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几种主要的宠物传播疾病及研究进展

几种主要的宠物传播疾病及研究进展

几种主要的宠物传播疾病及研究进展
几种主要的宠物传播疾病及研究进展

几种主要的宠物传播疾病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人畜共患病有200多种,我国已发现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150多种,其中包括鼠疫、狂犬病、弓形体病、出血热、血吸虫病、布氏菌病、蛔虫病、钩体病、脚癣、鹦鹉热、猫抓病等一些危害严重的疾病。人畜共患病可通过人畜接触、空气、水源、动物食物或粪便而传染人类,也可通过蜱等节肢动物在人畜之间传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高龄化,饲养宠物之风日盛,犬、猫、鸟与人共居一堂,同睡一室。这些宠物确实给主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或生活上的帮助。但是,这些动物携带有各种微生物、寄生虫,如与其密切接触极易染上人畜共患病。由宠物传播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⑴猫抓病:“猫抓病”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这种病多见于那些喜欢玩猫的儿童和青少年,通过接触病猫的唾液或排泄物而感染,其病原微生物为巴尔通体,是立克次体的一种。人一旦被感染,就会引起全身性紫癜,并可引起典型的反复性的亚急性淋巴结炎。患者出现乏力、关节痛、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急性脑部疾病、眼球运动障碍等后遗症【1】。

⑵狂犬病: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病死率高达100%。我国狂犬病的发病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在20世纪80年代,狂犬病在我国流行最为严重,由于在狂犬病预防控制方面所做的种种努力,至90年代中期得到有效控制。然而,疫情近年来快速回升。其中引起狂犬病发病率升高的一个因素就是犬作为宠物进入更多的家庭,而引起的宠物犬饲养量的增加。

⑶人癣病:人癣病的病原是皮肤癣菌。皮肤癣菌分为亲人性、亲动物性和亲土性,所有菌种均能引起人类感染。“癞痢头”是头癣的一种,是发生于头皮及头发的浅部真菌病。近年来,由于城市人养猫、狗等宠物之风日盛,使得曾在都市近乎绝迹的头癣病又死灰复燃,发病率也上升至1/5000。其中80%的致病菌是导致人畜共患的犬小孢子菌,引起头癣的致病真菌常长期寄生在宠物的体表,当人和患病的动物(如猫、狗等)密切接触后就会直接传染上【2】。

⑷弓形虫病:弓形虫病是目前世界上流行最为广泛的人畜共患病之一。人类一般为隐性感染, 发病时可侵犯多种脏器与组织,发病者临床表现复杂,常因所侵犯的脏器

不同而异。可有发热、皮疹、肌肉和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脑膜脑炎、眼损害、肺炎、肝炎等。虫体与妊娠关系密切,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而造成胎儿畸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脉络膜视网膜炎等,常引起早产、死产甚至死胎。对于一些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艾滋病患者或器官移植者,约有20%-80%合并弓形虫感染,可导致局部炎症, 如慢性脑炎、视网膜脉络膜炎等, 如不及时治疗可致患者死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近年来的宠物热,加速了本病的传播。文献证明【3-5】家养宠物猫、狗与弓形虫的感染有很密切的关系,养猫狗人群血清弓形虫抗体的检测阳性率达16.54%-31.41%。养猫比养狗的感染机会更大,因猫科动物是唯一的终末宿主,卵囊随猫粪排出体外,人类因误食了被弓形虫污染的食物而感染,狗则通过机械携带卵囊污染环境。

⑸鹦鹉热:鹦鹉衣原体是一种能从供玩赏驯养的鸟类(如金丝鸟、相思鸟、红雀、百灵鸟)传染给人的微生物。笼养非鹦鹉鸟类中鹦鹉衣原体感染多数发生在鸽子、斑鸠以及八哥鸟类中。鹦鹉衣原体主要随鹦鹉的鼻腔分泌物及粪便排出体外,可经人破损的

皮肤、口腔、鼻腔等途径进入人体。人类感染后发生鹦鹉病(也叫鹦鹉热、鸟疫或饲鸟病)或肺炎,患者出现发烧、剧烈头痛、咳嗽和带血痰、食欲减退、呕吐、关节痛等症状,严重者呼吸困难、昏迷。鹦鹉衣原体现已从约100种鸟类中分离出来,但通常多数是在鹦鹉鸟类中鉴定出来的,特别是灰葵花鸟和长尾鹦鹉[6]。

⑹莱姆病:莱姆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由伯氏疏螺旋体所引起,以硬蜱为主要传播媒介,临床表现为慢性游走性红斑、关节炎、心脏损害和神经系统受累等多系统损害的综合病症。

另外,宠物还可以传播寄生虫病、钩端螺旋体病、布氏杆菌病等疾病。

研究现状简述如下:

猫抓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带菌的猫,尤其是1 岁以内的幼猫。病原体存在于猫的口咽部,猫受感染后,可形成菌血症,并通过猫身上的跳蚤在猫群中传播[9]。据报道宠物猫的感染率高达40%[10]。人类感染猫抓病的途径仍然不清,有人认为可能是被猫抓伤或咬伤后病原菌直接传播引起,也有人认为更可能是病原体随着猫蚤的粪便侵入人体所致[11]。据调查,90%以上的患者有与猫密切接触史,57%~83%的患者有被猫抓伤史[12]。少数病例无猫接触史,可通过皮肤损伤或刺伤而感染。狗在猫抓病传播中的作用尚待查明,Kusaba 等[13]曾报道2例疑似狗引起的猫抓病病例。

狂犬疫苗的应用和犬的管理,使我国狂犬病控制在低水平流行起了很好的作用。但因近些年养犬数增加,人们没及时、全程使用狂犬病疫苗和抗血清,疫苗的质量和冷链运输环节不完善以及人间狂犬病控制和犬管理脱节等原因使得我国人间狂犬病的流行

又有所回升【13-16】。

全球约有5-10 亿人受弓形虫感染。其感染的多寡,与该地区居民弓形虫感染的危险程度有关。如在欧美人群弓形虫感染率高的国家,孕妇感染率也高,在60年代与70年代初,法国巴黎孕妇感染者约占调查孕妇的84%,法国还将该病的血清学检查列入法定的婚前

必查项目,美国25%-38%,苏联24.5% ,英国伦敦22.0%。各国婴儿发病率也不相同,如澳大利亚6‰-7‰、法国5‰、联邦德国2‰、墨西哥1.83‰、美国0.23‰、瑞典0.2‰。国外报道,牛感染率10%~53 % ,猪28%~71%,人群感染率0.6%~94%之间[17]。

1964年谢天华报道了我国第一例弓形虫病,我国人群感染率为0.33%-38.6%[18]。北京和天津某些地区血清阳性率分别为3.9%和23%-38%,这说明人体弓形虫感染在我国并非

少见。Tschirhart等报道144 例AIDS中有14 例并发弓形虫病,占9.7%。WHO 和美国CDC 均将其列入AIDS诊断的指征性疾病。此外,家畜弓形虫的传播与流行常常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很大损失,如: 羊在妊娠期感染了弓形虫后,常常会引起流产、死产等;猪感染了弓形虫后,常会发热、食欲不振、消瘦等,若防治不当,还会导致养猪场弓形虫病的暴发性流行。宠物(猫狗等) 也极易感染弓形虫,这不仅会给宠物本身带来危害,更重要的是它们将成为人类感染弓形虫的重要传染源[19 ,20]。儿童先天性感染弓形虫后, 损害儿童的认识功能[21]。智力低下与弓形虫感染的关系Alfordc (1974)引用许多资料, 说明弓形虫感染可以直接影响儿童智力。

从1988年到1998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鹦鹉病病例报告共813例,这低估了

实际病例数,因为鹦鹉病诊断困难,而且常常不报告。80 年代有70%已知感染源的鹦鹉病病例是接触供玩赏驯养鸟类而引起的。感染危险最大的人群(43%) 是鸟培育行家和玩赏鸟类的物主(所有者)。玩赏商店的雇员占病例的10 %,其他危险人群包括鸽子培育行家和职业接触(例如家禽屠宰和加工厂的雇员、兽医、兽医技术员、实验室工人、禽检疫站人员、农民、野生动物驯服者和动物园工人[6]。

参考文献

1 丁巍.当心被宠物感染病.农村新技术,1999,4:63-64.

2 邵焕玲. 接触宠物(狗猫)引起体癣33例临床治疗体会.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2):20.

3 傅斌,赵玉强,杨宝金,等.山东省弓形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

志,1995,8(3):2051.

4 陈昌源.家养宠物与人群弓形虫感染情况的研究.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1,17 (1):76-77.

5 傅斌,刘新,尹克霞,等.家养宠物者感染弓形虫的归因调查研究.中国热带医

学,2004,4(2)189-190.

6 MMWR,2000,49(RR - 8):1-11.

7 刘述先.加强人兽共患病研究势在必行.中国寄生虫病学与寄生虫学杂志,2003,21(4):256.

8 Chomel BB,Kasten RW,Floyd-Hawkins K, et al. Experimental transmission of Bartonella henselae by the cat flea.J Clin Microbiol,1996,34 :1952-1956.

9 Koehler J E,Glaser CA, Tappero W. Rochalimaea henselae infection. A new zoonosis with the domestic cat as reservoir JAMA, 1994,271:531-535.

10 Tompkins LS.Of cats,humans,and Bartonella. N Engl J Med,1997,337:1916-1917.

11Zangwill KM ,Hamilton DH,Perkins BA,et al. Cat-scratch disease in Connecticat. Epidemiology, risk factor , and evaluation of a new diagnostic test. N Engl J

Med ,1993 ,329:8-13.

12 Kusaba N, Yoshida H,Shimokawa Y,et al. Two cases of suspected Bartonella henselae infection from a dog. Kansensbogaku Zasshi,1999,73:930-934.

13 杜福,文建华,梁凤屏,等. 广东省犬带狂犬病毒调查.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2,8:40.

14 靳凤鸣,姚邵荣,靳程.15例狂犬病临床及流行病学分析.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0,16:119.

15 张宏,施素洁.苏州市1984-1996年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江苏预防医学,1999,10:20-21.

16 唐青,杨为松,赵秀芹,等.我国四株狂犬病毒GP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和位点比较.中国病毒

学,2000,15∶22-33.

17 胡昌仁.人体寄生虫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2:81

18 陈敏章.中华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22.

19 Maruyama S ,Hiragan E. Seroprevalence of Bartonella henselae and Toxoplasma gondii infections among pet cats in Kanagawa and Saitama Prefectures[J].J Vet Med

Sci,1998,60(9):997.

20 Fan CK,Tsai YJ ,chung WC,et al. Seroe pidemiology of Toxoplasma gondii infection among dogs in Taipei[J].Kao Hsiung Ihsueh Ko Hsueh Tsa Chih,1998,14(6):387.

21 陈一心,林节,陈建芳,等.弓形虫感染对儿童认知功能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学,2003,4(4):901.

精选-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病流行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类常见病、多发病。它可在人群中传播,造成流行。旧社会,由于鼠疫、霍乱、天花、血吸虫病、伤寒等传染病的猖厥流行,我国人民贫病交加,人均寿命只有35岁。解放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一些烈性传染病已在我国绝迹,1989年9月1日,我国又贫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使许多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但当前,我国传染病的发病率仍占年总发病率的第一位,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增强大众的防病意识,达到最终消灭传染病的目标还任重而道远。夏秋季是胃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此,从本期开始我们在《医学常识》栏目中将连续刊出传染防治的一般常识。 传染病在人群人传播,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是构成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和流行的生物学基础,只有这三个环节同时存在,传染病才可能造成传播与流行,而只要切断其中的任一五一节,传染病就不能传播与流行。例如,接种疫苗就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从而不得传染病。 一、传染源 是指受了传染的人或动物 传染源体内一定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不时地排出体外,感染别人。传染源包括了传染病的病人、病原体携带者(体内带有病原体,但没有临床表现的人)和受感染的动物。 (一)病人传染病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其体内的病原体数量多,而且病人的症状有利于病原全向外播散,如病原体可通过病人的咳嗽、喷嚏、呕吐、腹泻等方式排出体外。一般传染病在发病初期的传染性最强,如麻疹、病毒性肝炎等。有些传染病如白喉、伤寒在恢复期还有传染性。 (二)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疾病的表现而携带病原体的人。病原携带者可分为三类:潜伏期携带者、病后携带者、“健康”携带者。由于这些病原携带者都没有临床症状和表现,但可不断排出病原体,所以不容易被人发现,是最重要、最危险的传染源。 (三)受感染的动物人类有许多传染病来自动物(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其中以鼠类最为重要,因为它能传播多种疾病如鼠疫、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以动物作为传染源的疾病,称为“动物性传染病”,如炭疽、布氏菌病、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这些动物性传染病可以由动物传染给人,但人与人之间一般不相互传染(鼠疫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二、传播途径

宠物疾病诊疗课程标准

《宠物疾病诊治》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130819] 适用专业[畜牧兽医] 课程承担单位[护理系] 参考学时[50] 制定人[李秀杰] 制定日期[2014.11.10] 审核人[李俊杰] 审核日期[2014.11.13] 批准人[刘海利] 批准日期[ ]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课。该课程是理论+实践课。本课程是基于经济动物的饲养管理与畜牧企业的管理与产品的营销工作任务而设置的。本课程包括犬猫的生物学特性、临床诊断技术、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等主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能具备畜牧兽医相关职业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相关知识和能力,为从事宠物兽医师、宠物饲养员等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前导任务是畜牧生产中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繁殖与改良等专业基础理论,涉及到的课程有《动物病理学》《动物药理学》《畜禽繁殖与改良》;本课程无后续任务。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了解犬、猫等宠物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熟悉犬、猫等宠物疾病的临床诊断特点与方法,掌握犬、猫等宠物常见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病、外科病与产科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治技术。具备学习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安全意识。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犬、猫等宠物疾病发生发展规律。 2、掌握犬、猫等宠物疾病的发生机理,熟悉犬、猫等宠物疾病的临床诊断特点与方法。 3、掌握犬、猫等宠物常见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病、外科病与产科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治技术。 (二)能力目标 1、能识别常见犬病的临床症状、掌握诊断技术。 2、能识别常见猫病的临床症状、掌握诊断技术。 (三)素质目标

12畜牧兽医专业《宠物疾病诊治》课程标准

《宠物疾病诊治》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160219 ] 课程承担单位[] 制定人[ ] 制定日期[2016.06.30] 审核人[] 审核日期[2016.07.30] 批准人[] 批准日期[2016.08.30] 一、适用对象 普通高考和对口高考升学学生 二、适用专业 畜牧兽医专业 三、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课。该课程是理论+实践课。本课程是基于经济动物的饲养管理与畜牧企业的管理与产品的营销工作任务而设置的。本课程包括犬猫的生物学特性、临床诊断技术、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等主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能具备畜牧兽医相关职业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相关知识和能力,为从事宠物兽医师、宠物饲养员等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前导任务是畜牧生产中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繁殖与改良等专业基础理论,涉及到的课程有《动物病理学》《动物药理学》《畜禽繁殖与改良》;本课程无后续任务。 四、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了解犬、猫等宠物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熟悉犬、猫等宠物疾病的临床诊断特点与方法,掌握犬、猫等宠物常见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病、外科病与产科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治技术。具备学习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安全意识。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犬、猫等宠物疾病发生发展规律。 2、掌握犬、猫等宠物疾病的发生机理,熟悉犬、猫等宠物疾病的临床诊断特点与方法。 3、掌握犬、猫等宠物常见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病、外科病与产科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治技术。 (二)能力目标 1、能识别常见犬病的临床症状、掌握诊断技术。

2、能识别常见猫病的临床症状、掌握诊断技术。 (三)素质目标 1.具备吃苦耐劳的品质; 2.具备责任心强、忠于职守的爱岗敬业精神; 3.具备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注重工作效率; 4.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5.具有创新创业意识,通过自我学习提高知识与技能; 6.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意识。 五、参考学时,参考学分; 六、设计思路 依据对畜牧兽医专业职业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围绕宠物饲养员、宠物防疫员、宠物兽医和宠物美容岗位的实际需求而设置这门课程。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紧紧围绕猫、犬及观赏鸟的生产与疾病诊治工作项目的需要来进行,包含犬猫的生物学特性、临床诊断技术、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单元模块来进行。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七、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幼儿园的常见传染病知识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知识 一.流行性腮腺炎 1.病因:腮腺炎病毒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⑵传播途径:通过唾液、飞沫传播;冬春季为流行高峰。 ⑶易感者:学龄前儿童多发;患病后可获得终生免疫。 3.临床表现 ⑴腮腺肿大、疼痛。可一侧或双侧同时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边缘不清,有微热、触痛,不发红,无化脓。颊粘膜腮腺管口红肿,张口或咀嚼酸性物时疼痛加重。 ⑵中度发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 4. 并发症:脑炎、胰腺炎、睾丸炎、卵巢炎、听神经损害等。 5. 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患儿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失为止,但要至少于发病后10天。回园时须持医院开据痊愈诊断证明,交医务室经大夫同意后方可回班。 ⑵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勤晒被褥。 ⑶对易感者可连服板兰根冲剂3-5天。 ⑷接种流腮疫苗等。 6.治疗 ⑴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半流食,避免酸性食物,保持口腔

清洁。 ⑵对症处理:高热可用退热药,局部可敷以醋调金黄散减轻疼痛。 ⑶中医治疗:清热解毒,消肿散瘀。 ⑷积极治疗合并症。 二、手、足、口病 1.病因:病毒感染。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⑵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染源或通过鼻咽分泌物、粪便、飞沫传播;夏秋季多发。 ⑶易感者:5岁以下儿童易感;对同类型病毒有免疫力,维持时间尚不清楚。 3. 临床表现 ⑴口痛,厌食,低热。 ⑵口腔粘膜可见小疱疹或溃疡,舌、颊粘膜、硬腭等处为多,偶尔波及牙龈、软腭、扁桃体和咽部。 ⑶手、足掌背可见斑丘疹,后转为疱疹, 2-3天后吸收,不留痂。也可见于臂、腿及臀部,躯干少见。 ⑷病程短,症状轻。 4.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患儿二周。 ⑵对患儿的鼻咽分泌物、粪便及污染物随时进行消毒。

宠物疾病诊疗与处方

宠物疾病诊疗与处方 一、犬温热 【临床症状】 犬瘟热的潜伏期随传染来源的不同,长短差异较大。一般为3~6天。犬瘟热的临床症状表现多种多样,与病毒的毒力环境条件、宿主的年龄、品种和免疫状态有关。50%~70%的犬瘟热病毒感染呈现亚临床症状,表现倦怠、厌食、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眼、鼻流出水样分泌物,并常在1~2天内转变为粘稠性、脓性。重症犬瘟热多见于未接种疫苗、年龄在84~112日龄的幼犬,可能与母源抗体消失有关。自然感染早期发热常不被注意,表现结膜炎、干咳,继而转为湿咳、呼吸困难、呕吐、腹泻、里急后重、肠套叠,最终严重脱水和衰弱而导致死亡。 犬瘟热的神经症状通常在全身症状恢复后7~21天出现。,也有一开始发热时就表现出神经症状的,通常可依据全身症状的某些特征预测出现神经症状的可能性。幼犬的化脓性皮炎通常不会发展为神经症状,但鼻端和脚垫的表皮角化可引起不同类型的神经症状。犬瘟热的神经症状是影响预后和感染恢复的做重要因素。由于犬温热病毒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部位不同,临床症状有所差异,大脑受损病犬轻则口唇、眼睑局部抽动,重则流涎空嚼,或转圈冲撞,或口吐白沫,牙关紧闭,倒地抽搐呈癫痫样发作;中脑、小脑、前庭和延髓受损表现步态及站立姿势异常;脊髓受损表现共济失调和反射异常;脑膜受损表现感觉过敏和颈部强直。咀嚼肌群反复出现阵发性抽搐是犬温热的常见症状。 幼犬经胎盘感染可在28~42天产生神经症状。母犬表现为轻微或不显症状的感染。妊娠期间感染病毒可能出现流产、死胎和仔犬成活率下降等症状。 新生幼犬在永久齿长出之前感染犬瘟热病毒可能造成牙釉质的严重损伤,牙齿生长不规则,此乃病毒直接损伤处于生长期的牙齿牙釉质层所致。小于7日龄的幼犬实验感染还可表现心肌病。临床症状包括呼吸困难、抑郁、厌食、虚脱和衰弱。病理变化以心肌变化、坏死和矿化作用为特征,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 犬瘟热的眼睛损伤是由于犬瘟热病毒侵害眼睛神经和视网膜所致。眼神经炎以眼睛突然失明、胀大、瞳孔反射消失为特征。炎性渗出可导致视网膜分离。慢性非活动性基底损伤与视网膜萎缩和瘢痕形成有关。 血液检查可见淋巴细胞减少,白细胞吞噬功能下降,偶尔可在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中检出病毒抗原和包涵体。 本病的病程及预后与动物的品种、年龄、免疫水平及所感染病毒的数量、毒力、继发感染的类型等有关。无并发症的患犬,通常很少死亡。并发肺炎和脑炎的患犬,死亡率高达70%~80%。未发生过本病得地区发生本病时,动物的易感染性极高,死亡率可达90%以上。【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为抗病毒,防继发感染和对症处理。 抗病毒: [处方1] 犬瘟热病毒单克隆抗体,犬:0.5~1毫升/千克,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每日1次,连用3天,严重者可加倍。 [处方2] 病毒唑,犬:5~7毫克/千克,皮下注射/肌内注射,每日1次。 [处方3] 双黄连,犬:60毫克/千克,皮下注射/肌内注射,每日1次。 [处方4] 干扰素,犬:10万~20万单位/次,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隔2日1次。 防止继发感染,抗菌: [处方5] 氨苄西林,犬:20~30毫克/千克,口服,每日2~3次;10~20毫克/千克,筋脉滴注/皮下注射/肌内注射,每日2~3次。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及其预防

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一、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微生物包括朊毒体、病毒、立克次体、细菌、真菌和螺旋体等,人体寄生虫包括原虫和蠕虫,上述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均属于感染性疾病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有传染性,有传染性的疾病才称为传染病,它可在人群中传播并造成流行。 二、传染病的基本条件 传染病的发生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就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包括下列4个方面。 (1)患者急性患者及其症状(咳嗽、吐、泻)而促进病原体的播散;慢性患者可长期污染环境;轻型患者数量多而不易被发现。 (2)隐性感染者在某些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中,隐性感染者是重要传染源。 (3)病原携带者慢性病原携带者不显出症状而长期排出病原体,在某些传染病(如伤寒、细菌性痢疾)中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4)受感染的动物某些动物间的传染病,如狂犬病、鼠疫等,也可传给人类,引起严重疾病。还有一些传染病如血吸虫病,受感染动物是传染源中的一部分。 2.传播途径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染途径。 (1)空气、飞沫、尘埃主要见于以呼吸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麻疹、白喉、SA RS等。 (2)水、食物、苍蝇主要见于以消化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伤寒、痢疾等。 (3)手、用具、玩具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既可传播消化道传染病(如痢疾),也可传播呼吸道传染病(如白喉)。 (4)吸血节肢动物又称虫媒传播,见于以吸血节肢动物(蚊子、跳蚤、白蛉、恙虫等)为中间宿主的传染病如疟疾、斑疹伤寒等。 (5)血液、体液、血制品见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 (6)土壤当病原体的芽孢(如破伤风、炭疽)或幼虫(如钩虫)、虫卵(如蛔虫)污染土壤时,则土壤成为这些传染病的传染途径。 3.易感人群 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该人群的易感性。易感者的比例在人群中达到一定水平时,如果又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则传染病的流行很容易发生。某些病后免疫力很巩固的传染病(如麻疹),经过一次流行之后,要等待几年当易感者比例再次上升至一定水平,才发生另一次流行。这种现象称为

宠物疾病诊治练习题及答案

《宠物疾病诊治》课后练习师及答案单项选择题 1、使用犬瘟热试纸诊断犬瘟热疾病,取()进行检查。 1.眼分泌物、鼻唾液与尿液 2.眼分泌物、鼻唾液与皮屑 3.眼分泌物、皮屑与尿液 4.皮屑、鼻唾液与尿液 2、犬细小病毒可分为()。 1.肠炎型与神经症状型 2.肠炎性与卡她性肺炎型 3.肠炎型与支气管炎性 4.肠炎型与心肌炎型 3、犬传染性肝炎可能并发()。

1. 结膜炎 2. 角膜炎 3. 白内障 4. 麦粒肿 4、驰张热热型得体温日差为()。 1. 1°以内 2. 1°以上 3. 2°以内 4. 2°以上 5、稽留热热型得体温日差为()。 1. 1°以内 2. 1°以上 3. 2°以内

4. 2°以上 6、犬瘟热就是由()引起得。 1. RNA 病毒 2. 单股DNA 病毒 3. 双股DNA 病毒 4. 细菌 7、犬眼角膜混浊发蓝,可能就是患有()。 1. 犬瘟热 2. 犬细小 3. 犬传染性肝炎 4. 犬冠状病毒 8、通过X 光片不能检查()结石。 1. 磷酸盐

2. 草酸盐 3. 尿酸盐 4. 所有 9、常用得低密度造影剂就是()。 1. 空气 2. 硫酸钡 3. 碘化钠 4. 泛影葡胺 10、猫瘟热血象发生得显著变化就是()。 1. 白细胞增多 2. 白细胞减少 3. 红细胞减少 4. 红细胞破裂

11、临床上常用()检查粪便中得虫卵。 1. 饱与糖水法 2.沉淀法 3. 饱与盐水法 4.过滤法 12、犬猫得正常呼吸式为() 1.胸式呼吸 2.腹式呼吸 3.胸腹式呼吸 13、弛张热就是指()。 1.日差在1°以内,持续性高热 2.日差在1°以上,高低温差显著,不易恢复到常温 3.有热期与无热期间歇性出现

传染病防治知识试题

传染病防治知识试题库(共100题) 一、单选题(70题) 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是: ( D ) 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接触传播 D、蚊虫传播 2、甲类传染病有:( A ) A、霍乱、鼠疫 B、麻疹、疟疾 C、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 D、乙脑、血吸虫病 3、传染病流行是指:( C) 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C 、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D、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 4、病原携带者是指:( C ) A、接触病原体的人 B、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人 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D、感染病原体有临床症状也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5、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采取下列措施哪项是错误的:( B ) A、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 B、对疑似病人应统一集中治疗

C、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D、拒绝隔离治疗时,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6、造成人群易感因素降低的是(C ) A、新生人口增加 B易感者的集中 C人工免疫 D新兵入伍 7、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几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A) A 2小时 B 6小时 C 12小时 D 24小时 8、下面哪种病毒不能引起手足口病?( D ) A、小RNA病毒科 B、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 C、埃可病毒 D、痢疾杆菌 9、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于几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C )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10、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下面哪项不是?( D ) A、病人 B、隐性感染者 C、健康携带者 D、牲畜 4、手足口病哪个年龄组发病率高?( A ) A、≤3岁 B、3-5岁 C、5-7岁 D、7-12岁 11、手足口病属于《传染病防治法》中的哪类传染病?( C )

宠物常见疾病的防治

宠物常见疾病的防治 疾病诊疗的一般性原则 防重于治是动物疾病防治的基本原则,对宠物也完全适用,尤其是对于一些饲养历史比较短、人们不常见的宠物(如爬行类、两栖类以及节肢动物类),防病、消毒十分重要,因为对这些动物疾病的研究缺乏,也没有专门的疫苗接种,动物一旦患病就难以治疗,造成极高的死亡率。对于一些珍稀物种来讲,死亡甚至会影响到该物种的存亡,这也是目前饲养珍稀另类宠物需要经过国家野生动物管理部门(目前挂靠在国家和各级林业部门)批准的重要原因。 宠物疾病防治的重要技术措施 一、宠物饲养前的准备 当饲养宠物的类型和对象确定以后,要根据饲养对象的实际进行必要的准备:(1)查阅相关的材料(书籍、网络),了解饲养对象的基本信息(体型大小、生物习性(尤其是另类宠物,食性特点与常见的传统宠物差异较大,本地的饲料资源能否满足饲养的需要是必须事先考虑的问题)、品种和产地的气候特点、适应能力;结合居住地的情况,决定购买宠物的时间、运输的方式。 (2)场地和器具的准备,根据饲养目的、饲养对象的大小、类型(水生还是陆生)准备适宜的场地和笼具。 (3)场地和器具的清洗、消毒,如果属于专用的圈舍,因该在宠物入驻前消毒3次,最后一次可采用熏蒸消毒,然后将圈舍密闭24小时以上。 二、宠物的选购和引进 对于第一次饲养宠物的新手而言,选购宠物非常关键。通常可以请教具有一定经验的朋友或熟人,或者是挑选规模比较大、信誉好的商家,也有直接到养殖场进行挑选的。不论通过什麽渠道购买,饲养者对将要饲养的宠物在心中也要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和要求标准(如品种、毛色、成年后的大小、宠物的神经类型等等)。 选购宠物时,对宠物的外观、健康状况、生长发育等情况要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宠物的外型要符合品种特征,对于狗、猫等哺乳动物一般在断奶后选购,可以减少哺育的压力和损失。选购时,不仅要对拟选购的个体仔细检查,还要对其父母或同窝的其他个体做适当观察和了解。 对于幼龄宠物,头颈、四肢的形态、结构和发育是检查的重点。此外就是生长发育情况、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以及毛色和被毛的类型,动物的运动是否协调、敏捷,步态是否正常。 如果是选购用于繁殖的种畜,建议在动物接近性成熟的年龄进行选购,这时,除了可以对宠物的体形外貌、生长发育、行为习性有更加准确的了解以外,还可以对种畜的生殖系统的发育有一定的了解(如公畜阴囊、睾丸的完整性和发育状况,母畜的乳房数量、排列以及外阴的发育等等。 宠物选购时的检查步骤: 1、看(借助视觉器官对宠物的外型进行观察,形成总体的认识和印象):重点是总体的发育情况(品种特征是否明显、体躯各部是否协调,与同窝个体相比,选择个体有没有比较突出的特点或者优缺点 有条件时,还应该查阅其繁育记录资料,对其血统传承有更深入的了解,必要时将相关资料进行复印。 2、摸(用手对动物躯体的主要部位进行触摸,了解各部位的结构和特征) 头颈、躯干、四肢都要进行适当的触摸,尤其是头颈部,眼、耳、口、鼻的结构、形态,不同器官间的协调性。背腰是否平直,绝对不能有明显的凸起或者凹陷,背腰长短适中,尾部着生的位置符合品种特点。四肢发育良好,步态正常、运动协调。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教学目标:了解常见传染病及其危害、种类、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掌握传染病预防的基本策略和常用技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传染病的种类、传播三环节。 教学难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传染病来了”设置情境,激发兴趣,巧妙导入 1. 多媒体展示“常见传染病的预防”,讲授: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健康和长寿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那么我们该如何健康幸福地生活呢? 2.展示人类历史上出现的部分因传染病致死人数以及部分传染病的案例。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什么是传染病”。通过同学们已经对一些疾病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 4.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点题)这些能够传染的疾病就是传染病。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传染病的危害和种类”以及“怎样预防常见传染病”。 教学内容: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气候仍然寒冷、干燥,特别是在北方,人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当春季来临时,人体内环境很难一下子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机而入、侵袭人体,特别容易引起流感、流脑、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同时随着气温转暖,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也逐渐抬头。若平时不注意锻炼,再加上室内空气不流通,很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

《宠物疾病诊疗技术》教学大纲

《宠物疾病诊疗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90学时 类型:专业课 适用专业: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宠物疾病诊疗技术》是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宠物临床检查方法与治疗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该课程以《宠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宠物生理学》、《病理学》为基础,结合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方案的要求,紧紧围绕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这一基本目标,重在培养学生在宠物临床诊断、实验室检验、影像学诊断和临床治疗等各个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突出实习、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整体提高,旨在为宠物医院、宠物驯养场、宠物养殖场等部门培养宠物疾病诊断与防治、宠物生产与管理方面的、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顺利实现在本领域的就业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现场示教、学生操作相结合进行。以理论讲授为基础,以专业技能培养为重点,通过课堂讲授、实验室操作、现场教学和专业实训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宠物临床诊断技术、实验室检验技术、影像学诊断技术和临床治疗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临床一般和系统检查、血常规检查、尿液检查、粪便检查、皮肤刮取物检查、X线与B超诊断及各种治疗技术的关键技能,会对诊断结果进行准确分析,并得到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基本训练。学完该课程,学生可以进入宠物诊疗机构的诊断室、化验室、放射线检查室和注射室等部门和岗位实习与就业。 三、教学内容的结构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参照国家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国家动物疫病防治员、宠物执业医师的资格标准,调研宠物行业的岗位需要,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知识和技能,将课程知识和技能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机结合,确定课程教学模块和教学单元。

传染病相关知识及预防汇总

传染病相关知识及预防 一、常见的传染病 根据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分为以下几类: 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感染性腹泻等; 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 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 4、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 5、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 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必须隔离治疗; 3、有流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时间、地区、人群等方面有各自的分布特点;

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可抵抗相同的病原体。 三、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经水传播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 2、经食物传播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制作、运输的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4、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人体内存活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时间:2月 14日主讲人:方静宽参加人:全体师生 上午好!今天我来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知识。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等。拿我们镇小来说,去年一年共发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等传染病 30例,今年到 3月底已发生流行性腮腺炎 1例、水痘 6例,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离我们并不远,就在我们的身边, 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 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而且学校是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 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 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首先来了解一下传染病相关的基本知识: 传染病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能在人群中被相互传染并流行的一种病, 能够在人群中流行, 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患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的病人,感染 H7N9禽流感病毒的鸽子等 2.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食物、水等。 3.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例如, 未出过麻疹的一些儿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下面为加深印象吧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为例,来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 悬浮于空气中, 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 病毒进入呼吸道,就有可能引起流行性感冒。可见,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传播途径是飞沫、空气传播,易感人群则可以包括大多数人。那么,怎样预防传染病呢? 传染病流行的时候, 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 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我们预防传染病的各种措施,都是分别针对三个基本环节中的某个环节的。因此, 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 控制传染源 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就像现在很热门的 H7N9禽流感,对患病的人要隔离治疗, 患病的鸽子等禽类要捕杀并做无害化处理、患水痘的学生不能正常来学校上课等,从而做到传染源的控制。 2. 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 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如:不要吃病死禽、勤洗手等。 下面来简单介绍一下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如流感、、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等,通过空气从呼吸道传播的。如痢疾、 伤寒、甲型肝炎等,通过食物经消化道传播。通过昆虫及动物传染。如蚊子传播乙脑;虱子传播斑疹、伤寒;狗能传播狂犬病;苍蝇传播痢疾等。通过日常接触传

传染病试卷及答案

2016年下高职高护《传染病护理》期终试卷A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名词解释:(5*5’=25’) 1、显性感染: 2、隔离: 3、感染后免疫: 4、病毒性肝炎: 5、草莓舌: 二、] 三、填空题:(15*1’=15’) 1、预防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采取的措施是、 、。 2、影响病原体致病能力的因素有病原体的、、和变异性。 3、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通过传播。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和。 4、麻疹是由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唯一的传染源,病程前驱期,在患者口腔两侧颊粘膜近第一磨牙处可见,该斑对麻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5、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所致,是以侵犯为主的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死亡率几乎100%,本病主要通过传播,也可由带病毒的唾液经伤口、抓伤、添伤的粘膜和皮肤侵入感染。 三、单项选择题(20*1’=20’) >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法》规定,目前法定传染病分为:() A. 三类35种 B. 三类39种 C.两类28种 D. 两类35种 2、确定传染病检疫期限的重要依据是:() A. 病程的长短 B.潜伏期的长短 C.病情的严重程度 D.该病的传染性的大小 3、城市发生甲类传染病要求上报时间:( ) 小时小时小时小时 4、HIV主要感染下列哪种细胞:( ) A、B淋巴细胞 B、单核细胞 C、CD4+淋巴细胞 D、神经胶质细胞 5、~ 6、某2岁患儿发热后从耳后、颈部出现皮疹,呈红色,稍隆起于皮面,压之褪色,疹间皮肤正常,该患儿皮疹属于:()

A.斑丘疹 B.出血疹 C.脓疱疹 D.荨麻疹 6、狂犬病毒在体内主要侵犯:() A. 肌肉组织 B.淋巴组织 C.内分泌组织 D.神经系统 7、典型的急性菌痢患者粪便呈:() A.米汤水样便 B.柏油样便 C.粘液脓血便 D.果酱样腥臭便 8、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染源是:() A.病人 B.猪 C.蚊子 D.病毒携带者 … 9、哪型肝炎可转变为慢性肝炎,有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 ) A.甲型和戊型 B.乙型和丙型 C.丙型和戊型 D.甲型和乙型 10、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的肝炎是:( ) A.甲型和戊型 B.乙型和丙型 C.丙型和戊型 D.甲型和乙型 11、水痘皮疹分布特点是:() A.离心分布 B.向心分布 C. 近心分布 D. 远心分布 12、普通型流脑的临床特点是:() A.发热、全身疼痛、乏力、咽部充血 B.突发高热、精神萎靡、大块瘀斑、休克 " C.上呼吸道症状、头痛、呕吐、颈强直 D.高热、头痛、呕吐、皮肤出血点、脑膜刺激征 13、帕氏线”、“草莓舌”、“杨梅舌”、“口周苍白圈”是下列哪种传染病的特征性表现:() A.麻疹 B.伤寒 C.水痘 D.猩红热 14、猩红热皮疹首发部位是:() A.上、下肢 B.耳后、颈部 C.颈部、上肢 D.胸部、背部 15、关于痢疾杆菌,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为革兰阴性杆菌,有鞭毛 B.对化学消毒剂不敏感 C.在外界生存时间甚短 D.产生外毒素和内毒素 、 16、患儿,女,6岁,发热1日后出现皮疹,躯干多,四肢少,为红色斑丘疹,数小时后变成小水泡,痒感重,部分结痂,护士考虑该患儿可能是:() A.麻疹 B. 水痘 C.猩红热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7、引起猩红热的病原体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表皮葡萄球菌组β溶血性链球菌 D. B组溶血性链球菌 18、关于水痘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水痘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B.水痘可以使用激素治疗 C.水痘继发感染时应尽早使用抗生素 D.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19、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 ' A.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B.周围性、地区性、季节性 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 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20、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与及预防知识

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与及预防知识 一、什么叫传染病 在我们人类生活的环境巾,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和寄生虫。能够使人体发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在医学’ 上称为病原体,当病原体进入人休后I可以i盖过不同的形式使人生病,而且,如果病人与其他健康人接触后,会使健康人也生梢。疾捕从-个人传给另·个人的过程叫传染。人还可以通过与动物的接触被传染上 疾病。总之,这种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 动物WG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叫做传染病.二、 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 传染俐的流行必须具备气个基本环节。 1. 传染源:身I:.带有传染性疾病|药的人和动物称为传染源。如病人、捕商禽、老鼠等。 2.传播途径:细商或病毒从传染源转入其他人动物的途径 称为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食物传播、七壤传播、虫媒 传播等。 3.易感人群:容易感染上某些病的人群称为易感人群。 儿童是多种传染病的易感人群。三、

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 安徽省朗溪县一所学佼肉水井被污染,使全校’许多学生发生翩痰。有些肠道传染病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传 播,如乙型肝炎可以经未消帘的针头或病人的血液而传播,脊髓灰股炎币1经谷可气中飞沫传播。 肠道传染病在不同季节旦发病率有向街低,以正4秋季比较多友,i主与苍蝇活 动频繁、紫销加速、人们接触生冷饮食、瓜果蔬菜 较多有关。 预防肠道传染病,产要应管理传染源,发现病人应隔离 治疗,对与病人接触密切的人也要检查或预防件.服药。切断传播途径也是预防肠道传染病有效方法。妥认真搞好环境卫生、饮食卫生,保护水源,搞好厕所卫生,严格 粪便利污水处理,消灭老眠、苍蝇、蜘蛛铃,害有动物。教 育学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l喝生7)(、瓜呆要冲干净、不吃变质的饭菜等卫生习惯,配合有关部门搞好预防接种工作。 四、怎样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特点是病原体通过空气飞沫、灰尘使人|吸入后而发病,病人咳嗽、Il l:痰时可将病原体 排出体外地。入空气和灰尘中,再传给他人。常见

常见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隔离预防

常见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隔离预防 疾病名称传染源 传播途径隔离预防 空 气 飞 沫 接 触 生 物 媒 介 口 罩 帽 子 手 套 防 护 镜 隔 离 衣 防 护 服 鞋 套 病毒性肝炎甲型、戊 型 潜伏期末期和 急性期患者 +±±++乙型、丙 型、丁型 急性和慢性病人 及病毒携带者 #±±+ 麻疹麻疹患者++ + +++++ 流行性腮腺炎早期患者和隐 性感染者 ++++ 脊髓灰质炎患者和病毒携 带者 + + + 苍 蝇 、 蟑 螂 ++++ 流行性出血热啮齿类动物、 猫、猪、狗、 家兔 + + ++++±±

狂犬病染的犬、猫、 家畜和野兽+ + +++±+ 伤寒、副伤寒患者和带菌者+±±++ 细菌性痢疾患者和带菌者+±++霍乱患者和带菌者++++++ 猩红热患者和带菌者+ + +++++ 白喉患者、恢复期或 健康带菌者 + + +++++ 百日咳患者+++±+ 流行性脑脊髓 膜炎流脑患者和脑 膜炎双球菌携 带者 + + ++++±+ 鼠疫肺鼠疫 感染了鼠疫杆 菌的啮齿类动 物和病人 + + + 鼠 蚤 +++±+腺鼠疫 感染了鼠疫杆 菌的啮齿类动 物和病人 + 鼠 蚤 ±±+±+ 炭疽患病的食草类 动物和病人 +++++±+

流行性感冒 染者 +++++ 肺结核开放性肺结核++ + +++±+ SARS 患者+ + ++++±+++ HIV 患者和病毒携 带者 ●++ 手足口病患者和病毒携 带者 +++++±+ 梅毒患者和病毒携 带者 ●++ 淋病患者和病毒携 带者 ?++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禽、健康带 毒的禽 +++++±++ 注1:在传播途径—列中," + ":其中传播途径之一;"++"主 要传播途径. 注 2:在隔离预防一列中,"+":应采取的防护措施;“±”:工作需要可采取的防护措施;"#":为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而传 播; “●”为性接触或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而传播;

宠物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宠物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计划 系 别: 兽医系 专 业: 畜牧兽医 班 级: 牧医11.5班 学生姓名: 任 富 (13号) 指导教师: 高启贤 老师 资料试强看装结束相互作行空载过度工护装电保护,并

宠物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计划 任富富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武威 733006) 内容摘要:养宠物从古沿袭至今,猫、狗是人们习以为常的宠物。饲养宠物 的人并不算少,但很多时却因为缺乏足够的护理常识而引致宠物生病。我们为 大家列出几种最常见的宠物疾病,以及预防的方法,助你的宠物成长得更健康。 关键词:常见病 诊断 防治 养宠物从古沿袭至今,猫、狗是人们习以为常的宠物。饲养宠物的人并不 算少,但很多时却因为缺乏足够的护理常识而引致宠物生病。我们为大家列出 几种最常见的宠物疾病,以及预防的方法,助你的宠物成长得更健康。 1、常见宠物疾病的病因、病症及治疗 1.1 线虫 病因:线虫是多种狗只或猫只肠道寄生虫的总称,排出来的虫为线状的,都称 之为线虫。BB 狗很多时都会有此类寄生虫,因为出生时狗妈妈都会把这些寄生 虫带给狗BB ,所以很常有。 疾征:饲主会发现宠物胃口欠佳,大便稀软、肚疴、消瘦以及肚部凸出来,像 有一个大肚腩一样。 治疗:饲主只要定期为宠物杜虫便足够。 1.2 狂犬病 病原:狂犬病又称疯狗病或恐水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 染病。症状为各种形式的兴奋和麻痹。 症状:潜伏期长短变化很大,一般为20~60天,最短8天,也有长达十几年的。 症状有两种类型,即狂暴型和麻痹型。 狂暴型的病犬在初期精神差,有时烦躁,常躲在暗处不愿出来 ,爱吃异物。 吞咽时伸颈,瞳孔散大,唾液增多。经过半天到两天 ,此时兴奋狂暴往往与沉 郁交替出现,兴奋狂暴时,常攻击主人,之后病犬疲劳,卧地不动,但不久又 起,出现特殊的斜视和惶恐,当再次受到外界刺激时,又出现一次新的发作。 疯狂地攻击人、畜 ,自咬四肢、尾巴和阴部等处。病犬不认家。2~4天后, 和检测处理。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主要保护装置。

传染病防治知识

传染病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特殊病原体引发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有特异的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有一定潜伏期;有特殊临床表现,包括高热、肝脾肿大、毒血症、皮疹等。 二、传染病的预防和救治 (一)传染病防治总则 有效地抑制传染病的流行,关键在于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链: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此,要做到:1、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注意个人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 2、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能力。 3、按规定接种疫苗。 4、对传染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二)各季节高发传染病 春季:春季流行的传染病主要包括: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麻疹、水痘、腮腺炎、猩红热、风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甲型病毒性肝炎;接触传播引起的手足口综合症等。 防治方法:居室常通风;熏醋消毒素;被子勤晾晒;疫苗按时注;春季好郊游;莫去人密处。 夏季:夏季是肠道传染病高发期,主要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病毒性肠炎、伤寒、病毒性肝炎等。

防治方法:食物采购严把关;餐具消毒双保险;个人卫生要注意;生蔬凉拌莫多餐;瓜果食前先去皮;大型家宴要消减;室内清洁灭蚊蝇;保证营养足睡眠。 推荐食品:杀菌食品:大蒜、洋葱、韭菜、香葱、蒜苗、醋。凉性排毒食品:苦瓜、丝瓜、黄瓜、番茄、茄子、芹菜、生菜、芦笋、豆瓣菜。 秋季:秋季位于夏、冬之间,因此,夏冬季节的传染病都可能在秋季发生。此外,脊髓灰质炎也常在秋季发生。 脊髓灰质炎预防方法:出生足2个月、3个月、4个月儿童各服一次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积极参与各次强化免疫,服食糖丸。 冬季:受气候和人口流动(春运)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的局部性大爆发。冬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腮腺炎、流脑等,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防治方法:按时接种疫苗;注意增减衣服;加强体育锻炼。 三、几种传染病的症状和预防 (一)病毒性肝炎 1、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特征的一组传染病。我国人群中甲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高达80%,发病率居病毒性肝炎首位,占40%-50%。 2、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肝炎患者或无症状携带者可成为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可分为两种:一种主要经胃肠道传播,如甲型;另一种

传染病流行的三要素

传染病流行的三要素 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传播与终止的过程,称为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就就是传染源,传播途径与人群易感性。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存在,方能构成传染病流行,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新的传染不会发生,不可能形成流行。 1、传染源就是指体内带有病原体,并不断向体外排出病原体的人与动物。 (1)病人在大多数传染中,病人就是重要传染源,然而在不同病期的病人,传染性的强弱有所不同,尤其在发病期其传染最强。 (2)病原携带者包括病后病原携带与无症状病原携带病原携 带不易发现,具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 (3)受染动物传播疾病的动物为动物传染源,动物作为传染源传播的疾病,称为动物性传染病,如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等;野生动物为传染源的传染病,称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如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病。 2、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谓之传播途径。分为四种传播方式。

(1)水与食物传播病原体借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与食物,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水与食物受染。菌痢、伤寒、霍乱、甲型毒性肝炎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2)空气飞沫传播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与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3)虫媒传播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不同的侵入方式使病原体进入易感者体内。蚊、蚤、蜱、恙虫、蝇等昆虫为重要传播媒介。如蚊传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蜱传回归热、虱传斑疹伤寒、蚤传鼠疫,恙虫传恙虫病。 (4)接触传播有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如皮肤炭疽、狂犬病等均为直接接触而受染,乙型肝炎之注射受染,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为接触疫水传染,均为直接接触传播。多种肠道传染病通过污染的手传染,谓之间接传播。 3.易感人群就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