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英语:Unit 1 Friendship Reading(新人教必修1)

高中英语:Unit 1 Friendship Reading(新人教必修1)

高中英语:Unit 1 Friendship Reading(新人教必修1)
高中英语:Unit 1 Friendship Reading(新人教必修1)

高一英语同步练习

必修1 Unit 1 Friendship

第2课时:Reading

I.基础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

1.Anne lived in Amsterdam in the Netherlands during World War I.

2.A nne called her diary Betty.

3.A nne stayed awake on purpose until half past eleven in order to have a look at the moon by herself.

4.A nne kept a diary because she couldn’t meet her friends.

5.A nne’ family had to hide because Jews were caught by Nazis and killed.

根据课文选择正确的答案:

6. Anne Frank and her family hid away for_____

A. over a year

B. over two years

C. three years

D. one year and a half

7. According to Anne, a true friend is a person _____.

A. that would laugh at you

B. who makes you happy

C. whom you can trust

D. who could save your life

8. Anne said that she had grown crazy about nature because _____

A. her interest in nature

B. she had always been so had grown

C. she had been outdoors

D. she had been indoors too long.

9. She didn’t dare to open the window when the moon was bright .That’s because _____

A. they might be discovered

B. her family might be disturbed

C. it was very cold

D. a thief might get into the room

10. Anne and her family were caught by German Nazis _____

A. about June 1945

B. about February 1945

C. about December 1944

D. about November 1944

II.单项选择:

1. James often lies to others. His classmates _____ believe his words.

A. no any

B. no longer

C. not any more

D. not any longer

2. I _____ the written papers but failed in the oral exam.

A. got through

B. looked through

C. went through

D. lived through

3. I thought her nice and honest _____ I saw her.

A. for the first time

B. the first time

C. first time

D. by the first time

4. Everybody can see that she did it _____,not by chance.

A. to purpose

B. on purpose

C. in purpose

D. by purpose

5. --- Have you moved into the new house? --- Not yet. The rooms _____.

A. are painting

B. have painted

C. are painted

D. are being painted

6. What great trouble we had _____ where his house was.

A. in finding

B. to find

C. find

D. found

7. 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I _____ this kind of moon cake.

A. enjoyed

B. have enjoyed

C. enjoy

D. enjoying

8. I am sorry to say that I would agree with you, though not _____

A. widely

B. possibly

C. entirely

D. mainly

9. There is no _____ swimming-pool in this school and the students often go to swim _____

A. indoors; outdoors

B. indoor; outdoor

C. indoor; outdoors

D. indoor; indoors

10. The little girl _____ to the forest.

A. didn’t dare go

B. dared not to go

C. dared not go

D. dares to go

III. 单句改错:

1. I happened to be upstairs at the dusk when the window was open.

A B C

2. I am only able to look at the nature through dirty curtains.

A B C

3. Anne and her family hid away for nearly twenty-five months before they discovered.

A B C

4. I don’t want to set down a series of fact in a diary as most people do.

A B C

5.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ve seen the night..

A B C

IV. 英汉互译:

1. 我碰巧看见他在做家庭作业。(happen to see sb. doing st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I have read a series of articles about friendshi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她似乎是有意做这些事。(on purpos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They had to hide or they would be caught by the German Nazi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The two world leaders are holding a final talk ____ _______ _______ (面对面)。

V.阅读理解:

A

When friends come to visit us in the evening, they spend their time telling us that the y are in a hurry and looking at their watches. It isn’t that our friends are all very busy. It is just that we haven’t got a TVset. People think that we are very strange. “but what do you do in the evenings?” they are always asking. The answer is simple.

B oth my wife and I have hobbies. We certainly don’t spend our evenings staring at the walls. My wife enjoys cooking and painting and often attends evening classes in foreign languages. This is particularly useful as we always go abroad for our holidays.

I collect stamps and I am always busy with my collection. Both of us enjoy listening to music and playing chess together.

Sometimes there are power cuts and we have no electricity in the house. This does not worry us. We just light candles and carry on with what we were doing before. Our friends are lost ---no televisions! So they don’t know what to do. On such evenings our house is very full as they all come to us. They all have a good time. Instead of sitting in silence in front of the television, everybody talks and plays games. Yes, life is possible without television!

1. The writer’s friends are in a hurry to leave when they visit him in the evening because _____

A. they have a lot of things to do at home

B. they don’t want to stay too long at someone else’s home

C. they are always busy with their work

D. they want to go back home to watch TV

2. The writer and his wife _____.

A. enjoy watching TV every day

B. don’t enjoy watching TV in the evening

C. are too busy to watch TV in the evening

D. are too busy with their work

3. When there is no electricity, the writer’s friends _____.

A. can’t see anything at home

B. don’t know how to spend their evening

C. do something else by the candle’s light at home

D. stay at home and wait until electricity is on again

4. At night when there is no electricity, the couple _____.

A. have to stare at the walls

B. can do nothing but sit in silence

C. will have many visitors

D. have to go out for candles

5. The story tells us that _____.

A. the writer and his wife don’t like watching TV

B. watching TV wastes too much time

C. we can manage to live without television

D. the writer and his wife have a lot of hobbies

B

Suppose you are a visitor in the land of Mongolia, some friends ask you to eat with

them. What kind of manners do they want you to have? They want you to give a loud burp (饱嗝)after you finish eating. Burping would show that you like your food. In some countries, if you give a big burp, you are told to say “Excuse me, please”.

In many places people like to eat together. But in some parts of Polynesia it is bad manners(没礼貌)to be seen eating at all. People show their good manners by turning their backs on others while they eat.

What are manners like in an East African town? The people try not to see you. They are being polite. You may see a friend. He may not see you at all. If you are polite, you will sit down beside him. You will wait until he finishes what he is doing. Then he will talk to you. Manners are different all over the world. But it is good to know that all manners begin in the same way. People need ways to show that they want to be friends.

6. In Mongolia, burping is a way of showing that __________.

A . you are impolite

B . you enjoyed the meal prepared by the host

C . your meal was not enough

D . you are friendly with your host

7. In Polynesia, to be polite while eating you should __________.

A . eat quickly

B . sit still

C . turn your back on others

D . say “Excuse me, please”.

8. People in an East African town are being polite by __________.

A . waiting for a long time before visits

B . sitting down beside others

C . seeing a friend quickly

D . trying not to see you

9. We have good manners to show that we __________.

A . are different from other people

B . don’t want other people to worry us

C . begin all manners in the same way

D . want to be friends with other people

10.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is _______.

A . Good Manners

B . All manners is the Same Way

C . Different Kinds of Manners

D . Do Have Manners

答案:

I. 基础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FFFTT

根据课文选择正确的答案:6-10BCDAC

II .单项选择

1-5 BABBD 6-10 ABCCC

III. 单句改错

1. B 去the

2. B去the

3. C 在they 后加were

4. B 改fact 为facts

5. C 改have 为had

IV. 英汉互译

1. I happened to see him doing his homework.

2. 我已经读了一系列的有关友谊方面的文章。

3. She seems to do these things on purpose.

4.他们不得不躲起来不然他们会被德国纳粹抓起来。

5.face to face

V.阅读理解:

1-5DBBCC 6-10 BCDDA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后同步强化训练专题三:第3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下):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第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下):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1.1937年,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起始投资26亿“满洲国元”,1938年又扩充至50亿“满洲国元”,使得伪满洲国的生铁产量达到500万吨、钢材产量200万吨、电力260万千瓦。日本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 A.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B.转移本土过剩的产能 C.掠夺沦陷区战略资源 D.消耗伪满政权的实力 答案:C。根据材料“伪满洲国的生铁产量达到500万吨、钢材产量200万吨、电力260万千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通过掠夺沦陷区各种战略资源,扶持发展各项重工业,满足日本战争机器侵略中国乃至在世界范围内发动更大规模侵略战争的需求,故C符合题意 2.日军侵华的罪行,有制造大屠杀与惨案(如南京大屠杀),有放火与轰炸(如重庆大轰炸),有细菌毒气战(如731部队)等。现在我国各地建立有关日军暴行的纪念馆,就保存了大量真实的史料。这表明( ) A.抗战相持阶段日军罪孽深重 B.日本政府承认在华所犯罪行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D.日军侵华罪行累累不容忘记 答案:D 题干中“南京大屠杀”是在抗日战争防御阶段发生的,故A项错误;题干中未提及日本政府的态度问题,故B项错误;题干未提及国民党、中国共产党等抗日力量的精诚合作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反映了针对日军侵华的罪行,“现在我国各地建立有关日军暴行的纪念馆,就保存了大量真实的史料”说明日军侵华罪行累累不容忘记,故D项正确。 3.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时,邮政总局发行邮票2枚:“卢沟桥抗日”“战斗在长城内外”;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时邮政总局发行邮票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两套邮票相比,后者( ) A.突出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B.强调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C.肯定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作用 D.呈现了抗战中不同力量的历史地位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练习: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二专题整合 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大核心: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 两大力量:军与民。 三大阶段:1840年至19世纪70年代之前;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20世纪三四十年代。 三大侵略特点:第一阶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特点,战争开国门。第二阶段:以资本输出为主,瓜分狂潮。第三阶段:日本大规模侵华旨在灭亡中国。 二、重大历史线索 1.近代史上列强侵华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1)1840年至19世纪70年代之前为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西方列强先后完成工业革命,积极扩展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因此,通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要求开埠通商、协定关税是这一阶段商品输

出的要求,也是列强侵华的特点。 (2)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为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因此,其经济侵略特点,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具体反映在要求在中国修筑铁路、开设工厂、提供贷款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完成后,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同时也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希望瓜分中国。 (3)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为日本大规模侵华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侵略中国的主要是日本,其目的就是要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从而称霸西太平洋,因而灭亡中国是日本侵华的突出特点。 2.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比较 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基本形势都是敌强我弱,但结局却完全不同: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抗日战争中国取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评价型选择题 【题型解读】 1.从选择的素材看:多以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的评价。 2.从考查的功能看:不着眼于“是什么”,而是着眼于“为什么”。题干所展现的内容,多是中学教材未出现的结论,往往以全新的结论(或表述)出现,而选项则多是教材所涉及的内容。 【典型例题】 下列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持续时间最长 B.中国的抗战牵制了日军的大部分兵力 C.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测评卷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测评卷 命题人:湖北省英山县二程希望中学付越 一.选择题(共25题,共50分) 1.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反封建反帝为目标 B.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 C.1945年取得胜利 D.领导阶级是民族资产阶级 2.台湾马英九办公室内有一间类似于清朝军机处一样的密室。清朝军机处内景的墙上挂着咸丰帝(1850年---1861年在位)所书的“喜报红升”四字匾额。据此下列推断最有可能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马英九试图实行君主专制 B.咸丰帝为用兵西北始设军机处 C.“喜报红升”与八国联军侵华有关 D.“喜报红升”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 3.1964年董必武来动浙江某地,挥诗一首“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直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该地是() A.绍兴东湖 B.杭州西湖 C.嘉兴南湖 D.宁波东钱湖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B.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五四运动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5.山东省某中学进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放映了一部电影,其中有这样的一组镜头:青年高呼着“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等口号在街头进行示威。请你推测影片中学生斗争的主要对象应是() A.清政府 B.北洋军阀政府 C.国民党反动政府 D.美帝国主义 6.以下是由某学校史学社创作的“湖北地区文物古迹系列门劵”的部分名称,其中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是() A.《太平天国西征纪念馆门劵》 B.《辛亥首义旧址门劵》 C.《八七会议旧址门劵》 D.《湖北军政府旧址门劵》 7.著名作家魏巍写过一部名为《地球的红飘带》的小说,描写了中国近代一支军队转战南北的英雄事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里的“红飘带”应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游击战 B.红军长征 C.八路军敌后抗战 D.秋收起义进军井冈山 8.在辛亥革命的下列成果中,能反映中国近代民主政治走上新台阶的是() A.推翻“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B.颁布《临时约法》,开始民主宪政的历程 C.按“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建立新的政权机构 D.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9.某同学在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阅读和利用了以下文章或书籍:(1)《五四旋风》(2)井冈山道路的探索》(3)《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德意宣战》(4)《从延安到北平》据此推断,该同学的研究性课题最有可能是() A.《抗日战争》 B.《人民解放战争》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胜利》 D.《伟大的战略转移》 10.南昌起义,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纪念馆展示的共同主题是() A.革命根据地的壮大 B.人民政权不断巩固 C.广大农民支援革命 D.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完整word版)必修五unit1课文及译文

JOHN SNOW DEFEATS “KING CHOLERA John Snow was a famous doctor in London—so expert, indeed, that he attended Queen Victoria as her personal physician. But he became inspired when he thought about helping ordinary people exposed to cholera. This was the deadly disease of its day. Neither its cause nor its cure was understood. So many thousands of terrified people died every time there was an outbreak. John Snow wanted to face the challenge and solve this problem. He knew that cholera would never be controlled until its cause was found. 约翰·斯洛是伦敦一位著名的医生——他的确医术精湛,因而成为照料维多利亚女王的私人医生。但他一想到要帮助那些得了霍乱的普通百姓时,他就感到很振奋。霍乱在当时是最致命的疾病,人们既不知道它的病源,也不了解它的治疗方法。每次霍乱暴发时,就有大批惊恐的老百姓死去。约翰·斯洛想面对这个挑战,解决这个问题。他知道,在找到病源之前,霍乱疫情是无法控制的。 He became interested in two theories that possibly explained how cholera killed people. The first suggested that cholera multiplied in the air. A cloud of dangerous gas floated around until it found its victims. The second suggested that people absorbed this disease into their bodies with their meals. From the stomach the disease quickly attacked the body and soon the affected person died. 斯洛对霍乱致人死地的两种推测都很感兴趣。一种看法是霍乱病毒在空气中繁殖着,像一股危险的气体到处漂浮,直到找到病毒的受害者为止。第二种看法是人们在吃饭的时候把这种病毒引入体内的。病从胃里发作而迅速殃及全身,患者就会很快地死去。 John Snow suspected that the second theory was correct but he needed evidence. So when another outbreak hit London in 1845, he was ready to begin his enquiry. As the disease spread quickly through poor neighborhoods, he began to gather information. In two particular streets, the cholera outbreak was so severe that more than 500 people died in ten days. He was determined to find out why. 斯洛推测第二种说法是正确的,但他需要证据。因此,在1854 年伦敦再次暴发霍乱的时候,约翰·斯洛着手准备对此进行调研。当霍乱在贫民区迅速蔓延的时候,约翰·斯洛就开始收集资料。他发现特别在两条街道上霍乱流行的很严重,在10 天之内就死去了500 多人。他决心要查明原因。 First he marked on a map the exact places where all the dead people had lived. This gave him a valuable clue about the cause of the disease. Many of the deaths were near the water pump in Broad Street (especially numbers 16,37, 38 and 40) . He also noticed that some houses (such as 20 and 21 Broad Street and 8 and 9 Cambridge Street) had had no deaths. He had not foreseen this, so he made further investigations. He discovered that these people worked in the pub at 7 Cambridge Street. They had been given free beer and so had not drunk the water from the pump. It seemed that the water was to blame. 首先,他在一张地图上标明了所有死者住过的地方。这提供了一条说明霍乱起因的很有价值的线索。许多死者是住在宽街的水泵附近(特别是这条街上16、37、38、40 号)。他发现有些住宅(如宽街上20 号和21 号以及剑桥街上的8 号和9 号)却无人死亡。他以前没预料到这种情况,所有他决定深入调查。他发现,这些人都在剑桥街7 号的酒馆里打工,而酒馆为他们免费提供啤酒喝,因此他们没有喝从宽街水泵抽上来的水。看来水是罪魁祸首。Next, John Snow looked into the source of the water for these two streets. He found that it came from the river polluted by the dirty water from London. He immediately told the astonished people in Broad Street to remove the handle from the pump so that it could not be used. Soon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五练习

树人中学2013学年高一历史练习(六) ——专题五之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外交关系的突破 使用班级:高一1-10班份数:高一全段 编者:侯仰存日期:2013年10月13日 1. 右图是我国外交部档案馆保存的周恩来亲笔题写的一段文字资 料,图片反映的信息是 A.最早可能写于20世纪60年代 B.在日内瓦会议上进一步完善 C.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D.最早提出是在亚非会议 2.之所以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A.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B.是适用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外交原则 C.是新中国第一次阐述自己的外交政策 D.是新中国为世界和平作出的重大贡献 3.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这次会议应是 A.亚非万隆会议B.日内瓦会议 C.第20届联大 D.朝鲜停战会议 4.每年的6月28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纪念日。半个多世纪以来,该原则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包括 ①是冷战时期中国处理双边和多边关系的产物②在外交实践中日益被发达国家和发展 中国家认同③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④其倡导的和平、平等、共同发展等理念符合人类共同的核心价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②④ 5.下图是我国于1965年发行的两张邮票。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A.这次会议的会址在印度的万隆 B.会议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是我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D.会议加强了亚非各国的联系和团结 6.《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六第2课罗斯福新政 (2)

6.2罗斯福新政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理解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干预和调控经济,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新政的实施使美国摆脱了这场经济危机,稳定了社会,开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河。 2、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以事实让学生认识到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理解“时势造英雄”这一观点;通过学生的讨论,学习如何客观全面的评价历史事件。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所起的作用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思考能力。 3、通过人物的介绍,学习罗斯福身残志坚、勇于改革创新、爱国救民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与影响 2、难点:如何客观评价罗斯福新政 说明:1、罗斯福新政中采用国家权力来干预金融、农业和工业生产,从而使金融、农业与工业走出了危机的困境,;以“以工代赈”的方式解决工人失业问题,这是首创,值得借鉴;为解决贫富差距,协调劳资关系,稳定社会,实施了失业救济,并通过《社会保险法》,从而推动社会保障体制的完善。罗斯福新政一定程度上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缓和了社会矛盾,走出了经济危机,并对其他国家产生了示范效应,开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例,此后,国家干预和调控经济,承担起一定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成为2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的政策取向。罗斯福新政对其本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故为教学重点。 2、罗斯福新政作为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首次实验,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影响都是相当深刻的。它缓和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美国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它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同时,也注意改善工人、农民与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和社会,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此外,新政还打击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和极端主义组织,起了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的作用。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回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然后设问:在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各国都在寻找摆脱危机的出路,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来恢复国民经济,罗斯福是怎样一个历史人物呢?罗斯福又是如何实施新政的呢?引出本课课题:罗斯福新政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五说课讲解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 题五

高一必修一专题五单元测试卷 命题:高一备课组 一、选择题。(24小题,每题2.5分,共60分) 1、1949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产生的最深远的意义在于() A.加强了中苏两国的友谊 B.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中国的政策 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成为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 A.适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且有利于世界和平 B.是新中国首次阐述自己的外交政策 C.成为解决当代国际关系问题的基本准则 D.是中国人民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做出的重大贡献 3.新中国成立初,美国对华政策不包括() A.政治上不承认 B.经济上封锁禁运 C.军事上包围威胁 D.建立外交关系 4.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下降 D.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5.万隆会议中,中国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 A.“求同存异”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6.关于中国在建国初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原因不对的是() A.苏联十分强大,是中国的依靠B.美国对新中国十分敌视 C.为了巩固人民革命的胜利果实,必须与社会主义国家联合 D.为了不使新中国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7.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 ①另起炉灶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③一边倒④一大片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 8.下列与中美关系的改善无关的是() A.中国的“乒乓外交”的巧妙 B.中国扩展自己国际交往的需要 C.中国为了应付苏联对中国的威胁 D.日本与中国关系的改善 9.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泛运用的是() ①“求同存异”方针②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A.①②③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0、1955年4月,毛泽东主席曾撰文提出:“应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他还说:“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和平共处。”下列相关认识中,正确的是( ) A.此后,美国很快就派基辛格秘密访华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为了处理好中国与邻国关系而定的 C.毛泽东主席的话标志着中国要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毛泽东主席见证了中美建交的过程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六导学稿(教师版)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历史学科导学稿(教师版) 一、课题:必修一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二、课型分析:复习课 三、学习目标: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四、高考导航 1、古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及与民主政治的联系;雅典城邦及其民主政治、商品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特点;希腊公民的素质;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和影响;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3、罗马习惯法;《十二铜表法》的颁布及意义;从公民法到万民法;自然法精神;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五、课时安排:3课时(姊妹课) 六、学习内容及程序: (一)知识回顾 1、世界史时间范畴: 476年 14、15世纪 1917年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十月革命 奴隶社会:公元前8世纪——476年 (1)古代时期 (古典时代) 封建社会:476年——14、15世纪 (中世纪) 世界史 (2)近代时期:资本主义社会——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至1917年 (3)现代时期: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并存——1917年以来 (二)专题框架 条件(地理环境、城邦制度) 奠基:梭伦改革 典型(雅典民主政治) 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古希腊民主政治 顶峰:伯里克里改革 意义 (对当时、对后世) 评价 局限 形成与完善:习惯法 成文法、公民法 万民法 古罗马的法律 积极(对当时、对后世) 评价 (三)知识梳理 Ⅰ、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历史条件) 1、地理环境:海洋文明 (1)位置:地中海东部,三面环海,良港众多——利于对外贸易和海外殖民活动(以工商、航海为主,商品经济发达);处于东西方的交通要道,有利于吸收先进文明。 古 代希腊 罗马的政治文 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结构】 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分为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课本第1课);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课本第2、3、4课)。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该制度下包含二大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 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①背景: 早期政治制度②内容: (夏商周时期) (1)分封制③主要封国 ④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概括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西周政治制度⑤影响: ①含义: (2)宗法制②特点: ③影响: (1)前提:秦的统一。(要求:掌握秦统一的过程和意义) ①皇帝制:特点、地位 确立 (2)确立②三公九卿制和“朝议”制度:三公名称及职权、评价 (秦) ③郡县制:由来、内容、意义。 (3)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 古 代①汉朝:频繁换相、中外朝制度 中②唐朝: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设立; 国(1)中央行政③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的制度变化④元朝:中书省、宣政院 政⑤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治⑥清朝:设置军机处 制演进与强化①秦朝:郡县制 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②汉朝:汉初,郡国并行,东汉末,州、郡、县 (秦朝至清朝) (2)地方行政③唐朝:道、州、县 制度变化④宋朝:路、州、县 ⑤元朝:行省(行省制度)、路、府、州、县 ⑥明清:沿用行省设置。 (3)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发展趋势) ①秦: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 ②两汉:中央:御史大夫;地方:设刺史 (1)监察体制完善③唐:御史台 ④宋:提点刑狱司 制度保障⑤元明:元朝设有御史台,明朝改为都察院 ①世官制:含义 (2)选官制度变化②察举制:含义、发展、特征 ③科举制:含义、创立、评价。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是“智慧”的化身。这主要是指他() A. 首先对客观世界进行哲学思考 B. 强调个人利益,创立诡辩学派 C. 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 D. 开始了对人本身的哲学认识 2.有人说,苏格拉底和我国的孔子有若干相似的地方,甚至有人将他比做希腊的孔子,将他的学生柏拉图比做希腊的孟子。因为从若干的事实对照起来看,苏氏和孔子确有不少类似之处。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主要区别是() 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 推崇君主权威3.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反对贵族专权暴政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扞卫思想自由原则 4. 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 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5.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主要差异是() A.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而成B.倡导人文主义精神 C.有利于近代思想解放D.借助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6.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 A.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 C.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7.下列现象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能够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有( ) ①彼特拉克在《歌集》中抒发对妻子真挚的爱情②许多富商建造的宅第带有美丽的 花园和宽敞的阳台③很多学校和教师都把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④出现了用方言翻译的《圣经》 A.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8.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 者“高明”之处在于()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通过着书立说表达思想 C.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D.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9.英国哲学家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第3节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19)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考试内容与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简要说明科技进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学习要求:列举“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和“银河”系列计算机等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重点: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及其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意义。 难点:通过对现代中国科技进步的史实的了解,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中国科研起步的有关史实,认识新中国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本国科技力量,振兴科技事业,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及其产生的重要作用,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振兴的历程。 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新时期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探讨科技进步在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搜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一些素材,包括图片、文字、表格或音像资料,设计展板,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列举和认识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振兴中国科技事业等问题展开讨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列举新中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认识新中国科技创业的艰辛历程,学习中国科技工作者为振兴中国科技、提高综合国力而忘我奋斗的精神,激励学生为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学习和探索。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新时期中国科技走向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应长期坚持。 【教学流程】 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梦想能够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投影:嫦娥奔月、敦煌飞天壁画、万户的飞天梦、鸟人大赛。 现在,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终于实现了。 投影: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中国的航天计划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国展示了强大的航天技术能力。” 西班牙《世界报》评论说:“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投影: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 ⒈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 ⒉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 ⒊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也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投影:猜一猜 “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他是谁? 答:钱学森。 投影:猜一猜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为了祖国的强盛,他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9天即登上了轮船返回祖国。他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上奋斗几十年,被誉为“两弹元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

编号01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课标: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学习重点:新的外交方针、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的外交政策指导下的外交活动。 三、预习并完成填空: (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 1、背景:(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 阵营和以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外交原则:奉行的外交政策。 4、外交成就:(1)与、保加利亚等国家先后建立外交关系。(2)1950年,中苏两国签订《》,对于加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目的: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2、提出: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3、发展:(1)1954年,周恩来分别与和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在中印两国总理的联合声明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改为“”。(2)在会议上,周恩来又把“”修改为“”。

4、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 (三)走向国际舞台 1、日内瓦会议 (1)召开:年4—7月,在召开。 (2)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问题。 (3)特点:特点: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4)成就:最终达成《》。 (5)意义:缓和了和的紧张局势。 2、万隆会议 (1)召开:年4月,29个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举行。(2)特点:这是第一次没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3)中国的贡献: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最终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4)意义:显示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这被人们誉为“”。 编号02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课标: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二、学习重点: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背景、经过及意义;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日建交及其影响;理解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 三、预习并完成填空: (一)重返联合国 1、背景:(1)由于美国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占据。(2)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3)孤立新中国的政策逐渐破产。(4)中国综合国力上升,逐步提高。 2、概况:年10月,联合国第届大会通过提案,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3、影响:(1)这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2)中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中美关系解冻 1、原因: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发展,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共同要求。 2、过程:(1)年4月,通过“”;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2)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秘密访华,为访华

教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三第三课新民主主义革命学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学案) 一、“痛不堪痛,忍不堪忍”的乱世(背景篇) 《少年行》 大陆龙蛇起,乾坤一少年。 匡复有吾在,与人撑巨艰。 根据此诗和视频分析,当时中国的现状。 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过程篇) 1、 五四运动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陈独秀说:“党的一大时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二大时,就脚踏 实地了,有了规章”。结合材料理解陈独秀这句话的含义。 材料一:一、我党定名为“中国共产 党”。 二、我党纲领如下:以无 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 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 制…… ——1921年中共一大纲领 材料二:一、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二、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1922年中共二大纲领

困境之一: 根据材料三,此时中共面临何种困境?怎样解决的? 3、国民大革命 材料四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注意到了什么问题? 困境之二: 材料三:以历年的事实证明:外国帝国主义不打倒,由他们时常售械借款所扶植的军阀势力是不会消灭的,……中国共产党看到这种道理透彻,所以与国民党成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换过说, 就是反帝国主义的联合战线。这样的联合战线,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以及全国人民,都是必要而有益的。” 材料四:1923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通告: “吾党在此次国民党全国大会代表中,希望每省至少当选一人,望各区会与地方会预商当选之同志,此同志必须政治头脑明晰且有口才者,方能在大会中纠正国民党旧的错误观念。” 材料五:1927年6月30日,陈独秀操纵中国共产党中央扩大会议,通过国共合作十一条决议:“(国民党)当然处于国民革命之领导地位。国民党中的共产党分子,只是以国民党员的资格参加,不是以共产党员资格参加……根据国民党的命令,工农纠察队必须置于国民党的监督之下”。 ——摘自《中国共产党党史参考资料》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练习题(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1948年在起草《世界人权宣言》过程中,中国代表张彭春提议将孔子的一个主张翻译成“conscience”放进宣言之中,并写入了宣言的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与“conscience”对应的孔子观点是A.礼B.义C.仁D.忠 2.(2011年5月浙江五校联考)《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3.(2011年1月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A.法家B.儒家C.道家D.墨家4.(2010年12月浙江省五校高三联考)《论语·里仁》中提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关于这一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利于培养高尚的节操B.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观念 C.符合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D.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5.(2010年9月浙江温州高三返校联考)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6.(2011年5月三明市质检)最能体现“在中国古代城市管理法律制度中,礼占有重要地位”这一观点的是()A.“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B.“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 C.“诸于城内街巷及人众中,无故走车马者,笞五十。” D.有“穿墙而出秽污之物于街巷者,笞四十,出水者勿论。” 7.(2011年1月温州八校期末联考)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这部书应是 ( )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B.朱熹的《四书集注》 C.李贽的《焚书》《藏书》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8.(2011年4月揭阳二模)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不断探索救国之路,他们在从西方思想中寻找武器的同时,又从本民族的文化中寻找可资利用的思想材料。下列属于可资利用的思想是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五 unit1_reading阅读训练 课文理解 word版含答案

课文理解-Unit1 Reading阅读训练 一、阅读理解(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1) Why did John Snow attend Queen Victoria as her personal physician? A. Because he was well-known all over the world. B. Because he was expert at medical science. C. Because he was an old doctor. D. Because Queen Victoria liked him very much.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true according to the text? A. John Snow was a famous doctor. B. John Snow finally defeated “King Cholera”. C. Cholera was a deadly disease of its day. D. Few people died every time there was an outbreak of cholera. (3) After he made further investigations, John Snow found . A. cholera multiplied in the air B. people absorbed this disease into their bodies with their meals C. the water from the polluted river was to blame D. flies spread the disease (4) How was “King Cholera” defeated? A. By people’s not polluting the river again. B. By people’s healthy eating diets. C. By people’s delivering the water from other places. D. By people’s stopping drinking the pol luted water. (5)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A. John Snow was a well-known doctor in London. B. The cause of cholera was polluted water. C. The source if all the drinking water supplies should be examined. D. How John Snow found the cause of cholera and defeated “king Cholera”.

2019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旧民主主义革命知识框架语文

必修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19) 1851--1964 1、背景 1)民族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使民族矛盾激化 2)阶级矛盾:腐朽的专制统治、沉重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3)直接原因:连年的自然灾害 4)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2、经过 1)兴起:金田起义(1851)--东乡称王--永安建制--定都天京(1853年,南京) 2)全盛:北伐、西征、东征(1856) 3)转折:天京事变(1856)意义: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4)失败 A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 B原因: ) 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领导阶级学识才能有限 战略失误、外交失策 3、纲领 4、评价 (1)性质 史上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解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 (2)积极作用 A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C打破了西方殖民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D推动了晚晴政权变动 ①推动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 ②冲击了清朝中央集权统治,使中央实权逐渐落入地方集团手中,形成内轻外重、督抚掌权局面 ③设总理衙门(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标志) ④内忧外患使统治者内部分化,引发统治阶级内部革新斗争,推动了洋务运动 (3)局限性 农民阶级与落后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相联系,在思想上受皇权思想、等级思想的影响,在组织上难以形成坚定的领导核心,在政治上走不出封建制度的窠臼。 4)”历史的倒退“

5、特点 +儒家大同思想+农民阶级平均主义 6、太平天国对中国近代化:双重性 1911 1、背景 (1)政治 A《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本质暴露无遗 B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进行“新政”“预备立宪”,骗局揭穿后,进一步激化阶级矛盾,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 清末新政: ①背景: ②内容: 1905),设学堂,奖励留学 ③高潮:立宪 1905,清政府被迫预备立宪 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开始了实质性宪政改革。 1911年5月,成立责任内阁(因大权集中于皇亲国戚,“皇族内阁”) ④地位:是清政府自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之后的第三次大型改革,目的是使大清成为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 ⑤结果:加剧了中央与地方,满汉矛盾,阶级矛盾;使立宪派倾向同情革命;清政府陷入孤立境地,加速了清的灭亡 ⑥影响:促进了中国近代化,也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 (2)经济:清末新政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3)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促进) (4)组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1894,兴中会,檀香山 1905,中国同盟会,东京 (5 (6)时机: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湖北新军前往镇压,造成武汉地区防务空虚 2、进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