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拓展阅读:做剪报

拓展阅读:做剪报

拓展阅读:做剪报

做剪报

星期5下午,老师布置了一个奇怪的作业:做剪报。放学一回家,我就准备起来。

我先把家里的旧报纸全部搬了出来,摊了一地,一页一页地翻看,一看到合适的内容,我就用剪刀把它们一一剪下来,分类、放好。这项工作,我就整整忙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我找好胶水、水彩笔,并想爸爸要了一个大的笔记本,拿出昨天剪好的资料,首先进行分类,然后按顺序进行粘贴。我还给每一类起一个合适的名字。前面的是作文一类,我拿出水彩笔在本子的第二页写上“作文大全”并画了几个图形,选了两篇贴了上去。接着,贴后面一页。忽然,我看见一个空白的地方,贴作文太小,写字、画画又太大,怎么办呢?对!有了,我剪了一幅画帖了上去。作文我一共用了5页。后面有“智力乐园”、“科学知识”、“开心一笑”……贴完后,我给每一页都边上页码,并给空白的地方都画上了不同的图案。有小花、曲线、直线、水果……好看极了!最后

我在空着的第一页写上了目录,这使我查起来更方便。

老师说,做剪报是个良好的习惯,我一定要把这个习惯坚持下去。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要:无论在什么学段,阅读教学都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策略探讨。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不可否认,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课堂比过去开放了,气氛比过去活跃了。然而,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也发现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使阅读教学犹如空中楼阁,不能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求真务实,不能做到合理高效。因此,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课前准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语文也是如此。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在这里我主要探讨学生备学的作用。学生备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为课堂教学扫清障碍,做好准备。我认为学生的备学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重视课前预习,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容和情感。 无论哪个学科,无论什么学段,预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预习的这种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有很多老师无意之中就忽视了对学生预习文章的要求和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测。有好多时候,我们会看到,学生才初读了一遍课文,生字词语还没解决,教师就匆匆地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一句,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就开始让学生谈体会、说感悟。看起来,好像教学效率很高,节奏很快,其实不然,这样组织教学的直接后果就是“欲速则不达”。 由此看来“书不读通不开讲,书不读熟不可讲。”

《神笔马良》

《神笔马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把本故事讲给别人听 2、过程与方法:学习6——11自然段知道马良做了哪些事并知道马良画画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马良爱憎分明,为穷人造福,为穷人除害的品质,教学生做一个善良的人。 教学重点: 学习6——11自然段知道马良做了哪些事并知道马良画画的目的。 教学难点: 学习马良爱憎分明,为穷人造福,为穷人除害的品质,教学生做一个善良的人。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音乐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特别热爱画画的孩子叫马良,但他和咱们同学们不一样,他没有一只笔,但热爱画画的热情丝豪没有减弱,而是更加爱画画了,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马良是怎样刻苦学画画的?(他到山上去打柴,用树枝在沙地上画天上的鸟,他到河边去割草,用草根在河滩上画水中的鱼,他见什么就画什么)所以他有一个愿望就是(自己能拥有一只笔)也就是(盼笔),他的愿望实现了吗?本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神笔马良) 1复习生字 2到底马良的愿望实没实现呢?请同学们和老师共同翻开语文书97页。 二、学习课文 1找同学读第6自然段,其它同学边听边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马良得到一支笔,而且是一只神笔,他用这支笔画一头耕牛帮助农民耕地)用两个字来概括(得笔、用笔——第一次画画:画一头耕牛帮助农民耕地)那么马良得到一支笔特别高兴,后还发现是一只神笔,此时他是什么心情?谁来读一读。 2、很快马良得到神笔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每个人的耳朵,变成了从皆之,自然而然也传到了大官那里,那么大官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读第7、8自然段,(大官带兵把马良捉去要他画金元宝)那么马良是不是得到了笔就随便给别人画画,那马良是怎么做的呢?也就是马良画了第二次画(画门和马帮助牢里的穷人逃跑) 3大官没有得到他想要的,大官就此罢手了吗?请同学读第9、10自然段,其它同学边听边想:这段讲了什么内容?(马良用神笔帮助农民画水车,又被官兵抓去了,马良用神笔惩罚了大官)在这两段中,马良又画了哪几次画(为农民画水车帮助他们汲水灌溉,为大官画金子大海和风,使大官沉入海底去了)那么在

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拓展策略之研究

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拓展策略之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发展学生能力的需要 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行囊,还主要应该是获得多方面的能力,包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但是现在学生这个能力普遍比较薄弱,往往只停留在查找有关资料,并给予原生态展示的层面,有的学生对于搜集的资料整段整段朗读,有的甚至朗读语句都不通顺,他们根本不会在收集的基础上经过分辨、筛选、分类、组织、理解。在课程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仅靠教师去搜集课程资源力量毕竟有限,那么如何让学生不盲目,不等待,树立主动搜集的意识,了解开发和搜集资源的途径和方法,让老师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是我们研究的一个主题。 二)深化阅读教学的需要 确实课堂学习资源的拓展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打开了通向大千世界的窗口,让学生能到更广阔的阅读天地中获得信息,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变“学教材”为“用教材”。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并不是每一篇课文都要拓展,并不是教师教学就必须有拓展环节,拓展与否是看能否理解、深化、促进阅读。但是,我们发现,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拓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无度拓展,喧宾夺主。现在的课堂发现拓展的内容相当丰富,花大量时间搜集、再花大量时间让学生汇报,甚至脱离了文本,而学生没有时间朗读、探究甚至理解文本,没有深入学习和思考的课堂,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谈不上课堂生命力的体现。可能有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收集到了很多课外资源,这些资源他不忍心忍痛割爱,所以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就把它全搬到了课堂里。比如一篇二年级学的《山行》这首诗,老师一会儿是展示有关秋天的图片,一会儿介绍诗人杜牧的一些生平,一会儿又拓展到许多有关秋天的诗歌。但是一堂课下来,孩子连《山行》这首诗都不能背下来,更谈不上正确的抄写下来,所以我困惑的是我们的阅读课到底要不要引进这么多的课外资源,文本阅读跟课外资源拓展关系该如何处理。 2、无序拓展,得不偿失。教学的环节设计很巧妙,拓展的内容很丰富,但仔细琢磨,就会发现这些拓展的内容不仅没有考虑文本的文体特点、课堂的教学目标、学生的接受能力等诸多因素,而且也造成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的走马观花和体验的浅尝辄止。不少教师在对文本进行拓展时,心中没有学生,没有充分考虑到他们的个体差异,没有根据他们的年龄、性格、生活阅历、固有知识、阅读经验的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拓展,没有立足于他们情感上喜欢、感兴趣、可接受、乐于主动参与的拓展点来进行拓展,可以说无序的拓展,既消耗了学生宝贵的时间,又销蚀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是一种得不偿失的教学行为。还有些老师为了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所以在课外找了一些内涵比较深刻的一些课外资料。像三年级学《荷花》这篇课文,引进了不少的有关荷花的诗文,其中包括了对学生来说是深奥的《爱莲说》,孩子谈《爱莲说》的体会感受当然也只能是蜻蜓点水。 3、无效拓展,不顾生成。有些课堂因为拓展这一形式的需要就忽略学生的接受理解程度,

三天两夜团队拓展训练方案

三天两夜团队拓展训练方案 导读:现在很多公司需要做一个两道三天的拓展训练,让员 工之间互相了解,关系融洽,也让整个团队的氛围变得温馨,大 家放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此次拓展小编策划了三天两夜现在很多公司需要做一个两道三天的拓展训练,让员工之间 互相了解,关系融洽,也让整个团队的氛围变得温馨,大家放入 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此次拓展小编策划了三天两夜团队拓 展训练方案。具体如下: 时间行程 D1 07:50豪华大巴(中巴)到达指定接送地点 08:00-09:30集合出发,车赴拓展基地 09:30-10:00新兵下连,分班。领取军装 10:00-10:30开营( 1、授旗仪式 2、领导讲话 3、方队划分) 10:30-12:00上午军训科目(1、着装、军姿 2、停止间转法3、齐步走分解动作4、军歌) 12:00-13:30午餐+午休 13:30-17:00下午军训科目(1、跨立、蹲下、敬礼 2、齐步走连贯动作) 17:00-18:00晚餐 18:00-20:00晚间军训科目(军体拳1-3节)

20:00-入住休息 D2 08:00-09:00起床洗漱,早餐 09:30-10:30团队熔炼:破冰分组、团队建设、团队展示10:30-12:00场地体验项目:激情时刻:挑战180S 12:00-13:30午餐(十人1围) 13:30-15:00场地团队挑战项目:驿站传书 15:00-16:30高空团队挑战项目:雷区取水 16:30-18:00场地团队挑战项目:流动云梯 18:00-19:00晚餐(十人1围) 19:00-21:00晚课:合力绳 21:00-入住休息 D3 08:00-09:00起床洗漱,早餐 09:00-12:00场地挑战项目:空中单杠 场地挑战项目:士兵突击 12:00-14:00午餐(十人1围) 14:00-16:00高空挑战项目:神笔马良 16:00-17:30场地团队挑战项目:毕业墙 17:30-18:00总结与分享 18:00-返程 ▲项目内容介绍

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阅读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还是一种心理活动;阅读所达到的效果不仅与基础积淀、思维能力、阅读方法等紧密关联,更与阅读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具体的实践中,很多教师往往只把阅读当作一种纯智力活动,较多在阅读方法、阅读技巧上下功夫,而忽略了阅读心理的研究与指导,效果很不理想。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呢? 一、阐明阅读的意义 书籍是人类智慧与文明的指路明灯。把每个孩子引导到书的世界中去,培养他们对书籍的热爱是非常重要的。美国前第一夫人芭芭拉·布什曾撰文说,“给孩子读书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方式,它是送给孩子的一件终生享用的最佳礼物。“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这是莎士比亚对于读书的认识。我们尤其是要对学生阐明阅读对于现代公民的重大意义:阅读是未来学习、工作的需要,是生命存在的需要。从而激发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对书籍的渴望和喜爱,理所当然地把阅读作为人生的第一件大事,义无反顾地萌生“不用扬鞭自奋蹄”的阅读内驱力。阅读的意义,阅读对教育的重要性,在国际上早已被认识到。1956年,就有“国际阅读协会”(1RA),并出版了“阅读教师”。1965年这个协会还增加了“阅读研究季刊”(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1997年,有了网上的“网上阅读”(“Reading Online”)期刊。 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口号。发达国家已经把儿童教育的重点,转移到阅读能力的培养上。 为提高儿童阅读能力,1995年,美国政府提出“美国阅读挑战”、“卓越阅读方案”、“家庭参与”等措施,并用立法的方式,将培养儿童阅读能力法律化。1997年由国会指定,成立了全美阅读研究小组(NRP),专门研究阅读教学法的效果。2001年,政府提出中小学教育法案,“不让一个孩子落后”。“阅读优先政策”(“Reading First”)成为法案中心内容,并获得两党一致支持。 英国的学校教育,主张向家庭延伸。小学生没有家庭作业,但每天回家后都要读课外书,教学向课外延伸。有的学校要求家长每天必须督促子女阅读一小时。1996年,在美国的影响下,英国开展了“阅读是基础”(RIF,Reading is Fundamental)的全民运动,核心是“为了孩子成为终生的读者”。一九九八年九月,英国开始了为期一年的“阅读年”。政府额外拨出一笔购书经费并训练小学教师如何教儿童阅读和写作外增加小学阅读课程。1998年9月开始,小学每天都有一小时的“读写小时”(1iteracyhour),用来提高小学生的读写能力。 英国儿童文学家、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艾登·钱伯斯(Alden Chambers)认为,阅读(文学阅读)是一种重要的、体验性的活动。阅读能拓展人的体验(exploring)、再创造人的体验(recreating)、寻找体验的意义(seeks for meanings)。因为阅读非常重要,所以,美国中小学教师在提倡阅读时,用"RED"、“DEAR"、“US.SR”、“SQUIRT"等缩写词,把阅读放进教学的日程安排中:“每天阅读”(Red:Reading Every Day)、“放下所有事情去阅读”(DEAR:Drop Everything and Read)、“不受干扰的持续默读”(USSR:Uninterrupted Sustained Silent Reading)、“持续安静、不受干扰的独立的阅读时间”(SQUIRT:Sustained Qniet Uninterrupted lndependent Reading Time)阅读是教育的基础,从美国和英国的情况,可以看出他们对阅读的特别重视。 二、了解阅读的目的 充分了解学生的阅读目的,才能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学生的阅读目的,大致可以分为五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拓展的三把抓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拓展的三把抓手 发表时间:2016-10-12T17:19:15.04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9月第253期作者:安霞[导读]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人际交往有效沟通的基本要求,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是为了发展将来书面语言运用能力,所以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安霞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中坝镇头沟小学733000 摘要: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人际交往有效沟通的基本要求,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是为了发展将来书面语言运用能力,所以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关键词:语言表达口语表达训练方法效果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小学语文课堂开展拓展阅读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阅读并获取知识,帮助其丰富语言积累,陶冶道德情操,发展心智、完善人格,提升写作水平,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标中也给我们提出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建议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一些理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内容再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了,语文学习再也不能仅仅等同于语文学科学习了。为了进一步深化拓展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我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一系列新的尝试,论述如下: 一、了解学生需求,激发学生拓展阅读的兴趣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命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因此,选择读书的内容也是不一致的。为此,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阅读内容的确定。 在第十一册教材中,很多学生就选择了比较感兴趣的第三单元的“人”这一主题进行阅读。那我们在教学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在课堂上就从“导”字下功夫,使他们懂得学习方法,再把课上学到的学习方法运用到课外的阅读实践中去。广泛地阅读课文以外的文章和书籍,使他们“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如学习《穷人》,在学生预习的时候就应提出相关的要求,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人物描写的方法,并细细地体会这些人物描写对表现人物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分析这些词句,投影出示: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用了这么多省略号是因为桑娜心理活动的断断续续,从中可以体会到桑娜内心的矛盾,那是因为毕竟是在家庭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来的。这样一来,就意味着渔夫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所以她不得不担心渔夫会骂她、会打她。通过矛盾心理的描写,也可以看出桑娜内心的善良,宁可自己挨打、挨骂也义无返顾。在课内指导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课外文章或书籍,如《绿山墙的安妮》、《根鸟》、《窗边的小豆豆》、《小海蒂》,让他们把课内学过的方法用到课外相关阅读上,比如《绿山墙的安妮》一文中,安妮那种思想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就特别细腻,一下就把学生给吸引住了。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感兴趣,他们才能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所以,语文教师应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欣赏水平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其参与拓展阅读的积极性,从而实现高效的语文拓展阅读课堂。 二、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拓展阅读氛围 教师应善于阅读教学情境的创设,引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促使其产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激发其进行拓展阅读的热情。而在一定的阅读情境之中,学生也会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内涵。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是课文《伯牙绝弦》的最后一句话。 当课文讲到最后,孩子们无不为俞伯牙、钟子期之间互为知音的真挚情感而感动,孩子们在我创设的情境——子期墓前,替伯牙说着心里话:伯牙曰:“子期死,我心亦死。鼓琴已无谓。世上无知音,谁人懂我心?君既离,为何鼓?” “子期死,伯牙鼓琴,又有何用?伯牙所念,又有何人得知?知音难觅,得而复失,心中乃无望,鼓亦死,乐为谁?乐为谁?何人听我琴?高山流水,谁人知我心。终身不复鼓又有何妨?悲!”…… 这样的教学方式很自然地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其产生情感共鸣。 三、填补文本空白,开发拓展阅读空间 语文课文中的“空白”,就像中国画中的“留白”召唤着我们去想象未定的空间。从语言空白处入手,激发想象,利用文本情景进行阅读拓展训练,可以实现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完美结合。课堂上,一个孩子轻轻读着《老人与海鸥》中的这段话: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教室里静极了,弥漫着淡淡的伤感,所有的孩子再一起读,我听到的仍然是伤感,我不禁问自己:“难道老人遗像中那默默地注视仅仅是因为伤感吗?”我特别想说点什么:“老人静静地看着他这些可爱的儿女们。那是独脚,老沙也来了。”突然有几个孩子举起了手,“独脚,你的脚伤还没有痊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老沙你年龄最大,一定要带好自己的弟弟妹妹,公主还小,你要替我照顾好她……”我的心被孩子们的话揪得紧紧地。是啊!亲人间的生离死别,除了伤感,更多的是牵挂、是不舍、是放不下。当孩子们再读这段文字时,我已听到了老人那默默注视的深意。“默默注视”只是一个简单的词,可是我们可以通过补白去扩充、去挖掘,让这个词所体现的内容更加丰富,由此而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

实施有效阅读教学

实施有效阅读教学 发表时间:2018-12-19T17:18:46.127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12期作者:占光华[导读] “有效教学”,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取得较大的学习效果。崔峦说过:要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一是准确深入的理解文本,解读文本;二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三是灵活机动实施教学过程。 江西省乐安县第五小学占光华 “有效教学”,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取得较大的学习效果。崔峦说过:要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一是准确深入的理解文本,解读文本;二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三是灵活机动实施教学过程。 一、深刻把握文本内涵 教师要用心触摸文本。细读文本的时候,不要把一个字轻易地放过去——作者为什么用这个字、这个词、这种句式而不用别的?要去细细地体会它的神韵所在。作者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情感的,因此,我们要通过语言文字来触摸作者的心境、心绪、心态。要大胆解读文本。朱自清的《匆匆》,那个时代的处境,朱自清的朦胧笔触,现在的学生如何读懂,我们又该如何引导?1.找准一个切入点。课文开篇便有一段景色描写,因此,将“触景生情”作为一个突破口,循着朱自清的设问句层层推进,会给人一咏三叹的感受,且发人深思;2.创设一个情境点。朱自清在房内踱步,那愁绪不正是彷徨心境的表露无遗吗?三种样子均因“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个问题而起。这一意境与课本插图不谋而合。于是,三次复现课本插图,抓住样子,三次叩问,回旋复沓,这样的情境正是文路、教路的和谐统一;3.明晰一个训练点。咀嚼《匆匆》,不得不叹服用词之准确,语言之精妙,排比、拟人、比喻、设问、叠词等修辞手法比比皆是,如何让学生品语言、学语言、用语言应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于是,有了这样的教学设计:第二自然段的比喻句,抓住关键词(溜)、句(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没有影子)品味其妙处,用想象来丰富,用朗读来体验;第三自然段的排比句,揣摩其特点,练写排比句;第四自然段的六个问句,链接背景资料采用情境引读体会出问的用处及妙处,达到深文浅教的效果。这些策略的实施让学路与文路、教路整合一线,相得益彰。 二、创造进行教学设计 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首先要围绕目标,容量适度。如果我们仔细解读教学文本,会发现它的教育因素十分丰富,但必须有所取舍。取舍的标准,宏观的来说是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对照年段目标,我们知道该教什么,不该教什么;具体的来说是我们设定的整篇课文的目标和课时目标。根据目标决定取舍,有的内容尽管好,但与教学目标不符,要下决心舍去。追求一节课的“完整效果”,结果不是拖堂,就是浮光掠; 其次要做的点面结合,以少胜多。 课堂上较多见的是浅表层面的推进,较少见到抓住一点深入开掘。一节课选的点不宜过多,贵在以少胜多。选什么“点”大有讲究。要选择兼具人文内涵和语言因素两方面都有教育价值的语料,至少也是在某一方面有价值的语料。这种语料一般是语段,至少也应是句子,避免孤立地抓几个词语。选取的“点”不一样,教学效果差别就很大。“点”应当置于整体之中、联系整篇课文的来细读,避免脱离整个文本来研读。 最后要注意立足文本,恰当拓展。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学生的实际,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但是,过多地引进大量课外材料,甚至有的离文本很远,只会削弱和冲淡文本的教学,最后落得两败俱伤。例如:《江雪》要感受作者借诗中的人物表现自己清高孤傲的品格,需要介绍柳宗元的经历。那么,《泊船瓜洲》需不需要介绍王安石二次为相的背景?让小学生读这首故事,感受他的思乡之情以及锤炼字句的写作态度已经足够,不必涉及王安石变法的历史。 三、注重阅读教学过程 亲历阅读,自主感悟。阅读是一种个体活动,既不能用老师的阅读代替学生的阅读,简单地把结论告诉学生;也不能以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以为某个学生的发言就代表全班学生的理解水平。阅读必须让每一个学生亲历过程。阅读不能只是了解事实或知道故事情节,还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体验特定情境中任务的情感,感受作家创造的形象,领悟作品的人文内涵,并通过讨论,交流自己和文本对话的感受、收获。 亲历阅读过程就不能追求课堂的表面热闹。课堂上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认真地做作业。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不要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而牵着学生匆匆忙忙往前赶。阅读教学过程多用归纳法还是多用演绎法?现在不少课先让学生得出一个概念,然后再到文章中寻找表现,这就把原本完整的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把生动的文学形象变成了抽象的概念,阅读过程变成了乏味的“理性分析”,学生根本感受不到阅读的乐趣。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把提升学生的理性认识作为一篇课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其实,在文学作品的形象大于思想,阅读文学作品,感受形象比形成概念更加重要,至少也要在充分感受形象的基础上形成概念。过早地抽象概念不是阅读文学作品的正确方法。 以学定教,顺势而导。好的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学生,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程,而不是一味死守既定的教案。我们要尊重学生的需求,正视他们的困惑,重视他们的发现,鼓励他们的创造,灵活应变。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因文而异”是指课文不同,采用的方法就应当有变化,不是“千篇一律”。 “因人而异”是指班级不同,学生个体有差异,我们的教法有变化。“因人而异”还指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一个比较成熟的教师要明白自己教学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而不是“千人一面”。 阅读教学无疑应当以读为主,注重讨论与对话。在阅读课的课堂上,我们希望学生经历初读、复读、熟读、美读的过程,在读中体察和感悟,希望有朗读、默读、分角色读、速读等多种阅读方式,用诵读来传递自己对文本的感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阅读要和思考结合,这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阅读能力的需要。

人教版七年级《神笔马良》作者简介

《神笔马良》作者简介 洪汛涛(1928——) 曾用笔名田野、田多野、了的、吕榆等。浙江浦江县人。当代著名儿童文学家、理论家。自幼喜欢绘画、篆刻、书法,尤其热爱文学,喜欢搜集民间文学。抗日战争前后,在乡村师范、中学做过教员,也为一些报刊撰稿。上海解放初,在军管会文艺处做戏曲编审工作。后调入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少年文艺》、《儿童文学研究》等刊物。此后专门为儿童写作。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会员,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40年代中期开始写作,出版有《天灯在看你》、《尸骸的路》等集子多种。作品结集出版的共有七十多种。其中主要的是童话,有《神笔马良》、《十兄弟》、《夜明珠》、《不灭的灯》、《小花兔找食物》、《鱼宝贝》、《望夫石》、《半半的半个童话》、《快乐的小鸟》等。粉碎“四人帮”后,他写出了《一张考卷》、《花圈雨》、《向左左左转先生》、《白头翁办报》、《神笔马良》、《慢慢来》、《夹竹桃》、《棕猪比比》、《小鼯鼠第一次学本事》、《小芝麻奇历记》《“亡羊补牢”的故事》、《乌牛英雄》、《苍蝇的诀窍》、《狼毫笔的来历》、《破缸记》、《天鸟的孩子们》、《鸟语花香》等四十余篇童话新作,已收入《洪汛涛童话新作选》一集中。这些作品内容丰富多采,故事生动有趣,受到小读者的喜爱。

他的作品,不少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各地出版。童话《神笔马良》于1980年获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一等奖,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发行。他以此为题材写的电影《神笔》,曾获我国1949年至1955年影片编剧一等金质奖;在国外上演,也爱到好评,曾多次在国际电影节和影片展览中获一等奖和特别奖。他写的一些童话理论,收在他的《儿童·文学·作家》一书中。目前他在从事童话理论的研究、著述工作,主编了《中国童话界·新时期童话选》和《中国童话界·低幼童话选》,出版了童话理论专著《童话学》,并获全国儿童文学理论评奖优秀专著奖。

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如何进行有效阅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通过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上阅读课文时,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二年级时,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读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

浅论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途径

浅论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途径 发表时间:2018-12-26T15:30:38.51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9年1期作者:黎文洁 [导读] 如何开展有效的拓展阅读,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其视野,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不断地思考与探索。 黎文洁(龙台镇中心小学四川资阳 641300) 摘要:语文是一门积累的课程,不能急功近利。因此,要从小学时期就开始重视语文学科的教育和培养,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和成长有着十分巨大的积极作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很大的促进意义。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拓展阅读逐渐成为语文教学的一股潮流。如何开展有效的拓展阅读,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其视野,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不断地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28(2019)01-0054-01 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感知文章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小学语文课堂开展拓展阅读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阅读并获取知识,帮助其丰富语言积累,陶冶道德情操,发展心智、完善人格,提升其写作水平,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二、激发学生拓展阅读的兴趣与热情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感兴趣,他们才能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所以,语文教师应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欣赏水平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致力于学生阅读兴趣与热情的激发,调动其参与拓展阅读的积极性,从而实现高效的语文拓展阅读课堂。 例如:小学生一般都很喜欢听故事,那么教师就可以讲故事的形式给学生介绍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读物,如《少儿科普知识》《童话寓言故事》等,激发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也可在班级设置图书角,让学生将自己认为较好的书籍带入图书角,与其他同学进行传阅与交流,增强其互助、交流的机会,激发其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也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走入生活。如一些相关植物方面的阅读材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走入校园,近距离地观察植物,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际观察中领悟阅读材料的内容,并在自由讨论中获取新知识。 三、善于阅读情境的创设,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教师应善于阅读教学情境的创设,引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促使其产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激发其进行拓展阅读的热情。而在一定的阅读情境之中,学生也会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内涵。 例如:在《二泉映月》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在播放《二泉映月》这个经典乐曲的过程中,用生动的语言和绘声绘色的描述,讲述一下瞎子阿炳及其创作《二泉映月》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此曲的由来,体会瞎子阿炳用自己的琴声向世人诉说的内心情感。此时,学生也会置身在阿炳的故事之中,产生一定的情感基调。 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很自然地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其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提高其阅读积极性,在强烈的情感氛围中体会阅读的精彩。 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如《草原》一课教学中,教师课前可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五、合理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拓展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应注重拓展阅读的多样性,重视多样化阅读类型的加入,让学生的阅读信息达到全面性发展的目的。而伴随着信息化社会进程的脚步加快,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信息量大、类型广泛、较强的检索功能且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是网络信息技术的优点。网络信息能够为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提供更为广泛的空间,增强其便利性。因此,小学生的拓展阅读也可以向网络化方向不断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对学生的网络型拓展阅读加以指导,让学生能够正确的使用网络,突破课堂学习的局限性,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增强其拓展阅读的趣味性,培养其对内容的归纳与总结能力,不断提升其思维概括能力。 总而言之,在素质化教育理念日益盛行的今天,开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更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不断提升的关键。良好的拓展性阅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其思维空间的发散与拓展,有利于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思考与探索,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实现阅读拓展教学的高效性,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吕明,蔡文丽.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途径[J].考试周刊,2011(81):50. [2]石存新.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途径[J].快乐阅读,2015(12). [3]贾晓丽.谈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途径[J].俪人:教师,2016(5):136. [4]刘同金,王玉霞.刍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有效途径[J].读写算:教师版,2015(46):175.

浅谈如何有效进行阅读教学

浅谈如何有效进行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素养 人的一生离不开阅读,只有阅读的人生才是最精彩的。所以阅读是人类终身学习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学生阅读素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因素。英国的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进入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不在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而是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这个艺术领域,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在阅读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达到让学生具有自学的能力。这就是所谓“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简单的说,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尝试: 一、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教给学生一些读书的方法,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知道,课改新理念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教师的指导得法,学生的运用得当,能让学生切实的打好阅读基本功,培养自主意识,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教师指导学生读书,必须有目的、有要求、有层次。例如:第一个层次是初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扫除读音障碍,边读边想,圈画生字,标记疑问处,阅读的目的要求明确了,学生便在读的过程中仔细认字,积极思考。第二层次的读是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先由学生提出问题或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采用多种读书方式,如诵读、轻声读、默读、赛读等进行充分的读书,自主的思考。讨论问题时,在关键地方教师要注意点拨引导,让学生把教师想讲的话说出来,从而培养学生“自渎、自悟、自明”的能力,也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第三个层次的读是要求学生寄情于读,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策略进行阅读,如《紫藤萝瀑布》等,可用“一边阅读一边想象”的方法,《鸿门宴》等可用“读时按自己的想象加动作”的方法,学生都喜欢这样的阅读,读得有滋有味,配以动作表演时,也有板有眼。因此,学生在愉悦的阅读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从而快快乐乐的学语文。第四层次的读,是指导个性化的阅读。这个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读读、说说、评评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学生的身心放松了,思维激活了,阅读自主了,个性也就发展了. 二、引导学生从优秀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积淀。 读文学作品,不仅是为了弄懂词句的含义和文法的规律,更要紧的是培养起人类几千年代代相传的美好心灵的呼唤,靠感情对感情的激发,靠智慧对智慧的启迪,然而这决不是靠课文分析所能替代的。因此,新大纲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做了定时定量的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要求。我们从课文涉及的作品出发,结合当代文坛优秀文学作品评选情况,从以下几方面向学生推荐书目:一是把语文课本涉及到的作品尤其是基本篇目涉及的作品作为重点推荐对象,让学生读与课文有关的作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是结合时代特点,从当代文坛评选出的优秀作品中推荐,这样可以接近生活。如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每年一度的高考优秀作品。把这两方面选出来的作品编成书目印发给学生,学生读起书来就不会盲目被动了。第三,我们还向学生推荐借阅一些报刊杂志,容量适中,内容丰富,又与教材保持同步,我们常常安排学生在阅览课上或业余时间选读,让他们通过阅读、思考、观察,品味文章里的人情世故、真善美丑,教人去恶从善、辨伪识真。从而一个人的品质、素质、内涵都得到提升。 三、将课内研读与课外延伸相结合,创设情境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所以我们特别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注重将课外的学习资源、学生的生活体验等纳入课堂。这不仅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等语文实践能力,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在进行拓展时我们特别注意:课外拓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比较阅读、仿写学用、鉴赏评析、课后随感等等,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与课文本身找好一个切合

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讲课稿

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 教学

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我们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章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 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开端 教学中,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阅读教学成功实施的关键。阅读教学是文本、生活与人的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小学语文教师对文本深隧而独到的诠释正是引领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的阶梯。文本解读应着眼于阅读教学目标,着眼于教师的教学设计,着眼于原文,更要着眼于学生。只有这样文本内容在教师心中才是立体的、鲜活的。 文本解读首先要求教师具备基本的文学常识和文学素养。其直接关系到教师对文章的理解是否深刻,教材处理否恰当,对文章的关键点是否敏感能否产生顿悟与灵感;直接影响到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好坏及教学效果的好坏。所以,教师应该成为一终身学习的典范,坚持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己,并且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储备,具有了丰富而常新的知识,教师的文本解读才会有新内容新思想。另外,除了具有较为丰厚的语言文字知识底蕴还需要有扎实的文字基础知识和广泛的阅读经验。小学语文课文看起来简单易懂,实则意味颇深。有些教师立足点较低,没有整体感,不能做到高屋建瓴、游刃有余,也就无法将课文深入浅出的理解到位,结果把课文肢解的支离破碎,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要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紧扣教学目标分析文章写法。例如,描写景物的文章,既要体会景物的美好,还要品味如何借景抒情;记事的文章,要思考作者是如何记事传情的;写人的文章,要构建人物的形象,体会人物的情感。 此外,教师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感悟并非是原文内容的复制,而是揉进了自己的理解,加进了自己的想象,融入了自已感情的艺术形象的“再创造”。通过教师充满情感的解读,授课时,一方面可以实现情激情,达到以情动情的效果,因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另一方面,有助于再现课文的“形象”或“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受到形象化的感染和教育。 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应熟稔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点,精彩语言。精彩语言是指课文中某些表达准确、生动而又含蕴丰富的语言。对精彩语言的解读,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一个词,还可以是一个句子或某个片段。通过评析,不但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感情的体会,同时是抓住文章概貌的突破口,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水平。教师在文本解读时要深挖这些词、句。 第二点,写作规律。写作规律是指同类型文章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上所具有的共性特点。既然是规律,就有一定的规范的表现形式。学习和掌握这些规范的表现形式,对于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都是非常有益的。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还应抓住教材的写作规律,在这方面有所积累。 第三点,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指文章中要表达的贯穿全文的核心,是提纲挈领的道理,是作者在文章中努力通过各种细节来阐明的中心议题。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能够体会文中作者要讲述的道理,同时加上自己的理解在读一读。学生对课文中心的理解可以是多元的,但不能是偏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拓展的智慧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拓展的智慧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 1、我校是一所拥有2200多名学生的学校,生源广,差距大,这些学生纯朴、勤俭、有较强的上进心,但学习基础薄弱,知识面窄,家庭语言环境差、阅读能 力差,写作水平低,文化信息来源极其有限;城镇学生,几乎是独生子女,整天 过着“两点一线”生活,单调的生活已经极大地限制了孩子的生活空间。大部分 学生写起作文就头痛、没兴趣、没信心,教师指导作文、批改作文煞费苦心,也 无济于事,有的家长干脆让孩子背现成作文,更没有系统的阅读计划,长期陷于“少、慢、差、费”现象。 2、《语文课标》关于学生写作总目标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 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我们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开始,因为“兴趣是一条快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 的主要途径之一”(夸美纽斯语)。“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 生兴趣”(托尔斯泰语)。小学第一、二、三学段主要“写话”和“习作”,在习作初始阶段,不必过分强调种种规矩,应让孩子放胆去写,像初学走路的婴幼儿,首先让他有迈开步子自己走路不要别人扶的勇气,所以我们作文教学重点放在培 养习作兴趣和自信上,让孩子愿意习作、热爱习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为了给孩子提供广阔的习作空间,减少习作的束缚,减缓习作难度,从注重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与习作能力的同步发展入手,我开始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假设 1、如果能研究出一种从内容上更具开放性、可借鉴性;方法上更具灵活性 和多样性;思维上更具自主性、创新性的读写训练方式。 2、而这种读写训练方式既缘于“读”,又不拘泥于“读”,打破阅读教学只读不写的定式,实施课文为基点的幅射性,拓展教学视野,展示个体独特性,通 过阅读教学有效拓展习作训练,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升华情感,历练思维,学会阅读,乐于表达。 三、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拓展训练,从“读”到“写”,学生在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对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