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服务业规划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服务业规划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服务业规划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服务业规划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服务业

产业调研与发展规划

现代服务业是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而发展起来的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具有技术含量高、人力资本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依赖度低、污染排放低等特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世界经济活动总量中,第三产业已经超过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和,取代了物质生产部门而成为最强大、最广泛的经济部门。全球服务业占GDP比重为64%,主要发达国家达到71%,中等收入国家达到61%,低收入国家达到43%。服务业吸收就业比重也不断增加,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比重普遍达到70%左右,少数发达国家达到80%以上。

我国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2007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十七大”报告,都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标志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新时期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2011年,我国服务业利用外资金额占整体比重首次超过制造业,与此同时,关于软件、动漫、现代物流等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也纷纷出台,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福建等许多省市也都将现代服务业作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重点,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一、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服务业目前仅为起步阶段,总体上规模不大、数量不多、总量不高,但开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是开发区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终将成为开发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一)三产服务业结构组成及指标完成情况。

开发区创建于1992年,三产服务业起步基础较差,主要为私营小商户,主要集聚在金山桥大厦一带,大型的商贸流通、现代物流、咨询服务等产业几乎为零,开发区二次创业以来,随着辖区规模、经济总量的快速发展,三产服务业也迅速崛起,目前开发区拥有商贸旅游物流服务业(含批发零售业)253家、交通运输业41家、房地产开发企业18家、(限额以上)餐饮服务业1家、咨询中介及软件服务机构22家,银行保险及担保等金融机构21家,大、中、小学校16家,社会医疗机构2家。初步形成了综合性、多元化的三产服务业集群。同时经济总量业逐年上升,2011年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增长 %,占全区业务总收入的比重达到 %,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

(二)三产服务业产业结构特色鲜明。

目前,开发区三产服务业结构齐全,初步形成了现代城市发展所需的完整服务体系,同时具有鲜明特色:

1、现代物流业蓬勃兴起:徐州宏康物流集报关、报检、国际货运、进出口贸易、第三方物流、保税物流中心(内陆口岸)运营管理、中远集装箱(徐州)堆场等服务为一体,是海关总署批准的第一批商品预归类企业、第一批江苏省重点物流企业;江苏宝通物流中心是我市首个集公路、铁路、水路交通为一体同时也是目前全市面积最大的物流仓储项

目,目前一期工程1号、2号、4号仓库都已全部启用。星丰金属总投资9800万美元,占地面积640亩,建有500米内河自备码头一座,配备了门机、吊车、装载机、抓钢机等各类大型装卸机械和运输设备,年设计废钢加工生产能力150万吨,是目前国内设计生产能力最大的废钢流通企业;新长江物流、丸全外运、利星行、旺妮物流、安得物流、康之捷医药物流等企业也都在各自领域内名列前茅。 2011年开发区现代物流业营业收入20.2?亿元,实现税收 1?亿元。

2、房地产业迅速崛起:开发区凭借优越的投资环境,经过近20年的发展,吸引了大批的工业项目入驻,随之开发区的居住人口剧增,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先后开发了碧螺山庄、东方星座、金山晓月、霖雨山庄、星光名庭、万豪绿城等整洁优雅的居民小区;随着高铁国际商务区一期项目的建成使用,依托金龙湖、珠山公园的优美环境,新型高档建筑得到了快速发展,城置国际花园、君庭湖畔、美的城、保利鑫城等高端房地产开发项目已初具规模。2011年开发区房地产业营业收入20.4?亿元,实现税收

2.5?亿元,销售面积57.9?万平米。

3、商贸集聚区快速发展:徐州银地农机汽车大市场是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的农机汽车大市场,集农业装备、轻重卡车、机械配件及相关品牌的4S店、仓储物流、农机信息发布、新品展示、技术培训等于一体,入驻经营企业1000余家,将于2012年正式开业;欧蓓莎国际商城总建筑面积78万方,其业态由一站式建材博览中心、高端写字楼、星级宾馆、高档公寓以及餐饮娱乐休闲等配套组成,将打

造成淮海经济圈最具影响力的建材市场;月星环球商业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超过45万平方米,集大型购物中心、生活步行街、星级酒店、主题家居、商务办公、生态住宅、娱乐休闲于一体,是名副其实的大型城市综合体,更是徐州东部门户最为突出的新地标;泰隆商业街是徐州第一条采用上海石库门风情的主题商业街,将传统和时尚元素完美结合,开创了徐州商业街的新模式。2011年开发区商贸业营业收入132.5?亿元(批发零售业,含徐工三产和汽车销售),实现税收5?元。

4、汽车营销产业初具规模:奔驰、斯巴鲁、凯迪拉克、别克、一汽丰田、一汽马自达、福特、雪特龙、中华、一汽奔腾等20余家品牌汽车4S店遍布开发区,初步形成汽车销售及维修服务产业集群,2011年开发区汽车营销产业营业收入 15?亿元,实现税收 1500?万元。

5、咨询、中介服务、金融业同步发展:目前已引进中行、建行、工行、农行、交行、等银行10余家,其它金融担保机构20余家,咨询服务机构30余家,软件开发服务企业20余家。2011年底开发区金融业存储余额亿元,信贷能力亿元。

(三)三产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

随着京沪高铁开通,徐州城区东移南扩,开发区大力实施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计划,亿吨大港金山桥作业区、美的安德物流、高铁时代广场、金龙湖小镇、美得商务城、月星环球商业中心、君庭国际酒店、蟠桃佛教文化景区等现代服务业项目有序推进;开发区软件园人才公寓、展销中心、综合服务楼已全部封顶,所有公共服务项目将于年底完工,明

年春节前可全部投入使用,将大大促进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开发区总部经济园紧邻高铁站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将重点培育发展总部经济、电子商务、投资咨询、广告会展等商务服务业,吸引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的分支机构和地区总部入驻;高铁新城的规划建设业已启动,将为开发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产服务业现阶段存在问题

徐州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三产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潜力巨大,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可疏视的问题。一是现代服务业总量过低,占比较小。物流业刚刚起步,产业配套不齐全,其他服务业规模较小,产业种类少。二是载体建设滞后。开发区建设近20年,工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三产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与工业发展不同步,港口物流园区、软件园、总部经济园等载体建设速度较慢,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三是层次较低,竞争优势不强,开发区物流企业多以运输、仓储为主要业务,商贸服务业多以低端的餐饮、娱乐为主,产业层次亟待升级。四是优惠政策力度较小,开发区虽然出台了《关于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但相比苏南一些城市的扶持力度还远远不够。五是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土地指标、资金等瓶颈制约均是阻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主要优势

一是区位交通优势。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紧临徐州市主城区东侧,距市中心5.8公里,距新城区4公里,与老城区、新城区呈“金三角”之势。陇海铁路、京沪铁路、连霍高速、京福高速、104国道、206国道、310国道、京杭运河贯通全

区,距全国第二大铁路编组站——徐州铁路编组站1.8公里,距国家一类口岸——徐州观音机场30公里,距连云港港口2小时车程。京沪高铁和即将开工的徐兰客运专线在开发区交汇设站,从开发区到北京、上海、西安均只需2.5小时,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开发区将因此获得极富价值的商机和极具魅力的愿景。

二是经济产业优势。开发区“二次创业”以来,主要经济指标每年均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呈激增之势,并建立了政银企密切合作机制,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突出招商选资,实施“招大引强”和“培高育优”战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已有2000多家企业在开发区投资兴业,其中外资企业500多家,美国卡特彼勒、德国蒂森克虏伯、法国圣戈班、丹麦维斯塔斯、香港协鑫、台湾力晶、徐工集团、青岛啤酒等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企业先后在开发区投资落户。全区基本形成以工程机械和专用车辆为主的装备制造、以太阳能光伏和风能发电为主的新能源、以生产性物流和软件服务外包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等三大产业为主导,工业电子、现代食品、生物制药、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开发区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工程机械和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

三是载体平台优势。在超前编制一流规划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五纵五横”的骨干路网框架。以高铁为轴心,在5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规划建设了

高铁国际商务区、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清洁技术产业园、总部经济园、中美科技园等五大功能园区以及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和房地产,着力打造科技创业新城。同时,依托徐州亿吨大港金山桥作业区,正在加紧规划建设保税物流园区和出口加工区,整合海关监管点、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徐州观音机场等优势资源,大力构建大通关体系。这些都为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搭建了一流的载体平台。

四是投资环境优势。为更好地引导现代服务业发展,开发区制定了《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推出了多项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积极借鉴国内先进园区经验,大力构建“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规范的法制环境,初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和国际惯例接轨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始终坚持以“诚”招商、以“优”便商、以“信”安商,实施了授权代办、保姆式服务和“一卡通”、“绿卡清”制度,“马上办、办到位”成为全区干部职工的鲜明品格。特别是开发区领导班子具有超前的环境建设意识,为各类企业创造良好条件,始终满足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种需求。

五是科技人才优势。在苏北率先创建了以工业设计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认证检测中心、科技创业中心、人力资源中心、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中心等为主要载体的生产力促进中心,与同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所密切合作,组建了徐州工程装备研究中心、徐州技术开发研究院、江苏省工程机械研究院等技术研发平台,并成功上线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共科技创新平台,使开发区迅速成

为淮海经济区科技研发孵化的高地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

区域。良好的科技人才优势,有效地满足在开发区投资企业的科技创新需求,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解决了后顾之忧。

四、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一)、发展思路与方向

抢抓国际服务业转移、高铁时代等机遇,发挥开发区制造业基础雄厚、宜居宜业环境等优势,以高铁国际商务区为集聚区,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对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由此产业需求性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以及产业互动都促使着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高铁时代”的到来又将催生一批新型服务业态的发展;从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际出发,现代物流、总部经济、软件与服务外包、现代商贸、现代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业态将是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方向。

(二)、发展目标

以引进和培育生产性服务业为业态重点,引导和完善生活性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市场化进程,实现区域性要素交易市场的功能突破,形成二产、三产互动融合、结构合理的开发区现代服务业产业特色。

到2015年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30%,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 %;现代服务企业数达到家,从业人员达到万人;基本形成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齐驱并进、共同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良好格局,实现把开发区打造成为“对外开放的先导区、产业升级的示范区、创新创业的活力区和生态宜居的新城区”的战略目标。

(三)重点领域发展方向

1.现代物流业

物流是经济运行的“血脉”。物流业发展状况和物流成本的高低,是区域发展环境好坏的重要标志。现代物流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领域,是提高产业层次和水平、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当今区域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物流环境的竞争。

■积极发展沿路、沿河、沿铁路的现代物流产业带。沿国道、沿高速公路、铁道线和大运河,重点建设粮食、石化、五金机电、汽车等专业物流市场和综合物流基地,积极发展道口经济。

■充分利用开发区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大力引进培育大型专业物流公司和区域性物流配送中心,加快建设以大企业为龙头,以信息网络为支撑,多种中介服务配套齐全的现代物流基地。

■沿开发区京杭大运河黄金水段和不老河建设发展港口物流,建设金山港港口物流基地。形成以大宗建材运销、大宗散装货物、水运集装箱物流为特色的大港口物流体系,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依托徐州宏康物流有限公司和江苏宝通物流有限公司积极申报建设开发区保税物流中心。提高徐州出口加工能力的同时,实现保税物流中心的保税仓储、国际物流配送、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积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收和鼓励国内外大型专业性物流企业进入保税物流中心,为生产制造企业提供物流服务。

2.总部经济

总部经济具有核心资源控制的特点,是产业分工高端环节和经济发展必然走向,具有税收贡献、产业拉动、消费带动、劳动就业、社会资本等效应。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鼓励本市大型企业到开发区设立总部。

■利用徐州市的商贸中心地位,吸引在徐销量较大的生产商、经销商到开发区设立销售/采购中心、商业连锁区域中心、分公司等。

■重点引进内资企业总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管理型营运中心等。

3、服务外包业

服务外包产业是智力人才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具有信息技术承载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高素质人才就业能力强、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有利于提升产业结构,有效解决能源资源短缺、土地容量有限的现实困难,优化利用外资的结构,更加适合城市经济的和谐发展。

■发挥区位优势,发展物流外包。充分利用徐州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开展运输、仓储/库存、配送、进出口、采购、船代/货代、物流金融等操作性和部分计划管理型业务,面向在岸市场,开始拓展离岸物流服务外包业务,努力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型物流外包基地。

■基于现有产业,发展嵌入式软件外包。吸引具有丰富离岸外包经验的软件企业入驻开发区软件园,定位于系统开发、业务设计和软件设计在内的中低端业务,培养整个流程

外包接包能力,开拓在岸业务的同时,承接日韩业务。随着产业的发展壮大,逐步拓展高端业务,加速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创新技术,打造城市品牌,建设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嵌入式软件整体研发服务基地。考虑到日本未来将依然是我国外包的主要发包源,同时日本的嵌入式软件外包需求非常大,因而具有丰富对日离岸外包经验的嵌入式软件企业将作为初期招商的重点,包括东软、中软、软通动力、柯莱特等。

■利用科教优势,发展IT教育与培训。依托徐州市的科教优势及产业基础,通过公司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发展定位于服务外包从业企业的IT教育与培训实训基地,以软件、嵌入式软件人才为主,逐步向物流、呼叫中心、等产业扩展,最终将支持全市服务外包重点产业的发展。

■立足本地需求,发展软件运营服务。重点规划开展基于SaaS的企业应用管理、电子商务平台及公共服务平台业务,推动企业信息化改革,推进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

4、现代商贸业

现代商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重要窗口,也是启动市场、促进需求和消费不断升级的助推器。它正从国民经济的从属产业、末端产业转向先导产业、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其特殊地位与功能值得重视。

■立足开发区现有优势企业和专业市场,促进企业由开发建设向开发建设与发展产业并重转变,使企业成为建设市

场、开拓市场、经营市场、繁荣市场的主体,培育一批培育龙头企业,形成产业支撑。

■抓住市区东移南扩的重大机遇,依托高铁站区、金龙湖景区,招引一批重大的基础性、功能性城市综合体、大型批发零售项目,着力打造徐州市东部商圈,把高铁商务区建设成为徐州现代商业的标志性区域。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商品信息服务、购销代理等新型交易方式。

5、金融服务业

金融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沟通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而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产业,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资本为纽带,整合全区金融资源,组建金融控股集团或资产管理公司,提高开发区经营性国有资产的配置效率。

■融资租赁业已经成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新兴领域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扩大内需、带动出口、促进经济发展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支持徐工做大做强徐工租赁,改善金融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更多融资租赁公司进驻。

■鼓励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总部或分支机构入驻。鼓励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财富管理公司、私人银行等新型专业化金融机构发展。支持引进金融产品研发中心、清算中心等高端金融服务企业。

■鼓励符合现代金融产业发展方向的创新型准金融机构发展,支持股权投资企业、小额贷款公司在区内快速发展。

积极引进信用担保机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和金融中介机构。

6、要素市场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要素市场已逐渐成为市场配置资源的直接渠道和基本平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市场定价机制,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重要的制度环境,反映当地市场化的深度和水平,也是地区现代化的标志。充分利用徐州的交通区位优势,装备制造、新能源、食品等产业优势以及充沛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要素市场,土地市场、产权市场、工程机械市场、高级人才市场等。

四、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建议

为进一步优化开发区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动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扩大开发区的经济总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从而增强开发区的竞争力、实现二次创业新突破,建议在体制支持、政策优惠等方面保障开发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壮大。

(一)体制保障

1、成立“开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作为服务业的总体推进机构,根据开发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结合国内外发展动态,对开发区现代服务业布局、规划、政策等战略性、全局性重大问题开展调研;对开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重大建设项目进行论证,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参与重大项目的招商和协调工作。

2、由政府推进,建立并发挥相关行业协会的作用。

(二)空间保障

1、整合和改造区内的现有的办公楼宇,解决目前服务业企业的入驻问题。

2、加快开发区软件园的建设,根据开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定位进行合理布局和项目分配。

3、启动高铁新城建设,在建设中适当限制住宅,倾向建设商业楼宇,并鼓励国内外知名企业自建企业总部。

(三)资金保障

1、在预算支出中设立“现代服务业发展金”,专项用于鼓励现代服务业企业的发展。

2、搭建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加快建设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体系,积极拓宽生产性服务业投融资渠道(上市、企业债券、项目融资、产权置换等)。

(四)人才保障

1、加快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引进,在个人所得税、购房、社会保险、户籍办理、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

2、充分利用区内的教育资源开展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多种职业技能培训,包括英语、数据库管理、计算机语言、市场分析等相关的培训。

3、通过政策引导,推进校企合作,在大学内设立软件、物流等专业课程或培训项目,完善人才储备。

4、鼓励知名培训机构在区内设立基地化培训项目。

(五)政策保障

1、在保持服务业引导资金原有基数的同时,逐年增加资金数量,加大对现代服务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

2、制定完善的服务业发展优惠政策,在资金扶持、土地购买、房屋租赁、税费等方面给予鼓励。

3、优先将政府及国有企业的服务采购交由区内企业提供。

武昌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武昌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1、规划依据 《武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武昌区“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空间布局规划》 《武昌区“十一五”旧城改造专项规划》 《武昌区区域发展战略规划》 《武昌特色区域商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关于武昌区城市总体规划的建议》 2、现代服务业现状评价 表1 武昌区现代服务业发展SWOT分析 (1)优势 ①资源禀赋得天独厚 武昌区拥有丰厚的区位、金融、科教、智力、行政、通讯等发展现代服务业所必不可少的资源。先天的资源优势为武昌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武昌区应努力将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提升其区域竞争力。 ②产业发展块头较大

武昌区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全口径税收的角度来看,现代服务业在武昌区“三大产业”中所占的比重高达60.1%,在三大产业中块头最大。其健康、稳定发展有利于弥补武昌区过度型工业退出所留下的GDP和税收缺口,同时对武昌区现代都市工业和文化及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拉动作用。 ③龙头企业地位突出 本研究报告的统计数据表明,武昌区现代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87.5%)、设计业(77.8%)、金融业(42.9%)、现代物流业(34.3%)、批发和零售业(33.8%)等都是产业集中度较高的产业,行业内龙头企业地位突出。龙头企业的壮大对武昌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推动作用,加快了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同时有助于提升武昌区现代服务业的整体形象和知名度。 ④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武昌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具体表现为行业全口径税收及企业户数增加较快:从全口径税收来看,武昌区现代服务业2004年、2006完成总税收分别为79550.03万元、175602.6万元,年平均年增长率为48.6%,比武昌区GDP增速(13.97%)多出近35个百分点;从企业户数来看,武昌区从2004年到2006年现代服务业企业户数年平均年增长比率达11.1%。 (2)劣势 ①空间再布局有难度 武昌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也是武昌区今后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为此,有必要从武昌区产业分布现状及特点出发,按照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律及产业布局优化的要求,对武昌区现代服务业进行空间再布局。但要真正实现武昌区现代服务业再布局却面临一些困难,具体体现在:第一,现有的城市布局已基本固化,要想改变,将会面临土地征用、拆迁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而且拆迁费用不菲;第二,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第三,可能会影响原址处企业的商业利益,增加企业与企业及企业与政府之间冲突的可能性;最后,再布局必然会增加道路及其他基础设施的施工量,且在施工期间,其正常使用会受到影响。有鉴于此,在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含规划总图)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 1996年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一直是徐州市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在指导徐州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城市化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新形式、新问题和新机遇的出现,迫切需要对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根据省建设厅的意见和建设部办公厅建办规函[2003]332号《关于同意修编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的精神,我市开展了新一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2000年至2002年,我市着手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由省建设厅组织编制的《徐州都市圈规划(2001-2020)》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区域空间环境和政策框架。由省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的《徐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徐州市的城镇化发展、城镇体系布局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在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亲自指导下完成的《徐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研究》,对徐州的城市定位、定性、空间格局、文化环境、重大基础设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为高效、科学合理地编制徐州城市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2002年初,我市成立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具体负责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 1.面向21世纪,以现代化为目标,从更大的范围来研究徐州的战略地位、发展方向及发展动力,从区域的角度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在省、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指导下,拟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 2.对徐州市域确定城市合理的发展形态、布局和规模,研究并确定全市域范围内各城镇的发展体系,建立适合于全市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结构。加强以徐州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徐州都市区规划,特别是对中心城区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中心城市的聚集功能,增强辐射能力,为实现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打好基础。 3.突出城市性质,体现城市特色,贯彻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按2010年市域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建设用地布局,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名城景观和园林绿化,提高能源、交通及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 4.确定城市发展规模,优化城市发展方向,积极主动调整行政区划,建立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形态,合理确定未来城市的布局结构。 5.协调市区内老城、经济开发区、新区合理发展的关系。调整城市中心区的布局,加快新区建设,保证徐州市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6.弘扬历史文化,体现出“两汉文化”的鲜明地方特色。充分考虑城市周围山、水、林等环境要素,建设拥有完善的城市绿化体系,城市与自然有机统一的山水园林城市。大力发展旅游事业,采用先进的规划手段,使城市具有较强的现代感,成为一座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极具活力的现代化旅游城市。 8.大力加强市域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域城镇建设的步伐。重视市区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适应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9.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强调规划的宏观引导功能。规划既要体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思想,又要贯彻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重视和突出对城市基本空间框架的建立,使本规划在规划期内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分阶段、分时序稳步实现徐州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规划地位和作用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本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实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在本市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期计划、分区规划、区(县)域规划、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等,均应执行本规划。 (二)、规划期限 近期建设规划:2007-2010年。 远期规划:2011-2020年。 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南沙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

附件2: 南沙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 一、航运服务集聚区 航运服务集聚区主要包括龙穴岛除造船基地以外的所有用地、沙仔岛黄阁大道以北地区、小虎岛南部地区、南沙岛东部地区和位于万顷沙镇的南沙保税港区加工区。该区域将重点依托南沙保税港区,重点发展保税仓储、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展示、临港加工等港口物流业务,吸引航运经纪、航运咨询、航运金融、海事仲裁、公正公估等航运高端要素在南沙集聚发展,加快构建完善的保税物流体系,力争建成华南及泛珠三角地区有影响力的保税物流中心、采购中心、转口贸易中心、商品集散交易中心和航运服务中心。 二、科技创新服务集聚区 科技创新服务集聚区主要包括南沙岛南部东起资讯科技园、西至西部工业区滨海地块,面积约10—12平方公里。该区域将依托广州中科院工业技术研究院、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教育部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水平的公共研发机构,开展电子信息、服务外包、生物医药、新能源、精细化工、现代中医药等领域的研发,鼓励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园将先进科技成果在南沙及珠三角地区产业化,积极打造粤港科技联合创新的示范区

和珠三角自主创新的重要区域。 三、滨海文化休闲旅游集聚区 滨海文化休闲旅游集聚区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包括上下横档岛在内的南沙岛东南部滨海地块、黄山鲁和大山乸地块,主要依托邮轮码头、游艇俱乐部、高尔夫球场、天后宫、大角山炮台、滨海公园、滨海泳场和南沙大酒店等旅游设施,发展滨海休闲旅游;二是万顷沙十八涌以南地块,主要依托人工湿地、百万葵园等旅游景点发展滨海生态旅游,力争把南沙打造成为世界邮轮旅游航线的著名节点、粤港澳旅游市场的对接枢纽和珠三角滨海观光旅游的重要中心。 四、珠三角鲜活农产品物流集聚区 珠三角鲜活农产品物流集聚区主要包括珠江街、横沥镇和万顷沙镇的农业生产和配送区域,该区域将以国通供港澳水产基地为龙头,加快南沙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现代滨海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区的建设,高标准打造信息化、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吸引国内外农产品物流、交易、科技服务、检测服务等企业进入南沙新区发展,探索建立粤港澳“一地两检”的农产品检验检疫制度,构建绿色、环保、安全的农产品供应体系,力争把南沙打造成为珠三角鲜活农产品的重要供应基地和配送中心。 五、服务外包集聚区 服务外包集聚区与科技创新服务集聚区发展用地范围一致,

关于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汇报

关于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汇报近年来我县围绕“新型工业县、优秀旅游城、生态示范区”发展战略,坚持文旅结合、商旅互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全县现代服务业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2013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22。55亿元,增长10。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7%;第三产业实现税收亿元,占全县总税收的%;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达到%。但是,目前全县现代服务业在发展机制上、在规划引领上、在政策引导上,还需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规划引领、项目支撑,夯实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 在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认真抓好现代物流、专业市场、商业网点以及教育、文化、旅游、信息产业等行业专项发展规划的编制。进一步完善优化《县加快服务业发展若干意见》,切实发挥好现代服务业在新形势下对经济的拉动和提升作用,加快完成《“十二五”商贸和物流发展规划》和《县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大力推进《粮药物流园区》、《文化产业园区》、《新城商业综合体》、《和谐国际金融中心》等项目规划的实施。坚持把抓项目、促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以现代商贸集聚区建设规划为抓手,以提升城乡商贸中心设施水平、完善业态布局为重点,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今年,我县引进、实施了“道地中药材全球

交易中心、新城商业综合体、九龙服装城、大南街中心商务区、和谐国际金融中心”等一大批商贸流通重点项目。这一批大型商业项目建成营业后,将为提升城市功能、优化网点布局、方便市民消费、增强商贸流通业持续发展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二、突出政策配套、人才保障,创优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 针对不同领域、不同性质服务业企业,进一步明确各方面优惠政策。加大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支持力度,建立服务业发展促进基金,进一步推行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推动品牌服务战略实施和名牌扩张,引领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实行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土地管理政策,加强和改进土地利用计划调控,适当增加服务业发展用地。 一是对列入国家鼓励类服务业项目在用地指标上给予优先安排。对规划布局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项目和服务业重大项目,优先保障用地指标。四星级以上酒店优先安排用地指标,不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可按符合规定的最低价起始招拍挂出让土地。 二是在城市新区规划建设中要优先安排足够空间的商业用地。 三是规划建设城市新建居住区,按国家规范标准规划配套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停车场和再生资源回收网点。 四是对经县政府批准设立的现代物流集中区开发建设,给

佛山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

佛山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 佛山市科技服务业进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科技服务业是指运用现代科技知识、现代技术和分析研究方法,以及体会、信息等要素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要紧包括科学研究、专业技术服务、技术推广、科技信息交流、科技培训、技术咨询、技术孵化、技术市场、知识产权服务、科技评估和科技鉴证等活动。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关键产业。为促进佛山市科技服务业的进展,特制定本规划,分析佛山市科技服务业进展基础和进展环境,明确佛山市科技服务业进展的指导思想、进展思路和目标,重点领域和要紧任务,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 一、佛山科技服务业的进展基础 (一)进展现状 1.体系持续完善 近年来,依靠佛山制造业完整的产业链和资金链,佛山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佛山科技服务业迅速进展,共有6个国家火炬打算特色产业基地,省级研究院4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78家,市级工程中心138家,差不多上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中小企业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市创新中心、行业创新中心、专业镇创新平台、企业创新中心等齐头并进的一体化进展格局。 2.集聚创新成效明显 佛山市专业镇和“一区六园”的快速进展成为推动科技服务的重要力量,借助政府的“有形之手”与市场的“无形之手”催生了以专业镇为载体的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如西樵南方技术创新中心、华夏建陶研究开发中心、华南家电研究院等等,这些平台通过集聚科技创新力量,重点解决各行业进展过程中基础性和前瞻性的咨询题,为各类企业提供服务。这些平台所取得的技术突破促进使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持续往新的、更高层次的模式转变,成效明显。

徐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徐州市省级开发区目标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

徐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徐州市省级开发区目标考核办法 (试行)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徐政办发[2007]167号 【发布部门】徐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09.17 【实施日期】2007.09.1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徐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徐州市省级开发区目标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 (徐政办发〔2007〕16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徐州市省级开发区目标考核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徐州市省级开发区目标考核办法(试行) 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市省级开发区建设步伐,推动省级开发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

展,根据徐委发〔2006〕46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一、考核对象 徐州经济开发区、丰县经济开发区、沛县经济开发区、铜山经济开发区、睢宁经济开发区、邳州经济开发区、新沂经济开发区、徐州工业园区。 二、考核内容 (一)业务总收入(分值8) (二)工业增加值(分值8) (三)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值10) (四)新批协议注册外资额(分值4) (五)实际到账注册外资额(分值8) (六)新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值12) (七)新增列统工业企业个数(分值4) (八)单位面积工业项目投资强度(分值8) (九)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分值4) (十)新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分值3) (十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值6) (十二)规划编制和实施情况(分值10) (十三)土地利用审批和建设项目环评执行情况(分值10) (十四)征地农民补偿和失地农民保障情况(分值5)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91831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总体发展规划 2010.10 前言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充分利用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勇当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我国体制创新和制造业引进开放中发挥了历史性的先导作用。当前是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开放与合作,是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选择,也是深圳经济特区在新时期的新使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和《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要求深圳先行先试,以前海为载体,推进粤港澳现代服务业紧密合作。 为此,特制定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 前海位于深圳西部、珠江口东岸,毗邻港澳,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规划期至2020年。本规划是指导前海深港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依据。 一、总体思路 充分发挥经济特区先行先试作用,利用粤港两地比较优势,进一步深化粤港紧密合作,在前海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我国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建立更加开放经济体系作出有益的探索,为全国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一)重要意义。 ——有利于实现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新要求,培育参 与全球竞争新优势。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国提高开放 型经济水平的内在要求。利用香港服务业发达的优势,着力加强与港澳合作,在前海高起点高水平发展现代服务业,在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有利于提高服务业国际化水平、增强国际竞争优势和国际资源配置能力,为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更好的服务支撑。 ——有利于以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加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模式。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经。前海以现代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区域服务能 力的生产性服务企业,打造功能突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地, 不仅有利于促进珠三角世界级制造业基地转型升级,形成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有利于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索新模式。 ——有利于提升区域合作水平,打造粤港澳合作新载体。粤港澳地区是我国的重要国际门户,推进粤港澳紧密合作是提升我国区域合作水平的重要内容。前海位于粤港澳地区的核心节点,通过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区域性现代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总论 1.1规划背景及任务由来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原称金山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始建于1992年7月,原规划面积19.8平方公里。1993年10月被江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1995年9月经原国家科委批准在区内建立了国家级的“中国徐州民营科技园”,1996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在区内建立了“江苏省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一区两园”构成了开发区的基本框架,成为徐州市重点发展的现代化新型工业基地。2001年6月调整区划后,面积扩大至25.9平方公里。徐政发[2005]84号“市政府关于将铜山县大黄山镇、大庙镇划归鼓楼区管辖的通知”规定将鼓楼区大黄山镇、大庙镇的人、财、物建制交由徐州经济开发区管理。200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开发区辖区面积由25.9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52.8平方公里,下辖2个镇和3个办事处,常住人口16.8万人,成为徐州市市域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徐州市重点建设的综合工业基地。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于2004年对开发区一期环评进行了批复。开发区一期面积为19.8km2,北起京杭大运河,南至扬山、老龙潭山脊线,东界引线河,产业定位为高新机械、电子、轻工、新型建材和信息、生化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 2007年徐州市政府决定在原开发区一期19.8km2的基础上,扩区建设徐州经济开发区二期,开发区二期大至范围为:北至京杭大运河,西至开发区一期西边界,南至规划路,东至大庙居住组团(安然山以南),面积为60km2,产业定位为:光伏特(多晶硅、单晶硅、光电板、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下游产品)、港口物流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机械加工与制造、特种汽车工业。徐州经济开发区二期环评由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和徐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合作完成,于2007年11月1日通过了江苏省环保厅的批复。 根据《关于进一步提高全省开发区环境管理水平的工作方案》(苏环管〔2008〕56号)的具体要求,为进一步了解徐州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与环评批复要求的

(财务知识)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最全版

(财务知识)徐州经济技术 开发区简介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介绍 1.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概况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于1992年,现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面积152.8平方公里,下辖2个镇和3个办事处,常住人口17.8万人,是徐州市重点建设的综合工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生产要素齐备,在硬件方面已达到了“七通壹平”标准。根据项目建设需要,可提供“九通壹平”条件,现已成为江苏苏北地区最大的产业集聚地。 2004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实施了加快振兴苏北、加快沿东陇海产业带发展的重大战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实施这壹战略的龙头载体,徐州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加快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会议相继出台壹系列的文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优越环境。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位置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徐州市区东郊,距离市中心彭城广场5.8公里,距离京沪、陇海俩大铁路干线编组站1.8公里,距离徐州观音机场40公里,京沪高铁徐州站就座落在区内,京杭大运河、京福高速公路、连霍高速公路、104国道、206国道、310国道等均从区内穿过。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形及地质条件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处于山东丘陵南缘,地形平坦,为河流相冲、洪积地貌单元。基岩为中下寒武纪石灰岩,上部为第四纪所覆盖,覆

盖层上部为0.15-0.8米植被层,下部为冲积的亚粘土、粘土。地基深1.5米时,地耐力大于10吨/平方米,适宜建设。 地形、地貌:本场区地质条件:本场区土层上部0-4米为粉土,松散-稍密,承载力为100-120KPA,以下为粘性土,可塑-硬塑,承载力为150-200KPA。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条件 开发区地势平坦,交通方便,依托城区。年平均气温14度,年平均日照2445小时,无霜期216天,常年主导风向东南季风,最大冻土深度24厘米,无建筑物基础及地下管线冰冻影响,年平均降雨量为853.1毫米,水体基本维持3类标准,大气环境容量大,可保持二级标准,非常适宜进行各种高科技产业的开发。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设施 开发区按“七通壹平”的标准规划建设,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硬件基础设施,实现雨污分流。 供水现有自来水厂三座,日供水能力60万吨,水源充足,水硬度313、浊度0.82、细菌含量无、泥沙不含、PH值7.43 供电拥有220KVA变电所四座,可实行双回路、双电源供电,可完全保障企业的生产需要 供气使用西气东输天然气,热值每立方米4000大卡之上 供热拥有二座热电厂,小时供热能力200吨 污水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20万吨,可为区内企业提供污水处理服务,在建5万吨污水处理厂壹座

内蒙古自治区级服务业集聚区认定条件

内蒙古自治区级服务业集聚区认定条件 一、基本条件 (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二)有完善的集聚区建设规划,集聚区边界清晰、业态突出、目标明确。 (三)有专门的管理服务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和服务。 (四)公共服务功能完善,能够为入驻集聚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技术创新、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 二、类型条件 (一)现代物流园区:以现代物流企业为主体,具备加工、配送、分拣、包装、仓储、运输、货代、信息、金融、保险、税务等功能,入驻园区企业达到30家以上,年营业额10亿元以上。 (二)商贸功能区。以大型商圈、商贸物流、传统交易市场为基础,通过转型升级形成商品集散、物流配送、流通加工、检验检测、批发交易等基本功能及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研发设计、金融服务、商品展示等配套功能,年营业额10亿元以上。 (三)旅游休闲区:以A级旅游景区或城市特色街区为主题,以完善的配套设施为基础,具备观光游览、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功能,年接待20万人次以上。 (四)中央商务区:以金融、会展、商贸、商务活动或

企业为主体,写字楼、酒店、公寓等设施配套齐全,企业总部或者地区总部集中,交通便利。以商贸为主的中央商务区年营业额达到20亿元以上,以总部经济为主的中央商务区入驻企业50家以上。 (五)科技创业园区:具有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支撑体系和配套基础设施,能够为企业提供技术检测与推广、产品研发与试验、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企业孵化等服务,注册科技类企业达到15家以上。 (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拥有一定数量的自主知识产权,原创产品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有良好的品牌影响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能够为创意企业开展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影视制作、艺术设计、广告策划、动漫游戏等活动提供保障,注册创意及相关产业链配套企业达到15家以上。

徐州经济开发区工作汇报

徐州经济开发区工作汇报 徐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2007年5月26日) 简要汇报一下开发区有关工作 一、今年以来的工作情况 2007年是徐州经济开发区推进“二次创业”的关键一年,也是攻坚之年。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们按照建设“全市经济发展第一增长极”和“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赶超周边、苏北领先、全省一流”和“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徐州”这条主线,突出招商引资、优化环境、产业升级与和谐发展,切实深化一“两个转变,加快推进“二次创业”,咬定目标,埋头苦干,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取得了阶段性预期目标。1-4月份,实现业务总收入133.2亿元,增长30.3%;财政收入4.84亿元,增长5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73亿元,增长41.3%;自营进出口总额4.22亿美元,增长34.5%,其中自营出口2.55亿美元,增长25.67%占全市省级开发区自营出口总额的83%;固定资产投资19亿元,增长206.5%0预计1-5月份,可实现业务总收入179亿元,财政收入5.65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08亿元,自营进出口总

额一5.2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3.1亿美元。回顾今年以来的工作,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抓好招商引资,进一步加快项目落实 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开发区的生命线和动力源。坚持“三并举、三突破”,突出产业链招商、差异化招商、精细招商和以商引商,重点落实带动性强、产业链长、市场量大、贡献率高的项目,先后在浙江、广东、上海、香港等地举办了投资说明会,并以小分队、多批次、高频率等形式集中攻坚优质项目,在利用外资、大项目和服务业等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突破了星丰金属、新长江物流、微型车辆等一批较大项目。1-4月份,新批进区项目107个,总投资132亿元,其中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1个,总投资5.6亿美元,实现注册外资7657万美元,占全市省级开发区注册外资的54.4%到帐外资4623万美元,占全市省级开发区到帐外资的79.1,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的一半以上。(另:到帐外资6691万美元,增长44.6%占全市省级开发区到帐外资的84.5%)。同时,加大项目推进力度,集中开工项目40个,总投资71.86亿元,其中外资项目13个,总投资4.08亿美元。确定了10大年度新开工项目和10大年度竣工项目,总投资70亿元,列为市重点项目12个、省重点服务业项目2个,总投资58.38亿元。目前共有在建项目65个,增长5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58亿元,其中工业投入55亿元,基础设施投入不少于10亿元。

成都市金牛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 15页)

成都市金牛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 15页)

成都市金牛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2007-2011) 填报时间: 2009-04-30 责任单位:金牛区商务局 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多数国家和城市服务业发展的主体,成为经济结构优化提升和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成为现代经济增长中最具创新性和活力的重要部分。为加快我区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作为中心城区的城市功能和作用,依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成都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以及《成都市金牛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规划纲要》,结合全区服务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以指导我区现代服务业的稳健推进。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现状 我区服务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支柱。2000-2006年服务业平均增速达到14 %以上,2006年服务业增加值达194.04亿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62.21%。现代物流、餐饮娱乐、房地产、会展等服务业品牌优势明显,科技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中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新型业态发展迅速。 1、科技服务业优势较为明显 我区具有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的载体优势、市场主体(企业)优势、科技产业优势、科研力量和人才优势。成都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一期总部基地紧邻成都市高新西区,是成都市高科技产业发展聚集发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该区域已汇集汇源、金亚等电子信息发展主导企业及康弘、新中汇、和正、大西南等大型现代生物制药企业。通过多年发展,这些企业在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经成为我

徐州市五区五市县现辖哪些街道和镇

徐州市五区五市县现辖哪些街道和镇 徐州市辖五区:泉山区,云龙区,鼓楼区,贾汪区,铜山区,还有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五县:丰县,沛县,睢宁县,邳州市,新沂市。辖个街道、个镇。 泉山区下辖个街道:王陵街道、永安街道、湖滨街道、段庄街道、翟山街道、奎山街道、和平街道、泰山街道、金山街道、七里沟街道。 王陵街道(驻民有里号):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人。辖个居委会(二眼井、王陵、中枢、新光、海郑里、光明、醒狮、富国、小北门) 七里沟街道(驻徐淮路):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人。辖个居委会(七里沟、三官庙) 永安街道(驻王陵路号):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人。辖个居委会(西村、永安、余窑、苏园、联华、建南、北村、纺南、纺东、关庄、关庄东) 湖滨街道(驻湖滨新村):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人。辖个居委会(湖滨东、湖滨西、杏山子、韩山、刘场) 段庄街道(驻淮海西路):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人。辖个居委会(城西、榴园、法苑、矿山、矿东、段庄、纺西、兴南) 翟山街道(驻翟山):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人。辖个居委会(翟山、翟北、铜文、牛头山、管道、十里、姚庄、南苑)。 奎山街道(驻解放南路):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人。辖个居委会(奎西、奎东、奎果、奎园) 和平街道(驻黄河新村号):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人。辖个居委会(黄河新村南、黄河新村北、事业、工程、矿机、和平新村、合群、民乐、民建 金山街道(驻金山村):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人。辖个居委会(金山、茶棚、大山头、屯里)。 泰山街道(驻金山东路):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人。辖个居委会(泰山、云龙、侯山沃、文昌、兴泰、园、康居、塔南)。 庞庄街道,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人。辖个居委会(昕昕)、个村委会(张小楼、张庄村、庞庄村、拾屯村、拾东村、新建村、刘马路村)。 火花街道,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人。辖个居委会(风景、火炬、新北、新南、自力)、个村委会(卧牛、火花、史庄、群英)。 桃园街道,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人。辖个居委会(南村、东村、西村)、个村委会(陈庄、临黄)。 苏山街道,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人。辖个居委会(康馨、杉杉)、个村委会(丁楼、王新庄、苏山)。

提升第四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谋划建设重点要点

第四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建设重点 一、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探索 1、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起源和发展 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当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经济总量发展、经济结构变化和人口发展等因素的驱动下,集聚模式会由单一的大型模式,向多极化、分散化发展,在原来的基础上演变扩展成若干个微型,即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为解决中心城区商务功能过度集中的矛盾,以伦敦、纽约、东京为代表的世界级城市,都经历了单个到微型网络初步建立的过程。其中,伦敦的微型由传统的市中心扩展出来,以堪那瑞区为代表沿着泰晤士河呈轴线发展;纽约的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分阶段形成布鲁克林、长岛、法拉盛、哈德逊广场等微型;东京逐步形成了品川、汐留、六本木等30多个微型,很好地适应了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且多极化发展的国际趋势。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在顺应国际大都市发展规律并借鉴其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主要是指:按照现代城市发展理念统一规划设计,依托交通枢纽和信息网络,以商务楼宇为载体,将相关的专业服务配套设施合理有效地集中,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功能配套完善、交通组织科学、建筑形态新颖、生态环境协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具有较强服务产业集群功能的区域。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具备以下四个特征: ①统一规划,突出城市设计,打造城市名片;新老建筑结合,保护历史风貌; ②功能集聚,依托信息网络,依托交通枢纽;功能配套完善,形成产业高地; ③形态新颖,开发地下空间,建造空中连廊;形成楼宇连通,实现人车分流; ④生态协调,贯彻以人为本,环境优美和谐;注重环保节能,资源集约利用。 2、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重要意义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上海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和重要举措。2006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对上海提出“四个率先”的要求,强调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发展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思路,市政府颁布的《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中提出要“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上海市人大十二届五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要……以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突破口,不断提高层次、提升能级,着力增强辐射力”。 (1)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对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城市经济结构十分重要。上海的承载能力和客观条件都决定,只有走出一条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由于集聚区产业关联度强,有利于整个社会服务网络的形成,具有资源共享、服务共享、规模经济的特点,从而可以为服务经济拓展新的空间,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形成外部经济优势。 (2)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在土地和资源硬约束的条件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是节能降耗、环保和节约用地,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就是产业集聚、集约用地、提高效率的典范。同时,现代服务业是知识和人才密集型的产业,集聚区建设也有利于吸引人才、扩大就业。

14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14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摘要) 前言 为充分发挥义乌商贸服务业发展优势,示范引领全省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打造商贸服务业竞争制高点,根据省委、省政府建设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的战略部署,特编制《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规划依据:《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浙政发〔2010〕45号)、《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浙委办〔2010〕74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全省产业集聚区规划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明电〔2010〕39号)、《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编制导则》(浙发改地区〔2010〕260号)、《浙江省产业集聚区产业准入指导意见》(浙发改地区〔2010〕1049号)等,并与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主体功能区规划、产业带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等相衔接。 规划范围:包括义乌国际商贸城、义乌国内物流中心、义乌中国网商城、义乌综合保税区、义乌工业园区、佛堂产业区等发展空间,其中,重点规划区面积53.2平方公里,“十二五”开发建设区面积21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为2011年至2020年,以“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为重点。

一、基础条件 (一)发展背景 1、全球最具影响力小商品贸易中心建设扎实推进 义乌是一座以小商品市场闻名于世的国际商贸城市,也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贸易与流通中心。2009年外贸进出口额达到23.5亿美元,经义乌市场直接出口的集装箱箱量达到52万标箱,全年常驻义乌的国外采购经营户达到1万人以上,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2614户。当前,义乌正面临着全球小商品采购需求稳步提升的良好发展机遇。充分利用良好基础,加快建设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既可为建设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拓展空间,又可为小商品市场链的上下游专业市场优化布局与建设创造条件,为打造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小商品贸易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2、国家国际贸易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申报积极推进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国家国际贸易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申报工作正积极推进。这将是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域的重大突破,也将是义乌探索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路径的难得机遇。建设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可为开展这一改革试点提供发展平台,从而为义乌推进国际贸易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奠定坚实基础。 3、浙江商贸服务业创新发展实践亟需引领推进

成都市某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成都市青羊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2007-2020) 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政府

目录 第一章规划背景 (6) 一、发展基础 (6) (一)经济结构实现了向服务经济的转型 (6) (二)服务业产业特色和优势日趋明显 (7) (三)服务业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创新 (7) (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社会基础更加扎实 (8) 二、发展机遇 (8) (一)区域发展战略有利于服务业发展 (8) (二)国内外产业转移趋势有利于服务业发展 (8) (三)“试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有利于服务业发展 (9) (四)服务需求日益旺盛有利于服务业发展 (9) 三、问题和挑战 (10) (一)发展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10) (二)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10) (三)产业集聚水平和辐射力、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11) (四)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有待进一步突破 (11) 第二章规划总则 (12) 一、指导思想 (12) 二、发展目标 (13) 三、基本原则 (14) 第三章重点产业 (15) 一、以强化集聚效应为重点,大力发展金融商务业 (15) (一)大力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 (15) (二)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服务外包 (16) (三)大力引进和培育商务服务机构 (17)

(四)大力优化金融商务业发展环境 (17) 二、以整合资源为重点,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 (17) (一)放大辖区文化旅游资源效应 (18) (二)提高文化旅游产业综合效益 (18) (三)优化文化旅游发展环境 (19) 三、以商务商贸融合为重点,推动商贸流通业提档升级 (20) (一)培育品牌商圈特色优势 (21) (二)加快商贸流通经营手段和经营模式现代化步伐 (21) (三)优化和提升批发贸易的结构和功能 (21) 四、以延伸产业链为重点,推动房地产业改造转型 (21) (一)打造地产服务企业集群 (22) (二)突出支持商业地产项目发展 (22) (三)推动商业房产物业经营健康发展 (23) 五、以产业服务为重点,积极培育发展创意产业 (23) (一)重点培育打造高端工业设计产业群 (24) (二)依托产业互动促进文化创意和工程设计产业发展 (24) (三)以集聚发展、外向型发展提升创意产业档次 (24) 六、以提高产业化水平为重点,培育发展社会服务业 (24) (一)加快教育培训产业发展 (25) (二)完善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 (25) (三)发展以休闲健身为重点的体育产业 (26) (四)积极发展多样化的社区服务业 (26) 第四章空间布局 (27) 一、一个核心区 (27) (一)建设现代化的金融集聚区 (28) (二)建设现代化的高端商务办公集聚区 (28)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概念简述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概念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以某一服务产业为主体,相关服务 产业相配套, 产业特色鲜明, 空间相对集中, 具有资源集合、 产业集群、服务集成功能,现代服务业集聚度达到一定水平的区域。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现代服务业中的新型业态,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上海首先提出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的概念,并对其内涵不断进行充实发展。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作用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具有产业集聚、空间集约、高效连 通的特点,通过合理布局和有效开发,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现代服务业集约化、节约型发展,有利于实现服务组织机构的网络化,促进知识交流与服务创新。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现状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既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内 在要求,也是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和竞争力的客观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良好的交通组织、完善的商务环境、标准化的信息交流平台和面向全球市场的服务,都有助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 雏形初步形成阶段: 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以外向型经济为特征的 虹桥开发区建设是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源起,逐步形成了环虹桥地区商务集聚区, 1000 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和近千 家外企办事处入驻,其中咨询、审计、律师、企业策划、广告等行业发展尤其快速,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雏形初步显现。 加速形成发展阶段: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上海服务业加速发展,增加值占 GDP 比重由 1990 年的

31.9 %上升到 2002 年的 51 %; 就业人 数比重也由 1990 年的 29.6 %增加到 2002 年的 48.8 %。其 中,以金融、物流、信息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更是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 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趋势也日益明显, 在黄浦、 卢湾、静安、浦东、长宁、徐汇等区域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集聚,涌现出虹桥、陆家嘴、南京西路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度较高的区域。 稳固发展,功能品质提升阶段: 跨入新世纪以来,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进入了积极规 划、着力品牌建设的发展期。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已经开始规划启动,并加大在规划、功能定位、政策指导等方面的引导扶持力度。通过集聚区建设,吸引集聚优势资源,培育上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服务业,进而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成为上海新世纪的城市名片、产业新高地和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主要发展形态 (一)中央商务区( CBD 或微型 CBD ) :是指以城市经济为 核心,以金融、商贸、商务活动为主体,高级酒店、高级零售和高级公寓相配套,企业总部、地区总部集中,交通通达性良好的城市中心区域。 (二) 创意产业园: 是指以研发设计创意、

江苏省徐州经济开发区

项目类别:实践报告 项目名称:经济开发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现状分析 院系: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 姓名:马海利 学号: 020******* 班级:生物 103 指导教师:李乐霞 二O一二年三月十四日

徐州经济开发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现状分析 所谓城市经济开发区是以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城市为依托,在其交通便利的地方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一定经济开放政策为特征的特定的经济区域,以此来吸引外资和技术的投入,并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方向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享受的优惠条件少于经济特区;着重于发挥枢纽作用,即对内对外辐射作用,沟通中外经济联系,通过外引内联促进内地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为繁荣全国经济作出贡献。 一、徐州经济开发区的经济现状 徐州经济开发区是始建于1992年7月,原规划面积19.8km2,1993年10月被江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01年6月调整区划后,面积扩大至25.9km2,经济开发区现以拥有企业2000余家,其中外资企业300多家,是徐州市重点建设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地。近几年来,徐州经济开发区坚持好字优先,推进科学发展,成为徐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极,淮海经济区最具投资价值的“热土”,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当前,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标志着园区发展进入了转型发展、科学跨越的新阶段。 二、徐州经济开发区的主要特点 1、区位交通优越 徐州素有“五省通衢”之美誉,是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徐州经济开发区位于徐州市区东郊,距离市中心彭城广场5.8公里,距离新城区4公里,与老城区、新城区形成“黄金三角”之势。经济开发区距离中国第二大铁路编组站——徐州铁路编组站1.8公里,距离中国民航干线机场——徐州观音国际机场30公里,距离连云港港口2小时车程。。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开发区也将因此获得极富价值的商机和极具魅力的愿景。 2、产业优势突出 徐州经济开发区是徐州市新型工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示范区,其中,装备制造业、能源产业、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商贸物流旅游业四大主导产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