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整套】 课时作业+易错题全册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整套】 课时作业+易错题全册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整套】 课时作业+易错题全册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整套】 课时作业+易错题全册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

易错题全集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天文学家在研究星系运动方式时发现, 人们所观察到的星系其内部的引力仅占“物质”引力总量的1%~l0%, 其他是大量的非星系内部引力.這一现象表明, 有些“物质”是不可见的, 原因是它们不发光也不反射光, 因此科学家称這些可能存在的物质爲“暗物质”.然而, 直到现在人类仍没有探索到“暗物质”存在的任何证据, 对此, 你认爲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

A.“暗物质”是人类虚构出来的, 事实上, 宇宙中根本就不存在

B.“暗物质”可能存在, 人类应不断地进行探索, 一旦发现它存在的证据, 将爲人类重新认识宇宙开辟一个全新的视角

C.“暗物质”可能存在距地球十分遥远的地方, 科学家可能通过探索“暗物质”产生的粒子的存在而间接证明“暗物质”的存在

D.人类探索至今, 仍未发现“暗物质”, 说明“暗物质”是不存在的

2.在物理变化中, 一定不变的是()

A.分子的运动

B.分子间的间隔

C.分子的物理性质

D.分子的构成和结构

3.“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以下不属于该研究方法的是()

4.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5.下列描述属于随机事件的是()

A.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B.化学反应中原子是最小粒子, 不会发生改变

C.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D.点燃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6.下列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表述不一致的是()

7.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物质时, 误将砝码放在左盘, 被称量物放在了右盘.结果读出固体质量爲4.3克(1克以下用游码).固体物质的实际质量爲()

A.4.3克

B.4.6克

C.4克

D.3.7克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9.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做出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变化中放出大量的热

B.有黑色固体生成

C.铁丝是银白色金属

D.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

10.十世纪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各组物质全部由化学合成得到的是()

A.玻璃纤维素青霉素

B.尿素食盐塑料

C.涤纶洗衣粉阿斯匹林

D.油橡胶晶体硅

11.下列实验操作不合理的是()

12.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 化学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下面四个同学的观点中, 你认爲错误的是()

13.海洋是重要的资源, 利用海水可以得到许多产品.①海水“晒盐”;②海水“制碱”;

③海水“淡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其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A.全部

B.①②④

C.只有②

D.只有②④

1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柴燃烧

B.酒精挥发

C.铁丝弯曲

D.冰雪融化

15.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液态氮做制冷剂

B.碘液检验土豆中含有淀粉

C.氢气做清洁高效的新能源

D.二氧化碳在蔬菜大棚用作气体肥料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如图是摄影师在印尼婆罗洲的卡加岛拍摄到的一幅有趣照片.研究人员猜测.猩猩可能是看到当地渔民用长矛捕鱼, 于是学会了用树枝刺鱼的捕猎方式.

(1)猩猩的這种行爲属于反射.(填“条件”或“非条件”)

(2)猩猩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填“深”或“浅”).

17.(1)叫做物理变化, 叫做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2)叫做化学性质, 叫做物理性质

(3)下列叙述中, 是物理变化, 是化学变化;是物理性质, 是化学性质.

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钢铁生锈 ③电灯通电发光④冰雪融化⑤煤气燃烧⑥铜器上出现铜绿⑦镁能燃烧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

18.叫做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有、、等现象发生, 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這种能量的变化常表现爲吸热、放热、发光等.

19.当前, 我国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的能源, 通过化学方法解决问题, 爲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 其中有:①高效化肥的合成;②新型药品的开发;③在低消耗情况下分解水分子而得到氢所得到氢气作爲燃料;④寻找快速降解塑料、橡胶等化工产品再利用的途径;⑤研制人造血管;⑥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⑦研制开发超导材料;⑧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把有助于上述问题解决的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健康问题.

(2)环境问题.

(3)能源问题.

(4)粮食问题.

20.小明用量筒量取液体, 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 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读数爲18mL;取出部分液体后, 俯视凹液面最低处, 读数爲12mL.则他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6mL.(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三.解答题(共2小题)

2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2)使用催化剂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3)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 在导管口刚开始冒气泡时, 不宜立即收集.

(4)任何物质在氧气中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

(5)氧气在一个大气压﹣183℃时变成无色液体, 再继续降温又可变成雪花状的固体

(6)工业上主要用分离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這个过程属于分解反应.

(7)要使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 必须加入二氧化锰或氧化铁, 否则就不能发生反应(8)把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按空气的成分混合在一起, 使之发生化合反应即可制得空气.

(9)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10)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22.在一次探究成果汇报课上, 某同学展示了她的探究实验:取一瓶无色的硫化氢(H2S)气体和一瓶无色的二氧化硫气体(SO2), 然后瓶口对瓶口抽去玻璃片放置(如图), 一段

时间后, 两瓶的内壁上均出现水珠, 并且有淡黄色的细微颗粒物附在瓶内壁上(已知是硫单质).试分析此同学的探究活动取得了哪些成果.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提高练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天文学家在研究星系运动方式时发现, 人们所观察到的星系其内部的引力仅占“物质”引力总量的1%~l0%, 其他是大量的非星系内部引力.這一现象表明, 有些“物质”是不可见的, 原因是它们不发光也不反射光, 因此科学家称這些可能存在的物质爲“暗物质”.然而, 直到现在人类仍没有探索到“暗物质”存在的任何证据, 对此, 你认爲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

A.“暗物质”是人类虚构出来的, 事实上, 宇宙中根本就不存在

B.“暗物质”可能存在, 人类应不断地进行探索, 一旦发现它存在的证据, 将爲人类重新认识宇宙开辟一个全新的视角

C.“暗物质”可能存在距地球十分遥远的地方, 科学家可能通过探索“暗物质”产生的粒子的存在而间接证明“暗物质”的存在

D.人类探索至今, 仍未发现“暗物质”, 说明“暗物质”是不存在的

考点:科学探究的意义.

专题:化学实验与探究.

分析:从引力的观点确定暗物质的存在虽是假设但只能说暗物质可能存在, 原因是找不到存在的证据.

解答:解:暗物质的存在与否可能是与人类的技术水平或证据不足的原因造成的, 存在与否只能是假设, 所以不可确定暗物质一定不存在, 故AD均错, 假设有暗物质的存在, 将会开辟一个新的研究空间.

故选A、D

点评:此题是一道信息给予题,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大胆的假设, 属于科学探究的新范畴.

2.在物理变化中, 一定不变的是()

A.分子的运动

B.分子间的间隔

C.分子的物理性质

D.分子的构成和结构

考点:物理变化的特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 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从微观的角度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和运动方式的改变, 据此解答.

解答:解:A、物理变化中分子的运动要改变, 错误;

B、分子间的间隔要发生改变, 错误;

C、分子的物理性质要改变, 错误;

D、物理变化中分子的构成和结构一定不变,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理变化的特点, 完成此题, 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3.“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以下不属于该研究方法的是()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模拟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是用模型来做实验, 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

解答:解:米勒实验、研究宇宙膨胀实验、研究地球形状实验均爲模拟实验;研究气压与流速实验不需模型, 不属于模拟实验.

故选:A.

点评:模拟实验不能完全代替实验.主要考查你对科学研究方法等的理解.

4.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可以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A、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也可能属于新物质, 例如对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来说, 水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 属于该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故A不正确;

B、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 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故B不正确;

C、元素相同也可能是新物质, 例如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过氧化氢和水的组成元素相同, 但是它们属于不同的物质, 故C不正确;

D、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是相对于反应物来说的, 即生成了与反应物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新物质的含义, 只有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5.下列描述属于随机事件的是()

A.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B.化学反应中原子是最小粒子, 不会发生改变

C.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D.点燃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考点:物理变化的特点;化学反应的实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A、根据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身不变考虑;

B、根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考虑;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D、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发生爆炸, 也可能不发生爆炸考虑.

解答:解:A、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身不变, 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或距离, 所以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一定不发生改变, 故A不属于随机事件, 故A错;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所以化学反应中原子是最小粒子, 不会发生改变, 故B 不属于随机事件;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故C不属于随机事件;

D、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发生爆炸, 也可能不发生爆炸, 必须在爆炸极限之内, 且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放出大量气体, 才能发生爆炸, 故D属于随机事件.

故D正确.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变, 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或距离, 发生化学变化时, 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发生爆炸.

6.下列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表述不一致的是()

考点:猜想与事实验证;空气组成的测定;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专题:实验操作型.

分析:判断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是否一致, 要从实验的结果来看, 实验结果能证明实验目的就说明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表述一致.

解答:解:A、根据火柴棒的燃烧程度可以比较出火焰各层的温度, 故A正确;

B、此操作能检验氢气的纯度, 根据声音的大小可以判断氢气是否纯净, 故B正确;

C、此操作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表述一致, 故C正确;

D、此实验是证明分子运动的, 不能探究空气的组成, 故表述不一致, 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此题比较新颖, 综合考查同学们对实验设计与实验目的认识, 直观简洁, 是一道不错的试题.

7.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物质时, 误将砝码放在左盘, 被称量物放在了右盘.结果读出固体质量爲4.3克(1克以下用游码).固体物质的实际质量爲()

A.4.3克

B.4.6克

C.4克

D.3.7克

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 可知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 即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如果放错了, 还要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 只不过砝码与物体位置交换了, 列等式进行计算.

解答:解: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物体质量+游码的质量, 所以物码反放时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即:物体质量=4 g﹣0.3 g=3.7g.

故选D.

点评:在计算有关天平的题目时, 要谨记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 由此列等式计算, 不管是左物右码还是左码右物, 都可以算.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体的干燥(除水);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进行判断;

B、根据氢气的收集分析考虑;

C、根据检查气密性需要注意事项进行判断.

D、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点燃酒精灯时, 切忌用一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 以防引起火灾;故本选项操作错误;

B、氢气密度小, 进气管应长, 出气管应短, 故错误;

C、导管放入水中, 用手握住试管,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装置气密性良好.故本选项操作正确;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 正确的操作方法爲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 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 以免污染待测液,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9.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做出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变化中放出大量的热

B.有黑色固体生成

C.铁丝是银白色金属

D.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

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 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這些变化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但要注意有這些现象时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在于是有新物质生成, 分析过程要注意不要被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所迷惑, 要找到本质.

解答:解: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 放出大量的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有黑色固体生成说明有新物质生成, 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 是对化学变化特征的考查, 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10.十世纪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各组物质全部由化学合成得到的是()

A.玻璃纤维素青霉素

B.尿素食盐塑料

C.涤纶洗衣粉阿斯匹林

D.油橡胶晶体硅

考点:化学的研究领域.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A、纤维素有天然存在的;

B、食盐也是天然存在的;

C、涤纶洗衣粉阿斯匹林全部由化学合成得到的;

D、有些油是天然存在的.

解答:解:A、纤维素有天然存在的, 例如棉花中含有纤维素, 故A错误;

B、食盐也是天然存在的, 故B错误;

C、涤纶洗衣粉阿斯匹林全部由化学合成得到的, 故C正确;

D、有些油是天然存在的, 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化学研制的范围, 以及化学对人类的贡献.

11.下列实验操作不合理的是()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C、根据向试管中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 沿器壁, 慢慢倒, 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 应用灯帽盖灭, 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取用粉末状药品, 试管横放, 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 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 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 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 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2.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 化学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下面四个同学的观点中, 你认爲错误的是()

考点:化学的用途.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分析.解答:解:A、不锈钢、塑料属于人造材料, 故A正确;

B、研制新的药物中化学发挥重要的作用, 故B正确;

C、登月航天服的研制也离不开化学, 故C正确;

D、化学研制的过程的会出现一些积极的方面和消极的方面, 所以要利用化学扬长避短, 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学科的研究内容及范畴, 要牢记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13.海洋是重要的资源, 利用海水可以得到许多产品.①海水“晒盐”;②海水“制碱”;

③海水“淡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其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A.全部

B.①②④

C.只有②

D.只有②④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①海水“晒盐”只是水分蒸发, 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②海水“制碱”需要通过复杂的化学变化, 制取纯碱, 属于化学变化;③海水淡化是将海水中杂质除掉的过程, 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 需要用熟石灰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再用盐酸与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 再将氯化镁通电分解, 制取镁, 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 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1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柴燃烧

B.酒精挥发

C.铁丝弯曲

D.冰雪融化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木柴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 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B、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铁丝弯曲的过程中只是形状的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的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 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15.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液态氮做制冷剂

B.碘液检验土豆中含有淀粉

C.氢气做清洁高效的新能源

D.二氧化碳在蔬菜大棚用作气体肥料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液态氮做制冷剂利用液氮气化吸热, 利用其物理性质;

B、碘液检验土豆中含有淀粉是利用碘与淀粉反应, 利用其化学性质;

C、氢气做清洁高效的新能源是利用氢气的可燃性, 利用其化学性质;

D、二氧化碳在蔬菜大棚用作气体肥料是利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利用其化学性质.

故选A.

点评:化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最基本的概念, 是考查的热点之一, 正确理解定义, 明确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如图是摄影师在印尼婆罗洲的卡加岛拍摄到的一幅有趣照片.研究人员猜测.猩猩可能是看到当地渔民用长矛捕鱼, 于是学会了用树枝刺鱼的捕猎方式.

(1)猩猩的這种行爲属于条件反射.(填“条件”或“非条件”)

(2)猩猩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浅(填“深”或“浅”).

考点:科学探究的意义.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1)根据猩猩的行爲可知, 是在一定的视觉刺激下进行的活动, 属于条件反射;(2)根据光的折射可知鱼的位置比实际问题要浅.

解答:解:(1)猩猩看到当地渔民用长矛捕鱼, 通过视觉刺激, 将活动与鱼联系起来, 属于条件反射;

(2)如图, 猩猩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浅.

故答案爲:条件, 浅.

点评:解答此题要明确, 条件反射就是:原来不能引起某一反应的刺激, 通过一个学习过程, 就是把這个刺激与另一个能引起反映的刺激同时给予, 使他们彼此建立起联系, 从而在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反应之间建立起的联系.

17.(1)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的物质生成,

(2)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3)下列叙述中, ③④是物理变化, ②⑤⑥是化学变化;⑧是物理性质, ①⑦是化学性质.

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钢铁生锈 ③电灯通电发光④冰雪融化⑤煤气燃烧⑥铜器上出现铜绿⑦镁能燃烧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

考点:物理变化的特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1)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解答;

(2)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3)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1)物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的物质生成;

(2)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3)

①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所以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属于化学性质;

②钢铁生锈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③灯通电发光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④冰雪融化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⑤煤气燃烧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⑥铜器上出现铜绿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⑦镁能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属于化学性质;

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是物质的颜色、状态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答案:

(1)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

(2)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3)③④②⑤⑥⑧①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两种性质方面的知识.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及举例,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

18.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有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发生, 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這种能量的变化常表现爲吸热、放热、发光等.

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又叫做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 常表现爲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故答案爲: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点评: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 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 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19.当前, 我国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的能源, 通过化学方法解决问题, 爲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 其中有:①高效化肥的合成;②新型药品的开发;③在低消耗情况下分解水分子而得到氢所得到氢气作爲燃料;④寻找快速降解塑料、橡胶等化工产品再利用的途径;⑤研制人造血管;⑥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⑦研制开发超导材料;

⑧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把有助于上述问题解决的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健康问题②⑤.

(2)环境问题④⑥⑧.

(3)能源问题③④⑦.

(4)粮食问题①.

考点:化学的研究领域.

专题:化学与生活健康;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能源.

分析:(1)根据健康问题涉及的内容判断.

(2)根据环境问题涉及的内容判断.

(3)根据能源问题涉及的内容判断.

(4)根据粮食问题涉及的内容判断.

解答:解:(1)健康问题涉及的内容包括六大营养素或化学元素与健康的关系、食品安全、服药治病等, ②新型药品的开发有利于治疗疾病, 保障人体健康, 所以正确;⑤研制人造血管, 利用治疗血管病, 所以正确.

(2)环境问题主要指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 ④寻找快速降解塑料、橡胶等化工产品再利用的途径, 可防止白色污染, ⑥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是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 ⑧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 可防止水污染, 所以都是环境问题.

(3)能源问题主要指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④寻找快速降解塑料、橡胶等化工产品再利用的途径, 可间接减少能源的消耗, ③在低消耗情况下分解水分子而得到氢所得到氢气作爲燃料, 是新能源开发问题, ⑦研制开发超导材料, 可以节约电能, 所以都是能源问题.

(4)粮食问题主要涉及农药化肥的施用和生产, ①高效化肥的合成有利于增加粮食产量, 所以正确.

故答案爲:(1)②⑤;(2)④⑥⑧;(3)③④⑦;(4)①.

点评:了解化学研究的领域或内容,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社会责任感, 符合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要求, 反映中考的方向.

20.小明用量筒量取液体, 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 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读数爲18mL;取出部分液体后, 俯视凹液面最低处, 读数爲12mL.则他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大于6mL.(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 量筒要放平, 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 读数比实际偏低, 若俯视液面, 读数比实际偏高.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

解答:解: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读数爲18mL是正确的量液方法, 倒出部分液体后, 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 读数爲12mL, 俯视读数偏大, 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小, 即剩余体积小于12mL, 所以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肯定大于6mL.故答案爲:大于.

点评:用量筒量取液体时, 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俯视读数大, 实际则偏小, 仰视读数小, 实际则偏大.

三.解答题(共2小题)

2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2)使用催化剂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3)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 在导管口刚开始冒气泡时, 不宜立即收集.√

(4)任何物质在氧气中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

(5)氧气在一个大气压﹣183℃时变成无色液体, 再继续降温又可变成雪花状的固体×(6)工业上主要用分离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這个过程属于分解反应.×

(7)要使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 必须加入二氧化锰或氧化铁, 否则就不能发生反应×

(8)把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按空气的成分混合在一起, 使之发生化合反应即可制得空气.×

(9)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10)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工业制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空气与水.

分析:(1)根据化学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

(2)根据催化剂的概念进行分析;

(3)根据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注意事项分析;

(4)根据化合反应的概念进行分析;

(5)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

(6)根据分解反应的概念分析;

(7)根据催化剂的概念进行分析;

(8)根据化合反应的概念进行分析;

(9)根据化学变化的概念进行分析;

(10)根据原子构成进行分析.

解答:解:(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说法正确, 故填:√;(2)使用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只能改变反应速率, 说法错误, 故填:×;(3)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 在导管口刚开始冒气泡时, 不宜立即收集, 以防收集不纯, 说法正确, 故填:√;

(4)物质在氧气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都属于化合反应, 例如甲烷燃烧, 说法错误, 故填:×;

(5)氧气在一个大气压﹣183℃时变成淡蓝色液体, 再继续降温又可变成雪花状淡蓝色的固体, 说法错误, 故填:×;

(6)工业上主要用分离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這个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说法错误, 故填:×;

(7)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 反应较慢, 加入二氧化锰或氧化铁反应加快, 说法错误, 故填:×;

(8)把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按空气的成分混合在一起, 不用发生化合反应即可制得空气, 说法错误, 故填:×;

(9)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例如铁受热变爲铁水是物理变化, 说法错误, 故填:×;

(10)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不是最小, 说法错误, 故填:×.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 但考查知识点太多, 一定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2.在一次探究成果汇报课上, 某同学展示了她的探究实验:取一瓶无色的硫化氢(H2S)气体和一瓶无色的二氧化硫气体(SO2), 然后瓶口对瓶口抽去玻璃片放置(如图), 一段

时间后, 两瓶的内壁上均出现水珠, 并且有淡黄色的细微颗粒物附在瓶内壁上(已知是硫单质).试分析此同学的探究活动取得了哪些成果.

考点:科学探究的意义.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根据分子的特性进行分析.

解答:解:通过实验现象, 能推测出硫化氢与二氧化硫能发生化学反应外, 还可推知, 构成气体的微粒在不停的运动, 才能够彼此进行接触, 产生反应;

故答案爲: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特性, 基础性较强, 要牢固掌握.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科学史上有多种观点.其中, “宇宙胚种论”认爲, 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宇宙的其他天体, 通过适当途径到达地球.近年来, 对一些陨石成分的分析发现, 在其他天体上存在有构成生命物质的各种有机物, 如氨基酸等.对一些彗星成分分析, 也发现一些彗星中存在简单的有机物.你认爲“宇宙胚种论”的观点是()

A.正确的, 应当认爲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宇宙

B.错误的, 因爲课本告诉我们: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质

C.一种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猜想, 没有任何科学价值

D.一种事实根据很少的假说, 至今既不能证否也不能证实

2.科学探究就是人们在研究各类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问题时所采取的方法.科学探究的第一个环节是()

A.提出问题

B.提出猜想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3.在物理和化学的学习中常用到一些科学研究方法, 下列研究中主要科学方法相同的是()

(1)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2)用总电阻替代两个串联的电阻(3)研究光的传播, 引入“光线”的概念(4)探究引起铁生锈的因素.

A.(1)与(3)

B.(1)与(4)

C.(2)与(4)

D.(3)与(4)

4.从化学的视角看, 下列关于化学物质的说法中, 错误的是()

A.绿茵场上的足球运动员、青草和足球都是物质

B.任何化学物质都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

C.你的身体就是你摄入的化学物质做成的

D.看不见的东西都不属于化学物质

5.下列描述属于随机事件的是()

A.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B.化学反应中原子是最小粒子, 不会发生改变

C.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D.点燃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6.化学实验操作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和人身安全.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10mL量筒量取8.55mL水

B.称量固体药品时, 左盘放砝码, 右盘放物体

C.稀释浓硫酸时, 将水沿烧杯内壁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D.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纯度

7.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如图所示实验操作, 符合规范的是()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9.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的过程是生成新物质和释放能量的过程

B.组成物质的元素是有限的, 但有限的元素可以形成多样性的物质

C.控制化学反应条件就能控制化学反应, 控制燃烧的条件就能控制燃烧

D.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10.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

B.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所以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