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津中医药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专业课针灸学试题

天津中医药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专业课针灸学试题

天津中医药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专业课针灸学试题
天津中医药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专业课针灸学试题

天津中医药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专业课针灸学试题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共计30分)

单选题:(共20题)

1、十二经脉中“循咽,至目内外眦,入耳中,抵鼻”的是()

A.手阳明大肠经

B.手太阳小肠经

C.足太阳膀胱经

D.足少阳胆经

E.手少阳三焦经

2、奇经八脉中被称为“十二经之海”的是()

A.任脉

B.督脉

C.冲脉

D.阳维脉

E.阳跷脉

3、手足三阴经穴位之所以能主治头面及五官疾病,主要是由于()

A.阴经都可直达头面

B.依靠络脉联系

C.阴经经别合于阳经而上于头面

D.腧穴主治的相对特异性

E.阴经经气可以直达头面

4、足三阳经腧穴主治病症相同的是()

A.神志病

B.胃肠病

C.胸部病

D.咽喉病

E.前阴病

5、头临泣穴至脑空穴连线上的5个腧穴排列顺序是()

A.头临泣、正营、承灵、目窗、脑空

B.头临泣、承灵、目窗、正营、脑空

C.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

D.头临泣、目窗、承灵、正营、脑空

E.以上均不对

6、悬钟穴的位置是()

A.外踝下直上3寸,腓骨前缘

B.外踝上直上3寸,腓骨后缘

C.商丘穴直上3寸,腓骨后缘

D.外踝尖直上3寸,腓骨前缘

E.以上均不对

7、以喉结为水平线,颈前部经脉排列(从前至后)顺序是()

A.任脉大肠经胃经小肠经

B.任脉胃经大肠经小肠经

C.任脉小肠经大肠经胃经

D.任脉小肠经大肠经胃经

E.任脉胃经小肠经大肠经

8、与手太阳经想通,主治舌强不语的穴位是()

A.廉泉

B.哑门

C.通里

D.神门

E.养老

9、足太阳膀胱经的委阳穴,位于腘横纹外侧端,()内侧

A.股二头肌腱

B.股四头肌腱

C.缝匠肌肌腱

D.半腱肌肌腱

E.半膜肌肌腱

10、下列腧穴中,孕妇应该禁针的是()

A.曲池

B.肩井

C.肩贞

D.大椎

E.足三里

11、下列各组穴,治疗便秘效果较好的是()

A.公孙、丰隆

B.中脘、下巨虚

C.水分、上巨虚

D.支沟、天枢

E.下脘、陷谷

12、正常情况下,瘢痕灸的灸疮一般形成于()

A.灸后3天左右

B.灸后7天左右

C.灸后10天左右

D.灸后15天左右

E.灸后30天左右

13、下列配穴中不属于俞募配穴的是()

A.厥阴俞、膻中

B.肝俞、章门

C.胆俞、日月

D.三焦俞、石门

E.肾俞、京门

14、肺病咯血,首选的穴位是()

A.肺俞

B.尺泽

C.孔最

D.少商

E.鱼际

15、乳痈证为胃热甚者可在基础方上加()

A.内庭

B.大敦

C.太溪

D.太冲

E.合谷

16、针刺治疗牙痛的基本治法为()

A.祛风泻火、通络止痛

B.滋阴降火、通络止痛

C.祛风泻火、解毒消肿

D.滋阴降火、消肿止痛

E.祛风泻火、消肿散结

17、胃痛属于肝气犯胃者,针刺治疗除了取主穴外,还应加()

A.胃俞

B.下脘

C.太冲

D.膈俞

E.梁门

18、中风中经络的针灸基本处方为()

A.神门、内关、大陵、三阴交、足三里

B.百会、神阙、关元、足三里、内关

C.气海、关元、丰隆、委中、三阴交

D.内关、三阴交、人中、极泉、尺泽、委中

E.百会、人中、三阴交、合谷、太冲

19、头痛的前额痛属于()

A.少阳头痛

B.阳明头痛

C.少阴头痛

D.厥阴头痛

E.以上均不对

20、内伤咳嗽兼肺阴亏虚者,治疗时应加()

A.少商

B.丰隆、阴陵泉

C.行间

D.膏肓

E.孔最

多选题:(共10题)

21、可主治神志病的经脉是()

A.手厥阴、手少阴

B.手三阳经

C.足三阳经

D.任督二脉

E.足三阴经

22、面痛以面部疼痛为主,其疼痛特点为()

A.突然发作

B.闪电样

C.刀割样

D.电灼样

E.持续剧烈疼痛

23、治疗痫病大发作的主穴是()

A.内关

B.水沟

C.涌泉

D.后溪

E.风池

24、在针灸临床上补虚泻实原则的含义是()

A.虚则补之

B.实则泻之

C.陷下则灸之

D.宛陈则除之

E.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25、气血不足经闭可选()

A.脾俞、胃俞、气海

B.涌泉、中脘、胃俞

C.关元、足三里、归来

D.太冲、中极、合谷

E.中极、归来、三阴交

26、针灸治疗面瘫的主穴是()

A.阳白

B.翳风

C.颧髎

D.足三里

E.颊车

27、用头针治疗小儿脑瘫选用()

A.额中线、顶中线

B.顶颞前斜线

C.顶旁1线、顶旁2线

D.颞后线

E.枕下旁线

28、治疗近视主要取穴是()

A.光明

B.翳明

C.睛明

D.风池

E.承泣

29、针灸治疗癃闭实证的主穴是()

A.秩边、阴陵泉

B.膀胱俞

C.三阴交

D.中极

E.肾俞

30、毫针刺法中,一般来说,轻度刺激指的是()

A.捻转的角度小于60度

B.捻转的频率小于60次/分

C.提插的频率小于90次/分

D.提插的频率小于60次/分

提插的幅度小于0.3厘米

二、填空题(共20空,每空0.5分,共计10分)

1、中经络者属于气虚血瘀者加取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针手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脾胃不和导致不寐加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瘫取穴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穴为主。

5、坐骨神经痛取穴以___________、_________经穴为主。

6、据《四总穴歌》所载:“肚腹_______留,腰背________求,头项寻_________,面口________

收。

7、太渊与尺泽相距______寸,委中与昆仑相距_______寸。”

8、足厥阴肝经在循行中除与肝、胆、肺、胃发生联系外,还与阴器,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器官发生联系。

三、名词解释(共5个词,每个词2分,计10分)

1、横指同身寸

2、候气

3、主客原络配穴法

4、根结

5、十二经别

四、简答题(共5题,每题4分,计20分)

1、腧穴分为哪几类?简述其概念。

2、面痛选取哪些穴位,如何辩证配穴?

3、简述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路线。

4、便秘分为几类?分述其治法、处方。

5、试述尺泽、内庭两穴的腧穴经属、定位、主治、特定穴属性、操作。

四、病例题与论述题(共3题,每题10分,计30分)

1、王某,男,21岁。腹泻、腹痛3个月。患者3个月前感受风寒,加之饮食不当,出现腹

痛、腹泻,便中有脓血,腹痛即便,每日10余次。经当地医院予药物治疗,症状稍减,但从此后时有腹痛出现。患者时觉乏力,纳呆,腹胀腑冷,少腹疼痛,泄时每日排便7-8次,泻下粘液脓血样便。反复发作,痛苦不已,遂于今日就诊于我院门诊,查体:神清,形体适中,面色白,腹平软,左下腹轻度压痛,未及包块,肠鸣音存在,舌淡,苔白腻,脉弦细。请写出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法、穴方、操作及方义。

2、陈某,女,19岁。14岁时月经初潮,周期紊乱,每至行经时,腹痛剧烈阵作,有时痛

至晕厥,患者常感学习吃力,心境抑郁,闷闷不乐。自诉服用生姜茶,或局部热敷可稍缓解。时值经期,精神困顿,胸闷不疏,纳差乏力。经量少,色紫暗,下瘀块后痛势缓解。舌淡、有瘀斑,苔薄白,脉弦。请写出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法、穴方。3、简述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

从针刺人迎穴降压谈针灸学的原始创新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从针刺人迎穴降压谈针灸学的原始创新 作者:石学敏, 申鹏飞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 刊名: 上海针灸杂志 英文刊名:SHANGHAI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年,卷(期):2010,29(2) 被引用次数:8次 参考文献(2条) 1.Bisognano JD;de Leeuw P;Bach DS Improved Functional Capacity and Cardiovascular Structure after Baroreflex Activation Therapy(TM)in Resistant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Heart Failure:Results from European and United States Trials of the Rheos (R) System 2009(06) 2.Baroreflex Hypertension Therapy improves cardiac structure and arterial compliance in resistant hypertension:results from European and United States Trials of the Rheos System 2009(02)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张玥.王舒人迎穴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0) 2.夏秋芳.XIA Qiu-fang人迎穴考证及现代临床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针灸临床杂志2010,26(6) 3.申鹏飞.卞金玲.孟志宏.石学敏.SHEN Peng-fei.BIAN Jin-ling.MENG Zhi-hong.SHI Xue-min捻转补法针刺人迎穴干预原发性高血压亚急症的效应观察[期刊论文]-上海针灸杂志2010,29(2) 4.迟玉花.葛宝和.CHI Yu-hua.GE Bao-he人迎穴的针刺临床应用[期刊论文]-针灸临床杂志2007,23(10) 5.邢瀚.张春红人迎穴临床研究近况[期刊论文]-针灸临床杂志2010,26(2) 6.郭芳.GUO Fang人迎穴临床应用探要[期刊论文]-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2) 7.李华东.李红.Li Huadong.Li Hong按揉配合针刺新人迎穴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研究[期刊论文]-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0,01(12) 8.刘向东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气血两虚型面瘫48例[期刊论文]-针灸临床杂志2007,23(7) 9.卫彦.孙忠人.寇吉友.郭莹针刺人迎穴治疗高血压病120例临床观察[期刊论文]-针灸临床杂志2006,22(2) 10.戢杨.吴沅皥.赵锦声赵锦声针刺人迎穴治疗头面部功能障碍医案2则[期刊论文]-新中医2008,40(4) 引证文献(8条) 1.张丽丽.张春红.王舒针刺降压临证举隅[期刊论文]-针灸临床杂志 2013(6) 2.张春红.邢瀚.乔波石学敏治疗高血压病经验[期刊论文]-中医杂志 2011(20) 3.李会娟.申鹏飞针刺降低血压变异性[期刊论文]-吉林中医药 2011(1) 4.张春红.卞金玲.杜宇征针刺治疗高血压60例[期刊论文]-上海针灸杂志 2010(8) 5.刘丽伟.杜宇征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伴耳鸣及先天性高脂血症1例[期刊论文]-针灸临床杂志 2012(1) 6.李美罗.李垠和.吴焕淦.常小荣.刘慧荣.王晓梅灸法治疗高血压的研究概述[期刊论文]-环球中医药 2012(2) 7.乔波.张春红针刺人迎穴治疗高血压病的近代研究概况[期刊论文]-吉林中医药 2011(6) 8.王莹.李阳.郭琳近几年针灸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通览[期刊论文]-针灸临床杂志 2013(9) 引用本文格式:石学敏.申鹏飞从针刺人迎穴降压谈针灸学的原始创新[期刊论文]-上海针灸杂志 2010(2)

针灸学基础题库精选文档

针灸学基础题库精选文 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针灸学基础》题库 第一章:针灸学基础概论 一、判断题 1、2、3、4、5、6、7、8、9、10、 二、单项选择 1、C2、B3、D4、E5、C6、A7、C 三、双选题 1、AE2、BC 四、多选题 1、ABCE2、ABCDE3、ACD4、ABE5、ABCE6、ABDE 一、判断题(对者打“”,错者打“”) 1、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石针石针刺的原始工具。() 2、从“针灸”两字的先后顺序可推知,针法的出现早于灸法。() 3、我国针灸传入朝鲜、日本等国的时间是在公元8世纪。()

4、针灸开始传入欧洲的时间是公元16世纪末17世纪初。() 5、《灵枢》较完整地论述了经络腧穴理论、刺灸方法和临床治疗等,对针灸医学作了比较系统的总结。() 6、“足臂十一脉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论述了经络、腧穴等,反映了针灸学的早期面貌。() 7、八会穴是由《内经》首先提出的。() 8、《针灸甲乙经》石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着。() 9、对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是经络学说形成的依据之一。() 10、经络学说的产生是建立在古代医家对人体解剖和生理研究的基础上。 () 二、单项选择1、C2、B3、D4、E5、C6、A7、C 1、 2、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着是() A.《灵枢》 B.《难经》 C.《针灸甲乙经》 D.《针灸大成》 E.《足臂十一脉灸经》 2、最早绘制彩色针灸图的医家是() A.皇甫谧 B.孙思邈 C.王惟一 D.王焘 E.杨继洲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题库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学》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答题说明: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佳或最恰当的答案,请用钢笔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里。 1.阴虚火旺型口疮,除选主穴外,肝肾阴虚配用( ) A.肝俞 B.肾俞 C.脾俞 D.三阴交 E.阴陵泉 2.不属八脉交会组穴的是( ) A.内关、公孙 B.合谷、太冲 C.列缺、照海 D.后溪、申脉 E.外关、足临泣 3.通里是心经的( ) A.原穴 B.“输”穴 C.郄穴 D.络穴 E.合穴 4.徐疾补法是( ) A.先在深层得气,快速地退出,缓慢地进入 B.先在浅层得气,缓慢地进入,快速地退出 C.先在浅层得气,快速地进入,快速地退出 D.先在深层得气,缓慢地退出,快速地进入 E.以上都不是 5.腰部扭伤,除选委中、腰阳关外,还宜加用( ) A.环跳 B.肾俞 C.悬钟 D.阳陵泉 E.秩边 6.阳维脉的郄穴是( ) A.阳交 B.跗阳 C.飞扬 D.阳辅 E.养老 7.被称为“阴脉之海”的经脉是( ) A.阴维脉 B.阴蹻脉 C.任脉 D.冲脉 E.带脉 8.大肠的下合穴是: () A.足三里 B.上巨虚 C.下巨虚 D.委中 E.委阳 9.天灸又称为( ) A.化脓灸 B.发泡灸 C.直接灸 D.实按灸 E.间隔灸 10.阳经五输穴井、荥、输、经、合分别配属五行: () A.金、水、木、火、土 B.水、木、火、土、金 C.火、土、金、水、木 D.木、火、土、金、水 E.以上都不是 11.以下何穴宜用斜刺法( ) A.合谷 B.环跳 C.神门 D.肺俞 E.天枢 12.听宫位于( ) A.面部,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呈凹陷处 B.面部,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闭口呈凹陷处 C.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呈凹陷处 D.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闭口呈凹陷处 E.面部,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呈凹陷处 13.肘横纹至腕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 A.14寸 B.15寸 C.12寸 D.9寸 E.13寸 14.治疗胎位不正的常用穴是: () A.太冲 B.内庭 C.大都 D.至阴 E.至阳 15.手三阳经的起始穴是: () A.商阳、关冲、中冲 B.商阳、关冲、关冲 C.商阳、关冲、少府 D.商阳、关冲、少泽 E.商阳、关冲、少冲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答题说明:下列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请用钢笔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里。1.治疗血滞经闭,宜取( ) A.任脉穴 B.足太阴脾经穴 C.足阳明胃经穴 D.足太阳膀胱经穴 E.足厥阴肝经穴 2.风阳上扰型眩晕耳针取穴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 A.肝 B.胆 C.脾 D.缘中 E.胃 3.直接与头部有联系的经脉是( ) A.手阳明大肠经 B.足厥阴肝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足阳明胃经 E.足太阳膀胱经 4.针刺睛明穴要注意: () A.闭目 B.眼球向外固定 C.不提插不捻转 D.针刺1-1.5寸 E.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5.下列各穴中,平第4肋间隙的穴位有( )

湖北中医学院针灸学考试试题

湖北中医学院针灸学考试试题 试题1 一、名词解释 1.针灸学: 2.经络系统 3.十二经脉: 4.砭石: 5.“阳脉之海”: 6.经气: 7.“一源三歧”:8.十五络脉:9.经络学说: 10.“六合”:11.“气街”:12.五输穴: 13.“肺系”:14.募穴:15.“陷下则灸之”: 16.“感觉阈”:17.隔姜灸:18.平刺: 19.四总穴”20.艾炷灸 二、判断题 1.《针灸大成》记载了361个经穴。( ) 2.《难经》“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 3.唐代初期,针灸发展成为一门专科,有“针师”、“灸师”等专业称号。( ) 4.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上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 5.经脉循行中与耳有联系的经脉有2条。 ( ) 6.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浮络、孙络。( ) 7.下合穴中,三焦下合委中,胆下合穴为阳陵泉。( ) 8.丰隆穴的定位: 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一横指。( ) 9.十二经脉皆有“标”部与“本”部。( ) 10.胎位不正首选至阴穴。( ) 11.十二经筋循行分布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而走向头面躯干,行于体表,并深入内脏。 ( ) 12.肺经的五输穴是少商、太渊、鱼际、经渠和尺泽。( ) 13.八脉交会穴中,公孙通带脉,而内关通阴维脉。( ) 14.火罐法是利用燃烧时火的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将罐吸皮肤上。( ) 15.大肠经的郄穴是手三里。( ) 16.十二经脉中,六阳经均不经过手(足)掌部。( ) 17.拇短、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取阳池。( ) 18.瘀血腰痛的配穴为膈俞、次髎。( ) 19.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故有“阴脉之海”,“血海”之称。( ) 20.中风的中经络型的针灸治法为醒脑开窍,启闭固脱,主穴选内关、水沟。( ) 三、单项选择题 1.最原始的针刺工具是() A.骨针 B.竹针 C.砭石 D.陶针 E.铜针 2.创子午流注针法的是( )

针灸学试卷

zhen787546516@https://www.doczj.com/doc/fd5428215.html, **中医药大学 《针灸学》试卷A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阳经与阳经在(1)部相接,阴经与阴经在(2)部相接。 2、凡属六脏的经脉称为(3)经;凡属六腑的经脉都称为(4)经。 3、十二经脉的命名原则是结合(5)、(6)、脏腑三方面而命名的。 4、奇经八脉中的督脉能调节全身阳经经气,故称为(7)、任脉能调节全身阴经经气,故称为(8)、冲脉称为“(9)”海,又称(10)。 5、《四总穴歌》所载:“肚腹三里留,(11)头项寻列缺,(12)。 6、十四经穴的特点是(13)、(14)及(15)。 7、人体的(16)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17)的施术部位。 8、腧穴的主治作用分为(18)、(19)、(20)。 9、八脉交会穴是指(21)与(22)相通的八个腧穴。 10、手少阴肺经共(23)个穴;足厥阴肝经共(24)个穴。 11、《黄帝内经·灵枢》篇说:“凡用针者,(25),(26),宛陈则除之” 12、入下齿中,回绕至上唇,交叉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的经脉是(27)。 13、灸法是一种温热刺激,对(28)效果好。 14、(29)是治疗小儿疳疾的有效穴。 15、十二经脉的络穴在临床上具有治疗(30)有关病症的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21分) 1、位于第一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的穴位是() A、中渚 B、鱼际 C、大陵 D、列缺 E、太渊 2、足三阳经行走方向的规律是() A、从手走头 B、从头走足 C、从胸走手 D、从足走腹 E、从足走头 3、入上齿中,回出环绕口唇的经脉是() A、手阳明大肠经 B、足阳明胃经 C、督脉 D、足厥阴肝经 E、足太阳膀胱经 4、在胸部,前正中线旁开4寸单位经脉是() A、足太阴脾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阳明胃经 D、足厥阴肝经 E、足太阳膀胱经 5、关元穴位于() A、脐中下2寸,距前正中线2寸 B、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4寸 C、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0寸 D、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E、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2寸 6、在八会穴中,血会穴是() A、血海 B、中脘 C、内关 D、膈俞 E、绝骨 7、循行在前臂内侧后缘的经脉是() A、手太阴肺经 B、手厥阴心包经 C、手少阴心经 D、手少阳三焦经 E、手太阳小肠经 8、在侧头部,额角发际上0.5寸的穴是() A、神庭 B、上星 C、头维 D、天柱 E、风府 9、太阳穴的正确位置是() A、眉梢外1寸处 B、目外眦外1寸处 C、眉梢与目外眦之间 D、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后0.5寸 E、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10、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的穴位是() A、京门 B、期门 C、日月 D、章门 E、大包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九版《针灸学》必背

一、经脉循行原文 手太阴肺经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手阳明大肠经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夹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夹鼻孔。 足阳明胃经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夹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口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夹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足太阴脾经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手少阴心经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夹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9 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夹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夹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足少阴肾经 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针灸学考试试题与答案

针灸学考试试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针灸学: 2.经络系统 3.十二经脉: 4.砭石: 5.“阳脉之海”: 6.经气: 7.“一源三歧”: 8.十五络脉: 9.经络学说: 10.“六合”: 11.“气街”: 12.五输穴: 13.“肺系”: 14.募穴: 15.“陷下则灸之”: 16.“感觉阈”: 17.隔姜灸: 18.平刺: 19.四总穴” 20.艾炷灸 二、判断题 1.《针灸大成》记载了361个经穴。( ) 2.《难经》“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 3.唐代初期,针灸发展成为一门专科,有“针师”、“灸师”等专业称号。( ) 4.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上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

5.经脉循行中与耳有联系的经脉有2条。( ) 6.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浮络、孙络。( ) 7.下合穴中,三焦下合委中,胆下合穴为阳陵泉。( ) 8.丰隆穴的定位: 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一横指。( ) 9.十二经脉皆有“标”部与“本”部。( ) 10.胎位不正首选至阴穴。( ) 11.十二经筋循行分布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而走向头面躯干,行于体表,并深入内脏。( ) 12.肺经的五输穴是少商、太渊、鱼际、经渠和尺泽。( ) 13.八脉交会穴中,公孙通带脉,而内关通阴维脉。( ) 14.火罐法是利用燃烧时火的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将罐吸皮肤上。( ) 15.大肠经的郄穴是手三里。( ) 16.十二经脉中,六阳经均不经过手(足)掌部。( ) 17.拇短、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取阳池。( ) 18.瘀血腰痛的配穴为膈俞、次髎。( ) 19.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故有“阴脉之海”,“血海”之称。( ) 20.中风的中经络型的针灸治法为醒脑开窍,启闭固脱,主穴选内关、水沟。( ) 三、单项选择题 1.最原始的针刺工具是() A.骨针 B.竹针 C.砭石 D.陶针 E.铜针 2.创子午流注针法的是( ) A.徐凤 B.何若愚 C.窦默 D.李梃 E.高武 3.肘横纹至腕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 A.14寸 B.15寸 C.12寸 D.9寸 E.13寸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学试题A

护理专业2001级针灸学试题A —、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针灸学 2、经络 3、奇经八脉 4、四海 5、腧穴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排列是在前在中在后。 2、奇经八脉中的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 3、奇穴是指,又有名确但尚未列入的腧穴 4、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规律是、、、。 5、骨度分寸法,前两额发角之间寸,耳后两乳突之间寸,胸 剑联合中点至脐中寸,两乳头之间寸,股骨大转子之间至腘横纹 寸,腘横纹至外踝尖寸,眉尖至前发际寸, 前发际至后发际寸。 三、简答题 1、写出下列腧穴定位(10分) 合谷天枢昆仑风池曲池三阴交大陵颊车 听宫外关 2、请举例说明腧穴的主治特点(10分) 3、双手进针法有哪些?(2分) 4、针刺的角度有哪些?与皮肤的角度?(2分) 5、单式补泻手法有哪些?(2分) 6、吸火拔罐法有哪些?(2分) 7、《头皮针穴位名称标准化国际方案》的头部标准现有多少条?其分布的区域?适应症?(2分) 8、针灸的治疗原则?治疗作用?(2分) 9、针刺配穴方法有哪些?(3分) 10、何谓腧募配穴?举例(3分) 11、何谓晕针?有哪些症状?如何处理及预防?(8分) 12、面痛的症状?针刺主穴?(6分) 13中风(中经络)主症分型,针刺主穴,配穴?(8分)

四、写出足阳明胃经的经脉循行(10分)原文或白话文均可 五、某患,女性,晨起后突然出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闭目、露齿,伴有耳后痛及舌前2/3味觉消失。 此为何病,写出主治主穴。

2001级护理专业针灸学试题(第一套)

针灸学问答题

1你是如何理解《玉龙歌》“痰多宜向丰隆寻”的?答:痰分有形,无形之痰,但痰均由于脾胃运化功能失健,水湿内停,湿聚而成,丰隆穴为足阳明胃经之络穴,本穴能调理脾胃,针刺丰隆,能健脾化湿祛痰,故丰隆为治痰之要穴,所以《玉龙歌》曰“痰多宜向丰隆寻”。 2发生晕针应如何处理?首先停止针刺,将刺入的针全部起出,使患者平卧(头低脚高位),保暖,饮温开水或糖水,休息片刻即可恢复,如重者,在上述基础上针刺人中、素髎、内关、涌泉等穴,或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如仍不苏醒,应配合其它疗法急救。 3天突穴针刺注意事项先让患者头微后仰,刺手持针刺入0.2寸,然后将针贴着胸骨后缘向下直刺1~1.5寸,不可左右斜刺,以免刺伤周围的动、静脉及食管。 4具体说明两种定取合谷穴的操作方法1手背,第一,第二骨掌之间,约平第二骨中点处。2以一手拇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指尖下是穴。5试述晴明穴,中极穴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晴明穴: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右手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0.5-1寸,不捻转,不提插(或只轻微捻转和提插)。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禁灸。中极穴:直刺1-1。5寸。针刺前应排空小便;尿潴留时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防刺伤膀胱。 6试述十二经脉在头面部,躯干部的分布规律1阴经不上头面,但足厥阴肝经上出额,与督脉会于颠2阳经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是:阴阳经在面部,少阳经在侧头部,足太阳经在后头项部。3在躯干部:阴经行于躯胸腹部,足阳明经亦行于胸腹部,足少阳经行于侧身部,足太阳经行于腰背部。 7试述手阳明大肠经的体表循行路线。1起于食指桡侧商阳穴.2经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到腕部.3沿上肢外侧前缘、肩前、颈、面颊.4在水沟穴左右交叉到对侧鼻唇沟,终止于鼻旁迎香穴。 8试述痛经实证的症状及针灸处方症状:经行不畅,少腹胀痛剧烈,腹痛拒按,甚则胀连胸肋,经色紫红而夹有瘀块,下血块后痛减,脉弦涩。9试述针刺不得气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不得气原因:医着定位不准,针刺角度,深度不当,手法不当,病人感觉迟钝,正气不足等.处理方法是:取准穴位,调整针刺角度,深度,运用适当手法,对病人感觉迟钝,正气不足者,留针侯气,加灸,施行辅助手法催气配合中药调补。10试述捻转补泻法中补法的具体操作方法? 答: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 11腧穴的定位方法有几种?试以足太阴脾经的腧穴为例说明之。 答:①骨度分寸定位法:根据人体各部的骨骼规定为一定的尺寸而定取穴位的方法。不论男女、老少、高矮、?肥瘦均可按这一标准测量。如足太阴脾经。大横。②自然标志定位法:根据人体自然标志而定取穴位的方法。如足太阴脾经,阴陵泉。③手指同身寸取穴法:以患者的手指为标准来定取穴位的方法,足太阴脾经,三阴交。④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简便易行的方法。足太阴脾经、血海。 12足阳明胃经为例,说明腧穴的主治作用。答:①近治作用:腧穴均能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脏腑组织、器官的病症。如足阳明胃经的承泣穴治疗目疾。②远治作用: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局部病症,?而且还可以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症。如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治疗胃肠病。 ③特殊作用:针刺某些腧穴,对机体的不同状态,可起着双相的良性调整作用。如足阳明胃经的天枢穴既可以治腹泻,又可以治便秘。13合谷与肩髃同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主治有何异同?答:合谷、肩髃相同点都可以治疗上肢病症.合谷、肩不同点:合谷穴可以治疗头面五官病、热病、部分妇科病。而肩穴以治疗局部病为主,如肩周炎。 14试述捻转补泻中泻法的具体操作? 答:得气后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 15举例说明主客原络配穴法? 答:相表里经脉原穴合络穴相配伍运用的一种配穴法,又称主客配穴法。其法以先病经脉为主取其原,后病经脉为客取其络。

针灸学试题库完整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库--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 A1型题 1.现存最早、较完善的针灸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阴阳十一脉灸经》 C.《针灸甲乙经》 D.《针灸资生经》 E.《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答案:1.C 2.《甲乙经》成书朝代及作者是 A.唐代—孙思邈 B.晋代—葛洪 C.宋代—王执中 D.晋代—皇甫谧 E.宋代—王惟一 答案:2.D 3.《针灸甲乙经》考证了腧穴 A.354个 B.359个 C.361个 D.349个 E.152个 答案:3.D 4.《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作者是 A.王执中 B.杨继洲 C.王惟一 D.李时珍 E.滑寿 答案:4.C 5.铸造第一个针灸铜人的朝代是 A.唐代 B.晋代 C.战国 D.元代 E.宋代 答案:5.E 6.《针灸大成》的作者是 A.王焘 B.李学川 C.杨继州 D.高武 E.李时珍 答案:6.C 7.继《内经》、《甲乙经》之 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总结是 A.《针灸大成》 B.《针灸大全》 C.《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D.《十四经发挥》 E.《奇经八脉考》 答案:7.A 8.《十四经发挥》的作者是 A.滑伯仁 B.李学川 C.杨继洲 D.皇甫谧 E.王惟一 答案:8.A 9.考证了361个经穴的医家 是 A.李时珍 B.李学川 C.杨继洲 D.王惟一 E.滑寿 答案:9.B 10.针灸医学传到欧洲是 A.公元6世纪 B.公元7世纪 C.公元8世纪 D.公元17世纪 E.公元9世纪 答案:10.D 11.足三阳经在四肢的排列 是 A.阳明、少阳、太阳 B.少阳、太阳、阳明 C.太阳、阳明、少阳 D.少阳、阳明、太阳 E.太阳、少阳、阳明 答案:11.A 12.手三阴经在四肢的排列 是 A.厥阴、少阴、太阴 B.少阴、太阴、厥阴 C.太阴、厥阴、少阴 D.厥阴、太阴、少阴 E.太阴、少阴、厥阴 答案:12.C 13.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 以下部位排列是 A.太阴、少阴、厥阴 B.厥阴、太阴、少阴 C.少阴、太阴、厥阴 D.厥阴、少阴、太阴 E.少阴、厥阴、太阴 答案:13.B 14.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错 误的是 A.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B.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C.手三阳经从胸走手 D.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E.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答案:14.C 15.阴经与阳经(指表里经) 交接的部位在 A.头部 B.胸腹部 C.面部 D.手足末端 E.上肢部 答案:15.D 16.阳经与阳经(指同名经) 交接部位在 A.头面部 B.颈项部 C.胸腹部 D.四肢末端 E.胸部 答案:16.A 17.阴经与阴经(指手足三阴 经)交接部位 A.胸腹部 B.胸中 C.腹部 D.四肢部 E.头面部 答案:17.B 18.不属于表里络属关系的 是 A.手少阴—手太阳 B.足厥阴—足少阳 C.手阳明—手太阴 D.手少阳—手少阴 E.足太阳—足少阴 答案:18.D 19.不属于奇经八脉循行的 特点是 A.除带脉横向循行外 B.其余均为纵向循行 C.纵横交错地循行 D.分布于十二经脉之间 E.经与经之间有相互交接规 律 答案:19.E 20.十二经别是指 A.十二正经离、入、出、合 的别行部分 B.十二正经离、合、出、入 的别行部分 C.十二正经离、出、入、合 的别行部分 D.十二正经离、出、合、入 的别行部分 E.十二正经离、入、合、出 的别行部分 答案:20.A 21.不是十二经筋的循行走 向 A.均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 B.行于体表 C.不入内脏 D.结聚于关节、骨骼部 E.入走体腔 答案:21.E 22.不是经络的作用 A.运行气血 B.濡养周身 C.抗御外邪 D.保卫机体 E.活血祛瘀 答案:22.E 23.十二经脉中,脾经与心经 的交接部位在 A.心中 B.肺中 C.肝中 D.胃中 E.胸中 word 可编辑..

针灸学大学真题试卷

针灸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本题60个小题,每小题1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1.被称为《针经》的著作是( ) A:《难经》 B:《素问》 C:《灵枢》 D:《针灸甲乙经》 E:《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2.《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的作者是 ( ) A:皇甫谧 B:王惟一 C:杨继洲 D:徐凤 E:李时珍 3.“阳脉之海”是指( )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带脉 E:以上都不是 4.手足三阴经穴位之所以能主治头面和五官疾病,主要是由于( ) A:表里经之间的相互联系 B:依靠络脉联系 C:腧穴主治的相对特异性 D:阴经经别合于阳经而上于头面 E:阴阳经通过任督二脉相互联系 5.下耳后,入耳中,出耳前的经脉是 ( ) A:手阳明大肠经 B:足阳明胃经 C:足太阳膀胱经 D:手少阳三焦经 E:足少阳胆经 6.督脉的别络的分布特点是( ) A:阴经别络走向阳经,阳经别络走向阴经 B:阳经别络走向阳经,阴经别络走向阴经 C:散布于胸胁 D:别于鸠尾,散布于腹部 E:别于长强,散布于头 7.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大体分布规律是( ) A:阳经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B:胸腹 C:头、胸、腹 D:头、胸、腹、胫 E:脑 8.手少阳三焦经循行( ) A:至目内外眦,人耳中 B:系耳后,出耳上角,入耳中,至目锐眦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9.阿是穴是指( ) A:经外奇穴以外的穴位 B:经穴以外的穴位 C:病变局部的穴位 D:病变部位中心的穴位 E:与病变有关的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 10.下列特定穴中除哪项外基本都位于肘膝关节以下( ) A:八脉交会穴 B:五输穴 C:十二络穴 D:八会穴 E:原穴 11.以下不属于指寸法定位的是( ) A:中指同身寸 B:拇指同身寸 C:横指同身寸 D:手指同身寸 E:一夫法 12.参照动植物命名( ) A:光明. B:腕骨 C:天井 D:攒竹 E:日月 13.十四经穴也称( ) A:经穴 B:天应穴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14.耳后两乳突之间的骨度分寸为( ) A:9寸 B:8寸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15.足阳明胃经的主干线止于( ) A:足大趾 B:足次趾 C:足中趾 D:足四趾 E:足小趾 16.下列足太阴脾经的循行路线,符合原文的是( ) A:起于大趾内侧端 B:上踝,循胫后 C:循股内前廉 D:人腹,属脾络胃

针灸学试卷

《针灸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头针治疗感觉性失语宜选用( ) A、感觉区 B、言语一区 C、言语二区 D、言语三区 2、浮郄穴在人体的( ) A、臀部 B、背部 C、大腿部 D、小腿部 3、腧穴是指( ) A、针灸施术的部位 B、痛点 C、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D、人体内外部信息交流的“良导点” 4、治疗月经先期的处方是( ) A、气海三阴交肾俞脾俞 B、气海三阴交血海归来 C、气海三阴交交信足三里 D、气海三阴交太冲太溪 5、足三阳经腧穴主治相同的病是( ) A、神志病 B、胃肠病 C、咽喉病 D、前阴病 6、根据骨度分寸法,下列穴位中两者间距不是1.5寸的是( ) A、气海神阙 B、内关大陵 C、神门灵道 D、神庭曲差 7、留针可起到( ) A、得气的作用 B、候气的作用 C、行气的作用 D、催气的作用 8、施灸的顺序应该是( ) A、先上后下,先阳后阴 B、先上后下,先阴后阳 C、先下后上,先阳后阴 D、先下后上,先阴后阳 9、刺络拔罐适用于( ) A、咽喉肿痛 B、痄腮 D、咳喘D、神经性皮炎 10、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的处方是( ) A、中脘内关丰隆解溪 B、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 C、鸠尾大椎间使丰隆 D、风池侠溪丰隆肾俞 11、治疗行痹,除取局部穴外,还宜加用( ) A、大椎曲池 B、膈俞血海 C、肾俞三阴交 D、风池风门 12、下列哪一组穴位可用仰靠坐位?( ) A、风池曲池天池 B、百会哑门足三里 C、廉泉列缺照海 D、人中腰阳关委中 13、在何经的循行线上没有募穴?( )

针灸学练习题--第一临床医学院

针灸学练习题--1 总分:200.00 及格分:120.00 一、单选题(共200题,每题1.00分) 1.耳穴屏尖位于( ) A.对耳屏游离缘的尖端B.屏上切迹前方近耳轮部 C.耳郭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D.耳屏游离缘上部尖端E.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 2.散刺法又称( ) A.点剌B.豹纹刺 C.循经刺D.毛刺E.半刺 3.根据骨度分寸法,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为( ) A.4寸B.5寸 C.6寸D.7寸E.8寸 4.冲脉在腹部并何经而行( ) A.任脉B.胃经 C.肾经D.脾经E.以上都不是 5.两眉头的中间是( ) A.攒竹B.印堂 C.鱼腰D.太冲E.球后 6.手阳明经的输穴是( ) A.三间B.后溪 C.中渚D.陷谷E.束骨 7.位于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的穴位是( ) A.印堂B.太阳 C.球后D.丝竹空E.上明 8.下列穴位中所属经脉属土,穴性属水的是( ) A.冲阳B.解溪 C.太白D.大都E.阴陵泉 9.既是八会穴又是合穴的是( ) A.委中B.委阳 C.阳陵泉D.足三里E.太渊 10.针灸治疗便秘的正确取穴方法是取( ) A.大肠经俞、募穴及下合穴为主B.三焦经以宣通三焦气机 C.肝经荥穴以疏肝解郁D.脾俞胃俞以扶助中气E.温通下焦阳气为主 11.归来向会阴部斜向透刺,治疗什么病( ) A.顽固性遗尿B.顽固性头痛 C.顽固性腹胀D.顽固性呕吐E.顽固性痛经 12.《难经》全书共有( ) A.七十八难B.八十一难 C.六十九难D.七十二难E.八十八难 13.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的理论强调了( ) A.人体四肢与头身的密切联系B.上肢与下肢的密切联系 C.前胸与后背的密切联系D.脏腑与五官的密切联系E.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密切联系14.牙痛取“大肠”的选穴原则是( ) A.按相应部位取穴B.按临床经验取穴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专科介绍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针灸部简介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针灸学专家、博士生导师石学敏教授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针刺手法量学及刺络疗法等一系列成果的临床应用为主要特色,使针灸部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针灸临床、教学和科研基地。 针灸部共有针灸病床数600张,病床使用率超过100%,年住院量4400余人次,26个门诊诊室,年门诊量25万余人次;年业务收入近7000万元。针灸临床还设立了15个专科专病。针灸学科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针灸医疗和临床教学基地,成为我国针灸推拿医疗基地发展状况和规模的标志,为全国针灸推拿医疗行业起到了示范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本学科是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针灸专科医疗中心所在地,目前已在全国建立了29个针灸临床研究分中心,使全国针灸医疗网络逐渐形成,带动了针灸医疗的发展。 此外,根据针灸学科建设的需要,于2007年成立了DME中心,主要负责临床科研的设计、实施、衡量以及评价等工作,为临床科研提供了技术平台。 创立了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特色的“石氏中风单元”,开辟了中风病治疗的新模式,此模式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为十大推广新技术之首。 1.学术地位:针灸部是“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全国针灸专科医疗中心”和“国家教委针灸重点学科”所在地,是医院的龙头科室,技术力量雄厚,专科齐全,医疗特色突出,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她代表着我国当今针灸临床医疗和科研的最高水平。 2.学术水平:针灸部全面继承了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形成了中风病的诊断、急救、针灸治疗、中西药治疗、康复医疗等系列的规范疗法。“醒脑开窍”针法也已被收入新世纪七版教材中,并普及推广到国内20余个省区和国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于99年度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大医药推广项目,2000年被授予天津市科技兴市突出贡献奖。该法的研究从细胞、亚细胞水平逐步深入到DNA、RNA基因水平,使针刺治疗中风病的研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结合本学科优势开展的针刺急救医学、针刺延缓衰老和治疗老年期痴呆、经络腧穴学等方面多课题的研究课题,共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10项,省部级科研成果30项。 3.学术队伍:针灸部是国家培养针灸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定点单位。135名专业人员;400张普通病床,200张特需病床,年收治病人达6000余人次;26 间门诊

针灸学试题及答案1

针灸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是( C ) A.《灵枢》 B.《难经》 C.《针灸甲乙经》 D.《针灸大成》 E.《足臂十一脉灸经》 2、最早绘制彩色针灸图的医家是( B ) A.皇甫谧 B.孙思邈 C.王惟一 D.王焘 E.杨继洲 3、针灸铜人的设计者是( D ) A.孙思邈 B.杨继洲 C.王执中 D.王惟一 E.滑伯仁 4、《针灸甲乙经》发展确定了多少个腧穴( E ) A.345 B.453 C. 354 D. 361 E.349 5、在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汇集历代诸家学说和实践经验总结而成的针灸专著是( C ) A.《医宗金鉴·刺灸心法》 B.《针灸甲乙经》 C.《针灸大成》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针灸逢源》 6、最早提出总结十四经脉的著作是( A ) A.《十四经发挥》 B.《黄帝内经》 C.《针灸甲乙经》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针灸逢源》 7、反映经络学说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C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帛书》 D.《灵枢》 E.《甲乙经》: 二、双项选择 1.反映针灸学核心理论经络学说的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A E ) A.《足臂十一脉灸经》 B.《灵枢》 C.《素问》 D.《难经》 E.《阴阳十一脉灸经》 2.北宋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对针灸学的主要贡献是( B C ) A.首次绘制彩色针灸挂图 B.设计制作两具针灸铜人 C.编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D.著《十四经发挥》 E.创用阿是穴和指寸法 1.手三阳经下合穴是( C) A.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 B.委中、足三里、阳陵泉 C.上巨虚、下巨虐、委阳 D.委阳、委中、阳陵泉 E.足三里、上巨虚、阳陵泉 2下列穴位中不属郄穴的是( E) A.会宗 B.温溜 C.梁丘 D.附阳 E.大钟 3.下列穴位中不属募穴的是( E) A.章门 B.日月 C.石门 D.关元 E.俞府 4.足厥阴肝经的五输穴,依序排列应该是( B) A.曲泉、中封、太冲、行间、大教 B.太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

《针灸学》试题及答案

《针灸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经络 答案: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路径,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 2.运针 答案:运针:毫针进针后,为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亦称“行针”。 3.一夫法 答案:一夫法:是当患者第2~5指并拢时,中指近侧指骨间关节横纹水平的四指宽度为3寸,此法又称“横指同身寸”。 4.腧穴 答案:腧穴:人体脏腑经脉之气在运行过程中输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 5.八会穴 答案:八会穴:人体的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汇聚之处。 6.骨度分寸法 答案:骨度分寸法: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来测量身体各部的长短,并以该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 7.一源三歧 答案:一源三歧:八脉中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称为“一源三歧”。 8.得气 答案:得气:亦称“针感”。当针刺入腧穴后,通过使用捻转提插等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感应,谓之得气。 9.横指同身寸: 答案:横指同身寸:是当患者第2~5指并拢时,中指近侧指骨间关节横纹水平的四指宽度为3寸,此法又称“一夫法”。 10.间接灸: 答案:间接灸:又称“隔物灸、间隔灸”,即在艾柱与皮肤之间垫上某种物品而

施灸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题 1.擅长矫正胎位的是_______、治痰要穴是_______。 答案:至阴、丰隆 2. 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分布,纵观全身,其中六条阴经分布于、。 答案:四肢的内侧、胸腹 3.行针的基本手法包括、。 答案:提插法、捻转法 4.针灸治疗的作用包括疏通经络、、。答案:调和阴阳、扶正祛邪 5.悬灸按其操作可分为温和灸、、。 答案:回旋灸、雀啄灸 6. 退热要穴为_________穴;去湿要穴为_________穴。 答案:大椎;阴陵泉 7. 肝经与肺经的终止穴分别为_________穴、_________ 穴。 答案:期门;少商 8. 针灸治疗原则中清热温寒具体操作原则为_________ 和_________。 答案: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9. 治疗中风闭证宜选_________穴、_________ 穴和十二井穴、太冲、劳宫。答案:丰隆;水沟 10. 六腑下合穴中大肠、小肠下合于经,三焦下合于 经。 答案:胃经、膀胱经 11. 腧穴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答案:经穴、奇穴、阿是穴 12. 依据本经子母补泻法,喘咳实证取________穴,虚证取_________穴。 答案:尺泽;太渊 13.退热要穴是_______、通乳要穴是_______、祛湿要穴是_______。

《实验针灸学》试卷及答案

※<本科模拟试卷A卷> 一、填空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答题说明: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并使试题所叙述的内容正确无误。) 1.穴位病理反应形式有、、。 2.对灸法的刺激参数和量效应应从和两方面来考虑。 3.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为、、。 4.影响针灸作用的基本因素有腧穴特异性、得气和、、。 5.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内关穴的传入神经元与神经的节段性分布基本相同。 6.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于改善呼吸功能、调节和含量、调节β-肾上腺素能受体、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调节轴几个方面。 7.针灸不仅可调节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且可调节特异性免疫应答,特别是细胞免疫。针灸对免疫的调节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实现的。 8.针灸治疗阑尾炎的机制可能与促进阑尾运动和促进有关。 9.毫针针刺的刺激参数,主要是与针机械运动相关的位移、时间、和等物理量的变化有关。 10.躯干腹侧、背侧经穴排列有现象。 二、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一)A1型题(答题说明:以下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1.循经感传的出现率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 A.性别 B.地区 C.年龄 D.民族E.职业 2.2Hz电针足三里,对疼痛患者腰部脑脊液中肽类物质的影响,哪项正确() A.脑啡肽升高,强啡肽不变 B.脑啡肽不变,强啡肽升高C.脑啡肽升高,强啡肽升高 D.脑啡肽不变,强啡肽不变 E.以上都不是 3.许多实验证实,捻转补泻手法的最佳操作时间是每穴施术。() A.数秒-数十秒 B.1-3分钟 C.5分钟 D.10分钟 E.以上都不是 4.循经感传的传导速度为() A.70-120米/秒 B.2-14米/秒 C.数毫米-数厘米/分钟D.数毫米-数厘米/秒 E.以上都不是 (二)A2型题 5.下列描述不属于经皮穴位电刺激特点的是() A.无痛 B.不易造成感染 C.机体适应很慢 D.可产生较好的镇痛效果 E.易造成极化 (三)B型题(答题说明:以下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个答案可被选1次或多次,或不选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