71、P7 4、P76、P78 命令解释1: 1.Switch>?--------------------------------------列出用户模式下的所有命令 2.Switch#?---------------------------------------列出特权模式下的所有命令 3.Switch>s?--------------------------------------列出用户模式下所有以S开头的命令 4.Switch>show?---------------------------------列出用户模式下show命令后附带的参数 5.Switch>show conf---------------------自动补齐conf后的剩余字母

广域网综合技术实验报告

广域网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广域网技术综合实验 目录 1.概述 (2) 1.1目的 (2) 1.2课程设计的任务 (2) 2.设计的内容 (2) 2.1拓扑图 (2) 2.2课程设计的内容 (3) 3.总结 (4) 3.1课程设计进行过程及步骤 (4) 3.1.1基本配置 (4) 3.1.2 DHCP的配置 (7)

3.1.3配置路由协议 (8) 3.1.4 帧中继配置 (9) 3.1.5 PPP的配置(chap) (11) 3.1.6 ACL的配置 (11) 3.1.7 NAT配置 (12) 3.1.8验证 (12) 3.2所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15) 3.3体会收获及建议 (15) 4.教师评语 (15) 5.成绩 (15)

1.概述 1.1目的 通过一个完整的广域网技术综合打实验,促使大家能够从整体上把握WAN广域网连接,并且能从更深层次上来理解搭建整体网络的一个完整流程,同时增强实际动手能力。 熟练掌握广域网上设备的常用配置:实现PPP配置、帧中继封装、ACL访问控制列表设置、NAT网络地址转换、DHCP动态地址分配等协议,巩固所学广域网技术,并加深对其概念的理解。 1.2课程设计的任务 (1)DHCP及其中继的配置与验证 (2)PPP的配置与验证 (3)帧中继的配置与验证 (4)RIP的配置与验证 (5)标准ACL的配置与验证 (6)NAT的配置、地址映射与验证 2.设计的内容 2.1拓扑图 注:下图的拓扑图为某企业的网络规划图,包含有核心层、汇聚层、及接入层。核心层组要由接入R1及电信ISP组成,汇聚层主要由总部R2及分支R3组成,接入层由S1、S2、S3、S4交换机组成。在接入层R1上通过配置ACL及NAT保护内网的安全。 图2-1

网络互联技术练习题及答案

网络互联技术练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IGMP、SMTP、UDP分别对应于OSI/RM中的哪一层协议() A)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B)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传输层 C)网络层、应用层、传输层D)传输层、会话层、应用层 2.IPv4和IPv6分别有多少位二进制数组成() A)32,48B)48,128C)16,32D)32,128 3.下列命令中可以用来显示到达目标用户途经各节点路径的是() A)pingB)ipconfigC)netstatD)tracert 4.有关处理生成树协议中链路故障的说法,下面哪个是正确的() A)链路失去连通性对用户来说就是无法正常通讯,所以对生成树协议来说,其首要目的是防止链路失去连通性。也就是说临时回路是可以让其发生,但绝对不能让链路失去连通性的情况存在 B)由于链路故障在网络中传播有一定的延迟,所以为了防止临时回路的产生,生成树协议引入了一个中间状态即listening状态 C)为了防止临时回路的产生,生成树协议在将端口由阻塞状态迁移到转发状态时,需要一定的时间延迟 D)生成树协议能够避免链路临时失去连通性 5.交换机互联中的环路问题是用什么技术来解决的() A)VLANB)STPC)VTPD)RIP 6.下面关于交换机链路聚合的陈述中,正确的是() A)交换机链路聚合并没有增加可靠性B)聚合的各端口可以不是同类型端口 C)链路聚合时必须开启生成树协议D)聚合可以增加交换机间链路的带宽 7.下面关于路由器广域网点到点协议(PPP)的叙述错误的是() A)PPP使用了OSI分层体系结构中的三层B)PAP认证是两次握手、明文发送用户名和密码C)PPP也可在路由器的局域网端口上使用D)CHAP认证是三次握手、密文发送用户名和密码 8.下面路由协议中属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是() A)RIPB)BGPC)IGRPD)OSPF 9.以下关于RIP协议的描述中,最准确的是() A)RIP协议根据链路状态法计算最佳路由B)RIP协议是用于自治系统之间的外部网关协议C)RIP协议不能根据网络通信情况动态地改变路由D)RIP协议把路由的跳数作为度量值10.在访问控制列表中地址和屏蔽码为所表示的IP地址范围是() A))))在通过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通信的方案中,各VLAN内计算机用户的网关指的是() A)三层交换机trunk接口的IPB)计算机自身所连接的交换机以太网接口的IP C)三层交换的VLAN1的管理IPD)三层交换机各VLAN的管理IP 12.三台路由器的连接与IP地址分配如下图所示,在R3中配置到达子网的静态路由的命令是() A)R3(config)﹟iproute B)R3(config)﹟iprouteE1 C)R3(config)﹟)R3(config)﹟iproute1E0 13.网络连接和IP地址分配如下图所示,并且配置了RIPv2路由协议。如果在路由器R2上运行命令:R2﹟showiproute,下面四条显示信息中正确的是()

网络互联技术教学大纲

网络互联技术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专业学分:4 一、课程名称 网络互联技术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课程,也是理论与实操紧密联系的课程。 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当前先进的网络技术,并能熟练利用Cisco网络设备(路由器和交换机)设计、构建和维护中小型的企业网络。 前导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 后续课程:《高级路由技术》、《高级交换技术》、《网络集成实训》 三、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掌握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 2.掌握IP编址技术; 3.掌握Cisco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和调试; 4.掌握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RIP、EIGRP、OSPF)的配置和调试; 5.掌握访问控制列表的设计和应用; 6.掌握广域网技术(PPP、ISDN、Frame Relay)的应用; 7.掌握网络地址转换技术的设计和应用; 8.掌握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和调试; 9.掌握VLAN的划分、VTP配置和VLAN间的路由; 10.掌握生成树协议的原理和配置。 四、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说明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当前先进的网络技术,并能熟练利用Cisco网络设备(路由器和交换机)设计、构建和维护中小型的企业网络。 本课程的重点是以网络互联技术为核心,介绍路由器配置操作、交换机配置操作、子网划分、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技术等重要的网络互连技术,并通过组网实例——高校校园网建设和网络互联实训把各章内容联系起来,力争实现培养学生实际组网能力。 五、学时、学分及学期分配表 六、使用教材及参考资料 使用教材:沈祥玖主编《网络互连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 1.《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第三版)》清华大学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年7月 2. 张国清,李涤非编著.CCNA学习指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 3. [美]Jeff Doyle 著.TCP/IP路由技术(第一卷).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 4. [美]Jeff Doyle 著.TCP/IP路由技术(第2卷).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 5. [美] Henry Benjamin著.CCNP实战指南:路由.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

网络互联技术与实践复习资料-答案

网络互联技术与实践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 考虑线序的问题,主机和主机直连应该用交叉线线序的双绞线 连接。 2. 网络按通信范围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3. Internet中使用的协议主要是 TCP/IP协议。 4. 在组建网吧时,通常采用星型网络拓扑结构。 5. 当网络出现故障时,我们首先应该检查物理层。 6. 防火墙可以分为硬件防火墙和软件防火墙。 7. 虚拟网络是以交换技术为基础的。 8. 避免路由循环,RIP等距离向量算法实现了水平分割、毒性逆转、触 发更新和抑制计时三种机制。 9. OSI参考模型从下至上排列顺序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 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10.有一种互连设备工作于网络层,它既可以用于相同(或相似)网络间的互连, 也可以用于异构网络间的互连,这种设备是路由器。 二、选择题 B 1. OSI是由()机构提出的。 A.IETF B.ISO C.IEEE D.INTERNET A 2. 屏蔽双绞线(STP)的最大传输距离是()。 A.100米 B.185米 C.500米 D.2000米 A 3. 10.100BASE-TX网络采用的物理拓扑结构为()。 A.星型 B.总线型 C.环型 D.混合型 C 4. 广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它的通信子网主要使用 ()技术。 A.报文交换 B.文件交换 C.分组交换 D.电路交换 D 5. 局域网中最常用的网线是()。 A.粗缆 B.细缆 C.STP D.UTP D 6. 制作双绞线的T568B标准的线序是()。 A.橙白、橙、绿白、绿、蓝白、蓝、棕白、棕

B.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 C.蓝白、蓝、绿白、橙、橙白、绿、棕白、棕 D.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 D 7. 目前使用最多的无限局域网标准是()。 A.IEEE 802.11b B.IEEE 802.3 C.IEEE 802.11 D.以上都不是 C 8. OSI模型的()负责产生和检测电压以便收发携载数据的信号。 A.传输层 B.会话层 C.物理层 D.表示层 B 9. IP路由器设计重点是提高接收处理和转发分组速度,其传统IP路由转 发功能主要由()实现。 A.硬件 B.软件 C.专用ASIC D.操作系统 D 10.以下哪项不是置IP路由器应具备的主要功能()。 A.转发所收到的IP数据报 B.IP数据报选择最佳路径 C.维护路由表信息 D.分析IP数据报所携带的TCP内容 A 11.某路由器收到了一个IP数据报,在对其首部进行校验后发现该数据报 存在错误,路由器最有可能采取的动作是()。 A.抛弃该IP数据报 B.将该IP数据报返给源主机 C.纠正该IP数据报的错误 D.通知目的主机数据报出错 B 12.某主机的IP地址为202.113.25.55,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0,该 主机的有限广播地址为()。 A.202.113.25.255 B.255.255.255.255 C.255.255.255.55 D.202.113.25.240 B 13.在通常情况下,下列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 A.ICMP协议位于TCP/IP协议的互联层 B.ICMP协议的报文与IP数据报的格式一样 C.ICMP协议的报文是作为IP数据报的数据部分传输的 D.ICMP协议不仅用于传输差错报文,还用于传输控制报文 A 14.下列哪个MAC地址是正确的()。 A.00-06-5B-4F-45-BA B.192.168.1.55 C.65-10-96-58-16 D.00-16-5B-4A-34-2H C 15.下面哪一个不是Ethernet 802.3数据帧结构中的一个域()。 A.源地址 B.目标地址 C.路径选择器 D.长度

网络互连技术知识总结

1.互联网概述 计算机网络就是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的支持下实现彼此之间的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OSI七层模型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简称OSI为开放式互连信息系统提供了一种功能结构的框架。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种协议规范,用来规范网络协议的设计与实现。引入osi参考模型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实现各个厂家网络设备能够互连互通 OSI简介:OSI采用了分层的结构化技术,共分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它从低到高分别是: 物理层:接受来自数据链路层的帧,将0和1编码成数字信号,以便在网络介质上传输 数据链路层:在网络层实体间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的功能和过程;提供数据链路的流控。 网络层:提供逻辑地址和路由选择功能 传输层: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传送连接的功能;选择网络层提供最合适的服务;在系统之间提供可靠的透明的数据传送,提供端到端的错误恢复和流量控制。 会话层:提供两进程之间建立、维护和结束会话连接的功能;提供交互会话的管理功能,如三种数据流 方向的控制,即一路交互、两路交替和两路同时会话模式。 表示层:代表应用进程协商数据表示;完成数据转换、格式化和文本压缩。 应用层:负责寻找服务器提供的网络资源,并提供流量控制和错误控制功能 核心层:尽可能快速的传输 一般不进行路由选择,访问列表控制,包过滤

接入层:把终端设备接入网络,提供本地服务 分布层:接入层的汇聚点 流量控制 广播、组播域 介质转换 安全 远程接入访问 面向应用的上层 面向端到端的数据流 数据流层作用: Network:提供逻辑地址,是路由器用来路径确定 Datalink:组合位到字节并把字节组合成帧 分层的优点: 把网络任务分层,并定义标准的层间接口,可使各个独立的协议或者层更简洁便于学习和讨论协议规范的很多细节 层次的标准接口便于工程模块化,使每个产品可以只完成某几层的功能 创建一个更好的互操作环境 便于定位和排除故障 Osi间通信: 同一计算机相邻间通信 发送数据:从高层到底层 接受数据:从底层到高层 封装数据—把每一层的数据放在包头和包尾之间,然后发送给下一层

网络互联技术练习题及答案

网络互联技术练习题及答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网络互联技术练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IGMP、SMTP、UDP分别对应于OSI/RM中的哪一层协议() A)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 B)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传输层 C)网络层、应用层、传输层 D)传输层、会话层、应用层 2.IPv4和IPv6分别有多少位二进制数组成() A)32,48 B)48,128 C)16,32 D)32,128 3.下列命令中可以用来显示到达目标用户途经各节点路径的是() A) ping B) ipconfig C) netstat D) tracert 4.有关处理生成树协议中链路故障的说法,下面哪个是正确的() A)链路失去连通性对用户来说就是无法正常通讯,所以对生成树协议来说,其首要目的是防止链路失去连通性。也就是说临时回路是可以让其发生,但绝对不能让链路失去连通性的情况存在 B)由于链路故障在网络中传播有一定的延迟,所以为了防止临时回路的产生,生成树协议引入了一个中间状态即listening状态 C)为了防止临时回路的产生,生成树协议在将端口由阻塞状态迁移到转发状态时,需要一定的时间延迟 D)生成树协议能够避免链路临时失去连通性 5.交换机互联中的环路问题是用什么技术来解决的() A)VLAN B)STP C)VTP D)RIP 6.下面关于交换机链路聚合的陈述中,正确的是() A)交换机链路聚合并没有增加可靠性 B)聚合的各端口可以不是同类型端口 C)链路聚合时必须开启生成树协议 D)聚合可以增加交换机间链路的带宽 7.下面关于路由器广域网点到点协议(PPP)的叙述错误的是() A)PPP使用了OSI分层体系结构中的三层 B)PAP认证是两次握手、明文发送用户名和密码

因特网基础

因特网基础 基础1.计算机网络简介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指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相互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网络协议)的管理下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 (1)远程终端联机阶段。 (2)计算机网络阶段。 (3)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 (4)信息高速公路阶段。 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系统具有丰富的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源共享和快速通信。 (1)快速通信(数据传输) 计算机网络为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用户提供了快速传输信容、的手段。网上不同的计算机之间可以传送数据、交换信息(目前可以包括: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 (2)共享资源 共享资源是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功能。计算机资源包括硬件、软件和数据等。所谓共享资源就是指网络中各计算机的资源可以互相通用,比如:在办公室里的几台计算机可以经网络共用一台激光打印机。 (3)提高可靠性

计算机网络中的各台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互相设置为后备机,一旦某台计算机出现故障时,网络中的后备机即可代替继续执行,保证任务正常完成,避免系统瘫痪,从而提高了计算机的可靠性。 (4)分担负荷 当网上某台计算机的任务过重时,可将部分任务转交到其他较空闲的计算机上去处理,从而均衡计算机的负担,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 (5)实现分布式处理 将一个复杂的大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由网上的计算机分别承担其中的一个任务,共同运作并完成,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这就是分布式处理模式。计算机网络使分布式处理成为可能。 基础2 数据通信常识 计算机通信有两种,一种是数字通信。另一种是模拟通信。数字通信是指将数字数据通过数字信道传送;模拟通信是指将数字数据通过模拟信道传送。 1.信道 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和无线电波等。 2.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 信号是数据的表现形式。信号分为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两类。数字信号是一种离散的脉冲序列,常用一个脉冲表示一位二进制数。模拟信号是一种连续变化的信号,声音就是一种典型的模拟信号。目前,计算机内部处理的信号都是数字信号。 3.调制与解调 在发送端,将数字脉冲信号转换成能在模拟信道上传输的模拟信号,此过程称为调制;在接收端,再将模拟信号转换还原成数字脉冲信号,这个反过程称为解调。 4.带宽与数据传输速率 在模拟信道中,以带宽表示信道传输信息的能力它用传送信息信号的高频率与低频率之差表示,以Hz、KHz、MHz和GHz为单位。

网络互联技术课程标准

《网络互联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网络互联技术》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及其相关专业 适用阶段:二年级 适用类型:高职、高专类 开设学期:第四学期 总课时数:96(每课时45分钟) 学分:4(15-17课时折合1个学分)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网络互联技术》是计算机网络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专业中初级网络工程人员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利用各种网络设备组建和管理园区网络的能力,重在培养学生组建计算机网络的实践能力,为毕业后胜任网络技术工作奠定基础。开设本课程既可让学生对以前所学的计算机网络类课程有进一步理解,也可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实现和应用有较完整的认识,在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中,本课程起着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知识和综合实践技能的作用。 (二)制定依据和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尽量避免以往重知识轻技能的弊端。 本课程教学时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岗位需要为目标,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理念,在与行业企业充分调研、讨论的基础上立足于市场和工作需要,设计安排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灵活地运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 本课程设计各学习情境既有独立性,又有关联性。独立性是指各学习情境设计案例、组织教学、突出重点时应该相互独立,学生应该一个学习情境一个学习情境地掌握其知识点;关联性是指各学习情境间存在相互补充关系,按理论实践一体化要求设计,强调动手做,强调解决问题。它体现了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

业教育理念。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总体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总培养目标是通过理论学习和综合实训,能够熟练利用网络互联设备来完成组建局域网的设计、配置和管理工作,能基本胜任局域网组建任务,在课程的学习中,培养诚实、守信、坚忍不拔的性格,培养善于沟通表达、善于自我学习、团队协作的能力,并养成注重网络组建细节等良好的工作习惯。 (二)知识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理解计算机网络互联的有关理论知识和硬件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掌握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互联设备的安装和配置技术,了解网络工程设计的过程,理解无线网络的概念和掌握无线网络设备的使用。 1. 深入理解有关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2. 掌握网络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 3. 掌握网络中各种互联设备的功能及基本配置; 4. 掌握利用各种网络互连设备来组建和管理园区网络; 5. 掌握园区网安全设计与实现; 6. 掌握局域网与广域网互联技术和实现; 7. 熟悉了解网络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三)技能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具备规划、组建企业小型局域网的能力。 1. 掌握局域网网络建设规划方法; 2. 掌握识别、安装、调试网络互连设备的方法; 3. 掌握交换网络的组建和管理; 4. 掌握路由网络的组建和管理; 5. 掌握园区网络的安全设计与实现; 6. 掌握局域网与Internet互联的实现; 7. 掌握网络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错。 (四)综合素质目标 1. 树立科学、严谨、勤奋的学风;谦虚、好学的品质;

互联网基础知识大全

互联网基础知识大全 ? ?【互联网的一些名词】 ?一些系统名词 ?CMS ?内容管理系统 ?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Call-Center ?呼叫中心 ?前端 ?产品的用户使用的部分 ?运营系统 ?一般指产品运营人员使用的系统?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APP ?应用程序 ?Web ?用网页形式提供服务 ?Wap ?Wap页面形式提供服务 ?过去网络还是2G的时候常用

?H5/HTML5 ?HTML5的形式提供服务 ?互联网职位 ?高层管理 ?CEO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首席执行官,一般是老板 ?COO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首席运营官,整理公司运营管理等 ?CTO (Chief technology officer) ?首席技术官 ?CFO (Chief financial officer) ?首席财务官,负责财务融资等 ?CIO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首席信息官,主管企业信息的收集和发布 ?CXO ?自己百度去查 ?VP (Vice President) ?副总裁 ?OP (Operation) ?运营 ?PM/PD (product manager/director)

?产品经理,之前也有管项目经理为PM的 ?UI/UE (user interface/user experience) ?视觉设计师、交互设计师,对产品界面研究?R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研发,就是所谓的程序员们、技术同学,作为PM以后经常撕逼的对象 ?QA (Quality Assurance) ?测试功能工程师们,找BUG的 ?BD (Business Development) ?商务拓展 ?对外谈商务合作的 ?PR (public relations) ?公关,你的产品出现在一些媒体的报道,可能是他们干的 ?UED (User Experience Design) ?用户体验设计 ?AE (Account Executive) ?客户执行 ?HR (Human Resources) ?人力资源 ?KA (KeyAccount) ?大客户部门,关键客户

网络互联技术教案

授课课程 网络互联技术 序号 第 一 讲 章、节名称 第一章OSI/RM模型与TCP/IP协议体系 一.OSI/RM模型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 1.OSI/RM的形成(10分钟) 重点介绍异构网络的出现,设备协议的不同,推出OSI/RM模型 2.OSI/RM层次结构(10分钟) 重点介绍OSI/RM分层的必要性,以及OSI/RM的层次结构 3.OSI/RM的数据封装拆封(10分钟) 重点介绍OSI/RM模型的数据封装过程和数据拆封过程 4.OSI/RM各层的功能(20分钟) 重点介绍OSI/RM各层所起到的作用,强调服务是“垂直”的概念 5.协议和协议的三要素(20分钟) 重点介绍协议的概念和语法、语义、时序三个要素的概念,强调协议是“水平”的概念 6.OSI/RM对等层的协议通信(15分钟) 重点介绍OSI/RM对等层通信需要遵循相同的协议,以及“虚连接”和“实连接”的概念 7.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5分钟) 简单介绍网络层服务的两种类型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1.OSI/RM各层的功能 2.协议和协议的三要素 3.OSI/RM对等层的协议通信 4.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掌握OSI/RM产生的原因和层次结构,数据的封装与拆封过程,并充分了解各层的功能,掌握协议的概念、作用以及协议的要素,掌握“虚连接”、“实连接”的含义,了解面向连接和面向无连接的概念 授课形式 教学资源 1.课堂教学(多媒体投影教室) 2.教学PPT课件 课后分析 总结 本次课程属于理论知识讲解,内容充实,信息量大,概念较多。建议课上结合动画演示使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有直观认识。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教学资料阅读,以加强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吸收。

网络技术教案

《网络互联技术》教案 第二章局域网基础 一.局域网概述 ?局域网最主要的特点是:网络为一个单位所拥有,且地理范围和站点数目均有限。 ?局域网具有如下的一些主要优点: ?能方便地共享昂贵的外部设备、主机以及软件、数据。从一个站点可访问全网。 ?便于系统的扩展和逐渐地演变,各设备的位置可灵活调整和改变。 ?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残存性。 二.以太网的发展史 以太网发展史(一) Norman Abramson “ALOHA模型” Oahu岛 IBM360 以太网发展史(二) ARPANET Bob Metcalfe:以太网创始人 1973年5月22日:世界上第一个个人计算机局域网络开始运转 Ethernet——“电磁辐射是可以通过发光的以太来传播的” ALTO ALOHA Xerox ALTO Xerox ALTO EARS激光打印机 Xerox ALTO 1968年,夏威夷大学的Norman Abramson(诺曼?阿布马逊)及其同事研制了一个名为 ALOHA(夏威夷问候语:欢迎,再见)系统的无线电网络,它使用共享的公共传输信道传送数据。 1970年,Abramson发表了一篇文章详细阐述了计算ALOHA系统的理论容量的数学模型,这就是闻名于世ALOHA模型。 在1972年秋,Metcalfe偶然发现了Abramson的关于ALOHA系统的研究成果。经过深入研究,Metcalfe认识到可以通过优化后把ALOHA系统的效率提高到近100%。1972年底,Metcalfe和David Boggs(戴维?博格斯)设计了一套网络,将不同的ALTO计算机连接起来,接着又把NOVA计算机连接到EARS激光打印机。在研制过程中,Metcalfe把他的工作命名为ALTO ALOHA网络。 这个世界上第一个个人计算机局域网络——ALTO ALOHA网络首次在1973年5月22日开始运转。这天,Metcalfe写了一段备忘录,称他已将该网络改名为以太网(Ethernet),其灵感来自于“电磁辐射是可以通过发光的以太来传播”这一想法。最初的实验型以太网以2.94Mbps的速度运行。

网络互联技术(理论篇)_习题答案.docx

第1章网络基础知识 以下每道选择题中,都有一个正确答案或者是最优答案,请选择出正确答案。 1.网桥处理的是( B )。 A.脉冲信号B.MAC帧 C.IP包D.ATM包 2.下列哪个MAC地址是正确的( A )。 A.00-06-5B-4F-45-BA B.192.168.1.55 C.65-10-96-58-16 D.00-16-5B-4A-34-2H 3.局域网中通常采用的网络拓扑结构是( B )。 A.总线B.星型 C.环型D.网状 4.OSI参考模型从下至上排列顺序为( A )。 A.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B.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C.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网络层、传输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D.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传输层、网络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5.已知同一网段内一台主机IP地址,通过哪种方式获取MAC地址( A )。A.发送ARP请求B.发送RARP请求 C.通过ARP 代理D.通过路由表 6.以下对局域网的性能影响最为重要的是( C )。 A.拓扑结构B.传输介质 C.介质访问控制方式D.网络操作系统 7.交换机工作在OSI七层的哪一层( B )。 A.一层B.二层 C.三层D.三层以上 8.公司网络新增加55台工作站,用户抱怨网络很慢,最经济解决办法是( B ) 。A.用FDDI适配卡取代所有以太网卡B.用交换机取代所有集线器 C.用100Mbps ATM组件代替所有以太网组件

9.考虑线序问题,主机和主机直连应该用下列哪种线序的双绞线连接( B )。 A.直连线B.交叉线 C.全反线D.各种线均可 10.在IP地址方案中,159.226.181.1是一个( B )。 A.A类地址B.B类地址 C.C类地址D.D类地址 第2章交换技术基础 以下每道选择题中,都有一个正确答案或者是最优答案,请选择出正确答案。 1.网桥处理的是( B )。 A.脉冲信号B.MAC帧 C.IP包D.ATM包 2.Ethernet Hub的介质访问协议为( A )。 A.CSMA/CA B.Token-Bus C.CSMA/CD D.Token-Ring 3.下列哪个MAC地址是正确的( A )。 A.00-06-5B-4F-45-BA B.192.168.1.55 C.65-10-96-58-16 D.00-16-5B-4A-34-2H 4.MAC地址的另一个名字是什么( C )。 A.二进制地址B.八进制地址 C.物理地址D.TCP/IP地址 5.交换机硬件组成部分不包括( B )。 A. Flash B. NVRAM C. RAM D. ROM

常用广域网有哪些连接技术

常用广域网有哪些连接技术 广域网是一种跨地区的数据通讯网络,使用电信运营商提供的设备作为信息传输平台。对照OSI参考模型,广域网技术主要位于底层的3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一、PSTN(拨号上网)PSTN提供的是一个模拟的专有通道,通道之间经由若干个电话交换机连接而成。当两个主机或路由器设备需要通过PSTN连接时,在两端的网络接入侧(即用户回路侧)必须使用 PSTN调制解调器(Modem)实现信号的模/数、数/模转换。从OSI七层模型的角度来看,PSTN可以看成是物理层的一个简单的延伸,没有向用户提供流量控制、差错控制等服务。而且,由于PSTN是一种电路交换的方式,所以一条通路自建立直至释放,其全部带宽仅能被通路两端的设备使用,即使他们之间并没有任何数据需要传送。因此,这种电路交换的方式不能实现对网络带宽的充分利用。通过PSTN进行网络互联举例下图是一个通过PSTN连接两个局域网的网络互连的例子。在这两个局域网中,各有一个路由器,每个路由器均有一个串行端口与Modem相连,Modem再与PSTN相连,从而实现了这两个局域网的互连。 ISDN是这样一种网络,由IDN发展演变而成,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以支持一系列的业务(包括话音和非话音业务),为用户提供多用途的标准接口以接入网络。通信业务的综合化是利用一条用户线就可以提供电话、传真、可视图文及数据通信等多种业务。 综合业务数字网除了可以用来打电话,还可以提供诸如可视电话、数据通信、会议电视等多种业务,从而将电话、传真、数据、图像等多种业务综合在一个统一的数字网络中进行传输和处理,这也就是综合业务数字网名字的来历。 由于ISDN的开通范围比ADSL和LAN接入都要广泛得多,所以对于那些没有宽带接入的用户,ISDN似乎成了惟一可以选择的高速上网的解决办法,毕竟128kbps的速度比拨号快多了;ISDN和电话一样按时间收费,所以对于某些上网时间比较少的用户(比如每月20小时以下的用户)还是要比使用ADSL便宜很多的。另外,由于ISDN线路属于数

网络互联技术实验教案下载

网络互联技术02实验教案下载-样章.doc 实验报告 学号 _________ 学生姓名 _____ 实验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名称:网络设备与管理 辅导教师: 【实验名称】生成树协议STP的应用实验 【实验任务】 任务:生成树协议STP的应用实验 【实验目的】 掌握交换机STP的配置方法,理解STP协议的原理及其在冗余链路中的工作过程。 【实验设备和连接】 实验设备和连接图如图1所示,选择两台S2126G(或S3550)交换机分别连接1台PC,交换机间建立双链路连接。 172.16.10.100/24172.16.10.200/24 图1生成树STP的应用实验 【实验分组】 每四名同学为一组,其中每两人一小组,每小组各自独立完成实验。 【实验内容】 步骤1:按照网络连接图完成设备连接,为防止实验过程中由于冗余链路可能导致的广播风暴的影响,可以在完成设备STP配置之后连接交换机的冗余链路; 步骤2:在每台交换机上启动生成树协议,例如在SwitchA上进行配置: SwitchA# configure terminal SwitchA(config)# spanning-tree ! 开启生成树协议 SwitchA(config)# spanning-tree mode stp ! 设置生成树为STP(802.1D) SwitchA(config)# end 实验室所采用的锐捷交换机在启动生成树协议后,默认使用MSTP,因此需要改变模式为STP。完成SwitchA的配置后,在SwitchB上也做相同设置; 步骤3:配置SwitchA为根交换机: 当使用默认配置时,SwitchA和SwitchB的交换机优先级为32768,两者中MAC地址小的将成为根交换机。我们可以通过更改交换机优先级来指定其中的一台为根交换机。

互联网技术特点

一、互联网的优点 1.互联网能够不受空间限制来进行信息交换; 2.信息交换具有时域性(更新速度快); 3.交换信息具有互动性(人与人,人与信息之间可以互动交流); 4.信息交换的使用成本低(通过信息交换,代替实物交换); 5.信息交换趋向于个性化发展(容易满足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 6.使用者众多; 7.有价值的信息被资源整合,信息储存量大; 8.信息交换能以多种形式存在(视频、图片、文章等等); 具有方便快捷、安全、经济、省时、宽松自由等特点和优势。 二、互联网的主要特点 1、资源共享:互联网可以让全世界的人民共享资源,最大限度的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2、超越时空。一个足够智慧的个人或公司,利用互联网超越时空的特点,可以把商品摆在网上,这意味着,产品可以超越时空的行销到全世界,而不受任何国家和地区的限制。美国人要买你的产品,要不要到美国开分公司?同样的,去美国的电子商务公司购买产品,要不要美国的电子商务公司到中国开家分公司?互联网它不需要这么做,因为超越时空。 3、实时交互性:今天看电视,只能被动的接受电视台所播放的节目。不能选择,只能调台,这个电视台放什么,就看什么,没有选择。但是今天互联网就不是这样,今天想听哪个老师讲课就听哪个老师讲课,想找什么样的资源就找什么样的

资源。想看什么样的电视就看什么样的电视,想和什么人交流就可以随时随地交流,这就是交互式。 4、个性化:电视台不可能根据每个人的喜好去定制电视节目,它只能根据导演怎么排就怎么排。个性化用在互联网上是指,很多厂家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去定制产品,比如说戴尔,可以把你要的电脑配置提供给戴尔,戴尔公司根据需求去生产,然后再发给你。戴尔公司利用个性化服务成为生产电脑最厉害的公司。 5、人性化:现在电脑的操作以及上网的操作都很人性化了,高科技就意味着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而不是更加复杂。所以互联网之所以这么快的普及,是因为它很多方面都是按人性化标准来进行的。 6、公平性:人们在互联网上发布和接受信息是平等的,互联网上不分地段,不讲身份,机会平等。 三、互联网+的主要特点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

网络互联技术实训报告

《网络互联技术》 实训报告 设计题目: 网络互联技术专业:网络技术班级:14计网(1)班 姓名: 指导教师: 二0一六年元月八日

目录 1、课程设计目的 (3)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4) 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5) 3.1 单交换机Vlan配置 (5) 3.2 跨交换机Vlan配置 (5) 3.3 RIP动态路由协议配置 (9) 3.4 OSPF动态路由协议配置 (11) 3.5 PPP之PAP认证配置 (13) 3.6 PPP之CHAP认证配置 (16) 3.7 标准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 (18) 3.8 扩展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 (21) 3.9 静态NAT的配置 (23) 3.10 动态NAT的配置 (26) 3.11 单臂路由配置(Vlan间数据通信) (26) 3.12 三层交换机实现数据通信(Vlan间数据通信) (26) 4总结 (36)

1、课程设计目的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及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当中。目前,对于网络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而针对用户来说,更需要一个经济实用、性能优越的网络是网络规划都们一直面临的问题。对用户需求进行信息收集并加以合理分析是规划网络的重要的一步。在有限的资金预算下充分利用资源、采用合理的技术来满足用户对于网络的需求,是进行网络需求分析的目的所在。从网络的功能、性能、运行环境以网络的可扩充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来探讨网络建设的要求。 而现在,网络发展呈现出三大特征:一是网络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各行各业都在使用网络,都在重新建设或者升级网络,这对网络前期的规划、配置和管理提出了可靠运行的要求;二是网络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网络中实现的各项功能越来越多,对网络运算能力、广播风暴抑制能力、ARP攻击防范能力等提出了性能上的要求;三是网络软硬变化越来越快,不断推出的新设备、新软件对网络建设过程中新功能的配置、新任务的运行,有着越来越高的技术要求。 《网络互联技术》这门课程以实际操作为主,结合网络应用,让我们对实际网络的配置更加熟悉。《网络互联技术》课程实训与《网络互联技术》理论课程紧密结合,是学习网络互联技术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通过这次实训我们将对网络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互联网技术名词解释

网络技术名词解释 address 地址:Internet上计算机或节点地唯一标识,可以是数字表示的IP地址或以域名表示的地址。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一种用过两对电话线实现高速数字连接的线路。 ASCII: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有96个可显示的大写和小写字母、32个非显示控制字符。 Bridge:网桥,连接两个采用相同协议的网络节点部件的设备,局域网中一种使得异行网之间能交换数据的设备。 计算机网络: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终端及其它设备,用通信线路连接起来,按一定的方式进行通信并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 集中式网络:是呈星行或树行拓扑的网络,其中所有的信息都要经过中心节点交换机,各类链路都从中心节点交换机发源。 分散式网络:其特点是所具有的集中器和复用器有一点的交换功能,且是星行网和格状网的混合体。 分布式网络:其特点是任何一个节点都至少跟其他两个节点直接相连,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广域网:其作用范围通常为几十到几千公里。 局域网:其作用范围一般是一座楼房或一个小单位,在一公里左右。 ISO七个层次的体系结构: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TCP/IP协议:是70年代中期美国为ARPANET开发的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标准。 INTERNET:建立在一组共同协议上的路由器/交换设备/计算机和线路的物理集合,或者一组共享的资源集,甚至可以被认为是网间互联和信息互通的方法。 域名:Internet节点的完整表述,包括主机名,子域名及域名,全用点隔开。Internet上的每一台主机都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 电子邮件(E-Mail):电子邮件是Internet上使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服务,是Internet最重要、最基本的应用。它可发送和接收文字、图象、声音等多种媒体的信息,可以同时发送给多个接收者,还可以转发给第三者。它比实时通信的传真慢些,但费用要便宜得多。Internet的电子邮件是一种极为方便的通信工具,从早期应用于学术讨论,到现在已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商业通信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远程登录(Telnet):远程登录是Internet上较早提供的服务。用户通过Telnet命令使自己的计算机暂时成为远地计算机的终端,直接调用远地计算机的资源和服务。利用远程登录,用户可以实时使用远地计算机上对外开放的全部资源,可以查询数据库、检索资料,或利用远程计算完成只有巨型机才能做的工作。此外,Internet的许多服务是通过Telnet访问来实现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