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毕业设计说明书 最终版

毕业设计说明书 最终版

毕业设计说明书 最终版
毕业设计说明书 最终版

路线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一、设计任务

广东省境内某地区地形图B、C、D、E号4套,参加者每人根据指定的一套地形图及有关资料独立完成从纸上定线到出一整套设计成果(拟按施工图设计的要求)的公路设计任务。

二、设计依据

三、设计具体内容

(一)、计算说明部分:

1.本公路的建设意义: 2.公路等级的确定及技术指标的论证:

3.沿线地形、地质、气候自然条件对公路的影响:

4.路线方案比选说明; 5、路线、路基、路面、排水等设计说明及计算;

6.对设计的综合评价及心得体会。

(二)、完成图纸部分:

1、路线平面设计图;(3Km左右)

2、路线纵断面设计图;(专科3Km左右)

3、路基横断面设计图;(1Km)

4、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5、路面设计图;

6、路基综合排水设计图;(1Km)

7、弯道超高方式图; *8、路基支档工程的设计;

*9涵洞的详细设计图 *10、路线平面交叉设计。

注:*内容结合自己的路线情况从三者中任选一个。

(三)、完成表格部分:

1、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含交点坐标)

2、逐桩坐标表;(1Km)

3、路幅断面高程或路基设计表;(3Km左右)

4、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1Km);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四、主要参考资料

1.公路勘测设计 2.路基、路面工程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2014 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2006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2015 6.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8.公路水泥混凝土设计规范

9.公路小桥涵设计规范(手册) 10.公路路基施工规范

1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规范 1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规范

13.公路路线设计手册 14.公路路基设计手册

15.概预算定额 16.桥涵水文

总说明书

一、本公路的建设意义

1 公路建设对地方经济的直接带动作用

1.1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1.2 增加就业机会

2 公路建设对地方经济的间接拉动作用

2.1 加快地方产业布局调整

2.2 公路的辐射改善了投资环境

2.3 拉动沿线经济的发展

2.4 推动物流业的兴起

2.5 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2.6 促进城市化的进程

2.7 协调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公路等级的确定及技术指标的论证:

根据二级公路的技术标准是有各项技术指标来体现的,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

主要技术指标表

设计速度V 60km/h

行车道宽度(m) 3. 5×2=7

行车道数 2

路基宽度(m) 8.5

直线的最大长度(m) 20V=1200

直线的最小长度(同向曲线间)(m) 6V=360

直线的最小长度(反向曲线间)(m) 2V=120

最大纵坡6%

最小纵坡0.3%

最大合成纵坡10%

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长度(m) 2000/50

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长度(m) 1500/50

会车视距(m)150

本路线全长3.000385公里,全路线均为新建,路线的起点桩为K0+000,高程为313.0m,终点位于桩号K3+000.385,高程为244.8m。全线共有7个平面交点,平曲线最小半径为150米,竖曲线最小半径为6000米。

三、沿线地形、地质、气候自然条件对公路的影响:

1.地理条件

本设计的路段所在地区处于广东地区,属于山岭重丘区。根据公路自然区划的二级区划标准,此处地理位置属于Ⅳ7区—华南沿海台风区。

2. 地质条件

在砖红红粘性土,花岗岩分布地区,路基强度高,但化学风化强烈。夏季台风雨造成水毁。三角洲地区软土分布广泛,河系发育,路基强度低,公路应加强排水

3.水文条件

广东省全省多年平均雨量1771毫米,前汛期4-6月的雨量约为全年雨量的40-50%,后汛期7-10月的雨量为全年雨量的35-45%。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83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82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450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为440亿立方米。除本省的产水量外,还有来自珠江、韩江等上游的入境水量,平均每年有2361亿立方米。按2008年人口计,人均当地水资源量为1927立方米;全省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汛期的雨量占全年雨量的75%-95%,而且强度很大,导致洪水泛滥,洪涝灾害频繁;粤西沿海由于地势平坦,河流短小,地表蓄水能力低,是我省最为干旱缺水的地区;沿海地区夏、秋季两季受台风的频繁侵扰,带来暴雨暴潮,造成洪、潮、风等灾害;干旱时期则由于江河水量锐减、水位下降而导致咸潮上溯,造成生产和生活用水紧张,是典型的洪涝、咸潮和台风频发省份

4.气候条件

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集中分布在夏季。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

四、路线方案比选说明

结合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与主要技术指标的应用,进行路线方案的论证与比选,经过技术与经济两个方面的比较后,确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设计方案。

1.选线原则与步骤

1.1选线的一般原则

(1)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作深入、细致地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要轻易采用极限指标,也不应不顾工程大小,片面追求高指标。

(3)选线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应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穿过经济林园等。对沿线必须占用的田地,应按国家有关法规,做好造地还田等规划和必要的设计。

(4)通过名胜、风景、古迹地区的道路,应注意保护原有自然状态,其人工构造物应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处理好重要历史文物遗址。

(5)选线时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调查,弄清它们对道路工程的影响。对严重不良地质路段,如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等地段和沙漠、多年冻土等特殊地区,应慎重对待,一般情况下应设法避开。当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6)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道路修筑,汽车运营所产生的影响和污染,如:

①路线对自然景观与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

②占地、拆迁房屋所带来的影响;

③路线对城镇布局、行政区划、农业耕作区、水利排灌体系等现有设施造成分割引起的影响;

④噪音对居民以及汽车尾气对大气、水源、农田所造成的污染及影响。

1.2 选线的步骤

(1)路线方案的选择

路线方案选择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间路线基本走向问题。此项工作通常是先在小比例尺地形图上从较大面积范围内找出各种可能的方案,收集哥可能方案的有关资料,进行初步评选。确定数条有进一步比较价值的方案。然后进行现场勘察,通过多方案的比选得出一个最佳方案。

(2)路线带选择

在路线基本走向已经确定的基础上,按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选定出一些细部控制点,连接这些控制点,解决路线局部方案的工作。

(3)具体定线

经过上述两部的工作,路线雏形已经明显勾画出来。定线就是根据技术标准和路线方案,结合有关条件在有利的定线带内进行平、纵、横综合设计,具体定出道路中线的工作。

五、路线、路基、路面、排水等设计说明及计算;

1.平面设计

1.1 平面设计的一般原则

(1)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种平面线形的选用与合理组合取决于地形、地物等具体条件,不应片面强调路线应以直线为主或以曲线为主。

(2)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越连贯,在设计时应充分注意:

①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②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

(3)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一般最小平曲线长度一般应考虑一下条件确定:

①汽车驾驶员在操纵方向盘时不感到困难:根据经验,在每段曲线上驾驶员操作方向盘不感到困难至少需要3s

的时间,全长需要9s;

②缓和曲线上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不超出定值。

③转角 小于7o时应设置较长的平曲线,可不设缓和曲线。

1.2平面线形设计

1.2.1 直线

(1)直线的适用条件

在运用直线并决定其长度时,必须慎重考虑,一般不宜采用长直线,适宜采用直线的地段有:

①线完全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原区或山区的开阔谷底;

②市镇及其近郊道路,或以直线为主体进行规划的地区;

③长大桥梁、隧道等构造物路段;

④路线交叉点及其附近;

⑤双车道提供超车的路段;

(2)直线的最大长度

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为弥补景观单调之缺陷,应结合沿线具体情

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我国目前的《标准》和《规范》中未对直线的最大长度规定具体的数值。我国参照

使用国外的经验值,根据德国和日本的规定:直线的最大长度(单位为m)为20V(V—设计速度,km/h)

即1200m。

(3)直线的最小长度

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为6V,即360m;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为2V,即120m。

1.2.2 圆曲线

圆曲线是道路平面设计中最常用的线形之一,各级公路和城市道路不论转角大小,在转折处均应设置平曲线,而圆曲线是平曲线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圆曲线的设计主要取决于其半径值以及超高和加宽。

(1)最小半径

平面线形中一般非不得已时不使用极限半径,因此《规范》规定了一般最小半径,以及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当圆曲线半径大于一定数值时,可以不设超高,允许设置与直线路段相同的路拱横坡。见下表。

圆曲线最小半径

设计速度(km/h)120 100 80 60 40 30

一般值/m 1000 700 400 200 100 65

极限值/m 650 400 250 125 60 30

不设超高最路拱≤2% 5500 4000 2500 1500 600 350

小半径/m 路拱>2% 7500 5250 3350 1900 800 450

(2)最大半径

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地形、地物等条件允许时,应尽量采用较大半径曲线,使行车舒适,但半径过大,对施工和测设不利,所以圆曲线的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m。

(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在设计公路平面线形时,根据沿线地形情况,采用了设超高的半径曲线,一般最小半径为200m,极限最小半径125m,本设计在两个转角处设置曲线半径分别为300m、150m、1000m。但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所以应该设超高。

1.2.3 缓和曲线

《标准》规定,除四级公路可不设缓和曲线外,其余各级公路在其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都应设置缓和曲线。

(1)缓和曲线的作用

①曲率逐渐变化,便于驾驶操作。

②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消除了离心力突变。

③为设置超高和加宽提供过渡段。

④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

(2)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各级公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规定见下表

各级公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公路等级高速公路一二三四

设计速度(km/h)120 100 80 100 80 60 80 60 40 30 20 缓和曲线最一般值130 120 100 120 100 80 100 80 50 40 25

小长度/m 最小值100 85 70 85 70 60 70 60 40 30 20

1.3平曲线要素计算

依据设计技术指标和标准,根据曲线半径选定的原则和转角值,确定一个半径(R)值和缓和曲线长度(Lh)值(免设超高半径时不设),根据经验公式确定各曲线的要素:

缓和曲线要素计算公式:圆曲线要素计算公式:

切线长:T=(R+△R)tgα/2+q 切线长:T=Rtga/2

曲线长:L=R(π/180)(α-2β0)+2Lh 曲线长:L=R(π/180)a

圆曲线长:Ly=L-2Lh 外距:E=Rseca/2-R

外距:E=(R+△R)secα/2-R

切曲差:D=2T-L

计算主点桩号:

缓和曲线:圆曲线:

桩号ZH=JD(桩号)—T 桩号ZY=JD(桩号)—T

桩号HY=ZH(桩号)+Lh 桩号YZ=ZY(桩号)+L

桩号YH=HY(桩号)+Ly 桩号QZ=YZ(桩号)—L/2

桩号HZ=YH(桩号)+Lh 桩号JD=QZ(桩号)+J/2

桩号QZ=HZ(桩号)—L/2

桩号JD=QZ(桩号)+J/2

另:β0=90LH/πR 、△R=Lh2/24R-Lh4/2688R3、q=Lh/2-Lh3/240R2

求出各曲线要素,各主点桩号计算值(详见直线、曲线及转角表),若免设Lh值的则也可用只算圆曲线要素、主点桩号公式。

1.4路线的桩号确定

在地形图上定桩号的方法是从路线起点用比例尺(1:200)沿着路线中线由左向右量距,每隔20M处用铅笔垂直中线方向画一小横线,标出百米桩位置与公里桩,直量到第一交点(JD1)处,平曲线基本桩位置和桩号的确定方法,则用比例尺从交点JD1处沿导线方向T或TH得圆曲线或第一缓和曲线起点位置,沿着路线前进方向中线量T或TH得到圆曲线或第二缓和曲线终点位置,沿交点的角分线向圆心方向量外距E,得曲线中点位置,平曲线以内的桩号设置,则采用切线支距法来确定。

1.5、按曲线半径大小设超高和加宽

根据所设的曲线半径判断是否要设加宽、超高值。

当曲线半径:2500M以上不设超高;

250M以上不设加宽.

加宽:不设置加宽.

超高:全线为新建,则采用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

1、超高计算:

⑴、本设计设超高的方式为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的方式

⑵、确定超高缓和段的长度:L C=bi c/p(b:路面宽度,i c:最大超高横坡,p:公路超高渐变率),取一个5的倍

数,且超高渐变率不得小于1/330。

⑶、各对应桩的超高值计算:(按如下公式)

边轴旋转

注:查表得Bj χ=1

2 纵断面设计

2.1 纵断面设计原则

(1)应满足纵坡及竖曲线的各项规定(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坡长限制、岥段最小长度、竖曲线最小半径及

竖曲线最小长度等)。

(2)纵坡应均匀平顺。

(3)设计标高的确定应结合沿线自然条件,如地形、土壤、水文、气候等因素综合考虑;沿河线路标高应在

设计洪水位0.5m 以上,并计入并计入涌水高度及浪高的影响;越岭线应尽量避免反坡段。

(4)纵断面设计应与平面线性和周围地形景观相协调,应考虑人体视觉心理上的要求,按照平竖曲线相协调

及半径的均衡来确定纵面的设计线。

(5)应争取填挖平衡,尽量移挖作填,以节省土石方量,降低工程造价。

(6)依路线的性质要求,适当照顾当地民间运输工具、农业机械、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为使纵坡实际经

济合理,必须在全面掌握勘测基础上,结合选线的纵坡安排意图,经过综和定出实际纵坡。

2.2 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骤

(1)拉坡前的准备工作。在厘米绘图纸上按比例标注里程桩号和高程,点绘地面线,填写有关内容。 (2)标注控制点位置。

(3)试坡。根据技术指标、选线意图,结合地面起伏变化,本着以“控制点”为依据,照顾多数“经济点”的原则,

试定出若干直坡线。对多种可能坡度线方案反复初定坡度线,将前后坡度线延长交汇处边坡点的初步位置。 (4)调整。调整方法是对初步坡度线平抬、平降、延伸、缩短或改变坡度值。 (5)核对。

(6)定坡。经调整核对无误后,逐段把直坡线的坡度值、变坡点桩号和高程确定下来。 2.3 纵坡及坡长设计 2.3.1 纵坡

纵坡的大小与坡段的长度反映了公路的起伏程度,直接影响公路的服务水平,行车质量和运营成本,也 关系到工程是否经济、适用,因此设计中必须对纵坡、坡长及其相互组合进行合理安排。纵坡用符号i 表示, 其值按下式计算:

21

100%H H i L

-=

?(5-1) 式中 i ---坡度,按路线前进方向,上坡为正,下坡为负,%;

1H ,2H ---按路线前进方向为序的坡线两端点的高程,m ;

L ---坡线两端点间的水平距离,称坡线长度,简称坡长。

(1)最大纵坡

汽车沿纵坡向上行驶时,升坡阻力增加,必然导致行车速度降低。一般坡度越大,车速降低越大,这样在较长的陡坡上,将出现发动机水箱开锅、气阻、熄火等现象,导致行车条件恶化,汽车沿陡坡下行时,司机频繁刹车,制动次数增加,容易升温发热导致失效,驾驶员心里紧张、操作频繁,容易引起交通事故。尤其当遇到冰滑、泥泞道路条件时将更加严重。因而,应对最大纵坡进行限制。

最大纵坡值应从汽车的爬坡能力、汽车在纵坡段上行驶的安全、公路等级、自然条件等方面综合考虑,《规范》各 级公路最大纵坡见表。

各级公路最大纵坡

设计速度/(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最大纵坡/%

3

4

5

6

7

8

9

该二级公路设置的最大纵坡为-3.111%,符合规定。

(2)最小纵坡

挖方路段以及其他横向排水不良的路段所规定的纵坡最小值称为最小纵坡。从汽车运营角度出发,希望道路纵坡设计的小一些为好。但是,在长路堑以及其他横向排水不通畅地段,为防止积水渗入路基而影响其稳定性,各级公路应设置不小于0.3%的最小纵坡,一般情况下以不小于0.5%为宜。本设计中,因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最小纵坡为0.47%,所以也满足不小于0.3%的最小纵坡要求。 (3)合成纵坡 合成纵坡的计算公式为

I 式中 I ---合成坡度,%;

h i ---超高横坡度或路拱横坡度,%;

i ---路线设计纵坡度,%。

在平曲线的坡道上,最大坡度既不是纵坡方向,也不是横坡方向,而是两者组合成的流水线方向。查规范得知二级公路合成坡度必须小于10%。各级道路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0.3%。 2.3.2 坡长限制 (1)最小坡长

《标准》规定,各级道路最小坡长应按表设计。

各级公路最小坡长

设计速度/(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最短坡长/m 300 250 200 150 120 100 60 (2)最大坡长

《标准》规定的最大坡长见表。

各级公路纵坡长度限制(m)

设计速度/(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坡度/ %

3 900 1000 1100 1200 ———

4 700 800 900 1000 1100 1100 1200

5 —600 700 800 900 900 1000

6 ——500 600 700 700 800

7 ————500 500 600

8 ————300 300 400

9 —————200 300 根据计算得出本设计最大坡长为1080.0m,符合上述要求。

2.4 平、纵组合设计

2.4.1 平、纵组合设计原则

(1)应在视觉上能自然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线的连续性。任何使驾驶员感到迷惑和判断失误的线形都可能导致操作失误,最终导致交通事故。

(2)注意保持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均衡。它不仅影响线形的平顺性,而且与工程费用密切相关,任何单一提高某方面的技术指标都是毫无意义的。

(3)为保证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必须选择适合的合成坡度。

(4)注意和周围环境的配合,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和紧张程度。特别是在路堑地段,要注意路堑边坡的美化设计。

2.4.2 平曲线与纵断面组合的基本要求

(1)当竖曲线与平曲线组合时,竖曲线宜包含在平曲线之内,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如下图所示。

平纵组合

这种组合是使平曲线和竖曲线相互对应,竖曲线的起终点落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即“平包竖”。这种立体线形不仅能起到诱导视线的作用,而且可以取得平顺而流畅的效果。但在实际生产中往往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如果平、竖曲线的顶点错开不超过曲线长度的四分之一,即可取得较好的视觉效果。

(2)平、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平、竖曲线的线形,其中一方大而平缓时,另一方切忌不能形成多而小。一个长的平曲线内有两个以上的竖曲线,或一个长的竖曲线内含有两个以上的平曲线,从视觉上都会形成扭曲的形状。(3)当平曲线缓而长、纵断面坡差较小时,课不要求平、竖曲线一一对应,平曲线中可包含多个竖曲线或竖曲线略长于平曲线。

(4)要选择适当的合成坡度。

(5)避免的组合

对于平、竖曲线的组合设计能够满足上述要求是最好的,但有时往往受各种条件的限制难以满足,这时避免如下组合的出现。

①避免竖曲线的顶、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

②避免将小半径的平曲线起、讫点设在或接近竖曲线的顶部或底部。

③避免使竖曲线顶、底部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

④避免出现驼峰、暗凹、跳跃、断背、折曲等使驾驶员视线中断的线形。

⑤避免在长直线上设置陡坡或曲线长度短、半径小的凹形竖曲线。

⑥避免急弯越陡坡的不利组合。

⑦应避免小半径的竖曲线与缓和曲线的重合。

2.4.3 竖曲线

(1)竖曲线的作用

①缓冲作用。以平缓的曲线取代折线可消除汽车在边坡点处的冲击。

②保证公路纵向的行车视距。凸形竖曲线可减少纵坡变化产生的盲区,凹形竖曲线可增加下穿路线的视距。

③将竖曲线与平曲线恰当组合,有利于路面排水和改善行车的视线诱导和舒适感。

3 横断面设计

3.1 横断面设计原则

(1)设计应根据公路等级、行车要求和当地自然条件,并综合考虑施工、养护和使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精心设计,既要坚实稳定,又要经济合理。

(2)路基设计除选择合适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度外,还应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和必要的防护加固工程以及其他结构物,采用经济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

(3)还应结合路线和路面进行设计。选线时,应尽量绕避一些难以处理的地质不良地段。

(4)沿河及受到水浸水淹的路段,应注意路基不被洪水淹没或冲毁。

(5)当路基设计标高受限制,路基处于潮湿、过湿状态和水温状况不良时,就应采用水稳性好的材料填筑路堤或进行压实,使路面具有一定防冻总厚度,设置隔离层及其他排水设施等。

(6)路基设计还应兼顾当地农田基本建设及环境保护等的需要。

3.2 各项技术指标

二级公路采用整体式断面不必设置中间带,各部分宽度应符合表。

路肩宽度表

路肩一般值(m)最小值(m)

右侧硬路肩宽度 1.5 0.75

右侧土路肩宽度0.75 0.5

(1)查规范得各项技术指标

路基宽度设计年限15年,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交通量合计为4667辆/日,查(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P2 1.1.1得公路等级为二级,车道拟定双车道。《规范》P19 6.1.2二级公路车速为60km/h。

本双车道的路基宽度为8.5m,车道宽度为 3.5m,得总车道宽度为 3.5×2=7m。已知二级公路车速为60km/h时,两侧硬路肩宽度为0.75×2=1.5m,土路肩的宽度为0.75×2=1.5m,具体见图。

公路横断面组成

(2)路拱坡度

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P25 5.0.5得沥青混凝土及水泥混凝土路拱坡度均为1-2%,故取路拱坡度为2%;路肩横向坡度一般应较路面横向坡度大1%-2%,故取路肩横向坡度为3%,路拱坡度采用双向坡面,由路中央向两侧倾斜。

(3)路基边坡坡度

由《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得知,当H<6m(H—路基填土高度)时,路基边坡按1:1.5设计。在路堑段路基边坡采用1:1.0。(4)边沟设计

查(JTJ013—9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P20 4.2.3得边沟横断面一般采用梯形,梯形边沟内侧边坡为1:1.0-1:1.5,外侧边坡与挖方边坡坡度相同。本设计路段地处平原微丘区,故宜采用梯形边沟,且底宽为0.6m,深0.6m,内侧边坡坡度为1:1.0。

3.3 横断面设计步骤

(1)根据外业横断面测量资料点绘横断地面线。

(2)根据路线及路基资料,将横断面的填挖值及有关资料(如路基宽度、加宽值、超高横坡、缓和段长度、平曲线半径等)抄于相应桩号的断面上。

(3)根据地质调查资料,示出土石界限、设计边坡度,并确定边沟形状和尺寸。

(4)绘横断面设计线,俗称“戴帽子”。设计线应包括路基边沟、边坡、截水沟、加固及防护工程、护坡道、碎落台、视距台等,在弯道上的断面还应示出超高、加宽等。一般直线上的断面可不示出路拱坡度。

(5)计算横断面面积(含填、挖方面积),并填于图上。

(6)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

3.4 超高设计

3.4.1 超高确定

设置超高是为了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而将路面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的形式。由于该二级公路为新建公路,超高过渡的方式采用绕中心线旋转的方式来设计。超高横坡度的计算公式:

2

127h V i R

μ=- (3-1)

式中:μ---横向力系数,取值为0.074;

V ---设计速度;

R ---曲线半径。

3.5土石方调配

路基土主数量计算完毕后,在考虑土石方的调运问题,以便确定填方用土的来源,挖方弃土的去向,以及计价土石方的数量。通过调配,合理地解决各种路段土石方数量的事平衡与利用的问题,便以路堑挖出的土石方,在经济合理的调运条件下移挖作填。就近运到填方路段去填路堤,达到填方有所“取”,挖方有所“用”避免不必要的借土和弃土,尽量减少占用耕地的数量。 3.5.1调配原则

在半填半挖断面中,首先考虑本路段内移挖作填,进向横向平衡,然后再作纵向调配,以减少总运量:调配时考虑桥涵位置对施工运输的影响,一般大沟不能跨沟调运,同时,注意施工的可能与方便,尽可能避免和减少上坡运土;为使土石方调配合理,必须根据地形情况和施工条件,选用适当的运输方式,确定合理的运距,用以分析工程用土是调运还是外借;土方调配以挖作填,固然要考虑经济运距问题,但这不是唯一的指标,还要综合考虑弃土或借土占地。 3.5.2调配方法

调配是在土石方计算与复核完毕的基础上进行的,调配前应将可能影响运输调配的桥涵位置、陡坡、大沟等注在表旁,供调配时参考:弄清各桩号间路基填方、挖方情况,并先做横向平衡,明确本桩利用方、欠方及可作远运方等的数量,在作纵向调配前,应根据施工方法及可能采用的运输方式定出合理的经济运距:根据欠方,可能远运方的分布情况,结合路线纵坡和自然条件,本阗技术经济和支农的原则,具体拟定调配方案。方法是逐桩逐段地将毗邻路段的挖余就近纵向调运到填缺内加以利用,并把具体调运方向和数量用箭头标明在纵向利用调配栏中。经过纵向调配,如果仍有填缺或挖余,则应会同当地政府协商确定借土或弃土地点,然后将借土或弃土的数量和运距分别填注到借方或废方栏内。土石方调配后,应按下面的公式进行复核检查。

横向调运+纵向调运+借方=填方 横向调运+纵向调运+弃方=挖方 挖方+借方=填方+弃方

以上检查一般是逐页进行复核的,如有跨页调配,须将其数量考虑在内,通过复核可以发现调配与计算过程有无错误。经核证无误后,即可分别计算计价土石方数量、运量和运距等,为编制施工预算提借土石方工程数量。

计价土石方数量=挖方数量+借方数量

4路面设计 4.1 设计原则

(1)路面设计应根据使用要求及气候、水文、土质等自然条件,密切结合当地实践经验,进行路基路面综合设计。 (2)在满足交通量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取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节约投资的原则,进 行路面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有利于机械化、工厂化施工的路面结构方案。 (3)结合当地条件,积极推广成熟的科研成果,对行之有效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应在路面设计方案中积极、慎 重的加以运用。

(4)路面设计方案应注意环境保护和施工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5)为提高路面工程质量,应进行机械化施工。 4.2 路面设计步骤

本设计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有以下四步:

(1)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进行交通量分析,确定路面等级和面层类型,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 和设计弯沉值。

(2)按路基土类与干湿类型:将路基划分为若干路段(在一般情况下路段长不宜小于500m ,若为大规模机械化施工,不 宜小于lkm),确定各路段土基回弹模量。

(3)可参考规范推荐结构:拟定几种可能的路面结组合与厚度方案,根据选用的材料进行配合比试验及测定各结构层 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抗拉强度,确定各结构层材料设计参数。

(4)根据设计弯沉值计算路面厚度: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沥青混凝土面层和半刚性材料的基层、底基层, 应验算拉应力是否满足容许拉应力的要求。如不满足要求,或调整路面结构层厚度,或变更路面结构组合,或调整材 料配合比、提高极限抗拉强度,再重新计算。

(5)设计时,应先拟定某一层作为设计层,拟定面层和其他各层的厚度。当采用半刚性基层、底基层结构时,可任选 一层为设计层,当采用半刚性基层、粒料类材料为底基层时,应拟定面层、底基层厚度,以半刚性基层为设计层才能 得到合理的结构;当采用柔性基层、底基层的沥青路面时,宜拟定面层、底基层的厚度,求算基层厚度。当求得基层 厚度太厚时,可考虑选用沥青碎石或乳化沥青碎石做上基层,以减薄路面总厚度,增加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4.3 基本资料 4.3.1 设计轴载

(1)当以设计弯沉为指标以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时

凡轴载大于25kN 地各级轴载i P 的作用次数i n ,换算成标准轴载P 的当量作用次数N :

4.35

121

K

i i i i i P N C C n P =??

= ?

??∑ (4-1)

式中 N ---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d );

i n ---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d );

P ---标准轴载(kN )

; i P ---被换算车型的各级(单根)轴载(kN )

; 1C ---被换算车型各级轴载的轴数系数。当轴载间距大于3m 时,按单独的一个轴计算,轴数系数即为

轴数;当轴间距小于3m 时,按双轴或多轴计算,轴数系数为1C =1+1.2(m -1);

2C ---被换算轴载的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0,四轮组为0.38。

(2)当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

凡轴载大于50kN 地各级轴载i P 的作用次数i n ,换算成标准轴载P 的当量作用次数N ':

8

121

K

i i i i i P N C C n P =??

'''= ???∑(4-2)

式中 1C '---被换算车型各级轴载的轴数系数。当轴载间距大于3m 时,按单独的一个轴计算,轴数系数即为轴数m ;

当轴间距小于3m 时,按双轴或多轴计算,轴数系数为1C '=1+2(m-1);

2C '---被换算轴载的轮组系数,单轮组为18.5,双轮组为1.0,四

轮组为0.09。

(3)设计年限累计当量标准轴载数

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e N 参照式(7-3)进行计算:

()111365

t e N N γηγ

??+-???= (4-3)

式中:N e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次;

t---设计年限,取12年;

N 1---路面竣工后第一年的平均日当量轴次,次/d ; N t ---设计年限最后一年的平均日当量轴次,次/d ;

γ---设计年限内交通量的平均年增长率,为7%; η---车道系数,取0.45。

4.5 设计弯沉值和容许拉应力计算

4.5.1 弯沉计算

公路等级系数c A 为1.1 面层类型系数s A 为1.0 基层类型系数b A 为1.0 路面设计弯沉值计算

0.2600e d c s b l N A A A -= (4-4)

式中:d l — 路面设计弯沉值(0.01mm );

e N —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 c A — 公路等级系数,二级公路为1.1; s A — 面层类型系数,沥青混凝土面层为1.0; b A — 基层类型系数,取1.0。

4.5.2 容许拉应力计算 容许拉应力计算

(4-5)

式中:R σ---路面结构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力(MP );

s σ---半刚性材料的极限劈裂强度(MP );

s K ---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沥青混凝土的极限劈裂强度,系指20℃时的极限劈裂强度;对水泥稳定类材料系指龄期为90d 的极限劈裂强度,对 二灰稳定类、石灰稳定类材料系指龄期为180d 的极限劈裂强度;对水泥粉煤灰稳定类材料系指龄期为120d 的极限 劈裂强度。

对沥青混凝土层的抗拉轻度结构系数:

0.22

0.09/s e c K N A =(4-6)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类的抗拉轻度结构系数:

0.110.35/s e c K N A =(4-7)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类的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0.11

0.45/s e c K N A = (4-8)

s

R s

K σσ=

5排水设计

5.1 路基排水设计一般原则

(1)排水设计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因势利导、综合整治、讲究实效、注意经济,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和自然水系。 (2)各种路基排水沟渠的设置,应注意与农田水利相配合,必要时可适当增设涵管或加大涵管孔径,以防农业用水影 响路基的稳定性,并做到路基排水有利于农田灌溉。

(3)设计前必须进行调查研究,查明水源与地质条件,重点路段要进行排水系统的全面规划,考虑路基排水与桥涵布 置相配合,地面排水与地下排水相配合,各种排水沟渠的平面布置与竖向布置相配合,做到综合整治,分期修建。 (4)路基排水要注意防止附近山坡的水土流失,尽量不破坏天然水系,不轻易合并自然沟溪和改变水流性质,尽量选 择有利地质条件布设人工沟渠,减少排水沟渠的防护和加固工程。

(5)路基排水要结合当地水文条件和道路等级等具体情况,注意就地取材,以防为主,既要稳固适用,有必须讲究经 济效益。

(6)为了减少对路面的破坏作用,应提高路面结构的抗水害能力,尽量阻止水进入路面结构,提供良好的排水措施, 迅速排除路面结构内的积水。 5.2 路基排水设计

路基地表排水可采用边沟、、排水沟、跃水井和急流槽,各类地段排水沟应高出设计水位0.2m 以上。 5.2.1边沟设计

边沟设置在挖方的路肩外侧或路堤的坡脚外侧,多与路中线平行,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边沟横断面采用矩形,,二级公路的边沟的深度一般不小于0.6m ,边沟纵坡宜与路线纵坡一致并不宜小于0.5%,边沟可采用浆砌片石,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防护或平铺草皮。二级公路当采用平铺草皮时,边沟长度不宜超过500m ,沟底纵坡不宜小于0.5%。本设计中,均为矮路堤和一般路堤,所以设置双面边沟,边沟形式采用梯形边沟。边沟的深度及底宽为0.6m ,边坡坡度为1:1。 5.2.2排水沟设计

1.排水沟的位置可根据需要并结合当地地形等条件而定,离路基尽可能远些,距路基不宜小于2m ,平面上应力求直捷,需要转弯时亦尽量圆顺,做成弧形,其半径不宜小于10—20m ,连续长度亦短,一般不超过500m 。排水沟的断面一般采用梯形和矩形,尺寸大小应经过水利水文计算选定。横断面尺寸根据设计流量确定,底宽与深度不宜小于0.5m ,土沟的边坡坡度约为1:1-1:1.5.本设计中采用边坡坡度为1:1。

2.排水沟尺寸设计计算 设计流量计算:

16.67Q qF ψ= (5-1)

式中:Q ---设计流量;

q ---设计重现期和降雨历时内的平均降雨强度(mm/min );

ψ

---径流系数,经查表,取0.95;

F ---汇水面积(km 2),计算得0.144km 2。

5,10p t q c c q =(5-2)

式中:5,10q ---5年重现期和10min 降雨历时的标准降雨强度(mm/min ),经查表,取1.2mm/min ;

---重现期转换系数,经查表,取1.0;

t c ---降雨历时转换系数,经查表,取0.4;

根据式5-2解得5,10

0.48p t q c c q ==mm/min 。

在由公式5-1解得16.67

1.1Q qF ψ==m 3/s 。

设计排水沟纵坡坡度 1.5%i =,采用干砌片石对称梯形断面,沟渠边坡坡率 1.0m =。设计流量为 1.1s Q = m 3

/s 。 (1)有关计算参数

1.0m =

时,断面系数 2.83K ==,常数 1.83A K m =-=,查人工渠道的粗糙系数n 和1数值表和容许流速表

得:0.025n =,max 2.0m/s v =。 (2)水力要素计算 由Q v ω=得水流断面面积2max

0.55m s

Q v ω=

=

最佳断面时湿周0 2.01m χ=

00.274m R =

,020.548m h R ==

则)0.48m b m h ==

(3)实际流速与流量

0.130.10)0.24y =-= 流速系数129.11y C n R =?=

断面流速 1.84m/s v =

故通过该断面的流量为31.01m /s Q v ω==

(4)验算

流速31.84m /s v =,小于max 2.0m/s v =。

流量31.01m /s Q =,接近31.24m /s s Q =,两者相差未超过10%,符合要求。

结论:因为流速流量符合要求,决定取b=0.6m,H=0.8m 。 具体尺寸构造见图

q c

排水沟构造及尺寸

5.3 路面排水设计

本公路的路面排水主要是采用的排水措施主要是路肩排水沟,即边沟。

路肩排水设施的纵坡应与路面的纵坡一致,当路面纵坡小于0.3%时,可采用横向分散排水方式将路面水排出路基,但路基填方边坡应进行防护。路堤边坡较高,采用横向分散排水不经济时,应采用纵向集中排水方式,在硬路肩边缘设置排水带,将水排出路基。

5.4路基的防护、加固

路基防护是保证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其防护的重点是路基边坡,必要时也包括路肩表面,以及同路基稳定有直接关系的近旁河流与山坡。

路基边坡的破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水的影响。路基边坡的表面并不是绝对平整的,而总是有一些凹槽,水在边坡上流动时会使之逐渐冲成小沟,水流也随之更加集中,造成小沟的加深和扩大,最后导致边坡的破坏。此外,在温度的交替变化作用下,再加上风吹日晒的影响,也会造成坡面的风化,剥落及坍塌等破坏。1.一般路段边坡防护设计

1)路基填土高度H均小于8m,当路基填土高度小于4m时,采用坡面喷播植草防护,大于4m时采用三维网植草防护。2)护坡道、排水沟外边缘至用地边界的范围内采用喷播植草防护。

3)路基通过鱼塘、水渠等浸水地段,采用M7.5浆砌片石护坡防护。

4)植草时加入20%~40%的灌木种子,搓和均匀,灌木种类应为当地易生长的低矮灌木。边坡植草(含拱架内植草)采用液压喷播植草。

坡面防护主要就是保护路基边坡表面,免受雨水冲刷,减缓温度及湿度变化的影响,防止和延缓软弱岩土表面的风化、剥落等演变过程,从而保护路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并且还可兼顾到公路与环境的美化。

坡面防护设施,本身不承受外力作用,必须要求坡面岩土整体牢固。此外,坡面防护还应与排水设施相结合,以便雨水能尽快排出路基范围。

2.常用的坡面防护设施有植物防护

常用的坡面防护设施有植物防护。植物防护的方法主要有种草、铺草皮和植树。植物防护,可能美化环境与公路,调节边坡湿温,起到固结和稳定边坡的作用,同时又比较简单、经济。一般来说,防护工程应优先考虑植物防护,当然,其土壤必须适宜于植物的生长,而且边坡比较平缓,边坡不大。

六、其他与公路建设的资料

1.沿线筑路材料、水、电等建设条件及与公路建设的关系

(1)、砂、石料

根据现场调查,现场有料厂可供应块石、片石、碎石料及机制砂料,贮量丰富。片、块石、碎石及机制砂料平均运距9 公里。

(2)、路基填料

沿线开挖的土石方均可以作为路基填料。

(3)、水、电

项目沿线有农村公路连接,施工用水和生活用水均可方便供应。

项目沿线村落电网已经覆盖,工程用电可架设临时输电线路电网供电。也可采用自发电。

(4)、沥青、木材、钢材和水泥

本项目建设所需建筑材料数量大,业主可根据市场情况,选择信誉好、质量可靠的生产厂家和厂商,采取订购的方式购买,亦可采用招标方式进行购买。

(5)、运输条件

项目沿线有农村公路连接,运输条件较好,施工所需各种筑路材料、机械设备、主副食品均可采用汽车运输。

2、山区公路复杂路段局部路线方案的优化及比选论证情况

根据本项目的功能和作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结合实际地形、地质、水文、生态等自然条件,对山区公路复杂路段局部路线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实地勘察研究,合理的选用技术标准,灵活运用技术指标,以控制工程规模,降低工程造价。

施工图设计在初步设计路线方案的基础上,重点对工程量大、挖方边坡高的山区公路复杂路段局部作进一步优化及比选论证。

从总体上来看,由于该段所处的地形、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局部路段地面横坡较陡,挖方边坡较高,施工时要严格控制大爆破施工,尽量避开雨季施工。

3、分期修建工程分期实施设计的说明和对工程实施的建议

高填、深挖路段是本项目的重点工程和关键工程。由于受施工场地和施工条件的限制,建议施工时结合工程特点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尽早开工。

多数路段为土质边坡,施工时应边开挖边支护,减小因雨水冲刷对边坡产生的破坏。严格控制施工工艺,科学施工管理。施工图设计提出总体思路原则,施工过程中对路基的边坡坡率的确定及防护支挡形式进行深入研究,在确保挖方边坡稳定的全体下,更加重视路容与自然的协调性。由于工期短,时间紧、任务重,雨季长,施工单位应认真细致的做好切实可行的施组设计。严格按施组设计进行施工,才能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工。

4、各项工程施工的总体实施步骤的建议及有关工序衔接等技术问题的说明以及有关注意事项

(1)施工组织及施工期限

施工期限为22个月,沿线地形复杂,地质条件多变,工程量大,且工期紧。合理安排、组织好施工,对在规定工期内完成本项目是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的。施工单位进场后根据实际工程条件和工程数量,制定具体可行的施工组织计划,精心组织、认真施工,建设单位亦应尽力争取工程所需的资金到位。

(2)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法

本段公路采用以机械化施工为主体、人工配合的施工方法。

根据本项目特点及工期要求,建议先桥涵后路基填筑施工,最后是路面施工。

路基填筑:基底处理→填路基土→填台背土。

路基施工:路基填筑在涵洞施工完毕后进行,以填土方为主,路基填挖过程中做好防护及排水措施,路基施工

在半山上,特别做好雨季的防排水工作,保证不受水害的影响。

填石路堤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松铺厚度不宜大于0.5米。逐层填筑时应安排好石料运输路线,专人指挥,按水平分层填筑,先低后高,先两侧后中央卸料,并用大型推土机摊平。个别不平处应配合人工用细石填筑,石屑找平。当石料级配差粒径较大,填层较厚,石块空隙较大时,可在每层表面的空隙里扫入石渣、石屑、中粗砂,再用压力水将其冲入下部,反复数次,使空隙填满。当人工铺填粒径25厘米以上石料时,应先铺填大块石料,大面向下,小面向上,摆平放稳,再用小石块找平,石屑填缝,最后压实。

路面施工:底基层→基层→面层。

(3)确保工程质量、工期及进度

征地、拆迁工作是影响前期工程进度的主要原因。为了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本段公路,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充分利用沿线群众对修建本公路的积极性,尽快完成征地、拆迁工作。

施工单位可依据GB/T19002-1994-ISO9002质量标准建立起来的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执行文件各条款,加强质量管理,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为用户服务”的原则,视工程质量为企业的生命,配合全线创优质工程,确保工期和进度,制定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措施,加强内部管理。施工期间要保证本合同段原有公路的畅通,采取措施保证本合同段工程沿线和附近的建筑物、地上和地下管线设施、树木等免遭损坏,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监理工程师和有关部门反映,妥善处理。

5、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采用等情况

5.1 运用先进的勘测和设计方法,保证项目的测设质量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贯穿于整个项目的设计中,平面控制测量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地形图采用三维数模数字化成图技术。路线设计图表、公路用地图表、路基设计图表、桥涵图表、立交图表及交通工程图表等均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计算机出图率达到100%。设计图表设计统一采用AutoCAD、Word、Excel等办公软件,以保证设计文件的统一、美观。

路线设计采用纬地三维道路辅助系统设计软件,概算采用同望概预算编制软件,地勘报告采用地质CAD软件。5.2 合理应用新技术,提高项目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协调性

高填路堤采用冲击碾压技术提高路堤填方的压实性,减少路堤的沉降,增强路基的稳定性与抗变形能力;采用光面爆破技术控制岩石深挖边坡的开挖,避免因爆破对岩石结构构造面的破坏或危及岩层的完整性,增强路堑边坡的稳定性。

路基边坡结合土石方平衡情况,有条件的地段尽量采用较缓的坡比,采取以生态绿化为主的路基边坡防护形式,最大限度地恢复自然植被、掩盖人工痕迹,既节省工程数量,又同时达到公路路容美观,环境优美及与沿线自然环境相协调。

路面针对本项目所处区域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基层顶面采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有效地减少水损,延长路面使用寿命;表面层采用沥青砼AC-13C,保证沥青路面舒适性及抗水损的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七、重力式挡土墙设计

设计参数:墙身尺寸: 最高墙身高 10.0m ,墙顶宽 1.6m ,墙趾高0.6m ,宽0.4m 。墙面倾斜坡度: 1:0.20,

墙背倾斜坡度: 1: 0.20,墙底倾斜,倾角010α?

=。

物理参数如下:MU50号砂浆片石,圬工砌体容重:23kN/m 3

;圬工体之间摩擦系数:0.40;基底摩擦系数f=0.80; 石料强度:30MPa ;墙后填土内摩擦角=?35°;墙后填土容重: 18.3kN/m 3

;墙背与墙后填土摩擦角

?=?

=

=

17.52

352

?

δ;地基土容重: 21kN/m 3;地基土容许承载力:400kPa 。 挡土墙分段长度为20m 。该段路路基宽8.5m ,路肩宽0.75m 。

(一)荷载等效土层厚度换算

挡土墙最高墙高为10.0m 。由规范知:

220/1010/m q KN m m q KN m ==墙高时,,墙高大于时,。

10KN/m q 时,10.0m 墙高=

则等效土层厚度0100.55618

q h m r =

== (二)计算土压力

1.假设破裂面在均布荷载以内 仰斜式挡土墙,?-=31.11α

tan tan(11.31)=0.20A α=-=--?

?=?+?-?=++=ψ19.415.1731.1135δα?

tan tan θ=-ψ

tan41.19=-

=0.699

则arctan 0.69934.954θ==?

破裂棱体宽度)tan (tan αθ-='H B

m 018.99m <=

∴假设成立

2.主动土压力系数K

cos()

(tan tan )sin()

K θφθαθ+=

++ψ

[]cos(34.95435)

tan 34.954tan(11.31)sin(34.95441.19)

?+?=

?+-??+?

0.176=

3.主动土压力

1120.350.6011.05h m =--=

01220.556

11 1.09312.0

h k H ?=+

=+= 22111

1812.00.176 1.093

22

249.31E H kk KN

γ==????= 0

1

cos()249.31cos(11.3117.5)247.86sin()249.31sin(11.3117.5)26.884.17033x y y E E KN

E E KN h H z m k αδαδ=+=?-?+?==+=?-?+?==

+=

tan 1.8 4.170tan(11.31) 2.634x y z B z m α=-=-?-?=

再将0E 分解为:

0cos()247.86cos(11.3117.510)238.03X E E KN αδα=++=?-++=

0sin()247.86sin(11.3117.510)69.109y E E KN αδα=++=?-++=

(三)墙身自重计算

111122233323 1.811.05457.471.8

0.4(0.6)tan 0.4 6.125tan11.31 2.525222

(0.4)23 2.20.630.361

(0.4) 1.12

11

2.223 2.20.358.855222

(0.4) 1.4673

k k k W Bh KN

h B z m W B h KN z B m

W h KN

z B m

γαγγ==??==

+++=++??==+=??==?+==???=???==?+=

(四)抗滑动稳定性验算

基底合力的法向分力N 和切向分力T 为:

12301230()cos 69.109(457.4730.368.855)cos10558.28()sin 238.03(457.4730.368.855)sin10151.782N T N E W W W KN T E W W W KN

αα??

=+++=+++==-++=-++=基底的抗滑稳

定系数为

1558.280.4

1.47 1.30151.782

Nf k T ?=

==> 通过墙踵的低级水平面的抗滑稳定系数为

21230000

221

(sin cos )21

(26.88457.4730.368.85518 2.166sin10cos10)0.65

2247.86

1.39 1.30

y x

E W W W B f k E γαα??++++=

++++???==>

所以挡土墙的抗滑动稳定性满足要求。

(五)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112233

26.88 4.17457.47 2.52530.36 1.18.855 1.4671313.588247.86 2.634652.8631313.588 2.01 1.5652.863

y

y y x

x

x y

x

M

E z W z W z W z KN m

M E

z KN m M k M

=?+?+?+?=?+?+?+?=?=?=?=?=

==>∑∑∑∑

所以挡土墙抗倾覆稳定性满足要求

(六)基底应力验算

偏心距

2.166131

3.588652.86322558.282.1660.1010.3616y x M M B e N

cm cm

--=

-=-=<=∑∑∑

则1,36558.2860.101(1)(1)2.166 2.166N e B B σ?=±=?± 329.86185.63KPa

KPa

?=??[]0400KPa σ<= 所以基底应力满足要求。

八、路面设计

路面是在路基顶面行车部分用各种坚硬材料铺设的层状结构物。有了路基路面,车辆才能沿着

预定的路线,通畅、快速、安全、舒适、经济地运行。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行车荷载和气候因素(冷热、干湿)的多次重复作用,路面结构会出现疲劳破坏、塑性变形累积和表面磨损。路面结构还可能因材料的老化衰变而导致破坏。因此,路面在使用一定年限后,就需要进行修复或改建。路面的使用年限过短,将增加养护工作量和费用,并严重干扰路上的正常交通。所以,设计的路面应经久耐用,具有较高的抗疲劳能力。

路面设计的主要内容

1.根据道路等级、使用任务、当地自然环境、路基支承条件和材料供应等情况,选择面层类型,并提出结构层组合方案。

2.根据对所选材料的性状要求和当地自然条件,进行各结构层材料的组成设计。

3.根据路面结构的破坏标准、力学模型和相应的计算理论,或按经验方法确定满足交通和环境条件及使用年限要求的各结构层尺寸。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还要进行接缝和配筋等方面的设计。

4.路面结构层所选材料应满足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的要求同时路面垫层材料宜采用水稳性好的粗粒料或各种稳定类粒料。

(一)判别土基干湿类型

由于该路段位于广东省内,位于Ⅳ7区,由“沥规”路基为干燥状态。根据当地年平均降雨量推测属中湿土基,取稠度为1.0.查《路基路面工程》中相关表格取值,得土基回弹模量E0=40Mpa 。

路面设计计算资料:交通年增长率为4.4%,统计交通量如下:

交通组成表

(二)轴载分析

1.路面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 (BZZ-100)为标准轴载。

2.当以设计弯沉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时,选择BZZ—100标准轴载,各种轴载作用次数换算为标准轴载作用次数,其内容如下:

(

∑=

?

?

?

?

?

?

?

?

=

k

i

i

i

P

n

C

C

N

1

35

.4

2

1100=5956.8914

二级公路设计年限为15年,两车道混行车道系数为0.6–0.7,取0.6,设计使用期内交通年平均增长率为4.4%。

累计当量轴次:

()

[]

η

γ

γ

?

?

-

+

?

=N

N

T

e

1

1

365

=23912125次

属于重交通等级类型

.路面结构层所选材料应满足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的要求同时路面垫层材料宜采用水稳性好的粗粒料或各种稳定类粒料。

(三)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

根据规范推荐结构,并考虑到公路沿途有大量碎石及石灰供应,路面结构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10cm),基层采用水泥碎石(25cm),底基层采用石灰土(20cm)。

采用两层式沥青面层,表面层采用中粒式密集配沥青混凝土(厚度4cm),下面层采用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厚度6cm)。

(四)各层材料的抗压模量与劈裂强度

查《路基路面工程》得到各层材料的抗压模量和劈裂强度。抗压模量取20℃的模量,各值均取规范给定范围的中值,因此得到20℃抗压模量:中粒式密集配沥青混凝土为1200Mpa,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1000Mpa,水泥碎石为1500Mpa,石灰土为550Mpa。各层材料的劈裂强度:中粒式密集配沥青混凝土为1.0Mpa,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0.8Mpa,水泥碎石为0.50Mpa,石灰土为0.225Mpa。

(五)设计指标的确定

对于二级公路,规范要求以设计弯沉值作为设计指标,并进行结构层底拉应力计算

1.设计弯沉值

该公路为二级公路,公路等级系数取AC=1.1,面层是沥青混凝土,面层类型系数取As=1.0,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总厚度大于20cm,基层类型系数取Ab=1.0.

对于二级公路,规范要求以设计弯沉值作为设计指标,并进行结构层底拉应力计算

设计弯沉值为:

ld=600Ne-0.2ACASAb=600 23912125-0.2 1.1 1.0 1.0=22.08(0.01mm)

2.各层材料的容许层底拉应力:

S

SP

R K

σ

σ=

中粒式密集配沥青混凝土:

3.44

=

1.1

23912125

1.0

0.09

=

A

N

A

0.09

=

Ks

22

.0

C

0.22

e

S

?

?

Mpa

K

S

SP

R

2907

.0

44

.3

1

=

=

=

σ

σ

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3.78

=

1.1

23912125

1.1

0.09

=

A

N

A

0.09

=

Ks

22

.0

C

0.22

e

S

?

?

Mpa

K

S

SP

R

2117

.0

78

.3

8.0

=

=

=

σ

σ

水泥碎石:

2.06

=

1.0

23912125

1.0

0.35

=

A

N

A

0.35

=

Ks

11

.0

C

0.11

e

S

?

?

Mpa K S

SP

R 2427.006

.25

.0==

=

σσ 石灰土:

2.65=1.023912125 1.0 0.45=A N A 0.45=Ks 11

.0C 0.11e

S ??

Mpa K S SP R 0849.065

.2225.0===σσ

经计算,各层强度均符合要求。

釜式再沸器设计说明书

浙江大学 毕业设计题目:釜式换热器的设计 学院: 系别: 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学号:

目录 1概述 (3) 2设计计算 (5) 2.1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5) 2.2釜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 (5) 2.2.1总体结构设计 (5) 2.2.2换热器管程设计 (7) 2.2.3 换热器壳程设计 (8) 2.3 元件的强度设计 (9) 2.3.1 筒体 (9) 2.3.2 开孔补强设计计算 (11) 3标准零部件的选用及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15) 3.1 法兰的选用 (15) 3.1.1容器法兰的选用 (15) 3.1.2管法兰的选取 (16) 3.2 封头 (17) 3.3 管板 (18) 3.4 堰板 (19) 4鞍座的设计 (19) 4.1 鞍座的选取 (19) 4.2鞍座位置的设置 (19) 4.2.1鞍座位置的相关标准的要求 (19) 4.2.2设备总长的确定 (20) 4.2.3A值的确定 (20) 4.3力的计算 (20)

4.3.1重量产生的反力 (20) 4.3.2地震产生的力 (21) 4.3.3风载产生的力 (24) 4.3.4热膨胀产生的力 (26) 4.4总合力计算 (27) 4.5应力校核 (29) 4.5.1轴向应力 (30) 4.5.2切向应力 (31) 4.5.3周向应力 (31) 4.6结论 (32) 5三维实体造型设计 (32) 5.1 软件介绍 (32) 5.2 主要零部件的造型设计 (32) 5.2.1 管箱封头的设计 (32) 5.2.2 鞍座的设计 (34) 5.2.3 螺母的设计 (35) 5.3 装配体的设计 (35) 5.4 工程图的生成 (38) 设计总结 (41) 注释 (43) 参考文献 (44) 谢辞 (45) 附件 (46)

毕业设计说明范文(艺术类)

XXX 大 学 (空一格,行距:单倍行距) (空四格,行距:单倍行距) 题 目: 女性时尚高跟鞋系列设计 学 院: 美术学院 专业、年级: 艺术设计专业2007级 3 班(产品造型方向) 姓 名: 学 号: 指 导 教师: 职称: 完 成 时间: 年 月 日

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设计作品及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成都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本设计及论文成果是本人在成都大学读书期间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取得的,设计及论文成果归成都大学所有,特此声明。 学生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具、装饰物品或日常生活用品都带有色彩。因此要对他们进行统一,使他们能在同一色调上进行细微的变化,达到和谐的效果。色彩的运用会受到人的年龄、性别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人的心理感受及联想与色彩的关系问题也是息息相关的。色彩还能造成不同的空间感,每个房间都不可能单独存在一种色调,不同的区域对色彩的要求也不一样。房间布置时应选择适合的“快乐”色彩,会有助于下班回到家里后松弛紧张的神经,觉客厅、卧室,有时也会因居住者秉性不同而有差异。 (空一格) :色彩;空间;心理;关系

utilization (空一行) room places the furniture, the decoration goods or the daily life thing all have the color. Therefore must carry on the unification to them, enables them to carry on the slight change in the identical tone, achieves the harmonious effect. The color utilization can receive human's age, the sex and so on each kind of factor influence, but human's psychological feeling and the association and the color relational question also is closely linked.The color also can create the different sense of space, each room is all impossible alone to have one kind of tone, the different region is dissimilar to the color request. When room arrangement should choose suitably “joyful” the color, can be helpful after gets off work gets in the home to relax the tense nerve, thought the relaxation is comfortable.The different room function is different, the color should not be same; Is the same function room, like is similarly the living difference differently. (空一格) Color ;Space ;

毕业设计-釜式再沸器设计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 文章主要介绍了再沸器的工艺设计和机械设计计算。其中工艺设计计算包括获取进料与加热介质的操作条件及有关基础数据,确定再沸器的传热温差,算出热负荷,计算总传热系数,并对初估传热系数进行校核以及再沸器各部分的压力降的计算;机械设计部分包括确定再沸器的换热管、壳体、封头、管箱、法兰、接管、管板、支持板以及其他所有零部件的结构尺寸和材料,并对换热器所有受压元件进行强度计算。最后,简单介绍了再沸器的制造、检验、安装、试车、维护与维修。 关键词:换热管;再沸器;法兰;机械设计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Abstract Introduces a reboiler process design and mechanical design calculations. Process design, including access to feed and heating medium, operating conditions and the underlying data to determine the reboiler heat transfe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to calculate the heat load calculate the overall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preliminary estimates suggest that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check, and then reboiler pressure drop calculation; mechanical design section to determine the reboiler heat exchange tubes, shell, head tube box, flange, receivership, tube plate, support plate, and all other parts of the structure size and materials, and heat exchanger pressure parts for the strength calculation. Finally, a simple the reboiler manufacturing, testing, installation, commissioning, maintenance and repair. Key words:heat transfer tube;reboiler;flanges;design of mechanical

毕业设计设计说明书范文

第一章塑件分析 1.1塑件结构分析 图1-1 塑件结构图 此制品是消声器上盖,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用到,是一个非常实际的产品。且生产纲领为:中批量生产,所以我们采用注射模具注射成型。 1.2 成型工艺性分析[1] 塑件材料为尼龙,因塑件用在空压机内,表面无光洁度要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抗冲击强度比一般的塑料有显著的提高,具有良好的消音效果和自润滑性能。密度1.15 g/cm3, 成型收缩率:0.4~0.7%,平均收缩率为0.55%。 第二章确定模具结构

2.1模具结构的确定 塑料模具的种类很多,大体上分为:二板模,三板模,热流道模。 二板模缺点是浇口痕迹明显,产生相应的流道废料,不适合高效生产。本模具选择二板模其优点是二板模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成本低,成型周期短。 支撑板 分型面 定模侧 动模侧 图2.1 典型的二板模结构 模架为非标准件 定模座板: 400*200*25mm 定模板: 315*200*40mm 动模板: 315*200*32mm 支承板: 315*200*25mm 推秆固定板:205*200*15mm 推板: 205*200*20mm 模脚: 50*200*60mm 动模座板 400*200*25mm 2.2确定型腔数目 2.2.1塑件体积的计算 a. 塑件体积的计算 体积为:

V a = S a ×L a =(37×35-8×25)×10-(33×36-10.5×25) ×8 =12.60cm 3 b.计算塑件的重量 根据《塑料模具设计手册》查得密度ρ取1.12g/cm 3 所以,塑件单件的重量为:m=ρV =12.60?1.12 =14.11g 浇注系统的体积为:主流道+分流道+浇口=(6280+376.8*2+12*2)/1000 ≈7.05 cm 3 粗略计算浇注系统的重量:7.05*1.12=7.90g ≈8.0g(含有冷料穴料重) 总重量:14.11*2+8.0=36.22g 2.2.2 模具型腔数目的确定 模具型腔的数目决定了塑件的生产效率和模具的成本,确定模具型腔的方法也有许多种,大多数公司采用“按经济性确定型腔的数目”。根据总成型加工费用最小的原则,并忽略准备时间和试生产原料的费用,仅考虑模具费用和成型加工费,则模具费用为 21C nC Xm += 式中Xm ——模具费用,元; 1C ——每一个型腔的模具费用,元 2C ——与型腔数无关的费用,元。 成型加工费用为 n Y N X t j 60= 式中j X ——成型加工费用,元 N ——需要生产塑件的总数; t Y ——每小时注射成型的加工费,元/h ;n ——成型周期,min 。 总的成型加工费用为n Y N C nC X X X t j m 6021++=+= 为了使成型加工费用最小,令 0=dn dX ,则 n=2 上式为按经济性确定型腔数目为2。考虑到模具成型零件和抽芯结构的设计,模具

立式热虹吸式再沸器毕业设计方案

论文题目:立式热虹吸式再沸器的设计 院(部>名称:机械学院 学生姓名: 专业: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 论文提交时间: 论文答辩时间: 学位授予时间: 摘要 精馏的本质是利用不同物质的挥发度不同,通过多次汽化、多次冷凝的精馏过程而达到物质分离的单元操作过程,而多次汽化所需的能量即通过再沸器

提供的,这就是再沸器的作用。 甲醇釜液再沸器是一种换热器,通常采用热虹吸式换热器,也是一种列管式换热器,在生产企业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本设计主要是对其工艺、结构等的设计,通过选用换热设备的型号和对国标的查找,设计出经济实用的化工设备。再沸器的结构图使用AutoCAD二维绘图软件绘制,清楚地表达出结构尺寸,便于改进和生产。 主要介绍了再沸器的设计工作以及它在生产过程中处于的地位和作用,它是精馏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提供给精馏塔多次汽化所需的能量,它与冷凝器等都是换热设备。 关键词: 再沸器汽化AutoCAD列管式换热器甲醇 ABSTRACT Distillation is the physical separation unit operation which is achieved by the repeated distillation process of several vaporization and condensation, since the

volatility of different materials vary from each other. And the energy required for vaporization is provided by the reboiler This is the role of the reboiler. Methyl reboiler is a heat exchanger, it is also a tube-type heat exchanger. In the manufacturer industry i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for it has direct impact on the product quality and yield . This design is mainly for its technology, structure design.By selecting the model and the national standards of the heat transfer exchanger, we can come up with the economic and practical design of chemical equipment. Reboiler structure diagram is drawn by the two-dimensional drawing software drawing AutoCAD.So we can clearly express the structure size and it is convenient for us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and production. Now we have completed the design of the reboiler and its role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It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distillation column, which provides the energy needed to vaporize several distillation columns. Along with condensers they are both the heat exchangers. Key words: Reboiler ;Vaporization ;AutoCAD ;distillation column heat exchanger ;methyl 目录 前言 (4) 第一章再沸器基本参数 (6) 1.1、设计任务和设计条件 (6) 1.2、再沸器类型的选择 (6) 1.3、流程的安排 (7)

毕业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家居设计之现代简约风格作者姓名:xxx 班级学号:装饰艺术09A1 091043034 系部:艺术系 专业:装饰艺术设计 指导教师:xXx x 年x 月x日

家居设计之现代简约风格 摘要:现代简约风格是近来比较流行的一种风格,其室内布置整体设计就两个字概括“简约”。没有繁琐的装饰,不要附加物,只要能表达出意图即可,材料多为磨砂玻璃、不锈钢和石膏板等,地面、天花板均朴素、淡雅,无一多余饰物,显得简洁、舒适、大方,令人赏心悦目,这样的设计风格崇尚少即是多,装饰少,功能多,十分符合现代人渴求简单生活的心理。因而很受那些追求时尚又不希望受约束的青年人所喜爱。 关键词:设计风格简约材料心理关系

目录 摘要…………………………………………………………………………( 2 ) 前言…………………………………………………………………………( 4 ) 1.现代简约设计风格整体介绍………………………………………………( 5 ) 1.1 简约风格的基本特点…………………………………………………( 5 ) 1.2 简约风格中的色彩搭配体现和分析………………………………( 6 ) 2.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7 ) 2.1研究背景………………………………………………………………( 7 ) 2.2 研究意义………………………………………………………………( 7 ) 3.设计概述……………………………………………………………………( 8 ) 3.1 设计理念与原则………………………………………………………( 8 ) 3.2 客厅的设计……………………………………………………………( 8 ) 3.3 厨房的设计……………………………………………………………( 9 ) 3.4 主卧的设计……………………………………………………………( 9 ) 3.5书房的设计……………………………………………………………( 10 ) 3.6卫生间的设计…………………………………………………………( 10 ) 4.其他作品欣赏…………………………………………………………………( 10)结论……………………………………………………………………………( 11 )致谢……………………………………………………………………………( 12 ) 参考文献………………………………………………………………………( 13 ) 图录……………………………………………………………………………( 14 )

换热器毕业设计论文.doc

第1章 浮头式换热器是管壳式换热器系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两端管板只有一端与外壳固定死,另一端可相对壳体滑移,称为浮头。浮头式换热器由于管束的膨胀不受壳体的约束,因此不会因管束之间的差胀而产生温差热应力,另外浮头式换热器的优点还在于拆卸方便,易清洗,在化工工业中应用非常广泛。本文对浮头式换热器进行了整体的设计,按照设计要求,在结构的选取上,即壳侧两程,管侧四程。首先,通过换热计算确定换热面积与管子的根数初步选定结构,然后按照设计的要求以及一系列国际标准进行结构设计,设计的前半部分是工艺计算部分,主要设根据设计传热系数、压强校核、壳程压降、管程压降的计算;设计的后半部分则是关于结构和强度的设计。主要是根据已经选定的换热器型式进行设备内各零部件(如壳体、折流板、管箱固定管板、分程隔板、拉杆、进出口管、浮头箱、浮头、支座、法兰、补强圈)的设计。 换热器是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的热量交换设备。随着现代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和能源问题的日趋严重,世界各国已普遍把石油化工深度加工和能源综合利用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换热器因而面临着新的挑战。换热器的性能对产品质量、能量利用率以及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在发达的工业国家热回收率已达96%。换热设备在现代装置中约占设备总重30%左右,其中管壳式换热器仍然占绝对的优势,约70%。其余30%为各类高效紧凑式换热器、新型热管热泵和蓄热器等设备。其中板式、螺旋板式、板翅式以及各类高效传热元件的发展十分迅速。在继续提高设备热效率的同时,促进换热设备的结构紧凑性,产品系列化、标准化和专业化,并朝大型化的方向发展。浮头式换热器是管壳式换热器系列中的一种。换热管束包括换热管、管板、折流板、支持板、拉杆、定距管等。换热管可为普通光管,也可为带翅片的翅片管,翅片管有单金属整体轧制翅片管、双金属轧制翅片管、绕片式翅片管、叠片式翅片管等,材料有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铜材、铝材、钛材等。壳体一般为圆筒形,也可为方形。管箱有椭圆封头管箱、球形封头管箱和平盖管箱等。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全球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国内市场和出口市场对换热器的需求量将会保持增长,客观上为我国换热器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从市场需求来看,在国家大力投资的刺激下,我国国民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发展。石油化工、能源电力、环境保护等行业仍然保持稳定增长,大型乙烯项目、大规模的核电站建设、大

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广告表达的时代特征探讨 2、中国加入WTO后广告发展的机遇与对策 3、创意在现代广告中的作用 4、广告创意思维的特性与规律 5、从嘎纳广告节优秀作品看我国广告的差距与对策 7、广告表达的文化比较研究 8、试论现代广告审美心理 9、现代广告语言的表达特征和文化品位 10、广告文化特征的民族化与国际化的矛盾与统一 11、广告设计表现的时代特征探讨 12、优秀广告设计所具备的特征 15、论中国CI的现状与思考 16、论中国型CI的建立与发展 17、试论企业形象广告思考 18、论优秀的广告创意与表现形式的结合 19、论不同表现形式对主题的作用 20、中外广告设计比较研究 21、论CI的视觉识别设计如何体现企业理念 22、论广告设计的传统继承与创新 23、网络广告发展趋势 24、网络广告与传统广告的比较研究 25、广告媒体选择探讨 26、议程设置论在广告传播中的应用 27、如何提高广告的说服力 28、广告传播效果的研究 30、广告传播对象的定位 32、广告改变消费者态度的方法 33、消费需求与广告心理定位 35、广告定位与消费者意识 36、广告吸引注意的策略 37、广告联想与创意的关系 38、广告情感诉求方式的探讨 39、广告创作思维的启发 40、广告人员心理素质的探讨 41、论广告策划的整体性 42、论对广告策划规律性的认识 43、试我国广告策划现状及发展方向 45、广告战略策划探讨 46、广告策划中的策略运用 47、广告创意策划探讨 48、广告媒体选择策划 49、品牌形象的建立与推广

50、广告策划中的思维方式 52、广告公司的组织与经营探讨 53、如何提高广告经营效益的途径 54、中国广告活动规范性探讨 55、媒体广告业务的经营 56、企业广告部门的运作探讨 57、中国广告管理体系探讨 58、现代广告管理原理 59、国家对广告活动的管理 61、广告行业自律行为探讨 62、广告公司的管理研究 63、中国广告业的发展与媒介发展的关系 64、中国公益广告的发展现状及方向 65、企业形象的建立与现代营销观念 66、中国广告代理制的思考与探讨 67、中国实施广告代理制的环境条件及对策 68、广告市场主体培育探讨 69、关于广告市场调查的若干探讨 (二) 21世纪中国广告业发展趋势研究 ·本土广告公司今后的生存发展之路 ·本土广告公司的经营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展望·信息产业的发展对广告业发展的影响 ·媒介产业化对广告业发展的影响 ·未来广告业经营的整合与分化 ·媒介的发展变化对广告业发展的冲击 ·国际广告业发展趋势探究 ·广告公司集团化与专业化发展动态研究 ·网络对广告业发展的影响 ·网络时代的广告经营运作模式研究 ·现代广告策划运作动态研究

毕业设计作品设计说明书撰写说明及要求

附件一 毕业设计作品(产品)设计说明书 撰写说明及要求 在作品(产品)设计和实现过程中,每个工作流都产生了相关文档,如需求工作流有需求规格说明书,分析设计工作流有设计说明书,实现工作流有详细的源码,测试工作流产生了测试报告。将这些文档进行整理,就形成了作品(产品)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应按学院规定的结构、格式排版编写。 一、设计说明书的结构设定 设计说明书由前置部分、主体部分和后置部分三大部分组成。前置部分由封面、摘要、关键词和目录四部分组成,主体部分由绪论、正文、结论三大部分组成,后置部分由参考文献、致谢和附录三大部分组成。 (一)前置部分 1、封面。封面是毕业设计的门面,提供毕业设计说明书的相应信息。要求使用统一封面,封面样式附后,封面上的所有有关信息填写准确、完整、清晰。 2、摘要。摘要是毕业设计说明书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一般应说明毕业设计的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计算机程序,也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术语和非法定的计量单位。

摘要页置于中文题名页后,中文摘要一般为200~300汉字左右,摘要应包括关键词。 3、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而从毕业设计说明书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的单词或术语。一般选取3-5个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位于摘要下方,另起一行,左对齐,关键词间用分号分隔,最后一个词后不打标点符号,如有可能,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4、目录。目录即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提纲,由毕业设计说明书的章、节、小节、参考文献、致谢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另起一页排在摘要页之后,章、节、小节分别按相应要求标出。 (二)主体部分 1、绪论(或引言)。绪论简要说明设计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设计方法、设计思路、预期结果和意义等。绪论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绪论中不必赘述。 2、正文。正文是设计说明书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可以包括:调查对象、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观点、导出的结论、完成的设计等。 毕业设计说明书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设计中引用他人的观点、结果及图表与数据必须注明出处,在参考文献中一并列出。

怎么写毕业设计说明书

怎么写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关于摘要: 第一段:简单描述课题背景意义 第二段:总结作者课题所做工作(使用什么工具,设计/实现了什么,效果怎么样)。 。。。 关键词:3-5个(在摘要或论文中出现的规范词/词组,方便论文检索) 英文摘要:直译/意译中文摘要 关键词:与中文一一对应 正文开始 第一章绪论 1.1课题的背景意义讲清楚为什么做本课题研究/开发,目的是什么 1.2国内外研究现状讲清楚在你所研究/开发的领域,国际/国内的现状是什么,这里你们必须读文献(看参考文献,上网查资料,上图书馆查资料) 1.3论文的主要工作总结你就本课题研究/开发所做的工作 1.4论文的组织结构给出本论文的组织结构,总结每一章的内容 第二章相关技术及理论知识 2.1就你本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理论知识探讨,相关技术介绍(包括开发平台/仿真平台,软件开发技术/仿真技术,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语言,测试技术) 2.2.。。 2.N 本章小结总结本章工作 第三章系统需求分析 3.1 就你本课题研究/开发所做的调研,了解你要做什么,达到什么目的。尤其是功能需求,,,3.2 ,,, 3.N 本章小结 第四章数据库设计 采用什么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概念设计(E-R图);数据库逻辑设计(数据库表结构)第五章算法设计(如果系统涉及到算法) 第六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1 系统的开发环境(服务器端,客户端)(包括软硬件)(包括开发工具/仿真工具,运行环境) 6.2 数据库连接技术 6.3 相关模块/功能的具体设计与实现(有界面截图,有程序代码/伪代码) 。。。。有没有什么特别解决(关键问题) 6.N 本章小结

第七章系统测试 为什么要测试,你是如何做测试的,测试的情况如何/结论,碰到的恶劣问题怎么解决的7.N 本章小结 第八章总结与展望 总结你自接触本课题研究以来所做的工作,本课题你的研究/开发还有什么不足,下一步如何继续从事本课题研究/开发。 正文结束 参考文献 [1]作者.文章标题/书名.出版社/期刊名.出版年月 [2]作者.文章标题/书名.出版社/期刊名.出版年月 不少于8个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必须在正文中被引用(按顺序做引用标记)(正文指第一章到最后一章) 致谢 * 所有的表必须有表标题,例如表3-2是班级学生信息表。这里表3-2表示第三章第二章表。表必须在正文中被引用。 表3-2 班级学生信息表(这是表头说明,必须的) * 所有的图必须在图下面有说明(图标题),例如图4-8是五邑大学首页。这里的图4-8是第四章第8个图。图必须在正文中被引用。 图4-8 五邑大学首页

浮头式换热器毕业设计说明书

摘要 本次设计为浮头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主要由管箱、管板、壳体、换热管、折流板、拉杆、定距管、钩圈、浮头盖等组成。浮头换热器的一端管板与壳体固定,另一端为浮动管板。因此其优点为热应力较小,便于检查和清洗,缺点为结构较为复杂。在传热计算工艺中,包括传热量、传热系数的确定和换热器径及换热管型号的选择,以及传热系数、阻力降等问题。在强度计算中主要讨论的是筒体、管箱、管板厚度计算以及折流板、法兰和接管、支座、分隔板等零部件的设计,还要进行一些强度校核。本设计是按照GB151《管壳式换热器》和GB150《钢制压力容器》设计的。换热器在工、农业的各个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在日常生活中传热设备也随处见,是不可缺少的工艺设备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工业应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关键字:换热器,工艺计算,强度校核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floating head heat exchanger, it is made up of tube box 、tube sheet、shell、heat exchange tube、baffle plate、draw bar、spacer pipe、hook circle、floating head cover and so on. One tube sheet of the exchanger is connected with shell, and the other tube sheet is floating tube sheet. So it’s easy to check and clean. On the other hand the structure of it complex. In the process of heat transfer calculation, include area computation 、capacity of heat transmission 、the determine of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the choice of the heat exchange tube. About strength calculation, it involve the calculating of shell、tube box、sealing head and so on. This design is according to GB151 << shell-and-tube heat exchanger >> and GB150 << Steel pressure vessel >> to design. Heat exchanger is one of the indispensable process equipmen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search, industrial application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Keywords:heat exchanger; Process calculation;strength check

换热器的设计说明书

换热器的设计 换热器概述 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任务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换热器种类很多,但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基本上可分三大类即:间壁式、混合式和蓄热式。在三类换热器中,间壁式换热器应用最多。换热器随着换热目的的不同,具体可分为加热器、冷却器、蒸发器、冷凝器,再沸器和热交换器等。由于使用条件的不同,换热设备又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和结构。 换热器选型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①热负荷及流量大小; ②流体的性质; ③温度、压力及允许压降的范围; ④对清洗、维修的要求; ⑤设备结构、材料、尺寸、重量; ⑥价格、使用安全性和寿命; 按照换热面积的形状和结构进行分类可分为管型、板型和其它型

式的换热器。其中,管型换热器中的管壳式换热器因制造容易、生产成本低、处理量大、适应高温高压等优点,应用最为广泛。 管型换热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当冷热流体温差不大时,可采用固定管板的结构型式,这种换热器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但由于壳程不易清洗或检修,管外物料应是比较清洁、不易结垢的。对于温差较大而壳体承受压力较低时,可在壳体壁上安装膨胀节以减少温差应力。 (2)浮头式换热器:两端管板只有一端与壳体以法兰实行固定连接,称为固定端。另一端管板不与壳体连接而可相对滑动,称为浮头端。因此,管束的热膨胀不受壳体的约束,检修和清洗时只要将整个管束抽出即可。适用于冷热流体温差较大,壳程介质腐蚀性强、易结垢的情况。 (3)U形管式换热器换:热效率高,传热面积大。结构较浮头简单,但是管程不易清洗,且每根管流程不同,不均匀。 表1-1 换热器特点一览表

广告学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广告学毕业论文选题(一)媒体类、传播学类 1网络传播中的传播模式论 2、E时代把关人的角色转变 3、对于媒介娱乐化的思考 4、沉默的螺旋理论”在XX领域的特征体现 5、台湾中兴百货的意识流广告 6、媒体组合策略探讨(以某品牌为例) 7、中国媒体伦理道德原则 8(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广告经营现状与发展趋势 9、传统广告媒体的挑战与机遇 10、新媒体在广告中的应用 11对于媒体公信力的思考 (二)创意、品牌、文化类 1美女战略”在广告中的应用 2、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3、(恐惧、悬念、幽默、拟人等)技巧在广告中的应用

4、广告的神似”与形似” 5、广告中(怀旧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的表现 6与明星代言与体育用品广告 7、现代社会亚文化(如左岸、布波等)文化在广告中的应用 8广告中的意识倾向与偏见 9、品牌导向与广告应用 10、创意就在你身边一一广告创意的几种方法及其应用 11、创意与生活经验 12、论品牌的核心价值与创新 13、某品牌护肤品的促销策略 14、广告创意的设计要求 15、广告的韵味与品味 16、文化的对冲与调和——中外文化在广告中的冲突与交流 17、论商品各在价值层次广告中的体现(如核心价值、附加价值等) 18、谈商品的(附加、符号)价值 19、广告中的人文主义表现 20、文化因素对广告创意的影响

21、广告创意艺术谈 22、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广告创意中的应用

23、后现代主义对中国现代广告的影响 (三)消费行为、广告心理 1不同年龄段的广告心理(儿童、青年、老年等选一) 2、从某一著名品牌看广告策略与消费心理的关系 3、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广告的影响 4、广告心理的变化趋势及度的把握 5、事实性思维在广告创意中的应用 6消费心理分析与广告(具体某一广告类型 7、新时代消费心理对营销的影响 (四)广告与营销、公关 1、买方市场下企业的市场营销 2、论企业营销的战术策略 3、某品牌的营销策略分析 4、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体育营销(CBA、足球俱乐部等) 5、提高市场销售率常见的错误和对策 6、论经济全球化下的市场营销 7、市场营销与企业文化 8、互联网技术与关系营销的实现

毕业设计说明书格式要求

毕业设计说明书编写要求 一、毕业设计说明书结构 按先后顺序由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组成。 二、对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总体要求 1、毕业设计说明书封面均应采用由学院提供的模板。 2、毕业设计说明书,采用中文WORD打印,单面装订成册。 3、毕业设计说明书页面设置:采用A4纸,上、下边距留2.5cm,左、右边距留3.0cm,装订线留O.5cm,装订线置于页面左侧。 4、毕业设计说明书页眉设置:“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5号楷体。 5、毕业设计说明书的页码:要求目录部分单独形成;正文至参考文献部分单独插入页码,插入方式,页面底端,居中。 三、对中文摘要及关键词的要求 1、中文摘要四个字,小三号宋体,居中。 2、中间空一行打摘要具体内容,首行缩进两字符,采用四号宋体,单倍行间距。 3、中间空一行打关键词,首行缩进两字符,采用四号宋体,单倍行间距,要求列出3~8个关键词,格式如下: 关键词:A,B,…… 4、本页不打页码。 5、英语基础比较好同学可写英文摘要及关键词,格式同中文摘要,字体为Times new Rome。 四、对目录的要求 1、采用三级标题。 2、目录两个字,三号宋体,居中。 3、空一行,自动生成目录,小四号宋体。 五、对正文部分的要求

1、一级标题:三号宋体、加粗,行间距1.5倍。一级标题可用数字标号。一级标题居左,不留空格。各一级标题下的内容之间应分页。 2、二级标题:小三号宋体、加粗,行间距l倍。二级标题可用数字标号。二级标题居左,不留空格。 3、三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行间距1倍。三级标题可用数字标号。三级标题居左,不留空格。 4、正文:小四号宋体,行间距1.5倍,段前空两个中文字符。 5、图:毕业设计说明书中的插图要统一编号,并写出图名(5号宋体,加粗),如图1××图、图2××图、……,图在页中应左右居中,图号及其有关图的说明文字(5号宋体)标注在图的下方并居中。 6、表:毕业设计说明书中的表要统一编号,并写出表名(5号宋体,加粗),如表1××表、表2××表、……,表在页中应左右居中,表名标注在表的上方并居中,有关表的说明文字(5号宋体)标注在表的下方。 7、公式:毕业设计说明书中的公式要统一编号,公式在页中应左右居中,公式中各项符号要在公式下方进行标注(5号宋体),标注文字首行缩进两字符。 六、对参考文献的要求 1、按如下格式:编号,作者,文章标题或书名,杂志名称或出版社,刊号及期数或出版时间,页码。五号宋体,半角输入。 2、参考文献应在正文中标注,并放在文字的右上角,编号应一致,用[1]、 [2] ……。参考文献的顺序应与正文中引用的顺序一致。 七、对致谢的要求 1、致谢两个字,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2、空一行打具体内容,小四号宋体,行间距1.5倍,首行缩进两字符。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U型管式换热器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摘要 换热器是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设备,它能够实现介质之间热量交换。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制药、食品、轻工、机械等领域。U型管式换热器是换热器的一种,它只有一个管板,结构简单,密封面少,且U形换热管可自由伸缩,不会产生温差应力,因此可用于高温高压的场合。一般高压、高温、有腐蚀介质走管程,这样可以减少高压空间,并能减少热量损失,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甲烷化换热器,是合成氨生产中的重要设备之一, 它能将27℃的H2N2混合气升温至274℃,同时将339℃的H2N2精制气降温至90℃。甲烷化换热器一般选用U型管换热器,它由一台Ⅰ型甲烷化换热器与一台Ⅱ型甲烷化换热器连接组成。其中Ⅰ型甲烷化换热器将27℃的H2N2混合气升温至150℃,同时将215℃的H2N2精制气降温至90℃;Ⅱ型甲烷化换热器能将150℃的H2N2混合气升温至274℃,同时将339℃的H2N2精制气降温至215℃。 本次设计主要根据GB150《钢制压力容器》及GB151《管壳式换热器》对设备的主要受压元件进行了设计及强度计算,又结合HG/T20615《钢制管法兰》、JB/T 4712《容器支座》等其它压力容器相关标准,对其它各部件进行设计,最终完成了Ⅱ型甲烷化换热器的设计。 关键词:换热器;甲烷化换热器

Abstract Heat exchanger is important in the process of chemical production equipment, which can be achieved between the heat exchange media. Widely used in petroleum, chemical, pharmaceutical, food, light industry, machinery and other fields. U-tube heat exchanger is a heat exchanger, it has only one tube plate, simple structure, less sealing surface, and the U-shaped tubes are free to stretch, no thermal stress, it can be used for hig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of the occasion . General high-pressure, high temperature, corrosive media, take control process, thus reducing the pressure of space, and can reduce heat loss and saving materials and reduce costs. Methanation heat exchanger, ammonia produc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equipment, it will be 27 ℃of H2N2 mixture heated to 274 ℃, 339 ℃while the H2N2 refined gas cooled to 90 ℃. Methanation heat exchanger is generally used in U-tube heat exchanger, which consists of Type Ⅰand type Ⅱmethanation methanation Heat exchanger connected to form a methanation type. Heat exchanger type Ⅰmethanation of H2N2 to 27 ℃heating the mixture to 150 ℃, 215 ℃while the H2N2 refined gas cooled to 90 ℃; Ⅱ-type heat exchanger can methanation 150 ℃, heating the mixture to the H2N2 274 ℃, 339 ℃while the H2N2 refined gas cooled to 215 ℃. This design mainly based on GB150 "steel pressure vessels"and GB151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s, " the main pressure parts of the equipment was designed and strength calculation, but also with HG/T20615 "steel pipe flange", JB / T 4712 "containers bearing" pressure vessels and other relevant standards, the design of other components, he finally completed the methanation Ⅱtype heat exchanger design. Keywords: Heat exchanger;Methanation heat exchanger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