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知识点详解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知识点详解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知识点详解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知识点详解

第一节 物质的量

新课指南

1.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了解引入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2.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及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3.掌握物质的量、微观粒子数以及物质质量之间的相互换算.

4.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节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阿伏加德罗常数、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本节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材解读 精华要义 相关链接

1.原子和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一种微观粒子,它具有一些不同于一般宏观颗粒的特点.如:在化学变化的范围之内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原子具有一定的质量,但该质量却非常小,如12

C 原子的质量仅有1.993×10-26

kg.

国际上规定,以12

C 原子的质量的1/12作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如12

C 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

kg ,某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

kg ,这种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00.1612

10993.11065722626=??--kg

kg

2.化学式和式量

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如O 2、H 2O 、CO 2、MgO 、NaCl 分别表示了氧气、水、二氧化碳、氧化镁、氯化钠的组成,有的化学式仅能表示有关物质的组成,如NaCl ;也有的化学式不仅能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同时也能表示这种物质的分子构成,这种化学式也叫做分子式,如H 2O 既是水的化学式,也是水的分子式.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式量.若化学式同时又是分子式,则式量也叫做相对分子质量.

知识详解

知识点1 摩尔

Ⅰ物质的量(重点、难点)

我们都知道,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分子、原子、离子以及质子、中子、电子等.这些单个粒子既不能用肉眼看到,又难于称量;可是由这些粒子构成的宏观物质既看得见,又可称量,那么在微观的粒子数量与可称量的宏观物质之间存在着哪些必然的联系呢?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其数量和质量是不变的.因此,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离子、分子等粒子之间是按着一定简单整数比相互反应的.例如,豆粒般大小的金属钠中含有多少个钠原子(Na)?它们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少个过氧化钠(Na2O2)?为了探索微观粒子数量与宏观物质的可称量性之间的内在联系,科学上采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把一定数目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如图3-1所示).

[说明] 在定量表示物质的某些物理性质时,往往要使用物理量,如质量、长度、时间等,都是常用的基本物理量.与质量、长度、时间等一样,“物质的量”也是一种基本物理量.

①物质的量是有关的国际科学专门机构,为了适应研究和学习的需要,而规定的基本物理量,它是现今

国际上通用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这七个基本物理量的名称和代号见下表.

②从物质的量设立的目的来看,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这个集体的组成者是粒子,这种集体有大有小,也就是集体内的粒子数目有多有少;因此,物质的量是专门用于计量粒子数目的物理量.

③“物质的量”四个字如同电流强度、发光强度、热力学温度等名称一样,是一个固定的词组,由固定的字数组成,在读、写、用时,不能随意地简化或增添任何字,更不能按字面意义把物质的量当做表示物质数量或质量多少的量.

④任何一个物理量都有相应的单位,如质量的单位有千克、长度的单位有米、时间的单位有秒等.同理,物质的量也是有单位的.

Ⅱ摩尔(mol)(重点、难点)

1971年,在由41个国家参加的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决定用”摩尔”作为计量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又简称摩,符号为mol.

[说明] ①质量和千克是两个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不同内涵的概念,质量属于物理量,千克是质量的单位.同理,物质的量和摩尔也是两个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不同内涵的概念,物质的量属于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七种基本物理量都有相应的单位,具体内容见下表.

②“微观粒子”是指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这一基本单位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和电子等微粒,也可以是它们的特定组合.即凡是可以使用化学式表示的微观粒子或它们的特定组合,都可以使用摩(尔)

来量度,如NaCl 、NH 4NO 3等,而不是指米粒、西瓜、苹果、汽车、人等宏观物体.

③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使用摩尔作单位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严禁指代不明确,如:可以表示1 mol H 2、1 mol H 、 1 mol H +

,但不可以表示1 mol 氢、1 mol 氧等;还应明确微粒的内在联系,如1 mol Al 2(SO 4)3中含2 mol Al 3+

、3 mol SO 2-4;1 mol Na +

中含11 mol 质子、 10 mol 电子等.

① 每一个基本物理量的单位都有它的标准,如质量的单位——千克的标准是国际千克原器,即国际

千克原器的质量就是1千克.“摩尔”的标准是:如果在一定量的粒子集体中所含有的粒子数与0.012 kg 12

C 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相同,该粒子的物质的量就是1 mol ,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是以

12

C 原子的实际质量的1/12作为规定标准,由于两个标准的统一性,就将绝对质量和相对质量统一

起来,从而将可称量的宏观物质同微观粒子的数目联系起来. 质量度 物理的量 粒子数

原子个约含有C kg molC

122311002.6012.0???→← 由摩尔的标准可知,1 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与0.012kg 12

C 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都相等. ⑤碳元素的原子有多种。12

C 原子是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种碳原子.

⑥在理论上,0.012 kg 12

C 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是一个客观存在且十分精确的数,在实际应用中这个数字需要通过实验测出.科学实验表明,在0.012 kg 12

C 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6.02×1023

.因此,摩尔这个物质的量的单位与其所含有的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常可表达为: 1 mol O 中约含有6.02×1023

个O ; 1 mol H 2O 中约含有6.02×1023个H 2O ; 1 molNa +

中约含有6.02×1023

个Na +

; 1 mol SO 2-4中约含有6.02×1023

个SO 2-4; 1 mol NaOH 中约含有6.02×1023

个NaOH ; 1 mol e -(电子)中约含有6.02×1023

个e -; 即:1 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目都约为6.02×1023

. Ⅲ阿伏加德罗常数(重点)

定义:1 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说明] ①在“粒子的粒子数”中“粒子”二字连续出现了两次,它们所指的是同种微粒,如:1 mol O 2中的O 2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1 mol SO 2-4 中的SO 2-4数也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等;但1 molO 2中的O 数就不能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1 mol O 中的e -数也不能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等. ②符号:N A .

③数值:在理论上,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个客观、准确的数;但在实际上,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准确值不能准确测出。现测定N A =6.022943×1023

mol -1

.误差为1×10-6

.在实际化学计算中常采用它的近似值6.02×1023

mol -1

,所以N A 与6.02×1023

mol -1

的关系如同π与3.14的关系一样. ④单位:mol -1

.

⑤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与粒子数(N)三者之间的关系: a.n 、N 与N A 三者之间的函数关系式:n=

A

N N

.常用于n 与N 之间的换算,换算的桥梁是N A .

b.N 的单位是个,有时也不用单位,n 的单位是mol ,N A 的单位是mol -1

.

c.由于微粒的种类多,组成复杂,所以在进行有关n 和N 之间转换的计算时,要注意微粒中还有微粒,弄清与计算相关的是哪种微粒.

例如:0.5 mol 臭氧(O 3)中含有O 3的分子数约为______,原子数约为______,质子数约为______. 〔分析〕 将公式n=N N A 变形,得N =n ·N A ,再根据1个O 3分子中含3个O 原子,1个O 3分子中含24个质

子,进行运算.习题中阿伏加德罗常数通常取6.02×1023 mol -1

. 所以N(O 3)=n(O 3)·N A =0.5 mol ×6.02×1023

mol -1

=3.01×1023

, N(O)=3N(O 3)=3×3.01×1023

=9.03×1023

, N(Z)=24N(O 3)=24×3.01×1023

=7.224×1024

. 答案:3.01×1023

;9.03×1023

;7.224×1024

又如: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B.1 mol 橘子中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橘子

C. mol 任何粒子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该种粒子

D.1 mol 任何物质中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

〔分析〕 A 项错,未指明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B 项错,物质的量是一个表示微观粒子的物理量,宏观物质中的个体,不属于该物理量的计算范畴;C 项正确,1 mol 任何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或电子等)都含有6.02×1023

个相对应的粒子;D 项错,应指明该物质所含的粒于,如1 mol H 2O 中所含有的原子个数不等于N A . 答案:C

知识点2 摩尔质量

Ⅰ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 Ⅱ符号:M. Ⅲ数学表达式:M =

n

m .

Ⅳ单位:g/mol(或g ·mol -1

)和kg/mol(或kg ·mol -1

). Ⅴ数值:

(1)1mol 微粒的质量是有规律的,下面以1mol O 的质量为例进行推导. ①一个O 原子与一个12

C 原子的质量比为

.12

16

10993.110657.22626=??--kg kg

② 1 molO 与1 mol 12

C 中所含有的原子数都为N A ,则有

.12

1612161112==A A N N C mol molO 的质量的质量

又知1 mol 12

C 的质量为12 g ,则1 molO 的质量为16 g.

同理可推导:1 mol H 的质量为1 g ;1 mol Na 的质量为23 g ;mol Fe 的质量为56 g ;1 mol H 2的质量为2 g ;1 molO 2的质量为32 g ;1 mol H 2O 的质量为18g.

对于离子来说,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当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时,电子的质量可略去不计.因此,1 mol Na +

的质量为23 g ,1 mol Cl -的质量为35.5 g ,1 mol SO 2-4的质量为96 g.

[说明] 1 mol 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都与该粒子或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2)摩尔质量的数值.

①摩尔质量的单位取g/mol 时,M =Mrg/moI 或M =Arg/mol.

②摩尔质量的单位取kg/mol 时,M=Mr ×10-3

kg/mol 或M=Ar ×10-3

kg/mol.

[说明] Mr 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Ar 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是一个原子的质量与

12

C 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所以12C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摩尔的标准正是巧选了12g 12

C 所含的碳原子数,

才有了原子摩尔质量在以 g/mol 作单位时,数值上等于原子的相对原予质量的巧合出现,其他分子、离子也是如此.摩尔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分析见下表. 摩尔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单质具有相同的原子数 B.铁原子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C.反应前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和一定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和

D.一个氧原子的实际质量等于

g 23

1002.616

?

〔分析〕 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单质,分子数一定相同,但气体分子的组成是不同的,有的是单原子分子,如He 、Ar 等,有的是双原子分子,如O 2、N 2等,故A 项错误;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其单位是1,通常不写,铁的摩尔质量是56 g/mol ,二者的单位不一致,故B 项错误;由于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也不变,所以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但不同的物质其摩尔质量不同,因此,反应物的

物质的量之和不一定等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和.如H 2+Cl 2

光照

=

2HCl ,S+O 2

点燃

=

SO 2,前者相等,后者不相等,

故C 项错误;由于1mol O 的质量为16g ,1 mol O 中约含有 6.02×1023

个O ,所以个氧原子的质量为

23

1002.616?g,D 项正确.

答案:D

知识点3 有关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质量和微粒数目的计算 (重点、难点)

Ⅰ相关公式 (1)n=

A

N N 已知任意两项就可以求得第三项.

(2)M=

n

m 已知任意两项就可以求得第三项.

(3)m

A

A

N N n M M ÷??÷N,通过n 这个桥梁进行m 与N 之间的换算. Ⅱ三种计算关系的解析(见下表)

例如:多少克尿素[(NH 2)2CO]中所含的氮原子个数与15.8 g NH 4Cl 中所含的氮原子个数相同?

〔分析〕 若设所求的尿素的质量为x ,根据公式M =mn ,可求出n[(NH 2) CO ]和n(NH 4Cl),然后根据(NH 2)2CO 和NH 4Cl 中氮的物质的量相等列代数方程,即可求解. 解:设尿素的质量为x.

尿素与氯化铵中所含的氮原子个数相同,即2n[(NH 2)2CO]=n(NH 4Cl).

,mol g g

mol g x 1·5.538.152·601

1?=?--

解得 x=8.86g.

答:8.86g(NH 2)2CO 中所含的氮原子个数与15.8gNH 4Cl 中所含的氮原子个数相同.

知识点4 化学方程式中量的关系(重点)

S + O 2

点燃

=

SO 2

分子数之比 1 : 1 : 1

(6.02×1023

): (6.02×1023

) : (6.02×1023

) 物质的量之比 1 : 1 : 1 式量 32 : 32 : 64 质量 32份 : 32份 : 64份

分析上述关系不难发现,当化学方程式中的不同物质使用不同的单位时,其数值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如:

S+O 2

点燃

=

SO 2

32 g 1 mol 1 mol 32 g 32 g 1 mol 1 mol 32 g 1 mol

在具体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时,为简化计算,不同的物质可采用不同的单位. 【注意】①左右数量要相当;②上下单位要一致.

例如:完全中和0.10 mol NaOH ,需要H 2SO 4的质量是多少? 〔分析〕 NaOH 与H 2SO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H 2SO 4=Na 2SO 4+2H 2O

在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NaOH 与H 2SO 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n (NaOH):n (H 2SO 4)=2 mol:1 mol ,

1 molH 2SO 4的质量是98g ,若用98gH 2SO 4代替1 molH 2SO 4,则以下比例式仍然成立:

n(NaOH):m(H 2SO 4)=2 mol:98 g ,

因此,本题可将物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直接求得 H 2SO 4的质量. 解:2NaOH + H 2SO 4=Na 2SO 4+2H 2O 2 mol 98 g 0.10 mol m(H 2SO 4)

,)

(9810.0242SO H m g

mol mol

解得 m(H 2SO 4)=4.9 g. 答:需要H 2SO 4的质量是4.9 g.

典例剖析 经典例题

基础知识应用题

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6.02×1023

个12

C 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B.1 mol 氧的质量是32 g C.氢原子的摩尔质量是1.008g D.4.9 g H 2SO 4是0.05 mol H 2SO 4

〔分析〕 阿伏加德罗常数与近似值不能等同,A 项错;“1 mol 氧”指代不明确,不符合摩尔的使用要求,B 项错;摩尔质量的单位应是g/mol ,C 项错. 答案:D

例2 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2.4g 金属镁变成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 A B.2 g 氢气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 A

C.3.01×1023个氮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 A

D.17 g 氨气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 A

〔分析〕 2.4 gMg 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而1 molMg 变成Mg 2+

时失去2 mol 电子,所以2.4 g Mg 应失去0.1×2 mol 电子,即为0.2N A ,故A 项错;H 2为双原子分子,2g 氢气,即1molH 2,应含有2mol H ,原子个数为2N A ,故B 项错;N 2为双原于分子,3.01×1023

个氢分子中所含原于数应为2×3.01×1023

,即N A ,故C 项正确;D 中17 gNH 3的物质的量为1 mol ,含有的电子数为1ON A ,D 项正确. 答案:CD

小结 本题意在考查“微粒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等概念间的关系,同时要求学生理解由个数比向物质的量之比的转化,如我们知道1个Mg 变成Mg 2+

时失去2e -,那么1 mol Mg 变成Mg 2+

时,将失去2 mol e -.

例3 某固体仅由一种元素组成,其密度为5g/cm 3

,用射线研究该固体的结果表明:在棱长为1×10-7cm 的立方体中含有20个原子,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 ) A.32 B.65 C.120 D.150

〔分析〕 要求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亦即先求1 mol 该元素原子的质量,即6.02×1023

个该元素原子的质量.由题意知,20个原子的质量m =ρV=5g/cm 3

×(1×10-7

cm)3

=5×10-21

g ,故1mol 该元素原子的质量约为

最全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5篇

最全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5篇 高一化学很多同学的噩梦,知识点众多而且杂,对于高一的新生们很不友好,建议同学们通过总结知识点的方法来学习化学,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 1.原子定义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3.分子的性质 (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4.原子的构成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5.原子与分子的异同 分子原子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构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成其它原子相似点 (1)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均有一定间隔,处于永恒的运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化学方程式汇总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化学方程式汇总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必修1 化学方程式汇总 一、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1、钠与非金属的反应 4Na +O 2=2Na 2O (白色) 2Na + O 2 △ Na 2O 2 (淡黄色) 2Na +Cl 2 点燃 2NaCl 2、钠与水反应:2Na + 2H 2O = 2NaOH + H 2↑ (浮、熔、游、响、红) 3、 氧化钠 过氧化钠 Na 2O+H 2O=2NaOH 2Na 2O 2+2H 2O=4NaOH+O 2↑ Na 2O+CO 2=Na 2CO 3 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Na 2O+2HCl=2NaCl+H 2O 2Na 2O 2+4HCl=4NaCl+2H 2O+O 2↑ 6、Na 2CO 3和NaHCO 3 ①、与酸的反应 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NaHCO 3+HCl=NaCl+H 2O+CO 2↑(反应速率更快) ②、与碱的反应 Na 2CO 3+Ca(OH)2=CaCO 3↓+2NaOH 2NaHCO 3+Ca(OH)2=CaCO 3↓+Na 2CO 3+2H 2O NaHCO 3+NaOH = Na 2CO 3+H 2O ③、与盐的反应 Na 2CO 3+CaCl 2=2NaCl+CaCO 3↓ Na 2CO 3+BaCl 2=2NaCl+BaCO 3↓ ④、相互转化 2NaHCO 3 △ Na 2CO 3+H 2O+CO 2↑ (加热分解) Na 2CO 3+H 2O+CO 2=2NaHCO 3 (向Na 2CO 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 2) 二、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结合Al 2O 3 和Al(OH)3的两性进行记忆!) 1、铝与非金属: 4Al + 3O 2 == 2Al 2O 3 2、铝与弱氧化性酸:2Al + 6HCl == 2AlCl 3 + 3H 2↑ 2Al+6H + == 2Al 3++3H 2 ↑ 铝与强氧化性酸:钝化(浓H 2SO 4、浓HNO 3) 3、铝与碱:2Al+2NaOH +2H 2O==2NaAlO 2 + 3H 2↑ ; 2Al+2H 2O+2OH -==2AlO 2-+3H 2↑ 4 ①、氧化铝与酸反应:Al 2O 3 + 6HCl == 2AlCl 3 + 3H 2O ②、氧化铝与碱反应:Al 2O 3 +2NaOH == 2NaAlO 2 + 2H 2O 5、氢氧化铝制备:可溶性铝盐和NH 3·H 2O AlCl 3+3NH 3·H 2O==Al(OH)3↓+3NH 4Cl Al 3++3NH 3·H 2O==Al(OH)3↓+3NH 4+ 6、氢氧化铝的不稳定性: 2Al(OH)3 △ Al 2O 3+2H 2O 7、氢氧化铝与酸反应:Al(OH)3 3 + 3H 2O 8、氢氧化铝与碱反应:Al(OH)3 +NaOH == NaAlO 2 + 2H 2O 9、“铝三角”(氢氧化铝的反应在上面已经提到,略): AlCl 3+3NaOH (少量)=Al(OH)3↓+3NaCl Al 3++3OH -=Al(OH)3↓+ AlCl 3+4NaOH (过量)=2NaAlO 2 + 2H 2O +3NaCl Al 3++4OH - = AlO 2- +2H 2O NaAlO 2+HCl (少量)+H 2O=Al(OH)3↓+NaCl AlO 2- +H + +H 2O =Al(OH)3 ↓ NaAlO 2+4HCl (过量)=AlCl 3+3NaCl+2H 2O AlO 2- +4H + =Al 3+ + 2H 2O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不好的高中生,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只有将最基础的知识掌握好了,才能进一步有难度的知识。下面是为大家的高中化学必备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1、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燃烧,酸碱中和,活泼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 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灼热的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C、CO、H2还原CuO 2、各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公式和推论

⑴微粒数目和物质的量:n==N / NA,N==nNA NA——阿伏加德罗常数。规定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目为一摩尔,约为6.02×1023个,该数目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⑵物质的量和质量:n==m / M,m==nM ⑶对于气体,有如下重要公式 a、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n==V / Vm,V==nVm 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b、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V(A) / V(B) == n(A) / n(B) == N(A) / N(B) c、气体密度公式:ρ==M / Vm,ρ1/ρ2==M1 / M2 ⑷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关系 (对于溶液)a、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 C==n / V,n==CV b、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 C==(1000ρω) / M

3、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①计算:固体的质量或稀溶液的体积 ②称量:天平称量固体,量筒或滴定管量取液体(准确量取) ③溶解:在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④检漏: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两次) ⑤移液:冷却到室温,用玻璃棒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至选定容积的容量瓶中 ⑥洗涤:将烧杯、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液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少量多次) ⑦定容:加水至叶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处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最低点刚好与刻度线相切 ⑧摇匀:反复上下颠倒,摇匀,使得容量瓶中溶液浓度均匀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化学方程式归纳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化学方程式归纳 一、钠及其化合物 1.钠与氧气:常温: 点燃: 2.钠与水反应: 离子方程式: 3.钠与硫酸反应: 4.氧化钠与水反应: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6.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离子方程式: 7.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离子方程式: 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离子方程式: 8.①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入少量稀盐酸: 向稀盐酸中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 ②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混有的碳酸钠: ③碳酸钠与氢氧化钙: ④碳酸氢钠与盐酸: ⑤少量碳酸氢钠溶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 少量氢氧化钙溶液滴入碳酸氢钠溶液中: ⑥除去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氢钠: ⑦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

⑧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 二、铝及其化合物 1.铝与氧气的反应: 2.铝与氧化铁反应(铝热反应): 3.铝和稀盐酸: 离子方程式: 4.铝和NaOH溶液: 离子方程式: 5.氧化铝和稀硫酸: 离子方程式: 6.氧化铝和NaOH溶液: 离子方程式: 7.氢氧化铝和盐酸: 离子方程式: 8.氢氧化铝和NaOH溶液: 离子方程式: 9.氢氧化铝受热分解: 10.硫酸铝与氨水反应: 离子方程式: 11.AlCl3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 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12.往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往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13.电解氧化铝: 三、铁及其化合物 1.铁与氧气反应: 铁与硫反应: 2.铁与盐酸反应: 离子方程式: 铁与CuSO4溶液: 离子方程式: 3.铁和水蒸气: 4.氧化亚铁与盐酸反应: 离子方程式: 5.氧化铁与盐酸反应: 离子方程式: 6.CO还原氧化铁: 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 离子方程式: 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 离子方程式: 9.氢氧化铁加热分解: 10.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 11.除去FeCl2中的FeCl3: 离子方程式: 12.FeCl2和Cl2反应: 离子方程式: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

目录 一、常见物质的俗名及成分 (3) 二、物质的状态和颜色 (4) 1.固体物质 (4) 2.液体物质 (4) 3.气体物质 (5) 三、特殊的物理性质 (5) 四、常见物质的重要用途 (6) 五、常用的除杂方法 (6) 六、常见的环境污染 (7) 七、化学方程式必须天天写 (8) (一)、金属元素的反应 (8) (二)、非金属元素的反应 (13) (三)、常见的化工反应 (16) (四)、有机反应 (17)

一、常见物质的俗名及成分 1.硫酸盐类 (1)皓矾:ZnSO4·7H2O (2)重晶石(钡餐):BaSO4 (3)绿矾:FeSO4·7H2O (4)芒硝:Na2SO4·10H2O (5)明矾:KAl(SO4)2·12H2O (6)蓝矾(胆矾):CuSO4·5H2O (7)熟石膏:2CaSO4·H2O 2.矿石类 (1)电石:CaC2 (2)磁铁矿石:Fe3O4 (3)赤铁矿石:Fe2O3 (4)石英:SiO2 (5)刚玉(蓝宝石,红宝石):Al2O3 3.气体类 (1)高炉煤气:CO、CO2等混合气体 (2)水煤气:CO、H2 (3)天然气(沼气):CH4 4.有机类 (1)福尔马林:35%~40%的HCHO水溶液 (2)蚁酸:HCOOH (3)尿素:CO(NH2)2 (4)氯仿:CHCl3 (5)甘油:CH2OH—CHOH—CH2OH (6)硬脂酸:C17H35COOH (7)软脂酸:C15H31COOH (8)油酸:C17H33COOH (9)肥皂:C17H35COONa (10)银氨溶液:Ag(NH3)2OH (11)葡萄糖:C6H12O6 (12)蔗糖:C12H22O11 (13)淀粉:(C6H10O5)n (14)石炭酸:苯酚 5.其他类

高一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 (一)由概念不清引起的误差 1.容量瓶的容量与溶液体积不一致。 例:用500mL容量瓶配制450mL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1.8g。分析:偏小。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且实验室常用容量瓶的规格是固定的(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用500mL容量瓶只能配制5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以所需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应以500mL溶液计算,要称取2.0g氢氧化钠固体配制500mL溶液,再取出450mL溶液即可。 2.溶液中的溶质与其结晶水合物的不一致。 例:配制50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需称取胆矾8.0g。分析:偏小。胆矾为CuSO4·5H2O,而硫酸铜溶液的溶质是CuSO4。配制上述溶液所需硫酸铜晶体的质量应为12.5g,由于所称量的溶质质量偏小,所以溶液浓度偏小。 (二)由试剂纯度引起的误差 3.结晶水合物风化或失水。 例:用生石膏配制硫酸钙溶液时,所用生石膏已经部分失水。分析:偏大。失水的生石膏中结晶水含量减少,但仍用生石膏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使溶质硫酸钙的质量偏大,导致所配硫酸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大。 4.溶质中含有其他杂质。 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固体中含有氧化钠杂质。分析:偏大。氧化钠固体在配制过程中遇水转变成氢氧化钠,31.0g氧化钠可与水反应生成 40.0g氢氧化钠,相当于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大,使结果偏大。 (三)由称量不正确引起的误差

5.称量过程中溶质吸收空气中成分。 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烧杯中称量时间过长。分析:偏小。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使所称量的溶质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小,导致其物质的量浓度偏小。所以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速度要快或放在称量瓶中称量。 6.称量错误操作。 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放两张质量相等的纸片。分析:偏小。在纸片上称量氢氧化钠,吸湿后的氢氧化钠会沾在纸片上,使溶质损失,浓度偏小。 7.天平砝码本身不标准。 例:天平砝码有锈蚀。分析:偏大。天平砝码锈蚀是因为少量铁被氧化为铁的氧化物,使砝码的质量增大,导致实际所称溶质的质量也随之偏大。若天平砝码有残缺,则所称溶质的质量就偏小。 8.称量时药品砝码位置互换。 例: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需称量溶质4.4g,称量时天平左盘放砝码,右盘放药品。分析:偏小。溶质的实际质量等于砝码质量4.0g减去游码质量0.4g,为3.6g。即相差两倍游码所示的质量。若称溶质的质量不需用游码时,物码反放则不影响称量物质的质量。 9.量筒不干燥。 例: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时,用没有干燥的量筒量取浓硫酸。分析:偏小。相当于稀释了浓硫酸,使所量取的溶质硫酸的物质的量偏小。 10.量筒洗涤。 例: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倒入小烧杯后,用蒸馏水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小烧杯中。 分析:偏大。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因为量筒中的残留液是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超全)

高考总复习之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化学 第一册 第一章 卤素 第一节 氯气 1、NaCl 2Cl Na 22??→?+点燃 2、22CuCl Cl Cu ?? →?+点燃 3、32FeCl 2Cl 3Fe 2??→?+点燃 4、HCl 2Cl H 22?? ??→?+点燃(光照) 5、32PCl 2Cl 3P 2??→?+点燃 6、523PCl Cl PCl →+ 7、HClO HCl O H Cl 22+→+ 8、O H 2CaCl ClO Ca Cl 2OH Ca 222222++→+)()( 9、HClO 2CaCO O H CO ClO Ca 3222+↓→++)( 10、O H NaCl NaClO Cl NaOH 222++→+ 11、↑++?→? +? 2222Cl O H 2MnCl MnO HCl 4 12、O H 8Cl 5KCl 2MnCl 2HCl 16KMnO 22224+↑++→+(浓) 13、2O HCl 2HClO 2+?? →?见光 第二节 氯化氢 14、↑+→+HCl NaHSO SO H NaCl 442(浓) 15、↑+?→? +? HCl SO Na NaCl NaHSO 424 16、↑+?→?+? HCl 2SO Na SO H NaCl 2424 2(浓)(14、15结合) 17、33HNO AgCl AgNO HCl +↓→+

18、33NaNO AgCl AgNO NaCl +↓→+ 19、33KNO AgCl AgNO KCl +↓→+ 20、↑++→+2223CO O H CaCl CaCO HCl 2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21、O H Cu H CuO 22+?→? +? 22、O H 2NO 4CO HNO 4C 2223+↑+↑→+ 23、O H 3NO NH NO Zn 4HNO 10Zn 4234233++?→?+? )((极稀) 24、4243324SO H 15PO H 6P Cu 5O H 24CuSO 15P 11++→++ 25、O H 3KCl Cl 3HCl 6KClO 223+↑→+(浓) 26、O H 3NO NH NO Mg 4HNO 10Mg 4234233++?→?+? )((极稀) 27、O H 31SO K SO Fe 9SO Cr SO H 31O Fe 6O Cr K 2423423424243722+++→++)()( 28、↑+↑+→++2223CO 3N S K S C 3KNO 2 第四节 卤族元素 29、HF 2F H 22→+ 30、HBr 2Br H 22→+ 31、HI 2I H 22→+ 32、22Br NaCl 2Cl NaBr 2+→+ 33、22I KCl 2Cl KI 2+→+ 34、22I KBr 2Br KI 2+→+ 35、33NaNO AgBr AgNO NaBr +↓→+ 36、33KNO AgI AgNO KI +↓→+ 37、2Br Ag 2AgBr 2+?? →?光照 第二章 摩尔 反应热 第一节 摩尔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 [高一月考化学知识点]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高一月考化学知识点] 不管各校有什么不同的进度,基本上不离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这几个模块。 其中重中之重还是物质的量这一块,重点在于概念的掌握。 物质的量是用来表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而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作为一个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桥梁,可以把各种物理量相连接 其中特别注意的是,在把气体体积和物质的量相连接的时候,用到的气体摩尔体积要特别强调条件,通常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才是22.4L/mol,而非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不一定是22.4L/mol 另外还需要特别注意各个物理量的单位,物质的量的单位是mol,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气体摩尔体积的单位是L/mol,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mol/L。 其中稍微拓展一下的是气体的阿伏伽德罗定律:同温同压同体积的气体粒子数也相同。 同时我们还在阿伏伽德罗常数这个地方见到过阿伏伽德罗这个人。那这个人呢,是科学史上最丑的科学家: 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是高中阶段新接触的两种反应类型。其中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就是发生了化合价的升降,而导致化合价升降的实质就是电子的得失或者偏移。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关键在于得失电子守恒。 而离子反应,因为初中的时候很多同学已经接触过电离的概念,所以在理解上相对比较

容易一些。主要掌握一下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的化合物。特别注意电解质一定都是化合物,另外两个条件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二者只要有其一即可,相当于数学上的并集的关系。那化合物当中除了电解质就是非电解质了。 此外离子反应还有一个重点就是离子反应的书写,那么初学的时候同学们需要按照写、拆、删、查的步骤严格执行。 当然这三个模块一个月之内不会都学到,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进度,合理安排一下时间,把刚刚学到的知识巩固复习一下,一定能够给高中化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感谢您的阅读!

最新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一化学知识点 第一章 一、重点聚焦 1.混合物的分离原理和分离方法。 2.混合物分离方法的操作。 3.离子的检验及检验试剂的选择。 4.物质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5.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6.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7.有关物质的量、微观粒子数、质量、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之间转化的计算。 8.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二、知识网络 本章包括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两节内容,其知识框架可整理如下: 1.实验安全 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是避免或减少实验事故的前提,然后在实验中要注意五防,即防止火灾、防止爆炸、防止倒吸引起爆裂、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空气、防止暴沸。2.实验中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1)创伤急救 用药棉或纱布把伤口清理干净,若有碎玻璃片要小心除去,用双氧水擦洗或涂红汞水,也可涂碘酒(红汞与碘酒不可同时使用),再用创可贴外敷。 (2)烫伤和烧伤的急救 可用药棉浸75%—95%的酒精轻涂伤处,也可用3%—5%的KMnO4溶液轻擦伤处到皮肤变棕色,再涂烫伤药膏。 (3)眼睛的化学灼伤 应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如为碱灼伤,再用20%的硼酸溶液淋洗;若为酸灼伤,则用3%的NaHCO3溶液淋洗。 (4)浓酸和浓碱等强腐蚀性药品使用时应特别小心,防止皮肤或衣物被腐蚀。如果酸(或碱)流在实验桌上,立即用NaHCO3溶液(或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抹布擦干。如果只有少量酸或碱滴到实验桌上,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 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冲洗。如果碱性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5)扑灭化学火灾注意事项 ①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的化学药品不能用水扑救。如钾、钠、钙粉、镁粉、铝粉、电石、PCl3、PCl5、过氧化钠、过氧化钡等着火。 ②比水密度小的有机溶剂,如苯、石油等烃类、醇、醚、酮、酯类等着火,不能用水扑灭,否则会扩大燃烧面积;比水密度大且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如CS2着火,可用水扑灭,也可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③反应器内的燃烧,如是敞口器皿可用石棉布盖灭。蒸馏加热时,如因冷凝效果不好,易燃蒸气在冷凝器顶端燃着,绝对不可用塞子或其他物件堵塞冷凝管口,应先停止加热,再行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全)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2H2↑+ O2 ↑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2CuO + H2O + CO2↑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K2MnO4 + MnO2 + O2↑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CaO + 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4Fe + 3CO2↑ 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3Fe + 2CO2↑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 3Fe +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置换反应) 26.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33.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最新最全高中化学知识总结(精心整理)

第一部分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是能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 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 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4+… 阴离子:Cl–、O2–、OH–、SO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ˉ、CH3COOˉ

高一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三篇

高一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三篇 高一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一)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 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高中化学方程式汇总情况

高中所有化学方程式一、非金属单质(F2、Cl2、O2、S、N2、P 、C 、Si) 1、氧化性: F2+H2=2HF F2+Xe(过量)=XeF2 2F2(过量)+Xe=XeF4 nF2+2M=2MFn (表示大部分金属) 2F2+2H2O=4HF+O2 2F2+2NaOH=2NaF+OF2+H2O F2+2NaCl=2NaF+Cl2 F2+2NaBr=2NaF+Br2 F2+2NaI =2NaF+I2 F2+Cl2 (等体积)=2ClF 3F2 (过量)+Cl2=2ClF3 7F2(过量)+I2=2IF7 Cl2+H2=2HCl 3Cl2+2P=2PCl3 Cl2+PCl3=PCl5 Cl2+2Na=2NaCl 3Cl2+2Fe=2FeCl3 Cl2+2FeCl2=2FeCl3 Cl2+Cu=CuCl2 2Cl2+2NaBr=2NaCl+Br2 Cl2+2NaI =2NaCl+I2 5Cl2+I2+6H2O=2HIO3+10HCl Cl2+Na2S=2NaCl+S Cl2+H2S=2HCl+S Cl2+SO2+2H2O=H2SO4+2HCl Cl2+H2O2=2HCl+O2 2O2+3Fe=Fe3O4 O2+K=KO2 S+H2=H2S 2S+C=CS2 S+Fe=FeS S+2Cu=Cu2S 3S+2Al=Al2S3 S+Zn=ZnS N2+3H2=2NH3 N2+3Mg=Mg3N2 N2+3Ca=Ca3N2 N2+3Ba=Ba3N2 N2+6Na=2Na3N N2+6K=2K3N N2+6Rb=2Rb3N P4+6H2=4PH3 P+3Na=Na3P 2P+3Zn=Zn3P2 2.还原性 S+O2=SO2 S+O2=SO2 S+6HNO3(浓)=H2SO4+6NO2+2H2O 3S+4HNO3(稀)=3SO2+4NO+2H2O N2+O2=2NO 4P+5O2=P4O10(常写成P2O5) 2P+3X2=2PX3(X表示F2、Cl2、Br2)PX3+X2=PX5 P4+20HNO3(浓)=4H3PO4+20NO2+4H2O C+2F2=CF4 C+2Cl2=CCl4 2C+O2(少量)=2CO C+O2(足量)=CO2 C+CO2=2CO C+H2O=CO+H2(生成水煤气) 2C+SiO2=Si+2CO(制得粗硅) Si(粗)+2Cl=SiCl4 (SiCl4+2H2=Si(纯)+4HCl) Si(粉)+O2=SiO2 Si+C=SiC(金刚砂) Si+2NaOH+H2O=Na2SiO3+2H2 3、(碱中)歧化 Cl2+H2O=HCl+HClO (加酸抑制歧化、加碱或光照促进歧化)

人教版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物质的量n(mol)= N/N(A) 2.物质的量n(mol)= m/M 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 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 ②聚沉 ③电泳 ④布朗运动 3.胶体提纯:渗析 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

(完整版)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全)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二、重要的反应 1.能使溴水(Br2/H2O)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①通过加成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C—的不饱和化合物 ②通过取代反应使之褪色:酚类注意:苯酚溶液遇浓溴水时,除褪色现象之外还产生白色沉淀。③通过氧化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HO(醛基)的有机物(有水参加反应)注意:纯净的只含有—CHO(醛基)的有机物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④通过萃取使之褪色:液态烷烃、环烷烃、苯及其同系物、饱和卤代烃、饱和酯 (2)无机物①通过与碱发生歧化反应3Br2 + 6OH- == 5Br- + BrO3- + 3H2O或Br2 + 2OH- == Br- + BrO- + H2O ②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S2-、SO2、SO32-、I-、Fe2+ 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KMnO4/H+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含有、—C≡C—、—OH(较慢)、—CHO的物质苯环相连的侧链碳上有氢原子的苯的同系物(但苯不反应) 2)无机物: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S2-、SO2、SO32-、Br-、I-、Fe2+ 3.与Na反应的有机物:含有—OH、—COOH的有机物 与NaOH反应的有机物:常温下,易与—COOH的有机物反应加热时,能与卤代烃、酯反应(取代反应) 与Na2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OO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CO2气体; 与NaH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OO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等物质的量的CO2气体。 4.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 (1)氨基酸,如甘氨酸等 H2NCH2COOH + HCl → HOOCCH2NH3Cl H2NCH2COOH + NaOH → H2NCH2COONa + H2O (2)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链的链端或支链上仍有呈酸性的—COOH和呈碱性的—NH2,故蛋白质仍能与碱和酸反应。 5.银镜反应的有机物 (1)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HO的物质: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等) (2)银氨溶液[Ag(NH3)2OH](多伦试剂)的配制: 向一定量2%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刚刚产生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消失。 (3)反应条件:碱性、水浴加热 .......酸性条件下,则有Ag(NH3)2+ + OH- + 3H+ == Ag+ + 2NH4+ + H2O而被破坏。 (4)实验现象:①反应液由澄清变成灰黑色浑浊;②试管内壁有银白色金属析出 (5)有关反应方程式:AgNO3 + NH3·H2O == AgOH↓ + NH4NO3AgOH + 2NH3·H2O == Ag(NH3)2OH + 2H2O 银镜反应的一般通式:RCHO + 2Ag(NH3)2OH 2 A g↓+ RCOONH4 + 3NH3 + H2O 【记忆诀窍】:1—水(盐)、2—银、3—氨 甲醛(相当于两个醛基):HCHO + 4Ag(NH3)2OH4Ag↓+ (NH4)2CO3 + 6NH3 + 2H2O 乙二醛:OHC-CHO + 4Ag(NH3)2OH4Ag↓+ (NH4)2C2O4 + 6NH3 + 2H2O 甲酸:HCOOH + 2 Ag(NH3)2OH 2 A g↓+ (NH4)2CO3 + 2NH3 + H2O 葡萄糖:(过量)CH2OH(CHOH)4CHO +2Ag(NH3)2OH2A g↓+CH2OH(CHOH)4COONH4+3NH3 + H2O (6)定量关系:—CHO~2Ag(NH)2OH~2 Ag HCHO~4Ag(NH)2OH~4 Ag 6.与新制Cu(OH)2悬浊液(斐林试剂)的反应 (1)有机物:羧酸(中和)、甲酸(先中和,但NaOH仍过量,后氧化)、醛、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甘油等多羟基化合物。 (2)斐林试剂的配制:向一定量10%的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2%的CuSO4溶液,得到蓝色絮状悬浊液(即斐林试剂)。 (3)反应条件:碱过量、加热煮沸 ........ (4)实验现象: ①若有机物只有官能团醛基(—CHO),则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常温时无变化,加热煮沸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②若有机物为多羟基 醛(如葡萄糖),则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常温时溶解变成绛蓝色溶液,加热煮沸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5)有关反应方程式:2NaOH + CuSO4 == Cu(OH)2↓+ Na2SO4 RCHO + 2Cu(OH)2RCOOH + Cu2O↓+ 2H2O HCHO + 4Cu(OH)2CO2 + 2Cu2O↓+ 5H2O OHC-CHO + 4Cu(OH)2HOOC-COOH + 2Cu2O↓+ 4H2O HCOOH + 2Cu(OH)2CO2 + Cu2O↓+ 3H2O CH2OH(CHOH)4CHO + 2Cu(OH)2CH2OH(CHOH)4COOH + Cu2O↓+ 2H2O (6)定量关系:—COOH~? Cu(OH)2~? Cu2+(酸使不溶性的碱溶解) —CHO~2Cu(OH)2~Cu2O HCHO~4Cu(OH)2~2Cu2O 7.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机物是:卤代烃、酯、糖类(单糖除外)、肽类(包括蛋白质)。 HX + NaOH == NaX + H2O (H)RCOOH + NaOH == (H)RCOONa + H2O RCOOH + NaOH == RCOONa + H2O 或 8.能跟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的是:酚类化合物。 9.能跟I2发生显色反应的是:淀粉。 10.能跟浓硝酸发生颜色反应的是:含苯环的天然蛋白质。 三、各类烃的代表物的结构、特性 类别烷烃烯烃炔烃苯及同系物 通式C n H2n+2(n≥1) C n H2n(n≥2) C n H2n-2(n≥2) C n H2n-6(n≥6)

高一下化学方程式汇总

甲烷燃烧 CH4+2O2→CO2+2H2O(条件为点燃) 甲烷隔绝空气高温分解 甲烷分解很复杂,以下是最终分解。CH4→C+2H2(条件为高温高压,催化剂)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 (条件都为光照。) 实验室制甲烷 CH3COONa+NaOH→Na2CO3+CH4(条件是CaO 加热) 乙烯燃烧 CH2=CH2+3O2→2CO2+2H2O(条件为点燃) 乙烯和溴水 CH2=CH2+Br2→CH2Br-CH2Br 乙烯和水 CH2=CH2+H20→CH3CH2OH (条件为催化剂) 乙烯和氯化氢 CH2=CH2+HCl→CH3-CH2Cl 乙烯和氢气 CH2=CH2+H2→CH3-CH3 (条件为催化剂) 实验室制乙烯 CH3CH2OH→CH2=CH2↑+H2O (条件为加热,浓H2SO4) 乙炔燃烧 C2H2+3O2→2CO2+H2O (条件为点燃) 苯燃烧 2C6H6+15O2→12CO2+6H2O (条件为点燃)

苯和液溴的取代 C6H6+Br2→C6H5Br+HBr 乙醇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 (条件为点燃) 乙醇的催化氧化的方程式 2CH3CH2OH+O2→2CH3CHO+2H2O(条件为催化剂)(这是总方程式) 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方程式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乙酸和氧化钙 2CH3COOH+CaO→(CH3CH2)2Ca+H2O 乙醛氧化为乙酸 2CH3CHO+O2→2CH3COOH(条件为催化剂或加温) 烯烃是指含有C=C键的碳氢化合物。属于不饱和烃。烯烃分子通式为CnH2n,非极性分子,不溶或微溶于水。容易发生加成、聚合、氧化反应等。 乙烯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密度略小比空气,难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1) 氧化反应: ①常温下极易被氧化剂氧化。如将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的紫色褪去,由此可用鉴别乙烯。 ②易燃烧,并放出热量,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产生黑烟。 2)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醛:官能团,醛基 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能被氧化成羧酸 能被加氢还原成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